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初中作文(通用13篇)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认识了它一一《弟子规》。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它竟然会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现在想来,缘分还真是奇妙。
小学时,不止一次的从托管阿姨口中听到它的名字。那时的我并未在意,甚至心里对它有着那么一丝抵触心理。。。直到我步入初中,开学不久后,校长便公布了每晚看《弟子规》的消息。我心里对这本启蒙读物产生了那么一点兴趣,但抵触却依然没有消失。第一天,老师说我们应该好好向这本书学习,我的心里闪过一丝疑惑,一本启蒙读物有什么好学习的?一个星期后,我对它不禁改变了看法。
《弟子归》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闺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则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具体到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弟子规》分为八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艾。《弟子规》,弟子规,顾名思义,这里的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
一开始读它的时候,听到它的经历。不赞为它曲折的历程所哀叹。也惊奇于一部小小的启蒙读物竟这样来之不易。一个星期后,对它,我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从一开始对它的抵触和烦躁,到后来每天期待它每晚七点的到来。这些事情,现在仔细想想,真得很奇妙。
读完它,不禁向古人那“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所感动,试问今天的青少年们,有谁做到了?恐怕做到的人是少之甚少吧。
面对《弟子规》,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人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现在的“寸草心”有古人付出得多吗?没有。既然古人都知道父母对我们付出的爱是报答不了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些新世纪的人明明懂这个道理,却总是不付出行动呢?现在的青少年们,请问在你们心中父母是什么?保姆?司机?还是。。。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请你去认真的读读《弟子规》吧。也许你无法成为一位圣人,但是也请你试着去体谅理解父母的心吧。去认真的为父母奉献那对自己微不足道,但是对父母却是巨大“恩典”的寸草心吧。
读完它,不禁为它“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的认真精神所折服。这句话讲的.是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放到今天,恐怕会有人说,做这种事的人,脑袋一定不怎么正常。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一则故事:一所医院里,一群人在乘坐电梯时,中途有一位小伙子抱着一束花从即将关闭的电梯口路过,嘴里喃喃的说道。“住院部是不是在五楼呢?”电梯内一位红衣服少女对小伙子说:“住院部确实在五楼。”说完后,怕小伙子不知道在哪。于是她,转过身去抱歉的对电梯内的人们说:“请稍等一下,我一会就回来。”电梯内的人们默许了。少女把小伙子带到住院部后返回电梯。到了2楼,电梯门开后,一位一只手提补品,一只手捧着鲜花的女孩因为电梯内人们的拥挤,不慎将花掉到电梯外面。红衣服的少女急忙将鲜花捡起还给女孩。这时电梯内一名女子问她身边的一位男同志。“怎么搞得,这女的怎么回事”。“这女的好像脑袋不正常”于是电梯内的人们便了然的将电梯门关上了。
其实那位红衣服少女是一位革命战士,他不仅头脑没毛病,身体也很健康。看完这则故事,我不禁想问。“我们这是怎么了。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素质连古人都比不上。读完它,我不禁怀念起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时代。现在我们开始追求个性,希望自己的服装标新立异。于是,帽子开始有了不同的戴法,鞋子要两只不一样的鞋,纽扣故意解开几个。这就是个性吗?这就是我们说的酷吗?
也许我们真的该好好看看《弟子归》了。也许你会说没时间,其实你只要把你看泡沫剧的时间,让出来一点点。你的情操就会上升一个阶次。
《弟子规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对于学生性格的养成、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书于古代的弟子规, 观其名称就可以感受到其文化核心所在, 其本质所用还是在于个体价值内涵的培养和素质观念的养成。 正像书中所提到的:“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缔造者, 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作为一个行为意念自由个体的人, 父母爱子女, 子女也要回报于父母, 方知感恩, 即使父母憎恨于子女, 作为子女也要更加善待父母,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爱无疆、大爱无边。 正是这样的渊源所在才形成了中华儿女传统意识上孝道的概念。 当前教育素质改革的关键阶段, 将《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思想引入课堂教育, 每天抽出五分钟让学生们诵读《弟子规》,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还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孝道的传统美德, 塑造学生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 影响其做人做事的逻辑辩证形态, 充分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能力, 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观念,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传统班级德育教学现状
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是学生长大成人最后一个过程, 也是学生思想活跃, 价值观念形成前期的一个重要过程, 此时学生很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认识, 完全依据个人的喜好做人做事, 对于自己的做事行为和做事方式没有准确的认识。 初中德育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优秀的教学骨干教师数量有限、 现代化的德育教学技术应用有限、教学环境较差等都严重地限制了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际的课堂德育教学的环节当中, 老师过度单一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造成学生对思想德育学习兴趣的严重匮乏, 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由于在教学资源的分配环节当中, 优秀的教育人才没有针对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人才补充, 造成师资力量搭配的不均衡。 同时, 地区性的教育部门没有针对地区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引进机制, 没有和教育发达的地区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势共享和教学力量的优势互补, 造成教育水平分配的不协调。 面临如此严峻的学生心理困境和资源分配困境, 需要探索一条适合可持续特色化的初中班级德育教学的方法;结合有效的传统文化集成《弟子规》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传统教学思路的快速转变
面对初中生德育素质的匮乏, 班主任不仅要将《弟子规》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更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 结合《弟子规》的文化精髓, 全面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在寻求教学资源统一搭配的前提下, 着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结合, 跳出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 创新教学方式, 打造新型化的课堂教育模式。 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资源组成上的优化搭配, 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不仅是教师的思想要跳出于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 还要与新时代教学理念进行融合, 从思想逻辑的角度对教学理念进行深刻的判断, 把高效的教育方式与卓越的教学思路进行分化协调, 按照稳妥创新的思路对课堂的教学特点进行深刻的认知, 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案, 进行人性化多维度的系统教学。 在教学资源的优化搭配方面, 各个学科要根据传统的教育教学要求, 结合学科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个性教学体系, 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与教育手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 对学生进行多方式的知识传授, 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学习乐趣,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建议学生在空闲时间多读多背《弟子规》, 理解其文化精髓, 传承其优秀思想, 在班会时间集中有效讲解《弟子规》, 在课间促进学生交流弟子规的学习心得, 早读时间抽出十分钟集体朗读《弟子规》建立德育学习小组, 促进优秀品德的发扬与传承。
四、班级德育氛围的构造
在满足德育教学工作全面化展开的同时, 依据班级学生学习《弟子规》的特点、学习程度规划班级德育教育体系的建立;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实际掌控者,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领导能力, 敦促和引导班主任学习弟子规, 调节班级德育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热爱营造班级的德育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以促进学生开发潜能, 努力学习德育知识。 班主任在促进班级德育教育体系全面化建立的同时, 要重视班级思想政治的建设, 只有班级的全体学生统一了思想, 才能够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高, 开发班级的德育发展潜能。
五、结语
班级德育体系的建设除了要满足学生德育学习需要, 同时要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的需要, 老师在做好引导工作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充分展现出来, 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经典的理解,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化提高, 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
参考文献
[1]刘慧珍.兰州市初中班级团体凝聚力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2.
[2]王晓.初中制度化班级管理的误区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黄一佳.中学学习型班级构建问题探讨[D].杭州师范大学, 2006.
【关键词】《弟子规》;班主任;班级管理;道德素质
一、将《弟子规》应用在中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必要性
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做,但是缺乏社会经验,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是非判断观念,因此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犯错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一方面,现在少年儿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多而快,他们看的多、听的多、想的多、知识丰富、思想开阔、模仿力强,很容易被新奇的刺激所吸引,不健康的东西也容易乘机而入。
1.在儒家文化的经典当中,《弟子规》是儒学教育的基础
《弟子规》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虽然它只有千余字,但它是用儒家文化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用它来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2.中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弟子规》可以帮助其做到自我约束
有些中学生虽然明知道某些行为是不对的,可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呢?答案就在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给他一个外部的约束。换言之,我们要想打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就应该有一个要求群体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的标准。通过这种外部约束使中学生逐步做到自我约束,最终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而《弟子规》作为蒙学中的经典教材,恰好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3.“坏人坏事”会大大减少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会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清洁净化作用。《弟子规》的内容和目标,就是提升人的德行,转化人的气质,升华人的心灵境界。这些效果产生了,还有几个人想做坏事呢?学生明白“德有伤,贻亲羞”,想到不能因为自己做坏事给父母蒙羞,自然不想做坏事。“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学生会主动戒除烟、酒等恶习。“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让不少好当看客的学生远离是非之地;主动远离网吧等对身心无益有害的场所。
有位以前曾经喜欢称自己是「老大」以大欺小的同学,在帮舅舅干活时手磨出了血泡,但他怕父母难过,没有告诉父母,因为「身有伤,贻亲忧」。
二、将《弟子规》应用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并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
(二)爱的注入
1.不让情绪左右自己,用《弟子规》来冷静地教育学生
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上课时, 班里就纪律不太好,这时候,一般的老师很可能会大发雷霆,责备学生们不尊重老师、不认真听讲吧?但这位老师却并没有吼学生,而是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 展开讨论:①如何做到博学?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如: 多看书, 认真上好学校安排的所有课程,虚心向他人学习, 不懂就问等。②你做到了以上说的几点了吗?③如果你是老师, 同学们也不听你的课,你会高兴吗?④至圣先师是怎么样教诲我们的?学生们回答的非常踊跃,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人有能,勿轻訾。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⑤怎样上好语文课昵?⑥如果在科任课上不专心听课怎么办呢? 以上问题弄清后, 大家共同制定了新的奖惩制度。经过两年的实行,老师上课感到非常轻松, 也很愉快。
2.不要偏心,用《弟子规》公平地处理矛盾
《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一位好的班主任.应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动。
不仅如此,用《弟子规》来处理矛盾还可以从根源上消除二者的矛盾产生的根源——由身份差异所带来的不和谐。
(三)注重实效
1.时时用《弟子规》考评学生行为
首先要做到坚持每天诵读《弟子规》,让学生在一天天的诵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句“守孝悌、次谨信”中传递出感恩父母、注重中节的思想,在一声声“泛爱众、而亲仁”中感染每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其次,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将《弟子规》的精神落到了实处,并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合适的评价,以使学生把《弟子规》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
2.将《弟子规》的内涵细化
“入则孝”的践行方式可以体现在给家长按摩、捶背、洗脚、倒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吃过饭后收拾碗筷、洗碗擦地等等。“出则弟”则可以表现在不与其他孩子争抢食物、书本,不打架,上车以后主动让座等等,
将《弟子规》细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弟子规》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将《弟子规》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许开始时是老师“要我做”,到了后来,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我要做”。
3.召开《弟子规》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把践行《弟子规》的心得互相交流一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有关的内容及相关德育故事,让学生们在这一个个中故事中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借助《弟子规》打造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总结性评价。比如在主题班会上,针对学生落实《弟子规》的情况让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利用班会进行总结、定位还可以为学生以后践行《弟子规》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三、结论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崇尚与遵守规则,对个人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班级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对于学校来讲,它是一种良好的氛围。由于中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再加上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增多,家庭问题突出等原因,运用内涵丰富、浅显易懂的《弟子规》来教育和管理学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如果我们的班主任都能用爱打动学生,以身作则来践行《弟子规》的要求,真正把《弟子规》落到实处,相信会对中学优秀班集体的构建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对于《弟子规》这本书我并不陌生,还是在幼儿园大班时妈妈就带我读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晦涩难懂,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再翻看时,我才渐渐悟出它的真意。
整书内容就是以“要求”、“规矩”贯穿全文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个人行为上要小心谨慎,说话要守信用,对周围的人有平等博爱之心,努力亲近那些品德高尚有仁德的人。这些都是确立良好的品格最为重要的事项,要一一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如果还有时间精力,就要认真研读古代圣贤著述及史籍典章,以扩充自己的常识,准确了解圣者修身处世的实义。
别看《弟子规》这本书是针对孩童的启蒙教育所编写,可它所说的内容何尝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身上呢?
为人子女要守规矩,“入则孝”里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父母,才算是一个真正孝顺的人。为人兄弟要守规矩,“出则悌”里告诉我们要如何与平辈、师长相处。对自身的约束也是规矩,“谨”里告诉我们如何自律。与人交往更要守规矩,“信”里告诉我们如何做个受人欢迎的人。还有后面的“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都是提出要求,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一落实,成为一个遵守规矩,有良好品格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弟子规》的内容记熟并运用到生活中,那么构建和谐社会指日可待。未来我们的社会一片祥和,我们的国家更有凝聚力。
这个寒假,我何其的幸运,居然签约了一位圣贤人——《弟子规》。在钱文忠教授深情并茂地解读中,在《弟子规》字字句句的指引下,我发现我变了,变成了一个胸揣“孝悌”,肩担“谨信”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中的这几句话是最先抵达我心灵深处的金玉良言。这些话语言简意赅,仔细想一想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些做儿女孝顺父母的基本道理,但我很多没做到。就说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吧!“孩子,快过来帮妈妈拉一下拉链……”妈妈焦急地请求援助。原来,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在房间试穿,结果手够不到后背的拉链叫我帮忙。“等一下,我正忙着呢!”此时的我正在网上酣战,岂能离开。房间里传来了妈妈的叹息声。过了一会儿,我口渴了,我赶紧叫妈妈帮我倒杯茶来。妈妈拿着茶杯喂我喝水。“有没有饮料,茶不好喝。”我啜了一口就嚷嚷要妈妈拿饮料来。妈妈生气地批评我,最后干脆什么也不让我喝,还关闭了我的电脑。从没受过委屈的我,一整天都没跟妈妈说话。现在我读了《弟子规》,听了里面的很多小故事后,我的脸红到了耳根。“百善孝为先”,晚辈听从长辈的教诲,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理,而我却丢了做人的根本。恍然醒悟后的我决心按《弟子规》的.要求,从小事做起,做父母最喜欢的事,感恩父母,把小皇帝的自私任性抛到九霄云外。
我是这么学的,也是这样想,这样去做的。整个寒假,爸爸、妈妈夸我进步了,爷爷、奶奶夸我懂事了,我还成了弟弟、妹妹们的好榜样。以前,大家最头疼的是我在餐桌上的表现:吃菜挑三拣四、废话连篇。现在吃饭时,我总要暗暗告诫自己“对饮食,勿拣择,食不语,真君子。”瓜果蔬菜、生猛海鲜我都会去品尝,让自己营养均衡起来。吃饭时,也不再废话连篇,而是专心致志的,这样做既卫生又节约了很多时间。弟弟在我的带领下也开始诵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渐渐地,他也变得懂事了。家人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欣慰地说,照这样发展下去,过不了多久,我们这个大家庭也会变得更加团结和谐的。
这是德育基地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关于《弟子规》动力心理学的授课。
首先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教官学员们玩了一个游戏。学员们分为四组,每组用中指顶住一根长棍,从最矮一人眉毛处降低放至地上,期间每人中指不能离开棍棒。游戏结束后,凌教授请第一组和最后两组的组长发言,总结他们快速完成或者较慢完成的原因。成功总是相似的:团队合作、总指挥、分段目标、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缺一不可。凌教授接下来引出“放下”这一观点:当你想着不要出错,缓慢下降的时候,你的速度无形较别人慢了,于是你相对他人反而“升起”了。学会放下,是放下对失败的恐惧,是放下对求稳的固执。尝试错误你才知道什么是对的,尝试错误才开发为何一组12人有11个不同的字?因为你们是没有经过沟通的,以自己想法为主导的。没错,“沟通”又是一个重要主题。演讲中内容、语气、动作,你们认为哪一个重要?不出所料,无人提及的动作影响最大。沟通从心开始,这个心不是扑通扑通跳的真实心脏,俗话说十指连心,这个心是指你的大脑你的思想。一个人说话做事,与人相处,一定要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好好表达出来,才能顺顺当当的.。
其后就《弟子规》里的内容,凌教授讲述了孝顺父母、兄弟友恭、泛爱众、内圣外王等等,每一个内容都很精彩。
课间依然有充饥的饼干糖果,可喜的还有荔枝。
参观了一下德育基地,各队员吃完晚饭后坐车归校。
一、“山穷水复疑无路”——烦恼篇
1. 幼儿对于语句的理解存在“囫囵吞枣”的现象
《弟子规》这本书, 教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 要做到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姊妹。因此按照教学内容, 我们一开始教给孩子的便是那句经典的“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
一天早上, 绚绚的爷爷送绚绚来上幼儿园, 对我们说绚绚在家“父母呼”了就立即答应, “爷爷呼”就不答应, 当作没听见。爷爷和她说道理, 她还不听, 说老师没有这么教。一番玩笑话之余多多少少看到了老人的些许无奈。“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是出自《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这一篇, 意思是说“父母呼唤, 应及时回答, 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 要立刻动身去做, 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虽说绚绚是班级里比较能干和聪明的孩子, 但是显而易见, 她对于《弟子规》的领悟还不是很到位。之后, 我告诉孩子们, 在家中除了尊敬爸爸妈妈还要尊敬爷爷奶奶, 如果是“爷爷呼”“奶奶呼”也要做到“应勿缓”, 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的表现。
2. 幼儿对于音词的认读存在“盲人摸象”的现象
在教孩子“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的时候, 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出自《弟子规》中的“谨”这一篇。没想到, 几个孩子竟然以为是一口井的“井”, 于是我告诉孩子们, 所谓“谨”, 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做人要谨慎小心才不至于犯错误。“谨”这部分的教诲可以培养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自制力, 第二是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是做事的能力。虽然“谨”和“井”读音一样, 但是它们不是一个字也不是一个意思, 在中文里有很多字都是音同字不同, 这叫同音字。
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 虽然他们的理解能力相比较小班的时候有所提高,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些欠缺的, 更何况是《弟子规》这样的古文教学。但我想, 只要慢慢地渗透, 慢慢地学, 别小瞧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孩子们总会懂得其中的含义, 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 付诸行动的。
3. 幼儿对于语句的应用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
在《弟子规》中“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的意思是说:穿的衣服贵在整洁大方, 而不在于华丽。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有一天子谦妈妈告诉我, 她和子谦逛商场, 当她想买一件衣服的时候, 子谦却不让她买, 并将“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这一句搬了出来, 让她很吃惊。之后细细想了一下觉得不对, 她想买的衣服很得体, 价格也很合适, 并非是那些昂贵的奢侈品牌衣服。而子谦只是个中班的孩子, 对于物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没有数的概念, 子谦用这句话说她妈妈存在语句应用上的“张冠李戴”现象。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篇
如今回想起来, 《弟子规》教学这一路走来虽坎坷, 但也是趣味无穷, 我也在教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反省自身言行。下面就着重从一些孩子们的具体事例来说一说通过学习《弟子规》, 孩子们是如何践行“孝悌”的。
1. 故事之“兄弟睦, 孝在中”
《弟子规》中“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意思是说: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 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 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父母自然欢喜, 孝道就在其中了。
班级里的杨凯雯小朋友是个小人精, 因为表姐上学不方便就住在了她家, 于是两个女孩子总是会发生一些争吵, 杨凯雯总是不许姐姐这样不许姐姐那样, 更不许妈妈对姐姐比对自己好。作为同是老师的杨凯雯妈妈也多次和我们聊天说不知如何是好, 每次家里总是吵吵闹闹, 协调了好多次都效果甚微, 让她很头疼。可自从学习了“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这一内容之后, 她说杨凯雯主动向她表明要和姐姐和睦相处了, 而事实上杨凯雯也是将学到的知识落实在行动上, 让她感慨到《弟子规》的魅力, 着实让她很欣慰。
2. 故事之“人有短, 切莫揭”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意思是说:别人的缺点、短处, 不要去揭穿。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 我们就不要说出来。但是我们常常在班级中能听见这样那样的告状, 一点点的小事情都喜欢告诉老师, 希望老师“惩戒”那些“坏孩子”。自从学了《弟子规》, 孩子们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但是依然有人时不时地跑来告状, 这时候我就会以“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且莫说”这十二个字来回应孩子, 孩子立刻明白了。时间久了, 告状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我想这正是《弟子规》的魅力所在之处。
3. 故事之“兄道友, 弟道恭”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是家中的“宝贝”。在家里由于老人的宠爱, 让孩子养成了娇气、霸道的坏脾气。我们班上有个男孩子, 名字叫子谦, 五官清秀, 看上去斯斯文文的, 却是个“打人大王”, 面对这样的孩子, 曾几何时也让我束手无策, 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后, 我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子谦身上的变化。
一天, 我正在组织孩子们活动, 突然我听到了一阵笑声, 放眼望去, 原来是佳佳和晨晨这两个孩子在那里打闹, 全然不顾我在组织活动。平时这两个孩子也是肆无忌惮, 我想趁此机会好好教育他们一下。当我一番教育之后, 爱哭鬼佳佳不出所料地哭了起来……我一边轻言安慰一边想拿餐巾纸给他擦眼泪时, 没想到子谦不声不响地抽了一张纸巾, 转而跑到佳佳面前帮他擦起了眼泪!
我瞬间被这个男孩子的行为给惊呆了, 班级里三十四名孩子, 唯独子谦去给佳佳拿了纸巾, 用行动安慰佳佳, 希望他不要再哭了。虽不能说子谦完全做到了《弟子规》中“悌”的一面, 但是他这样的行为已经让我很是欣慰, 他真的在改变, 这足以让我感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子谦就不是“打人大王”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以《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一直以来,《弟子规》都被誉为是入学儒家典籍的基础,是孔子关于如何规范人性教育的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劝诫人们如何弃恶从善、成就圣贤的经典解读。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由于《弟子规》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髓,又易懂且便于落實,所以一些企业开始在公司内部组织员工学习《弟子规》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很难想象,当《弟子规》在被纳入民族企业文化建设之后,不仅使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为民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自信。
那么,从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全书仅1080字,列举113件日常生活小事的《弟子规》到底拥有怎样的管理魅力呢?
?笏 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
管理的核心是关于人的管理,企业管理也不例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没有管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秩序,这种秩序的维护靠的不是硬性强制措施,而是人的自我约束。
对于一个人来说,让他做到自我约束是很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做到,第一步便是从做到《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通篇都是在讲人的行为准则,虽然这些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最细微处进行规范,但恰恰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关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要在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养成。
当一个人在平日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弟子规》时,他同样能在企业中做到,企业管理也就变得很简单了。
?笏 孝悌与忠诚的建立
现代企业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员工频繁跳槽。这种现象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企业的内部成本,因为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但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的需要企业自己去发掘与培养,这个时间成本是相当高的。但是,当人才培养起来之后,还没给企业带来什么大的效益便被一些猎头公司看重,最终,这些被精心培养起来的人才只能为他人做嫁衣,从而导致了很多恶性竞争。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为了挖墙脚会不惜重金去挖另外企业的整个团队,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孝悌”与“忠诚”的缺失。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悌”是中国文化的根。《弟子规》以“孝”作为开章第一篇,也是以“孝”推而广之。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善待许许多多的人。
放在企业中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孝悌,在家孝敬父母,他才会忠于企业,忠于上司,学会了尊重父母、兄弟,处理好了家人的关系才会在企业尊重上司、同事,与他们和睦相处。先有了家庭伦理,才会有企业伦理。
所以,有了“孝”便会形成“忠”。忠诚是一种理念,是真诚和善良的集合,是人性的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忠臣出于孝子”,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工作中才会忠于职守、尊重领导并与人为善。这样即便他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他也会先为企业着想。同样的,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把孝悌的风气带到他的企业当中,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就会很强。
?笏 切合现代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流行一种“5S管理法”,强调通过物品摆放有序,规范现场、现物,取用方便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种管理模式传入中国,被各大企业推行应用,效果良好。
反观我们的《弟子规》,其实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对这种制度作了精辟的解读,比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等等。这些与5S管理思想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
?笏 培养企业应有的信誉
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基石,也是古往经来的从商真理。《弟子规》中的“信”,就是讲做人应有的“诚”,这对培养企业的信誉,维护企业的口碑至关重要。
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业之本、发展之基。古今中外,诚信得失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的安达信公司依靠诚信起家,也因失信而败家。南京冠生园因“陈馅儿事件”一朝失信,曾经名满天下的企业因此遭受重创。
所以,一部《弟子规》,却浓缩着儒家文化思想的精华,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它也凝聚着最为简单实用的管理方法,企业家只要用心去读,用心去体悟,就能从中获益良多。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许多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指引我们方向的明灯。
《弟子规》教会我守信。“凡出言,信为先”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宋庆龄小的时候,有一天为了等要来家里的同学,放弃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望最敬爱的奶奶的机会。然而,她的同学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虽然我的同学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
受到圣贤的教诲,伟人的.影响,我觉得我也要做到“凡出言,信为先”。
记得有一日,我与沫沫相约一起去公园游玩,可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眼看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大雨依旧是下个不停,我到底去不去呢?“凡出言,信为先”话说出去了,不管什么事,我都要守信啊。于是,我撑着雨伞在漫天大雨的街道上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公园走去。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时间过去一分一秒,雨停了,约定时间也已过了。沫沫失信了。可是我依然不后悔,因为我做到了信守承诺!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话只要说得有理有据,不在于多;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反而令人讨厌。尖刻挖苦和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都要坚决戒除。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事情,话说的很多,一点依据也没有,让我的同学很讨厌,当别的同学和我吵架时,我也曾经说过很多脏话,不但没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还在其他同学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学完弟子规后,我严格按照弟子规的规范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遇事不冷静,而是尽量想办法和同学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矛盾,同学们之间更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了,也真正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事诸兄,如事兄”。
姥爷病倒了,阿尔茨海默像席卷而来的海水,慢慢裹满了他日渐伛偻的身躯,以及他曾经智慧的思想。它像一个巨人,手中支起一杆枪,说:“不忘掉,就杀死你。”于是,姥爷忘掉了曾经对我念念不绝的《弟子规》,也忘记了我成长中那些不可忘怀的岁月。
多少年前我还小时,夏天姥爷总爱坐在院子里,让我站在他面前,背过小手读《弟子规》,我那时还不知《弟子规》云云何物,只记得邻居家的爷爷奶奶路过时总会夸上一句“哎哟老李家的孙女儿咋啥都会呢?”“看这小姑娘背得,有模有样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出于谦虚,或者是出于炫耀?总要补上一嘴“嘿,差得远喽!”我便是在这类夸奖以及姥爷故弄玄虚的谦虚中,度过了珍贵的小学时代,而后随父母奔向大城市,再鲜少回来。
姥爷是一位人民教师,退休后又被学校返聘回教育岗位,五六十年来,他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这个小县城,去往更大的世界发展。他常常挂着一幅老花镜,在阳台上的摇椅上,闭着眼睛,晃啊晃,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一句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句末音调转个弯儿,寂静的屋子里,他的声音似乎有些落寞。我站在他的身后,看见阳光将他的身体勾勒出模糊的形状,隐隐觉得他伟大又孤独。
他常说:“《弟子规》是中国先贤留给后人做人的智慧,可惜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看。”因为它,姥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学生犯懒,他不打不骂,要学生背《余力学文》篇;学生打架,背《泛爱众》篇;学生忤逆父母,背《入则孝》篇……多少年过去了,很多学生来回看他时,常会聊起当年被罚背诵《弟子规》的经历,三杯五盏间都是感激。我曾听到过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和他说,“老师,我妈在世最后那两年,我才明白您那时候让我们学习《弟子规》的用意何在,这些道理,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一次,他激动得老泪纵横,几乎整夜未眠。
我上四年级时,他对我说:“丫头,《弟子规》你可不能忘喽!等你将来当上了老师,也要教给自己的学生。”
我一度不懂,为什么姥爷把《弟子规》看得那么重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它存在的必然性。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我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常常和爸妈暴跳如雷,和人攀比物质,有时甚至自诩自大。深夜自省时,想想《弟子规》所言,又万分悔恨,惭愧不已。“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衣贵洁,不贵华”“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些烙印在我心头的文字,不就是我应该懂得的道理吗?那时候,我明白,所谓《弟子规》,其实就是在教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忠孝礼义全的人。
我亦曾细细想过多年前那个年轻人的话,“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迅疾流转的时光中,我更是感同身受。儿时背《弟子规》,我不明白其中意思,姥爷也只是简单解释字面含义,从不深究。我问他:“‘老易至,惜此时是什么意思?”他将目光从报纸上挪开,低下头,两只眼睛从镜框上方瞅着我,然后慢吞吞地说:“等你长大你就明白了。”
而今我已然长大,岁月更迭,儿时的天真懵懂不再,开始逐渐踏入这繁冗纷乱的滚滚红尘之中,也在数度坎坷中,一句一句领会《弟子规》的深意,每一次的领悟,都让我心中对姥爷的感激更深一层。
关键词:《弟子规》,语意延伸,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 所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升入大班后, 我们更加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应更加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的培养迫在眉睫, 但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结合本班特色活动弟子规, 我就在思考是否可以以《弟子规》为载体, 借用《弟子规》中关于学习的经典语句来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仔细解读《弟子规》的含义, 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我进行了以下两种尝试。
一语意延伸, 收拾整理习惯的培养
《弟子规》中有两句“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以及“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这两句话的原来的意思是书籍要按类摆放整齐, 并放在固定的位置, 读诵完毕应该放回原处, 即使有紧急的事情, 也要先把书本收拾整齐再离开, 遇到书本有缺损时, 应该及时修补完整。仔细分析这两句话, 教师在和幼儿一起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1) 书本要排列整齐; (2) 书本要摆放在固定的地方; (3) 书本看完要放回原处; (4) 书本不管有没有看完都要摆放整齐; (5) 如果书本缺了、坏了, 一定要及时补好。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 还可以理解为,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教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如何利用这两句话, 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呢?
1. 玩具收拾整理——小小爱心护具员
不论哪个年龄段, 角色游戏始终是孩子们的最爱, 丰富的人物角色、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有趣的角色交往都吸引着孩子的目光。在游戏中, 游戏材料是孩子们最喜欢摆弄的, 由于角色的交往, 游戏材料会在各个区角中流动, 那么在游戏结束时, 就给教师的收拾整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 不同的游戏区角材料的多少不同, 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 为了让每个区角游戏的孩子都能够收拾整理自己的游戏材料, 教师要通过评选小小爱心护具员的活动来督促孩子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2. 柜子收拾整理——小小整理之星
幼儿园教师为孩子准备了每人一个小柜子, 孩子们将自己的各种文具用品都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但是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 只要打开他们的小柜子, 你都会发现柜子很乱。然后, 老师就会组织幼儿整理自己的小柜子, 可是过段时间一看, 柜子又恢复成原样了。趁此次课题的机会, 我决定好好培养孩子收拾整理自己小柜子的习惯。
第一, 教给正确地整理柜子的方法。在幼儿的柜子里有文具盒、蜡笔、橡皮泥、作业本。一般来说, 橡皮泥使用的机会并不多, 我们就把它摆放在最里面, 而文具盒、蜡笔要根据形状和大小来进行调整, 可以横着放, 也可以竖着放。
第二, 提醒幼儿还原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经常的练习。每天幼儿都会使用柜子里的东西, 每天都去整理小柜子当然不错, 可是时间和精力不够, 所以怎样才可以让孩子每天拿取东西而不用每天整理呢?我教给幼儿第二个方法, 还原处。柜子整理好了, 一定要记住每样东西所在的地方, 每次东西哪里拿出来就放回那里, 这样就不用每天将东西搬进搬出来整理, 又能很好地维持柜子的干净整洁。
第三, 整理之星大评选。好的方法和策略如果不能很好地实施也是无用的, 所以, 为了培养幼儿每天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必要的奖励机制还是需要的。于是从教给幼儿这些方法开始, 每天我都会进行整理之星的评选, 从每天到一周一次, 教师的坚持相信也会带动幼儿的坚持, 习惯的养成也是贵在坚持, 就让这个整理之星的评选活动帮助大家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吧。
二语意延伸, 书写习惯的培养
在《弟子规》中还有一句:“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它的意思是书房要打扫清洁, 墙壁要保持干净, 书桌要整洁, 笔和砚台都要摆放端正, 如果墨条磨偏了, 就是态度不够端正;写字时要认真, 如果字写得歪歪斜斜不工整, 就说明内心浮躁不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写作业的时候、绘画的时候要记得将自己的文具摆放整齐;在书写时, 要注意握笔姿势以及坐姿。
第一, 教给幼儿摆放文具的样式。因为文具多, 人也多, 所以为了让幼儿的桌面在绘画及写字时摆放整齐, 我就教给幼儿摆放文具的样式。面对面坐的幼儿将铅笔盒放在中间靠拢, 两端的幼儿靠扰放在侧面, 这样文具就能摆放整齐了, 在写字或者绘画的时候, 我经常会提醒孩子“几案洁, 笔砚正”。
第二, 贴上图示帮助幼儿端正坐姿。为了让幼儿的坐姿端正, 我特地打印了坐姿的图片贴在教室的黑板上, 并教给孩子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确坐姿及握笔姿势。在每次作业时都提醒幼儿, 并用《弟子规》的话“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态度一定要端正。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虽然历史的车轮已进入新的世纪,人们的思想和思维也随着时代在进步和改变,由于如今的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精神方面却有了缺失,不少人过于崇拜金钱和地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甚至抛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但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强大力量,《弟子规》以概括凝练,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把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概括得淋漓尽致,新华学校又概括践行细则,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律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家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弟子规》核心是“孝”“敬”“礼” ,从中深深体会,它不仅是教育三岁孩童,甚至到我们成年人,都可在字里行间找到需要践行的诸如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因此,新华学校开展的《弟子规》亲子教育,家长与孩子同学习活动非常有意义。
我们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制定日常诵读要求,并与孩子一起学习领会践行细则的具体要求,家长也同样规范自己,做好榜样和监督,力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改正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和习惯,实践证明,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践行《弟子规》的活动,从孩子身上真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以往我们叫她时,她总是千呼万唤不答应,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父母呼,应勿缓”教育,现在基本随叫随到;以前当我们吩咐她做事时,她总是三催四请不动弹,现在只要说一句“父母命,行勿懒”,她便立刻行动起来;“朝起早,夜眠迟”促使她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不赖床,不熬夜;还有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帮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做一些简单饭菜、洗碗、洗衣服等等;现在出门时,我们发现她经常自觉跟我们的朋友或邻居打招呼,以前可不这样,也不知是因为害羞还是什么总不搭理别人,现在会大大方方地叫一声“叔叔”,“阿姨”,对待客人也彬彬有礼,热情周到;在学习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回家后主动完成家庭作业,经常阅读一些有益于学习,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读物;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孩子变得越来越有爱心、有礼貌、有责任感。
作为家长,在践行《弟子规》的活动中,我们也受益匪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一些粗暴的做法。在家中尽量不高声大语,不呵斥孩子,与孩子谈心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自己有做错的地方,孩子指出来,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其身正,其令则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孩子的眼光是雪亮的,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团结同事,为人诚信;工作上,要认真负责,踏实努力,这样才能给孩子做好模范作用。 “凡出言,信为先”,对于孩子的要求,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决不随便答应;答应要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因此我们应该谨言慎行,从自身做起,正确对待和处理事业及家庭中遇到的各种事情,成为孩子可以信任、可以依赖、可以学习的榜样。
【弟子规初中作文】推荐阅读:
美丽的花园作文_初中写景作文_初中作文07-21
初中优秀的《爱护环境》初中作文600字05-28
生命_初中议论文_初中作文06-18
初中优秀的《美好的晴天》初中作文600字10-11
劳动初中作文05-24
礼物初中作文05-25
初中课堂作文05-29
初中作文70006-01
对话作文初中06-03
抬头初中作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