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一等奖(精选9篇)
作者:刘莉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渝中区六店子小学的音乐教师刘莉。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己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出自己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模式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教学程序:
一、重视说课环节, 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知道, 备课的主要环节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及板书设计等, 而说课的主要环节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目标检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本课特色, 等等。说课中教材分析实际上是说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教学目标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方法。在这个环节中着重对教材处理进行分析和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鸟纲在职高《生物学》中仅仅作为脊椎动物中的一段, 并没有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双重呼吸过程, 所以将本段内容单独作为一堂课, 利用多媒体与实物对照, 直观的实践教学, 通过动画将双重呼吸的气体交换过程呈现给学生, 学生对照实物进一步巩固,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简单有效。
二、确定说课形式, 活跃说课氛围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 说课的形式多种多样。选择合理的说课形式是说课成功的关键。从整体来讲, 说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 另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 理论型说课是指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说课方式主要有讲说法、演说法、对说法及论说法等, 通过说课类型的确定, 我们选择合理的说课方式, 使说课更加具体、生动。本节课采用了直观教学、实践教学及问题探究方法教学, 其中问题探究法是基本方法。例如在介绍家鸽骨骼时, 先让学生观察骨骼图片, 然后让学生对照图片自己动手解剖, 要求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掂一掂, 然后再相互讨论, 探究肌肉、骨骼特点与飞翔运动的关系。通过导思考、导方法、导议论的“诱导学习”方法, 使学生获得知识, 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略说教学过程, 强调教学方法
在说课过程中, 不能像讲课那样面面俱到, 应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关键是阐明通过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设计过程如下:创设学习情境—设问激疑—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讲解演绎—探究迁移—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如在这节课中首先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视频, 让我们“仰望蓝天上高飞的鸟儿, 你也许会想:我要是能飞该有多好!”为什么鸟儿能长时间地在高空飞翔?带着这样的悬念, 我设计了六个师生互动、一个总结、一个拓展,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六个师生互动, 结合学生动手操作, 把复杂家鸽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简化成直观图形和生动的动画, 让学生在欣赏中领悟家鸽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然后以表格形式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生理特点, 由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获得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让学生注意观察家鸽或麻雀, 发现它们似乎总在不停地找食吃, 它们吃进去那么多东西, 难道不会增加身体的重量, 影响飞行吗?飞机结构特点与鸟类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一步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四、说课教后反思, 整合教学资源
一般情况下, 说课是在上课之前进行, 通过说课交流, 教师将同行们提出的好的观点、方法和手段, 作较为详细的疏理, 最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条理尤为清晰, 这样使课堂教学结构更为合理、严谨。如本节课没有注意突出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同行们提出后我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一方面在时间安排上作了合理调整, 另一方面在课型方面也作了相应调整, 整个教学过程中重在学生参与, 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 指导学生利用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体验成功。
关键词:生物化学 三羧酸循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11-01
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化学,是讲述生命的化学的一门课程,主要研究内容为: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组成、结构特点、性质和生物学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规律,但是学生认为这是一门抽象、难懂、结构复杂、内容多、难以记忆的学科。其中,四大营养物质代谢和调节是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由于知识点分散庞杂,化学反应式繁多,代谢通路长,循环多,受到各种酶的精细调节等特点,同时还存在着有限的教学课时等问题,因此,一直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等现象。生物化学双语课的开展不仅要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知识水平,较强的讲解能力。据笔者根据多年的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实践,以“糖代谢”一章中“三羧酸”一节为例进行说课设计。
1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的是《Principle of biochemistry(4thEdition)》,作者为Robert A Horton等人。“糖代谢”一章主要讲述糖类物质在体内的转化过程,涉及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根据我院《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章的理论教学共安排24学时,本次课“三羧酸循环”共4课时(180min)。教学内容包括三羧酸循环的定义、发生的部位、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准备阶段、循环反应过程、循环的生理意义和循环的调控等。
(2)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应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糖代谢中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掌握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意义;了解三羧酸循环的调控和了解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准备阶段;三羧酸循环代谢过程,其中哪些步骤是关键步骤,哪些步骤是产能步骤。教学难点:三羧酸循环代谢步骤之间额逻辑联系。
2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总体构思。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接着引出本次课内容,对章节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给以框架式勾勒,然后逐步细致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最后总结提高,是学生清楚明白三羧酸循环的整体内容。
(2)具体的教学方法。一堂课是否成功,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体构思应是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结合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拟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①讲授法:理论讲授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向学生亲自呈现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内容,是学生容易理解。②板书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用板书讲解三羧酸循环的每一步反应,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总的代谢途径,掌握授课快慢节奏,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③列举法:选取典型事例及有特殊意义的小故事进行讲述,如,三羧酸循环途径的发现是生物化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1953年该项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④提问式:根据学生先有的生物学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引出相关内容的阐述,如琥珀酰-CoA高能键水解生成GTP和琥珀酸,提问生物化学中什么样的键是高能键,高能键的作用。⑤练习法: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注意难易程度的结合。
3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对概念进行剖析,分析问题,三羧酸循环信息量大,指导学生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和提炼核心和规律,如何把三羧酸内容和前后两面的教学内容建立联系。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对这次课来说,学生掌握会比较困难,感觉枯燥,因为化学反应式比较多,所以学生大部分会被动的接受知识,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思考、主动索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归纳演绎、横向类比等学习方法。
4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上次课内容并导入新课。针对上节课糖酵解的内容,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和复习。并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最后再以设问的方式导入新课程,如糖酵解的最终产物丙酮酸的去向是什么?
(2)新课教学。①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准备阶段-形成乙酰-CoA。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羧酸循环的定义、发生部位、发现历史和概貌。③首先用板书讲解三羧酸循环的反应机制,最后用多媒体展示三羧酸循环和化学总结算。④讲解三羧酸循环的调控。例如三羧酸循环本身制约系统的调节及ATP、ADP和Ca2+对三羧酸循环的调节。⑤讲解三羧酸循环的双重作用,及三羧酸的生物学意义。
(3)小结。用多媒体展示三羧酸循环的整个反应过程,进一步强调,三羧酸循环中,哪些步骤是关键步骤,哪些步骤是产能步骤。
(4)布置作业。在课堂的最后5min里,可让学生以集体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根据学生这堂课所掌握的知识,再适当的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和预习下次课程的内容,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板书设计及总结
板书设计做到简明、清楚,体现主要内容。
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这门基础课在生物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高层次的生物学人才的高校教师而言,如何在学习生物化学课程过程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并且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学问题。我们要不断转换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合新世纪的优秀生物学生。
参考文献
——《安塞腰鼓》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板书)。
【说教材】
本文位于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之中,学生通过学习“领略豪放粗犷的西北文化,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这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本文是选入七年级下册的,面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教什么呢?新课标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目标:“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鉴于此,我将“从关键句段入手,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作为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
【说教学法】
这篇像诗一样的散文被称为“奇文”,六年级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我将运用情境教学、对比阅读、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对安塞腰鼓有感觉,再对课文有感觉,对语句有感觉,最后,对表达有感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默读、批注、交流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说过程】
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对腰鼓有感觉
本节课我将以安塞腰鼓的视频作为导入,舞姿飞扬,鼓声阵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对课文有感觉 接着,检查预习情况,一查写字,二查读文。先全班听写黑板上这些词语(贴词),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段来朗读。读书展示完毕,请学生用文中的话再来谈谈: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文本细读——对词句有感觉
文本细读的环节包含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将围绕一句话,抓住一个词,紧扣一个“读”字,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1.提纲挈领——围绕一句话展开讨论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板书)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默读6——17段,边读边做批注,扣住“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展开探究。
你听,安塞腰鼓好在他的“鼓声响”(第9——11段)(板书):这鼓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读好“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句话,感受鼓声的震耳欲聋,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妙处。
你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舞姿”(第15——16段)(板书:舞姿):欣赏一段江南舞蹈,与安塞腰鼓对比。江南舞蹈优美,安塞腰鼓奇丽;江南舞蹈雅致,安塞腰鼓奇伟。奇丽、奇伟,安塞腰鼓好在一个“奇”字!(板书:奇)
你再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气势”(第6——8段):第六段的排比句,我这样引导:这五个短句好像不太好理解,我来把它改一改:“骤雨一样,是极速的鼓点”改成“急促的鼓点像倾盆大雨一样”,你们来改改后面几句。同学们,我们再把两段比较一下,你觉得作者写得好还是我们写得好?为什么?“改一改”加深了对“乱蛙”“斗虎”这些陌生化喻体的理解,“比一比”让学生懂得了整齐的排比能够增强气势。(板书:气势壮)
正所谓“学以致用”,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模仿作者这种排比方式来描写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把课文所学的表达技巧真正地运用起来,提高写作能力。
2.文眼寻根——抓住一个词深入思考
作者难道只是写“腰鼓”吗?当然不是。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2——14自然段)抓住12段中“搏击”这个关键词语,(板书)为什么打鼓不用敲击,而用“搏击”呢? 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
配着沉郁的音乐,我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和著名油画《父亲》,饱含深情地介绍这片被认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情渲染,让学生们懂得:黄土高原人民还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用坚韧与命运——搏击;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作者不仅在写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那不屈不挠大写的“人”,以及孕育这人,这腰鼓的“土地”。最后,有感情诵读课文,读出搏击之强。(板书:强)
3.有感发声——紧扣一个“读”字体会情感 这篇语言铿锵,气势恢宏的散文曾被二十多位著名的朗诵家朗诵过,我们学生不好好诵读,就太可惜了!因此多种形式的有感情诵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品词句,读中感气势,读中悟感情。
四、回归整体——对表达有感觉
崔峦老师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品析句段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体会文章“静——动——静”的写作结构,并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读作者的四次赞叹,体会作者那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情感。
【说板书】
磅礴沉重鼓声响,叹为观止舞姿奇,豪放火烈气势壮,惊心动魄搏击强,跟 随这句“好一个安塞腰鼓!”我和学生走进了那片孕育文明的土地,认识了那群勤劳拼搏的人们,领略了独具魅力的西北文化。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板书设计:
好一个安塞腰鼓
磅礴沉重鼓声响
叹为观止舞姿奇 豪放火烈气势壮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一览巴陵胜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第二篇《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有效地实施教学,我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主要采用诵读法、引导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着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主要采用了“摘录”、“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我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力求“文”“言”并
重,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三部分。
(一)课前学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加强了预习导学工作,对学生预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可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课前的预习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二)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下列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由此自然入题。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为巩固预习成果,我接着引导学生交流互助。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这里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学生背诵的机械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 属()汤()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 观 ②通假字:属 具 虚词: 以 然则 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呑长江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音韵和谐,非读毋以产生美感,所以下面引导学生吟读品文。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教生阅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概括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为了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感悟和个性的解读,针对教学难点,我在第四步中引导学生在局部赏读中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时我特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勉慰。自励励人,含蓄委婉。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至此,学生已进入作者心灵深处,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可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
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从而也突破了难点。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叙 事: 缘 由 写 景: 阴 晴
抒 情: 悲 喜
议 论: 忧 乐(卒章显志)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介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日月潭》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就为我们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阅读相关资源,感受日月潭的美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说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感受日月潭的美好风光,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市目前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
我采用的教法是任务引领法和以读代讲法。
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形式是小组学习。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日月潭的图片、诗、文章等相关资源,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七、说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日月潭的资源,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本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提供动力。
(二)自主合作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主要部分,我安排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重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第一项的要求,二是在读中找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三是找出表现日月潭不同时间景色的特点及重点词语,四是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五是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最好能背诵。我安排的学习流程是学生先自主学生,找出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对学,对学不能解决的小组内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上交老师,以便进行班内交流。时间大约十五分钟,其中自学大约为8分钟,对学为3分钟,组学为4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交流展示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二是学生对学习疑难进行质疑,三是教师进行适当点拔,我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学习疑难问题确定各小组的展示任务,让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具体做法是一组展示,众组质疑,教师点拔,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决不代办。时间大约为15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达标检测
本环节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与肯定。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成果感,给教师提供准确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我安排的具体内容有四项:一是根据拼音写生字,二是仿写词语,三是根据原文内容填空,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时间大约是5分钟。
(五)拓展提升
本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的延伸,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时间大约为3分钟。我的安排是夸夸自己的家乡,并进行交流。
八、说板书
1 课程地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以及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应用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内容涵盖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三部分。本课程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传染病学、预防医学、药理学及临床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并将在消毒、灭菌、隔离、预防、治疗等医护实践中得到科学应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门课程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在授课中注重联系临床的实际应用部分,也适当增加了学科进展方面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通过理论教学实现基本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功能特点和免疫应答规律,并能将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2)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病原生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消灭、控制传染病及相关疾病的基本措施和方法。(3)熟悉有关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与临床疾病的内在关系。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病原生物的感官认识,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掌握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与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3 教学内容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本课程教学设计以“贴近临床、服务临床”为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医学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本课程设置五大教学模块,教学的内容选取主要依据是后续课程中所用知识点和临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学时数为72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教学重点是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防治方法以及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教学难点是常见病原生物和免疫性疾病的致病机制。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手段
4.1.1 课堂讲授等传统方法和手段
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对讲稿、课件的精心组织和设计,灵活运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1.2 多媒体课件教学
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形态、免疫应答过程等抽象的教学内容。
4.1.3 实验教学
通过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来训练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标本的示教、观察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形态的感性认识。
4.1.4 网络教学上传教学数据资料,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讨论和答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和教学相长。
4.2 教学方法
4.2.1 启发式教学法
对免疫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如通过展示比利时免疫学家Jules Bordet补体的发现实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补体知识点。
4.2.2 比喻式教学法
免疫学中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知识点概念抽象、深奥且难理解,可以采用比喻教学法。如将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比喻成人的躯体,上肢为可变区,双手为超变区,肩关节为铰链区,腋窝为补体结合位点,其他部位为恒定区,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区。
4.2.3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病原生物学各论学习中重要的病原体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如乙型肝炎病毒,先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针对重点问题进行小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PBL教学法
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或机制时,往往是先举实例,根据实例提出问题,由此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概念。比如,在讲授超敏反应的内容时,先将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介绍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其发病机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
4.2.5 公共突发事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近年来,不断有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如SARS、手足口病、禽流感、埃博拉病毒、H1N1型甲型流感,在教学中,不断关注相关情况,并在课堂上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原理对学生进行讲解,增大学生信息量,并能使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教学资源使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已有教学资源:自编习题集、试题库、实验指导、标本片、教学挂图、教学录像、教学视频、开放实验室及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等。
6 考核方法
本研究课程评价方式,拟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最终成绩由小组作业、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出勤、对小组的贡献等)、实践能力、课前预习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五部分组成。其中课堂表现部分拟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加权后取得综合得分。
7 结语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和教学评估手段,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赋予说课者发挥的空间,又有规定的基本环节,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方法的积极性,是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说课,高职护理专业
参考文献
[1]王和强,赵晖,柳在华.说课:教师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行为规训活动[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07-109.
【关键词】高职护理 生物化学教学 方案设计
本文以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实施过程、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说课方案。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体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是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医疗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必须掌握的知识。
1.2 内容分析
之前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对蛋白质的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胶体性质、变性、沉淀等性质,为今后各章节如酶、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学习打下基础。
2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换句话说也就是初中毕业,她们有自身的特点,比如基础知识总体欠佳,缺乏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应激刺激反应迟缓,难适应新环境,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弱。而课程内容抽象、途径繁杂、更新快,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我们的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好。同时,本课程又不同于义务教育中的公共基础知识,学生首次接触到相关专业知识,积极性较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角色。
3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期望学生在知识、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3.1 知识目标
掌握蛋白质的亲水胶体溶液性质及两性电离,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及变性后理化性质的改变,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3.2 能力目标
通过临床上消毒杀菌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蛋白质沉淀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3.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她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4 教学重点、难点
4.1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
4.2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这是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化学基础,而两性电离的概念相对抽象。
5 教法与学法
5.1 教法
总体的构思是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师生互动。
①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宜采用讲述法、图示法、比较法、举例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深入讲述本节四个基本概念。
②待学生基本掌握概念之后,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提出问题,使学生思维再次兴奋,促其积极思考,重新通读全文。之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以便学生对本次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5.2学法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由于概念平淡、枯燥,学生往往忽略了基本概念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关键。故学法指导上,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首先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再教会学生如何剖析概念,找出概念中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6 具体的教学过程
6.1 复习,引出问题
通过复习提问唤起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原有知识使大脑兴奋,激发探知欲望。复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待学生回忆出氨基酸的结构,再让他们思考:由氨基酸结构中的官能团能推测出氨基酸应有什么性质?
6.2 讲授理论知识
由两个任务即牛奶加热、制作豆腐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加热牛奶来观察现象从而总结出何为蛋白质的变性,进一步讲解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以及为什么外界环境下蛋白质能稳定存在。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抛砖引玉,一右激起千层浪之小石潭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反思等六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第一课,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凄苦悲凉的心境。体会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由于本文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我将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点。又因本文在表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下面我说一说教法、学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不很浓厚,将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读、讲、练、演、写、说,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的。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是小组合作,研读课文;三是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充满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再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同学们,“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踏着吴均的脚步走近过富春江奇特秀美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起去游览清幽秀美的小石潭。
通过图片、音乐、教师的示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导入新课。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第二部分: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同台我来读
我们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五种朗读形式(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去掉标点个人抢读:(4)小组赛读:(5)生配音读。师生配音诵读时,徐徐播放音乐、图片,把学生引入美好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达到读准、读畅、读懂、读美。这样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巧学名家我来讲,有三个步骤:
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巧学名家,主持讲坛
播放《百家讲坛》中主讲“小石潭记”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了解柳宗元及写作背景。这样,为理解作者的想感情作了铺垫。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学生结合课文、联系作者常识,模仿北师大教授康震,主持“百家讲坛”,准备主讲。小组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个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
通过这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提高了学生 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在老师和名家的共同带领下,既避免了枯燥的对译,上台主讲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环节是落实基础我来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用屏幕出示一组含有字词句、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练习,当堂检测。生快速完成后,教师点评。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又获得了教学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
第四环节是导游设计我来演:分三步来实施:
1)①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的?试着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②给景点取名;设问: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结合景物特点给景点取一个名字,(教师提示可以用亭、台、廊、馆、阁等来命名)
③展示导游。自主阅读,在学习小组内展开交流,准备上台展示导游。学生一行五六人,穿过篁竹林,进入奇石馆,经过翠蔓廊,到达观鱼台,坐望溪亭间,欣赏幽竹潭,每名学生生负责一个景点,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上台展示游览过程。
展示活动结束,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设计旅游线路,让学生理清写景顺序,给景点取名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展示导游,再次加 2
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小石潭的幽静美好,促进学生大胆地进行口头表达,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致,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第五个环节是体验情感我会写: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1)如果你是柳宗元,写一段自己的内心独白。指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文中的语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谈。(2)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桌两人分别完成一个情境,两两交流。
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第六个环节是归纳感悟我会说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了三问: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受到哪些启发?
1、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做总结发言。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
以上六个环节,教师始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表现做评价,以评价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第三部分: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由于学生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比较本文与《与朱元思书》《三峡》的异同。设计第二题,通过比较阅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各位老师请看:
水------清
景
石──奇
情
凄神寒骨
树──美
悄怆幽邃
鱼──乐
板书是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有课文内容,也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给学生鲜明,直观的印象。
六、说设计反思
【生物说课一等奖】推荐阅读:
地理说课一等奖09-29
幼儿园数学特等奖说课稿模板10-30
初中生物说课稿06-06
植物开花生物说课稿09-30
师德演讲一等奖06-11
环保征文一等奖09-27
成长漫游一等奖作文10-21
初中生物说课稿大全07-23
将进酒一等奖教案05-29
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视频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