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质量检验报告单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泥质量检验报告单(精选7篇)

水泥质量检验报告单 篇1

专业:组号:试验日期:

组长:组员:

实验名称: 水泥细度测定

实验目的:检验水泥的粗细程度,以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

负压筛法

实验仪器:(1)负压筛负压筛由筛网、筛框和透明盖组成。筛网为方孔丝,筛

孔边长为80mm;筛网紧绷在筛网上,网框接触防水胶密封。

(2)负压筛析仪负压筛析仪由筛座负压筛、负压筛、负压源及收尘器组成。

其中筛座由转速为(30±2)r∕min的喷气嘴、负压表、控制板、微电机

及壳体组成检测方法

1、筛析试验前,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

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80µm筛析称取试样25g(45µm筛析称取试样10g),称取试

样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检

仪连续筛析 2min,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质量m1(g)

水泥质量检验报告单 篇2

水泥的质量管理, 包括几个环节。原料的采购、技工的程序, 成品出厂前每一步的质量把关, 都在质量控制范围之内。生产质量管理在生产质量控制之中至堪重要, 不可或缺。根据工艺的要求, 一个按照程序生产, 控制一丝一毫的异常情况, 防患于未然, 将生产控制在可控之中, 俾使产品性能可靠, 到达使用要求, 符合国家产品的相关规范, 具备合乎要求的强度和等级, 使得客户满意, 为企业赢得良好的信誉。众所周知, 生产是连续性的, 任何的一个工序稍有差池, 可能质量就有所偏颇, 生产, 是一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一环扣一环的过程, 燃料的产地、成分稍有变动, 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强度等就发生转变, 质量随之改变, 事关重大, 严格把关, 高度重视质量控制, 使之贯穿生产始终, 确保无虞。

2 领导带领下每一个职员提升质量观念意识

质量对于企业而言, 就是生死;忽视质量, 就是无视企业的生命;而思想是行动的起源, 一个企业, 思想一致, 上行下效, 管理统一, 企业领导者影响和带动着全体员工, 就会走生命的辉煌, 比如说三星是世界名牌, 1995年三星研制的第一款手机有些缺陷, 不能完善的正常工作。时任三星董事长的李健熙立即视察了那款手机的生产厂, 果断下令, 将价值十几亿韩元的的手机全部烧毁。有了这个深刻的教训, 三星全体员工黾勉惕厉, 人人自警, 严格监察每一件产品的质量, 时至今日, 三星手机现在已经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层次, 是市面上公认的最佳智能手机之一, 风靡全球, 三星产品的成功, 缘于对质量的重视, 缘于领导的带头效应。扪心自问, 我们的水泥企业有没有这样的精神和魄力?领导是一个风向标, 领导的重视, 能够提升每一个员工对质量的意识, 能够加强企业内部对质量的宣传, 能够促进员工对质量的重视, 并且能够做到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工作、生产实践当中。

3 原材料质量控制

控制住原材料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才可能得到保证, 这是最基础的条件。1) 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石灰石使用广泛, 成分是CaCO3, CaO的含量决定了其品位;CaO的含量用乎适中, 过高过低皆不适宜, 此外Fe2O3和SiO2的酸性氧化物的含量也有相当的影响, Al2O3的酸性氧化物的含量亦要重视, 控制住有害成分注意诸如Mg O、R2O、游离SiO2等, 严格把关, 谨防意外。2) 粘土。土的使用, 一般采用粘土, 黄土亦可, 成分不外是SiO2、Al2O3与Fe2O3;水泥的生产方法不同, 对土质要求各异。选好土料, 做好化验, 分类存放。3) 石膏。硬石膏 (CaSO4) 、石膏 (CaSO4·2H2O) 做为缓凝剂, 种类繁多, 做好精确地取样化验, 每批都要认真进行,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注三氧化硫的含量。

4 生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生料备齐, 按一定的比例要求掺在一起搅拌混合, 之后加工, 制作成合乎要求的生料, 以备煅烧。这个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物料配比要求, 加入的化学成分均需验证合格, 掌握入磨物料的粒度, 保证水分合乎标准。生料的细度趋于细化, 以配合窑内物料反应, 加快熟料的生成, 降低熟料之消耗。过犹不及, 极细也带来超量的电损和降低产量。一般而言, 控制指标:0.2mm方孔筛筛余<1.5%;0.08mm方孔筛筛余≤目标值, 合格率≥87.5%, 分磨1h测定一次。

5 生料、熟料的质量控制

生料调配均化入窑。生料化学成分要掌握适宜, 未入窑者安全存储;熟料至为关键, 这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因为产品要求不同, 生产工艺不同, 也有各自不同的熟料质量控制方法。一般而言, 熟料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对孰料进行材料分析, 研究其烧失量 (Lossonignition) , 氧化镁, 以及熟料的强度等等。熟料的物理性能方面, 控制其安定性, 凝结的时间之长短, 外观状态以及强度。测定作用是验证配料方案, 缜密检测窑内煅烧操作, 这些都是质量控制的细节, 是高质量产品出品的依据和保证。检验频次务必要求合乎标准:分窑日检查, 取平均样。

6 管理熟料的方法

出窑熟料先行存储, 立即入磨的情况是, 温度必然较高, 不符合入磨要求。储存的过程, 温度降低, 石膏脱水的情况得到充分的防止, 粉磨效率有了必然的保证, 磨性增强。至于存储方式以圆库为宜, 质量保持在相似水平之间, 可以混合存储, 质量差别较大, 分别存储, 各取所用或者搭配皆可, 入磨熟料的温度又一定的限制, 以低于100℃为佳, 熟料的储存期应在5d以上。熟料的堆放注意登记、入库、验收, 随时检查。

7 质量控制和人事管理的关系

7.1 人事管理的历史

质量管理的基础是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由来已久,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管理, 后来逐步演变, 随着社会的变动而不断地丰富其内容, 但自始至终, 都属于原始管理的范围。人事管理的发展虽然相当漫长, 但是一直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二十世纪开始, 一些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 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 利用自身的体会, 总结以往的经验, 根据历史上遗留和自身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 归纳, 汇总, 慢慢地上升到科学管理的阶段。刚刚开始的时候, 人事管理被称为劳务工管理或曰劳动管理, 负责员工的甄拔、使用、增减, 历经了十多年, 雇佣官吏一词出现, 再后来被称之为工业关系, 被称为人事管理, 则已经过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进入20世纪后, 人事管理概念才从西方传到中国的。

7.2 人事管理的含义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 人本身是最重要的组成因素, 因而, 在各种管理活动中, 人事管理也成为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人事管理, 顾名思义, 就是管理人, 处理事务, 调和、理顺人之间的关系, 人事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位居首位, 关于人事方面的协调组织、规划、控制等等, 都在人事管理的范围内;人事管理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 依据严格的用人原则,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遵循上级的指令, 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7.3 人事管理的功能

浅谈水泥质量检验工作质量的控制 篇3

【摘要】水泥质量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水泥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工程结构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本文从水泥取样、仪器设备的管理、试验环境条件、标准物质、试验操作、比对试验等检测环节出发,探讨了控制水泥检测的几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水泥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保证水泥检测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泥;质量检测;试验操作;质量控制

【Abstract】Cement quality inspection of the level of qua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proper use of the materials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cement an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herefore,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quality of detection. From cement sampl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tes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standard material test operation, than on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link starting to explore several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control cement testing the accuracy and fairness of the of cement testing data, the cement testing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work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Cement;Quality testing;Trial operation;Quality control

1. 引言

在建设工程使用的众多材料中,水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材料,也是实验室材料检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检测项目,其检测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现场中水泥的正确使用和施工质量。因此,必须认真检测水泥的质量,严把质量关。在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中,因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众多,所以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和协调,提高水泥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2. 水泥取样的注意事项

水泥取样是水泥检测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因此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水泥取样数量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对于袋装水泥,以同一厂家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强度等级、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以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的袋中取等量样品的水泥,经混拌均匀后称取质量不少于12 Kg;对于散装水泥,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随机从不少于3个罐车中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称取质量不少于12 Kg。

(2)水泥存放与保管符合相关要求。将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 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两份,样品取得后应分别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且所使用的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并分别在存放容器上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记,同时标明取样时间、地点、人员或见证单位的密封印。试验样应及时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封存样应密封保管3个月,以备观察及再检测[1]。

(3)水泥取样还要注意水泥安定性的时效性。由于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准确地检测和判定水泥的安定性是否合格在水泥检验过程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批次的水泥在第一次送检检测时安定性为不合格,但是在过几天的第二次送检检测中却是合格的。这种水泥的安定性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称为安定性的时效性。也正是时效性的存在,使得在水泥安定性的判定上往往会有争议。其主要原因是:水泥中低温f-CaO的结构较疏松,在水泥存放的过程中能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消解,随着水泥存放时间的延长,水泥中的f-CaO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水化,含量不断地减少,而高温f-CaO的密度大,结构比较致密,且表面包裹着玻璃釉状物质,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水化,所以水泥时效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低温f-CaO引起的。因此,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安定性可能会合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安定性都会合格,当水泥中的f-CaO含量过多或者是由于f-MgO以及SO3引起的安定性不合格时,由于它们没有低温f-CaO的这种特性。也就是说存放一段时间有可能解决由于低温f-CaO而造成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并非意味着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只要存放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另外,由于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f-CaO的产生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在水泥配料合理、煅烧时反应彻底的情况下,水泥熟料在粉磨前和成品水泥在出厂前一定要存放一段时间(安定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定性的时效性的存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定性争议的产生。

3. 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1)水泥检测仪器和设备是评定水泥质量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的好坏、技术参数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水泥质量的评定是否准确、可靠。所以在仪器和设备购入前,应进行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和调查,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对供应商提供的仪器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供货及时性、处理质量问题的及时性以及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只有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检测数据。

(2)水泥检测仪器的计量校准、检定是水泥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检测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均应经过校准(检定或自校),制订检定或校准计划表,按照规定的日期及时送检或由计量检定部门进行现场检定、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测仪器的量值只要可能都应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无标准的溯源必须经过比对或验证,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按照仪器和设备检定计划表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对天平、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振动台(振实台)、抗折试验机、压力试验机、负压筛、沸煮箱等主要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而且还要对胶砂试模、抗压夹具、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等配套仪器进行认真的自校和校准,自校记录的精度及数据范围应对照标准进行核对确认,仪器和设备满足其标准规定要求后方可使用。

4.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前一天将水泥、标准砂、试验用水放入成型室。试验时,应先测量它们的温度是否一致,并予以记录。对温度的测量是保证试验准确的重要条件。试体成型室对温度、湿度要求相对较宽,容易达到试验要求,养护箱可采用温湿度自动控制,也容易达到试验要求,而保证试体养护池水的温度是一个难点。目前很多试验机构仅用普通空调控制室温来达到间接控制水温的方法,由于室内温差等原因,造成温度控制不能很好地满足标准要求。最近市场上推出的新型水泥自动控制养护水箱,因价格昂贵,一般试验室无力购买,但恒温水浴池在目前情况下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由于它采用水浴方法,可以保证所有试体温度相同,恒温装置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人为误差,且价格适中。

5. 试验操作的控制

5.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采用45μm和80μm方孔筛对水泥试样进行筛析试验,用筛上筛余物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水泥样品的细度。称取试样需精确到0.01 g。由于试验筛在筛析过程中会被筛析物堵塞筛孔,在规定筛析时间的情况下,筛孔堵塞严重时会影响筛析结果,因此试验筛每使用100次后要用标准样品重新标定,当修正系数在0.80~1.20范围内时,可以继续使用,超出范围则应予以淘汰,这样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2]。

5.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5.2.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标准规定,用于检测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水泥净浆应为标准稠度净浆。所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一定要准确,因为一旦有误,就会影响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对水泥质量的误判,有可能导致不合格的水泥被用于工程,从而严重影响工程的结构安全。因此,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准确测定,成为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准确测定的前提。

5.2.2 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测定时间的准确性,水泥净浆稠度仪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试杆表面是否光滑平整,靠自重可否自由下落,无紧涩和晃动现象,试针不得弯曲。当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将净浆装入圆模,轻轻振动数次,去除多余净浆后抹平。抹平次数不能太多,防止可能引起水泥净浆泌水,并迅速将装好的圆模放入养护箱中养护。

(2)初凝时间的测定:30 min后进行第一次测量,当试针沉至距离底板4±1mm时,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终凝时间的测定:初凝后将试件翻转180°,继续养护,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水泥达到终凝状态。当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3)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最初测定时应轻扶金属柱,防止撞弯试针,试针针入位置至少距圆模内壁10 mm,凝结时,以试针自由下落为准;临近初凝时,每隔5 min测定1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 min测定1次,测定时试针不能落入原针孔,判定符合时必须立即重复测1次。对于泌水较多的浆体,在临近初凝时要少搬动圆模,避免振动,否则泌水严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4)测定凝结时间因花时间长,一般中午不能休息,要求检测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特别临近终凝时,需多留意、多观察,并按标准要求测定,靠所谓“经验”判定,误差较大。特别对初凝阶段时间较长的水泥,更要掌握好初凝的变化[3]。

5.2.3 安定性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1)代用法(试饼法):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放在100 mm×100 mm的玻璃板上,做成直径为70~80 mm、中心厚10 mm的试饼,试饼表面应光滑,且中间厚、边缘薄;然后放入养护箱,养护箱温湿度一定要达到标准要求,否则会影响安定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养护温度过高(大于25℃)或湿度不够,可能在沸煮前就使试饼发生收缩裂纹,特别是在水泥比表面积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收缩裂纹(收缩裂纹往往发生在与玻璃接触的试饼底部中间),如果养护温度过低(小于15℃),沸煮后可能会产生脱皮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安定性结果的判定错误。养护后的试件放入沸煮箱内恒沸180±5min,沸煮箱内的水在沸煮过程中均没过试件,且在30±5 min内把水加热至沸腾。

(2)标准法(雷氏夹法):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装满2只雷氏夹,用刮刀刮平,次数不能太多,防止水泥浆体泌水;然后分别用75~80 g配重玻璃压上,放入湿气养护箱中(24±2) h后,沸煮3.5 h,测定两试件增加值的平均值,且两个差值不得超过4.0 mm,即可判定合格。

(3)在安定性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以雷氏夹测定结果为准。

6. 定期进行实验室能力比对试验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对试验的同时,也应定期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能力比对,通过比对能及时发现质量控制中数据出现的问题,采取有计划的措施予以纠正,以消除实验室检验的系统误差。同时,认真分析比对结果并找出数据偏差的原因所在,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 结语

综上所述,水泥质量检验除应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检验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外,还必须对影响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控制,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数据和结果。

参考文献

[1] GB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S].

[2]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S].

[3] 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S].

水泥质量培训计划 篇4

一、物料性质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二、水泥制成过程控制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三、操作技能手法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四、设备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培训内容:

一、物料性质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1、熟料的成分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形态,以及水泥的颗粒组成、颗粒形貌和细度等方面。就熟料矿物而言,硅酸盐相是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硅酸盐矿物的含量是决定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c3s不仅影响早期强度,而且也影响水泥的后期强度,而c3s对早期强度影响不大,却是决定后期强度的主要因素;c3a含量对水泥早期强度的影响最大;鲍格和泰勒等认为c4af是熟料4种矿物中强度最差的一种,对水泥的强度不会有较大的作用.早期抗压和抗折强度与c3s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c3s含量高,则水泥早期强度高。熟料中c3s+c2s的含量越高,则水泥后期抗压强度就相对越高。

水泥胶砂强度不仅取决于硅酸盐相的含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矿物形态,熟料矿物晶体发育良好,晶体尺寸适中,晶体自形好,则水泥的强度相对较高。

2、熟料冷却速度对水泥粉磨的影响

快速冷却熟料的目的及优点如下:

①能防止或减少c3s的分解。

②能防止在500℃时β-c2s转化成γ-c2s,从而防止熟料粉化,失去水硬性;

③防止c3a结晶粗大,以免水泥快凝。

④能防止或减少mgo生成方镁石,从而减少mgo对水泥石安定性的破坏作用。

⑤ 能增加熟料内应力,有利于提高易磨性。6熟料冷却也是利用熟料余热预热入窑空气,提高窑的热效率;改进熟料质量与易磨性;降低熟料的温度;便于熟料运输、储存和粉磨

3、添加混合材的意义及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①调节水泥的强度;

②降低水泥的成本;

③改善水泥的性能,降低水泥水化热和碱含量,提高水泥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④变废为宝,减少混合材(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4、物料质量的管理 熟料的管理

1、熟料的储存

出窑熟料不允许直接入磨,应进行储存。

储存的目的:降低熟料温度,防止石膏脱水和保证粉磨效率;提高熟料易磨性。储存方式:圆库或堆棚。质量波动不大时,可混合入库。质量差的要分别堆放,搭配使用。

入磨熟料温度最好小于100℃,熟料的储存期应在5d以上。

2、熟料的均化

均化目的:减少质量波动,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

均化方式:搭配人磨;分层堆放,竖直切取。

3、熟料的堆放、入库和使用应做好原始记录,便于水泥质量的控制。

二、水泥制成过程控制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入磨物料及出磨水泥温度高的危害 1)引起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甚至产生部分无水石膏,使水泥产生假凝,影响水泥质量,而且易使入库水泥结块; 2)严重影响水泥的储存、包装和运输等工序。使包装纸袋发脆,增大破损率,工人劳动环境恶化;

3)对磨机机械本身也不利,如轴承温度升高,润滑作用降低,还会使筒体产生一定的热应力,引起衬板螺丝折断。甚至磨机不能连续运行,危及设备安全; 4)易使水泥因静电吸引而聚结,严重的会粘附到研磨体和衬板上,产生包球包锻,降低粉磨效率,降低磨机产量; 5)使入选粉机物料温度增高,选粉机的内壁及风叶等处的粘附加大,物料颗粒间的静电引力更强,影响到撒料后的物料分散性,直接降低选粉效率,加大粉磨系统循环负荷率,降低水泥磨台时产量; 6)水泥温度高,会影响水泥的施工性能,产生快凝、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甚至易使水泥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造成混凝土开裂等危害。

加强磨机通风是提高磨机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以下优点:

(1)减少球磨机内的过粉磨现象。使磨内微细粉,及时地被气流带走,消除了细粉结团、糊球、糊衬板现象以及对研磨体的缓冲作用。

(2)磨内的水蒸汽能及时的排除,使隔仓板篦缝不易堵塞,减少饱磨、糊磨现象。

(3)能降低磨机温度,有利于磨机正常运转和保证水泥质量。磨内风速

干法磨机进行磨内通风,是提高磨机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磨内风速应在0.7~1.5米/秒之间,常用风速为0.7~1.0米/秒。

经验公式: q=kg q:球磨机通风量(m3/h)g:磨机台时产量(t/h)

k:经验系数(磨机通风取:500~600m3/t;细粉收集取:1200~1300 m3/t)

理论公式:

q=3600(d-0.1)2(1-ф)u q:球磨机通风量(m3/h)d:球磨机筒体直径(m)

φ:研磨体填充率(以小数表示)(一般取:0.3)u:磨内风速(m/s)(开流磨取:1m/s;闭路磨取:0.7m/s)3600:换算系数(含:时/秒、π/

4、漏风系数1.2~1.3)

(一)入磨物料的配比

根据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入磨物料性能等确定。可试验确定。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入磨物料配比通过喂料设备实现,配比不恰当或喂料过程中物料流量不稳定,都会影响水泥质量。

(二)出磨水泥细度

水泥细度影响水泥性能和磨机产量与电耗。在一定程度上,水泥越细,水泥强度尤其是早强越高;利于f-cao消解,改善安定性。但增加细度,会降低磨机产量,增加电耗。另外,水泥过细,需水量增加,水泥石结构的致密程度降低,反而会影响水泥强度,所以细度指标要合理,应综合考虑本厂实际。生产中还应尽量减小细度的波动,达到稳定磨机产量及水泥质量的目的。

控制指标:0.080mm方孔筛筛余:≤目标值,合格率≥85%; 或比表面积:≥目标值,合格率≥85%。检验频次:分磨1h检验一次。

(三)出磨水泥中so3含量

水泥中so3来源:主要来自石膏,其次来自熟料。

石膏作用:主要是调节凝结时间;同时石膏是矿渣的活性激发剂,可提高水泥强度尤其是早强。石膏掺入过少,无法抑制水泥快凝,过多石膏会使水泥安定性不良。

石膏缓凝机理

适量石膏,对水泥熟料的缓凝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水泥水化时,石膏很快与c3a及ca(ho)2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水化硫铝钙(即钙矾石c3a?3caso4?ca(ho)2,在c3a粒子表面形成包裹层,阻止了c3a进一步水化,使溶液中铝酸盐的溶解度降低,以致铝酸钙的水化产物不能分离出来。这样,对凝结时间起决定作用的将不是c3a,而是反应较慢的c3s胶体溶液自身浓度的增大,从而延缓了水泥的凝结时间。

为了调节硅酸盐系列的水泥凝结时间,在粉磨水泥时必须掺加一定数量的石膏。在有石膏的条件下,熟料矿物c3a水化生成钙矾石: 3cao·al2o3+3caso4·2h2o+26h2o=3cao·al2o3·3caso4·32h2o 铝酸三钙和石膏生成钙矾石时,固相体积增大到2.22倍,这种反应是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进行的,水泥混凝土尚具有一定的塑性,因此体积膨胀不会造成水泥混凝土体积安定性不良。若水泥中石膏掺加量过多,在水泥混凝土硬化之后还剩余较多的石膏,则将继续与c3a反应生成钙矾石。由于固相体积增大,发生局部体积膨胀,破坏已经硬化的水泥石结构,造成建筑物强度下降,严重时甚至开裂或崩溃,未加石膏的水泥加水拌和之后之所以会发生快凝,主要是由于熟料中的c3a很快地溶于水中,迅速生成铝酸钙水化物。从而使水泥浆体很快凝结。为了避免这种不正常的快凝现象,水泥中一般都需加入适量石膏,以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

(四)混合材料掺入量

掺混合材料的作用:增产,降成本;改善和调节水泥的某些性能;利于环保。但会降低强度尤其是早强。掺入量应根据生产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熟料质量、混合材料品种及质量综合确定。

控制指标:目标值±2.0%,合格率≥80%; 检验频次:分磨4h检验一次。

(五)出磨水泥氧化镁

检验目的:了解水泥中mgo含量是否符合国标,以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如不符合国标,可采用搭配均化的方式进行处理,确保出厂水泥合格。

检验次数:取平均样,一天检验一次。

(六)水泥烧失量 检验水泥烧失量主要控制混合材和立窑熟料的煅烧状况。为了保证水泥中混合材料掺量符合国标及保证熟料的质量,要限制水泥的烧失量。(七)出磨水泥的物理性能

包括: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级等。都要符合国家标准,才能保证出厂水泥质量。如某些性能不符合国标,应采取均化处理。

检验:取平均样,一天检验一次。

(八)、出磨水泥的管理

1、严格控制出磨书你质量;

2、严格出磨水泥的入库出库制度;

3、出磨水泥要有一定储存期:不少于5d;

4、出磨水泥不得在磨尾直接包装或水泥出磨后上入下出的库底包装,防止质量不合格的水泥出厂

(六)出厂水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水泥出厂

(1)水泥按编号经检验合格后,由化验室主任或水泥出厂管理员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交销售部门作为发货依据,一份由化验室存档。篇二:培训计划 ______________水泥有限公司职工培训计划

说明:

1、根据学员情况,课时和内容可能作适当调整;

2、第八部分只针对班组长人员培训。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

培训部

2010年10月29日

______________水泥有限公司

化验员培训计划 篇三:水泥制造部培训计划

水泥制造部2008培训计划 2008年水泥制造部为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顺利完成公司交给我部门的生产及检修任务,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别制定本培训计划。

水泥制造部

2008年2月18日篇四:水泥公司生产计划大纲

生产计划大纲

根据销售计划,2010年计划生产销售水泥__吨,由此可知,2010,石灰石轧碎量需__吨,调和土干燥量需__吨,生料生产量需__吨,熟料生产量需__吨。则可推知平均每月各种产品生产任务量。

生产总计划表

熟料生产计划表

生产计划安排表

总经理 厂长 审核 拟定

月份生产计划表

审核 计划

采购计划大纲

根据生产计划大纲,可知2010,需要石灰石原料__吨,粘土质原料__吨,铁质、铝质、硅质三种校正原料各__、__、__吨,矿化质__吨,晶种__吨,助磨剂__吨,料浆稀释剂__吨,固体燃料__吨,液体燃料__吨。由此推知每月各种材料需求量,以及所需费用。

采购程序及准购权限表

采购计划表 篇五:水泥质量管理规 ****水泥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为加强****水泥质量管理,保证和稳定出厂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

品质量法》和相关水泥熟料及水泥产品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

定。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过程的内部质量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管 理但不限于生产过程。

第三章 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一)质量管理机构设置

第3条、****水泥设立以生产副总为主的质量管理机构,品管部部长负责****水泥产品质

量的管理工作,各分厂、部、室设立以部门负责人为主的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本部门内部的有关质量管理的工作。(二)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4条、****水泥设立品管部,负责****水泥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品管部内设控制组、荧光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

量的检验、控制、过程监督与质量绩效管理工作。品管部在生产副总的直接领导

下对产品质量负责;品管部负责加强对熟料、水泥生产过程及出厂质量管理的监

督检查,促进各部门认真执行本规程。正确发挥质量调度职能,督促质量调度对

过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合格。(三)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5条、品管部质量管理职责 1.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质量管理与生产管理一致,促进质量管理做

到业务流程化、工作标准化、考核制度化、管理规范化; 2.编制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制定适合于本企业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 4.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对质量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并考核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5.负责优化质量管理的制度及标准; 6.负责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追查责任及事故上报,拟定处罚决定; 7.负责组织开展全员质量管理的相关活动; 8.对质量事故负责,对违反质量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有处罚权。

第6条、各分厂和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 1.保证质量管理制度在本部门得到有效地实施和运行; 2.组织开展本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管理规定》的范围内建立部门内部质

量管理规定,并严格实施和监督; 3.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品管部的要求和指令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4.完成本单位涉及到的质量目标,对本部门出现的质量事故负责; 5.监督本单位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对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个人有权作出处罚; 6.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指标,杜绝质量事故的重复出现;负责质量事故的分析、追查

和管控;

(四)品管部质量管理过程及权限

第7条、品管部质量管理要求 1.质量基础管理:拟定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及处罚措施;监督检查质量管理的执行

情况;负责对公司质量管理的考核; 2.过程管理:达到三性五一致要求,确保检验及生产过程管理的合理性。三性即取

样具有代表性、做样具有准确性、配料具有合理性;五一致进即厂原燃材料成份

与到达配料站时成份一致、理论配料和实际配料结果一致、出磨生料煅烧后与出

窑熟料成份一致、出窑熟料和出厂熟料一致、出磨水泥和出厂水泥一致。3.质量检验: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及过程控制进行检 验。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掌握质量动态,保证产品检验的可追溯性。4.质量控制: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指

标,组织实施过程质量控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不断提高预

见性与预防能力,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5.负责出厂水泥熟料及出厂水泥的合格确认和验证,严格按照相关产品标准和企业

制定的产品出厂合格确认程序进行确认和验证,杜绝不合格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厂。6.质量统计和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做好分析和改进工作。7.试验研究:根据原燃材料的变更情况及用户需求,及时进行产品试验研究,不断

提高水泥熟料质量,改善产品使用性能。8.不断进行水泥实验,通过技术改造及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水泥出厂的各项性能

指标。

9.品管部具有水泥及熟料出厂决定权。(五)品管部人员配备

第8条、品管部配备部长、配料工艺工程师、质量管理技术员、质量调度及检验人员。(六)品管部管理人员职责:

第9条、部长:对全厂的质量管理负责;对发生的质量事故负主要管理责任;有权制止不

合格产品的生产和出厂。

第10条、配料工程师: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对产品出现的波动负责;对控制过程出现的质

量事故负责;有权制止违犯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行为;有权抽查检验员做样准确

度,并对其进行评价。

第11条、质量管理技术员:负责与检验机关对比样、部门监督样、内部抽样、与标准样的

管理过程;对过程检验的合理性负责;对控制过程中的检验数据负责;对检验仪

器的准确性负责,并负责对各化验员的检验标准度排名,并体现于工资中。

第12条、质量调度: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指导、有权作出处罚;对生产过

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负责。(七)品管部管理人员任职要求 : 第13条、品管部部长:必须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格,或从事品管部工作多年,具备较丰富

的质量管理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坚

持原则,熟知生产工艺、相关标准和质量法规。

第14条、配料工艺工程师及质量管理技术员: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格,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经过专业训练,熟悉配料并有多年的调控经验,熟练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检

验技术,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

第15条、质量技术员:具备初级职称以上资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专业训练,掌

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

第16条、质量统计人员:具备初级职称以上资格,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经过专业训练,掌 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相关统计技术,熟悉水泥工艺知识,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

制度。

第17条、检验人员: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熟知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控制

项目、指标范围及检验方法,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取得省级及以上建材行业主

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质检机构签发的操作合格

证。

第四章 质量管理规定和要求

第18条、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在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

立适应自己内部质量管理的制度,并严格按照指定的制度执行。

第19条、品管部要按照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与规定,建立适合与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

制度和检验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书面文件: 1.各组职责范围、化验员岗位责任制和作业指导书。2.质量事故报告流程。

3.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4.标准溶液配制和专人管理制度。5.样品管理制度。

6.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7.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及其编制、审批制度。8.月报、年报的填写和上报制度。9.质量统计管理制度。

10.出厂水泥、熟料的合格确认制度。

第20条、检验环境条件、试验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的管理要求,检验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

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21条、仪器设备必须按相关水泥产品标准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要求配置齐全,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技术标准,并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纳入公

司设备档案一同管理,按照设备台账的管理方式与各分厂同样做日报和月报。并

按照《化验室工作手册》的要求建立适合与本企业的《化验室仪器设备技术要求、检定(校验)周期一览表》,并且严格按照此规定执行。

第22条、检验用的化学试剂应验明其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等级、执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的

编号,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由专人管理、配置、标定,并

由另一人复标、标定、复标数据必须详细记录。经过复标合格的溶液,由配制者

贴上封条,储存备用。各班检验人员一旦需要,认准溶液名称随时换用,但与原

来溶液必须进行对比。

第23条、产品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的管理按照第五章《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执行

第24条、质量记录、档案、资料、报表管理及上报的要求 1.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做好质量技术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原始记录和台帐使

用统一表式,各项检验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并按月装订成册,由专

人保管,定期存于技术档案室。原始记录保存期为三年。台帐应长期保存。2.各项检验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的填写,必须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当笔误

时,须在笔误数据中央划两横杠,在其上方书写更改后的数据并加盖修改人印章,涉及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检验记录的更正应有品管部主任签字或盖章。3.对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整理和统计,每月要有月统计报表和月统计分析总结,全

年应有年统计报表和年统计质量总结。每月品管部编写《质量运行报告》上报生

产副总。一月份上旬品管部编写《质量运行分析报告》上报主管副总。4.日报每天9点前抄报各部门,月报于每月26日报各部门及主管副总。

第25条、人员培训和考核 1.提高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每年应制定

培训和考核计划,并按期实施。2.每年按相关规定及培训计划对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建立检

验人员培训档案,考核成绩应作为评价其技术素质的依据之一,对连续两次考核

不合格者,应调离质检岗位。3.每年按照相关规定及培训计划由品管部监督对各部门进行质量培训,并建立考核

机制、培训档案,对于达不到培训要求的要进行考核,关键岗位连续不合格的要

调离。品管部有权对培训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做出处罚。

第五章 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第26条、检验项目要做到定人、定责,品管部按照个人的特长制定专人负责专项检查,以

备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可追溯性。(一)上级机关部门对比样

第27条、省级或国家质检中心对比验证检验。1.对比频次:省级或国家质检中心对比水泥按品种每两个月送样1个,全年不低于 6个样品。

2.对比要求:对比样品抽取后应立即通过0.9mm方孔筛,并混合均匀,平分成送

检样、企业自检样、封存样。(1).送检样品必须在该编号水泥出厂后3天内寄(送)出,也可根据水泥强度变化 确定送样为出磨或出厂水泥。(2).样品的重量、送样单和包装一律按水泥质检机构的要求和统一格式填写、包

装。

(3).及时向水泥质检机构寄送或电话报告对比验证检验样的自检报告,并及时索

取对比验证检验报告。

(4).收到对比检验报告后存档,并制定相应的台账,做好记录,留作考核。3.收到对比样检验报告后两天内把结果以报表的形式上报主管副总。4.与省级及省级以上机关对比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由品管部负责追查原因,并由技术

员写出分析报告报主管副总。(二)部门监督对比样

第28条、生产部门对品管部做样的抽检。1.抽检人:生产部门抽检负责人按照技术员、工程师、副厂长的顺序,在没有前一

岗位的情况下由下一顺序的负责人负责。2.抽检频次:原则上每一个控制点每项每月最低抽检一次也可多抽(包括原燃材料),但是考虑到控制点做样的必要性,有的控制点不需要抽检、有的控制点抽检一次

不合理,所以规定抽检次数最低不低于控制项目数,最高不能大于2倍的控制项

目。3.抽取样品:抽取样品为品管部正常取样的留样样品,品管部取样人员在从取样器

取到样品后要混合均匀、平分样品(车间协同),一份取走即时做样,一份留样

与生产车间,并由生产车间负责按照品管部的要求进行封存。4.封存样由品管部技术员负责指导、监督,因封存样出现问题问责技术员。原则上

封存样封存三天,超过三天后品管部不对其负责,只对其检验。5.抽检时,抽检人把抽检样的取样时间、做样的结果,用报表或短信的形式通知主

管副总(不得通知主管副总以外的任何人),经主管副总同意后,交由品管部技

术员安排检验。检验结果由品管部技术员上报生产副总及抽检责任人,并且双方 做好记录。

(三)品管部内部抽样对比

第29条、内部抽查,为了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品管部要对各检验岗位人员进

行内部抽检。规定如下: 1.抽检人:品管部技术员。2.抽检方式:抽签或摇号均可。见证人品管部部长和技术员。3.抽检频次: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篇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质量控制

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已普遍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材料,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材料,以其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等特点在高等级路面基层施工中被广泛应用。S323徐海公路大修改善工程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过程中采用场拌机铺,振动压路机碾压并遵循“先摊铺,后碾压,最后整形光面”的工艺方法,较好的达到了规定的质量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要求较严格,为控制基层施工质量,提高效益,对施工机械、施工人员、施工组织都有较高的要求,中间如有一环出了问题即造成一批混合料作废。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加以控制,不仅能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首先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1)把握检测关

每天对原材料级配和含水量、混合料级配和含水量、水泥剂量和粉煤灰含量、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检测。(2)把握时间关

由于水稳碎石的结合材料---水泥的固有特性,时间因素对整个施工过程尤为重要,施工中要严密组织、科学控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确保施工一次成功,一般从混合料拌和到碾压结束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3)把握养护关

养护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形成和干缩性影响非常大,所以要充分重视水稳基层的养护工作。派专人负责对已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养护,养护采用麻袋湿养,养生期不少于14天,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1对原材料的控制 1.1碎石

要严格控制碎石级配,以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性。碎石最好是定山厂、定筛孔尺寸,建议山场破碎机采用35mm、22mm、6mm的筛孔规格。碎石的压碎值≦30%,硫酸盐含量<0.25%。1.2水泥

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和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标号32.5#,经检验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若采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进场入罐时,出炉天数大于7天,且安定性满足要求;入罐温度不高于50℃,若高于50℃必须使用时,应采取降温措施。1.3粉煤灰

粉煤灰中SiO2.Al2O3 和Fe2O3 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小于20%,比表面积大于2500cm2 ∕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对于湿粉煤灰其含水量不超过35%,含水量过大时,粉煤灰易凝聚成团,造成拌和困难。如进场含水量偏大,可采用打堆、翻晒等措施,降低含水量。1.4水

凡是饮用水均可使用。2混合料组成设计

2.1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时,应先确定碎石合成比例,水泥、粉煤灰采用外比。

2.2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2.3根据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制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规范规定的温度下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大于或等于4MPA。严禁用增加水泥剂量来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因为水泥剂量大容易使路面基层产生干、温缩等非荷载裂缝;徐海公路S323TA1标的配合比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一点,采用1%的粉煤灰替代水泥以降低结构层的收缩性。2.4根据试拌、击实试验以及试铺来验证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终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1拌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应配备产量大于400T/H的拌和机,拌和机至少要有五个进料斗,应配置2个50T的水泥罐或1个80~100T的水泥罐,并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所有料斗、水箱和水泥罐应配备高精度电子计量器,并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2)工程技术人员应在每天开始拌和前,检查料场内各材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之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并根据天气、气温、早中晚等具体因素适时调整加水量。(3)必须专设工程技术人员对混合料进行检测和控制,拌和过程中每小时至少检查一次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特殊情况随时检查)。每个工作日上、下午至少检查一次混合料的级配,出现问题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不得擅自处理。

(4)在拌和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在拌缸处指定专人观察混合料的颜色及水泥下料情况,确保含水量、水泥剂量准确,严禁将不合格的混合料运到摊铺现场。

(5)拌和场负责人与摊铺现场负责人应保持联系,随时通报彼此运转情况,以便对方采取相应措施。

(6)设专人记录每车料的拌和时间、出厂时间,以此作为前台收料摊铺的依据。

3.2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运送混合料的车辆应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并且数量满足施工要求,以保证拌和摊铺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2)运送混合料的车辆应配备覆盖混合料的帆布或彩条布,严禁混合料暴晒。接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避免混合料产生离析。(3)应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处理抛锚车辆,保证运输车辆处于完好状态,及时、安全、迅速地把混合料运到摊铺现场,运输时间超过30分钟作废料处理。

3.3测量放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认真复核水准点、中线桩,根据设计标高定出高程控制桩,直线段每10米、曲线段每5米布设中桩,边线按超出设计宽度20~25cm 控制。

(2)每断面设4个控制点(每机2点),测量摊铺前的标高、摊铺后的标高以及碾压后的标高,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松铺系数。3.4摊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应将作业面内的软土、浮土、积水等清除干净,同时将作业面内的表面洒水湿润。

(2)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确保摊铺机处于良好状态。(3)根据摊铺计划提前做好路肩培土,并设专人维持交通,确保交通安全。

(4)摊铺时应采用两台功能一致的摊铺机进行梯队摊铺,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时应相距5~8米。无超高路段先摊铺边部,前一摊铺机边部走钢丝,中部走移动梁,后一台摊铺机中部走已摊铺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部走钢丝。两台摊铺机要均速协调作业,摊铺厚度、松铺系数、振动频率、行进速度等要保持一致。合理控制摊铺速度(1台400t/h拌和机作业时速度为1.1m/min)。摊铺现场应严格杜绝“车机互等”现象:即既不能因摊铺机等运输车而影响已铺好段面的压实;也不能让车辆长时间的闲置等待摊铺增加延迟时间,前后场应协调作业、步调一致(5)摊铺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确保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为确保摊铺的平整度,摊铺机在进行摊铺时应严格按照试验路确定的摊铺速度匀速连续摊铺,严禁一会快,一会慢。

(6)专人记录每车料开始摊铺时的桩号、开始摊铺的时间以及摊铺终了时的桩号和摊铺结束的时间,并记录摊铺机停止摊铺的时间。(7)现场施工人员认真检查摊铺的均匀性,对局部出现的蜂窝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8)每天施工结束后的工作缝采用整齐后直接碾压和再施工时用切缝机切齐等方法进行处理,并安排专人埋植工作缝标记桩。3.5碾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为了保证基层压实度,缩短延迟时间,应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组合,徐海公路S323TA1标采用的组合形式为: 初压:振动压路机1台(CA30型),前静后振1遍。复压:振动压路机2台(YZJ-18型),前振后振各1遍。终压:30T胶轮压路机2台,各稳压1遍。

(2)施工前向压路机操作手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碾压方法、碾压顺序、错轮宽度以及碾压的速度。

(3)在碾压路段上设置碾压路段显示牌,显示牌上应写明碾压段落的起讫桩号以及碾压段落第一车料的拌合时间,以便随时掌握总的延迟时间。

(4)无超高路段由边到中碾压,在保证边部压实(每台压路机在边部多压一遍)的同时要防止混合料侧相位移,碾压速度一般为1.8~2.2KM∕H ;压路机换档要平顺,严禁急刹车拉动、推挤结构层;压路返回。在摊铺机方向换档位置要错开形成齿状且原路返回。另外,要确保结构层在允许延迟时间之内达到规定压实度。对碾压过程中的局部干燥处要安排用喷壶洒水湿润。

(5)专人记录每台压路机的碾压趟数以及每一趟开始碾压的时间和碾压终了时间,碾压时间记录人员与拌合、摊铺时间记录人员每天开始施工前统一对表,每天施工结束后,时间记录人员应认真整理时间记录表和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确定第二天的碾压速度。

(6)碾压应在水泥终凝前及试验路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7)严禁压路机停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上,以免破坏基层;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路段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8)碾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查,为了减少振动对压实度的影响,应与正在碾压段落间隔一段,每碾压段应按抽检频率要求随机进行检查,压实度检查完后应迅速将试样送到工地试验室检查含水量(由于试验量大,建议采用燃烧法检查含水量)。试验人员根据压实度试验结果认真分析,并及时提供给碾压负责人,以方便碾压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6养生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用湿润的麻袋进行覆盖,严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暴露。(2)养生期间,洒水车应行驶在另一半幅,不得碾压已做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同时洒水车的喷头应采用喷雾式,严禁采用高压式胶管直接喷洒。对未洒到的地方采用小型手推洒水车进行补洒。(3)专人负责检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潮湿状态、洒水的均匀性,同时认真观察裂缝产生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和标记。(4)养生期不少于14天,养生结束后及时做下封层。3.7交通管制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期间,严禁一切车辆通行。

(2)在养护路段上设置一定数量的安全标志,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排专人加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水泥质量检验报告单 篇6

关键词:混凝土开裂,耐久性,碱含量,细度

0 引言

水泥和混凝土是两个紧密联系但却缺少沟通与交流的行业。水泥行业很少了解现代混凝土的特点、在耐久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与水泥质量变化的关系。在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中, 也很少将水泥作为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特别是缺乏从足够的历史跨度考察水泥质量变迁给混凝土耐久性带来的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是其暴露在特定使用环境下抵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能力。引起混凝土破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冻融和盐冻破坏、钢筋锈蚀和碳化、碱集料反应、化学侵蚀和磨损等, 混凝土耐久性破坏可分为由化学和物理两方面的作用引起的。化学作用包括内部化学作用 (碱-硅反应、碱-碳酸盐反应等) 和外部化学作用 (硫酸盐、氯化物、以酸式碳酸盐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和阴极氧气等的侵蚀) 。物理作用包括反复的干湿、冻融循环及由此引起的盐结晶作用和温度效应。一般认为, 除磨损外, 其他破坏因素均与有害物质如H2O、CO2、SO42-、Cl-和H+等侵入混凝土密切相关, 即只要这些有害物质不进入混凝土中, 混凝土的损伤就非常小。因此, 耐久的混凝土首先必须是密闭的, 即混凝土应具有很好的抗渗性, 同时, 混凝土应该是近乎于不开裂的, 即裂缝数量很少, 裂缝尺寸特别是宽度很小。但近年来实际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成为混凝土不能耐久的首要和主要原因[1]。半个世纪以来水泥质量的变迁是导致混凝土容易开裂的重要因素。

1 混凝土渗透性对耐久性的影响

广义的混凝土渗透性是指气体、液体或者离子在压力梯度、浓度梯度或者电位梯度作用下, 由高压力、高浓度或高电位, 向低压力、低浓度或低电位方向渗透、迁移的性质或能力。除磨损以外的混凝土的诸多耐久性因素均与混凝土的渗透性有关[2]。混凝土的抗渗性包括了抗水渗透性、抗气体渗透性和抗离子渗透性。三种渗透性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3], 也可能彼此相关性不强。

库马尔·梅塔曾经提出了一个混凝土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劣化的整体模型[4], 见图1。该模型认为, 无论何种破坏形式, 冻融破坏、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 还是硫酸盐侵蚀, 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膨胀、渗透性, 进一步对混凝土耐久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杨钱荣等[3]认为混凝土渗透性与Cl-侵入、碳化和硫酸盐化学侵蚀有一定相关性, 渗透性对一些膨胀引起的破坏如冻融破坏、硫酸盐结晶破坏和碱集料反应等影响较小, 并基于这种认识修正了库马尔·梅塔提出的耐久性模型, 见图2。

比较图1和图2两个混凝土耐久性模型, 图2较之图1单独表示出一些膨胀引起的破坏 (冻融破坏、硫酸盐结晶破坏和碱集料反应) 机理。

图1和图2都强调了裂缝对于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了裂缝对渗透性的影响。这与按照分解论的方法将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作为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综合指标[5]有很大不同。

基于对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危害程度可将混凝土的空隙划分为无害孔级 (<20nm) 、少害孔级 (20~100nm) 、有害孔级 (100~200nm) 和多害孔级 (>200nm) 。不同水灰比的孔结构如图3所示[6]。

图3显示, 在混凝土水灰比为0.30~0.65区间, 多害孔和有害孔所占比例很少, 少害孔占多数比例。并且随着水灰比降低, 多害孔和有害孔所占比例减少。

因为混凝土渗透性与强度具有一定相关性[7], 强度越高, 渗透性越低。因此非常严格的混凝土渗透性指标将导致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而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的提高, 会明显增加混凝土开裂风险[8]。混凝土的可见裂缝的最小宽度为20μm, 比多害孔级 (>200nm) 的尺度高出2个数量级。显然, 裂缝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危害更大。基于菲克第二定律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几乎全部是在试验室使用小试件进行试验, 通常这种试验室的小试件不会开裂, 由此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也就完全忽视了混凝土开裂对耐久性的严重影响。这些试验结果不断强调降低渗透性, 在混凝土工程中则引导了混凝土强调降低水胶比, 增加强度, 进而误导水泥不断增加水化活性, 导致混凝土开裂风险增加。

2 混凝土裂缝对耐久性的影响

理查德·W·伯罗斯[1]认为,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混凝土结构严重劣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在于:①水泥强度提高;②水泥使用量增加。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近似观点[9,10]。在世界各国的土木结构规范中, 对混凝土结构都有限制最大裂缝宽度的条文, 其本意主要出于使结构在预定的服役期内满足耐久性和适用性的要求。在使用荷载下, 只要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规范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 结构就具有要求的耐久性和适用性。

美国ACI 224R-90混凝土结构设计里所规定的裂缝的允许宽度如表1所示。

英国规范对暴露在特殊侵蚀环境条件下的允许裂缝宽度取为保护层厚度的0.4%, 而在一般情况下取允许裂缝宽为0.13mm。

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所规定的在荷载作用下表面横向裂缝宽度如表2所示。

日本土木工程协会根据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覆盖物对钢筋混凝土的可容许表面裂缝宽度做了定义, 具体如表3所示。

注:变量“c”是钢筋保护层厚度, 通常大约为20~30mm。

上述这些对于混凝土裂缝的规定, 都是基于钢筋受力达到屈服强度时的变形, 穿过保护层到达混凝土表面仍然是等宽度的假设, 从而得出混凝土裂缝的允许宽度大致为0.2mm。但这一规定与混凝土耐久性并无直接关系。国内制定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时, 仍然沿用了这一指标。国外这种做法也很普遍。库马尔·梅塔教授曾经批评美国ACI的裂缝委员会和耐久性委员会两者互相不通气, 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这一重大问题。他认为混凝土内部裂缝延伸发展到达表面, 环境中的侵蚀性介质, 首先是水分就会通过裂缝向内传输, 而其传输速度要比按照菲克定律通过混凝土孔传输的速度大几个数量级。混凝土体内产生的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硫酸盐侵蚀或者冻融破坏, 其共同点是反应产物都会吸水膨胀, 从而使裂缝开口加大, 导致更多侵蚀性介质进入, 最终导致结构破坏。存在于侵蚀性介质的混凝土在裂缝宽度远小于0.2mm时, 其耐久性就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危害。GB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限定很容易让人误解, 以为小于该规范规定宽度的裂缝就是对混凝土耐久性无害的。事实上, 所有可见裂缝甚至包括不可见裂纹对混凝土耐久性都是有害的。如今, 在实际的建筑物中, 可见裂缝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黄士元[8]从混凝土最早期的力学性能分析了早期裂缝的成因。他认为, 对受约束的混凝土, 其开裂条件为:

式中:

ε———混凝土的应变;

Rp———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εL———混凝土的极限应变。

当混凝土所产生的应变大于它的极限应变时, 混凝土就产生开裂。表征混凝土开裂的参数不仅是收缩值, 更本质的是极限抗拉应变值。对上述公式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提高混凝土 (水泥) 的抗拉强度可以减少开裂风险。混凝土拌合物成型的最初几个小时, 还没有形成凝聚结构, 此时主要表现为黏塑性。随着水化进行, 塑性减少, 弹性模量增大, 成型后4~8h弹性模量从10~100MPa迅速增长至104~105MPa, 增加了3个数量级, 而此期间抗压和抗拉强度只有很微弱增长。极限抗拉应变由2h时的4.0×10-3急剧下降至6~8h时的0.04×10-3左右, 即极限应变减小2个数量级。因此成型后6~8h极限抗拉应变达到最低值。可见, 凝结阶段是新拌混凝土极限应变值最小、最容易开裂的阶段。水泥过高的早期水化速率, 导致混凝土弹性模量过早增加, 同时早期化学收缩增加, 早期水化热增加, 温度应力增加, 最终导致混凝土开裂风险增加。

同理查德·W·伯罗斯一样, 库马尔·梅塔[11]也将混凝土结构劣化的主导原因归结为混凝土的开裂:劣化现象, 例如钢筋锈蚀和硫酸盐侵蚀, 在水和离子渗入混凝土内部时就会发生。在相互隔离的微裂缝、可见裂缝与孔隙相通时, 就产生了渗漏, 因此, 渗漏与开裂是紧密相关的。开裂的原因有很多, 然而, 最主要的一个使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的原因, 是为满足现代高速施工所采用的高早强水泥与高早强混凝土拌合物。

3 水泥碱、C3A含量和细度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3.1 碱、C3A含量的影响

自1953年开始,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布莱恩 (Blaine) 使用圆环法对199种水泥进行了开裂影响因素的试验[1], 研究工作持续了18年之久。由于试验样品数量巨大, 使得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因素接近的一些样品考察单一因素的影响。图4~图6列出了布莱恩部分研究结果。

图4中的样品是从布莱恩的199种试验中选取的具有相同干缩率的水泥 (包括Ⅰ、Ⅱ、Ⅳ、Ⅴ型水泥) , 24h干缩率介于0.06%~0.07%之间, 24h收缩率在0.036%~0.200%之间。图4显示, 随着碱含量增加, 水泥净浆自由收缩率近似呈幂函数下降。自由收缩率越高则表明水泥的延展性越好, 越不容易开裂。

图5显示, 随着碱含量增加, 水泥砂浆收缩环开裂时间近似呈幂函数下降。这个试验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 非常低的碱含量可以得到让人意外的延展性 (抗裂性的近义词) 。23号样品因其极低的碱含量, 开裂时间比正常碱含量 (K2O+0.5Na2O=0.5%) 的水泥增加了9倍。

图6的试验结果与图5得到近似的结论, 同时表明C3A也对水泥开裂有明显不利影响。

20世纪80年代斯普林根施密德发明的一种混凝土约束开裂试验装置, 并使用该装置进行了800多组试验[1], 得出的结论是:碱对温度收缩开裂有显著的影响。

清华大学使用碱含量不同的两个水泥厂的P·Ⅱ52.5R硅酸盐水泥进行了相同条件的混凝土圆环开裂试验。混凝土水胶比=0.3, 成型温度18℃;室内放置24h后拆模并在室外负温下放置, 观察开裂时间和裂缝宽度, 见图7。由图7可见, 高碱水泥出现开裂的时间更早, 裂缝的宽度更宽。

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经在水泥厂的实际生产中发现水泥碱含量对早期化学收缩的巨大影响[12]。由于石灰石碱含量增加, 使得熟料碱含量达到1.35% (Na2O+K2O) 时, 进行饼法安定性试验的试饼发生了开裂, 但没有任何翘曲。裂缝是由于高碱导致水泥早期水化加剧, 早期化学收缩加大造成的。顺便指出, 尽管高碱、高细增加水泥化学收缩这种说法被普遍使用, 但却不够准确。高碱只是使水泥水化产生的化学收缩可以更早显现 (可测量) 出来, 并非真正增大了化学收缩。换言之, 相对于水泥漫长水化过程, 高碱、高细只是使得十分短暂的测量期内的测量值增大了[1]。

3.2 细度的影响

依然是前述布莱恩的试验, 水泥细度对开裂的影响见图8。由图8可见, 随着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 收缩环开裂的时间更短, 即更加容易开裂。

布莱恩在总结试验结果之后得出结论:在所有影响水泥开裂的因素中, 碱含量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水泥细度。笔者认为, 水泥细度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不是本质性的, 而是细水泥使得水泥早期水化速率、早期化学收缩增加, 导致了混凝土耐久性劣化。

4 结束语

长期以来在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中采用分解论的方法, 忽视了开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巨大影响。因为在试验室进行耐久性试验的小试件是不会开裂的, 但实际结构中的混凝土却几乎是全部开裂的。事实上, 混凝土的普遍开裂是近几十年耐久性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在导致结构中混凝土开裂的诸多因素之中, 水泥是一个重要因素。半个世纪水泥质量的变迁, 使得混凝土开裂风险加大。以混凝土耐久性角度而言, 水泥质量正在沿着错误的方向渐行渐远。虽然有许多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 比如使用膨胀剂、纤维等, 但更应该从混凝土开裂的本源———水泥入手, 变革水泥质量发展方向。对此将另文讨论。

参考文献

[1]理查德·W·伯罗斯.混凝土的可见与不可见裂缝[M].廉慧珍, 覃维祖, 李文伟, 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2]赵冰华, 赵宇, 李延波, 等.高性能混凝土的渗透性与耐久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硅酸盐通报, 2013, 32 (11) :2311-2314.

[3]杨钱荣, 黄士元.对混凝土耐久性模型的思考———兼与《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标》作者商榷和讨论[J].混凝土, 2008 (4) :15-18.

[4]Mehta P K.Concrete technology at the crossroads-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C].//Concrete Technology:Past, Present and Future.Farmington Hills:ACI SP-144, 1994:1-31.

[5]巴恒静, 张武满, 邓宏卫.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标———抗氯离子渗透性及其研究现状[J].混凝土, 2005 (9) :18-19.

[6]Han Y M, Hong S K, Doo S C.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pore diameter and chloride diffusivity in various concrete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6, 20 (9) :725-732.

[7]李伟文, 冷发光, 邢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研究[J].混凝土, 2003 (5) :29-30.

[8]黄士元.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混凝土, 2003 (7) :3-9.

[9]黄士元.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混凝土, 2000 (7) :3-6.

[10]刘加平, 唐明述, 田倩.裂缝对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工业建筑, 2008, 38 (增刊) :845-849.

[11]Mehta P K.Durability-critical issues for the future[J].Concrete International, 1997, 19 (7) :27-3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篇7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级配;含水量;离析;裂缝;摊铺碾压

0.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是近几年新兴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底基层、基层施工的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型式。作为沥青混凝土的下承层,因其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性,力学强度可视需要而调整以及整体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正受到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青睐。但因其材料级配、水泥剂量、摊铺碾压、离析处理、成活时间及工后养生在实际施工中较难控制,稍有不甚就会产生裂缝,厚度、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缺陷,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使许多施工企业谈之色变。本文通过对以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合肥北环段)路面基层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材料控制、生产拌制、摊铺碾压等环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合肥北环段)地处上海-武威国家重点公路的中部,是西部开发大通道合肥~西安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三纵四横七连”公路主骨架规划中的“一横”(即南京-合肥~叶集公路)的重要路段。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合肥、六安两个重要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而且与沪蓉及京福国道主干线、东营~香港国家重点公路、六安~武汉高速公路等也连接了起来,构成皖中皖西地区高速公路骨架。

本项目起点位于肥东县路口,接已建成的京福国道主干线徐州至合肥高速公路,终于长丰县长岗,接建设中的合淮阜高速公路和合六高速公路六安段。路线全长41.007公里。

2.水稳层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2.1离析

(1)石料厂在生产时片面的为了追求较大产量,把轧石机的最大筛孔一般都改为36mm左右,从源头造成了31.5mm、26.5mm这两档粒径偏多,从原材料上造成了离析。再就是在运输堆放过程不大注意,产生了较大粒径和较小粒径的分离。

(2)级配离析。粗骨料含量较多、细集料含量多,缺少中间尺寸的颗粒会造成级配上的离析。

离析会使粗骨料集中、细料集中,在碾压时压实系数发生变化,使平整度受到大的影响,而且离析会使混合料的均匀性发生变化,影响水稳层的耐久性。

2.2裂缝

开裂是由于强度未完全形成前温度变化产生的温缩开裂和含水量大小产生的干缩造成的。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也会引起水稳层的纵向和横向裂缝。水稳层裂缝的产生,经过一定时期以后会反射到沥青层,引起沥青层开裂,会引起路面的水破坏,大大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3.原材料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这几种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强度为32.5级,采用缓凝水泥,3天胶砂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6MPa,3天胶砂抗折强度应不小于3.5MPa,安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小于5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不得采用。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5%,改善粗集料的加工质量采用锥式、锤式、反击式破碎机代替落后的颚式破碎机进行细碎,尽力减少针片状颗粒以达到减少集料中的空隙,筛分必须保证偏差不能太大。细集料中0.075mm筛通过量必须小于12.5%,砂当量宜不小于60%。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因为细集料中土含量很低时,其塑性指数对强度影响很小,随着细集料比例的增加,塑性指数对强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限制细集料的塑性指数。为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应加强各类原材料的检测和验收,在进场过程中加大频率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工程中。

4.配合比设计

选择三种不同比例的级配,确定不同水泥剂量下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不同水泥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出合理的水泥用量。然后根据试验段的铺筑效果,确定出施工配合比,使混合料达到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有经济效益、降低质量成本,又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减少现场横向裂缝)和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不离析,混合料均匀性好),对施工配合比还要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虽然我们的集料在料场都是分级堆放,但在实际进料过程中不管是甲供还是我们自己在市场采购、自己生产加工,在不同时期集料粒径都有一定的波动性,有时波动性还比较大,所以就要对施工配合比进行微调以便指导施工。

5.摊铺碾压

5.1摊铺

采用两台摊铺机(尽可能同型号)一前一后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为了保证标高和平整度,纵向接合都采用移动式基准线,并一起进行碾压。上下层纵向结合部位置应错开,距离不小于0.5米,尽可能避开行车道位置,由于水泥稳定土受摊铺时间的限制,在摊铺前必须认真检查摊铺及碾压设备,确保其完好状态,以免由于机械故障造成中途停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要加强摊铺现场与拌和厂之间的联系,以应付紧急情况。摊铺机的摊铺效果必须满足摊铺料不离析,级配良好、稳定,平整度、横坡均符合规范要求。摊铺机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均匀行驶,不宜间断,以避免出现“波浪”和减少施工缝。试验人员要随时检测成品料的级配和水泥剂量,并及时反馈拌和厂。要有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如果发现粗集料窝应于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此项工作必须在碾压之前进行,严禁薄层贴补。

本标段混合料摊铺采用两台ABG423摊铺机梯队作业,一前一后保证速度一致、摊铺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路拱坡度一致、摊铺平整度一致、振动频率一致、使得两机摊铺、接缝平整。

5.2碾压

①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分界标志。

②碾压应遵循实验段确定的程序工艺,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动不起浪、不推移。压实时可以先稳压→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测压实度。压实度要是不够,再补压。

③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④压路机倒车换档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倒车时沿原路返回,换档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档倒车位置要错开。

⑤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第1~2遍宜为1.5~1.7km/h,以后各遍为1.8~2.2km/h。

⑥压路机停车要错开,而且离开4m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⑦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急刹车。

⑧碾压必须在水泥初凝前(即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轮迹。

本标段采用18压路机两台,22压路机两台,26胶轮压路机一台。一台18压路机前进时静压,后退时弱振;另外一台18压路机和两台22压路机前进和后退时都采用强振,每台压路机碾压时都采用重叠半轮的碾压方式碾压,最后采用26胶轮压路机稳压光面。

6.结束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要做好外,做好水泥稳定层要有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良好的施工组织计划,才能有把握做好。但是,影响水泥稳定层施工、质量因素太多,有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天气原因、机械设备等,面对这些诸多因素不出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找出合理的途径加以解决。 [科]

【参考文献】

[1]合六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指导意见.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上一篇:励志感恩心得下一篇:网络广告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