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问题”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 策略 问题情景教学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 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2、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初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策略: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习俗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下载、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多让学生了解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知识。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学校针对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应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我在英语日常阅读课教学中对 “问题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形成了以下的认识:

1、“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了解材料内容,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 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有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平时考试中常出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从学生阅读的角度讲,通过三类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接着可以进行朗读和表演训练),课堂很活跃,有生气,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学,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对于“问题情景教学法”教学,是以“问题”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会有更科学有效、符合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涌现,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篇2

一、做好课前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出色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在备课时, 我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来设计一些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练习题, 这些习题会很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进行阅读。教师创设出合理的快速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为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例如, 在教授Western holiday这篇课文前, 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分别是:“Which holidays do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When do these holidays start?”“What do you think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these holidays have?”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认真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下课前10分钟, 我开始提问。虽然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 但从中看到学生都在自主探究, 充分开动了脑筋, 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种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研究、创新的精神。但练习题的设计不是杂乱无章的, 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题量适中。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练习太多, 会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 学生容易倦怠。一般初一的学生限制在3题左右, 初二6题左右, 初三10题左右。

2. 难易合适。

所设计练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可高估学生的能力, 尽量简单通俗, 太难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便于理解。

练习要符合实际, 便于理解, 结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可行性、知识性,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生猜测词义

词汇是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 在阅读中, 不可能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 学生阅读一篇200~300词的文章遇到几个生词是正常的。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等猜测词义, 或者利用对单词的描述或相关例子, 即便不能完全猜测词义, 也能大致猜测出意思。还可以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例如:-ness, -tion, -ment, -er等通常是名词的后缀, dis-, un-等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 了解了这些, 可以帮助我们猜测词义。还可以根据重复标记词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列举标记词 (for example, such as...) 以及同义词、反义词等猜出一些词汇的含义。

当然, 有的时候很难猜出一个词的真正意义, 这时只要我们能看出它的词性、在句中的作用, 不影响阅读就足够了。

三、更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对所传授知识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手势, 配以图片或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充分发挥它们的主导作用, 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上沉闷的气氛, 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 英语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根据教材每章节知识要点的特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会激发学生兴趣, 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在日常教学中可让值日生写报告, 值日报告不能重复同样的内容与形式。牛津英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教学板块,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板块的需求调整值日生报告的内容。

如学“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师就可让值日生准备介绍这个单元的背景知识,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阅读课文讲解就让值日生提前准备好与之相关的小短文, 拓宽大家的知识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91-01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阅读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究其原因,也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多数学生采用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意,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做法。另外,学生的阅读量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在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用词典、语法等工具书及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逐步获得较强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增加了词汇量,扩大了知识面。交际时就能避免因为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或因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会的现象;写作时才能言语地道,内容丰富。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译能力提高的关键。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是:

1、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4、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和简单的个人信件。5、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6、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可见,在阅读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选好阅读材料

(1)、长短适中。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时间。文章太长,当堂课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单调,学生容易倦怠。一般七年级的学生限制在50词左右,八年级200词左右,九年级的 300词左右。(2)、难易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3)、可阅读性。文章要贴近现实,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启发阅读导语

专家提示导语的设计与创设要有新颖性、简洁性、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如,笔者在上“My hero——Dr Norman Bethune”这一内容时,通过对前面相关内容的复习导入,Sally gave her chance to her best friend. Do you think she is a hero? Why?然后再问Who do you think she is a hero? Why?学生各抒己见,笔者顺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问Do you think Dr Norman Bethune is a hero? Why?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im? Lets learn: My hero——Dr Norman Bethune.这么一导,自然进入新课。

3、进行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是指教学材料,不同的材料应结合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培养。比如,一篇人物传记的文章必然会有许多表示年份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scan(寻读)这一策略快速地获得相关的信息。再通过“事件图表”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图,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4、提升阅读趣味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它能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习兴趣,使一些抽象的、难懂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5、展开课堂讨论

虽然是阅读文章,但如果仅仅是将它单纯地作为阅读文章来教学,不免有些枯燥,而如果将其转化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比如在教学《hand message》这一内容中,问: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一些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或帮助残疾人的好人好事。在学生集体朗读过该课文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装扮为整个故事中的人物。接着进行小组练习,最后让学生自由操练。然后要学生讨论:If we meet a blind man, 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 we not do? 由于教师已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学生都很兴奋,讨论时气氛热烈,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述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7、学会略读和查读

略读就是快读,目的是通过快速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总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对故事性的文章来说,他们就是脉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同时我们要略去细节部分,不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句、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因为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及结论,通篇略读最适合于下列题型: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2)、What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3)、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happen?(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如果略读是快速扫描文章,获取大意,最后才决定是否值得细读,那么查读则只是寻找某个细节或某个事实,查读就是查找,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在文章中查找某个具体时间、地点、人名、地名、事件、数字等,因此学生要先读问题,了解主旨,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已有线索迅速判断在何处寻找有关内容,正确估计答案来源。扫视全文,捕捉相关信息,一旦找到线索便顺藤摸瓜,有了把握便迅速答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篇4

一、利用好教材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读与听,听在先。

平实的听说课教学,对于学生的语音、词汇要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读的怎样,读得水平也能体现你的词汇量、语法基础。在每单元的3a和reading 的练习里听录音,可以让学生整体的感知阅读材料,为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做好示范。

2、读与说,相互促进。

就是怎样把课本中对话练习转换成适当的阅读材料,将典型的话题阅读变成交流的材料,进行编对话,叙述、简述、延述、等进一步巩固理解所学的语言,达到运用的目的。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这一单元的阅读材料的题目是: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与这一单元的Section A 和Section B的话题很相符,语言功能性很强,教材的任务设计也很好,我在做阅读教学上就用了大量说的练习。例如在课前看图讨论:How many rules of etiquette can you see being broken? Make a list with you partner.读后对课文中第三、四段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If someone cuts in front of you in a line. If someone is smoking on the bus. If someone is dropping litter in the park.设置成几个场景分组来表演,学生会利用本单元甚至是本册书或以前的东西来积极编对话,在课上表演时我记得段杨表现的进步最大,把不文明的行为动作表演的夸张好笑,语气语调大胆利用,虽然有的不是很准确,但是他那种积极参与,能用英语交流的劲头是以前没有的。孩子们敢用了,知道用了,会用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3、读与写,互不分离。

在课本教学当中无论材料长短,我觉得我们不能离了写的练习,现在中考题当中的阅读表达题目A. 根据短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B.将短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译成汉语。C.请给短文拟一个适当的标题。不就是在考查学生的读写表达能力吗?在初四复习阶段开始我就体会到这部分的提高比前面的阅读理解题要难,其实主要是在以前我们没有利用好教材内容,这方面的训练虽有,但不扎实,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些读写的训练,但恰恰这种现成的题型很少,所以训练还是要在平实,从初三有阅读课开始就要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题目,像回答问题有时要设计些有技巧性的,尤其是到初三下学期,多设计一些综合性,或者说课文中没有直接答案的这种练习,因为难,所以才多练。

对文中的主题句,典型的词汇、或一些典型的句子,甚至是段落要让学生来翻译。对于翻译我们不能忽视,利用好了一定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阅读能力。我曾经在班里进行过翻译比赛,先是英译汉,后是汉译英。英译汉的比赛是让学生自己找一篇好的英语文章来翻译,汉译英的比赛是由我选出一篇汉语比较简单而有意思的文章,大家在周末翻译下来,先在小

组内选出好的来交给老师,然后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在班里张贴,有同学们来评出一二三等奖。选出最好的有机会参加一些翻译或写作大赛,效果很好,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二、课外阅读要抓住平时与集中。

我们的课程目标里有一个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跨学科的教学。在教材当中每单元的话题都给我们提供了要去课外阅读的机会和要求。要想上好课首先要求我们老师自己阅读一些与单元有关的资料,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阅读作业(我认为汉语英语的都可以),为课上的交流、阅读、写作做好准备。在上完每单元之后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一资源,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或者让学生利用周末搜集一些课外知识等这些都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是关于机器人和UFO的话题。第一单元我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机器人的历史的文章,第三单元我给学生补充了一篇关于近年来中国的UFO事件的阅读。结合这些现象学生展开讨论,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使他们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乐趣,也拓展了知识,打开了眼界。

集中训练当然可以放在学期末或者中考总复习当中。千万不要拿来主义,材料在于精而不是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选材了,从网上或近几年的中考材料,按题材、热点问题等等搜集资料,加上及时的检查,有效的评价,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教学不再是难题了!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推荐) 篇5

摘要:《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关键词:阅读理解 现状 改革技巧 能力

教学改革

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确要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转化,要对读物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和预测。因此我们可以说阅读理解过程是作者﹑对有关信息的提取至关重要,而能否提取信息取决于读者头脑中是否已储存着有关信息或是否能把已知信息提取出来。推断联想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从大脑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一个有经验的读者,往往具备不断延伸推测和联想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他能提取别人提取不到的已知信息。培养这种意识,训练这种能力,正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近年的中招考试题中也体现出来。这些年以来,阅读理解题在中考试题中的分值高。所以说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测验的目的从考查词句的理解到篇章的理解,从了解事实细节到确定中心思想﹑进行正确推论﹑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等。文章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题材上看,包括人物介绍﹑神话传说﹑生活习俗﹑幽默故事﹑社会政治﹑文化体育﹑科普知识等;从体裁上看,包括记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寓言传说﹑新闻报道﹑书信广告等。

一﹑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

1﹑英语学科教学有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能力训练之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往往比较重视,举一反三,投入大量的操练。而对阅读内容,尤其是Ju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Book4)的处理,往往不够重视。笔者曾在一所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各取一个班就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间上的投入进行调查。发现初中三年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上的投入成递减趋势。对阅读文章的处理以翻译法和对答案为主﹑很少采取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传统法比较侧重于翻译能力的培养。

2﹑教师自身素质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Ju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Book4)中的课文覆盖的知识面广﹑词汇量大,这就对外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外语教师平时不注意学习,不注意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而积淀一定的文化底蕴,就无法使自己的阅读课上得生动活泼。例如,Book4课本中有篇Supplementary Reading介绍Thanksgiving的文章。这是一篇涉及了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知识。如果英语教师仅仅从语言上处理这篇阅读材料,那么它的教学效果是单一的,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平时注意积累,上这课时一定会上得很精彩而不至于无话可说。

3﹑教科书中对补充读物后练习的处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每篇阅读文章后的练习,启发性﹑创造性的提问较少。另外,笔者认为True or false 的正确率不低于50%,部分教师习惯于对答案,那么即使没有动过脑筋的同学也会侥幸过关。过多的True or false练习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或训练。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阅读教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有改革才能推动教学,提高质量,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1﹑教师要提高阅读理解教学的水平。

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言可以反映大量文化背景知识,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都可以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缩写或改写的作品及原著等,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国歌曲等渠道来了解文化。作为英语教师,必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才能针对学生实际,挑选深浅合适的阅读材料。对理解的目的要求做到恰如其分,才能更有力地提高阅读理解教学的效果。教师对Internet 以及计算机在当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都要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并在阅读后能开展有新意的讨论,才能开展有新意的讨论,才能提出更有创造性的见解,而不会局限于理解文章中已经过时的内容及说法。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措施。

既然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的之一,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地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需要经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会造成基础不扎实,对所读材料一知半解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此外,还要注意进行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1)、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们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B)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见解。D)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堂上进行回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这样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读、写,而且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

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

(2)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我们每周的一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不要一见生词就查字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泛读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熟悉各种体裁和风格,开扩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教师对学生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应给予学生指导。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3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三大途径,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1、要培养猜测重要新词的能力

①根据有关的定义或解释。在一些文章中,有时作者在使用了一个难词之后,会对该词作一解释和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解释来理解这一生词的词义。如:A camera is a machine which can take photos.从take photos 告诉我们的照相,我们得知“camera”是“照相机”的意思。

② 根据构词的词法规律。英语单词很活跃,有很多词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的单词。学生若有一定的构词知识,就能容易在理解一些生词。如un , im, dis 等前缀常有表示否定,与原词义相反的含义。如:unhappy 不快乐,impolite 不礼貌的,disagree 不同意。又如名词后缀:-er,-ist,-ment , ful, able, al, ous等形容词后缀。例如:employer, artist, development, hopeful。还有转化,如water, drive, clean等。合成,如,football, blackboard, playboy 等。

③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往往通过某种对比﹑转折等关系,可以确定一个词的意思。如:Her voice was usually soft and sweet, but now it is hoarse.从soft 和sweet 可确定hoarse是“嘶哑的”意思。

④根据表述的同义关系。If you are fond of stories, you will , if you are like me, read them quickly, you will “swallow” them.Swallow 含有read quickly 的含义。

2.要注意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

① 要分清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等各种成分,分别为不同的词类和词组短语或句子所构成。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He is from China.句中的China 在句子里作宾语,是“中国”的意思。而 He bought a china.句中的china 在句子里作宾语,是“ 瓷器 ”的意思。

② 要懂得句子中的修饰结构。

In the coming five years a fundamental turn for the better should be made in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in standards of social conduct and in Party style.这个句子中的谓语动词should be made 有连叠三个状语修饰语,把握这一点就知道 a fundamental turn for the better(根本好转)包括 in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财经状况)in standard of social conduct(社会风气)和in Party style(党 风)三个方面。

要认真注意含有否定词的表达法。

All birds can not fly.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理解成“所有的鸟都不会飞”,而其实际含义是“并非所有的鸟都会飞”。

3. 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需要具备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的能力,在获取信息事实后才能将已知细节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合理判断。要求学生能分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全局还是局部,是总体还是具体,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主次关系等。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明确细节支撑点之间的关系,分清general 和specific;找出key words 或key sentences 作用下的内部关连,从而分析推理,了解作者意图,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理解词汇和结构本身的意义进行判断推理。二是对文章中的事实﹑现象进行归纳,推断可能作出的结论。三是通过文章的用词和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和写作目的。四是通过对话,推断对话双方的语气和对问题不同的看法。

4.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扩大视幅,以意群为单位进行成组视读。很多学生受精读课的影响,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造成他们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解。扩大视幅,提高眼睛扫视速度。可以克服逐字阅读的不良习惯。

②计时阅读。要训练学生进行计时阅读,即阅读一篇文章,计录下始末时间,简称为W.P.M.。在课堂内教师可抽5-10分钟进行计时阅读训练,但必须要求学生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③略读(Skimming),又称掠读或浏览。略读就是通过快速的浏览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不重细节,而做出取舍决定的阅读方式。比如为了写论文查找资料的阅读方式。

④查读(scanning)。所谓查读,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在于以阅读材料中查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阅读方式。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等。查读时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地点(一般是大写字母)时间、数据(通常为阿拉伯数字)。有目的、有选择的查读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

⑤、分析语篇的技巧,善于识别信号词。掌握整篇文章的结构有助于理解。分析一篇文章,首先要考虑其主题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对象。常见的有

顺的有

:first ,secondly ,third ,then ,after ,before ,next ,last ,afterward ,finally;表示列举的有:and, also, in addition, for example;表示比较对比的有:although , however , but, otherwis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表示因果关系的有:as a result ,as, since, so , because ,therefore ,etc。

⑥熟悉阅读理解多选题的问题及类型。

A、事实型题,又称客观题。一般涉及细节内容,词义解释。如:具体的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和是非辨析等。解事实型题时,首先快速浏览问题找出关键词或词组。B、推断型题。又称主观题。比如询问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标题、各种推论,作者态度和写作意图等。这类问题属于整体性问题,最好留在最后作答。因为那时已对全文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或者可从其它问题得到一些线索。

四、总之,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是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的综合体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夫,但只要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每天都保持一定的阅读量。词汇是基础,多读是关键。这样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0年)

第五期

2、《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年)

第三期

3、《中小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

(1995年)第一期

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篇6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阅读课,围绕慈善演出展开话题。阅读是一个单元语言输入较为集中的环节,阅读中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阅读材料本身的内容展开活动。阅读后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语言难点的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本课阅读的学习,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本单元又是8b 第二模块“权利和责任”(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的第一个单元,是后三个单元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新的单词success, event, charity, fans等;了解一些词组及句型的用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解答问题;初步了解做义演主持人的一些常识。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有爱心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重、难点分析

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话讨论自己对慈善事业的看法;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时,大部分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概括。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话筒、吉他等一些舞台用具;几张大的英语卡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主持人话题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但由于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又是权利和义务三个单元的第一个单元,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还不丰富,在课堂上,部分学生不能够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观看与慈善相关的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这种设计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组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发生思维的碰撞。这就要求学生从听众变为参与者,主动地从教师设计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最终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

巧创情景,自然导入

在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能够融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中。

设计任务,多种阅读

总体设计思路:实施“四读法”,明确各个步骤的任务,使学生在每个学习步骤后都有成功的收获。

第一读:跳读:找中心问题的答案。

tell about rickys feelings:

the organizers chose himto be the host: happy, nervous.

the night before the show: excited.

twenty minutes before the show: nervous.

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谈论主持人在整个活动前后的感受,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初读课文,目的是训练快速阅读技巧,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阅读,迅速找到答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读:速读:理解性问题:true or false questions.

1. ricky started working on the show three months ago.

2. it was rickys job to talk to each other.

3. ricky had a lot of things to do.4. the doors closed twenty minutes before the show.

5. many people gave money to project green hope.

6. ricky hopes there will be more charity shows.

给出六道判断正误题,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阅读、查找答案,以达到能有的放矢地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首先是在书上查找信息,属于知识输入阶段,然后看着问题找出答案、回答问题,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在这里真正做到把知识转换为能力。

第三读:细读:细节题。

1. 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kitty and sandy.

kitty: my cousin was the ______ of a charity show last week. they wanted to ______ money for project green hope.

sandy: what did he have to do?

kitty: he hadmany ______, but his main ______ was to introduce the pop stars.

sandy: where did they have the charity show?

kitty: at a big ______.

sandy: was the show a ______?

kitty: yes. many people ______ money. they had a lot of support fromlocal businesses too. ricky said he felt very happy because the organizers chose him to be the host. he met many pop stars as well.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否回答这些问题,可检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校对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play a game.

从课文中提取六句话,让学生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排列。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看哪个组答得最快。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不失为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第四读:精读:完成表格或图表。

设计上面的表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四人合作完成表格。这种设计是建立在跳读、速读、细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篇7

一、将美育融入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兴趣

这里谈的美育指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英语语言的美,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是美的享受,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可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的各种美,如表现美:A是金字塔,是进取;J是鱼钩,是等待。Q是气球,是梦想。S是曲线,是优美。字母成语grab some Z's,在漫画中常用Z来表示打呼噜,所以为“打瞌睡”的意思。成语day by day, hand in hand等,以“by”或“in”为轴对称,给人以视觉的美。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后自行总结搜集类似的表现美,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于课堂之中,使课堂融于一种美的传播。相信学生定会在这种美的感受中爱上这一语言,从而乐于接近它,乐于去阅读它。英语语言除了拥有其表现美之外,还有韵律之美、诙谐之美和含蓄之美等。如Love me, love my dog.No seat, no sweet.两两对仗,简明和谐,展示了韵律美;“go to sleep forever”代替“die”;“the aged”代替“the old”表达了一种尊重,具含蓄之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善于发现这些美。

二、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只有阅读内容与他们的情感趋向发生了碰撞,他们才乐于接受,从而乐于去读。21世纪英语报、疯狂英语Teens、English Square等杂志、报刊,版面设计活力四射,内容新颖鲜活,紧跟时代脉搏,语言简洁明了生动,不失为学生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资源。

三、精心设计阅读过程,变英语阅读为英语悦读

英语的阅读过程是培养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的心理认知过程,从而达到巩固和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提高英语语言的能力。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阅读的每一过程,有效排除学生对遇见新单词新句式所产生的恐惧感,克服他们烦躁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进行英语悦读。

1. 有效选择阅读文章,在心理上先对文章内容有亲近感。

以21世纪英文报为例,报纸的内容题材体裁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战争、文化、科技、人文、人物、娱乐及情感交流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会因人而异。教师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该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文章阅读,从而快而准地捕获文中信息。如喜好运动的学生会很快在头版文章或运动休闲栏目中通过阅读介绍澳网冠军李娜的文章,记忆了game(赛),set(盘),score(分),inside(线内),outside(线外)等词汇以及game point(局点),match point(赛点),winner(制胜球),service winner(发球直接得分)等术语。同样,喜好音乐的同学也对folk(民谣),rap(说唱),rock(摇滚),lyrics(歌词)等词汇和pop concert(流行演唱会),dance music(舞曲),hard rock(硬摇滚),nonmainstream(非主流)等表达耳熟能详。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通过理解文章的新闻故事,获取了课本知识以外的信息,开拓了视野,从中领略到阅读的无限魅力,从而提升了阅读兴趣。

2. 教会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初中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猜、摘、写”三部曲。所谓的“猜”就是学生根据构词法,语法结构或上下文去猜测词义,特别是文章中的熟词新义现象,让学生感悟到单词丰富的内涵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得以准确体现。这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必备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也可适时地开展一些猜词游戏和猜词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其次是“摘”,即摘录文章的好词好句,教师可定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show一番,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再次就是“写”。经过一段时间的摘录学习后,学生的快乐体验使他们渐渐树立起信心。教师应适时把握这一时机,引导学生写三言两语的读后感、简短评论、心得体会。这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语言基础,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技巧,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首先,让学生会读懂文章标题。英文文章标题通常省略主语、谓语、冠词等。教师可试着让学生补全标题省略的部分。其次,抓文章的开首语(或段)和结束语(或段)。因为它们往往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写作风格、口吻或语气等。至于文章的细节,点拨学生用“略读或跳读”的方法,抓关键词快速读完,由此来提高阅读速度。

4. 创设氛围反馈阅读成果,让学生感受阅读所带来的

成功美。教师可组织学生将阅读材料做为值日报告的素材来源,同时,利用英语墙报、英语角、学习园地和英语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愉悦中享受英语阅读所带来的成功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文章进行改写或续写,也可根据内容特点进行缩写或扩写,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合起来,提高和培养学生两方面的技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文化意识的传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的阅读教学远非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理解,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了解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培养文化的敏感性是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文化意识的渗透,让学生不为阅读而阅读,而是通过阅读真正阅有所得,悦在读中。再以阅读《21世纪报》为例。报纸内容极具时效性,所以2012年的很多文章篇目当然离不开伦敦奥运这一主题。教师可借助音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奥运起源、奥运的发展、逸闻趣事、奥运精神等等,使得学生对阅读对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对文章的亲近感,克服阅前的紧张感和浮躁感。

润物细无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滴水穿石的功效。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做到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专业水平,才能铸就自己为学生学习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挥者和管理者,带领学生从英语阅读走向英语悦读。

摘要:本文讨论教师如何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巧妙设计阅读过程, 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渗透,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阅读过程化为愉悦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阅读,悦读,美育,阅读方法和技巧,文化渗透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 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在英語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却也是一线英语教师所面临头疼的一个方面,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仍主要依靠讲解和识记,因此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兴趣不大。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型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阅读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具备开始自主阅读的条件,但由于阅读课中长期的被动指导和学生所面临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生阅读缺乏主动性,阅读兴趣不高。大班教学使部分学困生阅读速度难以跟上整个班级,对阅读逐渐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程,在新的教材中出现了篇幅较长的课文阅读材料,很多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不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如教师往往采取教师代读,学生听记;学生活动单一,被动阅读等等。如何让学生被动阅读学习变为主动,是处于一线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改善的问题。

2 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或共同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也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型阅读教学具体是指学生以4至6人的异质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教学组织活动,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技能,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它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注重课堂的多元化,凸现情意功能等特点。

3 合作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施步骤

合作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实施前期准备、实施中期调整、实施监控反馈三部分。

3.1实施前期准备

3.1.1选择教学内容

学习英语应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英语原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这种具有各种各样的语料的真实语言材料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阅读英语原著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涵养和艺术鉴赏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短篇故事,短篇故事书因其短小精悍并极富趣味性的特点比起英文小说更适合这些没有英语阅读习惯的学生使用。在实验阶段,笔者曾挑选和为学生订阅英文故事会杂志,此杂志内容丰富,篇幅短小精悍而富有趣味性,每周五下午用一个时辰的时间安排其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也提高了大家英语阅读兴趣。

3.1.2创设情景环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的英语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英语阅读角”,张贴报纸,并且定期更新,供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辟出一块“学习园地”,鼓励学生以书面交流的形式和其他学习小组分享交流背景知识或读后感等。同时教师也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公布小组活动学习结果,鼓励各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

3.1.3制定基本规则

这是在开展第一次合作小组活动前就必须做到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小组活动可能出现一人独立完成所有工作、课堂讨论时多人同时发言等混乱局面情况。准则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订。这些基本准则包括:①合作分工,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②别人发言时要静听,尊重别人的意见;③每个人只能有三次发言机会,每次发言最长不能超过两分钟;④一人发言时,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但只可补充一次。

3.1.4编排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学生以小组为依托参与阅读活动。如何编排学习小组呢?研究者发现小组成员以4至8人为一组,效果较好。因为小组范围扩大,不仅小组成员发言时间较少,而且会减弱小组各成员的责任意识。按照目前班级人数看,一个班分为8~10个小组为宜。但如何选择小组成员呢?这项工作最好由教师来制定,如果由学生来决定,容易形成学生间的拉帮结派,导致不团结。教师必须对全班的情况、现状进行研究,并熟知每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及学习水平。分组时要考虑男女混合,因为男女生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观点;组内成员也应包括不同性格的学生,使活动中能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起到感染作用;每个小组还要兼顾到高、中、低不同英语水平,以便在小组活动中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各小组之间总体水平要相对平均,这样能确保评价的公平,不挫伤学生的参与热情。

3.1.5培训学习组长

教师要挑选有责任心、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成立初,教师要召开组长会议,消除学生怕影响自己学习的顾虑,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强调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学会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能把别人也教会。同时,教师要指导组长如何协调布置学习任务,确保每个组员都参与活动。组长还要定时安排小组成员轮换角色。

3.2教学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心理由好动、活泼转为腼腆,由直率外向转为沉默内向,思想渐渐趋向成熟。他们渴望在课堂上进行更复杂、更有创新性的思维活动,渴望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而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的某个观点所存在的质疑,进而演化为合作讨论议题。合作学习任务要与文章有联系,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语言能力和生活经历贴近,这样,学生才有参与的欲望,才有话可说。合作学习内容可以是:①收集交流背景知识。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的准备,对文章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在阅读前让学生交流背景知识能鼓励学生独立地使用工具书,在课外主动地学习;同时学生交流时,把自己的所知告诉一个不知的人,这就产生了信息差,产生了较真实的交际。②复述课文。复述课文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运用,还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两人一组以对话形式复述课文,也可鼓励学生就整篇文章或某一段落进行口头复述活动。以小组形式复述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减轻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焦虑。③改编表演。初中阶段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表现欲。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编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感悟主题。课本剧表演丰富了课堂内容,变换了课堂的节奏和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意义的口头交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④小组辩论。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海纳特说,问题最好能引起几种回答,他把这种问题称为激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激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多向思考。训练学生在阅读后能做出的合理推断。⑤读后续写。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思考文本,改变其中的1~2个重要事实,进行读后续写。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预测能力。

3.3实施监控反馈

3.3.1教师的课堂观察

学生的阅读理解是一个内在的认知过程,需要通过如访谈与课堂观察之类的方法才能评估它的结果。当学生合作讨论时,教师对于小组活动的观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察一定要保证客观与连续。每个小组观察4-5分钟。同时实验教师监控所有小组,确保学生都在讨论问题且小组间互不干扰。

3.3.2教师的纠错作用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语言错误时,若教师纠错方法不当,不仅起不到纠错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口头表达中的错误,教师可以用“复述”的形式加以指正;对于学生的书面交流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互式纠错。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普遍错误教师应予以及时纠正。

3.3.3教师的评价作用

教师的适当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教师要做到口勤、脚快、眼明、耳聪,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的亮点或可取之处,并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还要善于发现合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适时排忧解难,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通过合作阅读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英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掌握阅读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蔡慧萍、蔡明德、罗毅.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 胡卫红.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12

【3】 戴建敏.借鉴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 (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认识的新方法--基因方法初探下一篇:《江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