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共8篇)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篇1

论文摘要

目前,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是由电影审查委员会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标准,针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审查。电影审查委员会被赋予了删减电影片段,以及有权禁止电影上映的权力。相对于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目前国际上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大多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在现行的体质下,对中国电影的内容监督与管理应怎样实行,值得深思。

关键词

中国电影;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制度;电影分级制度;电影审查委员会;禁播;删减。

引言

2012年12月15日晚8点49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教授谢飞在微博发布《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引起了业内人士及广大网民的热议。同时,遭到诟病多年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再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电影是否该实行分级制又一次进入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正文

一、中国电影审查制度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是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的标准执行,条例严格规定电影所载有内容,并赋予电影审查委员会删减电影片段的权力,而审查内容的主要对象即是电影思想。思想内容审查包括: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不能煽动民族仇恨,不能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不能宣扬迷信和邪教等。

中国电影审核机构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查流程繁琐,由制片单位先行“自审”后,向电影局递交《审查申请书》,经批准后方可请电影审查委员会进行电审会看片,进入审查流程。最终,将根据委员会中多数评为的意见做出影片是否获得通过、修改或禁止上映的决定。制片单位必须在三十天内,针对电影局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正并回复结果,影片经复审后若无问题,即取得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复审未通过需继续修改,知道通过为止。电影审查委员会共由36人组成,成员并非都是国家广电总局的官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如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电影导演,以及各方面专家等。

目前中国采用的电影审查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影片的质量、艺术性、思想性和避免低级趣味,但是,过多的条框限制,过于人格倾向化的审核标准,缺乏制度化的规范等,造成中国电影面对审核时,往往在艺术性方面大打折扣,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也限制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空间,给中国电影的创作形成了桎梏。

另外,由于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许多因为包含一定的政治因素、暴力镜头或其他一些超越《条例》规定的表现手法的优秀影片因为无法通过审核,或因为无法进行修改或删减而最终无法再中国院线上映或甚至直接退出了中国电影市场。

作为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具有普世意义和效果的,多年来经久不衰且未来具有广阔前景的艺术形式,电影在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广大观众的青睐,发展前景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不应成为阻碍中国电影发展的因素。

二、电影分级制度

电影分级制度指的是某一组织根据一定的原则把片厂的产品按其内容划分成若干级,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它没有国家法律支持,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它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和中国的电影审核制度相比,分级制度在审核资质上不属于国家某一政府机构,其性质是民间的协会组织。分级制度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护判断能力不完全的未成年人遭受影片中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的情节和内容。除此以外,电影分级制度还有重要的一点作用,那就是可以不阻碍电影的艺术创作。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电影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分级制度来对该制度进行深入的了解。

1、美国的分级制度

美国的分级是由MPAA(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即“美国电影协会”来制定。该协会把电影分成四级,即:

G级:(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有些镜头可能产生不适感,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特别辅导级,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13岁至17岁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2、日本的分级制度

日本自1976年开始使用电影分级制度,1998年5月1日后共分为4个等级: G:不限年龄。

PG12:未满12岁(小学生以下)建议由成人伴随观赏。R15+:未满15岁(中学生以下)禁止入场。

R18+:未满18岁禁止入场。

3、香港的分级制度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将电影分成4级: I级:适合所有年龄。

II级:儿童不宜(1995年以前)。

IIA级:不适合儿童,建议有家长指导。

IIB级:不适合青少年及儿童,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III级:只准18岁及以上人士观看。其中IIA、IIB级是劝告性质,儿童和青少年仍可入场观看;III级电影则严格执行年龄限制。坊间所谓的4级片即是拥有连III级也不能有的镜头的电影,如性器官大特写。

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凤凰卫视电影台也以香港本土的分级制度为依据来给播出的电影分级。

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分级制度,我们可以了解,国外的电影可以通过这些分级,来最大限度地保留电影的原创和上映。

三、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何去何从

2012年12月15日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教授谢飞在微博发布《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引起了强烈反响。他在心中表示,“中国电影业不继续改革是没有前途的,请有关部门及电影界同仁们积极参加讨论。”“以电影分级制来取代行政审查,是我国电影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信的最后,以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的临终之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作为结语,引发了大家对中国电影审核机制的思考。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能否向分级制度转变,到现在还存在着巨大争议。然而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电影审核机制要实行分级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现在还无法成行。

首先,从行业自律性来讲,中国的院线和电影制作方还达不到电影行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素养。在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市场,大部分电影级别的制定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和强制性,但从业者却能够谨守从业底线,自觉地遵循分级标准,不会跨越级别要求范围放映或制作。而在中国,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许多从业者并不具备职业操守,如果没有强制性的审查和约定,制作方和院线方很可能唯利是图,造成电影放映和创作的乱象。

其次,电影审查制度受制于我国现有法律,电影管理条例是一个行政法规,其必须要遵循与我国的现行法律,因此电影的审查必须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如遇如与法律相抵触的情节,则势必要依照我国现行法律的条文加以处理。因此一些含有色情、暴利或政治色彩的影片,在有可能触及我国法律的情形下,将不得不面临删减甚至禁播的命运,而不可能采取电影分级来进入电影市场。下面,让我们看看,在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下,那些被禁止上映和删减过的较为知名的优秀电影作品:

1990年《表姐,你好嘢!》 1994年《国产凌凌漆》 1997年-《红色角落》、《西藏七年》 2002年《古墓丽影2》 2001年 《少林足球》 2003年 《生命的摇篮》 2005年-《艺伎回忆录》 2005年 《断背山》

2006年 《王的男人》 2007年 《色戒》 2008年 《苹果》 2009年 《黑暗骑士》 2012年 《云图》,删剪达40分钟,包括同性恋情节。2002年 《无间道》,结局与原版本不同。2003年 《大块头有大智慧》(香港原名《大只佬》),一些与轮回有关的台词被改掉。

2007年-《投名状》。

结 论

面对目前广大观众越来越高的观影需求和审美标准,以及愈发成熟理性的观影感受,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已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掣肘。在电影审查制度和分级制度中,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影审核机制,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2013年1月13日)《中国电影审查制度》http://baike.baidu.com/view/9946783.htm?fr=aladdin

2、凤凰网娱乐(2012年12月16日),《谢飞发公开信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

http://ent.ifeng.com/movie/news/mainland/detail_2012_12/16/20215042_0.shtml 凤凰网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篇2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电影业发展得似乎如火如荼, 这其实与我们为了发展本国电影业, 应对加入WTO的挑战采取的政策密不可分。面对生存困境, 国家秘密出台了国产电影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包括提高电影创作质量、推进国有电影制片单位转企改制、激励民间资本参与摄制影片、积极推进院线制改革、加大电影合拍力度等。这些改革措施激发了中国电影的活力, 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营销理念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发展之势似乎不可抵挡。而我们的电影发展真如表面那样红火吗?一个简单的票房数字就真能说明当今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热票房背后, 我们该有哪些冷思考呢?

1. 电影批评理论的缺失

与中国电影发展态势相比我国的电影批评和电影评论似乎远远落后。自电影诞生之初, 西方一直是电影的理论重地, 产生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电影的电影理论家, 如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论, 巴赞、克拉考尔的电影纪实论等等。而中国电影理论自电影诞生之初就与西方有着重大的距离, 而如今, 虽然在电影技术的推动下、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中国电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中国电影评论和批评的缺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对比好莱坞, 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差距。好莱坞的电影评论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之久, 而且已经成为了美国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电影发展的电影评论, 催生了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批评理论, 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和专业化, 也成为了推动电影继续向前发展的重大支撑。而我们的电影评论, 在现代电影发展中似乎处于失语状态, 相比今天铺天盖地的影视作品, 相比遍布全社会的影视文化和文化消费群体, 我们的电影评论或是批评或是不成比例, 影响甚微, 在互联网上看似铺天盖地的电影评论文章, 很少能有真正的反思价值。

真正的影评需要更多的文化想象力和各种文化知识, 而不是简单地说好或说坏, 我们需要知识分子发挥作用, 而不是在漫天的评论文章中知识分子缺失, 互联网评论的繁荣其实并不乐观, 我们应该需要电影批评能够专业化、学术化, 而非心情化, 更不是人云亦云, 缺乏主见, 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精英分子发挥作用, 重建我们的电影批评, 让他们来影响我们普通大众的欣赏趣味, 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电影真正向前发展。

2. 电影技术的落后、人才的缺失

当我们为电影的发展而欢呼, 当我们也拍所谓的大片赚取眼球之时, 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与别国电影技术的差距。

在13届中国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也曾语出惊人:“中国电影就是像中国足球, 现在不缺钱, 缺的就是技术。”直言中国电影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异, 直言“高票房”掩盖下的技术之困。近五年来, 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 一些国有电影企业开始逐步意识到技术短板, 《2012》、《阿凡达》等带来的视觉震撼, 更令中国电影“不差钱, 差技术”的呼声渐长。

这一现实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不差钱, 差技术”的困境始终束缚着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 作为中国电影基地的上海也认识到这一情况, 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争取把上影做成中国电影的技术基地, 克服中国的技术短板。我们中国人拍的很多影片的后期制作多是在国外完成、去加工、去增加特效, 如果这样的技术永远依赖国外, 那中国真正的“大片梦”永远都不会实现。只有紧缩与别人的技术差距, 把上海真正建立成亚洲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心, 能在影片的胶片冲印、特效制作等后期制作领域, 形成一条新的技术产业链, 中国才会出现真正的大片。

除了技术落后, 人才的匮乏才是中国电影的困境实质。国内从事电影视听声画等特技制作效果方面的人才很紧缺, 我们从国外购进的先进设备, 很多因为缺乏专门的人才而白白浪费。而电影界人才的缺乏不仅仅是后期制作方面的技术人员, 也包括导演、编剧等方面, 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贫血。早在两年前导演吴宇森就曾强调中国电影界应该注重提携新人, 我们不能一直掐指数着第五代第六代的名字, 应该培养出时代的第七代第八代, 虽然偶尔有新导演能拍出与观众见面的作品, 但他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现在我们可以凭着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等这些大导演指导的影片追求票房的影响力, 可这些导演也都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而导演人又青黄不接, 如果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 未来几年中国电影必将难以前行。

3. 高票房背后的赔钱事实

在100亿元票房背后, 是不少令人尴尬的“二八开”比例数字:5部国产片只有1部能进入院线放映;而在影院放映的这100多部中外影片中, 26部大片拿走了总票房中的60%左右;其中国产片赚钱和亏钱的比例也是“二八开”, 虽然看票房收入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长, 但是《阿凡达》13亿多的高票房、《唐山大地震》的5亿奇迹就占去了电影票房的很大比例;每年票房收入跟每年影片的增长分配并不合理, 有调查显示去年共生产460多部影片, 放映影片100多部, 亿元大片26部, 事实很明显, 更多的影片没有机会上映, 而上映的影片票房差距着实惊人, 市场上, 既有《让子弹飞》这样回报率百分之百的影片, 也有颗粒无收的种子。

在几乎占了百分之八十影片都赔钱的情况下, 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成功靠的就是其导演效应、明星战术和宣传策略, 近年来一大批花费精力财力进行宣传营销的国产大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无论是跨媒体的多方位宣传, 还是盛大的首映仪式, 无论是多种促销手法的组合运用, 还是精心安排的档期, 各种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日趋成熟都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走向市场的变化和决心。

在去年上映的影片中, 每一部大片几乎都是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 一部影片票房的高低不仅仅是由其质量决定, 也取决于一部影片的营销策略是否得当。在去年上映的影片中, 《狄仁杰》、《唐山大地震》、《杜拉拉升职记》可以说都是宣传营销成功过的例子, 在今年上映的《让子弹飞》可以说是营销成功的大典范, 在电影上映半年前之久就开始了宣传态势。相比起制作成本的1亿多, 其宣传发行成本就高达5000万, 在离《让子弹飞》上映前几个月, 其宣传海报已经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公交站的广告牌上, 不仅如此, 营销团队也不惜重金换取各大电视台的广告时间。

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已经认识到电影不仅仅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也是营销出来的, “电影需要营销, 营销大于电影”的观念已经逐步深入到电影界中, 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和手段, 可以说营销观念是改变中国电影新世纪以来产业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尤其是国产大片, 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 也推动了国产电影营销的整体积极性。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虽然国产电影品牌营销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但是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营销宣传的两极分化严重。只有大制作、名导演、大明星、中影、华谊旗下出品的电影才有机会或有能力为一部影片的宣传不惜一掷千金, 而更多的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影片并没有充裕的资金用于营销宣传。与此同时, 我们的电影营销很少能够走入国际市场, 很多影片都只抓住国内的票房收入, 海外票房收入与电影相关后期产品的开发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份额上几乎没有影响力, 我们不应该只让别国的大片走进来, 也应该让我们自己的电影走向世界。

总之, 在我们电影高票房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大多数影片其实属于亏本状态, 上映的影片在其营销策划方面也还有很长的探索之旅, 我们不应被简单的数字迷昏了头脑, 而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世界电影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我们也许只看到《阿凡达》票房的成功, 而没有注意到一部《阿凡达》, 人家也许已经用了10年来研究、探索才能有今日的成绩, 我们应大力培养将来能创造属于中国《阿凡达》的后备之军。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数字不断被刷新, 票房过亿早已经不是神话, 中国电影业似乎比想象中更加繁荣, 但是我们不能被简单的数字冲昏了头脑, 中国电影业其实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这样乐观, 其中隐藏的危机更是不容忽视。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现状分析 篇3

发动机、汽车零部件创汇额持续增长。1-8月,发动机累计出口创汇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6%;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累计出口创汇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16%;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出口创汇39.45亿美元,同比增长36.89%;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出口创汇38.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76%。

市场特点

1、四驱越野车出口增速加快令人瞩目,1-6月出口金额与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94.21%与581.72%。小轿车出口也分别同比增长112.47%与94.24%,保持了强势。这与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轿车与四驱越野车的良好表现分不开。小轿车、九座以下小客车和越野车出口约占出口数量和金额的35%。自主品牌仍然是中国轿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车,今年前6个月累计出口已接近5.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4万辆相比,增幅高达290%。除了整车出口外,今年3月奇瑞向美国出口近7000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突破。

2、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汽车的结构仍以商用车为主,显现了一批像宇通、金龙、江淮、重汽、福田、中兴这样的出口明星企业。商用车主要包括载重车、特种用途车和大中型客车,绝大多数是自有品牌,“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看好。载重车、大中型客车和特种用途车分别占汽车出口数量的65%和出口金额的72%。中国商用车整车出口贡献率更是远远大于进口贡献率。中国商用车虽然能够较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但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单车利润比较低。以柴油客车为例,30座以上柴油客车平均出口价格为4.95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是5.1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

3、轻微型货车出口量比较大,今年上半年,轻微型货车出口量超过生产总量的11%,下半年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轻客出口大幅增长,除了5月略微下降外,前4个月共出口轻型客车1.2万辆,同比增长221%;出口金额达9226万美元,同比增长276%。这是近几年中国轻客企业调整出口策略,从注重出口的一次性收益向逐步完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转变的集中体现。

4、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中东、非洲和亚洲是中国汽车整车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并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扩张;通过大力开发,欧洲(主要是东欧)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出口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由2005年的3个增加到目前的7个,分别是:俄罗斯、伊朗、比利时、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安哥拉。

5、中国汽车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约占出口金额的72%左右,加工贸易约占20%,其他贸易为8%。随着出口业务的拓展,国内多数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竞相压价带来的恶果,开始委托当地的代理商或总经销商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6、摩托车出口集中度提高。今年1-8月,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为:隆鑫、大长江、力帆、金城、宗申、新大洲本田、银翔、轻骑股份、广州大阳和建设股份,分别出口51.84万辆、39.23万辆、36.29万辆、34.31万辆、32.81万辆、20.41万辆、20.37万辆、17.94万辆、17.42万辆和17.13万辆。1-8月,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摩托车287.74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5.51%。

7、中国汽车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走出去。中国国内汽车产能过剩这个现实直接导致汽车厂商必须到国际市场寻求出路。到国际市场做出口,相信远比在国内搞销售的效益好。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走出国内,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因。目前中国汽车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快速成长的需要。在那些价格敏感度很高的新兴市场上,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决定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增长原因

据分析,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之所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1、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拉动了汽车整车出口的同步发展。由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长足发展,去年以来,中国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民族企业对提高国内小轿车出口份额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改变了自有品牌小轿车出口薄弱的局面。2006年中国以自主品牌汽车为主体的整车出口超出进口近12万辆,增长强劲,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数量占国产汽车出口总数约60%。

2、外资大量涌入扩张了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能力。发达国家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较高,跨国公司正在将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中国劳动力成本偏低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外零部件商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很多国外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到中国合资或独资建厂。对大型跨国公司生产技术和加工能力的引进和吸收,强化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竞争力,扩大了中国对外出口规模。

3、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为汽车及零部件提供了出口平台。世界汽车制造商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采购网,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向全球各地的生产厂和零部件厂供货,使得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平台跻身国际市场,促进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增长。

中国饮料行业现状分析 篇4

作者:高利*时间:2000-11-10 05:32:

31*有消息说,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其他液体饮料等)已被列入即将扩大的消费税征收范围之中,虽然税率只有3%,但由于目前饮料行业已经出现江河日下的局面,这一新的税种的开征,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上升。因而,消息一传出,就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以饮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以及兼营饮料或正准备进入这一生产领域的上市公司来说,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行业竞争激烈业绩严重分化

我国饮料行业从80年代起步,90年代初达到高峰,由于行业门槛低,造成了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和产品的重复生产,恶性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全行业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分化与调整的过程,初步形成了碳酸饮料、饮用水和果汁饮料三大产品市场。目前国内饮料生产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全国年产1万吨以上的饮料企业仅大约60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效使用的武器基本上只有价格。在一轮接一轮的“水战中”,整个行业产品出厂价格逐年降低,但生产成本却逐年上升,大多数企业的竞争能力逐步减弱,1999年全国饮料行业亏损面为35.77%。上市公司中,以饮料为主业的包括深深宝、深益力、承德露露、ST恒泰等。兼营饮料的包括上海梅林、琼海德、琼金盘、爱使股份等,而秦丰农业正准备大规模投入饮料生产。从规模上看,生产能力最大的是承德露露,1997年公司上市之初的杏仁露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利用幕股资金,公司新增4万吨杏仁露技改项目已在99年完成,目前的生产能力增加到18万吨,在全国主要城市居民消费果汁饮料中,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目前正规划再扩充10万吨生产规模。深益力为饮用水的专业生产企业,99年公司的“益力”矿泉水生产规模在11万吨左右,曾经是国内最大的饮用水生产企业。深深宝以生产果汁饮料为主,同时持股40%深圳百事可乐饮料公司股权,该公司以生产碳酸饮料为主。公司的果汁饮料生产能力为9万吨左右。恒泰芒果上市前具有2.8万吨的保鲜生产线,1997年上市计划新增饮料生产能力4万吨。目前已形成无菌包装的原浆生产线3万吨/年,浓缩饮料生产能力1.5万吨/年。但由于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原因,公司目前的果汁生产已陷入半瘫痪状态。

从业绩上看,几家以饮料为主业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从97年开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深深宝和深益力作为老牌上市公司,上市之初其主营产品作为地方名牌而使主业突出和保持良好的业绩,但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主业明显走向下坡。深深宝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深圳百事可乐饮料公司和其它方面的投资收益,自营的饮料生产基本出于亏损状况。而深益力现有资产已经被一致集团100%权益等资产整体置换。97年6月才上市的ST恒泰,从一上市就进入垃圾股行列,99年不仅加入了亏损公司行列,并由于已被法院判决涉及的负有赔偿责任的累计金额已达2.1亿元,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而被特别处理。能够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只有承德露露,该公司上市后在股本扩张1倍的情况下,99年取得了0.44元的每股收益,成为市场上典型的绩优股。从盈利能力看,整体上也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是承德露露,其毛利率从97年的28.59%,到今年上半年下降至20.05%。显然是由于公司“向客户让利”和“产销量增加”等促销手段,无形中降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这是在生产能力快速扩张,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深深宝和深益力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公司主业收入的大幅下降。其中深深宝99年的主业收入只相当于95年2.6亿元的25%,深益力目前的主业收入也从95年最高峰的1.6亿元降至99年的9000万元。由此可见,目前的饮料企业,要

么以牺牲毛利率换取市场,要么以缩小市场范围换取一定的盈利水平。

如果对这些企业开征消费税,在市场没有明显起色的环境下,3%的税赋只有企业内部消化,无疑将加大成本,业绩滑坡及分化现象将更加突出。

取胜的关键是生产规模

从上述几家以饮料为主业的公司经营状况看,明显出现了分化现象。一方面是以深深宝、深益力为代表的老牌上市公司,在90年代中期以前,凭借抢先占领的市场、较大的投入以及特区各项优惠等优势,取得过良好的业绩。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趋势的变化,这些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弱、规模相对小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同时,90年代后期饮用水市场的崛起,吸引了一批上市公司介入饮料生产领域,但同样暴露出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问题。琼金盘1999年在主要全资附属企业及控股子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海口金盘饮料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金盘“牌矿泉水,1999完成销量24,7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78万元,但利润总额仅有15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亏损,依靠饮料生产扭转主业不利的局面难以实现。琼海德原本是一家以化纤生产为主的企业,1996年4月年产2万吨伊莎贝尔矿泉水项目投产,1996年10月投入3000万元,再次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扩建年产4万吨规模,于1997年3月竣工投产。1999年生产矿泉水7358.00吨,销售收入1169.30万元,占主业收入的比重只有3%不到,也没有扭转今年上半年亏损的局面。爱使股份1998年底由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入主以来,公司主营业务的范围及其经营状况重点转为抓好“滨海”牌润滑油和“延中“牌饮用水两个主导产品的生产经营。1999年“延中”牌5加仑、1加仑桶装水及小瓶水在上海地区销量均名列前茅,但从今年上半年只完成销售收入736.13万元和实现销售利润274.89万元看,还没有形成规模。而刚刚上市的秦丰农业的幕股资金投向之一就是猕猴桃果汁饮品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81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产猕猴桃果汁1.3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9685万元,年均税后利润978万元。显然,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小,销售网络不全,加上食糖、包装材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缺乏竞争能力,一旦开征消费税,将进一步加大其经营难度。

中国餐饮业现状分析 篇5

餐饮业不同于商业,又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纯服务业,在现代社会里它属于第三产业,具有生产加工,饮食品零售和劳动服务的综合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各种风味特色,各种经营形式,各种组织结构的餐饮企业星罗棋布,但“竞争激烈,生意难作”也成了餐饮业的“流行病”。更新经营方式,拓展大众市场,建全餐饮业的“软硬”件设施,发展餐饮信息渠道是我国餐饮业应探索的主旋律。所以,科学化,集锦化,社会化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化是21世纪餐饮业的主流。掌握高新技术人才和具备管理和营销理念的人才将促进和推动21世纪的餐饮企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形成标准化生产,全天性服务,科学性管理,多元化销售,以及发展餐饮信息网的“现代餐饮”。

1.比较多的学者倾向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应用高新技术以及发展信息网络可以帮助餐饮业在促销过程中取得巨大突破,与国际餐饮接轨。目前,越来越多的工薪族们购买个人计算机,数字电视、数字蜂窝电话和其他通讯设备以适应信息化潮流,发展餐饮网了解餐饮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信息,企业状况,政策法规,饮食文化知识,技术设备,原料供需情况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内容是行业发展必然的需要。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需求的五大层次,未来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满足,注重自我,刺激性消费愈显必要。形成以电脑网络及计算机控制程序为生产和销售的科学化餐厅,运用电脑点菜,电视点炒,建立国际网址,进行全方位服务,缩短上菜时间,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增强厨房的透明度。对于外卖业务的企业,跨国连锁上网尤为重要,如“全聚德”烤鸭店,上海“绿波廊”已经领先一步,又如天津的“集贤”大酒店推出了“厨房实况监视”的绝招,颇具成效。

2.餐饮产品的科学化,是中国餐饮界拓展的又一方向。科学化的食品主要包括:第一是健美食品,主要是指能预防肥胖以及胆固醇升高,保持人体生态平衡的食品;二是“绿色食品”,即安全,无害,受污染少,绝对新鲜的食品;三是营养食品,即能补充人体所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体力和开发智力的产品。“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流行,它是科技文明时代的产物,是21世纪人类必然面临的时代要求。但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们所消费的食品中远远不及日本和美国,80%的大学开设了营养学,而日本已有三万名营养师了,在差距中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首先,推销健康食品,采用“合理改变菜单”或“增加健康食谱”的策略,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营养餐;其次,引进健康信息,搭配“互补”原料,借鉴西方理论,进口“科学”产品;再次,引进先进机械,以机械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制作,制作标准化产品,尽量减少食品污染。

二.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餐饮业曾一度出现经营官商化,管理混乱等问题,而21世纪的消费群层决不单单以简单化的服务,单一的品种可以满足,培养管理和营销人才是从封闭式的单纯销售管理型向开放式的经营管理型转变的关键,树立生产销售流水线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效率的竞争无疑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活餐饮的根本出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需要,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是企业内部必然的组织和指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包括通讯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运行,后勤物资,人事管理,财务处理,状态控制,安全控制,楼房管理等,而这些人,物,才的管理是人的第一位的因素。我强调“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而这个人由管理员,员工和顾客三者组成,基本观念是理顺这三者关系。作为有决策的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给员工灌输文化常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厨师队伍的学科建设,实现具有知识化,专业化,有良好品质的餐饮系统。

2.21世纪餐饮功能不再是单一的饮食功能,为满足消费者对餐饮更高层次的需要,直经营多极化道路是各方认同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经营中引入娱乐形式结合发展是主途径,这也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餐饮经营的内容,使原本具有饮食功能的餐厅,也具有社交功能,商业功能和娱乐功能,既有利于旅游业,对餐饮经营者而言,餐饮毛利在50%以上,即使花点演费,不过是让利销售,薄利多销;而歌舞厅的毛利更高达80%以上。现在娱乐形式与餐饮经营相结合的策略较多:如卡拉OK厅,舞厅,豪华酒吧等,而时装表演,评书歌舞,展览艺术也是中高档可拓展的经营渠道。不过以娱乐形式和餐饮一体化尚处于尝试期,属于新生事物,不可盲目崇外,出现问题要合理解决。

中国烹饪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行业发展迅猛,但必须要看清的是,目前我国餐饮企业发展的软件投入和基础条件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和重点,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的管理手册。另外,连锁经营的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特许加盟连锁快速扩张中,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专业人才仍较缺乏,职业经理人和店长的后备队伍不足,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21世纪饮食业的格局会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餐饮业正处于调整市场定位,转变大众化经营的过渡时期,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蔚然起风,借鉴西方经验发展餐饮集团,以餐饮超市和连锁快餐的经营模式占据一定的市场。

1.建立和发展餐饮集团,是搞活餐饮企业和抵御市场风险的可取途径。所谓餐饮“集团化”是指单体餐饮采取联号合作的形式,拥有,经营或管理两个以上的企业或系统,其优势在于发挥群体作用,建全多方位,多层次的餐饮系统。由于我国现在所有制制度决定我国经济类型多样(全民,集体,私营,三资,个体等),经营体制多样(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等),虽然经营便于管理,机制灵活,但经营制约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国家经营体制变动大,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营转轨,由单纯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盈亏自负给单体企业上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形成统一性的连锁餐饮集团对于重组餐饮资产,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加快资金流转转密度,促进餐饮业规划化经营。而快餐连锁作为“集团化”的先锋,象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屋等西方快餐方兴未艾,已经形成了强劲的内在潜力。在21世纪我国必然克服体制上的制约,以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加盟连锁或自愿连锁等形式,内外延型扩张,形成品牌性强的连锁餐饮集团。

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篇6

论文题目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月日

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摘要:城市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消费者,同时也是污染和废弃物的主要产生者。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在寻找新的资源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城市垃圾资源的可利用性,并力图实现“变废为宝”。城市垃圾的消纳处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居民的心身健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关键词:垃圾现状处理方法出路

引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垃圾,如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日渐成为困扰我国环境的大问题。城市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从市区清运,或简单堆放在市郊,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孽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源微生物的孽生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

1、中国的垃圾现状及影响 1、1 我国的垃圾现状

2005年《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显示,当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51.7%。建设部2006年调查表明,全国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75万亩。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1/3以上的城市均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另有数据指出,现在中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垃圾,如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日渐成为困扰我国环境的大问题。

1.2中国城市垃圾带来的影响

城市生活垃圾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其快速增长的垃圾量,已构成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1.2.1 浪费资源

城市生活垃圾中一般含有10%~15%的可回收利用物质,如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和纸张等。随着全球资源短缺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将成为具有可利用价值的资源,据统计:(1)1 t废轮胎,可回收0.75 t再生胶、0.15 t纺织纤维和0.03~0.04 t金属;(2)1 t废纸作造纸原料,可节省0.27 t烧碱、313 t水和340 kW ·h电能;(3)1 t废电池,经分解可回收0.385 t锰粉、0.06 t锌壳、0.003 t铜、0.005 t塑料、0.006 t碳棒;(4)1 t废玻璃,可生产15箱(标准)平板玻璃或2 000个500 g装的酒瓶,还可节约1 t煤炭、0.25 t纯碱;(5)利用废钢生产钢,可以减少86%的空气污染、92%的固体废物、40%的有害处理处置物质。另外,垃圾露天堆放或填埋,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许多城郊设置的垃圾堆放场,侵占了大量可耕地面积,使可耕地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1.2.2污染环境

影响卫生,传播疾病。城市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从市区清运,或简单堆放在市郊,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孽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源微生物的孽生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

无处消纳,垃圾包围城市。垃圾堆放和处置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一般堆存一万t城市生活垃圾,要占用0.106 7 hm 地面。

产生渗滤液,污染水环境。渗滤液是生活垃圾本身分解产生的污水,以及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流经垃圾层摄取其中的污染物质而产生的污水的总和。

污染大气,发生爆炸事故。堆放的城市生活垃圾,经微生物分解作用,不但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还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引起火灾,发生爆炸事故。国内已发生多起垃圾着火和填埋场甲烷气的爆炸事故。“白色污染”问题。几乎在有人涉足的地方,都能看到丢弃的塑料食品袋、包装袋、饮水瓶、一次性快餐饭盒;在公路边、铁道旁、火车站、风景点,无处不被废旧塑料困扰;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制品,常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从而导致动物死亡,这在动物园、牧区、海洋常有发生;雨后,废旧塑料常被冲入下水道,造成堵塞,使城市排水受阻,清掏费力。

2、中国的垃圾处理发展进程

在50多年前,中国有一些城市早已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先进的城市,那时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布满了“废品回收站”,可惜,这套废品回收体系在80年代末慢慢萎缩。这种萎缩换来的是民间自发武装消灭垃圾的战斗力的迅猛增长。上世纪80年代末,来自四川、河南、安徽一带的农民,把“从垃圾堆里掘金”的事业做得无比热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有拾荒大军10万人,废品收购站及临时性收购点约5000个,其中有登记注册的约2100个。只可惜,他们一直被垃圾管理者视为竞争对手,被城市管理者视为“小商小贩”,不是遭受盘剥,就是遭受打压,因此,对抗垃圾能力最强大的民间武装,一直得不到建立集团军的机会。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城市垃圾总量不大,垃圾处理工作由政府包办。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垃圾成倍增长,垃圾处理也正成为各地政府的沉重负担。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约1.5亿吨,而且正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而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则不到20%。全国200多座大中城市正逐步被垃圾“包围”,合理“消化”垃圾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沙尘暴、水污染、生活工业垃圾等等,形成了一串串制约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污染链”,而环保自然成为商机无限的朝阳产业。一些有眼光的科学家、企业家纷纷闯进这片领域开拓、耕耘,并开始有了收获。填埋、堆肥、焚烧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3、传统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通常采用填埋、堆肥、焚烧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技术。3.1.填埋法

目前,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采用。与其它方法相比,填埋法具有建设投资少,不依赖其它方法配合,运行费用低,且能回收沼气等而成为垃圾处理的最终处理技术。垃圾卫生填埋法是采用底层防渗,分层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处理。只要合理调度,操作机械化,可以大大减少处理费用。该法简单易行,但容易造成水和空气污染。3.2堆肥技术

堆肥法是处理有机物较多采用的方法,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代谢分解,在高温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能产生有机肥料但堆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同时 由于没有分拣垃圾中的金属、玻璃、塑料等杂物,堆肥质量与安全难以保障,在成本、肥效上都难以与化肥竞争。再者,这种方式虽成本低,但对垃圾质量有很高要求,首先需要按有毒和无毒分类,如电池等垃圾就要清理出来,否则垃圾中含有汞、铬等重金属,一旦进入堆肥后,会污染农田环境,而且会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对人体有害。该法能充分利用垃圾能量,但造价贵,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3.3焚烧法

垃圾的焚烧由于处理量大、减量性好、无害化彻底,并有热能回收,因此成为各国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但是垃圾焚烧仍然存在不少限制因素。首先,由于垃圾成分复杂,稳定性差,从而造成焚烧的不稳定性,通常要求低位热值大于4 127 kJ/kg;其次,焚烧处理垃圾产生的废气成分复杂,治理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垃圾焚烧产生的多氯二苯并二口恶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等污染物毒性强,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大;最后,焚烧处理的设备和运行费用高,焚烧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技术要求高。因此,只有那些无回收 价值的垃圾,才是采用焚烧处理的科学、合理方法。

该法也简便易行,但适用面窄,也容易造成水和空气污染。

4、中国垃圾处理的出路 4、1 垃圾处理出路在于产业化。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由政府包干,采取非盈利性收费,政府投资、政府经营。1998年全国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达86亿元,1999年,这个数字超出100亿元。垃圾处理费用连年攀高,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不堪重荷。

政府不可能永远背得起如此沉重的包袱,政府产业政策调整和垃圾市场的放开将成为必然。

国家环保局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加快,国外环保产业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不在振兴民族环保产业上下功夫,我国环保产业不仅不能参与国际竞争,连国内市场也会丧失。

垃圾产业将作为一种以实现资源回收利用为主要目的,以多元开发为手段,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为最终目的的产业,是一种逆流产业。它解决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分化三大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很显然,垃圾产业的投资周期长、回报率远没有其他产业高,要真正将垃圾处理推向市场没有合适的方式是不可能的。伴随垃圾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出现的转变是:由非盈利性收费经营(政府投资、政府经营)过渡到政府—企业—个人分担费用,再转向多元投资经营。对于推动国内环保走产业化的路子,国家经贸委的态度很明确: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是未来经济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发展环保产业一方面为污染防治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启动国内市场,拉动需求,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我国一些城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引进发达国家的做法,探索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路子。深圳市政府不久前传出信息,深圳的垃圾处理将朝着民办方向、产业化方向推进,欢迎民间资本进入。4、2垃圾处理的关键要适应国情。

我国的垃圾处理的“国情”是,城市垃圾处理量大、资金投入有限。国家环保局的有关负责人和固体废物处理的不少专家都认为,国内在治理生活垃圾方面的技术,跟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路子———少花钱多办事,亦即走中国特色垃圾处理道路。

应该看到,许多国外的知名品牌,以其技术的复杂性、规模性作卖点,却偏偏忽略了我国垃圾的多样性、投资的可行性。朱镕基总理明确指出:引进垃圾焚烧设备切忌一哄而上,要考虑我国的经济承受能力,要鼓励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设备生产国产化„„ 结语:

城市垃圾既是包袱,又是一种丰富的资源。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六化”(公众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化、产业化)对策,应尽快完善和健全地区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法规,强化监督和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垃圾;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相关处理技术;加快建设基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化的示范工程,促使城市环境向优美、舒适、安静、清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向发展,把绿色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参考资料:

[1]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倪桂材.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及污染综合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4(2)[3] 臧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J].环境保护,1998(8)

[4] 温志良,吴小锋.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6,6(26)[5] 马洪儒.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J].中国沼气,2004,22(1)[6] 邓小龙.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探讨[J].环境,1998(5)[7] 宋晓岚.城市垃圾处理与可持续发展[J].长沙大学学报,2001(4)

[8] 清华大学.大城市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J].北京,2003. [9]阿世孺,张洪波.堆酵——低热值生活垃圾焚烧工艺的重要环节[J].城市垃圾处理技术,2003,(1). [10]王芳.城市垃圾处理资源化的新途径——CLG的生产与使用展望[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20(3).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的票房收入逐年增加。

2004年我国拍摄了200部电影, 票房收入是15亿元 (包括引进的国外影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 下同) ;2005年拍了260部影片, 票房收入达20亿元;2006年拍了330部影片, 票房收入达26亿元;2007年拍了402部影片, 票房收入达33亿元;2008年拍了406部影片, 票房收入达43亿元;2009年拍了456部影片, 票房收入为62亿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中国电影市场影片产量和票房收入都增长得非常快, 已成为世界年影片产量排名第二的大国, 仅次于印度。 (数据来源尹鸿, 2008, 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

2、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 市场竞争力不断的提高。

《疯狂的石头》一月之内席卷1500万票房, 它仅仅用了300多万的低制作成本却取得突破千万的票房成绩, 近几年, 不少电影人都盲目迷信“大片主义”, 把中国电影的希望押宝在两三个“大导演”动辄几亿元的疯狂“烧钱”行为上。但事实已经证明, 迄今为止没有一部“中国大片”是真正取得成功的。虽然在票房上都有收获, 却由于消耗了普通观众对中国电影和具体导演艺术创作的期待, 而对中国电影产业和导演自身产生了非常大的伤害。巨额资金的投入必然迫使导演把创作的重点放在制造“影像奇观”上, 而低成本电影受资金限制, 反而会让主创人员费尽心思用真诚和热情吸引观众, 所以“大片”基本上都是用钱换钱, 而低成本电影都是用智慧换钱, 这是环球定律。

3、院线和影院发展速度较快。

2002年6月, 中国电影开始实施院线制改革。之后2003年到2010年中国的院线数从32家增加到37家, 影院数从1045家增长到1993家, 新增的影院数从28家到了313家, 银幕数从1923块增加到6256块, 新增银幕数从110块增加到了1533块。 (数据来源尹鸿, 2008, 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2002年6月, 实施院线制改革它减少了发行的层次, 扩宽了发行的渠道, 建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解放了电影企业的生产力, 更好的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良性循环和建立有利于优秀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占领市场的有效机制。院线制不断地向中小城市延伸, 以便更好的吸引人们观影, 充分的挖掘潜在的电影市场, 使电影市场更加的繁荣。

4、中国的电影投入产出低, 盈利水平低。

电影《功夫》《无极》《夜宴》《十面》《埋伏》《投名状》《赤壁》《大兵小将》这七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低于它的投资水平, 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

5、中国电影票房过亿的影片越来越多, 类型越来越丰富。

从2002年只有电影《英雄》票房过亿到2010年过亿的影片高达17部。中国电影的类型丰富多彩, 有故事片、文艺片、武侠片、纪录片、动画片、历史片、言情片、娱乐片等。

二、中国电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与北美相比中国的观影人数较少, 增速较慢。

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的观影人数共计8.55亿, 而北美五年的观影人数共计68.94亿, 是中国观影人数的八倍。从平均票价来看, 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为31.19元, 而美国的平均票价为7.20美元汇率划算以后, 平均票价差不多, 但是从工资的水平来看, 中国的票价远远的高于美国。票价贵是中国观影人数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产电影缺少品牌和国际号召力。

以美国时代华纳改编拍摄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为例, 自2011年起, 八部哈利波特电影在十年的时间里为华纳公司带来了74亿美元的票房, 更重要的是近百与哈利波特有关的商品获得了生产许可授权;一些衍生产品畅售全球, 以电影内容为题材的主题游戏创造了约十亿美元的产值;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在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 掀起了一阵哈利波特主题旅游的热潮, 衍生品强大的吸金能力甚至超过了电影的票房。哈利波特也因此形成了品牌效应。但是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真正着重于衍生开发的作品非常少。而国产动画片《灰太狼与喜羊羊》尽管在衍生品经营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票房和植入广告仍然是电影收益的主要来源。

3、电影的优秀人才相对较少, 一提起中国电影的导演, 我

们通常会想起的也就只有冯小刚、张艺谋、姜文、陈凯歌等, 他们这四位导演在2010年的票房前十的国产影片的票房的和超过了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从演员上来看, 喜剧片的代表演员则是周星驰、葛优, 李连杰和成龙则是动作片的代表演员, 可以说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 有些导演和演员个人的号召力远超过了电影的本身。票房拼得也不仅仅是电影的本身内在价值, 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电影导演和演员的知名度。

4、我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和竞争力低。

从2006年到2010年五年的时间里, 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占北美电影总票房的比为百分之二十六, 而进口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占中国总票房收入平均比为百分之四十二。

5、我国的电影缺乏对题材的深度挖掘, 没有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

《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形象和功夫是中国的, 但电影《功夫熊猫》却是中国没有的。功夫熊猫中处处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 其中有中国的面条、豆腐、包子等饮食文化, 烟花爆竹等民俗文化的运用, 中国的针灸和书法艺术, 陶瓷、服饰、龙文化等, 这些称之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东西在影片中有很好的体现, 但是当中最突出的当数中国的功夫和熊猫。可以说《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是包裹着中国的文化躯壳和美国精神内涵的一部影片。《功夫熊猫》这部影片应该带给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人深深地思考, 如何充分的运用中国的元素, 去创造出更有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何萍三江学院

[2]、《中国电影竞争劣势及对策分析》邹一鸣韩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3]、《功夫熊猫1带给中国电影的启示》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张翠玲

[4]、《衍生品:电影产业链下游的掘金点》曹坤李景怡张晨光

中国服装业出口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服装业;出口;对策

一、中国服装业出口现状

服装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柱作用,在满足中国国民消费、积累社会财富、增加出口创汇以及产业配套等方面均占据重要地位。

1.市场多元化特征突出。2010年,中国服装产品纺织出口到2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市场达到38家。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服装业正在建立合理的外销市场布局,通过降低市场集中度和分散市场风险,将有力地促使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正向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迈进,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继续加大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将成为应对发达国家市场萎缩,应对贸易保护和稳定出口市场份额的重要抉择。

2.出口竞争优势明显。虽然服装业出口压力较大,但仍然是中国极具竞争力优势行业之一。2010年,中国服装业出口份额实现1852.34亿美元,比2000年522.06亿美元增长了254.81%,年均增长14.30%。从出口地区看,2010年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243%,比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的结构看,中高档服装产品占40%-50%,表明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

3.出口国家为主要发达国家。中国服装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欧、日三大市场。美国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发达,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美国无暇顾及服装业。中国和欧洲、日本的服装贸易一直比较好。但是近年来,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明显。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注重对新兴市场的拓展,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最为迅速。

二、中国服装业出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虽然数年来中国服装业出口量都十分可观并呈上升趋势,但服装业出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服装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困难和挑战也相继而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制度制定后监管水平较低。虽然近年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纺织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真正的实惠却很难落实到实处。有些地方政府对上级的政策领悟不到位,执行力差,所以各种优惠扶植措施在执行上总是滞后。

2.中小企业技术有待提高,资金相对短缺。中国纺织技术比较落后,起步较晚,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有些技术甚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设备仍相对陈旧,大多是国外淘汰的机械设备,而这些中小企业在服装业出口企业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技术的限制,也使中国服装业局限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不利于服装业出口的发展。在资金方面,服装业得到的资金支持比较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3.人工成本增加,生产率低。数年来国际上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机,而生活成本增加必然导致工资的上涨,最终也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特别是中国的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CPI上涨的影响效果尤为明显。中国劳动力的专门教育普及程度低,专业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使得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低,适应性差。

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服装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致使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产品数量增多金额变大,给中国的服装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5.产品遭遇反倾销。中国服装产品大多都是中低档产品,价格低廉是主要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口国的服装业发展。中国一直都是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也是受到反倾销制裁最多的国家。

三、中国服装业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为了中国服装业出口健康、快速的成长,对于以上困难和挑战,不仅服装生产厂商自身要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服装行业协会和政府也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中国服装业出口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第一,服装行会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1)帮助提升行业资质。服装行业协会应依据国际和地方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科学指导和帮助我国服装企业完善境外投资所需资质条件;根据行业优势、产品特点以及投资环境确定目标市场;加强母公司之间以及境外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和沟通,借鉴境外投资经营的经验和教训,合理确定同类同一目标市场的密集程序。(2)建立完善项目信息库。服装行业协会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预选项库、项目信息库,为我国服装企业提供投资信息。广泛收集境外提供的项目信息和区内企业的投资意向,建立重点地区和国家的投资环境、投资法规及政策信息库,提供免费查阅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行业企业境外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系数。(3)维护行业竞争秩序。充分发挥服装行业协会作用维护行业、企业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保障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加强对会员企业在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协调、指导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组织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外同行建立商务联系。

第二,政府采取积极的出口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各种预警机制。预警监测机制是一个大概念,需要国家各个部门,行业组织极参与,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其核心应该包括进口预警监测系统和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各个行业的有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主要的出口国的市场动态,政府的进口政策,针对各国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出口政策,及时发布预警信号,避免行业的盲目出口,避免贸易摩擦。(2)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服装出口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不断提高授信额度和授信面。鼓励担保机构为服装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

第三,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1)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是中国服装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所以要狠抓出口服装的质量。同时要增加技术资源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以质取胜。(2)走品牌化道路。品牌对于企业来说代表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代表着高效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服装业国际形象的重要支柱。服装产品出口企业应慎重适时的推出自己的品牌,以一个品牌带动相关产品档次的提高,制定并实施适应国际市场情况的名牌策略。(3)加强企业法律意识。企业应该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应诉,维护争取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中国的服装产品服装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危机中孕育着机遇。我们要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主动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突破技术壁垒,才能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实现浴火重生,使中国真正从服装出口大国成为服装出口强国。

参考文献:

[1]辛元春.高新技术时代美国经济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若干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蒋颖.高新技术时代美国经济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若干问题研究[N].江苏大学学报,2009(7).

[3]刘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N].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4).

[4]吴喜玲.广东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上一篇:设备使用与保管制度下一篇:幸福就在每一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