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小学阅读》参考答案(精选9篇)
《我喜欢冬天》
1.亠 ;12 ;缠绕。
2.X ;雪花像棉絮一样飘飘扬扬。
3.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4.bó。
5.②。
《小草》
1.小草。
2.Niǎn ;坚强,不动摇。
3.柔弱;开始。
4.软弱;别想。
5.坚强地活下去,太阳升起时又是一个崭新的黎明!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
1.拗口:拗读作ào ,词义:不顺口。
揿:读作qìn ,词义:用手按。
2.琐 细小而繁多。
怡 快乐;愉快。
3.(1)底蕴;(2)内涵。
4.《在蒂凡纳进午餐》《伤心咖啡馆之歌》《美国当代短篇小说集》;
一件美好的事情。
《五星花》
1.diǎn;zhònɡ;jīnɡ;tán;diāo。
2.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生气勃勃、纷纷绽开。
3.形容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
跟着风势连续地一起一落。
4.发芽、长大、开花、凋谢;
批注:五星花发芽了。季节:初春刚过十几天。
批注:五星花长大了。季节:仲夏时节。
批注:五星花开花了。季节:仲夏刚过几天时间。
批注:五星花凋谢了。季节:秋天。
5.五星花小巴掌大的绿叶更加郁郁葱葱。在叶子紧挨茎的地方长满了绿豆大小的花蕾,几天之内,这些花蕾纷纷绽开。像火一样红的五星花,多么可爱呀!它的花瓣有五个角,远远看去像一颗颗五角星,五星花的名字可能由此得来。近看,乳白色的花蕊旁还有几根像头发一样细的花丝。阵阵微风吹来,花蕊就像弹簧一样不停地颤抖着。
第2单元
《达尔文的故事》
1.没想到(√)。
2.喜欢观察: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鸟兽鱼虫的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母鸟怎样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啊,蜻蜓啊,他都采集起来做标本。
观察仔细: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3.× √ ×。
《麻雀洗澡》
1.水;草根;翅膀;小水潭;水花;镜子;雪。
2.它俩叫着跳着,用小嘴巴啄啄草根,又沾沾水。小脚一会儿跳到石头上,一会儿又跳到水潭里,扑扑蓬蓬松松的翅膀,溅起一片片水花,又用小嘴理理羽毛。
3.麻雀洗澡表示天已经暖和了。
《鲜花》
1.盼望;反对。
2.①如果你把花儿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 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
②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
3.鲜花是指同学们都把自己的花儿留在了花坛里,没有摘下,这样花坛里的`花儿每年都可以呈现鲜花盛开的景象。
4.当明年学校的花儿再开放时,花坛里的鲜花又会姹紫嫣红,清香扑鼻,孩子们会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不但没有人再摘花儿,而且还会积极地帮忙照看那些花儿。
《你们可以用我的房间》
1.竭尽全力。
2.形容发呆的样子。
胡乱说的话。
3.但在场的观众都被相貌痴呆的吉姆慷慨大方的好心肠打动了,每个人的眼里都噙着泪花。
4.给别人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帮助、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这便是真爱。
1—2单元阶段检测
《零点五分》
1.错误读音:nàn huá luò。
2.亻。
3.鲜艳 突然
4.虚假 复杂
5.参考答案:“子勇来了兴致”、“子勇为难”、“心里就敲开了鼓,说?不说?两个心思打起了架”、“心里倒有些后悔了”??
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把我的想法告诉老师。因为老师是教给我们知识的人,和老师讲这件事,无论结果怎么样,都会使我进步的。
《苹果之乡》
1. 、、。 , “ ” 。 !
2.盖;张;爬。
3.远远望去,就像挂满了珍珠和玛瑙,真讨人喜爱。
说明了果实颜色鲜艳,长势喜人。
4.(1)颜色;品种。
(2)运;选;装。
(3)第二自然段:春天,一片片苹果林,在春风里伸枝抽叶、吐花展瓣。 第四自然段:果园里最诱人的季节,还是秋天,因为这是个丰收的季节。
5.??情感。‖春天??丰收。
1.无功而返;卑微。
2.繁忙;富足。
3.《母爱》
4.略。(参考答案:女人的身上具有真、善、美的品质,女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举足轻重。)
《山间小记》
1.蔓延;完美;丛生;古老。
2.躲避;成长。
3.繁殖孳生;
文中指建造、建立。
4.我越来越喜欢植物世界了,因为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和谐与生机,充满了宁静与安详。
5.两层:??想尽了办法来保护自己。‖??而是以之自卫。‖
层与层之间是总分关系。
第3单元
《为什么要说“谢谢”》
1.这是一个象声词,它的意思是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
2.人性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感恩。说“谢谢”也体现出了人的修养。
3.小男孩沉思后明白了: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而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他也必须学会感激、学会感谢、学会感恩。
《爸爸教我动脑筋》
1.爸爸摇了摇头,笑了笑说:“答案一定是七条吗?你要动动脑!”爸爸摸摸我的头,说:“再动动脑!”
爸爸拍拍手,问我:“为什么?”
2.这里是指爸爸对“我”从多个角度想象了金鱼的剩余情况,肯于动脑思考的一种赞扬。
3.略。
《壁虎》
1.他感到十分吃惊,出乎意料之外。
2.壁虎之所以可以生存下来,一是靠朋友一直不停地帮助,还有就是靠自己坚强地生存下来的信念。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第一组元
2、金色的草地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的意思。
2、草地早、中、傍晚时候分别是什么颜色?
3认真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②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请用“——”在原文中划出来
5、最后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
A、概括全文
B、总结全文
C、过渡
答案:
1、“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本文指我装着态度严肃,郑重其事的样子。
2、草地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时候是绿色的。
3、①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生动形象写出了蒲公英花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花的喜爱之情。
②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表达了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5、B
3、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dū、dōu)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sì、shì)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càn、chà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 老爷爷 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愤)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把文中括号里用的不正确的字或字音划掉
2、把短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填上标点
3、从“终于”这个词中体会()请再用“终于”一词写一句话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写出了天都峰的()
5、我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6、下面句中加点字用的很精彩,请体会其妙处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7、“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挂”字用的很精彩,请体会其妙处。
答案:
1.dōu shì càn、愤
2、:“,?”
3、登山艰难和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王明终于考上了大学。(仅供参考)
4、高
5、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6、“奋力”的意思是奋发用力,本文指“我”奋发用力向峰顶爬去。生动形象写出了“我”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爬天都峰的艰难。
7、夸张的修辞方法 “挂”字写出了天都峰直上直下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都峰的陡。
第二组元
5、灰雀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1、在第一自然段中,用“---”线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
2、从文中“每次、仰望、经常„„”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
3、从文中男孩的回答中可以猜测到灰雀()
4、在文中用“∽∽”线画出表现列宁担心灰雀的句子
5、听了列宁的话,小男孩心里会想()
1、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3、灰雀的消失与小男孩有关。
4、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5、我真不应该抓走那只灰雀,我一定要放了它。
第三组元
风筝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lãng、líng)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xiāo、shāo)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随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shì、sì)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sū、)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拍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mâ fáng、mî fáng)。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在第一段中用“--”画出我们动作的词语
3、从“叫喊、拼命奔跑”这些词语中体会到()
4、下面句中加点字用的很精彩,请体会其妙处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5.()、()、()这几个词语写出我们失去风筝时的心情。
5、我还知道有关形容人高兴心情的四字词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líng shāo sì shū mò fang
2、孩子们放风筝 托 牵 站 跑 喊叫 奔跑
3、孩子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和幸福快乐。
4、垂头丧气本意形容情绪低落、失望的神情。本文指我们失去风筝后情绪低落失望的神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孩子们失去风筝后难过伤心的心情。
5、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喜出望外 欢天喜地 乐不可支 心旷神怡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这段话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的很精彩,请体会其妙处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认真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4、短文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请你摘抄2个__________ __________
5、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五彩缤纷本意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本文指秋天的景色色彩繁多艳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秋雨带给秋天艳丽的色彩,表现了秋天颜色的美。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枫叶比喻成邮票,生动形象写出了秋雨之后枫叶邮来了秋天的清凉。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黄色 金黄色
5说明了秋天田野的颜色,把田野比作海洋,表现了田野的广阔无边.第四组元
花钟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的小喇叭;五点左右,()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过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潮湿——()
安全——()
3、请用“-----”在文中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4、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种花开放的情况。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不同的花儿开放的时间与()有密切的关系。5昙花在晚上九点左右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紫色 艳丽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2.3.4.5.干燥 危险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9 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的活动时间
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过宜。
玩出了名堂(节选)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
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1)“小人国”指的是()“小人国”里的居民指的是()文中的“玩具”指的是()
(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的很精彩,请体会其妙处。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
(3)列文虎克是怎样做成显微镜的?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4)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5)他获得了什么荣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 显微镜
(2)千里迢迢本意路途非常遥远,本文指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从路途遥远的地方前去拜访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表现出他在玩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4)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5)皇家学会会员
第五组元
孔子拜师(节选)曲阜(qū fù、qǔ fǔ)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扑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mēn、mèn)。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豪、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把文中用的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划掉
(2)孔子是怎样跟着老聃学习的?请用“-------”线画出来(3)“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句中加点字写出了什么? .........
(4)请写出平时积累的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答案:
(1)qǔ fǔ扑扑mēn豪
(2)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豪、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是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赵州桥
这座桥不但(坚、竖)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rào、yào)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uǎ、zhǎo)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摇)望;有的还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用斜线划掉文中括号里用的不正确的字或字音。(4分)
(2)联系上下文,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双龙戏珠:a 玩耍,游戏。b 开玩笑,嘲笑。C戏剧,也指杂技。()(3)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4)这段话主要围绕赵州桥的()这个特点来写的。(5)文中哪一句话起到了过渡作用,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6)本段中描写了3种不同形态的龙。请模仿文中的写法再写出两种龙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竖yào zhuǎ摇(2)a(3)美丽美观(4)美观
(5)这座桥不但(坚、竖)固,而且美观。
(6)有的刻着两条龙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型,并且嘴里吐着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头相碰,呈八字型,嘴里吐着水花。第六组元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镜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⑴ 节选自课文的这一部分,共有()个自然段。
⑵ 这几段文字主要从
、两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⑶在文中找出形容海水颜色鲜艳的四字词语
;西沙群岛的海水有
、、、这些颜色。⑷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海底世界的?请选择()。
A、1和2自然段
B、2和3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底的、、和鱼。⑸句中加点字用的很精彩,请体会其妙处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6]认真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7]在文中用“﹏﹏”画出海水色彩的原因。[8]判断,在正确的解释后面画“√”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这句话强调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多到鱼和水各占一半的程度。()
B、这句话强调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但并不真是鱼和水各占一半。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答案:(1)3(2)海面海底
(3)五光十色 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4)B(5)珊瑚 海参 大龙虾
(6)本意指一群群人或物集合在一起。本文指西沙群岛的鱼集合在一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鱼品种多,数量多。
(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珊瑚比作花朵和鹿角。生动形象地得写出了珊瑚形状的多种多样。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风光的赞美之情。
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拦、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泡、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屡)像利(箭、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稍),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红的 白的 黄的 紫的 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选自《美丽的小兴安岭》
⑴ 划去文中括号里用的不正确的字。
⑵ 请你给文中最后一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⑶ 这段话中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来描写的。⑷ 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出野花很多,这个词是()
⑸“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把“封”字换成“遮”好不好,为什么?
⑹认真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7)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答案
(1)笼笼 拦 泡 屡 箭 稍
(2),、、、。
(3)树木 雾 太阳 野花(4)各种各样
(5)不好。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的光芒比作利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出来、晨雾散去的森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第七组元
陶罐和铁罐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②“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④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 东西的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⑤“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 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⑴按要求写出反义词:① 请你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②请你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懦弱()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相提并论:⑶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词语写下来,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⑷请你给文中第⒋小节加上标点。⑸铁罐认为自己(),陶罐一碰就会(),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并不是(),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⑹“我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真的像铁罐所预言的那样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铁罐说些什么呢?我会说:答案
(1)傲慢 谦虚 勇敢
(2)本意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讨论或看待。本文指铁罐认为陶罐和它是不同的事物,不应该放在一起讨论或看待,写出了铁罐的傲慢。
(3)谦虚 恼怒 傲慢 轻蔑(4)“。”,“。。„„ ”
(5)强壮 破碎 盛东西的 互相碰撞的
(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要谦虚不要骄傲 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第八组元
掌声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讲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1)、这段短文选自课文()。
(2)“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英子心里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此时英子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先前英子是个()的孩子,后来英子变成一个()的孩子。英子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原因是同学们的掌声。同学们的“掌声”里面包含了()。
(4)“爱是同学们的掌声,爱是给老人让座,爱是给亲人的一声问候,爱是……”你还知道爱是什么“仿写句子。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掌声
(2)同学们会不会(笑话)看不起我 同学们并没有看不起我,反而给了我鼓励,让我变得自信
(3)自卑 自信 鼓励信任和赞美
(4)爱是妈妈温柔的抚摸(爱是妈妈和蔼的叮咛)爱是老师真诚的鼓励
一.BBCAC
二.ABBAAB
三.×√×
××√
√√×
四.ABABA
五.√×√×√
六.ACDADBCC
七.Stoparemouthmaking kitesaccountanttomatoessometimeswriterliveswatch
八.ABCBA
九.By planestory bookdoeshospitalNoviolinwintersnowman
十.ADECB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两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好理解。通过对这三则故事的阅读,我觉得应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定学习内容。《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表现超出了你的想象。在表演《自相矛盾》的时候,楚国人夸张的语气,学生都能演出来。特别是有的小组,在表演时用米尺作矛,用小黑板作盾,表演得活灵活现,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朗读上没什么特别,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学生对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学后认真朗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根据“滥竽充数”的两个不同意思来说说生活中的故事,学生讲了很多故事,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含义。
两个故事就是这样结束的,虽然我的这种教学缺少理论的支撑,但我想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都得到锻炼了,课文内容学生也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也懂了。
初中寒假作业是不是一直困扰这你呢?不用担心,查字典化学网小编为你带来了2018年初三上册化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啦,是不是很让你兴奋呢?那就快来看看吧!
DACDDCBABDAD
11、(1)、C、H(2)、CO2、H2O(3)、9:2(4)、失,Al3+
12:(1)、2H2O ==== 2H2↑+O2↑ 分解(2)、3Fe+2O2==== Fe3O4 化合
(3)、3HCl + Al(OH)3 ==== AlCl3 + 3H2O(4)、Cu + Hg(NO3)2 === Cu(NO3)2 + Hg
13、丙 乙 相等 降温结晶。
14、(1)、A:He,B:C(2)、NaCl。
15、(1)、①试管②灯精灯。(2)、A 防止K2MnO4粉末堵塞导管
2KMnO4==== K2MnO4+MnO2+O2↑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复燃。
(3)、B E 污染环境。
16、(1)、12,(2)、7.9%。
17、(1)、10g 90%(2)、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则无CaCO3确保W2g全部是杂质质量(3)、乙 节约药品(4)、9.7%。
基础(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chuān dài
jiǎ zhuāng
yǒng qì
zhǔn bâi()
()
()
()yáo yuǎn
jiāo nân
xiōng pú
yóu piào()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4分)
耍()
钓()
瓣()
城()
要()
钩()
辫()
诚()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一本()()
引人()()
()()多姿
准确()()千()万()
大惊()()
垂头()()
争()斗()
四、词句积累。(7分)
1、仿写句子。(1分)
无论蜜蜂飞到哪里,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无论„„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整理成通顺的话,标上序号。(6分)()下午,天渐渐变阴了。
()傍晚,乌云密布,天就要下大雨了。()上午,天气晴朗。
()周大爷刚把玉米收回家,就下起了大雨。()周大爷把玉米晒到晒谷场上。()周大爷急忙到晒谷场上去收玉米。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①、《夜书所见》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在________节想念家乡时写的。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7分)
③、法布尔观察_______,发现它们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列文虎克喜欢玩显微镜,后来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小就好学善问,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3分)
阅读(30分)
(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8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时候,天开始放晴了。
可是,地面上还是潮湿的,时时还能看见一个个亮晶晶的水塘,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叶的落叶,就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湿漉漉)的水泥道
()的水塘
()的麦苗
()的树叶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16分)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地卖草帽。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劳,刚好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放下,做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人高高兴兴地拾起草帽,回家去了。回家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以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样,因为疲劳在大树下睡找了,草帽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也要曾告诉他的办法,于是他脱下草帽,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竟然没有跟他做,还直瞪着他笑个不停。后来
猴子捡起地上的草帽
说
开什么玩笑
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1、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上标点。(3分)
2、在下面这些词中,选出四组近义词。(4分)
努力 赶紧 奇特 仿照 赶快 模仿 奇怪 勤奋()——()
()——()()——()
()——()
3、很多年以后,他的孙子卖的草帽同样被猴子们抢走了,这时他再用爷爷曾经用过的方法为什么就不管用了呢?()(3分)
A、那时的猴子已经不愿意模仿人了。
B、那些猴子的爷爷也将自己的教训告诉了孙子。
C、聪明的猴子知道这个人在骗它们。
4、这则小幽默告诉我们()(3分)
A前辈的经验只能听,不能用。
B前辈的经验可以用,但在用前应该动脑筋想一想,而不能生硬地照搬过来。
C无论是谁做事都要动动脑筋。
5、你能为那个卖草帽的人出个主意,帮他把草帽拿回来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母亲的缝纫机(6分)
为了省钱供我们读书,母亲把我们一家人的所有衣服都包揽lan下来,从衬衣到外套,从棉袄到毛衣,母亲都一手制作。缝纫机的”嗒嗒“声,从春到夏,从夏到春,永不停息地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母亲永远是躬着身躯在踩着缝纫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件件()经济,()实惠,()朴素,()美观的新衣在母亲的手下诞生。
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晚: A、太阳落了的时候; B、一个时期的后段
(1)母亲从早到晚,真辛苦。()
(2)他来晚了,没有赶上火车。()
休: A、歇息; B、停止、C、副词,不要
(1)妈为了我们,从不休息。()
(2)别人休想侵占我国的领土。()
2、文中空白的地方应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是()。(2分)
(1)尽管„„还.„„不但„„而且„„
(2)因为„„所以„„不仅„„还„„
(3)既„„又„„既„„又„„
习作(30分)
你有很多的亲人、朋友,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写一两件你和他们的小事。内容不限,字数在300左右。
附答案
一、穿戴 假装 勇气 准备 遥远 娇嫩 胸脯 邮票
二、略
三、万 利 注 目 婀 娜 无 误 千 百 失 色 丧 气 奇 艳
四、1、略 2、3 4 1 6 2 5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①、略
②、唐 王维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略
(一)1、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略
3、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二)1、,:“,?”
2、努力-勤奋 赶紧-赶快 奇特-奇怪 仿照-模仿
3、B
4、B
5、略
(三)1、(1)A(2)B(1)A(2)C
1、水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透明的。
2、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水沸腾的温度叫。
4、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受冷时,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5、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现象。
6、水是生命的。人的生存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水。
二、判断对错。(8分)
1、水和空气的不同是体积不同、流动的方向不同。 (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液泡不能接触杯壁。 ( )
3、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 )
4、水受冷结成冰时体积增大。 ( )
三、观察现象回答问题。(40分)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2)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点碎纸片,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4)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杯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四、回答问题。
1、空气是不是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14分)
2、我们已经知道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自来水管会被冰胀破。这是为什么?请你设计实验研究。(17分)
3、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4、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5、烧开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6、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
7、你怎样用过滤的方法使浑浊的水变清?
8、①从前有冬天卖香油加热了卖(不是用秤,是用提子量),为什么?
②瓶装酒不能装满,为什么?
9、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10、什么叫热胀冷缩?
11、什么叫做溶解现象?
12、怎样保护水资源?
课外资讯频道 2010年10月13日 14:44 小学语文 [导读]
现如今,许多小学生面临着语文难,学语文难的困境,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语文,学语文有什么好的技巧呢,希望这篇文章能带你走出学语文难的困境。
巧顾网语文专家认为语文复习重在对整册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树。2009年11月11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xuesheng)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xuesheng)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突出。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2.《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一、揭题
良好的教学氛围,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习成功的中国。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生活经验,对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这一步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谈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常用的识字方法,已具备借助字典认读生字的能力。在这一步教学中,主要使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识记的基础上读通课文。教师通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三、细读文
1、学习1、2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变成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蒲公英。通过美读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换词练习“引人注目”,了解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们不喜欢蒲公英,只是用它来寻开心,为后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态度的变化(喜欢蒲公英)做铺垫。
3.《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用两个课时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 ”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 ”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4.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5.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这一课时,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学生依托文本创造想象。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6.《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 由于本课的对话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体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赛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后,让学生小组...· 由于本课的对话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体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赛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交流答案。再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最后,续写《小摄影师》。
因为有了课堂上对课文对话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续写就不那么难了。有几个同学写得还很精彩,下面是几位同学的习作。
小摄影师续写
丁开宇
过了一会儿,秘书又来告诉高尔基说:“外面来了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着一个照相机,他说来给您照相。”
高尔基听说是一个小男孩,他立刻站起来说:“快!快!让他进来。”
小男孩进来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高尔基先生,让您等了这么长时间,实在对不起。”
高尔基说:“没关系,”
小男孩接着说:“我把胶卷带来了,您还是按照原来的造型摆好吗?”
“好!”高尔基说,“那咱们现在开始吧。”
高尔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把相机对准他。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咔嚓”一声,小男孩又咧开嘴笑了。
第二天,高尔基的照片贴在了小男孩的墙报上。
小摄影师续写
唐润
没过几天,小男孩果真又来了。一走到门口,秘书就认出了他,赶忙把他领进高尔基的办公室。
高尔基正在奋笔疾书。他看见小男孩来了,立刻停下手中的笔,站了起来,摸着小男孩地头说:“小傻瓜,我这里也有胶卷,上次„„”
小男孩咧开嘴笑着说:“我一定要用自己的胶卷为您照相,请吧!”
于是高尔基按小男孩以前的吩咐,坐在沙发上,拿起一张报纸看了起来。小男孩熟练地摆弄好照相机,他左腿向前弓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只听“咔嚓”一声,照片照好了。小男孩兴奋地向高尔基鞠了个弓,飞快地跑走了。
第二天,高尔基的照片贴在了小男孩班的墙报上。同学们纷纷向小男孩竖起了大拇指。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8.《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10.《风筝》教学反思
学校大力搞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想办法按照“读----说----写”的课堂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周四,全体语文教师以及校长,听我教授《风筝》这课,看看我的课堂教学是如何体现学校目前的这种思路的。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还不错。
好的地方:
导入的问题设计的比较巧妙,“你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玩过风筝吗?你们放风筝时心情怎样?你们放的风筝是买来的还是自己做的?”这些问题正好与课文中的内容相关联,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注重让学生自渎自悟。在学生读了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学生大都能说出来课文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紧接着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还把文中的相关语句找了出来。
注重课堂小练笔。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我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 ”。当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自就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的生活真是太丰富了,孩子们的思维太广阔了。“夏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编花环、戴花环。”“课余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投沙包、干编号。”等20多种说法,真让我眼花缭乱,我真的太佩服他们了。
大家也给我提了一些建议:学生读书的时候,老师最好同他们一起读;在朗读的指导上体现的不够,指导朗读太少;重点地方,还是应该精讲;仿写的指导上,缺少完整的一套思路,如:从季节、从方位、从一天的时间段等,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方法。
老师们的建议都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寻找方法,多请教他人,争取把课上好。
11.《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整组课文都涉及到古诗,叙事文,诗歌,散文等许多与秋天相关的文章。《秋天的雨》在作者笔下趣中见美,美中更见趣,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描写秋天的雨。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华丽活泼。课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总的特点就是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把握整体,局部突破。
开课时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紧接着引导学生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找出来组成一首优美的小诗,继而以小诗为线索展开教学。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五彩缤纷”来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的进行朗读指导,真正体现了顺学而导,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理论上的要求,只是用了一个动作,一张图片,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真正感受到秋雨的颜色美。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像什么进行了朗读指导,并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文本特点,我力求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有一种美的感受。因此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深入文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秋天的美丽。
四、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学习秋雨的颜色时,将秋雨的味道巧妙的融入其中,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又大大节约了时间。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第二自然段时主要以读为手段,而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是则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方式——表演读。通过表演,让学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学生真正走入了文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五、教学反思
解读文本还是不够深入,比如在仿说练习时,完全可以将课文中另外几个句子进行类似的仿说训练,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课文中为什么没用同一种句式去描写秋天的景物。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读时,学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因而,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12.《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这是一首现代诗,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特有的大自然的声响,用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的语言,巧妙的赞美了秋天,会使每个读者体会到秋天的独特风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情朗读诗歌,从而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同时,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习作练习。
这首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每个小节也很有规律,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便可发现并掌握诗歌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交流,并把小组内的发言加以组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完成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通过小组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体验到了展示自我后被同学、老师肯定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在这次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所有学生体验了做诗人的感觉。同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基本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13.《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读中悟
《花钟》第一段的描写尤其美。所以,在教学中,着重于学生体会到各种花的美,并读出这种美。通过两种句式的表达,学生体会到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既而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花朵开放的样子”,朗读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和动作读。
二、适当的运用多媒体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见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花钟;认识各种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
安排了学生课后观察搜集花的知识是有意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
本课中写到的花很多,那我们学生当然要认识这些花,但这不是重点,因为不是常识课,那如何既能让学生对花有所了解,又不失语文课的本色?这在课设计之初就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体悟为抓手,通过①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②读本课的生字新词③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中哪一些可以用来描写花,你知道它写出了花的什么?(其中有一些同学可能找不准,就可以让他们到课文里找一找,这个词语在哪句话中,读一读看,这个词是在说什么?适时的提醒同学,当我没法知道一个词的意思时,可以把它放进句子里去读一读,很多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了。)④通过同一个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的比较,进而让学生进一步尝试帮午时花与夜来香也来变变美这样一个由读到说到尝试运用的过程,虽然不是很新颖,但我觉得比较适合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理解一个词语,如何去读一篇文章。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如施教过程中,曾有学生说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他把蔷薇说得很美,美在把蔷薇比作了笑脸。在学生的理解水平说把蔷薇比作了笑脸未尝不可,但是从老师的经验来说这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拟人句,那这就要想是不是需要把这个修辞手法告诉学生呢?如果不告诉那万一考试时碰到又怎么应对呢?告诉吧,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能接受吗?犹豫不决,课堂时间可是有限的,只有含糊其辞课后再说。
不足之二:每次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之时,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我,其时我心里也急呀,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而且是非常要不得的,以后即使冷场也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14.《蜜蜂》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因此在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在直接引入课题后,就设置了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有几只小手马上举起了。一个学生问: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我一听,真感到了一份惊喜,好极了,正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问的。我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呢?”由此我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第一段的学习,抓住“听说”这一词语,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这一个试验,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像这位生物学家法布尔一样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学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学生能够提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这个试验前,法布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5.《玩出了名堂》
新课程标准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读书的训练,力求读透、读精,即要通过阅读培植学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的积累。《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为实现这个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课文时,进行一个说话训练:你们玩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说你?说时加上爸妈说话时的动作或表情,然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学生都能够答出来,可都说是做出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为了区别发明和发现,我顺势引导,我让学生补充板书, 显微镜,填上一个用“发”字组成的词。突破了词语关。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简单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难点,我递进式的提出几个问题:怎样玩放大镜?有什么新发现,后来又有什么新玩法?结果发现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资料袋,了解微生物。总结课文时,让学生体会他为什么会玩出名堂?带着赞叹的语气读文后的泡泡,最后对学生温馨提示:玩可要节制哟,否则的话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哦。
在教学中,既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词语的理解,又进行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前的说话训练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表情以表现人物,实质上这是一个写作方法的培养,总结时,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读泡泡,充分运用教材,提升了学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温馨小提示,根据学生特点说明玩的两面性,又提醒学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来更能易于接受。遗憾的是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点脱离学生,没能融于课堂。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6.《找骆驼》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居其次。尽管如此,我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了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在读中就会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17.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18.《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具有下面特点:
一、新颖的开课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
凭借教材,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引入,让学生交流自已搜集的中国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不知不觉营造了一个神话殿堂,把学生带进角色,进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各环节做好了铺垫。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富有创造性。
二、识字写字与读文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读中品,读中悟。
课堂上突出了识字重点,重视词语学习方法的教学。在初读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划生字,互相认读交流记字。并利用部分学生提前预习并标出疑难问题的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而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学习从读中体会思考问题,互相学习学习方法。同时,针对本课特点,我将识字写字分别穿在了每一节课中,在课堂中有机地穿插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研读课文时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想进行感悟和体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体会,整体深化,延伸拓展,从了而巧妙地突破了重、难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读中品,读中悟。把识字学词、阅读融为一个整体突出了语言训练的实践性和识字教学的综合性。
三、自主、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环节
说对盘古的印象时,学生积极自主,各抒已见,其中一个学生谈的非常特别,他说盘古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刚醒来时很黑,但他不怕黑也不喜欢黑,所以就开天辟地才有了光明。听此我心中一阵高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神话故事中竟有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马上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不管遇到多么坏的事,多么黑暗的环境,只要我们敢于去打破,去努力,心中向着光明就一定会创造奇迹的,不光是盘古这件事,以后的人生路上所经历的都是这样。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学着创造句子,学生兴趣盎然,有说“我想到东南西北祖国各地走走,这样就能看到盘古的四肢”,有说:“我看看天上的太阳和月亮,这样就能看到盘古的眼睛”,还有的说:“我想站在外边让风吹一吹,这样就能感到盘古的气息”,当有个别同学说“我想到江河里去喝口水,这样就能喝到盘古的血液”“我想到江河里去洗洗澡,这样就能在盘古的血液里玩”时,大家都感觉很残忍、不恰当,于是我马上引导学生联想目前盘古血液变成的江河受到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改成了“我想将江河里的垃圾捡一捡,这样盘古的血液就会流遍全身”“我想让大家都来保护江河,这样就能使盘古为大家做更多的事”等等。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我们要遵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想说、敢说,这样才能针对其回答,将其思维引得更深,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9.《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张卡纸和一本书让学生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一个比较重,另一个比较轻。我又问:你认为较轻的纸能不能撑起这本较重的书呢?学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
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学生对精美一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非常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另外,教学中,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学生自读课获取信息。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课上,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我并没有放任自流。我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让我们再次看图读文,细细赏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节,把你看到的、读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学生边读文边看画,然后交流:学生有的从“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这一过程仍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读书感受,没有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画,课文的插图很小,上课时,又没有找到这幅画,孩子没有清晰地看到这幅画,是一个遗憾。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鱼”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鱼”的身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看法,总是缩头缩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乐学的学堂,是我设计这节课的想法。
一、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投入学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在上课的前三分钟内,请孩子们在地图上标注小兴安岭的位置,既激发孩子学习探究的兴趣,又让孩子们懂得学习的方法。并且迅速切入主题,明确本节课自学的重点。
二、融入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美。整体疏通感知课文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录像,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小兴安岭四季美景一幅幅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陶醉其中,不是指点着,发出一声声惊叹。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很轻松、很投入的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带着美好的体验,孩子们热情的描述着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人们内心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感情。在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进一步体会文章。因此,在学生朗读、背诵时都配以抒情的音乐,使得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更好地调动情绪,充分的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文章。
三、营造情境,在交流的乐趣中陶冶情操、挖掘潜能 在学习本课时,我先后安排了3次自学时间,学生自学时间超过1/2。在教师营造的自学情境中,孩子们潜心读书。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充分挖掘潜能,抓住一点,突破一点。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感悟,层层深入。抓住小兴安岭四季树木的变化为突破口圈画、理解、品读。每个孩子在内心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交流,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们这种心理,我在课堂中多次采用了小组竞赛法,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中团结协助,在交流中互相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孩子们学习的潜能。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于香港的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在刚开始时我出示了中国地图,首先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对香港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文的教学作铺垫。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对课文有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仔细阅读,再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深刻反思,有成功,也有不少令人遗憾的地方。
1、创情激趣,促进学生朗读
朗读要创设情景,营造气氛,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古人云:“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可见,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就能产生无穷的美感。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采集相关的影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了去香港亲身旅游的情境,让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学生们看到香港的市场、海洋公园的海狮表演、具有各国不同风味的美食和香港的夜景的真实影像,也仿佛置身于其中,真正体会到了市场的繁华、美食的一应俱全、海狮表演的出色、香港夜景的璀璨。这时学生的情绪是激昂的,在心中已积蓄了丰富情感冲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当学生们心潮澎湃的进行朗读实践时,不仅读得有滋有味而且也充分了解了作者在说些什么,因为此时的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已是相通的了。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伴随着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再次对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宽知识面。
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得“以课外促课内”。因此,课前我让孩子们通过上网、询问家长、阅读书籍等方式,去感知香港,了解香港,从而让孩子们对香港产生兴趣,为课文的教学做好铺垫。因为孩子们准备得很充分,故而在这堂课结束后,孩子们还沉浸在香港之旅中,拽着我谈论他们所知道的香港。
3、课堂评价性语言不够及时。学生学习评价是一种必备的教学艺术,好的评价语可以使学生变无视自我为认识自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消极无为为积极进取,变自发萌动为自觉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全身心的关注学生的学,有时边听学生回答问题边想我下一步该讲什么了?只是想着把过程走下来,不要漏讲了哪一点儿。这就使我不能全身心地去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因此对几个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认真聆听孩子的答案,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发展性的评价语言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有效的激励。
4、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懂。在教学中,成功的课堂,不在于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而在本课内容的处理上,我没有突出重点,太过面面俱到,从而只做到了形式上的“放”。应做到有重点的进行教学,而后做到真正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形式合作学习他们感兴的方面。其实学生对学习重难点也许是不一样的,老师预设的重难点是否就是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呢?如果不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学习中去,针对性地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突破自己的重难点,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笼统,没效果的,教学继续进行,学生的负担只会一步步加大。
【三年级上册《小学阅读》参考答案】推荐阅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11-11
小学一年级上册阅读07-23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06-2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07-07
小学三年级上册近义词07-19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拟人句05-27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07-09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