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通用8篇)

校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1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不断用“文明”的方式增加大自然的负荷。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一些环境问题正在逐渐的威胁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这些慢性自杀的行为却还没被大多数人们完全认识到。各种破坏环境,威胁生态平衡,以牺牲生活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在培养下一代人才的校园中也存在着这些问题。

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园,美丽的校园环境会使我们心旷神怡,有更高更好的学习状态,但现在我们这美丽的校园却在经受着垃圾的侵犯。为了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小组对我校的垃圾投放现状和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从中我们发现了校园的垃圾处理情况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而校园垃圾的处理成不成功是关系到校园形象的重大问题。

调查背景: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遭遇了许多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灾难,如干旱,洪水,沙尘暴等,这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环境保护,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骄子,更应该起一个带头作用,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和年轻的活力做出一个优秀有创意的项目,对校园以及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应当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其中,做出具有我们特色的公益环保创意来。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个有影响力的项目来,既有宣传效果,又有实际操作效果。真正树立起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识,建立起学校垃圾分类回收的规范体系,成为重大的一个特色项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发挥项目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学院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分析当前我们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使同学们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树立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提高同学们自身的环保意识,是同学们做到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知我校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总体的环保意识总体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环保素养不高,有关环保的基础知识匮乏。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七成的同学对环境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例如,对“如何处理平时的垃圾”这样的问题,在被访者中只有51.7%的同学知道除废品外其它全部投到垃圾桶;而对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标志,关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什么是电子垃圾等这样的日常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只有五成的同学可以较为清楚的回答。可见,我们大学生的环保知识还需加强。

其次,环保行为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当我们漫步在大学校园的时候,除了被浓郁的知识氛围,幽雅的环境所包围外,也经常会看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人形容大学校园里的垃圾桶是以垃圾桶为圆心所形成的地带,很多同学虽然能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却忽视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行为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目前,我校垃圾处理主要是各个宿舍楼的清洁人员将每一层的垃圾统一收集,送至楼下,由垃圾收集车不分门类的集中拉走。这样既加重了清洁人员和垃圾处理厂的工作负担,也浪费了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加工的资源,同时还造成了垃圾处理过程的环节重复。

此外,虽然现在大学生环保意识总体上提高,校园内也可以看见“你丢掉的不是垃圾,而是你的尊严”之类的标语横幅,但是随处丢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学校安排的各个学院打扫校园卫生的值周活动,不仅对提高环保意识没有太大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学生们的有效学习时间。

针对当前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的对于大学生环保教育对策: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是环保意识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环保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社会则对人的环保意识起到调整和定型的作用。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重视环保、积极保护环境的氛围,才能使大学生们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为环保意识教育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应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舆论工具在全社会开展积极有效的环保宣传。既要宣传环境保护法,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有法律依据的,同时也要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仅让环保意识在每个公民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更要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更好的体现。

其次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只有国民素质有了整体的提高,才能使全体公民更深刻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人都注重环保的大环境。这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要重视家庭环保意识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最先接触的环境,也是最早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子女个性的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而且对子女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往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品质,如环保意识。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家长就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要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从小培养子女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孩子从小认识到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了更好的利用家庭教育,应该对家长进行专门有效的教育培训,同时,作为家长也要及时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还要加强学校环保意识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未来的环境状况。而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完善自我的地方,学校教育会对在校大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大学生环保意识不强跟学校的教育体制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应加强环境意识教育的措施:

1、构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学校。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某一个学科老师的职责,而是教职员工的职责。在学校,领导要积极倡导和支持环保意识教育,并起到先锋和带头的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各职能部门也要积极配合,用各项管理来突出环保的重要性。

2、建立并完善大学环保意识教育内容

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环保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应该针对其身心的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又有着头脑聪慧、求知欲强、思想领先、创造力强、精力旺盛等身心特点。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应着重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加强相关法律的介绍和讲解。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环保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另一方面,深化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有很多口号,有很多英雄榜样,学生也背诵很多理想道德,但我们大学生知行不一,表现出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等。而表现在环保方面更是如此,一些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损害公物、随地吐痰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国家公民的环保水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环保水平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所以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学教育,一定要强化道德教育,特别是将环保意识教育纳入其中。

3、改进对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方法

在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上要体现主体精神,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及其需要,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育中,可以根据大学生具有头脑聪慧、求知欲强、思想领先、爱好模仿等特点,通过榜样示范或典型教育的方法去启发和感染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重在参与,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对其进行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培养其环保意识,并使之得到升华和提高。而在检验方式上,应注重对学生的知行结合进行评判,避免应付考试式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4、发挥大学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虽然在我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教育方面课程,但是从小学开始,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类课程就已经开始设立,这对民族意识的培养、法治精神的熏陶、权利义务观念的习得和公民道德的养成,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思想政治课除了传授关于民族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也下了比较大的工夫。

5、提高大学教师对环保意识认识水平

环保意识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者。现代环保意识教育已经与众多学科密切联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各学科的教材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能否得到挖掘,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充分挖掘学科中的环保教育素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落实环保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环保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成为学生信服的楷模。特别是环保教育,一定要言传身教,切不可言行不一。此外,还必须强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2

垃圾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妥善处理好垃圾问题是迈向美好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调查报告分析,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加垃圾490万t,高出其可再生资源的近6倍[1]。 这些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污染环境,影响卫生,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可充分回收利用的资源。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学校是社会的重要一部分,而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是两型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期《国务院批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中,也重点提到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加强资源利用,这对于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据研究,如果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垃圾量可减少40%~50%,从而可减少从资源开采、生产加工、到消费、最终处置各个环节能源、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消耗,在大学校园生活垃圾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回收价值比较高[2]。可以看出,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对于两型校园的建设,循环经济的推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仅在局部发展较快的地区有开展,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良好的回收效果。因此,从高校开始推行垃圾回收工作,建立垃圾分类回收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根据《三峡大学学生垃圾分类回收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笔者从学生分类回收基本素质、分类回收桶设置满意度、垃圾分类回收效果3个方面作出了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2.1 学生分类回收基本素质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垃圾分类回收意识所占比例较高,且远高于行动所占比例。这方面我们共设置了8个问题。在分类回收意识中,问卷从自身是否有意识及是否带动身边的同学这两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较强,但只有少数同学以自己的意识来带动和影响周边的同学。垃圾分类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大方面进行了调查,可回收分为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可以看出,有回收意识的同学基本上都懂得垃圾分类常识。在垃圾分类回收行动中,从自身以及是否参与学校社团或班级等组织的公益活动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回收意愿较高。

2.2 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桶设置的满意度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垃圾桶的分类回收装置的标志及形状设置感到不满意,对回收桶的位置和数量基本认同。这方面我们共设置了5个问题,针对回收桶的设置满意度调查从装置的扔垃圾是否便利、回收标志识别是否清晰明了、垃圾桶的位置及数量是否满足正常需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2.3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校园里垃圾回收中,纸类垃圾量产生量较大、回收效果最好。塑料的产生量最大,但回收利用率不够。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仅从便于调查和统计的纸类、废旧电池、塑料3类进行分析。评估统计的手段是采用分群、分时的方法进行采访和调查,以抽样得出的平均数据代表垃圾回收效果。其中垃圾日产生量计算依照模型:

y=n·x

式中:y为垃圾日平均产生量(kg/d);n为学校人数;x为收集范围内某种类型垃圾人均日产生量(kg/d·人) 。据统计,三峡大学学生人均产生废纸(包括废旧书籍)质量约为0.1kg/d,产生废旧电池约0.2kg/月,产生塑料(包括餐盒、塑料袋、饮料瓶等)0.2kg/d,学校学生以总人数30 000人计算。

2.4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现象和结果,笔者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但是缺乏行动和实践。从客观方面来看,首先是因为学校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活动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大的回收意识环境。其次是没有明确的回收管理机构,回收桶的设置也不合理。这让部分有意愿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同学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再者是因为学校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和奖惩制度,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应该提高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意识,积极加入学校相关环保组织的公益活动。虽然从表格数据上看到可回收物中的纸类、塑料有相当一部分得到回收,但是据调查发现,纸类和塑料得到部分回收的主要是因为学校附近的个人回收户的存在,电池也只是极少数商家分散回收。他们只是回收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部分,大部分依然被混合托运至垃圾场填埋。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回收机构,没有一个系统的回收政策体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机制,实现资源回收和环境友好大有必要。

3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机制探讨

3.1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模型

以三峡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初步规划出一个较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模型见图1。

3.2 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宣传

学校是一个启蒙思想,教育学生的地方。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学校通过实施环境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环境知识,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3]。由《三峡大学学生垃圾分类回收状况》问卷调查分析表说明:72%的学生有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62%的学生愿意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和回收行动。当然,在做活动宣传时,组织者应认识到学生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他们的回收意识和行动决定了垃圾分类回收效果的好坏。意识决定行动,在上述的校园垃圾回收体系模型中,首先应当先由环保协会开展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娱乐或学习实践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同时以展板或宣传小册子的形式广播垃圾分类常识,让学生愿意分类回收,知道怎么回收。其次由各个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班级成立垃圾回收学习小组和行动小组,以学习带动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变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行动。

3.3 确立和落实相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法规

3.3.1 形成持续的管理机制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届师生的持续、广泛参与,为了避免因学生干部流动、领导换届等原因造成该活动的中止,要将垃圾分类回收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4]。如图表所示,学校校团委要成立一个管理分支机构,负责环保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同时制定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办法,保证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长期持续开展。

3.3.2 明确的激励机制

要形成持续的回收效果,更好的宣传垃圾分类,赏罚制度要公开、公正、公平。对于政策的引导,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表彰和奖励。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保护环境,促进垃圾回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制止不良的浪费资源习惯。管理机构可以定期举行表彰会议,对带动和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的学生干部和参与人员给予鼓励,并纳入课外学分评估系统。

3.3.3 完善相关资源的回收市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本的回收动力来自市场的需求。若要顺利实现校园垃圾由废物向可利用资源的转变,需建立与校园垃圾回收机构相应的再生资源交易、资源化利用的市场体系,让校园回收与市场需求接轨。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完善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的建设,为校园垃圾的回收利用解除后顾之忧[4]。

3.4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桶的设置建议

在校园垃圾桶的设置整体方案的影响因素中,引入垃圾桶的数量及大小、垃圾桶的距离和位置、校园垃圾日平均产生量、校园美观、分类回收桶的人性化设计这些影响因子。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5],垃圾桶数量的配置可参照下式计算:

校园垃圾日平均产生量的计算模型:

ω=n·r, (1)

校园垃圾回收桶数量计算模型:

m=ω/E·γ, (2)

(1)式中:

ω为垃圾日平均产生量(kg/d);n为学校人数;r为收集范围内人均垃圾日产生量(kg / d·人) 。

(2)式中:

m为校园垃圾回收桶个数;γ为垃圾箱填充系数,γ为0.75~0.9;E为单个垃圾箱的容积 (m3/个 )。

若垃圾桶的大小和日平均产生量一定,首先建立了以垃圾桶摆放距离和位置为变量的最大最小规划模型。假设三峡大学每个学生选择最短路线倒垃圾,通过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和贪婪算法得到其最优解。在确定规划的目标时,力求为所有学生着想,尽量不造成个别学生不得不走出很远倒垃圾的情况,在采取“最大最小”原则下,利用反复迭代,再利用贪婪算法,找出满足平均距离最短的解为:垃圾桶的距离大于30m,小于150m。对于寝室和教学楼这些垃圾密集型地方,垃圾桶距离控制在30~50m之间;对于校园街道等垃圾稀疏型地方,垃圾桶距离控制在100~150m之间。同时,每一个位置根据垃圾容量和类型按比例放一定数量的分类标志明显的回收桶。若考虑垃圾桶的设置影响校园美观,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应综合考虑,全面实行。

摘要:指出了垃圾分类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对建立校园分类回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回收机制

参考文献

[1]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科技,2006,16(9):233~234.

[2]崔炜,李飞,孔少飞.循环经济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3):16~17.

[3]王子彦,丁旭,周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研究——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501~504.

[4]郭延柱,王艳艳,王聪杰.绿色学校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及运行[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81~183.

垃圾的分类调查探析 篇3

随着资源日愈匮乏,环境问题成为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今“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人的真实行动。但总有人会有各种疑问,归根到底就是“要怎么做才能使生活做到真正低碳?”其实很简单,最基本就是做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垃圾分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即使是有分类的垃圾桶,也有许多人“视而不见”。做此垃圾分类调查,希望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活动准备

方案A:在“问卷星”网站上设计一份问卷,问题包括“能做到垃圾分类吗?”、“什么情况下可做到垃圾分类?”、“有垃圾分类意识吗?”等问题,向所有人开放。

方案B:在天一中学随机抽取10名学生做调查采访。

方案C:在街头随机采访几位老人。

方案A主要是将这个调查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开放,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全面性;方案B是为更好地了解同年龄段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做法及看法;方案C是为这个社会的特殊人群——老年人准备。

这次调查涉及多层面与年龄段的人,可更好地找出“无法垃圾分类”这一问题的主要来源。

3.活动过程

方案A:实行比较顺利。将调查问卷贴到网站首页,说明意图,做好不泄露个人隐私的保证。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白领与在校高中、大学生,也同样对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十分注重,都填写了问卷。短短两天,收到七十多份填写认真的问卷。在此向这些人表达衷心感谢。

方案B:实行有点波折。首先一些学生对待此问题不是特别严肃,而且有些同学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反复给他们强调,问题没有对错之分,根据自身情况回答即可,平时没有做到的,现在知道重要性,就从现在开始做。于是有许多同学敞开心扉,调查也得到很大收获。

方案C:最难实行。首先老人对环保本身不特别重视,“垃圾分类”也许未听过;而且很少有老年人愿意接受采访。面对这种态度,首先选择看上去比较“和善”的老人。在一位老人接受采访后,又有许多老人愿意接受采访与调查,方案C告一段落。

分类整理得出调研结果。

方案A:78%的人有垃圾分类意识,但其中只有5%能做到真正垃圾分类;剩下95%中,有70%人认为,使用大街上的分类垃圾桶可做到垃圾分类,而家中的单个垃圾桶则不能做到,理由普遍是使用多个垃圾袋比较麻烦和浪费。

方案B:大多数同学都有垃圾分类意识,但10名学生中只有1名能做到真正垃圾分类,有4名平时基本能做到垃圾分类;7名同学认为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是应当为地球做的保护措施;3名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意义不大。

方案C:老人普遍不太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也很少有环保意识,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将家中所有垃圾归于一个垃圾桶,所以基本不能做到垃圾分类。

4.活动收获

分析产生“垃圾不能分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公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强。大多数公民家中只一个垃圾桶,所有垃圾全部扔进其中。尽管有许多人在有分类垃圾桶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垃圾分类,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分类垃圾桶。

学生与年轻人基本都有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意识,而中年人半数有环保意识,老年人则基本没有环保意识。因为学生与年轻人在校园和网络等地接受宣传与教育,耳濡目染,对环保有一定了解;中老年人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有许多老年人连“环保”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一点值得反思。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全,社会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渠道不完备,小区收垃圾的垃圾车把所有垃圾都归在一起收集,按照这样收垃圾方法,和没分类又有什么两样?同时,收好的垃圾是如何回收和处理的也无从知晓。所以,要想做到“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需要完善。

5.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不仅使其更加了解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而且培养了的能力与兴趣。这是一次极好的社会实践,也是步入社会后会应用到学习外的能力。▲

校园垃圾分类范文 篇4

情况报告

一、校园环境卫生情况

学校是一个教育阵地,卫生窗口,文明之地,校园环境卫生必须做到净化、美化。为了洁净的校园卫生,我校采取有效措施,制定一系列的环境卫生制度,如:《校园环境卫生岗位职责任制度(教师)》、《卫生保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

教师办公室卫生实行教师值日制度,值日教师按时打扫办公室,共创一个美好的育人环境,为在美观、沽净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中舒心地学习、工作。对教室、公共区域包干每天早、中、下午三次小扫,每星期一次大扫除。做到墙面无墨迹、无蛛网、无灰尘、,地而无纸屑、瓜壳和痰迹,教室玻璃窗明而净,桌椅整齐,为小学生创造—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本校不光是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卫生工作职责制度,而且把措施落实到实处。每星期一由少先队大队部组成的检查小组对教室,公共区域实行卫生检查。

作为一所县属小学,教室、公共区域每天的垃圾数量不少,我们采取了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处理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饮料瓶和废纸回收出卖;二是白色垃圾清扫放到垃圾箱;三是学校专门配备几只垃圾筒,供学生扔垃圾的地方。

厕所卫生是学生每天清扫,由四—六年级每班负责清扫一周,厕所面貌焕然一新,厕所地面清洁,墙壁洁白,玻璃窗明亮几净,无蜘蛛网,蹲坑边上也看不到有残便,管道堵塞情况也不存在了。

除教师为校园环境卫生共同创建外,学校还专门安排一名清洁工人管理保洁这项工作。以便随时管理学校环境卫生,处理学生入校、离校时产生的垃圾。

二、校园垃圾处理

(一)、一般垃圾袋装,等满后送垃圾箱。

(二)、可拖洗的,在室内用自来水拖洗,污水排入地下水道后流出。

(三)、盐酸滴后不得用水冲刷,可任其蒸发后自然干燥。

三、卫生健康

(一)、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建立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负责,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指导、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学校卫生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日进行卫生巡视,做好教室与包干区的保洁,认真填写卫生检查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认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

3、每年三月作为“健康教育宣传月”,以广播、讲座、板报形式进行以保护视力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日做一次眼保健操,不断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开展学生视力普查普治工作。

4、对学校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切实防治工作,主要对近视、龋齿、沙眼、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的六病防治工作。

5、对学生的传染病的防治,要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做好防治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6、每年对一、五年级学生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的学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开展学生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比、评价等工作。

7、学校卫生室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要做好伤病的妥善处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8、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对卫生工作要建档立卷,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并对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

(二)、食堂废气废水排放

学校排污管沟作了多次的整改,达到排污的要求。每学期排污管沟进行清理,废水处理及时、畅通,学校无污水的污染。废水排放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四、学校范围内环境保护

学校领导历来十分重视绿色环保教育工作,关注师生的健康状况。学校范围内没有影响师生健康的突出问题。(1)学校规定,教师及家长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并张贴有禁烟标志。(2)学校操场基本做到硬化,操场边上都是绿化带,基本上防止了烟尘飘起。(3)学校规定,学生严禁踩踏、攀折花草。

五、校内学生饮用水安全

校内师生全部饮用纯净水公司的清洁、卫生、健康的纯净水。

六、校园绿化情况

(一)绿化百分比 校园总面积:10490㎡ 绿化面积:3000 ㎡ 绿化百分比:36.4%

学校规模大,占地面积小,学校在绿化规划上,做到了见缝插“绿”。学校计划中应绿色植被的面积达到了100%。

(二)绿化植物的种

1、种类:茉莉、橡皮树、大叶榕、棕树、椰子树、芒果树、木棉、、迎春花、紫藤花等花木十余种。

2、禁示情况:

在花区竖起“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和树上挂有“严禁攀爬”等警示牌。

校园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5

垃圾分类倡议书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第一位踏上月亮的宇航员俯瞰地球曾感慨:多么美丽,可爱的星球啊!而今,话语不在耳畔回响,再看我们可爱的家园现在的面貌:土地沙化,洪水肆虐,水源枯竭……面对满目苍荑,面对肆虐的沙暴,怀着一份对人类生存环境深切关注与责任感,我们不禁要问:这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地球吗?绿色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两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没有牺牲地球的绿色,但是两百年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地球日渐披黄蒙黑,人类在毁灭地球绿色的同时,也就是在逐步毁灭人类自己。今天我们德兴小学的全体师生在环卫局的帮助下,组织开展:环境卫生行为规范活动,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物品、参加环保宣传等多项环保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一枝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今天全校少先队员与广大关心生存环境的人们共同倡议:

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吐、乱丢、乱刻画,人人献上一片情,栽下一棵绿化树,人人节约一滴水,使用无磷洗涤用品,拒绝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塑料袋、泡沫饭盒、禁止“白色污染”,不烧散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提倡穿着采用棉、麻、毛、丝绸等天然植物制作的生态时装,食用无污染、无公害且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用电器,回收废旧电池,督促建立电池分解厂,盛装物品使用“绿色包装”,搞好居室卫生,注重室内和庭院的绿化,积极参与爱鸟护鸟和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增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配合社区传播保护环境知识,每年利用各种节日广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绿化和美化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舒适。

为了保护地球的绿色、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消灭污染、保护发展环境,担负起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应负起的责任,我们渴望太阳升起的每一天,天总是蓝蓝的,地总是绿绿的,空气总是香香的……请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支持我们的行动,救救地球,把蓝天、碧水、清新空气留给我们,让我们世世代代健康生存下去!

最后我要大声呼吁:同学们!让我们手拉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吧!保护环境、受益你我,请您给环境多一些关爱!让我们的地球永葆生机!

倡议人:__

20__年_月_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2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成份越来越复杂,垃圾总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充斥着我们美丽的都市。就拿20__年来说,__市区生活垃圾总量达308.7万多吨,日产垃圾量8500多吨,今年日产垃圾量更是快速增长到1万吨左右,垃圾的数量,已远远超过城市目前的处理能力。

然而,“垃圾混置只是垃圾,垃圾分类了就是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却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制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利用碎玻璃再生产玻璃,可节省10-30%,节水50%,减少空气污染20%,减少采矿废弃矿渣80%;利用厨房垃圾产沼发电,每1吨可发150度电,节煤60公斤,减少0.7吨当量二氧化碳排放……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了给子孙后代多留一些资源,请您和您的家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我们相信,有您和您家人的参与与支持,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家园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用我们自身的力量,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用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爱护我们共同的城市家园,保护我们的绿色绿色生活环境。

倡议人:__

20__年_月_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一个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也包括我们中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的就是垃圾量的激增,就拿我们远近闻名的首都北京来说吧:__市每日生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填埋的方法来处理的话,就等于每年占用到500亩的田地,然而,1.84万吨这个数字还可能继续攀升!看!1.84万吨,这个数字多么可怕,但是最可怕的还是在欧洲中世纪,由于不能妥善地处理垃圾,导致各地的瘟疫流行。

但是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想出了减少垃圾污染的办法:法国是众所皆知的时尚大国,他们追求时尚,把自己认为已经过时的旧沙发、衣物、玩具,和一些电器、物品放在车库或楼下,供邻里选取,拿回家继续使用。

而我认为,垃圾会使人们感染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有市民随地乱扔垃圾,使垃圾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发霉、发臭产生病菌。让经过的抵抗力差的人群感染上病毒。还有就是垃圾处理的方式不当,如:有些垃圾用填埋的方式处理,虽然很方便,但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使附近的居民感染上病毒。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垃圾应该分类的丢到垃圾箱,能回收的尽量拿回去重复使用。垃圾的分类一共有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是包括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类垃圾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污染。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则需要特殊的安全处理方法。厨余垃圾一般是指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这种垃圾可采用堆肥的方式处理,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其他垃圾是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垃圾分类多么有用啊,希望大家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应把垃圾分类处理。

爱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不乱扔垃圾,我们的明天将更好!

倡议人:__

20__年_月_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4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人人有责。作为公共机构的一员,应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和义务,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我们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倡议:

一、做垃圾分类先行者。牢固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理念,勇做先行者,争当排头兵。带头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良好生活习惯,把文明意识、环保观念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位群众,长期坚持,形成自觉;带头践行绿色办公、低碳消费,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和生活用品,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带头遵从垃圾分类规则,不嫌麻烦,不怕受累,按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门别类,严格按要求分别加以处置。

二、做垃圾分类宣传者。积极行动起来,从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入手,正确掌握垃圾分类方法,树牢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务必领会政策要义,通过认真学习省和我市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理解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务必掌握分类知识,并在实践中积极加以运用;务必学会宣传造势,通过行为示范、谈心交流、科普宣讲,广泛传播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三、做垃圾分类监督者。作为公共机构的一员,应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不怕非议,不计得失,敢于担当。敢于劝导抵制一次性办公和生活用品的过度使用和垃圾过量产生等浪费现象;敢于批评制止垃圾乱丢乱扔、混装不分类、不按要求投放等不良行为;敢于监督举报垃圾分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家庭及社区,努力以实际行动维护垃圾分类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推进垃圾分类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为建设青山绿水、生机勃勃的美好幸福的新保定作出积极贡献。

倡议人:__

20__年_月_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5

亲爱的市民朋友: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垃圾量也在逐年攀升,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垃圾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为积极响应市的号召,今年以来,我们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将在全县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以支持社会经济建设,推动环保事业发展。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您的支持与协助。我们真诚的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来创建美丽武义——一个美好的绿色生态家园。

实现垃圾分类的重点是请您将厨房剩余的饭菜、骨刺、瓜果皮、蛋壳等有机垃圾与纸张、金属、玻璃、塑料、电池等可回收垃圾及烟头、陶瓷、灰土、卫生间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分开装袋,并准确投入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里,使可回收的垃圾能够及时回收再制造,达到物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是讲究公德,讲究文明的体现;是建设美丽武义、绿色武义的具体行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崇高事业。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文明、更进步!希望您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以崭新的面貌,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创建美丽武义、绿色武义作贡献。

倡议人:___

校园垃圾分类倡议书 篇6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生活垃圾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此,我们向广大家长、学生发出倡议:

积极加入垃圾分类行列。按照我们国家的垃圾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将根据垃圾来源、成分构成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粗略分为四类:

1、可回收物(“宝”):包括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几大类。

2、易腐垃圾(“湿”):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过程中废弃的剩余的食物。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骼内脏、果壳、菜梗菜叶、残枝落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害”):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

主要包括废荧光灯管、废水银产品、废胶片、废充电电池、废杀虫剂瓶罐、废油漆桶、废杀虫剂、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及电子产品等。

4、其他垃圾(“干”):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指除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包括废弃的卫生纸、面巾纸、餐巾纸、烟蒂、纺织品、饮料盒(软包装)、陶瓷制品、玻璃纤维制品、大件垃圾及各种被污染的废弃物等。大件垃圾,是指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包括家具和家电等。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我们携手努力行动起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文明、更进步!保护环境、受益你我,请您给环境多一些关爱!

校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7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大学生是我国环保意识较高的群体之一, 其结果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高校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以小见大, 反映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折射出相应的问题。

一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 先后对重庆大学 (虎溪校区)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的垃圾分类状况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2. 研究方法

第一, 实地调查法。对上述13所高校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并编制了实地调查具体细则及记录表, 具体内容包括高校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回收标志设置、垃圾分类状况、垃圾主要成分等指标。

第二, 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编制的《关于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问卷》, 采取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垃圾分类态度与行为实践、垃圾分类知识了解渠道及掌握程度、对学校垃圾桶设置的满意度、现状原因调查及责任意识等六个方面展开了调查。

第三, 深入访谈法。拟定了《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调研访谈提纲》, 并抽取部分学生及学校基建后勤处相关领导及老师进行访谈。学生访谈主要侧重于其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及行为, 通过渐进式的问题, 挖掘出其态度与行为是否背离的深层原因;老师的访谈则更多地侧重于目前高校是否出台系列垃圾治理的措施、对高校垃圾分类教育是否做到很好的宣传、目前工作的进展和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如何高效地管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

二实地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1. 各高校是否设立分类垃圾桶

在13所高校中, 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有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及四川外国语大学, 其中仅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师范大学在生活区及教学区中均设立了分类垃圾桶;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则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及重庆医科大学。

2. 垃圾桶分类标准是否细致

观察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后发现, 大部分高校垃圾分类仅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项, 仅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增设了“有害物质”一项。

3. 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如何

调查发现, 在垃圾分类方面, 绝大部分有分类的垃圾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 形同虚设;在回收方面, 仅塑料类得到较好的回收, 并且回收工作主要是由处理生活垃圾的物业环保人员进行。

4. 垃圾桶设置是否合理

通过整理归纳后得出, 目前各高校垃圾桶存在“口径相对较小”“投掷口高度较低”“垃圾清理不便”“设计单调, 易坏易锈, 有损校容”“容量相对不足”“无分类标识”“摆设地点不合理”等问题。

三问卷调查

1. 被试基本情况

结合实地调查问卷与网络问卷,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72份, 有效问卷356份, 问卷有效率为95.70%。其中男生188名, 女生168名;年级:大一92名, 大二152名, 大三76名, 大四16名, 研究生学历以上20名;专业:人文社科类152名, 理工科类204名;居住地:城市119名, 乡镇110名, 农村127名。

2. 垃圾分类必要性

在问及“是否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 有91.01%的学生回答必要, 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60.67%, 认为有必要的占30.34%;另外认为垃圾是否分类无所谓的占总体的6.74%, 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占总体的2.25%。由此可见, 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垃圾分类具有其价值意义, 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

3. 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在提及“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问题时, 有44.66%的学生表示从不进行垃圾分类, 而表示仔细分类后投到相应垃圾桶的仅占总体的1.40%, 另外, 令人欣慰的是有53.94%的学生表示会对部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处理。结合垃圾分类意识与本题数据情况易得,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行不合一”的问题。

4. 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

本题以表格形式给出, 给出八个常见垃圾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垃圾类别。题中所给的废纸、塑料制品、易拉罐、废旧电池均属于可回收垃圾, 其余的均为不可回收垃圾。我们规定, 每个选项1分, 满分8分, 总分为7~8分的为优良, 5~6分为一般, 3~4分为较差, 3分以下为差。统计结果见图1、图2。

由上图可知,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知识, 但不够完备, 不足以应对实际生活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5%, 而剩余的85%中有30%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较差, 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5. 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

在问及“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时, 电视与广播、网络等新媒体、课堂教育位列前三, 分别占总体的68.54%、58.43%、51.69%, 另外通过报纸杂志等纸媒获取垃圾分类知识的占43.82%, 而经高校宣传获得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3.48%。由此可见,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知识主要获取渠道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课堂教育, 而高校宣传活动在这方面做得仍不足。

6. 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

对于垃圾实施分类困难的原因, “嫌操作麻烦”“分类意识薄弱”“无分类垃圾桶”这三项位列前三, 分别占总体的79.78%、70.79%、60.67%;有57.30%的学生表示不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 即便是看到分类垃圾桶也不会对其进行分类;另外, 表示自己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倡导的占总体的24.72%, 认为回报少的占总体的29.21%。

7. 责任意识

多数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较清晰, 有58.43%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当是公民的责任;有23.60%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但还是有17.97%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该是环卫人员的责任。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认识较为到位。

四宏观、微观环境下的解读——基于设计行为理论

1. 理论概述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行为。而社会公民是该行为的执行者, 也是整个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中的起点。因此, 对公民行为进行分析, 创造行为的有利条件, 是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方法。加拿大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证明一种社会心理模型——设计行为理论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对促进群体环境下的个体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这个理论, 作为结果的行为是由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和个人准则”以及“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所导致 (见图3) 。“态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对该行为的重视程度, 对事物的了解程度、行为本身具备的价值含义及受教育程度等均会综合作用于此。“主观准则”依赖社会影响, 如朋友或家人进行或支持该项行为。“个人准则”基于先前经验的个人喜好, 亦可称为个人习惯。良好的个人习惯是在适当的周遭环境下, 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垃圾分类行为亦是如此。“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是人们进行某项行为时对周边环境因素、成本和便捷性的预计,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进行某项行为时的周遭环境, 花费的时间和费用等都会影响个人进行该项行为的意愿。因此, 主要的努力方向在于培养垃圾分类回收成为居民主观个人的行为准则并提高居民对这一行为可感知的行为控制。

研究认为, 通过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设定目标和社区间竞争等方法可以逐渐将目标行为成为个人的行为原则。上述三个因素一起作用, 加上一些人为的“激励”, 诱导行为的产生, 将行为慢慢变成习惯, 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2. 宏观环境的解读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大学生“知行不合一”的现象, 即理论中“态度”与“可感知的行为控制”间的抵触而造成。从宏观环境下窥见, 我国垃圾分类着实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 教育不重视, 宣传不到位。调查显示, 高校学生能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群体仅占总体的15%, 可见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缺失;加之, 社会中缺少提倡和宣传垃圾分类的活动, 也会导致社会民众无法了解垃圾分类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这也是导致“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

第二,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及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诸如垃圾桶摆放位置、容量设置、是否设置回收标志等问题, 都使垃圾分类成为公民的负担, 使公民实行垃圾分类行为的成本上升, 便捷度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感知的行为控制”。同时, 通过访谈了解到, 即便是公民对垃圾做了较好的分类, 政府部门在垃圾收运作业中也没有对其进行实际的分类处理, 因此大大降低了公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欲望。

第三, 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 缺乏约束机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 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 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大部分公民来说, 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 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结果一致的条件下, 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的。

第四, 垃圾再生利用处理技术相对国外落后, 致使分类回收处理收益低于成本。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垃圾填埋法和堆肥法, 这种垃圾处理方法回收率低, 发达国家虽然也采取此类方式但仅仅处理不到15%的垃圾量。

第五, 我国混合式垃圾收集方式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国民整体素质相对发达国家较低, 政府与公民缺少沟通的桥梁。2005年, 我国西部第一座BOT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投产。然而不久之后, 很快濒临破产。事后调查发现, 由于垃圾分类程度低, 致使发电厂发电效率低下, 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有甚者, 一些公民为谋求利益, 往塑料瓶中添加石头添重, 导致发电机经常故障, 大大地提高了维修成本。另外, 由于初期政府缺少与垃圾发电厂当地居民的沟通及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当地居民认为垃圾运输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其进行强烈的抵制。

3. 微观个体的解读

第一, 个人主义盛行。对于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可以用鲁迅先生口中的“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做较贴合实际的描述, 个人主义的盛行是微观个体中导致垃圾分类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 责任意识的模糊。调查表明, 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环卫人员的职责, 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位, 也是致使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责任意识的模糊, 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仍有部分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差, 政府倡导的“垃圾分类, 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实践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第三, 缺少针对性的教育, 缺乏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塑料类的分类情况好于其他类别的垃圾, 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不够, 塑料类已是广为人知的可回收垃圾类别, 但是对于纸类、金属类、玻璃类、医药用品等垃圾类别却无法区分是否能进行垃圾分类,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践行。

第四, 嫌操作麻烦, 缺少相关人为“激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即垃圾分类实行者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成本小于其收益, 换句话说, 就是边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因此, 增加经济利益对驱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是有效的诱导因素。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饮料瓶罐收集和回收”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个项目用来收集和回收省内一次性的饮料容器。消费者在购买饮料的同时对饮料瓶罐支付一定的押金和环境处理费。消费者可以将饮料瓶罐交回到省内71个指定回收点中的任何一个, 并收回押金。该项目在实行的一年时间内, 共回收237亿个饮料瓶罐, 占全省指定饮料瓶罐总量的87%, 足见成效。

五反思与建议

1. 完善垃圾分类法律及法规

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再到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及各地方规定, 它们的法律效力在逐级递减, 而实际有效性却在逐步提高。面对垃圾分类处理, 我们不是无法可依, 而是法律还不够健全。垃圾分类相关法规不仅要确保其广度, 还要保证其深度。例如, 对垃圾分类标准的确立、设立垃圾分类机构、制定相关垃圾收费制度。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地情况及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共性与特性问题, 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垃圾分类法规。

2. 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

从宣传形式上看, 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 可以加入新媒体元素, 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开展“病毒性”宣传, 无论从成本开销及宣传效果来看都是不二选择。从宣传内容来看, 应该包括:垃圾分类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及价值所在;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等。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小区垃圾分类游戏竞赛活动, 让广大老百姓在游戏中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 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 同时对垃圾分类付诸实践。对高校大学生可开展以“垃圾再利用”为主题的系列团日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 同时, 高校可适当开设环保任选课程,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于垃圾处理的工作人员, 应当加大其培训力度, 对垃圾处理流程做好标准化的管理与规定,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

在实践调查及民众反馈中,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单位, 应当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展开实际的调查。对于垃圾桶摆放设置、垃圾桶大小规格、具体分类标志等应结合该地区人口容量、垃圾产量及垃圾回收处理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民众意见的反馈, 对设置不合理的相关设施予以更换。

此外, 政府还应通过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运行机构, 建立系统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管理的运行体系。对于垃圾的分类投放, 可以借鉴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设置不同颜色及标志的垃圾收集容器, 由群众做好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可根据是否可回收做分开的收运, 对不可回收的垃圾由环卫部门按现行方式进行运输处理, 对可回收的垃圾用特殊标记的垃圾车进行逐一回收;对于回收到的垃圾, 将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管理站进行人工分类, 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将分类后的垃圾进行相应的处理。

摘要:研究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三位一体的调查方法对高校垃圾分类做全面的剖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 仅少数高校采用了分类垃圾桶, 分类标准简单, 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且在垃圾桶口径、容量、高度等设计及位置摆放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垃圾分类“知行不合一”的现象等;理论研究方面, 从行为设计论出发以宏观、微观两个视角予以阐释。因此, 应完善垃圾分类法律及法规,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 加大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的科研力度。

关键词:高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贺俏毅、陈松.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9

[2]郑毅敏.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6)

校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上海高校;垃圾分类;调查分析

中国《工人日报》曾经指出,中国688个主要城市中,有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已无垃圾掩埋场可使用。更为严重的是,城市产生的垃圾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垃圾分类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生活垃圾产生源头就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最佳方法。废纸、废饮料瓶、废电池是校园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里每日约产生1.05t废纸垃圾、1.23t废塑料垃圾以及0.7t玻璃垃圾,而这些垃圾经过分类处理都可再次利用。利用1t废纸,可造纸800kg,相当于节约木材4m3或少砍伐树木20棵;1t废塑料再生利用约可提炼出0.7t汽油/柴油;每1t废玻璃回收后可生产一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或500g瓶子2000只。另外,利用废电池可回收镉、镍、锰、锌等宝贵的重金属,同时可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校园垃圾具有较高的资源化程度,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后可以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快等特点,所以了解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上海未来的垃圾分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问卷设计及样本来源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态度、垃圾分类行为三个部分,从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意识及其行为等方面来调查,旨在了解高校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水平等。通过查阅和搜索相关文献,编写了一套调查问卷,从各层面、多角度调查上海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水平。整个问卷涉及各个年级、各类专业。整个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大学城内的学校,其中松江大学城包括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东华大学。临港大学城包括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总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80份。

根据表一显示,有11%的被调查者对垃圾的分类方式非常了解,53%的被调查者相对来说不了解具体的分类方式,另有36%的被调查者完全不知道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具体种类区分。从调查者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来看,被调查者没有强烈的意识要去进行垃圾分类,仅5%的被调查在扔垃圾的过程中会完全进行分类并投掷到相应垃圾桶。从被调查者清理垃圾的行为来看,大部分被调查者一周(七天)之内清理垃圾的频率集中在两天至三天清理一次,他们认为有时垃圾桶里没有易腐烂的垃圾就不会每天清理;有8%的被调查者会每天清理垃圾,他们认为保持一个清洁度是相当重要的;另有3%的被调查者四天至五天才清理一次垃圾,他们会等到垃圾桶内的垃圾堆满了才去清理。从大学生产生的垃圾来源来看,被调查者的生活垃圾种类大部分集中在食物废渣、废旧纸张以及包装袋,另有小部分的生活垃圾来源于饮料瓶和废旧垃圾。

表一 问卷调查结果

[问题&统计特征&比例(%)&你是否了解垃圾分类?&非常了解&11&一般&36&不了解&53&校园日常垃圾处理方式?&完全分类扔到相应垃圾桶&5&部分分类扔到垃圾桶&23&直接扔到垃圾桶&72&清理垃圾频率?&一天一次&8&一周两三次&89&四五天一次&3&主要垃圾来源(多选)?&食废纸物废渣&53&废纸&32&废旧包装&23&饮料瓶子&14&]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对于校内学生及相关人员的随机采访,我们归纳出来以下几点。

1.大学生相应的垃圾分类知识缺乏

大学生虽然具有一些分类知识,但是并不完备,并不足以应对目前垃圾分类的实际问题。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缺乏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二是上海市高校缺乏相应的宣传,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目的及意义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明确。

2.大学生并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从被调查者的垃圾分类行为来看,跟其所具有的知识有一定的关联,首先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不足以使他们对于垃圾完整分类。从实际的调查中来看,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惰性比较强,大部分人并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垃圾分类并没有很高的热情,行为也并不十分规范。

3.大学生缺乏垃圾分类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学生目前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从高校学生自身来看主要是由于他们并没有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以及不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而对于分类设施来讲,高校这几年对于垃圾分类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从设施上来说还是比较完备的。主要问题在于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客观上高校的分类设施已经基本达到要求。

4.垃圾分类较少,可回收处理具有很大空间

从目前校园所产生垃圾的主要类型来看,有害垃圾较少,主要是可回收垃圾,因而垃圾的可回收处理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从目前对于高校后勤人员以及打扫卫生的阿姨调查来看,由于学生对于垃圾分类较少,导致垃圾处理起来相当浪费时间,也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收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垃圾分类还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

在这一方面可以循序渐进,首先是提高大学生相应的知识水平。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宣传平台,如校园的宣传栏、学校的广播等,使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通过调查比较分析来看,年级越低的学生对于垃圾分类认同感越强,更能按照学校的规范来行事。因此,如果从源头抓起,在新生入学期间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新生教育,会大大增强宣传的效果。根据调查,不同专业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差异性,尤其是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强,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整合校内资源,通过这些人引领大家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学校也可以在一定层面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表彰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热情

通过调查来看,基本每个学校都有相应的环保协会,但由于经费、人员限制,往往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这部分人又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首先,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知识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因此学校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由他们牵头,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如可以举办垃圾分类的比赛,分类成功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礼品;或者举办一些换购的活动,用一定量的可回收垃圾换购一些小盆景,既回收了垃圾,也激发了学生加强垃圾分类的热情。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如上海海洋大学的环保协会就曾组织学生去东海捡拾垃圾,利用了位置上的便利性。

3.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通过短期的一些激励措施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行动力,但要真正地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人行为习惯上。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学校要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根据调查来看,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垃圾分类设备的情况培养学生相应的意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要低于目前设备的建设。如每个学校的小区都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学校是为了分类方便,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因而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基于此,学校可以制订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方法,并增加相应的垃圾分类知识,制作成相应的手册,在开学时候发放给每个学生。其次,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垃圾分类标志识别大赛等活动。

参考文献:

[1]罗仁才,张莹.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7).

[2]徐困梅.试论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及资源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

[3]王超,王科社.北京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处理[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1).

[4]李丹丹,叶水娥.环保生活,从垃圾分类回收做起[J].安徽科技,2010(8).

上一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心得体会下一篇:周一祝福短信:周一工作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