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思维训练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归类思维训练(精选9篇)

归类思维训练 篇1

——怎样指导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江西省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廖秀丽***

二、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怎样进行指导?

现在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毕竟还缺乏系统性——作文的题目各管各,没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没有循序渐进的有序安排,如果依照教材中的排列一一让学生写,那就难以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像第一学期里,由《小猪学好样》(看图作文)—→《吹泡泡》(或飞纸飞机)—→《神奇的小屋》—→《我眼中的秋天》,因为前一种类型(记事性)的作文还没有真正掌握,马上就去学后一种写作类型(想像性、写景),两种写作类型也就都学不好。同时,教材的编写还缺少层次性——三到五年级的提示都围绕着内容来说,而在写法上的指导却显得十分笼统,像‚注意把活动的经过一步一步写清楚‛,那么究竟怎样把活动的经过一步一步写清楚呢?刚刚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小学生不知道,连教师也不一定清楚,那么教师怎么去指导呢?学生又怎么去写呢?像‚展开想像,用‘假如我会飞’开头,把你想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究竟怎样展开想像,没有人知道,教师里知道的有多少呢?三年级的小学生才刚刚作文起步,却见不到一篇能模仿的范文,见不到一篇能参考的例文,岂不显得奇怪吗?记得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有《读写例话》,用四省市所编的教材也有相模仿的课文,用S版有模仿的例文,而到了二期课改的教材,却连一篇范文也没有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难道现在的三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已经比以前提高了?用不着模仿了?我们已经习惯于要么这样——S版三到五年级的教材里每一次作文都有范文,要么就那样了——二期新教材里却没有一篇例文,这是为什么?教师们备课都有《教学参考》和《课堂教学设计》,那为什么不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想一想呢?

正因为教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我们更要在习作前加强科学性指导,就是加强学生们对事物的观察,加强他们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写出有质量的作文。就我个人的作文教学经验来看,有这样的几个经验可供参考:

(一)归类指导

要想学得好一些,归类指导是一种好方法,更切合小学生的学习

写作的实际。一来可以循序渐进,二来可以举一反三。这样,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学期的作文题目分为两大类:记事类和状物类,着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

(二)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写作的规律。

第一步:科学地排列训练的作文题目。

1.《小猪学好样》(看图作文)

2.《吹泡泡》

3.《小熊找朋友》

4.《玩--------(玩具)》

5.《看--------烧菜》

6.《护蛋的故事》

7.《我喜爱的卡通明星》

第二步:明确各自训练的目标,分步走。

记事性的作文:

1. 用上三个关联词:先……接着……最后……

《吹泡泡》:先准备吹泡泡,接着吹泡泡,最后很高兴。

《小猪学好样》:小猪先把香蕉皮乱扔,接着看到大象拾起香蕉皮丢进了垃圾筒,又看见熊猫踩着了西瓜皮摔跤了,最后小猪也学着大象的样,把西瓜皮扔进了垃圾筒。

2. 抓住一系列的动词(15个)

《小熊找朋友》:来到、找、捂着、侧过、走开了、理也不理、感到(奇怪)、跑回了(家)、生气、告诉(妈妈)、叫、照(镜子)、发现、明白了、洗了(澡);

《玩-------(玩具)》:拿来、打开、装进(电池)、放下、朝前开、碰到(障碍物)、转弯、到了、掉头、(灯光)一闪、发出(警报)、开动、遥控、‚听话‛、前进、后退。

3. 不重复已经使用过的动词:

《看--------烧菜》:炒——铲,倒——放,添——加;

《护蛋的故事》:担心——担忧,看着——管着,寸步不离——‚坚守岗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

状物性的作文:

1. 从三个层次来写:

《我喜爱的卡通明星》:头部、身体、穿着等;

《神奇的小屋》:神奇

一、神奇

二、神奇三。

2. 从三个方面来描写:

形状、颜色、感觉。

以《一块海绵》来举例,它可以写成这样的四节:

第一节:这是一块人造海绵。

第二节:它的形状是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5厘米,厚3。5厘米。

第三节:它的颜色为浅黄色,吸入水后,变为土黄色。

第四节:用手摸上去,会感到粗糙、柔软,手一捏,它就会由大变小,只有放松以后,它才恢复原样。(触觉)放在手上,它似乎没有什么重量。但它有一定的弹性,从高处让它掉下来,会弹跳几下,却不会发出声音来。用力摩擦一下,你能听到发出的声音。(听觉)它的身上有无数个小孔,喜欢吸入大量的水。(本身的特点)

一块小小的海绵,就能写下100多个字来。指导与不指导,就是大不一样。当然,指导要得法。

三、有关三年级小学生作文指导的几个问题:

1. 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尤其是作文刚起步的小学生,更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不妨讲一个小故事给他们听,再让他们把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作文课很有趣,才能尽早地看到自己的成功,才会不害怕作文,最终在写作中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比如讲一讲《大仲马吃蘑菇》的小故事,看一看有趣的童话,再写下来。

2. 重在习作之前的指导

好多教师之所以指导得不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习作前的指导,或是草草了事,或是随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或是让他们回家去写作文,以至于造成了‚耗时多,收效低‛的后果。正是由于教师的‚心中无数‛,必然导致了学生的‚晕头转向‛。

记事性作文着重在‚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上多指导,多下功夫;状物的作文着重于在‚从三方面来写‛的引导,着重在‚把感觉写具体和展开适当的想象‛上多指导。

就拿第一学期的《吹泡泡》作文来说吧。如果只是叫学生回家吹一吹泡泡,他们能写好这篇作文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在重点和难点上有突破。

《吹泡泡》的重点:是指导好学生‚把活动的经过一步一步写清楚‛。

《吹泡泡》的难点:是‚吹泡泡的活动的经过有哪几步‛。因为只有知道了吹泡泡的活动的经过有哪几步,才能把经过一步一步写清楚。那么,从写作的要求来看,似乎是两步:看自己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这些泡泡像什么;看周围的同学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这些泡泡像什么。

那这次作文教学,就必须让学生们带好吹泡泡的各种材料,开展一次吹泡泡的活动。先要看自己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像什么,再看周围的同学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像什么。所以,你只是让他们回家去吹一吹泡泡,也就无法达到这次写作的要求。

看得出,教材里这次作文教学的要求还是高了一些,我们完全可以降低一些要求,把它改题为《我吹泡泡》,让大家写好自己是怎样来吹泡泡的,可以分成这样的三节:

第一节:准备吹泡泡

第二节:怎样吹泡泡,泡泡像什么

第三节:结果吹得怎么样

这时,你叫大家回家去吹泡泡才真的管用了。如果学生连《我吹泡泡》也写不好,怎能写得好我们吹泡泡呢?显然,编者的心太急了一些。

同样,要去写《护蛋的故事》,如果他不乘车、不去管这只蛋的话,那写具体又将是一句空话了。你至少要给他们增加一点难度,让他们随身随时带着鸡蛋!——上体育课怎么办?危险,得让它放在一个保险的地方;下课时,有人会碰到桌子,得给鸡蛋用上一个塑料袋,保证它不会滚下来!怎么样?你得多考虑,学生可不管这些的,你叫他们带个鸡蛋来,他们就带上一个鸡蛋呗,其它的事还得你考虑周到呢。

3. 注重经常性的鼓励,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归类思维训练 篇2

我和大脑

大脑是什么?我又是谁?在我思考的时候, 大脑是如何运转的?我该如何将大脑和我的设计行为进行结合?我又该如何开发我自己的大脑呢?我的灵感在哪里?怎么创意?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独特的?这些问题是创意设计之初我们常常会问自己的问题, 是学生们在设计时最困惑的问题, 也是专业院校学生们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更是让我们运用个人自身特质进行艺术创新的根本来源。找到自己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找到了开启灵感大门的金钥匙。

当前, 在创意方面, 我们面对以下三大障碍:

⑴我是谁?我和别人有何区别?什么样的艺术设计能刺激我的灵感、与我的心灵沟通?这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为关键的自我认知核心问题, 却由于10多年来对“标准答案”的惟命是从, 几乎被彻底泯灭。从小积累而成的这种学习习惯更使学生个人的创作力、对机遇的把握力以及对新知识的开发解决力等有了巨大限制, 这也是创新思维的最大障碍。

⑵跟风设计在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中随处可见, 这便是个性缺乏后产生的结果。现有的创意思维课程往往立足于多看资料, 多做练习;而对本性的开发和个性的挖掘却没有到位。这使学生无法真正的让思维变得活跃而有弹性, 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⑶放弃原创和抄袭是近年来在大学教育中严令禁止的学术关键问题, 然而却迟迟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很多学生面对一个新课题没有灵感来源和切入点, 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原创。

大脑是人在创意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已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了解, 比如头脑地图等, 用及其专业的理性分析方法向人们阐述了大脑的重要性和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划分。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大脑, 更需要将大脑与手结合, 将大脑中的想法描绘出来, 这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 也是我们在设计之处必须经历的阶段。令我们愉悦的是, 虽然它有困难存在, 但现代心理学者已经帮我们发现了很多方法, 如果我们能多多尝试、实践这些方法, 灵活运用的话, 就能发现适合自己的创意激发点, 而灵感也就随之呼之欲出了。

自我认知是创作的关键出发点。运用原型、投射、性格分析等心理学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 认清各人所长、各人所短, 对自我进行肯定是本部分的中心内容。已有研究证明, 通过实际训练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践和开发。我们生来便需要知道, 我们是谁, 我们在哪里, 我们该往何处而走, 我们的观点由何改变等, 即使已经成年, 这些问题也都可以通过心理学导入而获知。同时, 每个人的肢体语言都能体现其不同于他人之处, 而这些则可以通过吟诗、作画、冥想、舞蹈、歌唱、表演等方式发掘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原则, 更能运用于现代生活, 将每个人的原型本我、宇宙发展观, 以及艺术创作紧密结合, 有效地提高自我认知, 并为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个性寻找和弹性思维

思维的本源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影响。在思维训练时, 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认知、梦境、潜意识、无意识等分析方法对各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爱好特长的发展过程进行整理, 并结合各人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 以创作为最终目标, 运用绘画、雕塑、设计等创作手法, 提出创新思维所需的心理加工方式和弹性思维的运用方法, 并分析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先提供几种自我测试方法:比如MBTI, 这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它通过一种强迫性选择手段, 描述人们对获得信息的机会、作出决策、处理与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能力, 并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衡量性格类型, 并完成人格评估测试。

每个人对各自性格的深入认知则是艺术创作的关键。基础心理学认为, “‘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 它具有整体性, 结构性, 持久稳定性等特点, 是每个人特有的, 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性格对人生具有极重要的特性, 而其中的有关感知 (分析罗列型或概括型) 、记忆、想象 (大胆形象型、抑制想象型、广阔思维型, 或狭窄思维型) 、思维 (独创型、守旧型、灵活型, 或呆板型) 方面的特征则被概括为性格的理智特征, 也被称为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反映的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因此具有稳定性。也正因为如此, 只有真正了解个体的性格特征后, 才能预测自我在艺术创作这个特殊的事物处理时最适合自我的方法、态度和行为。

“性恪型态学”学科是由“九型人格理论”发展而来的, 乔治·伊万诺维奇·葛杰夫是19世纪将九型人格发扬光大的先驱。他认识到人类在思维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痛苦, 而这些痛苦都是我们的性格缺陷造成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主导的性格特征, 这是我们性格的轴心, 如果我们能知道这种主导特征是什么, 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超越那些虚幻的, 由童年时代被迫形成的性格。当我们通过九型人格测试, 了解自己, 并尝试超越自我后, 还必须时刻认识到, 任何一种性格测试方式, 任何的思维训练的建议, 都仅仅传达了对自我当前现实的想法, 而远非真正的现实。就想禅宗里的一句古老谚语所说:“用手指着的月亮, 并不是真正的月亮。”

个性与思维密不可分。每个人的思考方法, 其灵活程度, 皆和其生活环境、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特色有密切的关系。丰富的艺术作品揭示我们古代祖先日常生活的场景, 并使用魔法、传奇、神话故事演绎古文明历史, 为我们寻找自我的民族根源、个性特征, 并在今后进行深层的自我挖掘、灵活运用弹性思维设计创作了形象的分析和意念指导。弹性思维是艺术思维和随机选择心理加工方式的交融。MOMA运用此语言, 将设计和近十年来发展的科学技术用创新的语言结合在一起, 解除了人和技术, 古典和现代之间的隔阂, 将空间尺度的变化发挥到了极致。从此出发, 我们则可以用自己本国的文化和语言, 将我们的历史与弹性思维结合应用, 使中国设计师立足于未来的全球设计之林。

灵感和思维训练

弹性创作思维与训练的交叉结合, 也是思维创意的研究核心。首先, 运用灵感、直觉、想象力等心理加工方式, 并结合学生个性特长进行理论分析;其次, 进行平面、空间、超平面、装置、综合材料创作的多次多维训练和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的课题, 以实际产品为目标进行创意联想和作品制作;最后随着课题的深入, 使学生对自我进行反复深入的认识, 并随机选择心理加工方式, 将每个时期的不同认识和灵感应用于创新设计, 并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弹性思维模式。这应该是我们可以尝试的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灵感和原创力是在了解自我的情况下, 长期训练创作的积累。它可以通过大量的无意识或特定设计的训练创作, 以及理性的介绍了被神话的直觉、迷离、顿悟与创作练习过程的重要关系, 来解释自我强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 并说明审美、冥想、以及解放思想, 发明创造对无意识创作的巨大影响力。

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思维能力 篇3

一、加强画图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形象思维。画图可以把比较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它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从直观入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通过画图来形象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水果店有一批水果,运出总数的5/8后,又运进700千克,现在水果店里的水果正好是原来的2/3。原来水果店的水果有多少千克?

此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后则一目了然。

通过画图,突显了量率对应关系,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下列解法。

(1)从左往右观察,这批水果的〔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1-2/3)〕=2400(千克)。

(2)从右往左观察,这批水果的〔2/3-(1-5/8)〕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2/3-(1-5/8)〕=2400(千克)。

(3)从两端往中间观察,这批水果的〔1-(1-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1-(1-5/8)-(1-2/3)〕=2400(千克)。

(4)从整体上观察,这批水果的(5/8+2/3-1)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2/3-1)=2400(千克)。

二、加强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概括也是思维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对所学过的知识不加回味和小结,那么这些知识只不过是一盘散珠。归纳概括知识恰到好处,就能把一颗颗知识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例如,学习了有关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整理了这部分知识的内容,画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图。

通过归纳概括,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认识,而且印象深刻。

三、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解答应用题要具有多种思维方法,其中逆向的思维方法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逆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结局出发,一步步地从后向前判断推理。

例如,新华书店卖出一批书,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第三天卖完3200本。这批书有多少本?

这道题用顺向思维解答较难,由于题中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要统一成以总数为单位“1”。因此,要把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转化为第二天卖出的占总数的(1-1/5)×1/3=4/15,这样两个分率所依附的单位“1”才相同。根据对应法求出这批书有:3200÷〔1-1/5-(1-1/5)×1/3〕=6000(本)。为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除了引导学生用顺着思路统一单位“1”,还要引导学生倒着推。从最后两个条件想,以余下的本数为单位“1”,第三天卖完的3200本,正好占余下本数的(1-1/3),求出余下的本数是3200÷(1-1/3)=4800(本),再往回想第一个条件,4800本正好占总数的(1-1/5),进而求得这批书有4800÷(1-1/5)=6000(本)。

数学中有许多关系式都是互逆的,但是可逆性联想的形成并不是很容易的,这就要求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加强假设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为了培养学生多种解题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假设思维的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甲、乙两筐苹果,甲筐苹果个数是乙筐的2/3,若从乙筐拿20个苹果放到甲筐,两筐苹果个数相等,甲、乙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苹果?

这道题是进行假设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利用思维训练课时间让学生讨论,得出了以下解法。

(1)假设把乙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甲筐苹果原有个数比乙筐少1-2/3=1/3,正好少20×2=40(个)。因此,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40÷1/3=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120×2/3=80(个)。

(2)假设把甲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是甲筐的1÷2/3=3/2,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比甲筐多3/2-1=1/2,正好多20×2=40(个)。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40÷1/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3)假设两筐苹果个数之和为单位“1”,那么原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3/2+3=3/5,后来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1/2。两筐苹果个数和为20÷(3/5-1/2)=200(个),所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3/5=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120=80(个)。

(4)假设两筐苹果个数差为单位“1”,那么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两筐苹果个数差的2÷(3-2)=2(倍)。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2×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有了假设思想,就可以发展抽象思维,对解题就增加了一个思路。解题能力就是一次飞跃性的提高,假设需要勇气,假设需要摆脱一般思路,是一种大胆的设想,也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量不变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辨证性

在小学数学习题中,有一部分题目的特点是:不论条件如何变化,有一个量始终是不变的。为了使学生抓住这部分题目的解题关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培养量不变的思想。

例如,甲站有汽车192辆,乙站有汽车48辆,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的汽车有21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有24辆,几天后甲站汽车是乙站的7倍?

解这道题需要有量不变的思想,甲、乙两站车辆对开,车辆总数192+48=240是不变的,抓住这个“不变量”,从问题倒推,先算出甲站汽车是乙站的7倍时,乙站的车辆应有:240÷(7+1)=30(辆)。由于每天乙站开往甲站的车辆比甲站开往乙站的车辆少24-21=3(辆),可算出乙站是30辆时需要的天数:(48-30)÷(24-21)=6(天)。

又如,某校园里,柏树棵数是柳树的4/5,柳树若减少15棵,则柳树就是柏树棵数的7/8,原柏树、柳树各多少棵?

从题意可知,柏树前后棵数没有变,是个不变量,以柏树为单位“1”,把“柏树棵数是柳树的4/5”转化成柳树棵数是柏树的5/4,对比以柏树棵数为单位“1”的两个条件,柳树棵数和不变量柏树棵数相比,由5/4减少到7/8,就是因为柳树减少了15棵。因此,15的对应分率为5/4-7/8=3/8,则可求出单位“1”柏树的棵数有:15÷3/8=40(棵),原柳树有40÷4/5=50(棵)。

通过以上两例,说明量不变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是存在的,应该渗透给学生。

六、加强转化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转化思想的建立,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转化的思想,就能使一些无从下手的题目,化难为易,顺利解答。当然,一种思想的建立,不能企图一两节课完成,而是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

例如,修一段公路,已修全长的3/5又15千米,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这段公路长多少千米?

此题由于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若用一般的思路解,解法麻烦,解题思路难懂,学生难于接受。如果学生建构了转化的思想,就能洞察到条件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避繁就简,巧妙转化,获得多解。

学生在比较了含有分率的两个句式后,沟通了两个条件之间实质性联系,将“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转化成已修公路是全程的3/4,剩下的公路是全程的1/4。接通了两个条件的联系,顺利地完成了单位“1”的转化,获得下列解法:

(1)15÷(3/4-3/5)=100(千米)

(2)15÷(1-1/4-3/5)=100(千米)

(3)把一段公路分成相等的(4×5=)20份,已修的(3×5=)15份,减去已修的(3×4=)12份正好是15千米,求得每份是(15÷(15-12)=)5千米,全程(5×20=)100千米。

(4)解:设一段公路长为х千米。3/4х-3/5х=15或х-3/5х-1/4х=15。

任何自然科学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点拨。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发挥好点拨、引导的作用。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客观条件。

归类思维训练 篇4

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想清楚怎么样写,做到思路顺达,语言有条理。可见得思维训练是训练作文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以下是我对发展思维提高作文能力的几点想法:

一、结合阅读发展思维。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熟悉语言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准确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是阅读习作的范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分段,归纳中心等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条理性,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懂得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材组材,怎样选段成文,转化为作文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抓以下几项基本功的训练:

1、抓读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读得好,理解得正确,并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来说,书读得好,阅读能力高的学生文章才写得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让学生多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心情,把作者的语言真正学到手;

其次,要让学生读得多。平时除了上好阅读课外,注意多给学生创造读的条件,如老师可利用自修课,阅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选出一些优秀文章读给学生听;

同学之间比一比,课外书籍谁看得多,读得好;

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使学生多读。形成读书风气,日积月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2、抓字、词、句的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地写,正确地理解意义,句子写通顺。练习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词语归类,找反义词,选词填空、辨析、词语搭配,改错句,补充句子成份等,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3、抓说的训练。说话和写作两者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训练思维方面,说话训练体现得更直接、更明显。首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要求说得清楚、明白、连贯,对说得好的同学予以及时表扬;

其次,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要与口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正确地说话,逐渐过渡到通顺、流利地写文章,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努力。

二、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周围的生活是丰富的,但由于年龄小,缺乏观察习惯,即使一些常见的人和事,他们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文章来也就言之无物,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没有任何确定的目标、任务,就不容易进行观察,因此,在集体活动前,我总是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对象、范围要求弄清楚,把观察任务具体化。如写一次“野炊”活动,活动前,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观察范围、任务,多注意搭灶、烧菜时的情景,遇到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经过。

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这可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观察景物可按方位顺序、游览顺序观察物体、人物、动植物形态时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运动着的事物按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的顺序。

3、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在观察时,我们要指导学生仔细看、认真听,用多种感官去认识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物体就引导学生从位置、形状、色彩、质地、光亮、结构等方面去找差异;

观察人物就要从各人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个性等到方面去抓特点,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三、启发想象联想发展思维。作文写得是否丰富,有创新性,启发想象联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适当增加想象作文在整个作文中的比重。要让学生多写看图作文,多写描述性的续写、扩写、插写、改写,多写童话、寓言、故事、诗歌,还可以一题多写,大题小写等,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2、加强在以真人真事为对象的写实作文中,怎样补充、生发的指导。如学写《我的课余生活》,看见题目,学生大脑中会浮现出许多活动。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分析、筛选,哪项活动认识、感受最深,根据平时的经历,把有关材料恰当地组织起来,并作必要的补充、想象,成为一篇真实新颖的文章。这样做既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又训练了思维的独特性。

3、丰富课外活动,开阔视野。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威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寓作文于游戏或趣味活动中,如有趣的剪内贴、创造绘画、组织竞赛等。

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 篇5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语文教材入选课文的篇目多,课时又有限,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课时都很紧张,哪里有时间去进行思维训练呢?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并不是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另外添加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进行读写听说训练的时候,其中就融进了思维训练,这就是所谓的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通俗地说。思维训练并不是撇开课本另搞一套,而是在指导学生读写听说的时候,教给学生应该想些什么和怎么去想。这样,不仅进行了思维训练,得且也会把读写听说训练搞得更好。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尽管对思维训练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思维训练。所不同的是,有的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是无意识进行的。这样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解人物的诸方面思想品质,领会事件的种种性质等,这就是把阅读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一一认识其本质属性,即思维过程中的分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总结段落大意,总结人物的性格,总结事件的总体性质等,这就是把阅读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分别的本质属性合成 一个整体。即思维过程中的综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课文叙写的人物、事件等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就是从具体事实中概括一般原理,即思维形式中的归纳。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到 语文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这就是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的结论,即思维形式中的演绎。上述种种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极为普遍。由此看来,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几乎人人在做,天天在做,并不神秘。问题是,此类教学活动有意识去做和无意识的进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具有进行思维训 练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此类活动时,有意识的针对教材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恰当的传授一点儿思维方面的知识,传授一些思维的方法,那么其教学效果比不这样做绝不相同。由此不难看出,作为语文教师,具有或增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品质。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思维发达起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进行思维训练呢?那就是教师有意识的、不失时机的、从不同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去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敏捷

三年级思维训练 篇6

姓名()

1、找规律:

(1)1,3,4,7,11,(),();(2)1,2,3,6,11,20,(),();(3)7,3,10,3,13,3,(),()(4)1,2,5,13,34,89,(),()

2、运动场上有一条长45米的跑道,两端已插了二面彩旗,体育老师要求在这条跑道上每5米隔再插一面彩旗,还需要彩旗()面。

3、一条毛毛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0天能长到10厘米,长到20厘米时要()天。

4、从午夜零时到中午12时,时针和分针共重叠()次。

5、王勤同学的储蓄箱内有2分和5分的硬币20个,总计人民币7角6分,其中2分硬币有()个。

6、一个钥匙开一把锁,现在有8把钥匙和8把锁被搞乱了,要把它们重新配对,最多试()次,最少()次。

7、哥哥5年前的年龄和妹妹3年后的年龄相等,当哥哥()岁时,正好是妹妹年龄的3倍。

8、一根木头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锯完一段休息2分,全部锯完需要()分。

9、王冬有存款50元,张华有存款30元,张华想赶上王冬。王冬每月存5元,张华每月存9元,()个月后才能赶上王冬。

10、三年级有164名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共有28人,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人数的2倍,参加体育兴趣小组的是音乐小组的2倍,如果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兴趣小组,最多只能参加两项兴趣小组活动,那么参加两项至少有()人。

11、张

三、李

四、王五三位同学中有一个人在别人不在时为集体做好事,事后老师问谁做的好事,张三说是李四,李四说不是他,王五说也不是他。它们三人中有一个说了真话,做好事的是()。

12、一本故事书,李明12天可以看完,而王芳要比李明多2天看完,李明每天比王芳多看4页。这本故事书有()页。13、186576×199911-199912×186575=()。

14、找规律填数: ①11,12,14,18,26()。

②1,2,2,4,8,32()。

15、连续的六个自然数,前三个数的和是60,那么后三个数的和是()。

16、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16,甲数除以乙数,丙数除以甲数,都是商2余1,那么,乙数是()。

17、某商店规定可以用3个空汽水瓶换一瓶汽水,小明买了8瓶汽水,喝完后用空汽水瓶去换汽水,他一共可以喝()瓶汽水

18、光华路小学三年级学生有125人参加运动会入场式,他们每5人一行,前后每行间隔为2米,主席台长42米,他们以每分钟45米的速度通过主席台,需要()分钟。

19、现有松树和柏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9行9列的方阵,问这个方阵中共有松树和柏树()棵。

20、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大米320吨,后来从甲粮库运出40吨,给乙库运进20吨,这时甲库存的大米是乙库的2倍,甲粮库原来存大米()吨,乙粮库原来存大米()吨。

21、有一圆形跑道长69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钟行55米,()小时后甲第一次追上乙。

22、一座大桥2400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钟行900米,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这列火车长()米。

23、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10个。一次最少摸出()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颜色相同。

24、有50个同学去公园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10元;每条船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那么多种不同的租船方案中()方案最省钱。

25、A、B、C、D、E五人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人都要赛一场,并且只赛一场,规定胜者得2分,负者不得分,已知比赛结果如下:(1)A与E并列第一名;(2)B是第三名;(3)C与D并列第四名,那么B得()分。

26、15个同学排成一列横队,从左边数起,小林是第11个;从右边数起,小刚是第10个。小小刚之间隔()个同学。

27、黑母鸡下1个蛋歇2天,白母鸡下1个蛋歇1天,两只鸡共下10个蛋,最少需要多少天?

28、一筐萝卜共重56千克,先卖出一半萝卜,再卖出剩下的一半,这时连筐共重17千克,问原来这筐萝卜重()千克。筐重()千克。

29、小强、小亮和小军练习投篮球,一共投了150次,共有64次没投进。已知小强和小亮一共投进了48次,小亮和小军一共投进了69次,小亮投进了()次。

30、鸡和兔共有100只,兔的脚数比鸡的脚数多28只,问,鸡、兔各几只?

31、甲、乙两队共有96人,如果从甲队调8人到乙队,乙队再给丙队36人,那么甲队人数就是乙队的2倍,甲队原来有()人、乙队原来有()人。

32、在1、2、3、……、132这些数中,数字“1”共出现了()次。

33、小明一家三口人,妈妈比爸爸小2岁,今年全家人的年龄加起来刚好是70岁,而7年前,全家人的年龄加起来刚好是50岁。现在,小明家每个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爸爸()岁,妈妈()岁,小明()岁。

34、学校第一次买了4个篮球和5个足球,共用去520元;第二次买了同样的5个篮球和4个足球,共用去533元。篮球单价()元,足球单价()元。

35、一个圆形花圃周长36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一共放了()盆花?

36、一筐鸡蛋第一次买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买出余下的一半少2个,这时还剩28个,这筐鸡蛋一共有()个

37、一个正方形,被分成5个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38、小芳和小华共有红花45朵,小芳比小华少3朵。那么,小华有()朵。

39、10元钱买6角邮票和8角邮票共14张,那么6角邮票()张,8角邮票()张。

40、同学们做游戏,50人围成一圈,老师给每个人都编成了一个号码,从1—50号。老师让大家从1号开始“

一、二”报数,凡是报到“一”的同学离开圆圈,剩下的同学接着重新报数。新的报“一”的同学又离开了。这样继续下去,想一想,最后离开的是()号同学.最后留下的一个是()号同学.41、甲筐苹果重40千克,从甲筐取出3千克放入乙筐,则乙筐还比甲筐少2千克。原来乙筐有苹果()千克。

42、在一块正方形场地四周种树,每边都种25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1棵树,问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棵?

43、小强从一楼爬到三楼要用24秒,照这样计算,小强从五楼爬到十楼要用()秒。

4、粮库内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又7 吨,还剩下4吨。问粮库里原有面粉()吨。

5、从第一堆西瓜里拿出一半放到第二堆里,再拿35个放到第三堆里,又拿出剩下的一半放到第四堆里。最后第一堆还有15个。第一堆原有()个西瓜。

6、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196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一把椅子的价钱是()元。47、10、父亲今年50岁,儿子今年14岁,()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48、有252本笔记本,分装在4个大盒和9个小盒内,已知1个大盒与3个小盒的本子一样多。每个大盒装()本,每个小盒装()本。

归类思维训练 篇7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俄罗斯心理学家卡尔梅科娃认为:“思维能力的特点是它的创造性, 即独立发现新知识的潜力……”这说明, 创造思维的特点是创新, 不是重复, 这就要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怎样培养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呢?教师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发散性较强的典型数学知识或问题,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智力探索, 形成创造气氛, 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行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是行之有效的.

二、进行变式训练,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范围的广泛和全面的程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 能全面地分析问题, 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在解题时, 若能将问题逐步引伸, 使解题方法能顺利迁移, 寻求多种解题途径, 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 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过抛物线y2=2px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1, y2, 求证y1y2=-p2.

本题证明较为简单, 我们所感兴趣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对此题继续进行探索、变换而得到一系列的命题.

1.只变更命题的条件或结论.

变式1: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作弦Pp21P2, 设P (1x1, y1) , P (2x2, y2) , 则x1x2=p2/4.

变式2:若抛物线y2=2px的弦的两端点P1 (x1, y1) , P2 (x2, y2) , 若y1y2= -p2 (或x1x2=p2或 (x1x2=p2/4) ) , 则弦必过抛物线的焦点.

2.将命题的特殊条件变更为一般条件.

变式3:过定点A (a, 0) (a>0) 作直线交抛物线y2=2px于P1 (x1, y1) , P (2x2, y2) , 则x1x2=a2, y1y2=-2pa.

变式4:若过抛物线焦点的弦的两端点P1, P2, 分别作对称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Q1, Q2则|OF| (F为抛物线的焦点) 为|OQ1|和|OQ2|的比例中项.

3.同时变更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变式5:过抛物线对称轴上任一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得到一条弦, 则该弦端点的横 (纵) 坐标之积是常数.

变式6:自抛物线顶点引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交抛物线于P, Q两点, 求证:PQ交对称轴于定点.

这样, 从一个例子引出一串, 真正收到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在具体教学中, 还可以通过一式多变, 一题多问, 一题多思, 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让学生学会联想,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要有所创造, 就必须提出和解决众人“没想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包含在很多正常的现象中.只有那些善于“由此思彼”的人才能想到.这种“由此思彼”的联想能力, 称为思维的灵活性.从“创造”的角度看, 逆向思维、横向思维更值得重视.

1.逆向思维, 即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联想到它的反面.例如:科学家看到人们推车后, 从反面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力车子会是怎样”, 从而发现了惯性.

2.横向思维, 即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联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现象.例如, 鲁班被带齿的叶子划破了手, 却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锯子.

例:求函数y=2sinx-3/2cosx-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观察函数表达式, 它与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k=y2-y1/x2-x1多么相似啊!这种思维

四、鼓励大胆猜想, 培养思维的直觉性

乔治·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 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 在你搞清楚证明定理细节之前, 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 猜想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因为科学上许多“发现”都是凭直觉作出猜想, 而后才去加以证明或验证.在数学研究里面“先猜测后证明”几乎是一条规律.

由此可见, 直觉产生的思维跳跃往往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在培养思维的直觉性的过程中, 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猜想———证明”的思考方法, 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在数学上乃至科学上的“发展”往往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

思维训练比文笔训练更根本 篇8

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

我想,这是一个大命题,我不可能完成这本巨著,但我可以抛砖引玉。

2014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里的作文训练系列,有一部分是思维训练。如七年级上册“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 抒真情”“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七年级下册“写人要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八年级下册“说明要抓住特征”“学会说点道理”等。我们要好好利用,做好训练。

只有这些估计还不够。

温儒敏先生说:“阅读不一定指向写作,处处扣着写作来阅读是很累的。只要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得多了,语感和思维能力都有所提升,语文综合素质上去了,写作能力自然也会提高。”“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是人文教育,不是‘文人教育。”

王大绩老师说:“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提高他的人品和生活品位。他水到渠成获得高的成绩,这是我们希望的。”“在生活里,通过每节课,一个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以育人为主。”

温先生,王老师,高屋建瓴,英雄所见略同。

我想说的是,是否可以从审题开始训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思维的深度。

中招考试写作文,第一步是审题。

先讲命题作文。各省的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难度。例如2014年上海中考作文题“这里也有乐趣”。关键是一个“也”字,它的言外之意:一般人认为这里没有乐趣,或者我以前认为这里没有乐趣,但后来或现在,我发现,这里也有乐趣。有一个学生写小河边也有乐趣。这行不行呢?我认为不太好,小河边,流水潺潺,芳草鲜美,小鱼游泳,蝴蝶翩翩,多有趣啊。这是公认的。与题目中的“也”不符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后院的荒草园,多数人认为没乐趣,但少年鲁迅却可以在这里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可以按斑蝥,其乐无穷。三味书屋,更是枯燥无味的地方,但少年鲁迅可以找蝉蜕,描绣像,也有一点乐趣。审题时,要发散思维,不要思维定式。

审题之后就要选材,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素材,走一步,再走一步。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只是走一步,选材雷同,百分之五的学生再走一步,选出新颖的素材,有意义的素材。例如,月考作文题“珍惜你所拥有的——”,多数学生内容一般,认识不深刻。只有个别学生写得较好。有一个学生写珍惜拥有的幸福,大意是:“以前妈妈好好的,为自己洗衣做饭,自己习以为常。后来妈妈突然病了,要瘫痪,我们看了几家医院,效果不好。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同学的妈妈也是这种病,在某家医院看好了。我忙去问清楚,去了那家医院给妈妈治病。效果不错,在家治疗时我天天给妈妈按摩。后来妈妈康复,又可以为我洗衣做饭了,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幸福,我要珍惜这种幸福。”这位同学的思想认识深刻,他的思维有深度。

再讲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在中考中占半壁江山。2014年高考,全国十八份语文试题,全部采用给材料的写作题目。温儒敏先生说:“突出的一点,是回归理性,看重思辨。大概有90%的作文命题都侧重考察理性思维能力。”上周五,我给学生出示了河南省2011-2012年中考材料作文试题,让学生先拟一个作文题目,结果只有少数学生的题目符合要求,多数学生的题目不恰当。估计部分学生没有读明白材料,更不知道材料的寓意是什么。说到底,还是思维能力不行。

这让我惊醒,从9月1日开学,到现在,我进行了多次作文训练,可结果竟是这样。其原因是我侧重文笔训练,侧重写作雕虫小技的训练,而忽略了思维训练。浇树要浇根。根深方能叶茂。

思维训练,任重而道远。

写作思维训练教案 篇9

----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教学目的:

1.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2.正确思路,合理想象;展开丰富联想,有深度,有广度。3.把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方式:

激情引趣、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多媒体课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西游记》影视片段

同学们刚才看的是哪部名著的影视片段?(学生回答《西游记》)

是的,我们大家都对里面的孙悟空都很熟悉了,大家都知道他有什么样高强的本领呢?(学生回答)

没错,他会72变。不只是他,里面的众多形象个个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现实生活中的人或物有这样高强的本领吗?(学生回答)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丰富的---(延长语音引导学生回答:想象力)。

由此可见要写出一部好作品或一篇好文章,丰富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同学在作文的时候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同学们具有怎么样的想象力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评价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好吗?

二、多媒体互动课堂

首先展示三个问题(学生选择回答,老师加于引导)

1、你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如何? A.丰富

B.一般

C.不好

2、你认为你的想象力还有多大潜力可挖掘? 1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3、你是否想知道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 A.很想

B.一般

C.不想(一般学生会回答很想)

既然同学们都很想检测自己的想像力到底有多丰富,那么就积极地参与我们今天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吧,精彩将属于你们。

好进入第一个环节,是什么呢? ㈠、猜谜

1、叁十六计皆用尽(猜成语一)(谜底:无计可施)

2、道士腰中有两眼,和尚足蹬一领巾。

本是平常两个字,难倒不少读书人。(打两个字)(谜底:平常)

(让先猜出的两个同学解说自己的思路,老师加于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两个同学的思路都很正确,所以他们能很快找到谜底。从猜谜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展开想像,就会成功。在写作中,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正确的思路,当然还要有丰富的想像。

现在我们一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第二个环节。㈡、根据所给图形展开联想

下面这两个几何图形,看了之后你能联想到什么?

(给学生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让学生进行联想,老师示范引导)

知道老师看了之后想到什么吗?三角形的嘛老师想到了我们街上经常看见的三角饼;圆的呢?是麦当劳里的汉堡。当然老师的联想可还没完哦,如果老师只想到这,那同学们肯定说这个老师也太贪吃了,尽想到吃的;所以老师还要再进一步联想,老师由中国的三角饼和西方的汉堡联想到了中西不同的食文化,又从中西不同的食文化联想到中西不同的文化。那么同学们联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于点拨引导学生往有意义的方面联想)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可见同学们的想像力还是很丰富的,我们的想象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所以接下来的环节难度要大些,让我们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开来,联想更深、更广、更多些。请看第三个环节 ㈢、构思、画图、联想

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六个图形,构成一幅有意义的图,并说说你的创意,然后进行联想。(所给图形大小、方向均可变化,但数量不得增减。)

(先展示别人的作品,然后展示老师的构思,以启迪学生思维)

水龙头,请珍惜每一滴水天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婴儿车,计划生育 上面这三幅图构思很有创意,联想很合理,也很有意义。想知道老师是如何构思的吗?请看,下面是老师的构思

老师把这两个三角形想成连绵的山,两条线段表示山间的溪流,上边那个圆表示月亮,下面圆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优美的山间夜景,看到这皎洁的月亮,清澈的山泉我们能联想到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哪两句诗句呢?(学生回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呢?这么优美的景色,如何才能把它留住?(学生回答)明确: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拥有这山青水碧的优美风光。所以从这幅图可以谈“环境保护”的话题。

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画笔,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你们的作品;把你们的构思画在你们桌上的白纸上,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选出你们组最精彩的作品。㈣、展示作品

第四个环节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及由此联想到的内容。(老师进行引导、评价)

今天我们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运用到写作中,所以我们这节课既要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画还要动笔写。

那么现在我们要进入的第五个环节就是动笔来写一段话。㈤、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围绕自己拼的图或黑板上的图写一段话,可抒情、可议论,100字左右。

(请几个学生上来朗读自己写的语段,老师点评)

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最终目的。那就是----㈥、课外练笔

从下面的图中,你能联想到什么,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

上一篇:雪人安徒生童话故事下一篇:托福阅读:细节题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