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教学目标案例分析(精选8篇)

英语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篇1

“四结合”作者 济南市五十八中曲丽君

一、概述

《巴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篇章。这一节主要介绍有关巴西这个国家的知识,介绍了它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载体,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借助网络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协作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

本案例以“我眼中的巴西”这一学习任务为中心线索,不断地辐射到其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不断创设的情境问题中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情境性、自主性、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等特点。课堂教学实施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的学习资源库为基础,教学活动由“展示学生作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组织、引导评价”、“教师小结提升”、“课后交流反馈”等七个环节组成。通过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地理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得以培养,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地理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巴西的概况,包括种族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

(3)能根据巴西的相关资料提炼并阐述其自然和经济特征。

(4)能评价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5)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提升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英语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篇2

新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而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上.这不仅要求教师能精要地统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且要更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方法、能力提升过程.教学中,一旦遇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学生基础与能力过低的情形,两者的强烈反差必然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失效,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使能目标的概念及分析机制

所谓使能目标,是指从原有知识基础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次级目标.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条件.而当学生尚不具备这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时,教师必须设定具体的衔接目标,该衔接目标就是使能目标.教学实践中,当知识与能力要求跨度较大时,学生必备的某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欠缺会导致使能目标更多.

如何分析、获得使能目标,最常用的方法是递推法.即从终点目标开始,揭示学习它们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这些条件就成为使能目标.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及时到位地作出分析,确定使能目标的种类,寻找达成使能目标的条件.以此为起点,步步发散,精确推理,直至推理到学生的认知起点为止.

三、使能目标的教学实践研究

1.分析起点能力、使能目标和终点能力,确定科学的教学步骤

以“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教学实践为例,在开展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到学生的普遍学情,即在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以及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实施“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的终极目标逐步分解,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息息相关,而原子最外层电子(即价电子)必须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来解释,从而建立起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使能目标.教学中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逐步达成使能目标,最终拓展更高层次的能力与科学素养.具体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相互作用,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为我们寻找、确立、解决使能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通过相互作用,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其结果是新知识获得意义,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组.从中不难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有着重要作用.而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一般认为存在3种关系,所以,使能目标的实现应有三种方式.

①当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在包容程度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知识与原有知识构成下位关系.这时新知识的学习称为下位学习.例如,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学习书写具体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形成具体的概念,就构成了下位学习.如图2所示.

②当新知识在包容与概括程度上高于原有知识时,这时新知识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例如,学生在已理解Si、P、S、Cl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数的基础上,要通过探究总结,得出非金属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规律,这样的学习就属于上位学习.它拓展与实现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意义”的使能目标.如图3所示.

③更多的时候,认知结构的拓展与思维的创新需要在分析和类比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与突跃.因此,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既不能产生上位关系,也不能产生下位关系,但是新知识可能与原有知识有某种吻合关系或者类比关系时,新知识的学习更多地采用并列结合学习法.

3.在发展中评价使能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素养

如果说,使能目标的分析和实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理解和应用使能目标.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螺旋上升到过程,“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教学就是通过三个阶段:显性化的起点能力、分解后的使能目标和预设的终点能力实现三者间的自然连接.教学实践中需要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机制与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生长,体验和享受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过程使能目标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卢巍.任务分析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中??国教育学刊,2000,4.

政治教学之三维目标分析 篇3

【关键词】政治教学 三维目标 教学反思

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通过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务分别对三维目标予以分析: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其他教学目标的载体。要更好地促成知识目标的实现,就要突破记忆量大、知识点抽象这两个难点。

(一)优化记忆方法,解决知识庞杂难题

由于这个特点,优化记忆方法,简化记忆难度变得尤为重要。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知识模块化划分较为明显。怎样给学生的记忆减负,而不影响记忆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我推崇一种由点到面的知识记忆法,即将每一个模块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以每一个关键词为基础衍生出各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立足社会生活,突破知识理解瓶颈

高中《生活与哲学》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础性知识。哲学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通过生活化教学,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哲学成为学生生活的指南,启迪生活。在讲解《生活与哲学》课程内容时,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生活和学科知识的关系问题。我们的基本想法是:紧扣社会生活的主题,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力图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努力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知识支撑的课程模块。

二、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新课程规定,通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具有“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确定的能力目标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下面选取其中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惰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作为学生自主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并通过提问、学案填空问答等形式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予以督促和检测。

(二)合作探究的能力

有效的探究活动要求小组成员高度参与,有更强的分析问题、协作沟通能力以及竞争意识。而针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相对抽象的特点,设计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探究活动尤为重要,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合作探究,提升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小组活动中一部分基础较薄弱、参与度较低的成员,应加强鼓励,给予其公平的展示机会,避免其形成较低的自我认同,增强其自信心。

(三)学以致用的能力

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仅仅依靠知识点的记忆远远不够,熟练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需要建立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同时更需要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形成正确高效的解题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一目标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主动建构社会典范的示范效应。

(一)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通过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有效的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爱,一旦被学生理解、接受,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教师。教师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探求和钻研精神,都能感染学生。

(二)主动建构典范效应

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同辈群体中也存在与主流价值观相冲突的负面文化。在讲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框题时,一个关于老人该不该扶的争论,学生已受到大众传媒所报道的负面新闻的影响,大多希望做出“明智、理性”的选择,这与我们教材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违背,使学生以应试的功利目的来回应我们的德育目标,建立在一种对理论质疑的基础上的学习使教学变得空壳化,学生知识无法内化,德育目标无法达成。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不能强行教条式地灌输,而应该主动有效地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将社会典范实例通过多媒体、新闻资料搜集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自主地认识、接纳,潜移默化地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化。

【参考文献】

[1]吕敏霞.生成性教学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14-117.

[2]钟海清,戚业国.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教学目标分析有待改进的案例 篇4

1.语文

一年级上

【教材内容概述】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课文15,课文内容讲小燕子在燕子妈妈的启发下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从这种学习到观察事物要仔细、发展的眼光、抓住主要特征的方法。生字12个,会写三个。语言练习点是把“看看”变成“看一看”这样的变化。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12个生字。在阅读中拓展、巩固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的情趣。

3、能用学到的词语进行创新写作。

学习者特征分析优秀案例

语文

【来源】《自己去吧》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兰海燕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

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小学案例--教学目标的设置 篇5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演唱中体验歌曲的情感,抓住音乐形象“谁在唱?唱什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想象力,提高学生对歌曲中音乐形象的把握和表现力。通过歌曲演唱体会漂泊异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及对壮美大自然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置的情景中,用对比、感受、体验的方法学习歌曲,表现好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熟悉一个降号调的识谱,自信而富于情感的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曲谱及第一段歌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歌唱声音自信而富于情感的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1.一个降号的调的识谱与2/2。2.歌唱中气息的正确运用。

牧场上的家

——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歌曲表达出的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聆听、体验、对比等方法,在感知、情感体验、参与音乐活动中学唱歌曲,表现好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歌唱中体会并掌握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的运用。2.巩固对弱起小节的认识,感受弱起小节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好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教学难点

带有弱起的乐句学习。

思乡曲

——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欣赏《思乡曲》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思乡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聆听、对比、模仿、体验、评价等方法来鉴赏乐曲,运用色彩表现的方式考察、帮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恰当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认识《思乡曲》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能够深情的演唱作品主题旋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分析乐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唱好主题部分旋律。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情绪的变化。

狐狸和葡萄

——海淀实验小学一年级舞蹈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创设童趣情境展开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想象能力。

2.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和舞蹈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巩固常规舞蹈课堂训练组合,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自主创编活动,培养更强的创新能力,感受舞蹈所带来的喜悦。(更具体为好,创编什么活动?哪方面的创新能力?)

3.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和热身活动身体的“头、臂、脚、腿及模仿能力”的训练。2.学习舞蹈《狐狸和葡萄》组合。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创编舞蹈综合表演《狐狸和葡萄》组合。2.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

(二)教学难点

学生即兴创编舞蹈动作“狐狸、葡萄、小鸟”。

《小雨沙沙沙》

——小学一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聆听并感受《小雨沙沙沙》欢快活泼的情绪,学生有用歌声表现歌曲情感的愿望和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听、唱、演等多种音乐活动中,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小雨沙沙沙》,表达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体会活动中的快乐与成就感。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沙》后,学生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完整背唱歌曲。

《北京喜讯到边寨》

——小学五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感受到热烈欢快的情绪,对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有进一步了解,学生更加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为各乐段伴奏,学生能表现出音乐热烈的情绪。

2.通过填表,学生能听辨出乐曲第一第四乐段在乐曲中的位置。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快速、准确地听辨出乐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学生对乐曲第一、第四乐段的旋律记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听辨并记忆乐曲第一、第四乐段。(是否也要表述:聆听、感受理解全曲的内容表述)

2.学生快速、准确地听辨出乐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合二为一更好)

(二)教学难点

英语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篇6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18 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生字。

(2)会写生字。

(3)背诵课文。

(4)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识字的方法。

(2)同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写字姿势正确。

(2)懂得课文主题思想。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上述《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好了基础;

3、教学目标的阐述清晰,条理明细。

二、对此目标的建议:

但从实际教学出发,我们所教的每节课,都有其具体内容,所给的例子中,可以作为通用性三维,针对《称赞》这一课,具体的内容有哪些?教案编写者则根本没有写出来。可以这样说:上边的三维目标放之任何一节小学语文新授课几乎都能行,但几乎都不行!因为具体内容不明确,全是空话罢了。如果能再考虑这些,是不是更完善?我想,可以作如下修改: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生字。通过查字典,认识10个生字。

(2)会写生字。会拼、会写8个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4)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识字的方法。

(2)同桌交流,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写字姿势正确。

英语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篇7

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为了让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辅助工具对英语的教学进行场景的构建, 在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较多使用的辅助形式包括音乐、语言、事物和自然环境等, 从而帮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进行理解,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可以更好的将语言进行理解, 并熟练的进行运用。英语本身是一种实用性的语言知识,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果让学生单纯的进行听讲, 会较为枯燥, 学生逐渐的产生排斥的心理。而通过情景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对知识的认知效率,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的掌握, 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这篇课文的主要语法是让学生掌握过去进行时, 但是在真正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容易将过去进行时和过去时混淆, 因为这两种语法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件, 只是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正在发生的事件。如果让学生单纯的进行理解, 就会过于抽象。因此在进行情景教学中, 可以将现实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去, 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打篮球、跑步和骑车等活动, 将其进行设计, 并结合动态的画面, 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 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时候, 可以将过去进行时的时态引入到课堂中去。

案例二、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第七单元“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这一章节时, 主要的语法是重点句型“Would you mind (not) ...?”, 在对句型的学习中, 可以设计如下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到一场郊游活动中, 当到达目的地需要下车的时候, 发现有的小伙伴睡着了, 因此进行以下的沟通:“T :Look, who is sleeping in bus now?S: Lan Tong is sleeping.T: Would you mind helping me wake him up?S: OK, I will do it at once.”通过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件的情景展示, 让学生可以很直观的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在积极、和谐的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一定的语法知识并进行适当的展开, 对学生来讲趣味性不断的提升, 学生可以真实的感受到英语在进行应用时的语言环境, 熟练的进行运用, 使得英语的学习不再抽象而是真实的反映在日常的生活当中, 对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案例启示

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 积极地利用教材的优势对情景进行设计, 巧妙地将语言环境和真实的生活进行贴合, 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语言的交流与合作, 将课本的知识进行还原, 通过语言环境进行展示, 既能够深入的了解语言环境, 同时可以让学生积极的进入到角色中去, 将书本的知识进行运用。在对较难的语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因为较为抽象难懂, 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 通过设计情景可以将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提升, 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到新的角色当中去, 不再是被动的进行学习, 对新的知识的掌握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对新知识可以进行合理的运用。

新课标明确的规定教师应该重视从学生的日常出发, 结合生活的实际,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让学生可以从学习中不断的体验生活和理解生活, 将生活的实际和语言结合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英语的课堂设计中应该将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年龄进行分析, 设计的情景既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 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 展现高效的课堂活动。

四、进行情景教学的建议

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中, 对情景的设置必须要接近生活, 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句型和语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 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训练, 自然的将语法进行过渡, 展示出语法学习的魅力, 深入的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情景的设计, 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年龄,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 提升积极性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情景的设计中需要将课程的难易程度进行掌握, 无论是语言知识的构建上还是内容的拓展上, 都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 给学生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自发的进行学习。

五、结束语

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 可以体会到情景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能够充分的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进行展示, 将抽象的语法和句型转化为较为有趣的情景, 对学习的效率会有一定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 围绕教学的难点进行设计, 将学习的舞台进行搭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中去, 感受学习的快乐, 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 进行新课标改革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改善, 不再是传统的较为死板的教学方式, 而是采用情境为主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情景教学的魅力, 自主的进行英语的学习, 不断的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让英语的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课堂,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本文主要针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情境教学案例进行案例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八年级,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何亚维.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下) 情境教学案例举偶[J].新课程 (上) , 2011, 08:172.

分析英语中考考查目标与备考方法 篇8

【关键词】英语 中考 考查目标 备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17-01

新课标对各学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靠题海战术进行备考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中考形式,初中英语老师应该掌握中考英语的考查目标,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和备考方法,实现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

1.中考的考查目标

1.1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初中英语要求学生能够在提供的语境下,运用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

1.1.1词汇运用

英语词汇要掌握的知识有单词、短语、习惯用语以及固定搭配;能够掌握词语的意思以及其在特定的语句中的意思;对词汇的运用还需要能够学会应用,能够准确的用词汇描述事物等;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单词量和习惯用语,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

1.1.2语法运用

初中英语新课标在语法运用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以及常见的意思;通过在实践中使用,亲自体会其中的表意;能够用所学的表达出人和物;掌握适用于描述具体的事物时的表达方式;掌握描述地点、人物等多方面的内容的表达方式。

1.2语言技能

1.2.1听力技能

学生要能从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理解材料中的内容,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等。对于对话中不明白的单词也可以根据整体的语境进行猜测。

1.2.2口语技能

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能够清晰将要表达的事物描述。在考试中学生一个避免用自己没有把握的词汇,在特定的场所用特定的语言等。

1.2.3阅读技能

初中英语阅读要能够将所给的文章读懂,了解其中的主题和描述内容,并从中获得信息。中考中要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对于不会的词汇,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敲,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能够掌握有用的信息。

1.2.4写的技能

英语中的写作分值也不少,需要学生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给的题目,写一篇英语作文,能够清晰的表达,从中考查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写作时是否具有较好的逻辑性,能够紧贴说给的题目,不跑题等。

2.中考备考策略

中考备考策略由宏观调控和细节规划所组成[1]。

2.1宏观调控

2.1.1做好初三全年的复习计划

初三要备考中考,英语老师需要制定一个初三这一学年的复习计划。在初三上学期讲授新课的同时,也要进行复习,加强对词组、语法以及句型的巩固,安排适量的专项复习课,对学生进行专项巩固。初三下半学期是复习的主要阶段,英语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对语言知识再做整理。在复习中就需要不断的练习,对于题型的选择就需要英语老师能够随时关注最新的中考信息,掌握中考英语要考查的题型,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比如在听听力时,学生应该想好再听,去理解文章的内容还是边听边记下有用的信息再去做题还是先看题目。在考试前的一两个月中,老师应该对学生之前的复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于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要进行指导,不要让学生有太大的压力,让学生用好的状态去参加中考。

2.1.2充分发挥教材在复习中的作用

在复习时也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将其和辅导材料、练习册结合起来。英语老师要做好词组和句型的归纳工作,词汇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有句型的使用也很重要,平时应该让学生将常用的句型定期的进行复习,多练习并掌握,能够在适合的地方合理的运用。老师让学生多读课文,且过程中还要多留意课文中的句型、文章结构等。比如在课文的句子中,文中使用的是过去式,学生就要思考为什么不是用现在完成时,能够对每个时态做出清楚的区分和运用。在平时读课文时,遇到好的词语或句子,老师可以让学生记下来,最好能够背下来,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有东西可用,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词语,能够提高作文的分数。

2.2细节规划

在备考阶段除了宏观调控,有全年的复习计划外,还需要在平时多注意细节,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语法以及词汇的掌握度,进行细节规划。

2.2.1语言技能的培养

对听、说、读、写的培养是贯穿于英语教学始终的,也是中考的考查方面,老师在教学中有计划的对学生这四方面进行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结合中考的考查目标,设计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的水平。在课下,老师需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采用重复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进行反复的练习,老师结合考查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方法。比如在记忆单词或课文时,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时间段,有的学生是早晨,有的则是下午,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段,提高记忆的效率;还有的学生喜欢看英语的电影,因为有画面,所以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影的内容;老师一个让学生多阅读英文材料,让学生不断拓宽自己的英语知识,积少成多,量变达成质变,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还有加强归纳的方法,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知识。比如在写作中表示意思转折的词汇进行归纳,有but、although、however、nevertheless以及instead等;表示结果的有therefore、as a result、thus等;表示补充说明的有moreover、in addition以及furthermore等。老师还要让学生通过和别人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能力,比如可以和朋友之间用英语写信,与同学交流,可以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可以是读完一个故事的读后感,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2.2语法知识的复习

对于语法的复习应该知道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语法有哪些,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学习语法时死记硬背的效果是不大的,正确的语法学习方法应该是在理解之后进行掌握,在课文中可以多注意文中的语法是怎么运用的。比如倒装句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学生要能够清楚的分辨和掌握,掌握一些固定的搭配,比如像hardly、little、never等一些具有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在句首时,句子就是部分倒装。

2.2.3词汇的复习

在词汇方面比较有效方法有重复法、分析单词的特征记忆拼写、分组记词、采用多种形式记单词,比如联想、造句等。例如分组记忆单词,利用按照动物分类、按地点分类、按颜色分类等,比如表示颜色的单词有pink,purple,rubine,tan,turquoise等,表示天气的有:showers,cloudy,fog,hail,drizzie等。这种分组记忆单词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系统的记忆单词,提高记忆效率。

3.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中考英语的考查目标和备考方法,老师需要掌握这两方面的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学生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成绩。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想和自己谈谈六年级作文下一篇:探险的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