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m企业物流管理(精选10篇)
1. 论文(作业)题目
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管理基本问题的研究(题目自拟)。
2. 基本要求
字数:3000字-5000字。
格式:题目(字数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学号),摘要(不超过150字),正文,参考文献。
内容:要合理运用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管理的部分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清晰、简明,问题的分析要条理清楚、明确,问题解决方案(对策、措施等)的制定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写作认真。
3.评分标准
优秀(45~50分):
论文选题新颖,且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重要的实际意义;
能够结合实际清楚地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并能够灵活、准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提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
结构合理,语言简练、流畅、准确。
良好(40~44分):
论文选题适宜,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
能够清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或思路;
理论和方法运用比较恰当;
结构合理,思路比较清晰,并能够较好的结合实际;
写作认真。
中(35~39)分:
选题比较恰当,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能够合理地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问题做出比较准确地分析,制定的方案比较合理,且能够联系实际;
结构比较合理,思路比较清晰,文字比较流畅。
及格(30~34分):
选题符合课程要求,能够体现出一定实际意义;
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所制定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能够运用部分原理和方法,并与实际有所联系;
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文字表述比较流畅。
不及格(30分以下):
选题不合理,没有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
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不正确,或者仅满足于简单的材料堆积;
没有联系实际的分析,没有清晰的观点,没有形成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 结构混乱,思路不清,字数不足3000字;
物流企业管理是指根据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要求,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管理方法, 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 以求用最少的消耗, 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 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作用
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成为公司员工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1. 物流企业文化体现物流企业的形象和精神。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现代物流企业, 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 从产品质量到管理设施, 从环境建设到产品开发, 无不渗透文化的因素, 无不体现着物流企业形象。物流企业的良好形象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和资产, 从现代管理理论看, 物流企业精神反映物流企业群体的理想目标, 显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 代表物流企业的未来和前景, 使物流企业的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的做出贡献, 从深层推动物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2. 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一种内涵。
有别于周围环境的物流企业自成系统, 其内部各种机制的协调运行离不开企业文化。一方面,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与价值取向, 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 能够提高物流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物流企业员工的满足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重大决策、公司的长远目标、策略以至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3. 企业文化成为物流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 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为, 既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使个体行为自觉地与他人趋向一致, 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 为实现物流企业目标而努力。
4. 物流企业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具有物流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结合企业实际, 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本物流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总之, 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物流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 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 增强物流企业的内聚力, 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它能激励职工奋发进取, 提高士气, 重视职业道德, 形成创业动力。它是一个物流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 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它有利于树立物流企业形象, 提高物流企业声誉, 扩大物流企业的影响。
二、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物流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 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 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度和力度, 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1.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使物流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物流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 在物流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 通过对物流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 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 最终达到物流企业经营目标, 实现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
2.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 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 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实现物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品牌, 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 物流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 取得最佳效益。
4.具有良好物流企业文化的物流企业, 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 为物流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 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 为物流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 从而大大降低物流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 最终实现物流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反过来, 一个具有优良经营业绩的物流企业, 会越发认识到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舍得花大力气加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物流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互促互动和良性循环。而经营效益差的物流企业, 往往认识不到或者没有精力顾及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易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认为物流企业文化的投入得不偿失, 从而限制了物流企业经营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愈发难以摆脱困境, 出现了物流企业经营的恶性循环。
总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物流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又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 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竞争能力。加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助于促使物流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清晰, 有助于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重视与培养适当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虹.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3].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谭伟东.西方企业文化纵横——当代企业管理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沙因.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魏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M].上海发展出版社, 2006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诚信;风险
一、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和客户搞好关系,所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正确的判定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只有了解到客户的信用度,才能给客户提供合理的结算方式和信用额度,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为企业降低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见,信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意义重大。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其具体表现:
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
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
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
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
结语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工商企业一定要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定,让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瑞玲.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内部机制的构建[J]. 经济师. 2006(07)
[2]陈殿左,贾栗杰.企业的信用管理之道[J]. 当代经理人. 2008(04)
一、我国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就实际情况而言,以下是调查人员对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现状进行的具体分析:第一,在国内工商企业内部,通常会设置众多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来对企业信用销售进行系统管理,这一方式的运营往往会给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带来很大的制约。因为不同企业部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销售与财务部门在合作交流中往往会产生分歧,从而使得企业的信用管理模式呈现出缓慢的发展趋势。第二,由于企业内部销售的目标管理与信用风险的管理有实质上的区别,因此两者在职能上呈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果让销售部门履行信用风险的职能,则会使企业销售人员在销售利益的驱使下对企业造成更大的风险。第三,因为财务人员没有深入研究客户的背景资料以及客户与公司的交易情况,如果让财务部门来掌控信用管理,则会导致两大部门间产生严重的分歧。所以,怎样能在企业内部配置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促进各部门间良性职能沟通,是构建企业风险机制管理的关键要素。
二、完善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途径
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信用引起足够重视。就工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来说,它通常会融入到企业各个生产以及业务部门中,如果要构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仅凭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投入一定的精力,全方位地加强工商管理部门人员间的协调沟通,加大企业财政资金在这一部门中人力、物力的投资。与此同时,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增进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优化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模式。
1.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在工商企业运营中,企业信息风险的管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都具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对此,只有在企业内部开设纯粹的信用管理部门,方能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信用管理职能,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进行系统控制,实现对信用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掌控,这一系列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相关人员做出大量的调查、研究。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在调节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同时,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的运营体系。
2.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相当高专业性能以及技术性能的长期性工作任务。使其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协调领导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以及业务人员的合作,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不断发展中共同努力。同时,它切实要求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对此,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企业内部应切实加强对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提升企业信用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企业人员信用管理技能。
3.推行资信管理体制。推行资信管理是实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大体上要求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应积极收集全方位的客户资料,构建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同时定期加入新的客户资料,开展资信核查,整理出具有良好信誉的客户资料。就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体系而言,是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做综合的评估。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如对工商管理部门、媒体企业等进行调查来了解客户的信用。
4.构建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工商企业内部的授信制度即系统地对客户的赊销条件进行考察,全面地掌握客户的信用额度。授信管理是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就是企业依据之前对客户做出的信用评估,通过前期与客户的交易信息,切实按照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经由专门的信用审查人员来判定该客户的信用额度。同时,企业应构建一体化的客户信用审查流程。对此,应具体实施一套专门针对信用体制而制定的交易审批模式,切实承担企业风险管理责任,从而有效地规避其它部门利用信用管理中的漏洞来获取私利的情况发生。
5.实现与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价。针对于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来说,实现与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估,能便捷地建立客户档案,对信用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估,即将客户的合约履行能力以及还款能力作为中心内容,对客户信用进行量化分析。对此,企业应分季度地对客户信用进行分析,在年终的时候对客户上一年的信用进行财务评估。
6.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工商企业管理中,完善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机制,是构建和谐经济市场的前提条件。第一,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观念,建立中国传统的经商美德。对此企业可以将信用管理机制有效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理论中,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二,是维系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内容。在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中,应切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经济市场参与者巨大的工作效能。与此同时在完善好企业信用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企业管理模式,及时缓解市场经济中不稳定因素,根除不讲信用的交易行为。第三,提高企业竞争资本,树立企业自身诚信机制,创建公平、公开的市场交易环境。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毫无诚信可言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市场贸易中,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参与者,如果要维护好企业自身的经济地位,需要制作高质量的产品、合理的售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能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机制。与此同时,切实根据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拟定出一套完整的符合现代气息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这不论是对企业经营还是市场经济环境的构建都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开通客户渠道,和谐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合作,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推进企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全新质量管理理念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重点
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3.持续改进
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1.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以为对质量的追求达标化、零缺陷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2.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
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
3.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
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 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
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美)洛丝特著 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来自:杭州集控
如今,ERP软件种类繁多,许多企业不知如何选择,笔者写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ERP。此文中没有对目前的ERP产品做任何优劣比较,因为笔者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就有了这篇文章。翻开各个ERP公司的产品介绍或者成功案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成功实施某某ERP之后,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如库存下降xx%;制造成本降低xx%;采购提前期缩短xx%等等,为企业描绘一副美丽图画。可是又有谁去验证这些数据是否属实呢,答案是无法验证。
一方面国家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无法可依。比方说消费者买了一台空调,如果认为空调不制冷(相当于使用了ERP之后库存没有下降xx%),可以送到技术监督检验部门,只需要花很少一点儿钱就可以得到较为权威的检测报告,这个报告一般都具有相当效力,而且,甚至当你对这个报告还不够信服满意的话,可以送到国家级技术检验部门检验,这样将得到最权威的检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将明确标明,产品是否合格,以及各项技术指标实际是多少。说完了这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无论是省还是国家级技术监督和检验部门都是依据国家的空调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相应检验,进而得到权威结论。同样道理,对于ERP来说恰恰缺少了这样的标准,让用户无从知晓到底库存下降多少,成本下降多少才算达到合格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样没有标准约束和规范产品,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比统计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ERP厂商以及他们彼此不同的软件产品。总之,没有国家标准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ERP厂商众多,很难全面考察,给盲目选择埋下伏笔。笔者将ERP厂商划分为3个阵营,第1阵营是在中国市场的国外ERP厂商,特点是市场范围是全球,中国市场只是一部分,代表厂商有SAP,ORACLE;第2阵营是中国国内的厂商,他们的特点是市场范围仅在国内,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全部市场,国内的某个省成为他们的重点市场,代表厂商有用友,神州数码;第3阵营是各省市本地的ERP公司,他们的特点是市场范围就在本地区或本省,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公司有数百之多。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企业一时没有了招法也
就不奇怪了。
那么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的ERP呢?再举个简单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人们在买汽车的时候,只要一接触汽车一般都会知道,奔驰汽车绝对是好车,可是最后市场上并不是只剩下奔驰一种,还有比奔驰差好多的车也都在销售,原因很明显就是不仅要看到奔驰的售价和性能,还要计算购车以后的费和税,更重要的是以后的运营费用,要知道奔驰的好性能还需要与其匹配的司机,零部件等等,这些费用也是非常可观的,以及他的车库,保安等等,全都是应当考虑的事项,权衡以上内容之后想必您已经清楚了自己是否需要这个牌子的汽车。少有人盲目买车,即只考虑解决眼前问题,就买了车,结果买完以后又有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对买车做了全面考察的结果。
买车时不易犯的错误在选择ERP时却常常发生,此错误就是忽视了产品后面的众多因素而导致的。企业总是盯着选中的ERP产品,然后竭尽所能(准备好购车款),将其迎娶回家,而大大忽视了这购车款后面将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大家都知道好车一定需要好司机,当然车仅有司机是不够的,只是这里用司机比喻而已。那ERP的好司机是什么呢?对于一个高效运行的ERP系统,下面这3类人是不可缺少的,很像司机的作用:
网络工程师。ERP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平台。网络工程师的作用在于保障操作系统以及系统硬件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WAN/LAN,为ERP以及其他所有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系统提供最基本的硬件保障。
数据库管理员。任何ERP都必需数据库,经过认证并且有工作经验的DBA(数据库管理员),对于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在于提供数据安全和运行保障。
ERP管理员,这类人员即要精通本企业的业务有要熟悉ERP软件,其作用在于维护ERP系统正常运行。
笔者认为这3类人员对ERP系统来说好比汽车需要司机一样重要,其他人可多可少,而这3类人一类都不能少。他们的作用在于维持和保证日常运营,就像在好的汽车厂商也只能负责把汽车交到顾客手上之前的质量,交付之后就全靠顾客自己维护和保养了。ERP也是一样,厂商只能负责软件交付之前的质量,交付以后基本上要靠顾客自己了,而且ERP的培训和上线的时间比较长,换言之,驾照也不是1个月就能拿到的,ERP上线和学驾照有相似之处。企业往往缺少上述一类或者多类人员,没有他们ERP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再好的ERP产品也是白费。随着ERP系统的应用规模增加,上述的这3类人员的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对于采用了ERP以后的企业来说(采用SAP等国际产品的企业这个问题更明显),还不可忽视地产生了另一个新问题,就是除了要保持ERP运行是件困难的事以外,还要想办法保持这3类人员的稳定,要知道,他们都是目前炙手可热的人才啊,他们要是离开企业,将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全面考虑产品后面的众多因素,犯了一个盲目买车的简单错误。
其实关键在于选择适合企业的ERP,笔者总结了如下几条规则,帮助企业也做出正确的决策:
明确需求,不盲目。
不要盲目追求,随大溜,明确自己的ERP需求,无法明确,就问自己是否需要ERP。要知道如果你的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功能和服务还急需改进,技术人才持续流失等等,ERP不能为你解决这些根本的问题,即使上了ERP,产品还是销路不畅,产品功能和服务还是没有改进。而技术人才流失,更会让你陷入数据混乱无序的沼泽。这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需要ERP的问题,而不是选择那种ERP的问题。真正需要ERP的企业应该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已经进入缓慢增长的企业,这时候需要一种的新理念推动企业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那么ERP就是这种新的理念。
ERP的标准自己定,只买适合自己的ERP。
一、物理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作用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成分的企业文化, 属于精神层面的一种价值观念, 对物流企业的生存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展开的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 对企业的运行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 物流企业文化体现物流企业的内涵。企业文化影响物流企业管理实施的顺利性、企业各部门工作的运行以及内部各个机制协调运作。可以说企业员工的行为标准、价值观念和职业操守离不开物流企业文化, 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 有利于使企业员工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提高物流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提高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满足感和认同感, 促进企业员工积极配合物流企业的各项管理, 自觉遵守企业管理条例, 规范自身的行为, 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企业文化对于物流企业发布的重大决策、公司的年计划活动、长远发展战略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二) 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精神和形象的体现。物流企业文化对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有支撑作用。现代的物流企业文化融合在企业的各个环节及生产层面, 从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到员工的基本素质, 从产品的生产质量的控制到设备的安全管理, 从企业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到产品研发生产以及服务的质量, 都是物流企业精神面貌和形象气质的直接体现。然而, 良好的物流企业的形象和精神面貌, 是一种内在的财富和资本, 有极大的隐形价值。就现代管理理论观点而言, 企业精神是物流企业员工集体的理想追求, 也是物流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的体现, 预示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趋势。物流企业的员工要自觉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自己的智慧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贡献力量, 从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完成其制定的发展目标, 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稳步发展。
(三) 企业文化成为物流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建设和塑造好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手段, 是与企业内部的硬性规则条例不同的管理方式, 它以非计划、非理性的情感因素来控制和协调人的行为, 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是个体行为逐渐向集体靠拢, 突出表现集体精神, 构成一个整体协作的团队, 为达到物流企业的目标努力, 实现价值观的统一。
二、物流企业文化与物流企业管理的关系
物流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的中心竞争力, 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大力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 有利于企业管理走向成功。然而, 企业经营绩效的情况也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建设状况, 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既相互影响, 又相互限制。物流企业文化发展的好坏与物流企业管理关系相当密切, 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来促进经营绩效和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 可以通过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塑造出物流企业独有的品牌, 突出品牌效应。用品牌的广泛性和辐射力, 加大对内部资源的整理, 使企业实现滚动式发展模式, 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二) 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推进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发展, 是优质的管理水平的体现。可以表现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领导人的高质管理理念以及员工的科学工作方式, 从而达到企业运营的高效率形式, 从各部门各环节减少企业的支出成本, 确保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强烈, 综合国力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 又存在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的挑战。这一状况要求我们要加强管理,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加强物流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 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念的进一步提升, 有利于推进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升级和树立品牌形象。物流企业的源泉是物流企业的文化, 只有重视建设企业文化, 才能促进物流企业更流畅更顺利地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是推进物流企业自身稳步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所以, 要加强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 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 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物流企业,企业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红光.现代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讨[J].就业与保障2010 (10) :24~25.
[2]宋惆, 魏连雨, 李云华.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 (02) :31~32.
关键词:传统物流;现代物流;转型;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特点
1、传统物流企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所谓传统物流企业,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企业,经过转轨变型、改制后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国储运总公司下设各省分公司的仓储库,也包括原国家物资部各省市物资局下属的专业公司,以及设于各大区的一级站和产管处等改制后的物流企业。其特点如下:
传统物流企业运作大多基于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模式,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单个物流活动效率,但系统总效率不等于单个物流活动效率的简单求和。
传统物流企业的组织机构是等级的层次结构,这种组织机构的特点是多职能部门、多层次、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
传统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存在弊端,由于员工素质偏低,许多业务部门仍采用手工操作,极其不适应客户要求。
2、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现代物流(又称第三方物流) 实际上是一种集成的一体化的专门的物流,它用系统工程的理论、网络通讯手段、系统控制方法、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工程技术,整合所有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储存、保管、信息、单证、结算等资源功能,在商家和用户之间架起一座门对门无缝连接服务的桥梁。
北京工商大学何明珂教授在区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时,从物流系统论的高度提出了现代物流的九个本质特征:物流目标的系统化,物流要素的集成化,物流组织的网络化,物流接口的无缝化,物流信息的电子化,物流运作的规范化,物流经营的市场化,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物流服务的系列化。
二、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1、现代物流企业的分类
现代物流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掌握任何物流服务资源,专门从事物流路线策划(含优化)以及对物流链进行整合以保证物流无缝衔接的企业。第二类是既具有物流路线策划(含优化)以及对物流链进行整合的功能,也掌握某些物流服务资源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双重优势,他们可以利用策划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由于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整合的操作也比较方便。第三类是那些仅仅拥有物流服务资源的企业。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几乎都还是第三类企业,而许多没有掌握物流资源的代理企业所从事的物流服务,实际上从事的仍是多式联运的代理服务。
2、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即:内部自主式转化、外部带动式转化、结合式转化。
(1)内部自主式转化。内部自主式转化就是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运作,克服内部障碍,逐步走上第三方物流服务之路。具体的操作方式有:①逻辑渐进方式。逻辑渐进方式就是按物流战略的主导逻辑推进,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物流战略某些部分作必要的修正。逻辑渐进方式是传统物流企业实现转化的一个主要方式,也是一个最易着手实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能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充分地挖掘现有优势,实现优势的有效发挥,有利于业务的延伸。同时,还可促进现有业务的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实施逻辑渐进方式其重点思路是如何将现有业务节点间(如仓库、货运站等)的货物位移与两端点上的延伸增值服务(如订货、取货、分拣、包装、仓储、装卸、咨询及信息服务等)紧密结合为一体,使货物从最初供应者到最终用户间各个物流环节成为完整的物流链管理系统。②技术跳跃式方式。技术跳跃式方式指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核心技术,以物流核心技术作先导,在战略组织实施过程中能直接在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上进行。传统物流业的转化,也可直接采取技术跳跃式方式,如把资源集中于某一关键技术上,使其达到先进的水平,并以此作为先导,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并带动其他增值服务的进行,或以此为主要连结纽带,建立战略联盟,提供系统的物流服务,促进转化。这种方式有利于传统物流企业迅速摆脱内部困扰,为自己提供一个较高技术水平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提升市场地位,从而促进转化。像宝供就是利用信息系统所形成的技术优势,实现从一个提供传统转运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化。③分步迂回推进方式。在战略目标下,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环境的要求,由易到难地进行,并且以战略目标为主,不纠缠眼前的得失,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可以牺牲部分眼前利益,在具体方法上是迂回的而不是直接的。采取分步迂回推进方式,传统物流企业可以暂时绕开自己无法直接进行的业务或暂时无法克服的内部障碍,而将业务逐步推展开。通过业务的开展不断地克服内部障碍,而达到目标,实现转化。④全面综合式推进方式。按既定战略内容和目标全面展开,同时迅速实现转化。对于业务来源有保证,又具有良好基础和实力的大企业,可采取全面综合式推进方式,以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优势,和竞争力。
根据目前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的实际,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一般宜采用前三种方式。
(2)外部带动转化方式。外部带动式转化指主要依据外部资源、外部力量来克服障碍,逐步完成向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转化。采取外部带动的转化方式,关键是如何选中外部目标企业和与选中的外部目标企业结盟。其实这种外部带动转化方式,也是一种战略联盟,一种“伴随巨人同行”的方式。传统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有从事某环节物流功能性服务的条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去寻找具有经验与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联盟,甚至是不平等的联盟,在对方的战略框架或物流业务统一管理领导下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放弃目前的主动权,充当对方的从属协作单位或一个战略环节。
(3)结合式转化方式。结构式转化就是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目标要求选择内部或外部式的方法来克服内部障碍,完成向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转变。根据转型战略的不同阶段、自己不同的业务环节、不同的内部障碍及不同的目标,分别采取内部自主转化方式和外部带动转化方式实现自己的转化。结合式转化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及可能的机会,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转化。
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先确定转化为哪一种类型,再确定采用哪种转型模式来进行转型。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企业要转化为一、二类,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覆盖全球的销售与联系网络和大量的专门人才,以及长期的国际实践。应该承认,我国具有如此雄厚实力的企业不多。因此,绝大多数都应该首先仍然向第三类转化,即由传统的第三类向第三类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然后,再创造条件,转化为第二类。为此应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陈小威,鲁楠.传统物流企业流程再造[J].中国物流,2006, 7:45-47.
[2]张乐乐,冯爱兰.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J].物流技术,2005,7:25-27.
[3]吕树东.浅论现代物流[J].岱宗学刊,2005,9:89-90.
[4]宋耀华,侯汉平.论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12-14.
[5]郭蕾.浅谈我国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J].北方经贸,2003, 11:85-87.
[6]侯勇军赵月.物流的转型—供应链管理[J].交通标准化,2006, 5:25-27.
[7]潘叙迭.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战略意义及策略[J].企业天地,2002, 12:33-35.
[8]朱国良.物流转型[J].中国中小企业,2006,9:21-23.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竞争管理,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从实践需要到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规划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企业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寻求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平衡统一;二是实现企业的终极宗旨:福利员工,普度众生。实现企业家 “财富图大计,才智理邦国”的梦想。
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经营战略、竞争战略、财务管理战略、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其中财务战略、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在整个企业战略规划中,可谓是三足鼎立之势,是重中之重。
把财务管理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可能有专业上的偏执。但就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来看,财务管理所具备的经济数据信息的储备与分析功能,是其它战略思考不能替代的。
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规划,除了财务战略的形成过程有其它战略的共性:对内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及掌握,和企业家的感性与经验的集合之外,对财务战略规划的准确细分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这个细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学科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更有效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平衡。
第一节 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二、物流活动的要素
三、物流系统
四、物流的分类
第二节 物流企业
一、物流企业概述
二、物流企业组织机构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
一、物流产业在世界经济的重要地位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潜力
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二章 物流企业管理基础
第一节 物流企业管理概述
一、物流企业管理的概念与职能.二、物流企业管理的特征
三、物流企业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物流企业管理原理
一、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物流企业管理的主要方法
三、物流企业管理的工作内容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概述
二、物流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内容
四、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四节 物流企业重组
一、物流企业重组的含义
二、物流企业重组的必要性
三、物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三章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
第一节 物流企业经营与战略环境分析
一、物流企业经营
二、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
一、物流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二、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类型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
一、经营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二、经营决策的方法
第四节 物流企业的经营计划
一、经营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二、经营计划的编制与网络计划技术
第五节 物流企业市场营销
一、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概念与策略
二、市场营销流程
三、物流服务目标市场选择与开发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四章 物流企业业务管理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管理
一、客户与客户服务
二、客户服务的要素和内容
三、客户服务管理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采购管理
一、采购与采购管理的概念
二、商品采购的原则
三、采购过程
四、采购模式
五、采购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仓储保管管理
一、仓库与仓库设备
二、仓储保管
三、仓储的管理方法
四、仓储管理现代化
第四节 物流企业的运输配送管理
一、运输
二、配送
第五节 物流企业的流通加工管理
一、流通加工概述
二、流通加工的形式
三、流通加工生产与质量管理
四、流通加工合理化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五章 物流企业内部运营管理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概述
二、物流服务与服务质量管理
三、物流工程质量管理
四、物流工作质量管理
五、物流质量的衡量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合同管理
一、合同管理的作用
二、物流合同的特性
三、合同管理制度
四、外包合同的管理
五、合同的科学管理..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设备管理
一、设备与设备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设备管理的任务
三、物流设备选择的原则
四、设备的正确使用
五、设备的维护保养
六、设备的日常管理
七、设备的投资管理
第四节 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
一、物流企业管理的风险
二、风险处理的基本方法
三、风险处理的措施
四、事后评价
五、防范风险的措施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六章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三、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四、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五、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分析
第二节 物流企业员工的招聘、选拔和培训
一、物流企业员工的招聘方式
二、物流企业员工的招聘与录用工作程序
三、物流企业员工的培训
第三节 员工激励管理
一、激励的含义
二、物流企业激励的功能
三、物流企业激励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工作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
一、物流企业员工的绩效考评概述
二、物流企业的薪酬管理概述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七章 物流企业资本管理
第一节 资本管理概述
一、资本管理的内涵
二、现代企业与资本管理的关系
三、资本管理的原则、内容与方式
四、物流企业的资本管理
第二节 物流企业筹资管理
一、物流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二、物流企业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三、物流企业筹资决策分析
第三节 物流企业投资管理
一、投资管理概述
二、货币资金管理
三、应收款项管理
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五、物流银行简介
第四节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一、物流企业财务预测
二、物流企业财务决策
三、物流企业财务预算
四、物流企业财务控制
五、物流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八章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
第一节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四、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第二节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
二、物流信息的战略地位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四、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第三节 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九章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概述
一、物流企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物流业的新特征
三、我国物流企业的现代化
第二节 从一体化物流到供应链一、一体化物流的含义
二、从一体化物流到供应链
第三节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一、电子商务基础
二、物流与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管理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cplm企业物流管理】推荐阅读:
企业物流发展论文05-24
企业生产物流案例06-20
物流企业实习心得10-15
企业物流管理课后答案12-13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分析07-06
物流毕业论文--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05-27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探析06-09
现代商业企业物流运作管理09-14
物流企业质量管理改进11-14
物流企业管理实务总结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