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纲解读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 篇1

语文:大纲变化不影响学生备考

林老师认为,从语文大纲的变化看,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备考都没有任何影响,当务之急还是抓基础部分,近40分的单项选择是送分题,绝不能丢。备考后期应将知识点的训练与套题相结合,不在于多做而是要精讲,务实。当然也要有题量的积累,在量的积累前提下求质的升华。

数学:大纲要求降低不意味题简单

林老师说,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两部分,要求学生记忆的公式较多,新考纲降低要求,其一是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接近,避免考生死记硬背,这更适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将更加强化主干知识,从学科整体意义上去命题,淡化特殊技巧,更强调考查数学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注意通性、通法。设计试题会更加注重对能力层次的考查,使善于知识迁移的考生体现创造力。题目也将会更贴近生活,考查应用知识。

林老师预计数学整份试卷在绝对难度体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会控制试题的相对难度,以保证选拔中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大纲要求程度降低不完全意味试题会容易,而是整合的空间更大,要求基础更扎实,也更有利能力考查。

英语:难度不会有大变化

和相比,英语《考试大纲》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中的词汇表在遵循《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词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单词,以*号标明,这些单词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 篇2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大纲 (海南卷) 》已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在“稳定中求发展”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基本上一样。试卷分值仍为150分, 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题型。

2010年高考试题英语科各大题的测试目标将更加具体明确:听力由原来的“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明确规定为“测试考生关于一般性话题的英语对话或简短独白的能力”;阅读理解由原来的“测试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明确规定为“测试考生理解一般性话题英语简短文章的能力”。突出强调选材的“一般性”, 暗示选材不会超越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涵盖面和不同地区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大纲 (海南卷) 》核心内容在于“注重基础考查, 突出能力立意, 着力内容创新”和“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最突出的变化。

二、2010年高考试题英语科 (海南卷) 具有的特点

1.重视英语能力的考查。现在的高考主要考查语言运用, 即在实际生活中听说读写的能力。

2.重视综合文化素质的考查。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 即使是最简单的, 都必然牵涉到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的运用。

3.阅读理解能力是重点检测的能力。高考突出对阅读能力的测试。这不仅表现在阅读理解题在试卷中占比重最大, 还表现在阅读能力是决定听力、完形填空、书面表达、单项选择等题型答题效果的最基本的能力。

4.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 虽然有难题, 但主要考的仍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听力试题的分值按试题分值100%计入总分, 即30分, 比去年增加了50%的分值。

6.难度与往年基本上一致。英语科试卷不像有的学科那样, 今年过易, 明年过难。近几年英语试题的难度始终保持在0.5左右。

三、2010年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一) 明确复习目的, 理清思路

高考以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主。尽管如此, 仍有相当多的高三英语教师习惯于按照传统的“串讲式”、“填鸭式”复习方法组织新教材的复习, 大量的课堂时间都被用于“炒冷饭”, 串讲复习课文中重复的语言点, 而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更有碍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无疑是“拣了芝麻, 丢了西瓜”, “费时多, 收效少”。

高考复习首先要明确目的。目前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 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 如果学生英语词汇知识贫乏, 或是英语语法知识不扎实, 就理解不了结构复杂的句子, 看不懂篇章内容, 更谈不上去正确地解答试题。同样, 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 就谈不上正确的英语表达, 就写不出通顺的英语短文。

然而, 高三复习的过程不应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 而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过程。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串讲课文的方法进行复习,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复习目的是不可能的, 因为语言运用能力只靠串讲课文是培养不出来的, 特别是阅读能力。因此, 在短暂的高考复习中兼顾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

既然复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便于运用和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呢?这就是网络化的知识, 这才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坚实基础。如果学生的知识能形成网络, 那么他们一定对所学的教材进行了层层挖掘, 这必然对其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有利于他们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并且使他们在应考中运用自如。

(二) 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

针对上述问题, 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的基础上, 以《大纲》为依据, 以《说明》为指导, 以课本为基础, 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 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 注意以新带旧,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 内容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功能项目、篇章结构等方面。我们将六年所学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已学知识网络化,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样可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再者,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这样学生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所有的语言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听力、完形填空、阅读、写作等专项能力训练和模拟训练, 避免在复习课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顾此失彼。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 全面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词汇复习

英语词汇的复习十分重要。词汇十分繁杂丰富, 复习时要总结归纳词汇的音、形、义、用四方面, 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和广度是指归纳同义词、近义词的异同;尽可能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和意义, 特别是那些用法和词义繁多、搭配能力强的常用基本词汇, 除音、形、义外, 还要掌握他们的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尽可能争取训练到位、熟练运用。

(1) 归纳中学课本常用和常考词汇的基本用法、语法特点、适用条件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异同比较, 特别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如:need、consider、suggest、expect、prefer等。

(2) 对有共同用法特点的词汇进行归纳, 形成知识链。如, 教材中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系动词的词有:sound, smell, taste, get, become, turn, grow, come, fall, go, remain, look, appear, seem等。

(3) 由点及面, 培养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对搭配能力强的词汇在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行归纳复习。如复习call的用法时, 马上想到call sb, call up, callfor, call out, call in, call on, call at, give sb.a call等。

(4) 学习和归纳近义词、同义词, 可以扩大知识面, 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复习besides用法时, 可以联系except, but, except for, except that, but for等词语的词义区别和用法。

(5) 归纳复习之后, 再配上高考考点及对应练习, 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词汇复习要着重理解记忆, 明确用法, 切不要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复习时要做到词不离短语、词不离句, 结合科学的练习方法, 不要只停留在概念的记忆上, 而要把记忆和使用结合起来。

(二) 语法复习

语法的复习不可轻视。但我们不能把语法复习得过深过难。教师要减少单纯的语法知识讲解和辨析, 应降低语法的难度, 加强学生在语境中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高三后期, 要“丢掉语法”, 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写作和听力训练, 培养能力。

(三) 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 促进语言技能全面提高

培养阅读能力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高考英语测试的主题, 如果加上以理解能力为基础的完形填空题,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则占全卷的一半以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解答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试题, 也有助于解答完形填空试题, 其基础都是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训练, 学生既可以巩固和加强各项英语基础知识, 又可以学习到许多英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东西又成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基础。所以, 我们主张在英语复习的整个过程中, 要始终以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中心, 以此带动英语复习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在有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钻研语法和做单项填空的习题上, 偏离了方向。

1. 完形填空。

该题型有一定难度, 着重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 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的另一个重点是词汇意义及用法。完形填空题同学们的失分率是比较高的。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 一定要把近几年的高考完形填空, 大声朗读, 形成语感, 并反复揣摩。同时我们应重视文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完形填空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的过程。而整体是背景, 逻辑是线索, 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必然道路。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把往年各省市的高考完形, 作为热身的练习。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必须从各方面认真考虑。 (1) 从上下文考虑; (2) 从词汇意义及用法的角度考虑; (3) 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 (4) 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考虑。做完形填空题应考虑这几个方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题目仅需要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很多情况下, 只有从词义、上下文、生活常识等多个角度考虑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2.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 在冲刺阶段, 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多进行一些限时训练, 通常每五篇阅读材料作为一组, 在35到40分钟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考场上充沛的阅读精力和体力, 又可以营造考试的氛围, 还提高了阅读速度。不要忘了The examination is a race against time (考试就是和时间赛跑) 。同时, 为了适应高考阅读材料, 不妨读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原汁原味的文章,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21thCentury (成人版) , English Salon, 也许会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我们不仅要加强阅读训练, 而且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要有广度。要选读题材多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 阅读文章涉及范围很广, 科学技术、天文地理、广告信息、外国习俗、新闻报道等无所不有。

(2) 阅读要有深度。注意选些难度适中的文章来读。临近高考, 大家手中的资料很多, 应选读一些质量较高的文章, 放弃那些质量一般的文章。

(3) 阅读要有速度。近几年阅读的总词汇量稳定在2000多词 (含短文和题干, 选题) 。按考试说明中35分钟的建议答题时间计算, 读速应达60WPM左右。建议在平时训练时把握好时间。看好时间开始阅读, 看自己能否在35分钟时间内完成。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不但要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还要注意) 积累词语。“听不懂, 说不出, 读不通, 写不好, 都是英语单词记得少。”如果你的词汇量达到或超过大纲的要求, 对付任何试题也就不成问题。做阅读题时, 一遍浏览大意, 二遍各个击破, 三遍检查核对。阅读时眼中有字, 心中揣意, 把握命题原则——“大小猜判” (大:——考查大意;小:——细节辨别;猜:——字词句义;判:——推理判断) 。

(四) 以实践原则指导高考复习, 促进语言能力逐步转化

在高考复习阶段, 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错, 上课也认真听讲, 可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是不强;经常有老师抱怨:“这道题目多次讲解过, 为什么学生还做不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学生缺乏语言实践。语言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 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多实践练习, 则熟能生巧, 能力就会自然提高。语言实践的途径有许多, 如听、说、读、写、背等。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教师应该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过多, 就必然挤占学生用于语言实践的时间。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巩固所学内容, 进行朗读、背诵、模拟练习、交际运用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2014高考语文考纲解读 篇3

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

北京市丰台二中特级教师 陈金华

从最新发布的考纲来看,与去年考纲相比变化不大,可以用“题型成熟,稳中求变”八个字来概括。在一些语言上可以看出略微变化,阅读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作文要求中,除会写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还要会写实用类文章。

变化趋势

一、小作文考查省市扩大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变化上的新体现。在语言运用题板块,部分省市已向小作文(或称微写作)方向转换,考查省市呈扩大趋势。比如湖南卷在2011、2012年的小作文命题,一直注重新闻短评类的写作,而江西卷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将“语言综合运用”题定位为小作文,要求写作200字左右的短文,实则是将写作考查一分为二,采用“小作文+大作文”模式。2014年高考,江西卷仍将延续这一考查模式,大小作文同时兼顾,两相并重,以继续强化对考生专项表达能力与综合写作能力的考查。

2014年,在高考语文命题改革上具有风向标作用的北京市,明确表示语文学科写作考查将增设“微写作”,采用“微写作+作文”模式,即“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赋分为10分。从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来看,微写作篇幅短小(150~200字),形式灵活,命题贴近现实生活,实践性强。很明显,北京语文高考设置微写作,目的在于更全面地考查考生写作能力,体现了高考写作考查多样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肯定。

二、名句名篇默写调整大

名句名篇默写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考查篇目调整。随着各省市对所圈定的篇目持续多年地考查,很多考查已基本达到饱和,为继续引导积累,强化积淀,调整考查篇目是正常的。从2014年的考试说明和命题趋势看,考查篇目调整较大的有重庆、湖北等卷。重庆与去年相比,古诗文考查范围调整增加了《师说》《望海潮》《醉花阴》《琵琶行》《秋兴八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经·采薇》《春江花月夜》《旅夜书怀》等篇目,总计达33篇;湖北卷则将2013年增加的《鱼我所欲也》《使至塞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诗文撤下,调换为《观沧海》《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篇目;另外江苏、安徽等卷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文考查篇目的调整,都体现出侧重向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积累的篇目靠拢的特点,这一点体现了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力求将初高中阶段全线打通,达到真正引导考生重视祖国传统文化积累、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是考查形式调整。纵览连续多年全国高考各卷,名句名篇默写考查,清一色是采用出上句对下句或出下句答上句的直接型考查形式,无疑,这一考查形式是简单、呆板的。容易导致同学们走向机械死板的记忆。不利于大家往深层次方向进行传统文化积淀。在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上,很多省市的中考已走在了高考的前面,综合采用直接型、理解型、开放型等多种考查形式。2014年,北京高考将率先改革,古诗文的默写,不再是单纯地出上句对下句的直接默写,而是在考查上设置情境,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透彻理解。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运用。

三、名著阅读考查灵活

名著阅读,在具体考查的形式上,除江苏、福建均采用“双项选择题+主观题”外,其他考查名著阅读的省市基本上都采用选择题形式,试题难度也较小,甚至有时试题几乎等同于文学常识的考查。与名著阅读考查的要求相去甚远。2014年,江西将在2011年开启作文板块“小作文+大作文”模式后,在名著阅读的考查上再次改革,明确向江苏、福建两省靠拢,亦采取“选择题+主观题”的形式(2014年江西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名著阅读”选用的样题,一是本省2012年的名著阅读选择题,二是2013年福建卷名著阅读的一个主观题),将客观与主观题型结合,考查更灵活,更机动,对作品的考查在内容上更纵深。

应该说,江苏、福建、江西等省颇为灵活的名著阅读考查方式,意在引领考生在名著阅读上真正走向扎实和深入。

四、探究能力考查持续强化

自2007年新课标试卷中出现探究性试题后,探究性试题一直活跃在高考语文题中,江苏、江西、福建等卷也一直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非常重视。并在试题中持续反映。2014年高考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持续强化,重庆卷在原来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五种能力的基础上,新增加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随之而来的,则是客观试题分值适当下降和主观试题分值上升。

语文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上,江西省2014年考试说明就探究能力表述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定为高层次的“F”级。探究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立足阅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给文本有准确、深入的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创作意图、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探究。并鼓励考生从文本出发,进行有创见的个性解读,这体现了高考命题以人为本、关注考生个性、鼓励合理创新、提倡个性识见的意图。

备考策略

首先简要谈谈小作文的备考。

一要弄清具体怎么考。做到有的放矢。不管哪一省市的小作文考查。在考试说明上都有对这一考查点的具体说明,并附了典型样题。以写作考查变动最大的北京市为例,考试说明上对微写作考查的具体说明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从中可知。北京2014年高考微写作,侧重考查描写、叙述、议论及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特别强调“精练”的要求。从所附给的样题看,5道样题中,有3道在样题后的说明中指出“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1道强调“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1道则指出“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场景、抒发情感的能力”。5道样题的考查题型有观点陈述类、实际运用类(倡议书、招聘启事)和场景描写类。综合地看。北京市微写作明确指向议论性为主,兼顾描写与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

二要针对性训练。力保无写作技能盲点。仍以北京为例,要以议论、描写、叙述(记叙)、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为重点,落实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应用类文体训练、场景描写训练、围绕观点简要阐述的训练等方面,做到针对性强,突出系统化,不留下训练空白,不留下技能盲点。

其次,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调整,谈五点看法以供参考:

1 不畏难,逐文过关。名句名篇浩如烟海。虽然考生要识记掌握的只是初高中在考纲上要求背诵的篇目,但要掌握牢靠,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日积月累。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做到逐文过关,逐句过关,并反复回顾、识记。

2 重理解,悟句篇意。要记牢,不淡忘,考时不错,就要对每一条名言名句,每一则精要段落,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入的理解,领悟其深广的含义,否则就容易出错。特别是对设置了具体情境的名句名篇的考查。这一点尤其重要。

3 多总结,破生难字。要求考查的古诗文,因时代的原因,有些现在较少用的生难字,很多考生背诵得熟,在应考时却往往失分于此。如“响穷彭蠡之滨”中的“蠡”就是生难字。考生要反复识记、书写,并强化记忆。

4 细析义,辨同音字。同学们在应考时,失分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写读音相同或相似但意义却不同的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愁”容易误写为“忧愁”。为避免写同音字而失分,考生就要特别注意在平时的背诵积累中,有意识地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字之音,又懂字之义。

5 明通假,记通假字。通假字虽和本字的含义一样,但如在默写中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而默写时通假字很容易写错。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误写为本字“凭”。平时的背诵与默写中,如名篇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弄清其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同时多总结、梳理,准确记忆。

第三,对现代文探究能力的考查。首先要立足文本,整体把握,先定文章内容与文体,次定文章结构、中心与风格特点等。其次,把握命题特点,分类突破。探究能力的命题,一般有观点式、启发式、评价式、标题式、主题式、关系式等多种探究类型。解答观点式试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举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依据,并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答启发式试题重在作出自己的判断,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必须立足自我,见解独到,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析阐述;标题式试题,一般设问是标题可否替换,并说明理由,突破的主要考虑点是文章主题、情感、线索。表现手法上的悬念、双关,以及语言的简明或生动等;评价式试题的解答,既要找准解读切口,紧扣评价要求,也要围绕原文,综合分析,更要突出关键点,言之成理;解答关系式试题,则要准确把握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者之间的关系。

你问我答

Q:听说高考要考实际应用类小作文,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类文体太多了,我们高三的时间非常紧张,要做到对每一类应用类文体进行训练,是不现实的。针对实际应用类文体的训练,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参考吗?

A:的确。实际应用类文体类型太多,训练时很难一一突破,全面训练;实际上高考命题也会大致圈定范围,以达到教考一致。实际运用类文体,因其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情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因此,不管是书信、启事、倡议书、请假条、海报、申请书等不同类型的应用类文体,在写作时,我们提其共性的东西,概为四点:一是写作目的明确,因应用类文体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二是格式体例稳定,大多数应用文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通用格式和体例,并且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类文体在格式体例上有相通之处,多加总结,可以举一反三;三是语言表达规范,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文章的语言要求庄重、简洁、严密,一般不采用大量生动语言;四是时间要素具体,应用文其所针对的事务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因此执行时间、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时间要素都要具体明确。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四川省邻水中学 曹祥文

高考作文试题,绝对是大比重板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高考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不大可能再做什么大规模的练习。此时,研究考纲,明确考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方向对了,我们冲刺阶段所做的努力才会以最为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作文类型的变化

考场作文。常见的有三种方式: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前些年。话题作文曾风靡一时,后来逐渐发展为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并行的态势,而现在,材料作文成为主流。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我们可以一窥端倪:2011年,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各占半壁江山,只有重庆卷还保留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而在命题作文中,有一半是“材料+命题”的形式,纯粹的命题作文只有四川、湖北、山东和安徽;2012年,全国十几套作文试题,材料作文占到了90%以上,只有江苏卷是“材料+命题”的形式;2013年,基本上沿袭了2012年的命题形式,除了天津卷是“材料+半命题”的方式外,其他各省市都是材料作文。

鉴于此,2014年的高考作文复习,理应以材料作文的演练为主。但在这三大类作文中,材料作文又是难度最大的,材料作文的难度主要来自于审题与立意。一般来讲,一则材料作文往往不止一个切入角度,但有些考生喜欢剑走偏锋,为了创新而标新立异,结果是走错了方向,因此失分严重。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哪怕是少写几个完整的作文,也要多训练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作文材料的多样

关于作文材料的内容,高考场上是丰富多彩的,如:现代诗(2013年福建卷《忧夭》),寓言(2012年天津卷的《老鱼与小鱼》),名人名言(2013年安徽卷、浙江卷),哲理故事(2013年辽宁卷《沙子与珍珠》)……以“诗词格言”“生活故事”类为例:

1 诗词格言

从近两年来看,诗词格言方面的高考作文试题还比较常见,2012年有5套试题是这方面的内容,如山东卷、广东卷、江苏卷、福建卷、四川卷;2013年也有4套试题,分别是安徽卷、浙江卷、天津卷、福建卷。诗词格言本身就比较精练。考生在审题时尤其要小心。要抓住其中每一个重要的词语,提炼出它要表达的主旨,这样才能找准切入角度。如2012年江苏卷的“材料+命题”式的作文。虽然给定了题目,但要写好,也得思考“忧”与“爱”二者的关系。材料分别由孟郊的两句诗、艾青的一句诗和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组成,其共同指向为“忧”是源于深沉的“爱”,二者不是对立关系,“忧”得越深,“爱”显得也越浓,所以,考生可以将重心放在“忧”上,“忧”中有“爱”。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太宗

我此刻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交响乐团或剥桔子。——托斯凯宁尼

不要关心你无能为力的事。——狄更斯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生活故事

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各自的生命状态,一对父母牵着孩子逛公园。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躬身拉车,一名学生承载全家希望埋头苦读……这些情景时常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于我们的高考作文材料中。我们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这样才能写出具有深意的文章来。如2013年湖南卷“儿子看父亲剪报”的材料作文,初一看,自己不干正事,看父亲剪报,却说自己很愿意,似乎是无聊的人儿在说无聊的话。其实,联系当下“常回家看看”的呼声,我们便知,能够这样陪着父亲,看着父亲,让父亲感到幸福,这才是作为儿子最愿意的事。这则材料要抓住“我很愿意”几个字还是挺容易的,但还应注意对方的感受,这样才是材料所要传达的意思。如果只是自己愿意,别人不愿意,这幅画面也不会和谐。

[演练场]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月光如水,枪刺在月光下闪烁出一道寒光,士兵威严地站立在哨位上。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威严的口吻发问:“想不想家呀?”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放屁!”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哨兵的腿发抖了。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保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哨兵被震住了。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他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里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作文立意的趋向

无论材料作文的内容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与人相关的一些立意,则是我们训练的重心。如:人与自然(2013年江苏卷“蝴蝶退到了山洞深处”)。人与自我(2013年全国卷一“切割钻石”)。人与他人(2013年全国卷二“同学关系”)……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大多立足于对哲理思辨的考查、对亲情友情的关注、对价值观念的疏导、对社会现象的评价等。弄清这些常见的切入角度至关重要,只有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才有可能保证大方向的正确性。后续的写作就变得相对高效一些了。

1 哲理思辨

这一类材料。要求考生具备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万不可只抓其一而不及其余。譬如2012年四川卷《手握一滴水》,“水滴”看起来很微小,但里面却有一个“重大的世界”;但“水滴”又是脆弱的,一个小小的意外,我们就有可能失去所有。反观生活,其实也大致如此,看起来很不起眼,一旦失去,才发现其弥足珍贵。比如同学情,平时你来我往,不大在意,可有些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都有可能毁掉多年的情谊,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珍惜。所以,此题可从“珍惜”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亲情友情

“亲情”与“友情”是我们高中学生所熟悉的。往往会成为高考作文考查的主题。譬如2013年全国卷二关于“同学关系”方面的材料作文,就体现了这一点。该材料审题不难,它实际上就是要考生深入思考: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同学之情应该怎样维系?从材料最后一段可以找到切入角度,那就是“营造和谐氛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友情如此,亲情也不例外,其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基本上都离不开尊重与包容,这样,主题得以深化,灵魂也得以洗礼。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可是小男孩患了一种病,医了很多地方,也不见效。后来听说有个郎中能治,可是这个郎中的药钱很贵,母亲只得上山砍柴卖钱为孩子治病。

可是,小男孩发现,药渣全部倒在路口上,被许多人踏着。小男孩问母亲,为什么把药渣倒在路上?母亲小声告诉他:“别人踩了你的药渣,就把病气带走了。”

小男孩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宁愿自己生病,也不能让别人也生病。后来小男孩没见到过母亲把药渣倒在路上,那些药渣全倒在后门的小路上。那条小路只有母亲上山砍柴才会经过。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 价值观念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但又是很现实的存在。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什么东西有价值?生活中,价值是相对的存在,有些东西,在这儿有价值,但放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没有价值;也有些事物,表面看没有价值,实则是最大的价值。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二“切割钻石”的材料,表面看是钻石自身的巨大价值,但如果细读材料,就会发现,最大的价值来自切割师的“经验、技术”与“勇气”。如果没有切割师的镇定切割,钻石就不能彰显它的最大价值。所以,这则材料可以从做事需要心无旁骛或成功需要经验和勇气方面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明,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后来,老板又发现他比硕士还有水平,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 社会现象

人是社会中人,逃离不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社会有让人厌弃的阴暗潮湿。同时也有让人愉悦的缤纷色彩,如何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情冷暖。作为一个高中毕业来说是应该有所体悟的。所以,这方面的材料也是高考中的常客。如2013年全国卷“捡到手机归还失主”的材料,年轻人开始并不愿意归还手机,后来却无条件归还,他并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因为失主是一位给汶川地震很多捐助的人。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如果写慈善或做人要做好事,都偏离了主线。一个并不怎么善良的孩子。被一件善良的事情所感动,之后分文不要归还手机,这是一个爱被传递的过程,这是一个“小爱”被“大爱”感动的过程,所以,考生应从爱的传递这个角度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2007年开始,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就开始游历世界。每次大黄鸭都会引来当地粉丝的疯狂追捧,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欢笑。橡皮鸭作为世界各国儿童面前经常出现的形象,可以治疗大家心灵,放松心情。

尽管大黄鸭受邀来到全球各大城市,但霍夫曼有自己的规矩:每只大黄鸭都在当地制造,从不离开水面。用霍夫曼的话说,“全球的水体就是一个巨大的浴缸,我们需要保持简单。”许多商家曾将大黄鸭视作完美的广告牌,欲将自己的商标印在上面,但霍夫曼一一回绝。与大黄鸭有关的唯一“商业活动”是现场发售1000个微型黄鸭,为致力于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的慈善基金会筹款。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 篇4

由于参加2009年上海市高考的应届学生全部统一使用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试验教材,2009年上海市语文科高考《考试手册》在总体保持原有内容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考试细则”等方面及时作了适当调整,出现了一些“变点”。总体的感觉是变动的“步点”简明,考点清晰、具体,易于找到相应的“落点”,也便于采取相应的复习策略。

“步点”简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试目标”的表述,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对学生的测试,表述为“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测量考生能力”,更显直接;二是“考试细则”中将“类型”和“示例”结合在一起,统一在“题型”中分别加以说明,更为紧凑。 “落点”清晰主要在“考试内容”部分的考点较为具体。

主要“变点”有哪些

较大的“变点”如下:在“识记与理解”中主要有以下六项:

“1.1写出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和文化常识。”这标明了考查范围,是所使用的教材中出现过的内容,不仅是所学课文篇目的作家作品,还包括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是新增的扩大部分,这一考点的主要内容有著名作家的艺术风格,著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著名作品的体例,古代诗、词、曲、赋、戏剧、小说和各类散文的特点及分类,现代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特点及分类等。

“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词语的意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某一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是确定的,要确定它必须读懂文章内容,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它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的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义项。这种“词语”往往是文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对文章结构其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等。

这个考点要求我们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正确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确定义项,能够辨析文中的近义词和同义词的细微差异。

“1.3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语法是用语言材料(词、短语)构造句子的规律。词语和短语应该怎么用,句子应该怎么造,都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法知识包括词类、短语和句子等方面的知识。如: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分类的目的在于指明各类词的用法,说明语言的结构规律。

现代汉语共有12个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为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上为虚词)。实词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这一知识点要求我们要了解词的分类及其相关的语法功能。

“1.5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常见”是考查范围。所谓“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主要指常用词和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的角度讲的;从词义的角度,又应当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理解”、“意义”,这是考查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它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对文言实词来说,就是要能识别和掌握通假字,理解和掌握古今异义,掌握一词多义,能辨析和把握偏义复词。好在在“附录”部分已列出“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科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其中高中160个,初中140个,使复习有迹可寻。

认知心理学考纲解读 篇5

教学目标1:理解何谓认知,何谓认知心理学

相关知识点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Page 1)考题预测1:较为基本的内容,内容也少,填空题

教学目标2: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能区分是否是认知心理学涉及的研究问题 相关知识点2:主要研究范围(Page 1);难以触及的问题(Page 16)考题预测2:出单项选择比较方便,也符合掌握和考查的层次

例如,以下哪一项包含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A.人工智能 B.需要 C.性格 D.能力

例如,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A.心理旋转 B.形式逻辑推理 C.层次需要理论 D.模式识别

教学目标3:掌握信息加工的观点,以及此基本观点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相关知识点3:信息加工的观点(P1-2,P15-19)

考题预测3:基本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例如信息加工观点对人的认知加工都持有哪些看法?如果要深入考查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出材料题,例如给出鬼城模型的有关理论问是否符合信息加工的观点,为什么?或者给出加工水平说对加工序列的有关看法,问是否符合信息加工的观点,为什么?此知识点掌握难度较大,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小。

第二章知觉

教学目标1:理解知识经验和知觉加工的关系,了解有关现象或实验研究,并掌握有关概念

相关知识点1.1:证明知识经验在知觉中作用的三个实验:音素恢复、语法与句子知觉、场景中对象的搜索(Page 21-23)

考题预测1.1:不会直接考查实验的内容,太细太琐碎,让学生记住也没有意义,可以给出实验的概括说明,让学生判断能够说明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说明了哪一类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参与,可出选择题

例如,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A.长时记忆以语义为主要编码 B.自下而上的加工在知觉中的作用 C.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D.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的区分

例如,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这说明何种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参与?()

A.发音规则 B.语法 C.句法 D.词法

相关知识点1.2:假设检验说的要点,刺激物说(Page 24-25)

考题预测1.2:一般可作为简答出现,难度一般,也可作为选择出现,提问以下哪一选项符合假设检验说 或刺激物说

相关知识点1.3: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实验(Page 25-27)

考题预测1.3: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

相关知识点1.4: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两个实验(Page 27-31)

考题预测1.4: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

相关知识点1.5:字词优势效应的实验及解释(Page 44-46)

考题预测1.5: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而关于字词优势效应发生机制的解释,可以简单题,或作为选择。

相关知识点1.6:客体优势效应的实验及解释(Page 47-51)

考题预测1.6: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而关于字词优势效应发生机制的解释,可以简单题,或作为选择。

相关知识点1.7:相关概念

相关知识点1.7.1:音素恢复效应

相关知识点1.7.2: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相关知识点1.7.3: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相关知识点1.7.4:结构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5:字词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6:客体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7:字母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8:完型优势效应

考题预测1.6:典型的考查方式为名词解释;也可作为填空挖掉关键词;或选择题,陈述定义,问哪一项是定义所陈述的概念;更为综合的选择题可以问哪一项体现知识经验与知觉的关系,哪一项不属于结构优势效应

教学目标2:理解模式、模式识别的概念,掌握模式识别的几种学说,并了解各模型的有关实验 相关知识点2.1:模式与模式识别的概念(Page 31)

考题预测2.1:典型的考查方式为名词解释;也可作为填空挖掉关键词或选择题,陈述定义,问哪一项是定义所陈述的概念;灵活一点可以给出心理现象,让判断是否属于模式识别 相关知识点2.2:模板说的要点(Page 32-34)

考题预测2.2:简单题比较能体现内容及考查要求,例如简要陈述模板说对模式识别的看法,或简要说明模板说存在的缺陷;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个选项符合模板说的看法;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项不是模板说的缺陷;

相关知识点2.3:原型说(Page 34-37)

考题预测2.3:简单题比较能体现内容及考查要求,例如简要陈述原型说对模式识别的看法;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个选项符合原型说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2.4:特征说的证据:英文字母识别混淆、特征觉察器、网象固定(Page 39-42)

考题预测2.4:选择题,问以下哪一项不是人可以识别特征的证据;简答,证明特征可以得到识别加工的证据都有哪些?

相关知识点2.5:特征说的看法(P 37-38)

考题预测2.5:简单题比较能体现内容及考查要求,例如简要陈述特征说对模式识别的看法,或简要说明特征说存在的缺陷;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个选项符合特征说的看法;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项不是特征说的缺陷;

第三章注意

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各种注意模型、注意理论,深入理解各种模型是如何看待注意的实质,是如何看待注意功能实现的机制

相关知识点1.1:过滤器模型的理论要点 相关知识点1.2:衰减器模型的理论要点 相关知识点1.3:反应选择模型的理论要点 相关知识点1.4:中枢能量理论

相关知识点1.5:两种加工说与特征整合理论

考题预测1:简单是比较典型的考察方式,例如简述过滤器模型的理论要点,简述中枢能量理论的要点。更深入一点的简答,可以询问衰减器模型是如何看待注意的本质的。各种模型的有关实验,因为实验心理学中有所涉及,此处并不考察

相关知识点2: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的定义与特征(Page 65-66)

考题预测2:名词解释来考查概念;简答来考查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的特点,或改造为选择,问下面哪一项不是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的特点?

第四章记忆结构

教学目标1:理解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对记忆的划分,了解有关的区分各种记忆类型的证据,进而掌握感觉记忆具有的特征

相关知识点1.1: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受伤运动员,小白鼠电休克,遗忘症,自由回忆实验(Page 71-74)考题预测1.1:不是重点,以选择为主即可。问哪一项是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深入的选择题,可以描述一个现象或实验处理,问根据短时记忆会发生什么?

例如,把小白鼠放到高台上,当它跳下来被地板上的电网电击到的时候,这时给小白鼠脑部一个电休克,请问再次把小白鼠放到平台上可能会发生什么?()

A.小白鼠继续往下跳 B.小白鼠不再往下跳 C.小白鼠原地趴下

D.小白鼠有所犹豫,但不往下跳

相关知识点1.2:感觉记忆:图像记忆的特点与声像记忆特点(Page 76-80)

考题预测1.2:简答,例如在编码、容量、保持时间、遗忘方面图像记忆有什么特点?在编码、容量、保持时间、遗忘方面声像记忆有什么特点?

或选择,问下面哪一项是图像记忆或声像记忆的特点,例如,以下哪一项是图像记忆的编码的特点?

A.保持时间极短,极限是1秒钟 B.以AVL单元为主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D.绝对不能发生信息整合

或给出书上的实验,问说明图像记忆或声像记忆的哪一方面的特点,例如,在部分报告法中,在字母矩阵消失后,将圆形标记呈现在原先某个字母的位置上,要求被试报告该位置的字母,但是被试对该字母报告的证据率很低,这说明()

A.保持时间极短,极限是1秒钟 B.以视觉物理特征编码为主 C.感觉记忆存在逆向掩蔽 D.感觉记忆会发生信息整合 教学目标2:识记、掌握加工水平说的理论观点,理解加工水平说对记忆的看法,并进一步理解其与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对立及根本观点的不同(P85-89)

相关知识点2:加工水平说对加工水平和加工水平与记忆关系的看法,加工水平说关于复述的看法,加工水平说对加工一致性的看法,加工水平说关于加工序列的看法(Page 85-89)考题预测2.1:论述:加工水平说对记忆的有关看法

考题预测2.2:材料题,难度比较大,问与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的区别; 考题预测2.3:选择,不随意学习实验证明了下面哪一项观点?

考题预测2.4:选择题,关于复述的实验材料,问证明加工水平说的何种观点

考题预测2.5:简单题,问加工水平说对加工水平的看法,及其与记忆关系的看法;也可以改造为选择,问哪一项符合加工水平说的看法

第五章短时记忆

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短时记忆的各方面的特征,对其中涉及到的经典实验要有所了解 相关知识点1.1:短时记忆容量的特征(Page90-96)

考题预测1.1:简单为较为合适的题型,能覆盖较多书本内容,分值比例恰当,主要包括容量大小、存储单位,组块的形成、时空组块等问题

组块也可以作为概念通过名词解释、填空来考察 时空组块或者分组可以通过填空来考察

相关知识点1.2:短时记忆编码的形式(Page 96-101)

考题预测1.2:简答:短时记忆编码都存在哪些形式?听觉编码(AVL单元),视觉编码,语义编码。涉及到的实验不是考查重点,也可以概括实验结果,作为选择题问,证明了哪一种编码形式的存在 相关知识点1.3:短时记忆提取的特点与有关模型(Page 101-107)

考题预测1.3:简答题,虽然不太恰当,问有关短时记忆提取的模型都有哪些;也可以改造为选择题,问下面哪一个项是有关短时记忆提取的模型;如果要考查Sternberg的经典实验,也可以陈述Sternberg实验的结果,问下面哪一选项是Sternberg认为的短时记忆提取方式? 相关知识点1.4:短时记忆遗忘的进程与机制(Page 107-109)考题预测1.4:结合书上的有关实验,出选择题即可 考题预测1:论述题:短时记忆各方面的特征

第六章长时记忆

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长时记忆存储的有关模型的理论要点,理解各种模型是如何认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

相关知识点1.1:层次网络模型 相关知识点1.2:激活扩散模型 相关知识点1.3:集理论模型 相关知识点1.4:特征比较模型 相关知识点1.5:HAM模型

考题预测1.1:本章的理论、模型,其概括程度比较高,比较抽象,理解起来难度稍大,所以考查时相对要降低些难度,简答题是比较合适的形式,例如

简述层次网络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集理论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特征比较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HAM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层次网络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集理论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特征比较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HAM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层次网络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集理论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特征比较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HAM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考题预测1.2:关于模型的细节也可以作为选择题或填空

例如,给出范畴大小效应、熟悉效应或典型性效应的现象描述,问层次网络模型是否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设置选项问哪个模型可以解释此现象,或者问哪种模型不能解释这种现象 例如,描述理论的有关要点,问该理论是否分级存储,或问是否存在计算

例如,模型中每一个概念都由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这些信息集可以分为

集和

集;特征比较模型将一个概念的诸语义特征分成两类:一类为

,即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的特征;另一类则为

,它们对定义一个概念并不必要,但也有一定的描述功能。

考题预测1.3:综合型题目,比较计算模型与预存模型,这类题目难度超大,应该不会轻易出

教学目标2:理解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分 相关知识点1.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概念

考题预测1:名词解释、填空、或者陈述概念,问下面哪一个选项是此陈述对应的概念 8.下面哪一种属于语义记忆?()A记得下周三早上空腹

B头脑中储存的与英文单词“table”有关的知识 C关于如何驾驶直升飞机的知识

D记得两年前在某电影院看过一部电影

第七章表象

教学目标1:理解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在此基础上理解在心理旋转与心理扫描中体现出来的表象的功能与特点

相关知识点1.1:证明与知觉的机能等价的实验:定位实验、锐敏度实验、McCollough效应、选择性干扰(P 133-137)

考题预测1.1:不会直接考查实验的内容,太细太琐碎,让学生记住也没有意义,可以给出实验的概括说明,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机能等价的支持证据,或者问哪一个实验不能支持机能等级

例如以下是利用将知觉条件与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种作业进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的实验是()

A定位实验

B锐敏度实验

C选择性干扰实验

D McCollough效应实验 相关知识点1.2:心理旋转(P140-147)

考题预测1.2:简答:心理旋转存在哪些特征,或是选择题问,下面哪一项是心理旋转具有的特征 例如,以下关于心里旋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立体对与镜像对称对的正确反应为“不同”。

B实验时被试是通过将图形结构简化为某种类型的代码再进行比较判断的。C心理旋转实验证明心理旋转的速率是相对稳定的。

D 心理旋转实验说明对三维空间的转动想象难于二维平面上的。相关知识点1.3:心理扫描(P148-152)

考题预测1.3:填空,心理扫描实验主要涉及

。也可作为简答,心理扫描都表现出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2:理解表象作为长时记忆的一种编码形式 相关知识点2:Paivio的实验(P 139)

考题预测2:选择:Paivio的实验证明了下面哪一项

第八章概念

教学目标1:了解逆向学习曲线与空白试验法,理解逆向学习曲线和空白试验法揭示出来的概念形成在策略、过程方面的特征

相关知识点1.1:逆向学习曲线(P163-164)

考题预测1.1:不会直接考查实验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逆向学习曲线揭示出概念形成的进程是突变的,以及记忆在其中的作用

选择题即可,问下面哪一项是逆向学习曲线揭示出来的概念形成中的特点 相关知识点1.2:空白试验法(P165-170)

考题预测1.2:掌握空白试验法揭示出了哪些概念学习的特点:策略和进程 选择题即可,问下面哪一项是空白试验法揭示出来的概念形成中的特点

教学目标2:理解不同学说对概念结构的看法,认为概念是如何构成 相关知识点2.1:特征表说(P 170-174)

考题预测2.1:选择:下面哪一项符合特征表说对概念结构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2.2:原型说(P 174-178)

考题预测2.2:选择:下面哪一项符合原型说对概念结构的看法

第九章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1:掌握问题、问题解决的概念 相关知识点1.1:问题的成分(P181)

考题预测1.1:简答,问题包含哪些基本成分;或选择,哪一项不是问题应该包含的成分 选择题即可

相关知识点1.2:问题解决的特征(P183)

考题预测1.2:简答,问题解决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或选择,哪一项不是问题解决必须具备的特征 选择题即可

相关知识点1.3: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过程(P183)

考题预测1.2:问题空间作为名词解释考察,也可以考查根据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的定义,作为名词解释 问题解决过程作为简答,问题解决的阶段有哪几个;或选择,哪一项不是问题解决的阶段之一,选择题即可

教学目标2:了解问题阶段的策略

相关知识点2.1:算法和启发法(P 170-174)

考题预测2.1:可以出一道简答题涵盖所有的问题解决策略,也可以将算法和启发法可作为填空题。或者描述某一种策略,要求选择哪一选项是所描述的策略

第十章推理

教学目标1:了解三段论的有关理论,进一步了解各理论的要点 相关知识点1.1:气氛效应理论 相关知识点1.2:换位理论 相关知识点1.1:心理模型理论

考题预测1:选择题即可,可以问下面哪一选项是关于三段论的理论。或者陈述某一关于三段论的观点,问该观点是哪一选项的理论所具有的

教学目标2:了解线性三段论的有关理论,进一步了解各理论的要点 相关知识点2.1: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 相关知识点2.2:语言模型

相关知识点2.1:语言-表象混合模型

考题预测2:选择题即可,可以问下面哪一选项是关于线性三段论的理论。或者陈述某一关于线性三段论的观点,问该观点是哪一选项的理论所具有的

教学目标3:了解命题检验的有关实验,进一步了解命题检验过程的特点 相关知识点3:四卡片问题及理论解释

考题预测3:选择题即可,可以问下面哪一选项是关于命题检验中人们犯错误的原因。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18年山东春季高考英语考纲 篇6

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育部职成教司教材处和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用书目录中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词汇

掌握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三年制)》和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英语》中所规定的词汇。

(二)语法 1.词类

掌握名词、代词、数词、介词和介词短语、冠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及动词的基本用法。2.动词的时态

(1)理解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2)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3.动词的被动语态

(1)了解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2)理解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3)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4.非谓语动词

(1)了解动词不定式作主语、表语的用法;动词的-ing形式作状语的用法:动词的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2)理解动词不定式作定语、(新增)动词的-ing形式作定语的用法;动词的-ed形式作定语的用法。

(3)掌握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去掉)、状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动词的-ing形式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动词的过去分词作表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5.情态动词

(1)了解情态动词might,ought to的用法。(2)理解情态动词shall、will的用法(新增)

(3)掌握情态动词can,could,may, shall(去掉),should,will(去掉),would,must,have to,need的用法。6.句子(1)句子种类。

掌握陈述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基本用法。(2)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

掌握主一系一表、主一谓一(状)、主一谓一宾、主一谓一间宾一直宾、主一谓一宾一宾补、There be-主一状的基本用法。

(3)并列复合句。

掌握由并列连词and,but,or, so,while,both...and...,not only...but also...,either...or...,neither...nor...连接的并列句的用法

(4)主从复合句。

①了解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了解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的用法。

②理解由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lthough(though),even though(even if)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s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的用法(新增)

③掌握由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that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掌握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

④掌握由that,if, 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的用法;掌握由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宾语句的用法。

⑤掌握由when,while,as soon as, since,until, till,after, before,once,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由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的用法(去掉);由so that,in order tha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的用法;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旬的用法;由so…that, such...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的用法;由if, unless,as long a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s...as,than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lthough(though),even though(even if)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去掉);由as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的用法(去掉)。

(5)强调。

①理解(改为了解)由it引导的强调句。

②掌握do,does,did用于加强动词语气的强调形式。(6)倒装。

掌握由so,neither, nor.引导的倒装句。7.构词法

掌握合成法和派生法。

(三)日常交际用语

1.理解下列情景中的交际用语(1)禁止与警告(Prohibiting and warning)(2)表扬与鼓励(Praising and encouraging)(3)指令与要求(Giving instructions and making requests)(4)投诉与责备(Complaining and blaming)(5)判断和评论(Judgments and comments)2.掌握下列情景中的交际用语(1)问候与应答(Greeting and responding)(2)引荐与介绍(Introducing oneself and others)(3)道别(Saying goodbye)(4)问时间、日期与应答(Asking the time, dates and responding)(5)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6)劝告与建议(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suggestions)(7)问路与应答(Asking the way and responding)(8)就餐(Taking meals)(9)就医(Seeing the doctor)(10)邀请、约会与应答(Making invitations、Making appointments and responding)(11)道歉与应答(Making apologies and responding)(12)祝愿、祝贺与应答(Good wishes, congratulations and responses)(13)感谢与应答(Expressing thanks and responding)(14)赞同与反对(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15)情感表达(Expressing feelings and emotions)(16)打电话(Making phone calls)(17)偏爱、喜好与厌恶(Preferences, likes and dislikes)(18)购物(Shopping)(19)求职(Looking for a job)(20)求助与提供帮助(Asking for and offering help)(21)预定(Reservation)

(22)意愿与打算(Intentions and plans)

(四)话题

理解下列话题:(新增)(1)个人情感(Feelings)

(2)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3)工业与科技(Industry and science)(4)农业与生活(Farming and life)(5)服务于经济(Service and economy)掌握下列话题:

(1)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2)学校生活(School life)(3)日常生活(Daily life)(4)健康(Health)(5)节日与习俗(Festivals and customs)(6)休闲娱乐(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7)旅游与交通(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8)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9)居住环境(Living environment)(10)工作(Work)(1)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2)学校生活(School life)(3)饮食(Food and drinks)(4)疾病与健康(Illness and health)(5)休闲与娱乐(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6)节假日活动(Holidays,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7)工作与就业(Jobs and employment)(8)计划与愿望(Plans and intentions)(9)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10)居住环境(Living environment)(11)气候与天气(Climate and weather)(12)旅游与交通(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13)通讯(Communications)(14)购物(Shopping)(15)服装(Clothing)(16)广告(Advertisements)

(17)文化习俗(Cultures and customs)(18)文明礼仪(Manners and etiquettes)(19)安全(Safety)(20)自然与环境(Nature and environment)

(五)实用应用文 掌握下列实用应用文体:(1)书信(Letter)(2)通知(Notice,Announcement)(3)便条(Note)(4)日记(Diary)(5)电子邮件(E-mail)(6)演讲稿(Speech)(7)请柬(Invitation)新增

二、试卷结构及说明

(一)试卷结构及题型

I.英语知识运用

约40% II.阅读理解

约25% Ⅲ.根据情景内容补全对话

约(5% Ⅳ.短文填空

约 10% Ⅴ.职场应用

约20%

(二)试题难易程度比例 基础知识 约60% 灵活掌握 约30% 综合运用 约10%

(三)几点说明 1.英语知识运用

主要考查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 《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三年制)》中所规定的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以及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英语》 教材中所规定的词汇、基础语法和交际用语,注重英语知识在一定语境及情景中的运用。2.阅读理解

理解语言材料的主旨大意,获取主要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读懂与所学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速度为每分钟50~60词。3.根据情景内容补全对话

依据日常交际用语中要求掌握的话题,重点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4.短文填空

在给定的语言材料中考查学生单词拼写、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语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职场应用

新颁数学考纲解读及对教学的建议 篇7

【关键词】新考纲 课程 教法

一、对新大纲的总体把握

(一)试卷结构的变化

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代数、平面解析几何、统计与概率、平面向量、立体几何和线性规划初步为主要考查内容,作为必做题;考虑到学生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差异以及专业需求和学生学习兴趣等因素,将逻辑代数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这四个部分以选做题形式出现,每个部分各出一个解答题,各题分值相同,考生选做其中任意两题。

(二)考试范围的变化

新考纲明确规定以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1~5册为主要范围,以一节作为一个知识点,新考纲共85个知识点,原考纲72个,多了13个考点。

(三)题型分值的变化

新考纲中明确了单项选择题共10题,由原来的48分减为40分,这也是一种趋势,填空题共5题,由原来的24分减为20分,多数选择题和填空题要非常基础,每个题包括2个知识点左右。解答题由原来的78分增加到90分。降低了客观题分值,提高了主观题分值,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考试内容的变化

(五)内容比例的变化

(六)试题难易的变化

(七)能力考查的变化

(八)考查重点的变化

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成为解答题命题的重点内容。数学应用题有可能在函数(含三角函数)、不等式、概率统计等内容中命题。

1.立体几何的难度要求大大降低,应该作为简单题或一般题。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是命题的“擦边球”,可以考查较简单几何体中不太复杂的角和距离,如一些特殊的角:30度、45度、60度、90度角等。

2.解析几何难度也将得到控制,作为一般题或较难题。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椭圆在新考纲中是要求掌握与理解的,应该还会加大考查力度。新考纲中没有提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如:直线与抛物线相交的问题,利用韦达定理还是比较简单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问题有一些难度,教学时不必加深。关于求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教材中有直接法(建系、设点等),考纲中也没有这一考点,教学时可让学生用直接法求一些简单的曲线方程。

3.新考纲中删除了“试卷总体涵盖面不应少于教材所含知识点的70%的要求”,删除了“强调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检测考生对中等职业教育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程度”。这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对一些重点内容会加大考查的力度,避免因考查的知识点过多而影响重点内容的考查。

4.试卷将提供考试中需要用到的比较复杂或不容易记忆的数学公式,这有利于将学生从烦琐的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知识的应用上,着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九)考纲典型题示例的变化

从新考纲典型题示例看,试题将由知识测试型向能力测试型转变,由经验型命题方式向科研型命题方式转变,体现了新大纲、新教材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数学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从新情境、新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典型题示例,其特点是知识面广、起点低、入口广、坡度缓,难度适中,区分度好,阅读理解量大,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的“问题解决”与“思考交流”的教学,要重视过程教学,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典型题示例,不少试题源于课本,但注重创新,高于课本,教学和复习中要重视课本的作用,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典型题示例,关注社会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探究性试题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试题应该是今后的考试热点,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考纲的考点解析

(一)考试内容的增删

将一些不常用的、比较繁的内容删除,增加了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这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数学的应用性教学。

(二)考点要求的变化

将这些内容的考试要求降低,突出了重点内容重点考查,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思路,从而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夯实数学基础、熟练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上,放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三、对新考纲的认识

(一)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关系

教学大纲要求作为阶段性目标与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相互依存,平时教学中不能仅仅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要兼顾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是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内容要比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多,如大纲中关于计算器的使用,都要求掌握。考试大纲是在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兼顾了学生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多数知识点的考查难度要高于教学大纲要求。如:教学大纲中对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要求很低,但这显然不能作为高考的要求。

(二)以知識序列为线索,可将相关内容加以整合

新教材中,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不是按一个体系来编写的,但我们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可将这些内容加以整合,这样知识的系统性更强,学生容易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

(三)正确把握教学大纲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学时建议

新教学大纲中,对经典的、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及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学时相对较多,学时的多少是该内容的难易和重要与否的标志之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正确理解C级要求的含义

C级要求就是要求掌握,新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的实际应用、数列的实际应用、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共5个。C级要求不一定是难题,而是要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四、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要加强“三基”教学,不要追求过深过难

考试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具有导向作用。从考纲的内容不难看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学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基本概念不清,如: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在考试、作业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因此教学中应抓住三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精讲精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切忌一味求深求难的教学倾向。

(二)加强知识的综合训练

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一些同学对某一章节的学习还比较顺利,但进行跨章节综合训练时就显得力不从心,综合性考试成绩也会下降许多。因此在进行三基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各部分知识和方法的穿插应用,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加强变式训练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知识交汇的综合题如三角与向量、数列与不等式(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载体,出现数列与不等式交汇的试题)。高考命题中,重点内容重点考,非重点内容渗入考查,突出两数(函数和数列)、两式(三角函数式和不等式)、两率(概率和统计〈变化率〉)、两线(直线与圆、直线与平面)等主干内容的考查,解答题以多设问、缓梯度、由易到难呈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根据新考纲要求,要着重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方法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要加强形数结合能力的培养,二要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三要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克服三种倾向:一是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二是速度过快;三是只练不讲。

上一篇:写诚信的600字作文下一篇:廉洁自律准则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