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理论试题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救理论试题(共7篇)

急救理论试题 篇1

1.烧伤的急救原则是(ABC)。

A.消除致病原因

B.使创面不受污染

C.防止进一步损伤

D.大量使用抗生素

E.及时使用破伤风 2.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正确方法是以(BC)。

A.病人口唇包裹术者口唇

B.闭合鼻孔

C.吹气量至胸廓扩张时止

D.频率为8~12次/min E.每次吹气量500mL 3.现场止血的方法有(ABCDE)。

A.直接压迫止血法

B.动脉行径按压法

C.压迫包扎法

D.填塞法

E.止血带止血法

4.下列(AE)项是心肺复苏有效的特征。

A.可扪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

B.出现应答反应

C.瞳孔由小变大

D.收缩压在65mmHg以上

E.呼吸改善 5.(AB)是创伤早期引起的休克。

A.神经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中毒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6.深昏迷包括(ABCD)。

A.全身肌肉松弛

B.对外界任何刺激无反应

C.各种反射消失

D.生命体征不稳定

E.全身肌肉紧张 7.人工呼吸包括(ABCDE)方式。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口对鼻人工呼吸

C.侧卧对压法 D.仰卧压胸法

E.俯卧压背法

8.以下关于胸外心脏按压术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伤员仰卧于地上或硬板床上

B.按胸骨正中线中下1/3处

C.按压频率80~100次/min D.按压深度4~5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即可)

E.按压应平稳而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

9.以下有关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BCE)。

A.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B.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甚至手脚开始活动

C.出现自主呼吸

D.可见瞳孔由小变大,井有对光反射

E.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10.现场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ACDE)。

A.威胁人员安全的现场危险迫在眼前

B.出现微弱自主呼吸

C.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

D.由医师或其他人员接手并开始急救

E.医师已判断病人死亡 11.关于对烧伤人员的急救正确的是(ABCDE)。

A.迅速扑灭伤员身上的火,尽快脱离火源,缩短烧伤时间

B.立即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呼吸、心跳

C.防止休克,窒息,疮面污染

D.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

E.把严重伤员尽快送往医院搬运时,动作要轻、稳 12.对溺水者的急救正确的是(ABCE)。

A.救出溺水者后,立即送到比较温暖、空气流通的地方

B.以最快的速度检查溺水者的口鼻,清除泥水和污物,畅通呼吸道

C.使溺水者们卧

D.使溺水者侧卧

E.人工呼吸及心脏复苏

13.对触电者的急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E)。A.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B.迅速测量触电者体温

C.使触电者俯卧

D.迅速判断伤情,对心搏骤停或心音微弱者,立即心肺复苏

E.用干净衣物包裹创面 14.绷带包扎法包括(ACDE)。

A.环形绷带法

B.“S”形包扎法

C.螺旋包扎法 D.螺旋反折包扎法

E.“8”字形包扎法

15.关于搬运的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E)。A.必须在原地检伤

B.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先行复苏术,然后再搬运

C.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肩要垫高,头后仰,面部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D.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等搬运

E.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伤员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必要时及时抢救 16.以下关于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切断毒源和脱离中毒现场,迅速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好,空气新鲜处

B.保暖,避免活动和紧张

C.解开衣领,通畅呼吸道;用简易方法给氧

D.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实施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E.体表或限遭刺激性、腐蚀性化学物污染时,应立即脱去衣服,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

17.使用止血带应注意(ABCD)。A.扎止血带时间越短越好

B.必须作出显著标志,注明使用时间

C.避免勒伤皮肤

D.缚扎部位原则是尽量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

E.缚扎止血带要很紧

18.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有(BCDE)。A.瞳孔缩小

B.瞳孔散大

C.意识突然消失

D.面色苍白或紫绀

E.全身肌肉松软 19.心脏复苏的方式有(AC)。

A.心前区叩击术

B.背后叩击术

C.胸外心脏按压术

D.背后心脏按压术

E.左侧心脏按压术 20.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方法有(ABCDE)。

A.头后仰

B.稳定侧卧法

C.托颌牵舌法

D.击背法

E.手法清理气道

21、处理井下火灾应遵循的原则(ABD)。

A 控制烟雾的蔓延,防止火灾扩大 B 防止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 C 尽量采用综合灭火 D 保护救护人员安全

22、处理井下火灾,采用直接灭火应具备的条件(BCD)。A 火源范围很大 B 水源、人力、物力充足 C 有畅通的回风道 D 瓦斯浓度不超过1%

23、处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BCD)。A 注意瓦斯变化,采取风流短路措施。B 积极抢救遇险人员 C 清理灾区堵塞物 D 扑灭因爆炸产生的火灾

24、矿山发生透水事故时,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AC)。A 抢救受淹和被困人员 B 安装水泵 C 恢复井巷通风 D 恢复供电

25、抢救被埋、被堵人员时,首先用(BD)等方法判断遇险人员位置。A 掘小巷 B 呼喊、敲击 C 临时支护 D 生命探测仪器

26、凡有下列疾病之一者,严禁从事矿山救护工作(ABD)。A 传染病 B 色盲 C 手伤 D 低血压

27、用担架搬运伤员,向担架上抬放伤情重伤员时,3人站在伤员一侧或两侧,每人抱抬(ACD)部位,动作一致,平稳托放担架上。A 一人抱伤员背部和颈部 B 一人托住头部 C 一人托住腰和后背 D 一人抱臂部和大腿

28、苏生前,先要进行初步检查,以确定患者的性质,特别是要注意有无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脱位、烧伤(ABCD)等症状。A 窒息 B 出血 C 骨折 D 创伤

29、绷带包扎法有(ABCD)。

A 环形包扎法 B 螺旋包扎法 C 螺旋反折包 D“8”字形包扎法 30、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ABCD)。

A 骨折临时固定 B 心肺复苏 C 止血 D 创伤包扎

31、火风压的特点有(ABC)。

32、常用的搬运方法有(ABCD)。

A平托法 B 翻滚法 C 颈椎骨折搬运法 D 骨盆骨折搬运法

33、三角巾包扎法有(ABCD)。

A 头部包扎法 B 单眼包扎法 C 下腹部置碗包扎 D 胸部包扎法

34、下列属于真死迹象的是(ABCD)。

A 瞳孔扩散放大无光反射 B 呼吸、脉搏、心跳完全停止 C 刺激皮肤无反应 D 血液不流通。

35、下列关于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中,描述正确的是(BCD)。A.为避免再出血,上止血带后就不用再放松 B.不可用炮线、电线、细绳代替止血带 C.上止血带后,一般三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放松一次 D.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必须加衬垫

36、包扎的目的在于(ABCD)。

A.减少伤口污染 B.止血 C.减少疼痛 D.固定肢体

37、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后,有效的自救、互救的方法是(AD)。A.迅速戴好自救器,冲击波过后,以最短距离进入新鲜风流区,并按避灾路线逃离。

B.尽快扑灭明火,防止二次爆炸伤人。C.恢复通风

D.无法逃离时,应选择避难硐室,等待救援。

38、当井下透水时,有效的自救、互救的方法是(ABCD)。A.往高处走,并沿预定避灾路线出井。B.若透水来自老空、老窑要防止中毒、窒息。C.当无法撤出时,选择地势高地点待救。D.要以最快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撤退。

39、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时,下列注意的事项中正确的是(ABC)。A.要尽快使伤员置于安全地点。

B.胸外心脏按压位置要正确,用力要均匀。C.可以密切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D.心脏按压操作疲劳时可中途休息。

40、常用创伤包扎材料有(ABCD)等,创伤急救的原则是就地取材。A.胶布 B.绷带 C.毛巾 D.三角巾

41、临时性避难硐室应选择在(ABCD)。A.顶板坚固 B.支护完好 C.无有害气体 D.有水源或离水源很近

42、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A 加压包扎法 B 指压止血法 C 放平肢体止血法 D 填塞止血法 E 止血带止血法

43、不宜使用止血带止血的部位是()A 前臀 B 上臂 C 小腿 D 大腿 E 头部

44、关于伤口包扎正确的是()

A 从上向下,从左到右 B 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C 固定绷带打结应在肢体内侧 D 不可在伤口处打结E 不可随便还纳外露的肠内容物

45、骨折固定常用的夹板有()

A木制夹板 B冲气夹板 C钢丝夹板 D可塑性夹板 E颈部固定夹板

46、固定的作用有()

A 保护创面 B 压迫止血 C减轻疼痛 D减少并发症 E方便转运

47、包扎的作用有()

A 保护创面 B压迫止血 C 骨折固定 D 减轻疼痛 E 减少并发症

48、下列情况可转运的是()

A转运途中不会有生命危险者 B现场救护后伤情基本稳定者 C现场救护措施已完全实施者 D骨折已固定者 E特殊伤员已按规定处理妥当者

49、以下伤员应暂缓转运的()

A 脑外伤,可能出现脑疝者 B 内脏外露,未妥善处理者 C 骨折未固定者 D 颈部伤有呼吸障碍者 E 现场救护后伤情基本稳定者 50、关于淹溺者的现场救护,正确的是()A 将淹溺者救出水后,应首先清理呼吸道

B 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腹下垫高,救护者用手按压其背部 C 将病人平放于地,首先进行心肺复苏 D 应先排尽体内水分,再进行其他救护 E对呼吸心跳恢复者,应注意身体保温

51、在外伤病人的评估中,以下那些设备往往是必需的.()A个人防护设备

B脊柱板,固定用的绷带以及头部固定装置 C吸氧和气道处理器 D创伤急救箱

52、意外伤害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

A、镇静有序的指挥 B、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 C、检查伤病员的生命体征D、止血、包扎、固定 E、迅速而正确的转运

53、快速全身外伤检查发现以下哪些情况需立即运送病人到医院.()A胸腹部检查发现连枷胸,开放性穿透伤,张力性气胸,血胸等 B腹部明显膨隆且有压痛 C骨盆不稳定 D双侧股骨骨折

54、循环评估以下正确的有哪些.-()A呼吸道通畅,呼吸稳定后,立刻了解脉搏情况

B如果病人清醒,外周动脉搏动触诊清楚,不必要行颈动脉触诊 C如果在颈部不能触及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D四肢皮肤苍白湿冷提示有休克

55、以下快速全身创伤检查正确的有哪些-()A主要检查头颈部损伤 B发现有血胸,以立即处理 C发现有张力性气胸,应立即处理

D一旦发现骨盆有不稳定性,立刻停止骨盆检查

56、在外伤病人的评估中,以下那些设备往往是必需的。()A个人防护设备

B脊柱板,固定用的绷带以及头部固定装置 C吸氧和气道处理器 D创伤急救箱

57、初步病情评估中,病人有以下哪些情况可以确定需要优先处理。()A意识不清 B呼吸困难

C周围循环灌注不足

D高危人群(幼年、老年、或有慢性病患者)

58、下列哪些要怀疑脊柱损伤的可能:()

A 机动车事故中的受伤者 B 超过站立高度的地方坠落 C 外伤后颈部或背部疼痛 D 外伤后主诉肢体麻木无力感

59、躲人避难硐室的人员,要在硐口外放置()等做标记,以便矿山救护队发现抢救。

A.大石块 B.矿灯 C.衣服 D.电钻 60、四肢止血上好止血带后()

A、应做好标记 B、应注明上止血带的位置时间

C、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放松一次 D、放松期间可不用止血 E、每次放松1~3分钟再扎紧。

61、关于绷带包扎法手法正确的是()A.包扎方向自上而下 B.包扎方向从右向左

C.自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 D.绷带固定的结放在肢体的外侧面 E.包扎四肢露出指或趾

62、下列止血法描述错误的是()A、指压法通常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 B、压迫包扎法可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 C、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的渗血 D、止血带法能有效制止四肢出血 E、止血带法和指压法均可长时间控制出血 63、矿难的主要形式()A瓦斯 B煤尘爆炸 C矿井透水 D矿井塌方 E煤矿井下烧伤 64、躲避地点要选择()A顶板坚固,B空气清新,C离水源较近,D有压风自救器的地方 65、受灾时如果不能及时撤出,及时进入()A避难舱;B避难的巷道,C无易燃易爆物质地方,D远离火源的地点。66、化学烧伤的处理包括()A迅速撕脱化学制剂浸渍衣裤,B立即用大量清洁水(如自来水)冲洗 C至少30分钟以上。D一般不用中和剂。67、透水事故时处在上山的工作人员,应()A在就近上山的联络巷躲避 B躲避硐内暂避。

C不要进入透水地点附近的平巷 D可以进入下山独头巷道中。68、包扎的目的是()A为了保护创面 B压迫止血 C减少污染 D固定敷料和夹板E减少伤员的痛苦。69、止血的方法有()A指压止血法 B止血带止血法、绞紧止血法 C屈关节止血法 D加压包扎止血法 70、固定材料的选择()A可塑性夹板 B木夹板 C扁担 D木棍、竹子 E树叶 71、大腿骨折的固定用绷带或宽布带分别在()A、胸部 B、髋部 C、骨折上端和下端 D、膝关节 E、踝关节

72、脊拄骨折病员在转运中必须用宽布带在伤员的()与木板捆在一起,以防止加重脊柱损伤。

A、肩部 B、膝关节 C、髋关节 D、踝关节

73、现场急救多发伤病人时应优先转运什么样的病人?()A.已死亡的病人

B.伤情严重但救治及时可以存活的伤员 C.经救护后伤情已基本稳定的伤员 D.骨折已固定者E.以上都是

74、院前急救时根据出血性质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压包扎止血法一般用于弥漫创口的出血

B.指压止血法是主要用于动脉出血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 C.抬高肢体止血法是减缓血液流速的临床应急止血措施

D.屈肢加垫止血法是主要用于无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四肢出血的止血方法 E.填塞止血法主要用于开放性气胸、腋窝、颈部等大或深的伤口 75、属于“三先三后”救护原则的是()。A先复苏、后搬运 B.先止血、后搬运 C.先固定,后搬运 D.先包扎,后搬运

76、关于结扎止血带,下列哪项是()A结扎止血带前,应先加衬垫

B手断离后,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的中段 C每隔40~50,放松2~3次

D结扎不要过紧或过松,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即可 E标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

77、灾难现场分类标准()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黑色 E.白色 78、开放性骨折的不正确处理方法为()A必须先将骨的断端还纳后,再止血、包扎、固定。B先止血、再固定、最后包扎。C立即复位后,再止血、固定、包扎。D止血、包扎后、不固定也可以。E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固定。

79、下列哪些要怀疑脊柱损伤的可能:()A 机动车事故中的受伤者 B 超过站立高度的地方坠落 C 外伤后颈部或背部疼痛 D 外伤后主诉肢体麻木无力感

80、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为:()A、压扎部位 B、放置衬垫 C、松紧度 D、时间 E、止痛

三、多项选择

急救理论试题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部驻京体系内干休所院前急救相关人员,包括总医院急诊人员,共56名,平均年龄(35.46±8.27)岁,男女比例1:2.11;干休所保健人员78名,平均年龄(37.23±6.49)岁,男女比例1:2.08;陪护人员,随机抽取60名,平均年龄(43.65±4.88)岁,男女比例1:3.52。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由总医院医务部集中组织完成。理论部分采用闭合式问卷调查,参考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4,5](以下称指南)自行设计形成《CPR理论问卷》,包括总体、因子、指标3个层次,因子及分值分配:急救意识10分,基本理论30分,前沿理论20分,每题1分,各因子题项单选多选比例1:1。现场发放问卷,宣读指导语,对相关指标做出解释,现场自填。技能考核参照“首都急诊/急救医疗人才培训教材临床技能操作指南(2008试行本)”,模拟现场,考评单人徒手CPR(成人),包括操作流程、操作手法2项因子,流程分为病情初步评估等8个分流程,采用5级评分制,标准=5,比较标准=4,合格=3,不合格=2,差=1,手法包括体位摆放、气道处置、胸外按压、人工呼吸4方面,评分方法同上。评分后计算百分折合值(V%),V%=100×S1/S2,S1为实际评分,S2为该项目最高分。

1.2.2 人员分组和赋值

根据职业特征进行人员分组,并结合统计需要转换数据并赋值。职业性质:医生=2,护士=1;专业:内科=2,外科=1;职称;高级职称=3,中级职称=2,低级职称=1;受教育程度:硕上及以上=3,本科=2,本科以下=1;工作年限:5年以上=3,2~5年=2,2年以下=1;培训情况:系统培训=3,非系统培训=2,未接受培训=1。保健人员无明确专业划分,工作年限为保健医疗工作年限,余与急诊人员相同。陪护人员职业特征不明显,未进一步分组。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6.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描述性统计描述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用q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理论调查共发放问卷194份,回收193份,回收率为99.5%,技能考核率为100%。理论问卷总评分均数为(36.94±9.36),最高60,最低10;技能考核总评分均数为(35.67±8.72),最高60,最低12.33,最低分均为陪护人员。因子评分均数:急救意识(6.86±2.15),基本理论(19.58±6.30),前沿理论(10.36±2.72),操作流程(23.13±4.99),操作手法(12.85±3.79)。

2.2 三类人员CPR理论和技能总体情况

三类人员理论和技能评分差异显著,急诊人员技能考核的各层次评分最高且离散程度(s)最小,均数及显著性检验见表1。理论和技能总评分陪护人员最低,分别为23.61(V%:39.35)、22.62(37.70),急诊人员最高;两两比较表明,保健和急诊人员均显著高于陪护人员,急诊人员又显著高于保健人员(P<0.01)。理论因子评分比较显示,陪护人员除前沿理论外始终最低,急救意识评分不足4 (39.40),保健和急诊人员具有较好的急救意识,评分显著均高于陪护人员(P=0.00),但两者间差异不明显(P>0.05);保健人员基本理论评分为21.18(70.60),急诊人员更为理想,达到26.53(88.43),显著高于保健人员(P<0.05);前沿理论水平陪护和保健人员均不理想(<40),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急诊人员评分高达16.78(83.90),显著高于两者(P=0.00)。操作流程和手法评分保健和急诊人员均显著高于陪护人员(P=0.00),急诊人员又显著高于保健人员(P<0.05)。值得注意的是,保健人员操作流程V%不及格(58.1),显著低于手法(66.25),陪护人员流程V%(34.33)同样显著低于手法(44.45)。

2.3 急诊人员CPR理论和技能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显示,医生对CPR的掌握整体优于护士(P<0.01),理论和技能总评分、4项因子评分高于护士,而护士显示出较强的急救意识,评分与医生差异不显著(P>0.05);医生中不同专业间也存在差异,内科医生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外科医生,对前沿理论的了解优于外科医生(P<0.05),而两者急救意识和基本理论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职称间差异显著(P<0.01),低级职称各项评分均处最低,中级职称技能评分最高,前沿理论低于高级职称(P<0.05),急救意识和基本理论评分与高级职称无明显差异(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本科以下(P<0.01),但本科与硕士及硕士以上间差异不显著(P>0.05)。工作5年以上和2~5年者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2年以下者(P<0.01)。不同培训情况各项评分差异明显(P<0.01),接受系统培训者各项评分最高,高于其他两组,未接受培训者最低,接受非系统培训者技能评分较未接受培训者高(P<0.05),理论评分虽然显示出较未接受培训者增高的趋势,但统计不显著(P>0.05)。以技能评分为应变量(y),上述职业特征因素为自变量(xi),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培训情况、职业性质、急诊工作年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见表2。

2.4 保健人员CPR理论和技能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方法同上。结果显示,医生CPR各项评分均高于护士(P<0.01);不同职称人员均具有较好的急救意识,均数在7(70)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项评分中高级职称高于低级职称(P<0.01),中高级职称间差异不明显(P>0.05)。本科以上学历各项评分均高于本科以下(P<0.01),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保健医疗工作年限间CPR理论和技能评分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保健医疗人员均未接受系统培训,曾参加CPR培训者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者(P=0.00)。回归显示,培训情况、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最终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

3 讨论

3.1 三类人员CPR现况及影响因素

3.1.1 陪护人员

研究证实,陪护人员CPR知识和技能匮乏,仅有不足30%的人员对CPR有部分了解,几乎没有人能够系统正确地完成CPR程序[6,7],我们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现象。调查显示,陪护人员CPR理论总评分V%仅为39.35,急救意识V%39.40,基本理论V%39.37,明显低于两类专业人员,前沿理论V%39.35,总评分和因子评分均未及格,表明陪护人员CPR理论知识水平相当低下,考虑到选择题的概率性,调查对象在不理解题项时“蒙”的成分,实际情况可能较问卷评分结果更差。技能考核在三类人员中处于最低水平,总评分V%37.70、手法V%44.45,均低于50,对流程的掌握更差V%仅为34.33,提示陪护人员对CPR技能各要素的掌握十分初级,难以胜任现场复苏的技术要求,不能成为合格的现场“第一目击者”[4,7]。因评分过低,分组困难,未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3.1.2保健人员

保健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状况不理想。理论总评分V%为65.93,基本理论V%70.60,急救意识较为理想,V%达77.50,与急诊人员接近,但前沿理论仅达38.15,甚至低于陪护人员的39.35;技能评分更不乐观,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急诊人员,总评分V%60.81、手法66.25,刚过及格线,流程评分甚至未达及格线。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培训情况、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为保健医疗人员掌握CPR的主要影响因素,培训因素的标化回归系数达16.676。中高级职称急救意识未表现出优势,其他各要素优于低级职称;工作年限未构成影响。

3.1.3 急诊人员

急诊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状况比较理想,但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显示,前沿理论V%为83.90、基本理论V%为85.1、急救意识V%为87.1;技能水平高,流程V%达82.2,手法V%82.25,且最小,提示人员内部技能差别不大,比较均衡。分组分析表明,部分人员CPR能力不完整、层次低,护士相对较差,内科医生优于外科医生,低学历、低级职称者理论和技能均不理想。回归分析显示,急诊人员CPR的影响因素为培训情况、职业性质、急诊工作年限,培训因素的标化回归系数达13.546。

3.2 对策分析

3.2.1 提高CPR水平,构建确切有效的急救“生存链”

1992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生存链”的概念,近20年的实践证实复苏成功取决于CPR“生存链”[4,6]的实施,即①尽早识别和启动EMS(紧急医疗救援服务);②“第一目击者”早期CPR;③尽早电击除颤;④尽早高级生命支持(ACLS)[4]。随着对硬件建设投入的加强,干休所院前急救的急救车辆、急救通讯设备和急救药械已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已相当先进,但院前急救人力培养比较薄弱。人力资源是急救体系中最积极和能动因素,熟练掌握CPR知识和技能的陪护人员、保健人员、急诊人员是干休所CPR“生存链”的主体,初步调查表明,三类人员CPR知识和技能现况堪忧,尚难形成确切有效的急救“生存链”,这正是干休所院外CPA复苏成功率不足2%的主要原因。因此,CPR“生存链”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3.2.2 科学培训,把陪护人员转变为合格的

“第一目击者CPA起病骤然,不可预测,70%~80%的发生在家庭、公共场所中[7],专业急救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三个因素决定急救能否成功。一是时间,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每延迟lmin,急救成功率就减少8%~10%,l0min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是否采取急救措施,其次是措施是否规范有效[4,7]文献报道,如果“第一目击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训是提高CPR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8],我们的研究证实,培训因素对CPR影响最明显。①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原则。②简化、实用原则。③注重思想教育,克服心理障碍。④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培训,避免走过场和流于形式。

3.2.3 深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在专业人员CPR的影响因素中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相对固定,短期内无法改变,靠工作年限积累提升CPR能力周期长、知识零散,效果不明显,教育培训则周期短,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调查干体所院前急救参与人员对心肺复苏(CPR)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改善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某部总医院急诊人员、体系内干休所保健人员和随机抽的60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三类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况和不同职业特征医疗人员间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陪护人员CPR理论和技能匮乏,保健人员优于陪护人员(P<0.05),但并不理想,急诊人员显著优于其他两类人员(P<0.05),比较理想,但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不同职业特征医疗人员间理论和技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影响CPR技能的因素为培训情况、职业性质、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结论:干体所院前急救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状并不乐观,需要立足构建CPR“生存链”,坚持开展针对性培训。

关键词:现况调查,心肺复苏,培训,院前急救

参考文献

[1]马居峰,邵安龙,李军玲.某干休所离休干部患病情况调查[J].海军医学杂志, 2008:29(2):146

[2]周书明,尹秋生,曾少军.北京部队驻京干休所老干部脑卒中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3):183-185

[3]王一镗.再论发展我国急诊医学的重要方针之一——三分提高七分普及[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2):97-98

[4]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05,112(suppl):Ⅳ1 -203

[5]王丽芹,欧阳薇.某干休所离退休干部照顾者对心肺复苏认知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B):27-28

[6]黄顺忠,李锦忠.“四早生存链”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4):531-533

[7]付雪连,王惠珍.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4): 851-853

急救理论试题 篇3

学业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PISA理论的简介

由OECD(经济合作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它以实现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以纸笔测验衡量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2003年新增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PISA的基本目标是“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挑战时如何使用知识、学生在今后的非学校环境中如何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做出选择和进行决策。这一点是PISA评价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它代表了一种国际评价领域的新趋势,它重点评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概念与理论。这种向生活实践回归的评价目标,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坚持的方向基本一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评价建议:本课程侧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不仅测查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本课程涉及很多当今面临的社会问题,应突出评价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由此可见,PISA理念与初中社会《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具有一致性。

二、什么是历史情境试题

历史情境类试题是指通过课本以外的史料或与现实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以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命题形式。如《2011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12.某地初中同学在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三、常见历史情境创设的方式

1.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

18、“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所描绘景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唐朝统治者

A.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B.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C.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10.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聞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特点: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题干精练设问简洁,而且形象生动,具有一定趣味性。许多名句诗歌又是学生所熟悉,试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历史图片创设情境:

21.(8分)20世纪以业,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展现了中华民族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8.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特点:情境创设直观形象较生动,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有一叶知秋的效果。

3、用数据图表来创设情境:

10.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①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0.(8分)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2分)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2分)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4分)

特点:通过数字图表,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具有考察学生思维力度的效果。

4、用文字材料创设情境:

8.2011年热播电视剧《宫》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endprint

①在东北,大量人丁在建造万里长城;

②在西北,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8分)閱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百年来,清华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为国求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

材料二: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希望全国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1)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2)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三位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哪些重大贡献?由此谈谈你对“教育为本”的理解(4分)

(3)对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2分,照抄本题材料不给分)

特点:通过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与要考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联系,而这过程就是考察学生思维的过程。

四、历史情境试题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试题编制存在设问不精练

14.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该题设问不精练,题干部分“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全可以不要,直接设问“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即可,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力度不够;

2、试题编制存在设问没有梯度,无法很好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35.(共8分)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

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材料一:法西斯的暴行(图十,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被关押者;图十一,毫无人性的日本法西斯分子)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法西斯的“邪恶”表现。(2分)

⑵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举出这一年影响战争走向的两件大事。(2分)

材料二: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分)

⑷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战后重大问题,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1分)

第35题2、3、4设问没有思维力度,学生无需材料即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很大程度是考学生的记忆力,而非思维能力。

3、引用材料超出学生认知范围,难度较大: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10.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该题中所运用的材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领袖制、委员制”超出学生学识水平。

4、引用材料和设问没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嘉兴卷》:

15、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巴黎举办世博会。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颁布《人权宣言》 C 攻克巴士底狱 D 波士顿倾茶事件

该题设问与与世博会的联系没有关系,过于牵强。

五、历史情境试题命题建议

1、编制的步骤:①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要求;②确定测试的内容和目标(立意);③确定试题的题型;④草拟试题(立意、情境和设问);⑤反复修正试题(摩题);⑥制订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编制策略:(1)做好价值取向:①思想正确,正面引导;②人文气息,富有情趣;③能力立意,难易适应。(2) 试题的基本要求:①知识内容科学;②逻辑关系顺畅(理论逻辑、生活逻辑);③问题设置恰当(指向、回答的路径要明确);④语言表述正确。

3、编制技巧:

①角度选择——独辟溪径、独具匠心

②情境创设——合理恰当、富有情趣

③呈现方式——新型多样、生动活泼

4、时政热点的运用:(1)热点选择的三要素:热点本身、学科知识、学生实际。即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关注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百姓息息相关,且普遍关注;关注反映时代特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关注浙江和衢州的过去与现在,突出地方特色。(2)选用热点要创设新型情境,情景化要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不要成人化。坚持价值导向,试题体现思维含量。

5、几点体会

①功底。教师要命好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夯实专业基础,要多读书,丰富知识积淀,要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拓宽生活视野;

②功力。教师要命好题,必须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要认真钻研课标考标,要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要琢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现状,要探索命题的规律和技术;

《急救相关知识》试题及答案 篇4

(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单选题(请将所选的字母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共50分)

1、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

(E)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腺体分泌增加

C毛细血管扩张

D血管通透性增加

E以上全是

2、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E)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3、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

(C)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4、下列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正确的一项是:(D)

A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B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C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D

分4次,剂量由小到大,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E

分4次,剂量由大到小,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5、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C)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6、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由于青霉素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哪些抗体,使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B)

A

IgA

B

IgE

C

IgM

D

IgG

E

IgD7、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妥(C)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给热水袋保暖

D

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

8、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E)

A心功能衰竭

B肺间质水肿

C

DIC

D肾小管损坏

E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9、成人经静脉补充钾离子时,要求尿量每小时不得少于(B)

A

20ml

B

30ml

C

40ml

D

50ml

E

60ml10、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E)

A

10ml

B

15ml

C

20ml

D

25ml

E

30ml11、有效循环血量是指(B)

A全身总血量

B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C

在动脉内的血量

D在微循环内的总血量

E在静脉内的血量

12、克病人神志变化可反映(D)

A血容量的变化

B心排血量的变化

C周围血管阻力的变化

D脑部灌流的变化

E肾部灌流的变化

13、休克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E)

A

扩容

B

供热

C

供蛋白质

D纠正脱水

E降低血液粘稠度

14、病人做药物过敏性试验时,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是(C)

A

2%碘酒溶液

B

0.2%碘伏溶液

C

70%酒精溶液

D

0.1%新洁尔灭溶液

E

0.02%洗必泰溶液

15、皮试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皮试前应评估病人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B

查对姓名、床号、皮试的药物

C

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下1/3处

D

无自觉反应即可判断皮试阴性

E

皮丘隆起变大,直径超过1cm是皮试阳性的表现

16、过敏性休克时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的原因是

(D)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脑组织缺氧

C

腺体分泌增加

D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17、男性47岁。休克经治疗后血压回升到130/80mmHg),CVP达到10cmH2O,尿量为15ml/h,要增加尿量应该(D)

A

输血

B

使用升压药,继续升高血压

C

增加输液量

D使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

E

使用强心剂

18、皮试液1ml含量错误的是

(D)

A青霉素500U

B链霉素2500U

C破抗毒素150IU

D细胞色素C7.5mg

E普鲁卡因2.5mg19、王某,男,25岁,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注射青霉素数秒钟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及濒危感、血压75/45mmHg,护士首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C)

A

给予氧气吸入

B

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C

停止注射青霉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

D

给予静脉输液

E报告医师

20、药物过敏试验正确的注射部位及方法是(A)

A

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射       B

前臂掌侧下1/3处皮下注射

C

前臂背侧下1/3处皮内注射

D

前臂背侧下1/3处皮下注射

21、某男,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紫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抢救药物是

(D)

A

地塞米松+去甲肾上腺素

B

地塞米松+多巴胺

C

曲安西龙+异丙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E

地塞米松+山莨菪碱

22、对接受试敏药物治疗的病人,如果停药几天以上,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C)

A

1天

B

2天

C

3天

D

4天

E

5天

23、药物过敏性休克在抢救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C)

A

立即通知医生抢救

B

立即吸氧,胸外心脏按压

E.氢化考的松静脉输液

C

立即停药,平卧,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D

静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24、休克时病人的体位(D)

A

俯卧位

B半卧位

C头低脚高

D上身下肢各适当抬高15度-30度

E截石位

25、休克病人补液一般首选(E)

A

全血

B

血浆

C

10%葡萄糖液

D

右旋糖苷

E

平衡盐溶液

26、经抢救治疗后,反应补充血容量成功的最好的临床指标是(B)

A

血压回升

B

尿量增加

C

体温回升

D

精神平衡

E

脉压下降

27、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时临床上最早出现的症状常是

(E)

A

烦躁不安、血压下降

B

四肢麻木、头晕眼花

C

腹痛、腹泻

D

发绀、面色苍白

E

皮肤瘙痒、呼吸道症状

28、做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时应将1ml抗毒血清烯释至

(D)

A

2ml

B

4ml

C

6ml

D

10ml

E20ml29、过敏药物迟缓型反应的发生,护士在注射后至少应观察病人(C)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60分钟

E

100分钟

30、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先使病人平卧的目的时是(B)

A

防止发生创伤

B

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C

缓解呼吸困难

D

方便抢救

E

方便观察荨麻疹

31、试敏药物过敏性休克时,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目的(A)

A

增加心输出量

B减少外周阻力

C减少心输出量

D

兴奋呼吸中枢

E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32、女性,46岁,因青霉素过敏,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四肢冷、神经紧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90/70mmHg

(12/9.3kpa),人的休克类型是(B)

A出血性休克

B

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创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33、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首先必须畅通气道

B吹气时不要按压胸廓   C吹气时捏紧病人鼻孔

D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E按压频率成人8~10次/min34、以下关于胸外心脏按压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A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一倍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按压部位的定位先确定胸骨下切迹

D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E按压与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

35、判断有无脉搏,下列正确的是(B)

A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

B触摸颈动脉时,不要用力过大

C检查时间不得短于10s   D不能触摸股动脉

E颈动脉搏动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

36、病人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C)

A维持有效的循环

B确保呼吸道通畅     C降温和脱水疗法

D加强基础护理         E治疗原发疾病

37、简单而迅速地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D)

A呼吸停止

B血压下降  C瞳孔散大

D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E呼之不应

38、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否有效,首先观察(D)

A.口唇紫绀是否改善

B.瞳孔是否缩小

C.吹气时阻力大小

D.病人胸廓是否起伏

E.剑突下隆起

39、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D)

A剑突下

B胸骨左旁第四肋间

C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

D胸骨中下1/3交界处          E胸骨中上1/3交界处

40、给外伤患者实施包扎前先要评估病人,评估的内容不包括(C)

A患者病情、心理状态   B创面部位、面积、深度,有无骨折及血管损伤

C包扎方法

D受伤场所、原因

E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41、下列哪项不是创伤包扎的目的:(D)

A使伤口与外界环境隔离,以减少污染机会

B止痛,缓解伤员紧张情绪

C加压包扎可用以止血

D脱出的内脏纳回伤口再包扎,以免内脏暴露在外加重损伤

螺旋法包扎,绷带倾斜向上缠绕,后圈覆盖前圈的(E)

A.1/3~3/4

B.1/3~2/3

C.1/2~2/3

D.1/3~1/4

E.1/3~1/243、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应注意(B)

A扎止血带时间不宜>2h,每30min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B扎止血带时间不宜>1h,每30min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C扎止血带时间不宜>lh,每30min松带一次,间歇30min~lh

D扎止血带时间不宜>30min,每1h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E扎止血带时间不宜>2h,每1h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44、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C)

A清创

包扎

固定

搬运

B无菌

清创

包扎

固定

C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D止血

清创

固定

搬运

45、下列哪项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C)

A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B恢复自主呼吸

C瞳孔散大

D

皮肤颜色.温度改善

46、创伤包扎的范围要求超过伤口周围(C)

A1-2

cm

B3-6

cm

C5-10

cm

D10-15cm47、现场诊断伤员心跳停止的指标是(C)

A呼吸停止

B瞳孔散大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血压测不到

48、当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应:(B)

A

心前区叩击

B心脏按压

C口对口人工呼吸

D清除口腔内异物开放气道

49、下面那些情况不适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D)

A

触电休克

B溺水

C

心跳、呼吸骤停着

D

SO2中毒者

50、人体四大生命体征指的是(A)

A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体温.呼吸.心跳.瞳孔

D心跳.运动.呼吸.血压

D呼吸.血压.心跳.瞳孔

二、多选题(请将所选的字母填在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需做皮内敏感试验的药品包括

(A

B

C

D)

A

青霉素G(钠、钾)口服剂

B

细胞色素C注射剂

C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

D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

2、对于TAT皮试阳性可疑者应(B

C

D)

A

停止使用TAT,严密观察

B

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C

如对照试验出现同样结果,说明前者不是阳性,可注射TAT

D

如皮试结果确定为阳性,则用脱敏注射法注射TAT3、肾上腺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机制是(A

B

C

D)

A

激动a受体,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

B

激动ß受体,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

激动a受体,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D抑制阻胺等过敏性介质的释放

4、治疗休克中下列哪项正确(C

D)

A

主要目的为提升和恢复正常血压

B

采用头低脚高位,保证脑部供血

C

扩容时应大量快速补液

D

必须及时纠正酸中毒

5、下列药物中能使血管扩张的是(A

B

D)

A多巴胺

B山莨菪碱

C肾上腺素

D酚妥拉明

6、抗休克过程中微循环好转的标志是(A

B

C

D)

A

神志平静合作、对答如流

B

皮肤色泽红润、温暖干燥

C

脉压恢复正常

D

脉搏慢而有力

7、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出现的临床症状有(A

C

D)

A

胸闷、气促、呼吸困难

B

发热、关节肿痛、荨麻疹

C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D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8、导致药物过敏的特点:

(A

B

C

D)

A发生于少数过敏体制的服药者,大多数人不发生反应

B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无一定的相关性

C皮疹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多数7-8天的潜伏期才出现药疹,已致敏者数分钟即可发生

D皮疹形态各异,很少有特异性

9、抗休克的处理原则包括(A

B

C)

A消除病因

B扩张血容量

C纠正酸碱失衡

D

持续应用皮质激素

10、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

B

C

D)

A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紫绀等,伴有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B皮肤过敏症状

C头昏、烦躁不安、失语、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D面部苍白、口干、面部及四肢麻木、畏寒、冒冷汗、脉搏微弱及血压下降、休克。

四、判断题(请将对√,错×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共10分)

1、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多数为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表现为闪电样过程,50%的患者其症状出现于接触抗原物质(注射、输液药物)5分钟内,10%的患者于输液半小时后出现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2、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前不需要询问患者和家属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有过敏史者也可以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应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尾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4、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分钟,注意患者有无过敏反应,防止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5、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注射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2支,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6、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首要抢救措是施是注射肾上腺素。(×)

7、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

8、烧伤病员皮肤出现水泡时,应剪去泡皮,再包扎。(×)

9、昏迷伤员应将头后仰并偏向,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或舌后坠堵塞致伤员窒息。(√)

10、伤员受伤后,应首先检查生命体征及危及生命的严重伤,处理后,方能转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抢救伤员的“三先三后”原则是什么?(10分)

答:(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程序有哪些?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篇5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30分)

1.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

A.猝然发生B.有休克表现C.两个都是

2.过敏相关的症状: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有().

A皮肤粘膜表现循环衰竭表现B呼吸道梗阻症状 其它症状C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

D皮肤粘膜表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循环衰竭表现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

3.护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是().A沟通问题B服务态度C技术精湛

D沟通问题服务态度技术精湛胆大心细要自信自我保护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中毒救治中注意事项中,在抢救急性中毒患者时,发生()人以上成批中毒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有关领导报告,涉及法律问题应向有关公安部门汇报。

2中毒救治中,凡经充分而积极抢救,中毒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明确消失,神志完全消失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心跳、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无电生理活动(即呈一直线状态)时,方可考虑()抢救。

3()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4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走行方向顺序。

5搬运:背、夹、拖、抬、架。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

急救理论试题 篇6

一、名词解释:(3*5=15)

1.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部分重症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21天假愈期出现精神意识障碍、锥体外系障碍大脑皮质灶性功能障碍。

2.MODS:机体遭受严重感染、重度创伤、休克、大手术、药物中毒、急性胰腺炎等导致器官组织急性损伤24小时之后同时或序惯性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并达到各自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3.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4.ARDS: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衰,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

5.EMSS: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三部分组成。

二、填空 :(1*25=25)

1.保护创面、压迫止血、固定辅料、减轻痛苦。

2.先救后送

3.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CVPRAPPAPPCWPPO左心衰

4.每小时0.1u/kg。13.9mmol/L

5.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缓慢

6.15:2,100次/分,4-5cm

7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8.1200ml

三、选择题:(2*6=12)

1.D2.BCD3.A4.ABDE5.ABCDE6.B

四、是非判断:(1*5=5)

1.F2.T3.T4.F5.F

五、简答:(27分)

1.答:精神状态、末梢循环、基本生命体征、尿量。(8分)

2.答:血小板低于8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以上;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3G/L或进行性降低;3P实验阳性;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2%。(10分)

3.答:四肢动脉外伤性出血的临时止血。1)部位:上肢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2)止血带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先用衣服纱布垫于伤口。3)松紧合适;4)暴露末梢5)标志清楚,注明时间 6)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分钟松解一次,历时1-2分钟。(9分)

六、病例分析:(16分)

答:1.糖尿病 高渗性昏迷(5)

2.(5)鉴别:1)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

中毒

2)急性脑血管病

3)肾功能衰竭

化学基本理论试题分类精编 篇7

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NIM5铯 (Cs) 原子喷泉钟, 2000万年不差一秒, 日前成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 参与国际标准时间修正。关于铯 (Cs) 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37Cs和133Cs互为同位素

B.单质Cs与水反应非常缓慢

C.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D.137Cs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2.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若氧元素只有16O、18O两种同位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6O和18O在自然界的含量保持不变

B.16O和18O的质量数不同, 质子数相同

C.16O和18O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D.16O和18O核外电子数相同,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3. 用14C标记的一种C60羧酸衍生物, 在特定条件下会断裂DNA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以下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12C60的碳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B.与15N含的中子数相同

C.与12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D.与12C、13C互为同系物

4.2015年4月, 于敏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钚-239”是“于敏型”氢弹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9Pu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239个质子

B.238Pu、239Pu和241Pu属于不同的核素

C.238Pu与238U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D.239Pu衰变成235U属于化学变化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A.最高正化合价:X<Y<Z

B.原子半径:X<Y<Z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Z

2. 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 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W>Y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W>R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

D.简单离子半径:Y>Z

3. 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右图 (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 , 己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金属元素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戊>丁>庚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4.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 X与Z同主族, 且X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电子多2个, Y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 W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X>Z>Y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Y单质可用于钢轨的焊接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W>Z>Y>X

5.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 丁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 乙、丙、丁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乙>丙>丁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丁>甲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乙>丙

D.甲和丁组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三、化学键

1. a、b、c、d为短周期元素, 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 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 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 c与d同周期, d的原子半径小于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种元素中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c、d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2. 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 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 Y、Z、W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多1, W的金属性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W与X、Y、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可能同时存在离子键与共价键

C.Y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X元素的弱, 是因为X的氢化物可形成氢键

D.X、Y、Z的原子半径及简单离子半径比较均为Y>Z>X

3. X、Y、Z、W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Z的-1价阴离子和元素W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B.X的单质与Z的单质在暗处能剧烈反应

C.含W的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离子半径大小关系:r (Z-) >r (W3+)

4. X、Y、Z、W是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原子半径如下表。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Z、W处于周期表中同一周期

B.通常状况下得不到纯净的YZ2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不含非极性键

D.X、Z、W形成的化合物为弱酸

5. 短周期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与Y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 (Y) >r (Z) >r (W) >r (M)

B.由三种元素X、Z、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而无离子键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D.分子式为Y4X8W2的物质超过10种

四、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 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1mol N2时转移4mol e-

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2. 某温度时, N2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3 mol H2, 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

C.由图可知, 断开1mol氮氮三键与1mol氢氢键吸收的能量和小于形成1mol氮氢键所放出的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 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表中信息可得如上所示的图像

C.由表中信息可推知, 相同条件下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的熔点

4. 在催化剂、400℃时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下图是其能量关系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使用了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

B.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若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 放出的热量高于115.6kJ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中ΔH1=ΔH2+ΔH3

B.图 (2) 在催化剂条件下, 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C.图 (3) 表示醋酸溶液滴定NaOH和氨水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

D.图 (4) 可表示由CO (g) 生成CO2 (g) 的过程中要放出566kJ热量

五、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 有X、Y、Z、W四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事实的下列判断或推测错误的是 ()

A.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

B.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

C.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有Cu析出

D.用X、Z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 X作负极

2. 下列装置由甲、乙两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 , 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H2N (CH2) 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而形成的化学电源。当电池工作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C.一段时间后, 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当N极消耗0.25mol O2时, 铁电极增重16 g

3. 实验发现, 298 K时, 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少量锌粒后, Fe3+立即被还原成Fe2+。某夏令营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左烧杯中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

C.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4. 综合下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装置Ⅰ和装置Ⅱ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

D.放电过程中, 装置Ⅰ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5. 据报道,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Bruce Logan研究组正在尝试开发微生物燃料电池, 该项技术可实现发电、废水处理、海水淡化,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中Na+向a区移动

B.a区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电路中每通过1 mol电子, 产生N2的体积为2.24L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 向其中加入1mol H2 (g) , 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 向其中加入1mol N2 (N2不参加反应) , 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向其中加入1mol N2 (N2不参加反应) , 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向其中加入1mol H2 (g) 和1 mol I2 (g) , 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T2℃时, 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 c (N2) ∶c (NO) 增大

C.T1℃时, 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 平衡后NO的转化率增大

A.曲线a和曲线b表示该反应可能在相同温度下进行

B.曲线b对应的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是加入了催化剂

C.温度T℃下, 该反应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压强大小关系:P1<P2<P3

C.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约为1.04×10-2

D.在P2及512K时, 图中N点v (正) <v (逆)

A.M点时, Y的转化率最大

B.升高温度, 平衡常数减小

C.平衡后充入Z, 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七、电离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1.25℃时, 向100 mL 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NaOH溶液, 所得溶液的pH与NaOH溶液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H2SO4视为二元强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溶液的pH<1

B.c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 (Na+) >c (SO42-) >c (NH4+)

C.de段上的点均满足关系式:c (NH4+) +c (Na+) >2c (SO42-)

D.a点到b点的过程中, 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2. 常温下, 向20 mL 0.5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1的NaOH溶液, 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滴加至 (1) 时, c (Na+) =c (CH3COO-) ,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滴加至 (2) 时, c (OH-) -c (H+) =c (CH3COOH)

D.滴定中, c (CH3COOH) 与c (CH3COO-) 之和保持不变

A.b、c两点的溶液中:c (R+) >c (M+)

B.MOH的电离程度:c点小于d点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a>d

4. 下列对下图两烧杯溶液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烧杯中水电离出OH-浓度:甲<乙

B.分别稀释相同倍数, 溶液pH变化:甲=乙

C.相同条件下, AgCl (s) 在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中的溶解度

D.向乙烧杯加入10.0 mL 0.1 mol·L-1NaOH溶液后, 一定存在:c (H+) =c (CH3COO-) +c (OH-)

5. 常温下, 向饱和氯水中逐滴滴入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 点所示溶液中只存在HClO的电离平衡

B. (2) 到 (3)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定减小

C. (2) 点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

D. (2) 点所示溶液中:c (Na+) =c (HClO) +2c (ClO-)

八、盐类的水解及应用

1. 常温下, 将一定浓度的HA和HB溶液分别与0.10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A是强酸, HB是弱酸

C.溶液 (1) 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 (A-) >c (Na+) >c (OH-) >c (H+)

D.溶液 (2) 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 (Na+) +c (B-) +c (H+) =0.12mol·L-1

2. 常温下, 醋酸和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1.8×10-5。向10mL 0.1mol·L-1的氨水中滴加相同浓度的CH3COOH (温度变化忽略不计) , 在滴定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 (NH4+) 与c (NH3·H2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CH3COOH的体积为10 mL时, 溶液的pH>7

3.25℃时, c (CH3COOH) +c (CH3COO-) =0.1 mol·L-1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中, c (CH3COOH) 、c (CH3COO-) 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 CH3COOH的电离常数Ka的值是5×10-2.75

4. 某温度时, 将n mol·L-1的氨水滴入1 0 mL 1.0mol·L-1盐酸中, 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的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1.0

B.水的电离程度:b>c>a>d

C.c点:c (NH+4) =c (Cl-) =1.0mol·L-1

5. 常温下, 取浓度均为0.01 mol·L-1的HA溶液和MOH溶液各20 mL, 分别用0.0 1 mol·L-1NaOH溶液、0.0 1 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 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和MOH均为弱电解质

B.曲线a中, 滴加溶液到20 mL时, c (Cl-) =c (M+) =c (OH-) =c (H+)

C.曲线b中, 滴加溶液到20 mL时, c (Na+) >c (A-) >c (OH-) >c (H+)

D.曲线b中, 滴加溶液到10 mL时, c (A-) +c (OH-) =c (H+) +c (HA)

九、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A.AgCl、Ag2C2O4、AgI三者的饱和溶液中c (Ag+) 大小顺序:Ag2C2O4>AgCl>AgI

B.将0.02 mol·L-1AgNO3溶液和0.02mol·L-1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 有沉淀生成

C.向5 mL饱和AgCl溶液中滴加0.5mL 0.1mol·L-1KI溶液, 无沉淀生成

D.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2.25℃时, Fe (OH) 2和Cu (OH) 2的饱和溶液中, 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lg c (M2+) ]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温度下, Ksp[Cu (OH) 2]<Ksp[Fe (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线表示Fe (OH) 2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

B.除去CuSO4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2+, 可加入适量CuO

C.当Fe (OH) 2和Cu (OH) 2沉淀共存时, 溶液中c (Fe2+) ∶c (Cu2+) =104.6∶1

D.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 可转化为Y点对应的溶液

3. 已知:t℃时, AgCl的Ksp=2×10-10;Ag2CrO4 (橙红色固体)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时, 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稀盐酸中小

B.t℃时, 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

C.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少量K2CrO4, 可使溶液由Y点移至X点

D.向同浓度的NaCl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0.1mol·L-1AgNO3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

4. 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相似。下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 纵坐标为Zn2+或[Zn (OH) 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温度下, Zn (OH) 2的溶度积 (Ksp) 为1×10-17

B.往1.0L1.0mol·L-1Zn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pH=6, 需NaOH 2.0mol

D.某废液中含Zn2+离子, 为提取Zn2+离子可以控制溶液中pH的范围为8.0~12.0

化学基本理论试题分类精编

一、核素与同位素

1. B【解析】A项, 137Cs和133Cs是Cs元素形成的两种核素, 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 Cs的金属性比Na强, 则单质Cs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C项, 137Cs和133Cs的质子数相同, 但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D项, Cs和Na元素同处于第ⅠA族, 则137Cs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2. C【解析】16O和18O是O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核素, 二者的质子数相同, 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则其化学性质相同;16O和18O的质量数 (或中子数) 不同, 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反应。

3. B【解析】14C与12C、13C是C元素形成的三种不同核素, 三者互为同位素, 其化学性质相同;14C与15N的中子数均为8, 二者的质子数分别为6和7。

4. B【解析】238Pu、239Pu和241Pu是Pu元素形成的三种不同核素, 其质量数分别为2 38、2 3 9 和241;238Pu与238U的质子数不同, 二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同;239Pu衰变成235U的过程中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不属于化学变化。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 B【解析】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 X、W处于第二周期, Y、Z处于第三周期。Z所处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 则Z为S元素, 从而可知, X、Y、W分别为C、P、F元素。A项, C、P、S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4、+5、+6;B项,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 则原子半径的关系为P>S>C;C项, 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 则HF的热稳定性强于H2S;D项, 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元素, 则H2SO4的酸性强于H2CO3。

2. B【解析】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 则Z是Na元素;W的原子序数大于Z, 且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则W为Si元素;X与W同主族, 则X是C元素;Y与R同主族, 且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 则Y为O元素, R为S元素。A项, W (Si) 元素处于第三周期, Y (O) 元素处于第二周期, 则Si的原子半径大于O;B项, Si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弱, 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iO3<H2SO4;C项, 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2O>H2S;D项, O、Na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 二者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O2-的离子半径大于Na+。

3. B【解析】己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则己为O元素。由七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 甲~戊元素分别处于周期表中第ⅠA~ⅤA族, 乙、丙处于第三周期, 庚为F元素。甲元素处于第ⅠA族, 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 可能为H元素, 也可能为Li元素, A项错误;N、O、F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F>H2O>NH3, B项正确;庚 (F元素) 无正化合价, 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C项错误;乙、丙分别为Mg、Al, 则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Mg (OH) 2、Al (OH) 3、H2CO3, 而Al (OH) 3只能与较强的酸、碱溶液反应, D项错误。

4. D【解析】短周期元素X与Z同主族, 且X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电子多2个, 则X为C元素, Z为Si元素;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 W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 则Y为Al元素, W为S元素。A项, 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S>C>Si>Al, 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2SO4>H2CO3>H2SiO3>Al (OH) 3;B项, 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i, 则CH4的稳定性强于SiH4;C项, Al单质可与Fe2O3等发生铝热反应生成Fe, 可用于钢轨的焊接;D项,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 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Al>Si>S>C。

5. C【解析】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 倍, 则甲为O元素;丁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 倍, 则丁为S元素;乙、丙、丁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则乙为Na元素, 丙为Al元素。Na、Al和S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a+、Al3+、S2-, 故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S2->Na+>Al3+, A项错误;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 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2O>H2S, B项错误;Na元素的金属性强于Al, 则NaOH的碱性强于Al (OH) 3, C项正确;O和S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SO2和SO3, 二者均为共价化合物, 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 D项错误。

三、化学键

2. D【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则X是O元素;短周期元素X、Y位于同一主族, 则Y为S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多1, 则Z为Cl元素;W的金属性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强, 则W是Na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强, 则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 O和Cl元素能形成化合物ClO2, 据此可知, 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l, 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为O>Cl>S, A项错误;W (Na) 元素与O、S、Cl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为Na2O (或Na2O2) 、Na2S、NaCl, 其中Na2O2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其余化合物只存在离子键, B项错误;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 则H2O的稳定性强于H2S, 与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无关, C项错误;O、S、Cl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S>Cl>O, 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S2->Cl->O2-, D项正确。

四、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5. C【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及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 图 (1) 中ΔH1=-ΔH2-ΔH3, A项错误;图 (2) 在催化剂条件下, 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 B项错误;醋酸溶液滴定NaOH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时, 先与NaOH反应 (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 , 后与氨水反应 (离子浓度增大) , 醋酸过量后, 溶液中离子浓度又逐渐减小, C项正确;图 (4) 中未标明CO、O2以及CO2的物质的量与焓变的值的数值计量关系, D项错误。

五、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 C【解析】由 (1) 可知, X、Y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 Y不易腐蚀, 则X的还原性强于Y, 由 (2) 可知, W比X的还原性强, 由 (3) 及电解原理可知, Y的还原性强于Z, 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W>X>Y>Z, B项判断正确;四种金属中Z的还原性最弱, 则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 A项判断正确;Z的还原性不一定比Cu强, 故Z放入CuSO4溶液中不一定有Cu析出, C项判断错误;用X、Z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 由于X的还原性强于Z, 则X作负极, D项判断正确。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A【解析】保持容器容积不变, 向其中

加入1mol H2 (g) , 则c (H2) 增大, 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A项正确;保持容器容积不变, 向其中加入1mol N2 (N2不参加反应) , 反应混合气体的浓度不变, 则反应速率不变, B项错误;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向其中加入1 mol N2 (N2不参加反应) , 容器的体积增大, 反应混合气体的浓度减小, 则反应速率减慢, C项错误;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向其中加入1mol H2 (g) 和1 mol I2 (g) , 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D项错误。

七、电离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八、盐类的水解及应用

1. D【解析】0.10 mol·L-1HA溶液与

0.10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 溶液的pH=8.7, 说明NaA为强碱弱酸盐, A-发生了水解反应, 则HA为弱酸, 0.12 mol·L-1HB溶液与0.10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二者完全反应后HB剩余, 混合液中c (HB) =0.01mol·L-1, 溶液的pH=2, 说明HB是强酸, A项错误;NaB为强酸强碱盐, 升高温度, c (B-) c (Na+) 几乎不变, B项错误;NaA溶液中A-发生水解反应, Na+不发生水解反应, 则有c (Na+) >c (A-) , C项错误;溶液 (2) 为NaB和HB的混合溶液, 据物料守恒可得:c (Na+) +c (B-) +c (H+) =0.12mol·L-1, D项正确。

九、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 A【解析】在Ag2C2O4饱和溶液中,

上一篇:2024财务部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2022年度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