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析论文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影分析论文(精选8篇)

电影分析论文 篇1

-------以《假如爱有天意》为例 120905239 12文产2班

宋纪熹

类型电影是指按照不同的类型或者样式而制定出来的电影,表现为三个特点: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造型。而爱情电影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到恋人的大团圆或者悲剧性离散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所以爱情片是一个较为纯粹的类型,通常很少牵涉政治、社会等元素,主要以表现爱情的永恒和超越性为主,爱情是唯一的中心。

《假如爱有天意》就是这样一部纯粹的爱情片。女主角智希整理房间时无意间发现妈妈的日记,里面记载着妈妈年少时与一个叫俊河的人相爱却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与此同时她的初恋也正在悄悄发生,恋情的发展和妈妈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直到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的爱人正民就是当年妈妈的爱人——俊河的儿子。上代人的爱情在下代人身上重演,上代人的遗憾在下代人身上得到圆满,这就是爱有天意。

如果说爱情电影是用类型电影的模式创造出一个爱情童话,那《假如爱有天意》应该就是其中最梦幻的类型。野外可以让人摒住呼吸的满天星斗、夜晚河边闪烁的萤火虫,妈妈和俊河的爱情正如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国会议员的女儿和平凡的少年巧遇,一见倾心,唯美的风景下谈情说爱,最后因为爱而放弃。共披一件衣服齐步跑在雨中的慢动作,明白心意后冒着雨跑到正民面前说“两个有伞的人都淋了雨”的神情,女儿和正民的爱情就像是现代最纯情的初恋故事。无论是灰姑娘和王子还是现代纯恋,都是梦幻到不真实的故事,也是《假如爱有天意》作为爱情类型片最典型的特征。

尽管是最俗套的故事,两代人的纠葛实在不新鲜,但是《假如爱有天意》在故事的编排和唯美的风格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不让人觉着乏味,所以最俗的故事却可以最感动。比如在讲故事时,影片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始终贯穿整个故事,不停的闪回,不停的回到现实,两代人的情感故事相互穿插相互发展。回忆中有着回忆,现实仿佛过去。上代人妈妈和俊河的爱情不能大团圆,那就让下代人正民和智希圆满牵手,好像在告诉你无论你怎么躲避,都无法躲开注定的爱情,这也正是片子的核心。

在整部电影唯美风格的刻画上,导演也是不遗余力。韩国电影的特点一直就是细腻唯美,在《假如爱有天意》中发挥更甚至,如诗如画的画面,浪漫的情节,偶像型的演员,还有催人泪下的音乐。而我认为《假如爱有天意》很值得称赞的是影片在精致处见大手笔,比如感人外不乏宏大的战争场面,表现妈妈、俊河、泰斗三人见面时暧昧氛围时不断环摇的镜头。还有情绪表达极其丰富的音乐,无疑为片子典型爱情的刻画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主题曲交响乐《假如爱有天意》在哀婉惆怅中的大气、妈妈和俊河等人一起跳舞时迪斯科音乐《Do Wah Diddy Diddy》的俏皮活泼、智希和正民在雨中奔跑时旋律《我对于你,你对于我》的心动雀跃。

电影分析论文 篇2

我们知道,电影和电视都是现代科技的综合成果,其诞生、改进、提高、完善与普及,以至形成为世界性的产业,无一不依赖于当时的科技进步。因此说“影视科技是整个影视产业的先导”,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在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上,没有哪一门艺术像影视艺术这样与技术手段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一部电影的发展史,也同时是一部电影技术史,从电影媒介诞生的第一天起,电影就与当时的高科技联姻,其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因科学技术进步的带动而实现的。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窄银幕到宽银幕再到球幕电影、环幕电影、立体电影等,无不是如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本文将结合电影技术革命的概况,探讨电影技术对电影观念和影像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电影技术革命的发展分析

世界电影发展10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电影技术革命,必然会导致电影的观念革命和影像革命。到目前为止,可以公认的世界电影史上有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分别是:活动影像——技术使现实变成了影像。早期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活动视镜”和许多同类发明的基础上成功发明了“活动电影机”。1895年12月28日放映了其拍摄的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影片,有声电影——技术奠定了电影的视听方式。在爱迪生所研制成功的有声电影机的基础上,1927年10月,华纳兄弟公司出品了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电影这位伟大的哑巴终于发出了让人为之震撼的声音。电影声音的出现,解决了之前银幕画面无声与寂寞的问题,对画面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影响,尤其对电影风格与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电影的声音,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唤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并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们充分重视和利用,最终与画面一起感染和影响观众。著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在影片中就善于运用声音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制造悬念氛围。当代电影的录音方式包括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两种方式。两种录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现在很多电影正是这么处理的。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和数字音乐的兴起,音效师不但能够让观众倾听日常生活里不可能亲耳听到的音响,甚至可以为影片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别是在科幻片、灾难片等电影中。

彩色电影——技术改变了感知世界的形式。由于彩色胶片制作技术的发明和推广,1935年,美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从而使色彩真正作为一种元素、手段、风格进入了银幕世界。电影色彩的运用,增加了电影对自然世界的再现和表现能力,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从而彰显了电影的艺术风格。画家出身的电影大师黑泽明对于色彩的把握,无不让人为之叹服。他所运用的色彩,就仿佛是语言、力量或者一个个耐人深思的故事,吸引着观众徜徉于他所创造的艺术大观中。看过张艺谋电影的人无疑都会被他所创造的绚烂的光影世界所倾倒,

总之,电影本身就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幻想的产物,从感光胶片的发明到摄影机的改进,从放映设备的更新到剪辑技术的提高,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艺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一方面电影要依赖胶片、摄影机、放映机等物质媒介,另一方面,这些物质媒介本身所显示的技术力量反过来又大大改变和丰富了电影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

二、对电影的影响分析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师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影片《星球大战》,标志着世界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数字电影从根本上讲其本质是技术使影像发生了质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不是偶然的,它既是电影技术革命发展的趋势,也是全世界后工业革命条件下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观念变化的结果,更是现代计算机工业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理论发展的必然。

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扩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段、视觉效果以及创作理念,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利用数字技术制作3D动画片,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用于影视制作的新兴技术,能无需摄影机介入,仅依靠电脑便能创造出一种虚拟现实、亦真亦幻的三维空间。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已像潮流般地涌入了电影的制作领域,使电影的制作工艺、视听效果、创作形式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大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拓展了电影题材选择的范围,并将继续推动着电影事业向前发展。

三、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近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片中3D技术及一系列电影数字技术的应用,暴露出国产电影在技术实力上与国际前沿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以动画片为例,数字化时代,动画片的创作越来越依靠数字技术,从2D到3D再到IMAX3D,无不显示出数码技术的魅力。当前国产3D动画片,从我国的电影体制和电影市场分析来看,若想提高我国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平,最大化地缩小与国际电影市场的差距,最重要的是要将数字技术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主题内涵、表现元素等方面相融合,使电影技术为电影内容服务,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电影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效用,从而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国产片。总之,数字化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数字电影,推进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促进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字技术对好莱坞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朱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

北美电影票房分析 篇3

虽然上周有两部大明星新片上映,但梦工厂动画的3D动画续集《马达加斯加3》(Madagascar 3: Europe''s Most Wanted)仍然成功守住了周末票房冠军的宝座。由派拉蒙发行的该片在上映次个周末进账3406万美元,跌幅43.5%,在当地4263家影院的平均单厅收入为7989美元,在北美的累计票房达到了1.19亿美元。《马达加斯加3》上周在北美以外市场的收入为5300万美元,目前海外累计票房1.57亿美元。

前一周的票房亚军、福克斯出品的科幻大作《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上周末继续紧随其后,不过成绩只有2071万美元,跌幅高达59.4%,6017美元的平均单厅收入也要明显低于《马达加斯加3》。上映两周以来该片在北美总收8937万美元,在海外则已有1.2869亿美元入账。

上周在较大范围首映的两部新片最终皆表现尔尔,大明星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未能续写《碟中谍4》(Mission Impossible 4: Ghost Protocol)的票房传奇,其参演的音乐片《摇滚年代》(Rock of Ages)在北美3470家影院只有1444萬美元进账,平均单厅收入4161美元。另一位之前号召力相当稳定的喜剧明星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 也遭遇了滑铁卢,其喜剧新片《爸爸的好儿子》(That''s My Boy)首周末在3030家影院的放映票房为1345万美元。

电影镜头语言分析 篇4

分析样片:《唐人街探案》《老炮儿》《夏洛特烦恼》《功夫》

分析镜头:唐人街探案/3个

老炮儿/3个

夏洛特烦恼/3个

功夫/1个

顺序:影片梗概镜头分析

电影-《唐人街探案》

电影梗概:天赋异禀的结巴少年“秦风”警校落榜,被姥姥遣送泰国找远房表舅——号称“唐人街第一神探 ”,实则“猥琐”大叔的“唐仁“散心。不想一夜花天酒地后,唐仁沦为离奇凶案嫌疑人,不得不和秦风亡命天涯,穷追不舍的警探——-“疯狗”黄兰登;无敌幸运的警察——“草包”坤泰;穷凶极恶、阴差阳错的“匪帮三人组”;高深莫测的“唐人街教父”;“美艳风骚老板娘”等悉数登场。七天,唐仁、秦风这对“欢喜冤家”、“天作之合”必须取长补短、同仇敌忾,他们要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帮追杀、黑帮围剿的同时,在短短“七天”内,完成找到“失落的黄金”、查明“真凶”、为他们“洗清罪名”这些“逆天”的任务。

镜头一

镜头分析:该镜头中所讲述的内容是在电影中期,唐仁与秦风一直在追寻杀人凶手,却没有任何的线索,只好来到了案发现场进行推理并展开了犯罪现场的大脑联想还原,本镜头有趣的地方在于首先第一点,影片导演可能利用了替身模特或者是后期剪辑技术,使画面中同时出现真正的唐仁与秦风和他们脑海里所联想出来进行推理过程的“自己”,让其推理的过程与具体的想法能够通过画面进行清楚的表达,这个手法的运用使整个情景看起来既不可思议又非常富有趣味性,又为电影带来一丝漫画式的画面感觉;其次第二点,该镜头只是截取的其中一个推理环节,在整个推理过程中,画面中的灯光都聚焦于推理中的二人身上,同时,如果他们推理出了某个关键环节,镜头灯光也会聚焦在他们用来进行推理过程的“自己”身上,来表现其当时的动作和想法,除此之外,其它地方则全部虚化和隐藏,这样做一是让观众可以更好的把视线和心理聚焦与投入到他们推理的环节中去,二是减少了许多其它因素的干扰,使推理的过程与环节更加的清晰和细致,三是此灯光的运用同样是一种漫画式幽默的表现手法,超脱现实,与想象接轨,更加容易烘托出这种联想与推理的气氛和情境。同时通过这种聚焦式的灯光不仅将人物烘托的有棱有角,更将整个推理过程塑造的立体形象,给观众更为直观清晰的感受。

镜头二

镜头分析:这个镜头是一场发生在医院的打斗戏,整场镜头值得挑出来好评的地方非常多,因为镜头截取范围有限,先简述下镜头背景,首先从情节的安排来看,选择这个地方非常巧妙,因为这是医院的走廊位置,左边是电梯,右边是走廊,中间是病房,这就为当时秦风唐仁,金案劫匪,前来的警察,这三个冲突的势力分别提供了各自的位置,同时因为这三个位置是连贯性的,所以就使得这三个位置里出现的三方势力不可避免的会碰在一起,很好的营造了一种矛盾与冲突,同时通过地点的合理安排使这个冲突显得非常的自然,并不会产生突兀的感觉。整场戏由摄像头以一个在窗外的视角对整条走廊进行拍摄,当时左边的警察一方与右边劫匪一方进行开战,秦风唐仁为避免波及自己,关了电闸,从镜头中黄色的座椅下逃跑,镜头的移动方向与速度就正好与他们逃跑的速度一致,这一点来看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对战的两方不停的在移动位置和前赴后继,而相对而言正在缓慢前进的秦风二人就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对象,所以将镜头选择根据他们的移动而移动,不仅更好的把握住了整个场景的节奏,同时又能照顾到三个不同势力的各自情况,将所有的情节都能囊括其中,而且在深一层次的表现上,明面的两方激战正酣,却并不知道就在他们脚下的秦风已经快要逃跑,更显得富有反差和讽刺意味;同时在激烈的枪战之时,背景音乐则是古典的上海舞厅类型歌曲,与现场火爆的枪战和椅子下秦风他们小心的逃亡以及各种物品爆炸,飞溅和破坏等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而关电闸这个情节我认为是导演故意而为之,一来从整个电影内容而言,使秦风的逃跑更真实,而来从整个情景来看,关电闸后的黑暗使这个情景的不确定的因素增多,无疑之中增加了许多的可能与为之,使前面所要呈现的这种矛盾放大化了,同时加上背景音乐的衬托,让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形成了一股黑色幽默的气质。镜头三

镜头分析:这个镜头可谓是全篇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镜头,在这里要简介一下故事背景,整个唐人街探案的一条主线就是这个小女孩所引发的故事,这个小女孩他的继父对她有一种超越了父女之间的畸形的爱,而小女孩的一个男同学他的父亲则是一个同性恋,有一天那个男同学失踪了,男同学父亲多方寻找最后认为是这个小女孩对男同学做了什么,便对小女孩进行了跟踪,小女孩察觉后,意图摆脱跟踪,鉴于自己能力有限,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与一石二鸟的方法,她故意写了一本日记,在里面捏造了男同学父亲跟踪她并对她进行了性侵害的事件,并故意写了一篇自己认为的复仇方法,并放在了继父能看到的地方,然后继父看到了这本日记中的内容,愤而不已,于是便按照其中所写的复仇方法开始复仇,最后继父杀死了男同学父亲,而继父也最后被秦风二人捉住最后在逃跑路上惨死于车祸。以上这段都是秦风最后推理出来的,当时秦风要走了,最后突然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又回了医院,把自己所推理的跟小女孩所说,而小女孩却表示并不知道她在说什么,秦风把纸折成两半是因为他与小女孩刚认识的时候,小女孩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将一张纸立在桌上,当时秦风就将纸对折,纸就立在了桌上,而影片结尾最后安排的这个情节,我认为是极富有深意的,虽然上面都是秦风推理的,而小女孩看似天真无邪,但其实每个人都像这个立起来的纸片一样,都有两个面,只有有两个面的人才是可以立起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所蕴含的善良和隐藏的邪恶,所以我们并不能说秦风推理的一定就对,也并不能说小女孩也一定就是看起来的善良,而小女孩最后邪魅一笑,并反问秦风坏人是不是都是这么笑的,在看后惊悚之余,结合这张纸片,不禁令观众又多了一层疑问与不解,那么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小女孩做的呢,答案不得而知,一个简单的镜头,涵盖与升华了影片所要表现的最中心的内涵,通过一个简单的折纸的动作和那摸不清的笑容使人性的善与恶这个恒古难解的问题在一次直观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我们对电影那未完的部分的思考,更是我们对自己内心的一份思考。

-----------------------------

电影《夏洛特烦恼》

电影梗概:昔日校花秋雅的婚礼正在隆重举行,学生时代暗恋秋雅的夏洛看着周围事业成功的老同学,心中泛起酸味,借着七分醉意大闹婚礼现场,甚至惹得妻子马冬梅现场发飙,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他重回高中校园,追求到他心爱的女孩、让失望的母亲重展笑颜、甚至成为无所不能的流行乐坛巨星。醉生梦死中,他发现身边人都在利用自己,只有马冬梅是最值得珍惜的。

镜头一

镜头分析:这个镜头是本片的一个第一次转折,当时夏洛正和妻子在酒店大闹,后来在追逐中,夏洛躲进了厕所,最后一气之下准备找妻子算账,然后当他打开厕所门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曾经的学生时代,这里有几个地方非常的巧妙,一个是剪辑,这里的镜头用了一种蒙太奇式的时候,利用门这个介质,巧妙的实现了一次奇异的穿越,将本该打开是酒店变成了打开之后成了教室,这种出人意料的手法,令人眼前一亮,同时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候也将这种转换进行的十分顺畅和自然,并没有显得如以往一般的穿越片那般荒诞和突兀,另外,本镜头在光效的运用上,采用的是一个大面积的顺光,同时将光的质地表现的有些朦胧,这种大面积的暖黄色的亮光,有两层意义,一是顺光的运用将最亮的光直接照在了夏洛的身上,让画面的中心与主题定格在了夏洛本身,表现了夏洛此时内心的震惊,恍惚,惊喜和差异,正是这种朦胧的感觉将夏洛的感觉表现的非常准确,因为刚开始他是不确定的,不敢相信的,所以光是朦胧的,然而这一切又是突然地,惊喜的,美好的,令人意外的,所以暖黄色的光,大面积的烘托,就表现了这样一种如梦一般,梦幻,美好而又令人喜悦的感觉,色彩中有一种概念就是以色写型,意思就是用颜色来表现物体的形状,而这个镜头也是如此,并没有太多的语言,仅仅靠一个完美的剪辑和朦胧的光效,就将这种现实与梦幻,巨大的反差与现实的抽离感,人物的震撼,惊讶,喜悦而又突然地心情与氛围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将镜头语言表现的非常到位。

镜头二

镜头分析:这个镜头是电影的后期,夏洛被检查出得了艾滋病,突然流了鼻血,没有人在,一个人用纸擦,却根本堵不住,最后晕在地上,这个镜头是一个移动镜头,当时夏洛倒下后,外面的阳光照在了床单上的斑驳血迹,最后镜头移向了窗外,窗外阳光和煦,树枝随风摆动,一切都显得那么春意盎然,美好而又安宁,而夏洛却不知道外面风景的美丽,同样的,外面也安祥稳定,似乎也没有人知道夏洛就这样倒在了房里,这个镜头同样的有多层的含义,从最开始这个天气和阳光的安排,这就是一种反差的体现,阳光是美好的,窗外的风景是美好的,虽然简单,但却美丽和真实,然而夏洛确实孤独的,寂寞的,甚至倒在了床下也没有知道,没人陪伴,似乎所拥有的一切声望与财富都是不堪一击的,虚拟的,不真实的,没有意义的,而这也正好与情节所契合,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梦,或许导演的这个镜头是想表现夏洛虽然在梦里什么都有了,要名利有名利,要金钱有金钱,可是到最后却孤身一人,逝去在最温暖的阳光下,在最和煦微风里,无人知晓,无人问津,他得到了所有吗,或许是的,因为他什么都不缺了,而或许又不是的,因为他到最后,连一场好天气都无法拥有,这无疑是悲哀的,或许这是一种是梦终空的表达,梦终究是不现实的,每个人还是要趋于真实,趋于平凡,又或许其实只是想告诉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眼前,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拥有了一些所谓的什么就拥有了一切,或许一个最真实的陪伴,一场最好看的风景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同样也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懂得珍惜,那么才能发现平凡的珍贵和美好。

镜头三

镜头分析:这个镜头是电影的尾声,夏洛从梦中醒过来,在梦里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也终于明白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于是当他再一次打开大门时,地点终于回到了酒店,那一刻他吻了马冬梅,这个时候音乐响起,镜头开始旋转,这里的镜头非常巧妙和充满趣味性,场景中夏洛和马冬梅站在最中间,而他们的同学都站在旁边,镜头不断的旋转,而同时通过旋转拍到围观同学的背影而让镜头自然失去画面,最后在旋转出来时,画面就回到了学生时代,同样的再次旋转到同学的背影然后旋转出来画面又到了酒店大厅的两人,如此循环,这样类似穿越式的镜头切换,让过去与现在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又十分的契合电影本身的主题与类型,显得非常和谐,同样的这种手法的运用实际上在电影内容来看,算是对前面那个很长的一个梦的另一种诠释和解答,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马冬梅都是对夏洛最好的人,也应该是夏洛所一直珍惜的人,穿越学生时代到现在,这份情愫应该一直都存在,也应该一直被保存,同时这份珍贵的感情利用镜头的转换效果形成了一种贯穿过去与现在的感觉,让人心里十分温暖,因为温暖的东西就应该与值得长久的在我们心中流淌和保存,也体现了电影本身的主题,懂得去珍惜长久以来陪伴自己的人,去好好呵护最珍贵的人。画面整体一直都笼罩在窗外的夕阳下,两个人在温暖而又明亮的阳光之下,拥抱,吻着,显得格外的温馨和令人感动,同时学生时代与现在都是在夕阳下,这一固定的因素同样也表达了,无论时间流逝多久,总会有一种东西不会被时间改变,它就像不变的夕阳一样,温暖,明亮,照耀着我们。永远都会环绕在懂得珍惜的彼此的身上,闪烁着最轻快动人的光点。

-----------------------------

电影-《功夫》

电影梗概:《功夫》一片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中国的最大殖民地——上海滩。当时的上海滩有两大黑帮,分别是具有本土传统特色的鳄鱼帮和接受吸收西方外来文化斧头帮。鳄鱼帮主打码头走私货运及仓库租赁使用业务,除此之外就是拥有与斧头帮数量对等的收取保护费的地盘。在鳄鱼帮这么多业务当中,其中的核心业务自然就是其主打码头走私货运及仓库租赁使用业务。而斧头帮则把持住各殖民地租界及公共租界的鸦片售卖、码头走私货运、仓库租赁使用、黄色事业及赌场娱乐事业业务。在斧头帮这么多业务当中,其其中的核心业务自然就是经营赌场娱乐事业。斧头帮在现任大当家琛哥上台后,为了打败鳄鱼帮大当家琛哥,在二当家和师爷的全力出谋划策及协助下对鳄鱼帮的地盘进行蚕食;就是希望合全帮之力拥有全力扩张,并谋求大量拥有与鳄鱼帮数量对等的其收取保护费的剩余地盘。

而周星驰则饰演一名无可药救的小混混——阿星,此人虽能言善道、擅耍嘴皮,但意志不坚,一事无成。他一心渴望加入以手段冷酷无情、恶名昭彰的斧头帮,并梦想成为黑道响叮当的人物。由于远离市区,龙蛇混杂的猪笼城寨便成为他一心加入斧头帮的踏脚石;此时斧头帮正倾全帮之力急欲铲平唯一未收入势力范围的地头——猪笼城寨,但谁又料到龙蛇混杂的猪笼城寨内里竟然高手云集;原来该地卧虎藏龙,痴肥的恶霸女房东肥婆加上与其成对比的懦弱丈夫二叔公,正是拥有上乘独家内功狮嚎功与无穷无尽路数太极拳的“神雕侠侣”。

除此之外,在城寨内还有开面馆的五郎八卦棍、开裁缝铺的洪家铁线拳与猪笼城寨广场做体力搬运工作,外表臂力惊人实际腿力惊人的十二路谭腿等三大中流砥柱高手助阵。他们率领一班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大展奇功异能,对抗代表恶势力的斧头帮。

镜头一

镜头分析:这个镜头是电影最后周星驰被火云邪神打伤后由神雕侠侣两个人揪出来放在地上,神雕侠侣问周星驰还有没有什么愿望,当时周星驰还能听得到别人说话,但是全身经脉俱断,被火云邪神重伤,已经说不出话来,只好用沾满了血的手在地上非常艰难和缓慢的画了一个棒棒糖出来,然而神雕侠侣他们却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因为在功夫的开头,有一个讲述周星驰小时候碰到了一群人欺负一个拿棒棒糖的小女孩,当时那群人正在抢小女孩的棒棒糖,而周星驰刚好从一个乞丐那里买了一本叫做如来神掌的武功秘籍,而他自以为已经练成了火候,便上去救那个小女孩,但是其实并没有用,反被那群欺负小女孩的男生打倒在地,最后还被撒尿在脸上,受到了莫大的嘲笑和屈辱,而小女孩却十分感激他,想把自己的棒棒糖送给周星驰,但却被当时正在气头上的周星驰摔碎了,最后走了,而这也是周星驰长大后当混混的原因,而小女孩长大后成了一个摆小摊子的女孩,有一天在街上周星驰与女孩在街上相遇了,周星驰跑去把女孩所有的钱都抢走了,女孩却不让他走,周星驰以为女孩想让他把钱还给他,但其实女孩是拿出了当年那个被周星驰摔坏的棒棒糖,她拼好了,准备再拿给他,可是这一次再次被周星驰摔坏了,周星驰最后甩开了她抓着的手,走了,只留女孩一个人把棒棒糖再一次去拼好,其实周星驰并不想抢女孩的钱,但他当混混却并没有出息,人人都欺负他,他却不能做什么,只能欺负女孩,因为周星驰受过太多的屈辱和嘲笑,然而在内心里,周星驰又是很愧疚的,因为他其实也并不想欺负她,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他们两个是同样命运的人,而至于为什么要摔她的棒棒糖,或许是不敢面对,或许是在逃避,或许是没有勇气,而其实他并不知道,在他心里,其实他很在意,他很在乎,他也想保护她,他不不想欺负她,也不想被欺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后周星驰以为自己快要死掉了,所以当神雕侠侣问周星驰还有没有什么愿望时,周星驰用尽了自己最后的力气在地上画出了那个棒棒糖,或许是想在见那个女生一面,或许是想叫神雕侠侣买个棒棒糖给那个女孩,又或者是希望神雕侠侣能够照顾那个女孩,而到底具体是想表达哪个意思我们并不清楚,但这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明白,周星驰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坏,他所做的也并非他本意,在他最深处的自己,他或许是喜欢女孩的,反正他是非常在乎的,只是苦于自己没有能力,如果当年那个小男孩真的回了如来神掌,那么两个人的人生是否又会是另一番景象呢,我们不得而知,这个镜头中,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简单的用血而画的棒棒糖,却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一个男孩当年的勇气,也看到了一个男孩的不甘与无奈,看到了一个男孩的柔软与内心处最在乎的东西,看到了一个女孩的执念,看到了女孩的善良与坚守,看到了一份脆弱而又坚定的信念,看到了一种平凡而又蹉跎的感情,这份用血而书的表达,让我们难以忘记,让我们感伤,同时也让人明白有些道路并不是一些人一开始就选择,也不是一些人一开始就想选择,这其中就像这个棒棒糖,看起来简单,其实有太多的东西,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身不由己,幸而最后周星驰恢复了身体,最后打败了火云邪神,而最温情的就是影片尾声,周星驰在一家糖果店工作了,最后他再次与小女孩相遇,这一次他没有逃避,也没有走掉,而是微笑,而是敞开心扉的坦然,这一次他们手拉在一起,一起去吃棒棒糖,仿佛两个人都回到了小时候,这个棒棒糖象征了太多含义,童年,温情,善良,勇敢,选择的道路,各自的人生,或者是更多,而当我们再一次回望这个镜头,也许我们可以明白,这个就是功夫的意义—— 我破茧成蝶学会如来神掌,只为你守护完整那颗童年的棒棒糖。

--------------------------

--------------------------

总结:

本次的电影镜头分析让我重温了一遍过去熟悉的电影,在寻找那些镜头的同时,我也对自己认为熟悉的电影有了再一次的理解,就像这个时间上每一件事,每一个东西,都有属于自己的意义一样,电影虽然有不同的导演与不同的故事剧本,但同样的是,每一部电影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意义,就像一个朋友,同学,长辈,老者,又或者是一个陌生人,给你讲述一个又一个让你快乐,悲伤,喜悦,沉重给你带来各种不同心情的故事,每听完一个故事,就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审视着生活,明白生活中还有太多东西是我们并没有接触到的,不明白的,还有太多东西是我们了解的并不够透彻的,我们自己也是并不完整的,所以我们喜欢这些故事,迷恋这些故事,因为我们从很多故事中看到了自己,也从这些似曾熟悉或者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找寻和发现着未来的自己。

电影是一门非常伟大的艺术,不同类型的电影有很多,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与风格,每部电影的讲述内容,拍摄手法,时间长短,人物性格都各有区别,但是不变的是每部电影都能给人带来点什么,而这个带来的东西根据每个人的不一样而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部电影,而每个人也都能从里面得到一些什么,明白一些什么,或许相同,或许不同,好的电影,甚至可以一遍接着一遍,而却不会厌烦,反而每次都会有新体验,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我们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成长,而电影也会经由时间的流逝而被赐予更多的意义,所以当成长着的我们再次回望那些过往的电影时,不会因为看过而枯燥,反而就像掘金一样,一次一次,一点一点,不断的得到许多新的东西,明白许多未曾想过的东西,我想,这种不断给人带来新体验的独特感受或许就是电影的最大魅力所在吧。

非常感激与感动有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不断地坚持,不断地努力,又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想法,与天马行空,用自己独特的双手,把一个个特别的故事,用独特的光与影,歌与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与自己或近或远的世界,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个世界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原来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过着那么多或精彩,或伤心的,或光怪陆离或平凡无奇的生活。

电影茉莉花开分析 篇5

影片开头说,将此片献给所有的母亲,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感谢世上的所有母亲,你们都是最伟大的。

三十年代的茉。五十年代的莉。八十年代的花。骨子里深沉的埋藏着对生命的坚韧,痛恨与冷眼旁观一切。仿佛是一个空城,所有一切都围绕着三代独身女人的情感波折进行。无关外界。她们都坚守着自己对生命的判断,冷静而又尖锐地面对生活以及所有。茉从单纯的少女到怨恨生命的女人。莉一度想离开母亲,离开这个阴暗无生气的家。花的坚强更突出了女性的独立。电影围绕三代女人的一生作为背景,画面暗沉,略显枯燥。在上海旧街的小屋里演绎各自的一生,平淡无奇的表面下暗藏着的极大内心波动。生命之短暂,不过是一朵花开的瞬间。从含苞待放的花蕾,到艳丽无比的光鲜,接着是凋谢前的逐渐萎缩,失去水分。最后是枯萎,没有痕迹。花朵的开放,并非为了哗众取宠,只是为了自己而开放。三个女人因宿命纠缠在一起,带着某种阴郁色彩。

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冷静且决绝。仿佛自身的情绪被一点点地带入故事情节里,随之波动。自杀,背叛,杳无音讯,孤独,上海本色贯穿所有。花骨子里坚韧区别与茉和莉,这种坚韧不带有抑郁成分,只是一位年代女性的坚强与冷静。从花开始便不是黑色,而只是灰色与阴暗。花对男人不作挽留,决绝的离婚并且不索取任何物质。这区别与很多因为爱而挽留的女性,她只是想生下这个孩子。她与爱人的孩子。命运给予她的孤独与煎熬,都独自一人承担。依旧是那间屋子,有着半圆形阳台的老式公寓。她独自生存与即将出生的孩子。

她独自去医院作产检,独自胎教。这样的孤立深入人心。午夜三点,雨夜。她突然感觉到即将生产,独自奔跑到楼下,右手打伞,左手背包。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奔跑,大声的喊出租车。城市仿佛死寂一般,只剩下一个孤立无助即将生产的女人。如此画面,让人心寒。她摔倒,大声叫喊却始终无人应。艰难的坐在地上,双手颤抖地拿出绷带包,在大雨中生产。满脸雨水,汗水与泪水。这样的绝望,如同针扎。在她的脸上写满绝望与埋怨,甚至是痛恨已经远离她的男人。绝望,充斥着她的灵魂。直到听到孩子的哭声,她开始微笑,忘记了疼痛。

在这部电影中,死亡的暗示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第一章,孟老板携款离开以后,年轻的茉挺着大肚子离开交了一年租但只住了半年的酒店,这时迎接她的不是母亲的照相馆,而是摆着花圈的殡仪馆。茉提着行李穿了过去,然后回答母亲说,孟老板死了。在这里,殡仪馆隐喻一段感情的死亡,一种纯洁的死亡。茉的另一种精神死亡是因为母亲,娘舅的非礼和母亲的自杀让茉千疮百*。当她掌搁娘舅拿着母亲的遗物抱着莉走出理发店的时候,历经沧桑,身上穿的旗袍暗淡又点点斑斑,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是破洞无数,与初出场时的那袭青翠明媚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第二章,死亡的声音不再这样暗转寂静。莉与邹杰的结合,饱含质疑和猜忌,如同那个病态的时代。这种不健康最终让邹杰含冤莫白,卧轨而亡。这时,火车的汽笛就成了茉负疚的哀鸣,悲壮地一声一声轰隆隆地划破长空。而在第四章,死亡开始变得明朗,不再以隐喻的手法来表现。外婆的死与阿花孩子的生成了一种强大有力的对比:外婆死去的同时阿花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外婆死时响起了钟声,阿花生孩子时街上哗啦啦的雨声,还有圣母玛利亚颂。死亡在这里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一种新生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光明,一种坚强的力量。

有死就有生,就有了三个孩子的诞生,然而同样是生,却生得各自不同。茉要生莉,是因为害怕冰冷的钳子伸入身体,那是一种害怕而不得不为之的选择。所以莉出生以后,她懒得看她一眼,有东西自己吃了再说。而莉选择花,是因为她害怕失去。她需要以儿女亲情来维持夫妻感情,花其实不过是她一种工具,借以维系自己的爱情挽留自己的男人。只有花的生养,她选择生下小杜的孩子,是因为她想要自己的孩子,那是自主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一种成熟理性的选择,是真正源自内心的爱。

环境于个体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影响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角的思想、感情甚至整个命运都与她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茉的30年,十里洋场的电光舞影,出人头地的诱惑,不谙世事的单纯,带着明星梦而遭遇爱的陷阱。莉的50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结合,在磨合碰撞的过程中,并存

着猜测和质疑,两败俱伤。花的80年,改革开放的开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自我认识和成长,重获新生。时代背景在这部电影里,对主角的性格起到了一种烘托的作用,让人物更加地鲜活起来

分年代叙述祖孙三代女人的故事,在上海。我总会联想到《长恨歌》,王琦瑶的一生被分割成断代,《茉莉花开》里断代分割了3个女人的一生。看后会明白,一个女人的一生和三个女人的一生,并没有多大区别。

茉:那么早,花就开遍了。

绿衣服的茉,刚出来的时候,是所有少女情窦初开的模样。她有一个冷漠和压抑的母亲。遇见孟老板,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小姑娘要完了。他捧红了她,无意她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一个绿颜色的茉莉花香水还是花露水,一件白色睡衣,一个房间。她交出去的是自己年轻的身体。

当然,那个留恋过她身体的老板无疑会失踪。从此茉就活在了梦里。她的冷漠间接害死了母亲,也间接影响了她的女儿莉的成长。

莉:好花不常开。

红衣服的莉。其实我认为她是祖孙三个女人当中最幸福的女人。因为她的丈夫是很爱她的。处处迁就,她的敏感、多疑、不能生育等等。陆毅同学本来就是乖乖的样子,就是胖多了,不像工人家里出来的。但也许她从小生长的环境,她一直要离开她的家。没有得到过很多爱,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总是害怕丈夫会离开她不要她。

她的歇斯底里的多疑把丈夫害死了,她自己也疯了,再也没有下落。花:花开了就好。

花不是莉的亲生女儿,她也是由茉抚养长大的。应该说:相比茉和花相同的冷漠,她的性格温和了许多,感情也丰润了许多。她瞒着外婆和小杜结了婚,然后等着去上大学的小杜回来。——两个世界的男和女,肯定是要分道扬镳的。一张结婚证也栓不住一个男人变了的心。

高潮部分就是她在大雨中分娩了她的孩子。疼痛和雨水,也许只有这样的淋漓尽致才更让人能感受一个女人的坚强和伟大。

最后的镜头,是章子怡穿着青色的衣服在风中微笑,那微笑拿捏地很好。有

种疼痛在里头,更有种新生和希望,然后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江南民歌,这首歌,茉在做大明星的时候唱过,莉在结婚的时候唱过,而花,在这首歌里终于完成了她的绽放。

女人如花,如花笑靥,如花似玉,古往今来文人似乎把所有与花有关的的美好词语都用在了女人的身上。在这样的一个深夜,这样的冷静和绝决。《茉莉花开》很快地把我带入了她的世界。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代女人演绎的是不同年代各自传奇的人生。或许我是一个善于怀旧的女人,年纪每长一岁,反而会怀念已经失去的纯真与蜕变。而《茉莉花开》给了我怀念的理由,三个女人的命运是年代的产物,她们的人生也是男人给予的命运。影片从头至尾都在一种压抑和冷静的逻辑中进行,看到了虚荣、母爱、偏执、隐忍、奉献以及向往。情节推动上镜头的说服力很强,每一个故事,你可以连续来看,也可以完全拆分了来看。或许这就是影片特殊的魅力。

是的,女人如花。茉、莉、花三代女人在上海旧街的小屋里演绎各自的一生,平淡无奇的表面下暗藏着的极大内心波动。生命之短暂,不过是一朵花开的瞬间。从含苞待放的花蕾,到艳丽无比的光鲜,接着是凋谢前的逐渐萎缩,失去水分。最后是枯萎,没有痕迹。花朵的开放,并非为了哗众取宠,只是为了自己而开放。三个女人因宿命纠缠在一起,带着某种阴郁色彩。而片段的、散文化的倒叙,至今为止,我觉得老张的英雄是翘楚。而老张在叙事的能力方面略差,所以他堆砌了太多的概念,让人们有时候会觉得不知所云,不过,还好,导演在叙事的层次上做足了功夫。整体来说,也是相当完整可圈可点的。

或许导演是学美术的,第一个场景的镜头感都非常美,画面流畅,不愠不火。而在细节方面也有着重,熟悉的旋律在片尾时章子怡清亮的《茉莉花》中响起,映着花最后绽放出的笑容,却真的有茉莉花开的点晴之感。女人如花,或者是风情万种,或天真烂漫,或者静如幽兰,都是美得世间无双的。

吴宇森电影分析 篇6

王万尧

孔祥妍

【摘要】吴宇森从影四十年来,辗转多地,拍摄的电影类型多样,也获得诸多的奖项。他所创立的“英雄片”类型对香港电影具有标杆性影响,而他在枪战动作电影中,开创性地糅合运用了诸如慢动作、音乐、构图等电影手段,使得激烈残酷的暴力场面获得审美化的效果,对世界动作电影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吴宇森是一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导演。

【关键词】吴宇森

通俗剧

暴力美学

男性情义

在华语乃至世界影坛,吴宇森无疑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导演。从1973年拍摄电影以来,吴宇森不仅在电影类型上涉猎喜剧片、武侠片、戏曲片、英雄片等,而且在地域上横跨香港、台湾、美国、大陆多地;他所拍摄的电影不仅票房可观、广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并且在电影中建构了独特风格的主题内容与影像图景,使得JOHN WOO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正是由于如此的杰出成就,2010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颁给吴宇森,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综观吴宇森的所有电影,他用声光色影建构了一系列表面虽有差异,但内里却有迹可循的银幕世界,他强调冲突对立的通俗剧叙事,构筑浪漫夸张的暴力图景,抒发盗亦有道的男性情义。

1.通俗剧的叙事建构

皮特·布鲁克斯等人指出过,“通俗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例如大喜大悲、表现夸张并善恶分明,将是非、黑白、褒贬高度戏剧化,不适用于表现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为了以情动人往往让主人公历经磨难,善恶双方在结局要决出输赢等。[1]可以说,吴宇森的电影正具有“通俗剧”的这些特点。在电影中,吴宇森娴熟地运用了“通俗剧”的手法编织故事、建构情节和塑造人物,将他所擅长的男性情义和视觉奇观缝合其中。

“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表明着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么讲’和讲‘哪些’。”[2]吴宇森从《英雄本色》开始,就相对固定地用“通俗剧”的手法重复着“讲什么”和“怎么讲”的模式。在故事层面,吴宇森不喜欢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题材的故事,摈弃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和芸芸众生,他喜好选择充满戏剧性的警察与匪徒的题材,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在《英雄本色》中,吴宇森首次将目光关注警察和黑社会,不仅有警察与匪徒之间势不两立的冲突,更重点描写警察和匪徒之间的情义纠结,使得影片显得立体丰满;在《喋血双雄》中,吴宇森将故事简略化,电影的焦点是警察李鹰与杀手小庄的有冲突至和解的过程;《辣手神探》则更进一步,警察与黑社会的冲突更加火爆。到了好莱坞,吴宇森在选择剧本时,依然会倾向那些现实中不常见的题材,例如猎杀活 1

人的《终极标靶》、核弹爆炸的《断箭》、,而一旦拥有了自由的导演权力,吴宇森在《变脸》中又娴熟地玩起了警察与黑社会的“通俗剧”故事。

在选择“怎么讲”和讲“哪些”的情节方面,吴宇森遵循的依然是夸张、煽情的通俗剧原则,截取那些能够很快调动观众情绪的细节,尤其是将大喜与大悲相结合的手法常常出现。例如《英雄本色2》中的警察宋子杰在追踪黑社会时,他的妻子在医院临产,而当他中弹倒下时,她的妻子顺利生产。镜头在两者之间交替剪辑,制造一种强烈的生与死的对比。临死前,他隐瞒情况与妻子通话,询问孩子情况,还给孩子起了名字。类似情况在《喋血街头》里也有:阿B在大婚之夜,为了替友报仇,失手打死人,只有跑路逃命,留下空守闺房的新婚妻子。这同样是以喜衬悲的煽情手法。此外,吴宇森非常喜欢在枪战中加入小孩子,透过小孩子惊恐的眼光来看待暴力的恐怖与伤害。极端者如《辣手神探》中,将火爆的枪战设置在医院里,数量众多的婴儿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筹码。周润发饰演的警察居然一只手举枪射击,一只手怀抱婴儿,将杀戮与生命如此并置,也只有电检宽松的香港电影才会出现如此画面。

一切的故事与情节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吴宇森的电影也不例外。在他的电影中,吴宇森善于塑造始而对峙、终而相惜的双雄关系模式。为了增添这种关系模式的戏剧性,吴宇森常常将双雄身份分别设置为警察与匪徒。在《英雄本色》中,是宋子豪的盗贼与宋子杰的警察的对峙关系;在《喋血双雄》中,则是在警察局郁郁不得志的李鹰与被黑道追杀的小庄之间的故事;到了《辣手神探》,延续的依然是警察—盗贼的关系;《变脸》中也是如此。同时,这种人物关系模式又是动态的,非一成不变的,他们最终必然会跨越职业分界的天堑,凭借内心的相通而惺惺相惜。

除了这种夸张的人物关系模式,吴宇森电影中的人物善恶分明,坏人贪财忘义,好人重义轻利,坏人一定得到报应,但好人往往以悲剧结局,弥漫着煽情的味道。周润发是吴宇森“英雄片”的灵魂人物,他在电影中常常饰演杀手,但他却是“道义”的化身,从不滥杀无辜,对待别人有情有义。为了道义,他常常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英雄本色》中,周润发先是腿被打瘸,最后又主动放弃离开,返回与友共战敌人,最终丧生。《喋血双雄》中,他在枪林弹雨中救护受伤的小女孩,为了救治失明的女歌手,最终失去性命,眼睛被打爆,连献出眼膜的希望也破灭了。而坏人则从开头就很坏,主要的特征是追逐金钱,卖友求荣,但最后必然会失去性命。

2.浪漫传情的暴力图景

吴宇森自小丧父,家境贫寒,生活于贫民区,常受到帮会分子的要挟勒索,见惯了流血暴力事件,电影中的不少情节即是来源于早期的生活。后来,在邵氏公司师从暴力电影大师张彻,对暴力的题材耳濡目染,以及香港电检的宽松,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遇合,使得吴宇森在自己的

电影中非常喜欢表现暴力场面,但是他既没有如张彻那样去展示原始血腥的暴力,也没有如成龙那样去展示杂耍化的身体,而是采取了慢动作、剪辑、构图等多样的电影手法去表现暴力,使得暴力场面消除了惨烈与恐怖,呈现出浪漫的美感,成为可以品味的“有意味的形式”。

为了消隐打斗动作的暴烈,吴宇森在电影中采用慢动作的表现手法,以舞蹈般的曼妙姿态传达动作的优美。同时,慢动作不仅是为了视觉上的形式感,也为了传达出一种情绪。将动作与情绪结合,以动作传情,是吴宇森电影的一大创新。这在他的经典作品《英雄本色》中有了充分体现。例如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在枫林阁酒家找小汪复仇的段落,不仅用慢动作表现,将短短两分半钟的动作场面延长,达到一种时间特写的艺术效果,并且利用平行蒙太奇将小马藏枪的过程和小汪一伙大呼大叫用餐的画面来回剪辑,制造紧张的气氛。当两条线索愈来愈快,终于汇合时,爆发了激烈的枪战。但本来是血腥暴力的场面,经过慢动作的处理,那些中枪的马仔在镜头前摇摇晃晃,犹如舞者一样,褪去了死亡带来的恐惧,增添了一股唯美的味道,而这一段慢动作的拍摄手法更是将小马为友两肋插刀的豪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电影的结尾枪战中,伴随着过火的爆炸场面,当小马被枪击中头部时,鲜血四溅,子弹不住地射击他的身躯,电影用慢动作的手法将他倒下的过程延长,将悲伤的时刻放大,将他的死亡瞬间久久印在观众的记忆中。“总之,《英雄本色》的视觉意念既流畅亦饱含情感,是前所罕见的。”[3]《英雄本色》的成功,使得吴宇森更加醉心他的慢动作手法,在后来的电影中,慢动作的拍摄手法成为他的独特标志之一。

枪战场面是吴氏电影中频频出现的段落,枪在他的电影中,不仅是一种杀人的武器,更是“上镜头性”的展示,是和人物的性格合二为一的,是身体功能的延伸。英雄拥有了枪支,如有神助,子弹永远也打不完。周润发饰演的主角常常手持双枪,飞身跃起,凌空射击,无所不能,就如武侠片的武林高手一般。吴宇森将武侠电影中的招数,搬用到了现代枪战片中,对动作电影进行了革新。在吴氏电影中,双雄之间的双枪对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他们彼此持枪对准对方的脑袋,画面静止,从构图角度考察,持枪的手臂将画面割裂,使场景显得不稳定,形成一股张力,而对峙的静默很快被随后的激烈枪战打破。因此,构图的张力令暴力被推至动作美学的新境界。在《喋血街头》中,吴宇森甚至不满足两个人的对峙,使三个好友阿B、细荣、辉仔互相指枪,反目成仇。为了使得枪战的动作更具有视觉性,吴宇森常常运用多机位拍摄,将一个完整的动作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不同的部分,带来视觉的快感。从而在电影中,将多机位拍摄的动作特写与慢动作共同使用,使得大银幕上的动作更显得赏心悦目。

在香港武打电影中,寺庙、戈壁、野外等场所是打斗场面的偏爱,而在吴宇森的电影中,他依托香港中西文化交汇的后殖民处境,将枪战的终结场面常放到静谧的教堂里面发生,使暴力、枪支、血腥与圣母像、蜡烛、白鸽并置,赋予了枪战场面一种形而上的寓意。在《圣经》中,教堂本是上帝的圣殿,是神圣的场所,大声喧哗都被禁止,而在吴宇森的电影中却被当作暴力解决争端的场所。正如慢动作的夸张一般,吴宇森就是在如此看似不协调的空间内进 3

行他的矛盾解决。在《喋血双雄》结尾,小庄手持枪支,就如上帝一般,将坏人击毙,正义得以偿还。《变脸》的大结局枪战,也是在教堂发生,狡诈的匪徒终被击毙。总之,吴宇森在他的电影中,不仅聪明地借用了教堂、鸽子、圣像等神圣的物件,为暴力披上了一层陌生化和审美化的外衣,并且使它们成为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象征。

3.盗亦有道的男性情义

对男性之间友情的演绎,是吴宇森电影一直关注的主题。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我的电影主题大多是以友情作为主呢?这和我本身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另外,我本人也比较注重友情。大概在文学方面,年青的时候我读了很多书,也看过存在主义的东西,在少年的时候读了很多中国古代方面的书,我最经常读的比如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所以,古代那种侠义精神,朋友之间一种互相帮助,那份义气、侠客的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4]吴宇森的代表电影,总是着力描写一些有情有义的男性,例如小马、小庄、江浪、阿B,而他们的精神核心则是“道义”——对待朋友要讲义气。这种道义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可以追溯自《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一种朴素的儒家男性情义观。

在电影中,身怀道义的人物一般是如孪生兄弟般成双出现的,相映成辉,互为参照物。在身份上,两个可能都是黑社会的人物,或者一个是混黑道的,一个是警察,但共同的是两人都很讲义气。例如《英雄本色》里的宋子豪和小马,《喋血双雄》里的小庄和李鹰,《辣手神探》里的袁浩云和江浪,《喋血街头》里的阿B和阿乐。他们开始时或许彼此冲突,但最终都会肝胆相照,共同杀敌,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对方的安全。很明显,在吴宇森的电影中,支配个体交往本质的不是代表外在身份的职业,而是是否有情有义的内在身份。因此,在电影中,也许同为盗匪,但却彼此关系恶劣,如《喋血双雄》中的小庄与汪海;而李鹰身为警察,“相信正义,但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直到他遇见了有情有义的杀手小庄,与小庄成为莫逆之交。可以说,道义是男性之间灵魂交往的钥匙。两个职业、形象皆有差异的个体,就是因为都拥有正义感,就被塑造为如同一个人。

同时,吴宇森为了对男性之间情义的强调,不惜在他的电影中将女性角色的空间一再挤压,放逐至背景。当男性在谈笑风生、建立情谊时,女性基本不在场。而那些以道义为重的男性形象或者单身,孤身一人,或者有女朋友,但却没有在银幕上呈现任何暧昧的男女情感的画面。本质上,他们的情义是拒斥女性的,好像害怕女性的亲近会支取、消解了他们的情义一样,他们的情义是只为和自己相似的男性准备的。说到底,这是一种源自传统文化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狭隘情义观,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提高,日益成为社会与家庭重要部分 4 的事实不合。因此,吴宇森在出走好莱坞,以及在大陆拍摄的《赤壁》中,在依然抒写男性之间关系的同时,已经开始关注女性的情感,大幅提高女性角色的戏份。

此外,吴宇森对于有情有义之人的浓墨重彩,也是他面对1980年代的香港所开出的药方。1984年,中英签订《联合声明》,确定香港1997年回归,对香港社会人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进入现代化之后的香港社会日益物质化,人情淡薄。彼时的香港电影对此并没有很好地回应,反而多是叹息、虚无、犬儒,而吴宇森的电影看似在讲述江湖恩怨的火爆故事,实则是在回应这个时代的沉疴。他说,“其实我拍《英雄本色》也是用一个现代的东西来讲一个古老的故事,义气和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同时觉得古时候浪漫多一点,人与人之间多一点感情,现在有点疏离。”[5]在他的电影里,那些身怀道义的英雄面临的困境常常是被贪念金钱的同伙出卖,这在《喋血街头》里面有非常夸张的表现,细荣为了金叶,连儿时的好友都能枪杀,被金钱侵蚀的人性之丑陋暴露无遗。对金钱的迷恋正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而道义则是古代社会的象征。在电影中,那些重情轻利的人物常常很孤独,是这个时代的流浪儿,他们会大发感慨:“这个世界变了,我们不再适合这个江湖了,因为我们太恋旧了。”“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没有什么人讲道义了”(《喋血双雄》)。表达的是一种被时代抛弃的落寞和凄凉,但是他们却没有随波逐流,反而以生命为注,与重利轻义的人抗争,与这个时代摔跤,就如堂吉诃德一般,可悲可敬。虽然,在电影的结尾他们大多付出生命以殉道,但是卖友求利的人也无一幸免。

当然,吴宇森给现代社会开出的药方——自我奋发向上,对人互助忠心——太过理想化,也显得简单化。同时,他将这两样美好的品格都放置在一个违反社会秩序的黑社会人物身上,并将其英雄化,以暴制暴,而将代表法律精神的警察退至后景,乃至虚化,这是一种只见情而无法的落后观念,不适合现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吴宇森远赴好莱坞后,他电影中的男性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一种基于法律基础上的是非争斗,敌我分明,没有那种暧昧动人的情义纠缠,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是一个法治化的社会,人情是依附于法律的秩序之下的。而一旦没有了男性情义的抒发,吴宇森的好莱坞电影就只剩下了干瘪的视觉风格的展示了。

正如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吴宇森的电影主题与风格正是香港特定时期的产物,同时也带有个人非常强烈的自传色彩。他建构了现代世界的男性神话,讲述有情有义的人物如何面对忠心与背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开创了动作电影的“暴力美学”。只是,时代在变化,吴宇森若是想再续辉煌,面临的挑战也很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郑树森:《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25页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1月,第28页 [3][美]大卫·波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何慧玲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3月,第130页

[4]张会军 马玉峰:《动作——一种力量,一种感情》,《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50页

[5]卓伯堂:《吴宇森电影讲座》,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7月,第116页

【作者简介】

王万尧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师

电影分析论文 篇7

关键词:艺术正义,复仇,歌舞片,谋杀

电影《理发师陶德》是著名演员约翰尼德普和导演蒂姆伯顿合作的一部歌舞片, 作为好莱坞的黄金组合, 他们是高质量哥特式电影的代名词, 更是票房的保证。影片于2007年上映, 并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约翰尼德普也凭借此片获得了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演员的称号。

电影讲述的是男主角陶德因复仇而走向极端, 滥杀无辜, 最终得到应有惩罚的故事。充分彰显了正义在艺术作品中的力量, 以及人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最终表现形式。故事发生在19世纪伦敦阴暗、湿冷的街头, 以复仇为主线, 穿插爱情、犯罪辅线, 包含了惊悚、歌舞、搞怪等元素。男主角陶德苍白阴沉的脸、紧缩的眉头、黑色的皮质风衣, 这样的人物刻画强调出陶德内心的矛盾与压抑。他的妻子被当时的权贵法官特平占有, 美丽的女儿乔安娜也被法官特平关在城堡里。陶德为了复仇精心设下理发谋杀法官的骗局, 却不料一步步走入无法收拾的局面……

艺术正义的内部构成包括两部分:基准性部分——分配性正义 (distributive justice) , 调节性部分——矫正性正义 (corrective justice) 或报应性正义 (retributive justice) 。分配性正义关心的是谁应该得到什么物品。矫正性正义是对不正义行为之结果进行矫正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正义。《理发师陶德》分别体现出了这两种正义, 陶德的妻子被当时的权贵法官特平占有, 美丽的女儿乔安娜也被法官特平关在城堡里, 是当时黑暗社会对于陶德的不公平。而陶德对法官特平的谋杀计划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于陶德的分配性正义的补偿。但是他的极端方式, 又使他的行为超出并扭曲了分配性正义, 最终小托比用理发刀杀死了陶德, 还给了无辜死亡人们的正义, 又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矫正性正义。

整部电影风格是典型哥特式风格, 阴暗、诡异、恐怖。全部采用黑色基调, 血的鲜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高耸的烟囱冒出浓黑的烟, 阴霾笼罩整个城市。其中一句台词也预示着故事的灰暗基调:“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里, 我们谁能拒绝?谁能逃离?”所有人物的衣着也是黑灰色, 一切都表示着压抑和潜伏在内心深处的仇恨, 也暗示出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

在剪辑手法上, 只是穿插了几次明亮的场景, 以回忆的形式, 重点在描述陶德过去的幸福生活, 明亮的色彩、鲜花围绕、充满阳光的日子里, 他和妻子还有手推车里的孩子温馨的场景。故事的发展路径基本是平铺直叙式的。这部影片背景音乐以管风琴为主。突出低沉、厚重感。符合人物内心, 也烘托了影片气氛。

歌舞片有两种形式:描述歌舞的电影和用歌舞叙事的电影。前者属于仅仅是影片中间穿插歌舞, 只是为了风格上的需要, 歌或舞不一定和剧情发展直接联系。而《理发师陶德》属于后者, 是真正的用歌舞叙事, 歌舞并不只是起烘托或丰富影片效果的作用。影片中的唱段对白, 都是真实的故事发展过程, 融入的也非常自然。也有力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人物性格的揭示, 叙事环境和人物心理环境的烘托与展现。影片中, 陶德的女儿乔安娜虽然被关在阁楼里, 但她和安东尼用歌唱的方式互诉情思, 顿时把两人的感情线升温。“I feel you, Johanna…..”唱段多次的重复, 表现出安东尼对乔安娜的真挚情感。

《理发师陶德》带有非常强烈怪诞的黑色幽默, 试图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沉重的话题。影片的结尾居然是陶德被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托比用理发刀割断喉咙而死。一个强烈的讽刺, 杀人无数的陶德居然会被一个小孩杀死?这是一个不同常理的结局, 出其不意也是它黑色幽默的一部分。

通常影片在讲述恶人受应有惩罚时, 会大手笔花很多时间去做文章, 该片偏偏让陶德的死亡很轻松, 1、2分钟就结束了。为什么影片的走向并没有出现皆大欢喜的局面?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论包括:客观意义上的基本需要:生理、归属和爱, 主观意义上的基本需要:安全、自尊、自我实现。故事性艺术的三类圆满结局包括:善福恶殃——安全需要、有情人终成眷属——归属和爱需要、事业成功——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什么中国古代普遍倾向圆满结局故事, 但西方20世纪之前却没有此倾向性?主要因素是西方前现代占主流地位的艺术本质论等压抑了当时的创作冲动, 社会正义实现的程度、个人奋斗以获取事业成功的多元化程度远远胜过中国古代。艺术受众普遍不具有缺失性体验, 创作者不具有强烈动机, 无需呈现圆满性结局。因此,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陶德最终悲惨的命运走向。

电影《窃听风暴》的叙事分析 篇8

[关键词]叙事话语修辞声音

在荷兰教授米克·巴尔著的《叙述学》第二版中。将叙事学定义为“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意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理论”

在这一定义中叙事理论所要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中,只要是有叙事性的都可以作为叙事理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文字的。语言的,比如神话、戏剧、小说。也可以是非语言文字的,比如绘画、雕塑。甚至还可以是以各种材料所构成的,比如集多媒体于一身的电影。电视剧。随着叙事学理论的发展,在这些具有叙事性的“文化产品”中,除了仍然对传统的文学作品进行叙事学研究以外,对以其他载体形式出现的叙事性作品研究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以多媒体为材料载体的电影进行叙事学研究更是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这种以电影理论和叙事学理论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电影叙事学理论与传统叙事学理论一样,关注的是组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怎么说”,但电影的载体较为复杂,由画面、音响、话语、文字、音乐作为表现材料共同作用,引起人听觉、视觉、心理的直观感受,因此,出现了与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学作品的叙事方法不一样的特点,在传统叙事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影叙事学的这种特点,本文将结合电影《窃听风暴》的叙事特点,从话语精神和修辞调度以及声音方面来探讨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以传统叙事学为基础,根据电影的特点,进一步拓展了叙事学的适用空间。

一、灵魂闪光的话语精神

电影是一种叙事艺术。与其他叙事艺术一样,电影也构成了一种话语。电影的关键在于讲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难逃话语。正如麦茨所指出的“然而它是一种话语,如果我们看到他与电影制作者的意图,与其对观众等因素影响关联的话。但是它确切的性质以及它作为一种话语的效力的秘密在于,它抹消了话语陈述的一切标记,并伪装为一切故事的形式。我们知道,历史永远与‘完成了的’事件有关。同理透明性的电影包含着叙事内容,它打算讲述一切事情,这样的电影正在与否认任何事物的不存在或任何事物有待于寻求。我们只看到这种因素的反面,已经完成和满足的方面,一种未经明确表述愿望的明确实现。”所以说任何电影都是一种话语,在对故事的讲述中,作者的话语精神就从中表现出来。阿贝尔·冈斯说“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图像的灵魂,就是话语精神,话语精神作为影片灵魂。具体到该片则是怎样可信而又感人地写出一颗国家机器上闪闪发光的螺丝钉怎样变成一个思考着的人,怎样变成一个对他人的生活有了解、认识、理解的兴趣。变成一个跟他人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互相救赎的人。起初,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具有一流的职业水准、职业精神的国家安全局特工。他有高超的审讯技术、不算高深但是很够用的心理学经验:不仅如此,后来我们还知道,他是一个理论家,能上讲台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他只管效率,脑子里绝没有讲良心、讲道理这一些人之常情。在对一个人家布置全套窃听装置时,我们没看见他有任何的肮脏感或者内疚感。他还敲开作家对面的门,坚定、坚毅地对老太太说:“如果你说出去一个字,你就永远再也见不到你的家人。”逐步地,连他自己一开始都没有太注意。他偏离了自己执行的任务。这颗钢铁铸就的螺丝钉有了自己意愿,他有了自己的对这对作家夫妻的了解和思考。第一个行动好像有点不经意,多少有点像小孩的恶作剧,他在女演员被文化部长的汽车送回来时弄响门铃。从这个动作开始,他开始触犯了那个机器的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矩。他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发自个人的意愿跟被监听的对象有了关系,他居然开始关心起别人的生活。他这一次粗暴干涉他人家庭内政也是不请自来的,我们很难说这就是道德的或者有什么善意。但是。惊人之处在于,这次粗暴干涉不是国家机器的行为,是他出于自己的意愿的行动,有了这点对别人生活的关注和关切,一颗只会被别人拧来拧去的螺丝钉就可能起变化。就可能会慢慢变成一个发动机,一个有强大力量的发动机。这位冷血杀手的密探,渐渐人性复苏。被唤醒良知,终于在千钧一发人精神上的沟通、理解和拥抱。他们彼此几乎没有碰过面。两人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但是,在这一刻,两个男人的精神第一次达到了内心深深的理解和彼此都充满感激的应和。激荡着一种撞击心灵的波浪和风暴。

二、逆转的修辞调度

电影的修辞调度。就是对传统的线性叙事的消解,也是对电影叙事话语的建构。尤其是在在电影中描写的是时间和空间中事物的运动状态,包括人的心理、意识的流动,人感受的是时间的变迁和推移。在叙述学的层面,“逆转。即有意修改甚至颠覆叙事的逻辑进程,以反常规的策略对原本顺理成章的叙述线路加以干预,掉转其方向,从而达成出其不意的审美效力。”

在《窃听风暴》的结尾段落,在柏林墙倒塌后,德雷曼在秘密警察库察看当年自己被窃听的档案,当他寻找当年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按线性叙事的话。他一定会上前给自己的恩人一个最亲切的拥抱,而编剧并没有构造这样的场景。而是让德雷曼从车上下来,远远的望着他的恩人,随后从他身边无声无息地经过。奥普曼·威茨格尔路过书店,看到书店橱窗上有作家德雷曼一本新书的大幅宣传画,他进去打开随手翻了翻。然后他跟店员说要买这本书。店员在告诉他价钱之后问:“要不要包起来,是送人的吗?”奥普曼·威茨格尔抬起头几乎没有什么表情地说:“给我的。”这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的最后一句台词。在他翻书时,我们跟奥普曼·威茨格尔一起看到,德雷曼那本新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HGW XX/7先生,那是柏林墙倒塌之前威茨格尔在东德国家安全局的代号。

在影片结尾,书店的橱窗里。两个男人的灵魂在拥抱。在这个书店里,情绪达到了的高潮:最后他明白了,自己的行动被知晓了、被理解了,得到了作家无声的回应。当年,他自己曾经冒险保护过这个作家,在书店橱窗里,奥普曼·威茨格尔那平淡的生活被作家点亮了。让我们感到他内心的巨大升华和慰籍,将积累很久的审美感受一下子释放出来,昭示于观众,创造性地运用逆转,给观众平添了审美惊奇和喜悦,带来了由逆转带来的审美体验。

三、声音在叙事中的意境塑造

苏格拉底曾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声音是一种听觉性符号,它包括词语符号和非词语符号。在电影艺术中,影像、声音和时闻、空间一同构成电影的表达系统。在创作中。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与视觉元素相互依存和融合,以动作、声音、物件和环境为基本工具,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起着叙事、传情、达意的作用。如果去掉声音,视觉的现实特性将遭到质疑。观众在接受单一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的情景中尤如身处梦境一般。失去了真实感。声音必须是有组织的,否则就不可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音乐是声音艺术中的一种,就是把乐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后产生美感。音乐是抽象艺术。是与人们的情感最为接近的艺术,是一种精神性的内在经验,它存在于灵魂的最深层。它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领域,从潜意识影响我们的情感。让影片产生一种意境。电影常常在叙事、非叙事和超叙事时空中重复一些音乐,用以对剧中角色的情感表达产生定向和放大的作用。音乐能够加强、深化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细腻、复杂或充满强烈矛盾冲突的思想感情,将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外化,同时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质、音调、和谐、对比等因素来牵引、激发观众自己由生活历练得来的、价值观认同的、或渴望得到的某些情感,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创造一个新的甚至是幻觉的世界,产生出强烈的张力。达到情感宣泄的极致。这种反复出现的音乐或是在特定剧情中出现的音乐就成了一种符号,具有象征与隐喻的作用。并以此让观众获得审美体验。

在片中那个感人的场景。杰斯卡自杀后德雷曼在家里弹琴,奥普曼·威茨格尔在上面的阁楼戴着监听耳机凝神倾听。著名导演杰斯卡被政府下令禁止创作已有七年,即使是艺术圈的朋友,也无法真正理解他被剥夺创作自由的痛苦。被奥普曼-威茨格尔监听的剧作家德雷曼其实一向对专制制度采取妥协态度。影片开头我们就看到他的戏剧在按照宣传部的要求修改后还可以风光地上演。好友的死给他很大触动,悲伤中他弹奏了一首《好人奏鸣曲》。我们看到,这首钢琴曲打动了在楼上执行监听任务的奥普曼·威茨格尔,他一个人戴着耳机坐在顶楼的阁楼上,眼中流出热泪。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唯美的、纯粹精神高度的、难以言喻的诗性境界,我们的精神得到震撼,灵魂得到了洗礼。

四、结语

上一篇:工商银行住房证明模板下一篇:森林草原防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