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精选12篇)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篇1

高中学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 通过在高一学的知识使我又成长了一步,转眼时间过去了,我还恋恋不舍的怀念.我要感谢老师传授给我知识,感谢同学给予我的关怀.让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班级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

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高中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对高一上学期期末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高中学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

时间似流沙一样,在指尖灰飞烟灭。体验了入学时的紧张与兴奋,经历了大学学习中的困惑与顿悟,感受了大学生活的丰富与精彩,领略了那么多难忘的点点滴滴,在德智体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觉得这些让我能够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面对我未来的大学生涯。

德育方面:厚德载物,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海纳百川,只有怀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勇往直前。大一一年的生活中,我始终要求作为共青团员及学生会成员的自己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于丰富的集体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院团委老师及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在与周围同学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在自己的不断思考反省里,我收获了真诚的朋友与师生情谊,得到了拼搏进取的信心与勇气,拥有了开创未来的胆量与魄力。

智育方面:作为一名神圣而光荣的医学生,我必须而且愿意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学习过一本本沉甸甸的医学书,领略过一节节教授们精辟的讲解,我感到自己很充实。怀揣着最单纯的救死扶伤的梦想,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改良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

体育方面: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对于我们青年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青春的活力尤为重要。大学生活的相对轻松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来强身健体。通过经常与室友们在篮球场上龙争虎斗,在乒乓球台上切磋球技,我们保持了健康的身体,也有了更坚强的毅力。

劳动方面:在大一,我们宿舍评上了三星级宿舍。这得益于我和我的室友们对宿舍精心的装扮和辛勤的整理打扫。在家里,我开始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毕竟爸爸妈妈都开始渐渐变老,而我已慢慢长大。我想,勤于劳动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也让人更加积极向上,这些不经意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品质的培养。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想我可以说,我不后悔。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我想我已经很好走完了这紧要的初入大学的一步。我对自己以及这个社会的的未来充满信心。

高中学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

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高中生自我评价500高中生自我评价500。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篇2

近十年来, 苏北地区的教育层次得到了巨大提升。城镇高中办学数量增多、规模变大, 到了二〇〇九年, 沭阳的高中多达17所, 其中部分学校的规模超过了三十轨。70%以上的初中生进入高中继续读书, 一些高中生由原来的学优生变为中等生, 甚至是后进生。这些学生多有厌学情绪或厌学行为。可以说, 厌学已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为高中教学效率提高的瓶颈。为此, 我们于二〇〇九年十月成立了“克服高中生厌学, 提高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 对高中生厌学现象展开调查, 探索高中生厌学心理、行为的成因, 为研究克服对策提供依据, 实现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行为, 变厌学为乐学, 并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课题组于二〇一〇年二月至二〇一〇年五月随机对本校高中三个年级的两千多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材料表明, 大部分高中生对学习较感兴趣, 但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问题。

方法一:问卷。

问卷分“学习现状自我认定”和“探寻厌学原因”两部分。调查对象覆盖实验班、普通班、体艺特色班;其中男生1019人、女生989人。在总量上保持男女性别比例平衡, 年级比例平衡, 确保调查及统计结果有较高的价值含量与可参考性。

方法二:谈话。

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与实验对象交流、谈心, 了解其心理需求, 分析其厌学的内在原因。

方法三:家访。

选取部分实验对象, 家访, 深入了解其家庭情况, 个性特点;全面考查其成长环境, 综合分析影响其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的各种因素;确保调查结果客观真实有较高的可参考性。

三、简述调查的结果与反馈

四、对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认为高中生厌学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一) 外因。

1.社会大环境是造成高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随高等教育的普及, 人们已经很难通过考大学来改变命运、提高生活质量;大学生就业率偏低、待遇较差, 导致高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动机缺失。另外, 学校周边游戏室、网吧、台球室让部分学生流连忘返, 进而对学习丧失兴趣。

2.教师教学观念、方法、手段落后, 不能依据学生现状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只顾完成授课任务, 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学习内容比较艰深枯燥, 缺乏实用性。当前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有学院化倾向, 让不少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形成愈畏惧愈学不好、愈学不好愈畏惧的恶性循环, 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家长期望过高。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其他需求, 给孩子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

(二) 内因。

部分学生基础差, 上课听不懂, 既缺乏学习兴趣, 又缺乏学习目标, 更没有人生奋斗的理想。

五、对策

作为教师, 我们很难改变社会环境, 但我们能针对学生个性心理采取有效对策,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提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提出下面几点浅见。

(一) 激发动机。

动机的激发, 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 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 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 其中远大的理想则起决定作用。

(二) 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 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 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 创设成功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 扬其所长, 补其所短。

2. 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 学生易达到, 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 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 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 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 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

(三) 改进教法, 激发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 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 它们刺激人的感官, 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 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 解决新问题。因此, 教学时, 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 设置各种巧妙的情境, 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 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适应 有效指导 良性转变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1、问卷调查 掌握学情

2、明确要求 制度约束

3、优化课堂 培养习惯

4、开拓视野 内外结合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针对初期对学情的调研结果分析研究,研讨决定主要采用经验借鉴法和教学实践法逐步完成基本目标,逐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一)转变观念

开学伊始,精心设计、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了解高中学段的语文学习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改变学法。通过上好开学第一课,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达成共识,师生携手共进。

二)优化课堂

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乐趣和自信,从而内化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行动。

1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把讲课前后的五分钟留给学生。课前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如播报新闻、好书或美文推介、诗文朗诵或赏析、话题讲演、课外练笔或习作交流、个人才艺展示等;下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作课堂小结或自由发言小结课堂收获,亦可相互交流、互相补充。

2给学生思考、研讨甚至犯错的机会。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不要为了完成预定任务或赶课而剥夺学生思考和展示锻炼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增加耐心,不断丰富教学智慧。

三)培养习惯

制定《虢镇中学高一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草案》,明确要求,机制制约,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意识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求并指导学生积极正确的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包括明确预习什么,怎么预习,期望达成怎样的预习效果,特别要求学生把预习中生成的预习目标以外的问题记录下来,养成带问题和期待上课的良好习惯。

2、上课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做到“四有”:“有笔”便于随时记录课堂收获;“有本”,此“本”特指利于保管和保存的笔记本,保证课堂收获清晰可查,利于相互学习交流;“有心”利于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有胆”有助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踊跃表达发言,积极自信的展现自我等。

3、练笔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50字以上的自由练笔,写下自己的学习生活随感;要求每课学完后必须进行学后小练笔,做到天天勤练笔,课课有随感,保持和强化对文字的敏感,逐渐提升写作水平。

4、课外阅读和积累习惯

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尤其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要跳出课本,不囿于课堂,要通过课堂以外的各种学习渠道扩展延伸学习内容。切实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如读什么、怎么读(怎样做笔记摘录)、读后怎么办等方法。

5、完成作业习惯

指导学生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作业,强调书写规范,力求整洁美观、条理清晰。

6、复习习惯

明确告知学生复习的内容、意义以及复习的时间和方法。

7、纠错习惯

要求学生见错即改、有错必改,绝不见错视而不见,闻错听而不闻或者敷衍了事,纠错应该认真彻底,绝不含糊。

三、研究成果

一)注重培养学习主动性

开学之初,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分析,教研组同仁在这一点达成高度共识,重点通过优化课堂和课外指导,积极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注重优化学习习惯

高中阶段语文科知识的综合型、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知识的备考性等特点都比初中学段更突出,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有系统有组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发展能力;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人人都具有自我效能感。“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坚韧的品格、乐观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对学习会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重培养合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团结协作能力和素养愈来愈受到重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型、系统性、复杂性以及学生主体的差异性都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四、效果与反思

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使备课组各位老师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学生的转变喜人

教研实践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除极一小部分学生外,学生们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良性转变,从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是由老师“教学”“带学”,转变为自主摸索、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自学”“互学”。

(二)教师的转变明显

开展课题研究以前,备课组同仁乐此不疲于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大家开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深层反思研讨,写了数篇教学随笔和反思,提升了教学教研能力。

(三)问题不足和努力方向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教研实践还存在不少问题,留下很多遗憾:比如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课前预习和阶段反思的比率还不是很高,上课还有近20%的学生不敢或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转变还不够彻底,比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等,这些都应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学习习惯的培养读本》宫鹏新等著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高中语文作文精选 篇4

他向医生坦然说了自己的想法,说用一把烧红的钳子去驱赶虫子,这样虫子就可以从人的脑袋里出来,最后医升让他采用这个办法,救出了病患,他也被医生赶走了。我们正常人在做选择时做不出那样的选择,我们应该做善事,挽救我们遇到的每一条生命。

学校有校训‘厚德济生’,我们时时品味这句话,也就会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导,并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向医生前辈学习,多见病历经历,学习长辈的经验,解病之理自己应该得知,谨慎小心,立志为万民解忧,不仅从心理上更要从心理上帮助他们处理围绕在他们身边的病痛。

医学奥秘精深,只是稍微理解自己的内心便多出一份处理自己身体疾病的方法,自己学了皇帝内径,解毒之经,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四季不同,养生方法不同。感冒的时候自己可以吃金银花颗粒,喝胖大海水。养生的人脑袋里多一份知识,身体多一份安全。

高中语文简短教案精选 篇5

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把握烈士的高大形象,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析文章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关键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

1、梳理文脉,分析结构及局部思路。

2、理解作者悲愤交加的复杂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

(二)作者介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坟》《三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三)写作背景

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队,准备武力进攻。

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文章,诬蔑参加-的群众是“-”,是“自蹈死地”等,并把-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者”。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四至九则,揭露控诉-的这一暴行,严正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继《无花的蔷薇之二》之后,鲁迅相继写了《死地》和《可惨与可笑》,4月1日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

(四)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1、阅读全文,打记生字词,并注音解释

2、全文主要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其感情态度有什么不同?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七个段落得主要内容

重点生字:

抵(dǐ)菲(fěi)桀(jié)骜(ào)赁(lìn)

喋(dié)骸(hái)攒(cuán)渍(zì)绯(fēi)

重点词语:

寥落:稀少。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菲薄:这里指微薄的意思。

造化:指自然界。

深味:深深地体会。

微漠:依稀,淡薄。

黯然:忧伤的样子。

喋血:-满地。喋,血流出来的样子。

浸渍:渗透,浸润。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人物及感情态度:

爱国青年(真的猛士)___________沉痛悼念奉献尊敬

反动势力(-者、学者文人)___________控诉罪行痛斥无耻

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________痛心麻木呼唤爆发

段落大意:

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五)研读课文

1、学习一、二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总结: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露“许多东西的-”,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确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2、学习第三部分,思考回答:记主要写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看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写刘和珍的内容:

开头:“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分析:“然而”是一个重转,强调“销行寥落”中她“预定全年”的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需要勇气。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

第三部分第2段:“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

和“我”见面,“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表现了刘和珍的善良与和蔼;)

“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现了她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3、学习第四、五两部分,这两部分主要追叙爱国青年遇害时的情景,思考这两部分写法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什么?

先写事件概况,再写事件细节。以如山铁证,揭露敌人的暴虐、阴险、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表达作者的强烈愤慨和无比哀痛之情。

五、小结

作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动文人的中伤,追叙刘和珍的遇难情景,抒发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者的悲愤之情。作者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这一中心安排文章几个部分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六、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高中生语文作文精选素材 篇6

帝锦之都,古朝天府。玉殿新盛,欢浸西蜀。拍蜂而起蝶舞,映落霞而侣孤鹜。草盛花妍,含羞与牡丹相赛。鸟鸣莺穿,喜鹊与新燕竞逐。登台逸致,云落夜初。天籁引松间之泉,流莹织皎月之布。都江神州之暖霭,唏嘘尽呼。峨眉山晕之星夏,垂虹缀暮。时惟壮景,游人胜往。抒怀弄笔,铅华轻飏。掬笑盈袖,西黛白鹤之酷。古柏烟袅,东阳碧波之庐。同游其心,欲揽尽无。诗意歌阑,谢古之缘。

苍菊齐傲,雁过秋苏。木凄葱而风怒劲,燃草黄而丹枫涂。俨残波于浅淮,品香茗于上居。愁云暮彩,红烧归鹄。薄雾迷籁,杏酒约沽。绮阁捉月,雕楼云枯。愁怀忘机,惨怨均诉。田园扶桑,倚南亩而萦立。舞榭残椽,匿秋暝之冻户。

冬临至,越秋杼。寒霜时之间阵,朔雪残之飞浮。双梅浅涧,衾白冻冰之凉。山原乍亮,雪拭时尚之装。雅韵欣和,纯光暗发。轩帘与寒烛齐摆,清风对冷月相瞩。舟桡翩跹,荡冬歌而桨蠕。云鬓雾寰,窜澄霞而穹铺。

怀亭野郊,纤歌放牧。碧草青而潦水尽,牛鹭嬉而卧云图。飞流三千,瀑渡银河之榻。芰荷自怜,香漫桃花之坞。乐融融,情冶冶。遮画角于桂檐,隐红薇于越姑。簇影紫隍,泻流光之微脉。泉源开怀,潺天地之昳呆。逸柳与青衫堪裁,翠竹与薄履其步。凉笛清而胡笳萧,林霏开而心气舒。动声醉猜,虎鼓瑟而熊对扑。北辰遥盖,悟人生以释忧目。怀闲诗以作咏,绕东隅以游夫。

嗟乎!香原仙陆,精心登往。古蜀之提,璀璨沧粟。采人杰于东淮,才韵诗露。纳贤哲于府曲,泉思倾注。水河烂漫之极,阮荡归覆。气泽变迁,腾蛟胸襟之概。怡欣阆苑,跃龙诗尚之都。列迷蒙而抑郁,枕遗气而黎苏。宏局叵耐,人才徘徊。时蹇虚涌,无识达儒。观乎此!华月装宿星云,阴阳拥抱天幕。低落情怀,意流云而冥想。遥思远怅,执穷途而灵路。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篇7

一、分析试卷, 紧扣考题

复习一定离不开试卷, 就语文试卷来分析, 无非是有字词、标点、病句、文学常识、默写、古诗词、名著赏析、现代文语段分析、文言阅读、作文, 这几部分组成。字词靠平时的积累, 临时抱佛脚犹如大海捞针, 没多大效果;现代文语段分析一般是课外, 强化训练也没多大实效, 练一两篇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就可以了, 其实, 语段分析的能力也是平时积累的;作文, 更是突击不起来;标点、病句、文学常识、默写、文言文阅读、古诗词、名著阅读倒是可以抓一抓的。就这几项也是要做好合理安排的。默写和文言文阅读都是课内的, 两项加起来, 分值也较多, 有三十多分, 所以要花大力气。这两项背诵的较多, 如果集中起来一下子复习学生很难消化, 所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先自由背诵, 制定计划, 任务分化到每天。文言文尽量做到一篇一节课来复习, 课堂上, 基本的文言翻译、解释就不再复习了, 专做语段分析, 当场练当场讲。对于默写, 一定要给一两节课给他们当场强化背诵, 重要语句当场默写, 并一字一字对照, 不允许错一个字, 课堂没掌握的课后补。文学常识也好解决, 一本书充其量二十四篇文章左右, 可以让学生课后每天整理三课文学常识, 并背诵, 任务细化, 更容易掌握。古诗词就让他们背诵之前的笔记, 要课堂上当场背诵, 一节课完成, 毕竟分值只有四分左右。接下来时间已所剩无几了, 但是标点和病句也是要各花一节课来复习的, 主要是讲讲标点的类型, 常出现的错误, 讲讲病句的类型, 易出现的考题, 再结合几条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题技巧, 也就是说只能讲讲方法了, 但是方法掌握了也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时间再多可以简单说说名著阅读和专题, 提纲挈领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 猜测可能考到的综合实践的考题, 让学生心中有数。我想, 在有限的时间内, 也只能行之有效地做这几步了。

二、分析学生, 因人施教

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接受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要求。比如我班总有十个左右的男生, 背诵总是不能按要求完成, 这该怎么办呢?面对这群学生, 就要大胆地删减, 帮助他们来应付考试。那些学生接受能力差, 想要面面俱到, 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掌握到位, 还不如就划出一些最重要的最易考到的知识点让他们牢牢掌握。如果考到没复习的, 那也听天由命了。话又说回来, 就算他们复习到也未必能掌握。

语文复习的立足点最终还应是学生自己, 复习效率、复习质量的高低, 首先反映了一个同学自学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强弱, 老师在安排复习时, 其复习的进度, 内容的深广度总是针对多数同学来制定的。往往由于受到课时的影响, 其复习的节奏和祥略可能不对有些同学的“胃口”。“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难免会有, 这就需要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早有个详尽的复习安排, 进度如何?侧重点在哪里?等等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

复习中 (平时学习也一样) 还应提倡同学间的互相讨论、互相解疑, 因人施教,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分析形势, 注意问题

1.复习兴趣, 复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校为了增加复习时间砍掉了许多科目 (甚至连体育课都没有了) ,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易使学生对复习课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复习课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现象, 也易使学生产生“炒冷饭”的感觉;也有些学科复习时大搞题海战术, 让学生整天感到头昏脑胀的, 枯燥乏味。语文本来就是记忆较多的学科, 尤其是复习阶段, 在这种情况之下, 如何让语文复习摆脱枯燥乏味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呢?深思之后, 我觉得要注重方式方法。比如背诵, 可采取竞赛法、奖励法、接力法等等,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2.选练习题, 精炼精讲。对于语文复习资料, 要把准以下的“度”:一怕无, 二怕滥, 三怕生搬硬套。首先, 复习课必须要有适当的、相对应的复习资料, 这才能起到强化巩固的效果。其次, 正确对待自己手头的复习资料。现在的复习资料铺天盖地, 泥沙俱下, 我们不能盲目崇拜、一味拿来, 而要精心挑选, 作深加工, 重新编排。如:我们在复习标点和病句的时候, 由于时间有限, 一定要精挑最典型的习题加以讲解。再次, 教师要养成自编资料 (包括试题) 的习惯。编写的原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教材为基础, 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自编资料, 利于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开展复习工作, 利于促使自己自觉收集信息。比如, 我们文言文的复习资料都是同轨教师合作编写的, 这一方面切合学生实际而来,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探讨、教研, 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教材的研究, 一举三得。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6-03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课堂教学在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已经开展了5年的时间,导学案在语文教学组中使用得较为系统。本文以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的意见及看法,使导学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帮助高中阶段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我们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全年级学生(420人)、高二全年级学生(4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以书面问卷匿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导学案的编写体制、导学案的使用以及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具体感受等。共发出学生问卷820份,收回有效问卷809份,问卷回收率98.7%。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期待。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语文阅读课上,你最希望的语文阅读课的学习方式”这一提问中,有41.35%的学生选择了“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相结合”,28.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看书学习,有问题再请教老师”,29.7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全程讲解”。说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还是比较依赖的,当然,也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导学案展开小组讨论。在语文阅读自主学习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一般做法,有57.76%的学生选择了“求助小组同学”,27.99%的学生选择了“求助于教师”。在学生喜欢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方式中,大部分学生更加倾向于“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以学生为主的讨论交流”,占到68.7%。说明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希望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更期待老师在导学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显然,作为高中生,学生更愿意也更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自我思考和体悟的时间,但同样也渴望在遇到疑难时可以与同学进行探究,或者得到老师的指导。这不但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同样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比较明确,同时也认同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将课前预习、课中疑难的探究、课后复习形成文字形式的导学案,就是能够满足学生期待的、保证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载体。

(二)学生对导学案编写体制的评价。在“你使用的语文阅读课的导学案包括哪些部分”的提问中,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堂研究、达标测试是导学案中最常出现的部分,占所有选项的80.45%。这一数据说明,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地在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并且设计了一定的环节对课程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了反复的强调。而情景创设、作业布置、学法指导是不常出现的部分,只占到总量的17.76%。

导学案学法指导的弱化,其实是弱化了导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是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就很难说实现了课前预习的目标。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学法指导,对即将展开的课程内容并没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也很难实现课前预习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影响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有53.25%的学生在“你对老师每次发放的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总体满意程度上选择了“一般”。结合导学案的主体内容可知,导学案的设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情景设置,导学案此时等同于一张张的讲义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导学案失去兴趣甚至有厌倦情绪,这就违背了编写导学案的初衷。可见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直面如何“导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一重要问题,这也是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问题。

20.39%的学生在“你认为导学案在什么时间使用效果最好”的提问中,选择了“课前、课中、课后均使用”。说明学生在为何使用导学案、何时使用以及怎样使用导学案这些问题上,认识是不充分甚至是比较模糊的。其中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着主导角色的语文教师,并没有透彻理解导学案的内涵,没有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导学案的使用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目的不能理解透彻,在课堂上的操作必定是失误连连,不能发挥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效果。这一现象在“你的语文老师是否在语文课堂上配套使用导学案”有所体现,28.32%的学生选择“偶尔”,30.31%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只有37.89%的学生选择“经常”。教师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

(三)学生使用导学案的体会。30.01%的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各种知识点的内容讲解,是否注意培养了你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中,选择了“时而注意时而没注意”。显然,学生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受不到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初衷,感受不到导学案在阅读课文时给予他有效的帮助。导学案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反而成为学生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资料。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合作探究、讨论问题以理解掌握知识的作用,30.59%的学生认为“相互启发,培养了能力”,36.26%的学生认为“有些作用”,但仍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仍然是形式主义,效果与以前差不多”。基于学案导学的合作课堂教学,并没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寻找到适合的合作方式,学生没有在合作讨论中得到自我提升,这也是导学案得不到重视、导学案的使用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在语文阅读课上讨论时会出现的现象中,41.35%的学生选择了“讨论结果达成一致”,余下将近60%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场面不热列,讨论不起来”或“难以达成共识,草草收场”又或者“讨论无秩序,乱轰轰”。可见课堂的讨论时常是以无效收场,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并未较好地在讨论环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没能及时地对学生讨论冷场的情况给予引导;同时也反映了导学案的问题不适合学生讨论,导致讨论冷场。

27.76%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语文的复习“很有帮助”,51.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帮助不大”。对于课后如何使用导学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导学案的设计并没有真正地体现课后复习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也是不到位的。有21.81%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他的最大帮助是“按照导学案预习,简单方便”,20.39%的学生认为导学案“训练了解题思路”。

24.93%的学生认为通过导学案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有31.73%的学生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培养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8.78%的学生选择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35.8%的学生在老师使用导学案后,认为自身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有得到提高或者有所提高。学生在使用导学案之后,仍然能够感受到自身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收获,可见,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可行的。

(四)学生的评价和建议。对于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评价和建议中,学生集中表达了如下观点:一是希望能够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和合作课堂的学习,提升语文成绩和能力。二是导学案编写时重复的内容过多,形式较为固定,引导不足,更像是抛出题目供给学生解决,希望导学案的编写能有更多的新意。三是导学案中较难的题目,还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导学案,从编写到使用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必须承认,导学案的使用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学情。但是,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编写和引导导学案使用的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导学案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要有高度的认同,需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三、建议

针对当前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使用情况,我们提出了如下合理化的建议:

(一)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打磨教学的各个环节。(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确保对导学案的使用目的理解透彻、高度认同。认真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力求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适合各种类型课堂的成型导学案模板。(2)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合作课堂教学形式为基础,以导学案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改进授课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3)注重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对语文课堂上使用导学案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并力求得到学生对导学案使用的认同。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依托导学案进行预习、讨论展示和总结反思等工作。将导学案的作用最大化。三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勇敢展示、敢于质疑,将学生的难点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地解决,让学生有收获,有成就感。

(二)学生应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课程学习。(1)学生要加强对导学案的理解和认同。课前要分配足够的时间完成导学案课前学习的相关内容。在课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学习时有个人专属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2)学生要培养乐于合作和分享的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讨论环节。导学案的最佳载体是课堂中的合作讨论,只有勇于暴露问题,乐于合作和分享,才有可能在课堂中对课前疑惑的问题、课内的重难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要学会在课后将导学案功能最大化。导学案的使用分别体现在课前的自主预习、课中的讨论展示、课后的整理复习。学生往往会忽视对导学案的课后整理。实际上,经过课前的认真预习和课中的积极讨论,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该说已经实现多次重复,学生在课后对导学案的整理,实则是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待到一段时间学习结束后,整理过的导学案将会是学生复习相应知识的重要载体。

(三)学校应重视导学案的使用,积极推进学案导学的进程。学校要给导学案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是要多方面给予教师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课堂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在课堂中正确使用导学案的意识。推广实用的课例,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师的通力合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直面此次调查问卷中反馈的突出问题,不断寻求解决的办法,力求导学案在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日臻完善,实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素养的终极目标。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篇9

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碧桂园学校 张灵芝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 >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苏东坡的达观处世态度,真正理解苏轼的旷达。【教学重点】 领会东坡的旷达。【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想冒昧的问在座的女生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嫁人的话,你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春风得意的和倒霉透顶的,你选择哪一个?家财万贯的和囊中羞涩的,你选择哪一个?工薪白领的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你选择哪一个?大权在握的和屡遭排挤的,你选择哪一个?(自然得出世俗的答案)

那么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坎坷多磨难。苏轼自己曾写一首诗自嘲,精炼的概括了他坎坷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要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但就是这样一个东坡,却有一个才貌双全的现代女子叫刘艳琴,高声呼喊着要嫁给他。她说:“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他在他的千年里倏忽而过,我在我的千年里苦苦修行,虽然我不知道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

一个千年前历尽坎坷的落魄文人用什么在叩动着现代女子的芳心呢?坡翁的魅力尽在他的粗犷豪放,旷达乐观,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坡翁的词《定**》,感受东坡跳动的脉搏。

二、朗诵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全班朗诵全词。

2、自由读全词,看小序部分在全词中的作用。

3、根据我划出的节奏,再读全词,整体感知全词的风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学生朗诵全词,看能否读出豪放的味道。5、名家朗诵范读。

三、鉴赏

让一学生朗读上阙。

1、上阙是怎样描写自然风雨的?(穿林打叶──大、猛、急)2、上阙哪些词最能体现苏轼面对眼前风雨的态度? 莫听、何妨、谁怕。

在把这些词放回原句中,再读,说说通过这些词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苏轼?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疾风骤雨中且缓行且吟啸,从容不迫,处之若常。3、如何理解“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

其中道理,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

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百姓的),身份比较卑微的人所用。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是忙人所用的。

赢在心态:作者此时被贬黄州,已经等同于一个农民。分明是“无官一身轻”超旷、达观。

4、怎样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

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平生祸难:从时间上看(过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十年的贬谪生活,之后因乌台诗案,入狱103天;现在,被贬黄州,人生不自由;以后,预测不到的风雨更多,改贬汝州,后回朝,又外调到杭州,再回朝,又贬谪到颍州,惠州,儋州,再被召还,却死于途中。时间长达32年,被贬的地方之多达10个,无人能及,足可见他的心灵伤害之大)

然而作者却用一个“任”字,随便,不怕,我可以像对待眼前风雨这样从容应对任何一场政治风雨。

5、作者为何可以从容应对平生的风风雨雨呢?请看下阙。(读一遍)说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晴)。是词眼,如何理解?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提示: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风雨:逆境、挫折、穷、失 晴:顺境、达、得

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都不在乎。

6、到此刚才的问题答案出来了吗?那么作者对待人生风雨的这种襟怀叫做什么?旷达(板书)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词,找学生朗读

四、读,背诵全词

五、研深

作者认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如何才能做到?

归去。一种淡出江湖,达到真正超脱的境界。这是一种佛道的避世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苏轼的整个贬谪生涯。

如:他在《满庭芳》中“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在他的《临江仙》中说: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吓得对他负有监管之职的黄州太守赶忙派人寻找,以为苏轼顺江逃跑了。)

又如《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那么苏轼是否就是那种一味纵情山水,消极避世,追求清净无为,想过上桃花源式隐逸生活的人呢?不是。他还一直受着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激励着他建功立业,在遭受打击后道家思想在帮他取得内心的平衡。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他最开始在朝中做着大理评事的大官,当他看到王安石的过激改革给百姓带来严重不便时,他上书进谏。于是被排挤出京城。司马光上台被召回朝廷,他原可以接受教训,学会明哲保身的,可他又因为发对旧党废除王安石的免役法,再次被贬出京城。他想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壮志能酬,希望一展才华,实现理想,他始终忘不掉对功名的追求。

如,他在《赤壁怀古》中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又如《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在一首《满庭芳》里说“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又如《浣溪沙》中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依然奋厉有当世志,看到溪水能东流,悟出,难道人生不能再少吗?休要一味感叹时光逝去。他虽处困境,依然力求振作。)

又如《江城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可是,在做官上他是失败的。他始终不会媚俗,不会趋附,不会明哲保身。他一直是那么的艰难,多磨难。所以他只好看淡名利场上的一切,在淡漠中等待崛起的那一天。所以他的这种旷达,背后隐含的是一段又一段苦难的经历,一个又一个辛酸的故事。是东坡忍下泪水亮给我们的坚强。

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读东坡,让我们看到一种醒醉全无,无悲无喜,胜败两忘,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面对政治祸难,东坡总能看的远,放的下,从容不迫,处之若常。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篇10

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 7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 8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 9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 10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1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 12《 滕王阁序》当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 13 《滕王阁序》中用“-----------------,--------------------。-----------------,--------------------。”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 14 《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 15 《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 16 《滕王阁序》中“-----------------,--------------------。-----------------,--------------------。”写出了人与鸟的相互映衬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和谐共处。 17 《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

 18 《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 19 《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 20 《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俩句是“--------------------。”  21 《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 22.《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23.《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

 24.《逍遥游》中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是“------------”。 2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26.《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 2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 28.《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29.《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 30.《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31.《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32.《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3.《陈情表》用“---------,---------。”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4.《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5.《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36.《陈情表》中作者用“----------,-----------,----------,-----------。”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 37.《陈情表》用“---------,----------。”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38.《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39.《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 40.《陈情表》中李密用“----------,----------。”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 4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42.《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43 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 44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

 4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附默写答案:  既自以心为形役

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而彼且奚适也。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39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011年度语文精选(下) 篇11

◎年度挨踢:重度手机上瘾者

来自科学松鼠会网站文章,原文标题“手机的温柔陷阱:你手机上瘾了吗?”。文章援引美国马里兰大学新近以“无设备世界”为主题的一项研究结果,描述“重度手机上瘾症”患者的沉迷与疯狂。这项研究“对世界上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的‘无媒体’体验,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经历了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人甚至都没能完成整个项目。撇开他们的国籍、文化、生活环境背景等因素,所有的学生都在失去常用媒体后表示出‘焦躁,困惑,易怒,不安,紧张,焦急,痴迷,沉溺,惊慌,猜忌,生气,孤独,依赖,消沉,神经质,偏执’等情绪。”

◎年度别字:碉堡了

网络新词,多用于留言,意为被震惊了,也是被炸了的意思。一般用作炸的时候较少,大多数情况是指被震惊了。说某某碉堡了意思就是被某个事件吓了一跳。另一种解释采用谐音法,推测其意为“屌爆了”,多于论坛或贴吧,意表震惊。

◎年度长嗟:微博打拐

亦称“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始于教授于建嵘2011年1月25日的一则微博。本周,由于网友的海量参与以及各路媒体的高调介入,“微博打拐”渐成高潮,相关争议一直伴随。在这个四字新词中“微博”是平台,“打拐”是行为,它看似简单其实则不然。它关涉常识理念、法律建设、官府作为、人权尊严、民心民绪等复杂范畴,一言难尽。其尴尬正如作家连岳在微博中讲述的那个故事:“多数人有颗行侠仗义的心,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都有过一夜之间除暴安良的梦想,每当我有这种功利快速的想法时,都会想起一篇日本小说:主人公痛恨世间的坏人,于是向神热切祷告,希望它将坏人都变成只有20厘米高,以供辨识,神终于答应了,这名祷告者忽然发现,他的身体慢慢变小,最后身高20厘米。”

◎年度扯淡:能量外衣

一种专为iPhone手机设计制作的备用电池。不过,在时尚语境中,“备用电池”这称呼听起来老土死了,于是有了“能量外衣”这种以比喻修辞编造的伪新词。这里没有苛责之意,我的想法是,在乏味无望的当下生活中,这种小夸张小创意确有装点之功,就好比好多年前我搜集到的那个近似创意——本来就一开电梯的高小毕业生,却非在那张自制名片上写下这样一行小字:垂直交通运营总监。

◎年度创意:群嘲

网络熟词,来自游戏,含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一种游戏技能,即当使用了“群体嘲讽”这一技能后,游戏中的怪物会增加对你的仇恨度,并因此优先攻击你……而如此“诱敌”的目的常在于吸引注意力、保护队友;二是指在现实语境尤其在论坛或贴吧里,发帖藐视、嘲笑很多人亦被称为“群嘲”,是一对多的蔑视或鄙视。

◎年度风尚:挽尊

网络流行语,已有“友情挽尊”“志愿挽尊”等变称,本义为“挽救(楼主)尊严”,算缩写。其情状一般为在某博客或微博或论坛发现门庭冷落无人留言清冷异常,遂心生恻隐,勉强回一贴,带有调笑戏谑楼主之意,多为80、90后人群使用。

◎ 年度环保:抗拍性

语出作家严歌苓。为新作《金陵十三钗》出版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严老师说,“虽然我的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但那不是我的初衷,以后我要写一些抗拍性强的作品”……据严老师说,“抗拍性”一词最早源自记者丁杨。这是个难得的好词,不过,无论是“抗拍”还是“抗拆”,勇气为要。

◎ 年度警觉:理性无知

来自《东方早报》记者石剑锋的报道,语出学者刘瑜。谈及信息传播,刘瑜说:“大家形成思维定式以后,就对某些信息选择性吸收。在政治学里面有一个词叫‘理性的无知’,表面看是无知,但是这种无知是趋利避害的结果,故意把某些信息自我屏蔽。因为你知道得多,就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培养所谓独立思考的能力,你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看到的现实不是全部的现实。你要了解这个现实,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睡过去。”

◎ 年度科研:自我毁灭潜力

来自哥伦比亚《一周》周刊新近专题,原题为“末日来临?”文章剖析了普遍存在的末日感原因,认为灾难频发+卫星技术等因素导致了现代人普遍强烈的“世界末世感”。“现在不单有各种自然灾害,还有许多技术灾难。”“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人类拥有自我毁灭的潜力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有关“末世感”,德国克里斯蒂安—阿尔布雷希特大学灾难研究所专家马丁—福斯这样说。

◎ 年度民生:食品犯罪

语出作家刘齐微博,旧帖,本周才看见。“从名称看中国食品的发展史:最初叫食品,然后叫食品质量,然后叫食品卫生,然后叫食品安全。现在正在考虑叫食品犯罪,预计很快就要改叫食品杀人,最后将发展成:食品武器。到了那时,食品的归口单位既不属农业,也不属商业、质检、公安,而应是军工”……配合本周“地沟油”“香精包子”等“食品安全”焦点,“食品犯罪”之称论据如海。此前曾收集过“餐桌恐怖主义”“食品恐怖主义”诸词,与刘老师的解析观察颇为近似。

◎ 年度无耻:塑化剂

伴随近日愈演愈烈的台湾塑化剂风波而进入公众视野的一种有害物质。“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用塑料软化剂。”“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有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 年度新生:宾着

小群体用词,最早来自作家庄雅婷作品《那些有伤的年轻人》,书中第13小节标题即“宾着”,动词。有关这个小群体动词,庄老师给出的解释比较暧昧繁复,大意约略是某种带有极度自觉意识的发呆。而网友妙龄的腐朽对这个动词的解释是:“心里明明揣着某个活脱脱的欲望,可你却偏要纯然地看着这个欲望在你心根儿里闪闪烁烁,既不泯灭,也不行动,你就这么若无其事,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好像那欲望它不是你的。”我揣测,这个或有流行潜质的“宾着”如一枚蛋糕,取悠着、抻着、愣着、呆着、慎着、闷着各3克搅拌到一起,和弄出来的就是那个传神却无法言说的“宾着”?

◎ 年度益智:励志犯

精选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篇12

●调研设计与实施概况

1.调研范围与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高中新生的信息素养状况,调研范围确定在省示范高中、省标准化高中、一般高中三个不同层面的学校。为确保研究的可信度,调研对象选择了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

2.调研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研究,本次调研主要关注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以及未来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调研的主要工具是问卷,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概述、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人工智能、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安全等九个方面。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笔者将问卷试题内容分为知识目标(A型)与应用目标(B型)两大类。知识目标为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义、特征、原则、目的、过程、方法、作用等;应用目标为操作技能与实际应用,包括应用策略、工具选取、工具用途、工具适用条件、操作命令、操作步骤、应用背景、应用效果等。

此次调研的目的之一是用量化的手段分析学情,划分学生的群体差异。因此,问卷试题在难度分布上向“两侧”靠拢,即一部分题目相对容易,而另一部分题目相对较难,使每个群体均能获得足够的分数,以保证数理统计有充足的数据支撑。其中,容易题(1类)为单一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记忆、理解、掌握、认定等知识掌握程度;较难题(2类)为复杂的综合运用,主要考查分析、判断、推理、应用等能力。问卷试题共计30道,划分成A1、A2、B1、B2四类,其中“A”为知识目标类,“B”为应用目标类,“1”为容易题,“2”为难题。A类和B类各占50%,容易题和较难题各占50%。

3.调研过程

(1)分层抽样。此次问卷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首先,在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一般高中三个层面各抽取两所学校;其次,在涉及的学校随机选择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2)问卷调查。将《高中新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问卷》放到问卷星平台上。问卷星平台于2014年9月1日—5日第一次开放,抽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新学期第一节课组织学生随堂答题,为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采集数据。9月15—19日问卷星平台第二次开放,抽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学第三周组织学生就同一问卷进行第二次随堂答题,为分析问卷的信度采集数据。对六所抽样学校的120名高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达100%。

(3)判定问卷质量。对问卷质量采用量化指标与经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判定。1难度、区分度量化指标。对问卷星平台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经过计算,试题的难度系数为0.50,表明试题难度掌握较好,能正常反映学生的水平;区分度为0.32,表明试题设计得较好,能够正常区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由8位教师对试题进行评测,分别给出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并计算平均值后得到难度系数为0.52,区分度为0.54。这表明学生实际成绩比教师估计的要理想,试题难度适中,试题区分度良好。2效度指标。由下表所示,对30名学生前后两次进行检测,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744,呈显著相关,表明此次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8位教师对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了经验评估,并认为:本套问卷知识覆盖合理,题目内容新颖别致、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题目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通过答题结果可以鉴别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研结果有效。

(4)数据分析。对答题结果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法进行计算,自动划分学生的群体差异:成绩区分值为31分,成绩在32~48分之间的学生归为一组,共58人,属于信息素养强的学生;成绩在10~30分之间的学生归为另一组,共62人,属于信息素养弱的学生。

●调研结果分析与对策

由调研结果发现(如上图),信息素养强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实践应用能力较好。由此可见,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无论是知识型题目还是应用型题目,只要涉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两组学生之间都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调研结果还可以发现,4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占调查对象的85%,这表明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无法满足高中阶段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在知识和技能领域予以强化。

1.存在问题

(1)高一新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够有意识地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辨别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和经验推断。但他们也表现出对概念理解的不完整、不准确,缺乏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等问题,特别是在技术方法上依赖个人的主观意识,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如错误地认为关键词越长检索效果越好,超链接只能设置在文字或者按钮上等。

(2)动手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强,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例如,在图表分析中,对图表元素、曲线变化关注不够,不会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结论;在读图时,抓不住题干核心,对题意理解不清,不具备图表分析的能力。

(3)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例如,对幻灯片中的文字提炼能力较差;综合运用图像知识和使用图像处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对于图像合成,一般要考虑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层次的问题,但很多学生将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

(4)抽象、提炼、迁移能力有限,对算法基本思想、流程描述和动态执行、流程图等知识的掌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并设计出简洁、准确的解决方法;但很多学生在设计时思路不清晰,考虑不周全,这样在后面的编程学习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5)基本具备信息安全维护的基本技能,但对信息安全理论知识的掌握仍有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话题较感兴趣,知道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但对黑客攻击的防范往往做不到位,自主学习和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有待加强,还有一些学生缺少信息防护方面的意识,未形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2.对策

(1)细化必修课学习目标,适应学生需求。造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陈旧,更新周期长。依据高一学生实际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和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目标,对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的学习内容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并详细设计学习目标,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例如,电子表格模块的学习目标为:能说出数据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数据的内涵;能说出数据处理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会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整理和表达;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提取数据,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能够选用恰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表达。

(2)强化实践环节。技术课程中的理论,不再是注重于精确推导、深度理解和全面记忆,而是要将其精髓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从调研结果看,虽然日常教学中的实例也源自生活,但这些实例主要是对概念的浅层次解释和说明,缺少与现实问题的深入联系,不具备分析和探究的意义,无法充分体现理论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偏重技术操作,轻视理论学习,缺乏全面客观认识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提取事实清楚、结论明确的真实事件,构成验证型案例,协助其将理论与实践相对应,通过实际应用加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采用“直接教学法”,简洁明确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对能力强的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真实事件,将其构造成拓展型案例。设置真实、模糊、不确定且具有多个解决方案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建探究条件和合作环境,使知识的形成得以丰富和深化,产生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3)强化基本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突出技术应用,以实用性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文本、表格、多媒体信息加工实用性强,内容繁多,种类各异。高一新生对这类信息加工并不陌生,但往往只会基本操作,缺乏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的支撑,理论上没有形成系统知识,操作上也没有形成稳固技能。对能力强的学生,注重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方法上可选用任务驱动、微课等,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能力弱的学生,强调知识的准确记忆和掌握,注重知识的回顾与关联,教学中宜以“直接教学法”为主线,简洁高效地讲清操作方法,同时兼顾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的训练。

(4)突出思想意识的引导和建立,强调总体规划。学习编程的主要目的不是输入已有的代码和执行程序,而是进行算法设计。从调研结果看,对编程部分的教学,有的教师侧重于体验,仅仅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编程的作用,没有突出编程的核心——算法设计。教学中应侧重于规范化、标准化,应突出思想意识的引导和建立,强调总体规划,同时要给学生留白,让其有思考和创新的余地。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下一篇:事实词语的常见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