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2025-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通用12篇)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篇1

关键词:沥青路面 预防性养护 微表处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随着一大批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沥青路面的养护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养护工作对保持路面的服务能力,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改善噪音、振动等周边环境的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如何在路面寿命周期的各个极端需要采用不同的养护维修措施,成为摆在公路养护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与对策作以分析。

2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和特点

2.1养护时机合理 沥青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可分为三期:①建成投入使用开始,沥青逐渐被氧化、损耗;②沥青路面出现微小裂缝、小坑槽或脱皮现象;③路面出现较大面积裂缝,并贯通形成龟裂,最终出现结构问题。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对高速公路路面采取的一种高标准的养护方式,要求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态时,即路面处于第一阶段时开始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

2.2 养护周期规律 预防性养护标准高,而路面使用性能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因此必须周期性实施养护措施,即定期开展路况调查,采集路况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当路面使用性能降到预定标准时,及时实施养护策略,恢复路面服务功能,如此循环往复。一般高速公路要求每年进行一次路况检测,实施预防性养护可增加检测频率,特别是对常巡查中发现病害的路段作专项检测与评价,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实施养护措施。因此,预防性养护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相对于另外两种路面养护类型,其周期短,即养护频率高。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在一个寿命周期内实施6次以上全路面预防性养护,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同时保持路面较好的服务功能。

2.3 预防性 对路面状况连续检测、评价3年后,获得一组连续数据,可以建立模型对路面使用性能各指标进行预测,对将来需要养护的路段及养护对策进行预测。通过路况的检测、评价与预测,适时对路面采取适宜的保护性养护措施,保护路面,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与发展。通过评价与预测,考虑未来交通量的增长,对出现病害或预测即将出现病害的路段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治本治标,以防微小病害发生与恶化。所以预性养护属于主动养护,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原则。

2.4 机械化程度高 路面预防性养护离不开先进的检测手段。先进的检测手段效率高,不仅能满足预防性养护的检侧频率,而且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高速公路的检测效率和质量,已开发和应用集

成检测技术,由1台专用车即可完成路面状况的各项检测。另外,路面预防性养护宜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法,以保证路面养护施工高效、优质、快速完成。

3常用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3.1 稀浆封层技术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是一种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使乳化沥青改性的沥青路面铺筑技术。稀浆封层所用的材料是具有良好级配的集料和乳化沥青的混合物,由稀浆封层摊铺机拌和并铺设在路面上,稀浆固化后开放交通。该技术适用于路基基本稳定、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疲劳龟裂等病害的道路处理。稀浆封层能恢复路面的抗滑性能,并可部分恢复路面平整度,而且还可封水,防止表面裂纹和疲劳龟裂的扩散,具有快速、有效、成本低等优点,能较好地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3.2 雾封层技术 当沥青路面正常使用几年后,路面开始出现轻微疲劳龟裂、损失细骨料的现象,并且其渗水性大大提高,路面水会经过裂缝或细骨料损伤处(露骨处)进入到沥青混合料中,这进一步加速了路面的损坏。这时路面基本完好,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进行及时处理,会引起网裂、龟裂、坑洞等路面破坏,继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破坏,造成养护时间和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交通的畅通和经济的发展

雾封层技术是将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以雾状喷洒在沥青路面上,封闭路面孔隙,修复路面老化,改善路面外观。它是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目前在我国也得到了初步应用。雾封层技术的关键是要有高品质的乳化沥青喷洒设备和乳化沥青材

料。目前国内已经可以生产适合雾封层技术的喷洒设备和乳化沥青,为大面积推广该技术扫除了障碍。

雾封层的作用机理:沥青在路面结构中受到日光(紫外线)、气温、降水和空气(氧)的综合作用,产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其路用性能逐渐降低,称这种变化的过程为“老化”。老化的速度越快,耐久性越差,沥青层越容易产生各种病害,面层使用寿命缩短。老化后的沥青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例如掺加再生剂使其恢复(甚至超过)原来的性能,即所谓的“再生”。沥青老化后,在化学组分含量方面的变化之一是沥青质增加,而再生剂的掺加则可使沥青质相对含量减少。雾封层可以采用喷涂、滚涂、刮涂等工艺施工,涂层以两次为宜。基面清理后施工第一遍,保证涂料能充分渗入沥青表面的毛细孔,以封闭毛细孔,形成防水层,活化沥青层,改善表层沥青的性能;然后施工第二遍,确保遗漏的点和面涂上涂料。

雾封层一般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道路,开级配混合料出现松散时,雾封层可有效解决。无论是交通量小的道路还是交通量大的道路均可使用雾封层。雾封层可更新和保护旧氧化沥青路面,填补小型裂缝和表面空隙,使低温下的路面免受损害,加深沥青路面的颜色,加大沥青路面与标线的对比度,防止开级配路面松散。

3.3 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技术是稀浆封层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高分子改良乳化沥青为粘结材料,并且以薄层工艺为主的冷拌混合料施工技术。这种技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

铺到原路面上,形成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并能很快开放交通。微表处有良好的封水效果,可以有效防止路面水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扭转路面坑槽补不胜补的被动局面。该技术主要用于建立和恢复道路表面功能,使道路形成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表面功能层。

3.4 就地热再生技术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利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在施工现场将旧沥青砼路面加热、翻松,通过喷洒再生剂、现场拌和后就地摊铺、碾压成型。它实现了旧沥青混合料的再利用;通过添加再生剂恢复了老化沥青的物理力学性能;通过再生工艺,可以治理路面表面层的病害。目前,阻碍该技术推广的因素主要包括:设备依赖进口,价格过高;工艺较复杂,施工效率较低,施工组织难度较大;仅限于维修沥青表层3~5cm的病害,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3.5 复合式路面加铺罩面技术 在水泥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砼罩面前,为了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往往需要先对水泥路面进行处理,其中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就是对水泥路面进行界面处理。为实现快速、有效的旧水泥路面破碎、固定,国外常采用冲击压实或水泥路面碎石化技术。目前,这两种技术均在我国得到初步应用。

4结束语

预养护对策选择之前必须进行路面预养护适用性判断,以保证预养护的效果。判断的标准包括预养护的宏观路况标准和微观路况标准。预养护对策的选择过程分为三步,分别考虑技术、经济和工程因素。技术方面主要考虑路砥的主导损坏类型及程度,经济方面主要考虑当量费用,工程方面主要考虑当地或附近可获得的材料、施工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篇2

1 沥青路面公路的病害

1.1 根据病害程度的分类

第一, 功能性破坏。在沥青路面公路的面层有小微裂缝、麻面、沥青老化、脱皮、泛油以及路面渗水等一些轻微的病害, 使得路面不平整, 并降低了抗滑性能, 失去了预期的功能。第二, 结构性破坏。在沥青路面公路的面层有严重裂缝、沉陷或坑槽, 致使整体或局部沥青路面公路的结构毁坏严重, 已无法在承受车辆的正常荷载。

以上这两种破坏不一定会同时出现, 不过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通常, 沥青路面公路先出现功能性破坏, 然后是结构性破坏。结构性破坏往往只能进行彻底的翻修, 不过功能性破坏只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整养护, 就可以恢复沥青路面公路的整性以及抗滑性。预防性养护可以很好的改善并提高路面优秀的使用性能, 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

1.2 根据病害破损类型的分类

裂缝类病害主要有网裂、龟裂以及各种纵横向裂缝等;松散类病害主要有松散、脱皮、掉料、啃边、剥落以及抗槽等;变形类病害主要有车辙、波浪、沉陷以及拥包等;另外还有泛油和磨光等。

在交通运输中, 沥青路面公路的病害不仅行车的质量和安全, 还会减少公路的使用年限, 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沥青路面出现病害有多方面的原因, 主要包括设计、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外界条件影响。所以, 对路面进行有效的养护和预防性养护, 在维持沥青路面公路良好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沥青路面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通常, 预防性养护用于没有出现损坏或者轻微缺陷和病害的沥青公路路面, 应用比较多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有表面封层、薄层罩面以及裂缝填封等。在实际施工中, 要根据沥青路面公路毁坏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进行养护。

2.1 表面封层

表面封层是采取连续方式在整个沥青公路的表面敷设养护层, 用来达到封缝、封水、抗滑、恢复平整度和表面功能的效果。封层材料有沥青、封层剂或沥青和集料的混合料, 主要用于复原或者延缓路面表层沥青材料老化, 恢复路面的抗滑阻力, 消除路面表层微小的裂缝, 避免水由表面渗入到沥青路面的结构层, 还可以阻止集料从沥青公路的表面脱落或崩解。在当前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 表面封层常用的技术有雾层封层、石屑封层、稀浆封层以及还原剂封层等。

第一, 雾层封层以及还原剂封层。

施工时, 在老化的沥青公路路面上喷洒雾状乳化沥青或者专用再生剂, 可以有效地更新并还原沥青路面表层的氧化沥青膏体。不过, 对沥青公路路面进行雾层封层或还原剂封层后, 需要挺长时间才可以重新开放交通, 而且喷洒太多的材料在公路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 降低路面的摩擦阻力, 还需要通过铺砂来增加路面的抗滑阻力。这种方法主要在低交通流量、停车场以及低速公路上使用。

第二, 石屑封层。

施工时, 把沥青材料喷洒在路面上, 像乳化沥青、热沥青以及轻质沥青等, 然后撒布砂或者级配适当的集料, 再紧接着碾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敷设简单、价格低廉, 不过初期的养护时间比较长, 高速行驶会出现比较大的噪音, 而且在车辆高速行驶时, 路面的松散集料容易被撞击并粘附于车身或者挡风玻璃上, 损失集料还会降低路面的抗滑能力, 这种方式很少在交通流量大以及高速行驶的沥青公路上使用。

第三, 稀浆封层。

这种方式应用比较广泛, 由乳化沥青、碎集料、矿粉、添加剂以及水组成稀浆混合物, 搅拌均匀后摊铺到破坏的沥青路面之上, 和原路面牢固结合形成均匀、抗磨的养护层。这种方法对新旧路面出现的裂缝、松散、坑槽以及老化等病害具有很好的预防和修复作用, 可以快速平整路面并提高防水、抗滑和耐磨性能。稀浆封层的特点是凝固成型快、开放交通早, 并且可以连续作业, 节省喷洒以及碾压的工序, 有效降低成本。所以, 这种方法施工简单、效率高, 广泛应用在交通流量大和高速行驶的沥青公路上。

2.2 薄层罩面

这种方法使用的比较早, 属于传统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施工时, 把热沥青混合料加铺在原有沥青路面上, 厚度不能大于2.5cm, 可以有效地阻止沥青路面的恶化, 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并恢复抗滑阻力。此外, 还可以校正路面轮廓, 有补强效果。不过, 这种方法养护费用高, 层面比较薄、冷却快, 无法使用压路机, 致使密实度较低, 对混合料的设计、碾压工艺、温度以及压路机的型号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所以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2.3 裂缝填封

在沥青公路路面上, 裂缝属于比较常见的病害, 有微小裂缝、小裂缝、中裂缝以及大裂缝等。通常, 低于6mm的裂缝属于没有出现结构性损坏的路面, 这种病害可以通过裂缝填封进行预防性养护。施工时, 先清扫干净裂缝, 把乳化沥青或者热沥青灌到裂缝中, 做好贴风式封面, 可以很好的防水深入裂缝, 避免裂缝扩大。

2.4 预防性养护时机

沥青路面公路的预防性养护, 关键就是要选择适当时机, 根据病害类型采取相对的养护方法。比如, 在南方山区, 沥青路面公路的病害主要是由于水害, 所以在进行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时, 要注重排水和防护。要确保排水系统可以可以正常排水, 像拦水带、截水沟以及涵洞要完整, 出现损坏时要及时修复, 避免雨水渗漏毁坏路面。在雨季来临前, 全面检查并维护路面的排水系统, 确保挡墙泄水孔顺畅。

沥青路面公路的交通状况不同, 养护时所采取的措施往往也不同, 在进行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时要选择适当时机, 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法。预防性养护技术要符合路面病害的特点, 并考虑经济因素, 在保证路面性能的前提下节省养护成本。要定期进行沥青路面公路的巡查, 发现路面或者附属设施出现质量隐患, 要及时进行修复, 根据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 因地制宜, 做好沥青路面的日常预防、季节保养, 保证路面完好。

总结

目前, 我国沥青路面公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甚至有些公路通车运行两三年就出现破损, 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公路养护措施, 在减轻沥青公路损坏, 延长使用寿命方面, 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保障公路的正常通行, 减少公路大范围的重修, 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 现在修复和养护公路大多还是靠主观经验, 容易判断失误, 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金光显, 覃世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初探[J].农家之友 (理论版) , 2009 (07) .

[2]高锟, 谢荣芳.论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治理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 2009 (03) .

[3]李维生, 张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4) .

[4]高力武, 段连成, 杨继禹.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及其防治[J].森林工程, 2008 (01)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一、前言

文章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和特点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公路养护部门在公路结构良好,道路在还没有出现严重病害或将要出现严重病害之前就进行的养护维修,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区别于矫正性养护,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事先的、主动的养护,预防性养护不但可以始终保持公路良好的服务水平,而且在道路的寿命周期内还可以节省养护资金,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定期路况调查,及时发现路面轻微破与病害迹象,分析研究其产生原因,对症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防止微小病害进一步扩大,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度,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

沥青公路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能及时修复路面微小病害,防止水分侵入破坏路基,使路面整体结构始终得到保护,不致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减少铣刨、翻修次数,大大节省大中修费用,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状态。

三、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和特点

1.养护时机合理沥青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可分为三期:①建成投入使用开始,沥青逐渐被氧化、损耗;②沥青路面出现微小裂缝、小坑槽或脱皮现象;③路面出现较大面积裂缝,并贯通形成龟裂,最终出现结构问题。预防性养护是对国省道公路路面采取的一种高标准的养护方式,要求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态时,即路面处于第一阶段时开始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

2.养护周期规律预防性养护标准高,而路面使用性能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必须周期性实施养护措施,即定期开展路况调查,采集路况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因此预防性养护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相对于其他路面类型养护,养护频率高。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在一个寿命周期内实施6次以上全路面预防性养护,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同时保持路面较好的服务功能。预防性养护对路面状况连续检测、评价3年后,获得一组连续数据,可以建立模型对路面使用性能各指标进行预测,对将来需要养护的路段及养护对策进行预测。通过评价与预测,考虑未来交通量的增长,对出现病害或预测即将出现病害的路段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治本治标,以防微小病害发生与恶化。

3.机械化程度高路面预防性养护离不开先进的检测手段。先进的检测手段效率高,不仅能满足预防性养护的检测频率,而且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国省道公路的检测效率和质量,已开发和应用集成检测技术,由1台专用车即可完成路面状况的各项检测。另外,路面预防性养护宜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法,以保证路面养护施工高效、优质、快速完成。

四、路面预防性养护原则

1.对路面确定最佳养护时机

目前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对养护时机进行判断。其一是通过建立某些路用性能指标的触发值确定最佳养护时机;其二是采取对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并将不同时段进行养护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养护时间。

2.对路面进行可靠的调查与评价

首先应对路面目前路况及交通量进行全面调查,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通过对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来对预发病害及交通状况实施可靠预警,提高养护治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资金的利用效益。

3.养护路段划分

由于各路段的地理位置、病害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制定养护措施时应根据不同路段病害特征加以确定。常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各路段所处的外部条件不同预先将各路段归类于不同单元,对同一路段的路面采取相同的养护措施。

五、高速公路预养护适用条件

对高速公路而言,预防性养护是一种高标准的养护方式,它要求路面状态良好时就开始进行保护性的养护措施,如果在路面状况调查中确定的破坏类型与结构缺陷有关,那么该路面就不适宜预防性养护处治,而应视病害严重程度考虑采取大中修或者是重建。因此,对于公路沥青路面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其前提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预防性养护措施只是为了改善路面功能性,对于路面结构性能起不到太大改善作用,因此,路面结构性良好是采取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先决条件。

2.采取预防性养护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资金达到最佳养护效果,以使路面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因此,养护措施的实施必须具有良好的费用效益。

3.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路面性能,因此,时机的选择必须与实际的路面状况相结合,对不同等级路面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4.路面使用性能随着时间变化逐渐恶化,因此,需要制定周期性的、计划性的养护计划,即定期进行路况检测与调查,通过收集的路况数据对路面进行分析与评价。当路面使用性能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必须立即采取养护措施,提高其路面服务功能,形成良性的、周期性的路面养护计划。

六、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相关技术

我国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如下:

1.石屑封层。石屑封层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养护手段,并且随着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与材料的改进,以往的聚合物已经改为现在的乳化石屑来运用在路面石屑封层的措施中,但是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沥青路面还很少使用石屑封层。石屑封层的养护运营时间一般是五年至七年。

2.裂缝填补。裂缝填补是公路养护过程中最为常规并且常用的一种公路路面养护措施,它可以使路面的坑槽以及裂缝进行填补,并减少坑槽与裂缝受到更多的破坏而使路面严重受损。并且根据长期的预防性养护工作相关经验,而选择出了最利于裂缝填补的材料便是性能优良的密封胶。

3.稀浆封层。稀浆封层,尤为突出的是微表处,它能使得路面的抗滑阻力与抗磨的耐久性得到良好的提高,由于其施工的过程极为简单并且生产的效率非常高,使得路面能够尽早投入通行使用。还由于其得优良性能,对于路面的一些轻程度的损伤有着非常好的修复功能。

4.薄层罩面。薄层罩面,是一种很早以前就已经投入使用的一防性养护方式,它对于路面的平整度、路面轮廓以及路面抗滑阻力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养护成本比其他养护方式的成本要高出许多。

5.微表处。微表处,即表面封层,包括了再生剂、雾封层等多种封层方式,一般使用沥青或是封层剂等,在路面保持完好的状态,仅仅是轻微受损的情况下,使用此方法可以很有效地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

七、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是高速公路的两个重点,通过对高速公路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减少事故和问题的发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雷显武.许永.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

[2]杨志勇.雾封层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篇4

1.沥青路面的破损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1.1 破损类型

沥青路面的破损可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他类等4大类。

1.2 产生原因

(1)横向裂缝:这种病害比较普通,主要由于沥青面层温度收缩和半刚性基层的干缩或温缩引起。路基压实度不足也会引起这种病害。

(2)纵向裂缝:大多发生在半填半挖路基或路面加宽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

(3)龟裂:其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形成龟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

(4)车辙:表现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另外,重载和超载车辆过多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

(5)波浪:主要原因是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在纵坡段,由于高温的原因也会出现这种病害。

(6)松散:主要出现在水损坏严重的路段上。

(7)坑槽:是龟裂和松散等其他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8)沉陷:主要是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的,特别是在一些高填方和压实困难的半填半挖路段以及构造物两端出现。

(9)剥落:如果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了中性或酸性石料,会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施工时混合料离析也是产生剥落的原因之一。

(10)泛油: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空隙率较小,高温稳定性差,是产生泛油的主要原因。

2.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有:裂缝修补、稀浆封层、石屑封层、微表封层和热薄层罩面(包括开

级配、密级配和间断级配)等。这里重点分析裂缝修补和稀浆封层技术。

2.1 裂缝修补工艺及方法

2.1.1 开槽修补法

开槽修补法适合中小裂缝,是较好的裂缝处理方法,使用的设备包括开槽机和灌缝机,补缝材料采用针对裂缝修补专门设计的密封胶(改性沥青聚合物),开槽尺寸至少为lcm宽,l~3cm深,开槽的深度比不应超过2:l,深度比越小越好。开槽修补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准备工作:检查开槽机和灌缝机,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补缝设计方案;启动灌缝机并向密封胶加热罐内添加密封胶,将密封胶加热、搅拌至l90℃,不能超过200℃ ;加热期间将灌缝机拖挂在卡车后面,并把密封胶、隔离墩、安全指示标牌、开槽机和肩背式吹风机等装在卡车上,拖到预定施T地点,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的规定作为施工区进行作业。

(2)开槽:按照设计的开槽尺寸,预先调节好开槽机开槽深度,然后进行开槽作业。作业时,根据裂缝宽度种类情况,及时调节开槽尺寸,满足最低设计要求。

(3)清槽:用肩背式吹风机将槽内的碎渣及裂缝两侧至少l0cm范围内的灰尘彻底清扫干净。

(4)灌缝: 若在气温低于4℃时灌缝,灌缝机须配有预热设备对开槽部位进行预热,若在此温度下不预热就进行补缝,会降低密封胶的粘结力;如果在气温高于4℃时灌缝,可不进行预热,一般预热后的补缝效果要好、在密封胶加热温度达到190℃左右时,用灌缝机带有刮平器的压力喷头将密封胶均匀地灌入槽内,并在裂缝两侧拖成一定宽度与厚度的封层。

(5)养护:密封胶灌缝后,在密封胶充分冷却并把路面上的碎渣清扫干净以后,才能开放交通。一般冷却时间为15分钟左右,具体开放交通时间可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

2.1.2 非开槽修补法即传统修补法

非开槽修补法适合对微裂缝进行修补,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这种修补法可以分为热补和冷补2种。

(1)AH—110#重交通石油沥青热补施工

机具设备沥青热熔和喷涂设备(安装在工程车上)。

施工工艺:准备工作→备料→加热熔解AH—110#重交通石油沥青→清除裂缝四周灰尘→骑缝喷涂热熔石油沥青→抹板抹平自然冷却→开放交通。

(2)改性乳化沥青冷补施工

改性乳化沥青是液态的混合冷补材料,对机具设备无特殊要求,现场搅拌后人工刮涂封缝(最少3遍).施工工艺:准备工作→清缝→人工拌料→人工刮涂一次→固化→二次刮涂→固化→三次刮涂→固化→开放交通(固化时间l5~20 min)。

2.1.3 传统修补法和开槽式修补法的比较

(1)对于传统修补法,无论是采用重交通石油沥青还是改性乳化沥青灌缝,虽然施工设备费用投入几乎没有,初期施工造价较低,但随着表层及基层的温度收缩,最多不超过1年,维修后的裂缝又在原灌缝位置重新开裂,其失效率占80%以上,只好第二年重新修补。这样经常的维修,不仅增加了养护费用,而且频繁的养护作业会造成行车的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5年内每延米工程总造价为l5元左右。

(2)对于开槽式修补法,虽然初期施工设备费用投入较高,初期施工造价较高,但其使用寿命大为延长,裂缝密封的效果好,有效率大为提高,使用5年后,开槽式修补处理裂缝的有效率为85%,5年内每延米工程总造价为ll元左右。

(3)传统修补法适合处理微裂缝和对中小裂缝进行临时应急处理;开槽式修补对中小裂缝进行一次修补可以保持5年以上,一次修补多年受益。

2.2 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技术对于新、旧路面的老化、裂缝、光滑、松散、坑槽等病害能起到预防和维修的作用,使路面的防水、抗滑、平整、耐磨性能迅速提高。近年来。由于稀浆封层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施工质量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稀浆封层已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早期维修养护上。

2.2.1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改性乳化沥青是一种高温抗流变、低温抗脆裂,耐候性、抗磨性、抗老化性优良的路面铺筑材料,对于降低路面的透水系数,治理路面的初期病害,增大路面的平整度和摩擦系数,起到很好的作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一种由水质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与轧碎密集料、矿物填料、水和添加剂组成的表面处治层,特点是可以进行薄层摊铺,凝固快,主要用于路面构造修整、龟裂、车辙等病害的处治,也可用于密封和提高路面的抗滑处治。但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和其他薄层处治一样,只适用现有结构稳定的路段,弯沉值不够时必须补强后再施工。

2.2.2 与其他道路养护方法相比较

(1)与热沥青混合料铺筑相比,热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2.5cm,每平方米造价l8~2O元;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摊铺厚度1cm,每平方米造价l3元左右,平均使用寿命为6~8年,可节约沥青15%~20%,按路面11m宽计算每公里节约资金8.8~11万元。因为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在5℃以上即可施工,因此可以延长施工时间1~2个月,且减少环境污染、施工简便、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设备能源。改善施工条件。

(2)普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开放交通时间需要4h,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开放时间只要0.5~1h,中断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或半幅施工,半幅开放交通,使成本直接下降。

(3)改性乳化沥青自身有较好的弹性和高低温性能,改性稀浆封层混合料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因此,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以修复或减少路面病害,延长封层的使用年限,年使用成本比普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要低

(4)由于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具有较好的防水和抗滑性能,而且缩短了开放交通时间。提高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机械设备利用率及劳动效率。极大地避免了夏季突然暴雨造成的水毁损失,每年可节约2~3万元。从缩短车辆停滞方面考虑。节约运输时间、减少车辆、商品在途中费用。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结语

本文就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方法等作了简述。预防性养护作为高等级公路经常性、周期性的保养措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浅谈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篇5

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年低,山东公路总里程达2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0公里。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公路的技术状况和服务能力将逐渐退化。为保持公路的使用性能良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应坚持预防性养护,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因此,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预防性养护是指在公路病害出现之前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有针对性地对路面预先养护处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速率,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抗灾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沥青路面病害分类

按病害程度可为两类。一类是功能性破坏,即沥青路面面层出现微小裂缝、麻面、脱皮、泛油、沥青老化、路面渗水等轻微病害,造成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的下降。另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即沥青路面面层出现严重裂缝、坑槽、沉陷,它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一般是先发生功能性破坏,而后出现结构性破坏。对于结构性破坏一般均需进行彻底翻修,但对于功能性破坏,可以通过修整、养护来恢复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即通过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改善和提高沥青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满足行车要求。

按病害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变形和破坏阶段。大约在通车后的l~3年内,主要表现路面纵、横向开裂,路基沉降引起路面沉陷以及局部出现坑洞。第二阶段为变形、破坏稳定阶段。沥青路面早期变形、病害通过治理以及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断地再次压实从而达到基本稳定。该阶段病害主要表现为由于车辆轮胎对路面的不断磨损,车辙增加,在雨季中会出现少量的坑洞。第三阶段为路面使用功能破坏阶段在路面使用8~10年后,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网状开裂,直到大面积破坏,路面的使用功能逐渐丧失。

因此,有效的养护,尤其是预防性养护可以保持路面良好的功能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二、预防性养护技术

预防性养护通常用于没有发生损坏或只有轻微缺陷与病害迹象的路

1面。目前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包括裂缝填封和薄层罩面等。

1、裂缝填封

正确的填封工艺对填封的寿命有着很大影响。影响寿命的工艺因素主要是施工气温,裂缝是否作清洁、干燥处理。一般根据裂缝宽度和深度确定修补工艺。

2、轻微裂缝

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在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单位面积内裂缝十分多)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沥青(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稳压。

(2)沿裂缝涂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5mm以内的裂缝

此类裂缝由于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作更多的处理,只是在表面上作灌封,目的是防止由于雨(雪)水通过裂缝向下渗入而继续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的范畴。

首先利用高压空气器具从裂缝的一端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及尘土,并清扫干净;用灌封设备从一端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直至全部裂缝灌满为止;将干净石屑或砂撒到缝中,并捣实;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开放交通。

5mm以上的裂缝

(1)用5mm以下小粒经碎石或砂与沥青(乳化沥青)按比例拌制填封混合料,如果细石料中有少量石粉,可适当增加沥青的用量;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对于裂缝中较大的杂物要清除,并清扫干净;将已拌制好的填封混合料填入裂缝中捣实,如果裂缝较深可分层填补,(2)高粘度高粘弹性的裂缝密封胶对裂缝进行填封。切缝机切缝;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吹出裂缝中的残留物;干燥机干燥裂缝;灌缝机灌入灌缝材料于裂缝中。

3、薄层罩面

(1)首先对原路面进行清扫和简单处理,其上喷洒一层沥青材料,紧

接着撒布砂、单粒径或适当级配的集料,并紧跟着进行碾压。

(2)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厚度不超过2.5 cm的热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在施工中最大的困难是由于层面较薄、容易冷却又不宜使用振动压路机,因而不易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因此,正确的混合料设计、温度控制、碾压工艺和压路机选型显得尤为重要。

三、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根据可能出现的病害类型,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在预防性养护中,抓住排水和防护两大要素至关重要,排水设施一定要完整无损。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篇6

摘要: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有75%以上是沥青路面高速公路。一般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左右,但我国建成的一些高速公路在通车1-3年的时间内,其沥青路面就已经有大面积的损坏出现,其破坏的主要特征有局部出现裂缝、拥包、松散、车辙、水损坏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本文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的特征的原因出发,找到成熟有效的沥青路面预防养护的办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正从快速建设转向养护,要想实现科学、高效的公路路面养护,保证高速公路的通畅,使道路满足使用者和道路管理者两方的要求,就要对高速路的路面实行预防性养护的管理。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量日益变大,承载压力也非常大,这就使得高速路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裂缝、水损害、车辙等损坏,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已经成为公路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技术

高速公路实行预防性养护时,要综合的考虑技术的措施的可靠性、适用性、合理性以及经济性,依照养护公路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实用的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裂缝填缝技术

可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良好状态,防止出现因水渗漏引起的路面裂缝扩大的情况发生,进而防止造成更严重的喷浆、坑槽等破坏。裂缝填缝技术是道路工程常用的养护技术。

2、表面涂刷技术

当路面出现局部的网裂、松散、麻面等破坏数,使用表面喷洒技术,在沥青路面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养护层,这样可以起到防水、防裂缝、抗老化的预防性养护的目的。

3、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技术是在路面的表面功能衰减,出现轻微的车辙或者凹陷是,为恢复路面功能而使用的一种养护方法。它要使用级配良好的细骨料、矿质填料以及改性乳化沥青等物质组成混合物,这使得它就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过起到抗滑、耐磨以及填充的作用,起到预防性养护和美化路面的作用。

4、沥青混合料罩面技术

它主要使用沥青混凝土或者沥青碎石,罩面层的厚度一般在20-40mm左右,沥青可以用普通沥青或者改性沥青。罩面可以起到增加路面摩擦力,修复路面的不平整出和车辙,加强行车舒适度的作用,这对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几种常见的沥青路面损坏

1、裂缝

裂缝的主要危害在于,裂缝中可以不断的进入水分子,水分子聚集后流向基层,使路基发生软化现象,使得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加速了路面的破坏。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气候条件、基层材料、施工因素等都会影响裂缝的轻重程度。裂缝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不规则裂缝以及龟网裂。横向裂缝是垂直于行车方向的裂缝,纵向裂缝有可能是沥青路面的面层在分段摊铺时,由于两块路面的接茬处没有处理好,经过车辆荷载和气候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或者是由于路基的压实度不够均匀或路基的边缘受到水浸蚀发生不均匀沉陷引起的。不规则裂缝主要是因为路基路面的强度不足,尤其是路面的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被压碎后开裂,使路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龟网裂的开始是沿着轮迹带出现单条或者多条的平行纵缝,并逐步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者斜向的连接缝,以此形成龟裂。

2、车辙

车辙主要是沿行车线发生横向高差,它是高速公路常见的损害之一,它可以使路面的使用性能降低,导致路面的损坏。它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能较差,或者由于基层和面层在施工时的压实度不够,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发生固结变形和测下的剪切位移而引起的。

3、基层松散

基层松散是由于沥青路面的混凝土表层中的集料颗粒发生脱落,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沥青面层变得松散,这种过程是由表面向下发展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沥青路面的表面有离析发生,离析处的集料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有水进入后,会引起沥青的剥离,并随着时间不断的增多,这就使得路面老化的沥青结合料的自身粘接性下降,使面层和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慢慢的被磨损掉,造成沥青含量的降低,引起细集料散失机械损害或者油污染局部路基,使基层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损坏。

4、水损害

沥青路面的水损坏是指在路面存水的情况下,水经过路面渗入后,没有良好的排水路径,使其积聚在路面的结构内,在车辆荷载和外界温度的反复作用下,使路面发生水损害。

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养护措施

1、裂缝的养护措施

对于有沥青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我们可以把裂缝路段清扫干净,然后均匀的喷洒一些乳化沥青,用量不要太多,再均匀的撒上一层干燥洁净的石屑或者是粗砂,用轻型压路机对矿料进行碾压。

对于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则要沿着横缝的两侧,各挖一个开槽,挖除面层,将裂缝填实,再沿横缝加铺破璃纤维土工格栅,再重新铺上面层。

2、车辙的养护措施

对于车辙长度小于30m、深度不超过8mm,行车只有轻微小摆感觉的车辙,可以使用路面烘烤、填料压实的方法进行解决;对于长度超过30m,深度大于8mm、行车中有跳动感的车辙,要刨开路面的上面层,甚至中上面层,对面层进行从新的摊铺;对于车辙深度超过2cm、行车时伴严重颠簸感的车辙,我们不仅要刨开路面的中上面层,还要刨开全部的面层,对整个的面层进行重新的摊铺;对于由基层施工引起的车辙,在重新摊铺面层前,要先对软弱基层进行处理。对于较浅的车辙,可以使用微表处和薄层罩面进行处理,相较而言,这两种技术的施工速度快且对交通的影响小。

3、基层松散的养护措施

若面层尚未成形,可把松散部位直接清除,重新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并进行平整压实,对于已经成型的松散,使用切割机按照几何图形把路面切开,对基地进行检查,若基地完好,可在清扫过后,喷洒粘层沥青,摊铺上沥青混凝土,进行整平、压实。

4、水损害的防止和养护措施

对于路面的水损害可以采用封层技术和排水设计等方法进行解决。封层包含:稀浆封层、新铺面层处治、石屑罩面等的表面处理技术,它是用来改善路面防滑性能以及提供防水表面的。其中的碎石封层是指在面层的表面喷洒一些沥青,然后马上使用集料覆盖和碾压,它形成的石屑面罩可以用来作为无荷载裂缝路面的封层或者用于改善其防滑阻力;其中的雾封层是指用少量的水稀释的慢凝乳化沥青,用于治理旧沥青面层,将其灌入较小的裂缝和表面的空隙。除了使用上述的封层技术外,做好路面排水设计也可以帮助减少路面的水损害。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正在从快速建设阶段逐步的转向养护阶段,所以做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养护工作是这个时期内的重点。在进行养护工作时,要坚持预防性的养护原则,加强养护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以及主动性,以此来降低养护成本,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张国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研究》公路交通技术,2009

[2]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 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篇7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病害处理

1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1 裂缝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包括温缩裂缝、反射裂缝等。其中, 反射裂缝病害较为严重。其出现的原因在于人们在使用路面过程中, 因基层存在温缩裂缝,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公路路面层底存在着应力集中现象, 在车辆反复碾压的情况下, 路面表面很容易出现裂缝, 这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最重要的破损类型。

1.2 车辙

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粘弹塑性材料, 其对温度较为敏感, 所以在车辆反复碾压之下,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将会出现变形现象, 进而产生车辙病害。

1.3 坑槽

坑槽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以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 在公路路面设计中, 由于设计空隙率偏大, 因此很容易造成混合料松散。其次, 在公路路面施工时, 经常出现离析现象或者压实度不够等, 进一步增加了路面的空隙率。再次, 在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 沥青就会慢慢老化, 从而降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 在车辆反复碾压下,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会出现松散, 进而形成坑槽[1]。

2 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措施

根据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我们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即裂缝填封、表面封层和薄层罩面。其中, 裂缝填封主要应用于裂缝宽度较大的沥青路面, 防止裂缝扩展。目前来说, 广泛应用于路面的反射裂缝的修补。表面封层是将养护材料摊铺在整个路面上, 以保护路面, 恢复路面的使用功能。一般情况下, 表面封层主要采用冷拌技术。而薄层罩面是使用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 其摊铺厚度大, 广泛应用于车辙处理, 预防病害的扩展等, 但这种养护方法造价偏高, 且因修补后具有一定厚度, 因此将会影响到路面标高。

2.1 裂缝填封

裂缝填封主要是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横向反射裂缝等裂缝进行修补。一般情况下, 当路面裂缝宽度小于3mm时, 由于裂缝太小, 所以施工难度较大, 而当裂缝宽度大于25mm时, 裂缝填封也不难达到养护要求, 由此可见, 裂缝填封主要适用于一定宽度范围内的裂缝处理。裂缝填封材料一般包括两大类, 即密封类和填充类。其中, 密封类主要是将密封材料灌入裂缝当中, 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这种修补材料要求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且确保与裂缝的粘附面有足够的粘结力。

2.2 雾封层

雾封层是在沥青路面表面上撒布沥青类材料, 以不断提高路面的泌水性能, 防止骨料松散;与此同时, 它还可以封闭小型裂缝, 为老化的公路沥表表面补充新型沥青。雾封层的应用, 虽然不能修复车辙、减少骨料的损失, 但是它能够大大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 确保车辆的安全。另外, 对于表面较密的路面, 使用雾封层难以吸收乳化沥青, 这样就会形成光滑的公路表面, 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因此, 雾封层只能够应用于渗透性好的沥青路面。例如, 应用于老化的热沥青混合料表面或沥青混合料表面等。同时, 雾封层还可以应用于新路面通车2 ~ 4 年、交通量等级低、路面抗滑性能好的路面。在雾封层使用过程中, 原路面抗滑性能的指标范围一般为:SFC ≥ 54, TD ≥ 0.8, BPN ≥ 55。 雾封层的作用不仅为了恢复路面防水性能, 而且如果将它下渗至路面当中, 可以补充原沥青路面中的沥青老化成分, 对表面松散集料起到很好的粘结。与此同时, 还可以对裂缝填充、车辙填补等痕迹进行覆盖, 以有效地改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外观。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因封层厚度不够, 所以并不能对路面结构强度进行补强, 必须要求沥青路面拥有足够的承载力[2]。

总之, 雾封层技术主要适用于早期的细微裂缝, 沥青老化产生的松散麻面等沥青混凝土路面, 同时也适用于路面出现了一些早期损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2.3 薄层罩面

薄层罩面作为一种原有路面进行连续摊铺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对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来说, 其级配较细, 所以其摊铺厚度较小。同时, 相对于热再生方法来说, 其不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处理, 只需要对原路面的病害进行处理以后, 再在路面面层摊铺一层混合料就能达到养护的目的。薄层罩面的处理方式具有施工方便, 操作简单等优点, 目前已广泛适用于原有路面小规模病害处理上, 且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来说, 薄层罩面的厚度一般为2.5 ~ 4mm, 所以有利于分散车辆的荷载能力, 在原有路面摊铺时, 还可以实施路面的保护, 抑制车辙现象的出现, 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

薄层罩面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几类:SMA类、AC类和OGFC类。考虑到公路路面摊铺的厚度, 薄层罩面的最大公称粒径应小于10m。对于AC类沥青混合料, 其材料成本低, 且施工技术与普通AC沥青混合料相似。对于OGFC类混合料, 其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但是因级配设计与普通沥青混凝土存在较大的差别, 所以应用较少。而对于SMA类混合料, 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及高温性能, 但是成本高, 适用于交通量大, 重载车辆多的路段。薄层罩面材料除了以下几种之外, 人们最近研发了一种新型处理路面病害的材料, 如ECA-10 病害处理材料。这种材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 其材料和级配设计存在较大的区别, 但是其施工工艺与热拌沥青混凝土相似。另外, 由于ECA碾压温度过低, 与热料拌和温度相比, 温度降低了20 ~ 60℃。同时因材料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别不大, 使得ECA在储运过程中迅速降温, 大大延长了储存和运输时间, 降低拌和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的排放;其次, 使ECA-10 病害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方式, 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公路的技术要求, 且具有压实方便、结构深度大、防止噪音等优点, 大大地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和行驶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实践表明, 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 既能够大大提升公路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 降低公路的养护成本, 进而提升公路的服务水平, 促进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修补作业操作要领[J].科学之友, 2008, 22 (3) :167-170.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 篇8

【摘 要】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养护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进行处理沥青路面的病害,在道路病害出现之前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有针对性地对路面预先养护处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速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目前非常紧迫的任务。根据养护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管理方法,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确保养护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15-66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btain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Disease treatment of asphalt pavement, before the road diseases or pavement diseases early targeted for pavement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advance, prevent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diseas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terioration of pavement performance rate,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avement.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a very urgent task.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aintenance,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improve the level of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ensure the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qualit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make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Asphalt pavement;Blacktop;Preventive maintenance;Technical study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养护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进行处理沥青路面的病害,在道路病害出现之前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有针对性地对路面预先养护处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速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目前非常紧迫的任务。根据我市养护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管理方法,提高了养护管理水平,确保养护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以后的养护施工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经验和资料。

1. 沥青路面病害出现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公路预防性养护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路面面层出现小微裂缝、麻面、脱皮、泛油、沥青老化、路面渗水等轻微病害,造成路面的不平整和抗滑性能的下降形成功能性破坏;路面面层出现严重裂缝、坑槽、沉陷,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严重时可达到不能支承车辆的荷载形成结构性破坏。二是路肩、边坡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塌陷路段。三是排水设施堵塞,使雨水无法流通。四是对防护设施的挡土墙、砌石边坡出现破损、开裂、塌陷、墙内土石被冲空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种破坏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成为制约公路养护发展的瓶颈。

2. 解决沥青路面病害的方法和措施

2.1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新的理念,是在道路结构良好或是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发展,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使用手法。目前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道路破坏,延迟路面的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改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一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是,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较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2.2 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2.2.1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的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发生的费用。

2.2.2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范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2.2.3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破坏,需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挤;而且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大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2.3 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方法和措施。

2.3.1 表面封层。 一层用连续方式敷设在整个路表面上的养护层,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表面封层的目的是封缝封水、抗滑、改善平整度、恢复表面功能。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有雾层封层、还原剂封层、石屑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封层)等。 稀浆封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预养护技术之一。稀浆封层技术对于新、旧路面的老化、裂缝、光滑、松散、坑槽等病害能起到预防和维修的作用,使路面的防水、抗滑、平整、耐磨性能迅速提高。稀浆封层具有快速凝固成型、早期开放交通、节省喷洒和碾压工序,一台机械可连续作业的特点,且容易保证工程质量,成本较低。近几年,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出现了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一种由水质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与轧碎密集料、矿物填料、水和添加剂组成的表面处治层。特点是可以进行薄层摊铺,凝固快,施工后l h内就可开放交通。由于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比普通的稀浆封层固化时间快,所以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以比传统的稀浆封层厚。主要用于路面构造修整、龟裂、车辙等病害的处治,也可用于密封和提高路面的抗滑处治。

2.3.2 裂缝填封。一种用高粘度高粘弹性的裂缝密封胶对裂缝进行填封的养护方法,根据裂缝的大小,养护方法不同。一般对宽2 mm以下的裂缝不做处理,2~6 mm可在表面上作贴封式的封面处理,6~12.7 mm需进行扩缝处理,再注入密封胶。对宽度大于12.7 mm的裂缝要进行修复性养护。缺点是作业复杂,施工时间长。

2.3.3 薄层罩面。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厚度不超过2.5 cm的热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可以有效地防止品质正在下降的路面继续恶化,改善其平整度,恢复路面的抗滑阻力,校正路面的轮廓,对路面有一定的补强作用,但养护费用较高。薄层罩面在施工中最大的困难是由于层面较薄、容易冷却又不宜使用振动压路机,因而不易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因此,正确的混合料设计、温度控制、碾压工艺和压路机选型显得尤为重要。

2.4 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1) 对于预防性养护而言,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可能出现的病害类型,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例如,公路病害主要是水害,在预防性养护中,抓住排水和防护二大要素至关重要。排水系统要绝对保证排水功能的正常发挥,拦水带、急流槽、边沟、截水沟一定要完整无损。若发现破坏要尽快修复,绝不允许雨水渗漏。挡墙的泄水孔一定要能顺畅泄水。在雨季之前,对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全面检查和维护。据统计,发现路面有坑槽,雨季里40天不进行修补,坑槽的面积将扩大5倍,旱季扩大1~3倍。多雨的南方地区(持续4~5个月),坑槽面积扩大8~10倍,严重影响车辆与路面的寿命。 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的路基、路面结构和材料、不同的交通状况、不同的施工经验以及不同的路面养护历史对路面的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预养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和技术优势,在预养护对策确定及时机选择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技术上满足要求,经济上比较节约,性能上符合工程特点。

(2)预防性养护作为高等级公路经常性、周期性的保养措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重建轻养”到“建养并重”的观念转变刻不容缓。开展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就是要针对可能出现的路面病害、缺陷的类型和损害程度,选择正确、合理的路面养护维修措施。这对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使用寿命和节约周期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预养护是一个新的养护理念,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型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型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路面的服务寿命,这也就意味着节约了资金和保持良好的道路质量。

(4)公路路面的养护,原则上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治理病害和消除隐患,提高养护质量,以确保公路在设计年限内的正常使用或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采用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即在路面状况尚良好、未出现明显损坏或出现轻微损坏时,就对路面实施费用效益良好的维护措施,以达到延缓路面损坏、保持或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节省路面寿命周期养护费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丰焰,史强,王元庆.公路养护工程分类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监理 篇9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养护工程也逐渐增多.文章结合安徽省内合安、合徐、合巢芜等高速公路专项养护工程中监理开展的各项工作,针对养护工程与新建工程的区别和特点,阐述了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监理工作的方法与重点.对于提高养护工程的质量,促进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 者:许宏妹 XU Hong-mei  作者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 刊 名:工程与建设 英文刊名: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年,卷(期):2009 23(2) 分类号:U416.217 U415 U.418 关键词: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   养护工程   监理工作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篇10

雾封层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通过雾封层技术在广州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探讨了雾封层技术的适用性、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经施工前后的`路面性能检测,表明雾封层技术能有效的改善路面表观性能,减少路面水损坏.

作 者:田江磊 TIAN Jiang-lei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路开发公司,广东,广州,510288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6(12)分类号:U416.217关键词:雾封层 预防性养护 抗滑值 构造深度 渗水系数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

我国高速公路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发展面向开始从“建设”向“养护”进行转变,路面养护问题也受到更广泛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沥青路面养护的深入了解,我们对于其病害损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认识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更加完善的路面养护技术对策。

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损害原因

(一)超载运输损害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压力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尖装态,巨大的交通量也考验着高速公路的承载发展能力,路面上重型车的出现也让路面经受巨大考验,不仅如此,各种超载运输屡禁不止,使得原本承受巨大承载压力的路面更加不堪重负,产生损害,产生裂痕等现象。

(二)积水损害

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当路面遇到强降雨时会造成严重积水,聚集的水会缓慢渗入高速公路抗旱表面之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积水排除工作,那么在高速公路路面在持续工作承载压力时,会使积水变成压力水,形成反复冲刷,造成石料表面的沥青膜脱落,导致高速公路产生坑槽甚至结构松散。同时,路面表层的混合材料在积水与车辆荷载的合力下形成灰浆,灰浆的量越大,形成的裂缝就越危险,而且整个过程循环往复是一个恶性循环,给路面造成严重损害,不利于其继续工作,并影响行驶安全。

(三)施工质量问题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常采取分段招标的方式,使得每一断承包商在对其负责领域内的高速公路施工状态与标准存在分歧,虽然整条高速公里的施工质量与把控是由一致要求的,但不同路段的不同客观条件导致每一路段终究会形成质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对沥青路面形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要求

随着人们对于高速公路的不断深入了解,大家对于其路面性能的探究也更为深入。从高速公路路面性能内涵上来说,它应当具备保证车辆在生命周期内安全、高速、经济、舒适行驶的能力。我们透过路面性能要求,可以更系统的对路面养护策略进行分析。

(一)结构性要求

路面的结构性能显示路面结构完整与否,而导致路面机构发生破损的原因上文也大致分析到,例如承载能力、施工质量、积水影响等等。路面的破损情况与其平整度是两个层面含义,它是从路面的表征上来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的,当然,在路面破损严重时,会对车辆行驶造成严重影响,会对车辆驾驶产生安全上的隐患,导致路面在行使其服务职能上水平下降。

(二)功能性要求

高速公路是以为广大车辆提供通行能力为主要功能的,路面是直接与车辆发生接触的部分,所以对于路面功能性上的要求就是保证车辆安全舒适的行驶。影响路面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是路面的平整度,即路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而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例如施工设计、自然条件等等,想要达到路面平整,需要高端技术设备、严谨施工工艺等因素的支撑。

(三)承载力要求

高速公路路面承载力能够达到正常服务是对其基本要求,从力学角度分析,路面承载力表现为路面对外部承载压力和环境因素抵抗作用的能力,其质量高低与路面损害情况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路面承载能力与路面破损情况成正比关系,它们之间发展的速度、强弱关系也成正比。

路面弯沉值是衡量路面承载能力最常用的指标,公路修建或竣工后,弯沉测量可以检验路面与路基施工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

(四)安全要求

对于高速公路路面安全性能的考量,主要是从路面的抗滑能力为标准的。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在安全距离内完成制动措施,路面就必须提供充足的摩擦力,保证每个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都能安全。

三、高速公里沥青路面养护措施分析

我们通过分许可以看到,损害到高速公路路面的原因有很多,当它不能符合各项性能要求,不能满足车辆行驶需要的时候,会造成许多安全隐患。我们必须依照其发展特点和相关特性,对其更好的实施路面养护,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与车辆行驶。根据损害类型和损害程度大小,通对不同损害原因的分析,确定出不同的养护策略。

(一)预防性养护措施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尚且完整路面实施有目的的具有费用效益的措施,以此达到颅面系统保养,延缓其损害周期,保持并改进路面状况。预防性养护的进行可以延缓因交通压力和自然环境外力引起的路面损害,可分为初期保养、预防季节性保养、日常维护。通过调差发现,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到位,切实能够保证延缓维护周期,并且更够在最节省资金的情况下达到养护目的。当前我们对于高速公里沥青路面采取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是喷洒沥青再生养护剂等。

(二)矫正型养护措施

矫正型养护,是通过矫正某些特定损害,通常适用于已经具有损坏的公路路面。首先,沥青路面的局部修补。这是恢复路面局部损坏最普遍方法,主要应用技术是坑槽应急、半永久、永久性修补。应急修补数要采取相关临时性措施,这种方法只能保证当下的紧急需求,并不适用于高速公路的长久发展。而与此相对应的半永久、永久修补是在比较复杂的技术工艺中实现相对长久的养护措施。其次,裂缝填封也是应对高速公路路面损害的相应解决措施,通过高压气体喷射设备与封填材料的配合,达到填封步骤的完成。

(三)结构修补措施

对于已建成的的沥青路面不能符合现实实际通车、荷载需要,在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中要分期分段的对路面进行完善提高工作,对于那些实用性能已不能满足行车标准的路面,要进行及时修补与改建。首先,我们要根据路面实际承载、环境需求对原有路面结构进行评估,通过苹果分析,设计出能够改善当前路面状况的设计方案进行补强,主要方法包括沥青再铺垫与只能加水泥混凝土板罩等。其次,对于不是结构强度引起路面损害的改善工程,我们可以通过铣刨损坏的沥青路面,重新加铺新面层等方法来进行完善。

(四)管理措施

首先,我们要时刻对每一路段的高速公路进行实地调查,沥青路面出现细微的坑槽或损害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这些小的漏洞会酿成日后修补的更大困难,同时在修补更大的损害时花费的人力物力将远超过之前维护工作,因此,我们在要第一时间对其维护,不能漏掉一丝缺陷,这不仅是对养护工作的负责,同时也是对车辆行驶的负责。其次,我们应当在高速公路养护中提高养护工程质量,避免二次加工或多次修葺,为此,我们要加强现场监管,采用正规的施工团队,对于路面养护有细致的规划与实施步骤,保证其顺利实施。最后,对于那些超载车辆我们应对其加以限制,从源头上保护沥青路面,让路面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随着社会交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承载着巨大的运输压力,而我国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路面性能预测方法还不成熟,路面养护措施仍不先进,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根据多变的影响因素找到更有效的路面养护措施。所以,在未来关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上,我们应当加强日常维护,对于预防性养护工作格外重视,通过借鉴与学习找到更先进的路面养护技术手段,同时也应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体系,加快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们会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喻翔,毛敏.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6.8.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 篇12

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及作用路面标准

1.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

所谓预防性养护, 自然关键在“预防”上, 不同于传统的公路养护注重对路面事后修补的特点, 预防性养护是在路面结构刚好出现或只有轻微的损伤时就予以保护修复, 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提早进行处理。其主要包含对沥青路面的定期检查评估, 维护路面质量防范问题; 对沥青路面已产生的瑕疵问题进行合理及时的修复与处理, 依据问题发生原因针对性改进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与传统养护措施的区别核心在于养护思路上, 它强调防范于未然, 路面养护应以预防性与事前性为基准, 不是等到问题发生才想到养护, 而是在瑕疵出现之时就适时防护,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防微杜渐。

1. 2预防性养护的作用路面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 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应用于路面提前防范或轻微损坏时的处理工作, 一旦公路结构出现变形或损耗严重超出预防性养护能够应对的情形时, 就得采取更加适宜于当时路况的养护手段。因此, 就预防性养护措施适用的路况标准进行概述, 以方便后文在选择养护措施时做到“对症下药”, 针对性解决各类公路病害。预防性养护措施适用的路面情况有以下几种: 1) 路面产生微小裂缝或表层不平整; 2) 路面产生一定程度的横向或纵向裂缝; 3) 公路轻度渗水或抗滑程度缺乏; 4) 车辙深度在25 mm之下; 5) 路面有一定程度的老化、松弛。对预防性养护措施要依据路面性能损坏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路面性能受损40% 之前, 都可以使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受损程度高于40% 或路面病害较为严重时, 就要先使用部分矫正性养护措施, 如铣刨、补强等, 将公路受损情况控制在一定范围程度内, 再用预防性养护进行修复与保护。

2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

如前文所言, 面对不同的路况病害问题, 适用哪种针对性养护措施进行处理是沥青路面养护的实践重点。路面养护的成本、 进度、效果都与选择正确合理的养护措施息息相关, 笔者将以各类预防性养护适用的路况进行分类, 具体探讨各个病害的对策方法。

2. 1裂缝类问题

对路面产生的各类网状、纵向裂缝一般使用裂缝填充、裂缝密封与改性沥青混合料三种技术。对细微且深度较浅的裂缝, 首先将内部冲刷洗净, 清除掉缝内尘土后以热沥青灌封裂口; 而缝口细微且深度较深的缝隙则使用铣刀扩展裂口, 接着同样清除内部尘土并用沥青灌封; 裂缝开度较大的路面还是先将缝内尘土予以清洗, 接着以热沥青填补缝口, 并用烙铁封堵; 开度已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情况, 则以加热器加热缝内沥青混凝土, 使之受热变软, 此时渗入少量砂石与沥青的混合料, 填充封堵, 最后加细砂料于表层撒匀; 针对基层反射裂缝病害, 则一般使用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罩面处理, 即用橡胶粉喷洒入问题路面沥青的磨耗层中, 或是掺入路面表层与基层之中的吸收层, 改变沥青性能进行路面处理养护。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抗裂性, 能有效应对基层反射裂缝病害, 优化路面的承压性能与使用期限。

2. 2公路表层类问题

对路面表层所出现的各类老化、渗水的问题, 一般使用雾封层、稀浆封层、沥青再生王封层 ( CAP) 、微表面处理与沥青玛脂混合料技术。其中稀浆封层主要应用于路面老化、泛油与松弛的表层问题, 通过器械把沥青等填料拌合调制为混合料, 铺于问题路面之上, 以混合料所形成的养护层修复保护公路; 雾封层是针对路面渗水等病害, 对路面表层铺洒一种改进的乳化沥青, 以其高渗透性特质在路面积聚一道防水层, 用来隔离水源养护公路; 微表面处理主要针对公路抗滑性不足的问题, 首先以稀浆封层技术喷洒路面结成防水层, 对防水层进行微处理使之具备更高的抗滑性, 优化路面的抗滑性能; 沥青再生王封层 ( CAP) 主要应对路面网裂、剥落等问题, 以沥青再生王作为封层原料, 在问题路面喷洒后所结成的养护层, 利用其富含活化物的特性, 令原有沥青被激活复原其使用性能, 从而解决病害并延长路面的使用期限; 对公路负载过大、有一定车辙的路面问题, 一般使用沥青玛脂混合料予以处理, 基于此类混合料密封抗压、抗裂耐用的特点, 喷涂混合料提升公路的抗车压与抗疲劳的性能。此外, 因为该混合料有高密封性与抗低温性, 用于路面养护还可以避免公路因低温或长久使用而产生的裂缝问题。

2. 3其他预防养护措施

除了对路面问题进行处理, 预防性养护措施还需要在人工、 管理、设备上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建设, 为具体养护技术提供实施基础条件,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预防可能的危害, 将损失杜绝在萌发阶段。具体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强化机械化养护程度。对公路路面的养护需要各类机械设备的支持配合, 机械化程度的缺失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养护进度与效果, 危害公路质量与行车安全。当前我国大部分公路养护队伍与部门所配备的机械设备严重不足, 技术水准也较低, 在实际公路维护中普遍进展缓慢, 修复效果不佳。因此, 加强养护机械化程度, 引进与学习先进的养护技术设备, 才能更好地为公路养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 助推其有效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保障公路路面质量。2) 构建先进的路面管理系统。当前我国路面管理系统主要是干线公路或个别省市自建的系统, 缺乏全国所有公路的统一管理体系, 使得某一地区路面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方法无法适用于其他地区, 不利于整体路面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因此, 建设立足于全国公路情况的管理系统, 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路面情况的收集手段与数据信息库, 在科学的信息评价系统中对路面数据进行分析测算, 找出隐含的病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养护措施。从而防微杜渐, 推动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3结语

作为保障公路质量的有效养护措施, 预防性养护应对各类沥青路面问题具有科学合理的修复处理技术, 从而可以消除公路病害, 提升路面使用性能, 保障行车安全与延长使用期限。但由于目前我国公路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设备技术尚不全面, 管理体系也未建设完成, 要完全充分发挥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功能, 维护沥青路面质量, 还需要建设部门重视养护投入, 加大管理力度, 在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完善中进一步优化公路的运输效率与安全。

摘要: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及适用情况, 针对路面裂缝与公路表层类的病害问题, 阐述了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 有利于促进我国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实施与推广。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养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徐俊峰.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优选研究[J].山西建筑, 2015, 41 (17) :132-133.

[2]徐博韬.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J].四川建材, 2015 (2) :135-136.

[3]杨志国.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与技术浅析[J].江西建材, 2015 (19) :148-161.

上一篇:补办的入团志愿书怎么填下一篇:小企业涉税会计业务核算及税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