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狡猾的狐狸

2025-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作文:狡猾的狐狸(推荐12篇)

小学生作文:狡猾的狐狸 篇1

当狐狸来到森林时,碰巧遇到了狮子王,他是森林中的`国王。狮子王来检查一些市民是否会伤害自己。狮子想去狐狸家看看。狐狸想:“哦,我的兔肉还没吃完呢。我得想办法转移狮子的注意力。狐狸想起他的朋友小松鼠今天不在家。”狐狸带着狮子去了松鼠的家。狮子觉得狐狸的房子里有太多松果,狐狸不应该吃肉,所以狮子离开了。

当松鼠回来看到狮子时,他问狐狸:“你为什么把狮子带到我家?”狐狸解释说:“狮子要检查每一个市民,所以我带狮子来检查。”小松鼠相信了狐狸,回家了。

小学生作文:狡猾的狐狸 篇2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看到这个寓言诗以后, 触动很大。他从狐狸身上去考虑, 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这样的寓言故事。他指出, 当孩子们有机会把这个寓言拿来应用时, 他们的所作所为差不多同这些意图完全相反, 也就是说, 你想借故事来纠正或防止孩子们因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的缺点, 但结果会是孩子们“一面嘲笑乌鸦, 而另一面却非常地喜欢狐狸”, 喜欢像狐狸那样为非作恶, 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1]。喜欢狐狸肯定会选择狐狸的行为方式作为模仿对象。为此, 教材编制者和使用者不可不慎重对待这种超出教材编选时预想的意义和效果。如果这种意义和效果是正面的、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一致的, 那么, 就应该弘扬, 反之, 则成了不良暗示, 应该尽量淡化、纠正或避免。

狐狸和乌鸦这一寓言故事经编译, 进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 最早见于清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的课文《鸦好谀》[2]:

鸦衔肉, 止树梢。狐过而欲得之。仰颂之曰:“君躯既壮, 而羽复泽, 吾素闻君善歌, 请奏一曲。”鸦悦, 张口欲鸣, 未发声而肉已落。狐疾取之, 复语鸦曰:“他日有无故谀君者, 君其慎之。”

显然, 课文的意图是想让小孩子从好听奉承话的乌鸦身上吸取教训, 并借狐狸的口警告小孩子不要上“无故谀君者”的当。

这个寓言故事在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几乎与语文独立设科相伴随。百年来, 故事不同版本的素材大致相同, 都围绕着狐狸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而展开。但是, 不同版本在故事的叙述思路、形象刻画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带来的不良暗示也有强有弱, 特别是在诱导小孩子喜欢狐狸的欺骗行为方面, 不同版本的暗示性与故事文本的展开密切相关。下面选取百年来该故事的三种版本进行分析, 以展示这个故事的文本呈现与不良暗示的相关性。这三种版本分别是1951年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七册 (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全日制十年指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2007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以下简称山东版、人教版、苏教版。

一、角色与关系的展示

乌鸦和狐狸出现在同一场景, 谁为主角, 谁为配角, 这一安排决定了突出那个形象的问题。山东版和人教版都把乌鸦当作主角, 先说乌鸦, 再引出狐狸, 如:

一只乌鸦, 在一棵大树上, 做了一个窠, 住在里面。大树底下, 住着一只狐狸。 (山东版)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 洞里住着狐狸。 (人教版)

突出乌鸦形象, 有助于把孩子的关注点引向乌鸦, 从乌鸦身上吸取教训, 从而淡化孩子们喜欢狐狸的不良暗示。而苏教版的主角则是狐狸, 乌鸦是狐狸找吃时遇到的第一个猎物:

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他来到一棵大树下, 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嘴里叼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苏教版)

这种先说狐狸再引出乌鸦的思路突出了狐狸的欺骗者形象, 有可能强化着卢梭所指出的这篇寓言故事的负面影响, 使孩子们更倾向于效仿狐狸的行为方式。

此外, 山东版、人教版中的乌鸦和狐狸, 一个住在树上, 一个住在树下, 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种布局传递了两者熟悉的邻居关系。而苏教版则安排狐狸出来找吃时遇到乌鸦, 昭示了两者萍水相逢的陌生关系, 而不是熟悉的邻居关系。一般来说, 关系熟悉之间不容易产生欺骗行为, 关系陌生才容易产生欺骗行为, 这种布局显然是为狐狸的行骗行为作铺垫, 无形中也聚焦、突出了狐狸形象。

二、乌鸦与狐狸的刻画

乌鸦和狐狸本来互不相干, 你走你的独木桥, 我走我的阳关道。但是, 一块肉把两者联系起来了。“肉”是两者追逐的对象, 它既是现实的, 指满足口欲的美味, 也是象征的, 指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质存在。乌鸦和狐狸因为追寻这种物质存在而出现在同一场景:

(1) 一天, 乌鸦从窠里飞出来, 想找一点东西给它的孩子吃。它飞来飞去, 好容易在肉铺的棚子里, 找到了一片肉。它便把肉衔着, 高高兴兴地飞回家来, 站在窠旁的树枝上。

这时, 恰好狐狸也出来找食物。看见乌鸦嘴里衔着一片肉, 馋极了, 可是想吃又够不着。 (山东版)

(2) 有一天, 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 叼了回来, 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 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 狐狸也出来找吃的。他抬起头来, 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 馋得直流口水。 (人教版)

(3)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 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嘴里叼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苏教版)

但是乌鸦和狐狸追寻“肉”的动机不同, 乌鸦找肉是为了孩子, 狐狸找肉则为了自己。为此, 山东版、人教版都在尽力刻画乌鸦的母爱形象———乌鸦关爱孩子, 为孩子有肉吃而高兴。山东版甚至还刻画出乌鸦为孩子找吃过程的辛劳:

它飞来飞去, 好容易在肉铺的棚子里, 找到了一片肉。

乌鸦如此艰辛地找到一片肉, 肯定自己也饿了、累了, 何尝不想直接吞进去?但她不能吃, 她要给她的孩子, 于是她只能把肉衔着。乌鸦对于肉的动作, 山东版用“衔”, 其他两个版本都用“叼”。“衔”与人的动作“提着”“拿着”相联系, 对刻画乌鸦的母爱形象有利, 后者则容易让人产生类似“叼烟斗”“翘起来”的动作联想, 有过分做作、炫耀之嫌, 不利乌鸦的正面形象。刻画乌鸦正面的、可亲可敬的母爱形象, 不但可以减少孩子们对乌鸦的嘲笑, 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狡猾狐狸的厌恶和恨, 因为对善良的人、值得尊敬的人行骗是难以容忍的。

至于狐狸形象, 三种版本都刻画了狐狸的贪婪和自私。狐狸出来找吃, 看见乌鸦嘴里的那片肉, 就立刻产生非分之想, 表现出“馋极了”、“馋得直流口水”。但是, 力度都不够, 还可以适当增加能引起孩子们抵制和反感狐狸的描述, 把狐狸形容得越贪婪、越下流、越卑鄙、越龌龊、越令人讨厌, 那么这个寓言故事的正面引导作用才越大。

三、冲突与对话的描写

一片肉联结了狐狸和乌鸦, 并引发一场冲突。假如狐狸不馋那片肉, 或者乌鸦自己把肉吃掉了而不是衔在嘴里, 冲突不会发生。冲突离不开狐狸的“馋”和乌鸦的“衔”。由狐狸的“馋”自然铺开了两者的冲突, 狐狸主动的“想”和“问”与乌鸦被动的反应构成了冲突的整个过程。三种版本对这一过程有不同的描写。

第一, 对狐狸“想”的描写, 三种版本都伴有动作和神态描写, 如:

(狐狸) 便想了一个办法, 悄悄走过去, 坐在树底下说 (山东版)

狐狸想了想, 就笑着对乌鸦说 (人教版)

他眼珠一转, 对乌鸦说 (苏教版)

“一个办法”类似一套实施方案, 仿佛一切都在狐狸的“办法”掌控之中, 乌鸦只是一个弱小、无反抗之力者, 山东版同时还用“悄悄走过去”描写狐狸行骗的平常心态, 这种突出狐狸欺骗行为计划性和娴熟性的写法, 无疑传递了认可狐狸行为的信息。人教版“想了想”、“笑着”, 写出了狐狸对成功骗取结局胸有成竹的儒雅风度。这两种版本都好象透露出, 狐狸从一开始的“想”中就暗示了以后的成功。苏教版虽然用“眼珠一转”体现了狐狸的狡猾性和随机应变性, 对结局暗示性没有那么浓重, 但同样没有把狐狸作为行骗者的卑鄙、猥琐的内心活动体现出来。可以说, 这三种写法都仿佛在起着推动而不是阻止孩子们喜欢狐狸的效应。

第二, 对狐狸“问”的描写。狐狸总共有三次问话, 相应地带出了乌鸦嘴里“衔”着肉的三次反应。第一、二次问话都是礼貌性的一般用语, 如:

(1) “你好吗?乌鸦先生!”

乌鸦没有作声。

狐狸又说:“乌鸦先生, 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下, 还是不作声, 仍旧衔着那片肉。 (山东版)

(2) “您好, 亲爱的乌鸦!”乌鸦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 还是不作声。 (人教版)

(3) “亲爱的乌鸦, 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 还是没有回答。 (苏教版)

第一次问话是见面的问候语。作为问候语, 乌鸦听到后要有所反应, 除非她认定问候者不怀好意, 否则就是不礼貌。回应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开口, 可以点点头、看一眼、鼻孔“嗯”一声等, 但是, 三种版本都笼统地采用“不作声”、“没有回答”。这种描写虽然简洁, 实际上却把乌鸦当成了一个不懂交往礼节的无教养者, 不利于凸现乌鸦的正面形象。第二次问话是深入交谈后的拉家常。这次是要开口回答的, 但由于乌鸦嘴里衔 (叼) 着一片肉, 不方便回答, 因此, 三种版本都描述为:乌鸦看了狐狸一眼, 没有回答。其实, 要想凸显乌鸦的正面形象, 应该让乌鸦摆头或点头示意她的孩子在窝里很好, 因为乌鸦本身就是站在窝边与狐狸对话的。不过, 苏教版让乌鸦站在一棵树枝上, 不一定是窝边, 这可以说亵渎了乌鸦的母爱形象。试想你叼着一片肉, 不吃掉它, 而是站在高高的树枝上, 干嘛呢, 炫耀、招摇?明显把乌鸦置于被嘲笑的行列。

如果说贬狐狸、褒乌鸦可以淡化或避免这个寓言故事不良暗示的话, 那么这三种版本在描写狐狸第三次问话和乌鸦第三次回应上都做得不够, 如:

(1) 狐狸想了想, 望着乌鸦继续说:“你的羽毛真漂亮啊!我知道你的嗓子很好, 唱起歌来一定很响亮, 你能唱一个歌给我听吗?”

乌鸦听了这些赞美它的话, 高兴极了, 就开始唱起来。 (山东版)

(2)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羽毛真漂亮, 麻雀比起您来, 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 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得意极了, 就唱起歌来。 (人教版)

(3)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 您的羽毛真漂亮, 麻雀比起您来, 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 谁都爱听您唱歌, 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非常得意, 就唱了起来。 (苏教版)

贬狐狸方面, 可分别改写上面的心理和形态描写, 如:

(1) 狐狸心里嘀咕, 盘算怎样才能让乌鸦上当, 于是望着乌鸦诡谲地说

(2) 狐狸垂涎漫流, 湿了一地, 它仿佛闻到了那片肉的香味, 又说

(3) 狐狸眉头一皱, 又生出诡计, 摇摇尾巴说

褒乌鸦方面, 应该把乌鸦听了好话得意忘形的描写如“高兴极了”“得意极了”“非常得意”等去掉, 增加心理描写:

(1)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心想:“是呀, 孩子这么小, 整天忙忙碌碌, 自己的嗓子都不知怎么样了。”这样想着想着, 不知不觉地就开始唱起来了。

(2)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若有所思, 心想:“是呀, 现在整天忙着给孩子找吃的, 羽毛都顾不上打理了, 可嗓子应该还好吧。”于是嘴巴不自觉地唱起歌来。

(3)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觉得有道理, 心想:“当初我可是高音段歌唱比赛的冠军, 现在忙于照看孩子, 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唱。”她准备试唱一下。

不管怎么改动, 都要力争让学生明白, 乌鸦唱歌丢了肉, 是因为长期劳碌于抚养小孩、很久没有练声而一时疏忽的结果, 而不是因为她听信了奉承话、得意忘形而像傻瓜一样上当受骗的结果。

四、结语

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 同时也是情感熏陶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语文教材的不良暗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是教材编制过程必须全面斟酌对待的重要问题。不良暗示可能出现在课文的材料、结构、主题和语言以及课文插图、课末思考题、课文单元组织等诸多方面, 它不但需要教材编制者用教育的眼光去全面估量和发现,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对语文教材给予更多的评论和揭示。

语文教材的暗示客观存在, 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可以多样解读的文本。正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多元反应必然存在超出教材编制者预想的意义和效果。就《狐狸和乌鸦》的寓意来说, 告诉孩子们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吹牛拍马或撒谎骗人, 希望孩子们识破并从中吸取教训, 避免上当受骗。这是从成人的角度把儿童预设为将来会上当受骗的对象, 相当于把孩子们推到了被逗着玩或傻里傻气的人行列。试想, 哪一个孩子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他们宁愿成为被人谴责的欺骗者形象, 也不愿成为被人耻笑的傻瓜。于是孩子们从中学到的就不是预防受骗的教训, 而是实施欺骗的伎俩。这就暗示了故事等于在教育孩子成为欺骗者。这种不良暗示需要在故事的文本呈现和插图中去淡化。从前面的课文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对比刻画狐狸丑陋、卑鄙、下流、自私的形象, 凸显乌鸦美好、高尚、伟大、无私的母爱形象, 就可以减少小孩子成为欺骗者的欲望, 激起小孩子对乌鸦的敬意。尤其是面对一片肉, 狐狸馋得流口水, 乌鸦则叼在嘴里不吃而留给孩子, 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最能起到淡化和抑制不良暗示的作用。

一则语言材料是否可以选作课文或选作课文时应该如何进行改写, 斟酌、考量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样化的, 否则, 不良暗示不但得不到避免和淡化, 反而是张扬和强化。仍然以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来说, 它既不能单纯从成人的角度去预设一个教训让孩子接受, 也不能单纯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把狐狸和乌鸦的关系看成是骗与被骗的关系。三种版本的《狐狸和乌鸦》在这一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单一预设的成分, 这不但可以从前面的课文分析中可以看出, 而且从其思考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可以看出: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 教材编制带来的良与不良暗示是相对的, 评判标准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凡是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和普世性价值观诸如公平、公正等不相吻合的才能看成是不良暗示。不能以个人的爱恶给教材滥扣不良暗示的帽子, 也不能因为有了不良暗示就把教材一棍子打死, 这样都不利于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比如“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本意是想培养儿童识破假象的能力, 但同时也反映了官僚政客的猥琐形象, 于是有人就主张宁可使幼小者终身不懂“狐假虎威”这句成语, 也不愿在他们幼稚的头脑上留着这句成语所指种种鬼鬼祟祟、卑鄙龌龊的事实的影子[3]。事实上, 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尽管有不良暗示, 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都在学习和沿用。因此, 人们需要在教材的良与不良暗示中做出权衡, 尤其是教材编制者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不但要做出权衡, 而且要尽量对不良暗示进行淡化和抑制的处理。

参考文献:

摘要: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形态之一, 在教材呈现的课文文本、插图等形式中, 往往会出现超越教材编制者教育认识和意图的暗示效果, 尤其是那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不良暗示。本文选取和分析百年小学语文课文《狐狸和乌鸦》的三种版本, 表明不良暗示的产生与教材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教材编制,不良暗示,《狐狸和乌鸦》

参考文献

[1] (法)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28~132.

[2]蒋维乔等.最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5.7~8.

狡猾的狐狸 篇3

“这是我先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的,拿来!”

“才不给呢!”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步,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然后硬闯(chuǎng)入这两只猫中间。

“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您评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先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再吵了,去拿秤(chèng)来!”

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哦!”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yǎo)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左边的食物。

“这样左边又太轻了!”于是再咬下一口右边的食物。

两只猫眼睁睁地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结果狐狸把食物吃得一干二净,还说:“啊!真好吃!嗨!再见了!”

多么狡猾的狐狸呀!

狡猾的狐狸作文 篇4

一天,当狐狸在森林里行走时,他突然看到狼嘴里叼着两只鸡走回家。狐狸看着口水流。他立刻爬到狼家的窗户边,偷偷往里面看,却看到狼把鸡扔进了锅里,然后飞快的转身就睡。这时,胆大的狐狸偷偷溜进了狼的门,正要进门的时候,他不想被藏在门后的刀砍断。狐狸气愤地想:多可恶的狼啊!

于是狐狸立刻从锅里拿起一只鸡,吃了三次、五次、两次进肚子。狐狸觉得它前所未有的美味!看完作文,狼还在做梦,狐狸从锅里拿出最后一只鸡。当狐狸吃完鸡肉时,狼睁开了眼睛。

狐狸假装着急气喘吁吁的跑向狼,说:“狼哥,狼哥,我刚才看见熊哥偷了你的鸡,跑到森林里去了!”!新醒来的狼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飞快地追了出去。

狼很快找到了熊小弟,却看到熊小弟无辜的说:我刚从家里出来!狼知道自己被骗了,于是又急忙跑回家。哪里有狐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狼一样轻易相信别人,要警惕别人。

狡猾的狐狸作文 篇5

最近,狗熊开了一家“美味”餐厅,这里非常豪华,许多动物都喜欢到这儿来吃饭,生意十分红火。狐狸知道了,很想去大吃一顿,可它想起狗熊对自己的态度,又丧失了信心。突然,狐狸眼珠子一转,说:“有了!”

晚上,狐狸蹑手蹑脚地来到“大富豪”老虎家,偷了几件漂亮衣服,急匆匆地回了家,穿上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好久,确定没人认得出来,便脱下衣服,轻轻地放好,准备明天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狐狸穿好衣服,正要出门,又怕被人认出来,就把老马的尾巴剪下来做成胡子,贴在嘴上,然后,大摇大摆地向“美味”餐厅走去。

进了门,服务员热情地招待狐狸,并拿菜单问:“先生,您想吃什么?”狐狸小时侯上学不认真,没文化,望着菜单上那些蚂蚁般大小的字,狐狸不知该说些什么,它心想:“不能就这么走了,一定要吃到菜。”于是,狐狸说:“你们这儿有裁春贸缘模都给我上。”罚

务员听了,立刻向厨房走去。

狐狸心里很得意,想:“哈哈,只要有智慧,何愁没饭吃,哈哈。”过了一会儿,上菜了,狐狸一看,马上傻了眼:这些菜都是西餐,用的都是刀、叉,可狐狸哪会用呢?它想了想,对服务员说:

“鄙人是个爱国者,不习惯用这些,你能拿一双筷子吗?”“可以。

请稍等。”服务员微笑着说。不一会儿,服务员拿着一双筷子来了。

狐狸三下两下就把菜给吃完了。这时,服务员说:“您要付3000元。”什么?3000元!要知道,狐狸可是个穷光蛋,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呢?这下,狐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忽然,狗熊走了进来,它认出了狐狸,就对狐狸说:“你如果以后都不干坏事的话,你就不要付钱了,你还可以在我这工作,工资每个月5000元,怎么样?”狐狸听了,连忙答应。

从此以后,狐狸再也不干坏事了,因为它知道了做坏事的后果。

狡猾的狐狸作文 篇6

狐狸望着肉,心里想:要是能吃到那一块肉,是多么美妙的事啊……想着想着,它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口水。 狡猾的狐狸想到了一个办法,便开口对小鸟说道:“小鸟啊小鸟,看看你的羽毛是多么漂亮啊!”

小鸟识破了狐狸的诡计,并没有理它,只用眼睛瞪着狐狸。

狐狸又说:“看看你的嘴巴,是多么大啊!能装下不少虫子吧?”

小鸟还是不说话,紧紧地咬着肉。狐狸又说:“你的孩子过得好吗?你应该把肉给我保管着,去看看你的孩子吧!”

小鸟还是不理它。

狐狸的眼珠贼溜溜又转了一下,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比黄莺还好听呢!能给我唱首歌吗?”

小鸟听了,得意地唱起了歌,一开口,肉就从小鸟的嘴里掉了下去,狐狸立刻把肉叼了起来,跑了!

小鸟这才明白中了狐狸的诡计,后悔也来不及了。

狡猾的狐狸童话作文 篇7

一天,狐狸正在森林里散步,忽然看见了狼叼着两只鸡往家里走,狐狸看着口水直流。它立马爬到狼家的窗户上,偷偷地往里面看,只见狼把鸡扔到了锅里,就转身呼呼大睡去了。这时胆大包天的狐狸,悄悄地溜进狼门口,正准备进门时,不想被狼藏在门后面的刀给割断了耳朵。狐狸愤愤不平地想:真是一只太可恨的狼了!

于是狐狸立马从锅里拿起了一只鸡,三下五除二地把这只鸡吃进了肚子里。狐狸觉得这是从未有过的美味呢!看了一眼还在做着美梦的狼,狐狸又从锅里拿走了最后一只鸡,等狐狸吃完鸡意犹未尽时,狼却睁开了眼睛。

狐狸装作着急忙慌、气喘吁吁的样子跑到狼身边说:“狼大哥,狼大哥,我刚看到熊小弟偷了你的鸡正往森林那边跑呢!”刚睡醒的狼还来不及思考就一溜烟地追了出去。

狼飞快地找到了熊小弟,只见熊小弟无辜地说:“我刚从家里出来呢!”狼知道上了当,又匆匆忙忙跑回家。哪里还有狐狸的身影?

狡猾的狐狸童话作文 篇8

这天,灿烂的阳光照进树林中,使这个小树林显得格外美丽。孔雀正在梳理心爱的羽毛,顺便观赏它美丽的尾巴。这时,狐狸走了过来,它一看到孔雀那五彩斑斓的大尾巴,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哇,孔雀大哥,您还带着尾巴呢!”孔雀听了,有些不解:“尾巴一直都在我身上啊,怎么啦?”狐狸故作伤感地说:“孔雀大哥,您还没意识到吗?一直以来,大家说您的尾巴好看,却忽视了您整体的形象。您瞧啊,您那水灵灵的大眼睛,您那深蓝的皮肤,您那尖尖的小嘴,都别有魅力。可除了我,又有谁留意到呢?”

孔雀听了,坐不住了,着急地问:“狐狸妹妹,那我该怎样做才能让大家看到我其他地方的美呢?”狐狸眼珠骨碌一转,赔着笑脸说:“孔雀大哥问得好,今天,我正为此事而来!我觉得大哥可以将这尾巴卸下来,这样别人就会发现你其他地方的美了。”“谢谢你!狐狸妹妹。”孔雀感激涕零,“那这尾巴就送给你吧——如果你不嫌弃。”“好呀!”狐狸听了,迫不及待地将尾巴据为己有。

第二天,森林里就传出了特大新闻,新闻的主角当然就是孔雀啦!说美丽的孔雀成了没有尾巴的母鸡,难看死了。与此同时,狐狸也成了新闻人物,有人看见狐狸的尾巴上套着孔雀的羽毛,正得意洋洋地招摇过市呢!只是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搁在它身上显得不伦不类。

狡猾的狐狸500字作文 篇9

狡猾的狐狸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住着小熊一家,熊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为一家人找食物。

一天,它在一棵大树下听到了狐狸的求救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又肥又大的狐狸掉进了猎人挖好的陷阱里。熊爸爸非常高兴,准备把狐狸拉上来做全家人的美餐。于是,熊爸爸找来一根藤条,丢进陷阱让狐狸抓住,用尽吃奶的劲把狐狸拉了上来。狐狸一上来,点头哈腰地向熊爸爸表示感谢。熊爸爸不敢大意,用爪子抓住狐狸按在自己的身子下面。这时,熊爸爸已累得气喘吁吁。狐狸听到喘息声,两眼一转计上心来。只听它甜甜地叫了一声:“熊大哥,谢谢你救了我的命!看你累的样子,我甘心让你吃掉。临死前让我给你捶捶背吧?”熊爸爸一听,心想:到手的美餐是跑不掉的。于是就说:“好吧,但我要抓住你的尾巴。”于是,熊爸爸松开了爪子,用一只前爪抓住狐狸的尾巴。狐狸用自己的两只前爪为熊爸爸捶起了背,熊爸爸感到舒服极了,眯起眼睛,不一会儿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狐狸一看,就放慢了速度,过了一会儿,听到了熊爸爸的呼噜声,轻轻抽出了自己的尾巴,就趁机逃走了。

过了一会儿,熊爸爸睁眼一看,不见了狐狸的踪影,就急急忙忙四处寻找,结果连狐狸的毛也没有找到。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而狐狸则唱着胜利的凯歌回家了。

狡猾的狐狸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刺猬正忙着背过冬的食物,不巧遇见了狡猾的狐狸,狐狸见了垂涎欲滴,它又想吃到可口的`食物又怕被刺猥刺中。于是狐狸想起鬼主意。

狐狸眼睛骨碌一转,一个鬼主意便浮上脑海,只见它装着一副可怜样,酸溜溜的说:“刺猬小弟呀,我可真羡慕死你了,你长满了浑身又尖又硬的刺,背东西又方便,也不受别人的侵犯.再看看我,浑身光溜溜的,只得多做防备,不像你有那么多的刺来做武器。”小刺猬年幼无知,听了狐狸骗人的鬼话,心里乐开了花,以为狐狸是个大好人,刺猬毫无防备的告诉了狐狸自己在动物家族中的地位,刺猬说:“我们非常不受欢迎,因为我们全身都是刺,没有动物和我们友好的玩耍,还在背后嘲笑我,说我们背着这些刺简直是累赘,所以我不怎么和别人交往,今天遇见了你,我想你一定是好人,而且我们还是患难朋友,你还这么的羡慕我,我很高兴,不如我们做个好朋友吧。”狐狸说:“我很愿意,因为我也是孤独的,动物们也不喜欢我,还诬陷我。”说完狐狸便认为刺猬没有怀疑自己,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摸摸肚皮说:“就是应为他们诬陷我,所以,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你能分给我一点苹果好吗?”刺猬觉得好不容易交了一个知心朋友,就要好好珍惜,不能将它失去,便爽快地答应了狐狸.于是狐狸马上做好了一个天平,它早就数好了刺猬背上的苹果,狐狸快速的把苹果分成两份数量不同的苹果,见了这边多了,拿起两个苹果就吃了起来,又一看这边轻了,又从另一边拿起苹果吃了一个,刺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成果被它左一口又一口地吃了精光.才知道它就是那个平日妈妈常常让它提防的狐狸.

狡猾的狐狸550字作文 篇10

有一次,小狐狸在玩翘翘板的时候,不小心从翘翘板上跌了下来,结果手骨折了。小花狗听说她的朋友骨折了以后,便来到小狐狸家,把自己亲手做香喷喷的鸽子汤送给了小狐狸。她迫不及待地尝了尝“啊!真好喝,谢谢你小花狗。”小花狗对她说:“不用谢,如果你还想喝就跟我说一声,我家养了一大群鸽子呢!”说完便和小狐狸告别了。小狐狸听了小花狗的话又打起了坏主意,心想:怎样才能骗到小花狗的鸽子呢?于是她整夜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早晨,她来到小花狗家,高兴地说:“小花狗呀,我听说小鸽子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即使把它放在很远的地方,它也能飞回来。我不相信,正好你这里有那么多的鸽子,你借我几只回去吧,这样我才能证实这句话。”老实的小花狗听信了小狐狸的花言巧语,连忙给她装了一笼子的鸽子。小狐狸见她上当了,连忙假惺惺地说:“谢谢!谢谢!试验成功后我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然后她就提着鸽子回家了。到家后,小狐狸马上抓了一只鸽子煮汤,又美美地吃了一顿。就这样,一笼子的鸽子没几天就被小狐狸吃完了。小狐狸又去找小花狗说:“那些鸽子飞回来没有呀?”小花狗说:“没有呢!”于是小狐狸又向小花狗要了一些鸽子说回家再试验试验,结果还是跟第一次一样吃光了它们。

狡猾的狐狸 篇11

今天在落日森林来了一个不速之客,狮子;森林的霸主老虎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于是请来了森林里的智囊,狐狸。狐狸了解了老虎的担忧,只见小狐狸的眼睛滴溜溜转,心里就有了办法,狐狸跟老虎说:“我看,明天你应该向狮子下战书,就说你三天后和他来一场比赛,谁输了就离开我们落日森林。”老虎担忧地说:“如果我输了呢?”狐狸压低声音说:“我会给你挖好陷阱的,你只要看我的提示就行。”三天后,狮子死了,可是老虎也死了,原来,狐狸趁他们打的筋疲力尽的时候下了黑手。狐狸早就想当山大王了,只是找不到机会下手,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了。

狡猾的狐狸 篇12

第二天早上,这只狐狸去找卖西瓜的狗先生。狗先生问狐狸:“你要买西瓜吗?15元一个。”狐狸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别说是15元了,于是就走了。

到了晚上,就在狗先生要下班的时候,躲在一旁的狐狸张开大口猛地朝狗先生扑了过去……临走时,还把所有的西瓜也拿走了。

已经过去一天了,见狗先生还没有回家,狗小姐和狗先生的孩子都很着急。于是,狗小姐去找森林里大名鼎鼎的百灵鸟侦探。百灵鸟侦探召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们到狗先生家开会,小兔子说:“我看到狐狸跟狗先生吵架了……”于是,百灵鸟侦探决定到狐狸家看一看,侦察一番。

趁着狐狸不在家的机会,百灵鸟飞到狐狸家查了查,看到狗先生被关在了一个很大的铁笼子里。狗先生看到百灵鸟,一口气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百灵鸟侦探准备带领小动物们打死这只狡猾的狐狸。

第三天晚上,森林里所有的动物们都集合起来了,它们趁狐狸吃习惯的时候冲了过去,你一拳我一棒,终于打死了可恶的狐狸。

上一篇:《我们的夏天》二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下一篇:电大第五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