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夜晚写景散文(共12篇)
夜,被一只巨大的手紧紧攥进拳头,四周便漆黑一片。缺少霓虹闪耀和汽笛鸣叫的夜,深邃寥廓,静谧安详,适合理性者思考,疲惫者休憩。
我是在农村滚大的,见惯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听惯了夜猫子的叫声。从小到大生活在虫子蹦蹦跳跳,鸡鸣狗吠的环境中,闭着眼睛,都能嗅出那个是乡村,那个是城市。我喜欢乡村清澈湛蓝的天空,清香怡人的泥土,一望无际的庄稼,树木掩映的白墙青瓦。在农闲之时,我会一口气爬上后山顶,站在狗娃草疯长的地埂边上,让山风肆意撩起长发,掀起衣襟,再从领口调皮地灌进脊背,穿过裤腰裤腿,顿时整个身子有着一种透心的凉爽。
特别是在夏天的晚上,伴着明月清雅柔和的光芒,把劳作了一天被汗渍浸湿的肩膀,或靠在麦场的草跺上,或躺在庭院的凉椅上,让晚风随意尽情地吹拂,那种惬意盎然的舒心感觉,是空调或风扇作用下,永远无法体会到的。我爱乡村的夜晚,爱隐隐约约从各家各户窗楞上透出的星星点点。爱吃过晚饭后,大人们聚在院子里七嘴八舌地拉家常,孩子们三五成群,你追我赶地玩游戏。爱夜幕降临了,麦跺似的架子车堵在一起,在麦场边的陡坡路上,人们你帮我推,气喘吁吁的场面。如果你是在农村长大的,实实在在和大人们一起下过地,吃过苦,流过汗。三伏天气,为了虎口夺食,帮家里人拉过车,背过麦,碾过场。我相信,在你的乡村生活中,让你感受最深刻,记忆最为犹新的情景,不是乡村夜晚的月色美,也不是院落门前的爽朗笑声。取而代之的,一定是麦场里你来我往,互助互帮,忙忙碌碌,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
小的时候,我比较胆小,晚上害怕出门,就连上厕所都要大人陪。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学校离家里不太远,每晚都要上自习。我家门前有一段很长的弯路,每隔拐弯的地方就长满竹鞭草,老远看去黑咚咚的一片,像是藏有鬼怪之类的东西,再加上老年人常说起,凡是长满树和荒草的地方,都会有鬼魅出没。特别是村里人疯传,村子十字路口的几株大槐树,年久成精了,常有“毛口袋”(不知名的.鬼)抓娃娃。槐树靠近一绺崖长着,崖面爬满迎春花的枝枝蔓蔓,晚上老是有松鼠或老鼠跑出跑进。有一年冬天,村子有人搞闹剧,半夜翻穿皮袄,趴在崖上吓唬人,时而往路上扬土,时而鬼哭狼嚎,时而跳下窜上,还把村里一名妇女吓疯了。人们便添油加醋,惟妙惟肖,逼真传神地说大槐树那里真有鬼怪,像是亲眼见过似的。于是,每天晚上下自习,我都要母亲接。十几年的乡村生活,在无数个让我难以忘怀的记忆中,那段和鬼有关的夜校生活,也算是一件滑稽可笑的“小古今”。
说实话,童年时期,我不喜欢农村,老想走出那片既熟悉又压抑的地方。在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中,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中,特别是在父母亲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中,只有我们走出大山,走出生我养我的那块黄土地,便会出人头地,成龙成风,光宗耀祖。于是,我非常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住在城市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有灯火通明的大街小巷,有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有莺歌燕舞的酒池饭馆。在晚上任何时候出门,或是逛街,或是访亲,或是串门,一个人都不用害怕,也不用晃着个手电筒,担心路上碰见鬼怪。夜深了,一个人不敢回家。
后来,我终于走出了那片黄土地,也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每天穿梭在噪杂纷繁的人流中,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厌倦,无形中便深切怀念起乡村生活来。我爱乡村夜的宁静,那种万籁俱寂,博大宽广的感觉,是什么外在情愫替代不了的。每年长假期间,我都要抽空到乡村住几天,去深深呼吸新鲜湿润的空气,去静静感受恬淡幽雅的夜色。面对乡村那寂静辽阔,浩瀚深邃的夜空,我的思维常常被这种空旷的美丽所震撼,所吸引。把自己逐渐融入这种环境中,是一种从容的放纵,是一种返璞归真,嬗变自然的无穷享受。
乡村生活是美好的,也是让人终生难忘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虽然我现在寄居城市,每月省吃俭用还着贷款,住着憋足的小楼房,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零零碎碎感受和捕捉着现代化的气息。但我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没有城里人一丝一毫的优越感,也没有相比同龄人稍早安居,免于奔波的满足感。唯一发自内心,能够让我感到踏实和幸福的,就是我有一段乡村生活的经历,让我感恩于故乡皇天后土的养育,感恩于大山赐予我灵气的眷顾,感恩于池鱼思渊飞鸟恋巢的依依乡情。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 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 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 无须教者讲述, 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两位女生读) ;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全班女生读)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全班男生读)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 (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 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 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 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 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 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 仿佛梦幻一般, 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 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 波光掠影, 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 云雾缠绕, 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 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 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 和她独处高山之巅, 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 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 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 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 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 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 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 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 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 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 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 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 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 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 (押韵) , 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 (押韵) 。”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 (比喻、对偶) ;天池景色美如画, 声名远播遍华夏 (比喻、押韵) 。”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 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 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 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 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 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 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 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进入立冬,也就进入了晚秋。地里的庄稼收割完了,霜落朔风起,天儿确切有点凉。
远远地望去,杨树的叶子巳落了大年夜大年夜半,几片被风扫落的叶子,在空中打着旋地坠落,麦苗绿茵茵的,被旭日一照,麦地挂满串串金珠,像极了翡翠和玛瑙。只有耐寒的国槐和柳树,硬挺着还撑着绿伞。昨天照样一片金色云儿的白果树,也只剩下两三片或四五片叶子,显得骨瘦形销,成了村落晚秋初冬独有的一份风景。
晚秋初冬时节的日间,沙颖河是静谧的。凌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认为丝丝寒意,就连潺潺的河水,也泛着青光,给人冰冷冰冷的认为。
凌晨打零工的、经商的人们骑着电动车,裹着冬天的衣服,戴起了厚厚的手套,嘴里呵出的气流,都像冒出来的烟雾。只要一停下,两只手交互赓续地搓着取暖。然而在上午,湛蓝的天空高爽清白,阳光清澄美丽。在避风的墙旮旯里,却集合起一伙一伙晒太阳的白叟和妇女,大年夜大年夜家聊天说地、访古论今。也有几个不着歌调的俏皮老头,开着带荤腥的打趣,惹来妇女一片骂声和举座的大年夜大年夜笑;晚秋初冬时节,这是村落里一年最安闲的时光,也是村落独有的文化。
庄户人的天井里,到处堆满金黄的玉米,房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的辣椒,窗台上放着几个捏软了的柿子,几只在野外里疯够了的麻雀,又飞回了院落;瞅人们不留心,俯冲下来或叼几粒玉米,或啄含一口柿子,那样子慌里慌张。天井里一只老猫眯缝着眼,在玉米皮编织的坐垫上晒太阳;看家的黄狗卧在主人铺好的棉絮上,举头注目着进出的人们,有时汪汪地叫几声。
虫鸣,夜幕,小道,花香,和一个小小的人儿,也许,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它们却可以构成这黑色中的美景,淡淡的清香,唯美的景象。
在夏季的夜晚,你会听到阵阵虫鸣,会嘴含冰棒,会在那高高的摩天轮上,但我夏季的夜晚是安静而淡香的。
我喜欢穿一件凉快而舒爽的衣服,独自在这夏季的夜晚漫步,没有一定的起点,也没有一定的重点,你可以毫无目的的走,没有人会管你,你可以独自享受着珍贵的清净,无人来吵,独自傲然,如花如水,欲沉欲醉。
也许,你很幸运,在你行进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可爱的虫儿陪你,它也许是提着一盏小灯,伴你同行,它也许是唱着婉转的歌儿,陪你漫步......自然界的美好,也许有一半在这夏季的夜晚吧!
我喜欢在夏季的夜晚独自漫步,因为你可以闻到一阵清香,是谁?是谁在自在盎然?是谁在含香吐玉?是它,栀子花,穿一件洁白的盛装,无私将淡淡清香泼洒芬芳。
走着,走着,我停下脚步,向湖里扔了块小石子。“啪”的一声,大镜子碎了,顿时,湖面晃动着细碎银光。那一池荷花舞动在我的眼前。我被这一池的荷花给迷住了:有的像那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脸;有的好奇地探出头来,望着这美妙的人间;有的像那俊俏的仙女正对着平静的湖面梳妆打扮。不爱显摆自己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忽然一只青蛙跳到荷叶上,溅起的水落在茶叶上,水珠来回地滚着。一阵微风吹过,清香阵阵,扑鼻而来。
我被这美景陶醉了,也随着荷花扭动起来,歌唱起来……
一
“真”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核心。朱自清的写景散文, 以真挚的感情,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我们以《温州的踪迹》中的《绿》为例, 说明作者怎样追求那“逼真”的艺术境界的。全文四个自然段, 首尾各一句为一段, 点题和照应, 做到了首尾圆合, 结构紧凑。中间两段文字是顺着第二次到仙岩时观察梅雨潭的足迹写的, 层次井然, 观察细腻, 景物描写达到了逼真的程度。先听到声音, 再看到“一带白而发亮的水”, 是梅雨潭。到了梅雨亭上, 正对着瀑布, 山岩、瀑布、亭台、草丛、潭水便尽收眼底了。作者写踞于岩上的梅雨亭, 薄阴天气的岩面与草丛, 直冲而下的瀑布, 流水撞击岩上的飞花碎玉, 纷纷落下的如白梅、似杨花的水花, 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这都是作者实地静观之所得, 没有夸张和雕琢, 如同一笔笔的写生画, 读来如见其景, 如闻其声, 它是写实之作。接着, 作者写梅雨潭的绿色, 这是全文最生动逼真之处。奇异的绿色招引着游人, “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 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 又过了一个石穹门, 到了潭边。望着这一碧潭水, 作者展开奇思异想:潭水象一张极大的铺着的荷叶, 想张开两臂抱住它。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这动人的绿色, “她松松的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 像跳动着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 象涂了‘明油’一般……”随着作者的笔触, 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 不仅我们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 而且我们的肌肤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 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 不能说不可爱;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不能说不俊美;西湖的波不能说不明丽;秦淮河的水, 不能说不旖旎。但是在作者的眼中, 作者的笔下, 它们不是太浓, 就是太淡, 不是太明就是太暗, 都无法与梅雨潭那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绿相媲美!至此作者的感情迸发而出, 变为直接的呼喊:“可爱的, 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进而再次展开了奇异的联想:“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想拍她、抚她、亲她, 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 感情真挚柔美到了极点。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 一切真情都显示出“活脱脱”的个性, 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 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描写景物形似逼真, 一是源于他对事物观察的细致真切;二是他丰富多彩的语言, 善用博喻, 从多个角度去比拟景物, 使人们似见其景, 如睹其物;三是他独特的构思, 他善于采取移步换形之写法, 先有铺垫, 后有集中而突出的描写, 在穷形尽相仍恐不足之后, 又加之以比较对比, 让人通过想象去领会, 从而达到极其逼真的艺术感受效果。
朱自清在《论逼真与入画》一文中强调:“真”就是自然, 要使景物显得自然逼真, 还要写得“气韵生动”, “惟其‘气韵生动’, 才能自然, 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等于俗话说的‘活脱’或‘活像’, 不但像是真的, 并且活像是真的。”成功的写景, 在于写得活, 能传神, 如画一般美。朱自清在创作实践中, 在精雕细刻的同时, 在“活”字上下尽功夫。譬如在《荷塘月色》里, 他也把那一角荷塘写活了:那田田的叶子中间, 花儿“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还送来了缕缕清香;忽而微风吹过, 叶上便呈现一道凝碧的波痕, 加上叶下脉脉的流水, 于是那荷塘“却更见风致了”。在作者笔下, 花叶含情, 流水有意;写形传神, 臻于化境。
朱自清的散文追求“逼真”的艺术境界。在朱自清的笔下, 无论天地、山水、花木, 都描绘得逼真自然, 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从而形成了他写景散文的率真的特色。
二
优秀的散文常常兼有诗情与画意。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自然逼真中, 还追求一种绘画美。
朱自清是散文领域里的卓越的风景画家。他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水漈》等, 都是极美的山水工笔画。他用语言的丹青点染的风景画, 以比喻丰美、想象超拔取胜。他所创造的画面自成一格:笔触细腻, 但不是浓妆艳抹;构图简洁、但相互间显出风华, 平淡中显出腴厚;他的笔墨挥洒自如, 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勾画得栩栩如生;明净的色彩, 素雅的风致, 把读者引入奇妙的画境。
譬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作者游南京秦淮河所见景色。水色、天光、日态、灯彩人影、船形、树姿、琴声、歌音等都是人们常见而易于忽略的事物, 但作者善于把它们错杂起来作“加倍”的描写, 因此写得很细腻, 精密确切地写出了当时秦淮河上那种灯月交辉、画舫纵横、笙歌彻夜的景象。写夏夜泛舟游秦淮河, 自然离不开水, 也离不开写天上的月、船上的灯。所以作者特别注意对月亮、灯光、河水三者关系的变化, 作细针密线的描绘和渲染, 逼真地表现出当时当地所独具、又是作者凭着自己的审美趣味最能领略的美的境界。
你看, 这是夜幕方垂、灯火初明时的情景:“夜幕垂垂地下来时, 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 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 又逗起缕缕的明漪。”这是着意灯光, 描绘灯光在水中的投影。那么水呢?水在天未断黑时, 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 不是灯光初明时, “阴阴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 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 就是梦的眼睛了。”这是着意水态, 展现灯明前后水的色泽意态的变幻。作者还通过那水中灯影和灯下水光的描写, 表现了当时化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图景。因为这时皎月初升, 光量不大, 所以灯光压倒了月色, 灯火透过玻璃投射至黯淡的水波里, 河里便呈现一片“朦胧的烟霭”, 构成一种梦幻般的迷离境界, 从而引起人们思古之幽情。
但是, 船到大中桥外, 却是另一番景象了。这时“淡淡的月, 衬着蔚蓝的天”, 照着“空阔”的江面。因此, 秦淮河的水在这里变为“静静的, 冷冷的绿着”, 如“茵陈酒”一般, “在每一只从那一边过去时, 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 在我们的心上;这里是空着, 且显着是静了”。这是写水。接着写灯火:“渺渺的”灯辉与“缠缠的”月色相互交融, 此时与前面不同的是, 灯光已夺不了月色, 因此, 在月光的映照下, 河面上纷然的灯都“黄而有晕”, “灯愈多, 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 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这“光雾”便是灯光、月色、水气杂糅辉映形成的。写了灯, 接着写月。由于这里比较宽阔, 月在中天朗朗照着, 所以灯光是浑的, 月色却是清的。那一弯素月, “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那渗着月光的垂杨的柔细的枝条, “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 交互的缠着、搀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儿偶然也从垂柳枝条的交叉处偷偷窥视着我们, “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 在月光下, “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这些都是近观细察, 从垂杨老树完全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给人的印象, 作拟人化的描写, 来表现出月色的光感和意态。接着作远景勾勒:“远处———快到天际线了, 才有两片白云, 亮得现出异彩, 像美丽的贝壳一般。那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里则通过远天的白云和远处黑黑的一带轮廓在月下的状态, 写出了另一番月色的光感和色感。
随着游览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不同, 心情的变化, 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也不同, 使整篇作品就像是许多幅以秦淮河风景为题材连缀成的组画。开头以虚景来衬写实景。作者从想象中明示秦淮河上“那时华灯映水, 画舫凌波的光景”, 衬染出由桨声和灯影构成朦胧而迷人的眼前景色。文章紧紧扣住那河上的灯影, 汩汩的桨声、沉沉的河水、清辉的月色、悠扬的笛韵……这一切都与河上的灯影组成一幅幅和谐和多种色调、多种情味的画面。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之所以能做到“文中有画”, 有赖于他对事物作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一处胜迹, 一幅景色, 一个事物形态, 他能从不同角度作多方位描绘, 有话可说, 有画可做。同时, 也有赖于他的艺术处理, 他不是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机械临摹, 而是发挥了奇妙的想象, 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法, 变静止为飞动, 赋予自然物特有的情趣。
注重创造富有诗意的画面美, 可以说是朱自清的一个重要的山水风景审美意识。朱自清山水意识中的核心是发现与挖掘山水景物的自然美。也许山水本身不一定那么美, 但在朱自清的游记里, 他却能如高超的摄影师一样, 选择最佳角度, 拍下最美的画面。
三
情感是散文艺术的生命。
朱自清很重视感情这个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他的写景散文情浓似酒、意酣如饴, 写景融情于景, 情与景相映成趣。这就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又一特色———即在描山画水的同时追求一种“情趣美”。
朱自清描山画水的散文中, 举世盛称其美, 誉为“美文”, 或赞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 。诚然, 他的写景散文最擅长重彩工笔, 真所谓“漱涤事物, 牢笼百态”, 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人化的自然”之类的神髓, 给人以舒坦的美感享受。尤其可贵的是, 这类饱含诗意的美文并无士大夫式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 而往往是“融情入景”, 深蕴着个人忧国忧民的寄托。郁达夫论及“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主流色彩时曾言:“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写了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是的,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洋溢着他“个人”的情调。
朱自清散文中的风景描写, 处处渗透了他的感情。他无论是写春花, 状瀑布, 记秦淮河歌, 染荷塘月, 无不融注入自己的情思, 他笔下描绘的正是人化了的自然。
在《荷塘月色》里, 通过月下荷塘的描绘, 把作者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 表现得十分曲折含蓄。文章从“我”因“心里颇不宁静”而独步塘边开始, 写到独自“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 再遥想古代采莲美景, 最后独步回家结束, 展示了“我”当时抑郁苦闷的心情, 表现了“我”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又寻求不到出路那种徘徊惆怅的矛盾心理。例如其中写到月色时说:“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时候最热闹的, 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这些地方场景的移动都反映出作者心中微妙的变化, 这些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荷塘月色中》, 处处有画意, 而时时曲笔写衷肠, 怅惘郁闷之情融化于细腻的景色描写之中。那月光下的淡淡荷塘景色。那愉快得片刻消遥的淡淡情趣, 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 作者既不愿群居, 又难于独处, 既不满于现实, 又不能从个人的小天地里突破的徬徨、苦闷心情。
如果说《荷塘月色》的情趣在于将情景交融在一个“淡”字上, 那么《绿》整篇的韵味和基调, 正是集中在这个“绿”字上。“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 它更是情景交融的焦点。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 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 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 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他“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写出了对岩石作急剧撞击的充满着强劲生命力的瀑布的陶醉, 那蕴蓄着鲜润和奇异“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梅雨潭的绿, 如同向自己襟怀送进了春天的温暖, 激荡了他的感情的波涛。这表明囿于一泓死水般生活中的朱自清, 他是多么酷爱着绿。绿, 是生命力, 是美好未来的象征, 它撼人的心灵, 给人启示, 激起希望, 鼓舞奋斗。正因如此, 朱自清嫌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又嫌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水太暗, 因为, 那些只是古雅的颓丧的或者是矫饰的绿, 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朱自清面对梅雨潭的绿感到“惊诧”, 流露了他向往崭新的生命的难以抑制的激情!总之, 朱自清写景抒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不掩饰, 不造作, 更不卖弄。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曲笔流露;是借景抒情, 还是寓情于景, 一切的真情都显示出“活脱脱的”个性。他说写文章“虽只一言一动之微, 却包蕴着全部的性格, 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特发现, 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又一特色。
马克思和巴尔扎克都颇赏识法国自然科学家布封那句名言:“风格即是本人。” (2) 诚然, 文章的风格即是作者的个性、情趣和气质各方面修养的艺术表现。朱自清散文那饱蕴醇厚情意的清隽简约的风格是他独有的, 它不同俞平伯的绮丽, 也不同于冰心的轻柔, 更有别于许地山的空灵。读朱自清的散文, 总觉得和他那温文尔雅的品性、一丝不苟的德行、沉静的生活态度是水乳融洽的。
朱自清在他的协警散文中处处融注“自己的声”, 那就是通过缜密的艺术构思, 创造自然和谐、诗画俱美的意境;通过描写抒情有侧重的交融, 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构成了他写景散文独树一帜的创作个性, 富于真挚美、绘画美和情趣美。
摘要: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 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 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 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 好像亲历其地, 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关键词:朱自清,写景散文,三美
注释
1朱乔森:《关于父亲的创作》、《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自清》288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版。
我还记得那时的夜里有凉凉的夏风,小区后面的一片田地里蛙鸣起伏,地上投着暖黄的光影,身边的伙伴大声说着趣闻,我们哈哈大笑着。那时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简单美好的东西,目之所及都是最美的风景。
那时我们常常抬头看天,看那些一闪一闪的星子,它们美丽的像一个舞台上演绎着的童话,又像一张大的无边闪动着的画。我们就在盛大美丽的画布下东拉西扯,说着属于那个年龄的小小烦恼,再憧憬一下未来,期待着时光快一点,好让我们快一点长大。
后来,我们真的长大了,时间也真的越过越快了,快到我们来不及留意夏天是什么时候到来,蝉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还没来得及捉住夏天的热烈美好,它就猝不及防地溜走了。
后来的生活里多出了许多东西,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歇一歇,再和小伙伴们聚一聚,一起在楼下看会星星。然而,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却做不到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世界,都有了无法说出口的烦恼,我们被时间逼迫着前行,与过往匆匆告别。我们不再下楼玩,不再去看星星,不再去享受蝉鸣声,因为我们长大了。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却好似丢掉了更多的东西。
有时候我会在夏天的夜里,推开窗看看外面的天空,不知道是我近视的缘故,还是云雾太多,我只能看见一弯月亮高高挂在空中,它的身边闪着几颗星子。无声的舞台好像要落幕了,楼下也是一片寂静,一个童话故事结束了。
我将目光从天上下移到人间,远方霓虹灯闪耀,人间灯火璀璨,我却觉得落寞至极。
我还是很喜欢夏天,它热烈又美好,会让我想起蝉鸣声,闪耀的星,偶然吹过的清风,奔跑的少年少女,还有小时候那些在夏夜里的梦。
忽闻马路上,除了车辆奔跑的声音,再也没有任何喧杂的声音,在这种境界中,人总是昏昏沉沉。缺少了夏日的各种谈笑风生,就连广场上也格外安静。漫步在马路上,眼前浮现的景象。黑漆漆的马路上只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灯光,往日广场的喧闹,而在现在,家里就是最温暖的歇息地。
星星一闪,就像千千万万根蜡烛在闪烁,在十五的时候会格外的明亮。而在此时,月亮却被云紧紧的包裹在云雾里。仿佛变得更安静。
一景一物是那么美丽,一阵风吹过,还能闻到淡淡的清新。走着走着还能听到小孩的哭闹声,那稚嫩的哭声让整个村庄充满勃勃生机。
太阳的余辉消失得无影无踪,月亮依然没有露出笑脸。夜宽如帘,悄然而开。一时间,远处的田野、附近的房屋和树木都变得模糊不清。天上的星星蹦出来了,像小孩子一样顽皮地眨着眼睛,那么多,明亮又遥远。
过了一会儿,月亮偷偷探出头来,一眨眼,整个笑脸就露出来了。天空渐渐变得明亮柔和。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整个世界仿佛蒙上了一层银纱。远远望去,静谧的田野无边无际,天空和大地融为一体,如此和谐宁静。近看,一排排绿树隐约可见,它们都温顺地站在月光下。
晚饭过后,忙活一天的人们收拾后提着小凳子坐在溪边的柳树下乘凉。溪水悠悠地流着,唱着欢快的歌,令人赏心悦目。人们面对眼前的稻田青青,几乎忘记了疲劳。
太阳落山了,天边晚霞还没有褪去,仿佛铺在水中的一道残阳,“半江瑟瑟半江红”。再仔细一看,还可以看到映在水中的稻苗的影子和房屋。溪水轻轻地波动着,荡漾着红色,一波一波的浪花随着波纹扩大,渐渐消失到远处,而树的影子在波纹的起伏下,一曲一直像一条条虫子蠕动着。
夜幕徐徐降临了,映霞也消失了,深蓝的天空显得格外空旷。暮色弥漫着,田里也在散发着潮气,远方耸立的树木也消失了,近处的稻田在这似烟似雾的暮霭中变得模糊了,看不见了。静静地,整个村子笼罩在无边的纱幕里。
天越来越暗,天空出现了几颗星星,眨着眼睛,静悄悄地俯视着乡村的景色。偶尔听到池塘里的蛙鸣,风还在不停地吹着,在微风中只有柳枝在舞动着。
夜晚写景作文300字
晩上,明亮的星星出来了,还有弯弯的月亮,一颗星星大叫起来:“咱们玩游戏吧。”声音从四面八方传出来,惊动了月亮里的.嫦娥和一只美丽的玉兔。玉兔听见有声音,两只雪白的耳朵竖直起来,它睁开眼睛,跳出来了,看见一颗星星在大叫,它蹦过去问,“你在干什么?”
星星说:“我在呼唤我的伙伴,离我近的就快到了,离我远的就听不见了。我们玩一个游戏。人越多越好。”小兔子说:“我能加入吗?”“好!”不一会儿,月亮变圆了,像个大玉盘,星星像许多甜豆,我吃着吃着,吃不完,我想还有许多甜豆,应该分给全世界的人分享。
晚饭过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收拾完家务都提着小板凳来到地坝上乘凉。在翠绿的嫩竹下,于是,他们把一天的疲劳全都忘了,有说有笑地,轻松又愉快。
夜幕徐徐降临了,红霞已经消退。深蓝色的天空格外空旷,暮色弥漫,田里微微地散发着温暖的潮气,远处的土窑,近处田里的稻苗都在这似烟似雾的潮气里变得模糊了,看不清了,渐渐地,池塘边的树林在水面也看不清楚了,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无边的纱幕里了。
天越来越暗了,漆黑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弯新月。银盘似的月亮高高挂在上空,透明得像轻纱一样,星空显得格外高远,村庄沉浸在如梦如幻的宁静中。
月光静静地浸泻着整个地坝,竹林外的小草湿漉漉的.,似乎比那染料还绿,叶上的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是那眨动着水灵灵的眸子。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不是让我感到冷飕飕的,清凉的风亲吻着我的小脸,月亮好像是在跟着我走,我跨进屋里,只见墙壁都成银色的了,我回头一看,那几株飘逸的竹子偶尔也耷拉着脑袋。
【乡村的夜晚写景散文】推荐阅读:
疼痛的夜晚散文09-08
那个漆黑的夜晚散文09-26
乡村的写景作文650字11-27
五月的乡村抒情散文07-06
乡村风光优秀写景作文10-18
乡村风景小学写景作文400字11-12
美丽的夜晚11-29
写夜晚的诗句06-15
冬季的夜晚作文07-27
夜晚的雪景诗句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