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处理调查报告范文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件处理调查报告范文(共6篇)

案件处理调查报告范文 篇1

打架斗殴案件:3起

故意破坏案件:1起

盗窃 案 件:10起。其中2起为外来人员盗窃,8起为内部职工盗窃。

一、2008年1月9日下午,容器公司员工马信伟、张利善、曹广、曹广林等人在外喝完喜酒回厂,经园区大门时与值班警卫李同清同志发生口角,继尔发生群殴事件,致警卫李同清受伤。

处理情况:

1、马信伟承担全部医疗费用1600元。

2、参与者各自写一份内容深刻的检讨交公司办公室。

3、对参与者属于技校学生的,延长三个月的实习期;属于预签定劳动合同的,延期三个月执行。

二、2008年1 月 10日早6点40分左右,模板公司职工张雷乘同楼层303房间无人之机,盗取其同事波导手机一部。

处理情况:

1、退还当事人手机并进行罚款;

2、做出除名决定。

三、2008年1月25日晚,容器公司员工马景昌、李招二人酒后到职工公寓二楼208房间模板公司员工秦昌花宿舍看电视,与前来探望秦的丈夫侯平愿相遇,因口角争吵后发生斗殴,致使侯平愿受伤住院。经事后调查发现,起因为马景昌、李招二人喝酒过量、情绪失控造成的。

处理情况:

1、当事者向受害者当面赔礼道歉,取得原谅,达到双方和解。12、侯平愿本次住院费4000元,生活费、精神损失费、损坏物品修复费3000元,共计7000元,由马景昌承担4000元,李招承担3000元。

3、对马景昌、李招二人清退出厂。

四、2008年 2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容器公司外包工程人员王大伟利用装氧气瓶机会,盗取容器公司二部圆盘四块,放在驾驶室内座位底下,出门时被值班警卫人员发现。

处理情况:

1、王大伟系外包人员,让其做出深刻检讨;

2、对其物品折价两倍罚款,共计200元。

五、2008年5月7日当地村民刘子厚到模板公司收购废铁,乘监督人员不注意,利用其驾驶的车辆盗取废铁两桶,重100余公斤,出门时被值班警卫查获。

处理情况:

1、写出深刻书面检讨,承认错误。

2、对其所盗物品折价两倍罚款,检计500元。

六、2008年5月9日晚模板公司职工腾贵向利用加夜班的时间,将私自改装的摩托车骑入车间内,将28块成品垫板装入摩托车内准备带走,被巡逻警卫发现。

处理情况:

1、对其罚款4000元,并没收所盗财物;

2、给予除名处分,并派专人监督限期限离开园区。

七、2008年7月20日晚20点左右,模板公司职工王涛酒后把公寓楼311宿舍房间门用脚踢坏。

处理情况:

1、写书面保证,并进行全公司通报。

2、限7日内维修完,维修费用自理。

3、对王涛同志处以200元罚款。

八、2008年8月15日晚,模板公司职工郭安宝利用加班之机,偷取公司物品,被值班警卫当场查获

处理情况:

1、对郭安宝同志的行为进行全公司通报;

2、对其罚款2000元;

3、郭安宝属明知故犯,对其做除名决定。

九、2008年10月11日凌晨3点21分,模板公司职工张力升,乘他人熟睡之机,由模板公司公寓楼318房间窜入四楼容器公司宿舍,盗取手机2部。

处理情况:

1、对张力升除名;

2、罚款1800元。

十、2008年10月27日晚10点10分,容器公司职工王学成利用加班之便,用衣服包裹并盗取车间不绣钢下脚料四块,重10多斤,放臵在园区宿舍楼南侧栅栏处,10月28日早9时,与其女友合伙将不锈钢取走,在废品收购点卖出时被警卫人员当场抓获。

处理情况:

1、集团公司不与其签定劳动合同并离开本公司;

2、给予王学成同志罚款2000元的处分;

3、承担实习期间培训材料费3000元。

十一、2008年11月4日凌晨12点30分和1点40分,容器公司二部职工

张聪和陈树华二人分别盗取公司不锈钢管数根,用衣服包裹住准备带回家中,被值班警卫和巡逻警卫当场抓获。

处理情况:

根据当事人的承认错误态度,对二人分别做出处理;

1、对张聪罚款1000元,留厂察看半年的处分,并做出深刻检查,自即日起停交其个人五险一金等费用,视其表现情况再决定是否留用。

2、对陈树华罚款1000元并开除的处分。

3、对经营二部车间负责人孙纪周、三班班长李志飞、机加工班长乔有志分别罚款200元。希望三位同志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十二、2008年12月29日晚18点30分左右,模板公司徐厚军、李峰两位同志因个人原因纠缠,最终大打出手,导致两人全部住院。

处理情况:

1、对徐厚军、李峰两人开除除名,并对此事进行全公司通报。

2、两人所花费医疗费用自行承担。

3、对两人各罚款100元,由两人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与公司无任何牵连。

十三、2009年1月15日11时,模板公司职工续宗山将放臵在公寓楼312宿舍内的一个废冲头、一个废剪板机印子,放在纸包中想带出工业园,在经大门时,被值班警卫当场查获。

处理情况:

1、续宗山属于明知故犯,事实清楚,对其做留厂查看一年决定。

案件处理调查报告范文 篇2

1 调查对象

长春、四平、梅河口车站铁路食品运输情况, 重点分析了食品受污染的程度和污染的原因、性质及种类。

2 调查经过

2006年7月5日接到长春某车站报告, 7月3日由济南铁路局某车站发往沈阳铁路局长春某车站的整车面粉, 到达交付时发现部分面粉发生水湿、霉变, 遂向铁路卫生监督机构报告。2007年9月24日接到四平某车站报告, 由济南铁路局某车站发往沈阳铁路局四平某车站的一个20吨集装箱“皖王牌”挂面, 在卸车交付时发现集装箱中挂面出现水湿、霉变, 并伴有刺鼻霉味儿, 遂向铁路卫生监督机构报告。2007年11月3日接到梅河口某车站报告, 10月25日由武汉铁路局某车站发往沈阳铁路局梅河口某车站四个20吨集装箱松树籽, 到达交付时发现部分松树籽发生水湿、霉变, 遂向铁路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请求调查处理。接到报告后, 卫生监督机构立即向发现站提出:封闭现场、保留原车、停止装卸作业, 对已经卸下或尚未运出的货件按重度、中度、轻度、未污染分别予以分类堆放并责令现场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状态、痕迹。立即组成由沈铁卫生监督所和吉林疾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参加的联合调查组, 携带取证工具前往调查。调查组成员向发现站核实了事故报告的内容, 调取了货运记录、货运清单, 了解了货物发送、运输情况及货物的种类、数量、停放位置等情况。同时向参加卸货作业人员查询、核实卸车时发现污染的全过程, 包括货车的车体状况、铅封情况、开启车门时货物的码放位置、种类、数量、货物的包装情况、食品的感观性状等情况。向托运 (收) 人了解了承运前食品的原有性状、包装规格、托运情况等。并汇同疾病预防控制所同志一同对被污染的货物进行采样 (包括外包装未被污染的货物) 。

3 调查结果

长春事故经现场勘查发现, 整车到达的面粉共计2 400件, 不同程度发生水湿、外包装出现黑色霉斑、面袋内部潮湿结块共合计490件。车辆铅封完整、施封有效, 经调查, 车辆前次装运为普通货物, 车底未见货洗记录。追查原因是由于运输车辆

顶棚板丢失, 车辆顶棚出现三处直径10mm孔洞, 雨水流入车厢内, 造成490件面粉水湿、霉变。四平的事故经现场勘查发现, 集装箱内挂面有60%水湿、80%外包装出现霉斑。追查原因是由于该批挂面在始发站没有及时运出, 逾期到达。在集装箱中封闭存放40余天, 当时正值暑期, 气温高、湿度大, 最后造成整集装箱挂面全部水湿、霉变,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梅河口事故经现场勘查发现, 4个集装箱中有3个不同程度出现箱体破损, 箱内有多处用胶条及油漆粘贴修补, 箱顶板有残留水珠、可见箱内有渗水痕迹, 箱底板有积水痕迹。1 188件松树籽中有631件发生霉变, 已经完全不能使用,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原因是由于集装箱不同程度出现箱体破损, 雨水渗漏进入箱内造成货件水湿、霉变, 集装箱上未见维修记录。经向货主调查三起事故运输的货物在发货前均感官性状良好, 无潮湿、结块及霉斑。

处理情况, 第一起事故卫生监督机构立即下达行政控制决定书, 暂时封存该批面粉, 组织货主对该车面粉进行挑选分拣并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集样品检验。最后依据现场勘察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检验结果, 将490件水湿、霉变的面粉做出禁止食用改做其他用途, 其余面粉正常放行的行政决定。经跟踪监督该490件水湿、霉变的面粉出售给农安县一家木器加工厂作为工业用。在第二起事故中卫生监督机构同样立即下达行政控制决定, 暂时封存该批挂面, 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集样品检验。最后依据现场勘察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检验结果, 将该批挂面做出禁止食用改做其他用途使用或销毁的行政决定。跟踪监督该批挂面销售给梨树县某饲料加工厂作为饲料填充料使用。第三起事故由于发货人与货主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并且该批松树籽已经完全废弃, 故未进行跟踪监督。

4 讨论

前几年处理的食品运输污染案件中, 多数是由于敞车零担运输食品与危险货物混装或是承运车辆装运了危险货物, 车底未进行洗刷又装运食品而造成的食品运输污染, 以化学性污染居多、以c型车和p型车居多, 未见集装箱车辆。纵观此次三起食品运输污染案件, 从结果看主要是由于车辆设备破损造成运输货物水湿继而产生霉变, 系物理因素造成的霉菌滋生对运输食品造成的污染, 但追溯其原因都应是责任心问题。第一和第三起事故都是对运输的车辆及集装箱检查验收不彻底, 没有及时发现渗漏和破损, 没有认真按照规定检修与维护, 及装车单位不负责任所致。第二起事故则完全是人为因素。三起事故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几十吨的粮食被浪费。据统计, 目前在铁路运输的各种货物中, 食品货物约占2/7, 过去铁路企业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输形式, 有关部门虽然制定了多种规章制度, 但由于忽视安全卫生管理, 食品货物不能做到规范运输。更重要的是, 多年来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及运输车辆既无卫生标准, 又未列入卫生监督范畴。如此说明, 造成食品运输污染主要原因是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及运输车辆无切实可行的卫生标准和行之有效的卫生管理办法, 加之铁路货运部门忽视卫生管理,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而使铁路食品货物运输受到了重大损失。因此, 根据已发生的食品运输污染事件的原因、性质、种类提示, 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 尽快制定“铁路食品货物承运场站及运输车辆卫生标准”, 出台“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开展对铁路食品货物承运场站及运输车辆经常性的卫生监督工作, 是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维护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规范铁路食品货物运输、防止食品运输污染、增加货物运输份额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由于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基础设施薄弱,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加上中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兽药的滥用得不到有效管理, 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要提高中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必须严格依法, 不断完善法制。必须依靠对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严格管理, 而不能只靠最终产品的市场抽检。铁路食品货物承运过程是食品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站场及车辆基础设施薄弱, 尤其是作为承运食品货物的站场和车辆问题更多。在发达国家, 安全卫生已经成为食品经营行业的通行规则。入世后, 国外运输企业必将进入中国运输市场, 加之国内外消费者的安全卫生意识不断提高, 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将面临严重挑战。铁路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发展, 就必须按照国际规则, 管理上通过IS09000认证, 安全卫生上通过HACCP认证, 环保上通过IS014000认证。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在铁路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指导下, 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 把食品运输安全卫生工作纳入到计划中去。

摘要:目的通过对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的调查和运输车辆食品运输污染事件的原因、性质、种类进行分析, 为制定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和运输车辆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车站报告和现场勘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6年7月5日至2007年11月3日间, 在长春、四平、梅河口车站连续出现3起铁路食品运输污染事件, 并对其进行了处理。结论应加强对铁路食品运输的卫生监督工作, 制定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和运输车辆卫生标准。

关键词:卫生监督,食品卫生,运输污染,铁路

参考文献

[1]铁路食品运输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技术规范.1995.12.

案件处理调查报告范文 篇3

本所自2010年1月15日在百顺社区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以来,长期派人值班,共计免费解答咨询300余人次,受理案件21件。现将本所承办案件情况分析汇报如下:

一、受理案件情况分析

(一)案件类型分析

诉讼案件18件,包括民事案件16件,占全部诉讼案件的88.8%;行政案件1件;刑事案件1件;非诉讼案件3件,包括代书遗嘱及见证2件,代书1件。1、18件诉讼案件中:

(1)涉及房产案件7件,占38.8%。

包括房屋租赁2件、遗产(房屋)继承2件、火灾导致房屋毁损赔偿1件、公房承租权非法变更1件、要求腾退房屋1件;

(2)相邻关系纠纷案件4件,占22.2%,均系邻居翻建或者自建房屋影响了其采光、通行等;

(3)合同纠纷案件4件,占22.2%,其中房屋租赁合同纠纷2件,买卖合同纠纷1件,服务合同纠纷1件;

(4)侵权纠纷4件,占22.2%,其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3件,均系交通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案件1件;

(5)离婚纠纷、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案件各1件。

2、非诉讼案件

非诉讼案件中主要是代书遗嘱和见证,占非诉讼案件的66.7%。

以上数据仅限于我们受理的案件而言,结合我们接待咨询情况来看,社区案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较多,其中涉及房产的案件占了绝大多数,具体体现在房屋租赁、公房承租权、房产继承、因特殊时期政策所导致的房屋腾退遗留问题以及拆迁安置等方面。如张**承租的公房,其儿子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承租权人变更为自己的名字,张**为此其诉至法院要求恢复其承租权。在**居委会与姚**返还原物纠纷一案中,姚**要求按照被继承人王**的遗嘱继承王**的三间私房,但是**居委会认为遗嘱无效,姚**为此起诉至法院,要求**居委会返还该三间私房,后一、二审法院均驳回了姚**的诉讼请求。

其次是因私搭乱建导致的相邻纠纷,包括影响通行、采光、通风、下水等,甚至因此类纠纷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导致发生暴力伤害事件。如李**排除妨害纠纷案中,李**邻居擅自在承租公房后墙上开门并且自建了厨房,排风扇刚好对着李**家的房门,影响了其通风,导致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多次报警,后通过法院判决解决。另一起案件中,刘**的邻居将承租的公房翻建后,不但房高加高了,而且超出了原有范围,占用了刘**的通行道路,而且直接导致排水不畅,双方为此发生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后在一次争吵过程中刘**拿刀砍伤了邻居,最后法院判决刘**拘役。

一方面公房管理部门长期未有效作为导致邻里矛盾产生并加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于私搭乱建现象的执法不力直接导致居民对于自身违法行为的错误认识,使得“违建”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更加加大了执法难度。

再有就是婚姻家庭以及继承案件。房产在此类案件中扮演了主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婚姻生活质量的要求随之提高,加之房产过快增值,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爱情、亲情逐步淡化,夫妻、父子以及兄弟姐妹之间为了最大程度地争取自己的“份额”,不惜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因房产所引发的各类案件值得我们深思。如时**离婚纠纷案中,在结婚前男方家庭曾经许诺等房屋拆迁安置之后给其一间房子,但是婚后男方家绝口不提房子的事情,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双方最后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再如王**一家继承纠纷案中,因为遗产分配问题,兄弟姐妹之间无法达成一致,僵持不下,只好请求律师居中调解,最后通过诉讼解决。

2、社区受理的案件绝大多数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占全部案件的85.7%。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居民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存在矛盾双方无法自行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希望通过第三方(包括法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等)进行居中处理来解决问题。

通过诉讼解决的案子绝大多数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无法自行和解解决,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其中一方才希望通过法院判决得到合理的解决。

3、社区成案率低,居民们对于法院等司法机关存在抵触情绪,普遍不愿意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纠纷,律师代理费用的高低也影响了居民们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司法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居民们不愿意诉诸法院解决纠纷。

(1)法律程序相对复杂,居民们普遍感觉举证困难,但是不举证又要败诉,打官司对于普通居民们来说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如杜**与**汽车贸易公司之间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绝大部分财产已经在火灾中化为灰烬,其中不乏祖传下来的实木家具、贵重瓷器等,要想举证证明这些财产的实际价值本身就比较困难,鉴定周期又会很长,杜**在火灾一年多以后没有得到合理赔偿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向法院起诉。

(2)法院审理周期较长,存在拖延情形;

(3)法院所查明的事实和居民们认为的事实不完全一致或者有冲突,导致法院判决结果不符合居民们的想法和要求,居民们就会认为法院不公正,导致居民们对法院的意见加深;

(4)法院判决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导致居民们认为法院的判决没用,找法院也解决不了问题,更加增加了其厌诉情绪。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涉及到违建拆除问题。

另一方面,社区案件较为琐碎,很多都不涉及标的,只能按照最低标准收费,律师事务所及承办律师经济压力较大。即便如此,很多居民普遍反映收费较高,因而宁可选择去找政府——街道、居委会、司法所等,因此,很多本应该由法院解决的纷争,最终却不得不由政府出面帮助解决。

(二)案件审理层级分析

我们所承办的18件诉讼案件中,全部是基层法院包括派出法庭审理的一审案件,只有延寿居委会房产纠纷案二审由一中院进行审理,且绝大多数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其中西城法院南区(原宣武法院)办理的案件占到了50%。

整体来看,社区受理的诉讼案件标的较小,有的像相邻关系纠纷等案件甚至不涉及标的,因此基层法院大多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相比较普通程序而言,简易程序处理为当事人节约了诉讼时间,使其纠纷能够得到尽快处理。

(三)当事人情况分析

从社区受理的21件案件当中,除延寿居委会房产纠纷案外,委托人全部为个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委托的案件共4件,占到了19%。

一方面,社区居民遇到事情后主动找司法所、律师或者调解委员会进行咨询,寻求解决办法,进而通过司法途径理性解决其纠纷,反映了大栅栏地区普法工作开展得比较到位,居民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

作为大栅栏地区唯一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办事处、居委会以及社区居民遇到法律问题,我们会积极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协助其高效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还存在不足,截止目前除了为两家驻地企业提供过法律咨询外,尚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企业委托办理案件,说明我们进企业工作还做得不到位,需要继续展开工作。

二、案件办理情况分析

社区受理的21件案件中,结案方式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一)法院裁决结案

法院裁决的案件共计9件,占42.8%。其中判决7件,裁定2件。

(二)调解结案

调解解决的案件共计6件,占28.5%。其中两件为经过法院调解结案,4件为律师或者调解委员会居中调解结案。

(三)其他方式

遗嘱代书及见证2件;撤诉2件;代书1件;解除委托关系1件。

社区案件看似简单,实际办理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其中既有案件本身所客观存在的复杂情况,又有来自外部机构(包括法院、房管所等等)所制造的重重困难和压力,还会夹杂着委托人给我们施加的种种压力,律师的处境比较艰难。

1、案件本身的复杂情况

在涉及房地产尤其是公房和私房混杂的案件中,特殊时期的房产政策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本身就比较复杂,有的房屋产权状况都不明晰,一旦涉及房产纠纷,诉讼主体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律师不得不在诉讼主体一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调查取证。

如杜**与**汽车贸易公司之间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杜**家的房屋是祖传的,文革期间被收回,后于1984年发还产权,因杜家自其爷爷那一辈起就一直未分割过该房屋,所以无法确定新的产权人,至今尚未办理产权证,此次财产损害赔偿诉讼过程中,法院要求所有继承人全部作为原告进行起诉,一份起诉书要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继承人全部签名,大大增加了律师的工作难度。

2、外部机构所制造的压力

(1)法院方面的压力

法院审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诸如不能按期审结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非正常的因素,包括被要求撤诉、压制某一方当事人以期达到调解结案的目的等等。法院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加剧了律师和当事人的沟通难度,让律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给当事人作解释工作。

如李**排除妨害纠纷一案中,法官迫于年底结案率的压力,要求李**撤诉后重新起诉,律师坚决不同意,但当事人为了避免案件结果受影响,接受了法官的要求。杜**与**汽车贸易公司之间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法官同样要求撤诉,对于年过六旬、火灾后已经四处“流浪”一年多的杜**来说,这样的要求实在是无稽之言谈,最后坚决回击了法官的要求。

(2)调查取证过程中其他机关制造的压力

律师办理大多数案件都需要调查取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但是好多部门即使你手续再齐全,他也会以种种理由推脱,遭遇最多的就是“我们只对法院,不对律师”,或者这件事情不应该有我们来负责,但是具体谁负责他也不说,给律师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当事人方面的压力

当事人给律师的压力伴随着案件始终。

从受理案件时就会一直追问:“这个案子胜诉把握多大?”“我们能不能赢?”没开庭之前会三天两头问什么时候开庭,开完庭了就追着问什么时候能出判决,其实律师完全可以理解当事人对于自身案件结果的迫切期待和关注的心情,但是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律师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的,律师只能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有利于委托人的全部证据材料提交给法庭,并且陈述委托人一方的理由,供法院参考,剩余的工作包括开庭时间、判决结果等等完全是由法院来决定的,律师完全无法掌控。

另外,当事人无理要求退款也给律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委托人往往会有这样的认识,你收了我的钱,就得为我说话,为我办事。一旦遇到由于有关部门不配合导致律师未能调查到相应证据的情形,就会认为律师没有尽力,没有为其办事,相应的也就会要求退还代理费。还有的当事人会以律师在开庭过程中不尽责为由要求退费,其理由就是律师没有完全按照其想法去向法官陈述。律师在法庭上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完全是由律师根据庭审情况随机应变的,只要将代理意见完整地陈述给法院即可。律师不是当事人的“传话筒”,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法律工作者。

三、案件财务分析

对于大栅栏地区的居民们的案件,本所一般按照北京市司法局、发改委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代理费,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本所也积极协助居民申请法律援助,并且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截止目前,社区受理的21件案件所收取的代理费用扣除税款、办案费用、退还的部分代理费用、以及本所对于法服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组织参加各种普法宣传活动,印制、发放法律服务卡费用,本所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尚处于奉献状态。

“法律服务进社区”本身就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法律服务能够普及每一个社区,每一位社区居民,但是律师事务所毕竟是需要盈利的,律师也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所以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支持,为律师长期坚守社区提供一些资助。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通过一年半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我们协助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居委会解决了一部分棘手的法律问题,尤其是本所三名年轻党员律师借助“精品法律服务室”这个平台得到了很好的接触社会以及锻炼的机会,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在和社区居民们接触的过程当中也了解到了他们的日常法律服务需求,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继续扎根社区,扩大服务范围及服务对象

之前我们主要针对社区居民展开法律服务工作,发放了约5000张法律服务卡,免费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下一步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着手推进“法律服务进企业”“法律服务进军营”工作,为大栅栏地区的驻地企业、消防及武警官兵提供法律服务,实现大栅栏地区法律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服务模式,组织各种互动交流活动,普法的同时增进居民对于法律工作的理解

之前我们的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主动性还不够强,接下来我们将在大栅栏社区服务中心及各社区举办“普法讲坛”,由本所律师定期为居民们普及法律知识,与居民们进行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继续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大栅栏地区案件情况比较特殊,尤其是普遍存在的房产政策遗留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继续跟有关部门展开合作,全面了解案件有关的情况,努力提高服务水准,争取取得绝大多数委托人的认可。

(四)本所现有课题项目争取展开实施,不断开发新课题

在办理社区案件的过程中,本所也发掘了一些课题项目,在处理杜**诉*汽车贸易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过程中,本所确立了针对大栅栏平房地区房屋及财产的“火灾财产综合保险”课题,并且进行了一些前期的调查研究。在办理**居委会与姚**返还原物纠纷一案中,本所确立了“老年人财产管理人制度”课题。接下来的工作中,本所将会不断发掘可操作性更强的新课题,并将现有课题付诸实施,争取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们得到法律服务的实惠。

北京市怡德亨律师事务所

案件处理调查报告范文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县地税系统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依法正确、及时地查处案件,根据《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办法》、《税务监察暂行规定》和《税务系统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监察机构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税务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不受其他行政部门和个人干涉。

第四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政纪为准绳,在适用法律和政纪上人人平等。

第五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要坚持税务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监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第七条 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章 案件线索的受理

第八条 凡属需要进行初核的案件线索,其受理应以级别和职务为标准,按照干部受理权限“分级管理、下管一级”;受理本级税务纪检监察部门管辖范围内的重大案件和重要案件。

第九条

税务监察机构通过下列渠道受理反映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

(一)在日常工作及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

(二)上级机关及领导批转或有关部门移送的;

(三)来信、来访、来电举报或控告的;

(四)新闻媒体披露或有关文件、资料反映的;

(五)被监察单位或人员自述的;

(六)各级税务稽查局在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发现的。

第十条 税务监察机构受理案件范围包括:

(一)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三)违反廉洁从政规定以权谋私的行为;

(四)贪污贿赂的行为;

(五)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六)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失职渎职行为;

(七)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八)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十)违反税收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

(十一)税务人员涉税违规的行为;

(十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需要查处的行为。

第十一条 对受理的线索、材料,应当登记反映内容、线索、举报或控告人姓名、单位住址、电话等。

受理口头举报、控告或行为人自述的,应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陈述人签名或盖章;必要时可以录音。如举报、控告人不愿公开自己姓名,应为其保密。

第三章 案件线索的初核

第十二条

税务监察机构经对受理的案件线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线索具体可靠,有必要进行初核的,应填写初核呈批表,并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请分管领导签批,重大、复杂的案件线索应当报请主要领导签批。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应分别做出是否初核的明确批示,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第十三条

局领导签署同意初核后,纪检监察部门应组成2人以上的初核组,根据受理材料提供的案件线索,一般应在60日内完成初核。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初核的,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十四条

初核结束后,初核人员应撰写初核报告,内容包括:被反映人的自然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初步核查的结果、存在的疑点、下一步处理的意见建议。参与核查的人员须在报告上签名。报告经有关领导审批后,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纪检监察部门应提出调查了结的意见,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按审批初核时的权限,分别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批同意后执行。对给被举报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应在适当范围内通过适当形式予以澄清,挽回影响。对诬告陷害他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应调查处理,或建议有关组织或部门严肃追究其责任。

(二)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不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但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予以处理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在初核后提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同意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证据材料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移送时,移送人和接收人均要在移送材料清单上签名,注明移送日期,存移送方备查。

(三)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社会影响比较大而错误事实一时难以查清,或事实查清却难以量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组织处理的意见建议,报经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或建议有关党组织、税务机关给予组织处理。

(四)对已查清全部或部分事实并涉嫌构成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立案调查的建议,提请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五)认为有犯罪嫌疑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填写《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报告表》(以下简称移送报告表),经本级税务机关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将涉嫌犯罪的证据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并与接收案件的司法机关办理移送手续,移送人和接收人要分别在《案件移送报告表》上签名,注明移送日期,原件存放纪检监察部门备查。

第四章立案

第十五条

对经初核达到立案标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请局长办公会或党组会研究批准,并填写《税务系统违法违纪案件立案审批表》(以下简称立案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批。

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司法部门移送并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案件,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由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办理立案审批手续;如果案件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确凿,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补充调查后,提出立案的意见,报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立案审批的时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十六条 税务监察机构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一般情况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管理、下管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原则进行本级权限范围内的立案查处。

第十七条

重要、复杂的案件,税务监察机构可以商请行政监察机关、纪检部门、司法机关共同立案。

两个以上单位或部门联合调查的案件,由主办单位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八条 决定立案后,纪检监察部门应按照《立案审批表》的内容要求,向被立案人及其所在单位宣布。如果是对税务机关立案的,应当将立案决定通知被立案的税务机关及其上级税务机关,并对被立案人及其所在单位、被立案税务机关分别提出有关要求和纪律规定。但对于暂需要保密或宣布立案决定后有碍案件调查的,可暂不对被立案人及其所在单位或被立案税务机关宣布。

第五章

案件调查

第十九条 对已批准立案的案件,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准备工作。成立2人以上的调查组,指定调查组长,分析案件线索,熟悉案情;拟定调查方案,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调查方案应明确需要调查的主要问题、工作分工、方法步骤、完成时限、注意事项、保密纪律等;拟定调查提纲,一般包括已收集、掌握的案件线索,调查的先后顺序,确定的调查对象等。

第二十条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

(五)视听资料;

(七)勘验、检查笔录。

以上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第二十一条 税务监察机构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对于能够证实被调查人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无违法违纪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都应当收集。

严格禁止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第二十二条 税务监察机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应当出示有关证明文件。调查取证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二十三条 调查取证时,应当问明证人的身份、证人与被调查人之间的关系,并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以及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应当负有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必要时经证人同意录音、录像。

调查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调查笔录,也可以由证人用钢笔、毛笔、书写证言。没有书写能力的证人可以由他人代为书写,经核对无误后,由其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证人要求对原证件部分或全部更正时,可允许在注明原因的情况下另行作证,但不退还原证。

第二十五条 收集证据应当取得原物、原件,如果不能收取原物、原件时,可以拍照、影印、复制,但应当注明原物、原件的保存单位或者出处,并由提供原物、原件的单位或个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六条 现场勘验、检查情况,应制作笔录或勘验、检查报告,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必要时可以拍照、录像。

第二十七条 对具有专业技术的证据,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技术人员参加调取;需要进行鉴定的,由鉴定人写出书面结论,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八条 调查过程中,应当询问被调查人,听取其陈述和辩解。

第二十九条 对有关机关提供、移送的证据,监察机构应进行审查核实。对司法机关正式提供、移送并已认定的证明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第三十条 需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资料、物品和非法所得的,应当出示监察通知书,并开列清单。暂予扣留、封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办案期限。

调查中需查核被调查人以及与所查案件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在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存款的,需先报局领导批准后,提请行政监察机关予以配合和支持。

第三十一条 责令被调查单位或被调查人停止正在或者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行为的,应当出具监察通知书,送达被调查单位、被调查人及所在单位,并通知其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建议主管部门暂停有严重违法违纪嫌疑人员公务活动或者职务的,应当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制作监察建议书送达其主管部门。

第三十三条 税务监察机构对调查事项涉及管辖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查询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对应当予以协助又能够协助而拒不协助的,监察机构可以建议其主管机关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三十四条 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超出原定调查任务以外的问题,或者与本案无关的违纪问题时,应当向本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

第三十五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调查案件过程中,需要地方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计等专门机关协助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填写《税务系统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提请协助书》,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后,开具介绍信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需要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协助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确定参与初核或调查的人员,研究调查的实施方案。有关业务部门要对涉及的业务问题做出调查结论,调查结论将作为线索初核和案件调查的证据材料。

第三十六条

案件调查一般应在6个月内终结,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报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并应当报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备案。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不能如期结案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 调查结束后,应当制作案件调查报告。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立案依据;违法违纪事实、性质;被调查人的态度和对书面材料的意见;被调查人所在单位的意见;处理意见;调查人员签字或者盖章;报告时间等。

第三十八条 调查人员应当将认定的违纪事实形成书面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并允许其申辩。必要时应当重新调查或者补充调查。

被调查人应当在书面材料上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也可另附书面意见。拒绝签署意见或者拒绝签字盖章的,由调查人员在书面材料上注明,由被调查人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三十九条 税务监察机构对于经调查认定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依立案批准程序予以销案,并告知被调查单位的上级或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重要案件的销案,应报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备案。

第四十条

税务监察机构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控告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案件被调查人或者检举、控告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

被检举、控告人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申请其回避。税务监察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在局主管领导或上一级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其他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被调查人、检举、控告人及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各复议一次。

第六章 案件审理

第四十一条

案件审理一般应按照受理、审理、集体审议、终结四个阶段进行。为了确保案件审理的质量,县(市、区)级税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调查终结的案件,一律上报市地级税务机关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

第四十二条

审理实行分级负责,按管辖权审理案件。地市级税务机关应设立案件审理委员会,负责受理本级和下级纪检监察部门调查终结后需移送审理的案件。案件审理委员会应由本级纪检组长(分管领导)任主任,监察、人事、机关党办、办公室、财务、政策法规、稽查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审理机构接到送审的案件后,要核对案件材料是否齐全,材料齐全的,应当填写《税务系统违法违纪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移送人、接收人双方签字,注明接收日期,办理有关审理材料交接手续,予以受理。

第四十三条

案件审理机构受理后,应当指定两人共同承办案件审理工作,特别重大的案件,应当由两人以上进行审理。

第四十四条 审理承办人应做好阅卷笔录。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职务等具体情况;主要事实摘录;陈述和辩解摘录;移交单位对违纪事实的认定意见;阅卷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见。

第四十五条 审理人员应当就审理材料是否齐全、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恰当、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核。

第四十六条

在审理案件时,对于主要事实不清楚、证据材料不足等问题,审理承办人应报案件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并退回案件移送单位补充调查。案件移送单位应尽快补充调查完毕,并将补充调查材料移交审理承办人再审。

第四十七条

审理承办人要根据违法违纪事实,分析研究是否具备构成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各项要素,是否符合追究责任、给予纪律处分的条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及部门规章,判定案件的性质,综合考虑各项法定量纪情节和酌定量纪情节,提出处分的意见建议,并写出审理情况汇报提纲,提交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

第四十八条

审理承办人应根据集体审议结果写出审理报告,经审理机构负责人审核后签名,连同案卷中的其他主要材料一并提请单位主要领导审阅。

第四十九条 审理承办人应及时办理有关签批手续。整个案件审理一般应在30日内审结。重大、复杂的案件经本级主要领导批准、上级交办的经上级批准可延长30日。

第七章处理决定

第五十条

案件处理应坚持集体研究制度。在研究决定案件处理时,要听取案件审理部门和案件检查部门两方面的意见,要慎重对待有分歧的意见,不得以个人或少数人意见代替集体研究制度。

处理决定应当在案件审理并提交党组会场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后30日内做出。

第五十一条

审理结束后,应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理:

(一)依据《刑法》及最高人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司法解释,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请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移送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将主要证据材料、调查报告、审理报告及本级税务机关的处理意见移送对该案件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同时填写《案件移送报告表》,经本级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与接收案件的司法机关办理移送手续。移送人和接收人要分别在《案件移送报告表》上签名,注明移送日期,原件存放纪检监察部门备查。

(二)对需要给予党员党纪处分的,审理机构应指定人员将案件主要事实材料和案件审理委员会的处理意见,及时移交违纪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由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对违纪党员做出党纪处分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需要报请地方纪委、党委批准处分的,由违纪党员所在党组织上报审批。

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由案件审理委员会报经本级局党组会研究同意后,将案件主要事实材料和局党组的处理建议移送批准设立该违纪党组织的党委,由该党委核实后,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出对违纪党组织进行改组或予以解散的决定。

(三)对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由案件审理机构提请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处分对象为本级税务机关任命的人员,给予开除以下处分的,由本级税务机关批准后,报上级税务机关备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需要上一级税务机关批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写出请示报告,连同《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审批表》上报审批,上级税务机关应及时批复,需要直接做出处分决定的,应一并做出处分决定;对给予开除处分的,县(市区)级税务机关任免干部的开除处分,报市地级税务机关批准。市地级税务机关任免干部的开除处分报省级税务机关批准。

税务机关构成违法违纪的,区分主要领导责任人、直接领导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按责任大小、情节轻重、认错态度等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

经案件线索初核、案件审理后需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先做内部行政处理。

(四)对经案件线索初核、案件审理后,以及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但情节显著轻微或者具有从轻、减轻情节,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社会影响比较大而错误事实一时难以查清,或事实查清却难以量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组织处理的建议,提请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或建议有关党组织、税务机关给予组织处理,并由人事和有关职能部门限期落实到位。

(五)对在单位或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违法违纪单位或个人,应进行内部通报或者公开报道;

(六)对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的,应予以销案。

以上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合并使用,但是必须经局长会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五十二条 对税务监察机构作出的行政处分及其他处理不服的,按照《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处理。

对给予的政纪处分及其他处理建议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建议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建议的监察机构提出,监察机构应当在十五日内给予回复。回复后仍有异议的,由监察机构提请局领导或者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处理。对所受处分不服提出申诉,如经过复审,需改变或者取消原处分决定的,一般由原作出决定或批准处分的机关重新作出决定;在新的决定作出前,仍按原处分决定执行;政纪处分有改变,善后事宜由申诉人所在单位处理。

第五十三条 违反政纪同时又违反党纪或刑法的人员,税务监察机构在作出政纪处分决定后,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党组织或司法机关。

第五十四条 在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或审查结论后,税务监察机构应当办理呈报上级备案及向下级批复的手续。

下级监察机构收到上级监察机构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处理批复或通知后,应予执行。

上级监察机构收到下级监察机构查处的案件,认为处理不当的,有权改变下级监察机构的处理决定。

第五十五条 税务监察机构在案件处理后,应当写出报告,报经局领导同意后结案,并按规定办理呈报、备案等事项。

第五十六条 被调查单位或者人员有违反《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税务监察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税务监察人员在查办案件中有违反《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八章处分的执行

第五十七条

处分决定做出后,要在30日内宣布执行,送达处分对象本人,由本人签署意见,并告知其控告或申诉的权利及期限。

第五十八条

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生效后,有关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处分决定书及时抄送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应及时按规定办理有关职务、级别、工资等调整手续,归入受处分人员人事档案,并向纪检监察部门书面反馈有关执行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对处分决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处分决定做出60日内填写《税务系统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报告表》,报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备案。

第五十九条

受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在申诉复查、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处分决定的执行。

第六十条

行政处分期满或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由受处分人员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报原批准机关做出解除处分的决定,由人事部门按照任免权限,根据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将有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第六十一条

在违法违纪非法收入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提请税务机关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做出依法没收、追缴、责令退赔的处理决定,由财务部门填写《税务系统没收、追缴财物清单》、《税务系统责令退赔财物清单》,按规定进行处理,限期落实到位。

第九章案卷整理归档

第六十二条根据“谁办案、谁立卷、案结卷成”的原则,按照“材料齐全、组卷科学、排列合理、编目完备、装订牢固、手续清楚、归档及时、妥善保管”的基本要求,认真做好案卷归档工作。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下列概念的含义是:

(一)“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二)“重要案件”和“重要、复杂的案件”,是指涉及所属局及其负责人的案件,或案情复杂、情节严重、违纪金额较大的案件。

(三)“期限”,指税务监察机构查处违纪案件应当遵守的时间。凡时间的计算,均不含当日和途中时间,遇有法定节假日自然顺延。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岳西县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案件处理调查报告范文 篇5

为了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并搞好调查处理工作,减少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制定本制度。

1、当校内发生安全事故以后,首见的第一人无论是学校教师或学生,都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或法制安全处报告,不得隐瞒事实真象或拖延不报。

2、学校领导或法制安全处接到师生事故报告以后,要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立即作出反映。造成人员轻伤者应立即将伤员送学校医疗室或医院救治,并尽快通知其家长或家属;造成人员重伤者应立即将伤员送医院抢救,尽快通知其家长或家属到场,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报告。

3、事故发生后,在积极救治伤员的同时,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责成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展开事故调查,不得因种种借口延误事故调查。

4、对一般小事故由学校事故调查组经调查后写出书面调查报告,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作出处理决定。

5、对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惨重的重特大事故,要报县公安局派员调查处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定有关人员配合调查,最后由公安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模式初探 篇6

一、现行“一裁两审”模式的弊端

(一) 限制了当事人的诉权, 削弱了仲裁裁决结果的公信力。

劳动仲裁的强制前置, 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只有在劳动仲裁机构受理并做出实体裁决后才能实现, 损害了当事人追求诉权的权利, 限制了当事人选择解决途径的自由, 这也违背了劳动仲裁制度设立的初衷, 难以体现这一制度崇尚便捷、减轻法院诉讼压力的价值取向。同时, 这也削弱了仲裁裁决结果的公信力, 使劳动仲裁的效力受到质疑, 对仲裁的公正性缺乏信任。仲裁前置程序的存在, 让当事人把仲裁当作“走过场”来敷衍, 把希望寄托在上诉审中, 甚至为了“留一手”而隐藏证据, 更加造成法院改判率的增加, 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仲裁裁决的严肃性。

(二) 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浪费了社会司法资源。

劳动争议由于涉及劳动者安身立命的切身利益, 所以劳动仲裁制度的本身是追求“成本最小化, 效益最大化”的。但现行的“一裁两审”的模式, 仅能分流部分案件, 案情复杂、当事人争议较大的案件实际是“三审终局”, 甚至有的当事人为了拖时间, 穷尽了一切司法程序, 因此延长了案件的处理周期, 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所以说“牺牲了程序利益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实体正义”。有鉴于此, 2008年5月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部分案件可以“一裁终局”, 但比照民商仲裁的“一裁终局”来说, 这仅是一种过渡措施, 更有甚者为了避免“一裁终局”案件导致的矛盾聚集, 想方设法降低一裁终局率, 因此就是这部分案件的“一裁终局”也没有落到实处, 这无疑是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另一方面, 若当事人上诉至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则仲裁裁决完全失效, 案件回复至初始状态, 所有的证据材料要在诉讼阶段全部重新提交, 这也就是戏说的“仲裁无错案”, 有的法院甚至连劳动仲裁阶段的案卷都不调取, 而仲裁系统也不将上诉率、改判率作为自己的考核目标, 这一方面是不利于仲裁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 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社会司法资源。

(三) 程序重复设置, 审限无限延长。

劳动仲裁中的当事人不一定就是劳动诉讼环节的当事人, 仲裁前置就有可能剥夺了当事人进入诉讼的诉权, 这样的案件要么撤案, 重新申请劳动仲裁;要么追加当事人, 审限中止, 等待恢复审理。无论那一种形式, 都把案件的期限延长了, 许多劳动者不能等待漫长的诉讼, 只能选择放弃较大利益与企业和解。

另外, 劳动者可能在立案初期没有穷尽劳动仲裁主张, 但在诉讼阶段追加新的诉讼请求, 如果不能并入本案审理, 则必须另行申请仲裁, 但由于前后两案存在内部联系, 因此劳动仲裁部门一般会将后案中止审理, 等待先案的终局审理结果后, 才恢复后案的审理, 而后案将继续“一裁两审”, 这就造成审限无限延长的现实问题。

以上弊端的存在, 不利于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 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 亟待解决。

二、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初步探讨

为消除现有模式的弊端, 在借鉴国外经验, 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我国选择。

(一) 只审不裁型

这是指劳动争议案件由专门的劳动法院或者法院内部的劳动争议庭来处理, 不存在仲裁程序, 只适用诉讼程序, 且两审终局。

这种模式借鉴了澳大利亚的经验, 它的好处是可以保障劳动者的诉权, 提高司法效率, 实现劳动争议的司法独立, 提供当事人对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公信力, 同时也符合人们倾向于选择诉讼途径解决重大问题的偏好。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8年以来全国劳动争议案件都呈大幅上升的态势, 仅依靠诉讼的手段不能达到高效解决劳动争议的目的, 而且这种模式限制了仲裁的职能, 使劳动仲裁部门形同虚设。

(二) 只裁不审型

这种模式指劳动争议案件统归劳动仲裁机构处理, 在审级上也为两审终审制。这种模式借鉴了美国的经验。在美国,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民间性质的组织, 裁决以仲裁员的独立身份做出, 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效力, 其仲裁裁决具有准司法性, 争议双方都必须遵守。它的好处是强化了劳动仲裁的地位, 增加了权威性, 减轻了法院的负担, 实现了案件分流, 且法律适用统一。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非常突出, 因为这样将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救济权, 而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的劳动仲裁部门仍属于行政机关, 遗留了很多行政权行使的痕迹, 这样不利于司法独立目的的实现, 且劳动仲裁部门没有执行的权力, 当事人追求的案件结果的实现最终还要由法院进行, 这无疑也会出现仲裁系统和法院的衔接问题。

(三) 或裁或审, 各自终局

这种模式可以简称是双轨制, 即仲裁与诉讼并存, 但劳动仲裁不需要前置, 劳动争议发生后可由劳动者选择, 或由仲裁机构处理, 或由法院处理, 但一旦选择了仲裁方式就丧失了诉讼的权利, 而选择了诉讼的方式后, 也不得再申请仲裁, 类似德国的处理模式。诉讼程序可由双方中的任一方提起而开启程序, 无须当事人合意, 但劳动仲裁的提出需要以双方当事人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或劳动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为前提。劳动仲裁协议可以解决劳动仲裁与法院对案件的主管问题, 避免发生对案件的争抢或推诿扯皮现象。在以当事人的意志选择完成模式后, 按照各自的程序及实体要求完成审理,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均是终局处理。

这种模式既做到了充分尊重当事人在选择劳动纠纷处理方式上的意思自治, 又可高效、快捷的解决劳动争议, 避免了诉裁衔接中产生的弊端, 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又使案件合理分流, 减轻了法院的负担, 增强了劳动仲裁机构的权威, 促进了仲裁队伍的建设, 强化可劳动争议仲裁员的责任心, 提高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三、或裁或审各自终局模式的配套措施

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现状, 但这种模式要想发挥最大的作用, 还要继续完善, 笔者有如下的建议:

(一) 在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劳动审判庭

目前劳动争议案件只是人民法院审理的众多民事纠纷中的一种, 因此大部分的劳动争议案件归法院民一庭处理, 而没有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 并且案件的审理仍按照大民事程序进行, 以民事法律代替劳动法律审理案件。而劳动案件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争议双方的主体法律地位, 举证责任上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今天, 专门设立劳动仲裁或劳动法庭已成为世界通行的解决劳动纠纷的主要手段。”建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 能够克服仲裁和法院对同一劳动纠纷的认定不同, 从而维护了司法的严肃性, 促进劳动纠纷公平及时的解决, 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 建立劳动仲裁两审终审制

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那么如果当事人选择劳动仲裁审理劳动纠纷, 就应该给予其两审的制度保障, 这样才能纠正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的偏差, 也能起到监督案件审理的作用。

(三) 强化工会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参与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和十九条中规定, 劳动纠纷的解决无论是在调解环节还是在裁判环节都要建立三方机制, 特别是明确了工会在劳动仲裁中的地位和职责, 但现实情况是劳动仲裁处理中鲜有工会的身影, 劳动者单打独斗, 虽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但这只能解决个案, 不能起到对劳动仲裁过程进行监督、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 也不利于建立行业惯例和地区标准, 扩大办案的社会基础。

上一篇:创新设计小结下一篇:会计实训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