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成为好朋友美术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2025-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家成为好朋友美术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精选3篇)

大家成为好朋友美术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或水粉颜料等多种工具,用线或基本形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或多个好朋友的形象。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探讨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问题,培养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点,美术工具可自定

(教师)“相似游戏图”一幅,课件或图例“变化的五官”、“大师作品欣赏”、“儿童人物作品欣赏”、《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导课, 趣味学习。

(1)游戏:出示两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戏图”,请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游戏:请男女同学各一位上来说说同学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样特征,让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谁。游戏导入新课。

2.对比观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让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对大家,启发大家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外形特征:圆圆的、长长的、胖胖的、瘦瘦的脸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出示课件或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基本形观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进行整体观察,感受脸形、发型及五官不同的特点。

(4)进行审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赏作品,探究描绘方法。

(1)让学生通过欣赏,探讨怎样描绘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现特征。

(2)让学生欣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的儿童绘画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画像》等表现人物的大师作品欣赏。

(4)用线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启发学生。

4.演示主题,观察感受,探究表现主题的方法。

(1)可启发同学讨论怎样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为好朋友。

(2)观察探究:怎样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可请两位好朋友做一个能表示好朋友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表演,如手拉手、拥抱等等,启发学生还有哪些特征能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如开心、快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等。

(3)请每一位学生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谊,体会感受。教师可重点表扬新找到朋友的同学。

(4)欣赏几幅表现这一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

5.分小组,自由表现。

团圆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盼团圆》,理解歌曲内容,体会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2、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出歌曲《苇叶船》。

3、能认真听赏乐曲《花好月圆》,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并唱唱主题音乐。

教学过程

一、遥海相望盼团圆(听赏歌曲《盼团圆》)

1、讲故事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听几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1(一张老照片)

故事2(课件展示一对年过7旬的老人遥海相望的事件。)

2、听赏歌曲《盼团圆》

师:同学们,两岸的人们日日夜夜思念着同胞骨肉,朝朝暮暮盼望祖国统一,你听,这首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

(课件展示歌名。)

3、提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4、小结:这首歌表达了两岸人民强烈的愿望骨肉情深、盼望团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5、读歌词

二、两岸同胞诉情思(学唱歌曲《苇叶船》。)

师:盼啊盼,盼团圆,盼得月儿圆又圆,这边盼得熬白了头,那边盼得望穿了眼,两岸的同胞多么想团聚啊。

1、听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寄托自己情思的?

2、用“lu”模唱旋律,强调声音位置。

3、试着划拍唱曲

4、学唱第一段歌词 A、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B、轻声跟唱,师生互动,解决难点。C、接龙唱

D、看老师指挥,完整地唱第一段。

5、学唱第二段歌词 A、初听

师:我们来听听台湾的亲人是怎样唱的? B、学唱

6、分角色演唱

三、祝祖国花好月圆(听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1、导入:小小的苇叶船传递着海峡两岸的相思情怀,我多么希望台湾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啊!在皓月当空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你们猜猜我梦见了什么?

2、听赏乐曲《花好月圆》。

3、提问:我做的是好梦?还是噩梦?为什么?

4、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主题Ⅰ。]

5、提问:老师做了什么美梦呢?猜一猜。

6、师:我梦见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两岸人民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你们有什么心愿?对台湾人民有什么话?大家来说一说。

7、简介《花好月圆》

四、结束

师:让我们在这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之情。

2、了解地球的环境危机;在听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关爱地球妈妈

导语: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养育了人类,给予我们太多的关爱,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还带来了阳光、雨露、河流、花草以及我们的邻居—庞大的动物家族,这是一个多美的家园呀,你们瞧—

(一)情境引入

1、赏图片

(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

2、看影片

师:多美的地球呀,可是,有人却不懂得珍惜

(课件展示地球被肆意破坏、动物濒临灭绝、生存环境遭受污染的录象。)

(二)歌曲激情

1、听歌曲

师:虽然,有人对地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是关爱自己家园的,你们听—

(课件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2、谈感受

A、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到了什么? B、你能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吗?你平时做得怎样呢?

二、描绘梦中家园

过渡语:我们是多么向往与大自然相亲相爱,不知大家心中的美好家园是怎样的呢?

1、随乐思考

思考:你认为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白鹭回来了》。)

2、随乐想象

师:你能随着音乐想象你的梦中家园吗?

3、随乐表现 A、随乐朗诵 B、听赏与跟唱

三、共创美好家园

师:你们的梦中家园真美,可是地球妈妈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地球妈妈,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

1、发出倡议

(将歌词写成倡议书,用课件展示。)

2、宣读倡议书

(课件播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旋律作背景音乐,全体同学一起宣读倡议书,理解和熟悉歌词。)

3、跟唱 A、听歌看谱 B、随乐跟唱 C、解决难点 D、视唱曲谱、歌词 E、跟唱歌曲

4、分组策划

5、共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大家成为好朋友美术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篇3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 2 历史学科一课时北师大版教学课题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教材分析】

中国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度,处于当时 世界文明的高峰。中国的科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全世界,全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本课从科技角度说明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活字印刷的发明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促进了欧洲航海业发展,引起欧洲社会的巨大震动;棉纺织技术的革新不仅促进了元代棉纺织的发展,而且也对元以后棉纺织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及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巨大震动。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对元代的棉纺织业的贡献,初步认识先进生产工具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雕板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比较,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该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和传播情况,了解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了解火药和火器的改进、应用的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震动。学生收集并讲述黄道婆的事迹,使学生认识黄道婆对元朝棉纺织业的贡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三大发明及棉纺织技术革新多出自普通劳动者,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教学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教学难点】

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结

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3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乐于动手动脑。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对四大发明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内容很感兴趣。但学生已有的知识是零散的、感性的,教师应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起科学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

鉴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走一段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最后,把具体的历史知识进行加工上升到理论层面,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具体教法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学们能列出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标志吗?

2.那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科技又有了哪些巨大的进步?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去感受宋元时期科技的辉煌。

二、新授

(一)印刷术的发展创新:

1.教师提出问题:(1)雕版印刷术的优点和缺点?2.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究竟好在哪里?(2)播放视频毕活昇字印刷毕生与活字印刷(3)教师应给出的材料:

实物刻章,并在纸上印出汉字;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花费12年时间,雕版达13万块;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梦溪笔谈》及其作者沈括,可让学生看 “每课一得”,了解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其著作《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誉为‘冲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学生讨论研究,得出答案,发现新问题:(结合给出的材料,阅读教材,分组进行讨论)3.问题的延伸,学习内容的升华:(强调以下内容)

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纪走出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1456年德国使用活字印成了欧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圣经》,比毕昇的发明晚四百多年。活字印刷又从德国传遍欧洲,为欧洲的科学文明走出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以及社会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打下了基础。

4.拓展视野:我们手中精美的课本是怎么印制而成的呢?现代印刷手段有哪些?补充介绍当代毕昇事迹。

(二)指南针、火药的发展。1.教师提出问题:

(1)我国何时出现指示方向的仪器?

(2)指南针何时出现?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其他什么方面?(3)古人如何发明了火药?火药有哪些用途? 2.教师给出的材料:

司南、指南鱼和地盘的复原模型 3.讨论研究,得出答案:

(1)指南针及其发展:作为一种指向仪器,除航海外,在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航空、探险、勘探、旅游等。我国宋元时代航海事业的高度发展,约十二世纪下半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成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2)火药作用: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

4.问题的延伸:学生查找资料: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情况怎样?你怎样看待战争?

(三)棉纺织业的发展。

1.出示黄道婆的图片资料,播放视频《黄道婆》百度视频搜索_黄道婆2.提出问题:元朝以前,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什么?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3.给出材料: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是:(1)改进纺织工具(她改进了捍、弹、纺、织等一套生产工具。创制的纺车是可以同时纺出三根纱线的脚踏纺车.(2)提高生产技术。(黄道婆教人们学会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

(四)板书设计(利用板书小结)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创新: 活字印刷 发展: 指南针、火药 革新: 棉纺织技术

(五)课堂讨论: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举世公认,但鲁迅先生却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对此,你怎样理解?

(六)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泥活字印刷的 B.指南针在南宋时应用于航海事业 C.北宋在与辽、西夏作战时经常使用火药武器 D.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

答案:C分析: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指南针在北宋时已经应用于航海;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管形火器在南宋时发明,以后不断发展、改进。【课堂练习】

1.下面不是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A.重复使用

B.保存方便

C.节省费用

D.不会出错 2.南宋时,指南针经由()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A.阿拉伯人

B.印度人

C.埃及人

D.犹太人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藏族 5.元朝棉纺织业最兴盛的地区是()

A.松江地区

B.太湖流域

C.苏杭一带

D.四川地区 6.被称为“衣被苍生”的()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黄道婆

D.秋瑾

【教学反思】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深临其境感,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学生历史直观性和历史的审美情趣,在具体做法上:

(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宋元科技成就高超,影响学生去追求科学和创造科学。(2)对传统教学方法继承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双向的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

上一篇:高一必修二短歌行下一篇:大学学生社团活动策划书标准格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