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精选10篇)

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篇1

上海海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冯思佳

企业制度是企业运作过程中赖以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促使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处于协调、稳定、和谐的状态,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课题,现在的企业虽然明白制度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难题。制度建设工作之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到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制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一是对制度的执行没有规定相应的保障条款。比如在公司管理条例中列明禁止事项,但是对于出现禁止行为后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制度表述不够明确。比如“表现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违反规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等条文,没有明确具体是怎样的奖励或者处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三是对制度的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约束。比如规定对在施工场所不配戴安全帽者,发现一次罚款5元。如果管理者发现员工不戴安全帽却不进行处罚,就会导致这条规定形同虚设。然而规定并没有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会很大程度地削弱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2、制度的制订者过于单一。企业制度的制订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管理者在制订制度时容易过于强调机构的利益,希望员工规范言行,服从指挥,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立场和个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很难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

3、制度更新速度过慢。制度建设的速度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许多制度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但制度却依然照旧,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企业制度需要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只有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很多制度早已不实行了却依然存在,这些过期的制度会影响到企业制度整体的权威,从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起到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制度的制订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进行定期修订,才能始发挥长期作用。

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本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制度的实施行为是主观能动的,制度难以执行除了客观的因素外,也有其人为的主观原因。

1、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制度中的惩罚性条款往往很难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制度执行者缺乏公心和责任感,或碍于情面,或存有心偏袒,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执行制度不能持之以恒,热一阵,冷一阵,时间一长便对违规行为熟视无睹;三是制度的学习宣传不到位,甚至连执行者自己都很难把制度的详细规定说清楚,更何况是一般员工,早已将其抛之脑后。

2、制度执行缺乏权威性。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弹性过大、灵活性太多、原则性不够”的现象,对出现的问题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明知故犯等行为。有观点认为制度遭到破坏,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缘于领导者自己首先破坏制度。这一观点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作为普通的员工或者管理者,他们迫于压力一般不敢违反制度,而只有领导者有权超越、甚至改变制度,因为领导即使违反企业的内部制度往往并不会因此受到处罚。若要维护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需要领导者严于律人,起到表率作用。

3、制度执行缺乏监督考核。有的企业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公司制度完成发布,通知各部门组织学习,就认为大功告成。事实上,制度的落实过程如果缺少监督,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有专业部门去考核,做到责任明确。而且监督考核机制需要切实可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1、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企业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科学、规范,在于能够被更好地遵守执行。衡量的标准有四点:一是制订制度是否有明确标准;二是制度是否具有实用性;三是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四是与上级要求是否合拍。举个例子说明:假设三个人要分一块金币,如果由第一个人切金币并且又先挑金币,尽管你对切金币的人进行反复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很难保证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我们从制度上这样规定,可以由你第一个切分金币,但是必须让其他两个人先挑。制度稍作调整,结果会怎样?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做到平均,因为一旦分得不均,吃亏的是他自己。检讨一下我们的工作方法,往往就像第一种分币法,热衷于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空洞的说教和作指示上,对制度本身的缺陷却关注甚少,而这恰恰是制度难以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

2、制度的制订程序要规范。既然是制度就必须规范,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凌驾或超越国家法律法规。但如何保证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规范制度的制订程序,企业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直接面对广大企业员工,这些制度都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经济效益,制度的发布更应规范、透明。应遵循以下程序:(1)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共同制订制度初稿;(2)基层管理部门初审并修改;(3)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修改意见;(4)根据两级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5)基层管理人员将修改后的制度报专业管理部门审批;(6)企业高级管理层审查,签署审批意见后的制度发布执行。只有按照规范的程序所制订规范的制度,才能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保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避免以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和发生。

3、制度的内容要量化。管理是一门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能否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办好,更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位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识,把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好。这里所说的 “保质、保量、按时”就是一个量化管理的概念。我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制度的内容就要量化,要让企业员工知道去做什么,到哪做,什么时间做,怎么做或做到什么程度。这些内容都要在制度里明确量化,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知道工作怎么干,工作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的员工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订的太多,不利于员工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企业十分赞赏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员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许许多多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职工,企业才能健康地发展。但任何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利益,否则其个性越强,创造力越强,对企业利益的损害就越大。所以对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只要你是企业的员工,你就必须接受,而且必须按现有制度来执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就是说,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制度不管的人。制度的执行标准都一样,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保障。有了好的制度还要有规范的执行者,人的因素不可忽略,毕竟制度的执行、考核还是要由执行制度的人来完成,所以制度的执行者要一碗水端平,保证制度执行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4、制度的考核要严格。有两个著名的管理学定律——酒与污水定律和木桶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污水和短木板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惊人的破坏力。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间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如何提高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是光有完善的制度就行了,还要有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对企业组织内部任何人都具有约束力,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领导也不例外。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5、制度的修改要及时。企业的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否则“污水和短木板”就会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妨碍企业的发展。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及生产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制度的修订要注意及时和定期。当设备更新改造了、当工艺流程发生变化了、当运行参数重新调整了,那么制度就要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就要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就要及时变动,巡回检查路线图就要及时重新制作,这就是制度的及时修订。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时,就要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和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是执行力不够的要加强考核力度,是制度有缺陷、不完善的,要组织有关人员修订完善制度,这就是制度的定期修订。

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篇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决定着国家的经济走势,而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是其规范经营、高效管理的标志。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应用和指引,使得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正循序渐进、逐步改善。但仍然有不少企业存在着会计造假、经营管理混乱、责任不明、收受贿赂、私自占用资金、报告不实信息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低等原因造成的,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普遍规模较大,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同时,内控制度监管到位,也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对企业绩效提高有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暴露出不少弊端,包括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与计划目标不符,这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达不到国家和人民期望的标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高是普遍现象,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流于形式。国有企业中,管理层的地位比较高,加之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建立的,企业受成立之初经济、社会、文化等大环境的影响,普遍愿意借助于以前成功的管理经验,并不从根本上注重内部控制,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老一套的管理方法仍然适用。他们之所以仍然推行内部控制皆是迫于无奈,结果就导致了领导层没有做好内部控制计划和准备,没有营造出好的环境与氛围,执行起来自然就大打折扣。领导层不重视,出现了“人情化”和“鉴于实际情况”等诸多问题,员工看到执行不严格便寻找空子,最后出现“法不责众”的情况。

第二,国有企业集团分散混乱。国有企业大多是集团化管理,但是集团内部的分公司大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并没有完全按母公司的意见来执行。这样,即使母公司有心对集团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加以改善,也免不了因为“联而不和”等原因无法奏效。同时,集团管理层级众多,信息传递效率底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控执行力的提升。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善影响内控执行力提升

产权不清是指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国有企业大多是由代理人经过努力发展起来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还是代理人所有并不是那么的明确。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当今的国有企业代理人,也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管理重点并不会大力放在资产增值上,集团内子公司不完全服从母公司的命令,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自行对外投资,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不到位。

(二)缺乏内控意识影响内控执行力提升

我国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建立起来的,那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企业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仍脱胎于当时的大环境,观念和行动落后,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并未意识到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市场风险与日俱增。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强化对企业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才能尽可能缩小经营风险。

(三)内部审计实效影响内控执行力提升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若内部审计疏于职守,那整个企业在内控方面肯定是落后的。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并不是很重视,即使有一小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由于最终需要向领导层汇报,并没有真正的、直接的管理权,难以独立,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四、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措施

(一)增强国有企业内部内控培训力度

培训是组织传递观念、传递知识、传递技能的重要方式,培训的精髓在于组织文化的渗透。内控执行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内控文化的形成,培训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集团应该首先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员工的内控制度执行意识。其实对内控制度的重视事实上相当于一场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组织势态如何。通过培训,一方面能够提升员工关于内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员工的执行信心。通过基础的培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下层员工都会有一根加强内控制度执行力的弦,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变革的整体势态提升了。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先要求自己再要求手下员工,先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要积极地与下级沟通,做到逐级渗透,在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下提升内控执行力。集团通过制定严谨的内控制度,集团内部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执行起来才会顺畅,也不会产生应付及压抑的心理。

(二)加大产权改革力度

产权不清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存在的大问题,产权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尽管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努力。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其他做得好的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方法,比如国有企业可以加快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加强沟通交流等。另外,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制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子公司高层管理者真正能为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努力。具体来说,为了防止经营者的不平心理,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经营者的利益同集团的整体利益相联系,对经营者形成一定的激励作用。当然,产权混乱、政企政资不分问题的合理解决也有利于增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三)建立科学合理、可执行性高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执行力如何,始于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如果一个企业从设计内控制度开始就没做到细致严谨,那么执行起来问题重重也不足为奇。大多数国有企业缺乏内控方面的人才,导致内控设计不尽合理。但是,由于内控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国有企业对内控人才的聘请也显得尤为重要。聘请时,也要考虑一定的成本效益理论,尽量将资金利用到最能解决问题的地方,避免出现高薪聘请伪专家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同其他企业交流,将其成功经验运用到企业的实际中来。企业也可同高校合作,为其内控制度研究做投资,将一些经过实证研究过的成功的先进经验运用到企业中,国有企业经过努力一定能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作用

内部审计的存在是一个企业规范管理的标志,内部审计能对内部控制执行做必要的监督,同时不断修正监督和评价体系,提升内控能力,对于完善内部控制的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不应该受制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地位应该高于任何一个职能部门,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会具有相当程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审报告才会有质量保证,否则内审的实施将毫无意义。其次,加大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要只限于财务部门,企业中所有的部门都应该是内部审计的对象,有利于国有企业全面内控的执行。最后,加强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要只限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的监督,除此之外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是内审的责任,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

(五)建立内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执行力低下,一方面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内控失灵。企业内部员工,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一般业务人员,都存在疏于职守、懈怠、效率低等现象,对企业目标漠不关心。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员工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懂得利用需求心理激励和约束员工,使其个人行为与总体目标偏离。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改进,改变以往单纯以利益导向的考核机制,加大在内控执行方面的考核比例,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内控执行表现综合评定其绩效,使员工自愿为了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这一目标而努力。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提升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思想观念上,二是从具体实践上。并且,执行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持续不断的改进。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因此,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是提升国有企业绩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娜.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思考[J].劳动经济,2015,(8).

[2]武冀川.增强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之我见[J].经济论丛,2014,(16).

[3]张艳红.关于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

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篇3

企业执行力的现状

对于员工来说,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而执行能力的强弱是因人而异的,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做,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企业来说,执行力就是贯彻企业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目前电力企业的执行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执行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知道没做到,做了做不好;有执行但不一定到位,“差那么一点儿”的现象依然存在;反复强调的问题得不到改善和解决;有制度不执行或者制度、流程执行不严,工作拖沓的现象还未彻底改变。究其原因,关键在管理、问题在执行、根本在习惯。

企业执行力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是员工对执行力的心态不端正。很多员工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例如,晚5分钟上班,或者提前10分钟下班,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有人拿这说事就是小题大做。对企业的要求、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潜意识里认为标准是用来要求别人管别人的,一旦管到自己头上就觉得很难受。

二是企业的制度不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高效运转的基础,也是提升执行力的保障。企业执行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一,企业的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还是“以人管人”而非“制度管人”;其二,制度的可执行性不强,制度出台时不够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经常性的改变使员工无所适从,导致即使真正好的制度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员工敷衍了事,使制度流于形式;其三,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结果如何没有人检查,使员工在执行决策时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力度不足。

制度约束机制

我国古代的制度就有规则、惯例、约束的意思。现代企业也要制定很多规章制度来维持生产、运营、管理的正常秩序,这是一种“硬约束”。制度是企业发展和高效运行的基础,企业的管理和要求必须有制度体系作支撑。好的制度能够使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不好的制度会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用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国家电网公司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运行需要,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扎实开展制度体系建设。按照“自上而下”“先立后破”的原则,遵循“保留适应的、废止过时的、修订欠缺的、建立空白的”的原则,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摸清了制度建设的现状。自2012年以来,陆续地系统推出了5批478项通用制度,全面建设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内容“职责明确到部门”“流程分解到岗位”“奖惩落实到行为”“合法规范严肃有效”,实现了制度体系的全面覆盖和制度管理的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通用制度在公司系统统一适用并直接执行,维护了集约化管理、一体化运作,缩小管理差异、提升经营水平,为企业执行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强保障。

制度与执行力的关系

制度建设是执行力的执行工具和保障,缺乏制度保障的执行力是不规范、难以持久的。只有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并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来要求每位员工,才能做到政令畅通、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制度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执行管理,员工是执行制度的具体个体,制度是领导层对企业发展的良好愿望,而愿望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度制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的过程,制度在理论上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动态工程,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的建立,能提升管理,促进发展。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制度体系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制度文化底蕴。在正确的管理制度下,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是承载了企业战略、文化、制度和机制的系统工程,是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的表现形式,要保持和提高企业执行力,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用制度约束提升企业执行力对策

坚持制度管理

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既不能绝对集权,也不能绝对分权,任何企业均处于绝对集权与绝对分权的中间状态,关键是把握好尺度。电力企业尤其需要制度约束,制度管理能够有效防止破坏性,调动积极性,提高执行力。

制度管理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领导者要做好制度管理,要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避免做策略的巨人、执行的矮子,要两手抓、两手硬。第二,企业要做好职能分配,要明确员工的职责、活动范围和奖惩手段,使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做到权责分明、条理清楚,避免扯皮。第三,企业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一是畅通人才成长渠道。推行竞争上岗,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员工,用好的执行作风选执行作风好的人;二是奖罚分明。员工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为企业创收的同时获取更高的收入,“奖勤罚懒”无疑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最好动力。对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决策,成绩显著的,该奖励的就要奖励;对不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决策,造成一定后果的,该处罚的就要处罚;加大奖励力度,做到干与不干有区别、干好干坏不一样。企业要通过定标准、强考核,重激励、强约束,加快建立工作作风、工作成效与薪酬绩效、选人用人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选拔业绩优秀、道德高尚的典型,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制度管理不能是“喊”的,要“过三关”并加以完善。一是体系关,要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的制度体系;二是变通关,要防止变通行为的扩大化;三是人情关,要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框架,推行“制度管人”的方式,才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强化制度执行力

制度执行力是指企业在执行各种制度方面的执行力,制度制定是基础,生命力在于执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再严谨的制度、再有力的措施都离不开真抓实干,有了制度,还需要“掷地有声”的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要在执行中体现制度的价值,在实践中检验制度的效果。

在制度设计时需遵从“三要”原理:一是要假定战略是不能执行的:人们只会对自己的战略负责,人们不会对他人的战略负责。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就要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个人战略,即制定一个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战略的实施。二是要假定措施是贯彻不下去的: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事,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为了保证措施的有效,就要把希望的事变成检查的事,就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三是要假定检查也是没有用的:人们并不拒绝改变,人们拒绝被改变。为了让员工感觉到目标实现的意义,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就要把“被改变”变成“改变”,就要实施奖罚。通过上述三个假定,制定措施,加大检查,落实奖惩,来提高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度,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和监督作用,强化制度执行力。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只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张网,只凭制度不能创造效益。要将强制性的制度升华到文化层面,让员工普遍认可和接受,进而自觉自发按照制度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制度不仅规范大家的行为,还能营造良好氛围,切实保障员工利益。要让员工对制度认可,每执行一次制度,就沉淀一个理念,久而久之,制度越来越健全,文化越积越厚重,思想越来越统一,最终形成“制度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模式。

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篇4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自己特点,在生产、经营、质量、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它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支撑企业向前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和保证,但在长期的企业制定管理中发现,企业的制度制定比较齐全,也比较完善,但执行不力,有的制度形同虚设,一纸空文。经和公司制度管理相关负责人沟通,关于公司制度执行力不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领导不重视,对公司制度主管人员的支持力度不够 建议和对策: 提高领导的会议参与度,由执行副总参与员工例会,并重申公司的相关制度,对优秀和违纪人员进行奖优罚劣。

二、部门主管管理懈怠,责任心不强 建议和对策:

1、部门主管需责任明确,公开、公正进行月度或季度绩效考核,与薪酬、晋升、调岗相结合。

2、对基础管理人员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平时注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真诚对待他们,但是他们犯了错,也要及时提出建议批评,明确告诉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

三、员工心态问题 建议和对策:

1、经常举行些文化活动,增加员工的福利措施,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员工对企业和归属感和认同感。

2、倾听员工意见,共同参与决策,部门主管应该在工作中与员工“共同进退”,给员工提供更多工作中需要的信息和内容,如公司整体目标、部门未来发展计划、员工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等,并协助他们完成工作。

3、不按资历,按业绩提拔绩效优异的员工。

4、能者多得、论功行赏,给优秀员工更高的级别头衔及提高薪酬。

4、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不压抑,没有聚众闹事,没有闲言碎语,团队成员互相帮助,精诚合作;人际关系简单明了;在条件许可下,敢于尝试,不会受到指责;微小的进步和成绩都会受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赏。总之一个办公/现场整洁温馨的工作气氛,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的自由发挥。

四、制度本身问题 建议和对策:

1、制度需要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过于苛刻。

2、加大制度的监督力度,可每周或每月对员工的工作效益和表现进行检查评估,检查结果与部门主管的绩效挂钩。

五、员工培训开发问题 建议和对策:

1、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挑选合适人员,并把其培养成为公司的后备人才,基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皆需要有此准备。这些需

要领导层多现场观察,多与员工沟通了解,选取合适待培养人员。

2、适才适用,根据员工个体的特点,把其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能力,这需要从人员招聘开始,后续可与部门主管适时地沟通了解员工情况。

3、各个岗位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现场形成“传帮带”形式、“师傅带徒弟”,形成基层员工技能水平相当,避免一岗独占,避免让员工产生公司非用他不可的逆反心理。

六、制度普及不到位 建议与对策:

1、利用员工集中的晨会时间宣传制度或者开会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让员工知晓,并在相应制度文件上签名确认。部门主管需积极主动配合。

2、制度张贴在员工工作显眼的布告板上,并告知员工阅读了解。

如何提升执行力 篇5

发展的三要素是:好的理念+好的机制+强的执行力。执行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没有执行,一切都会流于空谈,有无卓越的执行力成为我们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提升执行力呢?就是要讲纪律,讲速度,讲细节。

第一,执行是纪律。

纪律是硬约束,讲纪律就是讲服从,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允许寻找任何借口逃避执行。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直接后果是政策、策略不能贯彻到底,任务无法完成,目标无法实现。所以,必须狠抓执行纪律。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是一种纪律。没有纪律,执行就不可能彻底。

第二,执行靠速度。

执行力强与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速度,速度快则执行力强,速度慢则执行力弱。提高速度、讲求效率就是强化执行力。一般认为,优秀员工的工作效率应该是平均效率的2~4倍,才能称之为优秀。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执行力就要塑造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

第三,执行重细节。

细节就是执行力。经营酒店,细微服务和细节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不好一个“细” 字,就是缺少执行力。成也细节,败也细节。比如,细心观察和了解客人的习惯、嗜好,提供个性化化服务;细心揣摩客人的需求,把服务做在客人开口之前。

第四,执行要激励。

论功行赏,奖优罚劣,体现出一种执行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主流。如果优秀员工得不到奖赏,对表现不佳的员工不去处罚,干好干坏一个样,那么优秀员工就会越来越少。

如何提升职场执行力 篇6

如何提升职场执行力

执行力是说有效的利用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这里面有两个维度的东西需要考虑,第一个是你现有的资源,第二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质保量完成。为什么要提到利用资源,因为任何一个事情的执行都是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就好像说,如果让你去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只给你一百块钱,那你完不成,也不能算是执行力问题,而是上面的要求有问题了。

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资源往往比需求少那么一点,如果资源比需求多,那么这个活儿傻子都能干,花钱的事情还是容易得多的。所以你的价值就在于,如何尽可能的节省资源,尽可能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拖延症是执行中的最大阻碍,也是大家比较常见的毛病,他会在各个小事上拖慢你的进度,而时间久了就会量变变成质变,到最后严重影响你的执行。这种习惯大概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立了,比如寒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没日没夜的补寒假作业什么的。当然,有些事情只能叫拖延,如果上升到拖延症的级别,还会有其他的表现,就是在拖延过程中,产生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什么的。

我们拿到事情的第一时间,就要做出判断,这件事情是自己做还是转到其他人手里,这个判断比较重要。因为事情一定不要耽误在自己的环节,如果迅速找到负责的部门,也等于是有了一个结果。就算被打回来,也是进入到了下一个流程之中,所以,这个判断很重要。如果是自己的事情,那就立刻根据现有资源做完你能做的部分,需要其他支持的部分立刻发给其他人,如果其他人拖延了没有完成,你这边的时间也就会宽裕很多。

之前写过一篇优秀员工的文章,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汇报工作说结果。换句话说,讲原因讲理由讲辛苦讲困难都是没有意义的,唯一有意义的就是结果。结果是成还是没成,做了还是没做,这个是非常直接的,所以我们做事情提升执行力的原则就是养成一个结果习惯。做任何一个事情,要出现一个结果之后,才算告一段落。

在能力或者资源差不多的情况下,执行力差别,是员工价值的主要差别所在,这里讲一个经典的买土豆的故事。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老板于是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如何提升部门的执行力 篇7

缺乏执行力是中国许多企业的通病, 也是它们不能迈过半职业化管理阶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提升执行力是摆在每一位企业领导者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执行能力的提高与加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除了流程和管理层面的因素外, 还要有技术、工具、策略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辅助, 需要正确把握其中的规律和方法。现就如何提升部门的执行里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 企业的计划或方案要想在各个部门或分公司得到有效执行, “有效沟通”是前提和重要手段。所谓有效沟通, 就是要让他们首先深刻、全面地了解, 并且认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全程参与进来, 让未来执行该计划或方案的部门的主要几个经理以及骨干都参与到计划或方案的制定当中去。这样做不仅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潜力, 吸收了他们智慧, 而且使计划、方案更加可行。制定计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最有效的沟通的过程, 公司总部同分公司、各部门的沟通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都很到位, 后面的工作就会非常有效, 对执行当然带来直接的帮助。这样做优点如下: (1) 公司开始制订方案之前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 把可预见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列一个提纲出来, 作为对制定参加会议的人的一个引导, 避免开始的时候大家产生分歧。 (2) 在下属公司的人员的选择上也要注意, 事先要调查研究, 挑选态度积极、办法较多的经理参加第一阶段的会议。该会议要将主要的问题解决掉。然后, 再选择下属部门、子公司的主要的经理、骨干都来参加第二轮会议。这一阶段的主题仍然是“制订方案”, 但是, 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其次, 要有一整套的制度、流程 (包括为完成公司计划的各个相应岗位的职责、任务、考核项目、绩效标准、考核人员、考核周期等) , 以保证计划方案得到执行;对完成结果要有奖惩;为了完成计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等等。

第三, 要选对人。执行力是指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有无执行力, 关键看有没有选对人。从某种意义上说, 选对人意味着企业领导者成功了一大半。各个子公司、部门经理的综合能力以及他们对公司以及相应计划的认可程度, 这些对执行效果也有很大影响。一个好的部门经理可以把计划执行得超出公司的预期, 也可以执行得一塌糊涂。所以, 我们在干部挑选、干部任用及干部的培训上要下足功夫,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第四, 企业的目标和远景必须形象易懂、便于接受。因此, 将一项复杂的决策简单化为A、B、C式的可执行教条十分必要。当年毛主席将红军的作风界定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并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上门板”、“捆稻草”之类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 实在堪称经典。结果, 红军被塑造成了纪律严明的“铁军”。

第五, 执行力的提升需要一个高效的干部团队。这个团队除拥有高素质的队员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凝聚力和高昂的士气, 富于协作精神。有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只要士气高昂、凝聚力强和协作得力, 即使队员素质一般, 也同样可以取得惊人的业绩。因此, 企业领导在日常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干部员工置身企业之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提出有吸引力的共同远景和奋斗目标, 确立团队的荣誉, 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教育宣讲活动, 以增强凝聚力、激发斗志和有效协作的目的。如此坚持, 便会形成一种优良的、有利决策执行的企业文化和传统。

第六, 部门执行力的提升还有赖于一定的领导策略。概括起来有“推”和“拉”两手。“拉”是正面吸引, “推”是背后督促, 以解决干部员工迅速、有效执行领导决策的主观动力问题。“推”的策略需要有效授权、合理控制和严明的纪律。有效授权意味着责任分担, 因此在授权时, 领导者必须讲清楚做事的理由和责任, 明确地表达期望目标、进度和质量要求, 激发乐观情绪, 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而不是放任自流。一些企业领导在授权下属贯彻其决策意图时, 不把原则、框架和资源条件讲清楚, 而是说:“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 至于怎么办, 你自己拿主意, 我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下属不明了, 只好揣摩着干, 结果自然执行不好, 即使个别天性极高者执行好了, 那也是偶然。“拉”的策略包括吸引追随者、实施有效激励并对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危机处理有所准备。现代商业社会里, 企业领导要使其干部员工成为自己忠实的追随者, 仅仅依靠传统强权社会的“恩威并济”或“胡萝卜加大棒”还不够, 还需以平等的姿态表现出自己的远见卓识和人格魅力。这样, 领导的决策才能得到下属发自内心的认同。

如何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 篇8

10月26日,著名营销实战专家、三鉴正和企业管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及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市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芦岩莅临武汉,围绕“如何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这个专题为全市200多家中小企业及社会各界创业者近500入作了精彩演讲。

芦老师通过大家熟知的某知名企业频发安全生产事故的事例,引发大家对企业普遍存在的“执行难”问题的思考。重点讲述了搭建企业执行力框架的基本方法——建立共同的语言与信仰,引导执行力文化。他认为,企业的执行力诞生于企业的信仰,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景引领企业成长,使命激发责任意识,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力量的源泉。

谈到领导力,芦老师说,一个人,拿两个人的薪水,做三个人的工作,这或许才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方式。“以某企业举例,小张表达了想要加薪的意愿,人力资源部经理看到小张的进步,答应小张加薪。原有的三千块工资一下子变为六千了,工资翻番,但是条件是工作量要加为三个人的工作。”芦老师说,“经过一年的适应期后,小张的工作能力加强了,已经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三个人的工作量,并且有了空余的时间休闲。”他说,这时,人力资源部经理再接再厉,再次找到小张,工资翻倍挑战依然是做三个人的工作量。这次从六千块的月薪涨到一万二。芦老师强调:“表面上看公司付的工资成本多了,但是如果以三千块作为基准,小张拿到的是四个人的工作,做的却是六个人的工作,公司反而节约了成本。”通过这则生动的案例,芦老师为大家充分讲解了这种领导方式的可行性。

芦老师认为,领导力不是职务地位,而是一种理解、预测和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并介绍了快速提升领导力的五种简单方法。最后,芦老师寄语创业者,创业能不能成功,除了资金、资源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精神和不可或缺的企业灵魂;创业成功不是梦想,而是——“只要你愿意”。

芦老师演讲风趣而富有激情。善用社会问题说明企业问题,引导学员思考并积极参与互动。

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篇9

第一招:选人至上,激励为辅,优化领导团队,打造执行团队;

第二招:创新第二,走出去,引进来,推陈出新,改良不止,边做边攻关,边做边完善;

第三招:因人授权,按权担责,权责不错位,目标到人;

第四招:精心布局,方法得当,选准突破口和切入时机,做好预案,掌控好节奏;

第五招:统一理念与方向,捏准集权与授权时机,统一目标和步调,相互补位以防错,严防“上下左右不同欲”;

第六招:做好排程,轻重缓急、紧急与异常、重点与难点、瓶颈与关键、层次与空间有序,严防“无章法”;

第七招:能者上庸者下,让能者当责,让当责者能,施压、辅导、沟通、激励、监督共用,解决“不会做”问题;

第八招:营造环境,配置资源,创造条件,集中优势兵力解决“瓶颈”,防止“不能做”;

第九招:机械化、要装化、流程化、简单化、标准化、精细化,量化管制特性和能力,解决“不易做”;

第十招:动起来,不怕出错,管理支持要大胆,沟通与协调紧跟上,及时疏理与补位,防止事后发现“做不了”;

第十一招:攻心为上,激励为辅,打压为下,人人都重要,人人可取代,前冲是出路,解决“不想做”;

第十二招:全程跟踪,重点点检,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处理,过程得受控;

第十三招:用数据说话,绩效得考核,让下属自我拼搏,让需求得到满足,让价值得到展现;

第十四招:重点项目用特殊政策,独立核算成本,让利益驱动心魔去打拼;

第十五招:让员工成为老板,对员工负责,给员工出路,让员工为自己而奋斗,

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如何有效提升个人执行力 篇10

——五河电厂王树升

李主管的《什么是执行力》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指出了为什么需要执行力,分析了执行力不强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塑造执行力的3个核心流程,提出了提升执行力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强调领导者对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建立务实的执行力文化。读了《什么是执行力》之后,我充分认识到提升执行力对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由此想起了余世维《赢在执行》的讲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致亚细亚的一封信》该书的主人翁与这位退伍军人一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阐述了“什么是执行力”。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如何才能有效提升个人执行力呢?

一、爱岗敬业。一个人只有爱岗敬业,才有可能对自己工作高度认可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干好自己的工作,才愿意主动全身心地去执行,并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岗位不珍惜,迟早会失去自己的岗位。人常说:“在其位谋其政。”就像象棋里的每个棋子一样,它们各有各的用途,就连是被人看作毫不起眼的小卒子,它们一旦过了河界,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作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以敬业的心态去克服执行过程中的一切困难,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时刻牢记“敬业”二字;

二、自动自发。一个人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会工作,还要自动自发,所谓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现在,常听到一些人说,工作太忙,有些工作没有时间去做。其实,这就是执行力不强的一种表现。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地,至于你能做多少事,做好多少事,全在于你的执行力。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按规定时间把工作干好,不是因为事情的难度有多大,也不是没有时间去落实,而是自己没有把所要落实的工作分清分细,对自己每一天的具体要干哪些工作,心里没有数,不催不动,催催就动,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干工作,啥时候也干不好工作;

每天早晨去上班的路上,总是先考虑一下当天要干哪些工作,干

到何种程度。如果在工作时又有新的工作,能短时间完成的,决不往后拖。这样,工作起来就有了方向和动力,而不致与盲目地去工作。领导在不在身边,我都尽心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我做工作从不在意别人是否注意自己。“用心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我始终用这一工作理念来激励自己去干好每天的工作,去做好每一件事;

三、承担责任。人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人,如果抱着一种“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得以很好地落实。在这个社会中,大家必须坚守责任,一个充满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有分量。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越重,证明他的价值越大。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而言,更多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快乐和幸福。“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四、及时行动,绝不拖延。很多成功的执行者的真正才能就在于他们审时度势之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出类拔萃、真正成功的秘诀。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付诸行动是他们的特点,“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而与“马上行动”相对应的则是“拖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拖延的习惯。做事拖延的绝不是称职的执行者。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很多借口来辩解为什么不可能完成或做不了,而为什么事情该做的理由却少之又少。因为一个人把“事情太困难、太花时间”的种种借口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够努力、够聪明,就能完成任何事”容易得多。对于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在先,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结果也就难说了。所以,执行者要在积极的想法出现后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无法做好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必须今日事,今日毕。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应具有马上行动的习惯,立即行动也是一种成功的态度;

五、关注细节,追求卓越。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族。德国在二战前修建的高速公路现在还用着。再来看我们的高速公

路,没几年就出现问题了。从硬件上看,相差不大,但从软件上看,却在设计和施工上缺少那么一点认真。也就是说,在工作时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可以说,在世界上,讲到追求细节、完美,很少会有人提到中国人;

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细、做完美的人太少。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达到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将近”、“大约”、“大致”、“大概”、“应该”、“可能”、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实在表面上,许多宏伟的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可见,一个计划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设计,更在于执行。如果执行得不好,那么再好的设计也只能是纸上蓝图。惟有执行得好,才能完美地体现设计的精妙,而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在于细节。

上一篇:搜索引擎推广工作总结下一篇:装修公司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