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四离骚知识点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必修四离骚知识点(精选6篇)

苏教版必修四离骚知识点 篇1

一、读准下列的字。

悼念(dào)

诽谤(fþi bàng)

诅咒(zǔ zhîu)

繁芜(wú)丛杂 轻蔑(miâ)

浅尝辄(zhã)止

豁(huî)然开朗

估量(liang)空(kîng)白

永垂不朽(xiǔ)

卓(zhuï)有成效

抹(mǒ)杀

嫉(jí)恨

给(jǐ)予

索(suǒ)然

肤(fū)浅 颛臾(zhuün yú)

虎兕(sì)

柙(xiá)

相(xiàng)夫子

社稷(jì)

粟(sù)米 鸡豚(tún)狗彘(zhì)

庠(xiánɡ)序

孝悌(tì)

数罟(cù gǔ)

洿(wū)池

养生丧(süng)死

饿莩(piǎo)签(shǔ)署

曙(shǔ)光

煎熬(áo)

歧(qí)视

镣铐(liào kào)

枷锁(jiü suǒ)缔(dì)造

戳(chuō)子 戮(lù)力

兑(duì)现

侈(chǐ)谈

拯(zhþng)救

磐(pán)石 撒撒(sü)气

旋(xuàn)风

赎(shú)罪

匿(nì)迹

披露(lù)真谛(dì)祈祷(qí dǎo)

巍峨(wýi ã)

心急如焚(fãn)崇山峻(jùn)岭

崭(zhǎn)新

蜕(tuì)变

蜿蜒(wün yán)

耶稣(yý sū)

洋溢(yì)

履(lǚ)行

摇摇欲坠(zhuì)坎 坷(kǎn kþ)

劈(pÿ)出

赝(yàn)品

萎缩(wþi suō)后嗣(sì)

嫉(jí)恨

骇(hài)人听闻

义愤填膺(yÿng)

二、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悼念

诽谤

诅咒

诬蔑

估量

抹杀

嫉恨

给予

索然

肤浅

颛臾

虎兕

相夫子

社稷

粟米

庠序

孝悌

数罟

洿池

饿莩

曙光

签署

煎熬

歧视

镣铐

枷锁

缔造

戳子

戮力

兑现

侈谈

磐石

拯救

撒撒气

旋风

赎罪

匿迹

披露

真谛

祈祷

巍峨

崭新

蜕变

蜿蜒

耶稣

洋溢

履行

劈出

赝品

萎缩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繁芜丛杂

浅尝辄止

豁然开朗

永垂不朽

崇山峻岭

摇摇欲坠

坎坷曲折

卓有成效

鸡豚狗彘

养生丧死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繁芜丛杂:原指草木繁盛,杂乱而又没有条理,文中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豁然开朗:形容有昏暗窄小而变为明亮宽敞。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者自己的学习探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卓有成效:办事有成绩,效果显著。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惊讶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良风气。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公之于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空头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慨充满胸中;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适用对象较广,可指人,也可指物,中性词。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没有办法了,比喻解决不了问题。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摇摇欲坠:形容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第二专题知识整理

一、读准下列的字。

汗涔涔(cãncãn)

谛听(dì)

雪茄(jiü)

离间(jiàn)

江堤(dÿ)

见地(dì)

昧心(mâi)

缜密(zhþn)

亲戚(qi)

惊愕(â)

沉吟(yín)

混账(hùn zhàng)

规矩(guÿju)

勾当(gîudàng)

伺候(cì hou)

咀嚼(jǔjuã)繁漪(fányÿ)

焚烧(fãn)

打量(dǎliang)

唆使(suō)笞刑(chÿ)

粗糙(cüo)

镂刻(lîu)垂头耷(dü)脑

抽搐(chù)

蜷缩(quán)牛虻(mãng)

恫吓(dîng)

黝黑(yǒu)

缄默(jiün)

懊丧(ào sàng)

憎恨(zýng)

虫豸(zhì)

虐待(nûâ)

咆哮(páo xiào)

笼罩(zhào)

引擎(qíng)

缭绕(liáo)

供给(gōng jǐ)

搭讪(shàn)

拱桥(gǒng)

搭档(dàng)

拯救(zhþng)成沓(dá)

拎东西(lÿn)

推搡(sǎng)

忐忑不安(tǎn tâ)

暮霭(ǎi)

漱口(shù)

濒临(bÿn)

恻(câ)隐之心

搪(tánɡ)瓷

二、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汗涔涔

谛听

雪茄

离间

江堤

见地

昧心

缜密

亲戚

惊愕

沉吟

混账

规矩

勾当

伺候

咀嚼

繁漪

打量

唆使

笞刑

粗糙

镂刻

抽搐

蜷缩

牛虻

恫吓

黝黑

懊丧

憎恨

虫豸

虐待

缄默

咆哮

笼罩

引擎

焚烧

缭绕

供给

搭讪

拱桥

搭档

拯救

成沓

推搡

暮霭

漱口

濒临

搪瓷

拎东西

垂头耷脑

忐忑不安

恻隐之心

三、解释下列词语。

不可思议: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恻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不祥之兆:不吉利的预兆。

第三专题知识整理

一、读准下列的字。

氓(mãng)之蚩蚩(chÿ)

涉淇(qí)

愆(qiün)期

将(qiüng)子

垝垣(guǐ yuán)载(zài)笑载言

于(xū)嗟(jiý)鸠(jiū)兮

桑葚(shân)

徂(cú)尔

汤汤(shüng)

渐(jiün)车

帷裳(cháng)

靡(mǐ)有朝矣

咥(xì)笑

隰(xí)

总角(jiǎo)

言笑晏晏(yàn)苗裔(yì)

孟陬(zōu)揆(kuí)

扈(hù)辟芷(zhǐ)

汨(yù)

搴阰(qiün pí)

骐骥(qíjì)

驰骋(chí chþng)

憔悴(qiáo cuì)

栈(zhàn)道

猿猱(náo)

巉(chán)岩

湍(tuün)急

喧豗(huÿ)

砯(pÿnɡ)崖

峥嵘(zhýnɡ rïnɡ)

崔嵬(wãi)吮(shǔn)吸

鬓(bìn)角

夔(kuí)州

悯(mǐn)默

恬(tián)静

迁谪(zhã)

浔(xún)阳

荻(dí)花

萧瑟(sâ)

霓(ní)裳

嘈(cáo)杂

金帛(bï)

画舫(fǎnɡ)

篦(bì)子

红绡(xiüo)

呕哑嘲哳(ōu yü zhüo zhü)

迷惘(wǎnɡ)

雕阑(lán)玉砌(qì)

信笺(jiün)

凝噎(yý)

二、读准下列的字。

涉淇

愆期

将子

垝垣

桑葚

徂尔

汤汤

渐车

帷裳

咥笑

驰骋

憔悴

鬓角

夔州

画舫

篦子

总角

苗裔

孟陬

辟芷

搴阰

骐骥

栈道

猿猱

巉岩

湍急

喧豗

砯崖

峥嵘

崔嵬

吮吸

悯默

恬静

迁谪

浔阳

荻花

萧瑟

霓裳

嘈杂

金帛

红绡

迷惘

信笺

凝噎

呕哑嘲哳

载笑载言

靡有朝矣

言笑晏晏

于嗟鸠兮

雕阑玉砌

氓之蚩蚩

三、重点词语释义

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十分险峻。也形容一个人有万夫莫开之勇,一个人挡上万个人。

杀人如麻: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第四专题知识整理

一、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钦佩(qÿn)

桎梏(zhì ɡù)

各抒己见(shū)

沉湎(miǎn)

相称(chân)

同胞(büo)

枉然(wǎnɡ)

单薄(bï)

赐予(cì)

铿锵(kýnɡ qiünɡ)缄口不语(jiün)

缴械(jiǎo)

镣(liào)铐

迄今(qì)

轻侮(wǔ)

毋宁(wú)拙劣(zhuō)

飘渺(piüo miǎo)

沉湎(miǎn)

赡养(shàn)

天伦之乐(lún)

遛鸟(liù)

不解之缘(jiþ)

情不自禁(jÿn)

浑然一体(hún)

历经沧桑(cüng)

二、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钦佩

桎梏

沉湎

相称

同胞

枉然

单薄

赐予

铿锵

缴械

镣铐

迄今

轻侮

毋宁

拙劣

飘渺

沉湎

赡养

遛鸟

天伦之乐

缄口不语

各抒己见

不解之缘

情不自禁

浑然一体

历经沧桑

三、解释下列词语。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缄口不语:闭上口不说话。形容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自得其乐:就是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误入歧途: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身外之物: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天伦之乐: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只能用于亲人之间。

不解之缘:指不可解散的缘分,难以分开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苏教版必修四离骚知识点 篇2

关键词:助读系统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语文教科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和依据,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助读系统在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编者的意图、提示教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无声的指示牌和导游。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一书中写到:“助读系统,又叫提示系统或导学系统,其实质性内容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等等。”“这种提示、诠释和引述,多半采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结合着配置一些图表。”

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选取的是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小说选自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个场景,教师可以借助单元导语、注释、插图以及课后练习等在教会学生小说阅读技巧的同时,带领学生走进经典,感受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一、专题导语与注释

(一)专题导语

专题导语是编者用来直接向教师和学生说明本专题指导思想和意图的,学生从这些导语中,可以明白自己在教科书中将要学些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现代教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了解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滴眼泪》所属的专题是《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该专题又分为三个板块: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和人性的复苏。首先,我们从专题和三个板块的名称可以得知这是一个着重书写人性的专题,而《一滴眼泪》正是专题命名的中心,它是“美与丑的看台”,是眼泪折射出的人性世界。编者在导语部分写道:“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要着重把握小说“美与丑”“善与恶”的主题,而把握小说主题就要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既教给学生学什么,也告诉学生为什么学。因此,教师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专题十分必要,专题导语是助读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注释

中学语文教科书里,注释的内容很广泛,课文出处、作者简历、作品时代、课文中心、字音字义以及情况说明都有所涉及。我们可以把苏教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注释分为两类:

1.背景注释

编者往往会在课文中添加一些背景材料,以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这些背景注释一般是课文的第一条注释,对选文的出处、作者、写作背景进行大致的介绍。《一滴》的第一条注释介绍了选文的出处及版本:“选自《巴黎圣母院》第六卷,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还简介了作者雨果的生平,同时大手笔描述了小说的背景和与节选有关的情节:“加西莫多在克洛德德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小说文本的阅读有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由于《一滴》是《巴黎圣母院》中的节选,学生直接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想要理解小说“美与丑”“善与恶”的主题更是难上加难,所以通过注释了解文本的人物和背景就相当必要了。因此,教师在教授该小说时有必要在导入后引导学生阅读书下注释,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对学生体会谁的眼泪“换”谁的水,又为什么“换”有不可替换的作用。

2.固有名词

《一滴》是法语的译文,总会出现一些国外固有名词,比如说节日名、人物名和地名等,学生对国外文化不了解,更不要说理解这些词语在小说中的作用,容易形成阅读障碍。编者有选择地添加固有名词的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使他们更贴近文本,深刻理解小说主题。例如《一滴》中的几个固有名词注释:[愚人王]“加西莫多在前一天的愚人节中被推选为愚人王”,同一个地点,加西莫多前一天还是胜利者,这一刻却成了阶下囚,角色身份转换如此之快,表现了人物的荒诞可怜,对学生了解人物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甘果瓦]小说中的一个诗人,贫民诗人。误入流浪人和乞丐的聚集地——‘奇迹王朝,乞丐王罗班要将他处死。按照‘奇迹王朝规定,只要有人愿意与他结婚,就可免于一死。爱斯梅拉达为保全甘果瓦性命,宣布与他结为夫妻。”“甘果瓦”在节选中的出现有两个作用,一是渲染加西莫多的可悲命运,对于他前后两天同一地点角色的转换,文中写道这是“甘果瓦同他的哲学也没见过的场面”;二是通过注释让没读过完整小说的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注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可爱。“[阿斯杜里]西班牙旧省名”,这是国外的地点名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而在这里增加注释是十分必要的,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

二、插图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朱绍禹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要有艺术性,不仅要‘文质兼美,还要‘图文并茂。”《一滴眼泪》一文在插图的选择上,选取了建筑巴黎圣母院作为扉页插图,选取了陈敬容译本里的插图作为课文插图,还选取了手绘人物作为专题的插图。这三幅插图,一幅展现了巴黎圣母院建筑的宏伟壮观,它是小说的篇名,也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一幅是节选部分爱斯梅拉达喂水加西莫多的插图,是美与丑对比的高潮;一幅用手绘人物直观展示了“美与丑的看台”。图片与文字的表现方式不同。文字表现的事物是抽象间接的,而图片展示的事物是形象直接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就很难理解文本的主题,而借助插图,学生则可以直观的体验到小说当时的情境,比理解语言文字要快得多。如《一滴眼泪》的专题插图,加西莫多的丑陋和泪水,爱斯梅拉达的美丽,都是一目了然的,再联系文本的语言描述,学生对小说主题“美与丑的对比”(加西莫多的外丑内美,加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外貌的美与丑)感受更为深刻。毋庸置疑,生动传神的插图是课文内容的辅助和补充材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有必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插图这一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小说的主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作业提示

作业提示,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做作业的提示。有的是为了提供某些知识,有的是为了指点解题的途径,还有的是为了降低作业难度,等等。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也许对知识理解不够,这就需要在作业提示中阐明有关知识,给学生解题提供指导。编者在《一滴眼泪》的问题探讨环节设置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题想让学生探讨节选是怎样表现美与丑的冲突的?这样的变现方式又有什么样的好处?对比是教师在教学本文时解读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对比这个知识点熟练地运用到阅读中,编者在提出问题前写道:“通过多角度的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是《巴黎圣母院》的主要特色。”这一提示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有至关重要的帮助,使得学生在解题时既有迹可循,又全面。

助读系统是小说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更是语文教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指向牌。它可以直接揭示编者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意图,也可以加深师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 篇3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立方图形

立体几何公式

名称 符号 面积S 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S=2(ab+ac+bc) V=abc

b——宽

c——高

棱柱 S——底面积 V=Sh

h——高

棱锥 S——底面积 V=Sh/3

h——高

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V=h〔S1+S2+√(S1^2)/2〕/3

h——高

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V=h(S1+S2+4S0)/6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圆柱 r——底半径 C=2πr V=S底h=∏rh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 S底=πR^2

S侧——侧面积 S侧=Ch

S表——表面积 S表=Ch+2S底

S底=πr^2

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 a^2=h(2r-h) V=πh(3a^2+h^2)/6 =πh2(3r-h)/3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

平面解析几何包含一下几部分:

一 直角坐标

1.1 有向线段

1.2 直线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3 几个基本公式

1.4平面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5 射影的基本原理

1.6 几个基本公式

二 曲线与议程

2.1 曲线的直解坐标方程的定义

2.2 已各曲线,求它的方程

2.3 已知曲线的方程,描绘曲线

2.4 曲线的交点

三 直线

3.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Y=kx+b

3.3 直线到点的有向距离

3.4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3.5 两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6 二元二方程表示两条直线的条件

3.7 三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8 直线系

四 圆

4.1 圆的定义

4.2 圆的方程

4.3 点和圆的相关位置

4.4 圆的切线

4.5 点关于圆的切点弦与极线

4.6 共轴圆系

4.7平面上的反演变换

五 椭圆

5.1 椭圆的定义

5.2 用平面截直圆锥面可以得到椭圆

5.3 椭圆的标准方程

5.4 椭圆的基本性质及有关概念

5.5 点和椭圆的相关位置

5.6 椭圆的切线与法线

5.7 点关于椭圆的切点弦与极线

5.8 椭圆的面积

六 双曲线

6.1 双曲线的定义

6.2 用平面截直圆锥面可以得到双曲线

6.3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6.4 双曲线的基本性质及有关概念

6.5 等轴双曲线

6.6 共轭双曲线

6.7 点和双曲线的相关位置

6.8 双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6.9 点关于双曲线的切点弦与极线

七 抛物线

7.1 抛物线的定义

7.2 用平面截直圆锥面可以得到抛物线

7.3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7.4 抛物线的基本性质及有关概念

7.5 点和抛物线的相关位置

7.6 抛物线的切线与法线

7.7 点关于抛物线的切点弦与极线

7.8 抛物线弓形的面积

八 坐标变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8.1 坐标变换的概念

8.2 坐标轴的平移

8.3 利用平移化简曲线方程

8.4 圆锥曲线的更一般的标准方程

8.5 坐标轴的旋转

8.6 坐标变换的一般公式

8.7 曲线的分类

8.8 二次曲线在直角坐标变换下的不变量

8.9 二元二次方程的曲线

8.10 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

8.11 确定一条二次曲线的条件

8.12 二次曲线系

九 参数方程

十 极坐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整理 篇4

惆怅:伤感、失意。

不屈不挠:屈服。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迂回:环绕。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似水流年:像水一样流逝的光阴。流年,光阴。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其乐融融: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

炫耀:照耀;夸耀。

沉湎:沉溺。

摭拾:拾,拣。文中指袭用现成的词语。

焦灼:非常着急。

自艾自怜:自己怜惜悔恨自己。

怨天尤人:尤,抱怨上天推及到他人。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地苛求。

落寞:寂寞;冷落。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鬼迷心窍:比喻受到迷惑。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

完美无瑕: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瑕,缺点。

瞠目结舌: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多形容吃惊或窘迫的样子。瞠:瞪眼睛。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冥,深深地。

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么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棋,主意,主张。

势不两立:敌对双方矛盾尖锐,其势不能并存。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势,形势。

苟延残喘:勉强维持一线生命。也比喻其他事物勉强存在下去。苟延,勉强延续;残喘,临死前残存的喘息。

百无聊赖:喻指思想感情没有依托,非常无聊。聊,依靠。

水落石出: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一如既往:完全跟从前一样。既,已经。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揉使之然也:“揉”通“煣”,火烤。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2)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金石可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古之学者必有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吾从而师之: 小学而大遗:(3)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

4)望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6)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乐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7)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8)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9)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业,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词)

10)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11)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中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12)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丛)„„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不拘于时(被)

13)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啊”或不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句末,表示认定,“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示反问,“呢”。)

14)则

于其身业,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就是”。)

15)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以”作“因”讲。)

16)者

假舟楫者(„„的人)此数者用兵之患业,而操皆冒行之(代词,„„的情况)

子瑜者,亮兄谨也(表判断)

17)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锲而舍之(表承接)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臂非加长也,而见者也(表转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登高而招(表承接)

18)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明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4)词类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5)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以为轮(省略句)

二、文学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

和车轮制作的方法为喻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设喻说理紧密结合,形式多样:有的寓道理于比喻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反复设喻,说明道理,如连用“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把道理说的更加具体明白;有的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

2、《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

濡染(rú)

铩羽而归(shā)低徊(huí)

檀香山(tán)

桑梓(zǐ)

逃遁(dùn)

贫瘠(jí)

酥骨(sū)

抛锚(máo)

什刹海(chà)渗浸(shân)

烙印(lào)恬淡(tián)

匝数(zā)缔造(dì)

侘傺(chà)(chì)谪居(zhã)发轫(rân)翘首(qiáo)别墅(shù)奇诡(guǐ)游泊(bï)按捺(nà)丰子恺(kǎi)粘合(nián)烟垢(gîu)欷嘘(xī)(xū)方兴未艾(ài)蕞尔(zuì)

熠熠闪光(yì)悲怆(chuàng)迁徙(xǐ)

颠簸(bǒ)

崔颢(hào)

辜负(gū)

打夯(hāng)

根深蒂固(dì)含辛茹苦(rú)翰苑(hàn)

静谧(mì)

矫饰(jiǎo)

戈壁(gē)

惶惑(huáng)廿七(niàn)

菜圃(pǔ)

憔悴(qiáo)(cuì)

三、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上”,图中的人们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从而引出下文。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煮茗(míng)蛰(zhã)居 乌桕(jiù)喷薄(bï)

闽粤(mǐn)(yuâ)

丰腴(yú)

赭(zhě)色

远阜(fù)诳语(kuáng)阴霾(mái)攫来(juã)

惊骇(hài)雾霭(ǎi)混沌(dùn)瘴气(zhàng)剔(tī)透 粗犷(guǎng)奔放不羁(jī)千峰万壑(hâ)咆哮(páo)(xiào)壬(rãn)戌 举酒属(zhǔ)客 窈窕(yǎo)(tiǎo)冯(píng)虚御风 棹(zhào)扣舷(xián)袅袅(niǎo)酾(shī)酒

横槊(shuî)匏(páo)尊 相与枕藉(jiâ)嫠(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舳舻(zhú)(lú)蜉蝣(fú)(yïu)衽(rân)席 箕踞而遨(jī)(jù)施施(yí)(yí)而行

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ï)(zhēn)

引觞(shāng)满酌

无尽藏(zàng)鳘鱼(mǐn)驯服(xùn)

僇(lù)人 垤(diã)

颢(hào)气

焚茅伐(fá)涟漪(lián)(yī)鼬(yîu)蓊郁(wěng)酢(cù)追溯(sù)嗥叫(háo)忧悒(yì)

迸发(bâng)艾蒿(hāo)毛骨悚然(sǒng)蜿蜒(wān)(yán)湍急(tuān)饿殍(piǎo)

4、文言文字词。(1)通假字(例)

1)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3)山川相缪(通“缭”)

4)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5)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2)古今异义(例)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攒蹙累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醉则更相枕以卧

到则披草而坐

颓然就醉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今义 积累

古义 重叠、积压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古义 更换交替

古义 拨

古义 接近

古义 从前

古义 记

今义 更加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今义 就是

今义 朝

今义 志气、志向

今义 判断动词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是岁元和四年也

(3)一词多义(例)

1)如

古义 代词,这

A 纵一苇之所如(往)

B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好象)

D 如期完成(按照)

B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比得上)

2)属

A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3)固

A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B 雍州之地,yao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

4)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适合)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刚,才)

F 适大病,不能行(适逢)

5)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流逝)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通“誓”,发誓)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去,消失)

D 时不利兮骓不逝(跑)

6)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7)苟

A 苟非吾之所有(假如)

8)虽

A 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9)异

A 始指异之(称奇)

10)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11)为

A 余自为像人(成为)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B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

B 欲苟顺私情(假如)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12)而

A 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13)乎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B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地”)

C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4)词类活用(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2)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5)特殊句式(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3)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三、课文内容

(一)中心、结构、写作特点

苏教版必修四离骚知识点 篇5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设计理念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根据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结构上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必修二专题四的第一单元,是综合讲述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基础,是对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知识点的简单总结。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的前期,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新知识有很强的渴望,也乐于接受新鲜知识,但是对于知识性的总结归纳能力不够,需要教师从旁指导,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冶炼方法及其原理;2.了解化学学科的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和理论。 过程与方法

1.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2.认识化学在新物质创造中的作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发展的前景及对人类的贡献;2.深刻的认识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

五、教学重难点

难点:1.化学学科的些基本的化学原理;2.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重点: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 问题引导 讨论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花一个课时(40min)三个环节进行 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认识到化学科学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体会到化学科学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也是不可或缺的支流。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是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合成、创造更多新物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其他学科齐头并进,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自然学科的中心学科。[板书]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引入]拥有了这把钥匙我们就能进入五彩斑斓的物质世界。可这把钥匙的铸造却是艰辛的、漫长的。

 环节二:新知探索,知识整理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学设计

重点一:人类对金属的制取使用研究。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1)热分解法 材料1炼丹术与汞的制备:热分解法 HgS 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2)热还原法 [材料2] 湿法炼铜,[材料3]古代炼铁:还原剂还原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3)热还原法 [材料3] 热还原法冶炼金属

我国古代的炼铁技术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的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的火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4)电解法 [材料4] 电解法冶炼金属

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对于“交流与讨论”的问题(1):金属越活泼,则被广泛利用的时间就越晚。(1)冶炼金属的方法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阅读资料] 阅读教材第92-93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过渡]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帮助人们更深刻认识物质世界,19世纪,化学理论的建立使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20世纪,现代物理技术、测试手段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化学科学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重点二:化学理论的发展与观测手段的更新: 阅读教材第92-93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化学科学中有哪些重要基本理论 ?

(2)在人类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观测仪器 ?(1)化学科学中重要基本理论: 道尔顿:1808年提出原子论(近代化学建立的标志)阿伏伽德罗:1811年提出分子假说

路易斯:1928年提出价键理论(现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门捷列夫:②元素周期律——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 质量作用定律——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2)微观结构观测仪器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就可以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具体过程:

(1)什么是经典分子论?谁提出的?

道尔顿的简介,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加德罗的分子论;(2)谁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什么是周期律?有何意义?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学设计

门捷列夫的简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意义

(3)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4)谁最先合成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有何意义?

维勒合成了尿素,打破传统的有机物不能人工合成的观念;

[过渡]人们对酸碱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请看教材P93的内容,并请同学们交流与讨论。重点三:人类对酸碱概念认识的发展。[学生活动] 阅读书本P93提供的资料“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并进行汇报。

生1:17世纪前,人们凭感觉认为有酸味的物质是酸,有涩味且溶液有滑腻感的物质是碱。

生2:17世纪末波义耳,使石蕊试剂变红的是酸,使石蕊试剂变蓝的是碱。

生3:之后拉瓦锡根据物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来定义,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物为酸,金属氧化物溶与水生成物为碱。

生4:1883年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是酸,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生5:1923年质子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布朗斯特和劳里:酸碱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是碱;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称之为酸碱两性物质。写出:

1.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2.NaHCO3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依据酸碱质子理论,HCO3是否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

课堂小练-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所有的弱酸根都是碱 B.酸式弱酸根既是酸又是碱 C.不可能一种物质既是酸又是碱 D.氢氧根是碱

课堂小练-2: 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与电解NaCl水溶液的比较

-+

+

+

Cl2易与NaOH反应,使得Cl2与NaOH的产量均降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学设计

阅读课本P96,回答:在粮食增产上科学家提出哪些不同的建议? 增产粮食: 1.生产化肥; 2.利用基因工程育种; 3.研制杀虫剂、除草剂; 4.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发明合成氨技术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生产化肥,使粮食大量增产:此图为本世纪初世界闻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

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发明杀虫剂DDT获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化学家米勒首先发现DDT具有杀虫性能,1944年后DDT被广泛用作杀虫剂,有效 的控制了虫害。米勒因此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

DDT这一历史上著名的杀虫剂仅仅使用了20年,便逐渐在全球内遭到禁用,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发“错”了的诺贝尔奖。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化学反应,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能量传递效率为90%~98%。利用基因工程育种

生物固氮研究的前景: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粮食作物的细胞内,在固氮基因的调控下,让非豆科粮食作物也具有固氮能力。这一途径叫做固氮基因工程。医学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

[课堂小结] 在人类研究物质结构的历史上,人们先后使用了光学、电子、扫描隧道等显微镜,现在,人 4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学设计

们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了对原子的操纵。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环节三:习题训练,新知巩固:

1.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对其认识中不正确的是(C)

A.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资源 B.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制取更多物质,丰富物质世界 C.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化学对此无能为力 D.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2.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右图的装

置,对此,下列有关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B)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3.钠多以资源丰富的NaCl为原料来制备,下列方法中能够制备出金属钠的是(D)A.加热NaCl晶体 B.用金属钾置换NaCl溶液中的钠离子 C.电解NaCl溶液 D.电解熔融的NaCl 4.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和NaCl水溶液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B)A.阳极均生成Cl2 B.阴极均生成Na C.Na+均向阴极移动 D.阴极反应均发生还原反应

八、个人反思

1、本节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所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

2、问题设置还需考究;

苏教版必修四离骚知识点 篇6

仔细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练习系统,发现教材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一、练习类型分析

苏教版教材在课后习题安排了三种形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问题探讨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侧重于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活动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围绕人文内涵专题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侧重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可以看出,文本研习指向的是文本,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问题探讨指向的是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理性思维,活动体验则指向的是活动,希望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必修三53页文本研习:

1.在《品质》中,作者写格斯拉:“…………”作品中还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描写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2.格斯拉是鞋匠,老王是人力车夫,按世俗的观念,都属于“底层”人物,结合作品,说说两篇作品是把人物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描写的,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必修三69页问题探讨:

文章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表述这两个概念的?阅读文章,作简要的概括。

必修一29页活动体验:

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实际上是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简要概括作者决定取舍的理由。作者采用叙述心理测验过程的方式表达人生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类型都有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的探讨。必修三53页文本研习要求探讨老王和格斯拉的“幸”与“不幸”,分析描写与感情传达的关系;必修三69页问题探讨,要求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修一29 页活动体验要求概括作者取舍的理由——文本研习,分析心理测试过程的叙述方式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写作手法。可见,这些练习并没有体现三种练习类型的侧重点。可见,苏教版只是冠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不同的名称而已,有名无实。教材编写者应进一步厘清类型、完善其功能。

从内容上来讲,文本研习、问题探讨都是借助一定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或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者文章的表现手法,只不过问题指向的角度、开放的空间程度不同而已。而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在文本研习过程中,有鉴赏能力,但也有探究意识的激发;而问题的探讨,固然有探究的意味,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升了鉴赏品位、水准。从其功能的角度来分析,三者名称虽然不一,但是最终都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他们掺杂在一起,难以厘清各自的具体职责。反而不如人教版必修教材的“探究·思考”来得直接明了。

二、“活动体验”分析

如前文所述,“活动体验”的最初目的是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苏教版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变革过去的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接受式学习,此种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给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泼了冷水。活动体验试图改变这一情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原来的语文学习仅限于教材研读、训练,新教材则要求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只是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建构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尊重师生对教材的能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是构建开放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教材体系的基本准则。无疑,活动体验开拓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热情。

但统合分析五册教材的活动体验,除必修五没有安排外,苏教版从必修一至必修四大概16处,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①研读课文,并能以批注等形式写出感悟、想法;②朗诵课内或课外的现代诗、现代经典散文及唐宋古典诗词等;③听录音,根据录音记录要点,并能讲出自己的想法;④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并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访谈、辩驳。

可以看出,苏教版“活动体验”这一选文研习方式的出发点是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呈现出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加深对教材选文的感悟;二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技巧。应该说这一形式,既体现了对旧教材的革新,又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不仅在于传统的对课文的研习,而且注重与时代需求的结合——强化“听、说”能力的要求。

但就活动形式这一层面而言,苏教版选用的形式仍然是传统的“听、说、读、写”活动,尤其是“听”、“说”这两个方面。因此,苏教版教材的习题系统“活动体验”形式并没有做到所谓的“丰富多样”,也没有真正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或者说只是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或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运用了“听、说、读、写”的各种形式。

王荣生教授将“语文实践”归为三类:①带有自然学习性质的、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活动;②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③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因此,苏教版的“活动体验”习题主要内容就是王荣生教授所说的“语文实践”活动。希望借助这类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如果拿苏教版的活动体验与高中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比较,我们会发现综合性语文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无论是从活动的开展、实施,还是评价,都有学生全程参与,在过程中既有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又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塑造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对来说,无论从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目标,苏教版习题的活动体验类型,则相对单一。

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设计虽然努力创新,力图改变过去的练习模式,但是并未能达到这一目标,还有需要完善改进之处。语文教师在处理这些练习时应该有所取舍,有所增减,有所创造。

上一篇:如何治疗说话有时结巴下一篇:感恩父母初中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