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单元)(通用8篇)
第五单元
1内容:本组包括《狼牙山五壮士》《军神》两篇精读课文和《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两篇略读课文。这组内容体现了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的革命意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训练重点: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好理解课文内容与提高阅读速度的关系,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3重点课:《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的录象。课上首先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划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受感动的原因,还要加以适当的点评,这些句子好在哪里。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能够用课文中积累到的成语看课文插图描述五壮士的动作、神态。
第六单元
1内容:本组包括《古诗三首》《少年闰土》两篇精读课文和《一件运动衫》这篇略读课文。
2训练重点:教学本组课文,要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要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重点课:《少年闰土》一课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1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课后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第七单元
1内容:本组包括《鲸》《蟋蟀的住宅》两篇精读课文和《海豚救人》《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介绍了有关动物的知识,体现出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说明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
2训练重点:教学本组课文,要求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还要注意联系本册两个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3重点课:《鲸》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较快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突破难点,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生活习性等特点的。
第八单元
1内容:本组教材包括《可爱的草塘》《蛇与庄稼》两篇精读课文和《大瀑布的葬礼》这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赞美了北大荒草塘美丽的风光,有的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的介绍了国外为一条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情景。这几篇课文,告诉人们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保护生态平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2训练重点:本组训练重点是继续提高阅读速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表达方法。
一、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
单元教学计划,是按照某一水平教学阶段的教学计划,把一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步骤、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因素,按照课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地进行编排的计划。它反映教师对该项内容教学的整体构思和设计,是对水平阶段教学计划的具体化。
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期教学目标(计划),它是学期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又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纲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目标应包括: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了解或知道、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或有关本单元的体育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掌握和运用的运动技术和能力。
体能目标: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要锻炼或发展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情感目标: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所要贯彻的思想教育渗透。
2. 设置课时数
单元教学课时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和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分配单元课时数时要充分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单元课时数,并根据单元课时数的设置合理分配重难点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兴趣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终身意识强的单元可以大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广一些、深一些。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少,学生又不太感兴趣的单元,可以设置课时数少一些,让学生做到了解或基本掌握即可。
3. 分析重难点
在单元教学计划中,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体能的分析来确定,并把重难点分配到教学课时中去,通过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来完成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4. 构建教材内容分类和具体教材内容
教学单元是学习内容的集合,教师在设计和建构教学单元时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但《课程标准》仅详细的对各领域目标进行分类和分析,对课程内容却没有分类和规定,仅提出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实施要求。那么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这给教师参与课程内容的构建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我认为构建教学单元首要的工作是对课程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因为有些课程目标可能学校没有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难以达成,有些课程目标可能学生早已达成,要求学校根据条件深化。因此各校要在学校层面上分析整合课程目标,结合本地区学校的教学计划,列出适合学校条件的教学内容。
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学生发展特点、教师的实际水平,对《课程标准》某个水平阶段的五个领域目标进行分析、整合。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条件,适应学生发展水平且可能实现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体系。
第二步:根据学校整合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目标体系,明确学习目标体系中哪些目标可以引领教学内容,哪些目标不能引领教学内容。
第三步:根据能引领教学内容的目标确定本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并列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当然,课程内容的分类并不要求我们从整体上都要学习,只是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菜单”。如我区的行知中学水平四教材分类:
重点教材:主要是由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目标引领的,学生喜欢的、学校场地允许的、社会上常见的运动项目和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
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技战术,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如防卫拳(18式)、剑术;完成一两套健美操或舞蹈,如有氧健身操一套;掌握几项田径运动技能,如跳远、跳高、跨栏、推铅球(实心球);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如滑轮、结合学校每年1周时间的学农进行登山和越野跑教学。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运作:各种滚翻、支撑跳跃、单杠组合动作、双杠组合动作。
基础性教材:由发展学生体能目标引领的发展学生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机体能力的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重点教材和一般教材相关的专门素质练习和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一般性教材(介绍性教材):学会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如野营、定向越野、滑雪滑冰、划船、远足、登山、多功能健身器上练习、健美运动、防身术、台球、拳击、跆拳道、NBA篮球等运动项目。
三、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要突出课标的思想理念,通过运动技术教学突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项目考虑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体现,再在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情意表现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组织与练习形式。重难点不仅局限于技术上的重难点,而且可能是一些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上的重难点。如对于跑、跳、投的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重难点问题展开探讨,在对动作分析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最终需要挖掘出跑、跳、投在实际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重难点。
四、制订体育教学单元计划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
对学习方式呈现的比重不做要求,按照课程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倾向;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和创新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小组学习”的目标。其次,要设计好总体方案,按照“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此外,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交往中的重要因素,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小,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培养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重要。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
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我们再回到“藏”字上面来。
现在思考:两位好朋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
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是在“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
男女分读。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别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同学们请看——(多媒体:播放动画)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出示:想象说话)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看着白帆渐渐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
布置作业:找古诗,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法,好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举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炽热之美;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展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1.试图对“文包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法作出大胆尝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文体,对于这一文体的教材该怎么教,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诗重于文”,有人认为“文重于诗”,也有人认为“诗文并重”。本课教学避开如天平秤一般精确称量诗文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试图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简约语文”教學理念。
主要追求3点:目标简明,过程简洁,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
本课教学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展开教学过程,目标简明,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2)过程简洁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有很多词、句可以细细欣赏、品味,假如样样都抓,容易犯语文教学的“浮肿病”。本课教学力争内容集中、精要,依据教学目标作大胆取舍,做到“过程简洁”。
(3)方法简便
本课教学使用的大多是家常传统手段,一些媒体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方法简单,但追求高效。
3.试图体现“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这一理念。
(1)首先,注重关键词语的解读
如巧妙引导学生咀嚼、玩味“藏、烟花三月、伫立、凝视、脍炙人口、孤帆”等词语,赋予这些词语以具体、丰富的内涵,使这些词语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是“立”了起来;甚至,立起来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有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正所谓“字立而情立”。
(2)其次,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本课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是怎么写的,即进行了对话描写和借景抒情写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写文包诗,进行读写迁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是真正促进语文能力成长的根系,也是把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到位的纽带与桥梁,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
教学理念:.让孩子们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格和凡人情怀,感受到他是杰
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让学生对革命领 袖产生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加强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教学目标: 《长征》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诗句意思,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深刻含义.{3}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2}通过小组学习和收集资料,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朗读.(2)、理解重点词句与体会思想感情.《开国大典》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七自然段.{3}理清文章叙述顺序.(4)了解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
{1}课文表示顺序的词标出来,理清叙述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重点词句情感.{ 2}了解内容, 激发自豪感.《青山处处埋忠骨》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2)了解主要内容.{3 }有感情朗读课文.(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放手让生了解内容,解决生字词.{ 2}与周围的人做比较,体会毛主席的伟大情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有感情朗读课文.(2)体会毛主席的无私与豁达,激发生对为人的爱.《毛主席在花山》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3 }理解毛主席关心人民,为人民着想的优秀品质.2、过程与方法
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领袖的热爱.口语交际习作
1、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接触革命电影,了解革命前辈的英雄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学生写场景,写梗概,.2、过程与方法
{1}小组交流,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协作能力.{ 2}通过多层次引导,指导学生写场景作文与故事梗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革命英雄崇敬爱戴之情.{ 2}提高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回顾
拓展
1、知识与技能
{1}促进合作,探究.{ 2}读背诗词,体会含义.{3 }阅读故事,揣摩道理,积累语言.2、过程与方法
{1}小组,全班合作交流.{ 2}通过读读背背,阅读成语故事,积累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2}激发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2、体会诗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4、了解毛主席的伟大人格和优秀品质.5、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长征》
(可根据班上具体情况上1---2课时)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收集了关于长征的哪些故事呢? 学生自由谈,爬雪山,过草地,夺桥梁等
2、是啊,红军经过千心万苦,终于到达陕北,毛主席心情激动,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二、简介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可结合地图),一路历经千锌万苦,翻过五岭……
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三、生自由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有节奏.2
四、指导朗读
1、跟着老师读,同时划出节奏.2、抽生朗读.五、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多抽几个生自由讲.教师归纳: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困难,藐视困难的革命精神.六、理解诗句意思.提问:长征苦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难)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五岭„大渡„)红军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呢?(只等闲.腾细浪,走„)这几句该怎么读呢?(读出大无谓的气概来)生自由读两遍,抽生读,齐读.为什么说“金沙„寒” 暖—成功的愉快.寒---强渡的惊心动魄.应以怎样的语气读: 金沙 „(轻快)大渡„(语气加重)小结:万水千山指五岭„
只等闲表现为腾细浪„ 目的地快到了,红军的心情怎样? “三军„ ”------欢喜鼓舞,喜笑颜开 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与同桌说说
(红军不畏艰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总结全诗
八、背诵
九、教生唱《长征》 板书: 七律 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细浪,泥丸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2.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抽生(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理清课文层次。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2.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1.2题。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 气势,朗读排比句。4.熟读 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 人海
开国大典--------隆重--------庄严,激动 游行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毛主席在你们的心中是一位怎样的伟人?
抽生回答
师小结
2、你们想听毛主席与他家人的故事吗?
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 -----
面对这样的痛苦毛主席是心情怎样?
老师小结:是啊!面对这样的事情谁不悲痛呢? 可是,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板题,释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
3、忠骨:指英雄的遗体。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理解词。
检测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抽生
4、理清文章条理,试着说说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5、抽生逐节读文。
四、学习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感人之处。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1)主席黯然的目光-------------放在上面。小组讨论:
抽生说-----------(悲痛,思念。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勒裹尸还。小组讨论:
抽生说-----------(博大胸怀)
2、师指导有感情的这些句子。
五、联系实际再次体会毛主席的博大胸怀
1、谈谈自己失去亲人或心爱的东西时的心情。
2、与毛主席对比。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把崇敬之情读出来。
六、了解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
1、和同桌标出描写毛主席表情,心理,动作,语言的词句。
2、揣摩毛主席内心世界。
3、突出的性格特点。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板书:
毛岸英--------葬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勒裹尸还。毛主席 ————尊意愿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抽生--------6
3、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在在花山干什么?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毛主席在花山做了哪几件事?(小组合作)
3、抽生总结出:
一件:请乡亲到他住的附近碾米。二件:泡茶。三件:一起碾米。
三、合作学习
(一)认真读后与小组其余孩子讨论以下问题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些任务?
2、毛主席怎样处理碾米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群众送茶?他是怎么说服的?
4、他的工作这么繁忙,为什么还为这些小事超心?
5、文章最后一句话怎么理解?
(二)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补充。
(三)教师总结:是啊,毛主席不把自己摆在特殊位置,关心群众,和群 众同甘共苦,愿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优秀品质真让我们全国人民敬佩。
四、解疑
1、提出还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答。
五、理清文章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七、作业 板书: 碾米
板书:毛主席——喝茶 >和群众在一起 推磨 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让你们看电影和课外书收集毛主席或其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 迹完成的怎么样呢?
2、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能成为“故事大王”
二、组内讲故事
1、想一想讲故事应注意什么?听故事又应该注意什么? 抽生(:讲的孩子要条理清晰,尽量讲清楚来龙去脉….听的同学要专心…)
2、把收集的故事向组内其余同学讲一讲.(讲漏的地方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每组选一个进入班级总决赛.)教师巡视组内讲故事的情况(适时可引导一下有困难的孩子)
三、全班讲故事比赛
1、每组代表上台讲故事(注意:讲的同学声音要洪亮 ,语速要合适…听的孩 子… 小评委要公正,客观)7
2、根据打分评出本次比赛的“故事大王”
四、总结
1、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你收获到了什么?抽生
2、教师总结活动情况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段落(选两三个写得较详的自然段)
2、回忆场景描写方法
二、说场景
1、组内先互相说一说.(注意:说清楚,说具体)
2、抽同学上台说.说完之后抽同学评价.其余的孩子还可以相机补充.三、写场景
学生开始着手写.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写作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选择不同层次的作文2---3篇在班上师生共同修改.4、和同桌交换修改.5、自己修改.6、老师念1---2篇优秀作文供欣赏.7、结合刚才情况再次修改自身的作文.第三课时 誊抄作文
交流平台 教学流程:
一、明确任务、“我心中的毛主席 ”
2、我这期的语文收获
二、交流
1、任选一个话题在组内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2、举手讲给全班同学听.三、小结
师小结平台交流情况
2、回忆场景描写方法
二、说场景
1、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注意:说清楚,说具体)8
2、抽同学上台说.说完之后抽同学评价.其余的孩子还可以相机补充.三、写场景
学生开始着手写.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写作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选择不同层次的作文2---3篇在班上师生共同修改.4、和同桌交换修改.5、自己修改.6、老师念1---2篇优秀作文供欣赏.7、结合刚才情况再次修改自身的作文.第三课时
誊抄作文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长征》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 》
二、朗读
1、学生自由读.注意节奏.2、师示范读.3、抽生读.4、齐读.三、了解大意
1、简介写作背景.2、简介诗句意思.3、简介毛主席写这首词的用意.四、背诵
五、学习成语典故
1、自由读,扫清字词障碍.2、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说说“大公无私”意思.4、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本单元由《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 村居》这些课文组成,从教材内容上看,涉及到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唐代大诗人李白、孟浩然,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名篇、名著编排在一个单元中,我们把这一单元主题称为——走进名著。如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名著,了解文化名人,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单元主题目标:
1.在让学生学好本单元基础知识、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品评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以结合练习七,把学生阅读视野引向少儿版《水浒传》,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举办水浒传故事会等。
3.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一些文史知识、文化常识,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简要介绍词的有关常识,教学少年王冕时,可简要介绍《儒林外史》和吴敬梓,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在教学时,可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拓展教学,如教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教完清平乐村居,可补充一首辛弃疾的描写军旅生活的词,感受辛词豪放的一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积累。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改编来自古典名著的小说的一些字词。凭借课文的语言,感知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性格特点。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昔别之情。
3.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好汉歌》,问学生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简介《水浒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则故事。
【结合课后的名著便览,进一步了解《水浒传》】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应读出气势)
2、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人?林教头指谁?
【从课题我们可以推测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并纠正读错的字音;
【注意几个读音:掂量、衣裳、本事读轻声,彩头、教头、较量不读轻声】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他的事情。)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一、(1)故事的开端,写了林冲发配沧州的途中,来到柴进的庄上;
二、(2、3)故事的发展,写柴进设宴款待林冲,自以为是的洪教头执意要跟林冲比武;
三、(4—8)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打败了洪教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林冲被发配的原因;
(3)理解“发配”; 【理解“差人”“押解”,并读正确】
(六)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概括故事
1、再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读题目《23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读了这个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林冲是怎样棒打林教头的,结果怎能样?
3、概括说课文主要内容;(自己练习——四生说(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练说;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一)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认为洪教头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依据。
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
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教“偏不信”?就是故意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2、林冲是怎样的人?忍。从哪里看出林冲的忍?
【补充介绍:林冲为什么要“忍”】 【理解“禁军教头”】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林冲怎样棒打洪教头的?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笔圈出洪教头的语言和动作和林冲的语言和动作,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交流第四、五自然段,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朗读竞赛第七节;
2、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3、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4、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
5、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6、教师范读。
7、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看看说说。】
8、棒打的结果怎样?三生读第八节。
(三)练说: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林冲是不是好汉?林冲是个怎样的好汉?
躬身施礼,一忍;林冲让座,二忍;不敢不敢,三忍;只好提起棒,四忍;不打认输,五忍;迫于无奈,忍无可忍,一棒扫倒,点到为止。
学习林冲什么?(艺、义)
2、洪教头是不是好汉?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
【小结人物形象:(谦卑忍让、武艺高强的林冲)(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的洪教头)】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今天学习了课文,我们接触到了水浒传108好汉中的豹子头林冲,书中还有许多的好汉。你还了解《水浒传》里哪些人物?推荐看《水浒传》。建议先看简体字版本,再看繁体字版本。【补充介绍《水浒传》里的人物、绰号、故事,男生了解的比较多,可以让男同学介绍。】
板书:
23、林冲
棒打
洪教头
好汉
(义)忍
狂
(艺)精
躁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由于是经《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读准确文章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我在第一课时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后学生兴趣较浓,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在带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林冲、洪教头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问学生,这篇文章选自于古典名著《水浒传》,请你再默默欣赏林冲和洪教头打斗的场面,看看作者写得好,好在哪里? 写双方交战的场面,双线进行,很清晰。于是,我和学生配合朗读了第七自然段,学生恍然大悟,现在更清晰地知道了写打乒乓啊,打篮球等双方活动的,就要这样“一来一往”双线进行,要迈开左右脚,才走得稳。写观众的反映,烘托场面的气氛。课文写众人“哈哈大笑”,是告诉我们,林冲和洪教头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是柴进加剧了场上的“矛盾”,洪教头既想赢“银子”又想赢“面子”,所以场上的打斗达到了高潮,气氛紧张,但众人这一笑,气氛缓和了,洪教头丢了面子,走开了,打斗就此结束。写打斗时用了很多动词,很准。于是,组织孩子们从第四自然段找到第七自然段之间找动词,结果找到了二三十个,对“掂量”“耍”“提”“打”(“提起棒来就要打”)“横”“扫”等作了品味,发现作者用词很精确,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写“月光”,推动事情的发展。故事开始写“一天午后”而打斗时,“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告诉我们故事在不断发展,正因为“如同白昼”才能看得清,才能打斗啊!“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也暗示着事情在发展,故事发生的环境往往为事情的发生发展起个铺垫作用。当时的课堂上,学生发现了七八条“好”,如写打斗场面还写了人物的心理,使故事达到高潮,更能看出洪教头迫切取胜,自高自大。对这些发现,既引导他们品味内容,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又联系实际谈谈写得好在哪里,学生不亦乐乎,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最后,我又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用词方面的精确。说实话,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并不深刻,更不全面,所以我只是站在自己的基础和学生的基础作了另一种尝试——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来学名著,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24少年王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背诵王冕写的《墨梅》】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让学生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一读】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感受他如何努力走向成功。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3)评价,再指名读。
(4)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相机点出:“不是我要耽误你”、“年成不好”、“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无可奈何。
【理解“年成”(一年的收成),提醒“供”读第一声。】
(6)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开展小小辩论会,加深理解王冕的懂事、孝顺。】
(7)练习分角色朗读。
(8)教师小结:这段文字通过母亲和王冕的对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家境贫寒,母亲无可奈何,让王冕弃学替人放牛,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
(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提问:王冕会懂得那些道理呢?】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这段景物描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导背诵。】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5)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背诵第五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板书
24、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教后感:
25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背诵《庐山瀑布》】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理解“之”:去,“广陵”:扬州】 【讲讲诗题的含义】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提醒“伫”的读音】
(2)读顺课文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4)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指名读,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与哪一句诗对应?】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朗读一、二两节,体会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李白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孟浩然的话中又体会到什么?】
【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找出与之对应的诗句。】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脍炙人口”】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品读场景,涵咏真情。《黄鹤楼送别》一文,将送别时的三个场景娓娓叙来,细细描绘,无需画面的呈现,音乐的渲染,就那样“洗尽铅华,素面朝天”,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咀嚼,品味,潜心会文滋味长,文的背后的那份情,便悄悄地撞击心弦了。首先,是“‘观赏’美景”。“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那不是真正的观赏,是掩饰离愁,是排遣别情,是将依依惜别的情意深深地藏在心底啊。为什么藏呢?“情深深,雨蒙蒙”那样地唱不行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般地哭不可以么?不,那不是属于李白和孟浩然这样的男子汉的离别,他们藏着的别情后,是满腔的深情,真情和豪情!细细地品读一个“藏”,读懂的是藏不住的情,直抵人的心怀。然后,是“敬酒话别”。人常道:言为心声。送别的话语里倾诉的是心声,满满的酒杯里装着的是情意。敬仰情,感激请,留恋情;师生情,手足情,朋友情,酒满情更满。而孟浩然语重心长的劝慰中,是关心,是爱护,是对友情的珍视,信任。薄酒一杯酬知己,一个是“请满饮此杯”,一个是“一饮而尽”,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传递的都是那不朽的友情,那样真挚,那样深情。最后,是“伫立吟诗”。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登上小船,白帆翩然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凝视江面,既然是“凝视”,他的视线应该有一个焦点,那个焦点,便是渐行渐远的孟浩然。纵然是孟浩然乘坐小船已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视线却能飞越千山万水,久久地追随,随着牵挂的人儿走向海角天涯。因为人有情,物也有了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习俗“折柳相送”,“柳”——“留”谐音,那杨柳依依似乎也在伸手依依地挽留;那点点沙鸥仿佛也在一路追随相送,声声呼唤珍重;那一江春水绵绵不绝地流淌,诉说着思念和祝福绵绵无绝期,真挚深厚的友谊在天地间长存,永世不绝。而文末的一个省略号,又蕴含着多少道不完的情!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有了,情懂了,心动了,这一份依依惜别的真情,深情和豪情,如一棵树,在心头静静地长起来了。】
26、清平乐 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提醒“乐”的读音。】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理解“村居”】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录音朗读,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学思考,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理解“无赖”,注意“剥”的读音。】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学习时,不按片来讨论,而是先学写景的的两句,再学写人的句子。按从景到人的顺序,体会景物的美好和人物的舒适。】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帮课文插图取名。】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
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农村:清新恬静
生活:安宁平静
教后感: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写好钢笔字。
3、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的故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先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上网查找各个朝代的简介。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背背《朝代歌吧》,(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
(5)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朝代。
(6)教师将学生不了解的朝代进行介绍,强调朝代的先后顺。唐尧虞舜夏商周:唐尧、虞舜,指的是尧帝和顺帝,他们是历史上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我国上古夏、商、周三代更替,相传在夏之前有唐(或称陶唐)、虞二代。夏禹受禅于舜,虞代的首领自然是舜。舜受禅于尧,虞以前陶唐氏自然为尧。于是古代文献就往往称唐尧、虞舜。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帝王盘庚继位后将国都迁至殷(今河南安阳),此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因此,商朝又称作殷朝。
(7)学生自读,互相背,分组背。
(8)齐背,个别背。
2、教学第二部分
(1)明确要求
(2)将课前填好的表格进行交流,共同评议。
作业:抄写并背诵《朝代歌 》。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题,明确要求。
(2)诵读古诗
(3)看清字型,结构。
2、描红
3、仿写练习,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老师随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姿势。
4、交流。展示写得好的。
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指导。
(1)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老师范读生字后,学生自由读
(3)学生大体说说词意。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原指《水浒传》种林冲等人因遭遇官府的迫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后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来了,就派将官摔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来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2、练习。
(1)学生自由读,同座互背
(2)自选一两个成语说句子。
3、反馈。
(1)指名背诵。
(2)集体齐背。
作业:抄写成语两遍。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的精彩或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2、审题:
(1)自读要求,明白题意。
(2)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3)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故事。
(4)步骤:同座互讲,代表上台讲,大家评议
要求: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可适当做些动作。
3、学生按以上步骤练讲故事,4、反馈
(1)老师对学生所讲故事进行评议。
(2)鼓励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教学第五题
1、认识所写的偏旁及字。
2、指导
(1)读帖
(2)老师范写,讲解“北、戏”的结构特点和写法。
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的,进一步纠正。
习作7习作目标:
1、认真读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
2、选一个你喜欢的作文题目,练习写作。
3、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4、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重难点: 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读读吗?
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
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有趣的一次实验
冬天 盼春节„„
3、师生共同品读、赏析。
4、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有趣的往事,令人回味。
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
1、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
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
3、小组讨论,确定作文题目,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
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说自己的作文内容。
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三、自由命题,相机辅导
1、把你想写的作文题目写下来。
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四、朗读赏析,交流激励
1、自读自改。
2、同座互读互改。
3、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五、板书设计;
习作7
第一学期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2上学期合格率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期差生率
本期转化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1800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会读写56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说话中表达不当的地方;能听广播,说要点;能有条理地介绍看到的情况,能有条理地回答问话。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在阅读时学会使用常用的读书记号;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住重点段分段,能说出段落大意;能详细复述课文。认识省略号。能初步读懂说明书,并按说明书操作。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参观活动初步学会写简单的状物和写人的文章,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通知,学会给长辈写信。会使用书名号。掌握常用的几种删改换补的修改符号,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不同层度地受到了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班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一
按要求预习课文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二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写好文章的开头
具体说说周围的新鲜事
三
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
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四
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写好文章的结尾
按要点介绍我的家
五
用归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仔细观察。把图意写具体
六
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写“启事”
单元教学计划是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基础,是在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在制订某项教材单元计划前应该对这类教材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项目特点和技能形成规律,结合学生掌握该项目的实际水平进行目标定位。由于每项教材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所设置的学习目标会存在差异,甚至对相同教材内容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每一学段间的教学目标又是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联系,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如,在小学和初中都有篮球高低姿运球这个教学内容,但在小学主要强调的是激发篮球运球兴趣,为提高球感服务。但在初中就要强调运球姿态和控球能力,为提高行进间运球和运球突破能力服务。对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表述,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要结合项目特性来表述,不能出现一个目标能适用于所有计划的现象。
如,水平四七年级第一学期“篮球运动与体能练习单元计划”的目标表述为:1.学生积极参加篮球运动中的移动练习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及双手胸前投篮动作的学习,体验在篮球学习中进步的乐趣。2.知道篮球运动中的高低姿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侧身跑、后退跑的动作要领,能将这几种技术熟练运用到游戏和比赛之中。3.提高跳跃和投掷能力,发展学生的弹跳、力量等身体素质。4.在学练过程中能乐意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指导,愿意通过多次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篮球基本技术水平,能主动照顾同伴。
二、科学分割,设置课时目标内容
课时目标是单元教学计划目标的分支,是体育教学计划中最小的目标单位,是单元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根据单元计划目标的总体规划,遵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排列要求,参考技能形成的前后因果关系,把单元目标任务科学分割,合理分解到每节课中去,再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能力起点等因素来确定课时目标,使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影响,设置的课时目标要可控、可测、可评,应该是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目标。目标的具体内容应该以具体的技能素质学练为载体,充分挖掘项目固有的健身和育人功能。如,篮球传切配合教学,既具有提高灵敏协调等素质的健身功效,也具有培养学生胆大心细、果断决策的意志品质效果。课时目标表述的切入点要小,一般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维度表述课时目标。根据“目标引领内容”的课程理念,结合课时目标和单元教学内容,遵循动作技战术形成规律,合理地把单元教学内容分解到每节课中去,在确定内容时可以出现部分的重叠,以便及时巩固和补差。如,水平四九年级第二学期篮球运动与体能练习单元(第二课次),教学内容:篮球传切配合、多种形式的合作跳;学习目标:1.能说出传切配合中传球学生和切入学生的动作要求,知道配合时要注意的事项和配合的要点。2.能够较熟练地完成传球后做假动作加速摆脱防守队员做切入动作,传球学生能掌握好传球的时机。3.在学练过程中提高形势判断和果断决策能力。
三、知材知生,剖析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完成每次课教学任务的关键点。重点主要是针对教材而言,是学生应该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是不同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环节。因此,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知晓度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结合单元教学计划目标和课时目标对教材技术结构进行剖析,了解技术结构特征,清楚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知道完成所学技能需要哪些体能做支撑,准确理解每节课教学内容在单元教材中所处的位置,要想完成技能学习目标哪些技术是关键,把这些关键点就定位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一水平段学生间的差异性很大,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学习同样教材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难点,有些学生是因为体能因素不能完成学习目标,有些学生是因为心理问题不能完成学习目标,所以造成了学习的难点很难确定,难点也不唯一,教师要具备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估能力。这需要教师提前熟知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能力起点做充分的了解。首先根据共性问题研究共性难点所在,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降低重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体验学习的各个环节,对于形成标准技能动作的核心环节以及容易形成错误动作之处进行反复斟酌,这些都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对于少数特殊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成情况,根据个例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个性化的难点。
四、依据学理,寻求最佳突破策略
在目标、内容、重点、难点都准确定位之后,需要探究的就是突破策略,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切终极目标的实现就都是“空中楼阁”。措施是依据学理而生,学理是建立在身体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不同年龄认知规律、学生心理变化轨迹等基础上的一种分析,对学理的分析不够透彻,或者违背这些基本规律,所有的教学措施可能就是低效的或者无效的,甚至会产生负迁移作用。如,在小学篮球原地高低姿运球教学中,有教师在准备活动中设计运球慢跑和运球打球游戏,主教材学习的内容是原地运球,准备活动却设计了难度更大的行进间运球,这是典型的“没会走先学跑”的教学设计。按照课程理念“要关注学生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受益”的要求,教学手段和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应该有着共性和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突破的手段要巧妙流畅,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般倡导在准备活动中能结合主教材学习内容设计专项准备活动或者游戏,使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先有感性体验和认识,为主教材的学习自然铺垫。主教材学习中的分层手段和各种强化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最好能和学生日常生活体验相结合,使学生一听就清楚、一看就明白。如,在篮球传切配合教学中,能够迅速摆脱防守队员、快速切入接同伴的传球是学习难点,因此,学生的脚步移动和身体虚晃假动作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突破手段,在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做“抓尾巴”、“SPARK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发展学生左右变向能力,提高假动作的迷惑性。在确定课时计划的难点时,不可“一刀切”,除了对“大众难点”设计突破策略之外,还需要储备多种个性化难点的突破策略,对个性化的学习难点需要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措施,以便在课堂中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这个设计能力需要通过多年教学历练,同时需要在同行集体备课中收集大量教学信息。
五、统筹兼顾,形成单元评价标准
评价是指挥棒,是导向。经过一个单元的系统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制订适切的单元评价标准是在制订单元计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应该根据单元目标而设置,在制订单元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项目教学的连贯性,必须要参考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年龄生理特点、技能能力起点等因素,同时,依据课程标准理念,在单元评价标准中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表现、进步幅度等权重,分析不同水平段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应该分别达到什么样标准。单元考核评价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后续对该项目的继续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在评价中能体验到基本成功的乐趣,但要达到优秀的标准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行。考核评价操作方式要简便易行,不能太繁琐,同时要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评价考核中。
六、适当留白,且教且看便于调整
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如一枝枝神奇的画笔,给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奇松之奇有三:名、形、神。
奇松之奇在其名。名是指“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其名初听起来就形象生动,韵味深长,细品一番便能感受到黄山松的热情好客。 “迎”“陪”“送”三个动词,不禁让人联想到黄山松仿佛就是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数百年来无私地领着世人游览着黄山这一人间胜境,感受着世外桃源的生活。除了文中所说的三大名松,黄山松还有许多奇特的名字,如蒲团松、凤凰松、棋盘松、接引松、麒麟松、黑虎松、探海松、团结松等,每一个奇特名字的背后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奇松之奇在其形。迎客松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陪客松,犹如仙人,玉树临风,姿态秀美,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有诗赞曰:“玉屏楼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张罗。不语奇松能职守,无间风雨笑颜多。”送客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有诗赞曰:“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奇松之奇在其神。在黄山的万峰之巅,有一棵苍劲的老松,孤独地傲立在峭壁上,老松的脚上竟无寸土,它是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的。千年以来,没有人为它培土,没有人为它浇水、施肥,它缺乏营养,缺乏呵护,却一身浓绿,显出极强的生命力,铸造出独特的品格,形成了奇丽的风景,令人叹服叫绝。奇松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仰。陈毅元帅就曾写过一首赞颂松树品格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奇松之神在于其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快乐思维】
【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单元)】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1-01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10-15
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07-1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1-14
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期末复习教案10-23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教学设计11-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6-04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09-30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