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 试题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升小 试题(通用8篇)

幼升小 试题 篇1

1、请你介绍自己,包括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来自哪个幼儿园,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采用表演形式)

小学入学模拟测试题

1、请你介绍自己,包括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来自哪个幼儿园,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采用表演形式)

2、请介绍家庭成员,家长姓名、生日、职业等。

3、在家里,哪些事情是你自己做的?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洗澡、洗澡。

4、电话铃响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会怎么做。

5、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6、门铃响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会怎么做?

7、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那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什么明显的同,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

8、你喜欢什么运动?

9、你和小朋友吵过架吗?为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

几道小学入学测试题

1。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2。两个盒子里各有5块糖,从第一个盒子里拿出2块放入第二个盒子,现在两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块?

一、语言表达师生对话1.你的名字,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里电话号码是多少?2.在哪个幼儿园读书,学过哪些课,最喜欢学什么,为什么?3.说一件你最高兴(或最伤心)的事。4.看图说话。(评分标准:看说话是否流利,表达是否完整,普通话是否标准。)

二、观察,记忆1.一幅图上画了10-20种物品,先让学生看15秒钟,然后遮住图,让学生回忆看到 了什么。2.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或写字,让学生看30秒钟后擦掉,然后让学生在纸上按原样画 或写出来3.听一段故事后,把大意复述出来,并且能根据故事内容回答老师的提问(评分标准:看观察是否仔细,记忆是否准确,迅速,在记忆基础上理解力怎样。)

三、积累,联想,创造1.词语接龙(可以音同字不同)2.任选1-2首诗歌或儿歌背诵。3.给出三个词语,让学生联想造句或说几句话。4.有一个皮球掉到小河里去了,你能想出办法把它拿上来吗?(评分标准:看语言准备和操作能力,测试儿童的创造潜能,凡是语汇丰富,想象大胆 解决难题的办法越多或独特的适当加分。)[align=center][b]第二部分数学[/b][/align]

一、发散思维,逆向思维1.填空()+3=75+()=98-()=2()-6=4()+()=()()-()=()2.对数字6,除了下列说法外,你还能怎么说?(1)是双数,(2)8-2=6(3)比4多2(4)像6-

北京“幼升小”在限制谁 篇2

北京对于非京籍孩子入学的限制是逐年严格的,自从2012年开始实施“五证”政策,就让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失去在北京上学的机会,只能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而今年在“五证”的基础上,更添加了很多额外细则。而达到这些条件,成为部分家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规定,所有在北京上学的孩子都要坚持免试、就近的原则。照此理解,只要在此居住(一般时限是半年以上),就应该可以上学。但一些区县规定,非京籍孩子的父母,必须同时满足在本区工作和居住两个条件才合格。那在一个区居住,到另一个区上班的父母就被排除在外了。有的区县更严格,必须是父母双方在本区工作和居住,这几乎不近人情。

凡此种种,都无不体现出“北京不欢迎你”的姿态。但是到2011年,北京市小学入学的9.5万新生中,非京籍学生比例就已经占了47.6%,也就是说,一项政策要影响一半人的利益,是否应该更考虑得更周全?可比较的是上海,非上海籍的孩子上学,只需要户口本和居住证。上海的压力不比北京小。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出台的相关政策都将被其他城市所效仿,如果效果相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同样会被放大。

幼升小面试题热点试题 篇3

1.请仔细想一想,在20、17、5、9、8、15、10、2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个位上是5的数字有(),十位上是1的数有(),比10大的数有()、比9小的数有()。

解析:数的基础:数字比较、数位关系

2.你有办法使每本书上的圆点加起来等于10吗?

解析:数字的分解组合,加减关系的基础。

3.从右数:第一只涂红色,第三只涂黄色,中间的涂绿色,第六只涂粉红色;

从左数:第一只涂蓝色,第六只涂黑色,第三只涂紫色。

解析:序数。只表示队列中的一个,其次注意序数的方向性。

4.你和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你是第6个,从后面数你是第5个小朋友,请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解析:排队问题。6+5-1=10(个)前后自己数了2次,将自己多数的那1次剪掉。

排队问题有两种题型:1、减1型,例:2题。加1型,例:我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5个人,我们这一队几个人?4+5+1=10

5.小红参加数学竞赛,和参加竞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小红一共握了39次手,问参加数学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解析:排队问题应用。39+1=40(人),自己不可能和自己握手,所以要加上自己。

6.你知道表上的时间吗?

解析:生活常识。对于生活点滴的积累,建议家长平时带孩子多参与生活实践,多体验生活,例:去超市购物请孩子来付账,感知货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时间表示的物品:日历、钟表,感知时间的痕迹,既加强时间观念又普及时间常识。

数学逻辑思维

1.这个机器人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你知道几何图形个有几个?

解析:观察能力+图形认知。很多孩子错在漏数或者重数,要引导孩子有序数数,从上到下分图形一个一个的数。从上到下先数圆,数完了,再从上到下数正方形,有序思考问题。

2.“1、4、?、10、?、16”,请在问号处填上符合规律的数字。

解析:数字规律。多三规律,后一个数字总比前一个多3。

3.“23、22、?、?、19、18”请在问号处填上符合规律的数字。

解析:数字规律。倒数,尤其是在整数处的过度,20、19,这是普遍孩子的薄弱环节,建议平时加强数字顺数、倒数、跳数的练习。

4.一群小朋友在锻炼身体,其中跳绳的有()人,转呼啦圈的有()人,一共有()人?填空并完成下列算式。

解析:加减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转换。

5.数字2、4、6、8两两组合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解析:排列组合。24、26、28、42、46、48、62、64、68。排列组合的基础思想是有序思考,一切按照顺组去找,就不会漏找,重找。

语言能力思维

1.自我介绍:小朋友。今天老师与你交朋友,你告诉我你家的情况好吗?老师问你,你听清楚,回答老师。

(1)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

(2)你家住在哪里?你家有几口人?

(3)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

(4)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5)现在,你把家里的情况连起来对老师说一遍,怎么说呢?

2. 儿歌:老师说一遍,小朋友复述一遍: (老师只念一遍)

春天到了,花儿笑了,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

秋天到了,枫叶红了,

冬天到了,雪花飘飘

3.请你按顺序排列以下4副图,并讲出这个小故事。

幼升小必读 篇4

一、入学条件1、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出生,且未就读过小学的适龄儿童。

2、经丰台区所属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且信息采集成功的适龄儿童。

二、申请程序1、5月1日至5月30日登录系统,选择“丰台区”后,点击“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入口”,进行入学资格申请,准确并完整填写儿童及父母双方信息。

2、5月12日至5月30日(具体时间见各街乡镇安排)适龄儿童父母持证明证件材料,到丰台区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审核。

3、待街乡镇审核通过后,再次登录系统打印《信息采集表》。

4、6月21—22日,适龄儿童由父或母带领,持全家户口簿和《信息采集表》(具体时间及要求于6月初见学校通知),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在具备接收能力的前提下,为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办理相关手续。如所联系学校已不具备接收能力,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可到居住地附近的其它学校联系就读。

5、符合条件却未联系到就读学校的适龄儿童,由丰台教委相关部门协调安排。

三、所需材料

1、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其中至少一方在丰台区务工。

2、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双方在丰台区的实际住所居住证明(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

3、全家户口簿、父(或母)的二代身份证及证明适龄儿童与暂住证持有人关系的其它材料。

4、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在丰台区的暂住证(有效期内,且“有效期限”起始时间为2014年3月1日前)。

5、适龄儿童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使用我区提供的统一规范文本)。

四、重要提示

1、适龄儿童父母需在5月30日前完成入学资格网上申请、资格审核,然后在规定时间到学校联系就读。

2、为保证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顺利入学,儿童父母如有“北京市完税证明”、“北京市社保证明”、近一年的丰台区“暂住证”,请在资格审核时提供。

3、外籍、按本市户籍对待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需持全家户口簿等证明材料,于5月30日前(每周四下午2:00-4:00)到丰台区招生考试中心(望园西里4号)进行审核;再进行信息采集。

4、适龄儿童入学信息一经学校审核通过、系统提交成功,将无法撤销或修改。

幼升小家长必备 篇5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能牢固地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会对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小学学习内容不多,也不难,作业量也少,能不能学好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总结了几点促使孩子学习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1.告诉孩子上课要做到认真听讲,听明白了,做作业时就容易了。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不懂就问,方能学好。

2.多积累课外知识,例如背古诗、多读课外书,那么学课文时就能用得上了。语文的课外积累比较越丰富,以后对孩子的作文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课前认真预习,注意做好预习笔记,预习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比如提前注音,画词句,熟读等。这些预习方法都会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

4.要合理地安排每科目的复习时间,温故而知新在每一天回家后,我都会引导孩子做到按时的复习,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还有哪些没有学会。比如在学完课文后,复习时就会看课文,是否会注音,课后练习是否会做,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有的时候应该向孩子提问关于这节课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复习。或者让孩子当老师给家长上课,讲给我们听,以检查学习情况。

5.有不会的题及时请教家长或老师,并让他们重新把题讲解一遍。告诉孩子只要你想问,就一定会从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6.家长帮忙多找几份不同类型略有难度的题,让孩子们看看,做做。这样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紧张。

7.给孩子学习的信心,不管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千万不能随意地打击。没有谁天生就是天才,都是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乃至熟能生巧。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对孩子说一些“考砸了,真丢人啊”之类的话,或者动不动就一顿打,家长需要耐心与冷静,这是帮助孩子坦然面对学习的关键。看到孩子的优势,适当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着自信,这一点相当重要。

8.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社会中长大成才,不可不注意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习惯决定着他的学习的效果。所以,除了在课堂中,家长同样要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给于正确的培养。每天督促他做作业,这一点很重要。孩子作业的字迹,对待作业的态度,听课的效率,对学科的兴趣等等,家长的重视和督促同样是不可忽略。

9、配合孩子学习,经常向孩子请教一些有关生活中的常识和学习中的问题,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学习的程度。同爸爸妈妈一道学学课文数学,都会使孩子们高兴。实践证明:轻松愉快地学习,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孩子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增 强记忆效果,掌握运用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紧张的学习,只能抑制思维活动,降低学习效果。以上这些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家长在课外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好。

首要是让孩子能“爱学”、“乐学”、“会学”这也是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怎样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形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长可以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做作业呢?”提醒孩子学习要自己安排,如果家长每天老是命令说:“该做作业了,不要玩了!”这就使孩子没有了主动。

2.督促孩子学习切忌唠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决不可能有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很难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家长的唠叨,不停的催促、训斥,使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紧张,无法获得宽松宁静,影响学习。做家长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过分督促,提出要求,就要求孩子一定做到。养成习惯不在于每天催促,而是要求每天做到。有的家长不停地催促:“起来起业!快点,快点!”孩子越拖拉、越被动。有的家长做得很不错,告诉孩子每天必须做到按是时睡觉和按时起床,别的暂时不要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的重要。之后,孩子有做不到的时候,家长非常坚决、简单地说:“必须做到。”不许拖拉和讨价还价,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夸奖。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主动能力得到很多的发展。

总之,家长的督促要着眼于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不少孩子学习差、习惯差,往往不是因为督促太少,而是因为督促过分,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性造成的。

二、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大脑活动,需要适宜的气氛。这种良好气氛是保证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对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说教气氛,注重一点一滴养成。有家长认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必须经常说很多道理,其实不是这样,家庭教育要注意养成,注重潜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靠一次次地重复以成自然。浓厚的学习兴趣,依靠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令人乏味的说教会破坏适宜学习的气氛,所以家长要学会说短话,保持正常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平和、宁静、有安全感。

2.切忌“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长容易制定许多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气势很大,这是同有必要的,孩子的学习长达九年、十几年的时间,轰轰烈烈的气氛破坏正常学习进程,就如我们食用的米、面、饮用水,味都是淡淡的,因为淡,才能长期食用,所以适宜于孩子的学习气氛不应该是轰轰烈烈的。以轰轰烈烈开始的家庭教育,必定以有始无终而结束。

3.切忌严厉气氛,注重营造宽松。

严厉的气氛并不适宜大脑思考,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用脑需要宽松的环境。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错了一点,就厉声训斥,甚至一耳光打过去。这种紧张的气氛使孩子恐惧,大脑的思考被严重抑制、扰乱,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

4.切忌支配气氛,注意让孩子主动。

家长要用心创造一种气氛,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安排,什么时候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这对孩子学习是不利的。比如一年级孩子刚上学,回家肯定要问家长:“妈妈,现在可以玩吗?”这时家长要指孩子开始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家长可以说:“你能自己安排吗?不会的妈妈帮你。”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学着自己安排学习。

养育快乐孩子的12个诀窍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让他们的想像力无拘无束的发挥,让他们可以悠闲的看蜘蛛织网、研究萤火虫如何发光„以他们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也许,有时你也该放慢你的脚步,抛开你的行程表,跟着孩子的奏享受生活。

2、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5、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 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6、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7、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想到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6、教导他关怀别人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 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8、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9、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

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10、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

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11、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涂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12、给他表演的舞台

“幼升小”是个什么鬼? 篇6

不少家长从孩子小班开始就带着他们奔波于各种“幼升小”的培训班,考各种证书,打探“历年考题”……不能进入好的小学就无法升入好的初中、高中,就考不进重点大学?我们的家长究竟在焦虑些什么?

我们的“应试教育”,都已经渗透到幼儿园阶段、3~6岁的孩子那里了吗?

家长的第一个关卡

年轻一辈的家长接受过新教育理念,在孩子刚出生时都怀着美好又简单的想法:让孩子自由成长、快乐玩耍就好。育儿杂志、育儿网站上也都在讨论怎样理解孩子、怎样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怎样带孩子玩耍……

然而,“幼升小”将是你身为家长遇到的第一个关卡:忽然间和谐被打破,你将暂别家庭的小环境,望向社会的大环境,看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充满焦虑的气息、嘈杂的声音,讨论着买什么学区房、去哪里上培训班、考什么民办小学……

在这道关卡面前,家长将首先分流:“打鸡血”是一类,早早就开始准备,意志坚定,他们的焦虑简单干脆利落,指向明确:就是要升入心目中的“好小学”;矛盾、犹豫的是一类,占最大比例,原本认同的自由成长、快乐教育理念,与“幼升小”发生冲撞,他们的焦虑中还混杂着自我认同的失焦,结果往往是折衷主义的:往“应试”靠拢一点,但仍想保留几分自由空间;心态相对放松的是一类,他们或者并不太在乎“幼升小”这件事,或者笃定于自己一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从这个角度,“幼升小”还真是家长教育理念的试金石。

然而放眼望去,大部分家长都将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地被卷入“幼升小”的引力场,幸免者极少数。而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家长似乎焦虑尤甚。为什么呢?相比较其他地方而言,上海(以及北京等地)不是应该有更多、更好、更充裕的教育资源吗?

金字塔上层的肉搏

说白了,“幼升小”并不是孩子之间的竞争,而是家长之间的:有钱的拼钱,或是买学区房从而进入比较好的公办小学,或是准备大量学费去读民办小学(普通民办的学费每学年4~6万元,而所谓“国际部”则高达8~10万元);有精力的拼精力,一边带着孩子读各类培训班、学习各种教材,一边研究各所学校(信息不对称在入学这件事情上非常明显)。

拼出来的结果,明面上说是让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与资源,而实际上呢?我不说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当然这个层面也会有,如果孩子考入所谓“名校”,不仅是在“幼升小”这个时间点上,而是在未来5~6年内但凡别人问起“在哪儿念书呀”都脸面有光。但这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单为这犯不着逼着自己、逼着孩子那么拼命呀!说到底,驱使着家长们“打鸡血”的不仅有欲望,更有恐惧。

而欲望与恐惧可能都与阶层的流动性有关。

这样说似乎很抽象,其实具体了讲也很简单:处于较低阶层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读书往上层流动;而好不容易经过了这条漫漫长路攀升到较高阶层的家长,则害怕孩子如果读不到好学校有可能会再回落到较低的阶层——后者尤其令人难以接受。我有个朋友的想法很典型,她说:如果我的孩子考不到上海、北京的高校,只能回去家乡读大学,虽然我知道那个大学也不错,但老家亲戚如果问起,你那么能干,怎么不把孩子送到外面更好的学校里去?我怎么回答?

所以,最焦虑的家长一多半是中产阶层,通过努力攀升到金字塔相对偏上的位置,却仍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永远停留在那里不会掉落下来。

能回归教育的本质吗?

后来我也看了所谓“思维训练”的课程与书本,内容涵盖:自然测量、空间认识、数学逻辑、分类、图形、语言逻辑、推理、记忆、常识等,都是很不错的,适合3~6岁孩子。唯一的差异是:如果是出于启发孩子智能的愿望,那么大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兴趣与专长去选择其中的某些部分,顺其自然地让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和发展;但如果是奔着“幼升小”考试的目标而去,却会变成面面俱到且整齐划一的学习步调与考核标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事实上大部分举办面试的小学,也是抱着全方位考察孩子本身能力的愿望,但架不住焦虑的家长们太希望获得一套标准答案,好保证孩子在自认为是起跑线的竞争中胜出,所以那些培训班、那些教材与历年考题汇总之流才会应运而生。而这恰是我要吐槽的:诸位难道不知道“欲练神功”的下一句是什么吗?请一定放下心中的焦虑,拾回逻辑思辨能力,这才是我们能够、也应该给予孩子的最佳成长环境。

作者简介:

袁坚,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从事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教师等多种行业,儿子5岁,现为自由撰稿人、全职妈妈。对孩子和妈妈的共同成长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已出版《猫博士育儿笔记》,提出“轻松做个好妈妈”的主张。

幼升小推荐信 篇7

寄宿申请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因父母年迈,且我夫妻双方独自在北京工作,无其他亲友,日常工作繁忙,无力兼顾孩子日常生活、接送和学业,为了能够给孩子一个平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特申请参加寄宿招生。

我们已经学习了学校寄宿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学校的寄宿规定,望学校能予理解,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xx年x月xx日 篇二:幼升小简历如何写

幼升小简历如何写?(附简历模板)

近几年,幼升小成为年轻父母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怎么才能让孩子上一所心仪的小学,重点小学报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近日,在一教育社区的幼升小圈子里,一篇帖子引起大家的关注,“听说,幼升小时要先主动给心仪的学校投简历才会有机会参加入学测试,那么小的孩子简历能写什么内容呢,请教哪位给指点一下,或者给个范本!”下面摘选了几个网友的观点。

幼升小究竟需要写简历吗?

网友“无言ok”:

简历就是简单的经历,只不过孩子的简历里面要把家庭背景,读过的幼儿园写进来,润色一下。目的就是让老师一眼能看到孩子的简单情况和特长。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虽然不是前提,而往往是结果。

网友“蝶恋花0805”:

真没想到幼升小也要弄个简历.....简历如何写更好呢?

网友“追着太阳跑”:

据我了解,如果想要写幼升小的简历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page1.封面,上写“xxxx小学入学材料”

page2.目录 page3.自荐信 page4.小孩的个人信息和照片:姓名、性别、兴趣爱好等等

page5.小孩的获奖记录或是培训记录(个人理解是读过什么课程,考过什么证书吧)page6.孩子的作品展示(如果有的话)

最好用铜版纸或是其他比较硬质一点的纸张,照片选生活照。

自荐信可以参考成人求职时的自荐信。

开头么总归是“敬爱的老师,您好!”诸如此类。

然后介绍一下自己,年龄啊,在什么幼儿园读书啊,有些什么特长啊,兴趣爱好是什么„„比方说,“我热爱劳动,常常主动帮助老师整理教室”等等。写得简短一点也没关系,内容表述清楚了就行。

虽然我们报名的学校没说要简历,不过我还是准备了一份,到时候让孩子带给老师,希望老师能多方面的了解她,对她印象会好一点。

篇三:名校小升初简历设计自我介绍word模板 幼升小儿童简历word模板

入学简历 ********** 出生日期:************联系电话:8888888888 毕业学校:吉林外国小学 外国语学校入学申请

资料一 班主任推荐信 资料二 自荐信 资料三 个人简历 资料四 社会活动剪影 资料五 我的证书 资料六 我的成长手册

姓 名:** 性 别:女

出生日期: *********** 族:汉 民

家庭住址:*********(邮编 200031)

家长 姓名 学历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电话

科 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第一学期 优 优 优

第二学期 优 优 优 科 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第一学期 优 优 优

第二学期 优 优 优 家庭成员 五年级成绩单 四年级成绩单 篇四:幼升小文件-丰台教委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 2014-04-18 京教基二〔2014〕10号

各区县教委,燕山教委: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1号)等有关要求,为依法保障本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经市政府批准,现就2014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区县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着力完善义务教育入学规则,积极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作为政府行为予以保障。

(二)坚持区县为主,组织实施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

(三)坚持免试、就近,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四)坚持程序规范,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作为规范办学的重要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入学条件及工作要求

(一)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凡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

完成小学教育的学生,应当进入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各区县教委要在市教委统筹指导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工作由区县教委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

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

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各区县要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

(二)做好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持有区县教委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区县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等证明的适龄儿童少年按本市户籍对待。

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审核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协调解决。各区县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指导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各区县应建立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联网审核机制。

(三)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除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县招收特长生以外,其他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招生学校要向社会公布特长生招生计划。

对持有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身份证明的学生,按相关规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民办学校、寄宿学校等其他入学由区县教委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具体入学方案。

(五)实行计划管理。2014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各区县要加强入学需求前瞻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各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

(六)加强学籍管理。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将依据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

(七)杜绝违规操作。各区县教委严格执行市教委统一规定的时间表和入学工作程序;坚决治理乱收费;坚决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各类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培训班;坚决禁止学校私自招生;坚决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和面试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坚决禁止初中校违规在小学非毕业年级提前招生。认真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依法严

肃处理违规违纪事件。对违规违纪事件在依法处理前要及时通报。各区县教委要加强对本区县义务教育学校入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在新学年开学时入校就读,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

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开展重点督导检查。

(八)各区县教委要依据本意见精神制定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细则,报区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及时公布当年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性质、办学规模、经费来源、招生计划及接收学生的结果等信息。做好入学工作宣传,加大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宣传力度。

本意见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14年4月18日

附件 北京市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

工作时间表

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

[日期:2014-04-30] 来源: 作者:

丰教发?2014?25号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1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京教基二?2014?10号)有关要求,结合丰台区实际,经区政府批准,现就2014年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着力完善义务教育入学规则,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探索小学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与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作为政府行为予以保障。

(二)坚持免试、就近,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三)坚持程序规范,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作为规范办学的重要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入学政策

(一)入学条件 1.凡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具有丰台区户籍或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长期居住在丰台区的(以房屋产权证明为准)本市其它区县户籍的适龄儿童均须免试就近入学。2.具有本市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应当按照规定进入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字体: ] 3.持有区教委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区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等证明的适龄儿童少年按本市户籍对待。

4.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区工作、居住,需要接受义务教育,并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

(二)相关规定

对持有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身份证明的学生,按相关规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2.在丰台区就读符合跨区就读政策的小学毕业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请、审核、登记手续。

其它区县小学毕业生申请回丰台区继续就读初中的,需具有丰台区户籍或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长期居住在丰台区(以房屋产权证明为准)。

四、入学方式

使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进行入学工作。

(一)小学入学 1.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符合在丰台区就读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在规定时间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在规定时间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带领,持全家户口簿、家庭实际居住地有关证明(房屋产权证明)、《信息采集表》,到区教委划定的学校审核入学信息。

2.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须在规定时间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在规定时间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带领,持全家户口簿、《信息采集表》,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由区教委协调解决。

(二)初中入学 1.寄宿学校入学。经区教委批准的可招收寄宿学生的学校,按照工作方案接收自愿到该校寄宿学习的小学毕业生。

2.特长生入学。经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招收特长生。特长生测试的内容仅限学生的特长项目。3.民办学校入学。民办学校按照工作方案接收自愿到该校学习的小学毕业生。篇五:幼升小攻略集

幼升小攻略集

2011年1月

目 录

第一章 择校政策篇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革方案已上报待批

管理办法

市小升初政策

“同城待遇”问题

市小学入学学生数大幅度增加

初“推优”、大派位进入优质中学的比例和难易程度

小学内参及点评

102所主流中学强弱大排名

弃的“错误”

型问题

决方案

用公式

一、国家中长期教

二、北京市教育改

三、北京市新学籍

四、2010年北京

五、非京籍学生的六、未来几年北京

七、2010年小升第二章 小学排名

一、北京所有知名

六、北京城八区第三章 实务操作

一、幼升小应该摒

二、有关择校的典

三、择校步骤

四、择区分析

五、择校的完全解

六、幼升小择校通第四章 幼升小择校、小升初升学圣经

前言

上篇 幼升小、小升初最重要问题解读、分析与对策

一、最重要的问题

二、2010年幼升小择校独家操作实务指南

第一章 择校政策篇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了!一时间,政界、学界、家长、学生都议论纷纷,各自作出解读。我觉得很多的议论空谈太多,其实对每个家庭而言,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对北京的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最要紧的。这份纲要里面有“要命”的玄机,说说我的看法。

(一)高考肯定取消不了了,偏才、怪才被重视了

高考以后有五种方式了:择优——就是高考、自主——就是大学联考、推荐——就是中学校长推荐、定向——就是针对某一特定范围招生、破格——就是不计较学业的全面性对偏、怪才、鬼才、德才之人敞开大门。是好事坏事呢?多元录取当然是好事,不过方式多了学生会更累了,家长、学生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率肯定会创造各种条件尽可多地参加各种录取方式:除了课内学习参加高考可能还要参加课外培训以便去参加大学联考或有各种特长等从而被录取。不过高中阶段,心智已基本成熟,这时候累点也是应该了,世界范围内皆如此,像上好大学其实各个都要吃尽苦中苦。担心的是,除了高考外,其他的录取方式要做到公平、公正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否则会引起社会怨言。

(二)中考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这个纲要规定,以后优质的示范高中将把入学名额合理分配到本区域内的所有初中校,估计是同比例的。这样全市进行的统一中考就失去了意义,既然难以跨区了、统考再差也能等比得到名额还要中考干嘛?再说了,一旦统一命题中考,各区县、各学区又会搞学校、学生成绩大排名从而分出谁好谁差,这不又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了?所以,现在不仅北京还有很多别的城市都在商讨取消中考(有的已经取消)是很正常的了,取消中考也许为时不远了。初中的学校教育可能被淡化,但高中教育会被强化!未来的初中升高中与目前的小升初将有极其的相似之处。

(三)小升初更看重学籍、就近,跨区可能性没有多大了

教育部的负责人说,他最希望看到到了2020年小升初升学再没有任何选拔性考试。这说明,教育最高主管部门对小升初今后10年彻底放弃“点招”的辅导班、“坑班”都没什么信心,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优质初中校招生自主权不可能完全被收回。所以,推优、共建、特长、点招、大派位要么同时存在要么变相存在。不过,强调了就近和区域,中考跨区可能更性小了,小升初也更小了。这对房价有影响。

(四)幼升小会更激烈了,教育强区可能会出现聚集效应

小升初、中考跨区的可能性基本丧失后,幼升小成为跨区的几乎唯一选择了,家长对教育强区的了解、学校的了解将会更迫切了。教育强区小学的压力会增加。

(五)“共建”制度不可能在这10年取消了

它强调了单位、企业、社会力量的办学,实际上使共建获得了制度上的认可,未来共建制度将在一个历史时期内长期存在,教育领域的招生录取制度会有“特殊”阶层继续存在。以权择校将继续成为民生中的热点问题。

(七)东城区、西城区估计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在某一阶段大量吸收生源必不可少,同时为了留住生员也必将强化自己的优势地位。东城、西城教育资源深厚,也不排除为了网罗最优质生员将部分现有学校转变为民办(私立)学校的可能。毕竟民办学校,不会受到义务教育法的太多约束更有招生自主权,坑班、培训班几乎可以横行天下了。

(八)讲课方式要变了、推小班教学了、对老师要求高了

要求以后的课堂教学要采用讨论式、互动式、参与式,也就是现在西方普遍采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潜质。这就要求肯定要小班教学了,不是小班教学这种要求是无法做到的。那么老师就要成为杂家了,不仅精通自己的学科专业还要有更广泛的知识,当个好老师更不容易了。

(九)外地户口的家庭可能要真地笑了

这以后10年里,要求逐渐接受外地人员的子弟在北京升学、考试。最近,温家宝、***都谈到户口改革问题,也就是对那些有房子、有正当固定职业的人,城市要接纳他们,实现“以证、以业、以房”管人。估计,外地人员子女和北京人员子女享受平等升学机会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这会加大城市人口的聚集和挤占原有城市人口子女的升学机会,实行这项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过北京的小孩更要加油了!

(十)课外辅导班更加多元化了也会更火爆了,教育咨询业会发达起来!

升学的多元性决定了学生真实实力的多元性,想获得这些实力远非在学校学习可以达到的,今后的课外学习将是全面开花的,五花八门的,但文化课会依然是主流,就和现在的现在的日本、韩国差不多了。这两个国家学校的课业负担很轻,但课外补习比目前中国的小升初坑班活跃多了,在这两个国家要想进入优质教育的领域不参加课外学习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即便不参加也能进去,家长也不放心啊,所以宁愿参加课外辅导买个心理平衡。所以,未来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才是最好时机的来临。同时教育咨询、中介、代理、留学等事业将会迅速壮大起来。

(十一)幼儿园、高中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不可能实行义务教育了 纲要中的义务教育仅指小学、初中,只是说要普及幼儿园一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3年幼儿园教育,争取90%的人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没有提及将幼儿园、高中教育列为义务教育。但不排除像北京这样的地区向上或向下普及12年的义务教育。

一、北京市教育改革方案已上报待批

根据从北京市主流媒体了解到的一致消息,为了均衡北京教育资源,减少择校等敏感问题的普遍发生,北京市今后教育改革的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并报到了国家教育部,等待最后的审批、通过。这其中有一个最敏感的信息就是,未来北京市市、区重点中学(示范高中)招生的名额将根据比例“均衡”分配到每所各自区域内的初中校。这个规定,让人产生太多无限的遐想,甚至感觉这里可能蕴藏着一个“危险的信号”。

1.区域如何界定? b.如果区域界定为学区,比如,本片内的重点高中只接收本片内的初中毕业生,那么该片区内有多少好的初中、高中,家长在幼升小、小升初的时候将会格外关注并在入学之初就做出择学区的选择,择校依然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加具象化、激烈化。

c.我认为最有可能的界定是:第一,北京市市级重点中学将拿出极少部分的名额分配到部分外区的初中,绝大多数名额分配到该市级重点中学所在区县的初中校;第二,市级重点中学的名额只分配到该市重点中学所在片区的初中校。以上这两种情况中的第二种情况,对于择校热并不会起到遏制作用。第一种情况将更为特别地复杂。这个以后讲座再详细分析了。第三,区重点级别的高中可以肯定的是只会把名额分配到本行政区内或本片区内的初中

校,后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这对择校也很难起到缓解作用,毕竟区重点校之间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

2.可能将意味着中考的取消。

既然是每所初中都可以分到名额,而且是按照比例均衡分配,那么,作为起选拔作用的中考还有什么意义呢?同时这将产生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名额被分配到各个初中校,哪个学生能够进入重点高中,采用什么样的依据,标准是什么?假设中考继续保留,完全依据中考成绩全校学生大排名依次录取的话,那么又将产生一个实质性问题:一个初中校可能会被好几所重点高中分配到名额,重点高中水平肯定也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都有权选择,大家肯定都选最好的重点中学,名额肯定不够,这种情况下难道要抽签?——最知名的重点高中肯定不情愿:有可能抽到考分比较低的学生而高分生却落榜,从而影响生源质量,选不到最好的学生。考分高的家长肯定觉得很不公平。这同时也产生另一个问题,如果最知名的重点高中依然收到的是分数最高的学生,分数低的学生依然会进入到稍差点的重点中学,这依然解决不了生源均衡分配到每个学校的的问题。如果不采用中考分数选取学生,那中考就没必要存在了,中考不存在了,学生进入重点高中采用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是什么?会不会出现:每所知名的高中都举办自己的或明或暗培训班来招收优质生源?那样的话,那么小升初目前的景象将更加“壮观”地被复制到初中毕业生身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现在小升初的惨烈竞争和初中毕业生的初升高竞争比起来将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3.主观因素如何降低到最低?

中国是一个关系充斥的社会,假定如果重点高中一个点招名额权都没有,中考也没了,孩子的升学必将融入很多人为主观的因素,这是不是会更乱了?小升初的乱象已经让人可怕,何况更重要的初升高!到那时,比拼家庭、爹妈的因素可能比一个学生素质的比拼更关键了!

幼升小自我测试 篇8

幼升小测试很普遍,其中,自我介绍是检测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否在幼升小面试中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出色的自我介绍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幼升小介绍包括哪些方面呢?

下面,为大家分析幼升小面试试题中的自我介绍类题目,家长可以根据考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自我介绍的表现力进行培养。

1、自我介绍:小朋友,今天老师与你交朋友,你告诉我你家的情况好吗?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一步步引导孩子表达清晰完整。平时也可以在公众场合有意识让孩子和别人说话,都是锻炼口头表达的好机会。

2、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还有多和孩子聊天等方式让孩子爱上说话,学会条理清晰、简洁明了的介绍自己。

3、你家住在哪里?你家有几口人?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聊聊家庭,让孩子知道家里有谁,可以和孩子讲讲家里成员的趣事。这样孩子就不会对类似问题生疏了。

4、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工作的,偶尔可以领他去单位转转,让他看看爸爸妈妈在怎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作。闲暇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梦想,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

5、你把家里的情况连起来对老师说一遍,怎么说呢?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说说家里的情况,家里有哪些成员,都叫什么,是做什么工作的,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平时也可以让孩子说说班里小朋友,谁爱唱歌,谁爱跳舞,让孩子养成良好表达能力。

6、问姓名,父母姓名,工作单位,住址;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常识。家长要注重孩子生活常识的灌输,经常的告诉孩子家里在哪里,附近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父母的姓名是什么,联系方式是多少等等。常识的积累是保护孩子的方式之一,也为孩子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7、聊天:姓名,父母在哪里上班,小时候上什么幼儿园;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和孩子说说以前发生的事情,比如在幼儿园认识了哪些伙伴,父母的单位有哪些叔叔阿姨,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

温馨贴士:

上一篇:电器安装安全技术交底下一篇: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