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评估报告江西(精选9篇)
登记表批复的报告
市发改委: 根据我区与江西安迈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项目投资建设合同书,计划建设该项目:
一、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1千套石墨热场系统及10万只石英坩埚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3亿元。
二、项目选址及用地
(一)项目选址:景德镇高新区内;
(二)项目用地:用地100亩。
三、年耗能情况
(一)水:全年耗水量为25575吨,折合标准煤2.1918吨(折标煤系数0.0857/)。
(二)电:用电量480千瓦时/年,折合标准煤当量值589.92吨标煤/年(折标煤系数0.1229kgce/kw*h),等价值1939.2吨标煤/年(折标煤系数0.404kgce/kw*h)。
(三)柴油:柴油用量约120吨/年。折合标准煤当量值174.852吨标煤/年(折标煤系数1.4571kgce/kg)。
(四)总耗能:本项目总能耗折合标准煤当量值766.9638吨标煤/年,等价值2116.2438吨标煤/年。
该项目主要耗电能,年需要实物量约126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量为378吨。
为配合该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特向贵委申请项目节能登记表批复,请予以支持办理为感。
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节能评估培训多以介绍国家政策方针、如何编写节能评估报告为主,少有针对具体专业节能计算的专业培训。
电气专业的节能评估至关重要,计算方法的差异以及相关系数选取的不同,对电能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结合笔者工作中编写节能评估(电气部分)的经验,针对电气专业在节能评估中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2 计算方法与实例
工业项目中,电能消耗主要包括工艺设备耗电、照明设备耗电、暖通设备耗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线路损耗(简称线损)。
项目总耗电量=设备年耗电量+变损+线损,其中工艺设备耗电、照明设备耗电、暖通设备耗电统称为设备年耗电量。
本文以某具体工业项目为实例,总结并介绍包括工艺装置(或设备)耗电量、变损、线损电能消耗的计算方法。
实例工程为广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装置产品结构调整及系统能量优化项目,产品年产量为稀硝酸(中间体)27万t、浓硝酸10万t、硝基复合肥30万t、三聚氰胺5万t。该项目于2010年9月由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写,并且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文中仅对项目中的三聚氰胺生产部分进行计算,该项目负荷计算如表1所示。
2.1 设备耗电量计算
由于缺少关于生产装置或设备组年耗电量的算法,沿用企业年耗电量的算法进行计算,其中,计算负荷PC、QC仅为设备的计算负荷。
W1=αavPCTn
W2=βavQCTn
式中:W1—装置年有功耗电量;
W2—装置年无功耗电量;
αav、βav—分别为年平均有功、无功负荷系数,应采用同类型企业多年累积的统计数据,当缺乏数据时,作为估算αav一般取0.7~0.75,βav取0.76~0.82;
PC、QC—分别为计算有功功率、计算无功功率;
Tn—年实际工作小时数,一班制取1860h,二班制取3720,三班制取5580,具体根据不同项目确定。
W总=W1+K·W2
式中:W总—综合能耗;
K—无功经济当量,kW/kvar,一般根据经验取值为0.1。
各设备年耗电量计算如表2所示。
注:选用1台SCB11-2000kVA-6/0.4kV变压器,负载率为48.67%。
表2中,计算负荷的值与负荷计算表中的值并不一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进行了无功补偿。补偿后,根据各类不同设备在该工程计算负荷结果所占权重的不同,笔者首次提出采取了加权平均值算法,对补偿后的结果进行了加权计算。无功补偿后各装置负荷加权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2 变压器损耗计算
对于节能评估报告,变压器损耗计算不能简单地采用粗略算法,如有功0.01Sc,无功0.05Sc。在节能评估报告中,应力求数据的准确、可靠,计算方法科学。变压器损耗计算应采取下列公式计算:
有功功率损耗:ΔPT=ΔP0+ΔPkβ2 (1)
无功功率损耗:ΔQT=ΔQ0+ΔQkβ2 (2)
变压器年有功电能损耗:
ΔWT=ΔP0t+ΔPkβ2τ (3)
变压器年无功电能损耗ΔWTQ:
ΔWTQ=ΔQ0t+ΔQTβ2τ (4)
式中:ΔP0—变压器空载有功损耗,取ΔP0=2.91kW;
ΔPk—变压器满载有功损耗,取ΔPk=13.6kW;
β—负载率,取β=0.49;
t—变压器全年投入运行小时数,取t=8760h;
τ—最大负荷年损耗小时数,取τ=6000;
ΔQ0—变压器空载无功损耗,kvar,ΔQ0=(I0%Sr)/100;
ΔQk—变压器满载无功损耗,kvar,ΔQk=(U0%Sr)/100;
U0%—变压器阻抗电压占额定电压的百分数;
I0%—变压器空载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数;
Sr—变压器额定容量,kVA。
该工程选用1台SCB11-2000kVA-6/0.4kV干式变压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7200h,可得最大年损耗小时数τ≈6000h(可查询《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U0%=6,ΔP0=2.91kW,ΔPk=13.6kW,I0%=0.26。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结果如下。
有功功率损耗:ΔPT= 2.91+13.6×0.492=6.13kW。
ΔQ0=0.26×2000/100=5.2kvar。
ΔQk=6×2000/100=120kvar。
无功功率损耗:ΔQT=5.2+120×0.492=33.63kvar
变压器年有功电能损耗:
ΔWTP=2.91×8760+13.6×0.492×6000≈4.48万kWh。
变压器年无功电能损耗:
ΔWTQ=5.2×8760+33.63×0.492×6000=21.61万kvarh。
变压器综合损耗ΔW=ΔWTP+K·ΔWTQ=4.48+0.1×21.61=6.64万kWh。
2.3 线路损耗计算
对于一些较小的项目来说,电缆数量少,可分别对中低压电缆进行线路损耗。目前大量的工业项目投资规模非常大,其电缆的规格、数量非常多,如果都计算的话,工作量大,不具有可操作性,且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时间不允许。建议此类项目仅计算6kV及以上电缆的线路损耗,可将同类的电缆进行折算至某几个规格的电缆。
该工程实例线路损耗主要为6kV线路损耗及少量0.4kV线路损耗,包括装置进线电源电缆以及馈线至用电设备的馈线电缆,将各级负荷折算至中压负荷为4900.29kW。计算式如下:
线路有功功率损耗:ΔPL=3IundefinedR×10-3 (5)
线路无功功率损耗:ΔQL=3IundefinedX×10-3 (6)
线路年有功电能损耗:ΔWLP=ΔPLτ (7)
线路年无功电能损耗ΔWLQ=ΔQLτ (8)
式中:R—每相线路电阻,R=rl,Ω;
X—每相线路电抗,X=xl,Ω;
l—线路计算长度,km;
Ic—计算相电流,A;
r、x—线路单位长度的交流电阻及电抗,Ω/km。
2.3.1 6kV电缆损耗计算
6kV电缆损耗包括进线电源电缆及馈线电缆,均选择截面为240mm2交联铜芯电缆计算,长度均为0.2km,进线电源Ic=87.3A,馈线电源Ic=70.17A,电阻0.091Ω/km,电抗0.08Ω/km。
进线电缆损耗:
ΔPL=3×87.32×0.091×0.2×10-3≈0.416kW。
ΔQL=3×87.32×0.08×0.2×10-3≈0.366kvar。
ΔWLP= 0.416×6000≈0.25万kWh。
ΔWLQ=0.366×6000≈0.22万kvar。
进线电缆线路综合损耗=ΔWLP+K·ΔWLQ=0.25+0.1×0.22=0.27万kWh。
馈线电缆损耗:
ΔPL=3×70.172×0.091×0.2×10-3≈0.269kW。
ΔQL=3×70.172×0.08×0.2×10-3≈0.236kvar。
线路有功损耗ΔWLP=0.269×6000≈0.161万kWh。
线路无功损耗ΔWLQ=0.236×6000≈0.142万kvar。
线路综合损耗=ΔWLP+K·ΔWLQ=0.161+0.1×0.142=0.18万kWh。
2.3.2 0.4kV电缆损耗计算
0.4kV电缆损耗折算后,选择截面为120mm2交联铜芯电缆计算,长度为0.7km,Ic=93.94A,电阻0.181Ω/km,电抗0.077Ω/km。
ΔPL=3×93.942×0.181×0.7×10-3≈3.354kW。
ΔQL=3×85.82×0.077×0.7×10-3≈1.427kvar。
ΔWLP =ΔPLτ=3.354×6000≈2.01万kWh。
ΔWLQ=1.427×6000≈0.856万kvar。
0.4kV线路综合损耗=ΔWLP+K×ΔWLQ=2.01+0.1×0.856=2.10万kWh。
该工程线路损耗=0.27+0.18+2.10=2.55万kWh。
2.4 项目综合耗电
综上,该项目中的各耗电环节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看出,该项目中主要耗电设备来自工艺设备,变损及线损所消耗电量不足项目耗电量的2%,可见工艺方案对于项目节能来说至关重要。
3 结论
1)根据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显示,照明设备、暖通设备、变损、线损等,对于工业项目来说,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更重要的还是工艺方案、工艺流程改进。其中,暖通设备的用电情况要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其耗电量也会有所不同。
2)在工艺方案最优的情况下,电气节能尤为重要,节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即使只有2%相对量,但其绝对量也不容忽视。该实例中,不含生产设备的设备损耗,年耗电量在30.57万kWh。
3)如果一个项目中有多个产品,在计算耗能指标时,建议根据项目产品所占权重的不同,采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
4)对于节能措施中选用无功补偿装置的,可对补偿前及补偿后分别计算,得出一个定量的结果,在节能评估报告审查中,得到审查专家的认可。
5)在系数选取时,根据不同行业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在没有标准时,建议选取中间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王士政.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刘介才.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王建华.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郭建林.建筑电气设计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6]王越明.电气设备选择与计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江西;农村;建筑节能;综合应用
目前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能源短缺问题将是制约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工程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在城市建筑中很早就引入了建筑节能理念,并付诸实施。但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村建筑的节能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比城市发展中的节能型建筑而言,农村建筑给人的感觉便是能耗大,而且没有节能技术的应用,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农村应大力推广节能理念,应用节能技术。根据2014年《江西省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关于印发江西省2014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在农村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要在建筑布局、节能方式组合以及传统的围护结构上做好节能工作。建筑布局指的是房屋的选址和房屋的体型系数,节能方式组合是指利用多种节能技术进行组合,如沼气与太阳能相结合。围护结构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指地面、门窗、外墙和屋顶。
1、江西农村建筑现状分析
1.1 江西农村建筑现状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地处北纬24°29′~30°04′、东经113°34′~118°28′之间。江西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温润,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以2013年为例,全省平均气温为19.2℃,降水量为2523毫米,日照为2121小时。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特色。我省农村建筑主要满足日常家居和农业生产的要求,以单户为主、双户以及多联户为辅的建筑类型。一直以来,因缺乏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加上房屋多为个人建造,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建筑的功能划分不合理,造成用地浪费。在农房的施工过程中,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和施工技术的限制,落后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砌筑方法使得房屋建筑能耗偏大,未考虑节能。
1.2江西农村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最新的统计年鉴显示,江西省2011、2012、2013年度农村人口分别为32745534人、32896121人和33069252人,农村人口总数是呈微增长状态。而且分析从2006年至2013年的农村人口比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直稳定在73%左右。根据统计,江西省1990年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为59.68千克标准煤,此数据2000年为82.71,2013年为187.6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均能源消耗在急剧地上升,江西省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省份,进行农村建筑节能有很大的实质性意义。
2、建筑布局中应注意的节能措施
2.1房屋的选址
我省农村大多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房屋选址的时候要结合局部的地势,参考当地的气象气候,科学的处理房屋与周边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在冬季时,气流容易在低洼区域里对房屋形成霜洞效应,从而使得能耗加大,所以应避免在沟底、山谷等低洼区域选址。在处理完冬季防寒风时,同时也要考虑夏季自然采风,这时就要考虑利用房屋的朝向,结合地势和气候选择通风和采光良好的区域,以减少能耗。
2.2体型系数与功能分隔
目前,农村建筑多采用单户,这样不利于节能。为减少建筑的体型系数,应在建筑类型的布置形式上多考虑两户或多户并联。在建筑平面的分隔时,可将睡房、客厅布置在南边,储藏室、工具间、加工室可布置在北面。这样的布置既考虑到了农村的风俗习惯,也合理地考虑到了建筑物功能分割,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建筑能耗下降。
2.3其他
虽然目前江西农村的绿色植被很多,但在农房周围不一定有植物覆盖,所以在农房周围可以考虑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做好绿化可以遮阳隔热、吸声降噪、调节周边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温室效应、是减少房屋能耗的有益方式。
3.节能方式组合
3.1屋顶太阳能设备
太阳能是一种有效、清洁、高收益、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资源、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农村建筑中广泛使用太阳能是当今发展趋势。较城市而言,目前农村的房屋屋顶很适合放置太阳能设备,在屋面装太阳能热水器可提供洗澡、洗碗的热水。如果加以开发利用,江西农村也可以学习北方农村,开发太阳能地暖系统为冬天供暖。
3.2开发利用沼气
沼气首先是用来解决农村日常燃料问题,如做饭、烧水,如有富余的可以用来照明。在我省沼气的原料来源比较广泛,如养猪、养牛的粪便,各种农作物的秸秆,以及吃剩的西瓜皮等都可以作为原料。产生燃料后的沼液和沼渣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和果树。目前我省农村沼气建设大多采用单户形式,受此制约,沼气产量不足,而且安全性较差。如有条件,建议采用多户集中建造高效的沼气设施,集中管理,有效利用资源,这样能使沼气设施能源利用率高,便于为广大农民提供洁净、高效、安全的沼气能源。
4.围护结构节能
4.1地面与屋面
江西地区气候比较潮湿,所以要做好地面保温除湿,首先是要做好地面防潮,考虑到经济性,我们不可能像城市建筑一样做防水卷材或者涂料。可以使用价格低廉且很常见的炉渣、矿渣做为原材料,铺设在地面垫层下,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潮,第二可以保温。农村建筑屋面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比重较大,在江西农村,目前常见的屋顶形式为平顶,且不做任何保温措施,也没有做任何防水设施。在屋顶采用城市标准的保温、防水措施是不太可行的,可以利用物理原理,对已建房屋,可以设置架空层、吊顶层,在建造房屋时考虑采用坡屋顶。有条件的可以选做保温层和防水层。
4.2门与窗户的节能
一直以来,我省农村房屋的门窗都比较简单,基本上密封性能较差、保温隔热降噪性能低。为了做到节能,在达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窗户的面积。在材料上应采用中空钢化双层玻璃,以加强其密封性能,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总体提高窗户的总热阻。室外门应提高隔热性能,在设置上,如果外门的尺寸较大,要考虑设置成门连窗。材料上应采用双层材质,或单层但已经采用了保温处理,也有利于减少外门的热损失。
4.3外墙
外墙作为最重要的围护结构,因面积大,散失的热量占整个围护结构总能耗的30%左右,因此我省的农村房屋外墙设计中应考虑外墙外保温。依据农村已有的各种原材料,合理选择建筑外墙砌体和外保温材料。因现在农村的房屋也大量推广框架结构,在砌块的选择上,
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使用国家推广的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和黏土多孔砖等节能砌块。同时在建造时因地制宜,可以利用廉价的石灰加上粉碎的稻壳,麦秸,纸壳等纤维材料,用来粉刷外墙,不仅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还可以达到保温的效果。且因加入了纤维材质,与石灰砂浆良好结合,达到了经久耐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曲艳伟.北方农村建筑节能设计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8.8
[2]李晓莲,时志军.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的利用[J].河南科技2010.4
质量评估报告
工 程 名 称
开封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
监 理 单 位
河南建工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日
期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开封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
2、工程地点: 东京大道开封职业技术学院院内
3、工程特点: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2116.6m 2 其中地上部分为9538.6 m 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2578 m 2 ,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总高20.40 m。该工程墙体为:地下室外墙为剪力墙结构,地面以上外墙为200厚加气砼砌块,内墙除钢筋混凝土墙外,防火墙及隔墙均为200厚加气砼砌块,公共管井墙体为100厚加气砼砌块。本工程采用断桥铝合金中空普通玻璃窗,外墙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为面砖饰面。屋面采用 50厚挤塑板。公共照明采用声控节能。
4、工程参建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开封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单位:北京正华建筑设计事务所
施工单位:河南中城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南建工工程监理公司
二、监理工作过程和成效的汇报:
1、本监理项目部建立以总监为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各专业监理人员配备齐全,制定岗位责任制;对隐蔽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证。
2、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条文、设计文件、严格执行承包合同、工程报验制度、建筑材料进场检验制度、见证取样制度等。
3、项目监理单位严格按工程监理规范执行,对每一项隐蔽工程,均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隐蔽检查验收纪录。
4、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对节能工程中所使用的进场原材料,均在有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检,复试合格后才允许其在节能工程中使用。
5、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公司口头提出整改意见,施工单位能按时限落实整改并经监理单位验收。
6、对节能保温企业资质进行审查,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
三、工程质量评估依据、范围、监理对象: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国家及省市现行关于节能工程方面的条例、政策、文件、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3、设计图纸与图纸会审纪要、标准图集等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5、《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版
6、现行预算定额、费率标准及省市物价信息及业主书面确认单价联系单。
四、工程质量评估内容:
1、首先对施工企业的现场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了解。要求其建立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指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实施措施。
2、编制原材料取样送检计划,严格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进场检验关及材料复试关,以确保工程所用的材料能符合要求,为质量的保证打下基础,为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材料进场后必须向监理项目部审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见证取样、封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方能应用在本工程,其间审核所进场的各类原材料的合格证、质量保书、复试报告等。
3、编制施工阶段旁站方案,工程实施过程中,巡视、检查、旁站到位,项目监理机构制定“节能工程施工阶段旁站监理方案”,监理人员按方案实施旁站监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班落实整改到位。
4、对隐蔽工程、重点结构部位的施工,采取“全过程监理”,严格各工序的自检、专职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对未经各工序的上述二检及隐蔽项目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项目监理单位严格按工程监理规范执行,对每一项隐蔽工程,均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隐蔽检查验收纪录。
五、各分部、分项质量情况
1、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评情况
合格
2、节能工程现场检测结果
合格
3、质量控制资料
施工单位对节能工程质量自评,监理复核质保资料、分项工程合格项数。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
4、安全和功能检验及主要功能抽查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
5、节能工程技术资料汇总清单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节能篇)
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含节能专项设计方案)
节能产品准用证明(包括省级以上的产品鉴定证书、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证或推广证)
节能管理部门登记意见书
节能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施工图审查意见
保温隔热系统的性能检验报告
节能材料性能进场抽查复试报告
办公楼
XPS板 XPS-2010-84号 EPS板 EPS-2010-122号
界面剂 JM-2010-10号 粘接砂浆 JZ-2010-74号 抹面砂浆 MM-2010-73号 耐碱网格布 WGB-2010-72号 锚固件 MG-2010-128(129)号 屋面挤塑板 XPS-2010-100号
铝合金断桥窗 开封市钢铝门窗厂 MC10-164 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隐蔽验收记录
在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认真操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应用原材料取样进行复试,全部合格。
六、对本工程质量的评估结论:
根据我项目部现场监理人员对节能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及跟踪检测,经预验、整改,本工程达到设计图纸要求的预定目标。
综上述分部工程的评定结果,对节能工程评定结果如下:
1、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
2、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经过综合审评,认为该节能工程达到合格标准,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河南建工工程监理公司
A楼建筑节能专项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和富公寓续建工程 2.建设地点:上海市泰安路120弄 3.建设单位:上海运高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地下建筑设计研究院
5.监理单位:上海三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上海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7.建筑面积:地上部分:1986.08㎡;地下部分:613.9㎡。8.本工程建筑节能部位、材料、施工简述:外墙、屋面设XPS挤塑板保温层,挤塑板外有网格布覆盖,保温板规格为2400×600×25mm,每平方米5个左右。
二、评估依据
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3.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10801.2-2002)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JG149-2003)5.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6.外墙保温建筑构造㈠(02J121-1)
7.外墙保温建筑构造㈡(99J121-2,99(03)J121-2)8.住宅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08—113—2005)9.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DG/TJ08—801—2004)
10.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3.施工设计图纸、技术说明、技术变更、技术交底等有关文件
三、质量评价
1.对于所进场的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配件等验收、检测和复试过程符合要求,质量证明资料齐全;
2.对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进行旁站和日常巡视检查:基层墙面粉刷层砂浆干燥后,全面清理墙面使施工面在无灰尘等杂物的条件下用专用绿牌黏结剂与保温板黏结,黏结面积≥40%,黏结厚度≥10mm,待保温板黏结牢固24小时后,用专用10×80mm建筑锚栓将保温板固定在墙面上,每平方米5个左右,待保温板与墙面固定,板缝之间进行修磨后,用5×5玻纤网格布满铺在板面上,用绿牌专用抹面砂浆2度将网格布与保温板紧紧黏结在一起。窗台、门洞口、后置预埋件处、转角处,保温板黏结剂均满铺,搭接处网格布搭接宽度≥100mm。施工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隐蔽资料齐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3.分项工程质量自检、互检系统较完整,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资料齐全。
四、核定结论
A楼为一个单位工程,本单位工程内划分为五个检验批,即屋面和四个立面各为一个隐蔽验收记录和检验批。
本建筑节能单位工程按设计图纸全部完成施工;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国家及本市强制性标准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程质量验评资料齐全。综合以上情况,核定该建筑节能单位工程施工质量合格。
东江源区主要河流由寻乌水和定南水组成[1,2]。两水在广东省龙川县合河坝汇合后称东江源区,其流域面积509 383hm2,水资源量44.50×108 m3,其中江西境内流域面积352 400hm2,占69.18%。占东江全流域面积2 704 000 hm2的13%,占寻乌、安远、定南3县土地总面积的58.6%[1,2]。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东江源区人民为香港同胞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做出了长期的不懈努力,东江成为全国大江大河中水质保持最好的河流之一[3]。
1.1 森林状况
源区3县有林地面积30.36万hm2(2004连清),森林覆盖率79.03%,区内森林主要为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1.2 水质状况
1)河流水质:按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结果评价:寻乌水和定南水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有14个,达标率为73.7%;未达标的水功能区有5个。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总砷和溶解氮。其中,个别河段为劣Ⅴ类水。
2)水库水质: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评价:水质达标的有8个,占66.7%;水质不达标的有4个,占33.3%。
1.3 水环境状况
由表1监测评价表分析,寻乌水和定南水源头保护区水质较好,流域下游河段水质较差。
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城镇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村污染源等构成。源区3县是稀土资源的富集地区,稀土矿采造成河流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综合东江上游区各污染源,以寻乌水和定南水水体中超标污染物氨氮为分析项,主要污染物氨氮入河量的排序是:稀土矿山开采水土流失区>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
1)寻乌水中、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稀土矿采水土流失区和附近稀土选矿的工业污水排放影响。
2)定南水中、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城区下游稀土选矿的工业污水排放影响。
3)定南水下历河城区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生活排污影响,主要污染物氨氮、COD和总砷,河流中径流量小,污染比较大。此外,由于稀土精选产业发展较快,工、矿排污量增加,下游河道水体污染的问题突出。
2 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
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是经济活动难以缺少的投入物,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价值核算和评估,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2.1 水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东江源区(江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9.8×108 m3,目前东江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高,约为5%左右,以2008年为例,寻乌、定南、安远三县生产、生活用水为1.61×108 m3,占水资源总量的5.4%,绝大部分水量提供给东江下游,若按2008年深圳居民生活用水标准2.7元/m3计算,东江源区江西境内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为74.52亿元。
2.2 湿地涵养水源价值评估
东江源区1956~2008年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深为850.5mm,流域面积352 400 hm2,其中界定湿地面积42 010 hm2,计算东江源区涵养水源量3.57×108 m3,采用影子工程法计算水价,按照每建设1 m3库容需投入成本8.67元(2009)。得出东江源区江西境内涵养水源价值为30.74亿元。
2.3 森林涵养水源价值核算
林区降水量等于森林涵养水源量、地表径流量和林区蒸散量之和。源区有林地面积303 617 hm2(2004连清),年降雨量1 600 mm,60%蒸散,则源区森林涵养水源量19.43亿t,水库引资工程成本5.714元/m3,计算出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为111.03亿元/a。
2.4 水土流失治理经济价值评估
东江源区水土流失面积为62 838 hm2,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工程措施等来进行,按照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成本3 600元/hm2计算,东江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价值为2.26亿元。
2.5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济价值评估
东江源区生活污水排放量490万t/a,需在安远、寻乌、定南3县城各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2万t的污水处理厂,经计算需经费0.96亿元。
以上各项价值评估总和为219.51亿元/a。
3 创新东江源区水资源保护对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减弱的趋势,急需补偿。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既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与环境,已成为流域、区域的重要课题。流域上游的水生态保护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的水生态质量,上游生态保护好了,受益的是整个流域,可见水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并非是上游地区的事情,而是上下游甚至是全流域需要考虑的问题。
3.1 加快流域协调机制建设,明确不同流域段的责任和权利
近年来,各界一致看好粤赣两省合作、建立东江源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而“下游补偿上游”也被视为解决东江源水质保护问题的突破性做法。然而,两地的实质性举动却久盼未至。这需要逐步建立责权统一的生态补偿行政责任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重点领域;建立国家、地方、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监督、管理责任。通过机制建立,明确流域功能定位,变行政单元各自的发展而导致偏利、偏害为互惠、和谐多赢。
3.2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补偿市场化
1)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目的是解决生态产品有效供给问题。通过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由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反哺”上游地区,使上下游之间的从生态依存向经济互补转变,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不能依法进行,特别是上、下省际之间难以协调,导致补偿不能到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实现生态补偿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法制化。
3)生态补偿应该是多层面、多形式的,在形式上可以有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专项支持、国家建立生态基金。
4)生态补偿可以通过各种资源税费的征收,使生态意识深入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使保护水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5)建立生态产业扶持机制。东江流域的中下游广东深圳和香港等地应以水资源补偿的名义向东江源区投资,进行合作兴办绿色生态环保产业,有效解决江河源区发展权的实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东江源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实现源头区域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引导当地农民走产业就业富民的道路,奠定生态修复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完善水资源配置
为了保护东江源的水资源,江西省已编制了源区地表水功能区划,寻乌水自源头至寻乌澄江镇为源头水保护区,长28.5 km,定南水自源头至安远镇岗为源头近自然式水保护区,长30.0 km,水质目标均为Ⅱ类水。在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控制排污口的数量,明确河流的最大纳污能力。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应该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考虑水权分配中的所有权因素、可供水量因素和可供水的水质因素等问题。
3.4 实现科技创新,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保护模式和技术
按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近自然式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恢复生态功能,用生态系统方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加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恢复和维护区域生态功能。充分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加强环境资源再生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减少生态破坏,处理好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3.5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完善资源管理体制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避免边建设、边破坏;强化监测和科研,提高区内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6 树立正确的政绩考核和公众参与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要建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摈弃片面追求GDP考核机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寻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促进东江源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人——社会”的复杂生态系统朝向更加合理、更为协调的方向进化,实现“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结合的最优化。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融入到整个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程中去。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持续开展、稳步推进。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环境保护不能依赖运动式的政府行动,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法律制度上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落实,这是环境保护的根基。进一步营造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氛围,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真正让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让源区百姓过上好日子。
4 小结
本文分析和估算江西东江源头区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结果”相比,源头区森林涵养水源估算结果比较合理。表明东江源头区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保护源头区水量、水质的稳定及对东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巨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为东江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为实施源头区的生态补偿提供依据,为源头区的水资源保护提供了对策。
摘要:东江源区是以森林涵养水源为主导功能的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区,涵盖江西省南部的寻乌、安远、定南三县。东江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的主要饮水水源。江西东江源区流域面积3 524 km2,虽只占东江全流域面积的13%,但向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的供水量约占总供水量的近40%,加强源区保护和建设,保持其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直接关系到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对香港的稳定、繁荣和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东江源区,人口压力和强烈的经济发展需求使保护区面临严峻挑战,创新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机制,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水环境
参考文献
[1]谭国良.江西水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2]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文局.江西河湖大典[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节能专篇(章)又称节能专项报告、节能分析报告等,这些名称指的都是投资项目节能专篇报告。在不同地区,对节能专篇(章)有不同的称谓和要求,北京地区叫做节能专篇报告,须由甲级工程咨询单位编写,河北、山东等地区称为节能专项报告,需由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写,其收费大体上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投资总额
1、编写商业计划书
2、编写可研报告
3、编写申请报告
4、编写资金申请报告
5、编写节能专篇 0.3亿-1亿 10-15 10-15 5-10 10-15 5-10
1亿-5亿以上 5元-10亿 15-25以上 15-25 10-20 15-25 10-20
25-50 25-50 20-30 25-50 20-30
10亿-50亿 50-100 50-100 30-50 50-100 30-50
50亿 100 100以上 50以上 100以上 50以上
节评工作包括2个环节,一个是编写节能专篇,二是节能评估。编写节能专篇由项目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承担,而节能评估则是由发改委委托的中介机构对项目节能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节能专篇和节能评估报告是两回事,节能专篇是项目单位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要求的深度所做的节能分析专篇,而节能评估报告则是相关专业的专家对节能分析专篇所做的评估。
上海致有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新建生产厂房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一期工程
2#厂房建筑节能分部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名称:新建生产车间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一期工程 监理单位: 上海同建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公司技术负责人: 日 期: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上海致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同建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桩基础分包单位:上海闸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监督部门:上海市闵行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
1、工程建设地点:
上海市闵行区金辉路863弄,金辉路及罗家港转角处,上海致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西南角。
2、本单体建筑节能工程说明:
本单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9119.93M2,本单位工程室内±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5.100米(吴淞高程);
2#厂房填充墙材料为:墙体±0.000以上外围护墙采用200厚MU15混凝土多孔砖,用M5混合砂浆砌筑;内隔墙为A3.5加气混凝土砌块,用M5混合砂浆砌筑。
2#厂房外墙外保温保温砂浆外墙保温是由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具体做法如下:
1、满刷界面剂后1:3水泥砂浆粉平
2、A级防火岩棉(仅柱子处有)
3、表面做耐碱玻纤网格布两道增强(两道间加锚栓)4、5⁓7厚聚合物抗裂砂浆,而后加外墙饰面
外墙门窗部分:本工程外立面采用氟碳喷涂铝合金幕墙。中空玻璃厚度为6(Low-E)+12A+6。遮阳系数:0.38,气密性等级为6级;水密性等级为3级;抗风压性能等级为5级。主要采用80系列断桥隔热推拉窗,60系列断桥隔热窗,玻璃配置为6(Low-E)+12A+6中空钢化玻璃。
外门1:非透明外门,木(塑料)框夹板门和蜂窝夹板门;外门2:空调与非空调区域的非透明门,木(塑料)框夹板门和蜂窝夹板门。
屋面部分:现浇钢筋混凝土刷界面剂一度;1:8加气混凝土找坡2%,最薄处30;40后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层,随捣随光;1.5厚环保型911聚氨酯防水涂料一层;2.0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无胎);150厚泡沫玻璃保温板;40厚C20细石防水混凝土,配Ф6@150双向筋,分隔缝6m*6m,缝宽20填密封膏。
二、评估依据
1、《建筑工程质量施工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6、《外墙外保温专用砂浆技术要求》DB31/T366-2006;
7、《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一)》02J121-1;
8、《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三)》06J121-3;
9、《墙体节能建筑构造》06J123
10、《上海市无机保温砂浆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08-2011
11、《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人大);
12、《JCTA-950无机保温砂浆系统建筑构造》2008沪J/T-139;
13、《JCTA-950无机保温砂浆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J/CT041-2007
14、《屋面节能建筑构造》06J204;
15、《泡沫玻璃绝热制品》JC/T647-2005;
16、本工程建筑总说明、建筑平、立、剖及节点详图;
17、有关本工程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纪要、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单;
18、保温施工分包合同;
19、有关材料合格证,检(试)验报告及测试报告; 20、经监理核实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
三、质量评价
外墙保温在施工之前,监理单位审查了外墙保温专业施工单位的资质,并要求专业分包单位进行专业分包备案;严格审查了施工单位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监理单位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和国家、地方有关节能保温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编制了详细的监理细则,监理细则中明确了监理工作流程以及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和目标值。具体流程有:对材料供应单位的生产能力、资质材料进行审查流程(符合要求后准许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分项工程严格报验制度流程(上道工序不结束,严禁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通过旁站、巡查、见证等方式对隐蔽工程、重要工序进行了跟踪监控,对平行检测不合格的无机保温砂浆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进行全面退货,清出施工现场,留有关键的影像资料,并加大以后现场对材料的检查力度。
针对保温现场的施工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节能质量进行评价:
1、对进场的建筑节能工程材料及其质量证明资料审核情况 本工程外墙所用保温材料由上海恒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进场前对材料供应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型式检验报告进行检查(耐热性检测报告、抗风荷载性能试验报告、冻融性能试验报告、抗冲击性能试验报告、吸水量试验报告),符合规范要求,同意使用该供应商的保温节能材料。
对进场后材料,对施工单位申报出厂合格证(主要有水泥无机保温砂浆、抗裂砂浆、电焊网、面砖勾缝胶粉)进行一一检查,符合规范和地方的各项规定。
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的规定,对保温浆料、抗裂砂浆等相关材料进行复检,符合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根据《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平行检测的若干规定》要求,监理对无机保温材料进行了平行检测,检测结果各项物理性能符合指标要求。
2、对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和现场检查情况 隐蔽工程验收和现场检查情况: 界面剂喷涂:将成品保温专用界面剂按4:1的重量比,搅拌成均匀的浆体,喷吐于墙面,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经验收符合要求。
无机保温砂浆施工:将无机保温砂浆按水灰比1:1在砂浆搅伴机内搅伴均匀,分两遍施工,厚度满足4CM的设计要求,随拌随用,拌好后的保温浆料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
抗裂砂浆层施工:按水灰比1:4搅伴均匀,第一遍厚度为2-3mm,待抗裂砂浆硬化后,铺贴钢丝网,钢丝网铺贴后的平整度符合要求,对下一道工序不构成影响,然后用塑料膨胀栓钉入墙体,深度符合大于3CM的要求,且每平方不少于5个,第二遍抗裂砂浆控制在3-4MM,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3、对建筑节能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情况
本工程对单体按立面进行检验批划分,对质量验收记录中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一一检查,如主控项目中保温层的厚度、保温浆料的干密度等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规定和厂家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对一般项目中的表面平整度、表面清洁、接槎平整等进行检查,均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4、对建筑节能和工程质量缺陷或事故的处理意见。
本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首先将砼墙凸出表面的部分进行凿平,对蜂窝、麻面进行修补。为保证保温层厚度不小于4CM的要求,对凡超过40厚的灰饼采用1:2.5水泥砂浆分层补平的处理意见。在保温施工过程中,对塑料膨胀栓1平方不足5个的情况,监理发出口头通知进行补打,确保数量满足要求,满足抗拉拔力的要求。
四、评估结论
本工程已按照设计图纸全部完成施工,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国家及本市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工程质量验评资料齐全。综上所述,核定该单位工程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为合格。
上海同建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生产厂房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一期工程
我国地方科技计划评估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评估制度建设滞后、评估理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 评估方法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地方科技计划评估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指标量化评价和科研计量评价等阶段。除了专家和同行主观定性评估方法外,各种经济计量方法不断的引入地方科技计划评估中,如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层次灰色评价法、 物元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 其中,数据网络分析方法( DEA) 方法近年来也广泛的用于对地方科技计划效率评价中。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是近年来科技计划评估的发展趋势,但如何将各种方法有效结合却是下一步所需探索的内容。另外,事前评估的实践活动和实证研究较多,而对某一区域的地方科技计划的中期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尚未见诸文献。
本文运用DEA方法和专家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地方性科技计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中期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科技支撑计划中期效率情况进行财政科技投入的后补助分配,通过改进各科技计划项目的投入值,提高科技支撑计划绩效并完善优化科技计划管理过程。
1 DEA方法及数学模型
科技计划创新绩效属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管理制度投入等创新要素的配置优化程度会综合影响科技计划项目研发的产出效率。因此,科技计划绩效评价属于多目标、 多属性的评价问题,需要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找出绩效存在的差距并进行优化提升。因为科技计划作为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多,部分指标属于定型指标且带有非精确性。采用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 Charnel和W. W. Cooper在1978年提出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能较好实现科技计划绩效综合评价的目标。该方法适用于类似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等多输出- 多输入的有效性综合评价,可以直接采用各种数据而无需进行无量纲处理,各指标无须任何权重假设,排除了很多主观因素,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在各种效率评价中被广泛的应用。
实际应用中常用的DEA模型是CCR模型,该模型是在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CRS) 的情况下提出的,基于投入的CCR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xj= ( x1j,x2j,…,xmj)T,yj= ( y1j, y2j,…,ysj)T,j = 1,2,…,n,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投入量; 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输入的投入量; i = 1,2,…,m,r = 1,2,…,s,即每个决策单元有m中类型的 “输入”以及s种类型的 “输出”。
由模型( 1) 可得不同DMU的效率值。当 θ = 1,且s+= 0,s-= 0,说明说明该决策单元DMUj0为DEA有效; 若只有 θ = 1,则说明该决策单元DMUj0为弱DMU有效; 若 θ < 1,则说明该决策单元DMUj0为非DMU有效。“有效”在这里是指DMU的投入产出效率达到最优, “非有效” 指在现有产出水平下,部分投入指标量过大,即部分投入未能得到有效产出。
CCR模型( 1) 有一个弱点是当 θ = 1,且s+= 0,s-= 0,则被评价单元在当前的投入水平下的产出是相对有效的,被评价单元若想在自身投入产出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增加投入来提高产出时, CCR模型就无法提供依据了,而且有时候可能计算得到的相对有效单元较多( 效率评价值为1) ,对于这些有效单元若继续进行评价,CCR模型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借助于改进的DEA模型—超效率模型。Anderson和Peterson等学者于1993年提出一种超效率DEA评价模型( Super - efficiency DEA) ,它能够对DEA有效的单元继续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排序。基于投入的超效率模型为:
在超效率模型中,将某个决策单元能增加其投入而仍然保持其相对有效的最大比例值作为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 “扩大系数” Q,一般扩大系数Q ≥1。当扩大系数Q = 1时,说明该决策单元在目前的投入水平下不能再增加投入了,否则其投入产出效率将变为无效; 当投入产出系数Q > 1时,该决策单元可以增加其投入变量,增加到原来投入变量的Q倍,此时该决策单元的产出也随之增加并能够保证在增加投入后的产出依然是相对有效的,这样该决策单元可以据此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2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2.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2. 1. 1投入产出评价指标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技计划效率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抽象性。参考孙毅等、孟祥芳等、张小青、张渊等和张爱国等所构建的科技计划评估指标体系,遵循指标选取的可行性、 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共识性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围绕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经费使用效率这一关键点,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个方面来构建了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考虑到科技研究的存在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有些项目的创新产出绩效产出微小,而且有的项目还存在研究失败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指标体系不单考虑到创新产出的显性指标,如新增产值、成果转让数量等,也考虑到项目人才培养数量的指标。因为项目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上本次研究为科技支撑计划的中期绩效评价, 所以本次调查的很多指标数值未能全面反映科技计划的真正绩效水平。如课题成果新增产值仅仅统计的是科技支撑计划实施2年来的新增值。( 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时间一般为3年,而本次只是调查2012年6月立项至2014年6月2年间的新增值)
区域科技计划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征,江西省区域范围内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较弱。首先,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中大专院校和事业型科研院所所占比重为85% ,而由企业仅承担了13% 的项目数量。其次,有48% 的项目承担单位把论文专著作为预期产生的成果,而以新工艺和新产品为预期产出成果的占比为20% ,以专利为主要预期成果的项目仅占到11% ,企业创新能力有待继续加强。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往往把专利、新产品和新工艺、新增产值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基于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的区域特征,除了上述创新产出的量化指标,本研究还将年度发表科技论文的篇数也加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科技项目投入指标共包括项目的总投资额、年度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总数、 年度投入课题研究的工作量、课题负责人的学位层次、课题负责人的职称情况、制定项目管理及绩效激励制度情况等6个指标,科技项目产出指标包括课题年度培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课题成果新增产值、课题成果转让数量、年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数量、年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数量、年度发表科技论文的篇数、年度申请专利数量以及年度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成果的数量等7个指标。
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和绩效激励制度情况这个指标属于定性指标。本文采用专家标度法,邀请行业专家和科技管理专家根据各项目组所提供的材料对有关定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将各位专家所打的分值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到有关定性指标的分值,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2. 1. 2数据来源。本次调查选取了2013年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为研究对象,总共151个项目,涉及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等3个领域。考虑到研究成果产出的显著性,在151个项目中选取了计划项目资助金额5万元以上的项目61个。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网站发布评估调查通知,辅助电话通知的方式,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份,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而得到本文研究所需的各种数据。
2. 2实证结果及分析
2. 2. 1科技支撑计划总体效率分析。 运用Max- DEA6. 2软件,输入2013年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61个科技项目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各个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的DEA效率值与超效率值,结果见表3所示。
DEA模型中综合技术效率的区间均为 [0,1 ], 效率值越接近1,说明投入产出的效率越高。基于CCR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总效率值为0. 30,科技计划的投入产出的效率水平较为低下。究其原因,首先是科研的滞后性和风险性,有些计划具有探索性,产出效应不甚显著; 其次本次评估是计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因为项目研究刚进行到中期,很多研究成果并未在完全产出。
2. 2. 2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效率分布情况。从效率均值来看,科技支撑计划61个科技项目的效率平均值为0. 51,即在技术水准不变的情况下,有51% 的投入要素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另外49% 的资源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这部分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的原因在于项目承担单位未能妥善运用和配置投入资源如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研究团队工作时间和力度不够等。因此,计划实施后期需通过各种更为有效的管理举措来进一步挖掘课题组研究潜力,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项计划的投入产出效率。另外科技支撑计划的61个项目效率值的标准差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悬殊,如表4所示。这说明科技支撑计划中各项目组的研究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投入产出效率高,有些项目承担单位研发实力较弱,投入大量的科技资源但只有较少的产出。
从科技支撑计划的61个项目的效率值分布情况来看 ( 见表5) ,有11项效率值为1,属于DEA有效,说明这11项科技项目投入和产出已达到较为饱和的状态; 其余50项效率值小于1,属于非DEA有效。有8项技术效率值在0. 7以上,这些科技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只要在投入产出方面稍做调整即可达到效率值为1。另外,有17项科技计划项目效率值低于0. 2,科技投入资源未能有效的利用并未产生相应的科技成果产出,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科研活动尚未较好的组织和开展。因此, 科技支撑计划各项目应该在此基础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或者同时调整投入产出两方面的指标,才能有效提高科技项目绩效水平。
2. 2. 3科技支撑计划经费资助调整方案。通过科技支撑计划各个科技项目间的相对效率评价,可以利用效率值作为计划实施后期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的参考指标。建议把科技计划的资助经费的70% 为立项拨款,另30% 为后期拨款,根据中期评估绩效情况进行分比例配置。设为各项目科技财政拨款的后期拨款的平均值,建议给各项目的后期资助经费为,其中为科技计划的效率均值。通过此财政科技资助经费调整方案,一方面可以扶优助强,淘汰落后; 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各项目加大研究的投入和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达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科技计划总体效率。
2. 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非DEA有效项目投入产出值的改进
鉴于CCR模型为投入导向型,科技计划项目的投入要素相对可控。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项目总投资额和年度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总数这两项指标是评价科技项目投入的核心指标,而年度发表科技论文的篇数和年度申请专利数这两项指标是评价科技计划项目产出的核心指标。因此,本文分别选取了以上四个指标( 见表6) ,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投入要素的浪费和产出指标的改进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一,项目总投资额,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61个科技计划项目的浪费均值为306. 38万元。具体来看,科技支撑计划中有17个项目存在资金投入的浪费,占项目总数的比重为27. 8% ,这说明科技支撑计划在资金使用上表现良好,但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次评估调查数据显示,很多企业在承担科技支撑项目过程中,企业所自筹配套的科研经费远远超过1: 1的比例,有的项目甚至是政府财政资助资金的几十倍。本次实证结果显示有17个在研发投入资金使用上存在浪费,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所投入自有资金的使用范围没有精确的界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待提升。因此,一方面,科技支撑计划中77. 2% 的项目应在保证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多渠道筹集研发资金,加大研发投入; 另一方面, 资金使用效率较差的项目应尽可能想办法提高研发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浪费, 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效应。
第二,年度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总数。实证结果显示,科技支撑计划的61个项目的浪费均值为0. 74,说明科技计划项目的整体冗员程度并不严重。 但是从存在冗员项目的数量来看,科技支撑计划共有27个项目存在冗员,占项目总数的比重为44. 3% ,存在冗员的项目数量较多。此外,在27个存在冗员的项目中,冗员程度也不一样,有的项目冗员程度较严重。例如,由江西海豹高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浑浊养殖水域自动导航水下监控系统项目的冗员数量达到了15. 84人。造成研究人员投入冗余的原因很多,比如科研团队未能真正形成,很多项目仅是简单的 “拉郎配”; 还有部分项目激励机制未建立导致研究人员缺乏研究投入的积极性和动力机制等等。因此,研发人员冗员比例较大的部分项目组在计划实施后期应采取多种措施,精简项目组研究人员结构,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科技计划投入产出的效率损失。
第三,年度发表科技论文的篇数和年度申请专利数指标属于科技计划项目产出指标。2013年,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61个项目发表科技论文的篇数指标和年度申请专利数指标需要改进的均值分别为0. 54篇和0. 30项,而这两项指标的实际产出值与目标产出值分别为1. 93篇、1. 44项和2. 47篇、1. 74项。根据产出不足率公式:
分别计算得出年度发表科技论篇数指标的产出不足率为21. 86% 、年度申请专利数指标的产出不足率为17. 24% 。这说明,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在科技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的产出不足率较高,科研成果的产出还有很大的改进提高空间。因此,在科技支撑计划运行后期,管理部门应督查各个项目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资金和人员投入的使用效率,提高研究成果的产出率。
2. 4科技支撑计划DEA超效率分析
虽然CCR模型可以计算得出科技支撑计划的61个项目的效率值,但是只能对DEA有效和非DEA有效做出区别比较,对于DEA有效的项目没办法进行排名比较。采用超效率模型DEA有效的单元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比较DEA有效单元之间的效率值。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对江西省61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综合排名分析( 见表3) ,排在前十位的项目分别是: F34、F6、F20、F45、F21、F57、F31、 F41、F28、F24,各项目的效率得分均大于1,其中F34的超效率得分为9. 31,远高于其他项目,投入产出效率最高。
根据DEA的超效率模型,当某决策单位的投入产出系数Q > 1时,可以增加其投入变量,增加到原来投入变量的Q倍,能够保证在增加投入后的产出依然是相对有效的。因此,科技管理部门在在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对超效率值超过1以上的项目, 可以根据其效率值的大小进行额外补充再资助,充分的挖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益。比如,F34项目中期评估超效率值达到9. 31,可追加资助经费9倍以上。
2. 5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绩效评估结果
采用DEA的方法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进行了绩效评价和分析,有效避免了主观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评估结果显示科技支撑计划基本按照预期计划进度顺利进行, 计划实施中期产生了预期的绩效。本次评估是计划实施中期的绩效评估,因为绩效的滞后性以及科研的风险性,科技计划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低。 这说明科技计划的科技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同时,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投入产出水平没有达到最优效率,主要表现在项目投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新增加产值、新产品和新工艺数量、专利数量等不足。因此,科技支撑计划后期实施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科技成果产出,更应重视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
3优化地方科技计划绩效评估的思路和对策
我国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估系列制度, 科技评估的理念被社会各界逐步接受,各地也纷纷建立了各种科技评估机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科技评估实践也广泛的进行。但是科技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制度,尤其是地方科技计划绩效评价方法和制度。因此,地方科技部门必须通过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等相关举措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 1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通过立法来保证科技评估的实施,逐步建立地方科技计划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加强我国评估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地方科技计划绩效评价制度体系,是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首当其冲的任务和要求。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明确科技计划评估是科技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科技管理职能,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高财政科技厅投入使用效率的关键环节,应明确科技计划评估在科技计划管理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进一步规范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工作,要把科技评估体系和科技管理流程和科技资源配置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对科技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支持和咨询作用。
3. 2加强科技计划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理念培训, 形成科技计划的事中和事后评估机制
通过研讨、培训、文章和著作等平台,加强地方科技评估各方的交流,让科技评估的理念逐步得到广泛认同。进一步规范科技管理,加强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逐步形成地方科技计划的中间评估和后评估机制,合理的布置事前、 事后、事后与科技计划后期跟踪评估工作,真正做到对科技计划运行状况、效果、影响等内容的综合评估。
3. 3形成科技计划绩效评估结果反馈沟通机制,地方科技计划评估体系应和科技管理和科技资源配置工作紧密结合
地方科技部门应逐步建立地方科技计划绩效评估的常态机制,形成规范化科技计划项目进展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开展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地方科技部门须合理使用科技计划绩效评估结果的决策支持和咨询参考作用,按照评估结果对科技管理工作和科技资源配置进行适时调整,及时干预科技计划绩效,并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 另外,及时公开共享科技计划绩效评估的结果和相关的信息, 一方面评价结果供科技管理部门内部进行科技管理决策参考使用,另一方面以利于社会各界了解科技计划的绩效管理水平和管理时效,接受社会各界对科技管理部门的监督。
3. 4不断优化地方科技评估环境,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节能评估报告江西】推荐阅读:
节能评估报告专家09-21
2#节能评估报告10-15
节能评估报告样本01-12
节能工程评估报告封面10-31
建筑节能验收评估报告12-21
设计单位节能评估报告01-28
节能评估报告收费标准06-25
燃气锅炉节能评估报告12-18
节能评估报告培训班报11-30
监理单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