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案例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案例(精选11篇)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案例 篇1

今天我去了幼儿园,参观了她们的中班自主性游戏的展示,我重点观摩了其中的一个实验室的区角。以下是我对实验室的记录:进实验室的共有四名幼儿,我着重观察了A、B,两名幼儿。

观察:A 幼儿:“我们来玩吧。”指着碘酒瓶,准备将碘酒和另一个瓶里的面包混合,只见他手拿起滴管把碘酒滴在了面包上,当他想把它们进行搅拌时,突然发现搅拌棒没有,只听他喊道:“没有搅拌棒呀,怎么办呀。”(因为双手抱着瓶子)。这时B幼儿说:“我去拿。”一回儿搅拌棒就交给了A 幼儿,A 幼儿就顺手搅拌起来:“啊,面包变黑了,我去洗干净吧。”说着拿起瓶子冲向盥洗室,轻轻地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到瓶子里,一会儿瓶子洗干净了,关好水龙头,拿着干净的瓶子回到了实验室,重新把面包放到瓶子里,又把滴管伸进放醋的瓶子里,用力地再将滴管里的醋吸满,挤到放面包的瓶子里搅拌,又举起瓶子观察着,这次瓶子里的面包没有变色,他的脸上笑了:“耶,我成功了。”转身看了看旁边的柜子,他把所有的物品整理好后。又从旁边的一只柜子里拿出了一些颜料、一只小瓶子、滴管和一根搅拌棒,只见他一手拿着小瓶子,一手拿着滴管分别将两种颜色滴到小瓶子里,再将小瓶子举高:“看变成紫色的”并且把紫色的小瓶放在相同颜色的柜子里,就这样他把几个放进两种颜色的小瓶子分别放在相同的柜子上。

分析:幼儿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活动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和可开发性,活动材料的针对性是指材料能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活动材料的可开发性是指活动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是多样的,能满足幼儿发现、探索和创造的需要,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和创新。自主性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自主性游戏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使活动区及区内材料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安排既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在材料上并非越多越好,太多会使幼儿太兴奋而导致注意分散,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活动中体验人与

人之间的情感,从中获得自信、成功、自豪等积极的情感。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主导”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而发展又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并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进行活动的结果。从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

自主性游戏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自主性游戏活动中,不应该过多地干涉,而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情感,使得游戏自由精神得以体现,而幼儿的能力和水平也在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体现,因此游戏是我们了解幼儿的一个窗口,这就意味着观察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任务。幼儿在游戏中大量的自发练习和探索本身也是有发展价值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价值。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自主性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和引导,事实上有成人的参与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关键是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是游戏的创设者、观察者、支持者,这样既体现了幼儿的主题性,又体现了教师的能动性。因此在游戏中,幼儿自发的一些游戏行为,正是他们自主性的体现,游戏活动是由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的,能带给幼儿快乐,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并使其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反思:通过这次的观摩使我正真理解了,什么是幼儿自主性游戏:是幼儿一项快乐而自由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的与同伴交往、合作,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作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学会文明,保持安静也是一种文明。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是文明游戏实践的大好时机。

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幼儿的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幼儿自主性地发挥创造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为了能让幼儿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形式,形成良好的交往倾向,我将幼儿在活动时常出现的诸如争抢玩具,大声吵闹,乱扔物品等问题出来,让幼儿自己想一想,议一议,谈一谈,启发他们自己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让他们了解交往中的一些常识。

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案例 篇2

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会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直接的因素之一。而户外场地布置和运动器械是体育游戏重要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自主性能够让幼儿的体育更有效。

1. 立足公平均等,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因此,教师不应该剥夺幼儿游戏时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这就必须提供给幼儿公平、均等的游戏机会,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己的玩伴和游戏方式,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可能。

在自主性体育游戏中,教师给幼儿创设的环境是宽松的、愉快的,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平等的,幼儿可以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玩法的商议,打破教师“一言堂”“一刀切”的局面,让幼儿玩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

2. 基于运动发展,自主选择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应当有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利。为此,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运动要求,为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注意用心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并采取民主的态度,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鼓励他们进行“五动”——动眼、动脑、动手、动脚和动口,让幼儿自主活动。

3. 把握情感共振点,自主选择玩伴

大班体育游戏“智勇大冲关”中,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玩个闯关游戏,第一关请你们两人一组,自由组队!”结果,组队后发现最后多出来一个孩子。“小宝,你的队友呢?”教师询问落单的那个孩子。这时候有幼儿提议道:“老师,我们三个人一组可以吗?”“当然可以!小宝,你愿意吗?”“我愿意!”小宝高兴地答应了。

分析:教师在游戏分组中让幼儿自由结伴,当出现多一人时不是像以往那样把多出来的一名幼儿强加给其他组,而是询问幼儿的意见,把幼儿当成一个“社会人”来对待,提供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

二、依“时”而入,支持干预—教师指导的无痕性

在《儿童游戏通论》一书中对“游戏干预”是这样解释的:“游戏干预是指成人通过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从而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影响的行为。”对于教师而言,游戏干预是一个连续的决策和反思的过程。

1. 教师见“机”行事,把握干预时机

大班体育游戏“智勇大冲关”中,第一关幼儿拖轮胎的时候,有一组幼儿好不容易在幼儿园一个“天井”中找到一个轮胎,两个人把轮胎拖到台阶下的时候怎么使劲轮胎就是不动,于是他们用求助的眼光看着教师,希望教师过来帮一把,但是教师并没有走过去,而是远远地看着朝他们微微一笑,并用手指其中一个幼儿,做了抬的动作,又紧跟着做了一个拉的动作,幼儿似乎明白了。

在孩子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的一个“动作”就使幼儿“豁然开朗”。在体育游戏中,幼儿不仅通过游戏进行有效、科学的锻炼,还通过体育游戏进行探索和发展,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去互动、协商和解决,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而不是替代,要在等待中抓住时机。

2. 教师“多”重身份,确定干预方式

教师以多重身份进行游戏干预,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

(1)伙伴,做“有玩性”的老师。在小班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因此教师更多的是以“伙伴”的身份跟幼儿一起游戏,教师的参与可以给幼儿参考的范例或榜样,更有益于他们掌握运动技能。在中大班开展体育游戏时,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都较强,这个时候他们会主动邀请教师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就可以扮演适合的“角色”加入幼儿的游戏,了解幼儿的想法,帮助他们扩展运动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就是幼儿的“玩伴”,和幼儿一起游戏会让幼儿对体育游戏更感兴趣,消除对一些有难度游戏的畏难心理,放手玩、放开玩。

(2)听众,做“贴心”的老师。“打野鸭”游戏中,“小野鸭”们游戏休息时抗议道:“老师,我们‘野鸭’跑得太累了,操场太大了!”“哦,是吗?那你们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我们蹲下来休息,‘猎人’就不要攻击我们好吗?”“嗯,你们可以跟‘猎人’商量一下这个提议。”于是“鸭子”和“猎人”愉快地讨论起来……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听众,但是往往很多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并没有给幼儿交流的机会,没有及时评价或者忽略了游戏评价。游戏的评价对幼儿来说是一次经验的提升,教师在倾听中感受幼儿的成长,同时教师及时的点评不仅让游戏有了完整性,在梳理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和眼界,真正提升了体育游戏给幼儿带来的价值。

摘要:<正>一、以境化之,内化于心—游戏环境的自主性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会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直接的因素之一。而户外场地布置和运动器械是体育游戏重要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自主性能够让幼儿的体育更有效。1.立足公平均等,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因此,教师不应该剥夺幼儿游戏时的支配权和控制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活动的有效评价 篇3

但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把握不好自主性游戏到底要评价什么,使得在自主性游戏评价这一环节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了以下评价策略:

一、营造开放式的评价氛围,让幼儿在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使幼儿乐于参与和探索,并自主选择解决的方式

例如:在自主性游戏活动“服装专卖店”中,婷婷小朋友设计了一条连衣裙,裙子上面有许多的花朵,花朵中间还有像水滴一样的图案。在最后评价时,我请她来介绍。可是她只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但是没有突出花朵设计的功能。于是我问她:“你的裙子上为什么有许多的花?这些花中间的图案又是什么意思?”婷婷想了想说:“我的这条裙子是花香裙,是专门给上台表演节目的人设计的。这些花朵在表演时会发出香味,花朵中间的图案就是花朵流出来的香水。”我又问她:“那你能为你的花香裙编个广告吗?”她说:“我可以请好朋友来帮我做广告吗?”“好呀”这时文文举起了手,婷婷就请他来说。文文说:“花香裙,真神奇,又有香味又漂亮。比赛的人穿上它,保证你呀得第一。”我们都为文文鼓起了掌。由于幼儿之间有个体差异,而且每个幼儿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婷婷擅长绘画,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表达不如文文,在今天的评价中,我通过提问,使两个幼儿互相合作,取长补短,让幼儿相互受益,从中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二、在自主性游戏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幼儿探究,并在实践中检验结果,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做出评价

当老师在游戏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内容时在游戏中先和幼儿产生互动,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索,豐富幼儿的经验,这样在介绍时幼儿就会显得不紧张,也会乐意分享介绍。

例如在自主性游戏活动“美工区”中,我听到一阵阵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斌斌在做响罐,他在易拉罐里装上豆子,正在自制乐器呢。“老师,这是我做的响罐,我把口子用即时贴贴起来了,可是一用力摇的话,豆子就会滚出来”,“就是这个声音把我吸引过来的,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斌斌说“我再多贴一层即时贴吧。”可是试了一下,还是不行,在一旁看了好久的石锐说:“在即时贴的外面再粘一层透明胶,不知道可不可以?”于是两人又找来了透明胶,再次进行包装。这下终于可以了。在游戏评价时,斌斌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包裹得非常结实的响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过大家又提出这样的响罐不好看,要打扮得漂亮一点。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总能看到有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对响罐进行包装、美化,而且每天都有新的问题,新的创意出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教师要选取有价值的、典型的问题,引导幼儿思索,获得经验

幼儿游戏成果不仅包括一些显性的可视性很强的东西,其实还包括一些隐性的内容,比如能力的提高等。而在诸多的能力中,最突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评价时,常常会这样问幼儿:“今天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当孩子们提出问题,大家讨论,合理解答后,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此促进形成再发现、再解决、再提高的良性循环。如:在结构区中,几个幼儿想造一个美丽的小区,他们很快用积木搭好了几座房子。这时有小朋友提出还要搭一个花园。但是他们东找西找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材料。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而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游戏结束进行评价时,老师问:“小朋友,今天在玩游戏时,你们碰到了什么困难?”那几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讲出了难题,于是老师引导全体小朋友进行讨论。有的说,可以用纸盒子来做花坛,可是没有花怎么办?又有人说可以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帮忙做一些漂亮的花;……应该说他们的想法还是很可行的,对于幼儿能发现问题,引起争论,解决问题的现象,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不光使幼儿从以往的游戏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而且使游戏的主题向着幼儿向往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了。

四、在评价时,教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的、适当的评价

在进行自主性游戏活动的评价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游戏材料、当前的主题活动等因素,灵活的、及时进行评价。

如在进行主题活动“环保小卫士”时,在评价时教师可适当增加环保方面的内容,和幼儿讨论一下游戏中是否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在使用材料时有没有浪费的现象等。在对小班幼儿进行评价时,可以以教师为主,到了大班,就可以以幼儿为主。总之,游戏评价要注意针对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的结合,注意游戏过程的评价,注重幼儿能力的发展,注意发挥积极因素,促进自主性游戏的深入发展。

评价是自主性游戏指导中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有效地评价,才能使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游戏情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把握,并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并不断更新游戏主题,增加游戏中的材料,丰富游戏情节,产生新的规则,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开展游戏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游戏案例 篇4

(一)开始部分。做准备运动,活动身体。

师:小朋友们,过会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跟着我活动一下身体,等下才能表现的更好。

小鸟飞,飞啊飞,拍拍翅膀飞啊飞。(上肢运动)小鸭走,走啊走,摇摇摆摆走啊走。(下蹲运动)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俯背运动)小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树,引出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小树)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树有什么好处?(能乘凉、小鸟可以住在树上……)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小树。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和这小树有关。游戏的名字叫“爱护小树”。在我们旁边,地上画了个什么图形?(圆圈)小朋友们先拉好小手,站在线上,围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老师把小树放在圆的中间,因为风好大,小树快被吹倒了。所以我们先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圆内用手扶着小树。圈上的小朋友就要手拉手边走边念:“小树,小树,我们都爱护。”这时,扶树的小朋友可以随便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比如:“XX,请你来护树。一、二、三!”说完就松开手,被叫到的小朋友就要马上跑上去扶住小树,两人交换位置。如果被叫的小朋友在叫他的小朋友到他位置前没扶到树,就是接着扶树。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最注意。

3、教师提要求 师:(1)扶树的小朋友叫名字时,声音要大声,清楚,让大家都听得见。

(2)扶树的小朋友要在数完“一、二、三”后才能松开小树。

(3)圈上的小朋友不能推挤。

4、开始游戏

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让幼儿更清楚游戏的规则。

5、分组进行游戏

幼儿人数较多,可让幼儿分组游戏,使幼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师: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么?大家表现的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找出未能扶住小树的原因)我要表扬XXX。他反应很快,注意力很集中,跑得也很快,小树被他很快的扶住,就不怕大风吹。小朋友为他鼓鼓掌,也为你们鼓鼓掌,因为你们也很棒

2、做做放松运动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案例 篇5

科学区是教师通过投放各种低结构化的材料,使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物体属性和事物关系的知识,是幼儿探索发现客观世界物体经验的活动场所。科学区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发展表现力,从而保持求知欲;不仅解决了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暂时困惑,还为入学以后对这些现象的抽象学习奠定了感性经验基础。

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存在着双向的关系,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材料能刺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所以有效地投放材料,对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获得有意义的经验,非常重要。

一、材料投放呈现目标性

孩子在自然角、区域活动很多是自发、无意识学习,所以材料精选,物化内容,才能让幼儿在玩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如:“火箭上天”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气球、打气筒、胶带、剪刀。第一层次探索目标:气球上、下、左、右飞,孩子在利用材料操作中会发现气球口朝不同方向,出现不同情况;第二次探索目标:带着火箭上天,且需两人分工负责合作:由于操作中材料非常显现目标,孩子发现气球口朝下,气球朝上飞;发现有的火箭远,有的近;发现气球没气了,就落下了。在探索中孩子知道膨胀的气球所产生反冲力能让气球发射,反冲力越大,火箭越远。

如“果蔬沉浮”中提供各类蔬果,进行玩水游戏,其中在选择蔬果时有意识选择有沉的、有浮的,且有大小容易造成错觉的一些蔬果,孩子在玩中发现蔬果沉浮现象。

根据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设计,不限定玩法,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但将目标隐含在其中。如在玩多米诺骨牌时,给孩子提供画有不同线条垫板,从简单的直线条、曲线条到螺旋形图案 ,幼儿不是随心搭建,而是在直线、曲线、螺旋形线上有目标地不断探索如何成功玩多米诺骨牌,探索多米诺牌如何能在同样长线条上少用骨牌,同样能全部被推倒等现象。

二、材料投放维持探究性

材料既要显现活动内容,又要维持孩子的探究行为,所以在材料的提供及要求上做到逐步的递进,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逐步达成目标,让幼儿在玩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如:科学区中的“玩陀螺”的材料投放,开始教师提供了现成的便于旋转的木质陀螺,旨在让孩子发现玩陀螺方法,接着提供了各种形状的陀螺,同时出现记录表,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之后的变化,接着过渡到不同花纹的陀螺——,材料的逐步递进,让孩子不断有了新发现。

在孩子在自制陀螺的过程中,中心点的确定有困难,所以初期我们提供了有中心点的纸片:有几个点(含有中心点),逐步到没有任何提示的白色的圆形纸片,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找中心点方法,逐步递进,让孩子获得成功,到活动后期我们则是只提供卡纸,完全让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的陀螺。我们老师观察孩子的操作过程,根据孩子的情况,创设环境、提供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材料,推动孩子不断发展。

三、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

孩子能力不同,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给予不同能力的孩子成功感。如:提供材料。根据不同年龄提供不同材料。如:关于磁性探索:小班科学区:投放钓鱼、碰碰车、跳舞娃、走迷宫等磁性玩具,在游戏中体验磁铁的磁性。中班科学探索区:提供了磁铁及各种能被磁铁吸住和不能吸的物品,在操作探索中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的、物品,同时提供记录表,鼓励幼儿操作记录。大班:提供有南北极的条形、U形圆形等磁铁,发现磁铁特性(两级与中间吸力不一样),并尝试制作磁性玩具。

如:根据同年龄不同能力的情况,如:装电筒:提供1号、2号、5号电池,提供装单节电池的电筒、2节电池的电筒、3节电池的电筒,给予不同能力孩子探索按转电池。同时记录表的投放,让孩子无意安装电池变成有意的探索。

四、材料投放富于开放性

在区域我们在投放材料不设定目标、不设定玩法,给予孩子足够地自主创造空间。如沙漏游戏,幼儿自主确定规则:比比同种材质,但漏孔数量不一样;比不同材质,同种孔数量;同样时间,漏沙多少——。如声音游戏中,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材料,给予孩子空间,孩子在玩中不仅制作很多会发声的玩具,还发现纸做的排笛和吸管做的排笛声音是不一样,还有孩子在纸做的排笛子剪了口子,发现声音又不同了,在自主探索中,孩子们发现很多秘密。

如:影子游戏:提供基本元件,孩子就拿了手电在黑暗空间自由玩,元件自由组合,空心和实心的元件投射出不同影子,元件一组合又出现不同图案,特别组合后发现各种各样的人脸后,更激发了孩子兴趣。探索过程中会,孩子还发现,电筒朝上面照和朝下照,一会儿变哭脸、一会儿变笑脸,一会儿有胡子了,一会儿耳朵变长了——。在探索中,发现中感受光源、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五、材料投放富于变通性

有时各区材料换种方式多用、可变。如:美工区中孩子制作大房子,到科学区成了隧道:基于主题“我们身边的科学”中活动“装电筒”基础上,在发现安装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不同电池号的电筒安装(2节电池的安装)。在安装好电筒的基础上,设置“隧道山洞探秘”内容,孩子带着能发光的电筒进入光线比较暗的隧道山洞(此隧道山洞是由大型纸盒拼装而成,两侧开有窗子,窗子上装有厚厚的窗帘,顶部有可开可合的天窗),兴奋地发现了隧道中电筒的亮光、看到了同伴的身影、发现隧道中小动物的影子,发现当打开隧道天窗、或打开窗帘,电筒光没那么亮了等有趣现象,在此活动中,孩子发现了光影的现象,激发兴趣,更将探究内容不断推进、深化。

浅谈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 篇6

【摘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保证儿童在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关键词】 幼儿 自主性游戏 指导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幼儿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保证儿童在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1.有效观察是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前提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观察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制订游戏活动计划,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四五月间正是蔬菜上市的季节,可组织幼儿参观菜市场,了解认识春夏季的蔬菜,在幼儿认识了各种蔬菜的基础上,让他们把认识的蔬菜带到幼儿园,设置一个蔬菜市场。

2.主动探索是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关键

自主性游戏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在科学发现区里,鹿俊鑫小朋友一次又一次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放在装有水的盆里,似乎在思考什么,于是,他把我拉过去问:“为什么油泥把它搓成圆的时候放在水里能沉下去,把它做成小船的时候却浮在水面上呢?”我笑眯眯地鼓励他:“你再试一试,油泥还有什么情况的时候是沉的,什么情况的时候是浮的?”于是,鹿俊鑫再次认真地做着实验,几次实验后开心地拍手。这时,我启发地问他:“你刚才在做实验的时候什么是沉下去的,什么是浮在水面的?”鹿俊鑫小朋友马上把他发现的结果告诉我。于是我和他一起做实验,然后告诉他沉浮的原理。他明白的点了点头说:“我终于知道了,谢谢老师!”

3.沟通交流是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钢要》(试行)社会目标要求:“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彼此之间地位平等,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进行交谈和讨论,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幼儿既放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区角活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幼儿学习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协调和帮助。教师在指导时应捕捉时机,促进幼儿互动。在一次游戏活动时,建构区一位孩子拼好图后,对老师说:“我已拼好了,我想去画画,好吗?”老师看到画图区人已满,不好坐,而包装区有空间,就对他说:“包装区的孩子希望有人去帮忙呢。”那位孩子说:“我不会。”老师鼓励他:“小朋友会帮助你的。”老师带他到包装区,包装区里的孩子热情地说:“我来教你吧。”于是他们很友好地交流起来。4.教师应成为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钢要》(试行)里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 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自主性游戏过程中,教师在其中更多扮演的是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如,游戏的情节和主题、幼儿选择的游戏材料和具体行为、幼儿体现出的表征能力和社会性水平等。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够充分参与到游戏进程中去,并通过自身的语言、材料使用、行动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自主性游戏。

例如,当大班幼儿正在“厨房”做午饭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在做饭过程中如果发现使用的材料有问题,或做饭的程序步骤出现情况,应及时同幼儿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意见。“油温够不够”“炒菜时放的盐是不是多了”“是先放酱油还是先放料酒”“肉应该切到什么样的程度”等问题,都能够迅速引起幼儿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并进而引发幼儿对游戏更强的参与欲望,进而找寻到最佳的游戏方式。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由于其生理、心理发育还较为稚嫩,故教师在游戏中更多的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对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

例如,在进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以主人朋友的身份到家中去做客。扮演女主人的幼儿在“客人”进入家门后,不知道该如何采取合适的家庭接待方式招待朋友。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客人远道而来,是不是感觉到口渴啊”“大家坐到客厅看电视时,是不是要吃些什么零食啊”。幼儿在听到教师的问题时,就知道在客人进门后,应该在其落座后端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和几盘零食,这样,既能使客人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又能迅速密切彼此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实际思考和动手能力就会获得明显的提高。

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则强调:“游戏是解决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揭示了儿童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作为教师,正确的来看待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看到孩子,看懂孩子并恰当的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鼓励支持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才是真正的尊重儿童,呵护天性,才是真正的儿童立场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钢要》(试行)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性,角色游戏,活动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在当下格外受重视,这对于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然而,对儿童游戏自主性的强调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教师常常使用“自主性游戏”这一概念,以突出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可同时又不免产生疑问,游戏不就是自主的吗?难道还有“非自主的”游戏吗?因此,要想让幼儿充分自主地进行角色游戏,还需要教师在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主题以及游戏时间上实行自主。

一、孩子的游戏空间孩子做主

以往常规的游戏空间利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规划幼儿活动室的立体空间,分析其基本结构区(卧室、盥洗室、活动室等)和各区建筑元素(墙、门、窗、柱、台),创设适合幼儿室内游戏的游戏区域。如将靠近幼儿午睡室的空间创设成“医院”,只是为了方便“病人”生病“住院”;将“图书馆”创设在相对光线较好而安静、与其他游戏区隔离的地区;将“小舞台”创设在宽敞、与音乐区靠近,并远离安静区域等。而现在的游戏空间全是幼儿自主掌控,教师事先与幼儿一起商量可以游戏的区域空间,将卧室、盥洗室以及建筑元素排除在外后,用KT板把活动室空间制作成了一张平面的“游戏区域图”。幼儿通过在“游戏区域图”上贴角色标记图,决定每次自己的角色游戏区创设在哪个地方。

二、孩子的游戏材料孩子做主

1. 空间规划材料

角色游戏开展的初期,教师将教室里能用于角色游戏的柜子、桌子、椅子以及将各游戏区域分隔开的材料,如奶粉罐、薯片罐、饼干罐等一些生活化材料,以及教师用PVC管搭建成的门牌等用于空间规划的材料放在命名为“仓库”的一个特定地方。游戏开始后,幼儿会从“仓库”中将各种需要游戏创设的空间规划材料取出并放到自己的游戏区内,搭建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这个区域内便是“当家人”的游戏空间。在这里所有的角色游戏区域都是由幼儿创设,空间规划的材料也是由他们自己去创设。

2. 情境游戏材料

情境游戏材料一般包括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两大类。高结构角色游戏材料指的是外观美丽、结构固定,使用起来比较单一的材料,也就是教师购买或者自己做的一些现成的玩具,如小推车、煤气灶、水果、蔬菜等;而低结构角色游戏材料指的是那些没有定型、没有固定的用法、没有具体特征的一些材料,也就是半成品,幼儿可以用它们来以物代物,或是制作成成品的一物多玩的材料,如各种造型的硬纸板、废旧报纸、瓶瓶罐罐等。角色游戏开展前,教师将情境游戏材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并贴上标记,再用纸箱和货架进行摆放。一部分摆放在教室外,一部分摆放在教室里的“仓库”中,主要为了让幼儿在游戏创设时能避免拥挤,起到分流的作用。游戏开始后,幼儿将自己的角色游戏区创设出来后,便会去拿自己需要的情境游戏材料。

三、孩子的游戏主题孩子做主

1. 自由选择同伴

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自由人”和“当家人”两类。“自由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随意走动,等于传统意义上的“顾客”,但不同于以往“顾客”的是:他们都会自己给自己定义今天是什么人。比如,有的幼儿会给自己定义今天是“舞蹈家”,还有的幼儿会给定义自己是“科学家”“老师”“医生”等;他们在还未游戏之前要几个结伴坐在一起商量今天该如何打扮自己、等会儿要去哪几个游戏区玩。而“当家人”相当于“店老板”,拥有自己的一家店或者公司,在游戏中常常会看到“当家人”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需要拿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包括空间规划材料以及情境游戏材料),将自己的游戏区创设出来。为了让自己店里的生意火红,还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尝试,去“仓库”中拿各种材料扩充自己的店或者利用材料来吸引、招揽“自由人”。这些“当家人”在游戏开始前和“自由人”一样,两个或者三个结伴一起开店,他们会商量今天开什么店,会商量该如何创设自己的游戏区,会合理利用一些如拎袋、推车、盘子等搬运工具,分工合作将游戏材料搬运至自己的游戏区进行创设。

2. 制订游戏计划书

当幼儿选择好是做“当家人”或“自由人”后,每个“当家人”利用“自由人”在一起讨论的时间派“代表”去班级的“游戏区域图”贴上他们今天要创设的游戏区域。当一曲悠扬的曲子响起,幼儿便拿起表格开始制订“游戏计划”。教师与幼儿一起给“当家人”的“游戏计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我的游戏我做主”“自由人”的“游戏计划”则取名为“今天我做自由人”。为了方便幼儿区分两张计划表,教师在计划表的左上角分别设计了两组不同的小人。在表格的设计上也有区别,如“我的游戏我做主”表第一栏分别为:“今天和谁玩”“我们玩什么”“在哪里玩”;“今天我做自由人”表第一栏分别为:“我的角色”“我要玩的地方”。除此之外,两张表的第二栏、第三栏都是一样的,分别为:“我的游戏记录”“我的心情”,最后一栏为“爸爸妈妈的记录”。由于大多数幼儿不认识字,教师在设计表格的时候特地在每个栏目中设计了相应的图案,方便幼儿记录。与此同时,由于幼儿的绘画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表格以外的空白处教师设计了许多游戏的标记图,不但可以提升幼儿的绘画水平,而且令整个游戏计划表变得美观。

3. 选材料分工创设

“游戏计划”制订完成之后,幼儿便可以按“自由人”和“当家人”兵分两路进行游戏了。“当家人”便与自己的同伴去“仓库”拿各种游戏材料(包括空间规划材料以及情境游戏材料)。“自由人”则按照游戏当天给自己定义的角色打扮自己,他们会给自己戴上帽子、围上围巾、背上自己的小包包、拿上手机或者照相机……当一切准备就绪,游戏才真正开始。

四、孩子的游戏问题孩子解决

幼儿的游戏问题:由于这种形式的游戏是首次尝试,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创设出相同的游戏区域会影响幼儿游戏吗?幼儿会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吗?幼儿的解决办法:对于幼儿选择相同的角色标记图,教师也是允许的,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由于教师提供给幼儿的角色标记图一个角色游戏只有一份,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白纸上画出自己要创设的游戏内容再贴在“游戏区域图”上。教师会在一次游戏中看到两个“医院”或者两个“理发店”,幼儿也会渐渐发现,开设两个相同的游戏区域不但“客流量”少得可怜,而且连游戏材料也相应减少了。这其中,有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玩不下去了,便会中途换一个其他的游戏区域来创设,或者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游戏区域吸引更多的“自由人”,如他们会选择“买一送一”“送货上门”等游戏形式来吸引“自由人”……教师就是这样通过一点一滴,在一次次真正的游戏过程中慢慢落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

五、结束语

所谓自主性行为,它包含着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品格特性,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必备的重要心理要素。这种形式的角色游戏会让教师有时间、有兴趣、有积极性地主动参与,并且与幼儿一起感受到了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好地了解幼儿,和幼儿走得更近。

参考文献

[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冯琳.游戏是建构儿童价值观的重要载体[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3]黄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转变[J].福建教育,2015(03).

幼儿自主性游戏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幼儿生来具有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十分自然、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其可以在成人有意教他们学习以前就开始进行自发性学习了。所以,结合幼儿自发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促进幼儿自发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幼儿在游戏中自发性学习及其主要特征

1.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是幼儿的权利和需要,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孩子在游戏中的动作一般来说具有非常规性。例如,幼儿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外,幼儿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情节,例如奥特曼救人、过山车等。幼儿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现,使游戏情节精彩,内容丰富,当然会令他们流连忘返。因此,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

2.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游戏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表现。游戏前尽管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游戏材料,但实际游戏时,还是会发生材料不足的现象。常常有幼儿来问我:老师,没有××怎么办?我就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或者为他们提供某些半成品,或引导他们可以用什么替代。幼儿利用这些半成品可以创造性地玩他们自己的游戏,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在游戏娃娃超市时,幼儿边走边逛,从超市中买了许多的物品,并结伴同行。逛了一会儿后,竟然用买来的物品自主办成了一个家庭,而且在家里极其兴致地忙碌着,还热情地邀请朋友到他们家中做客。这是幼儿自主玩出的新游戏,教师一直注意观察,没有干涉他们的游戏,不久教师也被邀去做客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促进自主性游戏中自发性学习的发展指导策略

1.幼儿的自主性培养

(1)给幼儿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首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观点。然后,还要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有机会来决定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2)给幼儿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幼儿的尝试性探索,让幼儿在自我锻炼中得到自主性的培养。

(3)给幼儿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幼儿爱不爱提问,会不会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幼儿自主性表现的一个方面。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幼儿提出一些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经验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或者其他途径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4)给幼儿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的幼儿设置一些不同的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困难,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5)给幼儿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幼儿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不要担心幼儿选择错误,让幼儿在自己不断的尝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2.针对不同游戏进行指导

幼儿在玩自主性游戏时,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娃娃家,可能会因为角色问题或家里的材料不足而产生问题;在积木区,可能会因为技能或创造性思维的拘束而产生问题等等。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由于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娃娃家游戏,不管是小班还是中班幼儿都非常喜欢,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对不同游戏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

3.根据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指导游戏

幼儿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有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留在原有水平上。情节的发展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1)横向的发展是指在同一年龄阶段,游戏主题的产生、发展过程,有些主题在某一个年龄班就可能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2)纵向的发展是指一个游戏主题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存在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与幼儿的经验与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要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才可能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各种体验、感受进行梳理,以帮助幼儿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游戏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善于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向教师学习,向同伴学习,向环境学习。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就是一个让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关注每个幼儿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仅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全体幼儿在同一情景中学习彼此的经验,而且节省了重复指导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了游戏与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

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08(01).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案例 篇9

华晶晶

2019.11 时间:2019 年 11 月 4 日上午 10:00-11:00。

对象:大一 10 号(小花)、25 号(小粉)、30 号(小牛仔)。

环境:

魔幻沙池中提供了很多的玩沙工具,这些工具让孩子可以在沙池中尽情地体验找寻宝藏、开挖沟渠等等游戏带来的无穷乐趣。

目的: 观察 3 名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

记录:

今天,小花进入沙池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取材料区的材料来玩,而是对我说:“老师,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沙画,我觉得很好玩,也很漂亮呢,今天我可以在沙子上画画吗?”我回答:“可以啊!”于是小花蓝进入沙池后就用手开始在沙池里画了起来,很快她就画了一个笑脸出来,这时边上的小粉取过来一把铲子,对着小花说道:“我们用这个来画吧,就像我们的手变长了一样。”说完,就画了起来,果然远得地方也能画到了。小花见了也去取了一把小铲子来画,不一会儿两个人就画出了一幅郊游图出来。这时小牛仔拿了一把耙头过来,对着其中的一个地方耙了一下,立刻沙里出现了几条弯弯的线条出来。小牛仔说:“这里是一条小河,小鱼可以在里面游泳啦。”几个小伙伴画得不亦乐乎。

评价:

今天小花因为之前看过沙画表演而把沙池也当做画板来画,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美术活动很感兴趣的孩子,也愿意大胆地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尝试,并且在其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从小粉和小牛仔,能用铲子做作画工具和用耙头画小河这些行为表现看出来,两个孩子还是比较有想象力和有想法的,不会拘泥与已有的形式和工具,从而使她们的作品更形象、更生动。另外从这个片段中看出来,三个孩子在沙画创作中还是能互相配合的,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一点也很重要。

建议:

幼儿自主游戏心得体会 篇10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

游戏材料是幼儿在游戏中必不可少的,是幼儿在深度探索时的需要。还记得当时班级里增添了新玩具(滑道玩具),这个玩具班级里的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刚开始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这份材料是由班级教师拼好放在玩具柜上,但在玩具柜上不是很方便幼儿的操作。突然有一天,“砰”的一声,这个玩具散了,原来是有孩子想把它拿到桌子上和伙伴一起分享,就在移动的过程中,这个玩具就散了。后期,这个玩具就像被抛弃了一样,无人问津。就这样一周过去了,就在我以为孩子们对它没有兴趣时,有两个孩子向我走了过来。老师,你可以跟我们一起把它组装好吗?就这样我被孩子邀请去帮忙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处于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们认真看图纸,一起寻找我们需要的材料。最后在我们的合作下,我们的滑道玩具终于拼好了,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也笑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份材料从没有人去尝试,到有幼儿去尝试,并成功了。过程中,老师没有刻意的引导幼儿去玩这个,玩那个,体现了幼儿在区域中的自主性。

自由自主的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并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依教育目的计划,实施教育影响,同时随时观察幼儿,了解其行为表现,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区域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与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游戏是幼儿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自主游戏对自我意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尽量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要,多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使幼儿不断获得成就感,形成自尊、自信,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在自主游戏中能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在主动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总之,在一日生活当中,幼儿的自主性对幼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案例 篇11

所谓自主性,也称独立性,是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幼儿的自主能力包括生活能力的独立、学习能力的独立以及交往能力的独立。[2]在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形式中,最能给予幼儿自主性游戏机会的就是区域游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其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幼儿自主性培养对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普遍关注。自主性能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主性强的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相应地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作为与集中教学活动形式明显不同的一种相对自由、自主的活动形式,区域游戏提倡应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游戏,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游戏,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区域设置、材料提供、规则制定等诸多方面,仍以教师预定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多数仍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实质上真正实现幼儿的自主游戏,影响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影响幼儿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游戏的开展由教师预设为主

区域游戏内容以教师预设为主。多数幼儿园总在学期开始之前已经将班级的区域设置好,幼儿开学后直接在教师创设好的区域环境中进行游戏。由此,幼儿就失去了参与班级区域设置的自主性。教师预设好的区域幼儿是否真正喜欢并能积极参与,则不得而知。

区域游戏的时间和场地由教师预设。幼儿在幼儿园中遵循固定的作息,区域游戏时间往往固定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段,游戏的场地也往往由教师进行区域设置的时候就固定和预设好了,缺乏了幼儿的积极参与。

(二)缺乏引导幼儿自主生成区域游戏

区域设置确定以后,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新的想法,需要生成新的游戏,同时也需要新的游戏材料。如果教师没有在这个时候及时发现并鼓励幼儿,或者是缺乏生成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幼儿很容易放弃想要生成的游戏。有些教师在幼儿想自主生成游戏情节的时候,不但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甚至阻止幼儿自主生成区域游戏。

案例一:琳琳和溪溪在聊天室里聊天的时候,突然想玩打电话的游戏,于是她们就跑出了聊天室,到娃娃家拿走了娃娃家的两部电话和小桌子,若无其事地回到聊天室进行打电话的游戏。娃娃家的小朋友赶快找老师告状,老师立刻批评了琳琳和溪溪破坏规则,搬走娃娃家的玩具影响了娃娃家的正常游戏,请她们把玩具送回娃娃家,并告诉她们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

案例中的琳琳和溪溪在区域游戏中自主生成了打电话的游戏,但是她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所需的材料,于是就到娃娃家拿材料。教师不但没有鼓励幼儿生成游戏,甚至批评她们破坏规则,幼儿因此被教师阻止了游戏的继续生成。

(三)教师难以把握规则性与自主性的平衡

过分强调规则性,教师对游戏规则与玩法干预较多。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游戏规则由教师制定,并引导幼儿遵守。很多教师都希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井然有序,这样往往会过分强调规则性。而教师全权制定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很难坚持遵守,并让教师身心俱疲。

放任自由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幼儿自主性的丧失,而如果一提自主性就完全放任自由,则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性地进行学习,但并不是自由活动,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无论是从区域设置、材料提供、幼儿游戏过程、生成游戏情况、讲评和交流等各环节,教师都有指导的责任。如果放任自流,会导致教师无法观察和发现幼儿的游戏情况和需要,无法提供相应的帮助,不能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难以进行提升经验的讲评和交流等。

三、优化策略

(一)鼓励幼儿参加区域设置

1.鼓励幼儿参与创设自己喜欢的区域内容。

教师应打破区域设置的传统观念,鼓励幼儿参与讨论自己喜欢的区域,并积极参加到区域的设置中来。例如,本学期我们班级创设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我们在学期初与幼儿共同进行了数次讨论以后,最终确定我们班级的区域设置为:交通工具手工作坊(美工)、交通工具维修厂(组装和维修)、停车场(双人回力车所在停车区域竞赛得分游戏)、赛车场(遥控汽车竞赛游戏)、变形金刚(自由变形操作游戏)、纸飞机场(纸飞机投掷区)、小船实验区(吸水性及沉浮实验)等。这些区域都是幼儿自己设计,并主动回家收集材料来园布置出来的区域,非常受幼儿的喜爱和欢迎,充分体现了幼儿参与区域设置的自主性。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的时间和场地。

除了固定的区域游戏时间,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鼓励幼儿选择一些过渡环节的时间自主地选择进区游戏。例如,幼儿早上比较早来幼儿园的,还没有出去晨间锻炼之前,可以先在教室选择一些区域进行游戏;先吃饱饭的幼儿可以选择活动室以外的走廊、阳台等地方的区域进行游戏。游戏场地的设置,也可以不用拘泥于传统的益智区、美工区等固定场所,应该充分利用阳台、走廊等可以利用的每个角落设置区域,另外有些大型游戏材料或者需要安静的活动,完全可以依靠地垫、小折叠桌、小沙发等在教室中空闲地点进行游戏。

nlc202309012351

(二)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自主生成新游戏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与幼儿在一起,1/3是确定的东西,2/3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3]其中的2/3不确定的东西,就是儿童生成的活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应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引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建构相关的学习经验,丰富幼儿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案例二:童童和丁丁在教室里用泡沫垫玩铺地砖的游戏,童童有条不紊地铺好一大片地砖,丁丁却把地砖铺成一条长长的路。然后丁丁对童童说:“你也铺一条一样的,我们比一比谁先到终点吧!”他们铺好后,丁丁说:“这样真像走飞行棋!”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要生成飞行棋的游戏,只是单纯地开始比赛谁先在泡沫垫上跳到终点。于是教师走过去问他们:“你们想用这个泡沫垫玩飞行棋的游戏吗?”他们很开心地说:“想!”“那你们想想,如果要玩飞行棋还需要什么材料呢?”他们想了一会,就到班级废旧材料仓库找来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纸盒,在上面画上不同数量的小圆点当成了骰子,轮流投掷点数,按自己投到的点数往前跳相应数量的泡沫垫,玩起了大型立体的泡沫垫飞行棋游戏。

案例中教师能够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生成的需要,但是幼儿并没有付诸实施,于是教师及时激发幼儿玩新游戏的欲望,并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另外,案例中的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废旧材料的仓库,供幼儿平时生成游戏时可以自由去选择需要的材料,为幼儿生成游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在规则性与自主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1.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制定规则,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幼儿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幼儿园区域游戏应该要有适当的规则,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幼儿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创造。但是如果教师全权制定的游戏规则不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则较难坚持遵守。教师应鼓励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通过协商的方法建立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约定。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案例三:棋艺区开始之前,教师先组织幼儿讨论参加棋艺区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幼儿提出下棋后就不能悔棋;收拾的时候不能混棋子等游戏规则。教师带领全班讨论以后,最终确定了大家都同意的规则。在游戏开始以后,两名玩飞行棋的幼儿自发将飞行棋生成剪刀石头布、比大小等多种玩法,教师发现后请他们介绍给其他幼儿,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可以发明不同的玩法。

案例三中的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前能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的制定,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游戏规则,幼儿更能够深刻认识到规则存在的意义,也更容易去遵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能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也会让幼儿更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教师不能放任幼儿自由游戏,应适当介入。

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时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适时介入,并尽量通过提出问题、提供类似经验、提出可选择的建议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地引导,而不能放任自流。

案例四:教师在生活区新投放了钉钉子的游戏,明明和欣欣兴高采烈地过去玩,他们用小木槌将一颗颗钉子钉在教师提供的一辆小汽车泡沫垫上。因为钉子的长度超过了泡沫垫的厚度,所以没钉几次以后,明明就发现了钉子把桌面钉出一点小小的洞,他赶快叫欣欣看:钉子会钉到桌面上。欣欣说:“那怎么办呢?”明明说:“我也不知道。”于是他们就准备收玩具走了。教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就过去问他们:“咦,新投放的玩具你们怎么不玩了。”欣欣小声地说:“钉子会把桌子钉出洞来!”教师过去看完,问道:“老师也不知道这样该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明明想了一下说:“我们画画的时候,老师怕我们画到桌子上,给我们在下面垫了桌布,如果怕钉到桌子,也可以在下面垫一块垫板吗?”于是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去拿一块大的泡沫垫垫在下面试试看,他们高兴地叫了起来:“这次钉子果然没有钉到桌上了。”

案例四中的幼儿在玩新的区域材料时候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关注,放任幼儿自由游戏,幼儿很容易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放弃。案例四中的教师能及时发现情况,适当介入,鼓励幼儿动脑想办法,最后自己去尝试解决,幼儿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继续参与游戏。所以教师不能在区域游戏时候放任幼儿自由游戏,而不加观察和指导,否则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或中断。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形式,有效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参加区域设置、自主生成新游戏、在规则性与自主性之间寻求平衡点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游戏的组织,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琼.开放与渗透延续与融合——幼儿园课程主题在区域活动中的价值呈[J].江苏教育研究,2014(2).

[2]王春蓉.浅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J].幼教天地,2014(6).

[3]马拉古兹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62.

[4]邱学清.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上一篇:第一单元(语文三年级下册)下一篇:初中观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