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0篇)
根据xxxx农工委《关于报送村集体经济相关资料的通知》要求,xxxx调研组深入本镇各行政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镇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7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28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64.15万元,村均14.675万元。2017年全镇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2个,占村总数的11%,全镇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50%。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3.6万元,占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0.68万元,占16%。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镇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镇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如破马村投资60万元,养殖小龙虾,每年创收3.6万元。
(三)帮扶带动助增收。从开展落实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的开展。2017年,我镇进一步在全镇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镇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镇绝大多数村只强调“ 分”的一面,而忽视了“ 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
(二)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从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地理位置好的村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84%集中在破马村。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
(三)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四)资产经营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五、下一步打算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xxxxxxxx人民政府 2018年2月28日
为推进我县村级集体财富积累工作深入开展, 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 我们对全县417个行政村2010年度、2011年1-9月的村级集体收入来源、开支去向、收支结存以及债权债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全县集体收入总额:2010年度为31726.7万元, 2011年1-9月为31068.7万元;集体开支总额:2010年度27967.5万元, 2011年1-9月为33325.7万元;收支结存总额:2010年度为3759.2万元, 2011年1-9月为负数;截止到2011年9月底集体负债总额为13851万元, 集体债权总额为9402.3万元。2010年以来新签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经营合同209份, 实现收入1563.2万元;新签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合同228份, 合同总金额为10183.9万元, 为集体节省开支413.4万元。
一、村级集体收入来源、支出去向及结存情况
(一) 收入情况表。
从收入的总额上看, 在10万元以下的村:2010年度为98个, 2011年1-9月为133个, 分别占总村数的23.5%、31.9%。在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2010年度为59个, 2011年1-9月为56个, 分别占总村数的14.1%、13.4%。在100万元以上的村:2010年度为82个, 2011年1-9月为63个, 分别占总村数的19.7%、15.1%。 (详情见收入分组表)
(二) 收支结存情况
收支相抵后有结存的村数:2010年度为246个, 2011年1-9月为214个, 分别占总村数的58.9%、51.3%。其中结存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村数:2010年度为29个, 2011年1-9月为22个, 分别占总村数的6.9%、5.2%。结存额在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数:2010年度为26个, 2011年1-9月为13个, 分别占总村数的6%、3.1%。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农村集体可控资源少, 增收无力。据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2010年度, 全县村办企业经营取得的收入为314.5万元, 占当年集体资金总收入的1%;集体采矿权经营取得的收入为6137.66万元, 占当年集体资金总收入的19.3%;收取所谓的矿山服务费 (合理不合规) 3830.4万元, 占当年集体资金总收入的12.1%;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经营取得的收入为2960.7万元, 仅占当年集体资金总收入的9.3%。如此依靠村集体自身条件实现的收入还不足资金总收入的42%。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但是办理集体采矿权的却寥寥无几, 使集体失去了很好的增收机遇。二是由于政策原因, 集体的土地资源绝大多数都均分到了户, 所剩余的极少数面积的“四荒”由集体承包或租赁给了经营户, 期限30年、50年不等, 均已一次性收取了承包费, 造成发包当年有钱, 以后无收入。
2、有些村干部集体积累意识淡薄, 只顾眼前, 不虑长远。有的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可是集体投资所建商业用房, 却不做长期经营的打算, 一卖了之。分析其原因, 客观上可能集体负债太重, 无力经营, 卖了还债。主观上缺乏长远计划, 当任有钱花就行, 不管下任;当任有钱, 为民办点实事, 群众满意, 以便争取连任。
3、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大。2010年度, 仅管理费用一项, 全县支出总额为6652万元, 占当年资金支出总额的23.8%, 加上环境卫生治理开支1243.2万元, 两项支出合计就占支出总额的1/4强。
三、工作建议
1、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下, 加大对村集体发展生产、公益事业资金投入的力度, 尽量减轻村集体的债务压力。在规划上, 为区域条件和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村, 谋划出一块集体建设用地, 由集体对外承包或租赁, 并明确规定不得转让, 从而实现村集体逐渐增加积累的目的。
2、增强集体支出特别是非生产性支出的监控。严格落实村级民主管理机制意见, 推行“四步决策法”, 加大“三资”管理力度。对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违反“三资”管理办法的行为, 结合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并予以公开曝光。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据近年全市农村集体建设违法用地调查处理数据显示,全市违法违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有的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或基本农田建设工业厂房,对外出租、出售;有的村以“以租代征”的方式,将土地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非法建设工业厂房;有的则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擅自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建设永久性建筑,进行畜禽养殖。大量耕地遭到破坏,部分厂房闲置,既严重违背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又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农村住宅违法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再加上国家取消了三提五统等税费,一些空壳村和自然环境较好的村把农村住宅建设当作集体收入的唯一来源,纷纷违法建设住宅对外出售和寻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部分村集体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住宅,对外出售;二是部分村以集体土地为条件与他人联合开发,建设住宅对外出售;三是部分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他人,用于住宅建设;四是部分村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住宅。
(三)农村居民住宅非法交易时有发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和农村住房价格差异的不断提升,在乡镇中心区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部分城镇居民以及农村村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交易农村住宅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违法交易现象逐渐表露。农村住宅的非法交易,不仅严重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引发大量的土地信访案件和民事诉讼,使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了农村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并给旧村改造及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矛盾。
(四)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一是人均集体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二是农村住宅空置率高,一户多宅较多。部分农村村民取得宅基地建房后,因考学、参军、工作、在外购房居住等原因,将户口迁出本村,造成大量住宅闲置;部分村民因结婚分户等原因已在村内单独申请建房居住,后又继承其父母或亲戚生前所居住的房屋,导致一户多宅和房屋闲置。农村住宅闲置及一户多宅等问题,造成了农村土地的粗放利用和浪费。
二、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各阶层的国策意识
一是搞好法律法规宣传,增强法律意识。二是搞好国情、国策的宣传,增强危机意识。三是搞好科学发展观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将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延伸到基层、到农村、到群众,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扩展、落实到农村基层,切实增强社会各阶层的责任意识,把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二)强化执法,规范管理
一是强化审批管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界定和控制乡镇企业、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用地的范围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除此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使用国有土地,禁止以兴办“乡镇企业”、“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或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二是强化预防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市、县(区)、镇、村四级巡查网络,普及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案件发现预防机制,增强市(区)、镇、村基层执法监察网络的效能,实行专人分片包干责任制,突出重点区域,明确划分区域,确定巡查周期,加大巡查力度,对土地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努力将土地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强化执法管理。针对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乱占滥建和非法交易等行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止和查处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要坚决依法处理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推动国土、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查处、处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不断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及处理力度,有效制止各类违法行为。
(三)多措并举,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合理规划。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合理编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在确保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潜力,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有机结合,合理规划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降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居住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实施村庄合并、集中兴建多层民居,将党的城乡统籌政策惠及到大多数农民,落到实处。首先,全面摸底,科学规划。第二,结合实际,分类实施。第三,严格标准,保证质量。第四,资金扶持,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应从城镇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拆迁村和搬迁居民,保证农村居住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是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和挂钩。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和挂钩,就是通过置换和挂钩的方式,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结合,通过整理复垦,将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整理成耕地,并将整理复垦后取得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由市(区)统一调剂用于城镇及工业园区项目建设。
四是逐步建立农村住宅退出机制,实行有偿使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曾对农村住宅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住宅乱搭滥建、少批多占的问题,还较好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具体方法可采取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宅少收或不收有偿使用费、对一户多宅和超标准占地的多收有偿使用费。具体标准可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也可由村按村民公约的方式确定。
典型案例
一、德安村基本情况
德安村位于上街基镇西南6公里处,共有农户288户,人口1023人,耕地面积10658亩,共有党员18名,积极分子2名。2010年被富锦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00元。
二、德安村发展历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这个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强村”,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近年来,德安村在富锦市委、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了富民强村。
(一)、选好班长,配强队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提供人才保证。“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镇党委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德安村的支部书记郭志勇,参军退伍后,自学了中专课程,1995年被推选为德安村村主任,2002年被推选为支部书记。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立体种养年收入有18万元以上,他和村两委班子一班人达成共识,村集体投入100万元建成农机合作社,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白面加工厂、挂面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等企业,安臵剩余劳动力100余人,使集体经
济纯收入从每年的2万元猛增到7万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迅速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干部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洞察力至关重要。镇党委一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二是多次组织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搞得较好的兄弟乡镇参观考察,促进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把好的经验、好的发展路子带回来。德安村郭志勇和村民代表在参观学习了白瓜种植技术后,回来广泛发动村民扩大白瓜种植面积。2011年该村白瓜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多亩,人均多增收100多元。
(二)、理清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指明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德安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三篇文章:一是写好“瓜类”的文章,抓好3000亩瓜果园区建设。通过技术改造,2010年全村瓜果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二是写好“水田”的文章,发展5000亩水稻种植基地。2011年该村水稻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已产出水稻4500多吨,实现产值1350多万元。三是写好“玉米”的文章,在不适合瓜类和水稻种植的地块,发展3000亩玉米作物。
(三)、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每个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经营项目,如果管理不善,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此德安村着重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市场化管理,多管齐下,提高经营效益。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将那些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直处于闲臵状态,没有经济收益的林地、村北山坡这部分资源,租赁给有实力的老板进行连片开发,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村集体获得
租金收入。采取集体和个人入股,收益按股份分红的模式,经营德安村农机合作社,以增加集体收入。二是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管好集体资产。德安村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200元以上开支必须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每季度把村财务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成立有村财务监督小组,每年由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加强对村财务的监督,纠正账目不清等不良行为,防止贪污挪用、滥支乱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现象发生,给群众一个明白。
三、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一些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结合德安村发展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在领导班子,尤其需要一个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实践证明,凡是那些集体经济发展快,集体资产管理好的村,都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作保证。
(二)依法经营土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土地是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保障。要全面开展村级土地、房屋资产的清查,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最大限度地拓展集体资源运作空间。依法经营土地资产,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专业承包、招标经营等形式,搞活集体土地经营。
(三)强化制度监督,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村
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支出科学、合理。强化村级财务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明确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
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一、现状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二、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各镇乡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按照表现评优树先,按照能力选拔干部。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案例情况
-------杨
昭
近年来,全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村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上精准发力,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那么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呢?首先,要从抓党建工作入手,一定要让党建引领发展成为各级党组织的共识和执行能力的检验标准。能不能运用党建引领发展,党建如何服务发展?县委组织部杨建庭部长曾提出了一个思路:“一助四强”。
什么是“一助四强”呢?
“一助”
就是基层党建要助力项目发展或者助力全面发展。
第一,强经济。首先项目建设一定要与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集体经济必须集体研究,要把
“四议两公开”制度用在项目发展上,项目发展必须与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家都知道,今年芮城有一项工程,是芮城县建制以来最多投资的工程,也是芮城现阶段的天字号工程----“光伏领跑者项目”。其中涉及到我们学张境内的投资一共是23个亿,那个如何借助光伏这个平台来发展集体经济呢?这里有一个实例,咱们山西临汾有一个大宁县,就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指导40个村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采用集体经营模式,就近接入低压交流电网,实现并网发电,售电收入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各村集体经济“破零”。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模式,具体如何搞,我们有自己的思路和建议。
县党代会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推行农林光互补种油牡丹,每年4—6月,中条山前万亩牡丹竞相争艳”。那么,我们沿山的几个村就完全就可以推广这个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油牡丹,不但有经济收入,还为生态旅游芮城带来新的亮点。但是,怎样把光伏项目建设好,怎样让光伏板下面种植油牡丹,收入怎么分配,地征了后不能还是私人的,要实现另一种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集体经济怎么实现收益,农民怎么实现利益的分配。我们两委干部一定要在一起认真科学地加以研究,这就是检验农村集体经济治理农村的能力素质的问题。
而作为支部书记,可以说是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一定要有头脑,克服小农意识,要有长远发展的思想,不要总是想着挣二亩地租的过去那种小农意识。农业的立体发展,现代的农业有许多内容在其中,过去那种小农意识不可取,不要只盯着到年底有个收入即可,这不是大视野,也体现不出现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大气魄。
第二,强组织。在一些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就能看我们的组织力、执行力、发展的活力,就能够检验出我们基层党组织强不强。是停滞不前还是毫无思路可言,是不善于学习还是没有任何动力、没有任何的思考,是不是把党员群众的智慧凝聚起来了,是不是把县委和乡党委的决策部署真正和整个村的利益联系起来了,是不是用好了党组织团结群众、说服群众、教育群众的功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个强组织的过程,项目的推动过程和有没有项目的局面都检验组织强不强。下一步乡党委可以采取用项目推动的成效或速度检验是不是先进基层党组织。比如,以后评先进评优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了,这个农村的支部书记就是先进就是优秀。这样的优秀干部,就是要一心一意地干好集体经济,一心一意地为农村群众服务,不让一分钱留失掉,要精打细算。就是要有这样的思想,就是要有这样的境界,就是要有这样的干劲。这样好的基层组织带头人我们要多弘扬、多鼓励。
第三,强队伍。项目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包括扶贫攻坚任务的落实,都能够看到党员干部的能力,看到党员干部的形象。反过来说,这些任务落实的程度、落实的效果,都是强队伍的过程。如果我们不给党员创造发展的台阶、优化发展的环境,那么我们现在很多农村党员干部就无事可干。要给党员“设岗定责”,设什么岗,定什么责,在什么工作中设岗,在哪些重大任务面前定责,这都检验我们基层党组织书记是不是一个善于带队伍的书记,能不能带好队伍的书记,能不能给大家想个事情干。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我们就是核心,如果不能带着大家干、领着大家干,就没有办法让这支队伍强起来。必须让每名党员都有事可干,都有责可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第四,强信心。强信心主要是讲群众,要让我们的群众看到发展带给我们的实惠,要让我们的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多的幸福感。有了这些,信心才能不断增强。过去我们党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口号,现在拿什么获得感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要在项目发展上多思考,要让群众看到发展的成效,要让群众看到基层党组织宗旨意识、核心能力、堡垒作用,要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的为民形象、吃苦精神、先锋作用。强信心,就是一个群众信任的问题、群众依赖的问题。“五好基层党组织”第五好标准—群众反映好,就是要让群众信服。
以上就是杨部长提出的“一助四强”,目的就是想与各个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党建工作如何引领发展,党建工作在服务发展中才能引领发展,一定要把党的建设记在心间。
下面结合学张乡各村现状,就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我个人有五点建议:
(一)转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发展农村集经济意识。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思路,所以要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一是要加大村干部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及党性修养,让村干部把思想和行动更加自觉地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来,使其明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强学习先进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好做法、好经验,寻找不足,促使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进一步增强发展使命意识。下一步我们可以组织两委班子成员,甚至小组组长去集体经济发展好的乡镇观摩学习,把别人的成熟的,成功的经验借鉴过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推广。(二)坚持因地制宜,强化经营,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是抓经营。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自然条件转化为经济条件,如把闲置集体土地、林地等资源,采取村民集体开发增加收入(比如斜口村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临近旅游区、自然景观好的村,可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生态休闲游(比如咱们水峪、神西的农家乐)。二抓品牌。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创办专业合作社,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力量,打造特色品牌(比如水峪的黑猪养殖,斜口的樱桃采摘,三坑的大棚基地,完全都可以开发打造)。(三)创新发展方式,培育产业,延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链带。
一是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等生产经营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国家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的大好时机,神西村,水峪村、桥头村可以积极探索发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影视基地游等,采取“村委会+农户”合作模式,达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的目的。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以帮扶,积极引导各村立足本村实际,开发本村特色资源,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比如水峪的苹果产业,斜口的玫瑰、大樱桃,三坑的设施农业)。(四)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管理,提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学张乡的发展思路,首先是要保稳定,什么是稳定,一个村的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试想某个村因为班子不健全,内部有矛盾,导致信访问题层出不穷,村干部,包村干部,甚至书记乡长的精力全用在协调这些问题上面,经济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加强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完善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提拔的重要依据。今年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了,村干部也能直接提拔为公务员,甚至是副镇长,这就是对优秀村干部工作能力的一种认可。(五)加强经济管理,强化监督,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因而必须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会计代理记账,严肃财经纪律,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二是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强化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开账目,接受群众监督,解决账目不清、侵占挪用、滥支乱花等问题。宁城县共有16个镇乡街,310个村。农业户数14.9万户,农业人口53.3万人。全县310个村、2664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清理登记工作。清查率100%,公示率100%,确认率100%。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组织领导
召开“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动员会议,“三资”规范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宁城县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方案》,确定了试点先行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纪委、农林、财政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在农牧业局下设办公室,由农经站具体负责清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督办。各镇乡街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三资”清理工作。村成立清查组和核实组。据统计,16个镇乡街道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组,310个村成立清查组和核实组。
2.宣传发动
召开全县“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动员会,宣传“三资”清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三资”清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各镇乡街、村采取广播、电视、明白纸、标语、专栏等多种形式对“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宣传报道。据统计,全县共办“三资”清理登记简报六期,宣传专栏二十多个,下发明白纸10万多份,张贴标语200多条,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和工作氛围。
3.加强培训
分别于2011年、2012年分期举办了大型“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培训班,县级培训720人次,镇街、村培训954人次。培训班学习了清理登记的任务目标、对象范围、操作程序、实施步骤以及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等。
三、主要成效
1.摸清了“三资”总量、结构与分布
截止2012年12月31日为止,全县310个村共有集体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3068.49万元,其中:现金1981.05万元,存款1087.44万元,共有资产15936.48万元,账外资产1413.15万元,债权3476.85万元,债务10809.23万元,清查中化解债务419.79万元。
2.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这次“三资”清理工作真实摸清家底,有效地预防村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减少基层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三资”清理登记工作
个别镇乡村组,对流失、毁损、报废的资产处置不到位。有的因为存在争议、有的因为追缴难度大、有的因为处置起来需要公示评估时间长等原因处置不彻底。
2.债权、债务户账面数额很小
几分、几角、几元、十几元不等,但涉及到的户很多,形成的历史又比较久远。这次“三资”清理登记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多,有很多镇乡街未做处理。
3.资源清理登记工作
对耕地、林地、建设用地、五荒地测量数据与土地所的航拍数、合同数、土地确权测量数、林权证数不一致问题。
五、几点建议
1.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指导工作
对各镇乡街“三资”清理工作进一步进行检查,彻底完成全县清理登记后续工作。
2.进一步完善“三资”管理工作制度
清理登记是手段,管理是目的。要全面制定完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如村级财务公开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开支审批等制度,确保“三资”管理走向规范化。
3.加强农村“三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5-0101-06
引 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社区性集体资产特别是土地的所有者,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组织载体[1]。1978年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主要依靠兴办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一度形成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推进,在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经营效率取得突破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分布格局[3]。2003年全面实施税费改革之后,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减少,制约着农村地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质量提升[4]。近年来,一些地区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过去直接兴办集体企业,转变为主要发展集体物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出现新特点。然而,整体上,目前全国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5],在提供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甚至出现空壳化的趋势[6]。
目前我国仍未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而村集体却承担越来越多的行政性事务,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延伸政府行政职能以及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等多元化的职能[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标,这也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受到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土地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仍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营性收入不稳定、外部政策扶持不完善以及内部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因此,本文在结合国内经济发达地区6个区(县)12个典型村的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进一步发展产权清晰、收入稳定、分配合理和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政策。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结构特征调查与解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经济发达地区6个区(县)的村级层面实地问卷调查。在每个区(县)中选取村级集体经济较为发达和较为薄弱的村(社区)各1个,共计12个村(社区)。并将每个区(县)选取的经济较为发达的村(社区)归为经济强村组,将每个区(县)选取的经济较为薄弱的村(社区)归为经济薄弱组。样本村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本文使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趋势、结构,以及健康度和稳健度等一系列指标刻划出经济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更准确地反映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情况,对经营性收入的界定如下:
经营性收入I=总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经营性收入II=总收入-补助收入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
本文通过选取村集体总收入、经营性收入I、经营性收入II和净资产这4个指标来衡量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样本村2014年村集体总收入平均为517.55万元,经营性收入I平均为92.45万元,经营性收入II平均为325.35万元,净资产平均为1 374.84万元。再有,2014年所有样本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在100万元以上,其中有5个村收入超过500万元,有2个村年收入甚至超过1 000万元;从资产总量来看,调研地区有50%的村(社区)集体净资产规模达1 000万元。由此可见,村级集体收入与资产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是与苏南地区相比,该市农村集体经济在规模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据江苏省农委统计数据,2013年底苏州、无锡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为1 072 456万元和609 106万元,而该市则为337 880万元。同时,若以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I为统计口径,该市仅为苏州的29%和无锡的38%;若以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II为统计口径,该市仅为苏州的25%和无锡的33%。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村干部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近年来各村之间集体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不平衡性日趋显著。从表2中可以看出,将集体经济强村与集体经济弱村进行比较,前者村集体平均总收入比后者高出2倍,经营性收入高出近5倍,净资产高出4倍多。这表明,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既体现在行政区内部,又体现在不同行政区之间。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构
这里主要选取经营性收入占比和补助性收入占比两个指标来衡量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结构。样本地区村级集体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土地、企业资产、园区厂房的使用与租赁收入等村级经营性收入;二是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部门项目经费及社会支持等补助性收入;三是征用集体土地补偿及税源经济分成等其他收入。
从样本村的收入结构来看,整体上村级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偏低,经营性收入I占比超过50%的村仅占20%,有的村甚至不足10%。相比之下,补助性收入的占比较高,大多数村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50%,个别村甚至接近80%。这反映出样本村集体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创收能力偏弱。实际上,村级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表3比较经济强弱村之间的差异可以进一步看出,前者的经营性收入占比都显著高于后者,而后者的补助性收入及其占比则远远高于前者。
(三)集体经济发展健康度与稳健度
本文使用集体支出收入比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健康度与稳健度。样本村(社区)的平均支出收入比为63.52%,与其所在城市情况基本吻合(样本市为66.96%)。同时,样本村(社区)的支出收入比和资产负债率均较高,且集体经济薄弱村更高,部分村甚至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而村级刚性开支却逐年增长,导致集体负债呈现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一方面,村级组织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管理组织,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近年来随着农民自身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与之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干部结构性的矛盾问题使得管理费用支出加大,因为部分社区人口、地域规模过大,按照相关要求配备的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很难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且部分离岗干部继续留用。这两方面支出的增大使得近年来村集体总支出不断上升。此外,通过计算每个村的“刚性支出/村总人口”,发现这一指标大多数集中在0.02~0.03,平均值为0.024(见表4),可以看出村集体人口规模的增加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其刚性支出,因此村集体的人口规模可以作为上级政府确定对该村(社区)补助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比较分析
该部分将进一步揭示各村(社区)如何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具体来看,样本村(社区)发展路径分为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为主、以政府补贴以及项目扶持为主和以产业联合为主等三大类型。
(一)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为主
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为主要发展路径的样本村(社区)中,经济薄弱村组的年租金收入大约为30万元,相比经济强村组年租金120万元仍有较大差距。该发展路径的优势在于门槛较低,只需村(社区)有一定资金积累或者是上级财政帮助村(社区)获得初始资金后,通过购置资产并将资产进行出租即可获得租赁收入,不需要村(社区)再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或参与经营。然而,该发展路径也对村(社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该发展路径要求村(社区)拥有购买发展载体资产的初始资金,考虑到村级集体发展水平情况来看,通常需要市、区财政的大力支持;其次,在当前经济形势普遍下行和制造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资产租赁收入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最后,租赁收入是通过市、区(镇)财政再到达村(社区),资金存在被平调或挪用以支持其他事业建设发展的可能性。
(二)以政府补助、项目扶持和税源分成为主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和项目的大力扶持,在经济薄弱村中尤为突出。样本村(社区)平均补助性收入达190万元,占总收入36.7%。其中,经济薄弱村组补助性收入为136.5万元,占经济薄弱村组总收入的43.4%。从其他收入来看,样本村(社区)平均其他收入141.2万元,其他收入主要是一次性征地补偿和税源企业分成。因此,该发展路径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大多集中于政府财政补助、涉农项目扶持以及税源企业分成以及征地收入等。
该路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府财政补助、涉农项目资金扶持、征地补偿收入虽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但是缺乏持续稳定性,特别是征地补偿收入,其收入不仅是一次性的,还会造成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二是项目扶持往往不仅要求市、区(镇)财政出资,还要求村集体按比例配套出资,这让本来就无资金积累又无法获得外部融资的村集体难以获得项目支持。
(三)以产业联合为主
结合本次调研的12个村(社区)来看,选择以产业联合为主的发展路径的村(社区)均是来自经济较强村。产业联合不仅要求村(社区)投入相较之其他发展路径更多的资金,同时要求村(社区)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并实际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对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某样本经济强村2014年通过一、三产联合发展,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以及旅游收入共计210.43万元,占经营性收入I的60%。作为丘陵山区改造试点,该村大力种植经济林果,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2002年该村主动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特色草莓产业。2008年以梅文化为契机,举办梅花节以有效带动旅游农业的发展,成为全国最美乡村,实现了依托一产和促进三产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构、健康度与稳健度等指标和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其进一步增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限制较多
1.部分政策由于各种限制因素未能有效执行。其中,土地政策的执行情况最为突出。具体而言,为支持市、区(镇)发展建设,不少村(社区)通过2%的留用地政策所释放出来的土地指标被无偿挪用,而本村(社区)农民宅基地、农用地等其他土地由于政策限制又不能进一步释放新的建设留用地指标,导致了不少村(社区)出现了有钱、有项目却无地发展的尴尬局面。
2.部分政策初衷虽好,但在落实中后未取得预期效果。就财政转移和补贴政策而言,虽然各市、区(镇)财政为农民增收以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或项目扶持,但由于项目资金分散在多个部门以及多种资金渠道导致了资金使用分散、资金被截留挪用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使得政策效果大大弱于预期。
3.部分政策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操作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样本市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载体建设给予了扶持政策,但相比苏州(昆山)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而言,其政策扶持力度及操作方式仍有较大差距。
(二)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且缺少发展空间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主要是临近城镇、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或者资源丰富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的城边村可以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是,相当一部分村(社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级招商引资吸引力小,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十分狭窄。例如,经济薄弱村组中地处样本市西南部的某社区,在招商引资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交通问题一直难以克服,成为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道路年久失修、粉尘严重、道路狭窄等问题不仅阻碍交通,更带来环境污染。再如某边贸小镇,由于边贸经济的衰落导致其一度成为全市重点帮扶村,其人口居住较为集中,加之地处圩区,土地资源贫瘠,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打破地域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先天禀赋不足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限制显得非常重要。
(三)行政性任务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在公共财政未能完全覆盖的地区,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承担着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刚性支出,还要承担着诸如秸秆禁烧、美丽乡村建设等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延伸政府行政职能等支出。部分村支书反映,每年秸秆禁烧的费用平均要80万元,这对村集体来说是较大的开支负担,相比之下补贴则偏少。譬如,一个百户左右的三星级自然村建设需投入400~500万元,政府补贴仅100万元,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压力,若是无法寻求新的收入增长路径,容易引发一些村集体的新一轮负债。
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未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继续壮大集体经济规模,还需要优化结构,提高经营性收入和稳定性收入的占比,此外还需要缩小村与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水平。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政府放活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政策,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下充分发挥村集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体包括:
(一)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
首先,强化资产补贴政策、优化并落实土地政策以及提高财政扶持政策的效率和激励作用,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的规模和稳定性。无论是农村产业招商还是依托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因此进一步优化并落实土地政策应当成为政策扶持的落脚点。同时,应保证帮扶力度要达到一定的阈值,从而有效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初期的资金资本积累。此外,扶持政策要能够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即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村(社区)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将财政扶持与考核机制相结合从而实现“以奖代补”,通过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自我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薄弱村的财政扶持
继续强化薄弱村精准扶持政策,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差距。一方面,加大扶持经济薄弱村财政政策力度,根据人均200~300元的标准测算村集体的刚性支出,并以此作为财政扶持的依据,确保经济薄弱村能够有效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完善薄弱村物业载体建设扶持政策,由市、区财政为主出资建设薄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社区服务用房和增加集体经济组织财产性收入的经营性物业,帮助薄弱村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载体。
(三)鼓励村际联合发展和跨地区发展
鼓励镇村联合或村村联合,以资金、资产或资源等入股的形式,成立多种股份制形式的法人经济实体,以合法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城镇综合体建设、农村综合体建设以及城镇物业服务设施经营等项目。实现抱团发展既能防止“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零打碎敲”,又能节约土地资源,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四)加强村级职权、事权与财权的统一
农村行政村和涉农社区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农民增收和各项农村社会建设任务,所需经费都要由村里解决。村财政一方面要支持村集体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要为上级分配任务所带来的行政性支出支付相关费用。环境整治、秸秆禁烧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村财政更加举步维艰。因此,应当做到职权、事权与财权相统一,上级部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或者任务时,应当要考虑村一级财政的消化能力,给予合适的财政补贴支持,对于按质按量完成的村(社区),可以给予适量资金奖励,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董亚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 (8):68-70.
[2] 谭芝灵.新时期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纵横,2010(5):24-29.
[3] 薛继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1.
[4] 王守智.集体经济组织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功能、困境及出路[J].长江论坛,2009(3):50-53
[5] 王德祥,张建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7-12.
[6] 韩俊,张云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有合适定位[J].发展研究,2008(11):10-12.
[7] 王景新,赵旦.长江三角洲村域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9(11):30-34.
Abstract: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and maintaining the fast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12 villages (communities) in developed area,this paper analyzes a number of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such as small in scale,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and relying on financial support. It finally puts forward alternative ways and policy framework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which is featured by clear property rights,stable income,r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democratic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polices of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the structure of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burden.
为扎实推进我镇“阳光村务工程”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要求,我镇科学组织,周密安排,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积极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镇,全镇辖有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今年,6月25日全镇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动员会后,根据工作安排,我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全镇货币资金达2160.411万元;资产价值3602.511万元;资源实有面积估值11398.389万元;债权609.23万元;债务3075.57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6.955万元,原面临流失资源全部得到了收回。乡政府设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承担“三资”委托代理的日常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乡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从5月份启动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将“三资”清理工作列入全乡重点工作。成立了党委书记陈亚为组长,副书记高潮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我乡“三资”清理工作的目标是既要按照“六个程序”操作,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又要做好处置和化解“三资”清理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领导小组还制定了详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具体到每一个步骤,把任务落实在时间段内,把人员落实到任务上。各村居也相应成立了“三资”领导小组、清查小组和核查小组,全面负责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
(二)全面动员,强化培训
5月25日,我乡召开“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暨“三资”清理工作动员会议,乡“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挂职第一书记共70余人参加会议。为加强“三资”清理工作的业务辅导,6月8日我乡又召开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报账员参加的农村“三资”清理培训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全省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培训会议精神,并对我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专题辅导。
(三)把握环节,全面清查
清产核资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的前期和基础,乡“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依照有关程序进行核实,确保“三资”清理工作不走过场。依据《燕山乡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一是由乡经管站组织各村清理小组成员对各村资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债权、债务、现金、银行存款等以会计账为依据,账内账外相结合,全面进行清理。二是各村清理小组将清理出的各类事项,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表格逐笔逐项的进行登记,采取实地清点、丈量,不坐村估算,并做清查工作日志,对资源、资产清查进行实物拍摄,如实登记,做到不重、不错、不漏。三是在清理登记的基础上,各村都召开了由核查小组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参加的核实会议,对清理登记的“三资”逐笔逐项的进行核实,确保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各村将核实后的“三资”清理登记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村民的咨询和反映。四是公示后,各村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首先对全村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资源、债权、债务、现金、银行存款等现状及对已报废、损坏的资产、无法归还的债权、已完工的在建工程、无法收回债务等情况逐笔逐项进行通报,并进行表决,按照村民代表的意见对有关的“三资”情况进行处理,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其次是表决通过了将村集体“三资”的清理结果委托乡“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管,签定了委托协议。再是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与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整合,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了对村级事项的监督。
(四)规范运作、成效显著
我乡制定的《燕山乡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规定了“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对象、范围和方法,明确了“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通过这次清理,全面核实了村集体“三资”现状,为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和规范、合法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乡20个村(居)共清查出货币资金2160.411万元;资产价值3602.511万元;资源实有面积估值11398.389万元;债权609.23万元;债务3075.57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6.955万元,原面临流失资源全部得到了收回。
(五)加强督查,强化指导
我乡采取每周例会的形式对各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8月15日,由乡阳光村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乡纪委、农经站有关人员参加的农村“三资”清理督查组,对各村“三资”清理工作进行验收。9月26日,我乡下发了《关于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认真解决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三资”清理工作中的难点村、资金额较大的村进行指导检查。从督导、检查、验收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督查组已现场督促各村及时补缺补差,进一步推进了我乡“三资”清理工作扎实开展。乡经管站还开展了业务指导,现场解答各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中的问题,并对现场不能解答的问题及时向区农委经管科进行了汇报。
(六)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我乡设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承担“三资”委托代理的日常工作。在坚持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和基本核算单位“五不变”的前提下,经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与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机构签订委托代理协议。
(七)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以XXX县复兴镇为例
【摘要】 “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社会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必须固本强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支柱。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为此本文以XXX县复兴镇为例,对其10个村集体经济现状,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与分析,对当前该镇的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关于该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应对措施的部分浅见,以供进一步搞好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1、XXX县复兴镇基本情况
复兴镇位于XXX县东北部,东与XXX县沙河镇毗邻,南与珙县巡场镇相接,西与XXX县文江镇、庆符镇、庆岭乡连界,北与XXX县大窝镇相连。幅员面积61.3平方千米,属深丘山区镇,山地、丘陵、平坝分别占总面积的45%、40%、15%。其中耕地796公顷,森林面积1766.7公顷,森林覆盖率60.8 %,常年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全镇辖10个村、1个社区,2013年末总人口18712人,其中农业人口18032人。复兴镇属纯农业镇,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和培育蚕、茶、竹、核桃、乡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以促农增收,促进复兴镇发展。
2、XXX县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本次对复兴镇各村调查统计情况看,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均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集体经济底子薄弱
经调查,全镇60%的村为集体经济空白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4个村中,年收入均不足万元,微乎其微。另外6个村除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外集体没有
任何经营性收入,形成“空心村”、“负债村”。目前,全镇各村集体经济均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有规划未实施,部分还没有具体规划。(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集体经济来源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山地(单位:万元)林地(单位:万元)鱼塘(单位:万元)房屋(单位:万元)村企(单位:万元)征地补偿(单位:万元)财政收入(单位:万元)
合计 0 0 0 0 0 0 2 2
仁共
村 0 0 0 0 0 0 2 2
新田村 0 0 0 0 0 0 2 2
治安村 0 0 0.1 0 0 0 2 2.1
上坝村 0 0 0 0 0 0 2 2
娱乐村 0 0 0 0 0 0 2 2
白鹤村 0
大鹅村 0
落雁村 0 0.9 0 0 0 0 2 2.9
陈正村 0 0 0 0 0 0 2 2
0.32 0.46 0 0 0 0 2
0 0 0 0 2
2.32 2.46 2.2发展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和交通环境所限,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到目前还有仁共村、新田村、治安村3个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新田村、上坝村、大鹅村、落雁村4个村通村、组路、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更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离场镇最远的落雁村,通组路、产业路和连户路还是空白。(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自来水
150(单位:户)蓄水池(单位:口)山坪塘(单位:口)
仁共
村 100 0 3
新田村 0 0 5
治安村 0 0 7
上坝村 0 8 5
娱乐村 160 9 2
白鹤村 0 8 2
大鹅村 70 4 5
落雁村 0 10 0
陈正村 180 9 2 5 8
通村路(单位:Km)通组路(单位:Km)产业路(单位:Km)连户路(单位:Km)0 3 5 0
0 18.8 0 0.4
7.4 8 4 12
6.8 12 8 20
7.4 4.5 0 0 1 5 5
1.4 3.9 5.4 13
4.6 1.6 0.5 3
4.2 0 0 0
4.06 7.5 5.5 8 2.3农村集体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财政补贴收入、村集体林地的出租。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主要来源集体资产(林地、鱼塘、房屋或小型村企业)等收入。2.4未来前景较为乐观
未来三到五年,通过省移民后扶项目、成立村互助社,同时积极发展种植(茶叶、核桃、竹、花卉等)、养殖(肉牛、蚕、猪、水产等)产业,有个别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万元,大部分村能达到5万元,前景较为乐观。目前全镇重点发展的茶叶、核桃两大特色产业已分别达到7646亩和3215亩,已初见成效。另外,有规模养肉牛户1户,共75头,规模养猪户5户,平均养殖300头以上。(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种植和养殖业发展情况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茶叶(单位:亩)核桃(单位:亩)竹业(单位:亩)花卉、水果(单位:亩)蚕桑(单位:亩)肉牛(单位:头)300 900 150 200 20 10 仁共
村 400 0 240 20 50 60
新田村 201 0 26 0 60 60
治安村 315 150 300 0 150 0
上坝村 580 0 1000 250 100 10
娱乐村 1700 500 100 15 120 10
白鹤村 450 1300 607 0 160 10
大鹅村
落雁村
陈正村
1000 1500 1200 350 500 70 400 75
0
1500 2000 0 500 70
1200 0 0 3
猪(单位:头)水产(单位:亩)400 80
200 1200 2000 1420 50
0
200 12
2000 1600 1500 1000 0
0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
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3.1缺乏思路
一是大部分村没有具体发展规划,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二是大部分村干部工作之余,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三是有的村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村干部收入低,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上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五是有的村干部,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鱼塘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3.2受自然条件制约
据调查分析,区位优势和水土资源等因素,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大多是临近城镇和公路沿线的村,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办法,能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缺乏资金基础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复兴镇地处偏僻,属深丘山区镇,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缺乏,加上基础设施差,很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和大型企业工厂。3.3缺乏资金
很多村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自然条件,但由于原有的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普遍存在着没有资金发展新项目,而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创办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许多致富能手有点子、想发展,创办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银行贷款条件严格,农民又没有担保人,因而筹集资金更加困难;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导致招商引资困难。3.4缺乏管理经验
部分村干部管理水平低,缺乏管理经验,责任心不强,对集体经济经营
不善,效益较低。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3.5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农村空心化
据调查,各村目前普遍存在青中年村民进城务工或经商,平均占全镇总人数的60%左右,留守的多为老人、小孩和少数妇女,平均文化水平低,劳动能力有限,再加上带孩子等琐事,一年种植品种多是一谷一麦,无形中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全镇较好的白鹤村耕地撂荒率达3%,最严重的新田村土地撂荒率则高达21%;留守人员较好的上坝村占全村人口比例的48%,最严重的新田村留守人员占全村人口比例只有25%。
复兴镇各村土地撂荒率及留守人员比例柱状图
6050403020100摞荒率(%)留守人员(%)群乐村仁共村新田村治安村上坝村娱乐村白鹤村大鹅村落雁村陈正村
3.6村部分散,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全镇各村部较为分散,不集中,投入多,产出少,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且由每个农户直接面向市场,无法形成整体调控、统筹规划,更谈不上打造农业品牌,增加其附加值或深加工,形成产业链。
4、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应对措施
经济是基础。有了雄厚的集体经济这个基础,村“两委”干部就可以为
群众办许多实事,说话就会有人听,办事就会有人跟,各项工作就会顺顺当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大有希望,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4.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兑现奖罚
一是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硬件任务,纳入整个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作为村“两委”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二是镇党委、政府要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对农村集体经济长期抓不上去,发展不起来的村不能评选先进;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4.2选准班长,配强班子,提供保证
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拔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要想搞好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好的村级领导干部,而且各驻村大学生干部一定要真正起到作用,带着“新思路”,协助村“两委”班子,发展好集体经济。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把一大批年轻、文化高、观念新、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部的岗位上,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两手并进。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政策观念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同时适度引进基层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机制,加快发展。
广大村干部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结合本村实际,多动脑筋,想法子,闯出一条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4.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复兴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开发现代农业型。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村办农场、林场、果园、水产畜禽养殖等,并形成“畜---沼---果”、“种---养---沼---能”的生态利用模式。二是基地农户型。“公司+农户”形式社会化服务实体,走既富村又富民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三是资源开发型。依据该镇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林木资源大力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深加工增值型。依据该镇的茶叶、核桃、竹业等特色产品,实现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打造出农业品牌,形成产业链。同时,采用1+3(农业产业+旅游服务业)的模式,利用开发好七仙湖旅游资源,用乡村旅游加上规模化特色产业,盘活整个农村集体经济。五是综合服务型。兴办商贸、第三产业等综合服务企业。六是股份合作型。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实行合作经营。七是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的模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同类产业或产品集中起来,联合发展,不仅节约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能尽快形成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八是利用省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组建农村互助社。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各村建立民用、民管、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发展资金。通过互助社直接帮扶贫困,解决资金难问题,助推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对于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模式,都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另外,镇党委、政府要注意树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4.4多方帮扶,齐抓共管,营造环境
要想把农村集体经济搞好搞活,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扶。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各单位和领导成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局面,解决村“两委”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资金、种苗、技术、销售等问题。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要提供宽松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良好氛围。开展“互助共建”活动,充分发挥
机关党组织的优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4.5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户外广告等一切外宣手段,加大对复兴镇情、特色产业、七仙湖旅游开发等项目的宣传力度。办好每年一度的“七夕旅游文化节”,提高本镇知名度。通过商会招商、小分队针对招商、以商招商、自荐招商的方式,广开财源。大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我帮你发财,你帮我发展”的良性循环。4.6立足镇情,建设完善好基础设施
农村公路是支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农村建设,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的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建设的杂、乱、散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的城乡衔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村庄整修改造、拆旧建新式的村庄整体改造和建设农民社区新村等模式进行村庄改造和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轮台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和对策07-05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6-10
农村集体经济模式05-30
工作计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11-0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11-1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调研报告10-1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05-2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06-13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系列简报06-19
镇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