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 高尔基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人间 高尔基(推荐12篇)

在人间 高尔基 篇1

“我来到人间”,仿佛就暗示着这人间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

而普希金的`诗集、阿克萨夫的《家庭记事》、著名的俄罗斯史诗《在森林中》等书籍构成了高尔基的天堂,这个“人间”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高尔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啃”的书。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

当然,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劳。 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还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构成了一个天堂吗?

天堂与人间只一线之隔,却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万卷书,却腹无点墨;有人做乞丐,却也能读好书,学到不少的知识。

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

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在人间 高尔基 篇2

他在几楼?我也不知道。正当我无言以对时, 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妙招:“你这个问题以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 但盛老师相信, 课文里肯定藏有一些蛛丝马迹, 可以让你们找到答案, 现在就请用你敏锐的洞察力, 赶紧到课文里去找一找线索。”

不一会儿, 孩子们就纷纷举手。

生1 :我认为高尔基是坐在二楼的, 因为从课文中的插图上看到, 窗外是蓝天白云。

生2 :我也觉得是在二楼, 因为纸团是从窗外飞进来的。

生3 :我觉得是在三楼……

生4 (迅速站起来打断生3的话) :不可能是三楼, 三楼纸团能扔得上去吗?他只是一个小男孩。

生3 :也许纸团里包着石头呢, 就可以扔得这么高了。

生5 :不可能。用石头包在里面的话太危险了, 如果他扔到窗玻璃怎么办?也许还会砸到人呢!

此时, 我适时地引导道:老师也觉得这个孩子肯定不会用石头包裹着把纸团扔进窗户, 因为这样很危险, 而且石头落在桌子上肯定会有“咚”的响声, 课文里没有这个细节描写。如果真的做了带有破坏性的行为, 我相信高尔基一定会不高兴, 也不会让他进来了。

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我又质疑:看来高尔基肯定不是在三楼, 那么他到底是在哪里呢?

此时又有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他是在一楼, 你看课文中写道:“‘来吧,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过了一会儿, 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从“一会儿”这个词语可以看出, 孩子从外面走进房间里只花了一点时间, 说明高尔基是在一楼。

我赞许地点点头, 鼓励孩子们继续发现。

生:我也觉得是在一楼。大家请看课文:“高尔基赶紧站起来, 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 大声喊道:‘孩子, 回来!我给你胶卷, 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小男孩哭着, 跳上一辆电车。”高尔基只是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窗口这么点时间的距离, 小男孩就已经从房间里跑到外面, 而且坐上了电车, 由此可以看出, 高尔基肯定是在一楼。

生:大家请看这里:“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 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 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请注意“往外望去”这个词, 我觉得如果他在二楼, 作者可能就会写“往下望去”。

生:请大家看这里:“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高尔基只是用问的方式, 就能和小男孩对话, 说明两个人的距离不远, 如果他在二楼或者三楼的话, 估计就要用喊了。

我在人间,人间在我 篇3

许倬云的学思历程跨过了许多学科,包括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他说我不在乎做大师,我看见好的就拿,我一直是开放的,这是性格问题。特别是考古,许倬云有话日:“我说句狂妄的话,在大陆我丢不了,到任何穷乡僻壤,只要有考古的单位在那里,我一进去准有饭吃。因为考古界的人都知道我,许多人和我是朋友。”若借用柏林的“刺猬与狐狸”之喻,许倬云就是那种知道许多事的狐狸型学者,兴趣广泛、读书博杂,治史也大气,扛得起大题目。断层切面,这是许倬云做学问的习惯,以文化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政治系统建立四面四角的立体型,将历史从时间线上切成段后,比较研究。历史永远在变,人间不变的事情就是变。许倬云认为,研究历史之人,所用方法各异,真正有价值的,是蕴藏在方法中那种不断探索前进的理智。即便是已享誉中外的《西周史》,许倬云也遗憾自己当时未论及大诸侯,而使该书没有和接下去的春秋史接轨。只是时过境迁,自己治学已不想回到古代,更关心现时的世界,最想写的是21世纪大转变的问题。

做通史研究,是治史学人普遍的心愿。许倬云70多岁,才做出一部类似通史的通俗著作《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开展与转折》,以世界为背景,不写政治、战争、制度、帝王将相,只写老百姓。狠了心,要大家明白,只有人类社会和个别的个人,具有真实的存在意义,国和族,及各种共同体,都是经常变动的,不是真实的存在。从近代学术史看,做叙述性通史的历史学家不多,寥寥几个,其中还有意识形态作祟,即便是钱穆,也有爱国主义史观限定。陈寅恪、傅斯年两位大师,一个因眼疾,一个因行政琐事缠身,皆未完成做通史的心愿。《万古江河》是许倬云抢在无人地带打下的活水井,等待后人继续打出一片天地来。但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这部通俗性的通史,有着巨大的意义,因为我们读了太多因意识形态宣传而布满迷津的历史,连最切近的半个世纪的历史,都是断节开裂的。

在自己安身立业的学术园辛勤耕耘之外,许倬云始终不失观察世界和判断世界的热情。留学芝加哥大学期间,一边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一边热心参加民权活动,美国大选之时,和同学一起监督投票,到黑人社区解释他们的权利。中年砥砺,回到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台湾,俗务纠缠,人心叵测,风波险恶,在台大历史系和“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这两大现代学术机构中,他既是行政健将,又是学术新星,心怀自由主义思想而身处极权体制,周旋应付之辛苦,一言难尽。40岁重去美国,致力于专业研究,心系台湾的民主开放,当《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不断扩大言论尺度,积极引入自由知识分子的文稿时,兴奋的许倬云,采取了一种有趣的投稿方式,半小时想好腹稿,再通过电话念给编辑,编辑回念文稿,改动几个字就上报。在台湾的开放时期,身在美国的他花了很大力气参与民主自由的舆论鼓吹工作,所作之文,编集成册,《依仗听江声》、《江渚候潮汐》、《江心现明月》、《江口望海潮》,几乎可以排列出台湾近代发展的线索。《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因其强大的新闻舆论监督力量,其领导人被邀至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做中常委,获得了发言权。而许倬云被人称为台湾改革的幕后推手。许倬云说,“我非常怀念那个时代。”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名誉教授,是许倬云现在的名号。又因台湾《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生前之托,帮助南京大学推动高等研究院,现在三地奔走。许倬云说自己到50岁才把自己的爱国思想摆在一边,发愿关怀全世界的人类跟个别人的尊严。在抗战时期,中国人的爱國情绪是被日本人打出来的,后来的执政者一直想借此情绪的力道,巩固自己的政权,却拉扯出很多阴暗的故事。人间多少罪恶是以国家之名在进行。历史往往在走完一步之后才警觉前一步的浅薄,没有一部完美的政治制度,可以保证一个国家每走一步都保证正确且充分正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自我期许,在许倬云身上很是浓厚。他到了晚年,毫无“游仙”之意,伊拉克战争、陈水扁事件、中国教育、民主自由,对周遭世界的事务,他不惮于表达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即便没有全然的把握。

“从这个微型世界中,就像从一个典范中,他了解到什么才是整个人世间必不可少的东西。”这段话是阿伦特用来描述雅斯贝斯夫妇的。与孙曼丽的婚姻,也让许倬云有类似感受。他说,没有她,我不能过日子。世间何物似情浓,孙曼丽一辈子照顾丈夫,任劳任怨,张允和把她看做是“慧眼识英雄”的奇女子。在孙曼丽自己看来,则只是自己在爱一个人时做的事情。于人世间有一灵魂伴侣,相契相合,相濡以沫,在惊涛骇浪中,在暴风雨之夜,仍因相依相偎而拥有豪奢的喜悦。真挚而坚定的感情,往往可以带给一个人一生的宁静与欣悦。许倬云多次表达对自己爱人的感激,在人世有这样的感情基调,为学术的一生得以有坚实的步伐。

反省自己一辈子学术研究,许倬云给自己冠之以“旁观者”之名,终身残疾的他,从幼时见人奔跑跳跃、游戏玩耍,到目睹战火死亡而起悲苦之思,又及成年时见人于政治漩涡中挣扎彷徨至淹没于狂澜,人世的悲喜剧乃至小闹剧,在他眼前有洪波涌起之势,又有烟消云散之景,他则始终都如坐在一边的目击者而非亲历者。许倬云读北岛《青灯》有感作诗,其中一句是:人间在我,我在人间。耄耋之年,回顾述说生命史、学术历程,他少有筚路蓝缕、发凡起例的艰辛情愫,多的是对自己个人生命际遇的种种感恩,对人世和生命充满了敬畏与悲悯。

高尔基《在人间》读后感300字 篇4

早上,我把高尔基的自传体三步曲之一在人间读完了,我当然非常高兴了。因为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差不多有一个月了(读这本书时,正好赶上要期末考试,复习紧张。),虽然读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对里面的故事情节还是非常了解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十几岁的阿辽什卡在俄国旧社会的生活,小主人公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和他的舅父相遇,舅父带他去客山学习真正的本领。他先在一家鞋店工作,由于不习惯这种工作,就又回到了外婆家去生活。可是在外婆家生活的很烦躁,就又到一个富人家做苦工,由于他不喜欢那富人家的老太婆和他家的主人,于是在一个阴森黑暗的夜晚,他便来到了一艘叫巴拉姆号的木船上做苦工,开始了他在船上的三年生活。他白天做工,夜晚给他的一个朋友讲故事。每天吃也吃不饱,睡也睡不够。没有办法,他就跟随舅父去了客山,从此,人们就再也没有他的音讯,也不知道他以后到底会生活得怎么样?

自从看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一直很沉痛,一次看到高尔基被一些人恶打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儿流出来,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了解到俄国旧时社会的残忍,高尔基少年时代生活的艰辛。我要学习高尔基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逆境中学会坚强,茁长成长!

读在人间有感 篇5

“我扑在树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就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读书名言。

《在人间》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名的作品。高尔基,被列宁誉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作品主人公均为阿廖沙,环环相扣。

《在人间》讲述了十一岁的阿廖沙丧失母亲后走入了社会,独立谋生。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也在绘画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洗碗时认识了厨师斯穆雷,并开始读书,在裁缝妻子等多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书的海洋中越游越畅。五年后,他怀着进大学的梦想去了喀山。

故事的主人公是阿谬沙,在他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他不能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渐渐地走入了社会之中,白手起家,独立谋生。阿谬沙在鞋店圣像作坊当了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疾苦,知道了在社会上立足是多么的难。他在轮船上做杂工时,结实了正直的厨师斯谬雷,他让阿谬沙步入了书的殿堂。过后,阿谬沙又结识了裁缝妻子、“玛尔戈皇后”,在他们的点滴帮助下,畅游了书的海洋,开拓了自己的世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书面,本以为会向大部分书籍那样用优美的词语来开头,却只是短短的一句话:“我来到人间,在城市主街上的一家“时尚鞋店”当学徒。”这句话很普通,却淡淡的透着作者的文化底蕴,下面开始了阿廖沙这位小主人公的艰难生活,他在店里每天干杂活,生活在别人的脚下,他感到苦恼、寂寞。他已习惯于自由自在的生活,从早到晚,在库纳维诺街的沙土地上溜达,呆在浑浊的奥卡河边,在旷野、在森林里。可是这里没有疼他的外祖母和小伙伴,也没人可以说说话,而生活又向他展露了它丑恶、虚伪的一面。

阿廖沙在人间受尽各种艰苦,也认识了人们可怕、邪恶的一面,就像书中所说:“外来的乡下人向他们问路,他们总是故意把错路告诉人家。有时他们捉来两只老鼠,把老鼠尾巴打上结,放在地上,瞧老鼠走反方向、互相咬噬的样子,高兴的不得了。有时候,他们在老鼠身上脚上火油,把他烧死。”

我不喜欢嫉妒别人、没有同情心的人,更不喜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我深深的恨他们,因为他们是没有心的人!我可能言重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间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时人间变得乌黑,但还是有些好人的。就像斯穆雷一样。

在店里,有时候顾客什么都没买,其他伙计就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连他的老板也收起他“甜蜜”的微笑,开始骂起了人。这又展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在人间》中高尔基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说实在的,我很佩服阿谬沙的坚强毅力。在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仍然手不释卷的坚持读书。阿谬沙不理会他人的反对,认认真真的读书学习。因为他经历了许多,阅读了许多,所以他也明白了许多,当然也包括“生活”这本难念的经。“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正如高尔基所说是快乐的,读书之乐,在于开阔了眼界。眼界有多大,心中的世界就有多大。人生因书而充实,人生因书而快乐,人生因书而精彩。

《在人间》反映了人的善恶丑美,它不会直接告诉你道理,只能靠你细心的去体会,揣摩人生的宝贵哲理,它启发及告诉了我,人生就是一个百味瓶,酸甜苦辣百味尝;人生是一个精彩的剧本,它冲破了宗教的传统。这本书告诉我太多太多,我终于悟了:人生的道路只能靠自己走!或许,它还会告诉我更多、更多……。

读完高尔基的《在人间》这本书后,感触非常深。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么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文中除了外祖母外,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老实忠厚,教导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致使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大学在人间 篇6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方可成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惠普

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在湖北东南部的乡下小镇找到了自己心里真正的“大学”。晚上的课程开始前,青石中学突然停电了。

这天是2011年7月13日,学校已经放了暑假,只有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返校补课,但另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正活跃在校园里,他们在这所位于湖北东南部的乡镇初中就读一所“大学”。

这所名为“立人”的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罕有的存在,它没有自己的校舍,只能借用初中的宿舍和教室,硬件设施落后;它没有校长,没有固定的管理团队,资金基本依靠公开的小额募款;它的第一期只是15天的暑期学校,学员不到80位。但是,它有令许多正规大学都羡慕的师资,还有着高远的理想: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大学教育,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探索民间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

停电的那个夜晚,授课的导师是熊培云,讲课内容是“我的学思历程”。为了保证课程照常进行,义工和志愿者们买来了蜡烛,在课桌上、讲台边点燃。烛光摇曳中上课的场景很快被学员拍照并发到微博,“最浪漫的一课”吸引了许多网友的转发。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另一条微博也广为流传:“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这段话的作者秋风正是立人大学的导师之一。在这个夏天,近百名年轻人和秋风、熊培云等导师一起吟诵诗歌、开读书会、仰望星空、排演戏剧,探索了另一种教育模式,也体验了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学校临时停电,志愿者们买来蜡烛,于是就有了立大最浪漫的一课。(罗奇志/图)小镇的闯入者

“让理想主义更理想主义,让脚踏实地更脚踏实地。”在报名表中,汕头大学商学院学生苏顺德写下了这样的话。

从6月底开始,陆续抵达的年轻人打破了蕲春县青石镇的平静。

青石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地区小镇,地处大别山南麓,一条蕲河蜿蜒而过。尽管山和水带来了诗意,但和大部分中国乡村一样,小镇正日益失去活力,大量中青年外出打工,孩子们则投身应试教育的系统,起早贪黑,冀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隶属于以应试教育闻名全国的黄冈市,青石的大部分居民对大学的真意并不了解。立人大学开学前,义工陈仲伟去学校附近的店里复印招生简章,女老板问他:招来一名学生,能拿几百的回扣?

陈仲伟复印的招生简章仅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则通过网络发出。义工们并未做太多的推广工作,但响应者众多,80人的招生计划,报名的人数超出了三四倍。

“让理想主义更理想主义,让脚踏实地更脚踏实地。”在报名表中,汕头大学商学院学生苏顺德写下了这样的话。

这也代表了相当多报名者的心声。高中毕业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是立人大学的两个目标群体,前者往往对大学所知甚少,不知该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四年;后者则常常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失望,在同学群体中显得另类、孤独。

最终入选的高中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位名叫万永生的男孩骑自行车从河南赶来——在他们中学,“骑行中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特色活动;而大学生们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甚至有一名学员的专业是“武器系统与工程”,后来,他被同学们称为“导弹哥”。

突然的闯入者给小镇带来的冲击不啻为一枚小小的炸弹。最直观的现象是:青石中学附近几家超市的脸盆、凉席等生活用品卖得特别好;学校食堂偶尔不开伙的日子,一百多人外出吃饭,周边大多只有一口锅的小饭店忙得不可开交;学校对面小卖部的冰棍也一度卖断了货。不少城市孩子是第一次到乡镇生活,他们从学校旁边的商店买回奥利奥饼干,结果发现包装上的名字其实是“粤利粤”„„

立人大学学员毕业时要拍一组特殊的毕业照,在白板上写下自己对大学的感悟。(罗奇志/图)

年轻的毒

刘瑜说,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她也在年轻时中了很多“毒”,以为“农民起义就都是可歌可泣的,北洋军阀就是民不聊生的„„”

北京大学的张健和清华大学的刘瑜是前两名抵达立人大学的导师,他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

张健开设的第一门课是“国家:起源与组织”。第二天,张健和刘瑜进行了一场对谈,讲述各自的学思历程。定下这一主题是义工陈仲伟的主意,他在网上看过台湾大学“我的学思历程”系列讲座,并将其移植到了立人大学,要求每位导师都做一次这样的分享。

“我的学思历程从一片空白,到随波逐流,到头重脚轻,走了很多弯路。”刘瑜说,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她也在年轻时中了很多“毒”,以为“农民起义就都是可歌可泣的,北洋军阀就是民不聊生的,西方议会都是互相攻讦,资产阶级都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后来,她又随大流读萨特、尼采,因为“那时手捧一本布迪厄、福柯就等于现在手里拿着一部iPhone4”。到最后她才发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体验到“小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一种草叫什么的欣喜”。

学生们早就为这位明星级的学者准备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学生举手说:感觉自己周围的同学缺乏政治热情,不知你们当时的大学氛围如何?刘瑜答:生态更多样化,怪人更多,但是,任何社会中怀有政治热情的人都是少数,这并不是坏事,好的公民文化是参与型和冷漠型的结合。“问题是,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不能‘被不关心政治’。”

几轮问答下来,学生的提问逐渐发生了转向,好几个人都开始请教爱情问题:如何处理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对爱情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每次和年轻人交流,爱情都是必然被问的问题,最后我们都成了知心大哥、大姐。”张健说。

“可惜连岳不在,”刘瑜笑言,“我大学4年就是爱情专业户,从爱情中学到人性的很多东西,爱情是真正普世的。我的建议是,要勇敢,30岁以前尽量follow your heart(听从内心),但不要让别人为你的理想付出代价。”

最穷的浪漫

在这所中国最穷的大学,浪漫却并不是奢侈品„„

青石的天气和学生们一样热情,位于顶楼的多媒体教室像是一只巨大的蒸笼,没有空调,电扇呼呼吹出的都是热风。刘瑜只能一边讲课,一边擦汗。“再次领教了南方的夏天,热得我呲牙咧嘴。”

在这个手机没有3G信号的小镇,物质的匮乏考验着每一位导师、学生和志愿者。

导师来上课,全凭自愿,不但没有讲课费,还要自掏路费,辗转换乘多种交通工具,住在镇上唯一一家宾馆,每晚房费80元,房间时常有蟑螂出没。

比起学生和志愿者的住宿条件,宾馆已经算是天堂了。青石中学的宿舍里只有硬板床,有的窗户没有玻璃,房间里闷热不堪,学生们往往是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早上五点就醒了。“到这儿的第3天,被褥里居然跑出一只虫子,我当场就崩溃了。”志愿者陈永明说。

但艰苦的环境抑制不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讨论欲。“张健老师关于国家起源的课程讲完后,我宿舍里的讨论太激烈了。”学生何冁煊说。

上了几天课,闷热的天气丝毫不见好转,义工们用微博求助。很快就有网友汇来了3000元,指定用于购买冷风机。

在网上,立人大学的关注者和支持者甚多,不仅有热心人主动捐助冷风机,连校徽也是微博上的一名艺术家自告奋勇义务设计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默默的关注者为立人大学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立大仅向每位学员收取200元学费,并采用小额募款的方式筹得2万多元。在结业后公布的财务明细上可以看到,大多数的捐款金额是一两百元,最大的一笔有一万元,最终的结余部分被用作学生的奖助学金。

在这所中国最穷的大学,浪漫却并不是奢侈品。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一些学生不经意地抬头,看见满天繁星,忍不住叫了出来。远离城市的青石没有光污染,星空也显得格外明亮,甚至能看见浅浅的银河。从此,三五成群地去蕲河边看星星成了风靡一时的活动。

刚到青石,刘瑜就捡到了一只小狗,并把它带到了学校。大家给小狗取名“子弹”,语出刘瑜的书《送你一颗子弹》。很快,这只名为子弹的小狗成了立人大学的明星,它会在上课时跑进教室,学生们轮流给它喂食、洗澡,带它去县里看病,甚至还给它开通了微博账号。校园停电后,不仅晚上的课在烛光中进行,之后两个白天的课也移师户外,在蕲河边的沙滩上。熊培云讲胡适,希腊女作家芒果讲柏拉图和理想国,学生们围坐一圈,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一起去读诗吗?

校园里经常可以见到她举着机器拍摄视频,见人就问:“你饿吗?”“你觉得自己自由吗?” 尽管师资队伍强大,但立人大学的与众不同,更多表现在课外。开学时,李英强就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成立社团,自主发起活动,他还专门向学校申请了三间教室作为活动场地。当天傍晚,一张A4大小的广告就贴在了一楼的墙上——“一起去读诗吗?时间:早6点半到7点半。地点:第一站‘悦来亭’(校园内的小亭子)。”

墙上的广告越贴越多。几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打出“在这里,读懂新闻”的口号,组织了关于新闻学和记者工作的讨论,邀请前来担任导师的资深媒体人郭宇宽和南方周末记者参与。成天抱着一把吉他的长发文艺青年则发起了“摇滚乐在中国”的主题沙龙。还有学生将风靡全球的TED引入了立人大学,举办了一场有关独立博客的分享活动。

出生于1994年底的无锡高中生邹天昱是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她在报到前一天才下定决心买了火车票。但抵达青石后,她很快成为了活跃的角色,校园里经常可以见到她举着机器拍摄视频,见人就问:“你饿吗?”“你觉得自己自由吗?”——这位准备出国读影视的小姑娘正模仿那部经典的纪录片《北京的风很大》,拍摄自己的电影。

更具创意的是“真人图书馆”活动——将每一个参与者视为一本有故事的书,读者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与书进行充分的交谈,了解他者的世界。

有的活动相当实用,比如“出国党”,就是一批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凑在一起讨论GRE、托福成绩,以及申请国外高校的技巧。

当然,体育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们因地制宜,在学校简陋的沙地操场上组织起了“沙滩足球”比赛。

还有学生发起了魔方社团,但最后因为青石镇买不到标准魔方,活动流产。

导师亦为课余活动做出了贡献。张健开了读书会,研讨《想象的共同体》。而作为曾经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郭宇宽为学生们讲授了“辩论与说理”,还组织了两场辩论赛,辩题分别是:国家层面的计划生育是否合理;色情行业是否应该合法化。

刘瑜则带来了一部反映“文革”中青年人的纪录片与大家分享。此后,观影成为一项重要活动。学生们也在老师的支持下外出夜宵、喝酒、吟诗。有一个晚上,一群人在路边的大排档

吟诗唱歌到凌晨,到最后,花样迭出,广州人安猪用粤语念《黄鹤楼》,谢泳先生的弟子林建刚唱颂了《将进酒》,连大排档的老板都加入进来,吟诗一首,忘形到记不起究竟该收多少钱。

开放的大学

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

上百名年轻人的动静很快就让小镇上的人们知晓了立人大学的存在,这所特别的学校还拥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关注者。西安欧亚学院派出了六位老师全程听课学习。前来授课的杨汝清出蕲春火车站后,找了辆三轮车去汽车站,车夫问去哪,答青石,车夫说:“你是去立人大学吧?我挺关注你们的。”

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短短15天的时间能真正改变多少东西?

“在半个月内学到很专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立人大学暑期学校本身就希望成为一个激发性的项目,是开盖子,拍一拍,有些人的榆木疙瘩可能就被打通了。”李英强说。

实际上,来到立大的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这从他们的课外调研选题就可以看出来——有人选择研究乡村的小额信贷问题;有人将目光投向镇上和村里的空巢老人;有人研究乡村美育问题,之后还准备筹建一个基金会,致力于支持乡村艺术教育;有人干脆研究起了自己,测量立人大学学员的政治倾向。

最有意思的是几位来自上海的高中生,他们抵达青石后在街边的简陋小店吃了几顿饭,发现价格居然和上海一些环境不错的餐厅相差无几,甚至更贵。于是,他们决定研究:青石的餐饮究竟为什么这么贵?

在这群学生中,李英强所期待的激发和启发或许并不是奢望。吉林中学生寇一妮是被在立人当义工的堂哥寇爱哲“强拉”来立大的,她一向不爱读书,但从立人大学毕业的前一天,她在河滩上对堂哥说:“哥,以后每周给我推荐一本书呗。”当时,寇爱哲的眼泪差点飙出来。在开学典礼上,李英强读了一段诗:

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那以窒息的、干燥的、空虚的格子

不断地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呵!

而今天,这片自由阔大的原野

这段诗出自穆旦的《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写诗时,他正和一群师生一起走在去昆明的路上。到昆明后,他们将组建后来成为中国高教史上传说一般存在的西南联合大学。事实上,不少人都会将立人大学和西南联大作比较——立大的学生亦是离开了城市,一头扎进了“自由阔大的原野”,在简陋的校舍中追寻真理。

不过,李英强有着更大的野心,他希望将立人大学常态化,首先利用互联网,以公开课等形式建设“网络大学”,等若干年之后条件具备,再逐步实体化,使之成为正规大学体制之外的一种补充,提供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组建开放的新型知识共同体。

“我们将会办一个新式的大学,以互联网为依托,发挥技术的力量,聚集一流的学者,为那些有心向学而被现行教育体制排斥的青年创造接受真正大学教育的机会。”李英强说,“立人大学也将向那些上过名不副实的大学,未能尝到大学真正味道的人们开放。

在人间 高尔基 篇7

一般认为高尔夫球源于15世纪的苏格兰牧羊人游戏,后传入英国,至19世纪传入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泰国和美国等国。1896年,中国上海高尔夫俱乐部成立,标志着高尔夫球正式进入中国,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极大制约了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1931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商人合办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南京陵园中央体育场附近开辟了高尔夫球场地。1984年以来,我国与外国合资,先后建设了多个高尔夫球场,这项运动才真正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地位。1985年5月24日,作为一家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组织,中国高尔夫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1986年1月,我国首次举办了“中山杯”高尔夫邀请赛。高尔夫球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以来存在激烈的争议。

根据高尔夫时代网的统计资料,截止2008年5月,我国内地已建成的高尔夫球场有227个,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全国内地大约有500至1000个高尔夫球场在建或即将完工。从我国内地高尔夫球场的分布上看,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海南共有118家俱乐部,占总数的52.7%;京、津、翼地区44家俱乐部,占19.6%;二者相加占72%以上,这些地区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排名都位居全国前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尔夫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经济学家迟福林认为,中国内地潜在的高尔夫消费者目前是2000万,2020年可能是5000万。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内地的高尔夫球场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2012年以后将达到日本八十年代末的高尔夫球场增长水平,每天会有一座新球场开业;2015年将赶上日本,达到2700座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人口将达到3000万,年消费将突破两亿场次。

2 高尔夫球发展成因

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内地发展如此之快,国内企业商务人士、地产开发商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作为内因是主要原因,国外政、商精英作为外因也在推波助澜。

在内地高尔夫球已经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成为很多企业商务人士的一种社交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参与高尔夫球运动的人群当中,其中约有36%的人主要是工作或商务需求。这是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的中层经理或高级领导的沟通与社交能力就显得尤为突出。高尔夫正在成为世界几乎所有重要国际会议期间的必备内容,成为世界政商精英和现代成功人士对话交流、增进友谊的流行社交方式。

近几年房地产对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位地产专业人士说过:“做房地产一定要做高尔夫,高尔夫地产的溢价能力以及空间实在是惊人。”因此与房地产联姻是中国内地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几乎所有球场的建设都会伴随着周边房地产的开发,甚至可以说多数高尔夫球场只是房地产项目的配套设施。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一个高尔夫球场就可以使房价升值几倍,卖几套房就可以挣回球场建设的成本,所以作为球场本身盈利与否都不计较。高尔夫球场成为房地产开发最具诱惑力的设施之一,无论是从环境或健康等角度去看,高尔夫球场都能为房地产增色颇多,成为众多大开发商的卖点。

在不少地方政府的眼里,高尔夫是一项“形象工程”,认为有了高尔夫球场,就可以大大提升投资环境。例如:海南省政府2006年确定抓住高尔夫产业这个龙头,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高尔夫运动和高尔夫经济在该省的发展,并将高尔夫球运动作为海南省体育工作“高尔夫球经济、全民健身、全国体育大会”三个重点的重点。在南京,十运会的配套工程钟山高尔夫球场即被称为“南京市对外宣传城市形象、招商引资的窗口”。而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高尔夫别墅能吸引外来投资、带动周围土地升值的功能最为地方政府所关注。

来内地投资的主要地区和国家为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尔夫球运动都较为发达,来华投资或工作的人员也十分热衷高尔夫球运动,他们常把打高尔夫球视为保证生活质量、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有效方式。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均享有的一项福利就是高尔夫球会籍。

3 高尔夫球发展的障碍

高尔夫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仍然与世界相距甚远,这与中国的经济状况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高尔夫目前还不能形成产业化的障碍则有很多,主要包括高尔夫文化国内的认同度低、政府政策的叫停、经营管理很不成熟等方面。

高尔夫运动所表现出的是文明、友爱、自律、守法、诚信等优良品质,它是审美的重要范畴。正如罗丹所言:“我们在人体中所崇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形式,而是那好像使人体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高尔夫是一项高度自律的运动,它追求“超脱于球技之外的高尔夫文化和文明,是高尚、诚实以及为他人着想的高尔夫精神”。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高尔夫文化和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直接后果是人们不是本着对高尔夫文化的向往去消费高尔夫的,而更多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球场经理投资文化普及的观念一直比较淡薄,新富阶层的主体也并不钟情高尔夫球。因此只有文化内涵得到发扬,球场的自律才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球场的形象才可能成为社会现象。

国内诸多专家认为,20多年来中国内地高尔夫球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还起到消极作用,大规模开发高尔夫球产业是不适宜的。政府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指出:“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项目、别墅项目、高尔夫项目,一律不得报批用地”。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指出:我国高尔夫球场建设将暂缓立项和审批。

球场运营成本高,经营负担重,投资回报慢。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目前高尔夫球被当作娱乐消费征收20%的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土地征用问题成为制约内地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另外,国内高尔夫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高尔夫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人才缺口大。很多球场靠聘请国外的管理人才来管理高尔夫球场,这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

4 高尔夫球发展对策

利用主流传媒,宣传高尔夫球文化内涵,树立健康形象至关重要。高尔夫球在我国内地还只是极少数人能够参与的活动,多数人不能直接体会和感受到高尔夫球运动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他们对高尔夫球的认识和了解只能通过传媒的报道和影视作品。因此,高尔夫球协会、中介机构以及企业应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高尔夫球运动的本质,传播高尔夫球文化,树立高尔夫球运动的健康形象,培养高尔夫球运动的群众基础,争取社会各界对高尔夫球的关心和支持,培养和营造高尔夫产业发展所需的产业氛围。

政府政策、法规的健全与调适不可避免。适应高尔夫球产业发展,我国政策与法规还存在“错位”与“失位”现象,缓建球场、暂停审批、高税率等做法是对高尔夫球产业发展的简单化处理。外国球员叹为观止的华彬庄园高尔夫球场就是在垃圾场上建起来的。从大体育视角,高尔夫球与其它体育项目没有本质的区别,目前高尔夫球项目是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也曾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国际、国内均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竞赛体系,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在我国开展的100个体育项目中就含有高尔夫球项目。明确高尔夫球场建设的审批和管理。针对我国内地高尔夫球场建设中的不合理现象,政府职能部门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制定一套相关的实施细则法规,明确“可与不可”的界限和标准,从政策与法规层面引导和鼓励公益型、环保型、生态型球场的建设。

建立多元管理营销模式,满足多元化高尔夫球消费需求。高尔夫产业的高层管理者很少有人从战略高度上对高尔夫产业进行战略研究和战略定位。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与目标。在高尔夫球俱乐部运营上,我国高尔夫俱乐部运营较单一地采用高投入与高收费营销策略,间接造成高尔夫项目曲高和寡,陷入孤芳自赏的封闭性经营之中,抑制了高尔夫球消费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影响了高尔夫球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因此,高尔夫球俱乐部在满足高端客户消费需求的同时,应拓展符合社会中间阶层的高尔夫球消费,如建造迷你型球场、练习场,推出淡季闲时的优惠手段,满足社会中间层的需求消费,扩大高尔夫球消费人群。

5 结束语

高尔夫球能否在中国内地受到普遍欢迎,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条件、传媒、市场以及国外体育发展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相关联。高尔夫球运动的诞生、演变、传播、发展和扩张,都伴随着背景文化、社会观念及制度差异的冲突、融合与彼此吸纳。需要我们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辩证地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高尔夫球运动。在“世界经济看亚洲,亚洲的中心在中国”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谁又能忽略了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谁又会怀疑中国将成为亚洲的高尔夫中心?PGA TOUR市场部副总裁提姆瑟·豪威斯坦言从现在开始10年、15年、或者20年后,中国可能需要5000家左右高尔夫球场。目前高尔夫球场建设尚未“解禁”,不过我们可以相信,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高尔夫产业的未来是光明的,高尔夫将变成普通民众可以参与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吴永健.做高尔夫球式的外包服务[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40.

[2]陈才发.发展我国高尔夫休闲产业的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78-81.

[3]王桂忠.“边缘化”的摆脱—我国高尔夫球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9).

[4]张金桥.中国高尔夫球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与韩烈保教授商榷[J].体育学刊,2006(,7):5-8.

人间自有知音在 篇8

许纪霖先生的新著《大时代中的知识人》是一本比较好读的书。说它好读,并不是因为这本书揭示了什么特别精深的哲学道理,而是因为这本书汇集的是这样一组有特色的文章:作者二十多年来从心态史角度研究知识人的内心世界的文字。

有道是人间自有知音在。可以说,本书的作者是窥见了文中所涉及知识人内心秘密的人。这里面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当属《黄远生:忏悔中的精神升华》一文。晚清民国时期名记者黄远生之于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新闻史上的意义。但是通过作者对黄远生晚年留下的一篇文章《忏悔录》的解读和剖析,形象地刻画出了作为名记者的黄远生内心踌躇不安的景象:袁氏筹划帝制之时欲借重其笔鼓吹帝制,对黄远生威逼加利诱,顺从不能、反抗更不能,如此进退失据,究竟如何是好?一篇《忏悔录》道尽其中苍凉与委屈。西方文化界以《忏悔录》闻名的为数不少,尤其是卢梭和奥斯丁的两本杰作更是脍炙人口,但是在一个帝制之心不死的中国,能有如此大智慧与大勇气作出忏悔的,恐怕只有黄远生一人。通过许纪霖先生的刻画,再次印证了一个说法:黄远生留下的不光是一部编年史,更多的是留下了一种精神。收入书中的这篇文章算是许纪霖先生最早关于心态史方面个案分析的文章,在我看来也是写得最入木三分的一篇杰作。

责编:赵 东

读《在人间》有感 篇9

比比高尔基,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该有多幸福啊!高尔基没有钱上学,父母双亡,还要给别人打工,养活自己,这是多么辛苦的生活啊!

但是,高尔基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没有放弃对读书的渴望,他开始学会读书、写字,是读书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坚持了下来,从而产生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高尔基的毅力,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挤出时间来读书,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高尔基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有些人家里有很多书,但他们却不看;有人很苦,却努力读书,学到不少的知识。

爱,在人间! 篇10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关爱他人可以从小事做起,譬如你帮助一个同学辅导功课,一个好老师的一句诤言或几句鼓励的话,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不懈的动力,还比如你扶一个盲人过马路,陪老人谈心……这都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如果你给予了别人关爱,那你自己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老师对我们有关爱,她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给予了我们关爱,他们的爱是伟大的!我们自己也要学会关爱,关爱别人,关爱自己!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妈妈让我和爸爸在下面等她,她到上面去买衣服,我和爸爸坐在下面等,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长得蛮漂亮的,还穿着旧校服,但她没有胳膊,靠双脚写字来乞讨,她面前摆着墨、纸还有一个装钱的小红桶,脚趾间夹着一支毛笔,沾了沾墨水,开始写字,她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新年快乐。字还很不错哦!我觉得她好可怜啊!我毫不犹豫地就走过去在那个小红桶里投了五元钱,随后路过的人都纷纷献出了爱心,可让人气愤的是总有一些抱着孩子的父母看了一眼就走了,没有一点爱心,这让那些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培养爱心。这个小女孩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更没有快乐地在学校读书,她多么需要我们的一颗颗爱心、和一双双温暖的双手啊!

在此我真诚呼唤全世界的朋友们,关爱别人,关爱自己!让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字,生活在暖融融的爱的氛围中,多好!

天使在人间 篇11

A凡间精灵

她们是堕入凡间的精灵,举手投足是这么的与众不同。美丽的脸鹿、不几的品位加上极高的智商,只要她一出现,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你想成为她,在化妆方面要做减法,并强调精准。精致的眉形、根根分明的睫毛、清晰而不突兀的唇线,都是要刻意修饰的部位。但是,整体形象是自然和谐的,没有浓郁的色彩和过分的涂抹。

B自然天使

如此单纯可人,如此赏心悦目,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如果这是你理想中的形象,而又年届而立,那么戒掉不规律的生活吧!真正地遵循有机生活法则,使用紧肤产品。当然,彩妆也是少不了的,一瓶粉底、一罐定妆透明散粉、一盒腮红、一支唇彩莫不需要精心挑选。因为,最天然的形象塑造反而需要最严格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能够得以实现。

C缪斯使者

她是大师眼中的缪斯,众人眼中的天使。她就像一张白纸,能够接受任意色彩的描画,并最终将色彩呈现出极致的效果,甚至在她神奇特质的引导下,让大师们爆发出了新的创意灵感。

在人间 高尔基 篇12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 在进行挥杆击球过程中, 击球前瞬间的高尔夫球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属性, 而高尔夫球杆头快速前挥, 杆头碰到弹性的高尔夫球, 实质上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和第二阶段, 球杆头动能的一部分将球压缩出一个平面, 并以弹性势能储存在球中, 在球反弹离开杆面时, 球将和杆头以同样的速度移动, 并与球杆头在瞬间结合在一起。第三个阶段, 球开始复原时, 球里的弹性势能被释放出来, 将其自身从杆面弹出。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主要是球杆头给球一个向前的推力, 使球在杆头的轨迹方向飞行。根据惯性定律, 球将获得和球杆头轨迹方向一致的飞行方向。因为高尔夫球杆杆面倾角的存在, 球受到两个方向的力量, 第一、球杆面的弹力, 方向为球杆面的指向;第二、在碰撞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使球产生了形变, 使球杆面和球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力。在碰撞的第三个阶段摩擦力和反弹力将共同作用于高尔夫球, 摩擦力发生在球杆面与球的接触点, 导致高尔夫球在强烈的摩擦力作用下, 产生强烈的旋转既倒旋, 旋转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而合外力方向与球杆杆面指向方向相同。

根据惯性定律、高尔夫球在击球碰撞时第一和第二阶段给球一个与杆头轨迹方向相同的飞行速度, 并且球保持该方向的飞行, 同时第三阶段高尔夫球受到和杆面垂直方向的反弹力。高尔夫球以两个方向中间的某个角度飞离击球面, 并且带有强烈的旋转, 旋转方向与击球时杆面的指向密切相关。

2、马格努斯效应在高尔夫球运动中的应用

在高尔夫球飞行过程中, 球的实际飞行弹道并非简单的抛物运动, 而是在空气动力学的共同作用下, 产生的一个不对称的轨迹如图3。高尔夫球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

球前方的空气, 被微凹的高尔夫表面带到球的上方, 同时因空气本身有质量而产生离心力的存在, 导致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度加快, 产生气压较周围更小。相反高尔夫球下方空气速度慢, 而产生气压较周围更大。因飞行中高尔夫球上下压力差的存在, 导致高尔夫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一个垂直飞行方向的升力。同时高尔夫球在飞行中球正前方的气流速度慢, 球后方速度快, 形成球在飞向中妨碍球前进的阻力, 阻力与球的旋转和表面粗糙有关。

在高尔夫挥杆击球瞬间, 当高尔夫球杆面指向与挥杆轨迹相同时, 只产生垂直水平面的后旋没有侧旋即单纯的回旋, 根据马格努斯效应此时球的旋转只产生垂直向上的升力, 不会产生偏转力。但事实上高尔夫球手在击球时很难控制击球瞬间时杆面的指向是否与挥杆轨迹方向相同,

当杆面指向和杆头的挥杆轨迹出现不一致时, 高尔夫球产生的旋转方向与飞行速度方向不重合时, 导致曲线球的产生。根据马格努斯效应, 快速旋转的高尔夫球将产生与旋转方向一致的偏转力, 高尔夫球在有侧旋飞行时, 侧旋产生的偏转力在球飞行的后半程将影响球的飞行路径, 出现高尔夫球飞行时前后方向不一致的曲线球。

3、高尔夫球飞行过程中受力分析

高尔夫球在飞行过程中, 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 特别是球自身快速的旋转, 在空气中产生马格努斯效应, 使球在飞行中受到的力非常复杂。下面对飞行中的高尔夫球4种受力情况进行分析。1、阻力取决于球的飞行速度, 阻力方向始终与球的飞行方向相反;2、升力取决于球的后旋, 升力方向与球的飞行方向垂直;3、偏转力通常取决于多余的侧旋, 方向与侧旋的方向密切相关;4、高尔夫本身的重力, 在垂直平面向下作用而始终保持不变。高尔夫球飞行过程中的阻力、升力、偏转力, 这三个空气动力随着高尔夫球飞行中速度减慢而一起变小, 高尔夫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受到以上所说的4个不同方向的空气动力共同作用而使球飞行。在球刚击出时由于快速的后旋产生大于重力的升力, 所以高尔夫球在击球后有爬坡上升飞行趋势, 同时因为球的飞行速度很快, 导致侧旋所产生的偏转力, 对球的飞行影响不是特别明显。高尔夫球在空气中向前的速度比它的旋转速度减少得更快, 甚至在一个完全击球的最后, 一个球仍然保持最初被击出时旋转速度的75%【1】。在球飞行的后阶段随着飞行速度的减慢, 导致飞行阻力明显减小;其中重力始终不变, 而此时侧旋所产生的偏转力作用在球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导致飞行的高尔夫球在偏转力的作用下产出曲线的飞行路径, 飞行路径的曲线的偏转方向和偏转力方向相同。

结论

根据力学原理和马格努斯效应在高尔夫球运动中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尔夫球手击球时杆头运动轨迹影响高尔夫球飞行路径方向, 击球时球杆面指向影响球的最终落点。优秀的球员能掌握控制自己的球路, 并能结合球场球道、旗位的实际情况, 对挥杆轨迹和杆面指向做相应调整, 打出即安全又有利于攻果岭的球路;这种控制球路的击球技术正是优秀高尔夫球员和普通高尔夫球员区别标志。

摘要:文章应用动力学原理, 根据高尔夫球运动技术的挥杆原理, 对击球时高尔夫球杆对球的作用力进行分析, 并结合高尔夫球飞行过程中产生的马格努斯效应, 对高尔夫球的飞行轨迹进行分析, 并对高尔夫球运动的飞行轨迹成因进行分析, 以期高尔夫球员、教练员能在教学训练中得到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动力学,马格努斯效应,飞行轨迹

参考文献

[1][英]阿拉斯坦尔.考西仑, 约翰.斯托勃斯/著, 杨万荣, 袁运平/译, 陈世才/审校.追求完美的挥杆-高尔夫球科学入门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299页.

[2][英]马尔柯姆.坎贝尔 (Malcolm Campbell) 著, 凌云译.高尔夫学习百科[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 2007.

[3][英]提姆.贝克编著, 谭颖文译.高尔夫进阶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4]《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镇机关党支部宣传材料下一篇:2024--2024第二学期中学德育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