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小结(通用11篇)
2016年第4季度,各科室上报护理不良事件1件,根据烟台护理质控中心《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本季度发生III级事件0件,IV级事0件。
一、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种类:
给药差错 □压疮 跌倒(坠床)管路滑脱 □辅助检查 意外事件
二、存在问题分类: 给药差错:0件 压疮:0件(具体部位:)跌倒(坠床):0件
管路事件:0件(管路名称:)意外事件:0件(事件类型:)辅助检查:0件()
其他事件:1件(事件类型:术前进食)
三、原因分析:
1、患新入职护士术前护理常规掌握不全,处理医嘱时只发现在全麻下行某某手术,无术前禁饮食医嘱,虽有疑问,但未及时询问医师,未告知患者术前12小时禁饮食,致患者术中大量呕吐。
2、麻醉师麻醉前未详细询问患者一般情况。
四、整改措施:
1、对上报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反馈到各科室。
2、加强低年资以及新入职护士培训,严密观察重点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现存的护理问题,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工作中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医嘱以及各项护理常规,高年资护士及护士长做到放手不放眼。
4、加强护理专科知识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将护理知识灵活运用。
5、组织上季度不良事件警示教育讲课。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二级甲等医院) 21个病区2010年—2011年2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共167例, 汇总分析其中0级82例, Ⅰ级50例, Ⅱ级25例, Ⅲ级8例, Ⅳ级2例, Ⅴ级0例。事件责任人年龄:20岁~25岁占66.5%, 26岁~30岁占27.4%, 大于30岁占5.9%;综合分析, 护士自身因素约占95%, 管理者因素约占61%, 医生及其他原因占12%。
2 原因分析
2.1 护士自身因素
2.1.1 缺乏责任心
有些年轻护士由于工作经历短、医德教育不够深入等原因导致工作责任心差, 不能从病人角度出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工作中粗心大意, 在治疗护理中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他其护理核心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 所以导致处理错医嘱、发错药、打错针等情况发生。护士责任心不强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2.1.2 职业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年轻护士尤其是新分配的护士工作热情高, 胆大活泼, 积极性高。但是法制观念差, 自我防护意识差, 工作往往不能顾全大局、不计后果, 如漏签名、漏执行护理文书、涂改等, 工作留有缺陷或漏洞, 个别人性格冲动, 语言欠文明, 动作粗暴不细致;不以为然, 隐瞒不报或者不及时汇报, 造成严重后果。
2.1.3 缺乏工作经验
年轻护士基础知识不牢固, 操作流程不熟练, 技术不过硬, 均增大护理缺陷发生的风险;工作时间短, 经验少, 应急应变能力差, 护患沟通不到位, 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正确处理, 容易导致缺陷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这是发生不良事件的第二大原因。
2.1.4 情绪原因
家庭问题、身体患病、情感受挫等各种原因使护士情绪波动或者失控, 工作态度消极被动, 不但影响病人的情绪, 更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管理者因素
2.2.1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 护理人员缺乏, 特别是急诊室、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 护士工作量大, 过度疲劳, 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 (2) 各班次人力搭配不合理, 不能做到各班老中青搭配, 职责分工不明确。
2.2.2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1) 制度不健全, 管理力度不严,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 使个别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2)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地实施三级防控, 不能及时地预见或者发现问题, 及早采取预防或补救措施。 (3) 管理者不能有效地与护士沟通, 及时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排解她们的各种精神、经济负担等。 (4) 管理者个人因素。因性格、情绪等原因, 导致工作中消极怠慢, 不能以身作则, 从而影响科内护士情绪的工作积极性。
2.3 其他原因
(1) 下达医嘱不交代, 特殊医嘱不特殊交代;非抢救时下达口头遗嘱;医护关系不协调, 医生不能与护士进行有效沟通, 导致治疗出现偏差。 (2) 有些年轻医生临床经验不足, 业务不熟练, 却心高气傲, 瞧不起护士, 不懂装懂, 出现情况不肯承认错误, 推卸责任。
3 防范对策
首先对新入护士加强岗前培训, 强化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 学习各项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履行岗位职责, 让护士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自觉养成审慎负责, 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工作中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尤其是年轻护士;加强护理服务观念, 让护士学会换位思考, 一切为病人着想, 加强责任心与“慎独”精神的培养, 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控制, 实行三级防控, “早预防、早发现、早杜绝”, 管理者要有预见性, 加大措施的实施力度, 防患于未然, 发现隐患, 不隐不瞒, 及时排查原因, 定期对护理缺陷总结上报, 分析讨论。对不良事件及时上报, 院内组织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出整改措施及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做到教育与适当惩罚相结合, 使其真正认识其严重性, 达到自觉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事件的目的。加强护士“三基”理论及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 院、科两级领导也要不断组织学习讨论, 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等继续教育, 总结经验,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重点防控, 如年轻护士、平时工作中粗心大意的护士, 发现有情绪低落的护士;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科室;急危重病人、老人、婴幼儿等。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奖惩分明, 发扬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 互相监督帮助, 查缺补漏, 共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人力资源配置到位、人性化、班次搭配合理, 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管理者善解人意, 善于与护士沟通, 发现每个人的发光点, 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 及时排解她们的困难, 使护士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力, 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管理者还要善于协调医护之间的关系, 使医护和谐、及时沟通, 增强医护合作, 减少缺陷和漏洞。
4 讨论
【关键词】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7-0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藥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医院的命脉和根本。加强护理风险和患者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科2012年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2年1-12月发生在我科的11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4岁-76岁,平均73岁。11名患者均意识清楚,2名患者有肢体偏瘫。
1.2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跌倒8例,烫伤1例,导管脱落1例,坠床1例。
2 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对比分析,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2.1 护患比例失调,护理人员忙于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需要。
2.2 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和沟通不良。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非安全因素未及时干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在1-3年资护士9例,3-9年资护士2例,她们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缺少临床经验,对患者评估不全面,未及时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对病人的入院宣教及康复训练指导不具体,不全面,不反复强调。
2.3 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差,对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的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巡视不及时,交班流于形式。
2.4 监管不到位,护士长忙于日常事物工作,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环节质量检查不仔细,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缺少事前控制,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个别病床无护栏,大部分病房无座便器。病区内加床太多,病人太拥挤,行走不方便;加之病人下床活动时,过道上无扶手,也未提供拐杖。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尤其对新业务、新技术,人人参与,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及观察要点。对低年资护士应重点培训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护理风险案例分析。
3.2 进行护理的规范化整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沟通技巧的培训,配制更多的护士、定期考核。
3.3 加强护理安全监控机制,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安全进行检查。
3.4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安全教育,由责任护士负责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发生的诱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告知书一式二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名,一份交患者,一份入病历。
3.5 对危重、年龄≥70岁、有跌倒史及躁动等病人,入院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床旁挂警示标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且重点交接班。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对高危病人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3.6 将病房内没有护栏的病床安装护栏,规范病人开水瓶放置的位置,为每个病房提供座便器;告知病人下床活动时,不要穿拖鞋,一定要有人陪同。
3.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加强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环节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提供护理质量。
4 结 论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初见成效,护理差错事件明显减少,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处于良好、有序的运行中。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不符合常规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之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严重护理并发症(非难免压疮、静脉炎等)、严重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感染、跌倒、坠床、管路滑脱、意外事件(烫伤、自杀、走失)等情况 一.不良事件的分级
(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一)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
(二)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情况,于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及时在护理单元内通报,已引起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不良事件分级,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立即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不良时间上报系统及时上报
(三)护理部主任仔细阅读上报表,对病区提出督导意见,评价整改效果。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根因分析,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系统改进,修订相关制度、流程,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三.管理
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提高护理安全意识,营造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氛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一)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当事人或病区,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二)对于主动上报他人(含院外)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给予200元/次奖励。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者每次奖励100元
(三)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不按规定及时上报或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后果,医院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责任人处以扣罚奖金300-500元或待岗、免职等处罚、并扣罚护士长当月津贴及奖金。
四.护理相关安全(不良)事件
1.管路事件:如管路脱落、阻塞、损坏、泄露、自拔;管道接错等事件。管路包括呼吸、进食管路、输液、输血管路、引流管路、特殊用药管路等
2.跌倒/坠床事件: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地处 3.护理差错事件:如更换液体错误、给药用药错误、执行医嘱错误等事件 4.压疮事件:如院内压疮、非难免压疮等
5.输血相关事件:指血液制品在保存、运送、交接、输注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6.标本管理事件:检验、病理等标本的交接、远送、保存、丢失或弄错等事件 7.其他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 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 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5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1.6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2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2.3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医学|教育网整理,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2.4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2.5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2.7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2.8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9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2.10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2分)
1、一般不良事件发生后()小时内报告〃重大不良事件〃情 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报告护理部。
2、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 一份于发生不良事件后()内送护理部。
3、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走失、误吸或窒息、()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4、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科室设立()〃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5、在二甲医院综合评审中护士对主动(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
6、科室在组织调查护理不良事件过程中〃应当(专人)保管相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7、急救车执行封条管理的科室()开封检查〃确保车内药品、物品安全有效〃并及时更改封条时间及封条人签名〃护士长()检查有记录。
8、急救物品、药品、设备、做到()、()〃()〃()、检查、维修、补充〃有签名记录。
9、危重病人护理要做到三清--------、----------、----------。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积极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B〄建立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 C〄重奖上报者 D〄有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制度与机制
2〄中班护士小李不小心打碎一支杜冷丁〃交班时忘记告诉夜班护士小顾〃而小顾也没问〃第二天护士长发现〃你认为护士长应追究谁的责任?()A〄小李〃因为是她不小心〃事后又不主动告诉小顾
B〄小顾〃因为她在接班时未认真清点〃而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C〄两个人都要追究。D〄两个人都没必要追究〃科室报损一支就解决问题了
4〄陈护士上晚班时感饥饿〃认为病房里病人病情平稳〃于是外出买宵夜〃请问她违反了什么制度?()A〄病区管理制度 B〄分级护理制度 C〄值班制度 D〄保护性医疗制度 5〄下列哪类物品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放?()
A〄输液皮条 B〄加药的注射器 C〄抽血注射器 D〄药品包状袋
6〄《护理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定〃将含絮状物的液体输入病人体内未发生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标准及上报时限为()
A〄非常严重〃立即上报 B〄严重〃24小时内上报 C〄一般〃一周内上报 D〄轻微〃每月上报
7〄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措施不包括?()A〄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B〄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C〄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D〄有禁止发生任何压疮的从严处理措施 8〄浸泡血压计袖带的消毒方法为()A〄每周用含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半小时 B〄每周清水擦拭 C〄每周75%酒精擦拭 D〄每周高压灭菌
9〄处理投诉的程序不包括()
A〄认真倾听投诉者的意见 B〄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冲突C〄让投诉者与被投诉者当面对质〃以调查清楚事实D〄科内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10、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处理不对的是()
A 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 B 隐瞒〃自行处理 C安抚病人D马上报告护士长 E及时处理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
1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护士长()内报告护理部。
A 24小时 B 36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E 96小时
12、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卫生员、护理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由()承担责任。
A 实习、进修人员 B 卫生员、护理员、陪人 C 实习、进修人员和带教者 D卫生员、护理员、陪人及安排者 E 带教者及安排者
13、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
A 不予处罚 B 从轻处罚 C 从重处罚 D 奖励 E 保护
14、下列哪项不属于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A、严格执行护理三查八对制度 B、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C、加强各种药品管理 D、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E、按时上下班
(一)护理异常(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护理异常(不良)事件是指医院内意外的,由于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所出现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不希望发生的护理事件。伤害程度可以是从“无伤害”到“死亡”,具体分类分级如下:
1.警告事件(Ⅰ级):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2.不良事件(Ⅱ级):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的损害。
3.未造成后果事件(Ⅲ级):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要任何处理完全可以康复。
4.隐患事件(Ⅳ级):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异常(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1.严重不良事件(包括Ⅰ级、Ⅱ级)必须按要求报告。具体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管路滑脱、皮肤压疮、意外伤害事件(误吸/窒息、跌倒、坠床、走失、磕碰伤、针刺伤、自杀等),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等,化疗药物严重污染等事件。
2.一般不良事件(包括Ⅲ级、Ⅳ级)按照主动报告原则上报。
3.对属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规范内的事件应按医院规定及时报告。
(三)异常(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范
1.护理部对自愿报告异常事件的护理单元及个人,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护理部对于主动上报护理异常事件的护理单元及个人予以表扬及奖励。
2.对异常(不良)事件瞒报、漏报的护理单元及个人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3.异常(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Ⅰ级(警告事件)、Ⅱ级(不良事件)
1)当事人立即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护士长。2)护士长立即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
3)病区护士长对不良事件迅速进行调查,组织科内讨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事件发生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或方案,进行效果追踪。
4)科室完整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并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对科室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事件发生后72小时内报送护理部。必要时,科护士长、护理部参加科室讨论。护士长需将不良事件处理过程登记在《护士长工作手册》内。
5)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护理安全小组调查,对事件进行讨论,找出工作流程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科护士长、护理部护理安全小组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
(2)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Ⅳ级(隐患事件)
1)当事人12小时内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护士长,并将事件及时、据实登记在《临床护理异常事件资料收集登记簿》内。
2)护士长7日内组织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原因和相关因素,制定整改措施,优化系统流程。
3)护理部不定期抽查《临床护理异常事件资料收集登记簿》,了解异常事件报告情况,科室讨论、整改情况。
1 护理安全风险防范实施措施
1.1 认真评估查找隐患
首先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以科室护士长为成员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 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议, 除了安排学习安全管理知识外, 还组织护士长针对科室不同情况, 分析查找各类易出现的问题及安全隐患, 每科不少于10项, 如:内科系统如何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用药错误的好发环节, 以及哪些患者容易发生走失, 手术科室术后患者初次下床应该如何防止患者跌倒, 儿科、肿瘤科如何实现钙剂、化疗药物输入安全等。通过查找问题, 找出处理问题的切入点, 制定措施, 消除隐患, 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1.2 及时补充、修改、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现代管理学认为规章制度是最具有约束力的[2], 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应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2007年以来我们遵照山西省卫生厅医院护理管理年有关规定, 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重新修改了核心护理制度、各班护理工作程序和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补充制定了患者外出管理制度等。并首先组织各科室护士长反复学习, 并且按计划、分阶段进行小测验。要求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掌握, 以使管理知识深入人心, 切实贯彻实施, 强化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1.3 实施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控
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力求为患者提供零缺陷、完美的护理服务[3]。护理部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 使之不断改进和保持高水平是实施以患者安全为核心规避不良事件的基本保证。2年来我院护理部坚持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在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实施以科室质控组、护理部为主体的二级管理, 遵循PDCA的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现场控制是提高管理效能, 及时解决工作偏差的有效方法[2]。护理部每周坚持不定期深入科室现场督导检查, 随即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当事人和护士长, 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要求尽快改正, 在下次检查中查看整改效果。达到查找隐患, 及时纠偏的目的。
1.4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培养护士职业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在2006年护士节座谈会上指出: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 护士与患者接触密切、连续、广泛, 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及具体性, 因此, 护士及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护理质量密切相关。”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关心教育, 采取不同方式宣传护理工作对社会、家庭、人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心、工作热情及主动性。建立良好的执业氛围, 营造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减轻护士的心理及工作压力, 充分发挥其潜能, 能有效地避免工作中护理技术性工作依赖家属的失职、渎职现象。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1.5 严格执行护理差错登记报告制度
及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实现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鼓励护士长及时报告不良事件, 报告影响患者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危险, 定期分析原因, 交流对应措施, 提供分享患者安全信息的机会, 尤其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1]。对及时上报者视具体情况免于或从轻处罚, 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无论后果如何, 隐瞒不报者护士长及当事人同时从严受罚, 实现了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1.6 认真落实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度, 提高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
笔者认为, 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认真、随即的告知、沟通与交流, 使各种医疗信息与护士、患者及家属共享, 从而实现对患者有效保护, 起到事前控制、预防为主、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
2 效果及管理体会
2.1 防范措施的实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2007年共发生护理差错11起, 较上年明显减少, 护理满意度达到96.8%。
2.2 不良事件管理增强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相
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培训以及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 增强了护理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风险抵御能力。
2.3 护理职业属于高风险职业, 而风险源自细节, 加强对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重视风险防范, 严格事前控制, 做到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 实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漓, 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1) :54 ̄55
[2]贡浩凌, 庄利梅, 莫顺仙.构建护理质量全程监护体系的探索[J].护理研究, 2006, 20 (11) :2895 ̄2896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30-02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渐深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院治疗中的患者安全问题以及治疗中的护理服务问题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医疗卫生焦点。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通畅具有发病危急、病情变化快、临床并发症等特点,常表现为精神意识模糊、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1]等。一旦疏忽护理环节,或护理不到位,就十分容易引起临床护理的不良事件,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和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41.35±3.68)岁;其中头部外伤患者14例,脑出血患者24例,颅内骨折患者6例,脑挫裂伤患者8例。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护理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式的管理方式干预管理,观察组患者针对疾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干预。总结有效解决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临场管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得到有效的解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见表1。
入选本组研究的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静脉炎、14例管路滑脱、10例基础护理不利、2例坠床。其中观察组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9例管路滑脱、4例基础护理不利、1例坠床;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5例管路滑脱、6例基础护理不利、1例坠床。
3 讨 论
3.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3.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不良反应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格、不严格遵从医嘱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主要有压疮、用药错误、一起使用不当、粗心大意等。
3.1.2 患者因素 神经外科患者进场会存在狂躁、抑郁等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较差,输液中常见管路滑脱、坠床等事件,患者的资质能力较差,消极情绪严重,抵触治疗[2]的现象十分明显,对护理干预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和影响。
3.1.3 压疮 神经外科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昏迷、无自主活动,喂食流质导致营养不良而全身抵抗力低下,大小便异常浸渍皮肤,以及应用约束过久或手术时间过长形成。
3.1.4 坠床、跌倒、碰伤 神经外科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如脑外伤狂躁,术后患者意识未清,肢体功能障碍者翻身时肢体运动不协调等都可导致坠床发生;脑肿瘤患者癫痫突然发作易碰伤,患者肢体功能未恢复而急于下床活动,走路时穿硬底鞋等原因都可导致患者跌倒、碰伤。
3.1.5 烫伤 由于患者肢体循环功能欠佳,且肢体感觉迟钝,常有亲属擅自用热水袋为患者保暖发生烫伤,尤其是偏瘫患者感觉缺失,不能感知温度且无法移开肢体更易发生烫伤;红外线治疗时温度、距离调控不当也容易造成烫伤。
3.1.6 管理因素 经研究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的正常班次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正常班次的工作量大、临时医嘱多、护理工作时间长等。
3.2 护理不良事件的解决对策
3.2.1 护理人员方面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在院内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提高其警惕性。加强对护士的集体教育和培训,新型设备的使用培训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锻炼。提高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神经外科大部分患者处于昏迷、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等状况,基础护理工作繁重,专科护理技术性强,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造成患者经济和身体上的负担,增加医患纠纷。因此,工作中应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每天做好晨、午、晚间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舒适。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协助擦浴、更衣、翻身、锻炼、搬运、翻身,活动时无拖、拉、拽等动作,危重患者尽量做到五洁(头发、口腔、皮肤、会阴、肛门)、三短(头发、胡须、指耻甲)、三无(无坠床、无压疮、无烫伤)。
3.2.2 患者方面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的陪护方式,帮助监管患者。做好约束带的使用,松紧适宜,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稳定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3.2.3 管理方面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正常班次的工作流程[3],加强护理人员的安排,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检查和督促。
3.3 体会 神经外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问题,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水平和技能管理对于防止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忽或患者的自身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障碍、视力影响的不良事件,十分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和有效恢复,医院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沟通,及时反映患者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且在日常的护理管理中加强特殊时段药物使用的管理[4],严格的遵照医院的各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好贵重应急设备的管理档案和使用维修手册等。
参考文献
[1] 宋艳丽.神经外科病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探讨[D].吉林大学,2012,15(22):129-130.
[2] 付华秀,古秀容,王娅丽,苏娜,刘春蓉.70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初探[J].当代医学,2010,23(25):236-237.
[3] 宋慧娟,刘雪琴,李漓,毛惠娜,赵晓琳.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9(03):36-37.
电话:***; 地址:四川省资阳市建设南路一段165号;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霞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院 儿科
641300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报的2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次数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 2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医嘱执行不规范所占比例最大,为33.3%,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过硬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占33.3%。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nursing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i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ur
hospital, of
explore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4 ca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 was operated,counted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the type, number and proportion.Results In 24 cases of adverse nursing events, implementation was not standard ha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33.3%, cau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the weak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accounted for 33.3%.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ursing car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keywords] pediatric;nursing;adverse events;cause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事件[1],小儿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陪护人员多,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因此常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不仅给患儿家长及患儿带来一定的痛苦,还容易引发护患纠纷,给医院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认真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尤为必要。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整理我院小儿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报的24例护理不良事件。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次数及所占比例,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将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1.3 不良事件类型
如表1所示,2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医嘱执行不规范所占比例最大,为33.3%,其次为输液、用药错误、相关检查延误、药物不良反应、坠床、摔伤。
表1 24例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分析
不良事件类型
例数(n)
所占比例(%)医嘱执行不规范 输液、用药错误 相关检查延误 药物不良反应
坠床 摔伤 原因分析 5 4 3 2 2
33.3 20.8 16.7 12.5 8.3 8.3
2.1 儿科工作环境复杂(5例,占20.8%)
儿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患儿病情进展快,重症患儿多,陪护的家属也较多,护士不仅要完成治疗和护理,还要回答多个家属提出的问题和需求[2]。且患儿对住院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并哭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到了护理人员的正常护理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增大,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2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3例,占12.5%)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介绍病情时缺乏沟通技巧,语言生硬,没有将疾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患儿家属,没有叮嘱患儿家属住院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因此会造成家属的不理解,从而引发护患纠纷。2.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6例,占25.0%)
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有时为了完成本班的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忽略查对细节,没有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及责任心,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转抄及执行医嘱错误、漏执行医嘱、执行医嘱时间不正确,因此容易发生不良事件。2.4 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过硬(8例,占33.3%)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不扎实,业务不熟练,对患儿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加之个人能力差,很难适应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3],这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5 护理管理存在缺陷(2例,占8.3%)
医院缺乏健全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护士长管理不到位、护士长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未严格落实三级质控及查对制度等,缺乏对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监管及评价体制。3 对策
3.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医院及护理部应通过积极的调研学习,根据国家及医院相关规定及相关儿科护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小儿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护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核与督导,增加检查频率,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落实一级质控[4],以确保护理安全。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不同时段根据患儿的数量不同给予弹性调节,减少科室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实行弹性排班制,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3.3 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病区内及病室内多摆放绿色的植物,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病房探视者的人数,分时段进行探视,以免造成病区的嘈杂环境,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对护理人员热情鼓励给护士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护士们在工作上发挥才能,让护士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5],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多关心护士的日常生活,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排解压力,以便更好的胜任护理工作。3.4 加强护患沟通
护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掌握沟通的技巧,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时面带微笑,言语确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诊疗的相关知识,并及时的向家属汇报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患儿的信息,获得家属更多的理解,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感,增强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3.5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护理人员“三基”能力的培训,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定期组织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增强其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的特有的道德素质,用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对待每一位患儿。
结语
护理不良事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时有发生,使得护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因此护理不良事件应值得医院及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医院应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注重护理的每个细节,加强对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技能,以科学的方式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莘.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45):130-132.
[2]毛永霞.50例科护理不 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3]高秀珍,王彦华,李兰凤,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7):1112-1114.
[4]薛莹莹,石彩晓,陈静,等.44 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99-600.
1、各科室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I级警告事件、II级不良后果事件应立即(2小时)电话上报相关职能部门;III级未造成后果事件、IV级隐患事件要求在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3、护士长及时评估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的程度,积极组织治疗护理。
4、护士长应及时组织科室人员对I级警告事件、II级不良后果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整改。
5、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实行非惩罚性报告。
6、利用多种途径:电话、短信、书面、网络等便于护理人员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关键词】ICU;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发生于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与疾病无关的伤害,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的护理行为[ 1 ]。护理不良事件可致不良结局,以美国为例,每年便约有44000~98000人因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死亡,超过因交通意外死亡例;护理不良事件还可能给护理人员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护理效用[2]。ICU是医院收治危重症的病房单位,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对我院ICU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89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ICU病区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6例,涉及主要责任人38人。
1.2方法
1.2.1 不良事件登记制度 我院于2012年起开始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循证责任制,并首先在ICU重症病房监护室实施,为详细查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行无责上报制度,将全年内收集所得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归档。
登记制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责任人可于医院网络平台下载或护理部领取护理不良事件等登记表,并遵照指示填写完成,发送至医院专用邮箱中或交由护士长。若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一经查实,按律严惩,督促责任人自觉、及时完成报告登记。
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①不良事件详细内容、性质;②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次要责任人;③不良事件处理方法、过程、结局;④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剖析,自我检讨、合理建议[3]。登记表经护士长、科室负责人逐级调查与审核,反复确认内容详实、完整、准确,填写规范后纳入至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录中。护理部于每季度末护理质量改进会议前,将该季度收集获得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汇总,形成一篇统计报告,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性质、分布特点等,并将此作为今后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工作的重点。
1.2.2 研究方法 收集护理部2012年至201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与文献综合分析法,对所获报告进行循证分析,对护理不良事件潜在原因、不良事件类型进行探讨。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包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3年医嘱交代遗漏例、给药失误例、非计划拔管例、器械操作致伤例、合计例低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器械操作致伤、给药失误、误吸与药物渗漏;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药物渗漏与给药失误;2012年与2013年合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6例,构成从高至低分别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器械操作致伤、给药失误、药物渗漏与误吸(见表1)。
3 討论
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低于2012年,医嘱交代遗漏、给药失误、非计划拔管/脱管、器械操作致伤发生例低于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说明行护理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医嘱交代遗漏、给药失误、非计划拔管/脱管、器械操作致伤是护理不良事件最常见的类型。
本次研究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无责任上报制度并非适用于所有医院,医院应酌情开展,并在无责上报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瞒报惩罚措施,以促进护士自觉上报。
参考文献
[1]袁晓丽,江智霞,酒井顺子等.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6-728.
[2]罗丹,周立,明星.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A):27-28.
【护理不良事件小结】推荐阅读: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案例07-20
护理不良事件评价标准09-24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07-02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7-02
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及反馈意见06-11
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06-20
输血不良事件分析10-20
不良事件报告分级制度05-27
医疗不良事件奖罚制度07-26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