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共9篇)
(2010年12月)
枫溪村地处明溪县西北部,海拔645米,人口832人,223户,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28673亩,耕地面积1335亩(其中水田1261亩,旱地74亩),山林面积28980亩。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紧紧依靠全村党员群众,团结村两委一班人,以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工作中心,坚定信心,明确责任,攻坚克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大大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现将一年来枫溪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村民、村财双增收
一年来,村委会始终以“农民增收,村财增收”为目标,结合实际,调整结构,发挥优势,大力引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多种经营,实现了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粮食播种2200亩,产量690吨,烟叶种植320亩,交售烟叶804担,上等烟比例达90%以上,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猪养殖,现有规模以上养殖场12座。2010年种植红豆杉100亩,采收红豆杉2.9万公斤,种植木薯46亩,交售鲜薯83吨,烟后种植甜玉米150亩,交售优质甜玉米156吨。雪莲果90亩。经过林权制度改革后,确定林业用地面积25668亩,其中国有林1774亩,全村生态公益林7541亩。2009年垦复改造毛竹林200亩。积极落实有关林业政策,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和公益林补偿金的发放,既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又有效地盘活了林业,使其成为农民收入的又一有力增长点。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业,增加就业人数,近年来,村里帮助
群众协调各种关系,提供政策服务,千方百计寻找劳务输出机会,有效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我村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巩固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民办实事,完成了多个工程,有效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烟基”项目,完成了枫溪至茶新的道路水泥硬化。完成村内道路水泥硬化。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洋背的水泥路面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配合乡政府做好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建新房12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大力宣传能源节俭,“三清六改”扎实开展,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2010年改厕180户,目前已全部完成,至此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完成旧村部拆迁,目前新的村委会办公大楼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底可投入使用,届时村委会办公条件将大大改善。
扎实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以乡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契机,以县委提出的“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村”为载体,按照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的目标要求,以村庄整治为抓手,认真做好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村庄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330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8%,绿化覆盖率达到31%。村庄周围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村容村貌“亮、洁、绿、美”,宜居宜业生态枫溪村格局初显。
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按照县、乡文明村创建标准,积极落实文明村创建的各项任务,结合本村实际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积极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精神文明精品村、绿色生态村,创星评户覆盖率达100%;积极推进火葬
制度改革,火葬区内火化率达100%。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2010年参合率达92%。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村“两委”主干亲自抓、负总责,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利用春节和农忙季节外出人员返乡集中期,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育龄妇女基本掌握计生知识,计生知晓率达95%以上,满意率达95%。做好计生经常性工作,做好每年三次的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深化创建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深入推进平安枫溪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平安枫溪”建设以来,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达90%以上;深入开展“一区两会三包”和争创“四无一满意”活动。我村地处乡政府中心本点村,外来人口多,为保证社会治安稳定。充分发挥治保会和调委会的作用,加强巡逻队伍建设,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巡逻队员,坚持夜间巡逻,做好群防群治,强化岗位责任制。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和依法治村工作,坚持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落实帮教队伍。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村内,未发生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及越级上访现象,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村两委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四提升延伸“168”工作机制,推进村务民主管理
按照乡党委关于在村级组织中发挥“八个方面”作用的要求,实行“六步工作法”,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村务民主。今年“七一”期间有一名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两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有6名优秀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抓好党员队伍管理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素质。村党支部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分类指导。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一个党员联系1~2户群众,村两委党员要求帮扶1~2户经济困难的群众发展生产立足实际,为
民办实事。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在村财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2.5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洋背道路1000米道路硬化;这些工程都是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过听证的为民办事实项目。实行设岗定责,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党员脱困帮扶制度。以结对帮扶、“双创双带”、党员示范户等形式,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坚持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办事。村里重大的村务决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六步工作法”的要求,提请党员大会和村民小组户代表会议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认真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了让村民便于及时地了解村务公开情况,更好地起监督作用。村务公开栏按规定分为财务类、党务类、政(事)务类和回章壁四栏。将村里涉及到的公开事项,一律公开,真正做到村里的事村民能参与、能知晓、能做主、能监督、能满意。
一年来,我村虽然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全村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始终与乡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并结合村情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使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枫溪乡枫溪村
1 村庄总体规划原则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规划理念自始至终牢牢把握住地方特色的需求,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尊重村庄发展史,合理利用村庄现状建设,避免大拆大建,节约利用土地,注重保护环境的规划原则。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建设方针。根据以上村庄总体规划原则和目标,在柏口窑村实际规划设计中,我们要不断调整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意识。结合柏口窑村南面凤凰山度假旅游村是村里的钱袋子,北面紧靠盐湖的坡地是村里的粮袋子和解州去夏县杨村的解杨公路穿村而过的实际,柏口窑村规划的总体规划是:以粮食稳产高产为基础,以快速发展旅游第三产业为主导,村庄的建设以十字构架为核心,真正形成南通凤凰山度假旅游村,北达盐湖死海黑泥洗浴场,东接夏县禹王地,西连解州关圣庙的旅游新农村。建筑风格为:十字街道两旁均为2层商业建筑,东南角规划为多层旅游住宅区建筑群,东北角规划为新增户2层农住建筑群,以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标准图集27号方案为主体;其余均为传统的农家院地方风情建筑群为依托,构成城郊型旅游新农村规划格局。
2 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构思
2.1 村庄规划风格
规划设计围绕柏口窑村城郊型旅游新农村的主调,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之精华,在村东北角新规划为蓝砖小瓦双坡面的2层仿古建筑群,在村东南角新规划为灰墙红瓦四坡加斗顶的多层现代建筑旅游居住小区,沿十字路两旁规划为多色彩、多造型的2层旅游商业建筑四通八达。在村中心、村委会、文化中心、幼儿园、学校的公共建筑圈内规划为具有现代色彩的文化风情建筑。晨练晚憩的村中公园,假山挺立、花红草绿、树荫满园。在村中主道两旁2 m宽的绿带陪衬下,道路向远方延伸。从空中鸟瞰,柏口窑村,像是盐湖边上的飞鸟,又像是凤凰山下的奔马,展示着改革开放农民兄弟展翅飞翔、骏马奔腾的奋斗气息。
2.2 总平面规划布局
柏口窑村的总平面规划布局,依据村庄南高北低、房屋东西向布置的现状,采取了高低错落、条点搭配、一二层互衬的手法,进行了村庄总平面规划设计。村庄东部和西部为村民居住区,中部为村庄公用设施服务区和旅游商业区,北部为综合服务区,南部为山地风景旅游观光区。根据村庄规划路网和功能结构将村庄划分为“一片、一点、一圈”的组织结构。“一片”:指村庄旅游产业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村庄的山地部分,包括凤凰谷森林公园,凤凰金地风情园在内的区域,这个区域主要以色彩丰富的旅游建筑为主要建筑群。“一点”:指村庄中部的村民公用活动服务区,包括村委会、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幼儿园和旅游商业服务区域,这个区域主要为3层现代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一圈”:指围绕“一点”周围的村民居住组团,包括两个原有的居住组团和两个新建居住组团(东南角和东北角)区域。这个区域除两个以1层为主的农村院落为主要建筑群外,主要是新增的两个组团,分别是东南角以2层仿古建筑为主的建筑群和东北角以多层现代建筑为主的旅游住宅建筑群。村庄保留127户,户均用地面积360 m2,新建320户,户均用地面积333 m2。公建用地面积43 000 m2,商业用地面积5 500 m2,绿地用地面积58 000 m2,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
3 村庄环境总体规划方案
3.1 规划健康村庄环境
健康的村庄环境比美丽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1)重点解决污水遍地流的污染源,根据村庄南高北低的地形,变明沟为暗管,各种污水统一汇集至村中主管,然后由南向北排至村西北角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至湖区。村庄雨水也做到有组织地由南向北排放。2)重点解决生活给水问题,村庄各户原来饮水由各户打井自备水源,这次统一规划铺设给水管道至各户,充分利用凤凰山中泉水(水质达标)在村东南高地位置设置一座300 m3的蓄水池,自然压力供水,满足生活和消防要求。3)重点解决影响美观的空中线网,村委会门前的变压器由明设改为箱式安装,线路由架空变为电缆埋地敷设至各户。电话、电视、信息网络线路也统一规划为穿管暗敷,从而使村庄有一个洁净健康的环境。
3.2 规划绿色的村庄环境
规划绿色的村庄环境,遵循“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这次柏口窑村的绿化规划以绿色植物为主体,提高村民休闲观赏的绿色空间,创造四季有绿的环境景观,采用集中绿化和道边绿化相结合的手法,以“绿地均享,线形贯穿、步移景异”为基本原则,共规划小游园六处,树种以乔木为主,花灌木为辅,乔灌结合,形成独特游园自然景观。十字主道两旁为2 m宽的绿化带,主要栽植乔木,形成树冠,给行人、停车创造绿馨的环境。次道和支道两旁主要为花草,点缀小树(冬青、松柏等),使村庄到处充满着花香草绿的氛围。
3.3规划良好的村庄交通环境
柏口窑村处于一面为山,一面为湖的自然地形,村庄道路规划在原有一条东西向的解杨公路基础上,又规划了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从运城市可直接通往凤凰山旅游度假村,形成了一个十字骨架,在村周围用环村路与各巷道贯通,既满足了消防要求,又杜绝了终端路。村中主道路规划为16 m宽,次道路规划为9 m宽,巷道路规划为6 m宽。
3.4规划整洁文明的环卫设施环境
村庄整洁文明的环卫设施,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合理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医疗保健卫生设施、购物超市、美容美发等配套设施外,农村的垃圾收集、厕所设置,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规划内容。本次柏口窑村共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点5处,采用“每户分类—村集中—乡中转—县市处理”的模式,规划设置厕所8座,全部为水冲式厕所,每座建筑面积50 m2。
总之柏口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从村庄总体规划原则目标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构思到村庄环境总体规划方案等项内容的落实,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充分说明了人对居家环境的文化理念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特别表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农民寻找“诗意的居所”。柏口窑村新农村规划设计就是为他们而设身定造的。
摘要:通过“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从总体规划原则目标、总体规划布置构思、总体环境规划方案的实践,论述了人对农家居所文化观念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的特别表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原则目标,布局构思,环境规划
参考文献
红光村是典型的朝鲜族村,居民全部是朝鲜族。多年来,全村多数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常年在韩国打工人员有406人,国内打工人员290人,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村两委班子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農村的设想,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九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在九台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末开始筹划红光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红光村决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资金开发建设,并通过多方努力,于2009年和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吉林省注册为吉林省林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红光村的协议,并在2010年初全面启动了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居民住宅、商铺、老年公寓、学校、卫生院、综合性村部、燃气站、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农机生产合作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民族旅游、电影院、超市等。2010年,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居民住宅、老年公寓、农机合作社、绿色水稻生产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居民住宅为13层高层住宅共4栋,已经全部封顶,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可入住500户,入住人口1380人。建设主体为3层楼房的商铺1栋,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产权交给红光村2000平方米,实行对外租赁,所得租金用来解决本村居民住楼的费用。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和饮马河卫生院主体已完工,其中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饮马河卫生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楼、农机库已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此外还建设地下车库4180平方米,燃气站300平方米。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红光村走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2009年总投资1401万元,其中由国家、地方配套及村民自筹876万元、农发行投资525万元,建设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共占地7公顷。其中水稻育秧基地4公顷,现已经建设完成塑料大棚15栋、智能温室1栋,双层充气大棚1栋;建设农机仓库、晾晒场、水稻烘干、仓储库房等设施占地3公顷。同时,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自愿加入合作社。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实行利润分红;不愿入股的农户,其土地可以租赁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每公顷水田租金为5500元。由于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打破了原来社与社、户与户的界限,全部改建为5~8亩的高产方田,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公顷成本下降1600元,而水稻却增产10%,增收1800元。
2011年,红光村计划完成林江(红光)新村的整体配套工程,包括上下水、供暖、燃气站、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安装,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项目。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在现住宅楼道西,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计划建设集住宅及民俗生态园为一体的民俗旅游观光园,重点项目为民族餐饮、民俗观光,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并入林江(红光)新村管网。
xx村隶属于xx镇xx村,座落在xx镇西端。全村xx户、xxx人,设一党小组,二村小组,现有党员x人,村、组干部x人。全村有耕地xxx亩、林地xxx亩,经济上以种植优质稻和无籽西瓜、南丰蜜桔为主,近年来从事建筑业和外出务工的村民日渐增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xxxx余元。村庄房屋座西朝东,但有一定的规划。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变得规划、道路硬化、庭院洁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呈面出“五新一好”雏形。
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规划,高村定位。结合我村实际,聘请xx专家对我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三图一书”,并因地制宜地确定了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五年规划以及要办的主要实事。
2、抓好重点,搞好“六改”。在新农村建设中,我村从群众最关心的抓起,以“三清六改”为重点,使村民从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看到变化、最大受益。一是改路。硬化村内主干道xxx米,入户路xxx米;二是改水。打大井集中供水,埋设主分管线xxxx余米,改水率达xxx%;三是改厕。建蹲盆式户厕xx个,改厕率达xx%;四是改房。拆除空心房、土坯房x栋,面积xxx平方米,并粉刷村民住房墙面;五是改栏。拆除猪、牛栏xx间,新建xxx余平方米,实现人禽分离;六是改环境。对全村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清理垃圾、污泥xx余吨,新建垃圾窖x个、建排水沟xxx米,清除路障xx处,并安排人员定时打扫卫生。通过集中开通“六改”,基本实现了孟书记提出的“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住整洁房”目标。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xx的村庄现有规划和布局,结合本村产业上的基础,新建了村民休闲活动场所,并搞好四周绿化。建好农民培训站。结合产业特色,建立了新型农村培训站和农业科技培训点,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并开展了“树新风、评五好”活动,评选了今年度的“好兄弟、好丈夫、好妻子、好婆媳、好邻居”,促进新风尚的形成。
4、发动群众,全村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努力发挥主体作用,发动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全村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xx.x万元,其中:省补助xx万元;挂点县领导x县长x万元;市国安局x.x万元;县粮食局x万元,农户集资x万元;村民共投劳xxxx个,折合资金xx.x万元。村、组干部、理事会成员一心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理事会成员带头拆自己的房子。老党员彭义贤无论睛雨几乎天天在忙新农村建设,引水浇硬化地面,清垃圾、平路障,不讲报酬,舍小家为大家。
5、健全机制,常抓不懈。为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建立了党员议事、党员十带头、村民议事、理事会工作职责、村规民约等xx项工作制度,使新农村建设中有人理事、有章理事。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卫生保洁、道路维护、纠纷调解和财务公开长效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能一抓到底,保持长效。
2008年5月16日
平川镇芦湾村现有4个合作社,361户,1459人,耕地面积3051亩。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社区党支部,老年党支部,蔬菜协会党支部)有党员93名。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自2006年芦湾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试点以来,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芦湾村紧紧抓住省列新农村试点村机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建设生态文明新村为目标,按照壮大产业、提升档次、综合配套、整村推进的要求,整合资金920万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奥瑞金、绿源等种子企业,全村落实玉米制种2800亩,花卉蔬菜制种60亩。种植加工番茄200亩,订单农业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6%。并完成红枣定制1600亩,栽植红枣1600亩,栽植红枣78000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51亩,日光温室累计达到180座,其中国家投资42万元,完善改造日光温室设施120座,旧棚改造每座补助2000元,新建每座补助3000元,全村平均每两户拥有一座日光温室。为实现“万元棚”目标创造了条件。同时,引进2000株新品种葡萄苗木,对部分地段葡萄长廊进行了更新嫁接换优。全村新增养牛大户20户,累计达到120户,养牛达到1400头。为了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村东沙岗子规划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建造露地葡萄示范基地和奶牛养殖小区,占地面积350亩,定制优质葡萄120亩。
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壮大劳务经济。芦湾村针对人多地少的现状,坚持把转移农民、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一方面狠抓实用技术培训。多次邀请市县农业、畜牧、科技技术人员举办温室蔬菜栽培与管理、奶肉牛养殖、制种技术讲座,深入村社和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宣讲,解决实际问题。村上邀请了两名技术员承包指导农户温室种植。定期开放“农家书屋”和村信息服务室,利用图书、网络和远程教育为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重点进行了日光温室建造栽培技术的培训和县委、县镇府扶持奶产业、设施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宣传。国家投资1.2万元,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1870人(次),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的科技,兴农意识、品牌质量意识、农业投入意识、抢抓机遇意识。狠抓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102人参加了镇上举办的计算机、电子装配、焊工、瓦工、缝纫培训班,与广州冠宏电子厂、玉门市黄花农场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60%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了“万元人”的目标。
三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五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投资30万元(水泥300多吨),自筹资金450万元,两年新建高标准小康住宅106户,全村小康住宅累计达到261户,占总户的73%。完成了1、2社90户农户前门面改造。投资20万元对全村9.2公里油路进行了补修,配合交通部门建成客车停靠点两处。自筹资金10.5万元架设自来水153户580人,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国家投资24万元新打机井8眼,并进行了水电设施配套;国家投资17.8万元衬砌U形渠道16公里,其中06年衬砌6公里,07年衬砌10公里,同时狠抓生态环境建设,栽植河柳150亩30000株,绿化树木3000株,国家投资5万元,小康住宅绿化带3条3公里,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四是坚持和谐兴村,统筹各项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文明之星榜”、“十星级诚信文明农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体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投资2万元完善了村卫生所医疗设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17人,参合率达98%。争取和自筹资金72万元新建了1105平方米小学教学楼,改善了办学条件。并成立了平绿佳蔬菜协会芦湾分会、芦湾老年协会;投资4万元购置了文体活动设施,成立了老年协会,开办了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清洁农村大行动”活动,国家投资8万元,在村委会办公中心修建了焚烧垃圾池1个,固定垃圾桶4个,在各社制作了铁制垃圾车12个,垃圾集中焚烧填埋场三处,以上项目共七项,2006年到2007年完成国家等投资100万元,对生活、生产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填埋处理,提升了村容村貌整体水平。投资47.6万元建成9548平方米的文体健身广场,为群众文化娱乐、运动健身、宣传教育提供了场所,探索出农村文化设施、场地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建起了村情展览室、宣传长廊、德育教育长廊、廉政文化墙,构建了对广大村民和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
五是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党建水平。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发展党建示范村成果,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根据全村产业发展和党员结构,成立老年党支部,蔬菜协会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3个支部,撤销原企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产业发展、和谐共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建立独立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配套建设微机教室,搭建党员教育和活动新平台,拓宽农村干部群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三是完善村务活动中心设施,推行一站式办公。本着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在村委会二楼,按照一站式办公的要求,添置办公设施,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各项制度,建成高标准的村务活动中心。四是完善村民自治,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办企业受产品结构和市场变化的影响,效益有所下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缺乏后续项目的支撑;全村整体发展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大项目,缺少能人、大户的强有力的带动。
二是部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自我发展能力弱,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是党建、精神文明的创建水平还需进一步创新和提高。2008年,全村工作的总体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镇党委、镇政府产业发展(一压二扩三主攻二支撑)思路,以加快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奶牛产业、特色劳务产业为主攻方向,依靠项目和科技支撑,强化领导,靠实责任,加大政策扶持,提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覆盖率,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充分发挥本村潜力和优势及设施条件,培育一批“万元棚”、“万元人”、“万元圈”典型,促进全村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按照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到2010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其中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800元。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产业
2008年芦湾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培育一批“万元棚、万元圈、万元人”为目标,重点实施120亩露地优质葡萄、150头奶肉养殖小区、120座日光温室改造、劳务输出500人重点工程。计划改造日光温室120座,已完成53%的任务。新发展露地鲜食葡萄120亩。总投资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万元,新建奶牛养殖小区1个,修建畜舍30栋,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近日,打算到新疆购买奶牛;抓好剩余劳动力输转,集中进行劳务技能的培训学习,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为增加收入提供保障。至目前,已输出劳动力428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12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多万元。
二、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生态家园
按照“五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模式,完成高标准小康住宅30户,完成1、2社110户农户前围墙改造,粉刷、粘贴瓷砖扫尾工作。
三、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新型农民
引导扶持蔬菜运销协会、畜禽养殖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农业科技、产后处理、市场经济等知识培训和考察,聘请设施农业、奶牛养殖专业技术人员2名,常年指导特色产业,使全村每户农户都能掌握1-2门科技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科技素质。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继续争取资金新铺油路照面2.5公里,目前,已新铺油路1.2公里。完成了村农民文化健身广场的绿化、美化工作,绿化广场3000平方米,种植各类花卉苗木4600多株;下一步我们继续抓好其他活动设施的完善配套工作,努力打造生态芦湾、绿色芦湾、富裕芦湾、和谐芦湾新形象。
火车站乡莲荷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双清区火车站乡莲荷村地处邵阳市区北面,距城区8公里,西靠双清区城东乡,北与新邵县雀塘镇清水塘村相邻,辖20个村民小组,480户,1532人,其中党员39人,土地面积3.24平方公里,现有水田830亩,旱土268亩,森林4000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销售花卉苗木和务工经商为主,200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050元。新农村建设给莲荷村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4000亩自然森林繁茂如茵,鸟语花香;1000亩花卉苗木草长莺飞,郁郁葱葱;绿树掩映下的人工湖泊鲜翠欲滴,波光粼粼;天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枝繁叶茂,瓜果满枝。一辆辆满载着花卉苗木的大卡车快速奔驰在水泥路上……二、莲荷村的发展现状与特色
莲荷村坚持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新产业,在发展生态产业中营造新环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之路。(一)森林植被保存完好,自然环境优美
莲荷村有4000亩连片森林,与周边连片森林达1000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目前市辖三区森林面积最大、树木品种最多且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方,由于生态环境好,村里70岁以上老人达100多人,拥有”长寿村”的美誉。(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优良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莲荷、白云、春风三村联动,通过群众自筹、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三村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投工6000多个,于2004年完成了白雀路的砂石路面改造,2006年又将该路段进行了全程硬化。其中莲荷村投入资金120万元,将原来宽不过3米、长约2.7公里的土坯路改扩为宽4.5米的水泥路,如今,从城区到莲荷村全程水泥路只需15分钟的车程,为市区前来莲荷村观光休闲提供了方便。2004年,莲荷村又从市、区争取人畜饮水专项经费10万元,打了一口近200m3的深水井,铺设了1200米自来水管,使全村群众及相临的杨柳、高家等村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莲荷村还先后争取资金30万元修建标准渠2300米,硬化蓄水山塘5口,维修了水库坝基,新挖鱼池20多亩,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灌溉网络,使600余亩的田土能够旱涝保收。(三)产业调整效果显著,花卉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80年代初,莲荷村就是原郊区和周边县区东北松幼苗基地,90年代末,双清区委政府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莲荷村的花卉苗木种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带给莲荷村的不仅是片片绿色,更是村民浓浓的致富希望。2006年该村有300多户种植花卉苗木,实现花卉苗木销售收入260万元,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莲荷村成了邵阳市区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为了把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强,该村又先后引进了天源现代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建民集团苗木基地、莲荷休闲垂钓山庄等项目,现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000余亩,精品水果种植面积300余亩,引进和发展紫薇、罗汉松、龙爪槐、银杏等100多个花卉苗木品种以及欧美杂交高抗无核维纳斯葡萄、蒙娜丽莎西梅、五星枇杷、日韩系砂梨等26个品种15600余株名优精品水果树木,形成了以溪流、林场、鸡冠石水库、村园艺场、市水土保持站为中心,森林、花卉苗木、精品水果、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的天然森林氧吧和森林公园。每到节假日,前来我村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的市民络绎不绝,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项目成了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村民素质高,民风淳朴
莲荷村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村里开办了农民夜校,组建了舞狮队等群众文艺组织,开通了有线电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会治安也较以前有很大改观,多年来无一例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和吸毒行为。村里加大了计划生育宣传力度,鼓励村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对于两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村计生协会免费提供花卉苗木种植技术指导和优先联系贷款服务。村民的计划生育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该村连续五年被评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04年,莲荷村依托自有森林资源和花卉苗木基地,创建了双清区首个青少年农业科技示范教育基地,2005年创建了全市青少年体验教育基地,莲荷村成为了市区各中小学开展课外体验教育的最佳去处,前来莲荷村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每年达到数万学生。为解决孤寡老人的供养问题,2004年底该村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市内环境最美、功能最齐、设施最完善的农村敬老院。不仅为本村的孤寡老人解决了老有所养问题,同时也为市内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养老休闲的好场所。三、莲荷村今后的发展方向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标准和莲荷村中长期发展规划,莲荷村未来的发展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重点建好“一部二基三路”。“一部”,即建好集村党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治安调解室、计生服务室为一体功能齐全的“五室”村部;“二基”,就是建成1500亩花卉苗木基地和完善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基地;“三路”,就是在年内全面硬化从村部到雀塘清水塘村、村林场以及市水土保持
站的环行公路,总里程达10公里,彻底打破交通瓶颈,构建投资发展平台。第二步,倾力打造“二园五区一平台”,就是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和生态示范园,多渠道吸纳境内外资金,将莲荷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土保持示范区”、“库区移民重点支持区”、“森林保护重点区”和“城郊休闲旅游区”,努力构建经济发展平台。第三步,建成以“休闲旅游、花卉苗木、现代农业示范”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停车住宿、商业购物、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齐全,山清水秀,人年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的和谐小康新农村。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明村的建设,**村的建设速度加快,村民的收入持续稳步增加,人们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越。
**村是个大村,虽然村集体经济收入比较高,但是摊子大,花费大,光靠自身实力难上大项目。
自**年新一任村两委会班子上任以来,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争取资金,集中有限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年多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夯实基础,发展生产
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按照宁波“联镇带村”工作会议精神、**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思想宣传上再发动,工作力度上再加大,点面结合,联片推进,继续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绿、改陋习)为着力点,村居环境整治为龙头,发展经济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打造新环境、发展新经济、探索新机制,扎实推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云西崖水库是一座病危屋顶水库,为保证水库坝下的人员安全和农业用水,多方落实修理费用,村里积极向上级水利部门争取资金212万元,预计在今年十月动工。
**村积极配合镇政府小流域工程的推进,建成后的小流域已成为**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备受村民称道,同时达到了沿河亮村、沿河兴村的目的。
加强引导、鼓励农业创新。**的经济作物主要以桔子为主,由于农业布局不合理,市场的变化和品种更新,使原来的桔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导致桔农的桔子卖不出去。村民的收入随之减少。为引导和鼓励村民改种它种经济作物,村两委会,决定对改种的农户给予奖励,并且将其中一块集体土地出租给农户种植其他高收益的农作物。对一部分农户,做好转产转业,促进其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
利用各种宣传栏、公告栏、远程教育等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各类科技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利用**镇中心地这个有利的地理条件,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加强招商引资拓展开发项目。
二、选好班子,开展工作
一个团结的、战斗能力强的班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一个班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力度。
**年正值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在公平、合理、民主的氛围中,选举出了新一届的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
两委会成立后,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统一工作思路,村里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老年协会和知名人士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发放150份《征求意见表》。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党建、发展生产、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村两委会针对这些意见,开展分析、总结,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年2月15日,**镇**村163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对3名述职的村干部就会不会办事、是否公正公平和廉洁自律等进行民主评议。这开了**镇农村干部向村民作工作述职报告的先河。
三、办实事,走和谐之路
1、**陵园的落成多年来由于建造陵园,去世村民的骨灰都不能下葬,群众反映强烈,要求修建陵园的呼声不断。建造一处合理而又有前瞻性的陵园迫在眉睫,也同时摆上了村两委会的议事日程。由于多种原因,地址多次改变。为充分体现民主,尊重村民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并让村民以户单位进行投票选举,最后决定建造地址。
陵园目前已投资130余万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可容纳400支墓穴,整洁、漂亮、道路通畅,是目前**镇内最具规格的优质陵园。
按规划,村里将继续投资90万元,浇筑进陵园的道路和陵园内的停车场。
在陵园牌楼落成后,村干部率先捐资,有所建树的村民也纷纷资源捐资,到目前为止已达40多万元,这批资金将直接利用在陵园建设上,并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村民的捐资既节约了资金、调动了村民建设**的热情,同时也证明了,建造陵园是大事、好事、实事。
2、改变村容村貌,清洁卫生
在新造的道路和公园旁种植香樟树,增加绿化面积。
**村出资在村里建造了两处休闲公园和一个健身场所,从**市文体局争取10多万元的健身器材,安装在公园、健身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内。
已投入使用的两个红白喜事场所,共投资140多万元,在建造之前广泛征求意见,定下建造方案,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两个场所,宽敞、明亮,同时容纳600人就餐,车辆出入方便,适应时下形势,并对场所内的用具进行翻新。
出资10多万元,拆除露天粪缸和老旧简易厕所30多处,新建公共厕所两座,改变村里的卫生状况。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建成了保洁监督员和保洁员队伍。村里的道路、垃圾桶和厕所都有专人进行保洁,做到日洁、日清。村里每年的保洁费用在8万以上。
新安装315kv变压器两台,解决村民用电困难;
**年初开始的全村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此项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积广,预计投资100多万元。
3、增加村集体收入,新建村综合楼
**村两委会增加村里收入,合理利用原停车场,出资建造新综合楼,大楼总建筑面积4500㎡,分五层,消防设施齐全,并按照了电梯。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里增加90多万元的收入。到9月为止,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总投资共350多万元。村里没有资金,村两委会决定以建成后的预期租金来抵偿建造费用。村两委会作出这个决定,是经过市场调查后慎重决定的,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4、积极配合市、镇两级政府重大工程的开展
红胜海塘续建工程、东环线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都涉及到**,**村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征地、征山工作。
随着行政区块征地工作的展开,镇里企事业单位的陆续进驻,必将大大加强**作为**镇中心的地位。
四、关爱弱势群体
凡年满18周岁的本村村民去世,村里规定必须派人慰问并送花圈,党员同志去世,党支部必须派人慰问并送花圈。
根据村里的财政状况,适当增加老年人的待遇,在户村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有村里统交,光此一项就需19多万元。**年新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00多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五、丰富文娱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成立了妇女腰鼓队,村里出资购买器材、服装、聘请老师,丰富了业余生活。村两委会极力倡导此类健康的生活方式。
**腰鼓队在**年的**镇第二届农渔民运动会和**市第二届龙鼓大赛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使腰鼓队远近闻名。每逢村里有重大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久久”重阳节,腰鼓队都义务参加表演,活跃、丰富了农村的文化。
六、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党员人数众多,镇党委决定成立**党总支,下设三个党小组。
**村共有党员102人,65岁以上占65%以上,老党员比重大。由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党支部需要有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使村里工作后继有人,党支部重视年青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
**村的党员大会逢双月十五日召开,每次到位率达到70%以上,即保证了党员的理论学习,也加强了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同志的沟通。使党支部与全体党员始终在思想上、工作上保持一致,保证了工作的连贯性和透明性。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在遇重大事项前,不定期的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充分体现了民主。
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同志参加义务劳动,突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年8月15日的党员大会上,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干部向溪口镇石门村村委主任毛文国同志学习,学习他的为民奉献牺牲精神、为村民办实事的精神。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村两委会重视治调队伍的建设,选配年青干部担当治调主任,一年多以来,村里未出现重大事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春节前,村里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夜间巡逻队,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村治调主任被评为治调系统先进个人。
村两委会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倡导廉洁自律和压缩非正常性开支的工作作风,外出办事、接待客人一律私车公用,从不向村里报销油费、餐费,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好事、办实事。
七、主要工作经验
首先,拥有一个坚强团结自律的领导班子。从新一届的村两委会选出以后,为村里做的大事、实事、好事赢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拥护,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工作能力。
其次,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做出成绩的关键。从两委会的选举,重大事项的决策,都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无不体现民主、民意、民愿,这样做的结果是,村里所作的事,赞成的多,反对的少,提高了党组织、党员在村里的威信,同时为以后工作和下一届村两委会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为了解**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3月20日至3月28日,我们小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再次实地了解了**村的产业建设、村道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庭院卫生、村务管理等情况。采取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当地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就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力求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的东面偏北方向,地处较为偏僻,居住分散。总面积为11494亩,村部是废弃的一个小学。2008年末,全村总人口1798人,510户,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93亩。年人平均纯收入3800元。全村共有毛坯公路四条,总里程30多公里。
二、****年**村工作规划
根据实地调研了解的情况,结合当地群众的强烈意愿。做出******村工作规划。
1)搞好石坪至枫树通村公路的水泥硬化,和对全村四条通组公路,进行砂子铺设与维修。总里程20公里,共需投资105万。
2)由于**村是地质灾害频发村,受8.2洪灾影响,和村工作的整体安排,今年需护坡1200米,抢修2座桥。根据乡十二五规划,改善居住条件,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全村要完成8户危房改造,全村产业以林业为主,通过林权制度改权,山林到户,自主经营,计划造林3000亩。
台安县高力房镇后黑村“幸福村庄”建设材料
后黑村位于台安县高力房镇西北4公里,辖7个村民组,共有人口1507人,耕地面积4000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50元。几年来,后黑村紧紧围绕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高力房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充分结合村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以改善农村基层条件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社会发展程度为目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提高生产能力为突破口,多管齐下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饮水设施建设。饮水难是困扰社树人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村民都吃不上一口方便水。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全村人民团结起来,共投资54万元,铺设了3057米的主管线,5790米的分支管线以及2200米的进户管线,全村400户村民都可以在自己家喝上纯净的 自来水,困扰后黑村人多年的饮水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2010年,又投资23万元,实施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护栏工程。划出半径为50米、周长为400米、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其四周设臵了高1.8米、全长400米的砖混截污防护栏,并在显要位臵设臵保护水源警示标志牌8个,全村人健康饮水得到了保障。
二是加强村屯道路建设。积极与县交通局、镇交通办协调,铺设进村标准柏油路2.1公里。投资216万元,清理270多户门前柴草、粪堆等附着物1.4万立方米,修筑路宅边沟3500米、包装临街围墙6800米,安装路灯105盏,打造了一条全长3500米的路宅分离精品街路。投资49.6万元,在全村修筑全长为7.7公里、共计14条的砂石路,在全村实现了户户通,彻底结束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三是加强文教卫生设施建设。针对村卫生所设备落后,村民就医难的问题,村里投资5万元,维修了村卫生所,添臵了必要的医疗设备;针对全村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现状,投资45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村部,并重点开辟了文化科技活动室;投资22.5万元,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广场。
四是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和谐 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村内环境。投资20万元,在全村主要街道两侧设臵垃圾箱100个,每个垃圾箱都有专人负责清运垃圾和日常维护。设臵临时垃圾填埋场,并投资33万元,配备了垃圾转运车,负责将垃圾运送到县城指定位臵。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了一支由4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实行“户集、组收、村运、村处理”的管理模式,做到了整个村保洁全覆盖,确保了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保洁员具体工作由村委会安排,投入32万元,配备了4辆机动车,要求“两扫两保一巡查”,即上午、下午各扫一遍,各保一次,下班前巡查一次。总投资97万元,购臵了粪便运输车、铲车、搅拦机等粪便处理设备三台,建立了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粪便处理场一座,该场地配备了防污网和防渗漏等设备。做到了及时收集,统一运送,集中处理,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五是加强环境可持续整治建设。后黑村地处土地沙化地带,土地贫瘠,农作用产量仅为周边村的三分之一。为解决这种情况,村里投资33万元实施了种植苜蓿草植树造林改良沙化土壤工程。建设防风固沙林带100亩,间种苜蓿草100亩,植树创造价值40万元,苜蓿草创造产值30万元。工程实施后,有效地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沙化面积,达到了防风固沙、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实现了农林牧业可持 续发展,带动了全村及周边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经济发展。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多措并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一是把养殖业做大做强。养殖业是后黑村的传统农副业,已经存在很多年,但是由于是散户养殖,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经济效益一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顺应“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广大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村外集约养殖。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协调组织职能,作到“四统一”,即全村养殖户统一购买饲料,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改良品种,统一组织营销,解除了养殖户产前、产中、产后等后顾之忧。几年来,全村共投资260万元相继建立3个村外养殖小区,生猪存栏量达到4000头,肉鸡存栏达到10万只,年创效益350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针对本村土质特点,投资400万元建立了蔬菜有机基地400亩,新建(120米×7.5米,1.35亩)无支柱、钢筋骨架、自动卷帘、高科技保温大棚100栋。同时新建堆肥厂3000平方米,生产有机肥,保证棚菜用肥需要。通过采用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农业高新技术及配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和产出率。整个基地年产有机蔬菜300万公斤,年创产值350万元。投资290万元建立了陆地菜生产基地500亩,年创产值300万元。三是大力兴办私营企业。几年来,共计投资1500万元相继创办私营企业6家,其中玉米深加工厂年创产值240万元,3家水泥建筑材料加工厂合计年创产值340万元,2家塑料制品加工厂合计年创产值600万元。这6家企业同时安排劳动就业120个。
四是大力发展运输业。目前全村拥有各种运输车辆50余台,分别从事粮食、蔬菜、物流等运输和贩卖,年实现纯利润600万元。与此同时,后黑村大但实践“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先后成立了种植业生产协会和种植业生产合作社,统一组织全村种植业的生产和销售,吸纳上述运输大户为会员,组成经纪人队伍,负责种植业产品的运输和外销。通过专业生产协会的运作,全村种植业规模和效益逐年增加。
五是把劳务产业做成农民增收的另一渠道。后黑村对村民外出务工实行有组织的管理,注重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节假日村两委班子成员代表全村村民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慰问,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点,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把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加强群众思想首先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八荣八耻”教育,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 睦、邻里团结、不打架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告等良好村风民俗。在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过程中,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以“我建我村,共建新农村,增光添彩,添砖增瓦,提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为乡风文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群众法纪意识。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加强群众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增强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村治保委员会工作制度》、《治安联防工作制度》、《村调委会工作制度》,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小组,经常开展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调整充实综治、治保、调解、帮教、联防组织,广泛深入推行十户联防、联户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模式,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网络,教育群众实施邻里守望,有效提高农村治安防范工作水平,达到“平安乡村”建设标准,全村无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连续三年无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着力巩固“安全文明村”创建成果,积极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户参评率达到100%。全村共评选出9 星级文明户10户,8星级户17户,7星级文明户13户,“好儿媳”10人,“五好文明家庭”11户,对评选出的各类先进户及个人进行了表彰鼓励,通过该活动的开展,群众的精神风貌有了大的转变,争做“好”氛围更加浓厚。
四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群众崇尚科学,革除封建迷信等各种陋习,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自觉养成科学、健康、互助、文明的生活方式。组建村民间秧歌队,传承和发扬民间曲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93%以上。
五是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依托新建的终端接收站点,重点围绕特色产业、适用技术、政策法规等开展培训,并辅之以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劳动安全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巩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工作水平,提高培训绩效,通过培育,90%以上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致富实用技术。
六是大力发展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后黑村始终把教育放在首要的发展位臵来抓,近三年来共计投资30万元,对村小学的校舍进行了翻建,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彻底的美化和绿化,并更新和添臵了大量的教学设备,村小学教育教学成绩一直排在全镇前列。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除解 决基本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外,还积极引导全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了100%。全村弱势群体得到高度关注,全村“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全村60岁周岁以上老人均享受了新农保政策待遇,16至59周岁以上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与此同时,各种惠农政策也百分百的在群众中得到贯彻和实施,全村呈现出“老有所养,困有所帮”的祥和局面。
【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村新农村建设申报材料10-09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06-28
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07-14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07-03
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06-05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07-23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09-16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10-02
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11-04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典型材料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