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意识调研提纲(精选4篇)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准确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强弱,来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校园”。
二、调查对象:
我校和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在校学生共200人 三:调查的方法:
1、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向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各发放问卷100份
2、随机抽样的访谈调查——走访同学或朋友获取更丰富、深入的信息
3、资料调查——上网或看书收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
1、大学生对环保的看法,是否健康
2、大学生环保意识怎样,是否强烈
3、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五:调查成果
1、调研小组每位同学各自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2、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一份PPT
3、推举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PPT,做交流发言,介绍调研经验和成果 六:小组成员及分工 张佳伟:问卷调查 李慧:问卷调查
崔平平:随机抽样的访谈调查的负责,资料调查 廖丽霞:随机抽样的访谈调查的负责 七:时间安排
第8周之前,确定调研小组成员名单,选定调研题目 第9——10周,讨论调查问题,制作并完善调查问卷 第11周,选取合适的调查对象,发放并回收问卷 第12周,整理问卷及访谈记录,分析数据
第13——14周,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记录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调查报告 第15周,准时上交社会实践作业 八:地点安排:
小组成员分工:
主持:郑乐苗
问卷调查:林君 朱雅芳 薛熠熠
幻灯片制作:郑乐苗
查阅文献:朱雅芳王斐
访谈:王斐
统计:林君 朱雅芳 薛熠熠
资料整理:林君 王斐
论文:郑乐苗
1.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2.研究目标(目的与意义)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农商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农商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从而调整他们的消费观,正确指导他们理性消费。
3.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有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同时还有学习消费(包括考证买书、上辅导班等等),以及社交消费、通讯消费、娱乐消费、恋爱消费、旅游消费、名牌消费等等。
4.原因探究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5.对策的思考
(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研究在先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倡导责任意识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财商观念
(4)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6.调研心得
郑乐苗:
作为组长,我觉得在这次调查中我的收获是最丰盛的。做问卷前的准备我要筹划好一切工作,并且必须积极应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进行调查以及我们以什么方式去调查。我必须把工作提前分发给大家,同时和组员进行交流沟通。而且这次调查也让我了解到了我们消费中的一些错误观点,知道了以后该如何消费,有了正确消费的意识。
王斐: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感悟颇多。首先,设计问卷环节,我们组成员通过许多资料
调查,汇总成问卷,着让我们增长了许多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也了解了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和环节,怎样使问卷的结构更加完美,使我们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发调查问卷着能培养我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培养了我们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让我们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
朱雅芳:
我和小组成员通过此次调查,掌握了许多资料。对我们学校大学新生的消费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从中我不仅收获了这次劳动取得的成果,而且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了应用。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报告。最让我感悟的是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互助,与人沟通的精神与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收获颇多。
林君:
这次调查时我步入大学的第一份调查,在本次调查任务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我们各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协作互助,同时也了解到制作调查问卷报告的过程。在其中担任有关问卷的职务,在设计问卷时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设计了一系列系统的问题,从而详细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分发问卷进行调查时,锻炼了交际与沟通能力。综上所述,我觉得本次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而且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薛熠熠:
关于大学生环保的调查与建议
“大学生环保调研”
实践报告
一、组员安排:
组长: 组员:
二、组内分工:
高宇: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及综合组员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1)小组:冯岩、艾合买提、季东田:做好实际调查,在现实中搜集有关环保的问题。
(2)小组:孙晨光、郝有元、万泓新:在网络上搜集相关数据和并调查。(3)小组:高宏文、吴家伟、齐孟东:问卷调查。
三、调查背景: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四、调查目的:
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五、调查对象:
长安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六、调查内容:
七、各小组成员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与最终结论:
第(1)小组实际调查结果 成员:冯岩、艾合买提、季东田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实调查,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第(2)小组搜集网络数据调查结果: 组员:孙晨光、郝有元、万泓新
1)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
过半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他们于环境日做一些响应环保的事,如想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的希望亦成泡影。关于20xx年12月7日192各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15.5%的同学对此事一无所知,30%左右的同学对大会有初步的了解,较深入了解的同学的仅22.1%。对于这种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本应是做为常识了解的。
2)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不高
问及是否关心与环保相关的新闻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时,只有4.61%的学生会时常关心,6成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而近一层的同学几乎不会关注这一与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
3)大部分赞成国家或学校于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对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72.3%的大学生持十分赞成的态度,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的大学生仅一成。对于有些大学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近四成同学赞成不提供塑料袋,虽然有56% 的同学不赞成,但其中76%的同学希望食堂通过收费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4)认为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一般
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如何,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一般,近两成的同学认为较差或者很差,只有4%的同学觉得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很好。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接下来的第八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同学认为自然灾害与环境有联系或很大联系,同时九成的同学意识到“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所以我们相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正逐步增强,具有全民化趋势,是个可喜的结论。
5)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
大学生有没有特别的行动来响应这一号召呢?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较多同学选择能够做到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少用高功率高耗能电器等来响应低碳生活。仅3.8%的同学无行动。但我们相信,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影响下,这些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6)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
虽在夏天使用空调无可厚非,但空调的温度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学家的建议是,如果每个空调使用者都能自觉地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那么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会明显减缓。虽仅29.67%的同学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但34.31%的同学也能把温度范围控制在较高的温度——24~25摄氏度内。还有26.78%的大学生不使用空调。
据权威资料显示,若每天每人平均使用一次塑料袋,则这个埋藏在地底五百年都不会有丝毫降解的白色妖魔将随处出现,全面侵蚀我们美丽的生物圈。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循环利用塑料袋的习惯,而随手丢弃的仅一成同学。
到商场或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看见建议携带塑料袋的标语。回归调查,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准备购物袋的意识或习惯。
在垃圾分类上,能做到经常分类的同学较少,仅一成;4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分类。剩下近五成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甚至从不。
面对随手扔垃的不良行为,超过八成选择劝导或自己捡起来,持消极态度的同学为少数。
第(3)组问卷调查结果
组员:高宏文、吴家伟、齐孟东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针对尽可能多的宿舍楼成员共五十名,共40人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地点是西区1号宿舍楼通过宿舍内发放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在各宿舍随机发放两张,对各年级学生无要求。
(三)调查内容
书面问卷以选择题为调查内容,共八道题。内容如下:
1.请问地球日是哪一天?
A.3.18
B.4.22
C.6.5
D.12.22
2.你清楚垃圾的分类方法吗?
A.不清楚
B.记不太清,但很支持 C.清楚,偶尔会注意行为 D.清楚,同时运用与生活中
3.发现周围存在环境污染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A.视而不见,一走了之 B.表示不满,期盼得到治理 C.阻止有关行动 D.向环保部门反应
4.如何看待一次性餐具的做法 A.不环保,坚持不用
B.不太环保,但偶尔用一下也没影响 C.一次性餐具挺方便,经常使用 D.别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
5.您以为下面哪一项是工业“三废”? A.废铜、废铁、废钢
B.废电池、废家电、废家具 C.废电视机、废冰箱、废电脑 D.废水、废气、废渣
6.您认为下列因素对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影响最大的是?(选三项)A.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B.政府环保执法不严、重视程度不够
C.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的环保意识差 D.E.7.对于低碳生活,请问你有那些行动?(多选)A.出门按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私车选择 B.任何电器一旦不用及时关掉电源 C.尽量节约,循环使用水资源等
D.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E.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F.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物品 G.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发放书面问卷50份,得到的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50。
调查结果如下为,44%的同学表示会阻止其行为,32%的同学希表示不满,期盼得到治理,一少部分同学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极少数会一走了之。许多同学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比较现实,56%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环保,但偶尔用一下也没影响”,有些同学却很注意这方面,坚决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时也有少数会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关于工业三废调查,使我们看出同学们对工业中的“三废”有很大了解,最起码大多数人都知道“三废”是指什么。说明大家对工业污染比较重视,也说明了“三废”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多数学生认为影响我国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环保执法不严、重视程度不够,这是政府的管理不善,其实可以想到我们约束自己行为的意志也不够坚定,这需要我们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共同促进大家的环保意识。对于第七个问题,反映出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环保的概念不是特别强烈,所如果改变大家对环保的看法,就要从社会大环境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环保氛围,在尊重客观存在的环保意识不太高的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经济建设是必不可少,我们意识的高度,往往物质基础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调查问题分析
1.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现状
首先,环保意识素养不高,缺乏有关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这次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对对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很少。调查最后,我碰到几个同学,问他们几个问题了解到,关于废弃物会收到再利用的标志也是别不出来,关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电子垃圾的概念等这样的常识也只是略知一二,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整体认知水平亟待加强。
2.造成大学生环保意识整体薄弱的原因
A.高校缺乏有关环保的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对生态环保类的公共课程普遍不够重视,虽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够系统、不够全面。部分专业由于受限于本身特点,根本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列入教学范围,造成大学生生态环保知识贫乏、意识薄弱、行为习惯落后。
B.社会缺乏宣传力度
社会上一些主流媒体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或者缺乏关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很多网站或纸质媒体只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或“植树节”等特定节日,才会象征性地关注一下环境保护,等日期一过便再无下文,目前甚至很少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期刊或杂志,大学生很难接触到有关知识。C.有关环境保护的校园课外活动太少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非常充分的,因此诞生了各式各样的社团,以及各种主题的课外活动。虽然很多学校也会组织环境保护主题的课外活动但是大都仅限于观看资料片、考察野外动物园等初级层次,表面上非常认真重视,短期内也能在校园引起一定的反响,但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和持久力不够,目前很多大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所在,但却缺乏更深一步的了解。
九、大学生环保建议:
1)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原因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就哥本哈根会议而言,若《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xx年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应该做为常识了解的。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全民大学生的参与。我们可以,在购物时自备环保袋,循环利用塑料袋,自觉把空调调至26℃;我们还可以,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家人或周围朋友使用空调的时候提醒他们把温度调至26℃,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周围文化氛围出发
“周围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十、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项目摘要
一、项目背景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传播生态文明观念,营造有利于环境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国家环境保护部明确提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要增强环保知识。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初级阶段,首先要把经济搞上去,环境治理以后再说。岂不知环境问题已成为我们发展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况且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远远超过前些年污染企业所产生的“效益”。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增强环保知识是环境保护之根本。为了遏制地球气候变暖,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建设,从而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不可或缺。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相比内地地区,经济落后导致了教育的落后,环保宣传也相对滞后。新疆在校大学生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新疆地区先进思想的传承者,是高素质群体的代表。本项目主要以新疆地区大学生(211高校)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对新疆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在校大学生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开展环保知识调研,获得新疆大学生整体环保知识水平状况,开展“倡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对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加快新疆“三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参与调研及宣传活动,对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活动目的通过对不同学历不同专业新疆在校大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调研,掌握新疆地区大学生环保知识状况水平,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推动增强全民环保知识的建设,最终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三、活动内容
1、在新疆地区大学(211高校)内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大学生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新疆大学生环保知识水平现状。
2、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开展“倡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3、举行“倡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主题讲座
四、活动意义
1、掌握新疆在校大学生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环保知识现状水平。
2、增强与兄弟院校合作,与兄弟院校一起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为增强全民环保知识奠定基础。
【大学生环保意识调研提纲】推荐阅读:
大学生人生观调研提纲11-11
海南大学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提纲10-29
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研究提纲01-24
大学生入学教育教材提纲06-14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提纲12-15
大学写作复习提纲10-18
大学生环保意识考察06-26
大学生环保意识心得07-28
中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06-29
大学生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提纲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