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推荐11篇)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篇1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1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是《幸福是什么》。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不禁深思:课文中,三个牧童只是清理了老泉,砌了一口小井,让周围的人都喝上了清澈的泉水。一件这么小、这么平常的事,就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也让他们懂得了幸福是什么。要想幸福,就得靠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别人快乐了,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学完这篇课文,曹老师说,她勤勤恳恳的工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她作为一名教师,她是幸福的;她辛辛苦苦的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作为一位母亲,她是幸福的。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怎样才是幸福的呢?

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妈妈减轻一些负担,这样,我是幸福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为我骄傲和自豪,这样,我是幸福的。

我要牢记:幸福不会不劳而获,幸福要靠努力,要靠奋斗,要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2

今天,我读了《幸福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这才叫幸福。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前,三个牧童在竹林清理了一口枯井,清理了这口枯井,为行人和其它动物带来了方便。突然一位仙女走了出来,喝了水,并对三个小男孩说:“你们把井修好了给他人带来了幸福,我代表动植物感谢你们。”说完便消失了,后来他们各自靠自己的劳动和职责对人们做出了有益的事情,并体验到了幸福,仙女又出现了说:“你们都找到了幸福,其实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劳动和尽自己义务作出对人有益的事情。”

三个小男孩做得对,因为他们修了枯井帮助了许多口渴的人和动物。

我身边也有跟三个男孩像似的事例就是有一天,我看见了两位警察正在马路中间为车辆指挥交通,我心想:大热的天警察叔叔不在家里呆着而在外面指挥交通,为行人带来方便,真辛苦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舍己为人的品质。

我身边也有跟三个男孩相反的事例。羊肉串大家吃过吧!有的商家为了谋取暴力,杀死老鼠,吃了有的人都死了,他们的行为真令人讨厌。

我们要做一个像三个小男孩一样的人,要靠自己努力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3

幸福,是一个多么熟悉和简单的两个汉字,包含的内容却很深奥。

灰姑娘说: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爱的王子一起跳舞;睡美人说: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时得到甜蜜的一吻;海的女儿说:幸福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幸福是梦想得以实现,童话里面这么说。

妈妈告诉我,做医生的,帮病人把病治好就是幸福;舅舅曾经说过,做工人勤勤恳恳地工作,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就是幸福;姨奶奶做农民,认为把农作物种植好,养活了人自己劳动没白费,就是幸福。幸福是实现工作目标。

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为此感到快乐。

幸福是冬天妈妈加在我身上的一件外套,一丝丝温暖的热气传遍我的.全身!是做数学难题时陈老师给我的一点思路提示,如一盏明亮的路灯,扫去黑暗的阴霾,照亮我前进的旅程!是作文课上刘老师一丝甜蜜的笑,把鼓励藏进笑里!是心情烦躁时爸爸一句温馨鼓励的话语,把关心和安慰融进话里!

幸福是被关怀,也是给予。我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回报每一个关心我的人,以一杯热茶还有我的成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4

曾经在《恋爱 婚姻 家庭》一书中读了一篇名叫“幸福是什么”的文章,感触颇深。幸福其实很简单,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一分钟的爱里,每一秒钟的期待里,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感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快乐。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获得幸福说起来不容易,其实也很简单,懂得珍惜就是捷径。笑是一种幸福,然而哭也是一种幸福。你知道伤心,才会感受到快乐。痛快地哭,痛快地笑,能酣畅淋漓地表达感情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追名逐利,贪得无厌,那么 幸福就会离你而去。平淡中你才能感受到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珍惜幸福。下面这个小故事一定会让你对幸福有一个更深刻的领悟: 小狮子问妈妈:“幸福在什么地方呀?” 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小狮子于是追着尾巴绕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幸福。妈妈说:“你只要一直朝前走,幸福就会一直在你身后。” 有时候我们不用刻意去寻找幸福,幸福就象尾巴一样跟在我们身后。一个人一生有几分幸福是早已注定的,你如果珍惜一分,便得到了一分;如果浪费一分,便失去一分。从珍惜到浪费,这一来一回便是两分幸福。

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只是看你能不能去发现,发现了能不能去珍惜。珍惜了,也许会幸福一生;错过了,转瞬即逝,也许就再也找不回了。幸福,真的只是一杯白水,我们要懂得珍惜这杯白水,因为水在不经意间挥发了,就真的回不来了。珍惜幸福,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懂得去珍惜,你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你面对一些抱怨自己如何不幸的人时,要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确实不幸,但你们的不幸就在于你们不懂得珍惜。珍惜幸福,你才会发觉自己有多么幸福。”

其实幸福就这么简单。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5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个孩子在智慧的妇儿诱导下,经过十年亲身实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个道理。

这虽然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他却把我从幼稚中解救出来。我小的时候,认为过年就是幸福,因为过年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吃好穿好,还可以在过年那天晚上放烟花爆竹。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来,我也觉得自己小时候太幼稚了,但对于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以前我也不知道,可是读了幸福是什么课文后,我受到了启发,找出了答案。

这个故事中还讲了三个牧童通过共同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的女儿代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劳动人民来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可是牧童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便问她:“你祝我们幸福,那请你告诉我,幸福是什么?”智慧的女儿听后说:“你们应该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到这个地方见面吧。如果那时你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

十年过去了,三个牧童又来到井边。他们谈起各自对幸福的看法。第一个牧童说他当了医生,为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第二个牧童说他到过很多地方,做出了很多对人发有益的事,他也感到幸福。最后一个牧童说他在村里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养活了很多人,他也感到幸福。

他们的话刚说完,智慧的妇儿就出现了,她说:“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你们刚才说的话,我全都听到了。现在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从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话领悟到了幸福的真谛,幸福实际上是指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要很好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出了很多对人民有益的事。这样的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6

小时候,我幼稚无知,只觉得幸福就是父母祖父母宠爱我,有糖果、巧克力吃,有漂亮的新衣服穿,有和我一同玩耍的伙伴儿……

这,只是儿时的我。今日,一篇《幸福是什么》让我完全转变了我的幸福观。智慧的女儿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才是幸福。”智慧的女儿的话是真理。

有人终日坐在门槛上,一事无成,盼望天上掉下大馅饼,可结果掉下来的却是悲怆的叹息和一头银发的沉重代价。幸福呢?与此类人无缘。

有人一心想得到幸福,却不尽力去追求,而是投机取巧。他可能会得到一叠钞票、一阵欢喜。可那些都是暂时性的。幸福呢?也不肯与此类人长久相伴。

还有一种人,终日费尽心机,损人利己,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幸福呢?绝不与他沾边儿,他所获得的报酬,除了那令人心悸的财务外,还有的就是的冰冷手铐和人民的愤恨。

记得我看过一本画册,画册上有首都的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在人民大会堂里,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紧紧握手的照片。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出了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还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飘扬,一位为奥运健儿,聆听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脸上布满晶莹的泪珠,他们的泪,是幸福的泪……

我想,幸福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当你做了某件事时,悄悄来到你身边的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

当我在上学的路上扶起一个跌倒的小女孩儿,拍干净她身上的尘土的时候;当我帮一位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妈妈,看到他破涕为笑的时候,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便悄悄伏在我的耳边告诉我:“你是幸福的!”还有当我为集体出了一块黑板报的时候,当我在市场上勇敢的挺身而出,直至一双盗窃的黑手的时候,尽管我劳累,我面临危险,但我仍然听见小天使在说:“你是幸福的!”

是的,我是幸福的。我就是这样追求着幸福,创造着幸福!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7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理解各不同。过去,我以为过春节才是幸福,既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东西,又能得到压岁钱、去逛灯会,而且能放烟火、鞭炮呢。总之,吃好、穿好、玩好就是幸福。但对幸福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感到迷惘。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篇童话主要写三个牧童通过共同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姑娘代表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朋友他们,并祝他们幸福。“什么是幸福”,智慧姑娘叫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后在这里相见。十年过去了,三个牧童果然在小井旁相见,各自谈了自己的幸福观。当医生的、干杂活的、种地的都感到很幸福。智慧姑娘听了以后说:“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靠劳动这个道理,回去要很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观决定个人的幸福观。怎样看待幸福,要看我们是做什么样的一种人,一生怎么才能过得有价值。有种人,他们一生吃好的、穿好的,一个月工资几天就花光,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人认为的幸福不用说也是低级的,他们的一生也是无价的。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让我们选择,应选后者。我们是新中国的新少年,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幸福,我们也幸福。

我要立志树立革命的幸福观,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我相信,我的一生一定会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阳光之中。(指导老师 刘井春)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8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可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是荣华富贵的家庭?还是得到众人的关爱呢?真让人迷惑不解。最近我们学习了《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它主要说了智慧女儿启发三个小孩去寻觅幸福,过了十年,三个小孩成为青年,相聚一块,互相谈论十年的事,智慧的女儿又出现,告诉了三个青年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读完文章,我不禁想起的雷锋叔叔。他因公出差乘火车,好事整整做了一火车:又是给老人让座,又是帮助列车员扫地,倒水,收拾小桌子……这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给其他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充分体现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给”。

同样在生活中“给”的例子是举不完的。就像歌唱家,舞蹈家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教师无私奉献给了人们知识;环卫工人的辛劳给人们带来了清洁的环境……这些都说明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信他们也会在辛劳中感到无比的幸福。也因这种幸福之源不断循环所以虽然是辛劳但在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智慧女儿说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它教会了我身为班中的科代表,应不计报酬默默奉献,应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同时也教会了我在生活中学会把快乐多分给身边的人。记得有一次突然停电了,整个小区黑漆漆的一片,那是炎热夏日,停电没风扇多难熬啊!此时楼上楼下怨声不断,此时我从抽屉拿出平时收集的蜡烛,摸索着下楼分给邻居们,她们捧着我的心意,点燃了,亮了,那温暖的烛光映红了她们的脸,同时也照亮了我的心,当了一回“雪中送炭”的人感觉真好,使我感到“给”的幸福。

幸福大家都想拥有,但总觉虚无缥缈,摸不着抓不住。其实呀,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那自己的生活都会是愉快,幸福的。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9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所学课文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三个牧童,在森林里做了一件疏通泉水的好事,智慧的女儿(一个漂亮的仙女)来到了这里为三个牧童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并祝他们幸福。可是牧童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就问智慧的女儿,智慧的女儿让他们自己寻找幸福的答案。于是,他们就各奔东西去寻找什么是幸福。

十年后他们和智慧的女儿在这里又一次相见了,三个牧童都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并且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来获得。

回到家里,我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说:”幸福就是从小要好好学习,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长大后,要努力工作,多多奉献社会,奉献人类。由此我懂得了幸福的真谛:要得到幸福就应该乐于帮助别人,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在家里,我们要帮助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家务;在学校,要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多做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到幸福!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10

今天,我读了《幸福是什》,颇有感触。

这篇文章写的是: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老喷泉,已经不喷泉水了,上面堆满了枯枝败叶。三个牧童主动拿着铁锹和锄头去清理那口老泉。经过他们的艰苦的努力,老泉被清理好了,又重新喷出了泉水。村里的人,花草,树木又喝起泉水了。这时,出现了一位智慧姑娘,智慧姑娘为他们的健康喝了三口水,有祝他们幸福。他们问幸福是什么,等十年后我们在这来相会,我就会告诉你们幸福是什么了。十年后,他们又相遇了。他们互相说出幸福是什么,过了一会儿,智慧姑娘来了,她说出幸福的真谛。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篇2

陶行知的著述,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代表他“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我所写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我要就一个字不写;如果写的话,必是我思想里产生出来的和谐的系统”。

读《陶行知文集》,可谓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先生在《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等篇章中的阐述,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教学”是什么?先生说“: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他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在当下,我们从事教育的人被称为教师,我们的课堂教育行为被称为教学。然而,事实上,我们有更多的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虽少,仍然还是有的。少数课改中的小组合作仅流于形式。一言以蔽之,“重教太过”,当下课堂教学之诟病。

一、教生会学——“教学即教学生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光绪皇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学校猛增,而教学“苦于善策”“素重背诵而不讲解”,这便是原初的“教授”,教师只管教书,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生哪来的学习兴趣呢?更不谈什么学习效果了。

第二类是教学生。是学生需要什么,我就教什么。不过,这也停留在知识层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相去甚远。想学生终有一日离开学校,“活到老,学到老”因无学习之法而寸步难行了。

“教学即教学生学。”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界上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所以要想学生自得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

从“自得”到“自动”,再到我们今天提出的“自主”,一脉相承。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点金术,而非金子,学生当终身受益。时下的“让学生学会提问”“小组合作探究”当是如此了。

二、顺学而教——“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李炳德在《教学论》中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学时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学生学得多,教师就教得多;学生学得快,教师就教得快。反之亦然。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顺学而教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学生越发乐其师,善其学;教师越发乐其业,善其教。

三、学然后教——“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乎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

先生所言极是。教师的知识素养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学业的高度。在今天这个知识更新迅捷、传播媒介多元的年代,教师怎么能抱着当年师范院校所学知识而故步自封呢?怎么能将一本《教学参考书》当万能教材呢?

宋人蔡沈对“教学相长”一说作注“:斅,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说明其词义只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方向活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的语义为“:学习,通过教人而学,以提高自己。”

教学教学,就是教师先去学,而后再去教学生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

柏林大学包尔逊先生(P.Paulsen)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时时去学习,当有新发现、新体会、新感受。

此时,又想起于永正老师对备课的观点,其中的“隐形备课”一论中有这样的话“: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包括鉴赏能力) 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 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努力去做。”于老师正是每节课都是先学后教,学问见长,成为一代教育大师。

读‘历史学是什么’有感 篇3

摘 要:本文通过带着历史学是什么的疑问,在联系对当代青年学习历史的困惑以及他们选择未来的方向上,来探讨现今历史学的研究方向变化以及其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学;历史;史学

一、总论

历史学是什么,什么是历史,对于当代很多学过历史这门课程得人来说,给历史学是什么下一个定义,想必没有几个人能做出一个系统而又确切的回答,因为这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葛剑雄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面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他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历史的方法和理论。”①这是葛教授对历史学一个高屋建瓴的统领性概括。而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就是一个对这种思想重新加以组织的过程。”②但是从学科研究的内容来探讨又有不同的解释,“由于历史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些社会现象组成的整个社会结构或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③而联系到当今社会,重科学经济类学科轻人文社会类学科的时代,人文社会类学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来小,特别是像历史学这种冷门学科,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去安下心来去研究历史,一些学生失去了诚信,读书不下苦功夫,只想走捷径混学位,不在意是否做出了真学问,长久以往,历史学甚至整个国家教育将何去何从,由此引发的思考是当代历史学是否应该考虑转变发展方向,是逐步和经世致用的理工类学科相结合相互促进,还是独树一帜继续走前人那种踏实做学问的道路,已经成为现今一代以及以后几代人都无可回避的的难题。

二、历史学的研究的方向变化以及其该何去何从的走向问题

现今历史学不在是单纯在史料、考据等研究领域上下功夫的学科,以现今很多学校为例,历史学开始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道路,比如历史开始和旅游,特别是红色旅游开发史相结合,这是历史学转变发展思路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和方向,这不仅摆脱了过去只单纯研究某一地方史窠臼,这也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历史学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上的衔接。事实证明不能给社会带来实际效应的学科和研究会慢慢被社会和时代疏远,于是就有了现今的很多学校把历史学科的研究方向轉移到本于当地的经济以及文化产业上来,研究本地区的经济史,区域发展史,这是走活历史发展领域的一种方式,当然这样研究导致了对整个中华历史的研究导致了大断层,因为各地方只专注于研究本地区的历史,历史的贸易保护主义藩篱也不断加深,从而导致了对整体中国历史宏观的研究的实力不足,但是这样至少却保存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火种,这在全国来说不是一小部分情况。当今的现实不容许大批的人去做史学研究工作,毕竟历史不能养活中国这么多的人,也不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历史的发展领域和方向上应该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先生存后发展,走与时代相结合,古为今用,经世致用之路才有希望继续走下去。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笔者对这句话一直有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胡适先生说的是应该多谈些实际问题,去研究实际问题,不要拘泥于长篇大论的深奥理论,而不是说不谈主义,就如当今高校中一些青年学子,为生活而读书,为前途而研究,或者说的更露骨即是为了功利而读书和研究,这与历史这门学科本身的性质是不符的,因为短期内你很难从学习历史中获得回报,而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也违背了从事历史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事历史研究需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着眼于时代内涵,把握时代精神,同时具有分析科学与社会进步的能力和卓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命运的情怀。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比较看到我们自己国家研究历史的不足之处,从国外史学发展过程中汲取有益经验,来延续历史作为推动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学科。总的来说,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生活所需要的历史学才能真正的继续延续下去,而古老的经典只能活在过去的摇篮最后成为生活的死化石。

三、略论当代青年学习历史的困惑以及面对历史和现今该如何寻找出路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如果连青年都不再学习历史,不去关注历史面向未来,那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将魂归何处。“隔着纱窗看晓雾,时光迁移,潮来潮去,不知不觉,历史的选择让我们到了现今,这是一个山重水复之后的峰回路转的时代,其中有许多同人谋相联系的偶然性,而偶然性的背后却是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必然性,中国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史后终于站了起来。”④但笔者想说的是不仅是站了起来,更是发展起来,逐渐强大起来了。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发展和富强,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富足,更是精神层面的多样化,青年一代面对不同的各种流派和思想,容易困惑,这些困惑的背后最终还是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是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潮流面前,历史完全无力抵抗,学习历史看不到前途和出路是青年学子最大的感叹。但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是站在战略高度对学习历史特别是学习革命史和党史重要性,而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可以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探索历史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出路。

四、结语

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⑤这不正是当代青年学者所缺乏的核心价值观吗?当代青年最大困惑还是对生活的追求与历史的研究完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矛盾,致使当代青年一直在艰难中徘徊,大部分的高校学子,特别是学历史学子,当你们正在为自己未来出路而困惑的时候,希望你们回过头来认真想想,你们是否真正有喜欢过,哪怕有片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对待过自己所学的历史,笔者也在这里希望后来甚至更后来者能找到一个在追求生活和学术之间的平衡点,尽管这只是一种设想,但是我始终相信历史是写过去,而不是为过去而写,它是为了今天和明年的所有大众特别是有志青年而写,它会为真正喜欢它的人绽放美丽的花朵,为真正喜欢它的人结出丰盛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什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2.

[2] [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学是什么[M].商务印刷馆,1981:19.

[3] 宁可.什么是历史——历史科学理论学科建设探讨之二 [J].河北学刊,2004, (6).

[4]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426.

[5] 蒋廷黻.中国近现代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扉页.

注解

① 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什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2页.

② [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学是什么[M].商务印刷馆,1981年第19页.

③ 宁可.什么是历史——历史科学理论学科建设探讨之二 [J].河北学刊,2004,(6).

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426页.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篇4

但从我看了《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什么都明白了。这篇课文讲了三个牧童看见树林里有一眼喷泉,他们便拿了工具清理了喷泉。并搬来石头摆成一口小井。智慧姑娘赞扬了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三个牧童并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智慧姑娘引导他们用十年的时间去弄明白性福是什么。经过十年的实践,他们从不同的经历中得到了共同的体会,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作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他们的体会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和体会。

在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有父母的爱护,吃好、穿好、玩好就是所谓的幸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这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尤其是看了这篇课文以后,我跟不相信这是真正的幸福。现在,我知道了真正的,永恒的幸福是靠劳动,智慧去努力,好要好好的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而获得成就才能叫幸福。那是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同学家玩。事情可真巧,那天那个同学不会做奥数题,他的爸爸妈妈又不在家,刚好那道题我会做。以为我没经验,所以我讲我解了四次给他听。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篇5

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9岁生日的时候,早上我穿上新裙子,这条裙子是粉色的一直垂到脚跟,后面有一双白色的翅膀,我戴着天使头罩和魔法棒到外婆家去,过生日,我走到十字路囗刚一踏进斑马线内看见一位老奶奶在过马路,我看了立刻去扶着她走红绿灯,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扶着,一会就走过了斑马线,老奶奶看看我说了声:“谢谢你,乐于助人的小天使!”

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忙说:“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突然,我感到了帮住e人的幸福,所以,晚上吃蛋糕时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呢!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也难忘的是20xx年的冬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听见水龙头哗哗地声音,我穿起衣服去阳台上一看,妈妈在洗衣服,我走进一看呀!妈妈的手都冻裂了,我很心痛,一股热热的眼泪在眼框里我走到妈妈身边手盖她手上一摸真冷呀!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篇6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而这整个人生,就是追求幸福的整个过程。那么,幸福是什么呢 想到小时候,我幼稚无知,只觉得有父母的宠爱,有糖吃,有小朋友一起玩耍就是幸福。可当我看了一本名叫《幸福是什么》的书后,却让我完全改不了幸福观,智慧的儿女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要靠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智慧儿女的话是良言,是真理。所以,我们应听从智慧儿女的话。  有些人整天躲在家里,一事无成,盼望上天掉馅饼结果掉下来的却是永久的叹息和一头白发沉重的代价。幸福呢,与此人永无缘分。还有一些人只懂得投机取巧,也许是能换来一阵窃喜,幸福呢,与此人不会相伴很久。另一种人,就是整天损人利己,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幸福呢,与此人绝不会沾一点边。  每当看到为亿万学子而呕心沥血的老师们,每当看到为了我国科学事业而卧薪尝胆的科学家们,每当看到那些体育健儿为了国家荣誉而勇夺金牌时……我知道他们是幸福的。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享有,而在于付出。付出的努力越多,享有的.就越多。  当我扶着老奶奶过马路时,当我为集体献出了一份力时,当我给孩子们找到妈妈时,我知道,这就是幸福。因为不是要靠嘴说的,而在于你的行动。  让我们行动起来,感受幸福。  家长:  孩子,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他,他是一位革命者。一次,他要去前线打仗,那时他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写了一封给妻子的信,信中说:我们应该以天下人为重,牺牲我们的生命来为天下人谋幸福。   他就是林觉民。  林觉民把‘‘为天下人某幸福’看做是最大的幸福。  ……  看完这本书,我总结了这些幸福的含义,也是我所认识到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享有,而在于付出;幸福不在目的和物质之中,而在人生不断的拼搏和奋斗里;幸福是在与痛苦的比较中才凸现其意义。因此只有经历磨难的人更懂得体会和珍惜幸福。  孩子,去寻找幸福吧。

什么是幸福 篇7

一、幸福是温情的体验, 是最美妙的感觉

幸福, 是恋人相拥时的甜蜜, 是久逢知己千杯少的情怀。

幸福, 是依偎在妈妈怀抱里的温馨, 是抚摸婴儿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 是“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承诺, 是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完满。

幸福是一种体验, 幸福是一种感觉, 这种体验和感觉使人心情舒畅, 使人甜蜜愉快。

二、幸福是得到和拥有时的满足

对人生而言, 幸福就是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孝亲又敬长, 儿孙亦满堂。

对有的人来说, 幸福不过是吃饱喝足, 闲暇惬意,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对大部分男人来说, 幸福就是功成名就, 幸福就是豪宅名车, 幸福就是娶到“白富美”。

对大多数女人而言, 幸福就是貌美如花, 幸福就是珠宝玉器, 幸福就是嫁给“高富帅” (最好是韩剧里的“欧巴”) 。

对追逐名牌的人来说, 幸福就是爱马仕、芬迪、普拉达, 幸福就是劳力士、江诗丹顿、卡地亚, 幸福就是香奈儿、纪梵希、海蓝之谜。

这样的得到和拥有, 的确让人满足, 使人幸福!人生如此, 夫复何求?

只可惜哪有如此完美的人生?除了得到和拥有, 生活中我们也会失去和放下很多东西, “拿得起, 放得下”“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舍得舍得, 没有舍, 哪有得”, 这些话无不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放下”不是放弃, “放下”是另一种得到, “放下”是哲学。

三、有时候, 懂得“放下”也是幸福

人不可过于贪心, 也不可过于执念, 更不可过于狂妄。有些时候, 懂得让自己“放下”, 缓一缓, 静一静, 想一想, 属于你的幸福或许就随之而来。

清朝权臣和珅, 一生贪得无厌, 家产多过朝廷十五年国库收入之总和。最后, 还是被嘉庆皇帝以二十条大罪赐死自尽, 年仅49岁。如果和珅能早一点懂得“放下”, 放下无止尽的贪念, 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如果懂得“放下”, 放下潘金莲, 放下这段一开始就带有诅咒与报复的婚姻, 或许就能免却杀身之祸, 以武大郎的勤劳和手艺, 要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也绝非难事。

六年前 (2010年10月16日) , 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区内驾车撞倒两名女生造成一死一伤, 非但没有丝毫歉意, 竟然还叫嚣着“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我去”, 一区区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的儿子, 其嚣张跋扈, 令人发指!最终也难逃牢狱之灾。如果李启铭能早一点懂得“放下”狂妄, 则后果或将改写。

更不用说近年来落马的“大老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蒋洁敏、李东生、谷俊山、刘铁男、李春城之流, 如果这些人都能够懂得什么时候该“放下”, 又怎会断送自己早已到手的仕途和幸福?

所以说, “放下”需要智慧, “放下”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 “放下”是哲学, “放下”也就意味着幸福。

大家不妨想想, 在人的一生当中, 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放下”的?

四、幸福与否往往来自于比较结果的不同

别人生来就根红苗正英俊潇洒, 而你却长得歪瓜裂枣人模狗样, 你会自信吗?别人的老公年薪50万, 而你的老公年薪才5万, 你会快乐吗?别人的妻子像范冰冰一样美丽动人, 而你的老婆却只能跟“凤姐”媲美, 你会开心吗?别人的孩子选名校进重点, 而你的孩子却只能读普通学校, 你会甘心吗?别人都评上高级职称了, 而你却还是初级或中级职称, 你满意吗?别人可以从城市玩到农村, 从国内玩到国外, 而你却只能宅在家里, 你觉得日子美好吗?不自信、不快乐、不开心、不甘心、不满意、不美好, 什么都是不, 那你还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吗?!

人比人, 气死人。真是越比越伤心, 越比越痛苦。如果能换一种比较方式, 换一个比较点, 你的感受或许立刻就不一样了。比如, 虽然你英俊潇洒, 但却没我有本事;虽然你老公收入高, 但却没我老公对我好;虽然你老婆很漂亮, 但却没我妻子贤惠能干;虽然你孩子读重点, 但却没我孩子乖巧明事理;虽然你职称高, 但却没我受欢迎;虽然你经常旅游玩自拍发朋友圈, 但我也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瞧瞧, 幸福感不就来了吗?

即便你什么都不是, 什么都不如别人, 只要你再想想动荡中的流离失所、战乱中的白骨累累、想想叙利亚的难民危机, 想想恐怖事件中的受害者……或许你就会为自己生在一个和平而强大的国度感到幸运和满足。

幸福是什么 篇8

打工在外,我的很多同乡朋友都过得比我好。他们有的有漂亮的女朋友,有的有一份稳定的几千元工资收入的工作,有的甚至买房买车。但从他们脸上,我却很难发现笑脸。我们很少见面,就是见面了,他们不是说忙,就是喊累,生活在阳光下,没有一点年轻快乐的样子。难得一见,我总是愿意和他们聊天,享受同乡人的情谊,而他们多半会匆匆离去,告诉我有事再电话联系。每逢面对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尝的周末聚会的喜悦,我都怅然若失,为他们,也为自己。

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容易快乐的人。是的,人生白驹过隙,我不愿意过那种追名逐利的生活,或许这就是我的性格。我习惯安静,不善于和人交往;对生活的理解也很单纯,无非就是衣食住行不捉襟见肘。从校园走向社会,五年了,见多了身边的蝇营狗苟,总是无法认同,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心生嘲弄。有的人,好像生来就是为斗争的,异端的思想发达,也精力充沛。我和他们无法对话。

尽管,和他们相比,我的处境十分不妙,耳边也常是家里人的不满,但我并不想改变什么。三年前,我来北京发展,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挫折。因为想得到一份工作,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个同乡建议我包装自己,包装简历。我很是心动,又怕承担造假带来的后果。老乡说我没有自信,我终于还是没有过自己内心的关卡,只有去了一家不大的民营文化公司,每月一千五百元的薪水。从此,我总算是安定下来了,也做较踏实,一晃就做到今天,两年多了,做得很快乐。

在这样一个小公司大概还要呆下去。我或许没有什么志向,没有什么野心,但人在北京,我一直没敢放弃进步。北京租房贵,为了省钱我只有到郊区住,但路上时间长,从租住的小屋到单位,一天三四小时花在路上。只有在路上学会读书,一段段消化,一句句吸收,寒来暑往,竟慢慢体验到了一种成长的幸福感,也偶尔到各大高校、图书馆听讲座,感受时代的智慧,有选择地参加相关技能短期培训班,充电提升自己。我相信,哪怕你再卑微,只要没有放弃,脚踏实地,人生终会迎来新的机会。

一个外来者,一个偏远农家的孩子,在繁荣的都市,很容易迷失自己。我知道什么更重要。生日时小王送给我一本书;生病时小李发短信提醒我多喝点水;失意时小罗告诉我一个工作信息……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让你觉得活着更加幸福。同样,在朋友生日时不忘寄一张卡片,郁闷时陪他多聊会儿天,忘乎所以时不妨给他提个醒……生活在社会中,我们彼此的关系并不只是名来利往,而应该善于用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一些细节,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更和谐。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脆弱的,物质有时无能为力。我看到一些同乡,为追求所谓的幸福,不是绞尽脑汁去巧取豪夺,就是容易陷进怨天尤人的泥坑,不能自拔。他们都看不清自己,也不明白幸福是什么。

读《幸福是什麽》有感 篇9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三个孩子亲自去寻找自己的真正幸福,十年后在约定的地方相见。

幸福这个词可以用许多东西来代表,例如:有吃喝玩乐,有钱。这不就是现代人们所拥有的“幸福”吗?这不就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幸福”吗?这也不就是现代人们所谓知道,所谓明白的“幸福”吗?虽然是这样但那三个孩字十年后找到的幸福与现代人们所拥有追求的“幸福”完全不同。他们的幸福是:做医生的,帮病人把病治好就是幸福;做工人勤勤恳恳地工作,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就是幸福;做农民,把农作物种植好,养活了人自己劳动没白费,就是幸福》......他们三个的幸福是那麽真,那麽充实。这不就是真正的幸福吗?可现代人们的幸福却是停留在追求物质享受上。两个相比来看对比度是相差多麽大呀!我想这应该就是幸福的真与假的区别吧!

读《家是什么》有感 篇10

这个星期,我读了几篇文章,然而,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一篇《家是什么》。这篇文章中,写了两个小故事。

其中一个,是写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发现他,知道他是一个富翁。警察想送他回家,他却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不远处他房子问:“那这是什么?”他却只是淡然:“那不过是我的房子。”又一个故事诠释了家是什么。一个家庭,四十口人,几乎全因战争失散,家中的父亲打听到小女儿还活着,奔走数地,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到她。见到女儿,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又有家了。”

许多人认为,家是房子,但,你的亲人不在时,没有温馨与亲情,你不会认为那是家。

那么,家又是什么?一百人里或许就有一百种答案,但万变不离其宗,亲情、爱,是家永恒的主题。无论竹篱茅舍、高屋华堂,甚至路边流浪的人群,只要那里有爱有情,那么家永远都在。

什么是幸福 篇11

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同时,我经常想起我两个朋友的生活经历,安金磊是一位进行有机耕种的农民,而L是一位如今在伦敦工作的投资银行家。他们两位都是勤奋工作的人,三十五六岁年纪,祖籍中国。他们如今天各一方,其生活经历和见识提供了有趣的对比和理解这些危机的观察。

在试图推动有机耕作和永续农业的非政府组织之中,安金磊被公认为是中国首位有意识进行有机化耕种的农民。当然,在绿色革命到来之前,所有的中国农民都是天然有机生产者。即使在今日,在部分偏远地区,一些农民仍然是天然有机生产者,要么是因为他们太穷而买不起化肥农药,要么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边缘区域,广泛应用的绿色革命技术在那里尚未普及,或者不适用。

作为农校毕业生,安金磊曾经是一名国营农场的技术员。他身处第一代“现代化农民”之列,和他的同事一起引进了大量的化肥农药。但他很快注意到了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杀虫剂的气味简直让我呕吐。于是我想:如果这东西对我如此有害,那么它怎么可能对土地有好处?”

他向老农民学习,开始尝试使用各种生物学方法控制害虫,或是改善土壤。由于这些做法不符合当时的潮流,他经常只能偷偷地进行,或是无视上级的反对。后来,他回到了他的村庄,承包下大约40亩其他村民都不愿意要的贫瘠土地,实践永续农业。多年以来,他和妻子的辛勤劳动经常受到同村人的奚落,“化肥农药这么方便,为什么不用?你们太固执、太傻了。”“你们干活这么辛苦,出去打工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为什么要在田里做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安金磊坚持下来。现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他的收成开始让他的邻居们羡慕。

相比之下,我的银行家朋友L一直以来因为他的成功而备受称赞。他曾是每年一度的高中生数学竞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在一所名牌大学完成大学学业之后,他去美国的一所顶尖大学研究深造,最终在一位菲尔茨奖(相当于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加州大学一所分校的讲师。随着高科技浪潮的到来,他受到了诱惑:“我只是想挣得和积蓄100万美元。然后,我就可以回来做数学研究,一辈子也不用再为金钱而担忧。”于是,他加入了一家网络新兴公司。

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他很快转到金融行业工作。从那时起,他的目标扩大为200万美元。 在纽约附近的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短期工作之后,他如今受雇于伦敦一家高级投资银行,从事货币交易和货币套现的定量模型研究。作为老朋友,承他好意,他告诉我,他的年薪大约为25万美元。我没有问奖金的事,在业绩良好的年份,投行的奖金可以数倍于薪水。

按照一般的标准,L应该是一个成功和幸福的男人。他在中国和美国都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至少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受雇于所谓“高附加值”行业,获得高工资,实实在在地成为一个全球化公民。但是,据他自己描述,他感到他被困在他现在的处境中。他每天要花9~10小时面对着电脑上流水似的数字,因此他经常是筋疲力尽地结束每周的工作日,在每个周末,他几乎没有精力去享受伦敦这个国际大都市。最糟的是,他不再拥有一个目标或是一个梦想。他远离数学已经过于长久,无法再回到那个领域。他提到了一个我们共同的熟人H,直到不久前后者与他还有着非常相似的生活轨迹。H同样才能出众,拿到数学博士后不久也转行到金融部门工作,但他最近辞去工作,搬到一个生活费便宜的地方靠积蓄生活,同时开始重新研究数学。“H说他受够了,不想再为大资本家赚钱。他好在没有结婚,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我有家庭的责任。”

从这些话里,我能够清楚地听出L语气中的羡慕之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甚至认为他是贫穷的。2007年2月,我们最后一次面对面交流时,我说起可能爆发的世界性大规模金融动荡——金融衍生品市场价值已经超过全球生产总值的10倍以上。单凭这一点,稍微有点常识就不难意识到,金钱帝国是建立于海市蜃楼之上,泡沫的崩溃不过是时间问题。当时L半开玩笑地说:“我将欢迎一场金融危机的到来。像我们这样的穷人没什么可失去的。”

正是这句话,促使我询问他的薪水情况。就金钱而言,他的25万美元的底薪就完全足以使他进入全球万分之一收入最高人群行列,可是他觉得他太过贫穷,而无法追逐自己的梦想,以至于没有梦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不错,相比于他日常操作的巨额金钱,以及他为之工作的“大资本家”(按他的说法),他确实是贫穷的。

当我的富人朋友L感觉如此无能为力时,我的农民朋友安金磊却是一个自我奋发的惊人例子。当他意识到化肥农药对环境有害时,他决定将其拒之门外,并且义无反顾,多年来从来不受外部世界的金钱诱惑。在前些年,他甚至被剥夺了一个农民最基本的回报——食用他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由于所谓的“规模经济”,他的村子不再有小型加工厂为村民们加工小麦。因此,他只能出售小麦,又从一些零售商那里回购面粉,而零售商又依次出售小麦并向大型粮食加工厂购买面粉。当然,由于这种“粮食的大循环”,我们无从探究其根源。直到最近,他已经声名大噪,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朋友乐意溢价购买其产品,他才有足够的资金找到小作坊加工他的小麦。

传统经济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就是经济人,即人(也就是一个自然人)是理性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渴望财富,逃避多余的劳动,可以作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或许由于所有的现代化教育,L已经成为经济人的一个范例。这些年来,我目睹他为了赚钱而逐步放弃他的梦想和激情。这种经济理性给他带来的是金钱,而不是成就或幸福。他十分清楚,他只不过是全球赌场经济的一枚棋子,他对此并不乐意,然而,他过于软弱,以至于无法找回自我。同样,虽然身为所谓的“全球公民”,他对世界的理解极度狭隘。在他说自己是穷人之后,我与他探讨世界事务的最终努力就此结束。每当我提及环境危机,他便给出了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常给的一个标准回答:“让富国和富人们先来担心这些吧。”

相比之下,我的农民朋友安金磊出人意料地博学(或许这并不如此令人惊讶),与之交谈愉悦异常。作为一个“顽固落后的、土头土脑的人”,他抵制了许多现代化诱惑,尤其是电视。这给了他很多用以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虽然农田里的工作非常辛苦。在我们会面期间,我们的谈话经常围绕农村、环境、教育、信仰和人生观等主题。2006年,我领着优秀民生奖(该奖也有另类诺贝尔奖之称)获得者,享有国际声誉的活动家和作家海伦娜·诺伯格·霍奇斯(Helena Norberg-Hodge)去拜访安金磊。她对这个年轻的农民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称呼他为中国的温德尔·贝里(Wendell Berry)──温德尔·贝里是美国一个农民,同时也是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

我必须承认,在我的中国农村之旅中,我没有遇到很多像安金磊这样的人。相反,我了解到许多不计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以求短期效益的可怕案例。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发现很难将全部责任推到农民身上,正如有农民总结的,“人人压榨农民,农民压榨土地。”我曾经问中国的一位农业专家——温铁军博士,“在中国,像安金磊这样的农民还有多少?”他给予我一个含糊的答案,“还有很多,但他们越来越被主流社会所边缘化。”确实,温德尔·贝里和安金磊只是农民中少数思想深刻并善于表达的人,并非每位农民都拥有他们那种全球化视野,但他们又的确是为农民以及农业思想代言的。毕竟,作为生活在土地上的草根人群,每位农民必须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互动。与精英科学家或是技术专家不同的是,他们无法将环境破坏和其他负面因素外部化到其他地方或者更弱势的群体。如果没有太多的错误教育,他们通常不会成为“理性的”还原论者。然而,考虑到安金磊一直忍受着村里人的许多奚落,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媒体和现代教育所具有的超强洗脑能量。假如安金磊像他的乡人们以及我那个非常成功的朋友L一样,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那么他很久以前就会放弃有机耕作。

相反,他却成为一个自我奋发的最佳事例:有权作出自主选择,有能力去实践它们,并对结果负责,因为他对土地(包括以土地为生的动物和植物)怀有深厚的感情,不愿让他的爱掺入金钱的因素。

我认为,我们陷入当前经济和环境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狭隘的经济理性聚焦。依照它的原则,像安金磊一类的人越来越被社会边缘化,而像L这样的人却得到了慷慨的回报。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一定感觉被授予权力或觉得富有(就如同L),但由于奖金和所谓的杠杆作用的加强,他们实际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来实施破坏性的影响,当前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例子。最为糟糕的是,这些人与现实世界的接触越来越仅以金钱为媒介:如果某物不能转换为一个美元数字,它就不具价值。作为一个中国名校毕业生(在我的大学同学中,超过90%的人赴美国进行深造),我不得不承认,在我的老同学中,L绝非“生活全球化、思维混乱化”的唯一范例。每当我在大众媒体上读到这种人被描述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成功人士”,我总是感到毛骨悚然。

与此同时,尽管安金磊先生收入微薄,他还是在为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尽自己的职责。如今,他还自愿担任一名技术指导,向所有愿意学习的农民伙伴免费传授他的知识;他拿出每年收成的15%送给愿意尝试有机农业的农民作为种子。在讲授绿色技术时,他常常强调,西方通常的有机农业概念过于狭隘:有机农业不仅仅是技术手段,也不仅仅是不用化肥农药,或是利用高端市场来赚钱。有机农业是让所有生命都有机会活下去的农业。 农业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项营利性的职业。一个好农民应当是一个谦逊的管理者:他深爱他的土地,珍惜土地给我们的出产,对它进行照料以作为回报;他意识到所有的动植物都是与我们休戚相关的珍贵生命形式,并因此与之合作而不是对抗。此外,农民同伴们应当相互合作,做健康土地上的健康人,而不是仅仅为了市场利益进行竞争。这种重建与土地关系,重建与社区关系的观点也许会被讲求效益的经济学家和产业农学家视为感情用事,但它实际上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做法。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安金磊身上学到非同寻常的东西,因为“身处当地,心系全球”是我们应对当前许多危机的正确方向。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2008年1月,距今已近两年的时间,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一种全面经济危机。许多人受到波及,包括L和安金磊。

2008年10月,由于公司倒闭,我的朋友L失去了他的工作——是的,他的公司是倒闭的几家巨大而且著名银行之一。如同他的许多见木不见林的同事一样,他对他所属公司的巨大风险一无所知,直到最后一刻。由于他所在部门(做货币交易及其他)从始至终都在为该公司赚大钱,它很快被另一家国际投资银行接管了。于是,L重回他的岗位。全球赌场仍在继续。L仍然拿着高工资,干一份他并不喜欢的工作。L曾经告诉我,他们的部分货币交易利润率仅为0.01%,因此,为了获取利润。他们确实操纵了巨额货币。也许我太过保守,我实在想象不出这种行业能为实体经济带来何种好处。然而,限制投机的规章——比如,一直在提的托宾税——至今没有出台,大量金钱(包括大量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入虚拟经济,以维持赌场经济的运行。

2008年7月和2009年7月,我都有幸再次见到安金磊。他的简朴的家已经成为一些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地方:这些人厌倦了恶性竞争,希望向安金磊学习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很乐意向他学习关于如何减少化学品的投入。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2008年上半年,由于油价的提高,在中国的许多地区,肥料和杀虫剂的价格攀升了60%以上。金融危机还给中国农村地区带来更糟的情况。据估计,从2008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超过1000万的中国农民工因为失去了工作不得不返乡。考虑到这么多的年轻人急需一份可持续的、有意义的生计,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他们中有多少人可以在回去之后像安金磊那样找到生活的动力和意义?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是否给了他们和农村地区充分的支持,而不是将更多的钱注入股市和楼市这样的虚拟经济?除了金融支持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文化和社会变化来重建更合理更加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上一篇:优秀员工从此做起下一篇:公安基础知识和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