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领导讲话稿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监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领导讲话稿

安全监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领导讲话稿 篇1

全市大规模的合同培训已经很多年没有办了。这次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省工商局的合同监管专家来给我们讲课。为了增强大家对合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专家讲课前,我再作些强调。

我分管合同工作已经一年,对合同工作也常常作些思考。八十年代的合同工作轰轰烈烈,那时我刚进工商,大家都以从事合同管理工作为荣。九十年代的中期,合同工作响声开始减弱,现在则很难听到合同工作的声音了。~年,省局合同工作的动作很大,一鸣惊人,轰动全国。近两年,兰溪的合同菜、订单粮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也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但这些成就仍掩盖不了我们基层工商合同监管工作弱化的现状。

有两个认识上的问题需要我们统一思想: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对合同进行行政监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作为市场主体经营的一种手段,越来越自主化、自由化,所以,有不少专家、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契约自由,合同“意思自治”,不主张合同的行政监管,这一种观点也影响了不少人。但是,我们都知道,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许多问题正在进一步探索之中,而在很大程度上,合同的问题更多了,更复杂了。所以,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合同法赋予工商部门管理合同的职责义务只是有所变化,而不是不管,这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合同管理工作还重不重要。从目前的状况看,认为合同管理不重要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们有许多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下去,合同工作排不上位置,这就是意识在行动上的体现。法律和行政法规赋予工商监管合同的职责是非常明确的:依据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对经济合同行为及有关事项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处理。合同监管的日常工作有:组织实施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开展合同指导服务,负责办理企业动产抵押登记管理,对拍卖企业实施的拍卖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组织指导企业以“守合同、重信用”为主要内容的建设企业信用活动,调解合同纠纷,监督合同格式条款,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工商监管合同的职责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是有了一些调整。法律调整合同行政监管职责是在市场经济的规律基础之上作出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但这些职能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合同管理不重要,在行政监管方面,我们工商仍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责任仍然重大。当社会上出现合同方面的重大事件时,政府和老百姓总会说,合同是工商部门管的。

这些年来,随着工商管理监管合同职责的调整,对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痛心的看到合同监管工作的逐渐弱化:监管人员从多到少,从专职到兼职,合同专业能力降低,专管领域在萎缩。郑宇民局长在~年1月召开的全省局长会议上就指出:合同监管是工商的专业职能领域,是不可以由其他部门替代的。离开了专管领域,就丢掉了工商的饭碗。郑局长的论述充分说明了合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各级领导对强化合同监管工作的迫切希望。

对今后的合同监管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转变观念,重新审视、正确定位合同监管的作用和地位。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浙江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度合同行政监管的必要性、重要性,出台了《浙江省合同行为管理监督规定》这部地方性法规。通过三年的实践,特别是对银行消费贷款合同格式条款的成功备案,合同监管工作对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表明浙江在合同行政监管上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成为新形势下探索合同管理的先导。这些合同监管实践,为今后国家完善合同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例和参考依据。

第二,合同监管工作大有作为。

一直以来,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我们主要采用办案方式。2002年10月1日《浙江省合同行为管理监督规定》的正式实施,为合同行政监管提供了新的法律武器,为规范垄断性公用企业等行业的经营行为提供了必要依据。~年省局合同处依据《浙江省合同行为管理监督规定》,对银行消费贷款合同格式条款进行备案、清除霸王条款的工作,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震动。产生这种效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采取通常的经济处罚手段,没有动“一刀一枪”,而是用更加柔性、文明的方式,即“通知修改”和社会监督的方法,靠“借力”和沟通,来督促企业改正、消除其不合法、不合理和不规范的行为,把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这是对工商监管方式上的重要创新,从实践效果看,这种柔性执法有时比没收、罚款更管用。我们工商部门在整个监管过程中没有任何利益,所有监管工作只有一个目的——维护群众利益,应合了“无欲则刚”、“无利则刚”的古训。所以,这次银行格式合同备案不仅轰动一时,而且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支持和赞誉。这项工作的突破,不仅打破了合同线多年来的沉闷气氛,开创了合同监管工作的新局面,使合同监管工作有了普遍意义,也让社会各方面对工商部门合同监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

银行格式合同备案也让我们实现了对垄断性公用企业的有效监管。垄断性公用企业,包括电信、邮电、供电、供水、银行、保险等行业,是我国改革相对滞后的领域。在这些行业,经营不规范、损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比较突出,老百姓意见很大,多年来一直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之一。对这些领域,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一直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上的一个薄弱区域。对这些领域监管方式上的突破,让我们在强势市场主体和弱势消费群体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杠杆,真正发挥了工商部门合同监管的作用。

除了合同格式条款备案之外,抵押登记管理、组织指导企业“守合同、重信用”、拍卖监管等工作也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敢作敢为,我们的合同监管工作照样大有作为。

第三,服务大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合同监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行政监督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加强合同监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体现,也是查处违法合同行为的有效手段,可以弥补司法救济的不足。我们知道,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合同是交换关系的形式,市场交易秩序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合同秩序。这就意味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市场可以从监管合同入手,规范了合同行为,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市场秩序。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大家要充分认识加强合同监管的必要性。实践也证明,合同监管在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等方面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法律、法规赋予工商监管合同的职责出发,求真务实,充分利用好法律授予我们的武器,通过对合同违法行为的查处,建立惩诫机制;通过合同的登记、备案,建立防范机制;通过合同争议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建立协调机制;通过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建立行政指导机制,积极推进合同监管执法职能到位。

安全监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领导讲话稿 篇2

1 农业“机器换人”现实有需求, 发展有潜力

早在1959年, 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科学论断, 这既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 也深刻诠释了农机化的战略地位。时过半个世纪, 依然显示了科学性、正确性。当前, 农业发展的背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机化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 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1.1 节省了资源消耗, 保护了生态环境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机械化作业是重要手段和依托。以农机装备为载体, 推行精准施肥施药技术, 可以有效提高肥药利用效率, 减少肥药投入, 既节约成本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推行秸秆综合处理技术, 可以有效防止秸秆焚烧,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推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可以有效防范病死动物乱埋乱扔现象, 减少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等等。可以说, 只有依靠先进适用农机装备, 水肥药精准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以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模式, 才可能广泛推广, “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才可能大范围实现。

1.2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机装备是工程技术、农业技术成果的物化, 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机装备的应用, 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达到的规模、速度,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比如, 水稻机械插秧效率是手工插秧的30多倍, 机械收获效率是手工收割的50多倍。同时, 农机装备的应用, 还极大减轻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 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 帮助农民实现轻松体面劳动。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要与二、三产业竞争农村劳动力, 吸引劳动力回流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除了需要是个有效益的产业外, 还必须是个体面的行业。这就必须依靠农业“机器换人”。可喜的是, 目前在“机器换人”武装下的农业已经吸引了不少农二代、大学生回流从事农业生产。

1.3 节约了投入成本, 增加了经营收入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农业“机器换人”对于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十分明显, 尤其是在劳动力和物化成本持续攀升的形势下, 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 “机器换人”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近年来, 人工成本上涨迅速, 农忙季节一天两三百元可能都请不到人。相比较而言, 机械作业成本要明显低于人工作业成本, 而且还可以不耽误农时。其次, “机器换人”可以减少物化投入。比如精准播种、高效施肥施药、自动化喂饲等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推行, 可以有效减少种、肥、药、饲料的投入。有试验表明, 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节约种、肥、药成本10%左右。第三, “机器换人”还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商品性。设施栽培、喷灌滴灌、茶叶机采机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果商品化处理以及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等的普及应用, 在提升农产品品质、减少过程消耗、调节上市时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1.4 改进了生产方式, 促进了转型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表明, 生产工具的变革, 能够引起生产方式的相应改变。农机装备是农业所用的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方式伴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不断变革、进步。农机装备的应用, 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小农经济, 实现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史, 各国尽管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 但共同点是首先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 依靠农机装备来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作业, 并以此为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 随着农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技术只有在和农机装备集成应用的情况下, 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农艺控制水平, 才能大规模推广普及。

2 农业“机器换人”以往有成效, 当前有难点

客观来讲,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 在良好政策的推动下,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在全体农机人的努力下, 我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农业“机器换人”步伐持续加快。主要呈现三大特色:一是装备总量快速增长, 装备质量明显优化, “现代装备”逐步取代“传统农机”。2004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 全省新增各类农机装备102.4万台 (套) , 是历史上增速最快的时期。高效舒适、智能精准、绿色生态等现代新式农机装备大量涌现, 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传统老旧、低质低效农机装备加快淘汰, 农机装备水平实现整体性、素质性提升。二是作业水平大幅提升, 作业领域明显扩大, “机械作业”逐步取代“人畜作业”。近十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23百分点, 达73.5%;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增长20余倍, 稻麦烘干率达45%;冷藏保鲜库容增长近10倍, 达260.8万m3;果蔬菌茶、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进程全面提速, 特别是茶叶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大众茶类修剪、采摘机械化水平近90%, 名优茶机制率达95%。三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新型主体”逐步取代“传统大户”。农机合作社、区域性服务中心、农机作业公司、农机“4S”店、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等专业化新型主体不断涌现, 逐步取代传统农机大户、农机服务队等, 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目前全省拥有1 407家农机合作社和近5 000个区域性服务中心,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干事创业既要看到进步, 更要正视不足。审视当前农业“机器换人”现状, 难点和短板仍然不少。主要是“四个不相适应”:

(1) 从机械本身看, 无机可用、有机难用问题较为突出, 与农业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浙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境内山区丘陵、平原盆地、海岛一应俱全, 并且物种丰富, 是综合性农区, 产业门类齐全, 客观上要求适应产业的各类农机装备。随着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现舒适高效生产等越来越引发重视, 同样要求有相适应的农机装备。但是, 目前农机研发和制造水平不高, 农机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的“无机可用”, 以及产品质量性能不佳造成的“有机难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直接影响了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的进程, 特别是果蔬、畜牧、食用菌等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 部分环节甚至还处于空白。农机装备层次有待提高, 适应农业绿色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需求的高端农机装备应用面还比较窄, 比如植保机械, 仍然以手动或机动喷雾器为主, 农用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还处于起步阶段。

(2) 从生产条件看, 有机无处用、农机难下田问题较为突出, 与机械作业要求不相适应。农机装备的应用客观上要有一定条件, 包括农田要平整、路网要配套、品种要适应、布局要合理等。目前, 农机的作业条件也存在不足。一方面, 农机农艺融合还远远不够, 作物品种、农作制度、种养殖方式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标准化程度偏低, 直接影响了农机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另一方面, 我省山地丘陵多, 地块分散、碎片化问题突出, 集中连片种植区比较少, 种养殖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 机械化作业的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再一方面, 与农机配套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适用于农机通行作业的机耕道路建设较为滞后, “有机无路走、农机下田难”的矛盾较为凸显。

(3) 从经营主体看, 有机无人用、用机不理想问题较为突出, 与机械应用要求不相适应。农机装备是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设施, 需要有一定能力的经营主体使用, 才能充分提高生产效率, 体现农机装备的价值。相比这个要求, 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化实用人才的发展显得滞后。虽然农机服务组织的总量不少, 但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总体还不多, 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作业服务组织仅占总量的26.4%, 一、二级维修点仅占总量的1.4%,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维修服务比较弱, 难以满足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技术人才特别是新型高技能职业农机手比较缺乏, “有机无人用、用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农忙季节不得不高价雇佣外省机手帮忙作业。

(4) 从要素保障看, 无钱购机、无地放机问题较为突出, 与农机装备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虽然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不小, 但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 不少我省有实际需求的高新农机产品未能纳入补贴范围。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力度有限, 高耗能农机报废补偿范围还比较窄, 农机科研开发、新产品引进示范、维修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则比较缺乏。农机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 农户贷款难、贷款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政策性保险工作尚未在面上展开。农机库房用地在一些地方难以有效落实, 农机用地难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农业“机器换人”到了目前这个阶段, 可以说好换的都已经换了,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上述难点和短板就是剩下的“硬骨头”, 也是制约农业“机器换人”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的症结所在。面对这些“硬骨头”, 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以“铁齿铜牙”一啃到底。

3 农业“机器换人”步子要稳妥, 思路要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古人所说“三思而后行”, 也是这个道理。目前农业“机器换人”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站在了新的起点, 面临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 绝不能墨守成规, 总搞“老一套”, 必须以新理念、新思路谋划新的发展。

3.1 注重瞄准发展方向

适应“两高”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要求, 农业“机器换人”必须加快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等“两全两高”方向迈进。全面, 即在继续加快粮食、茶叶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同时, 加大果蔬、畜牧、食用菌等产业机械装备推广普及力度, 实现各产业机械化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全程, 即农机应用向纵深渗透, 全面覆盖从产前的耕作、育苗、栽植到产中的排灌、植保、施肥再到产后的收获、烘干、加工、秸秆处理的各个环节, 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高质, 即农机质量性能更优, 高效舒适、智能精准、绿色生态等高端农机装备加快普及应用, 农机装备进一步优化升级, 层次全面提升。高效, 即农机装备进一步向规模主体集中,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推动农机装备共享、集约发展, 使用效率和效益更高。

3.2 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 解决突出问题, 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前面梳理的都是一些反映比较普遍的共性问题, 既有内部的问题, 也有外部的问题, 既有“机”的问题, 也有“人”的问题, 但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都制约着农业“机器换人”向前迈进。当然, 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 还有一些个性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 以问题为导向, 进一步梳理区域农业“机器换人”面临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措施办法和时间节点。比如农机实用人才缺乏问题, 就应当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途径, 并设定时间表。又比如政策力度不够问题, 就应当在研究有效政策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支持, 尽早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3.3 注重克服薄弱环节

薄弱点既是短板问题, 也是空间潜力, 还是我们工作的发力点。只有找准薄弱点, 集中精力填补短板, 才能提高“木桶容量”, 提升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就农业“机器换人”来讲, 目前的薄弱环节还不少。种植业方面, 栽植普遍属于薄弱环节, 无论是水稻栽植、油菜栽植还是蔬菜瓜果栽植的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收获除稻麦、茶叶 (名优茶除外) 基本实现机械化外, 其他如油菜、果蔬、食用菌等还比较低;植保机械化虽然水平不低, 但质量也就是植保的效率和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养殖业方面, 水产增氧、自动喂料、水质净化处理等机械化程度比较高, 畜禽自动喂料、环境控制、排泄物清理等则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必须紧紧盯住这些薄弱点, 加大力度推广普及相应的机械装备, 加快突破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 夯实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

3.4 注重坚持示范引领

搞技术试验示范是我们的职责, 也是我们的强项, 更是多年农机化技术装备得以顺利推广普及的经验所在。各地要根据农机化发展基础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实际, 明确农机化技术装备示范推广的方向和重点, 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不同农业产业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 大力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培训和宣传, 加速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依托各类农业 (农机) 项目, 充分发挥农业 (农机)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养殖大户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一批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和培训基地, 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引导农民群众了解并主动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

3.5 注重把握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既是开放理念的重要体现, 也是激发事业发展活力、推动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就农机而言, 需要把握四大方面的融合。一是农机与农艺要融合发展。就好比文、理不分家, 农机与农艺要相互包容, 相互支持, 相互适应, 构成高效协调的机械作物生产系统。也就是农机研发要充分考虑农艺因素, 品种选育、农作制度创新要充分考虑机械适应性。二是农机化与信息化要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互联网+”发展潮流, 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领域中的应用, 推进智慧农机建设, 推动农业生产由“机器换人”向“机器人换人”迈进, 提升农机作业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三是农机产学研推要融合发展。统筹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制造企业、推广部门的力量, 引导产学研推协同创新, 共同推进农机新产品研发、制造和推广, 推动农机科技进步。四是机械与设施要融合发展。适应浙江耕地资源有限的实际, 在推广普及农业机械的同时,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实现机械化与设施化同步发展。

4 农业“机器换人”目标要明确, 力度要加大

目标任务是追赶的方向, 是努力的路径, 也是前进的动力。省政府办公厅意见、“十三五”规划以及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机器换人”的目标, 概括起来就是农机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质量性能更优, 农机装备应用加快向农业的各个产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延伸, 向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拓展, 向舒适化、智能化、精准化迈进, 农机覆盖率、渗透力和适用性、通用性、共用性、安全性明显提高。

4.1 抓好“机器换人”的重点工作

4.1.1 加大农机研发创新力度

农机科研开发是充盈“武器库”, 实现农业“机器换人”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农机部门来讲, 重点是要做好引导、牵线搭桥和支持保障的工作。引导, 就是要研究完善农机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 明确农机研发创新的方向, 引导农机企业研发生产农业产业和农民群众急需的农机产品。牵线搭桥, 就是要当好“老娘舅”的角色, 做好资源整合工作, 积极搭建农机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平台, 拧成一条绳, 提高农机研发创新的质量和效用。目前, 金华、路桥等地已经建设或者筹建农机科技协同创新基地, 非常好。支持保障, 就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科技方面的支持,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优化农机研发创新环境。

4.1.2 加大农机鉴定推广力度

好的农机产品只有配合有力有效的推广, 才能发挥好它的效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农机新产品推广鉴定办法, 着力提升鉴定能力, 扩大产品鉴定范围, 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将适用于我省关键薄弱环节的农机产品纳入鉴定范围, 为农机新产品的有效推广提供保障。要按照“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填补空白”的原则, 发挥农业 (农机)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 (农机) 大户等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科技下乡、现场展 (演) 示、集中培训指导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加快推广应用农业生产需要的成熟适用农机装备, 支持引进我省紧缺的农机新产品开展试验示范, 切实加快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全面提升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

4.1.3 加大购机补贴实施力度

实践证明, 购机补贴政策是农业“机器换人”最有力的“驱动器”。必须一如既往地抓好这项政策实施, 扎实做好政策宣传、指导和监督工作, 确保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发展真正取得实效。要立足于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根本需求, 进一步研究完善购机补贴政策, 争取将更多适用的农机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对关键薄弱环节机械予以优先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前段时间, 省里成功争取农业部支持将我省列为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省, 并联合省财政研究制定了省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 计划选取若干粮油及十大主导产业薄弱环节机械纳入新产品补贴和省级补贴范围。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试点方案和省补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 并抓好组织实施。

4.1.4 加大农机示范工程实施力度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是省里确定的“十三五”八大重点工程之一, 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机器换人”工作的主抓手、主平台、主战场。各地要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紧密结合区域农业产业和农机化发展实际, 研究确定示范县、示范乡镇 (园区) 、示范基地创建计划。要突出粮食产业, 集中资源和力量, 全力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 从基地入手, 由点及面, 整片、整乡、整县梯度推进,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努力打造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典型样板, 带动农机化的整体提升。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典型样板 (县、区) 。

4.1.5 加大农机服务主体培育力度

加快研究制定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指导意见, 因地制宜培育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以及维修、销售、中介、租赁等服务组织, 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机服务, 加强整体规划, 力求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服务有效。坚持扶大扶强, 引导区域性同类或相关联的服务主体实施合作、兼并和重组, 发展农机合作社联合社、股份制作业公司以及集作业、维修、培训、销售等多功能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 引导服务组织加强制度建设, 优化运行机制, 完善基础设施, 延伸服务链条, 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功能齐全、效益明显的示范性服务组织。

4.1.6 加大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首先必须保证农机装备要有人用、用得好。要深入实施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比如针对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要重点加强经营管理、农机化新技术等知识培训, 针对农机手要重点加强驾驶操作、日常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 针对农机维修人员要重点加强维修专业知识培训, 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既懂生产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要扎实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组织农机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着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打造一批高素质技术精英。

4.2 创造“机器换人”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内外兼修方能行稳致远。农业“机器换人”要“换得快”“换得好”, 必须创造好的条件, 营造好的环境。

4.2.1 加强政策创新

省政府办公厅意见里明确规定了不少的扶持政策, 有的是老政策, 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突破, 有的是新政策, 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创设。今年以来, 我们已经争取农业部、省财政和省科技厅等的支持, 成功列为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省, 并出台了省级购机补贴办法和农机装备科研专项政策, 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这些都非常好。下一步我们需要再加把劲, 加强政策创新, 争取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措施, 比如首台套农机装备引进以奖代补办法、政府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办法、农机信贷财政补助办法, 等等。总之, 省政府办公厅意见中规定的政策要尽快争取到位。

4.2.2 加强农机法规建设

2012年出台的《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填补了我省农机法规建设的空白, 极大促进了农机化和农业“机器换人”的发展。但从当前看, 我省农机化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条例》中有的规定已经不适应, 比如《条例》中关于购机补贴需要签订合同的规定, 我省已经出于便利农户的考虑取消了这一要求, 又比如《条例》中关于确定公布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的规定, 根据农业部要求已经暂停了目录的编制。而有些新的要求, 还尚未在《条例》中予以体现, 比如“互联网+农机”发展、农机产品红黄牌制度建设等。这些都对《条例》修订提出新要求, 需要我们通过深入调研, 及时向省人大提出建议意见, 确保《条例》更加科学实用。

4.2.3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 这条坝必须始终筑牢, 为农业“机器换人”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在抓严抓实抓细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 要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创新和改进农机安全监管方式方法, 提升监管的效率和效果。重点要适应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变化的新形势, 加快构建道路外农机安全巡查制度, 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适应“互联网+”的新潮流, 探索信息化监管新方式, 比如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进行远程智能监管。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新要求,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方式, 特别是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 要按照要求尽快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4.2.4 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农机“三难”问题, 即“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问题。针对农机“看病难”问题, 要切实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特别是高新农机维修中心建设, 优化区域布局, 改善设备条件, 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农机“行路难”问题, 既要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也要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 争取农户支持统一连片整理耕地。针对农机“住房难”问题, 要积极沟通协调国土部门, 严格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 保障农机存放、维修等场所建设用地需求。同时, 加强统筹规划和布局, 减少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5 农业“机器换人”精气神要足, 方法要得当

干事创业最终靠的是人, 是在座各位带领下的农机系统的全体同志们。农机系统的同志们都要切实拿出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 落实掷地有声, 执行铿锵有力, 如此才能推动农业“机器换人”稳中求进、勇往直前。

5.1 态度要端正

态度决定工作的干劲, 决定工作的成败。推动事业健康发展, 必须保持良好的态度。农业“机器换人”, 关乎农业增产增效和稳定发展, 关乎农民群众的轻松劳动和体面生活, 关乎整个现代农业建设,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紧迫性不言自明。当前, 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这是当代农机人的历史使命, 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但从目前看, 一些地方对农业“机器换人”有不同的认识想法。在这里我们要说, 任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无所事事的态度、只求过得去不求做得好的得过且过的态度, 甚至由着农民群众自己去的放任自流的态度, 都不利于农业“机器换人”的顺利推进, 都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 都有悖于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希望。我们务必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以时不我待的态度,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 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把任务记在心里, 把工作抓在手中, 努力推动农业“机器换人”赢得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5.2 精神要抖擞

精神风貌是做好事、做成事的先决条件, 有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想出更好的办法, 就会使困难迎刃而解, 使容易的事情得心应手。农业“机器换人”, 涉及到换什么、怎么换、谁来换, 在什么地方先换、怎么顺畅换等问题, 环节多、任务重。限于我省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的特点、农民群众经济实力不强的现状、农机本身不够配套的事实等情况, 工作难度还比较大, 有些困难、矛盾还比较多。困难和矛盾是考验我们精神状态的试金石。我们必须不忘初心, 牢记做好农机化工作的使命, 牢记推进“机器换人”的用意, 坚定不移推动工作发展;必须坚定信心, 充分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 有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有各方面的好政策好经验引领, 只要打开脑洞并把工作做到位, 任何困难都是可以破解的;必须树立恒心, 把持一种毅力、一种韧劲、一种定力, 一步一步走、一件一件推、一项一项做, 农业“机器换人”一定会迎来一片艳阳天。

5.3 作风要扎实

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落实, 而落实工作的关键在于潜心用力去推动, 否则, 再好的政策思路都会成为海市蜃楼, 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农业“机器换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机实用人才培养,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还要抓紧建设“机器换人”示范工程, 等等。这些工作在省政府意见、“十三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中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作为从事农机化工作的人来说, 落实这些工作要求, 绝不能停在口头上、浮在表面上, 必须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抓好落实。要认真对标, 结合当地实际,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查找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 研究具体的工作重点和措施, 力求加快速度提升长板、补齐短腿。要静下心来, 思考发展的思路, 确定发展的目标, 梳理发展的重点, 排除外界干扰, 创造有利条件, 持之以恒沿着既定目标抓深入、抓提升。要弘扬泥腿子精神, 走向农业生产一线、走到农民群众中去, 抓点做样、搞好示范、加强指导, 做给农民群众看, 领着农民群众干, 从而提升农业“机器换人”的实际效果。

5.4 方法要讲究

浅谈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篇3

关键词:领导讲话稿 写作要求

领导讲话是领导组织公务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是总结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领导讲话稿不同于一般应用文,具有内容的针对性、表述的口头性和受众人的现场性。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是一门艺术,写作前要领会意图,收集材料,拟制提纲;写作中要注意技巧,把握好相关问题。

下面,就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及写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与大家作一探讨。

1 抓好“三步走”

1.1 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领会领导意图是写好讲话稿的关键。如何领会领导意图?最好是提前列好写作提纲和写作要点,尽量让领导亲自过目,这样可以抛砖引玉,知道领导想讲什么?什么方面的工作是这次会议的重点,从而较能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

1.2 要详细搜集相关材料。一是坚持做好大事记,把自己每天所见、所思、所想以记流水账的形式记下来,尽量详细一些,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二是积累重要资料。主要是要对上级的重要通报、会议纪要和一些政策法规性的重要文件进行整理和积累,特别具有指导性的重要的文件和资料,应及时复印。三是每天要浏览上级和相关单位的网站,充分使用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条件,学会从网上搜集资料。

1.3 要认真拟制写作提纲。写作讲稿前先编写提纲,从全局着眼构思讲稿的内容和段落结构。编写的提纲要思路顺畅,纲目和结构清晰,层次整齐,段落衔接要注意逻辑思维,通篇浑然一体,切忌虎头蛇尾。

2 注意“七个问题”

2.1 谁来讲?讲话稿的内容和语言表述方式要根据领导的职务、年龄和社会资历而定。如果写的讲话稿格式死板、语言方式和内容千篇一律,会非常影响领导的社会形象和讲话效果。领导职务、年龄和资历的差异性是撰稿时必须要注意的。撰稿人只有区别对待,写出的讲话稿才更加符合领导的身份地位、年龄和阅历,才能真正体现出领导的管理能力,让人一听就知道是谁的风格。譬如领导一贯严禁沉稳,讲话稿就应该着重理论性,言辞一定中规中矩;相反,如果领导行事作风一贯雷厉风行,他的讲稿就不能春风细雨,言辞一定利落干练;如果是刚刚走马上任的年轻领导,其讲稿的语气和言辞应该委婉谦和;如果是资历深厚且上年纪的领导,语气和言辞必须严肃、大气,直截了当。

2.2 以什么身份讲?做领导少不了要讲话,有些重要场合更需要领导做“重要讲话”,这样的讲话就需要有事先准备的讲话稿作为参考。从讲话的场合、对象和用途来区分,领导的讲话稿可分为会议类、宣传类以及礼仪类三种。有思考,逻辑清晰,爱琢磨,是对写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没问题。另外,领导的身份、地位不同,讲话稿的写法也千差万别。写稿人要经常观察领导的工作和行事作风,以便讲稿内容更要符合领导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2.3 对谁讲?领导讲话是针对听众讲,因此讲话稿应该照顾听众的身份、资历和文化水平,讲稿内容应该易于理解。换而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身份地位的听众写出风格和语言不同的讲话稿。具体来说,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听众,讲话稿中可适当增加一部分理论分析性的内容,言辞要严肃得体,尽量在语言上多加修饰,突出领导者的文化底蕴;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听众对于部分学术性词汇可能无法真正理解,那么讲话稿的内容就应该通俗一些,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句子结构也不宜太过复杂,否则会给人“高处不胜寒”感觉。

2.4 在什么场合讲?撰写讲话稿时要考虑领导讲话的场合、听众数量,会议规模大还是小,是针对基层职工还是针对机关干部,是单纯的事务性讲话还是礼节性讲话。因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需要有不同的讲话风格,讲话稿的写法也应该有一定差异。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领导的讲话稿就要言辞得体,但如果是一个离职的告别会,所撰写的讲稿就要给领导预留一部分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

2.5 为什么要讲?撰写讲话稿前撰稿人应该深究领导的讲话的意图,也就是要明确领导讲话是基于何种目的。总的来讲,领导讲话的目的除了场面性的应酬,不过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对工作偏差进行纠正,指导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有的也能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搞清楚领导讲话的意图以后,撰写讲稿时才有主心骨,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能符合中心思想。

2.6 与会人员想听什么?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领导讲稿都是套话连篇、八股味浓重,冗长枯燥、缺乏实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撰稿人怠工的不良现象。讲话稿针对的是不同的听众群体,因此一定要注意听众需求的差异化。撰稿时一定要认真思虑与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务,考虑听众希望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更有针对性。

2.7 讲话以后讲稿干什么用?如果要以文件形式印发或在报刊上发表,撰稿人就不能不考虑印发或刊发的要求。同时,在领导讲话结束后要按印发或刊发要求对讲稿做进一步修改,经领导审定后再印发或刊发。向新闻媒体提供的素材必须征得领导同意,千万不可自作主张。撰稿人根据讲话材料改写的新闻稿件,也要呈领导审查,以防报道失实引发麻烦。

参考文献:

[1]杨春魁.领导讲话稿写作问题浅议[J].办公室业务,2011(10).

[2]戴旭光.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艺术[J].领导科学,2004(22).

书记培训班上的领导讲话 篇4

为加强和改进全局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新时期企业党支部工作的能力,局党委决定举办一期党支部书记及政工干部培训班。

长期以来,各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及政工干部积极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结合本单位实际,扎实有效的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在这里我代表局党委向辛勤工作在党建一线的党支部书记及政工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想就这次培训班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

目前,局党委有××个局属单位党组织、××个党支部、××名党员,如何通过各个基层党支部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蒙东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局党委的决议、指示精神贯彻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于全局的各项工作,在座的各位支部书记及组工干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今年,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全局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和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按照实施方案和细则要求、具体目标、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党员身边无违章、创建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和创建“电网先锋党支部”为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工作,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对如何有效开展活动把握不准,缺少经验,工作进度缓慢,缺乏本单位特色,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效果不明显;个别党支部和党员在正确处理开展创先争优与推动日常工作的关系上还不够到位,存在顾此失彼现象等等,在座的有的是多年担任党支部书记,有的是党支部换届后才走到支部书记岗位的,大部分支部书记是兼职的。党支部的状况如何,党组织是否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党支部工作的好坏与支部书记直接相关,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尤其是对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如章程、准则、规定、制度等的掌握情况和熟悉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支部工作的开展、支部的建设和发展。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提高党支部书记及政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推进“三个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包括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执行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因此,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熟悉党务知识,了解和掌握党支部的业务知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党支部的工作力度,提高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只有党支部书记及政工干部熟练地掌握了党务知识,才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高效规范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培训要求

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大家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良好的学风和作风确保学习任务圆满完成。由于大家工作经历不同,所在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吸取肯定也不尽相同。因此希望大家学习期间多沟通、多交流,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是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这次培训班时间不长,但内容很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家要克服困难,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参加培训,沉下心来,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力求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是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把学习与思考很好的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家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支部建设和组织建设中去、运用到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中去,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

总之,全体党支部书记和政工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成为政治强、作风好、业务精的优秀党务工作者。最后,祝这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安全监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领导讲话稿 篇5

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涉及近2.6亿家庭人口。近年来,志愿助残工作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组织网络逐步形成,队伍不断壮大,氛围日益浓厚,成效显著、态势喜人:20xx年全国登记在册助残志愿者已达650万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已建30余万个,受助残疾人有510万、约3160万人次,广大残疾人从中获得大量实实在在优质实效的志愿帮扶。今年,中国残联将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中办《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以“关爱残疾人”活动主题年为契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重点,将“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紧密结合。中国残联将以“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作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抓手,着眼于残疾人的生活救助、潜能开发、障碍补偿,在残疾人康复健身、教育就学、就业培训、扶贫开发、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等系列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奉献爱心,提供志愿服务,积极挖掘打造并广泛宣传郭明义式学雷锋志愿助残先进人物,努力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和谐社会氛围。

2、着力基层,将“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与改善残疾人民生紧密结合。残联将按照国办印发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精神,联合相关部委广泛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基层扶残助残工程,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切实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扶持发展生产。将乡镇(街道)、村(社区)志愿助残联络站(点)和联络员队伍的建设作为今年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部署,重点加大各地志愿助残人员、经费、场地等的落实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拨付专项经费,在农村社区(村)开展志愿助残联络站(点)建设和联络员培养试点工作,并适时推广有效试点经验,提升广大农村地区志愿助残服务水平。

3、创新模式,将“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与打造志愿助残活动品牌紧密结合。“手拉手红领巾志愿助残”、“百万青年志愿助残行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等品牌项目已在社会上形成较大影响。我们将紧紧围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活动模式,提升品牌效应,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多优质实效的志愿服务。将志愿助残工作体现并落实在残疾人较为集中的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庇护工厂、扶贫基地、托养中心、专门协会等单位场所,积极推广“残疾人康复(托养等)机构+志愿者+企业(个人)”、“青少年宫+残疾儿童+志愿者”等志愿助残模式。充分借助各个节日,努力打造“节日+志愿助残”的有益模式。鼓励并支持广大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推广盲人文化志愿服务经验,探索文化志愿助残形式,打造文化志愿助残品牌。

4、着眼长远,将“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与长效机制建设紧密结合。整合社会资源,融入工作大局,形成强大合力,着眼长远发展是建立志愿助残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我们要积极开展电子网络注册信息平台的开发与运用,规范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注册平台,努力推动各领域注册系统的有效衔接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基层志愿助残联络站(点)和残疾人较为集中的志愿助残服务基地建设,切实完善服务对接制度。积极组织编写志愿助残培训教材,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探索志愿助残评估监督、表彰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紧制定出台《全国志愿助残工作管理办法》,提升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领导在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上的讲话 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为期两天的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其目的是给大家创造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大家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农村工作,掌握更多、更实用的农村工作方法。特别是今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你们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进入工作状态。在此,我对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选择**、投身到**农村工作中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学生村官已成长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你们中,有**本地的、也有来自**以外的,不管来自哪里,现在都是**的一份子。所以,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人杰地灵,物阜民丰,辖5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古时,这里曾是周、秦、汉、唐四个王朝的京畿之地,今天,这里处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圈,是陕西省3个县级市之一,称得上人文之都、工业重镇、食品基地、旅游胜地。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米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陕西省畜牧十强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作为全市的重要增长极来打造,启动实施了主城区西扩战略和咸兴工业走廊建设,着力推进咸兴一体化发展。我们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围绕创建陕西十强县(市)的目标,立足工业基础雄厚、县级市城市品牌和地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圈区位的三大优势,着力做好工业规模扩张、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四篇文章,全市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亿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万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273元,增长26%,在**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排名第12位。同时,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八大工程成效显著,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广大群众的福祉不断增进。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一批影响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应的热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建“陕西十强”的目标处在关键的时候,各行各业尤其是农村急需各类优秀人才。可以说,大家到**任村官恰逢其时。对于你们的工作,市上很重视,专门安排了这次培训,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工作,在这里我对在座的各位提几点要求:

一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此次培训班我们邀请了市委党校的副校长、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年选聘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为大家授课,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基层工作经验,他们的教授更贴近于**农村工作的实际,对于大家在村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希望你们能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学习,积累知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

二要严守纪律、树好形象。现在开始,你们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培训纪律,上课期间一律关闭手机;同时,要按时作息,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有事情外出要向工作人员请假。扎扎实实做好培训工作,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三要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大家的理论基础很扎实,知识面也比较广。但是,农村工作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涉及的面很广,有很多东西是你们在大学里没有学到的。大家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抓好学习,认真思考,用自己所学知识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把自己锻炼成党在农村工作的有用之人。

四要汲取经验、努力工作。**年以来,**选聘的101名大学生村官到任后,都能坚持扎根农村,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晓音、张优美等4名大学生“村官”联合成立了“雨露服务站”,义务为城区85名留守儿童开办学习辅导班,解除了孩子家长的后顾之忧;许骞、熊迎迎等8名大学生“村官”,立足本职,创新服务居民的方式,自发组织成立蔬菜团队开展“惠民蔬菜进社区”活动;石蕊等3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爱心火炬服务社”,结对帮扶冉庄村的留守儿童。在我市城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全体大学生“村官”自发组织捐款,义务劳动,帮助建成了占地50亩的“大学生村官林”。以上工作都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省市媒体争相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截至目前,选聘到**的101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6人考取公务员、10人被省市事业单位录用,34人被**镇办事业单位录用。在**年开展的村级“两委会”换届选举中,11名大学生“村官”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两委会”正职,9名推选为村“两委会”副职。希望大家要多向先进学习,工作中多总结,相互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迅速进入角色,为**农村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工作进步!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安全监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领导讲话稿 篇7

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是确保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有效履行监督与指导作用的关键,而基层领导干部(包括工作在基层的行政事业领导干部、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所有人员和村居两委主要成员)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一线队伍,直接决定着政府能否科学、规范、有效地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与指导职能[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越来越繁重,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和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 基层领导干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作用

1.1 上级政策的最终落实者

国家有关安全监管的文件,由基层领导干部负责落实,而企业领导干部又直接面向企业职工,是上级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没有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领导干部忠实地落实和执行各级的方针政策,安全生产肯定不会是“安全”的。

1.2 属地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省市县各级政府《关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的意见》中,都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承担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按规定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有关人员追究责任[1]。这些文件都要求各级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工作奖惩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县乡(镇)两级政府都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系之中,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控制指标,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1]。这些都是属地管理的具体体现。

1.3 安全隐患的第一道“防火墙”

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一环就是及时地排除安全隐患,基层领导干部是安全隐患的第一道“防火墙”。下面这个例子是很好的证明。

某县安监局检查人员到该辖区的一个石膏矿区进行专项大检查时,发现该矿矿房顶板掉碴,矿柱有片帮现象。检查人员当即下达了整改指令书,要求其限期制定对该采空区的治理方案,对该区域加强监测监控,及时安装岩音监测报警仪,并要求有关人员对此隐患盯紧盯死。两个月后,井下观测人员发现情况异常,意识到可能要出问题,立即通知井下所有人员统统撤到地面,40分钟后,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塌陷,地表波及面积3.4万平方米,地下采空区冒落约1.5万平方米,巨大的冲击波从斜井口呼啸而出[2]。由于预警预防措施到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没有安监人员这道“防火墙”的及时防护,该矿区发生悲剧的可能将不可避免。

1.4 抢险救援的最先组织者

事故发生以后,尽快组织有效的抢险救援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损失的关键,而事故救援初期的组织者往往就是事故所在地的基层领导干部。2004年5月11日,山东省某发酵有限公司4个储量分别为300立方米的酒精储罐,因违章电焊改造冷却管道引起局部高温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3]。事故发生后,最先赶到事故现场的是该厂区所在地的基层领导干部,他们在消防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一边组织工人和当地群众进行灭火,一边疏散现场作业工人。待消防官兵到达以后,又同他们一起在现场连续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经过近3个小时的鏖战,成功处置了爆炸事故,保护了周围4000余平方米的厂房、价值数千万元的设备和近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事故损失,圆满完成了抢险灭火任务。

2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管力量不足

安全监管人员既要做到上传下达,又要开展宣传教育,还得抓好隐患督查整改,面对量大面广的安全监管工作,凸现编制太少、监管力量不足的软肋,大量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主要靠在基层工作的分管领导干部,或者兼职的行政人员来完成,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没有执法职能,监管的质量和力度远远达不到专职安全监管人员的水平。

2.2 监管手段落后

基层安监,特别是乡镇,普遍财力有限,装备十分缺乏,安全监管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监管手段主要靠眼去看、靠鼻子去闻、靠手去摸。特别是乡镇安监,在接到事故报告到达事故现场后,由于没有防护装备和专业知识,无法靠前指挥,极易成为次生事故的受害者。

2.3 监管体制不顺

基层安监实行双重管理模式,业务上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行政关系隶属县(乡镇)政府序列,这种双重管理体制直接导致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相脱节。由于抓安全工作难出政绩,少数基层领导存在着侥幸心理,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总认为安全生产事故不会轻易发生,假设万一出了事故,靠关系来摆平事态;极少数乡镇甚至为了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执法中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2.4 存在渎职现象

目前,在基层安监队伍中存在渎职现象。“几乎每起重大责任事故背后都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问题,涉及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生产安全执法和监管的主要环节。其中基层政府和煤炭生产主管部门人员占31.58%,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人员占25.31%”[6]。相关人员对不安全生产的纵容甚至参与,是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如2010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28号的一幢28层民宅发生严重火灾,当场就有50多人遇难。这起事故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大火后逃离现场;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对停产后复工的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5]。表面看是无证电焊工的违规操作导致了这场火灾的发生,但是隐藏于其后的深层原因中,从业人员技能不足和从业人员资质管理缺失问题则暴露出了更为深层次的监管体系不健全——“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职能部门不只是发发文件,嘴上喊喊,要具体去落实,针对违法分包、转包,确实做到严查严打,杜绝违法分包、非法转包行为。如果各方监管都到位的话,这场事故就不会发生。

以上事例说明,有些地方确实存在着官企勾结现象,某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这给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3 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干部、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安全生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要加强县、乡镇领导及安全监管人员的安全培训,坚持安全生产任职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要加强企业负责人、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再教育,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和安管人员非经安监部门考核合格不得上岗;要加强从业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落实“三级教育”制度,重点在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增强自我保安意识上下功夫,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要加强对村干部、村民及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要加强县乡(镇)、村居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通过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安全认识,让他们充分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决克服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政绩观,树立抓安全生产是政绩、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政绩的科学发展的观念,在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在安全监管上突出以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以规范为重点,以执法为保障,努力形成“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自我约束、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努力夯实基础,促使基层安全生产步入健康轨道。

3.2 加强基层监管力量

根据县、乡镇两级规模和经济总量,建议增加安全监管人员的编制指标,配足监管力量,将监管的重点前移到村一级,下移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乡镇组建的安全生产执法中队的力量要加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延伸至乡镇的安全监管垂直管理体制。

首先,狠抓安监“正规军”建设。建议各乡镇都要配齐选足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壮大安全监管“正规军”队伍。同时,按照“机构精炼、人员精干、处理高效”的原则,充实和加强县、乡镇、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组织开展对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进行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其次,严把选配人员质量关。安监人员选配一般是组织安排、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招考、部队复转人员安置等方式,新入职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多数人员存在基层经验不足的情况,面对新岗位只能逐渐摸索、逐渐适应。随着安监体制的发展,这种选任制度逐步显示出准入条件过低、精英程度不高的局限性。安监人员不仅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体系,还应有专业化的职业技能,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选拔标准、形式和程序,组织统一的专业考试,作为入岗资格,统一选任标准,只有通过考试考核取得“通行证”,才能成为正式的安监人员。

再次,稳定安全监管队伍。不少安监人员调动比较频繁,常常是这些人员业务刚刚熟练,接着被调到其他部门工作,新来的人员又要从头学起,熟悉业务。这种流动性造成业务水平的不平衡性,也影响安全监管的顺利进行,影响监管措施的实施。要避免流动性过快过大的问题。

3.3 配齐基层监管装备

建议县乡两级安全监管经费在纳入财政预算后,要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在装备上要求财力倾斜,确保乡镇安全监管必备的车辆、个人防护、检验检测装备的到位。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规避在翻新,要提高安监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充分利用指挥车、探测仪等先进技术装备,为现场安全监测、应急处置、救援防护和事故调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逐步解决安全监管装备缺乏、单一和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改善工作条件,配备精良装备,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

3.4 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县、乡两级政府要推行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化,加大安全生产在“一票否决”考核中的分值和比重,严格落实奖惩激励制度,切实树立安全就是政绩的观点。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首先,提高政治待遇,保障生活待遇。目前安监人员完全按照公务员的方式进行管理,按照公务员的标准享受工资和福利,进行考核、奖惩和晋升。不少安监人员相比较其他部门的人员来说工作量大、责任大、担子重,然而每月却领相同数额的工资,造成付出与工资不等值的现象。可以考虑借鉴法官类的任职情况,按照等级晋升,有一定的职务晋升空间,根据工作中各类监管人员的不同职责和工作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合理地配置每个岗位的人力资源,按照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

其次,工作权责明晰,问责科学合理。实施干部问责制,有助于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增强责任心。然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人面前,安监人员承受的外来压力、物质诱惑、心理负担是很大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背离党的方针政策、偏离人生的正确轨迹。要建立规章制度,实行严厉的问责制,同时问责也要科学合理,问责内容、方式、手段要不断完善,不能让基层安监人员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4 结论

(1)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基层领导干部是上级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属地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隐患的第一道“防火墙”、抢险救援的最先组织者,直接决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监督和指导作用的发挥。

(2)分析了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存在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体制不顺、渎职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其次要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再次要配齐基层监管装备,最后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摘要:总结了基层领导干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作用,分析了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体制不顺、渎职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其次要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再次要配齐基层监管装备,最后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研究结果对增强我国基层监管队伍能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基层领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管对策

参考文献

[1]高建明.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3):158-162GAO Jian-ming.Countermeasures on ability building ofnational work safety inspections tea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3):158-162

[2]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全市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的意见[EB/OL].http://anquan.jdzj.com/article/2010-3-9/26130-1.htm,2009-12-01

[3]平邑一起特大采空区大面积塌陷事故成功避免[EB/OL].http://www.aqsc.cn/101813/101943/131653.ht-ml,2009-8-11

[4]山东莒南一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已有10人死亡[EB/OL].http://news.sohu.com/20060220/n241924074.shtml,2004-05-12

[5]刘铁民.加强安全生产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5):9-12LIU Tie-min.Strengthen the ability building of work safetyinspection team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安全责任事故背后基层安监人员渎职现象严重[EB/OL].http://news.qq.com/a/20090629/001111.htm,2009-06-29.2006,2(5):9-12

秘书草拟领导讲话稿“五步”法 篇8

第一步,“看两篇写一篇”搜集资料。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在类似活动中的总结讲话。因为每种类型的讲话,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和逻辑,这篇文章,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就是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要像。第二篇,要找上級领导机关或者同级其他机关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因为每种内容的讲话,在一定时期内,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要求,这篇文章,解决的是“神似”的问题,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方向要准。找出这“两篇文章”,通过学习和模仿,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最起码在结构上、内容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第二步,“换位思考”琢磨内容。替领导起草讲话稿,当然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来思考:

1.领导应该讲什么?就是在这次总结大会上领导应该强调的内容、要求等。

2.文件起草的部门期待领导讲什么?就是有关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考虑,希望通过领导讲话传递出的工作信号。

3.听众希望听到什么?讲话都是有对象、有听众的,听众对领导的讲话往往都有具体期盼,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扬,或是明确思路等,应该将听众的需求反映在领导讲话之中。

4.领导本人想讲什么?每位领导讲话都有一贯的思路、风格,也有近期关注的重点、强调的要点等。

5.上级希望领导讲什么?每项工作都应按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科学地传递上级的要求。

在综合各个角度之后,重新回到最初始的问题——在这样的场合,领导应该讲什么?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否定之否定,站在更高的平台去重新思考,以对文章的主体内容有较为充分的把握。

第三步,“闭上眼睛”拟定提纲。讲话开写之前,要起草提纲。起草提纲要在掌握基本素材、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合上参考文章,合上各类材料,越过纸面看实质,闭上眼睛想清楚,合上书本写提纲。要切忌“找”提纲,翻阅各类材料,这里摘一个意思,那里找一个想法。拟定提纲,最起码要写到二级,想得清楚的地方要写到三级。

第四步,“一气呵成”起草文章。长期用电脑写作,很多人往往养成“先写容易的”和“复制粘贴”的习惯。好的讲话稿应做到文气贯通,如果先写材料丰富的、容易的、想清楚的,会使文章看上去是“拼凑”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因此,在公文写作的培养阶段,就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想清楚、写清楚,按照提纲,从头到尾写下来、顺下来。

第五步,“逼着自己”反复修改。好文不厌百回改。秘书人员要强迫自己多换角度、加深思考、提高站位,对已有的文稿反复琢磨,反复修改,有时甚至还要推倒重来。一篇文章每突破一次“改不动”的困境,就会上升一个水平,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一个层次。

(摘自中直党建网)

上一篇:学党史网上知识竞赛下一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