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父爱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读父爱

解读父爱 篇1

十五年来,从我记事的那天开始,与爸爸发生的一点一滴都深刻我心,从我第一次描写爸爸,写他的胖,写他的幽默,写他的严肃,写他的和蔼可亲,写他的智慧和聪明,写他与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种种趣事,这点点滴滴的幸福,早已刻骨铭心了!我喜欢叫父亲为“爸爸”,因为我觉得“爸爸”更亲切些,我喜欢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的幸福日子,那种温馨的感觉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爸爸的肩膀是我避风的港湾,在那宽大的肩膀后面,必定是温暖的天地,小时候,爸爸总是牵着我的手,领我过马路,教我学走路,骑车子,和我一起逛超市,当然,还有妈妈的陪同。如果上帝让我拿所有的财富换走这些刻在我脑海里的记忆,我也绝不会答应!对于我来说,爸爸对我的爱让我感动,爸爸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的动作无不透露出对我的爱,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爸爸对我的爱是深沉的,只属于我的,父爱。

去年冬天,我感冒了,低烧持续不退,有天下午烧到了38度五,爸爸刚下班回家,看到满脸通红迷迷糊糊的我,眼睛里闪过一丝急意,接着就带着我去了医院,当天下午六点多,我打了点滴,爸爸放心了不少,让妈妈先回家,他陪我,可妈妈怕爸爸会出现低血糖,就让他先会家,爸爸拗不过妈妈,只好回家,临走之前却带点笑意的说:“一个小时之后换班!”接着头也不回的走了。果然一个小时之后,爸爸回到医院,让我妈回去,医院里的房间好热,爸爸是怕热的啊!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度过那漫长的一个小时的,而且让我最感动的是,当爸爸看到我舔嘴唇的时候,为我倒了一杯水,我永远忘不了爸爸喂我喝水时的那种眼神,充满着一种慈爱,一种怜惜。这不同于母爱的眼神,爸爸的眼神是复杂的,犹如大海一样,深邃的看不到底。他慢慢的弯下身子,将水杯轻轻的贴近我的嘴唇,缓缓的往我口里倒水,温热的液体流入我的喉咙,爸爸体的细腻让我为之一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大大咧咧的男人也会有如此细腻的情感!

爸爸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成熟男人的味道依旧,沧海桑田。尘世间。也许一切都会改变,但是,我相信,爸爸对我的爱,我对爸爸的爱,与青山同在,与世长存。爸爸的爱,如山!

感悟父爱

那是一个燥热的夏天,妈妈在家里忙事情,妈妈觉得我和爸爸在家里太麻烦,就让我和爸爸出去。我和爸爸就出去转了。突然,“啊!”的一声传来。原来是我叫的。一个玻璃渣扎进了我的脚里,脚上的血流了出来,我哭了。爸爸见状后,急忙问我的脚疼不疼,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的心疼和着急。我哇哇哭着说疼。爸爸问我还能走吗。我说不能。爸爸见我的血还在流,怎么也止不住。于是,爸爸马上背起我跑到门诊。到了门诊,医生看了看我的脚,便生气的对爸爸说:“你是怎么做家长的,连孩子也看不好。”我看向爸爸,我看见爸爸的眼里有什么东西,我问爸爸他怎么了,爸爸说只是眼里进了沙子,没什么事。人后,我就没有再在意。后来,爸爸低下了头。在医生把我的脚治好前,爸爸一直低着头,不敢抬一下,他的手也是紧紧的握着。当我下了椅子走向爸爸的时候,我掰开爸爸的手,看到他手上全都是汗。爸爸抬头一看是我,冲欣慰的我笑了笑。后来,有一次我和爸爸吵架了,吵架的原因是:我玩玻璃渣。爸爸非常生气。后来我就哭着跑了出去。

后来我又和爸爸和好了,还是爸爸向我说的对不起。当时,我也就觉得是爸爸做错了,我玩一个玻璃渣怎么了。我还想:我肯定不是爸爸亲生的,他根本不爱我我。脚受伤那件事过去好久以后,我听别人说,我在门诊的时候,爸爸都哭了,他怕我有意外,为此他感到非常内疚。听了这件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爸爸不让我玩玻璃渣了,他是在关心我,他怕我被玻璃渣划到,爸爸是怕以前让他困扰的事再发生一次,,那样他会想起那件事,他会感到内疚的。我听了以后,哭着跑回家。扑向爸爸,对爸爸说,我再也不会玩玻璃渣了。爸爸听了以后还是像以前那样冲我欣慰的笑了笑,我也冲爸爸笑了笑。从那以后,我知道我是爸爸亲生的。并且,他也爱我。

同时,我也明白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父母都深深爱着他们的孩子,只是方式不同,有的是严厉的教育他们的孩子,有的是温柔的提醒。在这里,我还想对在外地打工的爸爸说一句:爸爸,我永远永远爱您。

父爱在点滴

山,那样高大、稳重、深沉;而我,拥有一份属于我自己的父爱,如山一样的父爱。对于爸爸,我很敬佩他,他虽然言语不多,却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个成熟男人的味道,十五年来,从我记事的那天开始,与爸爸发生的一点一滴都深刻我心,从我第一次描写爸爸,写他的胖,写他的幽默,写他的严肃,写他的和蔼可亲,写他的智慧和聪明,写他与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种种趣事,这点点滴滴的幸福,早已刻骨铭心了!

“彤彤,怎么了?快吃梨啊!”看着爸爸笑着叫我吃梨。那一瞬间,我怔住了。——题记我从小就爱吃梨,尤其是那早酥梨。不说别的,光就是那外表就已经吸引住了我,绿色的皮上,有着点点芝麻大的斑点,再加上两片翠绿的树叶,让人不禁吞了吞口水。然而褪去那绿色的外衣,白色的果实便出现在我的面前,仿佛晶莹剔透的水晶引诱着我。一口咬下去,脆脆的,酸酸甜甜的滋味便填满了我的口腔。这不,前几天我才缠着爸爸给我买了几斤。正当我想象着享受早酥梨给我带来的美味时,上天却仿佛给我开了一个玩笑。由于昨天刚吃完冰激凌就喝雪碧,我不幸的发现——我拉肚子了。看着爸爸妈妈一个一个的吃完我的最爱,我却无力阻挠,只能坐在一旁喝白开水。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然后一个人静静的抱着书冲进了卧室。

解读父爱 篇2

在写车站告别前, 作者还写了家里的两件事: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庭的这些变故, 对父亲是极大的打击, 使他内外交困, 身心俱疲, 自顾尚且不能, 却偏要事必躬亲, 包办代替, 对儿子一如既往地倾注着自己的爱, 实是很不易的事情。儿子已经不小, 爬月台对年轻的儿子来说, 用直如飞檐走壁形容是一点不过分的, 但父亲就是要自己去。作者正是在这样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下, 顿悟到父爱。作者把这些内容加进去, 使橘子的分量变得沉重起来, “背影”中所包蕴的父爱也因之深沉博大起来。

全文一共四次写到“背影”, 第一次是开头, 引起回忆;第二次就是父亲爬月台时作者看到的;第三次是车站分手后作者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第四次是文章结尾处, 作者读着父亲的来信, 泪光依稀中又看到父亲的“背影”, 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其中, 一、四两次是虚写, 是结构的需要。二、三两次则是实写, 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背影。但第三次虽是实写, 却无多少内涵, 也是出于结构的需要, 交代人物行踪的。唯有第二次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既是实写, 又是这篇文章的支撑与灵魂, 文章从此处启程, 又回归此处。全篇因它而诞生, 主题因它而突显。

写了背影之后, 作者还续写了自己对父亲的怀念与惦记, 续写了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 这是侧面表现“背影”、进一步为背影“张目”, 增加了“背影”的厚度, 显示了父爱的巨大感召力。如此再读买橘子时的父亲的背影, 我们就感到因为有了家庭、亲情、社会、生活的铺垫, “背影”就有了能写可写的价值, 而作者绝不是小题大做了。写一个瞬间, 表现的却是一段历史;写一个背影, 表现的却是父亲大爱的心灵。一切都在情理当中, 而决无矫情的嫌疑。

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它之所以感人, 首先是所写的“背影”虽说只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但内容却是十分深刻、情感十分丰富的。它值得写, 也有东西写。直白地说, 它给人的启示就是“选材一定要严格”。因为生活中并不是父亲的每一个背影都有内容去写, 都值得去写, 都能写出深刻丰富的意蕴。从大处说, 在我们见过的无数个父亲的背影中, 承载着父爱魅力的, 也许只有这一个。从小处说, 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下, 这个“背影”才能挺胸昂首地站起来。因此, 甄别与选择就成为我们能否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而除了仔细观察、用心体验, 难道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其次我想就应该是细节的精雕细琢了, 既然所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瞬间, 那它可能就是稍纵即逝的, 要想让它在读者的脑海中定格下来, 就必须刻画这个瞬间的特征。而用文字照相,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使用动词了, 这已被无数经典证明, 朱自清再次运用了这种方法, 他仍然获得成功,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父爱"作文素材积累与解读 篇3

父亲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之一。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赋予他的温柔角色。多少年来,人们在歌颂和赞美母亲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伟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模范父亲”的故事。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则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不管这些故事是令人感动或给人以启发,它们都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关爱,显示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

【精彩素材】

杨澜爸爸的“不帮忙”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杨澜之所以有今天,也多亏了杨澜爸爸当初不帮忙。就因为爸爸不帮忙,杨澜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出去闯,她也确实曾连连碰壁,吃闭门羹,可是,天道酬勤:功在不舍,最后她还是凭实力,凭拼搏,凭付出,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出了令同龄人仰慕不已的惊人业绩。

退一步说,假如当初杨爸爸爱女心切,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给杨澜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工作,杨澜也就在班上过起了安逸的日子,然后嫁夫生子,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她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吗?

解读:父母对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呢?我们现在退一步说,假如当初杨爸爸爱女心切,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给杨澜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工作,杨澜也就在班上过起了安逸的日子,然后嫁夫生子,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她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吗?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和宝贝孙子一起游戏时,让孙子爬到他的拐杖上,然后一松手,孙子摔了一跤,他意味深长地对孙子说:看,就是最疼你的爷爷也靠不住,将来要靠你们自己闯。这都是在反复阐述一个道理:爱孩子,就要帮他们早日自立;爱孩子,就要逼他们出去闯:爱孩子,就要为他们计之长远。

适用文题:

真正的爱、不帮忙的哲学、独立、闯劲……

对崔永元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父亲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最近出了一本《不过如此》的书,出版后仅一个月竟销了70万册,使崔永元再度成为新闻焦点。在崔永元一生中对他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父母的爱。他把这爱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深情;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读小学时,崔永元有一次排练的是群舞《地道战》,由于表演难度过大,崔永元最终落选了。崔永元很难过,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当他的父亲知道情况后,拍着崔永元的肩膀笑着安慰他:小小挫折算什么呢?并鼓励他说今后有的是机会。最后经过努力,崔永元出演了压轴节目的主角,在歌舞剧《野营路上》中扮演部队指导员。

小时候,他们家曾经养了一只大花猫。一天早上,发现大花猫守着两条大黄花鱼自鸣得意。崔永元就把这事告诉了父亲。全家人顺着脚印一查,知道黄花鱼是大花猫从屋后墙外的国营菜市场叼来的。崔永元的父亲二话不说,就带着黄花鱼和崔永元直奔菜市场,说明情况后,把黄花鱼的钱付给了营业员。

解读: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崔永元;父母的榜样,养成了崔永元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好品质。这是他主持“实话实说”节目成功的根源之一。

适用文题:

榜样的力量、成功的背后、挫折、诚实……

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解读: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向我们诠释了伟大的父爱。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的确,孩子是鲜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生长节奏不是老师、家长所能完全预料的,他们的发展状况不是家长能够设想的,因此教育应追随孩子的发展。让我们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民主的空间里张扬个性;让我们带着教育的智慧,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适当帮助,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适用文题:

引路人、兴趣、孩子的选择、放手……

毕加索父亲赏识孩子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得无脸见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解读:赏识孩子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赏识自己的孩子,不是容忍孩子一错再错的缺点,也不是盲目地溺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弱点,而我们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因为全世界都可以嘲笑讥讽他,都可以遗弃他,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不能,只有你能给他信心和勇气,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毕加索的父亲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尽可能地扬孩子所长,避孩子所短,使孩子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即使他没有毕加索那样的天赋,也至少给他一个没有阴霾、充满阳光的心灵。

适用文题:

赏识教育、特别的爱、依靠、成功的动力……

盖达尔当众将女儿赶出会场

有一天,苏联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到少先队的夏令营营地去,为少年朋友们讲自己的童话故事《一块烫石头》。

正当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的时候,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里走来走去,有时还使劲地跺跺脚,发出恼人的声响,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从她那洋洋得意的神情中,似乎可以看出她心里在这样想:“我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是盖达尔的女儿!你们一个个都在听我的爸爸讲故事呢!”

盖达尔看到了自己女儿的所作所为。停止了讲故事,提高了嗓门厉声地对大家说:“请你们把这个不懂礼貌、不守秩序的小家伙撵出去!她妨碍了大伙安静地听故事。”小珍妮没有料到爸爸会如此“绝情”,连哭带喊地撒着野,但是谁都不同情她,她硬是被工作人员拖出了会场,一个人在一间小屋里向隅而泣。

故事会结束了,孩子们对盖达尔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感谢盖达尔给他们讲的动人的故事,更感谢盖达尔以自己的身教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就在盖达尔即将离开会场时,两个少年向他怀里塞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在本子的扉页上写道:“赠给公正无私的阿尔卡蒂·盖达尔伯伯。”

解读:盖达尔当众将女儿赶出会场看似不进人情,但却给女儿上了生动的一课。5岁的小珍妮想藉助父亲的声望在大伙面前出风头,以示自己是名人的女儿,这种莫名的优越感如若不加以遏止,会使孩子成为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仗势欺人的人。盖达尔对女儿的这一杀手锏将她自持不凡的骄气和优越感一扫而尽,这比要求女儿自强自立的说教要强得多。

适用文题:

教育的智慧、爱的哲学、我看人情、身教与言教……

【美文领悟】

父亲的五个角色

文/冯辉丽

蓦地,想起了父亲。我试图给父亲定位一个角色,可当提笔写到“父亲”二字的时候,第一次感到词穷,就像一颗星揣测苍穹,一朵花描摹春天一样,任何一种角色的呈现,都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某个片断。

1

父亲在县城上班,每个周末才能回家。因为见的少,对父亲,总感觉是敬畏多于亲近。

弟弟出生后,母亲让我自己独睡。

冬天的夜里,暖瓶冷下来后,彻骨的凉。灯灭下来,四周黑皴皴的一片,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有时做噩梦,从无边的害怕中醒过来,自然会哭闹一番。父亲得知后,将一周一次的回家时间,改为一天一次。将近一百里的路,父亲总是顶着夜色回来,再顶着黎明走。小的时候,不懂得体谅父亲。每看见他一身风雪进门,心里就涨满欢喜。晚上,睡在父亲宽厚的怀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睡意朦胧中,不自觉地将父亲喊做母亲,每次都能听到他温柔的应声:“妈在这呢,睡吧!。”

我在父亲的应声里,安静而塌实地入睡,睡过整个夜晚。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母亲。

2

相对于弟弟,父亲似乎更偏爱我一些。

他常常会偷偷在我的书包里放上一些饼干,或者一个橘子,他也会绕道过来接我,他还买了一些我喜欢的风铃,毛茸玩具放在我屋里,等我发现,惊喜得叫出声来时,他在一边得意而满足地笑。

稍微大了一些,渐渐对这些无微不至的照顾,心生排斥,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父亲。

和父亲闹得最凶的一次,是因为一个男同学。高二那年,老师误会我在谈恋爱,并打电话告诉了父亲。许是被老师找去谈女儿早恋的问题让他觉得难堪,也可能是因为我的行为让他太伤心失望,父亲回来,铁青着脸,不容我辩解一句,就打了我一巴掌。这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唯一的一次。

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懑和委屈。我学会了沉默,沉默到我整整一个月不喊他一声“爸”,然后在某一天,他恍然,以严厉的口吻,责问我,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只是背转了身,不发一言。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敌人。

3

毕业后,父亲希望我能留下来工作,心高气傲的我却执意要离开,到北京去发展。

临行前的晚上,父亲帮我整理要带的东西,牙膏,牙刷,水杯,一样一样塞进行李箱,又一遍一遍拿出来,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最后,又放进一张地图,嘱咐我,北京城人多车杂,不知道的地方,别乱搭车,看地图。

从我去北京开始,父亲就开始关注北京。电视上,只要是与北京有关的消息,他都会一字不拉听完,然后,在电话里,提醒我应该注意的事项,叮嘱我:“丫头,一个人在外,不习惯不顺心时就打个电话。”我是很自私的人,只有在委屈的时候才会电话给他,而在快乐的时候,我从不会想到一起与他分享。

远离的日子,父亲温和有力的话语,是我唯一的安慰。纵使满眼陌生,纵使疲惫不堪,我仍能感觉到,有一双手依然坚定地扶持着我,那双手,是父亲的。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朋友。

4

我恋爱了。

打电话告诉他。没几日,他匆匆赶来,一定要见见我的男朋友。我怨他有些兴师动众,可父亲不肯走。没办法,只好安排父亲和他见面。之后,父亲对我说:丫头,你眼力不错,他是个能让你终身依靠的人。我笑他迂腐,和他撒娇说:是不是急着把我嫁出去了?他摸了摸我长长的头发,说,哪有女儿一辈子在父母身边的。

婚礼上,父亲把手中的我,交到爱人的手中。此时的父亲,一脸欣慰的笑,眼里,却有了点点的泪光。

女儿出生后,爱人到外地出差,父亲直接歇了年休假,过来帮我带孩子。面对我的愧疚,父亲笑笑说,旅游哪有孩子重要,再说,我喜欢带孩子。

父亲在的那些日子,床上的被子晒过了,饭桌上有刚烧好的饭菜,冰箱里塞满了我喜欢吃的水果。一个粗线条的男人,一个被母亲伺候了半辈子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女儿,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最细微而又最平常的事。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保姆。

5

一向身体很好的父亲病了。

接到母亲电话赶到的时候,父亲已经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看着浑身上下插满管子,双目禁闭的父亲,我第一次发现父亲老了。手术做完后,我安顿父亲睡下。不知不觉,我竟然睡着了。醒来时,发现父亲的毛巾被在我身上,他躺在床上,侧着脸看我。见我醒了,父亲摸摸我的手说,丫头,让你受累了。

我赶紧闭上眼,怕父亲看到我的泪。父亲一定是疼得不能入睡的,可是,他不说。我把晾好的饭,一勺一勺喂给父亲,像小的时候,他喂我吃饭一样。生命和爱,就是这样轮回着。

这时候,父亲的角色,是孩子。

父亲的角色,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我知道,无论角色如何改变,不变的,永远是融于其中的真情。这真情,是一本厚厚的书,扉页上,刻印着两个大大的字——珍惜。

选自2015年3月7日《常州晚报》

【读有所悟】

父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一个父亲高度的责任感就是一个家庭稳定繁荣的基础。一个好父亲不一定很有钱,很有钱的父亲不一定就是好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这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概念,感情比血缘显得更为重要。父亲不只是一个父亲,他还担负着一个家庭的重任,一个伟大的男人,一个亲情的延续者,一个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人……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向我们诠释了父亲在我们一生中扮演的不同的角色:母亲、敌人、朋友、保姆、孩子,虽说全文没有华丽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但流倘在字里行间的那父女深情以父亲对“我”点点滴滴的爱和关心,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久久挥之不去。古今中外描写父亲的文章可谓是灿若群星,但这篇文章却以独特的风格和浓浓的亲情而别具一格、卓然不群。他以促膝闲谈般的情致慢慢引导你进入作者所描写的父亲的形象中,读了让人的人性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并有一股暖流在心中徜徉。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然去雕饰,浓情出淡语”的艺术魅力吧!

这篇文章时间跨度很大,从“我”是孩子的孩提时代,到“我”也有了孩子的成年时代,从父亲的身强力壮时代到父亲身染重病的时候;内容也很琐杂,大多写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我们读来却不感到支离破碎,相反却感到文章中心很突出,读来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这里的原因就在于作者在叙事的时候,并不是随意而叙,率性而为,而是在其中贯穿了一个“情”字。无论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甚至不胜怒时打“我”的我一巴掌,;还是父亲重病时“我”的急急忙忙的看望和一勺一勺的给父亲喂饭,这里都是出于人间的大爱,出于人间的真情,作者处处围绕这个“情”字来选材,来抒情,因此时间虽长,事情虽小,但主题却很集中,中心也较突出。

相信每个人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都不会忘记文中父亲的形象,也都会由此及彼,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情。原因就是文中采用了多种手法突出了父亲,塑造了一个高大父亲的形象。比如语言“妈在这呢,睡吧!。”、动作“父亲帮我整理要带的东西,牙膏,牙刷,水杯,一样一样塞进行李箱,又一遍一遍拿出来,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神态“一脸欣慰的笑,眼里,却有了点点的泪光”等,这些描写具体形象的刻画了父亲的形象,使得父亲真实、可感,使得父亲天真、可爱

我爱你,我的孩子

文/大平

孩子你梦到什么?今天你太累了,今夜你又发了洪水,害的我在子夜时分仍然斗志昂扬,我时而看你在抿嘴微笑,时而看你挥动起你的小手,要不是看到你睡的实在是可爱,我真想教训你一顿,儿子啊,我爱你!

记得7年前春天里的一个下午,你让我这个大孩子做了父亲。那一天,你让我充满了期待和焦虑,你出生的时候,竟然没有发出那响亮的啼哭,你当时就是叹了口气。你的妈妈是个胆子很小的人,她平日里夜晚是不敢出门的,可是那一天为了你,她勇敢的跟刘胡兰一样,她固执的认为她自己就可以带你到这个世界,断然拒绝医生已经伸出的手术刀。孩子啊,看到你的时候,我紧张的不知道应该为你做点什么,可是我知道,自从看到你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没法子不去想你。此后的7天,因为你没有哭着来,你的头上插满了针管子,我当时恨不能把那些管子插到自己的头上去。说实话,当时我偷着哭了好多次……儿子啊,我爱你!

我们一起生长着,我的头发虽然没有白,可是比以前稀疏了,脸上虽然还没有老人斑,但是笑的时候,眼角的皮肤足可以夹死一个苍蝇了。你也在长啊,我看到你在我怀里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流着口水;我看到你跟个没有根的草一样,翘着脚尖左右摆动着奔跑着、呼喊着、喜悦着;我看到你在哭喊里申诉着你的道理、控诉着我的罪恶、期盼着你的无理;我看到你背着小书包,回头跟我说再见时的,顾作镇定、无可奈何、归心似箭……孩子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真想让你回到我的身边,可是你总要学会自己去飞翔,寻觅你的快乐、你的幸福、你的梦想…。我虽然是一米八零,不算矮小,可是我不能总做你的灯塔,我会真的老去,老到没有教训你的力气,没有了看你远航的精神……但是我相信你是最优秀的孩子、最勇敢的孩子、最可爱的孩子,儿子啊,我爱你!

孩子啊,你此刻睡的更沉了。你知道我此刻在想着谁?我在想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也在象我想你一样,想着我……

选自《时代读者》

【读有所悟】

我们平常听了父母太多的唠叨和教训,我们可能对父母的这一做法有点厌烦了,可是,你倾听过父母的心声吗?你知道父母心中是如何想的吗?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还会对父母的唠叨不满吗?其实,你可知道,这唠叨中深埋着父母对你多少深沉的爱啊!

文章从一个年轻父亲的独特视角来表达人类的这种高尚的无私的爱。当由于孩子夜里又发了洪水,尿了一床时,害的作者在子夜时分仍然斗志昂扬,但当看到孩子抿嘴微笑时,作者心中的那一份不快已烟消云散了,代之以的是“儿子,我爱你”。文章第二段、第三段主要从孩子的慢慢成长中,一个父亲对儿子爱的细节,爱的心理,读来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父爱无言,父爱如山散文 篇4

父爱是一首歌,歌词里是道不尽的绵绵情意;父爱是一首诗,诗行里是说不尽的点点滴滴;父爱是一座山,绵延不尽的是默默无私的付出……

记得我小时候,公园里经常有杂技团的精彩表演,为了让我看到精彩的表演,这个时候,爸爸总会把我高高地抱起。一次,公园里播放电影,广场上黑压压的一片,聚集了很多人。我心里很高兴,就让爸爸带我去,可是,人实在太多了,我隔了很远,还是看不见。爸爸就让我坐到他的肩膀上,但我还是只能听到里面的打闹声。爸爸只好伸直手臂,把我举过头顶,“看到了!看到了!”我激动地对爸爸说,“正打得热闹呢!”爸爸听见了很高兴,就这样举着我,实在累了,就放我在肩上,休息一会儿,就这样举举抗抗,抗抗举举,最终坚持到电影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我总爱颠三倒四地把看到的故事人物讲给爸爸听,爸爸于是总是乐呵呵耐心地听着。

那次,邻居王大伯问:“你们父女俩怎么这么开心?”爸爸说:“看电影去了,还会把我说地颠三倒四的故事一字不漏的讲给他听”邻居王大伯听了捧腹大笑。第二天,妈妈告诉我,“昨天晚上,你爸爸倒头就睡,睡梦中喘着粗气,打着沉重的.呼噜。”我听了,心里酸酸的,也暖暖的。

爸爸就这样在生活中默默地关心着我,却从来也不说累。妈妈的手很巧,经常给我们做鱼吃,而每次吃鱼,爸爸总是把鱼肚子上的肉压下去,非常仔细地挑去鱼刺,把肉放在我碗里。

也不知为什么,爸爸总是不爱吃最鲜美的鱼肉,而只是吃鱼尾。大概出于好奇心吧!一次,我试着吃了一口鱼尾,一点也不好吃,我连连追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天底下的爸爸都爱吃鱼尾”我想,这是为什么呢?

直到长大了,有一次去一个阿姨家吃饭,小弟弟也抢着吃鱼肉,我开玩笑地问:“你吃了鱼肉,那你爸爸吃什么呢?”“我爸爸最喜欢吃鱼尾了!”小弟弟想也不想,坚定地回答。小弟弟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小时候的我,不也是这样的吗?也许是和小弟弟一样的单纯,不知道为什么爸爸爱吃鱼尾,现在的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也有丝丝地内疚……

现在,我仍记得那时每次吃鱼时,我都会切下鱼尾,并用高兴地的语气说:“爸爸您吃鱼尾”,于是爸爸每次都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而我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多么可笑,爸爸吃鱼尾那是为了让我多吃点鱼肉罢了,而并不是鱼尾就有多么好吃!唉!我的爸爸,长大我要给你买好多好多鱼吃!

伟大的父爱――读《父爱》有感 篇5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从小就浸泡在父爱这个蜜罐子中,长大后依然被父爱所环绕,用了父亲为“我”暖衣服、送“我”上、下学、在校门口受冻等“我”、为了“我”去做车向外地打工这四件事,体现了父亲在“我”的生活的成长历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体现出了父亲慈祥、疼爱孩子、宽宏大量、为生活而奔波这四个特点,让一个特点鲜明的父亲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父亲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的印象都是严厉的,但作者的父亲却有着与常人的父亲不同的性格。许多人小时候怕冷而不起床,父亲都是被子一扔,就把自己给冻醒了。而作者的父亲却是好言相劝、暖好衣服才让作者起了床,这是其他人的父亲做不到的。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父亲这样娇惯 “我”有错吗?不,没有错。如果父亲像其他父亲一样,那么“我”对自己的父亲最多只有添加恨意,而父亲却没这么做,没煤火时,他硬是把冰冷的衣服搭在自己的身上,他不冷吗?冷,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起床,他觉得,值了。多好的一个父亲啊,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让我受一丝一毫的痛苦与寒冷。

在“我”寒冷时为增添衣服,抱着“我”上下学,甘愿在门外受冻“我”,为“我”去外地打过挣钱。这么浓浓的父爱怎么不会让人感动呢?但作者也是一个较懂事的人,知道感恩,知道为自己的父亲打抱不平,知道听父亲的话好好学习完成父亲未了的愿望。在现在,许多人会觉得父母太唠叨,太烦,但却不知道父母的难处。我听过一则故事,有一位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快从楼上坐落至地时,她飞奔过去接住自己的儿子,于是科学家又作了一个实验,从楼上扔一个东西让这位母亲去接,尝试了许多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可见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么的伟大。

父爱如山-父爱作文350字 篇6

记得小时候,他在睡前总会给我讲故事,不管自己有多忙,总会挤点时间出来为我解答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我也总是睁着大眼睛仔仔细细的听着。

慢慢的,爸爸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了,可是还是坚持每天给我读一个故事,虽然有些很长很长,但也没有抱怨过一声。

记得那次,只是小小的撞了一下,只是手上的皮有点破了,爸爸却吓得像我断了腿似的,急忙跑过来,不停地问我:“疼吗?”“有流血吗?”……爸爸是多么心疼我呀!

以前东西落在了学校,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一趟一趟地帮我拿东西,每次看到他气喘吁吁的模样,我都忍不住跑上去问:“爸爸,还好吗?”

“没事!”虽然爸爸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爸爸为了不让我们难过,总是拍拍胸脯,装作精神百倍地对我说。

每当周末,爸爸总会带我看各种各样的电影:纪录片、科幻片……而且边让我看还边给我讲解,而且一旦我有不懂的地方,他还会不厌其烦的的给我讲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虽然爸爸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是一旦有假期就会抓紧一切时间带我去增长见识,策划一次温馨的家庭旅行。

父爱如盐 篇7

父亲是镇上的 一名兽医。一有空, 他就爱钻研家畜的各种疑难病症。记忆里, 父亲常夜间行诊, 村与村间距离很远, 父亲常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两边是黑压压的树林, 猫头鹰沙哑的叫声不时传来。那时候, 牲畜对于农户抵半个家产, 父亲不敢有一丝懈怠 (xièdài) 。

父亲对动物有特殊的感情。我曾看到一人抱着受伤的毛毛狗来我家, 狗的眼珠被一只山羊用角抵出来了, 眼球垂在眼睑外, 见了让人生寒。父亲温柔地抚摸着小狗, 快速地把眼珠塞进小狗眼眶内, 缝了几针, 小狗整个过程隐忍着, 眼神可怜而安静, 大概知道自己要求助于人。几天后, 小狗可以欢快地在草地上奔跑了。那时我觉得父亲好伟大。父亲的手很有力, 他能

毫不费力地修剪果树, 也能把一匹不听驯服的马稳稳套进一个特制的木架内, 以便给它打针治病。但是父亲的巴掌落在身上, 那滋味很不好受。那是一年暑假, 葡萄园里的葡萄快要成熟了, 酷暑天在葡萄架下看守葡萄是很受罪的, 整个人像放在蒸笼里。我和邻家姐姐耐不住热浪, 跑到远处的树林里, 那头顶茂密的枝叶像绿色的穹窿 (qiónɡlónɡ) , 遮住了大太阳, 真凉爽! 我们在地上挖几个土窝, 玩走子游戏, 这一玩就是大半天。不料父亲一路寻来, 说一年葡萄, 让路过的小贩偷个精光, 我吓蒙了。父亲的巴掌打下来, 那疼一直在记忆深处。父亲的巴掌告诉我:做事不尽职尽责, 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却说父亲是疼爱我的。记忆里, 我和哥哥争一个玉米秆编的鸟笼, 我极爱哭, 母亲哄不住我。父亲一向没有耐心, 便用藤条编的硕大的粮囤 (tún) , 把我反扣在里边, 上面压住石头, 气愤地说:“去哭个够吧! ”他旁边一只带角的大绵羊, 虎视眈 (dān) 眈地望着我。我在藤条的缝隙间注视着父亲, 见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 他也不担忧我会出什么意外。可是走到院墙的拐弯处, 他侧身拐弯的刹那, 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 瞟了我一眼, 然后背影才消失。后来听母亲说, 他一直让哥哥在远处看着我, 让我知道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触摸父爱的疼痛 篇8

我沉思在父亲那个时代对子女无声爱的思考中,虽说他的爱对我是一种伤痛,可对父亲何尝不是一种沉在心灵底处的疼痛,不然,他怎会因母亲的玩笑伤心得老泪纵横呢!

对父亲最早的“记恨”不是打骂,而是在我12岁那年病得奄奄一息,父亲热情地陪同邻村的一对夫妇来领养我。对于12岁的孩子已有足够的能力去记忆、理解人世间的爱与恨。

那年,我在村小学读五年级,突然患了胃出血、严重贫血等重病,医生让家人快准备钱,以备输血、动手术,否则我的生命将有危险。父亲在我10岁那年已动了脾切除手术,本来就穷的家,我又病倒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我等死的日子里,我唯一奢想的,就是父母守着我,兄弟姐妹陪着我,让我在亲情的围绕中静静地死去。然而,只有父亲没有陪过我。我不止一次地问母亲:“爸爸到哪里去了?我想让他抱抱我!”可母亲只顾低头落泪,她自己也不知父亲的去向。

一天,父亲回来了,同时还来了两位衣着体面的中年男女。他们和母亲说了几句话,便进房来看我。母亲拿出我过年的衣服帮我穿上,抱着我哭了。父亲一见母亲的哭相,一扭头,便生硬地冲母亲说:“哭什么!快给山子穿好衣服!”等衣服穿好了,母亲搀着我走到堂屋。这时父亲一脸的笑意冲我:“山子,乖!”他顿了一下,便指着那对中年夫妇说:“快叫你爸妈,他们来接你回家了!”一下了,我如雷轰耳,本能地拽着母亲的衣服哭喊着:“我只有你一个妈!妈你别让我走,我大了会养你的老!”母亲无奈地摇摇头,蹲下身搂着我哭成一团,一旁的女人也止不住哭起来。父亲蛮横地上前掰我的手指,想把我和母亲分开,我使劲地抓紧母亲,好像此刻母亲是唯一能救我的人。或许那对夫妇不忍心再看眼前的场面,他们说:“算了吧,孩子还在你家养吧!”说完他们走了。

第二天,家中有了钱,我进了医院,动了手术。不过父亲一直阴着脸,还发脾气,而母亲只是流泪不止。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父亲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甚至真怀疑他不是我的亲生父亲。

等身体完全恢复后,我变得沉默寡言,对父亲更是一言不发,甚至用一种仇恨的目光和他对视。父亲自顾忙自己的农活,用自己瘦弱的病体操劳在田间,为我们挣着上学的费用。学校毕业后,我的工作、婚姻只跟母亲商量,对父亲只字不提,我要以这种方式报复父亲曾经的“残忍”。

工作两年后,父亲动了两次手术,我尽了一个做儿子的情份,给他送钱,日夜陪护他。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下骨架的父亲,我时常见他避着我默默流泪。而我装作没看见,心想,这是他该流下的悔恨之泪。

父亲出院后,我时常给他送去“白蛋白”以保养身体,可父亲总是倔强地拒要。有时,母亲生气地说:“以前你对儿子那样残忍,他不记恨你,还为你送药送钱,你到底要儿子怎样,”

父亲总是以沉默回避,一次他终于说:“我当年那样做,还不是为了山子,不把他送人,哪有钱来救他的命!再说人家条件好,也有心想抱养山子,难道我不心疼自己的亲生骨肉……”

倏忽间,我神情恍惚,原来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而他自己默默地承受着心灵底处的疼痛,不让别人去触摸,任凭时间、岁月去煎熬、风干,直至老死……

父亲走进他养的一群家禽中,孤独而落寞。我声颤颤地喊了一声“爸!”父亲拍拍我的肩,“以后,教育孩子,千万别伤了孩子的心,心离远了,再想近,难啊!就像你和我真近了,可我的心里还是不好受呀!”

父爱如山-父爱作文400字 篇9

有那么一个人,在你熟睡之后,默默为你盖上被你一脚踢开的被子,而后,偷偷查看你的心愿瓶,于是,第二天,你的桌上多了一支口琴或一把小提琴……

有那么一个人,会在你生日的时候,忙进忙出,为你购买生日礼物,为你准备一顿丰盛的佳肴,他看到你高兴地笑了,他的嘴角也会扬起一丝微笑……

有那么一个人,会在你入学之前,四处打听,奔波操劳,最后选中一所好学校,为你报了名,在开学之际,高兴地对你说:“宝贝,走,上学去……”

有那么会在你生病的时候,急忙将你送入医院,你睡着了,他却一夜未合眼。第二天醒来,他的眼里布满血丝,但在看到你病好之后,他所有的疲惫都被微笑取代。在你生病最难受的时候,在你受伤的那一刻,最疼的是他。

……

千言万语诉不尽,那是我们的父亲,伟大的父亲。

父爱的左右 父爱的艰辛 篇10

我们常常依偎在妈妈身边,可爸爸也多想享受如此待遇。爸爸总是板着脸严肃的呵斥我们,殊不知这却是父亲发自内心的爱啊!有一次,我语文第一单元考试只考了84分,语文老师要求让家长签名。因为妈妈不在,我只能让老爸签。老爸一看我的分数脸就黑了,质问我考不好的原因,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我也不知道。老爸更生气了,上来就给我一巴掌。我哭了,一边哭一边头也不回地往外跑。老爸还在门口说:走了就不要回来。我哭得给厉害了。我做在了公园的石凳上,晚上9:00多老爸心软了,来找我了,老爸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小孩低着头跟我道歉,一个劲而讨好我。我却没理他。直到两天后。我才原谅了老爸。

其实,每个父亲都是爱子女的,只是恨铁不成钢才会骂我们打我们。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父爱的艰辛,我才感到父爱也是伟大的。

迟来的父爱 篇11

刚考上大学那年,父亲突然出现,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上了大学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他回来的。我至少是不希望他的出现。他的一举一动竟让我觉得厌恶。我能马上接受一个陌生人为朋友,但是不能接受眼前这个人,即使当一个陌生人都不可能,至少陌生人我不会觉得讨厌。善良的母亲像一片三明治被夹在中间,看着母亲凄楚的眼神,我没有力量做明显的抵触,但内心深处的抗拒是任何一个粗心的人都能感觉到的。

他明明知道我讨厌他却还要来碰钉子,居然提出要送我去学校,虽然第一次离开家有些害怕,但我宁可一人孤独地走也不愿意这样突如其来让我觉得虚伪的照顾。那个晚上,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早早回到自己的屋子,收拾衣物,书本。我相信沉默比语言有更大的杀伤力。

“燕子,妈没有见过世面,你爸送你也好……”母亲坐在床沿。

我一头扎进了被子里,说不出哪来的泪水像泉水一样涌出。为什么要强迫我去试着接受这个我讨厌的人,更让我不解的是母亲居然没有恨意,我受不了母亲对他的宽容。

告别了故乡、母亲,我和他坐上了列车。一路行程,我们几乎是没有语言的。我始终是望着窗外的,即使累了也不愿意望上他一眼。他也没有话要说,行程超过一半时,他削好一个苹果递过来。

“我不想吃!”仅在我话语甩出的一瞬间,我便发现了他眼中的失落,脸也因此僵硬了般,一双手颤颤巍巍缩了回去,我不想让两人陷入更难堪的境地,又转向了窗外。

刚到校便下起了了雨,校门口、操场上成了伞的海洋。看着那些家长领着孩子在小卖部选购东西,更添了我几分惆怅,要是我的妈妈在,她也一定会为我选上许多的生活用品,然后带回寝室。

“买把伞吧!反正你在学校里也要用。”他的口气很柔和,几乎丧失了男性的威严。

“老板,拿一把伞!”由于来自各地的家长许多聚集在这里,这儿仅有的一家小买部仿佛要被挤爆了一样,他原本肥胖的身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处于弱势。插缝,进不去,侧面,进不去,他有些着急了,“老板,拿一把伞。”他增加了分贝。

“吼什么!”那个男人狠狠瞪了我们两眼。

他一脸无辜,呆呆望了一下那个人然后又望了望我,我看出了他脸上的无奈。一个男人的尊严的尴尬,是什么力量让他最终接受了那把雨伞?

他将伞递给我然后就从包里掏出一张来时包皮箱用过的薄膜顶在头上便冲向了雨中,我并没有立即跟去,就那样站在屋檐下,看着薄膜在雨中飞扬,最后几乎是直立起来。他的身子根本没有遮住,长长的伞群队伍中,他是唯一一个顶薄膜走的人。我始终没有勇气递过伞去,最后我也没有撑开伞。望着我,他张开的嘴唇又闭上了。直到要走时,他才说了一句:“你就在寝室吧,我要回去了!”

“嗯!”我本该有些话要说的,可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呆在寝室里,一声关门声,接下来便是一连串的脚步声,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最后听不见了,我如梦初醒,打开门,只一段花白相间的楼梯。

那次以后,我们也没有再见面,但我却没有拒绝他寄来的生活费,慢慢地,电话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多吃水果!”他每次打电话来开始的第一句。

“坚持锻炼身体!”每次都不会忘记的话。对他的唠叨我总是沉默,然后就是电话挂断的声音。

有时我想时间也许可以改变一切,这么些年过去了,我还在记恨着什么呢?也许该换一种生活方式了,我的仇恨正在逐步递减。

父亲节那天,我第一次拨了他的电话号码,因此我的手也有些发抖,心跳加速。

“什么事?”我第一次听出他这样甜的声音。

“没有什么事!”我的声音也在颤抖。

“没有钱了吗?”他显然有些焦虑了。

“不是,是……是今天父亲节我顺便打个电话……”我的头都开始冒汗,说话也语无伦次了。

“注意身体!”父亲绕开了话题。

高老头父爱探源 篇12

几十年来, 国内学者对于高老头父爱的评论文章汗牛充栋。90年代之前学者们多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阶级角度和道德原则剖析高老头的父爱, 认为高老头是个封建宗法道德的维护者, 他的悲惨结局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或认为高老头用最不利于维持宗法观念的资产阶级表达方式———金钱和纵容来表达拜金主义的父爱是造成他悲剧的重要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 人们的思想从阶级束缚中挣脱开来, 我们听到了评论界的新声音:更多的人引述1834年10月18日巴尔扎克致韩斯卡夫人的信———“一种充满巨大力量的感情, 无论是灾难、痛苦或不义, 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父亲, 他无异于一个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 [1]来证明巴尔扎克在高老头身上寄予了一种高尚的情感, 他创造出了一个无私奉献、拥有美好灵魂的父性基督。这种父爱具有普适性, 出于人之为人的天性, 因而无比纯洁。

但是在细读文本之后, 我们会发现高老头的父爱是偏狭的、极端的, 甚至混杂着情欲的成分。由此, 我认为仅把高老头的父爱归结为封建宗法道德的体现或是父性基督之爱是片面的, 高老头的父爱其实具有双重性。同时, 高老头父爱的表达方式是纵容溺爱以及通过金钱关系维系父女感情。本文将着重探究巴尔扎克赋予高老头如此复杂的人物特性背后的原因和在作品中的具体呈现。

一.父爱双重性探源

笔者认为巴尔扎克复杂的宗教思想是导致高老头父爱具有双重性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巴尔扎克是一名天主教徒, 他曾经承认并肯定宗教的现实功用, 并且想通过高老头天父般无私地自我牺牲的父爱来反照和救赎物欲横流、人际关系异化、只剩金钱关系的现实社会;一方面巴尔扎克并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 他洞悉了宗教的虚幻性以及教会僧侣的虚伪, 因此他笔下的高老头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他的父爱偏狭、极端、扭曲甚至还带有情欲的色彩。

(一) 父性基督之爱

巴尔扎克是天主教徒, 他承认和肯定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他曾说道:“宗教, 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 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下写作, 那就是宗教和君主政体。”[2]在他看来“作家比政治家还要有法则, 就是由于他对人类事物的某种抉择, 由于他对一些原则的绝对忠诚”。[3]

巴尔扎克把他的宗教思想执著地贯彻在小说的创作中, 在许多作品中反复多次地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宗教观:“基督教, 特别……是压制人类的邪恶的一套完整制度”, “宗教感情是唯一能制驭精神的叛逆、野心的算计和形形色色的贪婪”。[4]

而《高老头》这部作品则集中体现了对父性基督刻画。原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对高老头的父爱做出了评价。如高老头自己曾经提到:“父亲对儿女, 就跟上帝对咱们一样。他会钻到孩子们的心底里去。”“我做了父亲, 才懂得上帝。他无处不在, 既然世界是从他来的。先生, 我对女儿便是这样的无处不在。不过, 我爱我的女儿, 还胜过上帝爱人类。”[5]高老头父爱无边广大与持久, 他的牺牲精神无穷无尽。上帝为了人类, 甘愿钉在十字架上受苦。高老头愿意为女儿忍受一切苦难, 这种慈父的热情让欧也纳钦佩得五体投。而像吸血鬼一样永无止境地榨取父亲血汗的女儿也承认“他却是像上帝一样的疼我们”。[6]

在刻画高老头这个人物的时候, 作者形容道:“这个父性基督的面目, 只有大画家笔下耶稣受难的图像可以相比。”[7]这句话非常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上帝派圣子耶稣来替人类受难, 这种崇高、伟大的精神体现在高老头身上便是具有宗教意味自我牺牲的父爱。反观当时的社会现实, 统治阶级专横暴虐, 社会道德腐败堕落, 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只剩下金钱交易, 脉脉温情无处寻觅。因此作者宣扬宗教劝善思想和宗教伦理, 想用高老头的父爱反衬浅薄险恶的世情, 用宗教感情来抑制人们过度膨胀的欲望, 以此来维系家庭温情, 防止社会道德的堕落, 重建社会秩序。

(二) 极端偏狭的父爱

巴尔扎克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也不相信教会。在他看来宗教不是神的设施, 而是人的需要。巴尔扎克早已洞悉了宗教的本质, 指出了宗教的虚幻性。在他的《都尔的本堂神甫》中, 巴尔扎克继承了莫里哀的传统, 着重揭露教会的虚伪和僧侣的罪恶。因此巴尔扎克认为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不能任其任意发展。

巴尔扎克对宗教的反面认识, 导致了他笔下的“父性基督”并不十全十美, 高老头的父爱具有明显的偏狭性、极端性。

首先, 高老头的溺爱没有节制, 他对两个女儿从小就灌输资产阶级吃喝玩乐的腐朽人生观, 有求必应地满足她们“最奢侈的欲望”。其次, 他的父爱道德沦丧:为了满足但斐纳的情欲, 他殷情地忙碌操劳。为了完成娜齐的心愿, 他愿意去偷, 去抢, 去卖命, 甚至“杀人放火”。再次, 高老头对自己的女儿千依百顺, 柔情万种但是面对他人的不幸, 他却铁石心肠, 十分冷漠。例如, 当他知道泰伊番老头的儿子将要遇害的消息时无动于衷, 不肯报信救人一命。甚至听到伏脱冷被捕, 泰伊番的儿子一命呜呼时, 他的反应更令人不齿:“哎!那跟我们什么相干?我要同女儿一起吃饭。”[8]女儿是他的全部, 对女儿的爱挤走了正常人都具备的恻隐之心和道德正义。

因此, 巴尔扎克矛盾的宗教思想导致了高老头身上无私牺牲与偏狭极端的父爱并存的人物特性, 将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 更加具有典型意义。

二.溺爱与金钱关系溯源

高老头的父爱除了具有双重性之外, 还具有纵容溺爱和用金钱维系情感这两大特征。笔者认为, 这与作者本人的生活体验是密不可分的。

1.父母之爱的体验缺失

对于巴尔扎克来说, 父母之爱的缺失贯穿他的一生。

巴尔扎克出生后仅三十三天就被寄养在一个农家, 不得父母宠爱的他从小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被同学嘲笑为“可怜的巴尔扎克”。[9]这些心灵的阴翳直至他成人都没有释怀, 他曾写道:“我从来就没有过母亲。”[10]

为了弥补母爱的缺失, 他爱上比母亲还大一岁贝尔尼夫人, 这个在巴尔扎克痛苦和濒临绝境的时候挽救了他的女子, 对他而言既是女友也是母亲。童年的不幸与成年后的畸形恋给巴尔扎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巴尔扎克自身父母之爱的缺失在作品中达到了极端的补偿, 高老头的溺爱非比寻常, 无边的纵容和迁就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悲剧。

首先, 高老头中年丧妻, 两个女儿的成长母爱缺席, 因此高老头又当爹又当妈。其次, 他的妻子“是他崇拜、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11]妻子死后, 他把一往深情全部转注到女儿身上, 对她们的溺爱达到了疯狂的程度。高老头没头没脑地偏疼女儿, 他的父爱又多情又体贴而乐趣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女儿们出阁前奢华的像爵爷的情妇, 只要开声口, 最奢侈的欲望也会得到满足, 而高老头只要求女儿跟他亲热一下作为回敬。女儿成了高老头的天使, 甚至她们给他的痛苦, 他也喜欢。这种隐藏着的受虐倾向, 潜伏在高老头自欺欺人的性格中。出嫁后女儿们无止境的索取, 让高老头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全文有太多太多的例证不消再举, 然而最后像被榨干的柠檬被丢弃, 苦酒高老头只能自己饮下———“就算太爱她们是我的罪过, 我受的刑罚也足够补赎了。我对她们的慈爱, 她们都狠狠的报复了, 象刽子手一般把我上过毒刑了”。“我太爱她们了, 每次都回头去迁就她们, 好象赌棍离不开赌场。我的嗜好, 我的情妇, 我的一切, 便是两个女儿。”[12]

2.金钱体验的缺失

除了缺少父母的爱护和关心, 现实主义大家巴尔扎克在有生之年中一直跟金钱作斗争。他一身中经历了三次商业投资, 使得他总是卷入债务中, 安德烈·莫洛亚指出:“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万能的金钱在巴尔扎克作品中充当首要角色, 即作者本人和他的时代。首先是作者。巴尔扎克生于一个拜金的家庭。他母亲常说:‘财富, 巨大的财富就是一切。’其次, 是时代的资本化风气使他得以目睹种种金钱打败一切的丑剧。”[13]

也正是因为对金钱有切身的深刻体会, 巴尔扎克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能够洞察到社会现状———金钱己浸入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个角落都散发着铜臭味, 然后用他现实主义的如椽大笔将丑恶揭露得没有藏身之地。“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能力和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14]金钱腐蚀下社会关系的描写是巴尔扎克作品里最精彩的篇章。

然而让作品更加深刻, 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正是高老头通过金钱维系父女感情这一错误的关爱方式, 当高老头一无所有的时候, 父女关系的连接线也就断裂了。高老头曾经悲愤地说:“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 应该笼络女儿, 象对付狡猾的马一样。”“钱能买到一切, 买到女儿!”[15]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16]

巴尔扎克独具匠心地以这样一个悲剧开启《人间喜剧》的大幕, 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得更丰满、典型, 成功地痛斥了19世纪拜金的资本主义对人情关系的腐蚀。父母之爱和金钱缺失性体验是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心理动机, 但他绝不仅仅着眼于一己私情, 而是注入了社会的、时代的内容, 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经久不衰, 能够超越时代引起共鸣的原因。

摘要:笔者认为仅从阶级角度将高老头的父爱归结为封建宗法道德的体现或认为是父性基督之爱都是片面的, 高老头的父爱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本文将结合《高老头》的文本细节, 从两个方面探究巴尔扎克赋予高老头如此复杂人物特性的原因:一是巴尔扎克本身的宗教思想具有矛盾性, 二是作者从小父母之爱和金钱的体验缺失。

关键词:高老头,父爱双重性,宗教观念,父母之爱,金钱,体验缺失

参考文献

[1]叶成青《关于高老头的“父爱”的再认识》外国文学研究, 1995, 03 (89)

[2]马明芳《巴尔扎克笔下西方社会异化了的人际关系》渝州大学学报 (哲社) , 1992, 1 (56)

[3]阎建国《论缺失性人生体验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 , 2005

[4]韦易《略论巴尔扎克小说中的宗教思想》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 1995, 2

[5]朱浩然《“高老头”的父爱今解》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文艺) 2006, 2

上一篇:村老龄工作总结下一篇:镇工作情况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