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其均等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方式施护,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满意度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率(94%)与对照组(72%)相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476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4%)相较于对照组(1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0947)。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血液透析;尿毒症;肾功能;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在肾病末期阶段的治疗方面较为常见,其能够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然而,在进行血透治疗时,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从而造成治疗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1]。为了使血透治疗的效果得以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安全管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现象出现,可通过预见性护理来加以实现。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研究,现将报告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其均等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6岁,平均(56.42±2.41)岁;病程2~31个月,平均(8.49±2.32)个月。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2~75岁,平均(56.28±2.37)岁;病程2~33个月,平均(8.33±2.46)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条件;所有患者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听力以及智力均较为正常。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患有严重心、肺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入选后全部进行血液透析,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尿量及尿液进行严密的监测,并观察患者的电解质紊乱、贫血以及水肿等症状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应该立即通知医生,并辅助医生进行处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应该对护理操作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风险主要包括内瘘穿刺失败、穿刺管路及穿刺针未有效固定、空气报警、设置透析参数错误、穿刺针拔除出现错误、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出现凝血等[2],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和责任心,并加强团队协作,同时以此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估,各项护理工作应该提前做好安排,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连贯性,并做好风险预案,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是紧急事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对事件进行解决,同时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了解到护理工作的在此方面治疗的重要性,从而使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端正态度。②应该对患者进行评估:在进行血透治疗之前,应该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制定,应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透析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对透析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还要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解决患者各种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患者钾、钠盐以及磷的摄入量,嘱咐患者多饮水,多食果蔬。③对血管通路进行有效护理:通过观察、询问、触摸的方法来对内瘘进行评估[3]。主要对内瘘的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患者皮肤周围是否存在破溃,并对内瘘进行触摸,感觉是否存在震颤,同时对血流情况进行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培训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进行提升,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以及不良反应得以规避。④实施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在应用血液透析施治时,可能会产生诸多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以及低氧血症等[4],这些并发症发生可致使血液透析出现中断或者是不够充分,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实施血透之前便对其进行评估,并针对各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预防。1.3评价标准:本次选取的评价标准为并发症出现率及总体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满意度方面的对比:总体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4%(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不良反应出现率方面,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0947)。
3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病的有效方法,其能够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但此治疗方法可产生一定创伤性,故在治疗期间有可能会出现诸多并发症,从而加大的患者治疗的风险[5],为了使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应该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来对治疗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常规护理下,未能够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风险,从而其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也会随之增加[6]。而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认识并预防,从而使血透的治疗效果得以提升,最终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94%)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4%)均优于对照组的总体满意率(72%)及不良反应出现率(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肖秋华[8]等研究人员所得研究类似,说明预见性护理能够产生良好的护理效果。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 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24岁, 最大年龄70岁, 平均年龄47岁;慢性肾炎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1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15例。护理人员资料: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共有20人, 最小年龄23岁, 最大年龄41岁, 平均年龄32岁。其中, 大学本科学历12人, 大专学历8人。工作年限最短的为1年, 最长的为10年。
1.2 方法:
本院根据血液净化中心的透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地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结果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范需要从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院三个角度出发, 才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3 讨论
血液净化中心的透析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因此, 加强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的隐患分析, 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3.1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 患者因素:由于需要进行血液净化透析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严重, 因此大部分患者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悲观甚至恐惧等现象[4], 从而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 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语言功能等都会日渐衰退, 极易出现意外安全隐患。同时, 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 也会影响透析的效果。比如, 如果患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进行长时间的透析治疗, 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并易出现感染, 因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2) 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的工作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如, 部分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责任心有待加强, 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从而导致动、静脉瘘的穿刺失败、透析器使用失误等现象。如果部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仔细地检查到位, 那么患者的透析液温度、电导度以及治疗时间等指标往往会出现错误, 从而延误患者的治疗最佳时机。同时, 护理人员如果对患者的感染控制工作没有做到位, 也会出现安全隐患。比如, 如果出现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透析区域、透析机以及血透管路处理没有与普通的患者进行有效地区分, 那么患者容易出现交叉性感染。此外, 少数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淡薄, 忽视对与患者相关证据的搜集和整理。 (3) 环境因素:血液净化中心的相关设备需要进行定期地保养和维护, 以防止出现故障。只有极少数的医院由于对设备疏于管理, 因而造成计算机程序容易出现故障, 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
3.2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防范措施探讨。
(1) 患者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为了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 患者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 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其次, 患者要积极地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将自身的身体变化及时地反馈给医护人员。最后, 患者要积极地配合医师的治疗。 (2) 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医护人员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此, 为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透析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各大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全方位地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比如, 医护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 进行个性化护理和无菌操作, 避免患者出现感染[5]。再如, 医护人员应该要熟悉地掌握动、静脉穿刺方法和透析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相关药物的配置要点等。同时,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营养状况直接关系着患者血液透析的预后, 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 合理地搭配营养。比如, 对于出现水肿和心功能不齐的患者, 可以适当地进行蛋白质营养输入, 以防止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此外, 医护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患者透析过程的管理。比如, 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期间, 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全程监控, 及时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并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当患者血液透析结束之后, 医护人员要将患者的实际情况, 及时地通知相关家属, 邀请家属积极地配合患者的临床治疗。 (3) 医院积极优化住院环境:相关医院应该要加强对血液透析设备的管理, 以防止出现透析故障。比如, 医院需要安排指定人员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地维护和更新。同时, 医院还需要委派专业人员对透析设备进行定期地检修和保养, 且保持透析室空气干燥、地面清洁等。此外, 医院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机制, 从源头上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综上所述, 减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 需要从医院、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三个角度出发, 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 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结果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患者自身、医护人员以及医院环境等因素有关, 因而需要从这些因素去考虑, 才能够更好地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结论 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 并且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美菊.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 (6) :100-102.
[2]刘云芬.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 (3) :50-56.
[3]高福英, 陈宝云, 孙蕾.血液净化中心常见不良事件分析与安全管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2 (10) :102-103.
[4]于哲.浅谈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1 (12) :122-123.
关键词:血液净化;透析;护理管理;安全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88-02
血液净化技术在我国发展尚不平衡,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包括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和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因此,制订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措施是确保血液净化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100例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及药物中毒患者共进行了307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透析时均采用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采用动静脉造瘘进行血管通路操作,也可采用动静脉直穿和双腔管置管。
2 血液透析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2.1 血透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
2.1.1患者并发展的发生: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及消化系统出血等并发症,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恶心呕吐及发热等并发症。
2.1.2患者心理因素:大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依赖透析以维持生命,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来自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均能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患者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状态,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患者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不遵医嘱按时服药,透析中隐瞒病情不及时向医生反映自身出现的状况,甚至会出现拔针的念头。 2.2 工作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
2.2.1工作人员疾病感染:在进行透析时,如工作人员在对某些患有肝炎病原学、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操作时稍有差池则会造成工作人员的疾病感染;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不小心被消毒液等化学物质损伤到皮肤或眼睛等;透析室较差的通风效果造成工作人员与患者产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等,均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2.2护理人员的失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自身知识储备不多,操作技术不够熟练,操作不够规范,临床对于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认真仔细,应急能力不高等均能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存在着极大的护理失误风险。
2.3 设备故障
在进行透析治疗过程中突然停电,或出现透析机短路、电线老化等现象,均能直接导致整个血液管路和透析器发生凝血,造成患者血液极大的浪费,促使医患之间发生难以调节的矛盾;在进行透析时发生驱水泵故障、输水管道发生断裂、水源缺失及水处理机等出现障碍也会造成透析的失败;反渗机发生故障,预处理机系统未按时进行反冲消毒及维护,会造成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痴呆、心律不齐、贫血、骨软化、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2.4 其他故障
2.4.1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护理人员之间不按照规定的交接班制度、规范的消毒隔离制度、手消毒制度等核心制度进行护理操作,造成了在血液透析中出现较难弥补的护理缺陷,这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为较常见上的、损害较大且后果较为严重的一种风险。
2.4.2护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患者由于其病程较长,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费用相对较昂贵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太和善,给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好透析相关知识介绍,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透析配合度,提高护理效率。
3.血液透析风险防范
3.1对环境、设施的改进与管理
3.1.1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设备和水、电的防护工作,配置安装稳压器,确保水路安装严密无泄漏;血液透析机、水处理设备及精密儀器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修与保养。确保化学试剂的使用安全:根据安全、经济的原则规定最适宜的存储量,在配置化学试剂时有防护用具,且有明显的标识,勿混放,防止错取错用。
3.1.2加强对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制定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的定期维修、保养、消毒、监测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修和保养,每月对透析机出入透析液口进行细菌培养;每季对反渗水进行内毒素的监测、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消毒,每周监测水质2次,包括电导度、硬度、氯等,以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
3.1.3患者管理严格执行透析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减少交叉感染:透析患者常规检查肝功能及艾滋病病毒。设立HBV和HCV阳性患者专用血液透析机及隔离治疗室,避免交叉感染。透析患者每半年复查肝功能及艾滋病病毒。设立小组长负责制,各组人员相对固定,负责本组患者的透析护理,干体重的设定,血压情况、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追踪,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3.2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制定合理严谨的各班职责、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分工,责任明确,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制度的意识,保证护理工作全程中的环节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重视人员的素质及培养,以提高服务水平。血透中心的护理人员应选择素质高、责任心强且有5年以上内外科病房工作经验的人员,经培训后,并由经验丰富的具有高尚医疗道德的护士带教,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工作。合理的排班也是预防差错的方法之一,排班要老中青搭配,保证每班有一个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资深护士。经常举办讲座、进行考核、外出培训与进修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
3.4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
提高护理质量是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前提。根据血液净化工作的特点,培训护理人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预见能力,推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本观和人文精神,以患者的信任度为基准,重视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爱护和尊重患者;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尽可能减少纠纷的发生。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业技术,只有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提高自身理论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各方面服务,才能不断降低透析风险,在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让患者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秋萍;血液净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107(5).
【摘要】 目的分析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收治的 9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98 例患者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病尿毒症期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血液静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日益增多,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呈遂年递增趋势。然而,由于疾病的困扰、长期透析产生的并发症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等等,都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负性情绪可引发机休免疫力下降,从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98 例患者均为肾病尿毒症期,其中,男性68 例,女性30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大67 岁,平均42.5 岁。维持血透时间最长5 年,最短3 个月,一般每周进行1~2 次,每次血透时间均为4 小时。
2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分析
2.1否认心理
否认心理产生于疾病确诊初期阶段,就是患者不承认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企图逃避现实的表现。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由于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失衡综合征等,致使患者对血液透析有抵触心理。
2.2矛盾心理
透析治疗的患者总是面临健康与疾病的矛盾、生存与死亡的矛盾,如果不透析,对患者就意味着死亡;有透析机器的支持,就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2.3焦虑与抑郁心理
焦虑、抑郁被认为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和独立致死因素,影响透析患者的免疫、营养、和遵医行为,尤需引起临床重视。引起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有:①由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意义、安全性、血透室环境的陌生及自身疾病发生发展缺乏了解;②长期的血透治疗中动静脉穿刺,以及昂贵的透析费用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③疾病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④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的饮食习惯改变,如必须控制饮食和进水量,对血透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不耐烦;⑤生活拮据、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将信将疑,常常不听医护人员的正确劝告和治疗方案,而迷信于一些草药、偏方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患者顾虑重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2.4孤独心理
透析室特殊的治疗环境,没亲人陪护,加之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的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受到冷落,鄙视,可使病人感到孤独压抑,有问题不敢问,对任何事情都异
常敏感、紧张、多疑。
2.5敌对情绪
透析治疗所实行的各种制度,如严格限制饮水量,可造成病人不满,且过度违拗可破坏治疗计划,导致严重后果,少数患者对治疗方案和周围人抱怀疑态度,基至敌对情绪。3护理对策
3.1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沟通是改善和发展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建立融洽护患关系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变化,并耐心倾听其倾诉,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热情耐心的解释,及时安抚,使患者及时宣泄负性情绪,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及工作情况,努力寻找原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除患者的顾虑,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去感染患者,增进信任感,消除患者的敌对心理。此外,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积极有效的对策,使其对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心理准备。
3.2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
患者进入血透室,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耐心祥细地向患者介绍血透室的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保持床单位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噪音和恶性刺激,同时要尊重和关心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对病情较重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应用平车或轮椅接送,对可以行走者予以搀扶,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透析环境。
3.3熟练的操作技巧
为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提高患者在透析治疗中的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相关疾病及血液透析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能本领,动静脉穿剌时尽可能的使患者心情放松,力争做到每次穿刺都能一次成功,能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恐惧。
3.4做好健康教育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血透相关知识的缺乏,常造成血透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予血透相关知识的教育,讲授原发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血透的基本理论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项[1],使其掌握相关疾病、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基本常识与自我保健的注意要点。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的饮食宜忌,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对肾有毒害作用的食物及药物,尽可能地保留残存的肾功能,减少透析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包括长距离的散步、慢跑、徒手体操、等,循序渐进而恰当的体力锻炼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使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明显好转。
3.5 社会支持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是多方面的,如爱人、父母、子女、医护人员、朋友等,其中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相互关心,能缓解尿毒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认真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特别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自费的患者,尽可能帮助寻找亲友、单位和社会的经济支持,尽量减少医疗费用,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使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只要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以体现自我价值,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尽量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
4体会
尿毒症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心理因素,唤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3]。通过对本组98 例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障碍分析,并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资料
作者:文良平
【摘要】神经内科一直是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在其收治的患者中,通常老年患者为主要群体,由于老年患者经常伴有精神异常、感知障碍、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情况,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不安全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加大,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技术提高成为了必然要求。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隐患
一.引言
一般来说的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来说,要求更加仔细,为防止治疗期间患者病情恶化或发生意外,应按照专业特点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
二.安全护理隐患
1.跌倒:老年患者普遍衣着肥大,住院区经常进行清理,地面较湿滑,极易跌倒。且老年患者病情常伴有神经萎缩、血压异常、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抽搐晕厥等情况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无人护理或防护措不到位时时易跌倒。
2.坠床:伴有抽搐晕厥、神经异常、脑萎缩的患者在无床栏保护或突然你刚发 情况下均有坠床危险;部分患者家属或陪护应患者要求擅自解开患者身上的约束带也是导致患者坠床的诱因之一。
3.烫伤、冻伤: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敏感度下降,对温度反应较迟钝,在使用热水袋及生活饮用热水时极易产生烫伤;部分患者需要冰袋进行见闻,长时间在同一部位使用冰袋而患者本身反应迟缓的情况下产生冻伤的几率加大。
4.压疮: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老年患者皮肤较薄、新陈代谢缓慢皮肤较敏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部分患者伴有大小便失禁、运动障碍等情况。,一旦护理不到位,就会产生压疮。
5.非计划性拔管:一些为进行约束带约束的老年患者本人,或陪护家属在患者不适时经常发生在拔管指征未达标的情况下拔出治疗性或诊断性导管,如:尿管、胃管、术后引流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导管等。6.急性心力衰竭、静脉炎: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忽略自身心肺功能问题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炎;在神经内科进行的输液治疗中多使用高渗透类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一旦药液外渗有很大几率导致静脉炎症的出现。7.窒息:老年患者会厌部位知觉下降,吞咽反射降低,且部分患者患有食道疾病。通常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状况,伴有食物误吸的危险。一些患者需要进行鼻饲,患者家属或陪护擅自进行鼻饲的操做不当也会引发窒息。
8.走失: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居多,部分患者记忆力减退、意识下降、方向感消失,陪护或湖人人员的看护不到位容易使患者走失。
三.常见隐患的对策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剔除安全隐患。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多发危险进行风险研究与预防提案研究。例如:室内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挂起警示牌,坐具与病床随时检查稳定性,病床刹车检查是否锁住;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全部使用座便器,安装竖向扶手及,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并安装报警器;湿滑房间整体增设防滑垫;病人服装合体,鞋子防滑合脚;护送患者外出进行必要检查,轮椅和平车要扣好安全带;危重患者外出时要由护士护送;呼叫器放在病人可触及的地方,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2.综合评估,设立具体预案。评估患者,筛查高危人群要贯穿病人住院始终。老年病人入院时,要认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情志、自理能力、饮食吞咽、皮肤及排、职业及家庭状况等。确定为高危对象后,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佩戴特殊识别带,并在患者活动范围使用安全警示卡。
3.具体宣教,责任到人。老年患者自我意识较强,且认知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不服老不远求人帮助的心理极易导致其安全出现隐患,护理期间应不断进行沟通与宣传,提高老年患者自我安全意识。在针对患者的护理期间尽量对患者责任傲人,患者由基本固定的护理人员ie手,不轻易更换,尽量做到身边不离人。4.提高护士本身护理技术。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使护士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检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沉稳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判断力与应急处理能力。对于老年患者的护士来说,职业道德和安全护理教育同样重要,提高护士的法律与规范意识,自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士长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监督安排,对护士执勤做到合理安排。
四.总结
刘晶
(解放军第451医院 呼吸科,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 由于由于危重患者病情危重而且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故需严密的连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护士不仅要有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以有效预防并发症,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从而维护患者健康。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生活护理,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应引起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关键词】 危重危重患者 基础护理 不安全问题 对策者护 理;不安全问题;对策
基础护理以护理工作质量为基础,不仅反映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和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并且在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危重病人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不安全问题
1.1生活护理
1.1.1压疮 大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肢体瘫痪, 大小便失禁, 长期卧床等, 故压疮是该类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
1.1.2坠床 因患者烦躁, 翻身时动作过大或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致患者坠床。1.1.3烫伤 老年患者、昏迷或瘫痪患者, 在输液过程中,家属或陪护私自给患者使用热水瓶(袋)致患者烫伤。
1.1.4饮食护理 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也不重视疾病的饮食治疗,对饮食治疗不能按要求配合,护士又不能及时指导及协助患者进餐。
1.2基础操作不规范平时对护士的正规操作训练力度不够,在操作时护士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工作较忙时更加突出,表现为无菌操作不洗手、不戴口罩,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1.3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2] 1.4护理标识不清 如床头分级护理、饮食标志与医嘱不相符,特殊治疗标识和药物过敏标识不明显,如防跌倒、使用特殊药物(如化疗药物等)、输血等无安全警示标识,对危重患者造成安全隐患。[1]2原因分析
2.1因护理人员的缺编,护理工作量大,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不够。
2.2对生活护理重视不够 由于护士的工作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仍停留在被动地执行医嘱,机械地完成注射、输液等治疗性护理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上,认为生活护理是“软任务”,因而轻视或简化生活护理。
2.3护士的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发展有限,教育力量薄弱,职称晋升相对困难,是目前护理专业客观存在的问题 护理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神圣的劳动,目前护士待遇偏低,且各种护理服务项目收费低,甚至许多生活护理及预防性操作的护理是零收费,这种价格背离价值规律的情况,促使护士产生对基础护理工作的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础护理质量的发展。
3对策
3.1基础设施管理:在病区楼梯、过道、洗涤间、厕所均放置“小心地滑”的标牌;将病区内无床栏的病床换成了带有床栏的病床。
3.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随着《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的实施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护士法律知识的缺乏, 医疗纠纷层出不穷, 为了增强护士的法律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可以不定期组织学习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加强“三基”培训。
3.3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不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责班组长每天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修改。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的书写各种护理文书。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
3.4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凡是对患者施行的侵入性操作操作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并征得同意后, 方可施行, 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例如约束带的使用等等.3.5加强基础护理质量 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我科护士长就有每天参加或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并有专门的危重病人管理小组。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目前,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受疾病本身及透析合并症的影响, 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其后果不仅导致免疫力下降, 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 我院经过分析对46例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及治疗的必要性, 更好的配合治疗。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6例, 其中初次透析7例, 4次以上39例;男22例, 女24例;年龄17~80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
2 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 常见心理问题
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多经历了痛苦的心理历程, 从患病之初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经历时间不等的中西医治疗至病情逐渐加重, 可以说经历了各种磨难才走到这一步, 所以心里往往难以接受, 加之对血液透析知识缺乏了解, 对血透室环境、医疗设备陌生, 特别是造瘘前动静脉穿刺产生的痛苦, 对血液引出体外极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患者表现为易怒不配合, 严重者还会出现狂躁等心理反应。少数患者有敌对情绪及不配合行为。
2.2 产生的原因
2.2.1 患者由于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因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差异、对疾病知识的缺乏, 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而产生的期待性的焦虑, 甚至恐惧, 情绪低落不愿与人沟通。
2.2.2 患者因为生病而苦恼, 同时为日后的开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而担忧, 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由于血透的不间断性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从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2.2.3 患者对血液透析不适应。由于血液透析引起饮食习惯上的改变如:饮食禁忌、体重控制标准、饮水量等对血透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耐受, 治疗的长期和复杂性给透析患者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些心理障碍又加重疾病复发, 影响透析效果, 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透析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护士应找出心理健康的动态因素, 消除和减少不利于血透的负性心理, 通过应用心理护理技术对血透患者进行身心护理, 使患者保持最有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从而有效地提高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2.2.4 做好家属及社会支持工作。由于长期血透治疗缺少了与外界接触, 失去了对家庭责任感和义务, 从而产生孤独忧郁情绪, 有被社会抛弃感, 自暴自弃, 自私心理突出, 这时需家人与社会关爱、理解、支持。告知家属支持的重要性, 鼓励其回归社会的勇气, 从而增加自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
3 护理
3.1 加强知识宣教
造成血透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相关知识缺乏, 即使长期血透患者在认识上也有误区。因此, 相关知识宣教尤为重要。对首次接受透析者首先告知透析过程、方法及作用, 透析可能出现的不适, 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 使患者尽快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 对长期透析患者告知他们血透原理及必要性, 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长期透析患者大多失去工作, 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 因此病情加重是他们变得敏感多疑, 没有人情, 总觉得别人把他们当废人。因此护士要真诚理解、尊重他们与其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了解患者的需要, 关心患者的饮食和睡眠, 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和血管通路护理的指导工作做好健康教育, 使患者增加对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的认识, 减少不良情绪反应。
3.3 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医护人员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熟练各种技能, 了解机器的性能和简单的故障排除, 针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 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用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得到缓解, 从而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心理护理的质量高低决定着对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 在针对血透治疗患者这一特殊人群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 始终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放在首位, 鼓励他们面对现实,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要求护士, 除了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外, 更应掌握心理知识及护理方法, 才能为患者进行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建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J)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 18 (2) :311-312.
[关键词] 血液透析;低血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71-02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毒的有效措施[1]。低血糖为较常见并发症之一,因起病隐匿,故不及时发现、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避免其发生及其产生严重后果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透析室2009年7月~2011年9月,先后为119例患者行10 625次透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透析室2009年7月~2011年9月,先后为119例患者行10 625次透析,低血糖反应患者47例,其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24~96岁,平均(51.2±12.3)岁,≥60岁的26例;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痛风性肾病1例,肾结核1例,多囊肾1例。
1.2?方法
所用血液透析机为瑞典金宝AK-95s、AK-96、AK-200,透析器为贝朗Lops15、东丽Ts-1.3、B1-1.6H,膜材料有血仿膜、聚砜膜。全部采用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为135~140 mmol/L,温度为36.5~37℃,血流量为180~26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
轻者给予糖水、糖块、巧克力等食品。重症有意识障碍者按医嘱给予50%葡萄糖20~40 mL静脉推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主诉。患者中有22次为轻度反应,予口服糖块、糖水、巧克力后好转;43次为中度反应,给予50%葡萄糖20~40 mL静脉推注后好转;2次为重度反应,予50%葡萄糖40 mL静脉推注后仍未见明显好转,给予停超滤,降低血流量为150 mL/min,再予10%葡萄糖快速滴入后逐渐缓解。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做完透析治疗。
1.3?透析低血糖判定标准
采用罗氏快速血糖仪测指尖血糖,血糖值≤3.9 mmol/L,并将低血糖分为5种类型[3-4]:(1)严重低血糖;(2)症状性低血糖;(3)无症状性低血糖;(4)可疑症状性低血糖;(5)相对低血糖。
1. 4?临床表现
(1)轻度反应: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面色苍白、肌肉震颤、焦虑、出冷汗、心悸、皮肤冰凉,但对答切题。(2)中度反应:头痛、头晕、意识模糊、行為异常、嗜睡、说话困难、视物模糊、口周麻木和针刺感。(3)重度反应: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对刺激无反应,意识丧失或抽搐。
2?结果
其中有47例患者发生过低血糖反应,共计次数为67次。发生率为0.63%。透析前2 h未进食32次,进食过少30次,透析当日早晨用胰岛素治疗者5次。
3?预防及护理
3.1?观察病情
低血糖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或很轻微,当出现嗜睡、昏迷等严重表现时才引起重视,此时血糖已经很低或者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对人体可能已经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勤巡视,多询问,及时作血糖监测,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本研究中所有患者中有65次为轻中度反应时均被及时发现,有2次为重度反应,出现了意识障碍、嗜睡和昏迷,但因及时处理,均转危为安。
3.2?饮食护理
透析前护士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尤其是透析前1餐进食情况,本研究中有62次患者透析前均未进食或进食过少,笔者在患者透析治疗1 h左右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3.3?健康指导
做好首次透析患者的宣教工作非常重要,宣教不到位,患者及家属就不知道如何配合医务工作人员做好透析治疗。研究中给所有透析患者透析当日准备了糖块、小蛋糕、饼干等食品,在透析2 h左右给患者进食,防止低血糖反应。
3.4?正确合理的使用胰岛素
对于糖尿病肾病并发尿毒症透析患者,应特别注意做好首次透析的观察及护理,询问胰岛素注射情况,透析日禁用胰岛素注射,防止发生低血糖并发症。本研究所有患者中有14例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5次低血糖反应是因为透析当日早晨注射了胰岛素。
3.5?个体化透析液
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含糖透析液。Jackson等主张透析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应不低于5.5 mmol/L,以防止透析性低血糖症的发生[5]。本研究中患者使用的透析液均为不含糖透析液。
4?讨论
笔者所在医院透析室使用的透析液均为不含糖透析液,因为无糖透析液可以减少细菌生长、预防高血脂[6],适用于大部分透析患者,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体内葡萄糖由于通过透析器滤出体外而使血糖逐渐降低,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据报道,使用无糖透析液治疗,每小时丢失葡萄糖约5.5 g[7-8],由此可见大部分低血糖均发生在透析2 h以后,因此,在血液透析前合理饮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患者67次低血糖反应中,有62次因患者在透析前没有进行合理进食,体内血糖含量低于正常,从而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对于糖尿病肾病需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因为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可以将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如尿素氮、肌酐、葡萄糖等,通过透析器滤出,而胰岛素分子量为56 kD的酸性蛋白质[9],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透析器滤出体外,而胰岛素皮下注射吸收快,半衰期为9~10 min,作用可维持数小时,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能影响其灭活[10],因此,如果透析日饭前注射胰岛素,葡萄糖能通过透析器较快的滤出体内,因为胰岛素不能通过透析器,故体内含量相对高于葡萄糖的含量。本研究中有5次患者因为透析当日早晨注射了胰岛素而发生了低血糖症状。因此,护士在透析前应做好饮食宣教工作,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透析前暂停1次胰岛素,均可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对治疗过程中已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护士在透析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给予补充食物或葡萄糖,及时抢救和护理,均可让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血液透析治疗。
[参考文献]
[1] 魏崇一,庞家亮,邱伟,等.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12):28-30.
[2] 张艳,黄金.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6):94-96.
[3] 王先令,陆菊明,潘长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报,2005,26(1):63-65.
[4] Dunn CJ,Plosker GL,Keating GM,et al.Insulin glarginean updated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J].Drugs,2003,63(5):1743-1748.
[5] 黄列军,许樟荣,廖二元.低血糖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9-1672.
[6] 陈湛华,尹良红,郑绮宜,等.应用无糖透析液引起隐匿性低血糖-附19例报告[J].新医学,2001,32(2):93.
[7] Akoh J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haemodialysis:a review[J].Niger Postgrad Med J,2001,8(2):99-103.
[8] Jean G,Charra B,Cnazot C,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permanent hemodialysis catheters:a controlled study[J].Blood Purify,2001,19(4):401-407.
[9]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6.
[10] 江明性,杨藻宸.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5.
【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推荐阅读:
血液透析护理09-23
血液透析室试题06-29
血液透析设备介绍07-20
血液透析室查对制度10-22
血液透析室管理督查11-16
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管理06-08
血液透析规章制度大全09-29
血液透析室工作流程12-03
血液透析考试题及答案09-22
血液透析室审查存在的问题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