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模式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说课模式(精选9篇)

高中生物说课模式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第 单元,第 章,第 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判断、辩认活动中培养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用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学生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练习时尽量地做到科学、合理,体现一不定期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难易适中。我首先安排了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对“

”一课的设计过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结交才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xx》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x单元第x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xxxxx,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xxxxxx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xxxxxx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xxxxxx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xxxxxx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xxxxxx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材内容 几部分 网络结构图

3、、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试剂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 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xxxxxx,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xxxxxx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重难点确立依据及突破方法:根据新课标标准,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现有观察生物现象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限制,加之对以后学习的运用来确立其重难点。运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突破其难点。

我的指导思想是,创建一个轻松越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尽可能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物就在身边”,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运用观察发,讲授法,演示法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xxxxxx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现为年少好动、注意力分散。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可以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作业: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

高中生物说课模式 篇2

一、观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认识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 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学好生物学科的最基本环节。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 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内容。例如, 观察叶的形态时, 让学生注意叶的形状、大小组成、脉络分布的特点, 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排列情况。并思考叶的着生方式对于接受阳光的照射有何重要意义等问题。

2. 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无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 观察根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用肉眼观察学生自已培养的小麦根, 再由根前端的根毛, 找到根尖。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按顺序找到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4部分, 最后转入观察每个部分细胞结构特征, 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思

“思”就是思考, 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 是学好生物学的积极因素。人类通过思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 是从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我在上叶的结构课时, 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观察叶的表皮装片的思考题是:叶的表皮上有哪几种细胞?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气孔又是怎样构成的?有何功能?

三、探

“探”就是探索,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只具备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索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维, 去发现。例如, 我在上种子的成分课时, 先实验后讲课, 让学生在探索种子成分的实验中, 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中获得感性知识,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因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

四、读

“读”就是阅读,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观、思、探、读”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 教师的提示起指导作用。例如, 在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以后, 教师不马上下结论, 而是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和课文内容, 谈谈你对课本‘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图解’的理解”。经过提示, 学生便更好地阅读课文和图解, 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老师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外读”, 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讲

“讲”就是讲解, 是教学的必要过程。通过“观、思、探、读”后, 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 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再由教师总结肯定。这样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 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 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全过程的图表时, 关键是要弄清楚土壤中的水分是由根毛吸收而进入根的木质部, 这就需要教师点拨。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 又加强了课外阅读及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说课模式 篇3

一、拓展一:突出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把说课程教学理念作为说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树立“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说课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说课时,应重视以下理念在说课过程中的运用: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的独特平台,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课程教学模式。

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和交互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变静态微观知识为鲜活有趣的宏观再现,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求知的心理满足,以求得群体最优发展,并使个体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所提高。

二、拓展二:诠释课程标准

说课,就是要把课标中的课程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因此,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教师把握教学起点、制定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说课程标准,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分析行为动词所要求的层次要求,弄清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说课程标准还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课程标准针对知识技巧内容二般有相应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技能”与“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系,从实际出发,既可利用建议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活动,也可自行设计活动进行组织实施。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程标准。

分析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①简述细胞膜系统结构和功能;②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上述两条内容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中的“简述”属了解性的知识层次水平;“举例说明”属理解性知识层次水平。

(2)结合“内容标准”及相关课程资源,教师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上加以拓展。如通过尝试运用图示或文字描述各细胞器之间的关系等活动,体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对学生进行运动、发展等观点的教育;通过各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的教学使学生形式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三、拓展三:丰富学情分析

说课必须分析学生,对学生分析越准确、透彻、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得就越恰当,教学的效益就越高。新课程理念下,学情分析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基本内容有: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等。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障碍分析往往容易被忽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估计学生原有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基础:①细胞的化学组成;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③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与绘图的能力。

2.学生新知识“生长点”:①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过渡延伸至细胞质知识的学习;②通过相关情境资料的展示比较总结出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学生学习障碍分析:①结构相似的细胞器的学习;②对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理解。这些障碍可通过列表比较、动画展示等方式得到排除。

四、拓展四:体现生成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从宏观上,教学策略中首先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完成个体的认知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认知建构不应是计划与静态的,而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关系,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课堂预设到课堂生成是教学理念的嬗变与超越。说课时,教师要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阐述教学过程安排时,突出生成性教学策略,说教学环节时要适时地提出生成性问题的创设,从而给学生留有自主建构的空间与时间,为课堂生成提供平台。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举例。

片段一:通过科学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H标记亮氨酸出现场所与时间关系的文字材料与图片的呈现,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泌蛋白在哪里合成?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推断出各细胞器的功能?……讨论后,教师请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答案后,再动态展示分泌蛋白合成过程,完善学生的结论。这样,各细胞器相关知识就生成了。

片段二:利用角色扮演形式。通过学生趣味语言(各细胞器的功能称呼)描述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或通过模拟制作形式,由学生设计制作模具饰物来完成各细胞器的相关内容的教学。

通过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预设,对学生的活动生成问题也进行了积极而充分的考虑,运用有弹性的预设,设计活动方案,如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运用角色扮演;制作模型模具等,充分运用生成性教学策略,为课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以便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迎接教学中的生成。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4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内容又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的内容与前面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紧密联系,可以是化合物知识的延伸、应用部分,又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各种化合物的功能,三大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供能又直接关系着后面的细胞呼吸和代谢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知识内容。所以怎样完成本节的教学十分重要。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健康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个部分,分三课时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我将教材原有顺序进行调整,每讲一种物质的代谢联系该种物质与健康的关系,另外,我将糖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安排在前两个课时完成,我说的脂质代谢与健康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第三课时的内容,这样既避免了一课时内知识点过于集中的问题,又可以处理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突出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又可以在第三课时将三种物质的代谢的内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脂质代谢与健康的内容涉及的肥胖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减肥方法五花八门,对学生影响很大。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所以我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肥胖这个中心问题,从中心问题出发解决脂肪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最后以解决肥胖问题来加强知识联系和强化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这样既有利于代谢途径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生物是统一整体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资料中抽象出理性的概念。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浓厚,愿意参与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探讨。另外一方面,他们天真、敏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缺乏对事物的本质分析和识别能力。他们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社会上、媒体中、娱乐圈中出现很多不科学的减肥方法,学生很容易盲目效仿,误入歧途,影响身心发育。因此他们需要科学饮食观念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说出脂质代谢的基本过程

知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能力方面:

尝试用代谢知识分析肥胖的原因

运用代谢知识指导肥胖的预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感受肥胖的烦恼,关爱肥胖人群,懂得尊重他人

了解肥胖的原因,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

确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形成用科学知识辨别是非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反思

1、对教材: 合理取舍 重新整合

教学中我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的结构进行调整,即有利于知识的讲述,又便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人体是统一整体基本观点。具体做法不再赘述

2、对学生:重视主体地位 提高科学素养

新课程体系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正确的角色定位,确定正确的学生观,教学中突出其主体地位,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疑难由学生析,结论由学生下,真正做到以“学”为主,让学生想学、乐学、要学,进入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

另外,“以学生发展为本”,还应该是指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切身利益着想,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对课程资源:广泛挖掘 智慧筛选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学生、网络、视频等课程资源,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筛选尤为重要。

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学中要对教材合理的取舍和整合,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所占有的生活背景以及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课程资源,但是教学中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观点、方法及时准确地引导,而不是全盘肯定。

本节课我利用网络收集了很多有关脂肪代谢以及肥胖、减肥的资料、图片,但是课堂有限,不可能完全展示,另外,也并不是什么样的资料都能为我所用,要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才能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否则将事与愿违。(如黑熊冬眠的资料)

4、对教学过程:联系现实生活 激发学习热情

本节课,而从现实生活入手,找到焦点,提出中心问题,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教材,然后围绕中心问题,结合实际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应用生物知识,解决中心问题,最后师生一同走出教材,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在这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不是枯燥的条款,而是生活的宝典,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中生物经典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第 单元,第 章,第 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有了一定的理解,这对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这节课主要包括……和……等内容,它的学习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学好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通过分析,本节课具有3个特点:(1),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社会,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重视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2),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注重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实验的步骤设计、具体细节处理等,还没有完全掌握(还不是很熟悉),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3),本节课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识地设置了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以图代文,读表分析,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 ,分析,概括等能力.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从知识、能力、情感(德育)三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知识方面,我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理解……;其次能力方面,要养成(培养)学生……方面的能力;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导他们培养什么态度,树立什么观念等等。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包括……和……两点,而……是他们的薄弱环节,难以把握,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

四、说教法

由于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本书又主要依实验为依托(在实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和能够动手操作尤为重要。考虑到本课的特点,我准备采取设置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具体来说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采用播放……有关图片、视频等手段对……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分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俗话说:好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他们活学活用,而不是死板硬套死记硬背,具体说来我准备引导他们用理解记忆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六、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首先,我先提问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温故知新。

接着我将利用课件(视频小片段、图片播放)演示等播放……的图片(内容),引出新课(……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然后在讲授新课环节,接着利用课件演示……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从……讲起,……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只依照传统教学方法,照猫画虎式地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步骤和方案,还要使学生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设计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所以我采用播放……让学生自己通过……的观察分析, 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加深理解,变抽象内容为具体设计,更好地突破了重难点,更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找同学描述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通过其他学生对其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方案(修改建议),最后由我及时进行总结并给出完善、详细的设计方案,并总结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1、提出实验假设

2、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3、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分析,接着,再次让学生观察或思考试验流程,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指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实验中有关操作的调控,我在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师生一起互动,突破难点

在完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后,我将对教材中有关……的知识点进行适当引申,比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串联积累及其思维的展开,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接着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整体回顾,归纳小结

最后,对本课进行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那些内容需要学生记忆,比如……,那些需要理解,那些需要课下自己查阅资料。之后,布置作业,难度要适中,既兼顾基础,又有拔高锻炼

最后,说我的板书设计,也是我说课的第四部分,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一学法指导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来,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严格的说课稿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简析教材,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为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该内容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讲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以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2、阐述教法,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这一部分一般几句话带过

3、指导学法

4、教学过程。这是重点部分,你怎么设计的这堂课,想要怎么对学生讲,都要用简洁的方式把你的教学过程说给老师们听。特别注意在这一点,不是讲课,是说课。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众所周知的知识性内容没有必要像当时在面对学生一样讲的那么仔细。只需要讲出你的教学思路即可。要不然时间不够的。一般说课的时间是10-15分钟。教学过程要占一大半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篇6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有氧呼吸过程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自主阅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和学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

五、说学法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对照学习。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引入本课课题

提问: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有哪些?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ATP在供能过程中起什么作用?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

回答:见教案,ATP合成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讲授新课:

(1)细胞的呼吸方式

提问: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概念

回答: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学生自学实验,并回答课本92页的问题。

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设问:原料是?在哪里?产物?能量去向?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

引出有氧呼吸

(2) 有氧呼吸(给出一下表格,学生自学并完成,教师总结)

A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B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

C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等

D概念

E、特点(与体外燃烧的区别)

列表总结有氧呼吸,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表格,教师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过程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反应产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3)无氧呼吸(给出一下表格,学生自学并完成,教师总结)

A反应式:

B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

C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

D概念

E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反应物 有机物 有机物

反应条件 需酶、氧气 需酶、缺氧

反应程度 彻底氧化分解 不彻底氧化分解

产物 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产能多少 大量 少量

评价:欣赏性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给出建议。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小组为单位,从课本95-96页“资料分析”中选取2-3个实例,讨论并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了细胞呼吸的哪些方面?并再举一两例加以说明。要求准备简单的发言稿。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做课本96页习题

4、板书设计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三、无氧呼吸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七、结束: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7

1.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急需改革的原因

1.1学生自主意识不强

现代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缺乏已经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高中生物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解时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注意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学习生物所要具备的素质,使得学生陷入学习生物的困境。

1.2教师自身素质需要提高

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因素。有些高中教师没有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把握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无法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指导教学, 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与课本和教育的大环境脱节, 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对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起到阻碍作用。

2.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2.1提高学科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生物学科的趣味性, 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生物本身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种趣味性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要注意趣味性的体现。只有将趣味性体现出来,大部分学生才会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如何增强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呢? 可以尝试以下两点做法:第一,将生物实验课引入课堂, 生物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借助实验才能够得以完整体现,所以可以用实验的方式增强趣味性;第二,可以将生物课带出课堂,例如在学习科、目、种等相关知识时,可以走出课堂,到植物园或者动物园中进行。

2.2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是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积极引进年轻教师力量, 年轻教师一般都有创新的意识和胆识所以引进年轻教师必将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第二,做好老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的工作, 部分老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工作,但是有些做法过于陈旧,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所以做好教育理念的更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 ,提高教师 的理论学 识与实验 实践能力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能够只注重理论教学,还要注意实验教学 ,这就需要 教师有更 多的理论 知识的支 持和实验 经验的支撑。做好以上三点,高中生物教师队伍的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2.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在众多教学辅助工具中,作用最大、功能最全的当属多媒体,所以要应用好多媒体。例如在知识的引入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等,将生物知识的引入做到生动形象,或者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对整个试验流程的视频进行播放,效果远远要比教师在课堂上板书讲解好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要注意知识的适应程度,有些知识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不可以强行使用多媒体。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任何时候教学辅助工具都不能够代替教师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了《细胞结构》以后,可以留一些课下作业,让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蔬菜保鲜等。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掌握知识时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可以增强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3.结 语

探析高中生物合作教学模式 篇8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

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感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提升学习能力、取得精神享受的方法。

二、高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状况分析

老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解,而学生只知一味地听讲、记笔记是传统教学模式中表现出的常态。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却很差,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就完全不理会。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高中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的现象。长期以来,学生都习惯了依赖老师的讲解知识的学习方法,没有了老师的讲授就无法有效自主地获取知识,更不要说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合力解决问题了。

三、高中合作教学模式建设的因素

1.精心设计课堂

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往往对合作课堂还不熟悉,缺乏合作的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合作课堂,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合理地设计课堂的内容和问题并选择能吸引人的讲课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合作、获取知识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慢慢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获得更高的效率。

老师可以用积极新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激情。譬如,在分析食物链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课堂抢答竞争机制”。以各个小组为单位,每组可派代表以抢答的形式表达本组对物质能量传递过程的理解,根据理解程度的深浅计分得到各组最后分数给予奖惩。这种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课上激情,还能让学生牢牢记住知识,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2.实现有效的交流

要实现合作,首先得让彼此知道各自的想法,这必然离不开沟通交流。交流包括学生和教材的交流、学生和自身的交流、学生和同学老师的交流这三种形式。合作课堂上的交流主要有学生间的辩论、老师的及时准确的点评和自我的反思等。通过对话、交流理解对方的想法,相互吸收,相互借鉴,达成更好的共识,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如讲到《环境问题》这一课题时,就可以实现师生的良好交流。

生:请问赤潮现象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师:由于污水处理措施不当,使得水中氮和磷等营养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和海水的富营养化,这些又为水中的微小生物的迅速生长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使得淡水和海水变色,这就引发了我们所说的“赤潮现象”。要减少甚至避免赤潮现象的出现,必须解决废水的合理回收及处理问题,可以多建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生:追根究底,还是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吗?

师:对!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从自我做起去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

生:恩。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坚持课堂的思想开放性

在合作课堂中,老师的角色仅仅是个引导者,而不能成为整堂课的主导人。作为一个引导者,既要充分发挥启迪的作用,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所以老师面对不同的课堂状况应机动灵活地改变策略,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例如讲到无氧呼吸时,可以从长跑、造酒等来引入。即通过问学生谈到长跑和造酒时,会想到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的问题,引出无氧呼吸。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四、建设高中生物合作课堂的意义

1.建设合作课堂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摆脱老师教条式的讲授知识的方式,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个人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而且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也能体会到交流和分享的快乐,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有利于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

在合作式学习中,通过分解任务,分工协作,降低了个人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内,由于学生在智力、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学生会在互助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尊重,人人都有成就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小组的重要性,组员间亲密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3.促进高中新课标的改革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向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老旧的课堂形式成为了“绊脚石”。建立新型的合作课堂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推进,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更易于接受新课标的改革。

4.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授课方式的改变是一个点,直接带动了我国教育体制这个面的发展。“滴水穿石”任何事物的重大变化都是从小的改变汇聚而成的,没有点哪有面?合作课堂的建设将成为一个导火索,引发我国教育体制走向日趋完善的道路。

《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说课教案 篇9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章第一节的第1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2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遗传与进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遗传定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de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设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由于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能否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wai,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2n...............n...............n..........n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成的连续动画过程。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完整印象。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

练习与巩固: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Fansi: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上一篇:实习报告意见下一篇:王俊凯说的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