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精选10篇)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篇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逐步加快,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以来,全国各地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大力推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尤其是“清剿火患”战役的深入开展,一大批火灾隐患与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整治,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然而,火灾统计数据表明,在大型厂矿企业、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居民家庭火灾、九小场所(小型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却仍然居高不下,亡人火灾时有发生。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增长较快、量大密集,对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感到,单纯依靠过去建立台帐、档案等手段,难以实现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状况的总体掌控;单纯依靠密集人员防范,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因此,完善基层管理网格,建立以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基层组织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自治管理模式是发展社会化消防管理的需要,“网格化”管理模式被提上了消防工作的日程。针对重点单位火灾防控管理的“户籍化”管理模式也相继应运而生。

一、网格化、户籍化消防管理的应用

(一)网格化在消防管理中的应用

“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村)民小组(责任片区)为单元划分管理网格,实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消防工作真正实现社会消防管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动态管理网络。公安消防部门将负责管辖的行政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单元格”,并将这些“单元格”包干至消防监督人员,由网格责任人具体承担《消防法》赋予的法定职权,履行消防监督检查、消防宣传培训教育等火灾防控工作职责的模式。组建大、中、小三级网格。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安监办、综治办、工商所和公安派出所等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以行政村、社区为“中网格”,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至少明确1名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有条件的可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以街区、居民楼院、村组为“小网格”,成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等群众性消防组织。公安派出所作为消防三级管理的重要力量,应作为“网格”组成部分参与网格化管理,由所长负责,副所长主抓,治安、巡防等多警种协同,依法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

制定出台地方关于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能和任务,明确“网格”责任人的责任和管理范围等,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加大网格化管理考评奖惩力度。要建立相应的政府考核制度,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务督查、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评内容。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把“网格”内的火灾形势稳定、市民消防素质的高低、火灾隐患发现多少作为该“网格”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确保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在“净化消防安全环境,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户籍化在消防管理中的应用

“户籍化消防管理”要求各重点单位:

1、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要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要组织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记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情况,更新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信息

2、实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制度。重点单位依法确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

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确保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实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制度。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重点单位,应当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不具备维护保养和检测能力的重点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保障消防设施完整好用。重点单位要将维护保养合同、每月维保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实时录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

4、实行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重点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整改

二、网格化、户籍化消防管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划分网格容易出现不合理现象。一方面,在去年“清剿火患”战役期间,各地虽然完成了网格划分,但基本上都是基于公安消防部门、基层派出所所属管辖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社区和行政村是最基本的网格单元,而街区、居民小区、居(村)民楼院、村组、企事业单位的网格划分存在与实际不符,划分网格的“大小”偏差较大等现象,一些地区为简便从事,实行警力下沉“一刀切”,只顾及“条”上部署,缺乏“块”上谋划。另一方面,因为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单位数量、建筑场所数量不同,2、排查整治工作进度不统一。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加上一些地区情况较为特殊,网格内的排查整治工作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同一级别的消防部门下辖的街道社区和村镇情况完全不一样,工作力度和强度存在很大差别,一些辖区范围广、执法监督警力不足,一些辖区范围相对狭小、执法任务相对比较轻松,因此各个区域的排查整治工作很难做到步调一致,整齐划一;此外,有些地方发动不深入,工作推进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给全局工作拖后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排查整治力度不均衡。推行火灾隐患“网格化”排查整治工作后,各地都前所未有的加强了工作力度,也在工作模式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但是纵观整体工作力度,地区开展很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执法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实行走马观花式的排查,只做到统计登记,而不深入小场所开展彻底隐患排查;有些执法监督人员对偏远小乡村走一遍即止,不再进行“回头看”,人走后隐患依然存在;有些执法监督人员个人业务素质不强,检查发现隐患的能力水平不够,导致场所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火患仍然存在。

4、基层派出所消防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纵观“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基层派出所参与“网格化”排查整治工作一直走在公安消防部门的后面,普遍存在“触动一下,工作开展一段”现象。部分基层派出所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忽略对消防工作的部署,甚至还存在少数基层派出所执法数据长期不变,没有开展消防监督执法活动;较大一部分基层派出所民警消防执法监督能力和水平偏低,导致很难发现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

5、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推行“网格化”消防管理目的是实现火灾的“零隐患”,我们在排查整治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就要思考如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长期排查整治方案,使“网格化”消防管理取得的成果长久保持下去,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目前在这方面亟待深入思索和调研,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网格化消防管理长效运行机制。

(二)当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领导方面——“上热下冷”。各重点单位对户籍化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是一个普通性、临时性的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指导不实等问题,有的单位既未对本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也未开展“户籍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甚至有的重点单位领导对户籍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不了解,更谈不上组织领导,工作不是主动作为,而是被动应付。

2、工作落实方面——“重部署轻落实”。一些重点单位虽然制作了重点单位户籍档案,但实际上没有真正达到了解单位火灾隐患的作用。仅仅将户籍化管理工作作为应付,认识不到位;仅仅设置了专门的消防档案柜,没有建立完善的消防工作档案和防火巡查检查记录;仅仅张贴了几张消防宣传海报和标语,没有按季节火灾特点及时进行更新维护,致使户籍化管理流于形式。

3、监管手段方面——“粗放型突击式”。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方式粗放,具体表现在:一是对管理对象的贯彻四个能力建设情况不清楚;二是以突击式管理方式整治火灾隐患问题,上级机关考评验收、绩效考核时才开展排查,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造成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出现了“四个没人管”现象:发现隐患多少没人管、发现隐患严重与否没人管、隐患整改是否及时没人管、隐患整改到什么程度没有人管。

4、管理体制方面——“缺乏长效机制”。缺乏一种长效管理机制,对于重点单位火灾隐患整治局限于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热衷于搞突击检查,对如何改善辖区消防安全环境缺乏一种长远打算。同时,对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法还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不利于工作推动。

三、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户籍化”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支队切实把消防安全“网格化、户籍化”管理模式工作作为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的切入点,摆上重要工作议程,严把火灾防控关口,要求各单位加强对辖区火灾防控工作,落实防灾、灭灾责任,积极建立健全和落实消防工作管理、责任、保障等机制。同时,支队深入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动员部署,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纵深推进消防安全“户籍化、网格化”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向政府和县公安局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政府和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将“网格化、户籍化”工作与深化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强消防工作基础建设、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等相关消防工作同部署、同开展,为“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工作铺好前进之路。切实解决单位消防难题,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消除各种火灾隐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联合执法形成高压,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支队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内部“多警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网格化”排查和重点单位火灾隐患“户籍化”管理模式,形成整治社会单位火灾隐患和快速扑救火灾的合力。支队不断加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排查整治力度,工作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能当场改正的,执法人员当场督促各重点单位安全负责人立即进行整改,对不能当场进行整改的火灾隐患,执法人员对其进行限期整改,同时加大了“回头看”力度。并积极联系辖区公安派出所会同宣传、治安、法制、督查等警种联合开展防火检查、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活动,有效推动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支队还应联合公安、安监、文化等职能部门,在前段时间开展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上,继续严格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协作配合,建立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优势,大力开展不增新量、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形成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合力,确保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大力开展联合检查行动,深入落实“多警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消防管理标准化、消防执法规范化,从而促进消防主体责任的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治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跟踪问效,不断巩固清剿火患取得成果。为切实消除火灾隐患,推动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社会整体抗御火灾能力,真正做好十八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支队不断不巩固“清剿火患”战役成果,提请区政府要求各行业、各部门积极参与“清剿火患”回头看行动,始终保持对火灾隐患严查、严改、严处的高压态势,要求检察人员对检查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力整治火灾隐患,对复查中发现还仍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及

时立案,加大处罚力度,并通告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整改,力保通过对前期已经检查过的单位、场所进行再检查、再督查,以及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整改火灾隐患情况进行“回访”检查,全力确保火灾隐患得到彻底根除。同时,支队继续保持前一阶段工作成果,并进一步落实消防责任制,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突出重点,加强防火检查和巡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而努力。

(四)创新社会单位监管模式,力求“四个能力”普及化。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把辖区列管的人员密集、易燃易爆、高层地下、建筑工地等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单位和场所,作为从严管控的对象,严格落实网格中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做到单位管理“户籍化”。在检查过程中,逐家逐栋排查、逐家逐栋填表,全面摸清社会单位基础情况,造表登记,采集信息数据,并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户籍化”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基本信息更加全面和真实。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要牵头,强化督促各社区、行政村建立由楼院长、村组负责人任消防管理员和消防宣传员,招募扩充消防志愿队员,担负日常区域、楼道、村组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实行“多户联防、区域联防”,开展消防安全自我检查,做到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网格化管理。

(五)加强督导奖惩。县(市、区)政府要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至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居(村)民小组。街道(乡镇)对基层各网格的消防工作情况、火灾情况每季度要通报一次。市政府将街道(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府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政务督查、“三委”督查及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奖惩内容,对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的网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取消网格责任人晋职晋级及参与评先评优的资格,按规定追究党纪政纪及行政刑事责任。消防支队要与各重点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篇2

1.“日清日毕”的定义

“日清日毕”是“日事是毕、日清日高”的简称, 原本是海尔公司OEC管理模式的精髓。意思是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 每天的工作质量都有一点儿提高。其核心要求在于“把握细节”、“严守节点”和“持续改进”, 要严格、精细的管理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一天工作、每一项任务的管理细节上, 以细节完美可靠, 确保工作取得预期目标。

2. 国有企业推行“日清日毕”的意义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 国有企业的总体环境急剧变迁, 使其处于世界很大、方向很多、抉择很难的窘境。在国有企业, 特别是既有技术人员又有一线工人的企业中, 往往完成一项工作需要许多部门的协同合作。一个部门的工作是否完成, 直接影响着其他部门工作的继续开展, 由于是连锁反应, 出现的后果往往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次或哪一个人的行为, 法不责众, 于是企业遭受的损失可能就会不了了之。“日清日毕”就是要指导员工“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完成”, 以免造成其他部门员工的工作造成延误。国有企业要在动中求稳, 稳中求变, 在国际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就需要解决此类现场管理的问题。那么, 国有企业融入“日清日毕”管理, 就是推进管理创新的有力举措。

3.“日清日毕”引入6S管理

“6S管理是指整理 (Sort) 、整顿 (Straighten) 、清洁 (Sweep) 、规范 (Standardize) 、素养 (Sustain) 、安全 (Safety) , 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 是国有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6S管理以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形象为始终, 立足于通过改进现实、整顿现物、规范现场创造一个整洁、高效的工作环境, 使员工养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的良好习惯, 以期达成地物明朗化、员工行为规范化的目的, 从而塑造整洁有序、奋发向上的企业形象, 形成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

将“日清日毕”引入6S管理又是一个创新的想法。6S管理工作要取得成效, 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提高员工素养。在国有企业, 需要向不同的职务、工种的人群灌输不同的6S管理“日清日毕”的知识。推行“日清日毕”的关键在于要有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持之以恒地做到“日清日毕”, 对于每一名员工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是一项管理变革。6S管理是从国有企业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现场管理, 员工通过全员“日清日毕”, 进行自主6S管理, 动员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提升6S最终目标, 即提升了文化素养。

二、如何在6S管理中推行“日清日毕”

如何在国有企业6S管理中大力推行“日清日毕”工作法, 首先, 明确清理对象。按照岗位不同区分清理内容, 既可以是办公桌和环境卫生, 也可以是工具柜和作业现场;既可以是清理办公实物, 又可以总结当天的工作, 列好次日的工作计划。其次, 明确清理标准。开展一项工作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和规范, 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来制定标准, 标准要做到能够检查、衡量、考核。

在员工日常管理中, 可以通过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1. 落实6S管理“日清日毕”工作责任, 推行员工自主管理

首先要确定6S管理责任区域, 对区域进行无缝式划分;其次要明确责任区域内的人员、基础设施及其他所有物品的管理责任。管理责任层层分解, 直到每个岗位、每名员工, 做到管理不漏项, 保证物物有人管, 确保每位员工知道自己6S管理工作责任包含哪些方面, 哪些内容。

2. 建立6S管理“日清日毕”工作标准

推行6S管理“日清日毕”最关键的内容是梳理各岗位6S管理“日清日毕”工作标准, 结合工作实际, 对人和物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 让所有人员, 自上而下, 各司其职, 明确工作标准, 做事有的放矢。

3. 建立6S管理“日清日毕”监督考核办法

建立6S管理“日清日毕”监督考核办法, 对“日清日毕”实施过程监督, 确保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的每一天“日清日毕”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得以及时有效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促进6S管理工作成果的保持和提升。

4.6S管理“日清日毕”实施办法有效运行

各部门推行6S管理“日清日毕”实施办法有效运行, 监督考核机制监控有效, 督促员工按照6S管理“日清日毕”工作标准履行本岗位6S管理工作责任, 使本单位人员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和物品管理实现“日清日毕”, 使工作场所所有物品均能保持定置、整洁、有序, 员工素养逐步得到提升。

三、6S“日清日毕”的管理核心是提高工作标准

6S“日清日毕”的管理核心是提高工作标准, 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在“日清日毕”中, “日清”就是要在总结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日毕”就是要在解决问题有得到提高。因此, 在推进“日清日毕”中必须明确两个意识:一是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究其原因就是工作标准低。标准低, 就会导致对问题视而不见。个别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看不到问题, 但是在检验时就是检出问题, 原因就在于标准不一样;二是重复发生的问题就是工作作风上的问题, 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责任心。所以说, 推进“日清日毕”的基础在于提高全员的工作标准和增加全体员工的责任心。

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来统一全员思想, 明确管理要求, 增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文化自觉, 在工作岗位上主动自觉地开展“日清日毕”。要通过加强“日清日毕”的检查考核来统一全员行动。因此说, 推进“日清日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需要加强宣传考核和计划考核, 这是推进“日清日毕”持续向前的动力和形成闭环管理的关键所在。

四、以“日清日毕”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 都是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都是要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都要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目标, “日清日毕”也不例外。首先, 要想提高工作效率, 就要将每天的工作目标定得比前一天高。不管提升程度有多少, 日积月累工作效果就会大大提升。一般而言, 企业领导是由工作相对熟练、效率相对较高的优秀员工发展成长起来的, 因而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来衡量和要求某项工作完成的时间和结果。在工作中, 能够努力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完成工作, 随着时间的失衡, 工作效果的提高和自己能力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渐渐地我们就会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岗位成长成为能手和专家, 甚至在领导布置工作的时间, 与其交换意见和看法。

其次, 努力让“日清”成为习惯。用“日清”管理方式要求我们自己的工作, 一开始可能做起来会觉得累, 但是事实上只要坚持, 当工作效果渐渐地显现出来, 每名员工尝到了“日清”的甜头, 当日列出的事情得以“日毕”, 一种高效的工作作风就会悄然形成, 自然在员工中就会逐渐养成优秀的员工素养, 也就达到了6S管理的最高要求。

再次, “日清日毕”不仅仅是一项制度, 而是一种让企业员工都认可并能持续执行的企业文化。通过每日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和制定第二天工作目标, 保证计划工作及时清理和控制。逐步使员工工作达到“日清日毕”的目标, 并形成企业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日清日毕”, 6S管理,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2]仝新顺主编.生产管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潘继水, 国有企业实行“6S”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http://wenku.baidu.com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篇3

一、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配套管理,夯实电子化采购工作基础

结合当前电子商务运行优势,对原有信息系统、机构设置、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和持续改造,着力在管理配套、人员培训、硬件配置等方面下功夫,为电子化采购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

1.在配套管理上,为确保网上采购业务有序健康发展,要制订相关的网上采购管理办法,按照业务执行和监督考核两个层次,明确界定各部门、各岗位在网上采购业务中的管理职责和操作权限,保证网上业务处理有章可依、规范运行。

2.在业务培训上。要提高员工网上采购业务技能,将网上采购业务操作、信息化管理应用等列为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的必修课目,对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和应用达标考试,确保每名业务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网上采购操作程序和要求。

3.在硬件配置上。应按照物资网上采购标准流程和“一站式”供应服务模式合署进行办公,并增加对计电子化采购硬件设施的投入,及时对网上采购业务所需计算机、服务器等网络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为电子化采购提供良好的商务办公环境。

二、精细物资计划管理,集合需求批量,提高网上采购规模效益

及时、准确的物资计划是实施电子化采购的基本前提。要以ERP系统为依托,积极推进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平衡、集成以及采购计划的下达、执行、考核全部实现线上操作运行和网上实时监控。

1.在物资需求计划编报上。针对物资需求计划在同一时间段集中提报,编报内容不规范,物料名称和规格型号需要反复核实确认,导致需求计划收集汇总时间长,平衡难度大、差错率高的问题,要严格按照统一格式和规定时间编报物资需求计划,所有物资与标准物料编码一一对应,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需求数量和时间等要素做到齐全明确,保证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物资采购部门对接确认需求的时间,提高计划管理工作效率。

2.在物资采购计划编制上。针对各单位当期生产进度不同,材料需求各异,同品种采购批量小、采购频次多,造成网上采购“一单一询”、“一单一签”,无法集成采购批量,影响规模采购效益的问题,应开发物资计划管理辅助系统,建立生产物资历史消耗分析数据库,实现对每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进行自动检索、分析比对,形成消耗数据曲线,从而达到提高网上采购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3.在物资计划执行考核上。通过应用物资计划管理管理辅助系统,实现对各厂级单位物资需求计划和物资供应部门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双向考核,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了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提高了物资计划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供应商考核结果应用,防范采购风险

供应商是控制物资供应风险的源头。推进网上采购后,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将采购信息实时发布给各地供应商,由货比三家到货比百家千家。但是随着供应商选择范围的扩大,采购风险控制难度也进一步增大。为促进供应商考核评价结果与电子化采购的有机结合,优选供货渠道,防范采购风险,应开发供应商考核辅助管理系统,实现对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的多角度统计分析和实时监控,为强甄别、优选使用供应商提供全面、详实的信息支持。

1.实现对无业绩供应商的自动清理。以往对供应商长期无业务的入网产品目录进行清理,只能按照合同查阅、核实供应商签约信息,业务数据查询、统计工作量大,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系统可对供应商供货业绩、产品目录业绩、招标过程的标段业绩进行自动统计,并能按照一定时段导出无业绩供应商和产品目录进行自动清理,为精细供应商产品目录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2.为供应商业绩引导订货提供数据支持。针对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中,只对供应商进行整体评价,无法对应到物料品种上,物资招标、谈判采购中供应商业绩引导订货得不到有效应用的问题。系统可按照类别、品种、标段、部门等查询条件自动计算出供应商的单项考核得分,为实施供应商业绩引导订货提供全面的管理数据支撑。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篇4

通过一周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受益匪浅,进一步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深知它关系着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目前,公司已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往往在执行和落实上打折扣。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的原因分析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2、习惯性违章现象屡见不鲜。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或是将工作票视为一纸空文,不执行,不监督,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从而酿成不良后果。

3、安全监督停留在查隐患层面。各级安全监管人员仅仅按步就班的查几条隐患,完成考核任务,而没有有效的执

行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深层次的查找隐患产生的原因,从而以点带面,以防范重复性隐患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形成。

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安全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1、加强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选用质量优良的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好设备对电网安全生产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一方面,设备本身的故障概率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抢修与方式调整概率的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的减少、容易实施自动控制等都会大大有利于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涉及从设计选型、采购监造、基建调试、运行巡视直至退役报废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角度看,设备管理的重点是运行维护。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零缺陷管理”,尽一切可能使运行设备的缺陷率降到最低。缺陷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无论设备有多好,检测手段有多先进,缺陷管理都不能放松;二是控制好运行设备的发热点。电力系统中设备故障的预兆基本上与异常发热有关,有效地检测这些异常发热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设备的强迫故障停运转变为有计划的检修,这可大大降低设备停运对系统的冲击,并使检修工作有条不紊,降低人身事故发生的概率;三是编制好设备技改规划。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与设备更新速度的提高,有计划地加快设备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出现一批设备中的某一缺陷同时发作的尴尬局面,给系统运行与正常检修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很容易酿成电网或人身事故。

2、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目前基本上是与行政管理体系相对应的,也是目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落实的组织保障。对一线生产车间而言,必须坚持两条:一是安全责任越到基层应越具体;二是安全责任在体系设计与执行中应逐级加强而不能逐级放松。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更多地是体现在安全生产的组织与落实上,因此在宏观上是越往上责任越大;但是,对于一线的工作,具体到某一点上,越往下应该是越具体,责任越明确。因此,一定要树立安全责任的传递意识。

3、建立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范围很广,也很重要。事实上,就算我们的规章制度再全面也有管不到或管不了的地方,就像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一样。目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也相当重要。否则,规章制度很容易会成为一纸空文。

4、牢固树立安全“零”理念。牢固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在贯彻

落实上。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必须把“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的工作信条在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时体现出来,其检验标准是要看当安全与工作进度、安全与经济效益等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能真正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对于一线职工,安全第一要体现在日常的生产行为中,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变以往粗放散漫的工作作风,真正体现突出安全意识为重的思想。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篇5

[摘 要]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的重要环节,车辆安全预防预控工作是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径,预防预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它是安全驾车的保障,也是企业各级领导不可忽视的重要管理内容。作为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会和企业的和谐发展,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车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25-01

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人的因素、车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车是在人的支配下工作的,因此人的因素是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根据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做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培训,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驾驶员素质的提高绝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企业相关部门每月定期组织车辆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并不定期对学习记录进行检查,对学习效果定期组织测试。同时,还可激请交警大队车管所的警官上门辅导,通报交通安全形势,讲解辅驶员职业道德规施,传授安全行车常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瞥示教育,提高驾驶员的防施意识和职业技能。

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安全行驶每一步

首先驾驶员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管理规则,确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交通法规是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行为规则,必须掌握它、熟悉它、遵守它。相关的管理规定通常牵涉到具体的行为规范,更应该牢记并遵守,这样才能做好安全工作的第一步。

三、做好对人(驾驶员)的预防预控工作

除了硬性的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也是有效的途径。教育驾驶员必须确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一个驾驶员,必须真正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重任,头脑里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第“谨慎操作”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要逐步确立起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具有安全责任感的驾驶员会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行车。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其实不然,只要把生命安危放在心中;始终有一种责任感,安全行车是可以做到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四、以人为本,进行业务培训。

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选出驾驶技术能手,及时提励和宣传,以点带面,营造驾驶员学技术、练本领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小型化、随时随地的培训方式,如在车队门口悬挂小黑板,书写驾驶员培训内辑,做到一日一翩;遇到雨、雪、挥等恶劣天气时,书写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及行车技术要求。车辆安全管理不只是车管干部的事情,驾驶员与车辆朝夕相处,更要调动其能动性。

五、要定期做好车辆的安全大检查工作,对车辆制动、转向、灯光、轮胎、传动,消防器材等技术性能进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及时修复,确保运行车辆完好率达到100%,坚持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机务管理,提高维修质量,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由于车辆技术状况、操作环境状况及驾驶员操作等原因,车辆在作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故障,影响车辆正常运行,有的甚至造成机械事故。因而驾驶员要加强车辆维护。以确保车辆能正常运行。驾驶员必须加强车辆日常维护,增强责任心,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提高车辆完好率,同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与驾驶员签订安全合同,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相关人员对安全意识的认识。按照定人定位、安全维护责任到人的原则,所有驾驶人员每次出车前后,必须按照规定做好方向制动、冷却润滑、油气电路、轮胎气压等车况检查,严禁带病行驶。在车辆维修保养方面,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做好车辆的年检、季检和日常的例行保养维护工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八、警钟长睛,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对发生的事故,无论大小,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世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同时吸收他人发生的典骂骂事故教训,举一反

三、引以为戒。驾驶员同医生一样,一旦发生事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杜绝事故、消除隐居、耍警钟长鸣,要照章办事。对于个别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的驾驶员,在他们发生事般的时候,就必细加大处罚力服,使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篇6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头绪万千、情况复杂,要想抓好检修车间(专业)安全管理工作也应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把握要害。

要想在检修过程中做到安全方面万无一失必须加强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技术水平。要想实现这些目标也必须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如应充分利用每周四的安全学习活动时间结合有关安全通报、文件、安规规定等资料,针对车间(专业)或班组在生产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给班组人员灌输各种安全理念、安全技术等,借以提高每位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让每位职工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形成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安全第一”,也就是要始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来考虑。

在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同样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加以约束规范每位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管理人员当然所有职工的所有行为不可能在所有环节上全部得到监督、控制,这就需要选择重点环节加以控制,如在控制习惯性违章方面重点要抓无票工作等,因为按照安规规定应办理而未办理工作票手续的一切检修行为可以全部看作违章行为,无票工作首先从安全意识上就存在问题,其次无票工作更不可能很好地执行“四不开工”、“五不结束”的规定,再次无票工作很有可能致使所有的安全职责失去作用,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将会形同虚设,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上的问题将会失去控制。作为车间管理人员在职工办理工作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掌握很多信息:工作负责人从事什么检修工作、工作成员搭配是否合适、班组长在安排工作时是否进行过安全技术交底、进行该项检修工作具体需要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和存在什么危险因素、现场工作环境如何……根据这些情况作为工作票签发人就可以有的放矢,考虑给工作负责人哪些安全方面的提醒(如高空要系好安全带、防止高空落物等)、检查其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全面正确、查看工作票票面书写是否规范、交代结票前应该做什么试验或给运行做何交代等等。通过办理工作票首先可以让职工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良好的安全施工意识,开工前通过工作票签发人诸多安全提醒和现场的有效监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检修过程

中发生安全事故。抓好办理工作票这个环节就可以堵塞很多漏洞,真正起到以点带面、防微杜渐的作用。所以说尽管安全工作很重要但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抓安全工作关键要抓好最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基层安全工作做好了,企业的整个安全管理体系才可能完善、牢固。抓基层安全管理也需要抓住重点环节,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杜绝一切安全问题。如要正确认识班前班后会在班组安全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班前班后会作为生产企业班组日常工作中的一项组织活动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而且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可见其具有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召开班前班后会虽然是个被各级管理人员经常容易忽略的小事情,但开好班前班后会其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强调召开班前班后会的必要性就是要让基层班组从班长到班员注重安全问题。班组是企业所有生产任务的最终执行单位,其工作量大,涉及的问题复杂多变,任何事情皆需要班组长通盘考虑。认真组织召开班前班后会首先可以让班组长有充分的时间每天在开工前考虑安全上的事情,有时间合理统筹安排班组当天的各项工作,考虑班组人员检修工作人员配合搭配问题、检修工作是否需要办理工作票、办理工作票需要做哪些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去现场干活需要给以哪些方面的安全提醒、巡检点检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定期工作开展哪些项目等等,班长在班前会上对当天的工作要提出一个指导性的计划,用以指导班组成员一天的所有生产活动、约束班组成员一天的行为规范,真正发挥班组长在组织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同时组织召开好班前班后会还可以起到凝聚人力(避免出现班组人员上班后松散拖拉、思想精神不在状态等情况)、提高班组长权威(通过合理安排工作,职工久而久之会对班长产生一种信任感,钦佩感),班组长长期养成这种工作思维将会对班组开展各项工作起到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说要想真正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些组织形式能够给班组长施展安全管理的空间和时间,否则班组安全管理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每周最多莫非就是周四参加一下车间或班组组织的安全学习罢了,长远来说职工的安全意识真正得到巩固和提高收效甚微。

在抓安全管理过程中,作为车间(专业)管理人员尤其不能有应付心理,更不能教唆班组人员在安全工作上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因这样一搞,每位职工都会把安全工作视为儿戏,安全事故必然要发生。如近年来公司搞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车间(专业)应从检查项目的确定、检查提纲的编写、检查表的下发到项目的整治完成都必须实实在在,起到应有的效果,让每位职工真正体会到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长久的实效,避免经常干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以免弄得大家筋疲力尽、怨声载道。而且通过做一些细微的事情可以培养大家过硬的工艺作风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大家只要从工作中感受到乐趣、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好处,将会乐此不疲。

设备管理部张海舰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篇7

有企业在尝试

陕煤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在全矿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该制度规定, 每月从全矿职工工资中扣取100〜300元作为安全保证金, 按月度考核, 按季度发放, 即每季度如矿井实现安全生产, 则按季度内本人交纳保证金总额的20%进行奖励。如本年度矿井实现“井下无重伤、地面无轻伤、无重大污染源事件”等安全目标, 且职工本人年度无“三违”现象, 则年终可一次性返还本金并得到“红利”。此外, 临城煤业公司、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煤矿、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斌郎煤矿、平煤集团一矿等煤矿企业, 先后推行了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通过让全员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 实现了安全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

疑似违法竟“吃官司”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 虽然目前很多煤炭企业都在推行或准备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但由于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障碍, 有些企业甚至因此“吃上官司”。笔者在基层调研时也了解到, 一些企业出于安全生产工作需要, 考虑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但苦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撑, 不敢贸然行事。下面, 笔者拟从法律的角度, 对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探究竟是否合法

对于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应予以区别对待。

明文规定禁收“押金”

原劳动部对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相关钱 (物) 的问题有过明文规定。

1994年3月, 原劳动部、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 (劳部发[1994]118号) , 其中第2条明确规定, 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 也不得扣留或者抵押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和其他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对擅自扣留、抵押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和收取抵押金 (品) 的, 公安部门、劳动监察机构应责令企业立即退还职工本人。

1994年8月, 原劳动部办公厅发布的《对“关于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能否参照执行劳部发[1994]118号文件中有关规定的请示”的复函》 (劳办发[1994]256号) 中规定, 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或“风险金”。对擅自收取抵押金 (品) 的, 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企业立即退还给职工本人。

1995年8月, 原劳动部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简称《意见》) 再次重申了以上原则。该《意见》第24条规定,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 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 (物) 或抵押金 (物) 。对违反以上规定的, 应按劳动部、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 (劳部发[1994]118号) 和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能否参照执行劳部发[1994]118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的请示”的复函》 (劳办发[1994]256号) 的规定, 由公安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给劳动者本人。

除原劳动部的相关规定之外, 《劳动合同法》对此亦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 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判定违法关键3点

笔者认为, 依照以上规定, 判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相关钱 (物) 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的关键有3点。

一是时间, 是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或劳动者新入厂) 之时;

二是收取钱 (物) 的用途上, 是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保证金;

三是劳动者本人的意愿方面, 属于用人单位的单方面强制规定, 劳动者必须履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于收取钱 (物) 的其他情形, 从理论上讲, 都不属于上述规定调整的范围。实际上, 劳动部对此也曾经有过变通规定。1995年7月, 原劳动部在《对“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 (劳办发[1995]150号) 中也曾指出, 一些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 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需要, 按照职工本人自愿原则向职工收取“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全员入股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 不属上述规定调整范围。但是, 用人单位不能以解除劳动关系等为由强制职工缴纳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入股 (实际内部经营承包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除外) 。否则, 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理清概念名正言顺

那么, 实践中类似陕煤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等单位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的做法, 是否属于劳办发[1995]150号文中规定的“其他情形”呢?

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理清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的概念。所谓全员风险抵押金,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实施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依据不同岗位员工承担的安全生产风险的大小, 设定不同的量化考核指标, 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并兑现奖惩。不难看出, 收取风险抵押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手段, 它的特点是强调全员主动参与事故预防, 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确保企业生产安全。从本质上讲, 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是一种风险考核激励奖惩机制, 是企业安全效益与员工经济收益的双向互动, 该制度与用人单位单方面向劳动者强制收取相关钱 (物) 的行为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问题。故此, 笔者认为, 陕煤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等单位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的做法, 并未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方向明确探索前行

当前,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尽管总体向好, 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有利于形成全员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2010年7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中明确提出, “高危行业企业探索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煤矿企业下一步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指明了方向。

但是, 由于没有上位法依据, 加之国务院文件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细则, 各地实施情况不同, 标准和程序各异, 有些企业在推行该制度过程中甚至走样。鉴于该制度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限定范围

笔者认为, 除煤矿外, 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 也可以推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 其他领域不宜施行。

加强监督

由于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毕竟属于煤矿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行为, 在收取额度、奖励比例等方面, 笔者认为, 国家不宜过多干预, 建议由各省 (区、市) 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状况制定全员风险抵押金管理具体办法, 并监督企业实施。同时, 笔者建议, 在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的过程中, 尤其应当警惕2种倾向, 一是警惕个别煤矿企业以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为名, 变相向员工收取财物;二是警惕个别煤炭企业以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为名, 变相给企业负责人、管理者或高管等发钱。

禁止强制收取

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合约行为, 应以双方自愿为基础。因此, 在实施前, 煤炭企业应向员工讲明相关政策制度, 并根据员工意愿自愿交纳。

及时兑现奖惩

煤炭企业应当按照事先确定的安全风险绩效考核指标要求, 根据每名员工的安全绩效完成情况, 及时进行考核并兑现奖惩。如果员工完成安全生产目标, 则全额返还安全风险抵押金 (包含同期银行存款利息) , 并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立法建议

笔者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再修订时, 可增加规定一条, 即鼓励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员风险抵押金由员工自愿交纳。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规定, 以“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名义向从业人员收取钱财或向管理人员变相发钱的, 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 并对违规人员按每人5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从业人员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浅谈企业如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 篇8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企业;内涵;必要性;实施方式;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明显,国民经济发展体制日趋成熟与完善的推动作用下,市场竞争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当中所获取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弱,竞争活力也明显降低,大量潜在的财务管理隐患成为了导致以上问题的最本质性原因。从这一角度上来看,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加大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推行力度,已成为现阶段企业恢复竞争实力与竞争活力,谋求更高一层次发展的最直接途径。本文试对其做详细分析与研究。

一、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

怎样才能称之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呢?总的来说,我们将一种以具体经济行为/业务活动为基础,以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为基本原则,以具体化的工作岗位/经济业务为基本对象,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流程与业务规范的财务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在精细化财务管理作用之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各项管理事务均能够在精细化、具体化、严谨化的管理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其财务价值,由此也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双重提升。与此同时,在财务监督不断深化的同时,财务管理与财务服务职能也有所发展,当其具体到对财务管理事项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财务活动的潜在应用价值也得以体现。

二、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必要性分析

首先,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具体到每一岗位与每一经济业务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能够从细微入手,发现存在于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尽早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限制之内,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水平;其次,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作用之下,各工作岗位、各经济事业均有与之相对应的针对性业务流程,较统一化的业务流程更能够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与此同时,系统的业务规范能够为企业资源统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由此也促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进程;最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企业总体目标的高效达成: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具体的工作流程及业务规范与依托,是企业生产运行系统中各岗位工作人员均能够熟悉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并明确各岗位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所处地位,引导各岗位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引导财务管理服务于经营管理,在达成财务管理目标基础上高质量的达成企业总体目标。

三、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分析

1.构建新型财务管理观念: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工作人员均应当树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以企业各岗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为切入點,充分挖掘企业潜在财务管理能力,侧重于对财务管理质量及效率的双重提升。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企业财务管理员工应当习惯使用财务化的专业语言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业务行为予以描述、界定并规范。在企业全体员工的支持与配合下,确保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处在一个安全且稳定的环境当中。

2.明确新型财务管理任务:在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作用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最根本性任务在于:以成本控制与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达到提高经济增值的高水平。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需要在与其他部门岗位相互协调的过程当中,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搞好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应当以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为着眼点,针对企业发展制定相应财务分析报告。

3.完善新型财务管理方法:在企业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还应当以预算管理的落实为重点,对财务管理实施方法予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全额成本费用纳入企业预算管理范畴,将每一支出款项与具体的部门、岗位、员工相对应,配合健全的监控手段与考核制度,最大限度的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四、结束语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是如此。借助于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企业所获取的第一手财务管理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以及精确性指标均有所保障,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有利环境。可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现阶段企业应对剧烈市场竞争冲击与挑战,谋求稳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所在,其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周 华:以会计制度改革为抓手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J].新财经(理论版).2012.(03).209-210.

[2]吴曙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新趋势——财务管理精细化.[J].会计之友.2011.(24).9-11.

[3]梁公文 王丹蕾 王 兵等:医院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策略的探讨. [C].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66-168.

如何推行7S管理 篇9

步骤1:成立推行组织

1.推行委员会及推行办公室成立

2.组织职责确定

3.委员的主要工作

4.编组及责任区划分

由企业主要领导出任7S活动推行委员会主任职务,以视对此活动之支持。具体安排上可由副主任负责活动的全面推行。

步骤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方针制定:

推动7S管理时,制定方针做为导入之指导原则

例一:推行7S管理、塑中集一流形象

例二:告别昨日,挑战自我,塑造新形象

例三:于细微之处着手,塑造公司新形象

例四:规范现场·现物、提升人的品质

方针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要有号召力。方针一旦制定,要广为宣传。

目标制定:

先予设定期望之目标,做为活动努力之方向及便于活动过程中之成果检查

例一:第4个月各部门考核90分以上

例二:有来宾到厂参观,不必事先临时做准备

目标的制定也要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步骤3: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

1.拟定日程计划作为推行及控制之依据

2.收集资料及借鉴他厂做法

3.制定7S管理活动实施办法

4.制定要与不要的物品区分方法

5.制定7S管理活动评比的方法

6.制定7S管理活动奖惩办法

7.其它相关规定(7S管理时间等)

大的工作一定要有计划,以便大家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项目责任者清楚自己及其它担当者的工作是什么及何时要完成,相互配合造就一种团队作战精神。

步骤4:教育

1. 每个部门对全员进行教育

·7S管理的内容及目的 ·7S管理的实施方法

·7S管理的评比方法

2. 新进员工的7S管理训练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让员工了解7S管理活动能给工作及自己带来好处从而主动地去做,与被别人强迫着去做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讲课、放录像、观摩他厂案例或样板区域、学习推行手册等方式均可视情况加以使用。

步骤5:活动前的宣传造势

7S管理活动要全员重视、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最高主管发表宣言(晨会、内部报刊等)

2.海报、内部报刊宣传

3.宣传栏

步骤6: 实施

1.前期作业准备

·方法说明会

道具准备

2.工厂洗澡运动(全体上下彻底大扫除)

3.建立地面划线及物品标识标准

4.3定、3要素展开

三要素:场所,方法,标识

三定原则: 3定:定点、定容、定量 定点:放在哪里合适 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 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

三安原则: 人员安全,生产安全,物品安全

5.定点摄影

6.做成7S管理日常确认表及实施

7.红牌作战

步骤7:活动评比办法确定

1. 加权系数:

困难系数、人数系数、面积系数、教养系数

2. 考核评分法

步骤8:查核

1.现场查核

2.7S管理问题点质疑、解答

3.举办各种活动及比赛(如征文活动等)

步骤9:评比及奖惩

1. 依7S管理活动竞赛办法进行评比,公布成绩,实施奖惩。

步骤10:检讨与修正

各责任部门依缺点项目进行改善,不断提高。

1.QC手法 QC七大手法分为:

1、简易七大手法:甘特图、流程图、5W2H、愚巧法、雷达法、统计图、推移图

2、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3、QC新七大手法:关连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2.IE手法 何谓IE 手法

在日常生产中为解决生产进度,质量等问题仅靠感觉和经验是无法真正做到 的,此时我们必须综合运用QC 及IE 手法,不断加深对工作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比现有方法更轻松,更安全,更正确,更快捷的作业方法.具体IE 手法的定义 表述如下: “IE 手法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 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 的方法.” 其目的有以下几点:

(1)准确掌握生产活动的实际状态;(2)尽快地发现浪费,不合理,不可靠的地方;(3)对生产活动的改善和标准化进行系统的管理

综合IE 手法的定义与目的, IE 手法有以下几点特征:(1)分析程序方法不错的话,不同人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客观性;(2)因为对现实状态能定量分析,所以容易进行检讨定量性;(3)用相同的符号及图表分析,因此能够信息共享通用性.在7S管理活动中,适当导入QC手法、IE手法是很有必要的,能使7S管理活动推行得更加顺利、更有成效。

步骤11:纳入定期管理活动中

1. 标准化、制度化的完善

2. 实施各种7S管理强化月活动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企业因其背景、架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的不同,推行时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出现,推行办要根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采取可行的对策,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检查要点

1、有没有用途不明之物

2、有没有内容不明之物

3、有没有闲置的容器、纸箱

4、有没有不要之物

5、输送带之下,物料架之下有否置放物品

6、有没有乱放个人的东西

7、有没有把东西放在通路上

8、物品有没有和通路平行或成直角地放

9、是否有变型的包装箱等捆包材料

10、包装箱等有否破损(容器破损)

11、工夹具、计测器等是否放在所定位置上

12、移动是否容易

13、架子的后面或上面是否置放东西

14、架子及保管箱内之物,是否有按照所标示物品置放

15、危险品有否明确标示,灭火器是否有定期点检

16、作业员的脚边是否有零乱的零件

17、相同零件是否散置在几个不同的地方

18、作业员的周围是否放有必要之物(工具、零件等)

19、工场是否到处保管着零件

三、整理之要与不要的分类标准范例

(一)要

1、正常的设备、机器或电气装置

2、附属设备(滑台、工作台、料架)

3、台车、推车、堆高机

4、正常使用中的工具

5、正常的工作椅、板凳

6、尚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

7、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8、尚有利用价值的边料

9、垫板、塑胶框、防尘用品

10、使用中的垃圾桶、垃圾袋

11、使用中的样品

12、办公用品、文具

13、使用中的清洁用品

14、美化用的海报、看板

15、推行中的活动海报、看板

16、有用的书稿、杂志、报表

17、其它(私人用品)

(二)不要

1、地板上的

A、废纸、灰尘、杂物、烟蒂

B、油污

C、不再使用的设备、工夹具、模具

D、不再使用的办公用品、垃圾筒

E、破垫板、纸箱、抹布、篮框

F、呆料或过期样品

2、桌子或橱柜中的 A、破旧的书籍、报纸

B、破椅垫

C、老旧无用的报表、帐本

D、损耗的工具、余料、样品

3、墙壁上的 A、蜘蛛网

B、过期海报、看板

C、无用的提案箱、卡片箱、挂架

D、过时的月历、标语

E、损坏的时钟

4、吊着的

A、工作台上过期的作业指示书

B、不再使用的配线配管

C、不再使用的老吊扇

D、不堪使用的手工夹具

E、更改前的部门牌

四、员工在7S管理活动中的责任

1、自己的工作环境须不断整理、整顿,物品、材料及资料不可乱放

2、不用的东西要立即处理,不可使其占用作业空间

3、通路必须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4、物品、工具及文件等要放置于规定场所

5、灭火器、配电盘、开关箱、电动机、冷气机等周围要时刻保持清洁

6、物品、设备的放置要做到仔细、正确、安全,较大较重的要堆在下层

7、保管的工具、设备及所负责的责任区要整理

8、纸屑、布屑、材料屑等要集中于规定场所

9、不断清扫,保持清洁

10、注意上级的指示,并加以配合。

五、干部在7S管理活动中的责任

1、配合公司政策,全力支持与推行7S管理

2、参加外界有关7S管理教育训练,吸收7S管理技巧

3、广泛搜集资料,认真研读7S管理活动相关书籍

4、部门内7S管理之宣导及参与公司7S管理文宣活动

5、规划部门内工作区域之整理、定位工作

6、依公司之7S管理进度表,全面做好整理、定位、划线标示之作业

7、协助部属克服7S管理之障碍与困难点

8、熟读公司《7S管理活动竞赛实施方案》并向部属解释

9、必要时,参与公司评分工作10、7S管理评分缺点之改善和申述

11、督促所属执行定期之清扫点检

12、上班后之点名与服装仪容清查,下班前之安全巡查与确保。

六、7S管理检核表(办公区)

1、是否将不要的东西丢弃?(抽屉、橱、柜、架子、书籍、文件、档案、图表、文具用品、墙上标语、海报、看板)

2、地面、桌子是否会显得零乱

3、垃圾筒是否装得太满

4、办公设备是否会沾上污浊及灰尘

5、桌子、文件架、通路是否以划线来隔开?

6、下班时桌面整理清洁

7、有无归档规则

8、是否按归档规则加以归类

9、文件等有无实施定位化(颜色、标记)

10、需要之文件容易取出、归位文件柜是否明确管理责任者

11、办公室墙角没有蜘蛛网

12、桌面、柜子上没有灰尘

13、公告栏没有过期的公告物品

14、饮水机是否干净

15、管路配线是否杂乱,电话线、电源线固定得当

16、抽屉内是否杂乱

17、下班垃圾均能清理

18、私有品是否整齐地放置于一处

19、报架上报纸整齐排放

20、是否遵照规定著装

21、中午及下班后,设备电源关好

22、办公设备随时保持正常状态、无故障

23、盆景摆放,没有枯死或干黄

24、是否有人员动向登记栏

25、有无文件传阅的规则

26、当事人不在,接到电话时,是否以留话备忘来联络

27、会议室物品的定位摆设

28、工作态度是否良好(有无谈天、说笑、看小说、打磕睡、吃东西)

29、接待宾客的礼仪

七、7S管理检核表(现场)

1、现场摆放物品(如原物料、成品、半成品、余料、垃圾等定时清理,区分要用与不要用的)

2、物料架、模具架、工具架等之正确使用与清理

3、桌面及抽屉定时清理

4、材料或废料、余料等置放清楚

5、模具、夹具、计测器、工具等正确使用,摆放整齐

6、机器上不摆放不必要的物品、工具或未摆放牢靠

7、非立即需要或过期(如:三天以上)资料、物品入柜管理或废弃私人用品及衣物等定位置摆放

9、资料、保养卡、点检表定期记录,定位放置

10、手推车、小拖车、置料车、架模车等定位放置

11、塑料篮、铁箱、纸箱等搬运箱桶之摆放与定位

12、润滑油、切削油、清洁剂等用品之定位、标示

13、作业场所予以划分,并加注场所名称

14、消耗品(如抹布、手套、扫把等)定位摆放,定量管理

15、加工中材料、待检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堆放整齐

16、通道、走道保持畅通,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如电线、手推车

17、所有生产用工具、夹具、零件等定位摆设

18、划定位置摆放不合格品、破损品及使用频度低的东西

19、如沾有油之抹布等易燃物品,定位摆放,尽可能隔离

20、目前或短期生产不用之物品,收拾定位

21、个人离开工作岗位,物品整齐放置

22、动力供给系统加设防护物和警告牌

23、下班前打扫、收拾

24、扫除垃圾、纸屑、烟蒂、塑胶袋、破布

25、清理擦拭机器设备、工作台、门、窗

26、废料、余料、呆料等随时清理

27、清除地上、作业区的油污

28、垃圾箱、桶内外清扫干净

29、蜘蛛网的打扫

30、工作环境随时保持整洁干净

31、长期不用(如:一月以上)物品、材料、设备等加盖防尘

32、地上、门窗、墙壁之清洁

33、墙壁油漆剥落或地上划线油漆剥落的修补

34、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无故缺席)

35、工作态度是否良好(有无谈天、说笑、离开工作岗位、呆坐、看小说、打磕睡、吃东西)

36、服装穿戴整齐,不穿拖鞋

37、干部能确实督导部属、部属能自发工作

38、使用公物时,能确实归位,并保持清洁(如厕所等使用)

39、停工前确实打扫和整理

安全管理推行1+3模式 篇10

“1+3”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主要内容

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指建立三项机制:即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三种机制,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1、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建立五项制度:

一是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以企业为单位,组织职工群众和有关专家,对本企业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风险源(点)进行全面排查、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和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划分为A级(厂级)、B级(车间级)、C(班组级)三个等级,并设置红色、橙色、黄色监控牌,实施分级监控。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移动危险源点,要采取跟踪监控,使监控点处于可控状态;

二是建立监控网络制度。建立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监控网络,对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源(点)实行升级或降级、追加或清零等跟踪处理,确保各类风险源(点)处于在控、可控状态;

三是建立事故预警制度。根据风险源(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现场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建立职工教育更新制度。企业应对职工加强监控点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并对录用新人员,贯彻新法规,调换新工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情况及时进行职工安全知识更新教育;

五是建立奖励制度。对职工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企业应当给予一定奖励。

2、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重点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建立全员排查制度。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发动职工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排查,凡是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及时进行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

二是建立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螺旋式循环;

三是建立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规范、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监控法的应用实效。

3、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评价机制。重点实行三个评价:

一是职工评价。企业组织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职工每天评价,班组每周评价,分厂(车间)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二是单位评价。企业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聘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

上一篇:乡村文化下一篇:会议营销流程和主持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