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选择(精选8篇)
B.屈原的文章 C.宋玉的文章
D.贾谊的文章 37.《七发》的作者是(C)。A.王褒
B.东方朔 C.枚乘
D.贾谊
38.最早奠定汉大赋体式的作品是(A)。
A.枚乘的《七发》
B.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C.扬雄的《长杨赋》
D.班固的《归田赋》 39.开创汉大赋写作体式的人是(A)。A.枚乘
B.司马相如 C.贾谊
D.扬雄
40.把汉大赋推向高峰的人是(C)。A.班固
B.张衡 C.司马相如
D.扬雄 41.“劝百讽一”说的是(C)。
A.西汉初年的政论文
B.汉代骚体赋
C.汉大赋
D.汉代后期的抒情小赋 42.《两都赋》的作者是(A)。A.班固
B.班彪 C.张衡
D.扬雄
43.张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A)。A.《归田赋》
B.《鹦鹉赋》 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 44.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D)。A.《归田赋》
B.《鹦鹉赋》 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 45.祢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B)。A.《归田赋》
B.《鹦鹉赋》 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 4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C)。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4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D)。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48.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A.《楚辞》
B.《史记》 C.《汉帛》
D.《新书》 49.《史记》属于(B)。
A.断代史
B.纪传体 C.国别体
D.编年体 50.《汉书》的作者是(D)。A.范晔
B.张衡
B)。
C.司马迁
D.班固 51.贾谊的文集是(A)。A.《新书》
B.《新语》 C.《至言》
D.《治安策》 52.《过秦论》的作者是(C)。A.李斯
B.晁错 C.贾谊
D.贾山 53.《论积贮疏》的作者是(D)。A.李斯
B.晁错 C.贾山
D.贾谊 54.《论贵粟疏》的作者是(D)。A.贾谊
B.贾山 C.李斯
D.晁错 55.《论衡》的作者是(A)。A.王充
B.班固 C.桓谭
D.刘向
56.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D)A.《木兰诗》
B.《陌上桑》 C.《羽林郎》
D.《孔雀东南飞》 57.《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D)。
A.司马迁的《史记》
B.萧统的《文选》 C.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D.徐陵的《玉台新咏》 58.《陌上桑》的女主人公是()。A.刘兰芝
B.兰女 C.罗敷
D.木兰
59.代表汉代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A.东汉乐府民歌
B.“古诗十九首” C.托名苏武、李陵的几首“苏李诗” D.东汉乐府诗歌 60.“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
A.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
B.汉代末年的文学 C.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D.魏晋时期的文学
61.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A.曹操
B.曹植 C.杜甫
D.白居易 62.《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A.曹操
B.曹植 C.鲍照
D.李白 63.“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曹植
B.王粲 C.孔融
D.徐干
64.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65.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A.曹操的《观沧海》
B.王粲的《七哀诗》 C.张衡的《四愁诗》
D.曹丕的《燕歌行》
66.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A.曹植
B.曹操 C.曹丕
D.蔡琰
67.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A.《短歌行》
B.《燕歌行》 C.《白马篇》
D.《将进酒》
68.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A.《短歌行》
B.《燕歌行》 C.《白马篇》
D.《将进酒》 69.《登楼赋》的作者是()。A王粲
B.曹植 C.鲍照
D.左思 70.《洛神赋》的作者是()。A.王粲
B.曹丕 C.曹植
D.曹操
71.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A.《赠白马王彪》
B.《赠丁仪王粲》 C.《白马篇》
D.《美女篇》
72.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A.建安诗风
B.正始诗风 C.西晋诗风
D.东晋诗风 73.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A.《咏史》
B.《拟咏怀》 C.《咏怀》82首
D.《咏怀》8首 74.嵇康文学成就主要在于()。A.小说
B.赋 C.散文
D.诗歌
75.西晋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潘岳
B.陆机 C.左思
D.刘琨 76.《三都赋》的作者是()。A左思
B.陆机 C.张衡
D.潘岳 77.《咏史》八首的作者是()。A.阮籍
B.嵇康 C.左思
D.鲍照
78.左思《咏史》中的名句是()。
A.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C.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D.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79.《悼亡诗》的作者是()。A左思
B.刘琨 C.陆机
D.潘岳。)80.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是()。A.左思
B.刘琨 C.郭璞
D.孙绰
81.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A.左思
B.刘琨 C.郭璞
D.孙绰
82.开创我国田园诗新领域的诗人是()。A.陶渊明
B.谢灵运 C.壬维
D.孟浩然
83.最能反映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一面的诗歌作品是(A.《咏荆轲》
B.《饮酒诗》 C.《归园田居》
D.《杂诗》 84.《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A.陶渊明
B.张衡 C.谢灵运
D.鲍照 85.《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
A.早年尚末出仕之时
B.第一次出仕之时 C.彭泽挂冠之时
D.晚年贫困潦倒之时 86.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A.陶渊明
B.曹操 C.谢灵运
D.谢铫
87.鲍照的《芜城赋》中的"芜城”指的是()。A.广陵
B.武昌 C.荆州
D.长安 88.《别赋》的作者是()。A.江淹
B.庾信 C.鲍照
D.谢灵运 89.《恨赋》的作者是()。A.鲍照
B.曹植 C.江淹
D.郭璞 90.《哀江南赋》的作者是()。A.庾信
B.江淹 C.潘岳
D.陆机
91.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 A.《木兰诗》
B.《西洲曲》 C.《子夜歌》
D.《企喻歌》
92.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为()。A.《木兰诗》
B.《西洲曲》 C.《子夜歌》
D.《企喻歌》 93.“吴歌”主要产生于()。
A.古代的吴越两国
B.建业一带的江南地带 C.长江上游地带
D.长江中游地带 94.“西曲”主要产生于()。
A.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带
B.长江申游汉水两岸。)C.黄河中游一带
D.黄河中下游一带 95.“宫体诗”盛行于()。
A.西晋时代
B.东晋时代 C.宋齐年间
D.梁陈之际 96.《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A.杨之
B.郦道元 C.魏收
D.邢劭 97.《水经注》的作者是()。A.杨之
B.郦道元 C.魏收
D.邢劭 98.杨之的作品是()。A.《水经注》
B.《登楼赋》 C.《洛阳伽蓝记》
D.《士不遇赋》 99.《世说新语》的作者是()。A.干宝
B.刘义庆 C.张华
D.王嘉
100.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A.《博物志》
B.《世说新语》 C.《搜神记》
D.《冥祥记》
101.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人是(A.曹操
B.曹丕 C.陆机
D.刘勰 102.《典论•论文》的作者是()。A.刘勰
B.曹丕 C.陆机
D.钟嵘 103.《文赋》的作者是()。A.曹丕
B.曹植 C.陆机
D.钟嵘 104.《诗品》的作者是()。A.刘勰
B.曹丕 C.钟嵘
D.陆机
105.我国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是()。A.《典论•论文》
B.《文赋》 C.《诗品》
D.《文心雕龙》 106.《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刘勰
B.曹丕 C.钟嵘
D.陆机 107.王绩是()。
A.初唐诗人
B.盛唐诗人 C.中唐诗人
D.晚唐诗人
108.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属诗篇是(A.《长安古意》
B.《帝京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从军行》 109.《从军行》(烽火照西京)的作者是()。)。)
A.杨炯
B.王勃 C.卢照邻
D.骆宾王 110.《长安古意》的作者是()。A.王勃
B.卢照邻 C.骆宾王
D.杨炯
111.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A.张若虚
B.贺知章 C.张旭
D.包融 11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作者是()。A.张若虚
B.李白 C.刘希夷
D.杜甫
113.完成五律的定型工作的人是()。A.李白
B.杜甫 C.初唐四杰
D.沈、宋 114.《感遇》诗38首的作者是()。A.陈子昂
B.孟浩然 C.高适
D.王勃 115.《从军行七首》的作者是()。A.高适
B.岑参 C.王翰
D.王昌龄
116.著名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其作者是()。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杜甫
117.著名诗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的作者是()。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D.王之涣
118.李白绝句佳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篇名是()。A.《望庐山瀑布》
B.《望天门山》 C.《早发白帝城》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9.被称为由盛唐到中唐过渡的集大成诗人是()。A.柳宗元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20.首先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新乐府的唐代诗人是()。A.杜甫
B.白居易 C.元稹
D.李建
121.有“诗史”之你的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陈子昂
D.李商隐 12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A.刘长卿
B.韦应物 C.皮日休
D.孟郊
12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A.李白
B.陈子昂 C.杜甫
D.白居易
124.白居易的诗歌中表现“兼济之志“的诗歌是()。A.讽喻诗
B.闲适诗 C.感伤诗
D.杂律诗
125.著名诗歌《西塞山怀古》的作者是()。A.李贺
B.柳宗元 C.刘禹锡
D.李商隐
126.著名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属诗篇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再游玄都观》 C.《酉塞山怀古》
D.《石头城》 127.诗风呈现冷、艳、奇、险的诗人是()。A.韩愈
B.孟郊 C.李贺
D.李商隐
128.在中唐时期的诗人中,为晚唐唯美主义诗风先导的诗人是()。A.柳宗元
B.白居易 C.元稹
D.李贺
129.被称为“诗豪”的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柳宗元
D.刘禹锡
130.在中唐,受巴山楚水和当地民风影响,创作有影响的《竹枝词》的作家是(A.韩愈
B.刘禹锡 C.柳宗元
D.白居易
131.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A.杜牧
B.许浑 C.贾岛
D.姚合 132.《莺莺传》的作者是()。A.元稹
B.李白 C.白居易
D.白行简
133.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是()。A.陈子昂和“初唐四杰”
B.李白、杜甫 C.韩愈、柳宗元
D.白居易、元稹 134.提出“唯陈言之务去”的人是()。A.陈子昂
B.杜甫 C.韩愈
D.柳宗元 135.“永州八记”的作者是()。A.韩愈
B.柳宗元 C.刘禹锡
D.白居易
136.在唐代,一生被卷人“牛李党争”中,致使郁郁不得其志的诗人是()。A.李白
B.李贺 C.李商隐
D.韩愈 137.自创“无题”诗的诗人是()。A.杜甫
B.白居易 C.李商隐
D.杜牧 138.《山中寡妇》的作者是()。
。))A.陆龟蒙
B.皮日休 C.姚合 D.杜荀鹤
139.被鲁迅评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是()。A.晚唐诗歌
B.晚唐无题诗 C.晚唐词
D.晚唐讽刺小品文 140.《皮子文薮》的作者是()。A.皮日休
B.陆龟蒙 C.罗隐
D.杜牧 141.《笠泽从书》的作者是()。A.皮日休
B.陆龟蒙 C.罗隐
D.杜牧
142.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A.《花间集》
B.《教坊记》 C.《云谣集杂曲子》
D.《二主集》 143.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晚唐词人是()。A.李煜
B.温庭筠 C.韦庄
D.冯延巳 144.花间派的鼻祖是()。A.韦庄
B.温庭筠 C.冯延已
D.李贺
145.词史上第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的作家是()。A.温庭筠
B.韦庄 C.李煜
D.冯延巳 146.《花间集》的编辑者是()。A.元稹
B.赵崇祚 C.殷强
D.温庭筠
147.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A.王禹唐
B.穆修 C.柳开
D.林逋
148.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小畜集》
B.《河东先生集》 C.《穆参军集》
D.《嘉祜集》
149.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A.李白
B.韩愈 C.王维
D.杜甫
150.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白居易体
B.西昆体 C.宫体
D.晚唐体
15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欧阳修
B.苏轼 C.曾巩
D.梅尧臣 152.苏舜钦和梅尧臣是()。
A.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宋词的开创者
D.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153.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A.欧阳修
B.王安石 C.陆游
D.苏轼
154.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A.柳开
B.苏洵 C.王安石
D.范仲淹 155.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A.李维
B.丁渭 C.穆修
D.杨亿
156.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A.范仲淹
B.欧阳修 C.王安石
D.晏殊
157.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A.范仲淹
B.柳永 C.欧阳修
D.苏轼 158.柳永的集子是()。A.《珠玉词》
B.《樵歌》 C.《清真词》
D.《乐章集》 159.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A.冯延巳
B.晏殊 C.欧阳修
D.柳永
160.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A.秦观
B.柳永 C.晏殊
D.欧阳修 161.《淮海集》的作者是()。A.王令
B.柳永 C.贺铸
D.秦观
162.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A.周邦彦
B.柳永 C.苏轼
D.秦观
163.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A.稼轩词派
B.清雅词派 C.大晟词派
D.婉约词派 164.易安居士是()。
A.秦观
B.李清照 C.柳永
D.辛弃疾 165.《漱玉集》的作者是()。A.晏殊
B.周邦彦 C.朱敦儒
D.李清照 166.苏轼的号是()。
A.子瞻
B.颍滨遗老 C.东坡居士
D.半山
167.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A.曾巩
B.欧阳修 C.王安石
D.梅尧臣 168.《元丰类稿》的作者是()。A.范仲淹
B.苏舜钦 C:曾巩
D.苏辙 169.“山谷体”是指()。的诗歌。A.黄庭坚
B.陈与义 C.陈师道
D.吕本中 170.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家是()。A.黄庭坚
B.吕本中 C.苏轼
D.韩愈
171.江西诗派的“一祖”是指()。A.杜甫
B.韩愈 C.苏轼
D.黄庭坚 172.《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A.吕本中
B.陈与义 C.陈师道
D.严羽
173.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A.西昆诗派
B.江西诗派 C.江湖诗派
D.四灵诗派 174.陆游的号是()。A.醉翁
B.放翁 C.笠翁
D.诚斋 175.陆游的诗集是()。A.《剑南诗稿》
B.《诚斋集》 C.《元丰类稿》
D.《栾城集》 176.陆游的文集是()。A.《容斋随笔》
B.《元丰类稿》 C.《小畜集》
D.《渭南文集》
177.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的宋代诗人是(A.苏轼
B.王安石 C.陆游
D.黄庭坚
178.陆游的诗歌刨造是()。
A.南宋诗歌风格的一大转变
C.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179.《老学庵笔记》的作者是()。
A.杨万里
C.洪迈
180.陆游所写的一部旅行日记是()。A.《入蜀记》
C.《容斋随笔》
181.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
A.半山体
C.易安体
182.南宋词坛的第一大家是()。)。B.公认的真正的“活法”诗 D.江西诗派的嫡传 B.朱熹 D.陆游 B.《梦梁录》 D.《老学庵笔记》 B.稼轩体 D.诚斋体
A.陆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姜夔 183.辛弃疾在宋代词坛创立了风格独特的()。
A.易安体
B.东坡体 C.樵歌体
D.稼轩体 184.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A.农村词
B.英雄词 C.咏春词
D.艳情词
185.辛弃疾著名词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篇名是()。A.《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B.《清平乐》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6.辛弃疾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A.温婉柔丽
B.清新洒脱 C.豪放悲壮
D.旷达疏放
187.南宋中后期,崛起的一个以姜夔为代表的新词派是()。A.隐逸词派
B.爱国词派 C.江湖词派
D.清雅词派
188.张炎在《词源》中,对白石词的总评是(C)。A.生涩瘦硬
B.慷慨悲壮 C.“清空”“骚雅” D.温婉雅丽
189.在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的作家是(B)。A.史达祖
B.姜夔 C.陈亮
D.刘克庄
190.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A)。A.《沧浪诗话》
B.《彦周诗话》 C.《六一诗话》
D.《后山诗话》
191.严羽《沧浪诗话》论诗的主要方法是(C)。A.以情论诗
B.以理论诗 C.以禅喻诗
D.以词喻诗
36.A
37.C
38.A
39.A
40.C 41.C
42.A
43.A
44.D
45.B 46.C
47.D
48.B
49.B
50.D 51.A
52.C
53.D
54.D
55.A 56.D
57.D
58.C
59.B
60.C 61.A
62.A
63.B
64.C
65.D 66.A
67.B
68.C
69.A
70.C 71.A
72.B
73.C
74.C
75.C 76.A
77.C
78.A
79.D
80.C 81.D
82.A
83.A
84.A
85.C 86.C
87.A
88.A
89.C
90.A 91.B
92.A
93.B
94.B
95.D 96.A
97.B
98.C
99.B
100.C 101.B
102.B
103.C
104.C
105.D 106.A
107.A
108.C
109.A
110.B 111.A
112.C
113.D
114.A
115.D 116.B
117.A
118.D
119.C
120.A 121.B
122.A
123.D
124.A
l25.C 126.A
127.C
128.D
129.D
130.B 131.C
132.A
133.C
134.C
135.B 136.C
137.C
138.D
139.D
140.A 141.B
142.A
143.B
144.B
145.B 146.B
147.C 151.A
152.B 156.D
157.B 161.D
162.A 166.C
167.B 171.A
172.A 176.D
177.C 181.D
182.B 186.C
187.D 191.C
192.B
148.A
153.D
158.D
163.C
168.C
173.B
178.C
183.D
188.C
149.D
150.A 154.B
155.D 159.C
160.B l64.B
l65.D 169.A
170.A 174.B
175.A 179.D
180.A 184.B
185.C 189.B
一、古代城市文学的内涵性意义
首先,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其文学史意义不能被忽视。其文学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因其独特性而被深入挖掘, 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限制, 直至今天, 我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仍然显得稚嫩。古代城市文学构建的客观丰富内涵需要建立在对其认知的、成熟的因素上, 才能得以实现其完整性。
文学史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种复杂、多样的文学性格要求其在对待古代城市的研究中, 应当将它作为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整体上看待其文学史意义。
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离不开客观历史存在对于它的影响。分阶段、分时期的对古代城市文学进行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 其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 我国的文学史研究着眼于对文学的历史时间意义的关注, 缺乏从更为具体、更为客观的空间意义上去参照其文学意义的体现。在这种历史的研究结构下, 古代城市文学一直存在着, 却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因为其客观存在的性质, 又决定了古代城市文学终将被抹去历史的尘埃, 而重获新生。以其客观构建内涵来填补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诸多方面的历史空白。也因为其内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它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文学史的发展。
在对于城市文学的价值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中, 主要是从文学空间分布形态位移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城市文学发展。这种作家与地理位移上的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方向, 有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当然, 在作家文学创作上对审美体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和文学取材方向上的选择性问题等, 都是在文学空间角度形态位移方面的价值型表现。
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存在的, 在其发展进程中, 城市文学受到乡土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客观地说, 从历史空间的因素角度讲, 文学史的发展是在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二元空间文学因素下不断发展丰富的。想要脱离乡土文学谈城市文学, 或者脱离城市文学整体研究文学史, 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二元结构的空间因素角度去着手, 才能全面的、完整地实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准确认知。
二、城市文化的文学性外延
城市文学是建立在城市文化上的外在性表现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 城市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城市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的格局之上的一种文化态势。因此说, 城市文学表现出的外延性特征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 并且毫不避讳地彰显其城市文化的绝对创造力量、弱化无意识行为, 以及在城市追求与张扬世俗精神的过程中高调显示其对文化意义的表现能力。
城市文学具备什么样的属性与特质, 也就必然是对现实城市文化中属性与特质的反应。中国古代城市是在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同时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其中政治因素最为明显。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衰亡往往伴随着其背后的政治性因素, 城市作为人们追求政治的渴望和幻想的摇篮, 最先能够感受到这种振幅的正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普通百姓。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在性表现, 在这一方面对于城市的政治文化生活构成城市文学的最重要的文化性内涵。城市厚重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基础, 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为优良的物质基础。使之在城市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通过研究历代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 单纯的文学形式产生, 不会是在离群索居的社会交际环境中完成的, 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物质文化相对富足的区域中实现的, 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城市文学性意义。而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得以提升, 反过来对促进城市文化多种文学形式的水平提升又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说, 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 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并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结语
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应当通过发展的唯物史观去分析, 将古代城市文学融入现代文学史中, 找寻其现代文学价值。随着城市地域性文学研究热潮的到来, 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以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历史机运, 纵横比较, 借鉴移植, 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现当代特色的中国城市文学史研究, 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任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要有其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去滋润营养其现代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学史在这方面应当有所发展, 将全身的“穴位”打通, 突破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历史围栏。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特征, 为后世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发展创造更多、更有用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关键词】古代城市文学;文学研究;文学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文学的空间形态架构作为一种维系特定空间视角的独立关照,维系着城市与人、城市内部物质解构中各种因素的不同侧面的主客体关系。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古代城市文学的生活形态,凸显古代城市潜在文学因素的物质欲望,并对城市个体的文学方式和文化意义赋予更多的深层次内涵。其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一、古代城市文学的内涵性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城市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学史意义不能被忽视。其文学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因其独特性而被深入挖掘,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限制,直至今天,我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仍然显得稚嫩。古代城市文学构建的客观丰富内涵需要建立在对其认知的、成熟的因素上,才能得以实现其完整性。
文学史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复杂、多样的文学性格要求其在对待古代城市的研究中,应当将它作为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待其文学史意义。
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离不开客观历史存在对于它的影响。分阶段、分时期的对古代城市文学进行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其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学史研究着眼于对文学的历史时间意义的关注,缺乏从更为具体、更为客观的空间意义上去参照其文学意义的体现。在这种历史的研究结构下,古代城市文学一直存在着,却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因为其客观存在的性质,又决定了古代城市文学终将被抹去历史的尘埃,而重获新生。以其客观构建内涵来填补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诸多方面的历史空白。也因为其内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它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文学史的发展。
在对于城市文学的价值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中,主要是从文学空间分布形态位移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城市文学发展。这种作家与地理位移上的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方向,有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当然,在作家文学创作上对审美体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和文学取材方向上的选择性问题等,都是在文学空间角度形态位移方面的价值型表现。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存在的,在其发展进程中,城市文学受到乡土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客观地说,从历史空间的因素角度讲,文学史的发展是在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二元空间文学因素下不断发展丰富的。想要脱离乡土文学谈城市文学,或者脱离城市文学整体研究文学史,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二元结构的空间因素角度去着手,才能全面的、完整地实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准确认知。
二、城市文化的文学性外延
城市文学是建立在城市文化上的外在性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城市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的格局之上的一种文化态势。因此说,城市文学表现出的外延性特征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并且毫不避讳地彰显其城市文化的绝对创造力量、弱化无意识行为,以及在城市追求与张扬世俗精神的过程中高调显示其对文化意义的表现能力。
城市文学具备什么样的属性与特质,也就必然是对现实城市文化中属性与特质的反应。中国古代城市是在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政治因素最为明显。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衰亡往往伴随着其背后的政治性因素,城市作为人们追求政治的渴望和幻想的摇篮,最先能够感受到这种振幅的正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普通百姓。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在性表现,在这一方面对于城市的政治文化生活构成城市文学的最重要的文化性内涵。城市厚重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基础,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为优良的物质基础。使之在城市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通过研究历代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单纯的文学形式产生,不会是在离群索居的社会交际环境中完成的,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物质文化相对富足的区域中实现的,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城市文学性意义。而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得以提升,反过来对促进城市文化多种文学形式的水平提升又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结语
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应当通过发展的唯物史观去分析,将古代城市文学融入现代文学史中,找寻其现代文学价值。随着城市地域性文学研究热潮的到来,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以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历史机运,纵横比较,借鉴移植,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现当代特色的中国城市文学史研究,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任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要有其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去滋润营养其现代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学史在这方面应当有所发展,将全身的“穴位”打通,突破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历史围栏。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特征,为后世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发展创造更多、更有用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导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蒋述卓,等.城市的想象与呈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云娜,1980年生,女,山东潍坊人,研究生,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拟话本小说: 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三言”之前的拟话本小说是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2.神魔小说:
以神魔、怪异为主要描写对象,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魔故事,其主要特征是非人间、超现实,尚“奇”贵“幻”,富有浪漫色彩。3.七十回本:
明末金圣叹砍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伪造了卢俊义惊噩梦的结局,改第一回为楔子,世称“贯华堂本”,是清代最流行的本子。4.《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用唐宋传奇的艺术手法(以离奇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言行心理,曲尽人情物态),来写鬼怪狐妖的故事,继承了六朝简约记叙奇闻异事的志怪小说传统。5.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之为南戏。
二、重点篇目要点(注:作品选内容,重点句子会出选择,字词和赏析为上课讲的内容)
1《西厢记 长亭送别》P45 重点句子: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重点字词:柳丝:代表人的感情 靥儿:贴的装饰品 2《牡丹亭 惊梦》P347—350 重点句子:A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B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C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重点字词:梦回莺啭:倒装,应为莺啭梦回
烛尽沉烟:倒装,应为沉烟注尽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恁:怎么 似:比较,程度的加深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皂罗袍】中的合:幕后合唱 重点段落赏析:【醉扶归】通过动作、神态、景语来刻画杜丽娘的游园前的心理 活动:虚度青春的惋惜,是顾影自怜,是欲行又止
【好姐姐】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是春尽的时候才开,叹息牡丹开得太迟,占不了先机,不能在春光烂漫开放。用牡丹自比,概叹自己美丽的青春耽误的幽怨和伤感。
3《琵琶记 糟糠自厌》P87—91 重点句子:A【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音同啊)住。糠,遭砻(音同龙)被舂杵,篩你簸扬你,喫(音同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百苦皆经历。苦人喫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B【前腔】糠和米,本是两相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叫奴供给公婆甘旨?
三、选择
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
《墙头马上》
《拜月亭》
《倩女幽魂》
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
《梧桐雨》
《赵氏孤儿》
《汉宫秋》
3、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傒斯
4、北方戏剧圈:纪君祥《赵氏孤儿》
石君宝《秋胡戏妻》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尚忠贤《柳毅传书》
高文秀《双线功》
郑延玉《看钱奴》
5、南方戏剧圈:郑光祖《倩女幽魂》、《㑇梅香》、《玉粲登楼》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
官天挺《范张鸡黍》
秦简夫《玉溪馆》
6、水浒戏双壁:高文秀《黑旋风双线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7、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四、填空
1、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带过曲。
2、元杂剧的体制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角色分类:末、旦、净、杂四类
3、《录鬼簿》是元人钟嗣成编写,记载白朴剧作15种,现存元曲《梧桐雨》、《汉宫秋》。
4、元曲四大家及绰号: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曲状元)。
5、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内容:公案剧、爱情剧、历史剧三类。
6、关汉卿的语言特色是本色,王实甫的语言特色是藻丽(花间美人)。
7、《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东海孝妇。其中窦娥的三桩誓言是:血溅白练、三伏飞雪、亢旱三年。
8、《西厢记》全剧围绕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共五本21折。在演唱方面,《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以交互对唱。
9、白朴的《梧桐雨》受白居易《长恨歌》影响,“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受白居易诗《井底引银屏》的影响,描写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
10、《梧桐雨》是末戏本,《墙头马上》是旦戏本。
11、南戏中兴之祖:《琵琶记》代表了南戏的最高成就。
12、《琵琶记》的题材来源:《赵贞女蔡二郎》
13、《牡丹亭》属于昆曲,其题材来源:《杜丽娘慕色还魂》 14.中国古典小说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15.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16.宋元话本小说主要有小说和平话两类。
17.明代拟话本小说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凌濛初的“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叠居齐程客得助》)。18.元明清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19.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龙》
20、明代四大奇书:(四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小说)
《水浒传》 《西游记》(世代累积型作品)
《金瓶梅》(第一部由文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小说)
21、“会校会注会评”本是《聊斋志异》在新中国建立后最全的的刻本,近五百篇。
22.《聊斋志异》中用文言句式写的是《红言》,有诗话倾向的是《黄英》、《婴宁》。
23.《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讽刺艺术)
23.《儒林外史》中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24.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世情小说《金瓶梅》(兰陵笑笑生)【①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②第一部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简答
1、《西厢记》故事流变
唐元稹《会真记》始乱终弃,宋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路》,赵金时十组《蝶恋花》延长崔张故事,开始有同情崔莺莺的倾向,金代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调《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崔莹莹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申其做主完婚。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变为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西厢记》的不同
(1)题旨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落入俗套。还把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情和报恩联系在一起。王实甫《西厢记》笔下,才貌不是他们结合的唯一条件,他们在共同反对封建礼教的基础上加深了感情。所谓“天下有情人皆成了眷侣”认为真挚的感情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
(2)人物形象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表现张生在功名方面庸俗、在 封建家长面前怯懦对爱情有轻浮和游移,崔莺莺虽追求爱情,但又要遵礼,又要报恩,又要报德;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是“至情种”,莹莹心中也唯有情。
3、北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北杂剧又叫元杂剧,是在直接继承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创造出的戏剧文学形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一带,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为南戏。(2)结构体制 北杂剧:
北杂剧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也有少数五折或六折; 北杂剧的曲词一般是有一个主要演员歌唱,同一折的各支曲押同一韵; 北杂剧的宾白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般故事情节是靠宾白串联;
④北杂剧的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主唱的一本戏称“末本”,正旦主唱的一本戏称“旦本”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的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南戏:
南戏结构称为“出”,一部戏一部戏一般有四五十出组成;剧本开头通常以“副末开场”;
南戏在音乐形式方面是用“宋人词调”和“里巷歌谣”相结合来演唱,比较轻柔婉转不像杂剧高亢;伴奏以管乐、鼓板为主,不像杂剧以弦乐为主;一曲用多宫调的曲子组成多套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上场各种角色皆可演唱,除独唱外,还可以合唱、接唱、对唱,演唱形式多样,比杂剧更加灵活;多用南曲,也杂用北曲,称“南北合套”;
以生、旦为主,还有净、末、丑、外、贴,明代传奇戏曲大体上沿用了南戏戏文体制,科范叫做“介”。
4、《琵琶记》主要人物形象
蔡伯喈形象:1)软弱知识分子的典型;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3)优柔寡断、委屈求全的软弱性格。(体现: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
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赵五娘形象:1)孝服贤妻的典型,赡养公婆,忍辱待夫;
2)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敢于负责,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女性形象。
5、《水浒传》主题、艺术成就
(一)主题思想
1、写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现实 全书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 奔上梁山:李逵、鲁智深 逼上梁山:林冲、宋江、杨志 拖上梁山:卢俊义
2、揭露鞭挞了大小官吏的残暴(西门庆、蒋门神)
3、歌颂了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友谊和义气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面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料
2、精心设计人物出场和绰号
(1)人物的出场多用韵语,介绍人物能抓住特点。
(2)人物的绰号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取其性格:霹雳火、拼命三郎
(3)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4)在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和性格发展
6、《西游记》的原形精神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大闹天宫的故事)
2、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1)自然环境的险恶
(2)邪恶势力的侵扰(车迟国斗圣、比丘国救婴)(3)取经者自身的人性弱点(猪八戒好色)
7、“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1)较多的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2)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如“珍珠衫”“出师表”等。
(3)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 6 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代表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十五贯戏言成巧言》、《钱秀才错赞凤凰俦》
2、人物塑造上的成就(1)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2)富于个性的语言和动作(3)细致的心理描写(4)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是通俗
改变了过去书面语和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语,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寓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足有讽。
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2、讽刺的态度:秉持公心,把握分寸 针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谋略
3、讽刺特征:寓戚于谐,悲喜交织
范进发疯,范母喜极一命呜呼;严监生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
4、讽刺策略:丰富多样性
(1)撕下文化面具,展示礼教与人性的矛盾
如王玉辉女儿早寡守洁(2)前后对比,暴露原形
范进中举后,银镶杯著不用,用朴素的筷子,最后还是吃了大虾元子。(3)冷静客观,不动声色与自我暴露(4)合理夸张
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死前不肯咽气。(5)小说人物取名
王德、王仁即忘德、忘仁,也即亡德、亡仁。
腐朽的“二进”竟然名“进”,而姓周姓范,周有方正,范为范式之意,这就是鲁迅说的“婉而多讽”。
五、论述
1、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的主题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有三个层面:(1)反对分裂,歌颂统一。
描写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
(2)拥护仁君,反对暴君。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3)赞美忠义,抨击奸伪。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
2、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艺术成就
(一)虚实相间的艺术构思(“七实三虚”)
1.戏剧演绎,塑造历史 2.虚中有实,借题发挥 3.改头换面,本末倒置 4.移花接木,合类并举 5.采用传说,大胆虚构
(二)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1、艺术手法:
(1)对比(2)冲突(在尖锐的冲突中加重刻画人物性格)(3)虚写
2、“三绝”形象分析
(1)“智绝”诸葛亮: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2)“奸绝”曹操:奸诈,自私,残暴嫉妒,雄才大略,权谋机变,才能出众
例:以怨报德杀害吕伯奢全家、屠戮徐州无辜百姓(3)“义绝”关羽:
①勇武: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 ②忠义:刘关张结义,千里寻主
③风度儒雅:举止豁达而不粗野,言语磊落而不莽撞
④性格弱点:重义而模糊敌我,如华容道义释曹操;傲气而不讲策略,如拒绝孙权攀亲;对“五虎上将”的不满,大意失荆州。
3、人物塑造上的缺点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2)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三)网状的结构方式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读者为主线,来网状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的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密切结合。
(四)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1、丰富: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2、深刻:描写关键性的大战,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和战斗过程结合起来,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
3、生动: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又表现的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五)文白相杂的语言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3、《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1、金钱的巨大能量
全书描写了西门庆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 西门庆赚钱的途径:
(1)经商所得,经商时偷税漏税(2)放高利贷(3)娶妻得财
2、女性世界的悲剧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淡漠名节,崇尚情欲、物欲、肉欲
小说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3、世态炎凉的丑剧
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的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题材的转变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审美趣味的转变
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变为表现丑。《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主要讴歌美好的理想,《金瓶梅》实现了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美转变。
3、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1)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2)美丑并举,善恶并存的矛盾组合,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
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1)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2)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德尔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口语化、俚语化)
在语言艺术上,妙在口语家常,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4、“三言”的主题思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1)对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2)对经商活动艰辛的描述(3)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代表作:《刘小官雌雄兄弟》、《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鲜明的重商思想: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叠居齐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及在次着。” ·“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拾金不昧,心地善良。《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1)肯定男女情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3)鞭挞负心汉、薄情郎
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1)官场黑暗
10(2)社会秩序混乱等
代表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分钱小隙成奇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5、《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其人物塑造上把共性和个性,形似与神似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把人物放在斗争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其主要特点是: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1)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时而有情。1.思想叛逆
他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 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混世魔王”成为他性格的基本特征。2.民主意识 思想平等
人格意识----男女平等 嫡庶平等主奴平等 贫富平等
交友自由----贾宝玉无意仕途,对那些追名逐利如贾雨村之辈,也深恶痛绝,称他们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蠹”,最不愿与之交往。3.带有民主色彩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
宝、黛爱情自始至终表现了爱情与家世利益的冲突,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与叛逆思想的激烈斗争,从而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有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他们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关系。
其二,双方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叛逆者,都向往纯洁的爱情。
其三,他们的爱情带有民主性和平等性的色彩,没有一点“男尊女卑”的观念。
为了达到爱情的目的,他们不惜同家长、兄弟、姐妹乃至家族决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2)林黛玉
1.孤标傲世而又尊重他人(纯真)
心灵纯真,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对周围的庸俗与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予以反击,以致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其实也有谦和的一面---宽待姐妹,与人不存介蒂,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2.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叛逆)
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她向往自然,从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跟宝玉一样,喜读“移人心性”的“杂书”,如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深有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小说即表现了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3)薛宝钗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1.娴雅动人的美女
2.知书达理,“冷”“热”兼备的书香小姐
3.谙于世故,善于揣摩,“尊上睦下”,明事达理,精于处事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各房的丫鬟、姑娘她们的反应都不一样。其中晴雯反抗性最强。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例如:林黛玉与晴雯、薛宝钗与袭人等的关联、映射作用。“影子描写术”
5、善于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进行描写。中国古代小说在此方面相对薄弱,而《红楼梦》却取得了巨大进步。
1、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的总主编是,本学期先秦文学部分的主编是。
2、我国原始社会文学的特点是、、和变异性。
3、和 是两则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神话,前者要追赶太阳,结果道渴而死,后者则以弱小的力量向大海复仇。
4、中国向来重视历史,很早就有史官。我国最早的可确定的史书是《尚书》和,前者,后者记事。
5、《国语》又被称为《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 个国家的史料,其特色是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6、《诗经》原名称 或,《诗经》之名是从汉代开始的。
7、孔子名丘字,春秋鲁国(现山东省 市)人,其思想的核心为。
8、战国时期有“不归儒,即归墨”之说,墨家也是当时的显学。墨子的主要思想为 与。
9、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 人,曾做过 吏。
10、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三者形成他完整的思想体系。
11、屈原的第二长诗是,其中保存了许多远古的神话传说。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体作家是。
二、选择题(每题一分,10分)
1、《吕氏春秋·音初》所载禹时涂山氏女所唱的歌谣是: A、《弹歌》B、《沧浪歌》C、《候人歌》D、《击壤歌》
2、下列古代典籍中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是:
A、《山海经》B、《淮南子》C、《楚辞》D、《庄子》
3、《诗经》中下列篇目不属于周部族史诗的是:
A、《生民》B、《绵》C、《氓》D、《公刘》
4、最早提出删诗说的古代典籍是:
A、《左传》B、《论语》C、《史记》D、《汉书》
5、下列诗篇中描写爱情惆怅的是:
A、《子衿》B、《静女》C、《蒹葭》D、《燕燕》
6、“不龟手之药”的寓言出自下列哪部书中:
A 《战国策》 B 《庄子》 C 《孟子》 D、《韩非子》
7、先秦诸子中主张“性恶论”的哲学家是
A、韩非子 B、庄子 C、商鞅 D、荀子
8、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散文体制的定型。
A、老子、墨子 B、孟子、庄子 C、荀子、韩非子
9、孟子散文的最大特点是——
A、汪洋恣肆 B、长于雄辩 C、恢弘博大 D、冷峻峭拔
10、屈原曾当过“三闾大夫”官职,其职务为
A、管教楚王族三姓子弟 B、国都行政长官 C、管理三个居民区事务
三、名词解释(每题三分,12分)洪水神话 春秋笔法 《战国策》 《九歌》
四、简答题(每题六分,24分)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试各举例说明之。
2、简述《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3、为什么说先秦散文是在语录体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的。
4、比较《庄子》寓言和《韩非子》寓言的异同。
五、论述题(29分)
1、任意默写《诗经》中的一首诗并进行赏析。(14分)
2、翻译《离骚》中的四句诗,并结合作者生平、作品试阐述屈原的美政理想。“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我将刈。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15分)
韩山师范学院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25分)
1、袁行沛 聂石樵
2、口头性 综合性 集体性 3、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4、《春秋》 记言 5、《春秋外传》 八 6、《诗》 《诗三百》 7、仲尼,曲阜,仁 8、兼爱,非攻 9、蒙,漆园
10、法,术,势
11、《天问》 宋玉
二、选择题(每题一分,10分)
1、C
2、A
3、C
4、C
5、C 6、B 7、D 8、C 9、B
10、A
三、名词解释(每题三分,12分)
洪水神话——指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传说。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的先民神话中,关于他的成因至今仍有不同看法。我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有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其主题也与西方不同,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积极斗争精神和智慧。春秋笔法——《春秋》一书笔法谨严,用意深微,寓含褒贬,所谓“以一字为褒贬”,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因而形成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对后世史书产生了很大影响。
《战国策》——它原名叫《国策》《长短》《国事》等,是由汉初人汇编成书,后由汉末刘向重新编排整理而成。分别记载了十二国策,是一部专门记录战国纵横家与谋士言行、谋略的国别体史书。它的文学价值很高,对史传文学有很大影响。
《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后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共有十一首。从内容上说,《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闻一多认为“九歌”是我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四、简答题(每题六分,24分)
1、赋,就是陈述铺叙,诗人直歌其事,如《七月》一诗中描写农人劳动的叙事。比,就是譬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云”。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关雎》中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左传》最突出的叙事成就是对战争的描写,书中写了大约三四百次的大小战役,都能写的十分成功。很注重完整地叙述战争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一般详于战前的起因背景介绍,略于战争过程的描写。对于战争的成败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倾向。举例(略)
3、《论语》为语录体,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已有新萌芽。《孟子》则成为对话体的论辩文。《墨》、《孟》、《庄》显示语录体向专论体的过渡。《荀子》、《韩非子》则标志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4、《庄子》散文 “寓言十九”,寓言是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据统计其中寓言达200余则。在诸子散文中最早大规模使用寓言。《韩非子》散文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使用散文最多的,有300多则。《庄子》散文中寓言多拟人化动物和神话幻想故事,风格奇幻、玄虚,恢诡谲怪。一般不点名寓意,寓言多模糊性。《韩非子》散文寓言多取材历史或现实生活,于平实中见奇妙,寓言寓意深刻。《庄子》散文为寓言体散文。《韩非子》 中有专门的寓言故事集,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五、论述题(29分)
1、(略)
2、我希望这些香草的枝叶长的茂盛,希望等待时机成熟我就收获。亲自培植的香草纵使黄落,对我有什么伤害呢,这些芳草的摧折我还是感到可惜。
屈原生当怀王之世,那时楚国已是内忧外困,日益衰落.“明于治乱”的屈原,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虽遭谗被疏,仍系心怀王,念念不忘振兴楚国。然而黑暗的现实,腐败的政治使他壮志难酬,只好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美政”理想寄咏于诗。其具体内容是:
首先以“圣哲”、“前修”为榜样,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三王”、“尧舜”等“圣哲”、“前修”,希望能够成为怀王之榜样,自己的楷模,君臣合力通过修明法度共兴楚国。其次,“循绳墨而不颇”,修明法度,以法治国。这也是他在当左徒为国效劳那段时间的体会,认为只有重视法令,修明法度,加上君臣“两美必合”,和谐共济,楚国才能兴盛。第三,有了好的法度,也必须有人执行才行,故“举贤授能”是屈原美政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因而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在他当三闾大夫时,曾竭力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反对党人、小人政治。与他们展开坚决的斗争。第四,关注民众生活。关心同情人民是屈原“美政”理想的根基。诗中表现了诗人关注民众、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了解民心的思想和“有德在位”的主张,这与儒家的“仁政”“民本”传统一脉相承。屈原身后受到人民的纪念和崇敬理所当然。“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最后,向往一统天下。诗中称道“前王”、“前圣”、“前修”,并不局限于楚国,所奉典范都是华夏诸国所公认的楷模,所举破国亡身之人也都是天下所公认的昏君奸臣。此外,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范围也突破了楚国境域,几乎包括神话传说中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土和广大空间。这些都是诗人向往一统天下的形象表现,“大一统”是其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标。“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具有女。”
由于诗人的高洁,也由于小人的陷害,当然更是由于怀王的平庸听信谗言,远离诗人,使得诗人的美政不能实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故其美政理想也就成为其悲剧的一层凄美的色彩,既是对楚国现实政治的批判,更是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叹,其中都饱含着悲愤之情。在《离骚》中,屈原感慨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表示将用生命来殉自己的“美政”理想。
韩山师范学院 **学年度第 * 学期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________”。
2.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_____。
3.杜甫的《________》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4.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
5.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________。
6.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
7.“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_和梅尧臣。
8.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是金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
10.《枕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每题1分,共10分)
1.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
A.孟郊 B.卢仝 C.李贺 D.刘禹锡
2.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3.下列作品中属于晚唐小品文的是()
A.《种树郭橐驼传》 B.《阿房宫赋》
C.《野庙碑》 D.《柳毅传》
4.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
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是指
A.筷子 B.眼泪 C.武器 D.首饰
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7.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 B.响应者 C.过渡者 D.集大成者
8.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A.杨炯和杜审言 B.宋之问和沈佺期
C.陈子昂和张若虚 D.魏征和上官仪
9.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
A.《丽人行》 B.《过华清宫》 C.《逢入京史》 D.《琵琶行》
10.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 B.骚雅词 C.俚俗词 D.豪放词
三、名词解释(1、2题各3分,第3题4分,共10分)
1.花间集
2.以文为词
3.边塞诗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
1.简述“唐诗”兴盛的原因
2.简述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优缺点
3.简述北宋词的发展变化
4.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技巧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辛弃疾词的多样风格
2.论述李白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六、作品分析(二选一,共20分)
1.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韩山师范学院 **学年度第 * 学期考试
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沉郁顿挫
2.谢眺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为谁流下潇湘去
5.杜牧
6.江州 7.苏舜钦
8.周邦彦
9.元好问
10.沈既济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每题1分,共10分)
1.AB 2.C 3.C 4.D 5.B 6.B 7.A 8.B 9. B 10.C
三、名词解释(1、2题各3分,第3题4分,共10分)
1.《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因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十卷而得名。集中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作者多为西蜀人,艺术上以温庭筠、韦庄最高。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内容无非是裙裾脂粉、花柳风月;风格轻柔艳丽,繁缛婉媚。(3分)
2.“以文为词”:即语言的散文化,是辛弃疾词的显著特色。其语言风格表现为句式的奇句单行,语调的舒缓自由,语音的抑扬抗坠。同时也将诸多的经传、故事、名言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一并拿来,为我所用。(3分)
3.盛唐出现一批主要从事边塞诗歌创作的一派诗人,被称为边塞诗派,他们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诗题材广阔、意象宏阔、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呈现出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美学风格。(4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
1.(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0.5分)
(2)科举、南选为士子打开了进取之门(0.5分)
(3)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1分)
(4)文化交流频繁(1分)
(5)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1分)
(6)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1分)
2.(1)优点(3分)
俗:通俗浅显
专:一篇专咏一事
固:程式固定:
优:其优秀诗篇颇得含蓄之致
(2)缺点(2分)
浅、尽、露 概念化、公式化:
3.简述北宋词的发展变化
(1)晏殊欧阳修囿于传统词学观作艳词,但同时将词导向雅化(1分)
(2)范仲淹词带进了边塞内容、张先率先用词序、将日常生活引进词晏几道专攻恋情词(0.5分)
(3)柳永大力创调并大量创作俗词(1分)
(4)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藩篱(1分)
(5)黄庭坚词抒情日趋自我化,并作了不少艳词俗词,而晁补之则涉及隐逸主题,秦观词专主情致(0.5分)
(6)周邦彦词日趋精美、音律更见讲究,成为婉约之集大成者(1分)
4.(1)善于描绘事物细节和具体情节,来表达人物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外(2分)
(2)运用婉曲回环的手法, 给人一唱三叹、韵味悠深之感(1分)
(3)善于把抽象无形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1分)
(4)锤炼语言见“本色”(1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豪放(4分)
(2)婉约(4分)
(3)刚柔兼具(4分)
(4)寓庄于谐(3分)
2.(1)豪放飘逸的定义(3分)
(2)内在机制是诗人大开大合的情感变化、外现为诗歌意象在想象时空中的大跨度运动。(6分)
(3)诗句腾挪跌宕,变化莫测,往往略去了生活的过程。在叙述上表现了不规则的跳跃。感情上瞬息万变。(6分)
六、作品分析(二选一,共20分)
1.(1)词先渲染了菊赏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抒情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的感受。(6分)
(2)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濛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6分)
(3)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8分)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叙史事,提炼和选择情节;后四句发怀古之思,状眼前之景,都能做到化复杂为单纯,于单纯中见复杂,完全从诗的构思和主题出发的,选材概括了历史的因素和寄寓了个人的感慨,达到了言简意赅、意在言外的艺术境地(2分)
总结其特点有四:
(1)选择典型的历史题材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古讽今,以古喻今;(5)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卒章显志;(5分)
(3)立意深沉,表达隐曲,含蕴无穷。全诗层层深入,由远及近,由浅见深;行文间利用有关词语关联照应,诗章结构谨严,行云流水,圆熟通达。(8分)
韩山师范学院 **学年度第 * 学期考试试题(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2.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_____。
3.杜甫的《________》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4.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
5.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________。
6.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
7.“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_和梅尧臣。
8.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是金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
10.《枕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每题1分,共10分)
1.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
A.孟郊 B.卢仝 C.李贺 D.刘禹锡
2.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3.下列作品中属于晚唐小品文的是()
A.《种树郭橐驼传》 B.《阿房宫赋》
C.《野庙碑》 D.《柳毅传》
4.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
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是指
A.筷子 B.眼泪 C.武器 D.首饰
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7.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 B.响应者 C.过渡者 D.集大成者
8.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A.杨炯和杜审言 B.宋之问和沈佺期
C.陈子昂和张若虚 D.魏征和上官仪
9.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A.《丽人行》 B.《过华清宫》
C.《逢入京史》 D.《琵琶行》
10.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 B.骚雅词 C.俚俗词 D.豪放词
三、名词解释(1、2题各3分,第3题4分,共10分)
1.词
2.唐传奇
3.格律词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
1.简述诗与词的区别
2.简述晏殊欧阳修对词的贡献
3.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4.简述北宋词的发展变化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2.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六、作品分析(二选一,共20分)
1.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韩山师范学院 **学年度第 * 学期考试
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沉郁顿挫
2.谢眺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为谁流下潇湘去 5.杜牧
6.江州
7.苏舜钦
8.周邦彦
9.元好问
10.沈既济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每题1分,共10分)
1.AB 2.C 3.C 4.D 5.B 6.B 7.A 8.B 9. B 10.C
三、名词解释(1、2题各3分,第3题4分,共10分)
1.词, 又名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它是音乐文学,是一种句式长短不齐的用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特点是每首词都有固定的词调,而且“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不能随意增减变换。(3分)
2.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据《新传书、艺文志》记载,起于晚唐裴鉶小说集《传奇》,从此传奇成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3分)
3.南宋姜夔的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众多的词人,如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都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形成了格律词派。(4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
1.(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1分)
(2)外部形式的差异(1分)
句式、句法、韵律、对仗
(3)题材内容的差异(1分)
(4)语言特色的差异(1分)
(5)风格的差异(1分)
2.(1)雅化(3分)
(2)抒怀述志缺点(2分)
3.(1)悲幻美
(2)虚幻美(3)含蓄美
(4)凄艳美
4.(1)晏殊欧阳修囿于传统词学观作艳词,但同时将词导向雅化(1分)
(2)范仲淹词带进了边塞内容、张先率先用词序、将日常生活引进词晏几道专攻恋情词(0.5分)
(3)柳永大力创调并大量创作俗词(1分)
(4)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藩篱(1分)
(5)黄庭坚词抒情日趋自我化,并作了不少艳词俗词,而晁补之则涉及隐逸主题,秦观词专主情致(0.5分)
(6)周邦彦词日趋精美、音律更见讲究,成为婉约之集大成者(1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经营结构之美(5分)
(2)线条的运用(5分)
(3)光色映衬之美(5分)
2.(1)创作形式,打破旧有格局,冲破音律束缚(3分)
(2)内容上,士大夫化(6分)
(3)风格上,多样化,于婉约之外,屹然别立豪放、旷达二派(6分)
六、作品分析(二选一,共20分)
1.(1)词先渲染了菊赏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抒情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的感受。(6分)
(2)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濛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6分)
(3)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8分)
2.《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叙史事,提炼和选择情节;后四句发怀古之思,状眼前之景,都能做到化复杂为单纯,于单纯中见复杂,完全从诗的构思和主题出发的,选材概括了历史的因素和寄寓了个人的感慨,达到了言简意赅、意在言外的艺术境地(2分)
总结其特点有四:
(1)选择典型的历史题材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古讽今,以古喻今;(5)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卒章显志;(5分)
(3)立意深沉,表达隐曲,含蕴无穷。全诗层层深入,由远及近,由浅见深;行文间利用有关词语关联照应,诗章结构谨严,行云流水,圆熟通达。(8分)
韩山师范学院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2、不见复关。既见复关,3、若夫乘天地之正,,彼且恶乎待哉!
4、汩余若将不及兮。朝搴阰之木兰兮。
5、关于《诗经》的编集,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之说。
6、《周易》包括 和 两部分。
7、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 ”、申不害的“ ”与慎到的“ ”的思想,建立了三者合一的法治思想体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诗经》收录了我国 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A、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B、西周后期至东周前期C、春秋战国时期
2、荀子思想学说的核心。
A、性善论 B、性恶论 C、仁治
3、《毛诗序》以为《 》的主旨是吟咏所谓“后妃之德”。
A、蒹葭 B、静女 C、关雎
4、最初《易经》是 的书。
A、占卜 B、哲学 C、文学
5、先秦诸子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人是。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三、翻译题(每题3分,共6分)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神话
2、春秋笔法
3、《战国策》
五、简述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2、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繁荣发展的原因。
4、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论述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
韩山师范学院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
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3、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4、恐年岁之不吾与、夕揽洲之宿莽
5、采诗、献诗、删诗
6、经、传、7、法、术、势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A
2、B
3、C
4、A
5、A
三、翻译题(每题3分,共6分)
1、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既要使郑国做它东边疆界,又要肆意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假若不使秦国亏损,将从哪里取得地盘?亏损秦国而使晋国有利,愿您考虑这件事。
2、如今呢,规定民众的产业,对上不能够服事父母,对下不能够抚养老婆孩子;丰年终身受苦,荒年不免于死亡。这种情况就是挽救死亡还恐怕不充足,哪里有闲空讲求礼义呢?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9分)
1、神话: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2、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古代记事散文之祖。孔子修《春秋》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同时他注意遣词造句,提倡用史实说话,用“微言”含“大义”,记事严谨,因而历史上称为“春秋笔法”。
3、《战国策》:原名叫《国策》、《长短》、《国事》等,是由汉初人汇编成书,后由汉末刘向重新编排整理而成。分别记载了十二国策,是一部专门记录战国纵横家与谋士言行、谋略的国别体史书。它的文学价值很高,对史传文学有很大影响。
五、简述题(每题6分,共24分)
1、第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二、形象塑造的特色;第三、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第四、语言形式的特点。
2、首先、在天神与人的关系上,《左传》反映了当时“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新思想;其次、重视人民作用的民本思想。再次、歌颂了许多有见识、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第四、歌颂了一些开明的注意民众疾苦的著名政治家,揭露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无耻。
3、第一、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第二、“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第三、百家争鸣。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第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第三,形象恢诡的辩论;第四,富有诗意的语言。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附答案要点)
1、首先、《孟子》是《论语》一类语录体文章的新发展,是通过对话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充满了论战的性质;其次、《孟子》散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语言流畅犀利,气势磅礴雄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强大的说服力;再次、孟子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善设机巧,先纵后擒,引人进入圈套,使对方无法躲避;最后、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故事阐明道理。
填空题
(一)1、《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2、《咏怀诗》的作者是阮籍。
3、左思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4、《乐府诗集》的编者为郭茂倩。
5、“文章四友”指初唐文学家苏味道、李峤、崔融和杜审言。
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曹植。
7、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创作论专篇是《文赋》。
8、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典论.论文》。
9、《赠白马王彪》是曹植所作的。
10、被钟嵘誉为“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组诗是阮籍《咏怀》。
11、“悼亡”一词专指“悼妻”,始自潘岳。
12、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13、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左思。
14、诗歌曾遭“险俗”之饥的诗人是鲍照。
15、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
16、刘义庆的是《世说新语》。
17、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大虑周的文论专著是《文心雕龙》。
18、南朝梁、陈时代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现在创作上的代表是宫体诗。
19、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话是《诗品》。20、被鲁迅称为“名士的教科书”的是《世说新语》。
21、千宝的志怪小说是《搜神记》。
22、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壁”的诗歌是《木兰诗》。
23、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王昌龄。
24、太康诗人左思的著名赋作是《三都赋》。
25、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
26、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田园诗。
27、江淹概括了人世间各人生幽怨与遗恨的散文名作是《恨赋》。
28、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29、丘迟的散文名作是《与陈伯之书》。
30、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
填空题
(二)1、“陈王”“陈思王”“东阿”“平原”都是对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别称。
2、诸葛亮的散文名作是《出师表》。
3、现存诗文总集以梁箫统编的《文选》为最早,其标榜的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藻饰”。
4、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蔡璞,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阮籍。
6、在南朝诗坛上,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谢灵运和谢。
7、《哀江南赋》的作者是庚信。
8、《颇氏家训》的作者是颇之推。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嵇康。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
1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段文字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1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如“莲”双关“怜”、“丝”双关“思”等。
15、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16、南齐时期,在沈约、周颔等人的倡导下,许多诗人开始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的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同时还吸收了魏晋以来日渐发展的骈偶形式,发展出一种新的雏形。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珈蓝记》。
18、庚信的《哀江南赋》,是以骈体形式写成的长篇叙事赋,记梁朝一代兴亡,叙个人家世盛衰以及一己之飘零。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2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2、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23、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2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7、振衣千仞冈,三点水瞿足万里流。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名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0、律诗的定型是由沈佺期,宋之问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翻译题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迈,岂能因白发而改变人的心愿? 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绝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
3、成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4、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兵器。
5、以此制敌,何故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拿这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拿这来攻击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领!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行休。
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漫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慨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简答题
一:结合庚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
庚信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仕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与徐陵的宫体诗号称“徐庚体”,诗风伤于轻艳。同时,还有不少奉和应景之作,其中,一些诗作以摹景生动,造词新巧,声韵协调,显示出清新俊逸的个人特色。
庚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被羁,历仕西魏、北周,虽位望同
显,然常有乡关之思和羁旅之情,加上边塞景色和亡国之恨,一发而为歌诗,形成刚健豪放的风格和苍凉悲壮的意境。其后期诗作内容广泛,善用典故,工对仗,语言精英,声韵和谐,杜甫称:“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出了他后期诗文风格的变化。
二: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左思《咏史》八首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感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其艺术特点,(1)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2)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3)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三: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其内容:
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优生惧祸之情 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陋腐败 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
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工于比兴,精于用典,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稳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神隐含蓄。
四:试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描写边塞战争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五、简述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典论.论文》篇制虽短,却涉及了文学理论批评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充分肯定了文学的作用,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二是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指出文章的不同风格源于作家具有不同的“气”(作家的气质、才性等);
三是提出了文体论,举例论及了诗、赋等八种文体的特征;
四是关于文学批评,批评了文人“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不良风气。
六、南北朝民歌有何不同?
从题材看,吴声西曲专写男女爱情,北歌则充满了批评现实的精神,视野广阔得多,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英雄人物等都有涉及。
从风格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矿。它的语言也不像南歌那样清丽,而在质朴中带有俚俗粗野的气息。南北民歌内容、风格的不同,同它们的声调是有很大关系的.“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
从艺术形式看,南北乐府民歌的形式体制相对较接近,北歌也大都是短小的抒情诗,五言四句的最多。北歌有一部分本用外族语言写成,曾经过汉译;一部分则直接用汉语写,南北朝同是五言诗的昌盛时期,民间歌辞也多五言本不难理解。不过南歌有五言三句、五句和六句者,北歌的七言二句、四句体也不见于吴声西曲。
七、怎样理解“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是善发掘与已有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合一。
二是观察自然极为细致入微,感受十分敏锐,善在动态中扑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中表现出来。
三是以禅入诗,即以禅宗的审美眼光观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扑捉大自然中扔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达不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正是如此,王维的诗创造了空明的境界。
八、简说“初唐四杰”在诗歌体裁,风格与形式方面之开拓与贡献。
“初唐四杰”有变革文风的自觉,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上、风格、形式上均有新的开拓和贡献。在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此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方向;在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杨励;
在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
九、高适和岑参在边塞诗写作方面有何异同?
高适和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但两者也有不同:“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高诗超过岑诗。
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胜于高、高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诗将西北荒漠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色彩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艺术上,高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潘称其:“多脑臆语,兼有气骨。”
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曹植诗创作者后期之变化及其原因。
曹植的创作从建安25年为界,分前后期;前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则慷慨悲凉。
曹植诗风变化的原因,在于其政治地位变化,所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的前期才华横溢,而受宠,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但有感时伤乱,抒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期则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背弃的悲愤与不平,或抒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态,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派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十一、《文心雕龙》
共50篇,包括总论50篇,文论题20篇,创作论11篇,批评论5篇,一篇《方志》是全书的自序,《文心雕龙》的内容博大精深,主要的贡献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关于外部原因:它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将文学的变化与社会风俗,改治的兴衰联系起来,关于内部规律,它总结为“通”和“变”。《通变》也就是继承和旧新两方面的交互作用。
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提出了创作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诗歌赏析题
一、《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关键词:古代文学思想,国学,联系
古代文学思想在学科上又称为文学思想史, 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已经成为过去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观念。可以说, 其实古代文学思想研究的就是一种历史。既然是历史就与现代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的距离, 这种距离包括语言、思想观念、文化制度等等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别, 就没有办法消除研究上存在的距离感, 那么古文学研究就很难进行。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无疑它自然包括了医学、戏剧、星相、数术等等, 这些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国学如果按学科, 可以分为分为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宗教学、考据学、版本学、伦理学等, 以儒家哲学为其主流;如果按思想分, 又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儒家学说贯穿中国思想史并起到主导作用, 其它占从属地位;如果按《四库全书》分, 国学又被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其中以经、子部为重, 更倾向于经部。
一、国学是研究古代文学思想的基础
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的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将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结合起来, 全面地了解古人对文学的看法;二是将文学思想发展的过程全面展示出来, 而不做泛泛的逻辑归类;三是要揭示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具体原因。这些特点都需要对当时的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了解。对于文学创作来说, 历史背景很重要, 离开了对历史背景的把握, 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最多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不了解历史, 对文学的研究就举步维艰了。
对于专业的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对学者的史学要求就更高。比如元末的词风过于华丽, 词风浮躁, 缺乏力度。这也是与那时历史特点紧密联系的, 并不只是文学本身的问题, 如果不了解那时的历史特点, 对元末的词风就无法理解。元代是一个蒙古人统治为主的朝代, 原来占据政治中心的汉人被排挤, 而蒙古人崇尚武力, 轻视文学。那些被排挤的汉族官员无法进入朝廷发挥政治抱负, 只能躲避隐逸。在风雨飘摇血雨腥风的时代, 汉族文人郁郁不得志, 只能借助诗词, 聊以打发时光, 可是逃避现实不关心政治的态度, 就使这些词句失去了立足的精神支柱, 而变成好空有辞藻的空壳子。可以说, 文人们政治责任感的丧失和隐居自适的态度才是造成元末词风浮夸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度的把我, 才能解读那学文人的心理状态, 报以同情或者理解。所以说, 要想研究古代文学思想史, 国学的修养是必备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之就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一般来说,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总会出现某些地域文学繁荣, 某些地域文学萧条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诗经》和楚辞这两种风格的文学诗歌形式。在我国秦汉、魏晋时期, 中原地区文学发达。六朝时期文学中心南移, 成为以金陵为中心, 北方文学相对落后。唐代, 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发达, 文学繁荣。但到了五代时, 却又出现了南唐和西蜀文学圣地。北宋的文学以汴都、洛阳为中心。南宋以后, 文学创作中心又向南移, 杭州成了当时的文化中心。元代杂剧前期是北方兴盛, 后期则南方成就突出。明清时, 作家则集中在江浙一带。这些都和当时的历史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辅助国学研究
上面我们谈到, 史学修养对于文学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 真相无法复原, 我们的研究都只能根据后人的记载来探讨。这就又出现一个问题, 历史文献都是被人记载的, 不一定具有客观真实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假设:一是有意识的做了错误记录, 例如永乐年间所修撰的“洪武实录”, 把洪武的年号记载为35年, 众所周知的是洪武朝只有31年, 那么这多出的4年从何而来呢, 其实是修撰者故意把建文朝的4年给取消了。连皇帝的年号都敢作假, 那么还有多少记录可以当真呢?这样的历史记载, 不仅不会为后世研究提供帮助, 而且会把后世研究者引入歧途。二是无意遗漏。所谓的无意遗漏是指, 尽管作者在修撰历史时是本着追求实录的精神, 但是由于古代交通和通信的落后, 很多东西都是根据人的记忆和口耳相传得来的, 这样经过记忆和传说加工的历史, 已经很难再维持它的真面目。三是言不由衷, 即作者因为某种原因, 只做了部分表达, 或者含糊的表达, 没有把话完全真实的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看出, 在历史的研究中, 认真辨别每条试料的真实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历史记载不完全可信的情况下, 如果有了充足的文学知识记载, 便可以根据诗作里面的内容推知出历史事件的真假, 这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国学的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知, 文学思想史和国学是相互交叉的学科。要想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就必须对国学有着丰富的知识掌握, 而在国学的研究中, 如果掌握了文学知识就能够更加清楚的判断历史事实, 两者是不可独立开来的两门学科。作为文学思想的研究人员, 国学素养是基本, 作为国学研究者, 文学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左东岭.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 (03)
关键词:古代文学 分层次教学 人文素质型 实践创作型 学术研究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丰富,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以及近代文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古文释读文献的能力。然而,古代文学课时一缩再缩,现已压缩至240学时,分四个学期在大二、大三两年时间学习。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如此丰富的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难度比较大,故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本文拟以《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初探》为题对人文素质型教学、实践创作型教学、学术研究型教学等缘由、内容以及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一、人文素质型教学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等教育改革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贵族化转为大众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既然如此,在教学内容上势必有所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面对素质教育被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该自觉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联系当代社会与文化,更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具有新颖性、前沿性、知识性和思考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古代文学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
人文素质概念的内涵解释众说纷纭,但基本特质不变,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要有人文知识,也要有人文精神。古代文学课程人文素质型教学肩负着传授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措施上,主要有二:其一注重经典,在文本解读时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经典之所以形成,与经典在历史文化中的接受过程息息相关,“经典包含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不仅仅是待人接物的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它包括一种境界,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2]。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古代文学教学过程时,注重经典内涵的挖掘是十分必要的。如讲授陶渊明作品时,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正义正气的人格品质,也可以展开联想:陶渊明追求的桃源社会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其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古代文学课程体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基本素养,故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践创作型教学
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相结合是目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迫切之点。所谓实践创作型教学是指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在人文素质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创作的能力,主要指古典诗词的写作。作为宣传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校园出现了大学生对古典诗词了解甚少的现象。2007年8月10《光明日报》报道:尽管喜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很多,但了解诗词、能写诗词的学生并不多。从阅读量来说,自认为量较大的只占4%,绝大多数学生自认为阅读量一般,占总人数的78%,甚至有许多学生几乎不读古典诗词,这些人比例高达18%。而能够写作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大学生的古典诗词写作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三个步骤:其一熟读经典诗词,其二模仿和韵,其三即景写作。鉴于二本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的古典诗词修养有限,故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不是普及的,而是在人文素质型教学的基础上面向其中一部份古典诗词爱好者。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的首要阶段即是要求学生熟读经典诗词,因为只有熟读,才能对古典诗词创作的相关环节有所了解。熟读经典诗词之后,学生还不能立即进行即景创作,其中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模仿和韵。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中的模仿和韵类似于书法中的临摹,既熟读了经典诗词,又为即景创作做好了准备。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要鼓励一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即景创作,抒写真情实感。
三、学术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既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既是主导者,也是参与协助者。所谓主导者,是指教师在研究型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钻研、分析、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皆处于茫然无绪的状态,因此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时,教师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培养学生批评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因此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比,教师又处于参与协助者的地位。
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有三。其一,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研读教材是解决这一紧要环节的首要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首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优点,这需要从总绪论与每一编的绪论入手;其次,注重教材的注释,从注释中扩展自己的知识以及挖掘线索;再次,提供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研修书目,如《两宋词史》、《中国词学史》、《唐宋词汇评》等。其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的科研心得,做到教研结合,以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新的研究成果是促进良好教学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特别是将自己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与学生交流,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并不是难于上青天的。其三,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古代文学的考试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其题型主要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以及赏析题等。大学古代文学考试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笔记为主。然而,大学教学不是比赛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掌握知识。斯塔夫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用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因此,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考核方法与普通人文素质型教学有所不同,主要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故在进行研究型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4]。
四、小结
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宛如金字塔。人文素质型教学是古代文学教学分层次当中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亦是首要执行的。可以说,人文素质型教学是后面两层次实践创作型与学术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没有人文素质型教学就不存在后面两层次的教学。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实践创作型教学并不是普及型的,而是面对少数古典诗词爱好者并有此创作潜力的学生。学术研究型教学与实践创作型教学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面向的学生并不是全体学生,而是少数一部分,相异的是学术研究型侧重于研究,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释:
[1]邱美琼:《古代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尤西林:《古今之争:经典与大众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刘志军:《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4]刘宝存:《美国研究性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古代文学史选择】推荐阅读:
古代文学史07-22
中国古代文学史11-30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07-03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06-2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06-20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07-07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什么10-02
古代文学史2期中作业10-03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10-12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大纲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