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报告书格式(精选6篇)
一、实习地点:贵州黔南荔波茂兰景区
二、实习时间:XX年5月21日——XX年6月5日
三、实习环境:景区
详细描述采集环境的特点。
四、实习工具
五、采集内容
将采集到的动物归入其所属门类,并给出其鉴别特征。
六、标本制作
详细记录标本制作所需的药品和关键步骤。
在实习报告后附实习体会一份
一、实习目的
植物学
1.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野外采集记录、压制及初步鉴定植物的方法;
4.学习从采集到正规完整蜡叶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动物学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生态学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4、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5、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6、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7、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二、野外实习注意事项
野外实习是一项集体活动,又是在野外进行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它时间短,人员分散,组织管理难度大,因此必须做到:
1、遵守纪律,服从统一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
2、注意安全,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爬山涉水,毒蛇猛兽,枪支弹药管理等方面的安全。
3、发扬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注意与实习基地周围群众的关系,谦虚谨慎,诚恳待人,时时处处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好的精神面貌。
4、勇于承担艰苦工作任务,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要爱护公物,努力学习,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5、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习目的,要求帮助学生端正实习中的学习态度。
6、由于实习中人多,老师相对少,所以,在实习中,强调主动学习,同学要多问、多看、多记、多动手、多思考问题。
7、加强安全意识(如防蚊虫叮咬或毒蜂、毒蛇咬伤),强调实习中要遵守纪律,要有整体大局和时间观念,不允许任何人自由散漫、乱跑或中途离队。
8、每天外业回来及时整理压制的标本,整理好采集记录。
9、实习是一重要的学习环节,因此,每个同学都必须认真参与。实习回来后,要积极进行标本的归类整理。最后的实习报告,应当是一份小组集体劳动的成果。整理名录时,应与工具书核对好所属的科、属名称及拉丁学名。
三、野外实习的内容和安排
1、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植物学(1)掌握野外分类工作的全过程:标本的采集记录、压制、上台纸鉴定、定名。
(2)熟练利用检索表独立鉴定常见科的植物,牢固掌握重要的常见科(20个左右)的识别要点及其常见种(共120~150种)。
(3)拓宽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科特征(一般性掌握),如萝藦科、蓼科、桑科、榆科。
(4)通过不同生境下植物种类的调查,了解野外山区、湿地的常见植被特点和种类。
动物学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生态学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实习地区不同地方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实习地区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2、野外实习的形式和安排
植物学
野外实习以班为单位,由指导教师带领,按计划完成。主要分三种形式分段进行。
(1)野外采集、识记、反复熟悉的过程:两周时间(地点:荥阳环翠峪主要为山区植物;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了解湿地植物分布情况;郑州植物园和郑州树木园参观了解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和配置情况。)
(2)分门别类整理、鉴定、梳理的过程:在校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利用《植物检索表》和《河南植物志》,结合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整理、归类。并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一份实习名录。(3)通过观察,制作植物标本,梳理实习植物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更深入地认识相近科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总结,更便于同学在野外识别植物所属的科特征。如:植物体具乳汁,合瓣花,叶序对生的只有萝藦科。
(4)在鉴定的基础上,选取最佳标本,上台纸、写正规标签,完成蜡叶标本制作的全过程。
(5)最后一天下午是各组蜡叶标本的展示与上交(每人一份做好的植物标本,一组一套植物叶片标本),尔后是常见植物识别考试。(认识20~30种植物)动物学
(1)按10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捕捞器械、标本桶、标本瓶)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购买室内标本制作的药品、器具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生态学
(1)按10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
(3)熟悉实习地点地貌等基本信息
四、实习工具
20米绳子,皮尺,卷尺,老鼠夹,剪刀标本夹、采集袋、枝剪、小平铲、记录本、标签纸、参考书、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五、实习地点自然概况
1、环翠峪
环翠峪地处浮戏山的中部,是嵩山北部的余脉。在清朝乾隆十八年的《汜水县志》中曾今记载,这里“四周青山环绕;松柏叠翠;诸山来朝;势若星拱;林黛罗列;谷峪清幽。”,所以被叫做环翠峪。
环翠峪景区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古城堡为特色,千年石花为一奇,红色文化、贤孝文化、嫘祖文化为衬托,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野营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环翠峪风景区以独有的石怪、洞奇、林美、景幽著称,以郑汉长城、卧龙云花石,太行猕猴最为有名。
2、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批准的20个湿地公园试点之一。占地面积为2390公顷的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中的位置处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浮桥和黄河公路大桥之间的黄河河道南侧,公园自西向东依次与侯寨村、牛庄村、前刘村、大河路办事处、李西河村、花园口村毗邻。在《规划》里,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由6个功能区组成:科普宣教区、休闲娱乐区、滩地探索区、生 态保育区、黄河农耕文化区和综合服务区。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位置十分重要。规划区湿地景观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紧邻郑州市区,交通便捷,是建设湿地公园的理想场所。
3、郑州树木园
郑州树木园是郑州市南郊的一处景点,属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位于 尖岗水库南侧、东临郑密路(郑登快速通道)、南临西南绕城高速,建设面积4200多亩。主要功能分为引景区、树木科普区、科研研发区、综合服务区、观光游览区、生态防护区、森林游憩区、乡土树木园区、纪念林区。功能区内的19个景区为化石园景区、修木硕花区、地带树木展示区、垂直绿化区、空中花园、绚秋林、专类园区(桑园、桂园、药园、竹园、芳香树木园、松柏园、海棠园、木兰园)等。
4、郑州植物园
郑州植物园位于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总用地面积861.84亩。建筑总面积11511平方米。郑州植物园工程建设于2007年9月3日开工,目前为止共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1.3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万平方米。
园内水域面积3.6万余平方米,收集植物1500余种,数十万株,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郑州植物园内东区有银杏园、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竹园等15个专类园,以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展示为主;在西区,有岩石园、盆景园、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攀缘蔓趣园等10个专题园,以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寓教于乐”。此外,植物园拥有“花海迎宾”、“象揽璧”、“天香咏华”、“予山飞霞”、“松畔溪照”、“花漫如歌”、“竹影石韵”、“山水灵秀”等八个景区共30余个景点。到2014年止,各个专类园植物已基本栽植到位。
郑州植物园将建专类园、主题园和市民休闲观赏区,其中专类园将建温室、松柏园、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园、木兰园、玫瑰月季园、樱花海棠园、忍冬园等22个园区,将和国际植物园接轨,为国内一流的、具有中原地域特色和以温带植物群为主体的植物园。
六、工作方法
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1、采集的时间:
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实有一定的季节性,所以必须记载植物采集的时间,植物是否开花。鉴于野外实习时的时间限制,可能看不到有些植物的开花和结实情况,而一份完整的植物标本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种器官齐全,如缺乏哪一部分,应选择适当的季节及时补采。
2、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代表性。要采集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健壮植物,不采变态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点的典型枝,不采徒长枝、萌芽枝、密集枝等。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草本植物尽量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标本。
(2)草本植物采集时如植株过大可在采下后,折成“V”字型或“N”字型再压制。
(3)对于木本植物,必须将全株拍下照片,取能代表植物特点的部分枝条作成标本。
(4)如有地下茎(鳞茎、块茎、根状茎)应用铲或镐挖出。对于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水生植物可用硬纸板将标本托起、展平。对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如植株有老幼的异型叶,必须兼顾各种类型叶都采集。对于肉质多汁的植物,如景天科植物,压制前最好处理一下(用沸水煮),然后在按一般方法压制。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要采2~3份。
(5)采集时必须认真做好时间、地点各项记录,它是鉴定植物的重要参考,记录时要统一编号。要给所采集的标本挂上标签,并注明所采集的地点、日期及采集人的姓名,并且记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如陆地、水池、向阳、气味、颜色、花的形态、乳汁等。
(6)标本采后要及时更换干纸(否则会使标本生霉腐烂),并对标本进行整理,叶片要平整,不能重叠。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要有,以便鉴定时观察。压制标本时要随时调整标本的位置,使之高低均匀。
(7)保护好所采集的植株。把采集到的标本放到采集箱里,如植株较柔软,应垫上草纸,并压在标本夹里。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介绍如下:
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
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③标签和保存:每一个标本都必须附有标签,以此说明标本的中名、学名、采集日期、地点和采集人姓名。在野外实习中,要将完整无损的标本分目上盒,在实习结束前,各组展示标本,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选取制作精美且符合科学要求的标本放入专门的标本盒,带回学校标本库。具体的标本制作过程以蝴蝶为例: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本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可把它放好以晾干或烘干。
生态学野外工作方法:
1、一般工作方法:植物群落是在一定地段上群聚在一起的植物有规律组合。A、自然界存在的实体,是自然演替的结果; B、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C、与环境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1)样地的描述:
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对调查样地的自然环境和植被类型进行描述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使人们对所研究的植物群落的发生、演替、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等有所了解,而且为后来的野外调查结果和数据处理以及研究论文和工作报告的撰写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主要描述内容包括:群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样地土壤、植被类型以及干扰情况等。2)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 在野外进行植物群落学研究时,为了获得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进而对整个群落特征作出判断,必须进行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样方法。
样方法是植物群落学的基本调查方法
操作步骤:在同一群落类型中确定样方面积和样方数
20m 20m 样方法样方设计示意图
在本次野外实习的生态学科目中,主要是采取了样方法。按乔木20*20m、灌木5*5m、草本1*1m设置样方。
生态学室内分析方法 1)群落最小表现面积确定:
群落最小样地面积指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最小面积。群落的最小样地面积随群落类型的不同、群落所处演替阶段的不同、以及群落所处地理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确定并使用最小样地面积,既能够充分反映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又不致于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样方确定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样方法是植物群落调查中使用最普遍的取样技术。
样方是以一定面积的样地作为整个研究区域的代表。样方的大小、形状和数目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群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最小样地原则确定取样的大小。样方数目根据群落的类型、性质和结构而定。取样时,样方越多,代表性越大,但所费人力、物力也越大。
七、实习心得与体会
在这短短的十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十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 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十天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带队老师 给我们讲解为主,动手为辅。有时候时间自个掌握来实践。
我们一边认真听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所属的科与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生怕记漏、听漏任何一个种名。几乎整天我们都在路上走,这对人可真是一种考验,既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又考验体力还要靠耐性。有时候头晕得要命,因为科名与种名是在太多啦!但奋程度从来没减,因为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比如:环翠峪、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每次一见到一株陌生的植物,我们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都不停地问“这是什么啊,这是什么啊?”对一株植物来说,我们一般要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有时候拿叶子对比一下,搓烂闻一下味道,同时也观察它所处在的生活环境等,以此来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猜测它属于哪个科哪个属的。不懂的用枝剪剪下合适大小和合适部位的植株,用标签做好标记,放入采集袋中,回去再向老师请教。每见一棵植物,看了它的主要特征,都在脑袋里不停地收索有关它的信息,每到此时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野外实习就可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记忆,加深我们的印象!这十天,我们走的路非常多。我们看得多,听得多,问的更多我们不停的重复旧的知识,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有时三两个人围着一堆标本,一边看着标本,一边翻参考资料,不断讨论,以期给这种植物定科种名。有时候两种非常相似以至你无法区分,这个时候我们就学会了从各方面细节来对各种不同的植株所属的科属进行检索。当我们真能区分他们是,心里是多么有成就感。这次的实习使我学会了很多,课本上的,课本外的,我们都达到了最佳的结合。同时增大了我的见闻,扩大我的视野,更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野外实习时间虽然很短,却收获颇丰。一方面,我们领略了环翠峪等实习地点的韵味与美丽,另一方面我们也真正的见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动物。这次实习,不仅巩固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而且我们将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今后,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通过本次实习,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了生态学室外工作的方法,能够便于让我们熟悉最为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可以更好的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实际科学研究中去。在本次实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时间的准备方面不够充分:由于对样方中的物种调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本次实习中时间显得尤为紧俏,不能够保证每一方面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因此,在今后的生态学实习中,首先要保证时间的充裕性,才能够将样地调查的更加全面。
2、前期的理论知识准备不足:前期的理论知识准备不足也是导致实习中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在实习前期,不应该只是用一到两个小时来进行知识准备工作,而是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就应该充分的穿插进来,有一个时间的掌握过程,更好的帮助完成相关的实习工作。
实习期间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后勤生活,让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老师和班委们,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住宿方面,都尽量在经费范围内做到最好,为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实习时间短,要跑的点又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长途的跋涉让我们都很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心里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希望学院考虑实习时间和在外作息时间的安排的变更。
甘露学号:08380105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紧靠鄱阳湖,整个风景区的面积有302km2,外围保护地带面积约500km2。从成因上看,庐山是一座典型的由于断裂抬升作用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平面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主峰大汉峰海拔1473.8m。全山自古命名的山峰有271座,群峰间散布着26座冈岭、20条壑谷、16个岩洞以及22处怪石,此外还有22条瀑布、18条溪涧和14处湖潭。自古以来庐山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一向都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说法。
第一次的野外实习,初次到达庐山,颇感兴奋,这五天,我们参观了庐山的大部分景点。第一天,我们乘车到达庐山底,换车上山,蜿蜒的盘山公路,这可有点苦了晕车的同学了,要到达1000多米的山上,这中间有几百个弯道。沿途风景很美,在山腰上往窗外看,像一直在重复一个弯道,远处的雾渐变的清晰。
庐山的地理位置优越,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交通条件也比较优越,中小型的客车,都能比较容易上山,庐山物价虽有点高,但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在山上,食、住(山上的酒店、宾馆、餐馆都比较多的)行(山上有许多共有人使用的环保车,价位稍高)、游(山上有许多的景点,可以尽情的游)、购(不管山上还是山下都有许多特产专卖店,庐山的著名特产是一茶三石:云雾茶、石鸡、石鱼、石耳)、娱(在山上,你也能逛街,有许多店铺,游娱结合)方面都能基本满足你的要求。
庐山有一系列北东-南西的断裂作用上升后形成的断块中山(海拔1000m至2000m)。整座山体由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并且还存在仍有争议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总的来看,庐山属断块山构造地貌、冰蚀地貌、流水地貌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地貌景观。不同的地质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拥有不同的科学考察价值。
牯岭街市是我们到达庐山山顶的第一站,牯岭是庐山风景区的中心,是一座海拔1167米的公园式的美丽繁荣的独特的“云中山城”。牯岭街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长江玉带,为休闲、消遣、娱乐的理想场所,也常是庐山旅游者的首到之地。旅客可在此安排住宿,选择游览路线,选择导游团体等一系列活动,既为即将游览做准备,又解决了食宿的后顾之忧。
流水地貌,庐山除了几条规模不大的河流外,景区内还有几个人工湖,如如琴湖、芦林湖。芦林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故又称东湖。去芦林湖的路上,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行走在其间,颇感凉爽。在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川期,当时这里是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芦林湖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景致优美。毛泽东生前曾多次于湖中击水畅游。
在庐山三宝树风景区,有着匡庐瀑布群中以秀美纤柔为其特色的两个瀑布——黄龙潭瀑布和乌龙潭瀑布。被人们喻为好运潭与晦气潭。关于黄龙潭、乌龙潭两瀑,民间流传着一个白龙和黄龙的神话故事,分别住在乌龙洞与黄龙洞里,黄龙,兴风作雨,祸害百姓。白龙,温驯善良,造福生灵,好运潭与晦气潭的由来也和这个故事有关吧。
飞来石是属于冰渍地貌,对于冰川地貌,1947年李四光先生在其专著的《冰期之庐山》一书中提出庐山地区在第四世纪更新时曾出现过三次冰期,形成了包括冰蚀地貌(如剪刀峡)、冰渍地貌等在内的众多的遗迹。但也有不少学者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庐山海拔过低,不应出现冰川。
在游览的最后几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叠泉,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九叠谷。距九江市26公里。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在庐山一直有这样的一句话,“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 三叠泉瀑布汇集五老峰、大月山诸水,循着天工琢成的三级“冰阶”断崖折叠而下,故名,亦名三级泉、水帘泉。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0多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气势磅礴,无比壮丽,自古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号称“庐山第一奇观”。庐山上,还有九叠屏、玉川门、铁壁精舍等许多的景点,但是一路上只顾着爬楼梯,这些经典并没有太过留意,还有点遗憾呢。1996.5月三叠泉还是联合国专家组的考察庐山的第一个点,联合国专家桑赛尔博士那时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景观之一。”
高山上的气候是非常独特的,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面江临湖,再加上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并且,庐山又是一座中山,山高谷深,还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相传白居易任江州(即今九江)司马时,在山下九江等地桃花已凋落的暮春时节,登上庐山游览,看到这里桃花盛开,感慨不已,便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著名诗句。庐山的气候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要低,降水量也要多,在庐山上的五天里,有三天都在下雨,雨量并不是太大,给人一种非常凉爽的感觉,感觉像回到了春天的温度。在山中穿梭,走在山里的公路上,常说庐山上365天有200多天都可能是雾天。也许刚刚还是晴朗无云的天空,不一会便会是漫天大雾。一阵一阵的雾气很大,也很凉,冲散了身上爬山回来的那股热,冲掉了那股疲乏··· 周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每一片叶都披上了雾的袈裟,似能将一切净化。山上的绿色植物生长的都很旺盛,树木枝叶繁茂。也跟这独特的气候有关吧。
姓名:xx
学号:xxxx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实习地点: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 实习时间:12月1号到7号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小地区碎布测量布点方式;
4.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5.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
6.培养我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量,记录,算数,绘图各个方面的能力;
7.帮助我么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8.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9.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要学习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2.每小组将宿舍后面的田地分出9个水准点,并进行四等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
3.每小组完成一个该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
4.每小组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12月1日起,共为时一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
1.在田地内,分为9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必须进行往返测加密,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时间安排:12月2日~12月3日。
2.在田地,进行碎步点的布设,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时间安排:12月4日~12月6日。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对碎步点的导线测量都在田地内进行,地势比较平坦,高低比较分明。在实习过程中,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天气较为温和,但白天时间较短,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科利达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各项限差: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导线测量:
(1).导线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一般选择视野较开阔的较高地势处;每个控制点要和其前后控制点通视;控制点的选择要易于查找。
(2).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测量,即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12个点作为控制点(其中三个为已知的控制点),并在所选点处订钉子作为标记,由这12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已知点左闭合导线测量
(3).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水准仪,J2经纬仪,三脚架,双面水准尺
(4).施测方法: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二测回观测,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5).各项限差:半测回差 测回差 闭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36” ≤ 24”≤900m ≤80m ≤1/4000 1 ≤±40”√n【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四、作业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5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观测员,记录员 由四人按天依次进行轮换。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地势较平,一般没用到),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导线测量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位置后,按照闭合导线观测法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在同一测站处进行两个测回的测量,对两个测绘的结果进行检校,结果合格后转站,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导线测量的对于误差的要求进行。
3.碎步测量:(1)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2)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2)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5)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6)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7)展绘碎步点。
五.操作过程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本人在前两天的实习中,基本是跑尺的,开始觉得跑尺比较轻松,在随后的实习中也觉得并不是如此,跑尺也要消耗大量体力,比较累。而且只有尺立的好,读数才能准确。后两天本人是观测员,这也需要较好地体力,眼睛比较累。总之,在这次实习中,虽然累,但是收获也多,这次实习证明真正需要的不是个人的实力,而是整个团队的力量。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仪器的用途,熟练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同时我们也得到一些经验:进行测图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
(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5)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6)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重测。
第二天,野外实习正式开始,我们这个小组前三天跟着植物组采标本,第一天跟的是我们的郝博士,沿着公路边下山,我们本着采植物尽量具备有花和果的原则,上午采集三十多个植物标本,包括有蕨类、灌木,乔木,草本等等,蕨类如石松科的铺地蜈蚣,乔木如衫科的衫木,桃金娘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理论课上学到的植物种类,经过实际的标本采集,亲自去观察每种植物的花,叶,果,茎等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化了,这样可以是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深深感觉到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意义和作用非常之大,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理论知识又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最终达到一个促进理论学习的深刻理解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下午的任务是:根据采集标本的特征检索这些植物的名字,第一天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有的标本上没有花和果,所以根本就无法检索出来,还有就是对检索表上描述植物的特征性名词不理解,因此在检索的过程中我们会询问老师或学长学姐,或自己复习理论课的知识,一步一步的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进一步的体现了野外实习能够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这样的关系。
接下来采标本的时候就兼顾到了这些问题,所以第二天跟着王老师,前往大吊罗方向的林下采集标本,比如采到了假萍婆,有鲜红的蓇葖果,以及葡萄科的乌蔹梅等等,从这一天的标本采集中,我知道了葡萄科的显著特点就是卷须与叶对生,也学会了辨别果实的类型,有了前一天的经验,第二天采集标本和检索工作都顺利了很多。第三天,继续跟着班导采集植物标本,因为有了前两天的经验,采集的标本更加规范合格了,尽量做到都是有花有果的,而且都是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比如云香科的三叉苦,叶子明显的有三个小叶组成羽状复叶,而且还有香味,一些附生植物如兰科的石仙桃属的石仙桃,具有明显的鳞茎,以及须状根,还有附生在石头上萝摩科的眼树莲,具有肉质的匍匐茎和叶,这些都是与附生的习性有关的特征,在制作标本的时候也更会注重标本的制作原则,尽可能地修剪的美观些,而且尽量的把一些重要的显著特征展示出来,比如花,果,叶的正背面等,而且还要勤换纸,以保证标本不至于腐烂或干枯而影响标本制作的质量。我们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天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野外实习过的很充实。经过三天的植物标本采集,检索,以及制作,我们小组总共制作了四十多个标本,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实地采集标本,还学会了认识植物的重要特征,学会了运用检索表检索未知植物,这是最重要的收获,也学会了标本制作的技巧和能力,更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齐心协力的完成任务,学会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习上互相探讨,互相指教,受益匪浅。
第四天:开始参加动物组采集标本,我们小组跟随动物组的第一位老师是我们两爬组的汪院长,往后山方向进军,走进了林中,老师首先让我们用手中的棍子掀开前面小组布置的覆盖在林中分布的瓦片,老师说这是为了吸引两爬类动物前来躲雨或避光的,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捕获两爬类动物或统计其的分布数量,还有在林中圈起来一定面积的网,都是为了抓捕或统计两爬动物的数量。上午跟着两爬组在山上走了很多地方,并且用手中的棍子刨树底下的落叶层,以及腐烂的木头等,因为这些地方有可能隐藏着蛇或青蛙类的动物,经过几个小时路途的搜寻,我们小组一上午捉了一只蛇和两只青蛙,虽然采到的标本不多,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深体会到了科研实践活动的艰辛和不易。途中有很几位女生被蚂蟥咬了,我们其他女生赶紧凑上去帮她检查,帮她彻底把蚂蟥赶走,回来的路上,大家都互相搀扶着,男生都很照顾女生,这一幕让我感到大家都非常团结友爱,很温暖很感动。
下午开始动物的检索,我们捉到的那只蛇是一只名叫乌华游蛇的无毒蛇,检索的过程大致如下:首先从其头背部具有9枚对称大鳞,上颌前端无毒牙,可得知其属于游蛇科,并且中段背鳞19行,眶后鳞3枚,或更多,通身具环纹,且环纹不呈“x”斑因此检索出来是乌华游蛇,除了我们小组捉到的蛇,还有老师捉到的竹叶青,烙铁头等一类剧毒蛇,也是按照检索表上的步骤,首先看是否具毒牙,额鳞背鳞的数目,体色,体型等特点来一步一步检索出来的,还有两栖类如蛙的检索,大致步骤如下:首先第一步就是看蛙的肩带为固胸型还是弧胸型,然后再看其上颌是否具齿,接着看其指趾是否具有吸盘,以及Y型骨,最后再看种的一些具体特征,这样按照检索表一步一步来检索蛙的种类,晚上haidi教授还给我们用英语做了一个关于红耳龟研究的讲座,让我们通过对红耳龟身体结构以及生存现状的一些了解来更进一步的理解爬行类动物,同时我们也用英语和她进行学术上的交流,这同时也是一个练习英语口语和提高我们大胆说英语的好机会。
从两爬类动物的检索过程当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学会了使用动物的检索表来鉴别动物的种类,同时还掌握了如何鉴别动物的特征,比如蛇额头的鳞片有鼻间鳞,吻鳞,上唇鳞,眶间鳞等等,蛙类的弧胸型肩带是左右上喙骨不紧密连接或合并,可以交错活动,而固胸型肩带则相反,还有如背侧褶趾吸盘,Y型骨等特征,知道了如何去找出这些特征来鉴定物种,除此之外,我个人觉得收获最大之处就是我克服了一向以来对蛇的强烈恐惧感,平时连看蛇的图片我都会害怕的起鸡皮疙瘩,但是参加了野外实习动物组之后,我特意的去克服自己内心的强烈恐惧感,抑制住恐惧感去观察活蛇的一些特征,比如数它的鳞片,看它颌内的牙齿,看它行走的方式,等等,我克服了自己一直以来对蛇的强烈恐惧感,因为学习的需要,科研的需要,必须学会坚强和战胜自己内心深处的弱点,我觉得这也是野外实习给我最大的感悟,也是一个成长进步的表现,对此,我深有感触,野外实习不仅是一个将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更是一个锻炼我们身心成长和磨练我们意志力的好机会,因此,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成为生科院的一员,有幸参加这样的野外实践活动。
和动物组一起采标本的第二天,我们小组跟随杨博,戴着望远镜,兴致勃勃的出发了,因为我们要观鸟咯!大家一路上都很兴奋,拿着手中的望远镜,东张西望,一会儿向天空,一会儿向树枝,却一直都没看到鸟影,杨博说,因为海南捕猎鸟的人太多了,所以鸟很怕人,只要一听到人的声音,马上飞走了,所以很难观察到鸟,不过还是观察到了天空中有只展翅翱翔的猛禽类:鹰。飞翔速度之快,不一会儿就无影无踪了,走到林子里,观察前几天其他小组布置的鸟网,看是否有鸟被捕获,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鸟困在网上后要如何解开它,才能保证捉到完整健全的鸟,不过结果都不尽人意,三张鸟网都没有捕到鸟,沿原路返回的过程中,在一间屋子的屋檐下,看到了一个家燕做的窝,亲鸟正在给雏鸟哺育,它们背面羽毛为黑色,腹面白色,尾为叉尾等特征,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在湖边,用望远镜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一只牛背鹭栖息在湖边,它脚较高,腹部羽毛白色,背部和额头位一小块黄色,它因为经常栖息在牛背上而得名。一天的观鸟活动轻松而有趣的完成了,杨博下午还特意用捉到的一只雏鸟给我们讲解鸟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羽毛有初级,次级飞羽,尾羽,以及鸟的鸣叫声等,让我们通过实体的观察加深对鸟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晚上,来自保加利亚的教授给我们举行了一个有关鸟的讲座,比如鸟为什么会下不同颜色的蛋以及为什么筑不同形状的巢等等,在有趣的讲座中学到了很多有关鸟的知识。
跟动物组的最后一天是朱博的昆虫组,我们拿着工具,一路上捕捉蝴蝶蜻蜓等昆虫,不亦乐乎,一直走到大吊罗,途中,每捉到一只昆虫。老师都会给我们讲解它有哪些特征,属于哪个目,一个上午,我们采到了很多昆虫的标本,比如有蜻蜓目的豆娘,鞘翅目的金龟子等,昆虫的采集过程轻松富有情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知识,认识了很多昆虫,学会了看标本来区别不同目的昆虫的特征,收获多多。
动植物的采集标本都圆满结束,接下来的一天留给我们复习,认标本,准备考试,正好这一天学校的领导过来视察工作,不仅给我们加餐,副校长还给我们送来了甜脆的苹果,我们都好感动,深深的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我们野外实习工作的支持与关怀,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和努力的圆满完成这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我们把几天以来采集的动植物标本很认真的查看,熟悉检索的过程,记住它们的特征,第二天动植物野外实习相关内容的考试很顺利的通过了。晚上还有一个和林业局以及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聚餐——篝火晚会,大家举杯欢庆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师生携手共舞,欢歌笑语,气氛十分的融洽和欢乐,这样的场面想必每个人都会终身难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