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精选6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类别:
2221 规章->事业单位改革 索引号:
QZ00113-2221-2006-00003 发布机构:
人事部 生成日期:
2006-08-31 备注/文号:
国人部发〔2006〕87号 内容概述:
明确岗位设置的实施范围和要求等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现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办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试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事业单位试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关系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好试行工作。要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结合起来,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岗位设置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人事部
二○○六年七月四日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四条 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第五条 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第六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人事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有关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第七条 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第二章岗位类别
第八条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第九条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第十条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第十一条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第十二条 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第三章 岗位等级
第十三条 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第十四条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第十五条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第十六条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第十七条 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确定。
第四章 岗位结构比例及等级确定
第十八条 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第十九条 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实行最高等级控制和结构比例控制。
第二十条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第二十一条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包括高级、中级、初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内部各等级之间的比例)按照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二十二条 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第二十三条 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第五章 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二)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三)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四)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五)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六)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地(市)、县(市)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二十五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一)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二)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三)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第六章 岗位聘用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应当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应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聘用人员。
第三十一条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的聘用条件应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第三十三条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员的聘用,由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人事部商有关部门确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有序进行。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第三十六条 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第三十七条 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除经批准参照公务法进行管理的以外,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办法和有关行业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专业技术职务分布不够合理。
尤其是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分布, 不能适应不同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失衡”。一是职务层级比例失衡。以专业技术岗为例, 在试点的七家单位中,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244人, 占总数的17.84%, 中级437人, 占总数的31.94%, 初级687人, 占总数的50.22%。郑州市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0.94.6∶4.5, 与全省总体控制的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1∶3∶6相比, 郑州市中级比例偏高, 初级偏低,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明显偏少。二是城乡分布比例失衡。调研中我们发现, 全市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工主要分布在市直事业单位, 基层事业单位受编制及各种条件的制约, 高级人才缺乏。三是行业分布比例失衡。全市副高级以上职务, 基本集中在教育、卫生两大行业。尤其是正高职务主要集中在卫生系统的大医院, 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本没有高级职务。由于缺少技术上的“领头雁”, 人才成长中的“传、帮、带”作用难以发挥, 有的行业, 甚至连项目论证报告都无人着手, 人才的成长速度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求。
2. 管理岗位设置偏多。
突出表现在事业单位领导岗位的设置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应该是体现专业型和管理型双重的特点。但从现实状况来看, 管理人员中真正属于这种“复合型”要求的并不多。其工作成绩并不突出的, 只是出于激励人才的目的, 组织上为其授予一个管理职务;更有甚者是把既不懂管理, 又无专长的人员推向管理岗位, 只是为了平衡一些关系;还有的把专业素质较差、年龄较大、身体较弱, 难以胜任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也安排成为管理人员, 这些人员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3. 工勤技能人员比例不合理。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 一个是县 (市、区) 中所属的医院工勤人员偏多, 有个别乡镇卫生院工勤人员达50%以上, 这对单位的持续发展不利。另一个是岗位高级比例偏大。目前就市属事业单位中工勤岗位中一、二、三级的实际比例, 远远超过上级规定的指数, 这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也影响了工勤技能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4. 个别单位超编问题突出。
从设置方案中可以看出, 个别事业单位超编比较突出, 从先期试点的7家事业单位单位看, 超编率达到39.7%。这些超编人员很难在未来的岗位设置管理中消化, 势必成为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的难点和阻力。
5. 混岗、兼职问题比较普遍。
所谓混岗就是指人员的人事关系和实际工作岗位不一致, 主要集中在乡镇级事业单位, 很多人员人事关系在该单位, 但却被抽调到其他单位。所谓兼职就是指同一个人员兼任两类岗位,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肩挑”。这个问题在教育、卫生系统单位的领导和中层干部中比较普遍, 很多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
6. 专业技术主辅岗位比例限制不够。
任何一个事业单位, 都是因一定的主业而生存的, 所谓主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职能、工作目标。在单位任务、职能或目标明确的情况下, 该单位所追求的便是竭尽全力地完成所定的任务、履行所定的职能、实现所定的目标, 而要达到这些目的, 单位的工作岗位就必须直接与之相关。因此, 单位在设定岗位时首先要向与主业直接相关的岗位倾斜, 这种倾斜最直观的表现是在数量上, 因此, 主要岗位和辅助岗位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辅助岗位设置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内, 且不得超过这个比例,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 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事业单位一些人员所评职称与实际需要的岗位差距甚远, 不利于调动所属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7. 事业单位内部自我约束的控岗机制不健全。
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后, 事业单位自主用人, 但其经费全部或大部分由财政拨付, 这种国家出钱, 单位用人的模式, 使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方面缺乏自我约束, 在单位取得资格人数超过结构比例控制数的情况下, 通常的做法是, 索要岗位职数, 不断增加岗位, 借以回避矛盾做好人, 而不是从单位事业发展和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方面考虑合理设置岗位。
二、对策建议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制度建设与现实发展需要不适应;人员思想观念与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与改革的进度不相适应;学习理解与改革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为此, 必须采取稳慎的工作态度, 注意处理好九个方面的关系。
1. 处理好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与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关系。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 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究竟确定为多少较为适宜, 是岗位设置工作面临的又一问题。《实施意见》要求“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从结构比例控制目标总体拉平来看, 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但具体到个别系列和部门, 则困难较大。如卫生和教育所属事业单位, 取得高、中、初级资格人员之间的结构比例, 已远超总体控制结构比例。若岗位设置与实际情况出入太大, 势必会给这些事业单位带来不稳定因素, 并挫伤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不利于单位事业的发展。因此, 对不同的系列、不同的部门, 控制目标要求应有所不同, 有的系列和部门, 可以低于控制目标, 有的系列和部门, 则可高于控制目标, 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和层次事业单位实际情况, 分门别类地制定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 不搞一刀切。但同时也要使实际结构比例与控制目标出入不要太大。
2. 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与工资制度改革和推行聘用制度之间的关系。
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 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经过十多年的试点和探索, 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机遇期。目前要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与推行聘用制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集中精力, 积极稳妥地推行这项改革。要加强指导, 充实完善具体实施方案, 保证改革的平稳推行;尚处在试点阶段的, 要抓紧研究推广的办法, 适时铺开;因情况特殊, 操作难度较大的, 步子可适当慢一点, 但也要主动克服困难, 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态度要积极, 步子要稳妥, 措施要具体, 方法要得当, 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同时, 要以聘用制为核心, 推行用人制度改革, 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 形成良性运转机制。要认真把好人员聘用关, 真正做到岗位设置科学合理, 竞争上岗公道公平, 未聘人员妥善安置。及时兑现工资, 确保岗位设置工作按时完成。
3. 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与前期取得的改革成果和已经进行的改革成果之间的关系。
以聘用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推行了十余年, 聘用制、公开招聘、人事代理等制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制度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巩固。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巨大转变, 是前期改革成果的巩固。岗位设置的核心重在科学设岗;而岗位管理的核心重在按照岗位、按照聘用合同进行人员管理, 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为真正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岗位设置是改革中短期内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而岗位管理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人事管理体系, 重点在于所设岗位的落实, 难点在于推行聘用制度, 最终涉及单位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发展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与前期取得的改革成果和已经进行的改革探索之间的关系。
4. 处理好专业技术主体岗位与辅助岗位比例的关系。
任何一个事业单位, 都是因一定的主业而生存的, 所谓主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职能、工作目标。在单位任务、职能或目标明确的情况下, 该单位所追求的便是竭尽全力地完成所定的任务、履行所定的职能、实现所定的目标, 而要达到这些目标, 单位的工作岗位就必须直接与之相关。因此, 单位在设定岗位时首先要向与主业直接相关的岗位倾斜, 这种倾斜最直观的表现是在数量上, 因此, 主要岗位和辅助岗位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辅助岗位设置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内, 且不得超过这个比例, 《试行办法》和《试行意见》对此都没有作出明确要求, 但这是岗位设置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从过去我们开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时间经验来看, 将辅助岗位比例控制在10%以下较为适宜。
5. 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
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承受能力, 确保事业单位工作正常开展。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 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和长远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动职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推进公共服务效率和人才使用效益的提升, 要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协调好各方面利益作为改革成败一个重要的标准, 在有关政策的设计上, 注意把握好两点:一是在改革中尽量避免因政策的缺陷而伤害职工的利益, 挫伤其积极性, 所以在改革中出台了一系列既平稳又能使制度推进的措施, 以导入新机制为重点, 减少人员分流, 过渡过程中, 平衡好各方利益, 尽可能保证平稳。二是既注意新制度的实施, 也注意对原有利益的适当保护, 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发展, 以稳定保发展的精神。比如“新人新办法, 老人老办法”的政策, 保护现有工作人员的利益;在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上, 仍然保留了档案工资, 作为职员享受有关福利和退休退职待遇的依据;在分流政策上,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化解矛盾, 消除障碍。要避免以往单项制度推进带来的改革不彻底的问题, 从而保证改革能够稳步顺利推进。
6. 处理好岗位设置与人才引进的关系。
人才是发展经济、振兴经济的基石。在岗位设置工作中要处理好岗位需求与引进人才的关系。要坚持人才引进从单位职能任务、宏伟目标出发, 在岗位设置要求和现有人才现状的基础上, 引进各类人才, 包括行政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通过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出色完成单位职能任务, 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此, 处理好、体现好科学设置岗位是基础, 引进人才是服务岗位专业要求是保证。要按岗需要多渠道引进人才。要通过围绕单位职能、围绕单位岗位设置, 围绕每个岗位的专业要求, 多渠道引进人才。一是通过公开招考形式, 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人才。二是参加各类型人才交流招聘会, 招聘专业人才。三是通过猎头公司招聘形式, 经人才测评、筛选招聘人才。四是重视发挥本地人才资源优势, 通过人才资源共享, 选拔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通过围绕单位职能、科学设置岗位, 明确需求专业, 积极引进人才, 以进一步促进工作上台阶。
7. 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发展规划需求之间的关系。
目前, 每个事业单位现在的人员结构比例都可能与已经核准的人员岗位结构比例有出入, 但允许有个过渡期, 可以逐年逐步到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以减人为目的, 这次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更不是以减人为目的。当然, 如果出现落聘人员, 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政策范围内, 通过转岗培训、调剂安置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 确保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
8. 处理好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性需尽快完善的关系。
《试行办法》虽然对岗位设置工作程序作了规定, 但从内容上看, 属全局指导性和粗线条的, 可操作性不强。如何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 根据工作任务和发展需要, 科学合理地设计工作岗位, 对设置的岗位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是岗位设置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过程。不制定出比较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工作程序, 岗位设置工作必然会流于形式, 必然会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 为有关系的人设置“人情岗”, 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因人设岗现象。为此, 在岗位设置的过程中, 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 确保各单位如期实施。
9. 处理好政策规定与“双肩挑”岗位实际需求的关系。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吉办字〔2009〕65号
井冈山管理局,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市人事局《关于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吉安市委办公室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6月17日
关于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事业单位的基本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规范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办字[2008]17号)、《江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5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3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4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指导意见〉的通知》(赣人发[2002]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三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6.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控制标准如下:(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7.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8.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9.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岗位等级设置
10.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2)我市管理岗位设置6个等级,即五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至十级职员岗位。
11.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共设置13个等级。高级岗位设置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正高级岗位设置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设置五至七级;中级岗位设置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设置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12.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13.特设岗位设置。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研究项目、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确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3)其他确需设置的。特设岗位的设置由单位申请,按管辖权限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省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四、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4.管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明确了单位规格及内设机构的事业单位,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或主管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确定;明确了单位规格未明确内设机构的处级事业单位,除单位领导岗位外,七级职员岗位的结构比例不超过单位管理岗位总数的30%,八级职员岗位的结构比例不超过单位管理岗位总数的30%。
(2)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15.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2)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是1:3: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0.6:3.4: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3)根据行业特点,对不同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不同的最高等级和内部结构比例控制。具体控制标准按《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3号)文件执行。
(4)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一般不实行兼职;专业技术三级岗位是市重点设置的专任岗,职数按正高岗位数的30%设置,由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掌握,调控使用。
(5)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单位主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
(6)正高级岗位主要设置在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置正高级岗位,根据工作任务确需设置正高级岗位的,应严格控制。辅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
(7)事业单位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根据单位功能定位、公益目标和任务以及知识技术水平的要求等综合因素,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总的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
(2)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其他领域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具体控制标准按《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赣人发[2008]14号)文件执行。
(3)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不设置在各事业单位,县(市、区)属事业单位由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掌握,调控使用;市直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统一掌握,调控使用。17.事业单位现聘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期间,根据单位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多退少聘的办法严格控制相应岗位人员数量,即超结构比例10%以内的退二聘一;超结构比例10%以上的退三聘一。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8.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1)遵守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条件
19.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0.各等级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四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2)四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3)五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4)六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5)七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6)八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7)九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条件 21.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1)专业技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必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岗位必须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十三级岗位必须具有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暂未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2)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应执(职、从)业资格的,需达到所聘任岗位层级规定的职称外语要求。
(3)首次聘任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层级,需具备有效期内的公共科目考试合格证、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试合格证,且达到前一任期内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22.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23.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
各专业技术岗位具备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相应任职条件:(1)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③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3)专业技术三级岗位应任四级岗位(含原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以上或任七级(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八年以上,其任职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符合一级、二级岗位任职条件之一;
②市学科和技术带头人、获市“杰出人才奖”。③其他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市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4)专业技术四级岗位应任七级(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三年以上。
(5)专业技术五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六级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七级岗位(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年以上。
③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十一年以上。(6)专业技术六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七级(含原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八年以上。
(7)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应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三年以上。
(8)专业技术八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九级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十级岗位(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六年以上。
③任十二级(含原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十年以上。(9)专业技术九级岗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任十级(含原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三年以上。
②任十二级(含原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七年以上。(10)专业技术十级岗位应任十二级(含原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岗位累计三年以上。
(四)工勤技能岗位条件
24.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1)一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二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技师等级考评;
(2)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三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技师等级考评;
(3)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四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工技术等级考核;(4)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工勤技能五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中级技工等级考核;
(5)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应是学徒期满已转正定级,或者是具有职高(不合两年制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且在工勤技能岗位工作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五)在国家和省、市以及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规定的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研究制定岗位具体条件。
六、岗位设置管理的程序及审核
2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2)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6)组织实施。
2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核准权限按以下规定执行:
(1)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报市人事局核准。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县(市、区)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7.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单位基本情况。(2)组织机构和职责。(3)岗位设置情况。(4)岗位说明书。
(5)岗位设置实施(含量化评分细则)。
28.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在机构规格、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相同的情况下,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合并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29.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有关管理权限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设、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2)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增减编制数额的;
(3)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七、岗位聘用
30.事业单位根据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岗位,确定岗位等级,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任职条件、职责任务和岗位薪酬等。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办理聘任手续,签订聘用合同。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31.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实施意见》、《试行办法》、省《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2.一个聘期不超过三年,聘任到期时间统一为8月31日。在拟聘任人员满足聘任条件的基础上,单位可自主确定其起聘时间。
33.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应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使本单位2008年12月31日之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留有余地,逐年逐步到位。
34.事业单位在岗位聘用时,如果出现高等级的岗位数有空余,低等级的岗位数又不够的情况,空余的高等级的岗位数可暂时放在低等级的岗位上使用。空余的高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数放在低等级的岗位上使用时,副高、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35.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后至本单位完成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期间已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退休时的专业技术职务,比照本单位在职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的条件重新确定相应内部等级。岗位内部等级发生变化的,可按新确定的岗位等级与本单位在职人员同步调整退休费;岗位内部等级没有发生变化的,退休费不变。36.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按以下程序进行:
(1)管理岗位。管理岗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进行聘用。(2)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①按照人事部门审核的岗位设置方案,公布各岗位等级职数及其岗位职责、聘用条件等。
②本单位符合竞聘条件人员填写《吉安市事业单位岗位竞聘申请表》,申请参加竞聘。
③对照岗位条件和竞聘条件,单位对申请竞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并公示参加竞聘人员名单。④按照岗位设置方案,在同一岗位层级按岗位等级由高至低依次组织竞聘。单位对所有竞聘人员进行量化打分或考核,对照岗位等级职数,按照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无异议后,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拟聘人员。
⑤市直属事业单位七级、八级职员岗位、三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三级工勤技能岗位,报市人事局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其他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直接聘用。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七级、八级职员岗位、三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三级工勤技能岗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核准后,由单位聘用;其他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直接聘用。各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三类岗位聘用人员,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由单位聘用。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汇总相关材料及数据报市人事局备案。⑥签订聘用合同。37.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竞聘,由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任职条件和本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系统的具体竞聘方案,报市人事局审核后具体组织竞聘。
38.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聘任,分别由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和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竞聘方案,报市人事局审核后具体组织竞聘。39.小学(幼儿)特高级教师必须以公开竞聘方式确定聘任人员,其聘任期满后,需在岗位职数范围内重新竞聘上岗。县(市、区)小学特高级教师岗位竞聘工作,由县(市、区)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全市幼儿特高级教师岗位和市直单位小学特高级教师岗位竞聘工作,由市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
40.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按以下原则掌握:
(1)“双肩挑”人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确实工作需要,二是确实符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条件,三是确实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是确实完成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
(2)符合“双肩挑”条件的人员在岗位聘用时必须同时占本单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数,出现的具体岗位问题由单位内部协调解决。
(3)可由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的工作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4)“双肩挑”人员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级别后,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不予变更。41.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机构编制部门未核定专门职数的,其岗位可参照同级职员岗位设置。
八、组织实施 42.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3.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应及时将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情况,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确认,兑现聘用人员相应的工资待遇。44.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及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45.各县(市、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国家《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实施意见》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46.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下发的规定与本实施意见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甬人〔2010〕36号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委办〔2009〕138号)和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浙人社发〔2010〕3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领导
(一)宁波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是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宁波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宁波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起草、报批和全市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岗位设置管理具体工作由市人事局组织实施。
(二)各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工作班子,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落实;要严格按照岗位设置相关政策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审核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切实履行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职责。
(三)各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是本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日常工作部门,负责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
二、核准权限
(一)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市人事局核准;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主管部门报市人事局核准。
(二)县(市)、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报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审核备案。县(市)、区直属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由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局核准,汇总后报市人事局备案。
(三)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和特设岗位按规定报国家、省和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四)市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一、二级岗位和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岗位,由市人事局统一管理;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二级岗位由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局统一管理。
(五)事业单位按规定程序完成首次岗位设置,且与受聘人员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岗位聘用相关材料报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认定核准后,兑现相应等级工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入轨后,事业单位出现岗位空缺或工作人员岗位(职务)变动,必须按隶属关系经用人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核、同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核准,通过招聘或竞聘等程序完成岗位聘用工作;岗位聘用相关材料报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认定核准后,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三、结构比例
(一)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按照事业单位的规格设置。事业单位应该明确而未明确规格的,由机构编制部门确定后设置。事业单位不确定规格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设置。
(二)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担负其他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按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
(三)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有关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四)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市属事业单位为2∶4∶4,县(市)、区属事业单位为0.7∶4∶5.3。教育、科技、农业、卫生、广电等行业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行业具体控制标准执行。
(五)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经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出现空缺的,可将空缺数使用于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
(六)市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5%,其中一级岗位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二级岗位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0%,其中一级岗位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1%,二级岗位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4%。经核准的技术工岗位空缺的,可将空缺数使用于下一级技术工岗位。
四、职责、程序
(一)市直各主管部门
市直各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1、制定、报批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依据岗位设置管理相关政策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报市人事局核准。
2、组织、指导所属事业单位编制岗位设置方案。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核准后,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相关政策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组织、指导所属各事业单位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3、指导、审核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根据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指导各事业单位在核准的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额内,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各事业单位制定完成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后,报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4、指导所属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聘用。指导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省、市有关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政策规定,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
5、审核、上报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聘用材料。各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岗位聘用相关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认定核准,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6、总结。各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本部门岗位设置书面总结报市人事局。
(二)市直属事业单位 市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
1、编制、报批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依据岗位设置管理相关政策规定、行业指导意见和本意见,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人员结构和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形成实施岗位设置的书面报告,报市人事局核准。
2、编制本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经核准后,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3、开展岗位聘用。根据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省、市有关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政策规定,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全员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
4、上报岗位聘用材料。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岗位聘用相关材料报市人事局认定核准,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5、总结。事业单位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工作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市人事局。
(三)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
1、编制、报批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依据岗位设置管理相关政策规定、行业指导意见和主管部门岗位设置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人员结构和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形成实施岗位设置的书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核准。
2、编制本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经核准后,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
3、开展岗位聘用。根据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省、市有关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政策规定,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全员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
4、上报岗位聘用材料。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岗位聘用相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经市人事局认定核准,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5、总结。各事业单位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工作总结,形成书面总结后报主管部门。
(四)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局
县(市)、区委组织部、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局是本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岗位设置管理具体工作由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局组织实施
1、制定本地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依据《宁波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岗位设置管理相关政策规定、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报市人事局审核备案。
2、核准本地区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本地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审核同意后,对直属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进行审核、核准,并汇总报市人事局备案。
3、组织指导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工作。负责抓好本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程序可参照市直各主管部门、市属事业单位的具体做法,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有序、平稳推进。
4、认定岗位聘用相关材料。在本地区所属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按规定程序和核准权限对岗位聘用相关材料组织认定、核准,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5、总结。对县(市)、区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形成书面总结报市人事局。
五、实施步骤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进行,力争在12月底前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0年1月-6月中旬前)
1、制定《宁波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通过深入县(市、区)、市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有代表性的事业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宁波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报经市政府领导审定后,在6月中旬前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审核备案。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配合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搞好工作调研,摸清基本情况,着手起草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2、启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市人事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启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论证和组织实施工作。县(市、区)属、市属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注重基本情况、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把关,确保情况真实、数据准确。
3、明确事业单位机构规格。市编委办在6月底前,明确应该明确而尚未明确的市属事业单位机构规格。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也要根据岗位设置工作进程及时予以明确。
4、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在6月中旬前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会议材料和会务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0年6月下旬-11月中旬)
1、召开全市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拟于6月底前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县(市)、区要分别召开本地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进行工作动员和部署;市直各主管部门、市直属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传达全市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岗位设置政策,做好启动岗位设置工作的准备。
2、组织骨干轮训。7月份,市人事局拟对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局、市属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干部和市属事业单位法人、人事干部,分批进行轮训,确保骨干队伍工作任务明晰、政策把握准确、实施程序严密、操作实务精通。
3、编制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7月至8月底,市直各主管部门、市属事业单位和县(市)、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按照工作职责、工作程序、核准权限等要求,分别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审核、备案等工作。
4、组织竞聘上岗。9月上旬至11月中旬,全市各事业单位按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规定程序组织人员竞聘上岗,重新签订或相应变更人事关系聘用合同和岗位聘任合同,并按规定程序将岗位聘用相关材料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认定核准,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三)总结阶段(2010年11月下旬-12月底前)
1、检查验收。同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在岗位设置审核时,同步开展检查验收,做到合格一家,审核一家。
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竞聘管理岗位的试行意见
川人社发〔2011〕27 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各部门、省直属事业单位:
为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优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成长环境,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8〕19 号)及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竞聘管理岗位提出如下意见:
一、转岗竞聘管理岗位的原则
(一)工作需要。
(二)优化管理人员结构。
(三)相应管理岗位有空缺。
(四)竞聘上岗、按岗聘用。
二、转岗竞聘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一)品行良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身体健康,有一定管理能力,能胜任管理岗位工作。
(三)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乡镇事业单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县属事业单位可以放宽到中专(中技、高中)。
(四)在本事业单位所聘岗位工作不少于三年且近三年考核均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五)符合行业对管理岗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转岗竞聘管理岗位的等级确定
泉洛教人„2010‟14号
关于转发《泉州市洛江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敬德职校:
现将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办公室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洛江区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泉洛委办„2010‟31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为了积极稳妥地实施我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经洛江区人事局同意,决定选定泉州第十一中学、双阳中学、河市中心小学、河市中心幼儿园作为不同类型学校实施岗位设臵管理的试点。请各试点校(园)在岗位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本实施意见等有关岗位设臵的政策规定和行业指导政策,结合本校(园)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构成特点,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编制岗位设臵实施方案(试行),并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务会集体讨论通过。请各试点校(园)于9月前将实施方案报送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区人事局核准;于下半年编写好岗位说明书,并开展首次岗位聘用工作。在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工作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这项改革,确保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制度顺利平稳实施。非试点校(园)在条件成熟下可以着手编制岗位设臵实施方案(试行)。
泉州市洛江区教育局
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抄送:市教育局人事科,区人事局,区教师进修学校、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区职业教育中心、区招生办、区自考办,区委洪副书记、宋副区长,存档
(二)通知
泉洛委办„2010‟31号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办公室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泉州市洛江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根据•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泉委办„2008‟73号)精神,经泉州市人事局批复,并经洛江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将•泉州市洛江区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办公室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3月15日
泉州市洛江区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
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泉委办„2008‟73号)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与对象
(一)为社会公益目的,由我区各级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列入本实施意见的管理范围。
(二)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或已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列入本实施意见的管理范围。
(三)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以及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使用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臵管理。
岗位设臵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类别设置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编制总额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我区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具体控制标准如下:
(一)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二)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三)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四)事业单位除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应控制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比例标准范围内。
(五)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臵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臵
1.我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4个等级,即七至十级职员岗位,依次分别对应现行的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2.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根据现行的单位规格,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3.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总量,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区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及中层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职数执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臵
1.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3.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设臵要求、任职条件、程序规定、总量控制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区总体控制目标为0.8:3.5:5.7。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区总体控制目标: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5:6.5,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我区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具体控制目标,详见附件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中,正、副高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参照•福建省市(地)、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暂行规定‣(闽人发„2000‟80号)执行,对于高层次人才比较密集的单位,正、副高比例可适当放宽,但最高不得突破3.5:6.5。
5.区直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国家行业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意见制定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专业技术水平和人员结构现状,按照各类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0.8:3.5:5.7的比例,确定本部门(单位)所属事业单位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
区人事部门及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臵
1.事业单位设臵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2.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臵。
3.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区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区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各事业单位可结合各自实际,按照不超过•洛江区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结构比例控制标准‣(附件二),提出各等级工勤技能岗位设臵实施意见,经区人事局审核后,按规定的程序报市人事局核准。
(四)特设岗位设臵 1.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臵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经区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1.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取得博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具备七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取得硕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具备八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具备九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大学专科应届毕业生和中专应届毕业生,具备十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从十级职员岗位竞聘到九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1.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三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在四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五级、八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分别在六级、九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或分别在七级、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四年以上;六级、九级、十一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分别在七级、十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首次岗位设臵和聘用时,不同等级岗位任职年限按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聘任年限累计计算。
2.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任职条件,除了符合各类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省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或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
(3)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4.各部门以及各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5.事业单位按照行业指导意见、本•实施意见‣及本单位的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综合因素,拟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报主管部门审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权限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审核权限
1.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及其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区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区及以下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设臵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确因工作需要设臵的,由事业单位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和区人事部门提出,经市人事局审核后报省人事厅核准。二级岗位聘用后,区人事局将聘用人员名单报市人事局,由市人事局汇总报省人事厅备案。
(二)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单位确需变更岗位设臵方案的,须按规定程序向原核准部门申请办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臵方案可以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臵的;
2.经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臵的。
六、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岗位设臵
事业单位岗位设臵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各事业单位应在岗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本实施意见等有关岗位设臵的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构成特点,制定岗位设臵方案,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审核表‣(附件三)、•事业单位附设岗位设臵审核表‣(附件四);
2.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区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臵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臵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臵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二)岗位聘用
1.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国人部发„2003‟6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2‟162号)、•关于印发†泉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泉委办„2008‟73号)和本实施意见、以及经市人事局核准的岗位设臵方案,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上述有关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臵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的相应内容。
2.事业单位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严格执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择优聘用人员。对岗位急需且确有真才实学、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可以依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必须有具体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承担相应岗位所要求的职责任务,并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其岗位待遇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事业单位可以按照不超过管理岗位数50%的比例设臵“附设岗位”,这类岗位不计入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数,但必须有具体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承担相应岗位所要求的职责任务。附设岗位高、中、初结构比例参照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并填报•事业单位附设岗位设臵审核表‣,报市人事局核准。
4.岗位聘用基本程序:(1)公布岗位设臵实施方案;(2)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3)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4)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或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5)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6)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三)开展认定工作
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工作后,区人事局和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臵、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组织审核验收。
1.开展认定工作时,事业单位须提交以下材料:
(1)岗位设臵实施方案(包括基本原则、岗位类别、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结构比例、岗位聘用等主要内容);
(2)经市人事局核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审核表‣(附件三)、•事业单位附设岗位设臵审核表‣(附件四);
(3)•事业单位岗位设臵首次聘用核准表‣(附件五)及•事业单位岗位设臵首次聘用人员花名册‣(附件六)。
2.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报区人事局审核认定,并报市人事局备案;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区人事局审核认定,并报泉州市人事局备案。
(四)岗位工资确定
按规定程序经区人事局认定,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凭区人事局核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首次聘用核准表‣及•事业单位岗位设臵首次聘用人员花名册‣,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七、组织领导
(一)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我区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臵管理制度工作。
(二)区人事局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国家的•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省、市的•实施意见‣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实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做好岗位设臵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和各事业单位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注重调查研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四)各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臵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臵本单位的各类具体等级岗位及其聘用条件。区人事局和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聘用人员。
(五)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和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工作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这项改革,保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八、严明纪律
(一)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和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及我区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对在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国家•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省、市及我区•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区人事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
(二)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和各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期间,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
违反本实施意见,情节较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九、其他事项
(一)区人事局、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各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省、市和我区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二)全区专业技术高级和中级岗位数,实行总量控制,合理调剂。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臵,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原按照•福建省关于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经常化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闽职改字„1993‟18号)经批准的专项聘任指标,不再实行单列,与正常聘任职数合并计算本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单位,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加强队伍建设等实际情况,逐年逐步聘用充实。首次聘用后,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晋升的人员须报区人事局核准。
符合高层次人才引进,并经组织人事部门确认的,用人单位应先从核准的岗位数中聘用,超出核准数的,可按规定的程序申报特设岗位。
(三)事业单位有行业岗位设臵指导意见的,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臵指导意见的,需经区人事局同意,参照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由区人事局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各主管部门对所属规模小、人数少且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其岗位结构比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四)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要按照中共泉州市委组织部、泉州市人事局•转发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的通知‣(泉人职„2008‟26号)要求,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本区原制定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六)本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区人事局负责解释。
附件:
1、洛江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2、洛江区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3、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审核表
4、事业单位附设岗位设臵审核表
5、事业单位岗位设臵首次聘用核准表
6、事业单位岗位设臵首次聘用人员花名册
附件1:
洛江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根据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泉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泉委办„2008‟73号)的精神,结合我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实际情况,经测算,确定我区各隶属层次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如下: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0.8:3.5:5.7。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 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5:6.5 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 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 3:4:3 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附件2:
洛江区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根据我区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核的实际,经测算,确定我区各事业单位工勤技能等级岗位之间的具体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如下: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含普通工)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0.5:4:20.5:60:15。
主题词:人事 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 通知
【福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推荐阅读:
福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06-24
福州市物价局物业管理10-06
福州市闽清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07-17
福州市自查报告07-08
福州市人才处11-09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09-26
福州市质检八年级语文10-29
福州市高三语文质检作文11-21
福州市市区小学一览表12-12
福州简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