比的高二作文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比的高二作文(推荐10篇)

比的高二作文 篇1

为了这次的比赛,我四个月前就开始不间断的练习,在学校,除了上独奏课、分部课之外,妈妈和老师为了让我拿到好成绩,每天晚上不管有没有补习,督促我每天至少要练1个小时以上。

到了比赛当天的时候,我是1:30比赛,但我2个小时前就到了,在路上的时候,在车上就一直的跟伴奏老师说:“跟我比的人会很厉害吗?”

到了会场后,我一直冒冷汗,心里紧张的要命,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整个双脚在抖,抖个不停。

评审们每个表情都非常严肃,我开始吹的时候非常紧张,但是一吹完,我的心情瞬间放松,到最后我才知道长号只有我一个人比赛,但是评审老师说如果我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我也不能拿第一名,他们可能只给我第二或第三名。

比-比的意义作文 篇2

比-比的意义作文

(1) 在日常的工作的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2)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 同除法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4)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5)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知道: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比――比的意义作文2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人生比的是什么优秀作文 篇3

qq里被人转发进来一条信息:“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以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势不两立,拼命;下半场无力回天,认命。”这一拼一认,让人哑然一笑,也让人心惊肉跳,更让人深深思考。

现实就是这样,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诱惑与陷阱使多少人失去自我?有些人一出生就争强好胜,动辄便与别人比,比家底、比男女朋友、比亲戚朋友……不论何时何地何事,总喜欢自觉不自觉地同别人攀比一番。买了名牌手袋,要在同事面前高调地秀一番;男朋友拿钻戒求婚,要在朋友面前把手指晃来晃去;家里买了私家车、新房子,想方设法也要到别人面前炫耀。而一旦有别人的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好,心里就会像打翻了五味瓶,百般不是滋味……如此时时惦着出人头地,生怕自己落在别人后面或技不如人,时间长了,会导致心理失衡,影响身心健康,给自己带来各种疾患。于是,便有了下半场的种种下降。

攀比的结果无非是两种:自卑或自大。自卑的人喜欢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结果越来越没自信,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大的人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却忽视了别人的长处,结果是狂妄不羁,不受欢迎,没有人缘。

其实比较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你比什么。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不停地相互比较和到处竞争的`过程,人类在比较和竞争中不断地择优和出优,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恶性的比较是比什么?是钱与权的追逐。

比的应用 篇4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教学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这几个数的比,求这几个数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两个特点:

1.渗透转化思想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胆交流和汇报从复习题中获取的数学信息,并在交流、汇报中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几个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分散教学难点。

2.培养思维能力。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按比例分配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的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问题的特点。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会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深刻理解比的分配,并能以简便的方式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4支笔

课时安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铺垫(7分钟)

1.动手操作分一分。

把4支笔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分成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2.PPT课件出示:从下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一瓶100

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20mL和80mL。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问题。

1.实际操作,感受平均分和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2.认真观察复习题,交流汇报获取的信息。

(可以知道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3.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列式解答。

三(1)班有学生57人,其中女同学占学生人数的。女同学有多少人?

57×=19(人)

答:女同学有19人。

二、探究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20分钟)

1.PPT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

2.提出问题。

(1)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是什么意思?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3.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4.小组讨论:总结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1.认真阅读课件出示的信息,理解题意。

2.(1)讨论并回答问题。(总体积一共是5份,其中浓缩液的体积是1份,水的体积是4份;也可以说浓缩液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水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2)学生试做。(运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计算)板演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方法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一份数,再求几份数。)

3.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讨论哪种解题方法比较简单,汇报解题过程。

4.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1)先求总份数;

(2)再求每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最后用乘法求出每部分是多少。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6,甲与乙的比是4∶3。甲、乙各是多少?

方法一:

56×2=112

4+3=7

112×=64

112×=48

方法二:

4+3=7

56×2=112

112÷7=16

16×4=64

16×3=48

答:甲数是64,乙数是48。

三、巩固提高(9分钟)

1.巩固训练:完成教材55页1、2、3题。

2.拓展提高:完成教材第55页第6题。

1.学生汇报解题思想及过程。

2.学生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知识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方法一:

2+3+5=10

20÷10=2

2×2=4(吨)

2×3=6(吨)

2×5=10(吨)

方法二:

2+3+5=10

20×=4(吨)

20×=6(吨)

20×=10(吨)

答:水泥要4吨,沙子要6吨,石子要10吨。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老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会分析按比分配中的数量关系,并会用它解决生产、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应用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第23至24页例

1、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至4题。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反)(3)一个为0的自然数与它的倒数(反)(4)Y=3X Y与X(正)(5)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正)

二、引入。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路程和时间表: 路程(千米)70 140 350 „„

时间(小时)1 2 5 „„ 1.观察提问:(1)表中相关的量是哪两种量,汽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 师从表中圈出140 350 25 师:将其中一个数当作未知数能编一道就用题吗?(2)学生试编。

如学生编题时没有“照这样速度”或“照这样计算”,师提醒:读题的人怎样知道速度一定?

(3)生汇报所编之题,(选其中一题)师出示例1。

师:你们自编的题目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吗?学生试做;汇报:(师板书)生: 归一 140÷2×5

倍比 140÷(5÷2)

分数 140÷2/5 或140×5/2

方程 140÷2=X÷5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合理的解答方法,真能干,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的知识,能不能利用比例的这些知识来解答这道题呢? 今天我们就探讨如何用比例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新知。

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2.讨论后,请两组学生上来写写他们的列式。

解:设两地之间的距离有X千米。140 / 2 = X / 5 师:请讲讲你们的解题思路。

学生:根据“照这样计算”可以看出速度一定,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既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师:140 / 2表示什么? X / 5 表示什么? 3.学生总结一下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找准变量和定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设未知数。

(4)根据比例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齐读解题步骤,师:这几步中,最关键的是哪步? 4.出示刚才学生编的另一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40千米,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用比例解答该怎样解答。

师:这道题的定量变了吗?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生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讲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练习:

1.补充条件,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用比例解答。

一台织布机织布,4小时织布80千米,照这样式计算()一共可以织多少千米? 学生1:补充“3小时”后,全体学生试做。

学生2:补充“再织3小时”学生试做。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书,并说说解题思路。

生1:间接设

生2:直接设

比的应用反思 篇6

如果按照“按比例分配”,把这一问题归成一类型,那学生是非常容易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的,并能很快利用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解”或者说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那就只培养了一班只会考试的学生。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效果会更好。在全班交流合作时,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想法的时间,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效率就会更好。

比的应用练习课 篇7

2011年秋季执教者:黄宝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P.55,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正确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4、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的。

二、重视专项练习,重现知识结构。

(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三、强化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1、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课本P.55练一练第一题】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4:5,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几度?

3、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现有3千克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课本P.55练一练第二题】(已知一部分量和两个部分量间比的关系,求另一部分量)

4、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5:6,甲班是30人,你知道甲乙两班共有多少人吗?

(已知一部分量和两个部分量间比的关系,求总量)

5、六(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1,其中男生比女生多16人,求六(1)班共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已知两个部分量间比的关系及差,求部分量或总量)

四、拓展延伸,提高思维能力。

1、长方形的周长是42厘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4︰3,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合理搭配早餐。小明今天的早餐是“面包100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

(1)、小明今天的早餐是按怎样的比搭配的?

(2)、如果小明的妈妈按同样的比准备420克早餐,算算各种事物分别是多少克?【课本P.55

练一练第三题】

3、完成课本P.55数学故事。

五、全课总结。

《比的认识》教案原创 篇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2、在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比的过程。

3、体会比的重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存在,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比

问题引入:同学们,认识杨利伟叔叔吗?他就是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对!他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此时设置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给以充分的肯定

15÷ 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过渡:刚才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表示两面旗长和宽的关系。那么老师要告诉大家这两个除法算式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表示。那是什么呢?对!那就是比。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比(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认识比

1、首先紧承上一环节设置学习新知的问题:到底怎样用比来表示两面旗长和宽的关系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老师巡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之后全班交流,汇报结果,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记作15 :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记作10 :15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比,我又抛出问题:那么什么是比呢?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比的算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你从中又发现比的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之后汇报结果: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比是有序的(教师板书)

2、再从学生刚列出比的算式中选择一道来学习比的读写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10比15读作“10比15”,写成“10 ︰ 15”

210

15=10÷15=

3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板书)

然后指名学生读一读,提醒学生注意:虽然10︰15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10比15,不能读作十五分之十。并鼓励学生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一个比,不是一个分数。比的读写是新知识点,教师先讲解,再让学生模仿练习)3、最后学习比值的表示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值,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值通常怎样表示呢?学生合作交流后,(出示课件)师生一起明确答案。

(三)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1、先思考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为了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新知,告诉学生,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两个不同类的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课件中的例题就要我们思考路程与时间的比。例:在日常生活中,一辆汽车行驶,2小时行驶16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0÷2=80千米)先引导学生思考:用已学知识如何表示?再师生一起明确答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表示,即速度=路程÷时间

那么如何用比来表示呢?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60:2,比值是80。2、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过渡:刚刚大家知道了用比来表示两个不同类的量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现在就用刚刚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出示课件)抛出问题;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鼓励学生大胆试一试,自己解题,再全班交流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否则难以化解教学难点,因此这一环节先通过例题的学习来疏通学生的解题思路,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不会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化解了难点,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题练习课堂检测

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实际性”的原则,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在课件上准备了以下习题,如课件所示,分为三种:(1)基础练习题(2)综合练习题(3)课外延伸题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

1、说说生活中的比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8页的“做一做”。

比的学问(范文模版) 篇9

--------在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中表彰会上的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举行期中表彰,目的就是让学校更好地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我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良好习惯逐步形成,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借此机会,我一要感谢所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感谢全体辛勤工作的老师,是你们的不懈的努力、无私的奉献铸就英豪的业绩,推动了英豪的发展。二是要祝贺受表彰的优秀学生,希望你们戒骄戒躁,为期末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其他的同学能以受表彰学生为榜样,力争上游,为家长、为老师、为学校争光。

同学们,每一次的表彰,都是对同学们的一次综合的比较。通过对比,才能将学科优秀、总分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比出来,作为大家学习的楷模。通过对比,每一个人才能明白自己的进步与落后,才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可见,比,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那么,对于比的学问,你了解多少呢?

对于比,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去比。

什么是比?比就是比较。比较就是鉴别,比较就是提高!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提高嘛!

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比较!否定比,其实是否定人之本性。孟子说人要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善恶之心。试问,没有比较,何以区

如果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进步了,智慧了,清净了,快乐了。那说明你对了,就继读走下去。如果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退步了,愚痴了,烦恼了,忧伤了。那说明你错了,那就要及时纠正。一路走下去,以自已的明天为目标,以自已的今天为起点,以昨天的足迹为修正走向的标杆,这样你就会走向园满的人生。

我们学生重点比什么?我们要去比谁的学习最刻苦,谁的手最灵巧,谁的身体最棒,谁最乐于帮助同学,谁的字写得最好,谁英语讲的最棒,谁的课外书看得最多,谁对集体的贡献最大。

我们提倡比志气,比豪气。“愚公移山”可与“精卫填海”相比,他们比出了志气;“夸父追日”可与“女娲补天”相比,他们则比出了豪气。人活着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真正的英雄不比功名利禄,不计个人得失。他们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他们比谁不畏艰险,比谁顽强坚定,比谁贡献卓著,比谁为国争光!在这种比中,他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展现了自我,也只有这,才是“比”的真正含义。

君王比爱民,壮士比本领,大鹏比展翼,横流比湍急,当代青年,比的就是志气!

第三,哪些东西不要比。

哪些东西不能比?现在社会上,比吃比穿者比比皆是;讲排场、论地位者多如牛毛;比豪宅,比名车者不可胜数!我们不能干涉他们,他们有比的自由。那是他们的资本,那是他们的爱好!他们喜欢衣服、房子、车子、票子„„你家吃鸡鱼肉,我家就要吃山珍海味;你能穿高档品牌服装,我就能用进口名贵饰品;你家住上宽敞的商品房,我家就要居于幽雅的小别墅;你为有位好友是某局长而沾沾自喜,我则为有个亲属是位县长而自鸣得意。。。他们需要拿这些物质的外在的充裕来展示自己的地位与价值!他们就是那种臭皮囊,需要去装饰才显得强大!然而正是这样的比,我们才会把自己把别人看得更清楚!才会很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虚荣,什么是炫耀!

现在,“比”的狂潮席卷社会。可悲的是,甚至有的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比谁家的车好,谁的爸爸官大。“比”的表面冠冕堂皇,背地里的凄凉又有几人知晓?有人为了“比钱”不惜挪用公款,有人为了争权,不惜陷害栽赃;更有家人为面子,勒紧裤腰省下钱为孩子买钢琴,以期培养出钢琴家,也好光宗耀祖。狂比中的人们,可知你们比出了什么?我看是比出了虚荣,比出了虚荣心上的繁华!

有的学生比手机,比穿着,比用品,其实比的不是自己,比的是爹妈。比的好也只说明你爹妈有本事,你有一个好爹妈,而你却没有炫耀的资本。你越炫耀越章显你的无能。

还有一些人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事事都处在中间状态中悠哉。这如同爬到半山腰,抬头向上看看,自愧不如,低头向下看看,又自鸣得意。抱有这种态度往往会使人停滞不前,削弱意志。这种人虽然不会因大“比”而兴师动众,却往往因为满足而处于消极。居住在郊区的人,虽然不在城市内,但他会为因不在农村而满足,处

在中等成绩的学生,虽前面有成绩优异者,可他会为后面还有一些成绩不如己者而骄傲。这种比,消磨人的斗智,危害更大。

第四,比要有胸怀。

我们提倡比,是想让大家在与人相比的过程中提高自已。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一定的胸怀。

宋代的苏轼和章惇是一对好朋友,章惇做了宰相时,苏轼因王安石变法而正倍受打击。可是这位朋友在和苏轼的比较中心理失衡了。苏轼诗文当时名冠天下,章惇身为宰相,心理不爽,不但没有帮老朋友的忙,当被贬广东惠州的苏轼一句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传到京城时,章惇不是为朋友的诗叫好,而是很不高兴,嫌老朋友在逆境中仍能快活,于是就把苏轼再贬到条件更差的浙江昌化。

喜欢和别人作比较,有时会比的很痛苦。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发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也会发现,别人的事业顺境、爱情称心,而自己仿佛什么也没有。

在比较的过程中,在发现别人比自己强的情形下,有的人心理不平衡了,愤懑之心,油然而生了。为什么?自己好像在任何地方,条件都不比他差,何以在实际上,却处处不如别人,这是为什么?是命运差,还是一时的时运未济?

在和别人相比较的过程中,很难发现别人比自己差,原因很简单:一是人们很少把表面上看得到比自己差的人作比较对象。二是表面上看起来比自己好的人,他的差处,他人是看不到的。所以比也要有一定的胸怀,否则会自取烦恼。第五,比要量力而行。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石昌化。1809年,15岁的魏源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却都绝佳。因为难分高低,便将他俩同时取为这年的第一。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每一名和第二名。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学识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由于过分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法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院试、乡试的机会。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最高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

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比不出成功,却比苦了自己。

比,也是要量力而行的。

老师们,同学们,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存在着比,我们怎么能以良好的心态在比的环境中提高自己,关键要吃透比的学问,用好比的方法,调好比的心态。希望大家能从我今天的发言中受益。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0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本节课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之所在。”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有了初步的感知,这也是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这说明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索,构建比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善于帮助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在学生心中制造条件,使新知识成为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经历过程,发展思维,精心引导,亲历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主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维的灵感得到迸发,使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像这样相比的两个量是相同的都属于同类量的比。例如,在教学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把比的意义进行了扩充,也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为什么说这是对比的意义的扩充呢?除了同类量可以相比以外,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同类量也可以相比。比如路程和时间的比等。当然,不同类量的比,必须有关联才行,这样,比值就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另一个量。比如:工作总量和时间的比就是效率,总价和单价的比就是数量。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应该再提供一些数量让学生用比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来充实这个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用比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具有简洁性。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比如:

1、对于问题的设计,是否给予学生合理的思考空间,优化学生的有序思维,课堂中有些问题还提得欠妥。

2、改进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服务。这里,我认为教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回归教材,而应该是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就此而言教材既非教学出发点,更非教学的终点,而仅仅是教学的媒介。本节课可以加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如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比,由于时间关系而只是展示了一下。

3、时间安排欠妥。比的意义用时较长,直接占用了当堂检测的时间,作业量不大,95%的同学能当堂完成,但设计求比值的作业较少,估计正确率不高。

通过这次“课内比较学”上课活动,我感觉到自己需要挖掘课本的知识还很多。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下功夫,怎样才能给学生上出真实有效学生又喜欢的数学课 ?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这样才能欣赏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绚丽景色。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2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重点得到有效落实,本节课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入新课。

2、教学比的意义

通过除法与比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中一种新的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义。然后再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当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后,学生必然对这种新的概念“比”,产生进一步认识的需要,通过同学们自学,学会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理解比值的概念,并从比值的意义中发现求比值的方法,然后升华到讨论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4、讨论并总结比、除法、分数的联系区别

通过设计表格形式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思考,总结等还可以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5、练习的设计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让学生在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巩固新知,理解新知,并能运用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自信心,从中感受到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通过演示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3、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顽强的学习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通过讨论比赛中的比和数学中的比的不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上一篇:圣诞节日记500字左右下一篇:浙江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