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推荐9篇)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1

姓名:宋科刚

《大学生成才与社会需要》课程结课论文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2年5月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适应性改革不断深化、拓展的新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在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经历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育市场化、人才市场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增强。在这一形势下,大学生自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无论对个人成功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将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引起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字: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育市场化、人才市场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增强。而且,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呈急剧扩张之势,不断壮大的大学生群体优势不再,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天之骄子,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和就业压力,大学生自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无论对个人成功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地定义

广义上的社会适应性是指以培养社会适应性良好的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人文环境的改善为主,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使学生未来进入城市、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角色与就业生涯的需要,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社会适应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它所表示的是个人或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积极的互动关系,是一种良好的关系状态,具体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使自己与社会环境协调、和谐的状态。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是指在校大学生或离校大学生,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达到的与社会相协调的和谐状态。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1)学习适应性方面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学习,保持适当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效等综合的学习行为过程。包括学习动机适应,学习身心适应和学习环境因素适应。

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影响最大,学习目标是学习动

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处于理想的真空状态,在学习上没有需要根据新情况重新确立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还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是很感兴趣,在我所在的专业都是接受学校调配到本专业而非第一志愿选择。综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2)社会生活适应性

生活适应性在是指大学生离开父母到大学宿舍和舍友在一起生活,需要独立处理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在相关事务上做一些决定时也不能像在家一样可以随时与父母商量。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大学生德智体美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各方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学生能够与舍友良好沟通多数大学生能够面对困难。

但是许多同学对未来的准备,还处于茫然状态,很多人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以后该干嘛,既没有对未来作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信心面对未来。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的保护圈中成长。家长长期的溺爱,让孩子在独立处理事务和做决定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所以许多大学生在事务的处理上不果断、不理智,甚至于面对未来不知所措。

(3)社会交往适应性

社会交往适应性指的是个体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维护人际网络的稳定。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要想很快的适应环境就必须要与环境中的人产生互动。在大学中一个宿舍住着6个人可能他们来自四个以上的省份,从全国各地走进同一所大学,而且在以后的几年里,他们一直都要处理微妙而又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要不断的去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交往圈子。

许多大学生入学以后很快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有的人四年了没有几个朋友。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所以他们交往的聚集区在宿舍。但是许多同学把这宝贵的时间交给了电脑,交给了游戏,交给了网友。或许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中是焦点,在他身边聚集这许多人,可是他们毕竟要回归现实。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顺利的传达信息,不能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4)社会工作适应能性

社会工作适应性指大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实践能力以及毕业离校后迅速投入社会工作的能力。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洗去书生气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调节自我,增强社会适应性,为以后踏入社会搏于重任做好准备。

目前,有部分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优异,在考试中也能考得好的成绩,在实践中却是频频出错,造就了人们对大学“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错误认识。在教学中,没有坚持从现实中引入课堂教学,再回归现实的学习方法,是造成实践能力差的原因之

一。除此之外,团队合作少,许多大学生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他们不愿意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三、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对策研究

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①

良好的社会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大学生顺利就业以及就业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表明,一个社会适应良好的大学生往往容易为用人单位所接纳;反之,则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一个社会适应良好的大学生在走上社会获得用武之地后,往往能很快熟悉周围的环境,主动地与同事、领导、朋友等交流,很好地与其相处,因而不仅生活工作心情舒畅,而且能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相反,社会适应性差的大学生,或自负、孤傲,或自卑、胆怯,或消极、抱怨,或敌对、反抗,那么他即便满腹才华,也很难得到别人的欣赏、接纳,他所遭受的往往是排斥。那么我们该如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呢?

(1)树立学习目标,增强学习适应能力,自主高效的学习。

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不良将会滋生诸多学业问题和心理问题。同时,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其今后的社会适应水平。由此可见,增强学习适应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一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习自觉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内在动力;利用动机迁移,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二是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自主权”,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成就的个性心理品质。四是,针对不喜欢所学专业的的学生,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无论自己学什么,都能够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2)独立决策,未雨绸缪,树立远大理想。

大学生应该主动脱离父母的羽翼,积极承担生活,勇于面对现实。做到能进能退,能取能予,能胜能败,能伸能屈,不能动辄成为忧郁王子、伤感丽人。更重要的是,处理问题要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要勇于走出困境。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现实,树立远大的理想,按照预定的计划务实求成。

(3)注重提高沟通技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熟悉社会规范,加快社会化进程并且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熟悉社会规范。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加快社会适应的过程。一是熟悉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相互尊重是人际交①夏金元.强化素质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

1往中的首要原则。当然。在人际交往中还应当遵循平等、真诚、宽容、互利等基本原则;要明礼好仁、平等尊重、团结互利、真诚守信、相容谅解,要学会赞美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灵,要掌握并学会运用批评、建议的艺术。二是树立成功交往的信心。通过多与别人交往,可以增加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机会,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三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四是学会并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实践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大课堂,洗去书生气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调节自我,增强社会适应性,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把实践教育与教学工作融为有机整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课题,在实践教育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和针对性。此外,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己的重要组织,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对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这既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需要。因为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与社会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求得个人与社会双赢的良好效果。同时,积极培养与引导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加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夏金元.强化素质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笪学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9年06

3.张萍.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危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1-5.4.张秀秋,单常艳.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研究评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60-61.5.张梅.谈青年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2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俱乐部,现状,模式

1. 前言

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体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体育教学的问题,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须将其放在高校教育的大系统中去, 和学校各项工作融为一体方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 发挥其作用, 并获得健康发展。

近年来, 我院大学体育进行选项课教学得到积极推广, 受到了广大师生欢迎, 它打破了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主动性, 更好地培养了同学们专项技术水平和运动兴趣, 为终身体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 近年来, 各高校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正是体育俱乐部教学这种模式鲜明的优势。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如何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使学生在个性上得到发挥并终身受益, 在实践教学中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从宁夏师范学院大学体育和体育俱乐部现状入手, 进一步对宁夏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因及改革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俱乐部模式设置整合, 以期对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理论的丰富与充实做出些微薄贡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 通过对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查寻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文件政策、大学体育和体育俱乐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相关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访谈法

为了掌握目前我院体育与健康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 笔者先后与我院现任和历任主管体育的相关领导和专家教授进行访谈, 获取研究的有关信息。

2.3 实证研究法

对所研究的现象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宁夏师范学院大学体育现状分析

3.1.1 大学体育总体现状

宁夏师范学院大学体育目前课程设置状况为:大学第一学期为基础普修课, 按班级集体授课, 教学内容包括田径 (短跑) 、篮球、排球、足球、武术 (太极拳) 、体操 (技巧、单双杠) 。考核内容及标准为:平时考核占10%, 素质考核占30%, 技术考核占60%。大学第二、三、四学期为选项课,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3个学期至少选2项目进行学习, 学习按所选项目分组授课, 课程设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武术、跆拳道、户外运动11个项目, 考核标准由各项目分别制定执行。大学三、四年级目前未开设体育选修课, 大学一、二年级的病残学生也未开设体育保健课。

3.1.2 第一学期大学体育状况

第一学期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体育课与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重复、教学形式也与中学体育课雷同, 唯一不同的就是上课时间比中学体育课延长了一个小时。表现为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形式、内容的兴趣程度和参与意识不高, 部分学生甚至反感体育课, 但为了修学分和应付考试又不得不上大学体育课, 这样的大学体育课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丰富体育文化的渴望和追求, 更不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1.3 第二、三、四学期大学体育状况

我院第二、三、四学期大学体育自2009年起实行选修, 通过六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所设置的课程项目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但同时也暴露出很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之处。第一, 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上课环境、选修课考试标准不规范等客观原因以及部分学生怕苦、怕累、怕考试不过关等主观原因对学生选课动机的影响, 造成目前选项课程分组人数差距较大。例如, 健美操选项课平均每班人数为28-35人, 表现为上课人数多、空间小, 组别多, 音响设备互相干扰, 教师的讲解难以辨听清楚, 教师的示范直观效果降低等。而武术、网球等课程平均每班人数只有15-20人, 甚至出现个别选项人数低于10人而无法分组教学的情况。第二, 由于目前实行网上选课系统, 部分学生在教务处打开系统选课的时间不积极, 导致没有选课, 在上课的时候没有课上, 学校不得不在开学第一周再次打开选课系统, 让学生补选和重选, 导致学生频繁更换选项, 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及成绩的评定, 造成选项课的混乱状态。第三, 由于学校今年新的教学工作量政策的执行, 对大学体育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影响, 政策办法对大学体育教学组的人数有了严格的规定, 总体来说对大学体育教学班和教学组的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增加, 一个教学班人数为45人, 选项组的教学组人数为30人, 对于像篮球、排球项目一个教学组人数为30人, 教学效果势必要受到很大影响, 学生练习的次数和频率远远达不到所需的要求。

3.1.4 大学体育教材与课程建设状况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体育教师, 积极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通过使用大学体育教材, 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受益。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 要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大学体育教材建设对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校在2005年以前曾经使用过3年《师专体育》教材。自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 大学体育至今没有使用教材。鉴于目前我校大学体育无教材的状况, 体育学院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积累了大量的大学体育的实践经验, 特别在各个专业项目课程中积累了较多的优秀讲义和教学成果。教学方法的更新, 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无合适的教材选用, 《师专体育》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体育学院教师自编的《大学体育》教材亟待出版使用。

3.1.5 体育选项课的师资和场馆设施状况

对开设的选项课程随意性较大, 主观性较强。表现为课程项目的设置与专业师资的配置不协调、与场地设施的配置现状不协调。例如, 在本学院现有的教师中, 专项为田径的教师占8人, 篮球7人、体操4人、排球3人、乒乓球3人、武术4人、足球1人、健美操1人、体育舞蹈1人, 根据选项课设置情况来看, 专项师资力量较多的田径课、体操课并未开设;根据各选项课选修人数来看, 专项师资力量较少的健美操和网球课却是学生选修率最高的项目, 其次是羽毛球课, 但专项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另外, 由于一些体育场馆及设施目前尚处于待建、在建状态, 部分课程如羽毛球、乒乓球课受天气及场地影响, 教师只能以基本身体素质课来代替专项技术课。而场地数目最多的篮球、排球场地却因为学生选修率较低 (由于篮球、排球场地在室外) 而未能充分利用, 只能闲置。

3.1.6 大学体育教学管理和监督机制

大学体育教学质量难以监控。由于部分教师对大学体育不够重视, 也缺乏明确的教学大纲和科学的教学进度, 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 加之因天气、场地、器材等原因的影响而不能完成教学内容。大学体育课大部分是实践课, 在室外授课, 流动性大、地点分散, 致使大学体育课难以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难度增大, 难以对教学效果及课程作出科学评估。

3.2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俱乐部现状分析

3.2.1 体育俱乐部总体状况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延伸, 它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技能, 从而增强身体素质;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健身指导, 使学生们的锻炼更加科学、合理, 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院体育俱乐部由于挂靠的单位部门不同主要有两大类别, 一类是挂靠单位是学校团委, 一类是挂靠单位是体育学院。在学校团委挂靠的体育俱乐部有8个, 分别是舞蹈啦啦操体育俱乐部、排球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轮滑俱乐部、体育舞蹈俱乐部、武术俱乐部、街舞俱乐部、网球俱乐部。在体育学院挂靠的体育俱乐部有12个。通过调查发现, 我院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和运行领导不够重视, 指导教师热情不高, 学生们参与意识不强以及经费、场地等问题。体育俱乐部中, 主要集中在:民族传统项目上, 俱乐部的数量比较少, 项目分布不均匀,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院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

3.2.2 体育俱乐部的运作机制

通过调查分析, 得出“体育俱乐部自筹活动经费, 学校给予适当支持”为主流观点。目前, 我院为鼓励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 在场地、器材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而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基本费用则通过交纳会费的方式加以解决。有时俱乐部代表学校参加某些比赛, 学校也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也是目前我院体育俱乐部采用得最基本的运作发展机制。

结论

目前, 我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为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 对大学体育和体育俱乐部加以深化改革已是目前我院势在必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大学体育和体育俱乐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意识, 加快我院大学体育和体育俱乐部改革步伐, 真正确立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也是保证学生在大学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有新内容和新信息, 并体现出因人而异的课程结构, 使学生具有更大范围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项目, 通过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又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11.

[2]肖林鹏.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3]刘平江.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 (第2版) [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4, 7.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卷调查;服务职能;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45-02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学校包含面最广、最为精细的基层工作。正所谓“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学生管理工作包含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宿舍管理、奖助评优、党员发展、就业指导等等多个方面,精细化程度及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要倾注爱心、责任和智慧。

在河南科技大学学风建设月期间,对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入学2个月后的大一新生进行了“我的大学生活”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生活、学习情况,对班级管理情况,安全意识、归属感、爱情观等多方面,如表1所示。有70%的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是比较乐观的,有55%的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好好学习,有30%学生自制力较为薄弱,有15%的学生是无心学习,占有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在日常生活方面,安全意识都较为强烈,爱情观不成熟,归属感一般。针对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学生的人性化、科学化、和谐化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当今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以人为本,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刚性的管理制度,辅导员必须严格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这样的执行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人为本”不是单纯的教师管理学生,而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管理。首先,要试着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多了解现在学生所关注的方方面面,以建立沟通的纽带。另外,与学生的交流尽量选择在学生宿舍或校园中,而非在办公室一对一的像谈判一样地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拘谨、紧张的心理,另一方面能了解到学生更为真实的学习与生活。其次,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多方面信息,比如: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学习状况,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等等。最后,认真听取每一位反映意见同学的心声,在调查清楚并综合考虑后给予改进。当老师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或观点时,学生也尊重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所作出的安排与改变,这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拓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制力

人的自制能力是一种意志力,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技能的表现,自制能力的强弱与否,对一个人一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制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与学习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表1调查问卷中反映,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学习情况调查中有30%的学生自制力薄弱,另外还有15%的学生无心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

1.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运用多种方式,自评互评相结合。根据学院情况,制定一份行为规范考核表,以检评学生的常规行为,每月评一次,将学生在一月内的不同表现通过考核表体现出来,加分减分都体现在考核表上。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重点帮助习惯差生,促其改正,长期这样,才能慢慢见效。持之以恒,及时强化。

2.提高学生自我导向能力。坚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今天在学习、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应注意纠正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做到胸中有数、井然有序、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在积极地寻求自我目标的心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能力。

3.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强化认识,自觉地、有目的地用实际行动做到自我认可的程度。

4.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对一段时期的学习、生活根据行为规范表进行对照、综合、鉴别,并周期性地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过程中,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省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建设必须要在辅导员指导下,通过学生干部的组织得以实施。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归根结底是外部因素,要想把班集体建设好,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班集体的内部力量,内部力量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学生干部的能力发挥程度。对于辅导员而言,对学生干部要选拔、使用、培养相结合,长期不断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干部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使他们乐于工作,体验到工作中的成就感,同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

选拔的过程要善于观察。首先,看学生有无意愿,对工作是否有激情和热情,这在新生迎新表现或其他活动中就会体现出来;其次,学生干部要选择责任感强,思维活跃,乐于奉献,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另外,要相信学生干部,大胆使用,给他们创造锻炼的平台。公众场合,帮助学生干部树立威信,增强同学们对他们的认同感,私下里,指出缺点,帮其改正。

可以说,一个年级有了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团队,便有了一种内在精神。班干部作为联系辅导员与学生的桥梁,作为辅导员的助手,作为全班学生的榜样,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一个班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

俗话说“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好的“车头”确立了,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会感染同学,会成为同学们的榜样,会成为一种无声的力量呼唤伙伴们去模仿。另一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需要营造氛围。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作为辅导员要充分创设和谐的氛围。在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班集体建设中,强化学生积极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发展学生正直顽强、责任心强、关心他人、努力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个性品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四、培养学生归属感,建立正确恋爱观

在表1中,有40%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归属感的,导致大一新生归属感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学习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是影响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归属感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懂得承担责任、拥有健全的心态。

在培养学生归属感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发展为己任,积极地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情感链,让他们感受到班级不冷漠,学习不枯燥,校园不陌生,而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港湾;经常性的与较为内向、孤僻的学生沟通,以鼓励促交流,给学生心灵的安慰,让每一次交流都能给学生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另外,学生归属感的培养需要从班级做起,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班级凝聚力,以好的学生干部带动全班,让学生参与班级决策,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大学生归属感缺失或是形成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恋爱,大学恋爱是一件很正常、很单纯的事情,但是真正处理好感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然而大一新生恋爱观并不成熟,有的大一新生想找个感情依靠,便自以为很成熟地去寻找那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男女朋友,实际上是把其当成了自己还未适应新的城市、新的生活而临时借用的归属感载体,还有些学生容易感情用事,容易感伤,感情受挫后,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必须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辅导员既是教育者与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者,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利用其一线学生工作人员的身份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有效发挥其教育、管理、服务职能,有针对性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供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种学习环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质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治军.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毕奎奎.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

[3]何芸.浅谈大学生的科学管理[J].教育探索,2012,(2).

[4]姜琨,张继东,乔静芝.基于辅导员微博的高校学风引领机制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2,(1).

[5]蔡■.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3).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4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人们生命、财产、精神等许多方面的巨大创伤,对于知识界则突显了灾难教育缺失的现状.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托和历史的使命,对其进行灾难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本文运用深度个案访谈法,对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映了学校灾难教育的缺位和社会灾难教育体系的不健全这一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从建立系统化的学校灾难教育体系和完善社会灾难教育体系两方面为深入研究大学生灾难教育提供参考.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G40-058 关键词:大学生   灾难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问题对策

现今许多高中仍然没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应试背景下,依然要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化学实验只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补充。所以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通常用“说实验、讲实验、画实验”等来替代亲自动手的“做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进一步的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基于这些弊病我们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动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发展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得出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所抽选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一线岗位的高中化学老师,这些调查对象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新实习的年轻教师。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高中化学教师的阶层。每位老师几乎都在不同的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具体的内容有:(1)化学实验的总体开设数量;(2)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3)当前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状况和设备拥有量;(4)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5)教师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核情况[1]。

(二)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同时将采访个别教师的调查作为辅助方法。问卷调查主要是在化学教师集体培训结束后,下发下去进行现场作答。对一些骨干教师在课下进行采访调查。调查结束后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现今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缺陷

1.实验教学开设的数量不多

通过调查显示,从总体教师的问卷中,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数量少之又少,甚至有的教师半个学期过去后都没有进行过实验教学。同时还存在实验教学方式手段僵化的问题,现今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方式依然以老师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为主,演示实验的地点也一般在教室进行。一些学校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而放弃浪费时间的实验教学。

2.化学实验资源短缺

通常情况下学校为了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该建设独立的化学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化学实验操作员。但是经过调查显示将近75%的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许多学校也因为专门的实验室建设不足,而实验仪器和药品缺失,教师有时根本就找不到做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其次一些学校及时有专门的标准化的实验室,但是也存在实验室管理不足,闲置状况明显的问题。

3.教学考核状况不理想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依然以升学率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考试的形式通常以纸质的笔试答题为主。所以化学实验被认为是化学教学的辅助。在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上也存在考核管理不严,考核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一些学校也缺少对老师实验教学的考核措施,没有建立完善教师化学实验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体系。这些都不利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改变实验教学的观念,推动教师专业进步

长期以来,高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和老师在观念上只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对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可以组织教师对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观摩化学实验,聘请专门的实验专家和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专题探讨。指导教师在加深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实验教学的专业化建设。

(二)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拥有量

首先要在化学实验的内容上进行创新,真正的使化学实验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合理的分配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比重,适当的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同时还要把实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化学实验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可以在增加兴趣的前提下,了解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生活中,以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再者学校要加大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注重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的引进多样的化学仪器和设备,对于污染严重、试剂昂贵、危险较大的化学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其次要注重化学实验内容的定量化,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设一些定量的化学实验,并与教材中定量化学实验相互承接,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三)运用多元化实验教学手段

有效的改变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进实验创新的理念,改变原有单一的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策略。首先要注重探究性和启发性化学实验的应用。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向同学提出具有探究性特征的问题。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后发表自己对实验的看法或问题。再者在进行实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实验的补充和辅助。例如对于一些不能及时或明显的得出实验现象的实验,老师可以采用录像的形式,采用“慢放”的手段,来增加实验效果的明显性。

结语: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6

调查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人员:

调查对象:大一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此次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学习、课余生活方面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更好的珍惜大学生活,让大家客观全面地做出选择,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改善不好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此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学习的课余时间里,有51%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增长课外知识,也有不少于25%的学生选择看专业用书。同时,有1/5的学生是用这些时间来玩游戏或干些其它事情。此外,大部分大学生每天学习时间维持在3个小时左右,但是也有31%的大学生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仅一个小时,而有12%的学生每天都有5个小时用在学习方面。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大学生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离开家庭生活,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有足够的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学习方向上,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学,专业课和英语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党政课和思想教育课重要。这和当今社会的剧烈竞争有多少联系。其实大学生在学习方向上是可以多方面发展的,如学好理论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学好知识一方面是完成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做一切研究以及进行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结合实践,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适当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目前,人才市场上被企业一致看好的抢手人才,近90%都是既有学历又

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出现令人尴尬的“疲软”状态。这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也反映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观。每年的寒、暑假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让参加社会实践的好机会,因此,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到相应的部门进行锻炼,把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实践检验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从实践中总结问题,带着问题来学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大学生应当给自己定好位,我们不能要求一出校门就进入管理层,而应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加强课外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学会怎么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将来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一方面我们要学好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复合型人才。

由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所得,近20%的学生有过逃课经历;对同学们之间抄袭作业的现状认为“偶尔抄袭”、“经常抄袭”及“不予理会”的占50%以上;有近50%同学课余时间基本不接触书本。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松懈而散漫。而再仔细分析,不良的学习态度并不是一贯如此的,而是有阶段性可言。因此,对散漫学习态度的成因分析也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在主观原因上,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中小学阶段的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考大学是他们学习的明确目标和主要动力来源。在此目标的指引下,解除了高考压力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已经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当然也无从谈起;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偏差。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依然抱着中学生的被动心理,过分依赖老师的课堂讲授。认为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老师的课堂讲授,而忘了自己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学习上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有些学生只对认为有用的课堂才认真对待,对那些认为没什么用的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就变得漫不经心,应付了事。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抱着“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也造成了消极学习态度的蔓延。

在客观原因上,学习教育不到位,没有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转换;学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冷门的专业,惨淡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结构单一,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授课方法呆板,是导致学生是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另一个原因。

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努力的结果,相应地,除了学生自身必要的觉悟之外,外加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学校的不懈努力之外,还需要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帮助。同时,也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正面影响和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熏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我们可以从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一些分析。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21%,500-800元之间占40%,800-1000元之间占24%,1000元以上才占13%。由此可见,40%的学生月消费金额在500-800元之间,而其次消费在800-1000元之间的占学生人数的24%,月消费金额500元以下以及1000元以上的都属于少数,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说明大学生的消费在大体上并没有过分奢侈现象。

在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发面,占了总体86%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靠家里提供,只有9%的大学生在调查问卷里选择了“一半靠家里提供,一半靠自己挣钱”这一选项,而主要靠自己挣钱的学生则只占了极少数的3%。这表明了绝大部份的大学生是纯消费者,作为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总体开支,所以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不仅仅关系到自己个人和家庭、学校,也关系到整个社会。

由调查所得的数据可知,37%的大学生有对自己的消费进行计划,偶尔进行有计划的消费的大学生占49%,从没有计划自己的消费的学生占总体的11%。这表明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在大体上是合理的、现实的,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规划。可在另一方面,大学生消费依然有不理性的一面。在饮食方面,偶尔会有与朋友共同外出聚餐和额外购买一些零食来满足食欲这些情况,这虽然算不上大的开支,不过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月的平均支出,而在一般生活用品和其他消费品上,则可能会受到潮流以及广告效应的影响而导致不必要的支出,这种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在大部分大学生中都应该较为普遍。这一点正表明了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的经验少,不能够完全理性的衡量消费价值与成本的关系。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观念和养成合理稳定的消费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消费意识,增加对于自身消费行为的自控能力,树立合理现实的消费观念以便更加理智的进

行消费,对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大学生活是人生步入社会之前的一个过渡性阶段。在大学里,各种社团活动的参加则通常被认为是大学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社团是大学生活动的主办者。又因为它们是属于非政府组织,自主、创新成为这些团体的一大特色。我校的社团活动也不乏强大的生命力,据调查所知,我校有参加社团工作的同学占了百分之89%,而其中参加2个社团以上的同学有超过67%,这足以证明我校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团并在其中学会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实践能力,丰富自我、充实自我、开拓自我的意识并不薄弱。

为了确保自己在校园社团活动中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很好地把握自己,学有余力之时还要有选择性地参与社团活动。一旦加入学生社团,参加活动就要有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参与社团及各方面的工作都学有余力的同学占41%,认为社团活动占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但觉得可以接受的同学占51%,认为社团活动严重占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并觉得难以接受的同学占8%。因此从数据中了解到,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间的安排有所欠缺,导致了社团活动占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并且体现了部分同学过分注重社团活动,而忽略了学习。还有小部分同学过分注重学习而忽略了课余时间的安排。

大学里学的东西可能是较为乏味,也许会有同学认为学到的知识派不上用场,且与以后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其实大学的学习,它的目的不仅仅要我们学到知识,还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思维逻辑的习惯。

总括来说,同学们应该学习之余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大学的社团活动,而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之余也要理性的安排好时间,不要让社团活动占用自己那么多的课余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做出正确的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规划,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从调查报告来说,大学生恋爱的目的只有20%的人当作“游戏”而已,有37%的人的观点是找一个终身伴侣,还有34%的人将大学恋爱归咎为受校园风气影响。在怎样衡量恋爱和学习这个选择上,58%的人选择了以学习为主,有29%的人选择了恋爱和学习同等重要。总体而言,大学生恋爱的选择与目的还是比较理性和理智的。他们能清楚的分辨出爱情的好处与坏处,既不盲目反对,也不一味支持。多数人对爱情都持有冷静而执着的态度。爱情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但却不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就实现。大部分学生都达成了共识,一个学生应该将学业放在

首位的。如果说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的话,那也是以学业为基础,爱情辅助学习。作为大学生,要有更好的人生观、恋爱观,这对于大学生在谈恋爱时都会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把对方作为可以相濡以沫的对象来发展和规划。但是,按20%的人把恋爱当作“游戏”和34%的人受校园风气影响的现象看来,说明大学生本身的心智和心理还不成熟,前者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后者显示出校园风气的推波助澜和大学生的盲从心理。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已经十分普遍,所以我们对爱情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这个具有极大竞争性的国度里,恋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因为在中国文化、社会的普遍观点和西洋文化的冲击下,恋爱已经变得功利性和物质性,爱情的本质已经掺入了许多杂质。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更渴望在大学这个相对纯洁的校园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和享受爱情所带来的一切。

最后,我们总结了大学生常见的几大学习与生活的问题。在学习上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求知欲望,不愿意上课,学习没有目的;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情绪出现问题。当然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他的表现远不止这四种,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一些异常表现,如个别学生不是过着紧张有序的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如同一个局外人,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学业无法完成,也很容易让其心理沿着不健康的轨道发展下去。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于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通常是处于迷茫和无助状态,这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此,我们给出建议:由于进入大学后,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大学生要学会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选课,自己检查学习效果,并且主动找老师征询意见,请老师帮助解决困难。同时,不要把学习看的太重,应该多注意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学校学的永远赶不上社会需要的。

在生活上,大学生进入校园以后,意味着脱离了以前的群体,进入了独立的生活环境,而之前向往的大学生活环境与自己心里所认为的有所差别;在校园中,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个人心中的烦恼不愿向长辈倾诉,但又急切希望新的社会环境和关系的认可。当这种心理需求过于缺乏时,大学生便会形成自闭、寂寞的心理。对此,作为大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能抱着天堂的想法迈入大学的校园,心中不能想得太美好和理想化了,不然一旦真实感受与自己的想象 的不一样,那么会感到迷茫了!大学生要为自己自订好目标,该如何与人交际,该如何扩展自己的见识,该如何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等问题,在大学这个亚社会中,我们便应该打好基础。尽可能地让自己过得充实,譬如参加社团集体活动,结交朋友;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自身体质;找份兼职工作,增加实践经验;外出旅游,增长个人见识。只有在自己不懂得去规划生活时,才会感到大学校园生活的无趣,只要自己懂得如何安排生活时间,那么便会体会到大学生生活所特有的充实感。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然而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大学是大家系统性地接受教育和建立知识基础的难得机会。这个阶段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有一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环视学习思考的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锻炼学习和研究的本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的调查问卷

性别: 男()女()班级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1.您的课余时间都做什么?()A.看专业用书 B.看课外书 C.运动 D.打游戏 E.其它 2.您对自己利用课余时间的评价?()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3.您加入了多少个社团组织?()A.0 B.1 C.2 D.3个及以上

4.您觉得社团活动挤占您的课余时间么?()A.基本不占用 B.有占用,但可以接受 C.很占用,受不了 5.您玩游戏情况(不玩填无)()A.大型网游 B.小型休闲 C.竞技类 D.其它 6.您有没有因为不正当原因而逃课?()A.经常 B.偶尔 C.从不 7.您平时用于学习的时间?()A.1小时左右 B.3小时左右 C.5小时左右 D.更多 8.您对大学生活适应的状况怎么样?()A.适应了 B.不适应 C.不知道 9.大学到现在为止,你最后悔什么?

A.学习不够用功 B.没有增长什么阅历 C.简历很空荡 D.无怨无悔

10.在生活上,您对消费有计划吗?()A.有 B.偶尔有 C.从没有

11.您的生活费的来源是什么?()A.主要靠家里提供 B.一半靠家里提供,一半靠自己挣钱 C.主要靠自己挣钱 12.您一般的月消费金额大概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800元之间 C.800-1000元之间 D.1000元以上 13.您认为大学生的恋爱的目的是?()A.当作“游戏”而已 B.找一个相伴一生的人 C.受校园风气影响 14.您怎样衡量谈恋爱和学习?()A.学习是首要 B.恋爱是首要 C.学习恋爱同等重要 D.学习恋爱都不重要 15.您在课余时间有做兼职的经历吗?()A.经常 B.偶尔 C.没有

16.在大学生活中,您认为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可多选)()A.人际关系学B.专业课方面的加强

C.党政课思想教育D.英语或其他语种语言能力提高 17.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如何对待?()A.独立完成 B.经常抄袭 C.偶尔抄袭 D.不予理会 18.如果你晚上睡的很晚,通常是因为(可多选)

()

A.宿舍“卧谈会” B.玩电脑或看小说

C.拓展课外知识,求知欲旺盛 D.考研或就业压力大,不努力不行 E.课业繁重,作业太多 19.谈谈您最近在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上的遇到烦恼。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有可能接触锐器的门急诊护士58名作为调查对象。护士15名, 护师28名, 主管护师15名。工作年限0~30年。

1.2 方法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 发放调查表一人一卷, 填后随时收回。发放调查表58份, 收回58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年龄、职称、科室、工作年限以及在2006年内发生锐器损伤的次数, ①锐器损伤发生次数;②损伤环节:如拔除穿刺针等;③损伤后上报登记情况;④;损伤后伤口的处理。

2 结果

2.1 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情况 (见表1)

2006年有54名 (93.10%) 门急诊护士曾发生过锐器损伤, 共计127例次, 年人均损伤2.18例次。

2.2 锐器损伤的发生环节 (见表2)

2.3 锐器损伤后上报登记情况

被调查者中, 发生锐器伤后知道有上报登记制度者125名, 占98.43%;不知道者2 名, 占1.57%;按正常程序上报者7名, 占5.51%。

2.4 锐器伤年限分布

小于5年, 57例, 占48.88%, 5~25年, 30例, 占26.62%, 大于25年, 40例, 占31.50%。

2.5 损伤后的处理

正确处理伤口90例次, 占70.87% ; 处理伤口不正确37例, 占29.13%。

3 讨论

3.1 锐器伤发生的原因

3.1.1 缺乏知识将导致错误的认识, 错误的认识行为具有负性影响, 调查发现, 护士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 受伤后存在侥幸心理, 未报感染管理科, 按正常程序上报者仅占5.51%.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有HBV、HCV、HIV[1]。年龄偏大的护士知识老化, 新进医院的护士及年资低的护士未接受过正规培训[2], 因此, 应加强对这两类人员进行培训。护理管理者应教育护士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 以纠正护士锐器伤后的侥幸心理, 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3]。

3.1.2 护士缺编, 工作负荷过重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通过表1可以看出, 输液室锐器伤发生率为100%。由于输液室接触锐器多、工作量大、护士缺编等原因, 导致锐器伤发生率居门诊各科之首。输液室担负着全院各门诊的输液, 收药、配药、输液, 如此大的工作量, 加上患者不理解导致护士心情急躁、情绪不稳定等, 常常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4]。因此,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编制是避免锐器伤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 输液室在给儿童输液时, 有些儿童不配合护士, 哭闹不止、手脚乱动也是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原因。注射室接触安瓿及针头较多, 手术室接触刀片缝针等锐器较多, 所以注射室手术室锐器伤的发生率也是100%。

3.1.3 通过表2可以看出, 损伤的发生环节以玻璃碎片及针刺伤为主要锐器伤的类型[6]。护士对锐器损伤的防护知识缺乏, 在进行操作时不能利用有效的防护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采用适当的辅助器械等也是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3.1.4 对锐器伤口的处理重视不够 正确处理伤口者90例, 占70.87%, 伤口处理不正确者37例, 占29.13%.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伤口的处理不够重视, 护理管理者及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伤口处理的培训, 制定锐器伤后的报告制度并加强监督。

3.2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

3.2.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 针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环节, 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分期分批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了解锐器伤的危害性, 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2.2 强化标准预防意识

标准预防是美国CDC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出的, 它调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双项防护, 要求医务人员在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破损的皮肤及黏膜时手套,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5], 这一数据证明, 在操作及处理锐器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因此,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3.2.3 规范操作行为

护士在执行注射、抽血等操作时习惯性取下针头或套上针冒,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针刺伤, 尤其在工作忙碌时更易发生。所以, 要求护士在进行操作时要谨慎、小心;手持针头、刀片等医疗锐器时, 不得将锐利面朝向他人;操作完毕及时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医疗锐器。

3.2.4 重视锐器损伤后的处理

有效的处理可防止病原体经伤口传播疾病:①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②用流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 此方法是预防感染传播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7];③用2.5%碘酊消毒后包扎伤口;④准确记录上报。

3.2.5 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使用防渗漏、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 操作完成后及时将使用过的锐器丢进收集箱, 减少污染锐器报漏的时间, 避免引发锐器伤。

3.2.6 建立健康档案, 健全防护制度

医院为单位职工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体检, 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和锐器伤处理流程;如一旦发生污针刺伤, 应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 做好伤者的心理疏导, 并将受伤的情况、处理方式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在案, 并跟踪随访健康状况, 发生感染及时治疗, 努力将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底, 保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4 结论

通过调查, 发现门急诊护士对锐器伤的重视不够, 防护意识淡薄, 缺乏职业防护知识, 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门急诊护士锐器伤的防护管理、教育及监督落实,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使锐器伤的发生降低到最底。

摘要:目的了解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对门急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93.10%门急诊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锐器损伤, 年人均损伤2.18例次, 发生锐器损伤后按正常程序上报者占5.51%。结论门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护管理、教育及监督落实。

关键词: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对策

参考文献

[1]毛秀英, 金得燕, 于荔梅, 等.实习护士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2) :110-112.

[2]潘文芬, 周亚琼, 陶成珊.我院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调查.护理学杂志, 2005, 20 (2) :72-73.

[3]殷小基.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2002, 1 (1) :33-35.

[4]扬少珍, 姚美霞, 梁亚群, 等.门急诊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11 (6) :100.

[5]高建华, 孙丽华, 姜京进.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2006, 3 (34) :355.

[6]李希兰, 王云琼.实习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措施.护理学杂志, 2005, 20 (3) :67.

我院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适应问题;调查研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50—02

适应是通过丰富或发展主体的动作以适应客体变化的过程,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作为主体的人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其与人的心身健康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生适应性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当前学术界对适应性问题展开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在科学理解适应的概念、精心编制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考察大学生的适应性在学校、性别、年级、家庭和专业类型五个维度上的差异,探讨当代大学生适应性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以期为大学生适应性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提供一定的根据,为更好的开展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及其完善自我提供理论依据。

一、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山西省三所高校A学校(地方综合性大学)B学校(地方师范类大学)C学校(地方独立学院)在校198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1 989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100%,被试的分布情况为:一年级655人、二年级738人、三年级596人,男873人、女1 116人,文科998、理科991,平均年龄约为21岁。

本次调查采用大学生心里适应量表,分为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等多个维度,共20个题项,此问卷是由我国一些心理专家编制,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

研究者主持每次测量,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测量。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1.5Windows XP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学校之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大学生适应性诸因子的学校差异。各校得分描述统计:A学校N598、平均数8.52、标准差11.877;B学校N710、平均数7.84、标准差12.378;C学校N681、平均数9.45、标准差12.433;由此可见,三大高校之间存在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出结果:(LSD)A学校与B学校平均数差异0.68、显著性水平0.317;B学校与C学校平均数差异-1.61(*)、显著性水平0.014;C学校与A学校平均数差异0.93、显著性水平0.174。在0.05水平上,A学校与其他两校不存在显著差异,B学校与C学校存在显著差异。

2.家庭所在地之间的差异。家庭所在地之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农村与城镇户籍均值差-0.8、标准误0.668、显著性水平0.909;城镇与城市户籍均值差-2.49(*)、标准误0.724、显著性水平0.001;城市与农村户籍均值差2.57(*)、标准误0.655、显著性水平0.000;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在0.05水平上农村和城镇之间适应能力差异不显著,但是城市和农村、城市和城镇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从表中的均值差可以看出,城市的学生比农村、城镇的学生适应能力更强。

3.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为:A学校t-.564、df596、Sig. (2-tailed).573;B学校t-.814、df708、Sig. (2-tailed).416;C学校t.873、df679、Sig. (2-tailed).383;由此可以得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在0.05水平上,三个学校学生的适应能力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4.文理科之间差异。文理科之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为:A学校t-1.482、df596、Sig. (2-tailed).139;B学校t.944、df708、Sig. (2-tailed).346;C学校t-.096、df679、Sig. (2-tailed).924;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在0.05水平上三个学校的学生(文、理科)差异不显著。

5.年级之间的差异。年级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LSD)一年级与二年级均数-0.13、显著性水平0.842;二年级与一年级均数0.676、显著性水平0.727;三年级与一年级均数0.694、显著性水平0.881;由此可以看出来,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在0.05水平上各年级之间的差异是不显著的。

三、数据分析

1.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学校整体差异研究表明,C学校的同学比B学校的同学适应能力强,而且差异显著。原因有:(1)复读情况。C学校的学生复读生的比率比B学校学生稍大一点,加之年龄也可能相对大一点,学生心理素质,适应力方面比较强,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改变;(2)对前途的担忧。通常来说,综合类院校比师范类院校有更加广泛的就业空间和更好的社会认同,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师范类学校的招生属二批本科,而且专业学费很低,应该是一些在中学时成绩居中又没有优越家庭条件的学生填报志愿时的首选,这些学生往往对未来的就业前途表现出更多的焦虑,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在学习能力上略为逊色,但多数学生家里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为今后的从业减轻不少负担。

2.大学生适应性的家庭来源差异表明,在整体适应性上,三所学校均存在显著的家庭来源差异。目前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表明,农村来源大学生在整体水平上不如城市来源大学生。该结论与我们对大学生适应性的家庭来源差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原因首先是大学生适应性的发展受过去成长环境的影响。因为农村学生无论是学校教育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教养环境,在某种程度上都不如城市学生。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见识广,对都市文明比较习惯,经济条件好,通讯手段多,与家人有较多的感情沟通,进而外显出城市来源适应性总体水平好于农村来源的现象。因此,这种适应性整体的城乡差异完全可以理解。此外,消极的自我强化也是造成农村来源大学生显著低于城市来源大学生的重要理由。农村学生进入人才济济的大学,看到周围的人都很出色、优异,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很难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估计偏低,这极不利于适应性的健康发展,亦充分说明提高大学生适应性、特别是加强农村大学生适应性品质和应对策略的培养与训练势在必行。

3.大学生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本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适应性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在人际适应性因子上,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对适应性性别差异不显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身心的成熟。大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已经具备独立学习、生活和交往的能力,在社会化过程中,男女生在适应过程中的自信和成功得到积极的强化,尽管二者在某些适应品质方面有强弱之分,如男生在生理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方面占优势,而女生在人际适应性方面比男生强,但都能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二是大学的教育氛围。高校教育模式及其环境氛围尊重了受教育者的性别同等地位,主导着男女生适应性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两性差异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4.大学生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不显著,文科生与理科生的适应能力基本一致。原因在于:其一,在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影响下,专业可能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他们可以通过课余的时间去图书馆、自习室了解更多的关于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现代教育主要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方向,对他们以后的就业主要看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所以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来说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其二,现代的教学方式比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文科注重理论,理科注重实践,现在不但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文科同学来说帮助很大。

5.大学生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本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整体适应性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整体适应性发展的结果来看,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当今的社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相对比较成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大学生的生活适应,从表面上讲,主要是指适应就读大学所在地的气候、生活方式、当地的人情世故和学校的生活管理等;而从深层次来讲,就是要适应就读大学所在地的文化和学校文化,学会理解、包容和接纳。如果做到了后一方面,就不存在前一方面的不适应问题。虽然在大一的时候可能有个过渡期,但是生理上的成熟可以使得同学们很快的适应大学的生活。

四、教育对策

1.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上的差异,加上语言上障碍,相互了解甚少,同学间不轻易吐露真情,交流思想。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温暖和真情,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感。班集体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2.赋予新生入学教育以新的内容。新生入学的接待和教育工作,学校一直非常重视。一般要安排三至五天的时间,由院系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亦称始业教育。主要是介绍校系的概况,组织学生学习高校学生行为准则、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学生德智体能综合考评办法及学生有关管理规定,并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这样做很有必要。在形式上既可采取专题报告、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也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新生入校后,在心态上及时地作出调整,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3.开展心理适应教育。针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学生工作部门应在入学之初,尤其是入学教育期间,加强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如举办以促进新生适应为主题的各种讲座、论坛等,介绍大学新生学习、生活和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培养自我教育、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4.建立和完善心理适应教育工作机制。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高校要组织进行心理测验,以了解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和指导。高校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建立和完善课内和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适应教育机制,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新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9

南山中心小学六年级孙青指导老师周先明

今年寒假,我们就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合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1、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

调查显示,我校小学生课余活动最喜欢的项目是看电视,占调查总样本的55%。学生家长大多在外打工,大多数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些孩子,放学后写完作业,基本上就是看电视,有的学生还玩电脑、打游戏等。这些声、光、电的刺激,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孩子的心灵离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

在调查学生阅读的时间一项,每周只有18%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他们的时间被家庭作业、玩耍、上网、看电视等大量占用。

2、课外读物缺乏,阅读内容不丰富

据调查,有42%的学生喜欢读书。小学生更喜欢文字与图画内容相辅相成的读物,他们虽然喜欢读童话、科普读物、侦探小说,但是他们购买最多的书却是“作文宝典”。特别是高年级,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增强,致使小学生作文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缺乏灵性,往往是“假、大、空”,没有多少真情实感。

3、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约有97%的学生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1-

是老师要求的。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这种现状。

1、培养兴趣,使学生乐读。

如果学生没有“我要读书”这种内在需要和渴望的话,读再多的书,也无助于知识的增长。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要让学生从阅读变成“悦读。”

2、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个古老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角的功能。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买书。学校图书馆的书也要“漂流”到班级,使人人有书可读。

3、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语文老师有负责向学校推荐优秀读物的使命,但是不少学生读书囫囵吞枣,粗粗浏览,更有学生一翻而过,阅读效率低下。为了让阅读有效进行,我们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如粗读法,细读法,选读法等。还要善于做读书笔记,更要在朗读、复述、背诵、精读、浏览中提高阅读品质。

上一篇:辞职信十八年下一篇: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