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共7篇)

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1

20出头的年纪,和麦浪里摇曳的谷穗一样值得期待。这个饱含未知与可能性的二十岁,是独一无二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年轻似乎是一张革命的王牌,给一切属于这个名词的人镀着光。孙杨的十九岁成为了奥运冠军;罗拉的二十岁出了书拍了电影一夜成为北美洲大陆的一颗明星;邓紫棋的二十岁在红馆开了演唱会成为香港诸多歌榜的榜首。你永远不会知道二十岁的自己可以有多成功,除非你去做。” 小卜这个瑶族姑娘,用她服装设计的天分能给这个创业时代带来什么火花?我们可以满怀期待。做自己想做的,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是需要抓住机会的,所以我希望这个瑶寨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这个“第一人”,能在这个无畏的时代,抓住当下,追逐梦想。

就好像玫瑰香浓而艳美,它的刺尖锐而繁多。逆流而上所要顶住的压力是庞大而源源不断的。面对穷困落后的故乡,面对无忧无虑的就业机会,小卜心中的梦想似乎看起来扎根也并没有那么深。是的,逐梦之路未卜,或棘荆或泥泞,它并非安逸闲适,也可能满足不了最多人的情况,但这是一份坚挺的深入骨髓的驱动力。蜗牛向葡萄藤上爬,大雁向南飞,一股内心中滚烫炙热的力量会驱动你无悔的奔跑,嵌在肉里的沙粒也能助你上高。马云曾说:“你不是怕行动,你只是怕走了一条错的路。”薄伽丘,这个出生繁荣富贵应有尽有的富家少爷,面对家财万贯,他无动于衷,但是后人将他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做比。他生在无悔的文艺复兴,惊天撼地的他在那样万艰阻力中完成了自己的梦。做好自己,做想做的自己,是勇者的选择。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报恩固然重要万分,但错过了合适的年纪、合适的时代,所有的回报都只能如浮云掠过。优质生活充满吸引力,就如一张舒适的躺椅,但梦想令人向往,它是一张送你至浪尖的滑板。年轻的我们冲波击浪,在波涛起伏中带着成就与荣光再回故乡,也不算迟。

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2

一、命题为驱动

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 年至2010 年, 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形式为新材料作文, 但是审题的结果却类似于具有两个要素的关系型话题作文, 譬如2006 年的“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 2010 年的“深阅读与浅阅读”, 写作中我们需要把握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辩证地审视两个要素, 才能符合题意并写出文章的深度。这类命题写作难度系数很大, 考生极易偏离主题。第二阶段为2011 年至2014 年, 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虽然还是新材料作文, 但是审题的结果却只有一个要素, 譬如2011 年的“诚信”, 2014 年的“保护动物”, 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显然, 命题者的意图不是在审题上为考生制造麻烦, 而是考查考生的文章建构与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2015 年。就全国卷而言, 命题有了局部的变化, 譬如全国2 卷作文题, 要求考生在“这三人中,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写出“大李”“老王”“小刘”谁“更具风采”;全国1 卷作文题,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 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的你看法。”我们发现, 之前的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大多是在要求部分禁止考生做什么, 而2015 年的作文题却在材料之后对考生进行了导引性的指令, 要求考生必须做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估计, 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会沿袭2015 年的命题形式, 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行考查。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就是在材料基础上, 增加了任务指令, 不允许你任选角度, 一定要按照命题指令抓核心、重要的角度, 按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 还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像我们以往作文那样, 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 围绕观点阐释就行了。为此, 考生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等基本文体的写作格式是相当必要的。

按照贵州省作文评卷惯例, 只要是材料作文, 均要求考生进行“引材”。为此, 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流程上有细微区别。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精炼引材→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得出结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对象比较→选定对象→事例论证→得出结论。显然, 新材料作文只要提取主题词后, 更容易进行功利化的套用;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更趋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议论文模式进行写作, 既不易于宿构, 又不易于炫示文采。当然, 我认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也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无需过于机械。因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极易让文字趋于平淡, 开篇就露丑, 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特别需要提醒的是,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中有多个对象, 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对象进行写作即可, 切勿面面俱到, 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 这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严格说来, 可以判为不符题意。

二、主题定做人

每年临近高考, 很多学校就开始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猜题, 但结果往往是白忙活。但是2011 年我出版的一本名为 《高考作文万能主题导写》的书, 却一下子猜中了当年的8 道高考作文题。究其原因, 不是我有多高明, 而是我在书中罗列了120 个做人的主题词, 譬如诚信、善良、创新、超越、好奇、平凡等, 我把所有的做人主题词都收集了, 不管命题者怎么命题, 几乎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为此, 去猜具体的作文命题, 不如多关注做人主题词及与之相关的素材。然后让学生“以作文促做人, 以做人促作文”进行强化训练, 这才是把握高考作文主题的根本。我们来看看近几年全国2 卷作文题主题。

2015 年:大李的角度, “做一个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人, 更具风采”;老王的角度,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更具风采”;小刘的角度, “做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更具风采”。

2014 年:动物园管理者的角度, “做一个保护动物的人”;喂食者的角度, “做一个反对溺爱、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人”, “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2013 年, “做一个懂得尊重, 理解, 包容同学的人”。

2012 年, “做一个勇于甩掉包袱的人”。

事实上, 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的价值取向是相当功利而明白的, 那就是为国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因而“做人”一定是考试作文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高考作文的“主题”, 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 就是说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几乎都是在围绕“做人”进行命制;所谓“万变”, 就是指不同的命题者其实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做一个……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考作文主题的万能公式, 就是“做一个……的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其实也就摸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命脉。

三、审题选对象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有很多方法, 找关键词, 找中心句, 提炼文段主旨, 找对象等。但是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最重要的方法是选对象。审题分两步走:第一步, 经过比较做出选择;第二步, 写出选择的原因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 行文时一定要写出权衡、思考的过程, 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考生可以用素材论据同步论证观点, 凸显主题。

先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晓明高中毕业, 暑假来临。爸爸给他提建议说, 你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 去旅游。可以去一下爸爸曾经工作过的甘肃, 或者妈妈曾经工作过的扬州。第二, 你一直想支教, 你自己想办法联系一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 去支教一个月。第三, 回到乡下去, 陪你爷爷奶奶生活一段时间, 照顾他们的生活。不过那里没有网络, 你可以带几本书过去看看。

如果你是晓明, 你会选择哪一种?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 确定文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如果你是晓明, 你会选择哪一种?”这类选择性阐述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 审题容易, 立意也不难。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暑期生活方案写作。但要注意到, 三种暑假生活方案中包含的不尽相同的内涵。第一种, 旅游,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生命体验, 促进自身的成长、成熟;如涉及甘肃或扬州, 有追寻父辈足迹的味道。第二种, 支教, 表现社会责任感, 关心贫困地区, 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可写乡野之美、沟通之能。第三种, 陪爷爷奶奶, 履行赡养责任, 是一种家庭责任的主题。也可写返璞归真, 平淡最美。命题者提供了三个选项对象, 但是考生只能选择一个质量高且好写的对象进行写作。

再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 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开设了 《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 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 看到儿子正在坐诊, 忙得抬不起头, 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 只好挂了个号, 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 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 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 岁, 又不是故意的, 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 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 《暖闻》 专栏上, 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命题材料为三则新闻, 要求选一个刊登在“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的《暖闻》上, 并且要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换句话说, 这道题的任务是, 通过思考、权衡与选择, 论述三则新闻里三个人物的做法, 哪个最有温度和人情味, 或者, 哪个更值得登报宣扬。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的一个核心法则就是一定要从整体理解材料, 而不能将材料分割开来进而断章取义。比如这道题, 第一则新闻, “油条哥”的事迹, 一言以蔽之“良心”与“诚信”, 不唯利是图, 为顾客的健康着想;第二则新闻, 老父亲为了见儿子一面, 排队两小时挂号, 总结起来莫过于爱自己的孩子;第三则新闻, “宽容”他人尤其是正处成长中的孩子的无心的过错而不是用冰冷的规则和法律追究责任。很显然, 这三个人物的事迹都有人情味。所谓“更合适”, 不过是来自于考生自身的考量与选择, 我以为立足于好写和能写好是选择的立足点, 无需科学地辨别, 也无须过多地纠结。

四、结构套模式

鉴于应试作文的秒评阅卷模式, 清晰明了的结构是获得高分的法宝。而在应试过程中, 也只有做到心中有结构, 才能临阵不慌。写高考作文, 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 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 而且还能保证思路的清晰。就像修房子, 把主体结构搭建好后, 往里面填充砖块就轻松多了。如果临时安排行文结构, 难免百密一疏, 更何况, 天下文章的结构本身也是相对固定的, 不必在此花太多时间。文章的主体结构一般简化为“三”。

记叙性文字无非是讲故事, 最佳的故事结构就是一波三折。譬如“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等就是。第一次, 失败, 一折;第二次, 失败, 又一折;第三次, 成功, 最后一折。形成这种模式是由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的。一折, 读者有了阅读期待;二折, 阅读期待更强烈;三折, 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因为总让读者期待下去, 会失去阅读兴趣的。为此, 记叙文也可以采用“三三”式的黄金结构进行谋篇布局。

先看一篇文章结构。

北京的符号/北京考生

春花的灿烂芬芳, 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荫, 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微凉凄清, 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 清醒我混乱的思绪。每当季节更替, 每当看到这些景物, 我都会黯然神伤, 想念起我最爱的四合院。

在我的世界中, 四合院是最美丽的, 它是北京的符号, 永远的记忆……

五岁的我, 耳边是歌谣, 回响在四合院中。

……

十岁的我, 耳边是琅琅书声, 回响在四合院。

……

十五岁的我, 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 回响在四合院中。

……

四合院是茶, 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 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 也爱新建筑, 我爱北京, 爱北京的符号。

文章在概括地介绍了自己对北京的感受之后, 选择了三个时段加以叙述, 展现了北京的变化, 表达了爱新建筑也爱四合院的思想感情。五岁、十岁、十五岁三个领起句, 以排比的形式出现, 使文章思路清晰, 结构自然。

再看一篇文章结构。

芳香永存/广东考生

芬香永存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 你走后我变乖了。

……

妈, 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

……

妈, 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 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 愿妈妈安息。

考生在开篇娴熟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浓重地渲染纪念之情,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起。为了突出纪念母亲这个中心, 考生精心选择了三个“改变”进行布局谋篇:“妈, 你走后我变乖了。”“妈, 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妈, 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深沉的情感化作特殊的纪念方式。在朴实的叙述与真挚的抒情中, 一个懂事、自强、独立的形象便兀立在读者眼前!最后总结全文, 言辞真切, 既交代考生的写作意图, 又巧妙点明题目。

议论性文字的主体结构主要体现在论证层面, 常用的有并列式 (含正反对照式) 、层递式、综合式三种。就高考作文而言, 800字的文章显然不宜采用复杂的综合式结构。并列式、层递式也最好以“三”为常数, 并列则三个论证部分并列, 层递则三个论证部分层递, 开头总起, 结尾总括, 构成黄金结构。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首段150字, 中间三段各200字, 结尾段150字, 共计900字。

先看一篇文章结构。

茗香浸人, 泽润五洲/贵阳考生

在社会这沸水中, 有人放弃了梦想, 默然了生命;有人放逐了自我, 一味地迁就。但总是有人能融己于世, 享受生活, 却又不昧本心。他们似那香茗, 任滚烫的沸水侵蚀, 却能飘出醉人茶香。因为他们与世界同呼吸, 舒展自我, 也令世界更拥繁花。故言, 茗香浸人久, 芳泽润五洲。

看前朝, 东坡牢狱释怀, 放声山林。

……

看今世, 季老几经战乱, 终修大成。

……

笑故人, 海子卧轨自杀, 尽留喟叹。

……

在社会的沸水中, 留下的终究是散着茗香, 氤氲着温润的人。改造世界者也非其莫属。故我言, 茗香浸人, 泽润五洲。

这是一篇规范的应试作文, 作者采用“三大三小”的黄金结构形式进行谋篇布局, 开头引材点题总起;中间用“看前朝, 东坡牢狱释怀, 放声山林”“看今世, 季老几经战乱, 终修大成”“笑故人, 海子卧轨自杀, 尽留喟叹”三个分论点进行分写, 事例由古至今, 有较大的时间维度。事例二正一反, 构成对比论证, 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颇具说服力;结尾回扣原材料, 升华主旨。

再看一篇文章结构。

善之道, 非常道/贵阳考生

明代朱质栒有云:“欲人见也, 不是真善。”善行, 理应发乎心, 行乎礼, 勘破额外所求, 善是纯粹。善之道, 非常道, 惟有如静水深流般不显不露, 方能彰显善与生命的厚重与充实。

行善, 须如春之兰草, 香远益清。

……

行善, 须如夏之雨荷, 不蔓不枝。

……

行善, 须如秋之清菊, 隐于人后。

……

行善, 须如冬之腊梅, 坚定不移。

……

不欲人见, 方为真善, 人心应保持一颗时刻向善而不求回报与浮名的赤子之心, 仰不怍于天, 俯不愧于地, 只求用善在人群中激荡起回声,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善之道, 非常道, 如潭水深沉, 不显不露;如细泾清流, 润物无声, 方得澄心, 留一曲光风霁月。

标题《善之道, 非常道》化用老子的语录, 提纲挈领地总领全文, 底蕴已初见端倪。开篇引用朱质栒的话亮出观点, 直截了当, 毫不拖泥带水。主体部分用“行善, 须如春之兰草, 香远益清。”“行善, 须如夏之雨荷, 不蔓不枝。”“行善, 须如秋之清菊, 隐于人后。”“行善, 须如冬之腊梅, 坚定不移。”四个分论点平行行文, 整齐唯美。结尾处紧扣主旨, 升华观点, 均在颇具文化况味的充满思想深度的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 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为了保证结构的清晰化, 都可以采用黄金结构进行写作。黄金结构模式在形式上是并列的, 分论点句式也是并列的, 但是在内容上, 既可以是并列的, 也可以是递进的。具体模板如下。

黄金结构模板:

排比总起 (约150字) →分论点1+事例1 (约200字) →分论点2+事例2 (约200字) →分论点3+事例3 (约200字) ……→总括 (约100字) 。

五、素材勿求新

很多专家都呼吁考生要使用新鲜的素材, 增加文章的新颖度, 我以为大可不必。专家们呼吁的理由是作文里不应该天天学雷锋, 像走亲戚一样, 到处都是熟人, 这会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道理其实是有的。但是就目前我们面对的现状, 考生文字素养差劲, 谋篇布局欠缺, 让考生去尝鲜进行自我创作, 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旧素材就不一样。旧素材被很多考生写过, 而且可能还存在不少经典, 考生完全可以走捷径———嫁接。水平欠佳的考生可直接组合, 水平偏高的考生可进行个性的化用, 各取所需, 皆大欢喜。此外, 阅卷者关注的是考生作文主题是否切题, 结构是否清晰, 语言是否优美, 思想是否有深度, 与素材的新旧关系不大。

我在2010 年编写过一本名为《满分作文万能素材套用》的书, 为此, 我专门给老子、孔子、苏轼、鲁迅等100 余名文化名人写了颁奖词。在后来的备考中, 我就将自己写的颁奖词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有米下锅。我们来看几段颁奖词。

(屈原颁奖词) 静静汨罗, 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 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 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 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 与日月争辉。

(杜甫颁奖词) 漫漫长路, 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 谁在用诗诠释背井离乡的悲情愁肠。他的赤子之心, 照耀在唐代盛衰上, 化为一腔怒火, 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心中, 化作一股热泪, 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 化为一颗明珠, 照耀在诗坛之上。

(鲁迅颁奖词) 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 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他弃医从文, 把边缘人群唤醒;他以笔代刀, 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 声声呐喊, 他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 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 他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 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 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颁奖词实际是以其诗意化的文字诠释了人物生命的内涵和精神质地, 包容了至真至美的人性和人格, 是不可多得的集精美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于一体的艺术珍品。颁奖词字数在150 字左右, 可以作为事例的叙例部分, 加上考生50 字左右的扣题析例, 正好200 字左右。而且, 这些人物往往可以一材多用, 写足够多的主题, 非常实用。为此, 建议考生自行准备5 个左右的人物颁奖词, 并在不同主题的作文测试中反复运用, 最终形成自己的诗意化的特色文本。此外, 我认为作文素材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完全可以回归课本人物素材, 既能够有效利用辛苦背诵的课文素材, 又可以推陈出新、点石成金, 给阅卷者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感, 极易获得认可。

六、扣题须明白

无论是新材料作文, 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都是有一定的题意要求的, 所以这是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实话说, “扣题”是高考作文的救命稻草, 一点也不为过。我在作文阅卷中, 偶尔遇到那种粗看不扣题, 细看扣题的作文, 总是心里不爽, 于是分数就打了折扣。这有点和“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相似。我以为, 作文“扣题”最好是无处不扣, 标题、开头、过渡、事例、结尾都得扣, 而且不光在文字上表层扣, 还应在事例中深层扣。

我记得2001 年有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 被评为当年最牛作文。其实仔细阅读, 会发现考生一直在写赤兔马的“忠诚”, 而非试卷命制话题“诚信”, 但就因为考生在行文中让“诚信”这个词随处可见, 于是就麻痹了阅卷者, 获得了满分。也是这一年, 一篇不符逻辑的作文也因反复扣题而获得高分:“诚信在哪里?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 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 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 诚信也许在屋檐下的风铃中……”这段文字就形式来说是美的, 但写的内容却与诚信却八竿子打不着。但就是其反复扣题, 最后居然获得了不错的分数。说实话, 阅卷老师还是比较好“骗”的, 只要考生在作文中反复明扣, 不厌其烦地扣, 就一定会拿到超值的分数。

2016 年贵阳市一模考试, 命制的是新材料作文题“赏风景与看手机”, 有一篇名为《关不住的鸟》的作文, 考生按照总分总结构布局全文, 主体部分则以相同结构的三个分论点导入事例, 结构看起来似乎很规范。但是仔细琢磨, 题目名为“关不住的鸟”, 作者意图将“杂念”比喻为“鸟”, 但是就全文而言, 这个题目完全是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 因为除了三个分论点有“鸟”以外, 文章叙例和析例部分根本看不见一只“鸟”。就是这样一篇题目、分论点和事例毫不相干的作文, 因为结构的规范及主题词“杂念”的无处不在, 无处不扣, 最后成为了优秀作文。由此可见, 只有善于扣题, 凸显文脉, 才可能稳操胜券, 或者力挽狂澜, “救作文于离题之中”。

七、语言必炫示

我们看人, 越熟越亲, 以至远亲不如近邻;我们看语言则不然, 惟恐碰上熟脸, 反倒是越陌生越觉亲热, 越灵活越惹人爱。然而, 平常看学生的文章, 就犹如回乡探亲:两腿沉重必是“像灌了铅似的”, 夜色漆黑必是“伸手不见五指”, 同桌必是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 要不然就是“瓜子脸”“樱桃小嘴”“水蛇腰”。总之, 从小学写到高中, 山也还是那座山, 梁也还是那道梁, 除了那点陈谷子烂芝麻, 别无它物。《天鹅湖》再好, 也不能看三百遍吧?“酸菜闹豆豆”再解馋, 也不能天天吃吧。我们追的星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我们的作文语言却还是吊着辫子的前清遗老———陈旧、呆板。何永康教授曾经幽默地说:“一篇作文, 出现‘月亮’, 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 ‘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 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 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 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 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取得好的成绩。例如下面文段。

生有所求/ 贵阳考生

释迦语中, 于人生之苦颇有直见性命之说法, 谓人生有七大苦, 生老病死, 是为四苦, 余下三苦, 乃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人生所苦之最, 无过于求不得也。

古人常怀此意, 发之于声, 则为常太息:“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又或叹曰:“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何太遑遑也!然则退而思之, 便可明其故。

人生譬如朝露, 俯仰之间, 已在东门之下, 埋没随百草矣!向所汲汲以求者, 向所求而不得者, 斯须已成空。老杜歌曰:“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可不悲乎?此则求不得之苦也。

本文段用语纯熟, 随手拈来, 收放自如, 毫无斧凿雕琢之痕, 可见其文字功底厚实, 此为其一;文段引经据典, 名诗名句, 俚语俗言, 俯首即是, 举手即拾, 颇具说服力, 此为其二。由此可见, 炫示语言, 就是高考作文的必杀技。事实上, 写作高考作文, 总归得有些语言的素养才行。而针对缺少典型事例的文言类作文, 要想考场夺魁, 对文字功底的要求自然是高之又高, 非等闲之辈所能为。

再如下面文段。

请别将美, 挡在心外/ 贵阳考生

龙应台说:“沙上有印, 风中有音, 光中有影。”可曾几何时, 这印, 只成了照片上可有可无的痕迹;这音, 只成了向人吹捧显摆的谈资;这影, 又只成了徒劳跋涉过后虚无的感叹。正如王守仁所言:“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的, 别让此花的美, 留在心外。

文段以龙应台言论开篇, 然后解析“这印”“这音”“这影”, 并由此结构为排比句式。之后, 又引用王守仁富有哲理的名言, 进而引出自己的写作观点, 让整个文段充满了文化味。如此炫示语言的文字, 自然会获得阅卷者的认可。

阅卷老师一般应该不喜欢叙述性的文章, 其根源在于这类文章谈而无味, 很难制造兴奋点, 很难引起阅读的兴趣与关注。我们知道, 在阅卷场上, 如果一篇文章流于平淡, 无任何吸引眼球的亮点, 那么, 阅卷老师肯定不会高抬贵手, 给其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事实上,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 这种平淡如水的作文可能会占到70%左右。为此, 考生在应试作文中最好多用几种表达方式, 几种修辞手法, 特别是要多用排比文字和排比事例, 重点打造标题、开头、分论点、过渡句及结尾, 让文章更具语势, 更有吸引力, 从而避免空洞与枯燥。而且, 从数据比例的角度, 考生的作文一旦摆脱了完全的叙述文字, 也就意味着其作文摆脱了70%的行列, 有了进入前30%的可能性, 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八、借鉴不变处

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 但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 这却是不易之论。就连说“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 自己“窥陈编以盗窃”。北宋“江西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说得也明白:“老杜作诗, 退之作文, 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 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 真能陶冶万物,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由此可见, 高考作文中“抄”是一定要抄的, 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抄, 会抄就是借鉴, 不会抄则为抄袭。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可变的是自己创新的, 不可变的, 便是前人留下的, 譬如思想、素材、结构、技法……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不可变处。

回到现实的阅卷场上, 考生即使借鉴得偏多了, 阅卷老师也几乎没有可能判考生抄袭, 因为要证据。试卷改得每个人的头都大了数倍, 阅卷老师还去哪里找依据?于是往往不了了之。2015 年我参加省作文阅卷, 改到一篇作文, 全部是从我的书里借鉴的, 我出于该考生组合不错且读我的书的缘故打了48 分, 另外一位老师打了56 分, 然后三评打了54 分, 我的分数被自然踢掉。后来, 评卷组长唐老师给全体作文阅卷老师展示了这篇作文。我说这篇作文是借鉴我的书里的内容的。唐老师反问我:“依据呢?”我不可能回家拿书去证明, 于是只得一笑了之。为此, 让学生特别是文字素养较差的学生努力借鉴是很有必要的。牛顿说:“我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缘故。”我想说的是, 考生的作文之所以优秀, 是因为他们懂得借鉴的缘故。

请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

这几日心头颇不宁静, 来自生活中的压力几乎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我也向往朱自清的荷塘, 羡慕他可以在美丽的月色中, 面对着那些暗夜中的精灵, 让心灵有了轻松的理由。而对于我们这个年龄, 或许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那种隐形的压力也的确在我生命的春天中抹上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考生模仿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结构方法来构思全文, 借鉴到位, 能为我所用。这启示我们:平时多读一点名家作品, 领会其构思方法和行文技巧, 到了考场上总会用得着。

再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湖南考生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 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合点。于是, 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 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 做有氧体操, 嘿嘿, 这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 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 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 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 这是父亲的功劳, 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 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绝不作温室花朵, 也绝不堕落消极。

考生巧妙地将《琵琶行》的一些语句作为文章发展的线索, 而且非常贴切, 非常生动, 这不能不说作者构思本文时的匠心独具了。

最后不妨再看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问生何所思, 问生何所忆。生亦无所思, 生亦无所忆。昨夜晚自习, 老师大练兵。卷子十二张, 张张明日交。阿爷无大儿, 学生无长兄。无人替我做, 只好开夜车。

很明显, 文章模仿《木兰辞》, 非常智慧而幽默。事实上, 借鉴一般为“旧瓶装新酒”的形式, 我们一定要做到“瓶”是好瓶, 最好是镀金的酒瓶, 而不是解手用的夜壶;酒也当然是要好酒, 最好是茅台酒, 而不是两块钱一斤的劣质包谷酒。在借鉴过程中, 应遵循下面四条原则: (一) 不在一处借。模仿化用的不是一篇文章, 而是几篇甚至更多的文章, 那就不是抄袭, 而是创新。 (二) 不在熟处借。在大家都熟悉的篇章中借鉴, 自然容易当成抄袭, 但倘若避熟, 用一些相对陌生的篇章, 相信这样会好一些。 (三) 鼓励借自己。我平时将一些东西早早表达好, 表达精致, 考场上我用我自己的, 那自然不能算抄袭吧? (四) 提倡自己借。别人可能会借鉴的, 我不借鉴, 我借鉴的, 别人压根不用, 避免雷同, 便是创新。

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3

湖北卷

2008年的《湖北省高考考试说明》告诉我们:英语科目的试卷结构与2007年的保持同步,即单选题由2007年前的15个缩减为10个,测试内容由过去的语法综合知识变为英语词汇的用法;同时,新增题型“完成句子”,替换掉原有的改错题型。可以说,2008年湖北卷整体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完成句子”却绝对是一个需要大家重视的题型。“完成句子”是填空题的一种形式,答案相对固定,有利于客观评分,难度略低于改错题型。按理说,这一题型的人均得分应该会高一些,但去年该题型的得分却让人大跌眼镜。湖北省该题人均得分为3分(满分15分)!可见,“完成句子”这个新题型,仍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下面结合2007年的高考真题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应对该题型:

整体理解概念

完成句子中一般都会有中文提示和英语单词提示。在完成句子时,不应仅凭其中的一个提示来答题,而要分析整个英文句子的结构以解题。例如:

35. He believes that children _____________(应允许……的学习) at their own pace. (allow)

分析:该题考查了“allow sb. to do sth.”结构,因主语children 和谓语动词allow 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即被动关系,所以要用被动语态。如果仅看汉语提示,很难辨别该题在考查被动语态。正确答案为:should/ought to/must be allowed to learn/study。

牢记固定搭配

完成句子的每一道题几乎都涉及了对动词搭配的考查。例如:

40.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s: he ______(可能参与) in planning the monument or in helping transport and pull up the stones. (hand)

分析:该题是完成句子10道题中最难的一道题,难点在于考生不知道固定搭配“have a hand in...”有“参与,插手”的含义。(这句话实际上是高二英语下册中的原句。) 另外,此题还考查了“情态动词+现在完成时”表示对过去事实推测的用法。答案为:may/might/could have had a hand。

注意词汇的语言环境

在完成句子题中,词汇的语言环境实际上就是句型、句式。解这类题,一定要把给定的单词放到整个句子中来考虑。例如:

39. Not only _______(要帮助) the disabled to find jobs, but also medical treatmen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 need it. (give)

分析:此题巧妙地考查了考生对“not only...but also”句式的掌握。“Not only”引起的句子置于句首,该句的主谓要倒装;同时“not only”和“but also”引导的是两个并列的结构,所以前后两个句子的时态应该一致。而help与give之间又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所以要用被动语态。正确答案为:will help be given to。

输出正确的书面形式

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每一个单词。如果结构都正确,个别单词出错,则只能得一半的分。所以,一句话写完之后,一定要多读几遍,认真检查。例如:

36. She has an excellent _______(对名字的记忆力), which helps her quite a lot in her work. (memory)

分析:本题考查结构为“memory for sth.”。考生大多对这个结构很熟悉,但却因“name”未用复数形式而失分,非常可惜。

综上所述,针对“完成句子”这一题型,一定要注意结合整个句子全面考虑来答题。

作者简介:

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沈阳市一模考场作文)

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和重臣曾国藩到玄武湖赏荷,他们各自坐了小船下到湖里,船并无差异,但是曾国藩一个姓张的手下为了凸显曾国藩的尊贵,竟然弄了一顶小帷帐罩在小船上,以避免暴晒,但由于小帷帐会被高举的荷叶牵绊,因此,这只小船只能绕荷花而行,而俞樾=虽然顶着烈日,却能够径入藕花深处,与荷花零距离接触。

放下身份,别有洞天

朝廷重臣曾国藩与国学大师俞樾一同赏荷,曾国藩的小船为凸显地位而设置了遮荫帷帐,也就是他所身居的高位。他的手下没有帮助他放下自己的身份,因此,他们就无法去体味游玩的真正乐趣,而国学大师俞樾却是放下了大师的架子,得以尽情的游玩。由此可见,放下身份,降低高度,会使你的活动更加自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心情更加愉悦快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降低身份,会使你身心放松。身处社会,地位越高,待遇越好,责任自然也就越重。正如范仲淹所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河之远,则忧其民。因此,社会上的人没有地位追求地位,有地位的人保护地位,他们全部都是身心疲惫。而身为行役,能不劳神乎?放下身上那些不必要的包袱,使身心得以真正地放松,这就是古代隐士们不爱仕途,追求闲适的原因。唐代诗佛王维,才华横溢,身居高位,却急流勇退,在蓝天别墅幽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因放下而闲适,因放松而高寿;反观同为唐代的诗人柳宗元,在二王八司马事件后,始终不肯放下自己的身份,凄苦郁闷,最终忧愁而死。项羽放不下西楚霸王和大丈夫的颜面,失败了,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责任,反倒推到上天,有多少怨,有多少恨能够不再来!?

放下身份,会使你事业成功。当今社会乃物质社会,像古代隐士那般生活自然是痴心妄想,但并不意味着必须板着脸做人。在工作中,记住自己的身份,在工作之外,就要放下身份,回归平民生活。这样才能让自己立得起,放得下,心情舒缓,劳逸结合。工作起来才会更加的高效,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东汉刘皇叔深谙此道,在战场上是以君臣相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在闲暇里,则兄弟相唤,最终培养了一批“贞良死节之臣”,开疆拓土,夺得了江山,换得了鼎足而立的局面,名垂青史。放下身份,降低高度,换来的却是大业的成功。

放下身份,应敢于担当责任。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也不等于降低,而是表现出的一种姿态,一种谦逊的品性,为的是更好的责任担当。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推翻满清王朝的的孙逸仙,放下身份,成为一名民主共和的斗士,成为国人敬仰的国父;弃医从文,以比作刀枪,同黑暗统治顽强斗争的鲁迅,放下身份,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成为万民崇敬的文学家;放下部落酋长接班人的身份,同种族隔离的白人专制进行了几十年的战斗,最终推翻了专制统治,带来民族和解,成为首任民选的黑人总统......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挑起来;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担当。因为,这是梦想使然,这是责任使然,这是人格使然。

亲爱的朋友,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抛弃小我,保存大我。学会放下,敢于担当,智慧人生。放下身份,降低高度,就能保全实

力,跨越艰难坎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踏实,生活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前方的风景一定是别有洞天在人间。

辽宁省沈阳市第20中学2014届10班李仰北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

1.题目“放下身份,别有洞天”在深入挖掘材料基础上,精准拟题,表明了一种因果关系。

2.正文部分采用了议论文“并列式”的结构方式成文,同时,在论述过程中,又层层递进。

3.作者注意了开头和结尾的处理:开头应用材料,引出论题和论点;首尾照应,深化和升华。分享:1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5

【写作要求】

假设你是李华,你在美国夏令营认识的朋友Mike给你来信说他最近沉迷于电脑难以控制。请你给他回一封信,告诉他网瘾可能会导致成绩下降、健康状况恶化、损害家庭关系等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注意: 1. 词数不少于100字;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词汇:沉溺于be/become addicted to 网瘾:Internet addiction

Dear Mike,

I am glad to hear from you.

Yours,

Li Hua

【优秀满分作文】

Dear Jack,

I am glad to hear from you. As your close friend, I’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harm of Internet addiction to you as I feel worried to know that you have wasted lots of valuable time playing the Internet games.

As we know, the Internet is a convenient tool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and skills. However, our life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if we are addicted to it. For example your grades may go down and your health will be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To make things worse, it can also damage the relationship with your family. So I think it is high time that you got rid of the bad habit. It is a good idea for you to read some meaningful books and do some physical exercis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your good news soon.

Yours,

高考作文预测与备考方略 篇6

一、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总结

综观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谓是守正出新、稳中有变,还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大体表现为如下六点:

1.题型稳定,“新材料作文”唱主角。

在2013年的18道作文题中,材料作文有17道,半命题作文有1道;2014年,18道作文题全部都是材料作文;2015年,共有15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14道,命题作文1道。由此可见,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题的主要题型。

2.关注生活感知与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积极地深入生活,正确地认识生活,及时地总结生活体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以期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认知。所以,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考作文题在生活感知、关注情感方面有明显的体现。

3.富有时代气息。

高考作文命题,从提供的材料内容上说,都紧贴时事热点,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比如2013年北京卷关于“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对话,取材于2013年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紧扣时代脉搏的文题,不仅透射出命题者灵光一闪的命题智慧,而且更能激发出考生的构思灵光,让他们充分展开联想,畅达阐述看法。

4.弘扬社会正能量。

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出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材料立意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5.思辨色彩浓厚。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理性认识、思辨能力的考查是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目标。如,2011年上海卷的文题,直接给出两句看似完全对立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在这种对立中,需要考生思考“都会过去”的是什么,“都不会过去”的又是什么,为什么“都会过去”又“都不会过去”。在这种对立思考中,考生的认识深度与思辨能力得以更充分地展现。

6.文题具有启发性。

近年高考作文题,多选取了富有暗示性与启发性、较为弹性的材料,既为考生预留了较为宽广的空间,便于考生多角度打开思路和多样化立意,又能让高者得其高、低者得其低,使不同层次的考生发挥出各自应有水平,从而很好地体现高考的区分和选拔功能。

二、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展望

在前文对高考作文命题总结的基础上,我们简略地对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做一梳理:

1.材料作文依然会占上风。

材料作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完善,人们对这种命题形式特点和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其考查效果获得一致认同,因此,越来越多的考区采用这种命题形式。同时,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增加材料与生活的联系点,引发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于做更广泛的关于社会生活的逻辑引申,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使考生的立意能力得到更好的考查。因而,在材料作文命题探索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这一命题趋势短时期内不会被逆转。

2.思辨色彩依然不会减弱。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作文“发展等级”中对“深刻”这一项的陈述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一说明其实也就是强调了写作文要有思辨色彩。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五年高考作文的“常态”。如2015年,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湖北卷的“蓄积与喷涌”,浙江卷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与“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像这种或体现思辨性,或为二元对立型的作文题目,将依然会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如此文题,需要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辨方式与辩证思维能力。

3.主流文化导向依然是风向标。

考生所写的作文,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这不仅是考纲作出的要求,更是社会对每一个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提出的要求。哪些内容能体现出主流文化的导向呢?比如,传递正能量的时代热点、道德模范人物、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等,都有可能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风向标。

4.注重体验依然是基调。

高考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接地气”,要能够“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要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而,注重体验、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与社会,将依然会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三、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1.两个关注。

一要关注生活,二要关注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可以使他们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感悟出情感的珍贵,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可以使他们发现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使其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另外,关注生活与社会,也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最好途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要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悟社会,激发写作欲望,这样才能写出自我风采。

2.三个提升。

一要提升观照力。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在高考作文中,观照力主要指审视文题的眼光和眼界。有眼光,才有审视的长度;有眼界,才有审视的宽度。

二要提升开掘力。角度决定观念,“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在高考中,开掘力主要指开掘的角度和深度。展开多角度开掘,才能整体把握,从片面走向全面;展开深度开掘,才能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三要提升思辨力。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在高考作文中,思辨力主要指统筹考虑、辩证分析的能力。只有统筹考虑,才能把握事物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只有辩证分析,才能把握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3.三个强化。

一要强化审题意识。高考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符合题意”,即指文章的主旨必须符合规定。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关键的。

二要强化思维训练。写作时学生要学会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挖掘新的角度,从而灵活地运用在作文中。

三要强化素材积累。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学生要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在平日的生活中,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提高沟通交往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阅读是写作的土壤,要博览群书,才能使作文枝繁叶茂。

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7

1. 简要描述这种现象; 2. 给状元们提一点建议。

注意:

1.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 参考词汇:状元 Number One Scholar;产品 product;适合suitable

Afte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some companies that sell learning products are always trying to do anything they can to make full use of Number One Scholars in order to sell their products.

In fact, its not easy for students to become Number One Scholars. Most of them succeed not because of the products, but their proper way of learning and hard work. Every student has his own way of studying, so the Number One Scholars experience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all the students. Most important of all, not all of these products are good enough to help us study.

I do hope that Number One Scholars can think of the poor students instead of themselves only.

上一篇:世界遗产泰山风光作文下一篇:让我最感动的古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