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工作总结(共15篇)
2017年春季最新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我校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立足“35分钟”课堂的教学研究、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现就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围绕校“35分钟课堂”和教师课题的开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及自我学习一些教育教学书籍刊物,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努力促使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每月按时完成了“教育综述”和“我最得意的一节课”摘抄500字。
2、结合每学期两篇教育教学随笔加强教学反思。认真撰写案例、“最得意的一节课”并组织参加区案例、“最得意的一节课”的评比。李朝品的《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记两节“认识人民币”听课有感》获区案例评比三等奖。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1、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
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围绕市、区“数学与生活”学生作品征集竞赛这一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区级每个班都有收获,市级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李朝品和刘芳老师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
3、积极组织全体三四年级学生参加校“数学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丰富了
学生的数学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三、大力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利用集体备课认真做好教材研读与学习、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讨论研究反思。提高认识与处理水平。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2、以“随堂听课”为契机,加强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师认真钻研每课教材,深入分析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对数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
先后有黄腊香的《三角形的分类》、陈道年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邓树清的《千米和吨的复习》。
3、结合交流老师黄腊香的汇报课暨城区小学联谊课《倍数和因数》,展示和促进了老师们的教学研究。
4、课题研究:
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于‘核心问题’的市、区联动小学数学教学研活动
②黄腊香老师的市级个人课题“小
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运用”获得立项;
ƒ章志勤老师的区级个人课题“小学数学隐性失分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获得立项。
④课题组成员李朝品参加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和区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运算失误归因及提高运算能力的研究》的开题和研究工作。
⑤课题组成员刘芳参加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开题研究工作。
5、李朝品老师参加第八届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在校领导和组内教师的关心帮助下经过笔试、材料、课堂教学层层考核终于顺利的过关完成了比赛并获得了“区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2017最新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017最新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6、“师徒结对”工作。在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以“师徒结对”为契机与平
台,认真开展了“师徒帮扶”工作。师徒双方以真诚、真心、用心进行“做人”“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互动学习研讨活动。
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1.1 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数学知识中的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 产生一种图文并茂的综合效果, 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 而是综合的、多样的。直观形象, 学生看起来既生动, 又容易理解。因此, 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1.2 快速、准确、生动地解决数学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 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技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 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而缩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 达到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 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地解决这一问题, 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从而大大丰富教学手段, 拓展师生交流的渠道, 提高课堂效率。
1.3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 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 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1.4 解决学生思维障碍, 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 难于理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 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 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 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 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 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2.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学科整合
2.1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 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 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 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新知的传授创造良好契机。
2.2 运用信息技术,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成功地实现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 只是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 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 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 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 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2.3 善用交互, 增强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 它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而且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这样既巩固了新知, 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培养了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 既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可以减少教师重复教学和辅导,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真是一举两得。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由于其信息的丰富, 画面的生动, 传输的高效, 因而逐步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而且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 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活泼、更生动、更有效。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 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 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维福主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 20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这一阶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未来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加快速敏捷的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得到创新,从而促使教学效果得到顺利提升。
一、学校校本教研的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对于学校而言,教学就是其中心以及核心工作,这一情况也就决定了校本教研的作用和地位,校本教研有助于新课程的创新开展,能够促使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强化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实现学校的积极、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学校都将校本开发、管理等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1]彼此间缺乏联系,整体性不强,认识上不到位,使得校本无序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对学校进行积极指导和引导,使学校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将校本教研作为中心环节,将校本教研与校本的开发、管理、培训等相结合,强调学校中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方法
1、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育工作需要由教师推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教研员需要承担这一工作。
选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事业心强、又热爱教学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并给予他们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使其积极参与到县市活动中,更好地为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教研员的职责:带动学科骨干引领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同时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整合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学校要本着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形成特色的原则,不仅在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更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活力,让他们始终成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前沿、最具活跃的群体。促使他们逐步形成学科教育教学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需要。
2、对教研内容进行优化
坚持科研为龙头,将课题实施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同时在研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预设问题的研究,还要努力寻求解决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校本教研效果,就需要教研员明确研究的课题,充分发挥整个教研工作的辐射作用,确定统一的核心数学课题,使得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教研人员需要每年共同探究确定核心的数学课题,对所有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统领,学校的教研组依据这一核心课题制定子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创新学校的备课内容以及形式,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教研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使得以往学校数学备课的形式发生变化,指导教师制定备课记录卡,比如课题内容、课时、教学的目标、重难点、过程、方法、反思、备课组长的审查意见、教研组长的审阅等,[2]明确备课中心的发言人。并组织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备课,使所有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进制度建设
教研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积极改革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将理论思想作为指导,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提升。应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强化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提升教师的认识与理论。联系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提高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落实校本教研。
教研员,应深入课堂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分析,定期收集学校、教师反馈的意见,并建立专门的文件夹进行储存,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找到自己和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对问题进行督导,强化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4、深入学校发挥教研员作用
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惯势,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都是将简单直接的理论教给学生,并且已经满足当前的教学成绩,[3]对于实践理论研究不足。相比于教师,教研员的教学理论以及科研操作中都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有一线的经验,对于学生比较了解,作为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教师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使教研员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结束语:
校本教研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学校教育,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研究成果。让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很好的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实现高效的教学水平。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有助于學生创新思维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研员要高度重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实现教师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乐平. “阅读·思考·交流·发展”主题校本教研新范式——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寻求[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1,05:9-11.
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把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作为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我们教研重点,积极探索发掘教研工作的增长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针对本学期学校的工作重点,制定以下目标:
1、以“新基础教育理念,新课改精神”为宗旨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在教研活动中为每位老师创造机会,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3、学习相关理论、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提高教研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主要工作
(一)、学习新课改和新基础理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1、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2、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备课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重建。
(二)定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
1、组织好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2、组织教师的听评课活动,落实好教学研讨课。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减负增效的措施。在听课评课、反思重建中提高每位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强大的数学教师队伍。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自培工作,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业务上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做到有目的,有成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
2、骨干教师应多听青年教师的课,听后及时反馈,指出不足之处,让青年教师能及时成长。组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新教师展现,给教学带来新的思想。教师之间多交流教学的经验,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011年小学数学研修活动安排表周次日期 主要内容 负责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人 1 8.31
1、讨论教研组计划
2、新课标解读2 9.7
1、各年级组集体备课要求确定备课内容
一是加强规范教学行为的定期管理
??1.我们严格要求教师按照准备,教学,批次,辅助,改革,考试,研究,研究,定期工作的系统做正规工作,坚持教学质量分析体系,期限,的学生根据考试结果组织了两次质量分析会议。
??2.坚持每个月末的教学计划,工作检查制度,每月工作量检查制度,教学研究组长的月度长度,检查教师的每月工作量,检查教学内容工作包括校正,课程计划,单元测试纸评估,文件卡,教学进度等,教学与研究团队领导及时检查突出问题的反馈,使教师互相学习,实现共同目的。
3.加强残疾学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后招生案例卡,在反馈工作中反馈,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课外辅导工作。坚持个人辅导和指导自学的原则。结合实际的学生,辅导内容具体,有目的,客观,有效,特殊 不重视和加强学生和学生的差别咨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音乐,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学习,灵活转换学习方法。
4.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素质。在培养学生数学双重基础培训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在本学期,有20名学生参加了教育办公室举办的第二年数学竞赛。结果。
二,开展校本教学与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2.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培训,积极参与在线教学和研究。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老师出去讲授,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派出老师出去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多渠道的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外教师在第二周后回来进行两次培训或沟通,代表本研究的培训内容主要精神和本质及自己的收获或灵感。通过选举,推荐各级员工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业务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
3.结合教师教师培训班的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骨干的作用。我们的数学教学和研究小组在晋江有三名教师: 吴忠良,吴丽辉,吴万庆。在这个学期,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在辐射中的作用,开展专题讲座。在本学期开始的第一次教学研究会议上,我们通过研究确定了三个主题:如何进行片段教学,如何纠正学生的计算不良习惯,如何通过学生的智能训练,由我们的骨干教师,交流,讨论,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成果。
三,做好调研,提高学校年级
一、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已遍及全国各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已是当务之急。作为教学改革第一战线上的教师,身系重任。唯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有改革可言。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并分派各位老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等;期初,学校丝毫不敢延误,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学习语文、数学、艺术、英语、体育等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一年级语、数实验教材的教学理念,学习二至六年级语文大修订教材的使用情况,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等。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基本上深入到每位教师的脑海里。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针对这一情况,本学期每次活动中留一定的时间来学习理论,如《新课程下微观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号感,必要的学习内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教学,激活思维》、《学会选择,促进发展》、《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策略》等等。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教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这学期我们教研组的徐立权教师的一篇论文获得由市教科所、市教研室、市教育学会、市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优秀论文论著三等奖,一篇论文获得由《小学教学参考》杂志社颁发的“新探杯”全国教师优秀论文大赛二等奖。
二、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式。为此,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召开研讨。每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看法,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最后全体教师达成共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各式各样“激励卡”的诞生及运用,就是我校改变评价学生方式的一项新举措。实践证明:学生容易接受鼓励、表扬的正面激励。
三、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好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了《在合作探究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课题,平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同时以年级组的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四、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慈溪教育网上观看新课标解读的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提出, “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 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 并且对此更感兴趣。
1.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的原则
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 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 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 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 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2.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
任何教学改革, 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 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 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 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 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3.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 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 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4.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 或是模拟教育者, 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 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 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5.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
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而思维能力的培养, 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 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 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 会更实际, 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要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 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 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 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 各得其所, 各得其乐, 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 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 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 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 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为此就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的帮助, 学生的活动丰富了, 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 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也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 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研讨, 主动创新, 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 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 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 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 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
一、多媒体呈现形式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
构建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二、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之前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教学探究学习之始,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告诉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现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
三、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新课改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这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识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年、月、日”中,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有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一、特色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这学期我们最主要的就是不搞花呼哨,不做表面的东西,而是真切的想搞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真正有利于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问题。所以我们确定把问题会诊作为我们这学期的特色教研活动内容。特色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法,其中有我们自己的经验,也有借鉴他人的合适做法,在整个特色活动教研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组的每个教师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不仅做的尽心尽力,而且做的津津有味。
二、在特色教研活动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校本教研活动虽然经常在教育界提起,但仍然有很多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致使不少教师对教研活动失去信心,认为都是做做样子,而非真正有助于教学。在这样的疑问下,我们依然开展了我们组自己的特色教研活动。在活动实施中,我们及时搜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维度解读,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而且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进行。凡是在教学中曾经遇到的,正在遇到的,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都进行罗列出来,针对每一个问题细致研究、分析、诊断,最后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扫除一些障碍。比如在实施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真正从中受益,真正感受到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深刻地认识自己在课改中所承担的角色,也更深刻的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三、在特色教研活动中,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本学期,本人担任小学五(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占四分之一,后进生却俯视皆是。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后进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后进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后进生,我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后进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洋思教学理论,率先采取洋思教
学,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后进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面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但由于本学期班里部分学生基础较后进,个别学生接受能力较后进,导致个别学生不及格。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并专门设立了相应的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如何在微观的课堂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呢?
一、巧妙结合语文,让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数学和语文虽然都是独立的工具学科,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的天地里有数学的一把交椅,数学的花园里也不乏语文的一席之地。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双方更加生动有趣,也使教学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数学教学中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例子有很多,其中儿歌与故事是用得比较多的。比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用到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通过这样的儿歌,孩子学起来既开心又扎实。
数学与语文学科不仅仅只有以上一些内容相关联,它也与数学日记、数学故事等多种形式有关,通过多种形式的整合,既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又能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为学生运用数学、掌握数学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灵活运用美术,让数学学习寓于情境。
相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年龄特征使学生情有独钟于情景教学,多种多样的创设情景导入方法,可以讲故事、动画、和多媒体等,但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有些设备条件达不到,也不能利用动画、和有条件的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我的数学教学中会时常利用美术知识创设情景来导入新课。比如引入《观察物体》时,我一边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出一头大象,学生个个都睁大眼睛看,听得入神,当我问到:“为什么同一头大象,有的盲人叔叔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有的说大象是一根柱子,一把扇子,或者说是一堵墙呢?”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那是因为他们摸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我顺势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说得好,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观察物体》。”
在《找规律》数学教学一课中,为了充分激发出学生找规律的兴趣同时增强去学生发现规律的高效性,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在教学期间,我将各种颜色和不同的形象充分利用起来去引导学生观察、探究。随后让学生根据直接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与图形绘画出规律,期间学生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甚至发现了不少在备课中我个人认为学生不能发现的规律。就此学生在实际动手画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这个年龄段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出来了。
教学《图形的拼组》,我运用游戏,让学生展开想象,先在纸上画出自己想拼出的图形,然后自由地拼摆七巧板,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美术学科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把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具体直观的图画、线段等有机结合,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情境之中,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达到趣味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三、有机融合体育,让数学学习触摸真实。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所以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与体育有关的问题。如:在学习速度时,介绍人跑步的速度,讲到刘翔,同学的兴趣都很高;在学习初步的统计时,当通过条形统计图知道人的寿命不断提高时,老师及时问你如何提高自己的寿命,同学们都能知道可多锻炼身体。通过平时的点滴介绍,同学们心里对体育有了动力,很乐意运动。
在教学完《20以内数的大小》时,出现过这样的习题:在一百米的赛跑中,田方、王亮、李强的成绩分别是13秒、15秒、12秒,请同学们帮他们排出名次。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字大的就是第一名,结果做错了。为此,我特地设计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利用体育课,我让三名学生进行了一场一百米的赛跑,记录下了时间,让其它同学都来当小裁判,通过这样的一场比赛,学生都知道了,原来同样的一段路程,跑得快的人花的时间少,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题目时,不用老师再多解释,学生齐刷刷地全都做对了。这样的体验,这样的亲历过程,学生学得透彻,学得开心,同时让学生触摸了真实的数学,感悟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体育之间的融会贯通。
四、适时渗透德育,让数学学习得以升华。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个体的道德素养和升级,关键的问题不是一种认知过程的关注,而是过程中的个人情感体验和角色的成就。在数学教育中学生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对认知结构的改进方面,抓住许多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和心理的运作机制,及时、有效地理解累积到改善,使其在精神上充实自己,激励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最终实现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化改进。这个阶段的数学教材,因为大部分的内容都不是很明显,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材料,尝试探讨学生道德教育的潜在因素,知识与道德教育与分析。
例如,在“简单的统计”这门课,我把国内运动员奖牌统计表发给学生看,让学生独立的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员赢得了奖牌为国奉献的光荣,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年、月、日》这堂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我就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标注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在准备教学中应用题时,为了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做好事、绿化环境、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等事例。
基础知识教学也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视,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的培养也是比重占大。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数学教学应赶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既提高了道德的品质修养,也提升了自身的素质,让其体会到无处不在的德育魅力。
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当代优秀教师理应摒弃当下学科的“门户之见”,渗透兼容、互补合作,积极主动去加强对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渗透的理解,善于去抓住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以及“延伸点”,沟通学科内尤其是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努力拓宽学生发散思维,挖掘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其在教学中存在主动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数学校本教研受到了农村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从上到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从人员、物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投入, 有效促进了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但在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 忽视数学教师成长的需要, 忽视教师的能动性, 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不到位, 参与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知识水平、专业知识匮乏、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 对于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认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是搞花架子, 自己只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 能考出好的分数就行, 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是年轻教师、骨干教师的事情, 自己只要参与、听听课, 听听别人的发言就行, 缺乏主动思考、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2.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教师缺乏积极性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往往限于上上课, 评评课, 写写教学反思, 撰写论文等形式单一的常规教研活动, 缺乏研究的专题化、缺乏研究的深度, 无法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毫无作用。 长期单一、 乏味的校本教研活动, 让教师麻木参与, 根本引发不了教师思维的碰撞, 激发不了教师主动去思考、消化教研的成果。
3.校本教研功利性强, 缺乏实效性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 从学校领导层来看, 往往重视的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缺乏对数学教研活动的精心设计、引导。从数学教师层面来看, 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或评定职称的需要, 听一听, 写一写应付检查, 完成任务而已, 没有体现教师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自己发展的需要, 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毫无作用, 校本教研形同虚设。
4.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往往是推荐一个数学老师上课, 然后再一起评课, 缺乏骨干教师、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导致同水平的往返重复, 教师的专业素质长期处于同一水平, 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的对策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要立足学校实际, 解决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中自身遇到的问题, 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 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学习, 提高数学教师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
学校要采取开展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专家引领等方式组织数学教师仔细研读 《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理论以及校本教研理论,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给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肯定与奖励, 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克服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开展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学校在设计教研活动时, 要广泛调研, 充分发扬民主, 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 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帮助, 然后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形式。 最后组织开展主题学习、上研究课、教研沙龙、教学大讲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从而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趣味性, 有效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3.校本教研主题化, 有效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学校教研管理团队要经常深入班级以及教师开展听课、 座谈等, 充分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深入进行分析、梳理, 确定研究主题, 然后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究,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如, 在管理中我们发现, 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 存在“ 重算法, 轻算理, 学生计算能力低”的问题, 就相应地开展计算教学专题研究, 采取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主题讲座, 进行理论引导, 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典型引路, 全员上公开课, 聘请教研员点评引领等形式, 形成主题研究系列, 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形成某一个教学问题的教学模式, 解决校本教研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
4.专家引领, 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
校本教研虽然立足校本研究, 但要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离不开数学教研专家的引领。学校要采取“ 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一方面要大量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 一方面要聘请数学教研员到学校开展主题讲座、专题座谈、上示范课, 指导数学校本教研活动, 开阔教师眼界,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提高学校数学校本教研质量。
学校开展数学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校本教研。因此, 农村小学应把提高数学校本教研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 不断完善数学校本教研管理机制, 为校本教研发展拓展空间。
摘要: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和策略。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存在教师认识不到位、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缺乏专业引领等突出问题, 严重制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学习、丰富校本教研形式、校本教研主题化、强化专家引领等策略, 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教研,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这个学期数学组又进入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开学初,我们统一思想,把“教研组建成名师成长的摇篮、教育科研的阵地、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成为学习型组织”这一理念渗透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与学校的先进理念有机的结合,制定了自己这个学期的主攻方向,确立了自己的教研有效子课题,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二、扎实工作,推动教研
1、本学期全体数学组成员,深刻认识到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教研工作中来。十月初我们开展了汇报课展示,童君老师的《认识椭圆形》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研素材;老教师阮佳碧上的四年级《口算乘法》一课,围绕自己的有效子课题“学会质疑”穿起了一堂课,在一系列有价值的提问中,学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汪应林、李少波两位年轻教师在汇报课中,面临新理念、新教材,新学生,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全组教师对他们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点评内容放在我们的“小学数学网”上,文章阅览次数达182次;十二月初李亚书老师三年级的研究课《两步计算应用题》,给了大家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研究素材,在组内掀起了研究高潮;临近期末复习,王建平老师亲自为全组教师作复习指导课,抛砖引玉。尤其是在学校举行的评优课中,数学组选拔的两位教师董礼焱、熊国娟分获一、二等奖,为数学组争得了荣誉。每次的教研活动,我们都以不同形式做到五个到位:内容到位、教案到位、评课到位、整理教研课的资料到位、同时编入校园网。
2、常规检查常抓不懈。本学期定期进行教案、作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反思,不管是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都逐渐规范,注重实效性,注重备教材、备学生,在公开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作业的书写规范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学期末的作业展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校长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这个学期我们数学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有数学兴趣班、奥数班、数棋班、提高班,网络应用讲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批很有潜力的学生。十二份举行的“博雅杯”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大赛,涌现出一批计算能手,在学部的检查评估中,受到了好评。
三、加快网络教学,促进教研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在学校和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发了“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数学网”,我们建站的宗旨是,让网络服务于教学,让网络服务于学生,让网络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其成为协同工作、沟通交流、信息获取、问题解决的载体。从20xx年九月二十日开通以来,文章总数已达718篇,评论668条,注册用户230人,文章阅读41000多人次,每天的阅读量都在千余人次,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
我们网站的建设主要突出了一下几个特色:
1、教育教研平台
教研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教育教研工作,在网站中我们设立了“教研活动”专栏,通过网站进行集体网络备课、评课,同时把老师们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反思等放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和网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还有以下几个栏目:“教师简介”向学生和家长展示教师的风采;在“教改动态”中主要体现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教学中的新动向,指导教师工作;“资料精选”、 “轻松驿站”等栏目,让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成为教研科研基地、名师成长的摇篮。
2、教育教学平台
只有把网络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1)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比如面临期末,我们在网上发布教研指导,本周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复习与提高。各位老师请抓好三个关键字(“理”--梳理教材内容,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究”--研究海珠区以往考试试题、研究考题特点、方向,抓住重点;“练”--结合新课标,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抓好综合性习题精炼,达到日日清。)写好期末复习计划,提交到教导处和教研组各一份。充分辅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2)进行网络课堂教学。例如:六年级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们采用网络教学,同学们通过指导性上网,自主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得思维,真正起到了网络服务于学生的作用。
(3)指导学生课后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遵循有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以及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数学网上放上一些试题,让学生利用晚自习或星期六、星期天上网答题,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家长在家也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受家长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有近300多篇学生作业和学生评论。许多学生也在平时的学习中收集很多有价值的试题放到网站上,提供给大家,争当小学数学网“小小管理员”。
3、师生交流平台
建立这个平台,主要是改变以往一些评价模式,利用网络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网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使学生建立自信,勇于探索,在愉悦环境中学习,让网络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在短短的三个多月里,我们小学数学网已显示出它在教学工作中的强大生命力。我们深切的感觉到,计算机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潜力是巨大的,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有潜力可挖,都是教学整合的一部分,我们将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让网络教学教研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教研组建设方面:
1、加强集体、个人教研的时间;
2、教研组的整体思路还要更加明朗,便于操作,便于落实;
3、把集中教研和网络教研着实,提炼精品,宣传成果。
数学网站建设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
2、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
3、扩大整个学部的学生参与进来;
4、加快更新速度;
5、加强与教材同步;
6、丰富栏目内容;
7、美化页面设置;
8、加强网站时效性。
一、情境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就是将数学中的知识通过创设一些模拟情境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实用性教学的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第一,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更高要求促使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情境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实践,将课外活动式教学和自主拓展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并且创设情境,实现学生的多方位发展。第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中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而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既定的情境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创设也具有促进作用。比如,课外活动教学通过将学生带出校园来获得相关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三,情境教学也是素质教学的内容之一,符合我国对当代小学生新课程标准的设定,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能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在某一个阶段单独运用,而是需要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作为丰富教学方法的一个手段,其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课堂导入的情境运用
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运用情境理论可以快速地抓住学生的眼光,吸引学生往下学习。最常见的情境运用就是采取故事导入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选择故事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故事中的课外知识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利息的计算这一新课时,教师讲述自己的孩子通过将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收入利息,从而用自己收获的利息给妈妈买礼物的故事。这样的一个故事会激发学生学习利息计算的兴趣,并且效仿故事中的小朋友的做法。
(二)设置生活化的情境问题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往往是通过问题设置来实现的。小学生爱幻想,富有挑战性。因此,他们往往反感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堂设置,产生消极应对情绪,如此一来有效学习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生活化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课堂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学习乘法这一板块时,教师可设置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商品的价格使用多媒体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充当小顾客,去超市进行购物,然后提问学生,计算单个商品乘以数量的总价格。这样的问题设置既贴近生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三)在练习巩固中创设情境
知识的学习最终是要用到实践中去的。数学这门学科更是如此。在课堂学习完成之后,教师一般会布置一些练习。在这些作业的设置中教师就需要注重练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作业设置中,通过寻找一些生活素材资源,并将其编成作业来让学生进行数学训练,如计算学校的柳树比樟树的数量差异等。通过这一方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使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摆脱记公式、算数的机械式学法。
三、结语
一以教研计划为依托, 形成研究氛围
我们改变了原来教研组长“一手遮天”一人制定教研计划, 其他教师机械完成任务的形式, 变为共同参与、集体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在每学期初, 我们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专业成长的需求、课堂教学的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 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教研计划。
二以强理论学习为依托, 奠定知识基础
先进的新理念要走进课堂, 教师是关键。加强教师新理念的学习, 促进教师角色、课程意识、能力结构的发展, 提升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有效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为此我们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 每周五下午进行一次培训辅导。有教研组长的专题讲座、看专家视频的集中培训、个人自学反思交流、优秀文章推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 补充新鲜“血液”, 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
三以“交流吧”为依托, 养成交流的习惯
每天利用早读十分钟时间, 交流自己今天的教学计划;下午放学前的十分钟, 交流自己的困难或喜悦。大家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然后综合讨论, 让问题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及时的解决。
这样的交流形式, 既让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又克服了个别老教师和个别功底较薄的教师的自卑感, 增加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四以小问题为依托, 树立科研意识
我们确立以研究小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从教研组的听课评课中提出的问题、研讨交流中提出的问题、课例观摩中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中提出的问题、自我反思中提出的问题, 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例如, 在我们的交流和教研过程中, 许多教师根据平时的教学实际, 发现了许多问题:新教材改革后, 教材内容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 使得我们要关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以发现有效信息。
五以多样课堂为依托, 提高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为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开展了“精彩展示”个人课堂教学、“课堂斗秀”同课异构课、“承上启下”接力课等多种课堂研讨活动。
1.“精彩展示”个人课堂研讨
每周由一位数学教师进行公开课观摩, 并把自己的课时教案的优缺点、环节设计、知识点的解决、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以及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等, 形成书面文字。由教研组长在每周的数学教研活动中把教师一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出来, 以这些问题来进行研讨,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这一活动的开展, 能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 开展现实问题的讨论, 从而达到教研活动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
2.“课堂斗秀”同课异构研讨
对同一内容的课, 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构思, 不同的教法。教师之间存在着差异, 差异就是很好的资源。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具体程序如下: (1) 教研组分年级段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 (2) 每次由两名教师分别备课、上课。 (3) 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 研讨两种备课的异同、优缺, 需要各自改进的地方。
这种方法好在教师可以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 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承上启下”接力课
每位教师的上课模式不同, 各有各的缺点和不足,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精彩的地方, 并能验证呢?为此我们教研组开展了“承上启下”接力课的课堂教研活动, 具体程序是: (l) 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独立备课; (2) 第一个教师上课, 其他教师评课; (3) 第二个教师在改进第一位教师问题的基础上第二次上课; (4) 第三个教师上成品课。
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切实感受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与精彩, 对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提高。
六以培训讲座为依托, 达到共同提高
凡是外出学习的教师, 除了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外, 还要为其他教师进行一次培训学习讲座, 达到资源共享, 共同成长。
七以多渠道反思为依托, 促进自我成长
除了教师的个人反思, 我们还要求教师听听学生对老师课堂的评价, 还鼓学生用书面纸条的形式与教师交流, 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总之, 综上所述的“七个依托”, 是为了实现“两个目标”、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而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是为了“一个中心” (有效教学) 。着眼于小问题, 把小问题转化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扎实有效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是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也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2022年小学数学教研总结05-28
小学数学教研教改总结10-18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工作总结10-24
小学数学教研教改总结总结09-18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06-11
胡集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小结09-11
小学数学的教研组工作计划09-28
小学数学教研组上学期教学总结12-09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工作计划12-18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的优秀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