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天窗》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茅盾先生所描述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带给人的欢乐。但要真正上好这堂课却有着很大的难度。作为一名实习生来说,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停留在文字表面,这就使得我们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此外,由于本篇课文年代久远,对于从未见过天窗的城市小孩来说,很难理解在物质极其缺乏的岁月里,小小的天窗对于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何等重要。没有体会,就不会有很深的感触,更体会不到天窗的意义所在。
本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作为第一次汇报课来说,本堂课出现了较多问题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都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些也正是我需要不断改进与进步的地方。
一、教师应该具备解读文本的能力
四年的师范学习让我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实践却存在很大问题。我们往往注重自身素养以及课堂小节,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对于文本的解读。对于一篇课文,如果教师自身理解不透彻或者片面,必然导致学生的不理解。就拿《天窗》来说,茅盾先生从现实的天窗引向心灵的“天窗”再到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平台,如果教师自身不能理解透彻,学生就更会无从下手。周继秋老师常说:“一篇课文,读一遍两遍不足以深入;十遍八遍,你才有所悟。”常读常新,读得越多,体会越多,也就会发现要挖的内容越多。《天窗》这篇课文,我总共上了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月光下的草地河滩”我一直拘泥于白天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欢乐时光。而实际上,晚上的草地河滩同样也是孩子们的乐园。教师的理解片面必然导致了学生们的视野狭窄。教师只有往更深更广的地方走,学生才能够引上正确的道路。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
一堂课成不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老师引导出来的。在本堂课中,由于本人没有很好的引导,以至于学生在体会过程中未能真正去体验与感受。对于“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尤其是问答式教学大量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使得学生对课本的感知极少。老师的引导脱离了课文,使得走向偏离课文中心。当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或者疑问时,老师必须要带领学生反复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此外,教师的引导要具有广泛性,思维是发散的,开放的,不能拘泥于一角。在本堂课中,对于阵雨想象的引导,学生拘泥于对雨的想象,而对雨中的人、事等万事万物缺乏联想与想象。这与老师没有及时引导有很大关系。老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宽更处,学生的想象自然单调、狭隘。
三、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 文章想象丰富, 语言优美。课文叙述的是孩子看一方天窗, 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 表达了孩子快乐及渴望自由的心。本课的设计, 意在站位儿童视角, 用孩子的解读方式体会小小的天窗所富有的象征意味:天窗不仅仅是屋顶的一块玻璃, 更是孩子走向快乐和自由的心灵之窗。同时, 让学生在体味咀嚼中发现、习得课文第5、7 自然段在表达上的规律, 并进行迁移运用。力求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试图创设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生生互动的平台, 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
2. 重点研读“孩子眼中的天窗”, 体会天窗给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在个性化的体验中丰富“慰藉”的含义。
3. 在小组合作中发现文本“现实加想象”以及运用多种手法将想象表达具体的语言特色, 并联系生活迁移实践, 走进学生自己生活的“天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了解作者
1. 齐读课题。
2. 教师出示资料:茅盾 (1896~1981) , 本名沈德鸿, 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人。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3. 学生浏览作家介绍。
二、初读感知, 梳理板块
1. 请学生快速读课文, 边读边想:围绕天窗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 交流讨论: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预设:最后一段中提到的启示其实就是作家眼中的天窗)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课文前面两个部分分别是写大人眼中的天窗和孩子眼中的天窗。
3. 教师小结:课文就是这样从大人眼中的天窗、孩子眼中的天窗和作家眼中的天窗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写出来的。
4. 出示天窗图片以及课文中的文字, 生齐读。
5. 教师提问:这小小的天窗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三、重点研读, 多元体验
1. 学生思考:在大人们的眼中, 天窗仅仅是一块用来采光的玻璃, 它带给了人们光亮, 那么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
2. 学生默读课文, 画画相关的句子, 圈圈词语, 也可以在边上写写批注。教师巡视。
3.交流讨论。
(1) 出示:
①交流感受。 (随机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②指名读句子。
③体会“雨脚”、读好“卜落卜落”。
④“划”随机正音。
(2) 出示:
①交流感受。 (随机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②指名读句子。
③想象:“猛厉地扫荡”这世界, 会是怎样的情景, 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④指名再读句子。 (教师小结:这样的画面, 文章却用如此简洁而又如此生动的句子表达出来,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⑤齐读句子。
⑥师引导:而这一切的想象都是因为 (引导读前一句) ———是啊, 作者先写看到了什么, 再写想到了什么。这小小的天窗, 带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欢乐。 (板书:看到想到)
⑦让学生继续联系别的自然段中的句子来交流天窗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随机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四、小组合作, 比较研读
1. 出示课文第5、7 自然段。
2. 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四人小组合作任务:研读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要求:每人自由发言, 推选一名记录员将组内的发现简要地记录在卡片上。
3.成果展示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说) 。
预设:
先写看到再写想到 (表达顺序) ;
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 (写作方法) ;
(师随机点拨:这样写行吗?出示: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 一朵云, 想象到无数的星, 无数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 想象到各种会飞的动物。引导学生与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比较)
看到的写得简单, 想到的写得详细 (内容上) ;
最后一句都有小结 (结构上) 。
4. 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评价:让我们感受到孩子有趣的想象;感受到天窗带给孩子无限的慰藉;更能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和自由。)
5. 教师小结:是啊, 作家正是通过这些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想象表现得更加丰富, 让我们体会到了孩子们在天窗中驰骋无尽的想象, 那样自由自在, 充满了欢乐。
6. 思考:课文已经写得那么精彩了, 是否可以把第4 和第6 自然段的内容去掉?
7. 学生交流。 (教师随机引导:这样更能够体现这是唯一的“慰藉”。板书:慰藉)
五、迁移写话, 提升内涵
1. 引导。师:其实, 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经常会有很多的烦恼。在我的记忆中, 耳畔总会有爸爸妈妈的催促声:马上关电视机, 今天不许看;别玩了, 赶紧回家。这个时候, 我会拿起连环画, 书就是我的天窗 (给天窗加上引号) , 通过这个天窗, 我看到了很多, 也想象到了很多。你们也会有烦恼的时候吧?那这个时候什么是你们的天窗呢?
2. 指名学生简单交流。
3. 练笔。师:在你烦恼的时候, 什么是你的“天窗”呢?请仿照课文第5 或第7 自然段, 写一写你的“天窗”。
请做到:先写自己看到的, 再写自己想到的。
最好还能做到:用上比喻、拟人或排比的方法, 把你的想象表达得更丰富、更生动。
4. 引读。师:看来我们确实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因为——— (出示课文第9 自然段)
(课堂小结: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通过看到天窗外的情景, 产生了无尽的想象, 感受到了文中孩子的自由、天真、有趣、快乐……愿你们在遇到烦恼的时候, 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 旨在体现阅读教学的“儿童视角”, 以儿童的眼光解读课文, 以儿童的体验走进课文, 以儿童的生活打开自己的“天窗”。整节课, 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何梳理?本课主要内容的梳理是一个难点, 学生较难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清楚完整地梳理课文, 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教师先从课文的内容入手, 分别让学生梳理课文开头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从最后的内容中, 梳理出“作家眼中的天窗”, 而后反推回去, 让学生理解前面两部分是“孩子眼中的天窗”和“大人眼中的天窗”。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很快完成了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
课文的特色语言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优美, 尤其是以第5、7 自然段的语言特色最为突出。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先让学生在“天窗给孩子带来了什么”的阅读中, 个性化解读和体味, 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自由、有趣、想象……接着, 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 发现这两段话在表达上的相同点, 发现课文“看到+想到”的语言特色, 进一步体会如何通过各种手法将想象表达得更为丰富。
当前,英语教学在农村孩子们各学科的学习中水平较差,高效英语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学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家庭环境和语言环境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作为农村英语教师,更应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好学并且学好。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形成“一台戏”的课堂教学效果,高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让英语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怎样把死目标教活
1.对现有教材和学生的分析
外研社的英语教材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突出交际性,便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随着难度的逐渐加深,一部分学生开始觉得学习不如以前轻松,有的甚至有些力不从心。这时,我们不能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去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如果教学内容一刀切,必须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下一步教学就是老师所要做到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2.改进措施和思路
经过认真研讨和反思,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目标设计可做如下改进:要想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具体要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和《英语课程标准》;二是熟悉英语教材;三是熟悉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确定教学目标起点和教学目标的层次。依此思路,我们首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弄清《标准》中知识能力目标和所有知识点,分析其中的训练要求,那些是浅易的,低层次的;哪些是中层次的;哪些是高层次的。然后根据训练要求的难易和学生的层次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A组基础性目标;B组提高性目标;C组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而且可以达到的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提高性和发展性目标。我争取每节课都设计出全体学生都有收获的教学目标,力求把“死目标”教“活”。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听说的天地
本人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有二十余年了,深深感觉到农村学生学英语的唯一环境是英语课堂,怎样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呢?那就是挖掘“材”源,创造听说条件。我在英语教学中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与教材相适应的听说内容与环境,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去完成课本上的听说训练内容。
下面就是我在平时采用的一个听说教学活动,叫做“听听画画说说”。我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动耳、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那就是让学生边听边画,然后说。开展这项教学活动时,先让学生听英语,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绘图,然后再重复一遍,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修改,最后再出示一张示范图,让学生找出图上的错误,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学生在小组内看图说出尽可能多的句子,准备好后,在班内展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完成了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
例如:我在上外研社初一上册第三模块时,针对“There be”句型,我就采用此法,我说: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is a park. There is a river in it.There is a boat in the river.There is a boy in the boat.There is a house near the river.Near the house there is a big tree.In the tree there is a bird.学生听完一句后,就用笔画一个物体,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精力高度集中,特别是在说的过程争先恐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老师只有巧妙地把各种训练方法结合到一起,让课堂成为学生听说的天地,才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分工合作,感受成功——一堂活动运用课
英语课堂活动运用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流。老师在设计课堂运用活动时,要注意有意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这些有意的语言情景中进行交际联系,以达到在需要的时候及时的准确的再现出来,运用语言交际中。在活动中,各种层次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感受成功,都有了充分表现自我和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都能深入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增加形成语言技能的机会,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开拓型精神。
英语运用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选择的时候可灵活多变。下面就是课堂教学运用活动的实例:
这是我初一英语运用活动课准备及操作的过程。活动方式是猜谜。在活动课开始前一两周让学生去制作一些小灯笼(Lantern)。到活动课开始前,把准备好的灯谜贴在上面。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卡片,在卡片上写上适合同期学生的一些谜语。上课前先把新单词的音、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尽力自学,必要时给予辅导。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6人,以组为单位,各组围坐在一起,大家群策群力,想出答案。然后派一位同学说出答案。当同学说出正确谜底时,老师将谜面再说一遍,有时也让表现好的学生重复一遍。最先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组就得十分,结束时哪一组的分高为优胜组。后半节课就可以挂出灯笼,让学生自由发挥,若有同学自认为猜中一条或猜中几条谜语,便到老师处领奖。领奖时让学生将谜面重复一遍,再用英语说出谜底,正确得到一份小奖品。课后对学生活动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一堂与交际任务结合的语法课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将语法教学与交际任务结合起来,有其不同的特点:语法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创造能力也不同程度得到了提高。
下面请看一个任务型语法课堂活动实例:
这是一堂语法课,内容是现在进行时,目标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式、否定式、一般疑问句式和特殊疑问句式结构。课堂活动采用“看拼图故事”的方法。
第一步、老师选择一幅图周六人们在公园活动的图片,并配有一篇描述性的故事,根据班级人数的具体情况。根据每组人数,由组长把故事中的句子分给每一位同学,此时组长要注意本组同学的差异。
第二步、组内的每位同学都默记自己纸条上的内容,争取准确复述其意思或者准确背诵原句,此时组长可帮助较差同学。
第三步、每位同学在自己组内发言叙述完毕后,全组一起讨论这些句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第四步、各组向全班汇报结果,与原文最接近的一组获胜。
第五步、每组派代表向全班讲出自己纸条上表示正在进行时的动词变化及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老师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并结合情景给予必要的解释。
在这个实例中,语法不再是抽象的课本知识,而是实践性的学生活动与能力提升。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交际过程并完成交接活动,把抽象的语法与交际任务结合起来。
本節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的原则,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
以上我的一些做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生活化的课堂又将学生们变成了参与其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并在各组不同的展示中成为了欣赏者。正因如此,老师与孩子们的价值得到最大的认可,课堂不仅高效,还成为了孩子们展示表演的舞台与竞技场,也成为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共建的伊甸园。
1、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进行朗读。
课堂上我多次创设情境,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
2、抓重点词语品读。
课文“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中的关键词“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先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再找出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拟人、比较等写作手法,掌握了课文的描写方法。
3、多层次地朗读。
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
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第9节,进而体会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节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
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遍。
3、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③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4--7节。
指名读
二、自读课文,完成练习1、出示要求:在读中注意以下问题
(1)自读课文4--7节,读通课文。
(2)完成填空:
当(夏天阵雨来临)时或(夜晚)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惟一的慰藉)。它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想到应该(感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①注意读准多音字:藉(jiè)
②理解惟一、慰藉(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反馈
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4-7节,在读、品、议、仿中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1、质疑。
(1)师: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③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2、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
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课文录音,(怎样在读中停????)找到有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1)天窗抚慰孩子沮丧和孤寂的心灵。
(2)指名说,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
(3)同桌读
(4)左边:读出活泼好动的孩子被大人叫进屋里,随着木板窗的关闭,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好似被关进了地洞里的不自由、苦恼与不快(顶、偏就不、关)右边:想亲近大自然的那份渴望之情、偷偷地、仰着)
(5)天窗丰富了孩子的想象
(6)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读第五节:
(1)引读:透过天窗孩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出示这些带点字,演示雨脚、闪电,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闪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这世界?在表格中写出孩子们由看到什么而想到什么?
体会卜落卜落(声音轻巧)闪电带子似的、一瞥、掠过(动作快捷、利落)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形象、贴切。
教师: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1)自己读好这句句子。
(2)女生读出孩子透过天窗看见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的惊喜。
(3)请男生读出孩子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不快。
教师:在朗读中,你们已经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的世界。
(4)师生配合读作者看到的、想象到的句子(四、五节)
小结: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仅有的光明(板书:无、有),透过它,我们和作者一起翱翔在想象地田地里,感受到了自由的可贵,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如伙伴般的亲密关系。天窗虽小,却别有洞天啊!(板书:)
3、学习第六节:
师: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读懂第七节的意思,选取你们最喜欢的朗读形式,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1)指名分组读、师生配合读:从少看到多,从虚看出实:从一粒星想到无数星,从一朵云想到奇幻的云彩,从一条黑影想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小结: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2)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l出示动画:晴朗的夜空里一弯新月高挂,透过天窗,看见眨着眼睛的星星、轻盈飘来的云彩、滑翔而过的流星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任选你喜欢的句式说话。
l看到想像到();看到()想到()你会从()、()、(),想像到()、()()
(3)师引读:啊唷唷
3、(出示最后一小节:提示注意了若)自由读读,你也有这种快乐的感受吗?
小结:天窗虽小,却能醒人耳目、开人心窍,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4、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指名说
同桌读
分组读
分四组,最后齐读
听
自读
男、女生读
指名读
师生读
指名分读、师生配合读
学生动手写
指名说
四、感受天窗的神奇力量,布置作业
1、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茅盾,茅盾先生就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2、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老师这里也留下一方空白,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填写。
3、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
出示动画:晴朗的夜空里一弯新月高挂,满天繁星闪烁。
(1)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2、引导学生认识“藉、霸”2个生字,会写“藉、蝙、蝠、霸、宙”5个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扫荡、奇幻”等词语。
3、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教学难点:
理解8、9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在大人眼里毫不起眼夫人天窗竟是孩童时代的作者最美好的记忆。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窗吗?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茅盾的童年时代,看看那里究竟藏着孩童怎样纯真的梦想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快速回答
什么是天窗?它是什么样子的?
3、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4、汇报交流
天窗的由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5、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并针对这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1、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2、思考:慰藉是什么意思?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
二、品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纪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进一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拓展积累
1、在你最无聊、最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首先检查天窗电动机的轨道、拉杆、滑块、支架等机械传动系统部件, 看其是否存在阻塞、松旷、变形、断裂、磨损、卡滞等;检查天窗电动机电器系统部件的线路走向、固定情况及是否存在裸线、断线等;检查插接件的插头与插座是否连接正确、到位, 插针是否弯曲、退缩、松旷、接触不良等, 经过对上述部件的外观检查, 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该车型电动天窗和电动车窗的电动机电路共用一个30A熔断丝控制, 若此熔断丝损坏, 则天窗电动机和车窗电动机均无法动作。打开点火开关, 操作4个电动车窗开关, 4个车窗玻璃都控制自如, 但向天窗关闭方向按下天窗开关, 天窗电动机不动作。
为了初步判断电动天窗电器系统是否存在电流过载或对搭铁短路的故障, 在操作天窗开关时, 用手细心感觉仪表台右侧熔丝盒内30A熔断丝的温度, 没有异常变化, 说明该熔断丝及其控制电路工作正常。
该车电动车窗控制模块不但具有当过载电压或电流通过时自动切断输出电压信号的保护功能, 而且还具有断开电源电路时自动恢复、回位的功能, 结合该控制模块电路的特点, 在关闭点火开关时, 断开其30A熔断丝 (或模块左侧的12V电源输入插头) , 30s后再把此插头插回原位, 然后操作天窗开关, 天窗玻璃仍不能向关闭方向移动。
为了确定是天窗电动机有故障还是其控制电路有故障, 对电动天窗系统电路进行动态测试。先断开天窗电动机上的两线插头, 在电动机另一侧插头上并联1个12V、36Ω的小灯泡 (可使用CD机液晶显示屏上的背景照明灯泡) , 之后打开点火开关, 向天窗关闭方向按下天窗开关, 小灯泡没有点亮。在操作天窗开关的同时,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这个插头上的2根接线, 它们与车身金属部位间的电压均是0V, 电阻也均是0Ω, 可见天窗电动机插头上没有电源输入。
从蓄电池正、负极分别跨接两根导线, 并在正极跨接线与蓄电池正极之间串联1个50A的电流表, 之后把这两根电源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到天窗电动机侧已经断开的插头的深蓝色和深蓝色/红色线上, 这时电流表指针摆动的最大范围在30A以内, 天窗电动机顺利启动, 天窗玻璃顺畅地向关闭方向移动。由此可见, 故障不在天窗电动机, 而是在天窗电动机的电源电路上。
仔细研究电动天窗的电路图, 分析天窗控制模块上输入、输出的电源电压信号。在打开点火开关时, 天窗控制模块左侧插座上的黄色线和黑色线之间应有12V电源输入, 右侧插座上的棕色和橙色线是由天窗控制模块输出5V电压到天窗开关的参考电源信号线。在没有按下电源开关时, 这两根信号线上对地都应有5V电压存在, 在向打开和关闭天窗的方向按下天窗开关时, 棕色和橙色线上的5V参考电压信号会随着天窗开关的操作而相应地变化为0V。经检查, 上述两组电源线上都有正确的电压信号。
右侧插座上的白色、红色、黑色线, 也是由天窗控制模块输出5V参考电压到天窗位置编码开关的参考电源信号线, 当天窗位置编码开关及其系统电路正常工作时, 这3组参考电源信号组成的3位二进制编码逻辑信号被天窗控制模块用来识别当前天窗玻璃的准确位置, 如果天窗位置编码开关的系统电路出现信号失真, 天窗控制模块的安全保护功能将会发生作用, 它将不向天窗电动机输出电流。
检测天窗位置编码开关上的电压信号是否准确,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与同车型进行对比测试, 或用同型号的配件进行替换试验, 但由于当时厂内没有相同的车型可供对比, 配件库内也没有相同型号的配件, 所以只好试着分解该开关, 寻找可能引起故障的部位。
为了有效避免重新安装开关时反复调试各开关部件的初始位置而带来的操作失误, 在拆下并分解天窗位置编码开关的过程中, 要用双箭头做好以下标记:
(1) 在拆下开关前, 做好天窗轨道与天窗支架的对应标记;
(2) 在拆卸开关时, 做好开关视窗内传动齿轮与开关外壳的对应标记;
(3) 在分解开关时, 做好各传动齿轮之间的相对位置标记。
此外, 在分解开关时, 应认真查看各传动齿轮是否断裂、松旷、磨损;齿轮上的对应开关触点是否烧蚀、变形、接触不良等。经检查发现, 该车天窗位置编码开关内部的4个滑动触点中, 有1个已经严重烧蚀。
用细砂纸打磨天窗位置编码开关的触点后, 装复电动天窗总成。反复操作天窗开关, 电动天窗均顺利实现关闭、倾斜通风、全开等功能, 故障彻底排除。
2、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这时候”的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小节。
4、感受天窗带给“我”的慰藉,体会到天窗带给孩子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通过读文划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
2、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通过读带有“天窗”的句子,梳理课文脉络。
1、回顾预习要求,交流文中带有“天窗”一词的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这些句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
3、尝试为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4、小结:从这几句句子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天窗,然后又介绍了天窗给我的快乐,最后说发明天窗的人是应该感谢的。
(三)学习一、二节,了解什么是天窗及它的作用。
1、引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天窗就是——联系1、2节说说大人们开天窗的原因。
2、交流、小结:天窗的作用就是采光。
二、学习4、6节,理解什么时候天窗是“慰藉”,为何是“唯一”的慰藉。
(一)通过读句子,引导质疑。
1、过渡:原本为了采光用的天窗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到底它带给我什么快乐,以至在离开了家乡,成年之后仍常常想起这一方小小的空白?下面我们就要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段。
2、朗读第二部分中划出的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出语气。
3、理解“唯一的慰藉”,引导质疑。
(二)了解什么时候天窗成了我唯一的慰藉。
1、读第二段,找找哪几小节告诉我们“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2、交流读句,用自己的话来简要说说什么时候天窗成为我唯一的慰藉。
3、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三、深入学习5、7节,展开想象,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
(一)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天窗给我慰藉的。
1、透过这小小的空白,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快乐呢?让我们再来读读5、7小节,体会体会作者感受到的快乐。自由朗读第5节。
2、个别朗读第5节。
(二)想象说话,理解天窗如何使我的想象丰富起来。
1、引读第五节,展开想象,结合平时所见,把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画面描绘得更真切、更实。
2、交流、并积累有关风雨雷电的句子。
3、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风雨雷电威力的描写。
4、小结并引读:透过一块小小的天窗,大自然的威力在我的想象中变得真实起来,难怪作者要说——虽然被关在屋里,但是通过天窗,我仿佛就置身于真实的风雨中,难怪作者要说——
(三)学习第七节,想象夜的世界的美丽和神奇,进一步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背诵积累排比句。
1、引读第七节。
2、通过朗读理解第七节最后一句。
3、你从什么地方感到透过天窗,这夜的世界的一切是美丽、神奇的呢?再读读第七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尝试背诵第七节。
5、请学生自己编编故事,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6、齐读第八节,读出语气。
7、小结: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儿时在夏天下阵雨时被逼进屋,晚上被逼休息时,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带给他的快乐。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编写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1、总结课文,齐读第九节。
2、布置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进屋 唯一的慰藉
被逼 天窗
“休息”(小小一方的空白)神奇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了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的,仿佛倏的一下钻进心里蔓延开来。雨点一滴一滴到天明,当晨光从天窗里泄漏时,新的一天又开启了。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2分)
笔者首先针对重庆地区工业建筑室内采光及热工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具体内容包括:测量室内平均照度值、室内外温湿度, 计算平天窗窗地比、平均采光系数等。并针对室内采光状况及夏季热舒适度状况做了的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1 采光系数值普遍不满足国家相应规范要求, 《GB/T 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规定机加工车间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为3%, 室内参考平面临界照度值为150lx;
1.2 采光均匀度普遍较差, 《GB/T 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规定, 顶部采光时, 采光均匀度不宜小于0.7;
1.3 阴天时室内整体采光情况普遍较差, 局部区域白天依靠人工照明做补充;
1.4 缺乏遮阳设施, 普遍存在夏季室内过热现象, 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差。
2 设计思路
影响采光系数和参考平面照度水平的最大因素是Ac/Ad。首先, 对分析模型进行能耗模拟, 探寻随着Ac/Ad的不断变化对各项能耗的影响, 从而从节能的角度确定合理的窗地比范围;然后, 根据能耗模拟的结果和室内光环境要求, 针对原方案提出改进型方案进行采光模拟;最后, 综合考虑能耗和采光的因素得出最佳采光方案。计算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2.1 能耗模拟——通过能耗模拟确定Ac/Ad与能耗的关系, 对本厂房模型按照Ac/Ad从小到大分别进行全年能耗模拟, 研究Ac/Ad与建筑的能耗 (供冷能耗、供热能耗、照明能耗) 的关系, 从而确定针对本厂房模型的最佳Ac/Ad值范围。
2.2 采光模拟——根据能耗模拟结果, 设计几种采光方案, 然后选择冬至日 (一年中采光最不利的一天) 对其参考平面进行逐时照度、采光均匀度计算, 并综合考虑建筑室内反射系数、窗户挡光折减系数、玻璃透射率等各因素的影响。计算各方案的采光系数, 并研究与窗地比、天窗布置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2.3 综合分析——通过对能耗模拟结果和采光模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最佳采光设计方案。
3 建立计算模型及设定模拟条件
3.1 建立计算机模型
建立计算机模型, 定名为区域A, 尺寸30m×60m×12m。区域A北面为外墙, 其他三面为防火墙, 使用面积为1800m2。区域A模型见图1.
3.2 模拟条件
3.2.1 建议区域A内参考平面的采光系数、照度值及均匀度
重庆属于我国光气候Ⅵ分区, 区域A为涂装车间, 属于我国现行规范《GB/T 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规定的采光等级Ⅲ级, 采光系数平均值Cav不小于3.6%, 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值为150lx, 采光均匀度不宜小于0.7。
3.2.2 能耗模拟条件
能耗模拟分析采用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和J.J.Hirsch及其联盟 (Associates) 共同开发的能耗模拟软件e Quest。计算的初始设置条件如表1.
3.2.3 采光模拟条件
本文采光模拟采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开发的采光模拟软件Radiance进行。具体而言, 研究模拟时间选择一年当中天然采光最不利的冬至日, 天空模型选择CIE全云天天空模型。使用该软件时考虑了以下条件:加载了重庆地区的气候资料、地理位置信息、建筑维护结构表面反射系数、天窗的维护系数、玻璃的透射率等。
4 模拟分析过程
4.1 能耗模拟分析
对于本模型, 建筑能耗主要有:照明能耗和制冷能耗 (重庆地区不考虑供暖能耗) 。模拟中采用CIE均匀天空模型, 全年分析了Ac/Ad取值从0, 1%, 2%, ..., 15%时能耗的节约量的变化趋势, 见图2。
从图2不难看出, 随着Ac/Ad的增大, 照明能耗节省量越来越大。但当Ac/Ad增大到5%以后, 照明能耗节省量增长变得平缓, 趋于恒定;而供冷能耗节约量随着Ac/Ad增大一直呈减小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当Ac/Ad≤5%时, 供冷能耗年节约量变化非常缓慢, 但当Ac/Ad≥5%时, 供冷能耗年节约量减小的幅度明显增大;综合考虑供冷能耗和照明能耗年节约量的变化, 对于特定的空间区域A, 当Ac/Ad在5%~8%的范围内时, 可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4.2 采光模拟分析
模拟设计了三种平天窗布置方案, 见图3。A型为建筑设计方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的方案, B、C型是笔者根据能耗模拟得出的最佳Ac/Ad范围所提出的对比优化方案。三种模型的天窗面积、窗地比见表2。
选取冬至日9:00—17:00时段逐时模拟。三个模型均选取相同的相机视角, 除天窗布置形式以外其他所有条件均相同。例如墙面反射率为ρw=0.78, 天花板ρf=0.80, 地板ρg=0.25, 窗户构件挡光折减系数τc=0.8, 单层玻璃透射比τ=0.75等。三种模型的平均采光系数与窗地比的关系见表2.。A、B、C三种模型冬至日参考平面逐时照度模拟结果见图4、5。
由图4可见, A型仅在11:00—14:00时间范围内满足工作平面平均照度150lx的规范要求, B、C型在白天9:00—17:00范围内工作平面平均照度基本均达到规范要求。从平均照度水平上看, C型最佳, B型次之, A型最差。
由图5可见, 三个方案在冬至日9:00—17:00参考平面的照度均匀度, 同样是C型最佳, B型次之, A型最差。并且三方案中仅有C型9:00—17:00内平均采光均匀度达到规范规定的最低值0.7, A、B型均未达到, 且A型的均匀度最差。
4.3 综合能耗、采光模拟结果分析
4.3.1 Ac/Ad对能耗的影响
1) 随着Ac/Ad的增大, 照明能耗节约量刚开始迅速增加, 增加到一定程度慢慢变得平缓;2) 随着Ac/Ad的增大, 供冷能耗节约亮始终为负值并程下降趋势;3) 随着Ac/Ad的增大, 总能耗的节约量先增大后减小, 在5%~8%范围内时取得较理想的取值。
4.3.2 影响参考平面平均照度水平Eav的主要因素
1) 通过A、B、C型的采光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明显可以得到, Ac/Ad越大Eav越大;2) 通过B、C型的采光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 Ac/Ad相近, 天窗布置越均匀Eav越大。
4.3.3 影响天窗平均采光均匀度的主要因素
1)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Ac/Ad越大采光均匀度越大;2)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Ac/Ad一定, 天窗尺寸越小、布置越均匀采光均匀度越大;3) 采光均匀度一天内随时间有略微波动, 但变化不大。
4.3.4 得出相对最优方案
由能耗模拟结果来看, 最佳的Ac/Ad取值范围是5%—8%, 但分析采光模拟结果, B型、C型的Ac/Ad相近, 但C型无论是室内平均采光系数、冬至日室内参考平面平均照度值、采光均匀度均优于B型。虽然C型的Ac/Ad要略大于B型, 但两者都在最佳Ac/Ad取值范围之内。因此最优平天窗设计方案选定为C型。
5 结论
5.1 采光设计时应针对建筑地域性气候进行专门分析研究。重庆地处光气候分区中天然光资源最匮乏的第Ⅵ区, 经调研发现重庆地区的工业厂房天然采光现状并不理想, 并且存在夏季制冷能耗过大的现象。
5.2 在建筑采光设计过程中, 应进行采光热工一体化设计, 综合采光、能耗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采光和能耗模拟, 证实了对于平天窗的窗地比, 存在一最佳的平衡点 (范围) , 使得既能取得较好的采光效果, 又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建筑能耗。
5.3 在窗地比一定的情况下, 平天窗的尺寸规格、布置方式对室内的采光均匀度的影响很大, 在采光设计过程中应仔细推敲, 对提高采光质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 建筑设计人员应提高自己对采光知识的学习, 重视采光设计, 掌握合理、准确、快捷的采光设计方法, 以适应我国快节奏的建筑设计市场。
参考文献
[1]严永红.商业中庭采光及照明经济性研究 (一) [J].照明工程学报, 1999, 10 (3) :13-18.
[2]陈红兵, 李德英, 邵宗义.办公建筑的天然采光实验研究[J].建筑科学, 2006, 22 (6) :14-17.
[3]郑洁, 彭鹏, 周玉礼.天窗昼光照明能耗特性的研究[J].暖通空调, 2007, 37 (7) :15-20.
[4]刘加平.建筑物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蝙―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
(4)分别出示本课多音字“卜”和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这电像……”。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天窗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天窗课堂教学实录07-18
《天窗》的阅读答案07-15
五年级语文上26天窗教案06-03
《天窗》阅读训练题和答案09-24
语文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5-27
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07-18
拼音《yw》教学及教学反思05-28
《积累运用五-习作教学》教学反思06-03
《背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