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安全法食品检验(精选8篇)
随着十月一日的到来,新的《食品安全法》也终于等到了正式实施的时候。翻看新的《食品安全法》,洋洋洒洒一百五十余条,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严。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中,不仅将连带责任明确书写其中,而且明确了公安机关行政介入的切入点,更是大幅度的提升了行政罚款的额度。很明显,新的《食品安全法》旨在建立一种对食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试图以零容忍的姿态,高强度的行政监管和更严格的违法处罚措施来改变甚至提升当前的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那么,在新的《食品安全法》的框架内,作为食品行业监管核心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从《食品安全法》第九章法律责任中可以看到,与食品本身有关的处罚条款集中在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四条和第一百二十五条,而与生产环境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有关的处罚条款则大多集中在第一百二十六条,外加第一百二十二条无证生产的处罚和第一百三十二条未按规定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处罚条款。从具体的处罚措施看,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四条和第一百二十五条三条的处罚内容均为直接没收罚款的处罚,对于生产环境以及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生产工艺有关的处罚条款除第一百二十二条对无证经营直接处罚外,其余条款均涉及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等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警告。后罚款”的处罚模式。
对比新旧两个版本的《食品安全法》,在对于食品生产环境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的违法处罚方式上,除了明确了相关违法条款以及提高了罚款金额以外,新法延续了旧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的处罚模式。相对于直接没收罚款的处罚方式,警告的处罚力度明显要小,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最小的。同时,“先警告,后罚款”的处罚模式也给行政相对人一个整改的空间,不失为一种人性化的举措,体现了我们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为主的理念。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在食品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控制过程出现问题时,当食品的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证时,“先警告,后罚款”的行政处罚模式,能否引起食品生产者足够的重视? 举个例子。旧法第八十七条第一项和新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表述的都是对于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的处罚。处罚的方式除了罚款幅度的不同外,采用的都是通常所说的“先警告,后罚款”的处罚方式。也就是说,当行政执法人员发现食品生产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时,按法律规定要先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而对于未经检验的食品本身,却没有任何的控制措施。但是旧法第三十八条和新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销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食品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我们知道,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是一个连续的状态,单独某个批次的食品未经检验出厂或者销售的情况很少,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企业的某个时间段内生产的食品未经检验合格出厂或销售。涉及到的食品是多批次的,出厂或者销售的时间是有时间跨度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食品生产企业没有按规定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按法律规定不能够出厂或者销售。但是相关的处罚条款却没有明确对这些未经检验的食品的任何控制措施。那么,在企业整改期间这些食品能不能出厂或者销售?如果企业整改完毕,食品经检验合格,这些食品当然可以出厂或者销售,但是谁能保证之前那些已经出厂或者销售完毕的未经检验的食品同样也是合格的?相反,如果企业拒不改正呢?我们可以按照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罚款,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可是那些应当检验而没有检验的食品如何处理?特别是已经出厂或销售的那部分应该怎么界定呢?怎么保证那些食品是安全的?如果不能保证是安全的,又如何定性其为不安全食品而启动食品召回程序?如果我们对于已经出厂或者销售的应检验而未检验的食品没有相关控制措施,那“检验合格方可出厂或销售”的法律规定如何的到贯彻实施?
第二个例子。新《食品安全法》新增的第四十七条有“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的规定。相对应的处罚条款是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一项。处罚方式依旧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罚款”的“先警告,后罚款”的方式。对于食品产品本身同样没有相关控制措施的表述要求。跟上一个例子一样,我们说食品生产是一个连续的生产状态。如果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涉及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内企业生产的食品。如果食品生产企业违反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那么食品监管部门应当如何处理在这一个时间跨度内生产的食品呢?有人会说,这些食品如果是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经过检验合格的,当然可以出厂或者销售,没有必要对其采取控制措施。但是,我们看到,我们当前的食品出厂检验,是建立在食品生产许可认证体系下,对所生产食品的部分指标的监测。其实这里面又涉及到了我们当前的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问题。
我们当前的食品生产许可,说白了是一种基础生产状态的审核认证——包括企业硬件条件和生产环境的审核——而不是国外的生产体系认证。所谓的基础生产状态认证,即是认证在当前的企业硬件条件和生产环境下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这个基础生产状态不仅包括了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环境,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更包括生产食品的原辅材料、工具设备、操作人员等方方面面。而在一个生产管理体系中作为核心部分的能够保证安全食品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却没有受到足够多的重视。这个基础生产状态的认证,保证的只是在认证认可的基础生产状态下,通过对所生产食品出厂项目的监测,可以使出厂食品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要求。但是,在没有完善严谨的管理体系做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一旦审核认证的基础生产状态发生哪怕是细小的改变,整个生产状态都可能与之前的相差甚远,理论上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则不能保证。因此,如果食品生产企业违反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即便食品出厂检验合格,同样也是无法保证其所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当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环境或者生产控制过程出现问题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的处罚方式不见得能够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伍仟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一个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警告和罚款毕竟只是行政处罚方式,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再看整个新版《食品安全法》,严,只是严在食品产品本身,严在加大了处罚力度;而对于食品生产过程控制,与旧法相比并没有本质的改进。这与我们突出预防为主,风险防范的修订总体思路无疑是不符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讨论下新版《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上的相关规定。新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这一款,与旧的《食品安全法》一字不差。那么,让两个版本的《食品安全法》都鼓励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英文全称是Hazard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也就是食品行业中为人熟知的HACCP体系。这个体系最早是美国在航天食品的生产中应用的。因为航天食品需要非常高的合格率,要检验生产的航天食品是否达标,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成品试验进行验证。然而人们发现,仅仅通过传统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成品检验的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对于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并没有明显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航天局和美国陆军研究所组织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成功开发出了HACCP体系。HACCP体系强调危害分析和过程控制。主张在良好的食品操作规程下,通过危害分析得出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临界值,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控制点临界值的监控来预防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事件的发生,以此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从80年代后期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荐HACCP体系,至今不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HACCP体系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在美国,FDA鼓励并最终要求所有食品工厂都实行HACCP体系。在欧洲,有关食品卫生的欧共体理事会指令93/43/EEC要求食品工厂建立HACCP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加拿大、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丹麦、巴西等国,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强制性推行采用HACCP体系。开展HACCP体系的领域涵盖了从食品到动物饲料的各个领域。
一个研发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得到全球推广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构架中,经过前后两部《食品安全法》,还仅仅是停留在推荐的层次。从09年第一版《食品安全法》诞生,到2015年号称史上最严厉《食品安全法》出台,我国食品监管对于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是停步不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不仅落后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就连泰国、越南等国的标准都没有达到。在食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如此落后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做到预防为主、风险防范?
预防为主,风险防范,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需要的是从法律到规范甚至到标准一系列的支撑与构建,同样也需要从监管机构体制到监管人员素质全方位的提升与保障。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依旧存在的问题仍需我们想办法解决。如何弥补由于法律规定的空白甚至落后造成的监管缺失,将是决定食品安全监管成败的关键,也决定着预防为主,风险防范是否只是一句空话。
首先,我们要做的依旧是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一部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是远远不够的,且不说里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相应的部门规章,产品标准以及规范都应当纳入到这个法律体系中来。尤其是生产许可认证规范的纳入,更是在我们当前食品生产认证体系和食品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下最最迫切需要做的事。将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各项要求纳入法律体系,使其不再仅仅是企业在生产许可认证时需要达到的要求,还是企业在日常生产时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法规,更是食品生产企业保证食品生产安全的最后红线,一旦触及,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裁。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状态从生产许可认证到日常食品生产的始终如一。
第二,优化食品监管体制。当前,各地的食品监管部门都是由原来的质监、工商以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员整合而成,部分基层地区更是将以上三个部门整合为市场监管部门。如此监管体制的调整,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到底是好是坏,这个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各地区自下而上的部门整合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部门整合之后,一个县级市场监管局上面有地级工商、质监以及食品药品监管三个主管单位,不知道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能占到日常工作的多少。
第三,想方设法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是当前食品监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食品生产,种类繁多,相关涉及面包括轻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宽泛且杂乱。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人员不仅要专,更要触类旁通,广泛涉猎。当前从各个部门整合而来的食品监管队伍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工作要求。虽然对食品监管人员的技能培训必不可少,但是,面对基层监管人员参差不齐的监管能力和业务知识储备,想要整体的提高食品监管队伍的监管水平,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物质的投入,而且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使食品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有显著的相对提高,建立相对专业并且独立的各类食品生产监管专家队伍似乎是当前监管体制下最有效便捷的方法。
为进一步做好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 2015年7月16日,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通知》指出, 新《食品安全法》的公布, 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积极探索, 是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际行动, 对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 各地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普法依法治理职能部门要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活动, 创新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机制, 把学习宣传新《食品安全法》列入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工作, 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与科学常识,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共有154条,比原来104条增加了50条。
亮点2
明确建立最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
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细化和完善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网络食品交易等新兴业态,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制度。
进一步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进一步强调了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食药监、卫生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
明确网络食品交易主体责任 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食药监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
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国家食药监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国家食药监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
亮点3
更加突出预防为主、风险防范
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风险监测,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有关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制度 食药监和其他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及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
增设责任约谈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食药监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药监等部门未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未及时消除监督管理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隐患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地方人民政府未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未及时消除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被约谈的食药监等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整改。
增加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食药监、质量技监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通报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的金融机构。
亮点 4
实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广大消费者等各个方面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强化消费者协会监督、增设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形成全社会有序参与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增设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明确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应给予举报人奖励。增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食品规模化生产和连锁经营、配送。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亮点5
突出对特殊食品的严格监管
国家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
保健食品应声明不能代替药物 新《食品安全法》明确,应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及其对应的功效;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注册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同于普通食品,安全性要求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新《食品安全法》明确对其继续实行注册管理,避免形成监管缺失。
nlc202309041414
严格监管婴幼儿配方食品 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逐批检验。婴幼儿配方食品应当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家食药监部门注册,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亮点6
加强剧毒高毒农药的管理
食用农产品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农药的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新《食品安全法》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管,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特别强调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瓜果、蔬菜、茶叶、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并对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行为,增加了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处罚的规定。
亮点7
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管理
将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纳入新《食品安全法》的调整范围,完善了批发市场的抽查检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等。要求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如实记录进货日期、供货者名称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无论是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还是物流公司、仓储公司等主体,都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亮点8
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新《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包括追究食品安全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
大幅度提高了行政罚款的额度,行政罚款最高达到50万元或者货值金额的30倍。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可责令其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二)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四)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六)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七)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瓜果、蔬菜、茶叶、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的行为。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1 000元的,为1 000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除外。
食药监、质量技监等部门发现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新《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提高我园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学习活动:
一、深化认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既是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样也是我园力抓的重点问题,我园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从维护、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对新《食品安全法》的学习贯彻工作。
二、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幼儿园成立了食品安全法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马丽 副组长:何晓梦
成 员:杨永慧 张贵香 赵静 郑清 刘爽
三、深化贯彻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将新《食品安全法》贯彻好、落实好。
四、认真落实
1.9月14日举行新《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落实启动仪式,并将新《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例打印分发到各班、并张贴到宣传栏,各班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学习,各班做了相关知识的黑板报宣传。
2.9月21日早上组织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新《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强化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
鸡场坡乡黄土坡幼儿园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提高我校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开展了如下《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
一、深化认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既是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样也是学校力抓的重点问题,我校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从维护、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对《食品安全法》的学习贯彻工作。
二、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书记 XX(副校长 成员:XX、XX及各班班主任
三、加大宣传
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向学生、学校食堂、家庭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通过普法宣传、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及主要内容。
四、深化理解
新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对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分工,统一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是一个质的飞跃,是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需要,表明一个国家发达的程度和国民生活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五、深化贯彻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将《食品安全法》贯彻好、落实好。
六、认真落实 1、9月30日举行《食品安全法》学校宣传贯彻落实启动仪式,并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例打印分发到各班、并张贴到学校宣传栏,各班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了学习,各班做了相关知识的黑板报宣传。2、10月8日早上组织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强化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3、10月9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办了一期《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让师生能在校园学习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10月12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学习、实践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活动。5、10月12日至13日,利用校园广播对全校师生进行了《食品安全法》的广播宣传。
6、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确保全校师生不发生各类传染病。XX学校
第一期
林口县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省、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我县于2012年5月15日召开了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安委),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于慈森任主任,副县长杨孟威任常务副主任,成员有县直直属机关相关负责人及各乡(镇)长。县食安委下设县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安办),副县长杨孟威任主任,县食药局局长于明洲任副主任。
按照全年食安委工作的要求2012年7月11日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由副县长、食安委副主任杨孟威主持,会议有三项议程:
一、县卫生局、县技术监督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农委、县商务局、县畜牧兽医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作了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汇报。
二、县食安办副主任于明洲同志分别宣读了《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及细则》、《2012年林口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及九个专项整治情况说明、《林口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传达了《牡丹江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管理暂行规定》。
2012.7.12
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食安委主任于慈森强调指出:
1、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3、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最后,副县长、食安委副主任、食安办主任杨孟威对贯彻落实此次会议提出三点要求:
1、各乡镇领导回去以后,要将这次会议精神抓紧落实,研究贯彻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措施,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做好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
2、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的各个成员单位,要紧扣食品安全工作中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工作措施,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依法查办大案要案,确保人民群众吃的安全放心,推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此次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于2015年5月21日正式启动,以“安全新‘食’代”为主题,利用“视觉化”创新、创意为核心的独特宣传方式,征集食品安全宣传作品,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食品安全科普推广活动中。自开赛以来,大赛已在北京、西安、沈阳、无锡、重庆、武汉、杭州、天津、上海等城市的四十余所高校成功举办食品安全校园巡讲及科普作品巡展,逾万名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高校中引起广泛反响。在近六个月的征集时间内,组委会共收到大赛报名信息逾3000份,参赛作品逾2500份。
记者了解到,此次公益大赛为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十大重点活动“食品安全校园行”的主要活动之一。主办方组织我国食品领域顶尖专家走进高校,通过校园公开课、科普书籍发放、现场竞赛答题等方式,推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解读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破解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谣言,提升广大大学生及教职人员的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大赛还将成立由食品安全专家、大赛获奖者等组成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使团”,共同走进中小学,并将优秀设计作品汇编为食品安全校园行的宣讲课件或编写成书册,捐赠中小学校,以普及食品安全理念,增强青少年群体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度。
随着活动推进,中国经济网已组织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走进高校推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解读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破解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谣言。其中很多内容脍炙人口,记者在此分享一二。
江南大学发动新生代力量传播新法
9月23日,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高校巡讲来到风景宜人的江南大学。活动当天,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江南大学校园的作品展区,被大学生们围得严严实实,不少人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些生动、创意十足的作品,随即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这些年轻人,拍下自己喜欢的作品,用自己擅长的传播方式为食品安全科普做着自己的努力。秒拍、微信群等等,这些时下流行的传播交流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同学参与活动。
“每到一站,我们都能感受大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赛的影响力日浙凸显,这些给了我们企业全力支持大赛的强大动力,我们将继续和主办方一道,走进大学校园,发动新生代的力量,推动食品安全创新活动的开展”,大赛独家支持单位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以“高校新生代”视角,发起中国首个全方位推动食品安全“视觉化”科普的重要行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全面科学贯彻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让“舌尖上的安全易见、易懂、易普及、易参与”引爆高校食品安全热潮。
据大赛主办方中国经济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赛鼓励大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食品安全数据、信息、知识转化为多种多样的视觉科普精品,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和普及。无论从作品创作,还是传播途径来讲,都非常契合时下大学生的理念及方式,喜闻乐见而又充满创意,让新生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推动食品安全的传播,受到了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食品安全“质”与“量”的安全问题
10月26日,“食品安全公开课”校园巡讲活动在天津科技大学举行,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书军教授亲临现场进行了食品安全科普讲座,不仅普及了食品安全“质”与“量”的问题,也对引发食品安全的风险因子进行了解读。
食品安全是生活中的一门科学
在王书军看来,食品安全除了包括“毒奶粉、“毒馒头”、“瘦肉精”等“质”的安全问题之外,也囊括“量”的安全问题,例如粮食短缺问题
在国内,大家一般谈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指向“质”的安全问题。王书军表示,食品“质”的安全主要是指食品必须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此外强调的就是一些偶然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而食品“量”的安全则主要指一个国家要有足够安全又营养的食物,做到这一点一般需要四个条件:一、必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和获得量;二、稳定持续的供应量,不因季节或年份而产生波动不足;三、具有可获得的并负担得起的粮食;四、食物必须保证优质安全而且有营养。据他介绍,目前全球70亿人中大概有将近10亿得人口处在粮食短缺的食品安全问题当中。与此同时,食品“质”的安全和“量”的安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关。贫穷、环境恶化等因素都可以同时引发两方面的安全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最起码、最低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如果连安全都达不到的话,就根本不能称之为食品,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也是食品企业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王书军说道。他表示,经过梳理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在不断变化,从化学污染到致病微生物污染,再到加工污染。与此相对应,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分为外源污染物和内源污染物。外源性污染物大都是由于使用管理方式不当造成,可以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消除和控制,而内源性污染物是指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比如油炸的薯条或油条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烤肉中产生杂环胺等,这些污染物并无法通过管理消除,因此这个领域是目前国家比较重视的研究方向。
事实上,除了以上食品安全问题所涉及的类型之外,王书军认为,营养不平衡也属于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营养过剩都是食品安全问题。从充足的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是联合国公约中认定的基本人权。
联合严格执法共治学校周边食品安全
自9月份新学期以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区食药安办的统一部署下,区、街道两级联动,区食药监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教委、区公安局、区工商分局等部门紧密配合,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狠抓辖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9月8日开始,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对辖区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行地毯式检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一户一户整治,一户一户规范,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违法行为不查处不放过,整治工作不达标不放过。联合行动以来,共检查食品经营者229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份,查处无照经营597起。执法人员按照“八查八看”的要求,查主体资格,看证照是否齐全、从业人员是否有有效健康证明;查进货票证,看经营者是否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五无”、过期变质、霉变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查标签标识,看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规定;查贮存条件,看食品是否按标注的要求贮存、销售;查商标广告,看是否有侵权假冒食品,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查卫生条件,看经营场所内外环境是否整洁、除“四害”措施是否到位、从业人员是否保持个人卫生、餐饮具是否按要求清洗、消毒;查食品添加剂,看是否实行“五专”管理、是否存在“两超一非”问题。
日前,牡丹江市人大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调研。市人大调研组先后深入到西安区先锋办事处西一社区、东安区七星办事处照庆社区、爱民区向阳办事处拥军社区、阳明区前进办事处莲花社区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还存在区级食品机构改革尚未到位;校园周边流动食品摊贩屡禁不止;校园周边小饭桌存在安全隐患;校园周边食杂店和小饭店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五点建议:一要理顺监管体制。落实监管责任,认真研究区级食品监管机构体制改革问题,解决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机构脱节的问题。二要形成监管合力。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制度、政策研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加强沟通协作,夯实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三要加大整治力度。加大对校园周边的超市和食杂店的执法力度,打击和惩罚制作、销售三无产品的行为,监督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的不法行为。四要改善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开办食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中午就餐的食品安全问题。五要加强宣传引导。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远离垃圾食品。
近日,乌鲁木齐市工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整治为期一个月,以校园及其周边200米范围为重点区域,摸清从事食品经营的小商店、食杂店、食品摊点等食品经营主体数量及分布情况,以儿童食品经营及校园周边食品(杂)店、小摊贩为重点场所,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集中部署开展专项整顿行动。乌市工商局要求,各级工商部门要对学校周边的食品零售店、食杂店、食品零售摊点等食品经营主体加强监管,检查其《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手续,确保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资质合法,手续齐全。加大对学生消费量较大的膨化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雪糕、糕点、糖果、熟食制品等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既无“一单通”或“一单通”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相符、又未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食品。规范校园周边小摊贩、流动摊贩食品经营行为,坚决查处无证无照现做现卖的食品经营小摊贩及流动摊贩,清理、规范不符合食品经营条件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食品经营者,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区。按照此次专项整治要求,校园周边符合规定的食品经营主体,须使用《食品安全E线查询机》或持有“一单通”及书式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后方可销售食品。
书记吹响集结号
7月的长沙,大地流火。
亚华乳业的总经理石俊却没有感到市场的热浪:“上半年亚华的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0多个点。国产乳制品行业刚刚复苏,需要一个过程。”
“三鹿事件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他回忆,“当时近4000吨的奶粉退货,直接损失超过4亿元,仅仅待销毁奶粉的仓库保管费,每月就得120万。”
这一事件,无疑像一场食品安全的大地震,震动了坊间以至长沙市的最高领导层。
事过近一年,第一时间参与向长沙市政府汇报三鹿事件的长沙市质监局食品安全处处长张炼仍记忆犹新:
就在9月12日,三鹿事件曝光的当天下午,长沙市质监局局长余曼云带着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局长王芳斌和他,攥着紧急汇报材料,直奔长沙市政府。刚推开了会议室的门,便发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已悉数在场,一群人都眉宇凝重,如坐针毡。
半个小时后,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从另一个会议刚下来,来不及吃晚饭,就赶到了这个会场。
在详细了解完“毒奶粉”事件的情况后,陈润儿对在场的人说,这次奶粉事件虽然事发石家庄,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陈润儿指出,“三聚氰胺事件毁掉的不仅是企业,更是行业、国家的形象,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今后长沙要通过严格的检测措施来维护产品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时候了,我们应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率先打造长沙食品安全城。”陈润儿紧急下达了食品安全动员令。
张炼心想,这回可是动真格的了。
“不过,当时心里确实没有底,食品行业点多、线长、面广,想要管好真不容易。”张炼对记者袒露了内心的想法。
食品安全亮剑
春节过后,长沙市正式下达了《2009年度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用3—5年的时间,分两步走,建立安全可控、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的食品安全体系,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
熟食、豆制品、米粉等以手工为主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专项整治,食品添加剂、食用油、酒类、肉类的专项检查,酒吧、食堂、餐馆、建筑工地等流通领域的专项行动相继启动,而且还扩大了生猪屠宰销售的监管范围。
之后长沙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通告》,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并对食品的生产,经营、流通、仓储等所有环节做出了约束。
不良企业和经营者逐一被纳入失信档案,违法一次者“黄牌警告”,二次者便会被吊销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长沙市委副秘书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卫东介绍:截止到目前,长沙市对全市所有涉及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的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共查处销毁不合格农产品600余公斤,查扣、封存潲水油70吨;对全市存栏的39.7万头生猪开展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没收违法销售的“安钠咖注射液”43盒215支、土霉素26千克。收缴并销毁700多公斤违法添加“日落黄”、“焦糖色素”的腊肉制品,从流通领域(市场)查获的“荧光粉”浸泡过的双孢蘑菇125公斤。
“由危机到转机,食品安全城建设已初见成效,长沙的食品安全也让我们质监人长了面子。”余曼云很自豪地说。
创新监管之道
“以前的食品安全工作更像公安和消防部门,‘哪里有火哪里赶’,疲于应对突发事件、媒体曝光和群众投诉。现在不同了,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比如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张炼对记者说。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剧,食品行业迈入了大工业时代,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但在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工业和食品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使用上的不规范。目前食品行业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使用非食用物质(如吊白块、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现象。
对此,长沙市质监局对每家食品企业进行添加物质备案管理。首先,对每个食品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教授食品添加剂知识。然后各食品企业将本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申报表的方式提交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内容包括使用何种添加剂、哪个企业生产的、生产许可证编号、配比量多少、管理措施等。最后进行审核,核准后颁发食品添加剂备案登记证书,作为监管的重要依据。
质监部门在日常巡查监管过程中,一旦在企业车间、配料间和原材料仓库里发现企业使用备案信息之外的食品添加剂,将严厉查处。
长沙市质监局还定期举办食品安全培训班,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光辉就是这个班2009年第3期的学员。一个上午的课时,他记了满满4页笔记。
为了这次培训,长沙市质监局专门编了本关于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的书,详细阐述“什么是禁止添加的,什么可以加,加多少,怎么加”等问题,全书近400页,在课上给每个老总发了一本。
罗光辉一拿到手,喜欢得不得了。“我们自己去网上找,不仅找不全,而且一下子也吃不透,有了这本书,再听几节课,在以后的食品生产中就好规范了。”
“只有检测手段的升级才能更好地推动食品安全的升位。”在质监系统摸爬滚打了13年的余曼云滦知质监背靠的技术检测优势,发挥好了就能找准着力点。她介绍,在融入了湖南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科研成果之后,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将科技平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月5日,湖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落户,形成了“检”、“产”、“研”相结合的创新性技术机构发展新模式。
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的微间隙生物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记者了解到,一块只有拇指盖大小的芯片,能在10分钟内检测出农药、兽药残留和其它违禁药物。而这些检测以前必须进实验室,上“高”、“精”、“尖”设备,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一项与湖南大学合作研究的湖南省标准化战略项目《白酒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在浏阳河、金六福、湘窖等白酒企业示范应用,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白酒指纹图谱的标准,打个比方就是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物质组成成分和分子结构。”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彭新凯解释。
“真伪优劣,很容易区别,它还解决了长期以来白酒按自行设计的酒体或某一调酒师的经验进行勾兑的传统方法所造成的白酒质量、口味的不稳定性问
题。”他补充道。
“站在质监系统内部的角度来讲,按照现有的监管模式和科技手段,我国食品安全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余曼云显得信心十足,尽管可能还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但食品安全的状况肯定会越来越好。
小作坊的大变迁
十几个人,几口大锅。11年前,鲁智利和他的妻子租了一个小学校的几间教室就开始做起了豆干,这套由制作豆腐衍生来的传统加工方法,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同一时候,长沙市黎托乡聚集了几百家像鲁智利夫妇这样的家庭式食品小作坊。
这些作坊大多加工设备简陋,原料随意堆放,环境卫生状况差,未取得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无防鼠灭菌措施,无质量保证能力。“那个时候,随便在黎托转一转,垃圾堆、臭水沟到处可见。”张炼如此形容。
门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也就低,价格成了小作坊唯一的竞争手段。为了争夺一包熟食几毛钱的利润空间,鲁智利的同行们开始往食品中加违禁防腐剂,甚至有些人用甲醛浸泡原料,而甲醛多应用于尸体防腐。
而且这些食品小作坊都是租当地的房屋做厂房,交了租金,附近居民对执法检查十分抗拒。“他们围车,毁路,将车胎扎破,甚至曾经用暴力对付我们的执法人员。”张炼就经历过这样的危险。
“每次执法检查,业主轻则交点罚款了事,或是打游击,今天在这边被取缔了,明天在那边又开工了。”张炼说。
“食品安全城的建设绝不容许黎托现象继续下去。”王芳斌苦思冥想,终于在一次看到武广铁路规划图时有了主意:按规划武广铁路将穿越黎托。许多食品小作坊将被迫搬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将小作坊企业进行整合。但又不能把搬迁变成简单的“转移”,而要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长沙市质监局工作人员一家家小作坊走访,说服他们去工业园区安家。“我跟老总们开座谈会,告诉他们‘要想做出有市场前景的好食品,一定得上规模,有好的生产环境,消费者喜欢,监管部门压力就小,你们的压力也小。在园区买地,建厂房,不仅有政策扶持、有整体规划、有良好环境,还有服务配套。你企业规模小,征不到地,你可以联合其它的企业一起做嘛。’”王芳斌说。
“这样,便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引进先进的食品加工流水线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充分发挥集团化、集约化的优势,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同时还能整合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次说不通,再去游说。终于,45家业主心动了,决定去看一看。通过实地考察,8家做豆干、鱼肉熟食、调味品的中小型食品企业联合成立了亿农集团公司,在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联合征地114亩,总投资3个亿,正着手整体搬迁。
自己的公司恰恰是这8家企业之一,罗光辉感到很幸运,他告诉记者,整体搬迁就像是“抱团取暖过冬”。
亿农集团征地时,王芳斌带着食品安全处的人,专程赶到浏阳跟8个老总开了一个现场座谈会。那天大雨滂沱,王芳斌淋了一身的雨,两个裤管全湿了,溅的都是泥,但他毫不在意,依然兴致勃勃。
他在会上说,一定全力抓好服务,重点支持亿农集团,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开辟绿色通道,咨询和培训的费用全免。
厂区的规划图最近出来了王芳斌又带着专家跑了一趟亿农集团,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对厂区规划再次进行了严格的审核。
罗光辉很感动:“我觉得他们是在想尽办法为我们服务,像长沙市质监局这样全心全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执法部门确实很少见。”
一张城市金名片
以前8家企业各干各的,20多个品牌拼得你死我活,现在强强联手,形成了肉鱼熟食、豆制品、蛋制品、酱腌菜、香精、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食品企业。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市场份额,皆大欢喜。他进一步解释。
通过长沙市质监局的引导,入驻到有着集中供热、片区绿化等良好硬件环境的工业园区,“亿农集团就像孔子说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之矣’。”张炼说,这样一来,食品小作坊的区域性问题得到分化,监管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这开创了家庭作坊监管的新模式,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有当地媒体评价。
11年后,鲁智利和妻子一手创办的口口香实业有限公司,已从小作坊发展成为产值过亿元的规模食品企业,创利税过千万。“口口香”也成为了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名牌。
口口香办公大楼入口的墙上贴了一句话:向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明天迈进。鲁智利向记者诠释,熟食离不开手工,这是传统,熟食更需要规范的操作、现代化生产和整洁的环境。
今年7月,为了他的“放心豆腐工程”,鲁智利又花2000余万购置了一条豆干生产线,买了10余台冷藏车,给300个对口超市每家配了一台冷柜。 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整条生产线都是不锈钢质地,大豆由高处从封闭管道运送,经过除脏滤沙装置后,出来的大豆颗颗饱满锃亮,黄灿灿的。身着白色卫生服、卫生帽的工人们将高温杀毒后的豆浆挤压成块,再浸入卤汁中,香味扑鼻而来。每个进入生产车间的人,都必须换装、换鞋、杀菌、洗手,车间里一尘不染。
豆干生鲜产品一出厂立马搬上停在门口的冷藏车,再进超市冷藏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都处于低温保鲜状态。
口口香的成长是长沙市食品安全状况改善的一面镜子。要知道,90年代末,长沙除了一些外企和大型的国有企业,几乎还没有上规模的食品企业,98%以上的都是家庭手工作坊,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现在,黑窝点很难找到了,特别是大规模的制假贩假的窝点、恶性制假事件,几乎绝迹了。跟以前相比,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也提高了。”张炼打了个比方,很多人对国产奶粉还抱着质疑的态度,但实际上,现在亚华乳业的奶粉质量是建国以来最好的。
不久前,长沙市作为重点迎检城市接受了国家督察组“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考核检查,督察组对长沙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长沙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新食品安全法食品检验】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认定中的新问题10-03
贯彻食品安全法05-29
食品安全广播稿范本与食品安全演讲稿09-22
食品安全法学习笔记07-27
食品安全法读后感06-04
71食品安全法竞赛题目07-26
社区食品安全06-12
校园食品安全06-17
乡食品安全07-02
食品安全理论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