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推荐8篇)
姓 名:王雪 学 号:***92 专 业:工商管理
摘 要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 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 机制变革 技术创新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1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 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 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 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 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 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 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 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 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 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 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 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 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2003 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四是企业实际 税费较重。2003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 13.11%。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 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 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 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 益,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 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 营中小企业身上套,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而是 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三)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 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民 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走自身 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五)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参与分配。具体地说
三、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能源动力、检测维修、微机技术、安全环保、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在管理、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在各个岗序中,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50%以上。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是活工资单元。公司经济效益好、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员工收入就多,反之相应降低。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30%。
积累贡献工资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长,对企业的贡献大,积累贡献工资就高,积累贡献工资包括员工的工龄工资和积累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占工资的18%。津贴补贴主要是对特殊岗位的劳动补偿,是一种补偿性工资单元,津贴补贴占工资的2%。岗位效益工资的建立形成了工资结构清晰、分配功能明确的分配制度,突出了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其它工资单元为补充的分配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进步与工资分配的密切关系,工资的激励作用突出,激励的手段多样,工资的价值导向更加趋向清晰。岗位效益工资体现了以下原则:工资分配与岗位的重要度和贡献度密切结合,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密切结合,工资分配及员工的劳动要素密切结合。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需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理论,并不断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充分应用到工资分配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正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在分配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二、分配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应用分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是关系到分配制度成败的关键。金川集团公司在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公司现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建立了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岗位(职位)的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按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效益工资的分配,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司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在新增建设项目不断投产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新增生产项目的人员需求问题。公司主要产品产量由2003年的年产15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年产35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多。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公司在确保员工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了技能工资制度向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过渡,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主要做法有:
(一)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分配制度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分配制度的改进意见。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归纳,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对符合公司实际、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建议积极采纳。在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后,主要将员工反映突出的效益工资及工龄工资偏低等问题进行了调整,效益工资由建立制度时的月人均345元提高到目前的728元,工龄工资在三个工龄段每年增加了8元,在工资分配中适当增加了活工资的分配比重。
(二)结合调升工资完善分配制度。公司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后,在调升工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劳动价值,使分配向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通过调升工资,解决了岗位工资系数差偏小、岗位工资相对平均、重要岗位工资偏低、岗位工资系数差不合理等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1、提高岗位工资基数。通过提高岗位工资基数进一步提高岗位工资在分配中的比重,岗位工资基数由2003年的522元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岗位工资在员工收入中的比例由51%提高到52%。
2、提高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在调整岗位工资系数时,重点提高了业务主办、工程师及技师以上岗位的工资系数,并拉大岗位工资差别,突出分配向重要岗位倾斜,较大幅度提高重要岗位的工资水平。
3、提高优秀员工的积累贡献工资。在管理和技术进步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员工给予增加积累贡献工资,以反映业绩贡献,激励员工继续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职位晋升与分配制度相统一
公司在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后,建立了员工职位晋升体系,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途径,做到随着职位的提升,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对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构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管理和工程技术类岗序和职位技能级别,使员工在不同职位上向上晋升发展,在同一职位上又能反映经验积累、能力水平的差异,真正做到不同职位、不同技能水平工资待遇不同。同时公司将职位晋升与调升工资密切相结合,在工资调升的同时进行职位评价和晋升,进一步突出优秀员工的价值。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1、为推进公司科技进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公司制订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每年公司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根据项目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贡献,评选出科技进步特、一、二、三等奖,并相应给予奖励。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励100万元;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二等奖奖励30万元;三等奖奖励15万元。2007评选出科技进步奖五项,奖励总金额225万元。
2、为加强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公司制订了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管理规定。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和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200至11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重点建设项目21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3人。
3、为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明确技术责任,增加奖惩力度和透明度,提高科技项目的成功率,公司制订了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办法。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主研人员、项目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400至12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科技项目10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1人。
4、为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对所属科研院所直接从事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的试验人员、技术人员、设立科研津贴。公司按每人每月300至600元不等的奖励标准核拨给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根据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发放。
5、大幅度提高新招聘学生的薪酬待遇。由于地缘关系,公司录用大学以上毕业生的难度较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要求公司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公司在认真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制定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非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分类差别制度,上述各类人员试用期间标准分别为5000元/月、3500元/月、2000元/月和1800将高。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以及企业本身行为的一种准则。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例如,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是很充足的,但是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理,企业制度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及企业的活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正是基于此,所以人们通常说,高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的。
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企业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企业制度创新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企业问题的人以及经营企业的人,都首先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创新问题。就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如果企业制度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的问题,当然更谈不到企业高效益经营的问题;就研究企业问题的人来说,如果搞不清楚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就根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企业问题。由此可见,讨论企业问题,往往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作为市场微观基础的企业组织要适应这一巨大的变革,必须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及运作方式,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出资人制度。变国有企业为国家投资企业,经过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量化对企业投资的总量,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委托、授权转变为运营和投 资。政资分离后,那些代表国家专营国有资产的部门、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公司承担出资人的有限责任。
2.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企业总资产一方面来自出资人,一方面来自债权人,企业具有对总资产所表现出来的如资金、物资、人力、设备、物业等多种资源形态的优化、处置、组合权力,以其达到资产增值和扩充的目的。
3.所有者权益制度。国有出资人对投资企业,已经组织起集团的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充分建立起所有者权益制度,它表现为对经营者选择的控制、对投资回报的控制、对重大经营决策的控制。
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地规范和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
5.企业的配套制度。主要指与制度创新的配套展开相关的基本制度。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
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需要各不同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五、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一)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二)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三)心态创新
谭小芳老师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创新制度建立
创新的企业文化得以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面,事实上,整个创新的发起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才能得以进行。
3M公司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激励起创新的热情,推出了“15%规则”的制度,根据这一规则,每个研发人员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作个人感兴趣的发明和研究。只要是在发明,不管这项发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会受到上级任何干预。3M公司这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奇异的规律:产品的发明永远早于市场的需求。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经济学课本中对产品和需求关系的定义,但事实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用途的产品最终都得以大放光芒。
2、体现创新勇气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理解创新、参与创新与重视创新;这里的重点在于鼓励与容忍失败。
阿里巴巴公司则鼓励个性化办公室的建立,阿里巴巴的会议室都是以金庸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还设立明显的最佳员工标志,为每个员工取一个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作为公司内部的用户名。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鼓励了员工打破常规和传统的勇气,实际上企业一直暗示和鼓励员工创新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效果。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基础管理问题不值得大动干戈的追究和完善,但笔者认为有没有扎实的基础管理,结果大不一样,举个日常例子,我们会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建设的豪华公共厕所没多少时间就变的污浊糜臭不堪,而麦当劳的厕所却永远光洁如新,为什么?细心观察可以发现,麦当劳制定了详细的厕所要清洁到何种程度的标准、以及使用什么清洁工具如何操作的标准流程,并且还有相应的培训和核查制度。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前女大臣曾负责过某酒店卫生清洁工作,她洗刷了三次抽水马桶后其主管检查并不满意,于是主管亲自示范如何清洗,并在清洗完之后用杯子舀了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告诉她这就是清洁工作的自我检查标准,她被极大的震动了,于是重新努力清洗并最终也自豪的舀了马桶里的水一饮而尽。因此,占老师强调——我们的企业在以创新求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夯实基础管理,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用规则化、程序化、科学化来系统性的塑造和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整体的组织能力,才能为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参考文献:
“ 管理出效率, 管理出效益, 管理出人才”, 创新管理应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管理理念的创新
中国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 但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理念定位不当、缺少现代管理意识等。 本企业结合自身条件,从几个方面出发,构建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
1.1 在发展模式上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 慎重选择 “多元化”、“专业化”战略
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建立爆破、拆除、地基基础、防水等专业项目部,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涉足房地产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相关建设资源,做到“专业”与“多元”的完美结合。
1.2 创建企业文化推进文化管理战略
公司从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B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三方面推行CI战略计划,更好的宣传了企业文化。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MI部分,集中阐述了:企业精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企业宗旨(不断将人类的平面设想雕塑成美妙的空间现实);核心理念(谦诚铸就事业、智慧创造未来);市场理念(以质量确保今天的市场、以信誉赢得明天的市场、以服务创造永恒的市场);经营理念(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全方位服务);管理方针(精品工程、绿色家园、健康守法、持续改进)等内容。
人才是企业之本。 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的团队,首要的是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他本身就是一种动力,能使员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次,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和发生的种种问题, 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让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这样,通过不断的选择、磨合,才能够锻炼出一支素质高、水平高、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2管理机制的创新
本文论述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沟通机制和约束激励机制。
2.1 关于决策沟通机制的创新
完全意义上的决策创新应该指在决策权过程中决策依据的原则和制度、决策方案的方式方法、方案执行的跟踪调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所有创新方面。 决策沟通机制的创新依赖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其前提是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 决策机制的创新集中地表现在对方案的选择上。
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是分析决策好与坏的过程。 泰罗曾提出“最优”标准: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做。 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决策的过程日趋科学化和程序化,选择方案的过程中,“拍脑袋”的决策方式让位于集体讨论和电子计算机的专家决策系统。 在现代企业,民主决策、集思广益的方式得到了推广, 当一项提案得不到高层领导一致同意时无法获得通过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也无能为力。
企业的决策总括起来不外乎人、财、物三方面,决策创新的努力方向体现在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目标对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制定严格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
沟通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要提高沟通的科学化水平的同时提高沟通的艺术性, 二者结合将会从整体上提高沟通机制创新的水平。
2.2 关于约束激励机制的创新
“管理思维突出以人为本,突出激励约束机制”。 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约束和激励机制是领导者面前的主要课题。
(1)要认识到企业内外的约束激励机制不是单一层面构成的,而应该是由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结合、相辅相成;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考虑企业特点和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等。
(2)企业进行相关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员工的EQ。
(3)实践中要把员工的业绩量化,最大限度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 企业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技术、财务、管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成果量化,每半年考核一次,实现各种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进一步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不能忽略的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号召力对员工的巨大控制力,变“叫你做”、“你别做”为“我要做”、“我不能做”。 比如:企业作风是“令行禁止、实事求是、团结奋进、严谨高效”,用人理念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提供的职业环境是“充足的财富收入、稳定的职业生涯、和谐的工作氛围、简单的人际关系、开放的职位系统、公平的竞争机制、成功的事业追求”。 所有企业人在文化约束的背景下完成自我约束,实现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体现在员工信条中:“忠诚敬业、团结高效、正直豁达、明礼诚信、勤奋学习、求实创新、敢于竞争、不断超越”旧一。
3过程控制的创新
控制是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过程控制的创新要研究和使用新兴控制原理和技术, 创造企业文化控制模式。 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 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的不良习惯,加强执行力。
大部分公司执行失败主要因为在公司、部门、员工层面都以自我为中心,分不清战略与执行的区别,执行过程中过多考虑非执行层面的问题。 其实,执行的逻辑很简单,执行就是要结果。
姜汝祥博士总结的“执行48字真经”: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8字方针)。
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16 字原则)。
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24 字战略)。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抢得发展先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对着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出科技创新促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可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抓好工商管理,结合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同时从市场需求出发,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外,还会让自身内部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市场。
(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能够在国内很多有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得到印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1。对此企业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让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动力。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盈利,而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让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可知,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企业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工商管理過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认识不充分,在工商管理中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2]。对此,企业管理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科技创新提升工商管理水平,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之下,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3。企业要深入市场展开调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职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既要完善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还要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工商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三、实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很大,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需要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公司发展速度很快,秘诀就是做好了工商管理,并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4]。在销售过程中,以某手机科技公司为例,其采取饥饿销售模式,在同行业之中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一,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即相信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做好产品的愿望;第二,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未进行层次分级,主要包括三级,分别是7个创始人、部门leader和员工。公司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通过紧密的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公司7个首席创始人拥有职位,其他无明确的职位,都是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没有职位晋升,公司领导根据其实际表现决定工资。由于员工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员工就会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会受到工作以外事情的影响,这样无疑工作效率很高。公司采取这种无层次分级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2012年815电商大战中,公司在设计、策划、开发以及供应链等环节中,总共花费了不到1天的时间,上线后微博转发量很快便超过10万次,产品销售量超过20万台。公司在销售与宣传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公司采取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传统零售商无法比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与其利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为发烧而生”是公司手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驱使,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每款手机产品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运用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原件;第三,公司注重对产品成果的创新,这也是手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手机产品性价比很高,与社会进步结合的非常完美,公司在工商管理中狠抓科技创新,同时采饥饿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步。公司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关注部分消费群体,让其作为广告媒介,同时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分析公司的做法,主要是创新了销售模式,充分反映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者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将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对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作者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2]王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35.
[3]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5):114-115.
[4]张帅豪.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J].价值工程,2013(22):162-163.
据悉,企业的工商管理内容主要是企业通过新型管理方式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资源主要包含企业可流动的资金,企业通过应用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资金进行利用,确保企业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管理的模式,或者是模仿成功企业管理的模式,并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案,没有及时对传统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致使企业自身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以至于无法在新时期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企业长期发展。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把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管理的知识和企业实践,制定企业的工商管理方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对工商管理进行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笔者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2.1 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根据市场特征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构建一套适宜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在创新管理方面下手,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2.2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企业为寻求发展,对工商管理模式予以创新,均促进了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2.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取了很多利润,这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战略措施分析
3.1 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监督与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基层员工比市场更重要。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员工努力与付出。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监管制度,明确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权利,一些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员工,需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一些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员工,需要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企业制定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管理执行有据可依,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2 重视创新管理人才培养
如今,我国的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工商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新的认识,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理念,还没有对科技创新有新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积极树立科学管理乃兴国之道的思想,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尤其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可以辅助企业实施管理、营销与规划,并且专业人才可以及时、准确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薄弱的环节,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3 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并且国内企业知名度也在提高。因此,企业应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加大企业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特色文化。要想国内企业的工商管理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具备现代理念与国际意识进行企业管理与实践,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4 建立职业化工商管理队伍
企业要想稳定、可持续地发展,需要组建一支工商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管理的制度。若缺乏工商管理的队伍,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应用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人才效用得不到发挥。因此,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明确企业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身责任,制定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结 语
2003-8-1
1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管理目标、融资内容、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转变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并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理财观念
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一系列创新要求。因此,探讨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成功理财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1.2 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贷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3 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1.4 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2.1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2 融资管理的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以下趋势决定的 :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西方股份选择权制度的出现使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资本量化为企业产权已成为现实,深圳华为公司在人力资本产权量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企业边界的扩大,拓宽了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
2.3 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一是确立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二是确立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形式、层次;三是确立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和债务形式以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2.4 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四是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2.5 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设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一是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二是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三是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帐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
2.6 财务成果分配方式的创新
财富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地租是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分配形式,而工业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为财富分配的轴心,财务分配方式的创新需要: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财务成果分配中的地位,使知识职员及利用知识的能力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财富;改革以工作量为基础的业绩评估系统,如利用“经济价值树”技术来界定职工、小组所创造的价值;建立因人付薪、以个人所创造价值的合理比例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如股票期权、知识付酬、职工持股、职业投资信托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在此提几点想法。
3.1 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一是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 ;二是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以发展知识资本,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
3.2 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是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第三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融资风险等。
3.3 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看,尽管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企业知识资本所占比重的上升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如何成功地对知识资本进行运作是现代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企业更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开展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一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二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 ;三是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
3.4 重视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有形资产的运作较少涉及知识产权法问题,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因此,实施知识资本及其与有形资本组合的运营管理,必须结合知识产权法进行操作,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
参考文献
干意见
发布日期:
2011-08-2
3省各直属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苏发[2011]10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苏发
[2011]1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主动服务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我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文件精神
(一)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全省工商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强企业创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促进家庭服务业、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科技金融、大学生及军队退役人员就业等相关文件的精神,认真抓好落实。
(二)深入开展对重点培育企业的调研工作。主动加强与发改、经信、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部门的联系,对实施自主创新“双百工程”的100家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全省百强企业中重点培育的40家服务业企业以及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50家服务业技术创新企业、30家业态创新企业和20家品牌创新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做到跟踪服务,深入了解培育发展中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积极做好帮扶工作。
(三)加强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情况的分析。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到2015年全省科技企业总数要翻两番,使我省服务业创新发展、集约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定苏工商办〔2011〕300号 发布单位: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期将上述主体的总数、设立与注销、注册资本、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规模构成等各类情况的基本信息上报给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的综合运用,主动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加强行业管理、引导理性投资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二、主动服务企业创新,积极做好登记注册工作
(四)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上述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的核定不必拘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可以按照申请人提出的行业用语来核定。支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为高技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做好登记服务。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形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针对创新中给企业登记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加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五)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和创投企业的发展。对以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形式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委托、规范管理运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司或合伙企业,允许企业名称中使用“基金”字样。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产业)投资基金+除公司外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或(普通合伙)。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产业)投资基金管理+除公司外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或(普通合伙)。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企业)的经营范围核定为:“从事非证券股权投资活动及相关咨询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的经营范围核定为:“受托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业务”。为初创期及成长期状态的企业进行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经营范围核定为:“创业投资及相关咨询业务,代理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的创业投资业务,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
(六)支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领办企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领办企业,积极为其创办企业做好登记前的咨询服务,为其登记注册提供便利。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组团创新创业,对外国国籍、港澳台地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兴办企业,可以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作为身份证明直接申办外资企业的工商登记,不需要提供其身份证明并免于公证、认证;对于长期在国外定居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兴办企业可以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作为身份证明直接申办内资企业的工商登记。
(七)支持产学研结合。积极服务于高校院所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组织形式。对高校建立的技术转移机构以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设立的产学研共建的研发机构,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可以办理工商登记。支持外资研发机构的发展,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江苏做好登记服务。
(八)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对采取股份制形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将科技成果形成的股权一部分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及为成果转化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其科技成果属于专利技术的,可以由以专利技术出资的高校、科研院所在完成专利技术出资的工商登记后,再按规定或约定的比例将股权转让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科技成果属于非专利技术出资的,由高校、科研院所按照相关规定确定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及为成果转化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的股份比例,工商部门凭高校、科研院所的出资确认文件和会计事务所评估、验资报告,办理出资登记。属国有高校、科研院所的,需要同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其他部门、机构同意其将科技成果形成的股权一部分奖励给个人的批准文件。
(九)支持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按照将高新园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先行区、新兴产业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的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各个高新园区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工商总局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授权,在未获得授权之前,可以采取远程核准等方式,让高新园区企业在园区内完成登记领照工作。在办理企业住所登记时,允许由高新区管委会出具相关住所证明文件,在高新园区同一住所地址内注册多个企业。对于建设周期较长的企业,允许高新园区管委会对其日常办公进行托管,由高新园区管委会出具同意入驻证明和相关住所使用文件。
(十)支持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对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机构,要及时办理工商登记。对设立区域性非公开科技企业柜台交易市场,通过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挂牌交易的,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要积极做好服务。进一步落实股权出质登记、动产抵押登记、商标权质押登记的相关政策。允许从事金融业务软件开发、银行业数据信息处理与分析、现钞清分、自动取款机的运行与维护等金融外包服务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含有“金融XX服务”字样的行业表述。
三、发挥工商职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十一)支持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发展。鼓励设立本土电子超市,允许申请多行业经营范围。推行“网上经营企业电子标识”制度,指导企业申请和使用,方便消费者识别;对在社区开设网上购物代购点的,允许其选择社区已有证照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作为代
购点,可在原有经营项目中增加“网上代购服务”,通过授权统一使用商号和经营模式。支持打造培育国产云计算产业和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允许从事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的企业名称中使用上述用语作为行业特征。
(十二)支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支持将企业原有厂房、仓库和土地资源通过分立登记成立新的现代物流企业;支持企业实施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和物品回收的物流一体化运作方式,允许从事上述经营项目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供应链管理”作为行业特征;允许从事仓储、运输、加工、装卸、整理、货运代理、配送、信息等复合型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物流”字样。
(十三)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支持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产业的发展,做强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培育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允许农民持有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文件以家庭闲置用房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从事“农家乐”或者“自助游”经营活动(其中从事需要前置审批的经营项目的应当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对旅游景区统一规划将农民或居民的住宅房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的,可以按照规划的用途办理工商登记;对于体验性的科技、体育、休闲等特色旅游企业的经营范围,可以使用体现其经营特点的用语作为经营范围。积极发挥工商职能,促进酒店连锁经营,允许拥有三个以上成立未满一年直营店的高星级酒店、特色酒店和经济型商务酒店从事连锁经营,发展加盟店。
(十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允许从事文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移动媒体广播电视、电子书包、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新兴行业的经营主体使用上述用语作为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和具体经营项目。积极做好文化产业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登记工作。支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为非时政类报刊转企做好服务,允许非时政类报刊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名称沿用原出版单位的名称;鼓励和推动以党报党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及实力雄厚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为龙头,对本区域、本行业的报刊出版资源进行整合,支持其组建为大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引导、鼓励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企业加入大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为其相关的注册登记提供服务。
(十五)支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积极为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的设立、经营等提供登记注册的便捷服务。支持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示范性强的服务业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规模,实行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支持社区设立家庭服务企业,对其设立的家庭服务中心(站),及时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对其统一管理的维修、裁缝、日用品销售等不需要前置审批经营项目的网点可以实行申报备案;对以个人名义从事的家政服务、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家庭教育,可以不办理工商登记。
(十六)促进广告业发展。积极支持并引导广告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调整广告产业结构,推动广告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支持广告企业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广告实务界与学术界的优势资源,完善广告业人才培养教育机制。鼓励广告企业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加强与国外广告公司的合作与竞争,提升广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
支持广告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将广告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广告业的“产业集中区”、“创意提升区”、“技术先行区”、“资源集散区”、“品牌培育区”,完善广告产业价值链,发展广告创意产业集群。开展广告创意文案、作品评审,提高广告创意、制作及服务水平,提升广告企业核心竞争力。指导广协开展广告企业资质认定,加大对国家认定的广告一、二、三级企业的培训力度,提升广告企业质态。
(十七)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国有经营性体育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要及时办理工商登记。支持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对符合母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含有3个以上的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之和不低于2000万元的体育企业,其名称中可以使用“集团”字样。对从事体育健身体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信息咨询、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的,要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对申请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十八)简化服务业企业分支机构设立和变更登记的程序。服务业法人企业的分支机构设立时其经营范围中的经营项目只限分支机构自身经营而其法人企业本身不经营,经其法人企业书面同意分支机构设立的,以及分支机构增加只限其自身经营的项目,经其法人企业书面同意分支机构经营范围变更的,工商部门在办理上述分支机构设立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时,可以不要求分支机构的法人企业同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十九)规范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对向工商部门申请投资兴办从事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机构,要引导其向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审批和登记手续;对投资兴办从事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机构,要引导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办理相关审批和登记手续;对从事国家批准设置的特定职业和职业标准范围以外的培训的,工商部门可以按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办理工商登记,其经营范围中应注明不含国家统一认可的职业证书类培训。
四、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切实保护创新权益
一、当前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绩效管理理念尚需转变。
绩效管理虽然在医院的行政管理中逐渐应用起来, 但管理者往往受传统管理思维影响, 加上对绩效管理尚不了解, 更缺乏与医院管理实际和行业特色紧密结合, 通常首先在理念上就走进了管理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 它是一个涵盖沟通、管理、考核、评价、反馈等环节在内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而并非仅仅局限于绩效评价, 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二是对绩效管理的应用还仅仅园囿在形式上, 没有真正从根本内容上与医院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业务紧密结合起来, 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绩效的循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成并发挥实质性作用;三是对绩效管理的整体理解过于狭隘, 一些医院甚至把绩效管理仅仅理解为对内部科室和职工绩效管理的手段, 严重缺乏医院整体管理的思维性和战略性。
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需修正和完善。
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来看, 明确针对医院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均没有正文明晰, 指导意见也没有统一版本。而理论研究层面上构建的学理浓厚的指标体系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但学术性强、针对性不足, 缺乏实用性, 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因此理论版本也缺乏医院绩效管理的基因和架构。各医院鉴于实际需求和绩效管理的价值, 通常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 结合理论依据, 或在相关部门的培训指导下, 开展绩效管理, 设定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形成的指标体系, 虽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但难免缺乏全面性、科学性, 医院绩效与战略管理之间的千丝万缕势必会混乱不堪。因此, 个种商榷和修正之处仍需在实施中检验和调整。
3. 医院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偏离根本职能。
一些医院由于没有完整系统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部门往往缺乏大局观念, 忽视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只顾铸就自身成绩, 甚至暗自攀比。一些业务部门更是严盯考核指标, 采取各种手段创收增收, 甚至违规滥用药物, 延误患者病情。结果是圆满完成医院考核指标, 却损害了患者利益, 加剧了医患矛盾, 最终影响医院的整体社会形象。医院本身承载的是社会服务职能, 社会效应大于经济效应。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 其社会服务职能更为凸显。显然, 当前的一些医院采取的绩效管理手段已经导致医院的价值和职能偏离。
为此, 一些医院实行绩效管理模式尽管产生了一定的功效, 但必须有针对性加以深入改革与创新, 避免过度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和不利于医院长期发展的问题存在, 确保绩效管理与医药行业紧密结合, 构建其有医院特色的绩效管理系列模式, 满足社会服务需求职能。
二、现代医院绩效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础
1. 加强上下协调沟通, 为深化改革打好基础。
我国的医院结构复杂, 牵涉面广泛, 且就业人口众多。要深化绩效改革, 首先, 必须与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沟通, 尽力获取支持, 为制定和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条件, 并努力获取相关政策和业务指导。其次, 应广泛开展调研工作, 进行对内沟通, 深入掌握本院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坚持走出去战略, 进行对外沟通, 深入学习调研兄弟单位成功的改革经验和运行模式;不断进行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学习实践, 加强与专业管理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尽力获取有效的改革信息。最后, 应适时召开党代会, 获取党内支持, 确保党员干部发挥改革的引领作用;适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切实加强横向沟通, 获取全院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并畅通电话、信箱、接待日等信息沟通平台, 随时接受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2. 成立专门办公室, 全面负责绩效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涉及医院行政管理和业务运行的方方面面, 牵涉到每一位医务工作人员的根本利益, 且能够及时调整好整个医院的运行状态。可以说, 好的绩效管理模式基本涵盖了以往主要的管理方式, 需要有独立的负责部门进行改革和运作。因此, 有条件的医院, 可以成立独立的绩效管理办公室, 专门负责各项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不受任何部门和个人干预。没有条件的医院, 可以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为依托, 成立办公室, 加强人事和绩效改革。办公室应配备专业的骨干成员, 为深化绩效改革与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3. 加强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和相关机制建设, 为深化绩效改革打好基础。
绩效管理主要涉及全院职工的方方面面, 改革能否成功, 关键在人。因此, 要做好绩效管理改革创新, 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和改革。首先, 应根据竞争上岗的原则, 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 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竞争机制, “确保那些管理能力强、业务精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才得到重用和培养, 成为合格的管理人才, 从而对绩效管理改革能够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其次, 应建立健全内退人员的保障机制, 尽量避免损害其相关利益, 避免各类改革障碍。最后, 应建立底线机制, 确保普通员工收入的稳定和增长性;绩效工资的设置上下极限也不宜过于悬殊, 否则容易导致收入差距过大, 分配不公, 也容易引起恶性竞争。为调整不同级别和职称的利益差别, 有条件的医院在不影响绩效管理的情况下, 可设立相应的补贴工资机制, 来弥补绩效考核中的不足。
三、现代医院绩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1. 建立健全规范、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既是绩效管理的重心, 也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 医院首先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确保整个管理过程充满活力和竞争性。激励机制应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能力提升待遇、业绩创造价值的原则, 按岗定薪, 依绩增薪, 彻底转变传统的论资排辈、层级决定待遇的考核潜规则。现代的医院管理激励机制主要包括:薪酬激励、福利激励、精神表彰激励、培训深造激励、价值体现激励、优越环境激励、思想教育激励等等。但核心还在于薪酬激励和精神激励, 并以精神激励为主, 采取多种措施, 积极调动各项激励因素的有利方面, 来不断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 充分发掘其巨大潜力, 发挥其创造性, 全心全意服务于医务工作, 并积极创造价值。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与运用, 应具有规范性, 在合理的框架内发挥作用, 着力避免因绩效考核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现象。
2. 紧密围绕医院战略发展规划, 着力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 特别是五年发展规划, 基本明确了医院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是全院业务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绩效管理所制定的系列考核和评价体系应紧密围绕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加以有机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不仅要突出战略发展核心和重点, 而且要涉及每一项战略规划任务, 并富有特色, 充满创新举措。同时, 应强调维度考核理念, 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人才等中心考核维度作为常规和根本指标, “并从计划、目标、评估、监督、沟通、反馈等环节进行目标分解和考核”。例如, 科研绩效管理体现的是科技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核心理念, 集中了科研课题、论文专著、成果奖励、发明专利、新药开发、GCP承担项目等指标。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实验室和研究室这4种不同特征的科室, 其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应各有侧重。同时, 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在环节之间进行有机融合, 相互促进, 在绩效考核综合质量上凸显成效。
3. 绩效管理应做好成本控制。
医院虽然是事业单位, 但同样需要讲求成本核算, 绩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成本投入, 扩大产出比例。因此, 作为医院, 首先应通过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强各项医疗项目、医药引进、奖励支出的成本控制, 在评估与考核的双重考量下,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本回报。其次应制定相应的投入控制指标, 如会务费、交通费、材料费等不应超过一定的限额;对后勤基础费用方面也应加强控制, 确保在合理的范围内, 不浪费, 科学合理利用水电, 最终把一些辅助性开支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降低医院运转成本和风险。最后应加强各项医疗设施的规范有效管理, 充分发挥其价值, 如提高病床使用率, 合理安排手术, 确保诊断畅通等, 做到既不超负荷运转, 又充分发挥各自价值, 尽量避免闲置浪费。需要注意的是, 大部分环节的成本控制需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引入竞争机制, 方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 充分发挥绩效反馈的作用。
一方面, 医院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 通过健全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能够将全院职工在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岗位调整、职工培训、荣誉评比等各方面反映出的问题和成绩综合、归纳到一起, 供管理者参考分析;另一方面, 依托畅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也必然会将管理中产生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反馈给管理者, 以便及时调整和纠正。作为绩效考核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这些反馈成绩和问题, 应认真加以分析, 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并及时针对存在的严重问题和违规行为加以惩罚, 对成绩突出和富有创新经验的举措应及时进行激励, 确保整个绩效考核体系在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可持续运转。
医院的绩效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 需要管理者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改革。上述举措也旨在抛砖引玉, 为今后医院的深化改革开辟道路。作为医院更应当立足实际, 结合需求, 把绩效管理推向深入, 更好地服务医疗事业。
摘要:医院绩效管理改革是一项涉及每位医务工作者切身利益的大工程。当前, 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理念不清晰,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医院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偏离根本职能。现代医院绩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应建立健全规范、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紧密围绕医院战略发展规划, 着力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充分发挥绩效反馈作用, 确保整个绩效考核体系在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可持续运转。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阚全程.PDCA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8) :47-49
【关键词】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现状;策略 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手段,其有效的将经济学的运营理念和管理学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新的运营模式来加快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加快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的现状
1.社会环境阻碍管理理念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较大,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工和中,思想和观念上的严重滞后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一些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同,社会环境因素对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民主和法治的建立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得不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重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还较为薄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企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当前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没有正确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只认为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员工工作也只为拿到薪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员工自身的发展缺乏重视,这样企业就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人员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对企业也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主观能动性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
3.管理理念实施不到位
在企业管理实质意义上是人的管理,这就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需要面对企业的所有员工,确保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这才能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日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员工人牛价值和成长发啊呢的开发,尊重和理解员工的人格,企业需要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发展,从而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也较为片面,只针对企业极少部分人,并没有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水平。
二、工商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实施的策略
1.科学技术创新理念实施
现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需要将科学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科技技术的支撑下确保企业实力的增强,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人才。在现代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引起高新技术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科学技术的源头来源于人的发明创造,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科技创新性人才。
其次,资金投入。任何企业经营的最终日的都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日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资金的积累,从而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物質保证,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鼓励科技创新。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需要积极的引起科技创新的人才,采取措施对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同时企业还需要引进先进的牛产技术和流水线,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树立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
资本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处于循环流动的资本,只有流动性的资本才能确保其价值的实现,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资本增值的过程。企业可以对可流动的资产进行动态整合,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可以说,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即是企业经营资本增值的过程,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加强企业经济效益等诸多途径来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利用产牛的利润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现有规模,加快促进资本的流转,为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资本运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资本有效运营,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日标的实现。在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本,还要善于对社会资源进行支配利用,利用融资于段和可利用的资本,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3.对工商管理进行理性认识
企业实施管理理念,必然会改变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运作以及员工形成的同有的工作习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都需要适应管理理念的实施,将日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全新的眼界参与企业管理。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势必要进行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务必要注意将工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三、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加快推进现代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并使其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确保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现代物流企业创新安全管理的策略07-11
管理创新助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06-11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论文07-08
现代教育管理论文09-06
学校管理现代化重要途径探讨的论文06-05
现代管理学论文精10-02
现代质量管理学论文11-07
论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与现代思维的关系07-26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改革之思考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