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能人典型材料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致富能人典型材料(精选10篇)

农村致富能人典型材料 篇1

——记×村“五带头”共产党员 ××

××,现年40岁,家住新墩镇×村八社,一家4口,8亩地。1993年开始种蔬菜,至今已有17年历程,是我村的致富能人,也是一名科技示范户。

1990年以前,那时蔬菜种植还没有大规模兴起,他本人的地除种植小麦、玉米之外,也零星种点蔬菜,不过都是以自用为主,农闲时间跟别人进城搞点副业,挣点工钱贴补家用。但是进城务工不仅辛苦,活不稳定,收入低,有时碰到扯皮拉筋的事,就白忙乎一场。渐渐地,他开始明白“搞点副业做衣穿,卖点粮食换油盐”的这条路永远不能让自家富起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他开始开始考虑利用自己的责任田地,重新谋一条致富路。

我们×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老百姓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和经验,尤其是韭菜种植时间长,经验丰富,但都是小打小闹,满足于自给自足,即便是上市场买,也是小批量的,没有形成规模。于是一开始他就选择了扩大种植面积,主攻韭菜种植,1993年他建起了2座韭菜大棚,韭菜上市时,由于市场蔬菜品种少,韭菜作为很少的几种绿色蔬菜,价格十分可观,连续几年,他的2棚韭菜每 棚都能买到1000元以上,一棚韭菜的收入可以达到2亩小麦和玉米的收入,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依靠蔬菜种植发家致富的决心和愿望。

近几年来,随着韭菜种植的深入,经常跑市场,看行情,他发现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不仅对菜的季节性要求高,而且对蔬菜的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菜市场的蔬菜容量和蔬菜品种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和选择。为此,他想,既然1亩菜可以买到2亩粮食的价钱,为啥不把其余的地留下一点口粮田外,都种了蔬菜。想好了的事,说干就干,1997年开春,他通过对市场行情的揣摩,发现本地辣子基本上上市时间为每年的8月份以后,在这之前外地调运的辣子价格不但居高不下,而且供不应求,他想如果把我们种植的辣子上市时间提前,不就可以和外地辣子买一样的价格,价格上去了,亩均收入更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如果辣子种植成功,那么可以夏秋两季卖辣子,冬春两季卖韭菜,一年四季都有菜卖,365天也就不愁没有事情可做。为了抓住这一商机,他先后找会种辣椒的同志请教,卖了辣椒籽种,在自家的地里育了2分地的辣子苗,3月底建了两个拱棚,占地月1.1亩,结果到5月上旬辣椒就开始上市,十分畅销,一个季度,2棚辣椒收入仅6000多元,并且辣椒收获后又可以种菠菜、豌豆等其他蔬菜和农作物,这使他信心大增,从此我认准了种植蔬菜这一条路,并且专攻辣 椒和韭菜,近十年来从未间断过,规模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收入一年比一年稳步增长,目前已发展蔬菜大棚面积5亩,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农村致富能人典型材料 篇2

——宝泉山镇农村致富能手典型赵安平事迹材料

他没有至重显贵的岗位,却处处履行着倾心为民的职责;他没有光环耀眼的称号,却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赞誉——他是赵安平。出生于1969年,2010年入党,1988年高中毕业曾去内蒙学习汽车驾驶、之后干过运输、赶集做过买卖、开过冰棒厂、改行发展参地等等,现任宝泉山镇上二股流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宝泉山镇上二股流村,海拔890米,地处高寒山区,人均耕地1.3亩,无矿产资源,全村总76户,126口人。土生土长的赵安平自2010年任村干部以来,始终遵循着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职,心中装着村子、想着村民。他积极探寻适合全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敢于向贫困宣战,迈向富裕。致力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经济、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成为了村干部的楷模,被大家誉为上二股流村的兴农带富之星。

一、毕业他乡学技术,因时而变发展经济

1988年高中毕业后,思想解放的赵安平,认识到走出去学项技术改变命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去了内蒙学习汽车驾驶,学成之后先后养车跑过运输、农村随集市做买卖、95年回家乡开了一个冰棒厂,99年改行到他村与人合伙发展人参种植,十余年间赵安平不仅积累丰富的农村致富经验,他也积累自己上百万元财富。为此,他也成了全镇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二、创新发展思路,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在村集体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赵安平通过集体协商林地转让获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5万元,在参地资源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购买了原参宝参场未开发参地2100丈,股份制形式将参地无偿分给村民共同发展,收入村集体和村民“三七分成”(即村集体得三成利润,入股村民得七成利润),全村76户人家户户受益。在当时,赵安平个人完全有能力将这2100丈参地个人买下来,自己拥有,或者一转手就可赚得10多万元,可是他没有那么做,他要的是带领村民共同赚钱、共同致富。

2012年,赵安平带领全村村民仍然以“三七分红”联合发展林下天麻3000平方米,带头引领村民成立“上二股流村中药材种植协会”,投入资金40余万元,如果以天麻市场价格60-70元每斤计算,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就会得到至少10万元的收入。为了林下天麻产业的后续发展,多方筹措资金50余万元新建中药材加工厂一座,厂房面积370平方米,晾晒场地面积1200平方米。这种村集体和村民牵手联合股份分红发展经济的方式,不仅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还带动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

2013年,赵安平在全面掌握天麻种植技术和看好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带领全村百姓继续扩大天麻种植面积。目前,全村林下天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000平方米,成为全镇最具带动作用的特色农业发展项目。

三、坚持无私奉献,树立为民服务楷模

赵安平任村干部以来,对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信念,时刻以“做好一名

妇女致富能手典型材料 篇3

——记临泽县XX镇XXX村二社村民XXX

XX镇XXX村二社村民XXX,是远近有名的致富女能手,她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而且依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带动本村及周边村部分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XXX,现年43岁,初中文化,家有3口人。原沙沟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要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她与丈夫XXX,深深感受到单纯依靠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有限,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科技兴村之路,才能振兴全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到外地考察了日光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她们率先搞起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种植专业户,自己率先建了两个大棚,仅 1 亩地。到年底算帐,收入 1 万余元。这样以来,群众打消了顾虑的念头,积极向求教取经。几年时间里,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产业,使日光温室种植业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日光温室发展逐渐成规模。随着温室蔬菜种植时间的增长,蔬菜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蔬菜品质逐年下降,2005年她与丈夫又从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引进生态有机质栽培技术,当年在XXX村示范种植8棚,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两名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年来的运行,效益非常明显,单棚收入在(40米左右的棚)收入在10000元左右,该技术有效的防治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劳动强度,生产的蔬菜成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受到了当地菜农的认可,由于该项技术的成功示范,在县镇两级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新增50棚。止目前,XXX村已发展日光温室 250 棚,使本村由过去人均收入 2500元,直线上升到 4350 余元。XXX凭借她智慧的大脑、创新的思维、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成为该村的妇女致富带头人。“

2010年,她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申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新建农业示范园区一座,在园区建设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20座,修建钢架大拱棚30座,引进高原夏菜新品种13个,种植蔬菜新品种试验田10亩。为全镇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了新的路子。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XXX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一年来的辛勤劳动,使她探寻除了一条致富路,但她吃水不忘挖井人,把辐射带动全村农民群众致富做为头等大事来做。她积极利用农闲时间,广泛宣传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政策和成果,使想要自主创业的妇女及时掌握政策,了解办理贷款程序,营造出良好的贷款氛围和环境,动员大家申请妇女小额贷款,让广大妇女真正享受到实惠。至目前,共计宣传动员13户,累计贷款80多万元。

产业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篇4

×××

×××,家住××镇××村八社,现年×岁,家中有耕地×亩,日光温室×座,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是养殖业和大拱棚。

×××是个聪明人,他的聪明之处在于“勇”,在于“先”字。体现在勇字上,是敢于根据政府政策及时调整经济收入方向,做一些别人还在观望的事或者做一些是别人想到却不敢去做的事,走在了别人前面。体现在先字上,是思维不局限于种地,事事做前,顺应政策,善于把握时机。2011年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荒漠化种植拱棚葡萄新产业,带头建造大拱棚五座。在人均土地占有量只有1.2亩、南临沙窝北靠黑河的××村,最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就是发展设施农业。通过自学和政府组织开展的日光温室科技培训,结合本地实际,他总结出了符合蓼泉日光温室发展的经验,走上了自己的日光温室致富路。

他为人朴实,团结他人,在自己从事这几年的种植业中、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帮助、支持和带领他们,并且带动本社农户连片新建高标准大拱棚×座,秧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受到了乡亲们的青睐和信任,在村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在闲暇时间他坚持学习充电,不断学习种植技术,搞好日光温室种植,防病防虫是关键。刚刚种植日光温室时,为了尽 1 快掌握温室种植技术,他经常到临村向有温室种植经验的农户学习,并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的温室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理论培训和现场讲解。再通过自学和参考科技书籍,他逐渐掌握了科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指导其他农户利用棚内空堂种植西瓜,平均每棚西瓜收入2500元左右。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使近年来种植日光温室蔬菜的农户看到了新的希望,重拾了信心,而且为明年日光温室种植新品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中困难。哪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有他们夫妇忙前忙后的身影,用一腔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该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邻里关系,尊重邻居,能带头做好村委会要求的有关事项,并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该家庭能够对社会、生活、公益事业时刻保持着一份相同的热情和信念。

获得成功之后,×××坚定了温室种植的信心,他开始发动周围的群众一起搞温室种植,并且在闲暇的时候与温室种植户一起交流种植的经验和技术。在这短短的几年的时间里,他就从一个温室种植的门外汉成了温室种植的行家里手。谈到今后的发展,×××说:“日光温室见效快,符合我们蓼泉的发展,可以带领蓼泉人民致富。我想继续给周围的群众宣传日光温室,使大家共同致富。”

鲁双志夫妇自结婚以来,夫妻相敬如宾,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孝敬老人,善待双方父母。妻子甘立英在家中勤俭持家、能抢挑重担,任劳任怨。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如今老母亲年事已高,年老体弱,夫妻二人主动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从不推脱,让老人可以安度晚年。他始终坚信父母言谈举止,一点一滴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如今还经常教育子女做事要严谨,要有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年来一家人和睦共处,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呵护着浓浓的亲情。

鲁双志同志作为一名老党员、村两委委员以较强的政治 3 责任感,带动村两委勤奋敬业,开拓进取,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走在前,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为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为名利,默默工作,默默奉献。在闲暇时间他坚持学习充电,积极参与到党员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中,在扩宽自己眼界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党性修养。他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玉米加工为主,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号召,引进辣椒新品种特大螺丝椒在自家日光温室试种成功,该品种肉厚、抗病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种植收入是普通青椒的2.5到3倍,而且市场前景广阔。使近年来种植日光温室蔬菜的农户看到了新的希望,重拾了信心,而且为明年日光温室种植新品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玉米加工不仅为群众带来了方便,也为自己带来了另一份经济收入。

鲁双志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中困难。哪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有他们夫妇忙前忙后的身影,用一腔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该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邻里关系,尊重邻居,能带头做好村委会要求的有关事项,并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该家庭能够对社会、生活、公益事业时刻保持着一份相同的热情和信念。

鲁双志一家人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项规章 4 制度,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他是个实诚人,从小就教育他的子女要遵法守法,不干坏事。积极配合镇村上开展的平安村镇、诚信文明户等创评,在社里倡导无暴力、无犯罪、无违法的文明户宣传活动,努力做安全文明之家。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所有家庭全面开展了争创文明户家庭活动,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

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典型经验 篇5

团田乡把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工程作为创先争优活动、“三查三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培训等力度,狠抓党员创业致富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结对促动

团田乡党委在充分调研论证后组织实施了“党群致富联合体”活动,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帮扶资源,由全乡干部职工结对扶持农村“双带”党员或具有“双带”潜力的党员,由干部职工深入被扶持户家中,通过深入调查分析被扶持户生产生活资料情况,帮助被扶持户学习掌握实用科技和致富技能,因地制宜地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进度,围绕培养造就“懂技术、善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目标,着力在3年内实现人均3亩以上经济林果的要求,按照“打牢粮食生产基础、突破畜牧养殖、拓展劳务收入”的发展思路,不断夯实奔小康的产业基础,实现到2020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以上的任务。

二、产业带动

农村致富能人典型材料 篇6

华正宝

华正宝同志时任建平县朱碌科镇城建所所长。2010年3月份,省委、省政府为朝阳量身制定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朝阳要确保在一年内新增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开大会号召全体机关干部广泛宣传发动,动员一切力量贯彻落实这一惠民工程。

华正宝同志通过学习了解,深刻的认识到此项工程对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带领家乡父老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他多方奔走,不顾家人和亲朋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搞起了设施农业建设,用他的话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谨记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我相信:通过我的成功经验必将带动一大部分人从事设施农业建设,在完成上级任务的同时,还能改变家乡父老的生活水平,再苦再累我也值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农村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篇7

农村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xxxx,女,今年34岁,xxxx市xxxx镇xxxx村人,现与合伙人合资创办了xxxx服饰公司。近年来,她凭着一种坚韧不拔、遇到挫折不回头的创业热情,靠着“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用滚雪球的方式逐年扩大经营规模,树立了我镇妇女自强、自立的创业典型。

迷茫中寻求生存的途径

xxxx自小家境贫寒,家中兄弟姐妹六人,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顿饱饭,为了家中其他姐妹能够上学,xxxx初中毕业以后就外出打工,为父母减轻了生活的压力。最初,xxxx尝试过许多工作,如饭店服务员、纺织工人、清洁工人等。最终xxxx在山西省阳泉市找到了一份服装加工的工作,跟着一位有经验的师傅学习,自此开始了她在服装加工业发展的道路。

打破传统观念,转变就业观念

23岁时,xxxx进入了人生的另一阶段——结婚,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妇女结婚了就应该在家中相夫教子,种植农田,打一份工,过一种传统的农村媳妇的生活。但是xxxx并没有走前人的老路,而是开始了创业,在山西日昌开了一个小裁缝店,每天起早贪黑,认真做事,给自己创造一个施展自我价值的舞台,也为自己今后创办公司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资金。

踏上创业之路,彰显女性风采

xxxx5年初,xxxx已经三十岁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正在上学的孩子,她放弃了在山西盈利丰厚的裁缝店,与朋友共同集资30万元创办了xxxx服饰。创业初期,公司各方面都不成熟,当时公司只有10几个工人、30几台机器,年销售量也只有60几万元,公司的订单也不稳定,常常会出现没有订单的情况。即使是这样,xxxx也从来没有拖欠过工人的工资,与提供原料的厂商也是按时结账,这为她掘得第一桶金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xxxx7年末,xxxx的客户接了一批童装来不及制作,想到xxxx服饰良好的信誉,就把这份订单分了两万件给xxxx。因为订单交货的时间非常紧,她与公司的员工一起熬夜加工到除夕夜,终于在约定的时间将这批货发了出去。这次的订单使xxxx一下子获得了30万的利润。xxxx利用这笔钱在xxxx村建起了600平米的厂房,新增机器100台。她的良好信誉得到客户的认可,生意日渐兴隆。开拓进取,力争更大的辉煌

公司的业务慢慢走上了正轨,xxxx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可是xxxx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还要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的领域。xxxx年2月底,xxxx公司的良好信誉被日本企业看中,他们把xxxx服饰选作了六大加工商之一,每年给予固定的订单,xxxx服饰90%以上的订单都是来自于这家日本企业。产量和利润也在逐年的增长,今年来xxxx与合伙人先后买房买车,成了xxxx村创业致富能手之一。

饮水思源,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xxxx虽然致富了,但是她没有忘记家乡,在她的公司里,所有的女工都是来自xxxx村及周边几个村子中失业在家的妇女。她主动出资送每个女工去进行技术培训,让她们有一技之长,再根据各自所长安排到合适的岗位。除此之外,xxxx还热心公益,每年都出资帮助村委会造桥、造路,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村民们做好事、做实事。

奋发向上,积极丰富精神生活

xxxx不仅在工作上不断的创新,她还注重精神生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xxxx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名预备党员。xxxx年7月,xxxx经受住了党组织的考验,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为党组织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致富先进人事迹材料 篇8

王洪伟,男,1965年出生,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利街五星村农民。现任五星村治保主任、民兵连长,现在五星村大力发展种植业,现在是新利街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5万元左右。

现年47岁的王洪伟,一名看似普通且看似文质彬彬的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现在村经营了一家为人服务的食杂店,承包了三十多亩的果树地也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为农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了村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王洪伟说过,他的内心里很早就有了要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个很广阔的市场,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前些年他和妻子石文丽商量,开起来一家小食杂店,不仅能为自己带来些利益,也可以为周围的邻居带了方便。他一边干着自己的小店一边还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不断的观察着发现种植果树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就萌生了种果树的念头,于是在经营食杂店的同时,王洪伟还承包起了30多亩地来种植果树。刚开始种植由于树种选择不好、技术的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很多树苗甚至病死,产量很低,没赚到什么钱,还倒贴了不少钱。终于遭到了妻子和家人的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只开个小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呢,但是他还是用他的坚持说服了他们,他认为有了梦想,而且向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开始思索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其是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村里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技术员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他对的种植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三十多亩果树有了很好的产量,年收入可达到5万多元。

农村致富能人典型材料 篇9

××市先后组织100多个调查组深入到村、组和农户中,或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全

面了解情况。该市将农村党员干部划分为致富能人型、一般致富型、无力致富型,将帮带对象分为帮贫和帮富两种。对有能力致富的党员干部,帮助他们破除“满”的思想,引导他们做强致富项目,做群众的引路人。对没有致富门路的党员干部,帮助他们寻找项目,“逼”他们致富。

在调查摸底基础上,××认真组织村级班子、村级干部制定活动规划,明确了相关的目标和措施。全市300个村级班子2587名村级干部根据自身实际,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制定了班子及个人的活动规划,确立了“双带”目标和具体措施,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双带一促”主题活动的主体是村党员干部,关键是带头富,重点是带领富,目标是共同富。为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致富本领,××市委、市政府分4批对全市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集中轮训。市各涉农部门紧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面向基层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场次。各基层党组织也充分发挥党校、科技培训学校的作用,培训数千人次,为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双带一促”提供了保障。不少镇还通过组文秘杂烩网织外出参观、典型示范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启迪村党员干部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

活动中,许多党员干部敢冒风险、勇闯难关、乐于奉献,勇当“科技先锋”和“调整模范”。张甸镇朱顾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养鸡业蓬勃发展,在去年养鸡15万只的基础上,今年已达到60万只,60%以上的村民成为养鸡专业户。白米镇曹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顺荣投资500多万元,综合开发本村的废塘,兴建多功能水上娱乐中心,建成后可安置100多人就业。苏陈镇唐宁村支部书记唐如峰,利用即将倒闭的村工业电炉厂,切块承包,把本村和外地人引进来,让他们分别承包车间。另外,还引进浙江私营业主刘士根投资200多万元,创办冲件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该村的徐文勇家庭较困难,唐如峰得知后,将一个车间承包给他,现在该户年收入达1.6万元。

为使“双带一促”活动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镇汇报交流活动情况、检查督促。所有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挂钩联系一个村和一名村干部,切实解决“双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把“双带一促”活动列为党员干部实绩考核,选拔后备干部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围绕“双带”活动的主题,××制定出台一些特殊鼓励办法,给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从信息、技术、资金、营销等方面全方位服务。有关部门创办《致富信息动态》,发放到党员干部手中,并为各镇的典型群体明确科技联系人。市金融部门专门建立村党员干部个人信用档案,为他们办理“客户一证通”,及时提供资金服务,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

“双带”实现了“双强”,即带头富的能力加强,带领富的能力加强。今年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没有项目的主动找项目,有项目的积极把项目做大做强。苏陈镇东石羊村党支部书记徐湘根主动跑起营销,预计今年可新增纯收入近2万元。他还计划年内帮扶两个贫困户。张甸镇花彭村党员李书平夫妇,原先办了一个机器家具店,生产的都是桌椅之类的“土制货”。“双带”活动开展后,为实现新的规划目标,他新建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从苏州请来11名技工,形成年产5000张高档办公桌的生产规模。

目前全市300个行政村中,村组干部带头富的比例达66.4%,共帮富总户数2799户,帮富项目1778个,帮贫总户数2991户,帮贫项目1675个。

劳务输出能人典型经验介绍 篇10

**是泥**村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这可能与他的家庭有关系。早在1993年他家就开了一个小米房子,一家的生活除了承包田收入,再加上米房子的收入,还比较不错,由此也隐隐约约地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闯市场的意识,换句话说,就是头脑活泛一些。但这种活泛变成外出打工赚钱后反乡创业的动力,还是源

于1997年的应征入伍,当兵三年,他到过大连、四平、哈尔滨三个城市,既见了世面,也结交了一批战友。1999年10月份退伍后,他心就象长了草一样,真不想回家,再加上战友的鼓励,最后他下定了决心,于2000年2月开始到哈市打工。现在回过头来看,走出一步天地宽。如果没有当初的打工经历,如果死守家里的米房子和那点地,他就不会有积蓄也更不会拿出钱来办厂创业。说起这些,他觉得他比较幸运。起初他也和大家一样,站过大岗,刷过油漆,干过杂活。但这都很短暂,由于偶然的机会,在战友的帮助下,他迈进了黑龙江省包装制品厂药品包装车间的大门,做了一年的销售和一年的代理。这个工作虽然不是体力活,但也充满了艰辛,往往为了推销出去一批货,不知道要和客户低三下四地做多少工作,有些时候象求爷爷、告奶奶似的,即使这样还得给人家送红包。个别时候红包也给了,笑脸也陪了,但结果却是得到的定单还不够费用。有时他真的想回家不干了,但他觉得挣不到钱回家没法见人,于是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相信实干总会有回报的。可能是心诚所至,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打开了销售局面,在行业里也小有了名气。搞销售、搞代理的工资比较高,那时候他一个月基本工资两、三千元,而且月月还有提成。但人总是不满足的,2002年他选了又选,最终决定到沈阳去做粮食批发生意。对于这个决定,现在想起来,既有失败之处,也有成功的地方。就失败来说,是没有选好时机,2002年正是全国粮食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差点赔了钱。就成功来说,是结交一些朋友,为日后自己创业打开了市场。更为庆幸的是,通过与粮食加工企业接触,发现不是所有的粮食加工企业销售都不好,也有搞好的,他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买卖的招数,丰富了自己的头脑。比如秦家的家乡米业由于搞精深加工,销售一直看好。而且南方人跟他讲,黑龙江的大米质量好,好吃,愿意买,由此也奠定了他回家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常言道,在外给别人干,不如回乡自己干。在外作粮食批发生意的时候,他常在想,我们**的大米不错,我为什么不回家搞大米精深加工,自己做老板,开发家乡的绿色水稻资源呢?带着这样的想法,2003年年初他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起初只是将家中的设备进行了改造,搞精洁米加工,自己灌袋销售,并在2003年10月份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但这只是小打小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3年夏季,他在上集镇银行取款,偶然听到的一句话,进一步圆了他的创业梦。当时有两个南方人在提款时候,说“现在车皮不好整,大米发不出去,真闹心”。听了这话,他随口说了一句“上我那去,只要你买我大米,车皮我给你请”。事后才知道他们是郑州客商。说到做到,他们买他的大米,他为他们请车皮,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交往,他们达成了把“**”品牌做大的协议。2004年5月份,在乡党委、乡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下,他们租赁了乡筷子厂的厂房、场地,总投资3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建设了“**”米业,新上了全套生产设备,特别是上了抛光设备,开发了小包装免淘洗米。当年10月份企业全面投入了生产,共加工销售大米7000吨,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河南郑州、贵州六盘水、河北沧州、山东寿光、潍坊等地。而且还安置了18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年收入都达到5000多元。

上一篇:法社会学总结下一篇:驾驶员岗位职责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