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精选8篇)
一、采用有效策略, 搞好启蒙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识字不多, 在组织课堂讨论要讲究策略,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 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
首先, 要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情感的启蒙。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应用题, 那就得让学生喜欢数学, 不怕应用题。因此, 帮助小学生作好情感的准备, 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是搞好应用题启蒙的重要措施。
另外, 重视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表述。如:教8的认识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画后, 说出:“图中有7个绿葫芦, 又有几个黄葫芦, 一共有8个葫芦”等。这样逐步用口述的方式渗透文字式应用题的因素。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 结合加减法的意义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口述应用题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用图画表示的数量关系, 用带有问句的话叙述出来。先分句说, 再系统说;先模仿说, 再独立说。教20以内加减法时, 逐步过渡到半图半文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理解题目的含义, 训练学生讲出表格里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先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计算什么?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复述应用题, 并解答出来, 这样就为学习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好了准备。
二、正确审题, 掌握结构
每一道应用题都有一个情节, 它的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都蕴藏在文字的叙述之中, 只有弄清了情节和文字的含义, 特别是数学术语, 才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 找到解题的思路。因此, 应用题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会审题。全文字的应用题, 是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由于小学生识字少, 抽象思维能力差, 需要进行读题、审题的训练。题中的生字应该帮助学生注上拼音, 说明意义, 扫除阅读障碍, 每题要求学生多读几遍, 学生阅读后辅以提问:“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使学生知道, 告诉我们的就是题目的要求, 要我们求的就是题目的问题。必要时, 在练习中还可以要求学生审题后画出条件和问题, 知道简单应用题一般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所组成。这样, 理解了题意, 分清了条件和问题, 便为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三、对比练习, 揭示异同
简单应用题是多种多样的, 但算法不外是加、减、乘、除, 有的学生对应用题常出现的错误认识是加减不分, 乘除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小学生所学应用题不能区分其间的细微的本质的差别与联系, 用个别词句来决定算法。教学中应把一种应用题按其数量关系一组组地加以整理、系统, 让学生对比练习, 认清差异, 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解法和所学知识的系统化。
[关键词]应用题 计算 图表 渗透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解答应用题就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认数时要注意应用题的条件
教一年级认数时,总要凭借实物或直观图,引导学生去数一数这个图中有几个人,那个图中有几只天鹅,几艘军舰,然后把数的共同结果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以帮助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学生认识一个数,又总是在已知数的基础上加上引出的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种数引出的方法,有意识按应用题的陈述顺序组织学生观察和谈话,如教師在计数器上拨上2颗珠子,问“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这样教师问,学生答,尽管没有涉及应用题但都渗透了这样的思想:“第一次在计数器上拨上2颗珠子,第二次又拨上1颗珠子,现在计数器上共有几颗?”从而把学生的认识思路引上与应用题一样的轨道,既让学生认识了数,又为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计算与画图应用题要相互渗透
一年级的计算是从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的,要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就得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求什么问题用加减法,即让学生初步把算理和算法联系起来,而计算与图画应用题的相互渗透,正是算理和算法的最早的结合。比如在教学理解2+1=3时,书中用一幅拼集图,图的意思是:原有的两个小朋友在扫地,后来又有一个小朋友也来参加扫地,这幅图很容易让学生看出来,拼集图是为了引出加法(2+1=3)而安排的,但图的本身确确实实是一幅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把看图、述图、列式计算结合起来,既体现了算式与算理的统一,也使学生在正式学习应用题前,已有一个应用题结构、特征相一致的认识模式。
三、用图表示应用题,提示结构
一年级教材中正式出现应用题之前,安排了若干道图表示计算题,这种题介于图画、应用题向文字叙述应用题之间,是由图画应用题向文字应用题过渡,这种图表式应用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每道题分三个字在表中,上两栏是两个条件最后一栏是问题,这样把简单应用题结构提示得很清楚;第二,第一个条件用图画表示,第二个条件是文字陈述,这样图文结合,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三,最后问题用括号显示,便于学生计算填字,也利于转化成问题,提出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图表达应用题的这些特点,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初步认识这种结构特征。例如,“在教学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6只鸟,树上共有几只鸟?”计算这道题时,教师就站在讲台上凭空而就是不可能达到预知效果的。所以我首先准备画了3只鸟的卡片,第一张上只有3只鸟,第二张注有又飞来6只,第三张注有又飞来6只后一共有多少?边讲述边将三张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边解边列出表格。
四、通过过渡转化,解答用题
由于学生对图表式应用题已有认识,所以教学文字叙述题时,由学生原题改成图表式应用题展示出来作为过渡。
在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依托现代技术发展等诸多条件,我们有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去促进教学。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延续,是在教学改革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反思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可怕的,不注重反思不至于像蜜蜂那样有生命危险,但不善于反思则窒息他的创造,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在反思中积淀,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首先认识并明确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科特点,英语课堂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英语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富于动态、富于生成的过程,因而,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均可能有所不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源,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中实践,都有很大的空间让教师思考和总结。其次,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个效率和效果的初步判断,每次教学后都可能会意识到教学任务有否圆满完成。如果感觉不佳,或者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就该反省自己。在通过不断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寻找新的出路。
一、总结优秀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在设计上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尤其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优秀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的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内容的?(3)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4)课堂当中采取了什么语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5)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都知道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心理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加之不免有时因为教学经验缺失导致对教学实践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是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的。面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不应该只让它变成懊恼与遗憾,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看作是使我们逐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阶梯。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与剖析探究,这样可以为今后的教学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那么具体的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
(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
(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
(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下面结合在2015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学法研究中心广东江门年会中,笔者执教的外研社7年级Module7 My past life Unit2 I was born in Quincy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
1.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过去时。我采用出示小时候照片的形式介绍自己,结合课件,图片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重难点,为后面的教学铺垫到位,学生们对这一环节很感兴趣,较容易的突破了重难点,从而使这节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适当地进行教具的选择,用贴合学生实际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模块以过去的生活为话题,我在进行能力目标界定时,我定位的是“能掌握介绍过去的基本方法,写完整的语篇”,这是我在课前的预设。虽然整节课的各种活动都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但因为学生在口头表述训练部分因时间关系得不到充分落实的后果是,学生很难从口头表达自然过渡到完整的书面表达。所以,我课前预设目标还是有点大、空,难以落实。“介绍过去”不够细致,应该进一步定位到“初步掌握过去生活中动作与状态的表达方式,进而写出过去生活的片段”。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教学任务。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课后教学总结,进行自我反思,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有哲理,很多教师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不再进行深层次的课后反思,致使教学技能毫无长进,教学科研能力原地踏步,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
教学反思它的益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第一,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在一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以后的教学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课后教学反思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取长补短”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回到前面的那个实验,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它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而蜜蜂有些愚蠢,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力量,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另一种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弃原先的对于这两种动物的道德附加和好恶感,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看看自己,你到底是“蜜蜂”还是“苍蝇”?你想做“蜜蜂”还是“苍蝇”?
总之,课后教学反思的效果是显著的,但要讲究科学精神,贵在持之以恒,我们应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的习惯,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一、讲清应用题中的名词、术语,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掌握名词术语,是弄清概念和理解题意的前提。只有把名词术语理解了,才能弄清数量间的关系,例如:在“求总数”和“求剩余”这两类型题中,经常出现“一共”、“增加”、“增加到”、“用去”、“运走”、“送给”、“里面有”、“剩下”等关键的词语。教学时,如果教师能仔细清楚地讲解,学生就可以区别题中哪个是总数,哪些是部分数,题中要求的是总数带是部分数。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应用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较低,他们的数学语言也比较贫乏,对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包含、少、倍、平均、同样多、增加了等等都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直观演示,并结合应用题的实际情况画出图形,向学生讲解清楚。许多名词术语不是一两次就能使学生完全理解的,要结合实际,经常运用,多进行对比,使学生逐步掌握。
二、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结构
要使学生正确地分析应用题,必须对应用题的结构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一开始教应用题时就应采取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分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在学生明白应用题所叙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应用题的三要素,即条件、已知数和问题板书出来,以便学生辨认。例如:“某个农场养了62匹白马,35匹黑马,一共养了多少匹马?”“一共养了多少匹马”是问题,这道题是求总数,必须具备各部分数目,这是解题条件。题目中已具备了这两个已知条件“62匹”和“35匹”。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计算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必须具备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要求的问题,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在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概念形成之后,采用如下方法训练学生思维:①只提出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这种练习可为将来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解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②只说出应用题条件,让学生补充问题。这种练习可以为将来用综合法解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③提出应用题的一个已知数和问题,让学生补充应用题条件中缺少的已知数,或者只给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已知数。这种练习,可为将来用分析法解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使他们懂得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必须具有两个已知数。这样,学生就不但能从已知条件出发解应用题,而且能从问题出发找已知条件和确定算法了。
三、教会学生寻找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对题中所问的是什么,往往是知道的,困难的是不知道怎样寻找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因此,在教过一种类型题后,可帮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概括。例如,当学生计算过许多求总数的应用题以后,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概括:①已经知道各部分的数目。就能求出总数;②要想求出总数,必须先知道各部分的数目。又如,当学生计算过许多求剩余的应用题后,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概括:①知道总数和用去的数目,就能求出剩余的数目;②要想求剩余的数目,必须先知道总数和用去的数目。如果我们每讲一个类型题后,都能这样帮助学生概括,学生就能根据问题寻找解答条件了,经常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规律。
四、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同一问题,但条件不同,计算方法也不一样。例:A、果园里有李树12棵,桃树比李树多了4棵,桃树有多少棵?B、果园里有李树12棵,桃树比李树少了4棵,桃树有多少棵?C、果园里有李树12棵,桃树是李树的2倍,桃树有多少棵?上面三题都是求“桃树有多少棵?”,但题中所给的条件各不同。A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故用加法计算。B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故用减法计算。C题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故用乘法计算。
2、同一条件,但问题不同,计算方法也不一样。例:A、木工组第一天做了80张课桌,第二天做了40张课桌,两天共做多少张?B、木工组第一天做了80张课桌,第二天做了40张课桌,第一天比第二多做几张?C、木工组第一天做了80张课桌,第二天做了40张课桌,第一天做的是第二天的几倍?
上面三题所给的条件相同,但所问的问题不同。A题是求两个同类量的和,故用加法计算。B题是求两个同类量相差多少,故用减法计算。C题是求两个同类量中,一个量包含几个另一个量,故用除法计算。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实际生活,数学课堂
【分类号】G623.5
一、前言
所谓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就是学生能够一步计算而解决的实际问题。简单应用题立足实际,与现实生活结合,但解题过程比较简单。通过简单应用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想提升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水平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老师不断的创新有利于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要从学习中认识到学习简单应用题的乐趣,从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水平。因此,故,本文从解决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必须不断的创新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简单应用题的兴趣,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目前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结合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资料,总结出如下目前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设计的简单应用题水平有待提高,教学中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学课堂缺乏师生互动。
1、教学中设计的简单应用题水平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设计的简单应用题存在漏洞,与实际问题不符的现象,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导致学生在解题中存在误解。
2、教学中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非常少。有些教师缺乏对教材更加深入的挖掘,因此,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书本上出现的例子,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训练的提醒老套。
3、教学课堂缺乏师生互动
现实中的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单一,学生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主体地位,学生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少,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提问回答为主。所以这样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三、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以上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做好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加强对简单应用题的训练。
1、做好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工作
在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之前,尤其是对于低端的学生来说,应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列式训练加强小学生口述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另外,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遇到应用题,在通读的时候,容易被一些无关的信息所吸引,而这些信息与解题没有关系,关注多了,反而会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快速的分析出问题的主线,避免在无关信息上浪费时间。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应用题不像其他计算题那样比较直接,而是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遇到应用题头疼的原因。他们无法将抽象化的语言具体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让学生先由直观到表象,最后再抽象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数量关系的能力。
4、加强对简单应用题的训练
加大简单应用题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通过良好的选题,让学生不断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判断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简单应用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题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是个重要的環节,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必须不断的创新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简单应用题的兴趣,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培芳. 从训练思维到领悟思想——例谈“开放题”的教学策略[J]. 新教师 2014年Z1期
[2] 任菊红. 例谈“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J]. 广西教育 2014年21期
[3] 张平. 数学课堂“预习交流——探索延伸”教学策略[J]. 新教育 2014年16期
[4] 周智春. 读 数 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8期
[5] 林朝琼. 生活化角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4期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 传统启蒙读物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人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 多元文化因素相结合, 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
首先, 从幼儿教学工作的角度来讲, 传统启蒙读物应用到幼儿教学的实践中, 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对幼儿文化的全面教育。现代的幼儿园教学越来越注重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吸收,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涉及到基本的文字, 数学以及生活知识的教学, 还涵盖了美术, 基本的英语教学等等内容, 孩子们学的内容越来越多, 这也就给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幼儿教学中引进传统启蒙读物, 例如我们熟悉的《弟子规》, 《三字经》等等内容, 这些读物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读起来朗朗上口, 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因此, 这些传统启蒙读物的运用, 能够有助于提升幼儿教育的工作水平, 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能够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其次, 从传统启蒙读物自身的价值来讲, 传统启蒙读物中蕴含了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 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 是培养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幼儿园学习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把传统启蒙读物运用到这个教育阶段中, 能够给孩子从小就灌输传统文化的思想。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文化的传承依靠教育, 当今社会文化大融合, 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背景下, 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受到一定的冲击, 因此, 从幼儿园教育中引进传统启蒙读物的教育,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也是具有重要促进意义的。
二、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启蒙读物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传承传统文化都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 在当前的很多幼儿园教学工作中, 传统启蒙读物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幼儿园教学中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教学运用比较少
现代幼儿园教学, 更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培养相结合, 但是,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他们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还不成熟, 很多幼儿园只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对于文化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存在欠缺。幼儿园文化知识的教育中, 对于启蒙读物的教学引进程度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很多学校和家长就更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增加, 让他们学习很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 诚然, 这种教育观念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社会的整体发展形势对这种教育观念的实现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 学校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视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学校中, 就表现为传统启蒙文化读物运用比较少。
(二) 教师对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具有盲目性
在一些学校中, 教师虽然也会利用一些传统启蒙读物来教育学生, 但是在启蒙读物的选择方面, 缺乏科学性的支撑。教材的使用关系着教育的质量, 每一本书都有其不同的教育指导主旨, 对于学生而言, 都有其自身的导向, 教师在进行启蒙读物的选择时, 对于读物的导向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些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 对于读物教材的研究不深入, 在教材的选择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些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教学读物。幼儿园对教学使用书籍具有统一的规定, 而对于其他教学读物的选择, 则给予了教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这种读物的选择缺乏对教师的约束, 因此, 启蒙读物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是教师选择独舞的重要标准。当前, 很多幼儿园教师课外读物的选择不注重对学生发展特点的研究, 造成了启蒙读物的选择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启蒙独舞的选择问题, 未来, 教师在进行启蒙读物选择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针对当前幼儿身心特点等多种发展因素,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读物。
(一) 幼儿园要重视对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
针对很多幼儿园发展中, 启蒙读物选择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工作中, 要充分认识到对启蒙读物选择的重要性, 增加对传统启蒙读物的使用比例。从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来看, 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 不仅仅要把教育教学的目光放在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上, 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 从小就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 要让他们认识到,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水平, 还能够在他们心里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识。
(二) 加强对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汇集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正式成立传统启蒙读物的编写组, 在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与主持下, 筛选和整理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传统启蒙读物。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选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传统启蒙读物进行编写, 使儿童循序渐进的了解并掌握传统启蒙读物内容。只有加强对传统启蒙读物的筛选和系统整理, 才能够选择出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适应当前幼儿园学习的传统启蒙读物, 进而更好的将传统启蒙读物与学前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发挥传统启蒙读物的最大作用。
结论
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幼儿园教学中, 多加入一些传统启蒙读物的教学, 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增强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 丰富幼儿教学工作的内容, 提升对幼儿园的教学水平。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统启蒙读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基础部分, 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幼儿园教育中加入传统启蒙读物的教育, 对于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 特别是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美德的认知,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启蒙读物,传统文化,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萧宗六.要求少儿读经是逆潮流而动[J].教育学报, 2007, (01) .
1.姿势
正确的姿势对于演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提琴的姿势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夹琴、左手基本手型及右手持弓。放松是学习正确姿势的重点, 一开始的训练就要让学生明白放松的含义。身体姿势要以演奏动作的自然、科学、灵活、省力和美观为准则。1初学者, 一般从站着拉琴开始学起, 两脚略微分开不要超过肩膀宽度, 然后身体重心可以放在两脚, 也可以随着音乐情绪波动, 身体适当摆动移动重心, 但是不应该太夸张, 养成做作的习惯。
夹琴是基本的练习, 初学者很难一下子掌握正确的姿势, 并且由于不习惯或姿势的变形, 初学者通常感到肩膀酸痛。必须指出, 尽管我们称锁骨区位对小提琴在身体上的固定为“夹琴”, 但是琴实际上不完全是“夹”的 (上下受力) , 而应是放在锁骨上并稍用下颔“勾”住的, 即在上下受力的同时还有一个有下颔勾进来的“斜向力”。2教师应该耐心细心地示范, 及时矫正初学者的夹琴位置及姿势, 并且让学生每天坚持练习夹琴以达到习惯正确姿势的目的。同时应注意学生夹琴的时候左手手臂应放松而不是处于紧张状态。
而我们训练手型如果从手的自然状态出发, 就能比较容易地建立正确的手型。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必须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处于自然状态, 避免反常状态。3左手的手型着重注意学生的托把问题, 要强调留出虎口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夹琴强调放松以及琴头抬高。在今后的学习中, 按指也是对于左手手型姿势的其中一种, 在学习按指的时候除了正确的姿势, 还应该让学生在按指的力度上进行训练。
而右手的持弓则要讲究圆弧形、以及小拇指的形状, 许多初学者的小拇指容易僵直, 要注意调整。右手的手型变化与运弓有着密切的联系, 姿势要在学习运弓的过程中不断强调, 学会放松地运弓,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选择教材时, 可以挑选初学教程中含有姿势图片的教程, 这样一来学生回家也可以参照图片进行练习。
2.运弓
运弓的学习一般从空弦开始, 且应该从全弓开始。全弓要强调运弓从弓根到弓尖, 许多初学者往往全弓在进行的时候会弓会越拉越短, 这是错误的。运弓时要强调弓要走直, 可以让学生在拉琴时注意看弓与弦成90°角, 注意运弓时这个角度不变, 来确保弓走直。在弓走直的状态下, 让学生开始注意力度的运用, 强调运弓的均匀。根据弓的特点讲解, 在弓根时应该轻一点, 在弓尖时可以略微施力, 并且让学生注意用耳朵听辨音色, 让学生明白怎样的音色才是适合演奏的, 只有学生听辨理解后, 才能在课后练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运弓的位置也要跟学生强调, 一般我们分成三个位置, 一个靠指板, 一个靠中间, 一个靠琴码, 要让学生自己用耳朵听辨三个位置的区别后, 再让他们进行练习, 有助于他们今后对于音色及运弓位置的把握。在练习空弦时, G、D、A、E四根弦都必须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也可以让初学者对于四根弦的音高有一个把握。
3.音准
小提琴之所以难学, 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音准问题。与钢琴不一样, 钢琴是固定音高的乐器, 不存在说偏音, 只要不按错键就可以了。而小提琴是通过指头改编有效震动弦长, 来改变音高的。所以手指的位置是关键, 稍微有偏差, 就会出现音不准的问题。所以小提琴的学习, 很大一部分程度要靠耳朵听, 来判断音准与不准。所以音准成为了小提琴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音准问题, 是许多初学者面临的巨大挑战。音准问题很多是天生的, 遗传的因素很大, 有的人天生音准好, 而有的人天生五音不全。还有的人是因为没有接触过音乐, 不懂得音程之间关系, 以至于找不到音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导致的音准问题,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朵不好”, 只能够靠不断地训练来提高, 例如教师借助钢琴的或者小提琴的帮助, 对学生进行听音训练, 从单音的训练开始, 可以从一个音开始, 知道学生通过唱, 能够达到相同的音高。这种练习要循序渐进, 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提高。在平常的小提琴教学中, 可以让他们通过记手指位置, 手指的靠拢与扩张, 体现半音全音关系来帮助他们改善音准问题。另一种由于不熟悉音程关系导致音准问题的, 可以借助各种大小调音阶帮助他们,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多学唱, 拉奏各种音阶。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大小调性概念, 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音与音之间关系。同样记手指位置也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这一问题, 手指之间关系, 可以更具象地让他们理解到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初学者在记手指位置时, 我们通常采用, 在指板上贴白色胶带的方法, 帮助他们在视觉上找到正确位置, 再让他们通过听觉感受这个音。只有经过长年这样的训练, 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音准。
4.简要乐理知识
首先要先了解小提琴的音域, 小提琴整个音域约有四个半八度, 或者说有五十四个半音 (音高相同、音位不同的一些音未计入内) 。4最低音只能到小字组g, 但是高音可以差不多到小字5组c。属于音高较高的乐器, 音色甜美、细腻, 富有表现力。
其次小提琴是西洋乐器, 采用固定唱名法及五线谱。五线谱的认识对于以后的小提琴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识谱是一个需要练习并且漫长的过程, 没有办法速成, 只能凭借数量以及时间的积累。我觉得学习识谱除了用看的, 我们也可以用唱的, 听的, 甚至用写的。唱谱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视唱, 有助于音准的把握, 如果教学条件允许, 可以以钢琴进行辅助教学。钢琴的帮忙, 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高。在演奏前唱一下调式音阶还有简单旋律, 对于演奏时对于调性的掌握, 识谱速度、演奏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 钢琴的辅助, 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钢琴听旋律, 在大脑中留下印象, 对于初学者演奏有很大帮助。有时候让学生学写乐谱,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记住音符的位置。眼、耳、口三管齐下, 相信可以加快识谱的学习速度。
对于初学者来说, 节奏是很重要, 也是较识谱、音准容易练习掌握的。可以结合运弓的训练对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不同的弓法的训练, 五线谱节奏型的认识, 对于提高识谱速度有很大帮助。只有熟悉了这个节奏型, 今后在不同的音高变化上, 学生的反应速度会更快, 才能加快识谱的速度。所以通过拉奏空弦变化节奏型的弓法训练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一来提高了识谱速度, 二来对于运弓有很大帮助, 三来不同节奏型的训练可以改变运弓练全弓以及拉奏空弦的枯燥, 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节奏型训练的
浅谈幼儿园音乐艺术
陈宝久刘纪秋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一方面是指音乐, 另一方面指利用音乐进行教育, 只有把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音乐真正成为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的、儿童主动积极参与的、享受音乐实践乐趣的活动。
关键词:声音艺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情感艺术
音乐作为艺术与美的结合, 给人类创造了一个丰富无比的精神世界。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说“音乐能够最充分地表现心灵”。音乐作为一门艺术, 既有艺术门类共同的特征,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世界上音乐的定义有很多种, 但它首先作为声音的艺术, 因为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音乐中的声音具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 这些不同声音构成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音乐中的声音不是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的随意堆砌, 也不仅仅是单个的音, 它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音响, 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组合, 以最终达到能够恰当地表现特定内容为目的。在音乐中, 任何声音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这和其他艺术是不同的, 如绘画是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文学诗歌通过语言文字表现, 雕塑通过造型表现, 而音乐则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来表现。因此,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而是人们用听觉来感知声音的, “听”是了解、接近、进入音乐的惟一途径, 倘若失去了听觉感知能力, 也就失去了感受音乐的条件, 音乐艺术便失去了意义。
音乐是人类的通用“语言”, 但由于它声音的特殊性, 需要积累一定的听觉体验, 否则很难真正去倾听音乐。因此, 进行音乐听觉训练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美的听觉感知同人的生理、心理密切相关, 而文化素质、阅历、年龄、性别、音乐知识的水平、民族、地域等方面的不同, 会形成对音乐理解的差异, 马克思曾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最优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即听者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耳朵, 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 这样才能把物质的声音转化为具有内在精神表现力的音乐,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需要审美主体用心灵去感受音乐, 这其中也包括对社会生活的感悟, 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
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在时间中进行, 在时间中发展, 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
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比较相似的节奏型编排在一起, 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别, 有助于记忆以及提高学生兴趣。同样, 变奏乐曲的方式也是练习运弓以及练习节奏的好方法, 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乐曲, 旋律不变, 但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改编演奏, 这样一来可以赋予乐曲新的生命, 改变节奏后, 可能使乐曲从舒缓情绪变成欢快的, 也可能使乐曲从摇篮曲变成进行曲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 自己进行创编, 这样的改编使乐曲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习积极性, 也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加强对于节奏的认识, 更好地了解某个节奏型的运用。
小提琴的技术种类繁多, 难度系数又较高, 任何的技术, 都是需要有良好的基础, 要想演奏好这门乐器, 就必须在启蒙教育渐展示音乐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最终为听者所感受理解的, 所以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运动着的艺术, 这也是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 (如绘画、书法等) 最明显的区别。它能够表现出视觉艺术所不能表现的时间延续、运动、发展的过程, 它还能表达感情的发展和变化, 从而使听者的情绪情感体验不断得到积累和深化, 在时间的流动中, 沉浸、享受音乐, 因此有人把音乐喻为“流动的建筑”。
音乐中的各种音乐要素都必须在时间过程中体现。如:“旋律的进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其流逝的;节奏是以时间为依据的;速度指的是节奏的频率, 是以时间作准绳的;和声的进行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完成的。可见, 音乐是流动的, 要靠人的记忆追踪音乐。
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感情的速记。”音乐之所以能表现情感, 是因为音乐和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 都是流动的、不可见的、有节奏的、随现即逝的。因此, 音乐以比拟的方式表现人的情感运动。音乐的情感表达是无限的, 如《二泉映月》的悲戚婉转、《闹元宵》的热烈喜庆、《梅花三弄》的深邃空灵、《蓝色多瑙河》的优美轻柔、《黄河》的壮阔磅礴……音乐触动着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 开启着人们智慧的心窗。
莫扎特说得好:“我不能用诗句或画笔来表现我的思想感情, 因为我不是诗人, 也不是画家, 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我的思想感情, 因为我是音乐家。”是的, 音乐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现情感, 也可以说, 音乐是音乐家情感的再现, 是音乐家的审美情感与音乐思维的结晶。音乐家把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凝聚为音乐形象, 以具体的音响形式表现出来, 作用于人们的听觉, 进而在人的情绪情感和思想境界上达到某种沟通, 作用于人的心灵。
五、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构成了音乐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渗透着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表演是音乐区别于绘画、文学等艺术的重要特征。画家完成一幅画, 欣赏着可以直接看到它;文学家写完一部小说, 读者可以直接读到它;音乐家创作完成一部作品后, 欣赏者却不能直接听到, 必须经过表演 (演唱、独奏) 才能感受体验到。音乐中的演唱、演奏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而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因此, 演员的表演、教师的音乐教学都属于“二度创作”过程。
总之, 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音乐素养, 更主要的是能帮助我们运用音乐艺术的特殊教育价值,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的时候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今后才能很好地学习更高深的技术, 自由表达音乐作品内涵情绪。
参考文献
[1].4.黄砚如《小提琴基本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2].刘洪《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5区位训练体系.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关键词 化学 教学 多媒体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现代教育媒体有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指各种教育机器,包括幻灯机、录音机、电影机、电视机、摄影机、计算机、DVD等;软件是指存载教育信息的片、带、盘等,如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程序光盘等。它们具有可操作性、广泛的实用性(既适合课堂的群体教学,有适合个别化学习)、灵活性(可以链接,自由切换,可以停止,可以活动,可以远镜头,可以特写)、趣味性(形象生动、逼真、深刻、微观世界及其运动的宏观化)便于理解、信息容量大、效率高、省时间等优点,因此发展迅速。但是,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驾驭媒体有机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化学学科,更有其特点。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孤山、图片以及剪辑的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广大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术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以及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学习化学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化学课还有许多的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多媒体投影与化学实验的融合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感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太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等手段。然而实验仪器的规格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恰当运用多媒体投影,帮助学生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实验中的瞬间防御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放映出,让学生在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以及板图时间。
3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在化学课堂习题中的简单应用
3.1计算机课件的优点:①知识丰富;②内容易改;③便于传播交流的机会多,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④页面生动活泼。
3.2解题指导上的辅助性
3.2.1审题上的辅助性
利用计算机课件知识丰富的特点,可以对一些疑难点、陌生的知识设置热区,在讲解时给予提示,这样可以同时配有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较难理解的实验过程可以设计一组实验帮助学生分析。
3.2.2分析,书写的辅助性
在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把教师的口头分析格式化,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尤其对一题多解的情况接更有应用价值,在介绍完主要方法之后,介绍可以让学生浏览其他解法,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3.2.3设计题目的辅助性
根据计算机的灵活性可以折价一些比较活泼的题目来考查学生学习中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①选择题,课堂教学可以给证券、错误答案配以不同的声音,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自测练习可以给予相关解释,并统计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②搭配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装置的顺序去选择实验装置,如选错则返回原位置;③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化学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
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还有正确看待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千万不能把优势变成劣势,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像学生使用,通过播放影片取代使用教学,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室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大人民出版社,1998.5
[2]施良方,多媒体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
[3]化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简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推荐阅读: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6-28
3年级简单应用题带答案07-25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简单07-04
小学生简单数学应用练习题09-22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09-09
《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6-12
利用多媒体网络 优化应用题的教学10-11
简单小魔术教学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