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培养方案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学培养方案(精选8篇)

金融学培养方案 篇1

(Finance)

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代码:020301K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用管理等金融机构、企业及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工作,以及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金融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等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及保险等业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与金融学相关的各种知识与技能;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信用管理及公司金融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地查阅英文文献。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实践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实践课为专业实践。

课程按内容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本专业主干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法、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信用管理、公司金融等。

(一)学科基础课程(40学分)

学科基础课是指某一学科门类中各个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1能的课程,是按学科门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门类中打通,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

(二)专业必修课程(40学分)

专业必修课是指本专业必须修读的专业理论课,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在更深入的专门知识领域内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本专业必修课设置为17门,安排在4—7学期开设。

(三)专业实践(10学分)

1.学年实习:是指单独设立的专业实践环节,本环节开设旨在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计2学分。

2.学年论文:第六学期由学院安排学年论文写作,以锻炼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计1学分。

3.毕业实习:结合专业要求,在第八学期进行不少于6周的毕业实习。实习结束后,根据专业要求和实习内容填写毕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过程完成并经鉴定合格,计3学分。

4.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10周,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专题研究,培养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答辩,计4学分。

四、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为3年,原则上随一专业同时毕业。

五、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总学分90学分,方准毕业,其中: 1.学科基础课程40学分,占总学分的44.44%。2.专业必修课程40学分,占总学分的44.44%。3.专业实践10学分,占总学分的11.12。

六、学位授予

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体系框架及学分分配

金融学培养方案 篇2

一、问卷设计与测试

1. 问卷设计。

目前有很多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者针对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多调查, 但是这些调查都是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渠道等进行调查, 无法为专业发展和培养方案改革提供建议。因此, 为了给培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本文以就业为主题从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 包括:基本就业信息、通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①基本就业信息。对基本就业信息的调查主要想弄清楚一个问题, 即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好还是不好。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设置问题:首先是客观指标, 包括就业单位的属性、就业单位类型和初次就业时的起薪;其次是主观指标, 即实际就业和期望就业的差距。②通识教育。本部分调查主要是想理清基础通识教育 (包括专业通识教育) 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以便对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专业基础知识对就业的影响。③理论知识教育。本部分调查主要是希望理清金融学专业知识培养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的重要性排序。④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一般来讲, 企业都比较重视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 本调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对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撑。⑤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亦是企业比较看重的能力, 本调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撑。

2. 问卷的测试。

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有35人, 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前, 35人均返校参与答辩准备。此时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找到了工作单位, 因此, 针对这届毕业生发放了问卷。问卷发放35份, 收回35份, 回收率100%。

二、调查问卷的结论所揭示的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1. 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层次偏低。

①客观指标所揭示的问题。客观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就业单位的属性、就业单位类型和初次就业时的起薪。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 其次为国有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以金融企业为主, 还包括其他类型的企业, 例如外贸类企业。国有企业以银行为主, 但是主要就业单位集中在各类银行的县级支行, 甚至镇级支行。银行是就业的最主要去向, 其次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从起薪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于2000~3000元,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起薪为1000~2000元, 1000元以下主要是未就业学生。总之, 从客观指标来看, 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层次不高, 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是银行, 只有在银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时才考虑其他金融企业。起薪普遍较低。②主观指标所揭示的问题。主观指标主要考察了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和预期就业情况的差距。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低于就业预期。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本专业的就业水平较低;二是, 毕业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较高。

2. 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空泛和时代的融合度不够。

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 毕业生并不认为人文社科知识对就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访谈, 发现产生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认为目前学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及授课内容设置并不符合社会的需要, 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毕业生并不认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有很重要的影响。经与学生详细了解后发现:一是, 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类知识对金融学学习的重要性;二是, 这类课程的设计和专业课程脱节, 其实用性并没有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体现;三是, 金融企业更注重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③专业基础知识对就业的影响。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毕业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在就业中所起的作用都比较认可。鉴于此, 应该在今后培养方案的制订中, 特别重视专业课程的选择和优化。

3. 专业理论教育众口难调。

专业理论课开设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学》、《计量经济学》、《保险学》等十二门课程, 让每位毕业生选出这些课程中对就业最有价值的3门课程。从结果可以看出,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学》、《保险学》以及《证券投资基金》是排在前面的课程。这说明不同就业志向的毕业生看重不同的课程。这虽然给我们制订培养方案带来了困难, 但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课程的多样性, 并突出重点。

4. 实践教育培养方式粗放, 精细度不够。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实习两个部分, 涵盖了从金融交易模拟到毕业论文的十门课程。同样本次调查让每位毕业生从中选出最具就业价值的3门课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最具就业价值的实践课程是毕业实习、经济数据分析、金融交易模拟和认识实习。经过和毕业生的深入访谈发现, 实践的形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实习内容充实、安排合理, 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增加实践知识, 掌握操作技能。

5. 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有三门课程, 分别是创新教育、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根据毕业生调查结论, 这些课程并不能对就业产生良好的支持,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授课内容脱离实际、教师素质和上课形式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建议

1. 培养目标定位应更加切合实际。

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规格, 也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和自我认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更趋向于基层金融单位, 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基层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应用型人才”。

2. 优化通识课内容紧跟时代。

从调查结论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就业中起的作用不大, 原因在于这些课程内容陈旧, 无法和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因此, 新培养方案应该充分对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注重和学生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

3. 专业课程应模块化。

从调查结论可以发现, 不同就业取向的毕业生看重不同的专业课, 所以专业课应该尽量模块化, 例如:将银行类课程、投资类课程以及保险类课程分别设为不同的模块, 供不同就业取向的毕业生选择。

4. 实践类课程应避免流于形式, 要和金融行业紧密结合。

目前的实践类课程有一些流于形式, 学生不能从中获得就业需要的实践技能。在未来培养方案的调整中有三点需要加强:一是, 充分利用金融实验室, 目前的金融实验室可以进行包括股票、银行及保险的模拟操作, 应充分利用;二是, 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到金融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三是, 聘请金融界人士作为专业的校外导师和本专业教师共同授课。

5. 创新创业教育要更注重效果。

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创新创业环境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 因此, 未来对培养方案的调整应着重于两点:第一, 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 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 增加行业经验, 或者引进有行业经历的教师;第二, 从授课形式上来讲, 应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结合, 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 充分利用各级创新创业平台。

总之, 通过这次对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 发现了目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 为未来对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同时对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根基。目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重点院校的培养方案差别不大。但是地方院校和重点院校在生源质量、教学水平、基础设施以及就业方向上均有较大差异, 导致地方一般院校的金融学培养方案不能很好的执行。而就业情况是决定一个专业是否有必要存在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 本文以就业调查数据为基础, 分析目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数据,培养方案,金融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张斌.2014届管理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期望调查报告及对应分析——以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 2014, (5) :68-69.

[2]董井瑞.财经金融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 :70-75.

[3]崔量, 张茉, 张璐婷, 等.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企业导报, 2011, (17) :14-16.

金融学培养方案 篇3

关键词: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人才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金融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对高层次卓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现有的人才状况,尤其是高端卓越人才的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学卓越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当前金融学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路径,探索更为科学的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高达数百万,但是真正的复合型卓越金融人才的数量却相对较少。据统计,2011年,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往年出现最大幅度增长。其中,人才需求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基金经理、股票研究员、金融分析师、产品研发人员、渠道销售等高端岗位上。

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近几年,几乎所有财经类院校、部分综合类院校、民办院校都先后开设了金融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数以万计,由于培养目标的同质化,部分高校已出现本科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现象,就业压力非常严峻。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金融专业本科生失业人数为6300人,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七。就业市场对2010届金融专业本科生要求的前三项核心知识分别是:经济学与会计、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这三项核心知识要想获得本质上的提高,除了要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基础之外,还需要在知识面、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素质上进行全面的提升。

(二)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尽合理,课程内容有待完善

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愈加重要,根据金融学科建设的需要,各高校都对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但目前的课程体系仍不尽合理,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容易造成部分知识点的重复或遗漏;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选修课程设置偏少,容易出现学生培养的同质化;忽视与数学、外语、计算机、法律等多门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数理基础较为薄弱,造成部分学生在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期权定价理论等课程的学习中面临较大困难。以上种种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完整,知识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强。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缺乏前瞻性,未能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授课内容上,偏重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忽视对微观领域和数理金融的研究;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职业素养的熏陶。

2.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和条件的不足

目前,部分本科院校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不合理现象。教学过程中仍未摆脱以教师、课堂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在不同实践课程的衔接和学时分配上缺乏整体规划。第二,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不足。许多高校金融学实践课程基本上停留在运用教学软件的模式上,更多的是将实践课程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很多实践课程主要是上机模拟操作,考核方式主要是实验报告或论文,单一的教学手段使部分实验教学仍停留在知识传授范畴,还未上升到对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的高度。第三,未能形成较好的实践条件。在实践氛围上,相关部门对理论教学更为重视,但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情况,使学生对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此外,校内实验室建设有待提高,部分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软件更新较慢等现象都无法满足学生充分掌握实践技能的要求。同时,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导致开展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的效果并不理想。

3.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目前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较少采用启发引导式、辩论互动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且教学内容枯燥,效率低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缺少主动参与和互动机会,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且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及吸引力,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兴趣不浓。许多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学生考完试后,很快就将所学知识遗忘,毕业后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各院校教师队伍一直在不断更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逐步提高,但大多数教师仍缺乏在企业和金融部门的从业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此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梯队结构尚不尽合理,部分教师对当前金融专业教学的分析角度微观化和研究方法定量化等趋势难以适应,在培养卓越金融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二、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培养模式思考

(一)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复合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力、超前的眼光,准确的判断力、充分的竞争意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金融学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当以我国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为导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目标。要从过去为封闭的国内经济金融部门服务转变为为开放的国际经济金融部门培养人才;从单一的为金融机构培养人才,转变为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科研院校等在内的整个市场培养人才;从培养窄口径、同质化的一般金融人才转变为培养具有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二)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

本科院校培养金融学卓越人才的定位,应当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如下特点:

1.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学生应当掌握完整、系统且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除了金融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数学、计算机、法律、会计、管理等多元化知识储备。

2.较强的实践能力

卓越的金融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3.素质的全面提升

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心理素质、身体条件、职业道德,以及意志品德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诚信水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思想道德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

(三)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在金融课程体系设计上,一方面,加大资产定价理论和微观金融方面的比重,如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金融中介学、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等。另一方面,设立反映金融信息化趋势的网络金融课程和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金融英语课程。此外,还应紧密结合金融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数量,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产品开发能力的相关课程,扩大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金融学培养方案 篇4

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金融产业做大做强,使金融理念和金融知识更好地深入人心,“牡丹江〃金融网”拟于明年1月9日开展“金融服务进万家”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宗旨

围绕抢抓“牡绥”地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机遇,加快金融创新,做大做强金融产业这一目标,加快“准备之冬”工作的开展,以普及金融知识、金融服务为核心,进一步展现全市各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树立金融机构良好形象,进一步了解牡丹江市企业和百姓的金融需求,提高牡丹江企业与百姓的金融理念和金融意识,增强企业与百姓运用金融手段的能力,全力推进“金融强市”战略的实施,为全市新的跨越争先打下良好的金融普及基础。

二、活动联办单位及日期

本次活动由牡丹江市金融服务局、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 心支行、牡丹江银监分局、牡丹江市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牡丹江〃金融网”及各金融机构协办。

时间为1月9日—1月13日。

三、活动内容

(一)各金融机构自行筛选开展服务和推介的对象,对象范围为社区、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有针对性地金

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推介。

(二)举办牡丹江市2011“金融服务明星”活动,并举办2011“金融服务明星”颁奖晚会。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次活动取得成功,建议成立“金融服务活动进

万家”领导小组,市政府副秘书长邹云胜任组长,副组长为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行长刘长安、牡丹江银监分局局长王永安、市金融服务局副局长程盟。各金融机构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金融服务局,成员由市金融服务局、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牡丹江银监分局、牡丹江市保险行业协会人员组成。

五、活动安排

(一)筹备阶段(12月下旬)。

金融服务局、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牡丹江银监

分局、牡丹江市保险行业协会要确定和上报办公室人员名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确定金融服务明星评选的内容。各金融机构要将本单位的活动方案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金融机构自己推选服务明星人选,人员不超过3人,并将名单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1月9日—1月13日)。

1.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各自方案开展“金融服务进万家”

活动。活动一是要宣传推介各自的产品,二要将领导小组办

公室制定的牡丹江市“金融强市”调查问卷表发放并收回,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2.金融服务明星评选的初选活动为网上评选,可通过

“牡丹江〃金融网”进行网上投票,投票量将作为初选的主要依据,投票活动截至1月12日下午3时。

3.于1月13日晚举行颁奖晚会,在颁奖晚会上进行第二轮筛选,筛选内容由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最后评选出获胜者。

(三)总结阶段(1月13日—1月15日)。领导小组

消费金融营销方案 篇5

2013年12月17日 13:49 中国金融杂志

我有话说

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 李建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国务院“金十条”提出,要“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逐步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城市范围”和“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消费金融公司”。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银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3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2013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新增沈阳、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汉、广州、重庆、西安、青岛10个城市参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此外,根据CEPA相关安排,合格的香港和澳门金融机构可在广东(含深圳)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新型机构,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充分发挥消费金融公司的专业化优势是银监会为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升级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消费金融公司起源于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日益成为提供消费贷款的主要机构,在完善信贷市场、推动金融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班牙作为欧洲成熟发达的市场国家,其独特和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模式和风控管理经验,为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价值。

西班牙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模式

桑坦德消费金融有限公司(Santander Consumer Finance,S.A.,以下简称“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是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有限公司(Banco Santander,S.A.,以下简称“桑坦德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桑坦德集团消费金融业务的主体公司,于1963年在西班牙成立。作为欧洲地区领先的消费金融零售商,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汽车金融(新车和二手车)、个人贷款、信用卡、租赁、耐用消费品贷款和其他业务。

2012年,受欧盟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市场下行的影响,欧盟地区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2012年仍然保持了较好的业务增长趋势和稳健的经营管理状况。

截至2012年末,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分别为639.38亿欧元和315.73亿欧元,公司本实现净利润8.27亿欧元,占其股东桑坦德银行净利润的10%,公司2010~2012年的年利润连年保持高增长率,分别为29.98%、34.05%和11.16%。

截至2012年末,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已在全球13个国家开展业务,所占市场份额在其中12个国家中位列前三,已开立631家分支机构,拥有1.27万名专业员工,与1270万名客户和11.25万家经销商建立了业务关系。与泛欧洲地区同类机构相比,2012年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在多项核心发展指标上均处于欧盟市场领先水平,其中成本收入比及资产收益率为行业第一。

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漏斗式”的营销模式

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通过与遍布全国的汽车经销商和零售商密切合作的方式开展贷款业务,采取以汽车经销商和零售商为对象的间接营销与以个人客户为对象的直接营销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优化配置信贷资源与风险成本。

在这种模式中,汽车经销商和零售商既是客户,也是渠道。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与遍布全国的汽车经销商和零售商合作,将办理贷款的场所直接放在经销商和零售商的营业网点中,借助这些商家积累多年的口碑与声誉,由经销商和零售商负责对个人客户进行营销,初步获取客户,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进一步积累品牌效应。随后,公司根据经销商和零售商所收集的个人客户信息和付款记录,建立个人客户资料数据库,采取“漏斗”模式,基于一定条件筛选目标客户群,通过营销邮件、电话呼叫与短信等方式,进一步将其转变为直接个人贷款客户,不断扩大客户群。

这种独特、高效的销售模式和渠道管理可以帮助其主动寻找和吸引目标客户,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未知的客户上门。

自动化的信贷管理模型

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利用自动化的贷款审批系统,根据标准化的客户信息输入即可完成快速审批,并能够有效地控制有关风险,识别防范欺诈行为。

通过自动化与高集成度的评分卡系统集中处理贷款申请,对客户进行贷款审批。公司日常业务中,87%的汽车贷款和98%的耐用品贷款审批都通过评分卡进行,剩余的贷款则进入风险审批中心由分析师人工审批,较大程度地避免了人工处理的操作风险。

公司的客户数据库能够自动对不同合约的信息进行相互匹配,如发现不匹配的情况将发出警报。公司设立的反欺诈委员会将会对发出识别警报的申请人信息进行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污点申请人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避免信贷欺诈行为。

在催收上利用客户细分技术,结合还款行为特征和预期损失风险评分对客户进行细分,并根据评分情况采取不同的催收手段以确保催收效率的最大化。目前,公司针对90天内逾期债务进行电话和现场催收,对90天以上逾期债务采取法律诉讼,对其中一些仍有还款可能的逾期贷款则由专家组提供综合的再融资及整改方案。

不同于商业银行的专业化特点

目标客户更加广泛化。不同于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服务主要针对中产、富裕人群以及企业客户的员工,消费金融公司以未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大众和低端消费者为目标,主要针对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包括年轻人群、年轻家庭,或需将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更新换代的家庭。大学毕业而工作年限比较短的群体对电子产品有较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是他们的收入比较低,即使有信用卡额度也不高,可能会选择消费金融服务;年轻家庭对家用耐用消费品、房屋装修、子女支出等都有较大的需求,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储蓄不足,可能没有合适的担保途径来获得银行融资服务,他们也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潜在客户。

产品提供更加多元化。不同于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业务以及有抵押有担保的现金贷款业务。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办理标的金额较小的无抵押无担保的特定用途贷款,如家庭耐用消费品销售商户POS机贷款、商家会员卡、住房装修贷款等;以及未设特定用途的现金贷款,如现金贷款、现金透支、循环信用等。家庭耐用消费品贷款通常是指用于个人或家庭购买电器、家具、健身器材、音乐器材等耐用消费品的信用贷款。经济发展会带动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可以用现金或信用卡来满足他们的购买需求。另外,商业银行对审批小额、短期且没有抵押的耐用消费品贷款缺乏兴趣,审批一笔小额消费贷款的时间通常在3~7天,消费者对银行流程复杂的审批程序会望而生畏,而消费金融公司最快可在1小时内决策,因此,耐用消费品贷款是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业务。

分销网络更加灵活化。不同于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分销渠道依附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的分销网络比较灵活多样,经常与大型零售商(如百货公司、大型购物中心)结盟,提供即时贷款申请服务,一般设置较多的营业网点以满足消费者地域性的便利;也可以利用各种直销渠道,拓展包括电子邮件、呼叫中心、电话传真等贷款申请渠道;还可利用邮局网点等销售渠道。

风险管理更加严密化。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通常贯穿贷款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贷款政策制定和产品设计、贷款申请与审批、贷款账户的管理和逾期贷款的催收。

通过制定贷款政策和设定产品特性,明确产品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目标客户特征(还款能力、个人负债比率、个人贷款上限)等要素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对贷款申请的审批是控制风险的关键环节。管理先进的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利用包括内部信息系统、外部征信系统、合作伙伴数据等信息,通过自身的自动贷款申请处理系统完成贷款审批。在此过程中,尽可能详细且经过核实的客户资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缺少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有时需要采用家访等极端征信手段或采取提供较小额度贷款的策略;同时,高度自动化的决策和定价流程也必不可少,贷款申请录入系统后,贷款处理系统要判定违约几率和贷款欺诈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加权价格和最高贷款额度。

贷款发放后,对客户贷款账户进行持续监测,收集客户的还款信息,及时更新客户数据库,并对逾期账户提出预警以备催收。催收是必要的贷后管理手段。多采用逐步升级的催收方式,并密切监管催收人员的催收行为,保证合法合规。基于经济有效的原则,通常以短信、电话、催收信、上门催收、法律程序的顺序实施催收行为。

对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启示

明确定位,加强创新,走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路线。在客户定位上,消费金融公司应明确定位于中低消费人群,通过拓展业务合作和销售渠道,锁定潜在客户,加强营销力度。在产品设计上,通过对消费市场和居民需求进行细分和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业务和产品结构,按照客户家庭分层设计更多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不断丰富产品功能,为客户提供全面化、专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的便捷高效融资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丰富营销模式,不断拓展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公司要借鉴西班牙消费金融公司以经销商和零售商为对象的间接营销与以个人客户为对象的直接营销相结合的模式,与众多行业领域进行合作联盟,加强产品宣传,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服务网络。一是借助经销商、制造商与客户信息的完全对称优势了解客户、跟踪客户;用送货服务、售后维修服务等形式,绑定客户。二是结合客户对特定商品实际需求,与商家、制造商打折让牌,通过在消费金融产品种类、计息还款方式和风险管控等方面有针对性的研发和设计,形成服务优势,让客户选择消费金融产品。通过上述方式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拓展客户市场面和客户群。三是加强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客户的理念传导和产品宣传,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消费金融产品,加强延伸服务,进一步开发客户消费金融服务需求。

注重原始数据积累,逐步建立自动化和集成化的信贷管理系统。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初期,应注重客户数据与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分析,为建立评分和授信系统创造条件。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均采用高自动化与高集成度的评分卡业务系统对客户进行贷款审批,通过该系统集中处理贷款申请,高度自动化地进行贷款审批,提高贷后管理和催收效率,进行动态的客户分析,促进交叉销售和进行账户管理,极大地提升了信贷审批的合理性与时效性,有效控制风险并识别防范欺诈行为。因此,我国消费金融公司亟待加大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投入,加紧学习引进消费信贷专业营销和风险控制技术。

科技金融服务方案 篇6

一、科技金融合作背景介绍

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原则指导下,由省科技厅所属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科技金融服务办公室,为山东省科技型企业提供中小企业贷款、金融租赁、企业信用评级、IPO策划与辅导、财务性(战略性)投资、企业财务顾问等业务,同时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科技业务项目的培训、咨询和代理服务,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专业化、一体化、高端化的科技金融中介、咨询服务,助力山东科技腾飞。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是省科技厅指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受理初审机构,作为省科技厅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合作的执行单位,已建立起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平台,整合组建了包括国内数十家国有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专业金融服务机构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团队,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全力服务于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始建于 2001年9月,属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控股公司,是目前中国境内经营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全国性专业化信用评级机构。

二、服务产品

·信用评级

---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及必要环节。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

台,搭建金融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了解企业的窗口,针对客户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最适合的融资方式。----在评级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发现企业经营环境、基本经营和市场竞争地位、管理与战略、财务状况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主动帮助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解决方案。

·企业贷款

东方金诚作为非银行类专业金融机构,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21家商业银行签署有业务合作协议,作为银行的专业金融外包执行单位,承担着上述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贷前审查、贷后监管等业务,可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借贷融资服务,快速、便捷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境、降低融资成本。·财务性投资以及引进战略投资

---可对有潜力上市或正在培育上市的成长型公司进行投资,提升企业价值,促使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对具备巨大竞争潜力的刚刚起步或尚未起步的高技术企业或高技术产品,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提升竞争地位。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优质非上市企业提供如风险投资等种子资金、以及创业投资等成长基金的权益性投资。

·融资租赁

---针对自有资金不足但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设备升级改造的优质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租赁,可根据承租人对设备的特定要求及供货人的选择,由融资租赁公司购买并租给承租人使用。

---直接融资租赁可使企业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达到加速投资、扩大再生产目的。

---针对已购买设备但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或拟投资新项目而资金不足的企业提供售后回租,企业可将其所有的设备出售予融资租赁公司,再以租赁方式租入该设备。

---售后回租可提供较抵押贷款更高比例的流动资金,便于企业融通资金。·投资银行业务

---为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提供IPO服务(包括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香港主板、创业板)。

---为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提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服务。

---针对企业需求,提供改制、收购兼并、重组、股权转让等金融服务。·信托

---信托资金可以多种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信托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服务。

---信托资金可以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城市基础设施等提供融资支持。

---信托资金可针对企业自身条件及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

·财务顾问

----为企业提供重大项目投资风险评估、重大交易顾问、尽职调查服务、估值服务、行业投资风险评估等。

·内部控制管理服务

---为企业提供内控风险识别、重点业务循环再造等服务,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及风险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不受地域限制,依照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专业申报代理服务,制定最合适的申报方案模板,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科技立项项目体系、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研发投入归集体系,协助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为条件尚未成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辅导期专业指导,规范企业技术创新和财务统筹,为企业量身定制申报方案。

·其他科技项目申报代理服务

为企业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查新、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等科技业务项目的培训、咨询和代理服务,并根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行业领域发展,结合国家及省级科技项目申报政策,为企业筹划三年以上的项目持续申报方案。

三、优势

----良好的金融及政府背景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是科技主管职能部门,发挥政府优势,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共同推动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为科技金融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为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全额拨入。旗下拥有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大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邦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各金融平台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东方资产特

色金融服务产业链。

----优秀的服务团队

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主要从业人员来自银行业,与金融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熟悉银行信贷流程。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具有八年以上资信评级从业经验,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律师资格多人。科技项目咨询团队均由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科技评估专家组建,熟悉国家及省级科技政策及项目申报流程,具备多年项目实战经验,人脉资源丰富,有力保障企业申报的成功机率。

----一体化、高端化的金融及中介、咨询服务

东方金诚与省内各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清华控股基金公司、国信证券、中诚信托等国内知名机构投资者、投行及券商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能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四、工作流程

·初步接触企业

初步了解企业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服务需求等;

·现场访谈及信息整理

对企业开展尽职调查服务,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管理战略、发展规划作进一步了解,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交谈获知信息,完成信用评级报告,初步判断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需要哪种金融服务产品;

·有效信息反馈

对客户资源进行信息整理及反馈,符合高新技术认定条件的企业及时反馈到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并协助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资料准备和申请工

作;针对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及时反馈至东方资产金融服务平台,全力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五、收费标准

根据产品及服务不同,结合客户实际需要,收费标准力求性价比,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联系方式:

科技金融服务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东二路19号

邮编:255014

电话:0531-***9(传真)

金融学培养方案 篇7

1 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培养方案趋同于其他院校

从国内十余所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分析, 都旨在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能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这与其他类型的院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 并没有体现出农业院校的培养特色。为数不少的院校为体现农业院校特色, 针对金融学专业开设了《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等公共必选课。诸如此类的“特色课程”, 不但与金融学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 反而使整个课程体系显得不伦不类, 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对其专业性的质疑, 影响学生就业。

1.2 专业方向注重“通才”而非“专才”

财经类院校金融学专业基本以院为单位, 金融学院下设各个系, 划分各系以金融学专业的方向为依据, 例如保险系、银行系、证券期货系、国际金融系等。不同的方向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包含普通金融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之外, 再加设了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核心专业方向课程, 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多了“专才”的砝码, 这种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增强了专业核心竞争力。而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大都以系为单位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 只是作为普通专业而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 课程设置也只能是最基础的专业课程, 学生普遍反映只学了皮毛, 期望能更深入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1.3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科研与教学不能有效衔接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然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没有任何在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另外, 由于金融学博士相对比较稀缺, 但高校门槛大都要博士学位, 因此农业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原专业并不是金融专业, 甚至也不是相近的专业。其他专业对口的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 只能是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农业院校的课题大都属“农口”,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平台的缺乏, 几乎没有纯金融的课题, 参考大部分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 基本都围绕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方面, 结果就是科研脱离教学, 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也不能及时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反馈给学生。

1.4 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 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农业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金融模拟实验室, 但硬件因缺少投入普遍存在服务器落后, 计算机老化的现象。就软件来看, 证券投资分析软件比较成熟, 但要购买相关的实时资讯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很多院校为了节省经费就采取压缩实验学时的办法。而商业银行和保险等相关软件虽有产品, 但其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 保密性比较强, 实习单位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收也不会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 更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金融学专业虽为农业院校的非核心专业, 但招生人数却远远高于其核心专业, 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能由非金融专业的教师作为其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 这就造成“学”与“用”不相匹配, 学生用四年的时间学习金融, 而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却是非金融领域, 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

1.5 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证种类很多, 有证券、银行、期货、基金销售 (主要针对银行) 、保险等。以下是笔者对某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2009级学生已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调研结果。

从上图来看, 学生对资格证的重要性并不陌生, 但从考取结果来看, 学生并不偏好跟自己专业联系更为紧密的资格证。其中, 81%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该行业工资水平较低, 从业难度大。而事实上, 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已连续几年跃居全国第一的高位, 近五年我国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见图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图来看, 金融业平均工资水平除了2006年稍低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 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

还有96%的学生认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对以后的就业更有帮助;另外, 少数学生对金融专业不感兴趣。从生源角度看, 农业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更高, 平时接触金融有关方面的机会较少, 甚至学了《证券投资学》后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股票和基金, 所以会有部分学生对金融业完全不感兴趣。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金融理论和专业实践之外, 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尤其是农业院校更应如此。

2 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 重建具有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2.1.1 增设农村金融的相关课程

自200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 (CGAP) 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后, 农村金融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市场也亟需农村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只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在金融学硕士培养阶段设有农村金融方向, 开设了相关的农村金融课程。一方面有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其专业核心竞争力, 建议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就开设农村金融相关课程。例如, 取消以往为了体现农业院校特色而开设的《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 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合作金融》等课程。

2.1.2 细化金融学专业方向

综合类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大金融”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国际型人才, 而农业院校则应该扬长避短, 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了解到国内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 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已经考虑到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将金融学专业方向进行细化, 着力培养专业人才, 而农业院校则远远滞后于其他高校。建议农业院校在结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 除了设置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专业方向以外, 更应该增设农村金融方向, 体现办学特色, 为农村金融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

2.2 注重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农业院校应积极创造机会, 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进修, 还可以聘请金融机构的员工作为兼职教师, 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院校金融学专业之间的合作, 定期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知名院校访学进修,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以科研带动教学, 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一支既懂理论, 又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2.3.1 建立全真实验教学体系

全真实验教学体系即创建全真实的职业环境, 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亲身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将实验室改造为银行营业大厅、券商柜台等等, 学生可以分批、分角色体验不同的职业分工,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注意金融实验的时间安排, 证券投资分析类的实验由于要使用实时行情来进行分析, 所以该实验安排就要跟证券交易所的开市时间一致。最后, 农业院校还应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实验室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

2.3.2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真正实现“岗位实习”

由于金融行业的保密性强,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难度就比较大。农业院校应当聘请已在金融部门担任领导的校友兼任客座教授, 充分利用这样的人脉优势, 与金融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可以尝试职工传授学生专业技能, 学生传授职工专业理论, 学校与金融单位之间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 才能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2.3.3 尝试改变毕业实习的考核方式

农业院校目前的毕业实习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毕业论文。既然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于农村金融的专业人才, 不如尝试取消毕业论文, 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习项目撰写实习报告更为可行。

2.4 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金融学专业不仅应该是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更应该是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 建议大一、大二不分专业方向, 共同学习金融专业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大三再按照学生的爱好、专长进行个性化培养, 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其次, 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金融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 以自身的真实经历感染学生。再次,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2.5 积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

在大二阶段开办相关专题讲座, 重点介绍不同的职业资格考试的难易程度、考试门数、内容以及重要性。学生在对不同资格证书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爱好做出选择。另外, 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跟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在大三阶段, 学生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专攻方向, 学校应该就此实行“小班化”教育, 针对不同的方向开设相应的职业资格辅导课程, 以提高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11 (22)

[2]罗红卫, 张惠丽.金融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就业能力的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6)

金融学培养方案 篇8

摘要:本文以金融学专业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普通本三院校的新兴热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明确优劣势,分析机遇、挑战,提出相关战略选择。

关键词:本三院校 金融专业 人才培养 SWOT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一些热门专业在各高校兴起。如金融专业,即便在理工科院校开设比例也达到了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热门专业。这主要源于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和稳定可观的收入。但高收入伴随的往往是高门槛。金融机构对重点院校和财经院校的情有独钟让普通本三院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倍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专业对口的求职梦想很难实现。面对这一瓶颈,普通本三院校应主动应变,发挥比较优势,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应对社会发展与金融产业革新要求。

1 普通本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由旧金山大学哈佛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SWOT是英文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hreats的缩写,即组织本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的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与概括,通过调查分析后依据一定的秩序以矩阵形式排列出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法,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1.1 从优势(Strengths)角度分析

本三院校具有灵活的“民办”特征,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配置资源。从全面学分制改革试点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改革发展经验来看,培养多学科渗透交叉的金融专业人才有着天然优势。“文理交融、专业渗透”的理念为培养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提供了土壤。

1.2 从劣势(Weaknesses)角度来看

本三院校新兴热门专业缺少深厚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大多生搬硬套专业财经院校“专业核心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开设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较薄弱,专业功底不够深厚,实践经验缺乏等都成为其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1.3 在机会(Opportunities)方面,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金融人才就业范围较广,金融机构多元化态势明显,金融类人才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家政策强调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所带来的金融领域变革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的激烈竞争势必导致人才争夺战在全国城市金融界的掀起。

1.4 就威胁(Threats)而言,挑战主要来自行业与院校自身两方面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结构性不均衡现象日益明显,金融人才市场供需脱节矛盾较为严重:高校作为人才供给方,呈现的是金融专业毕业生供给过剩,就业困难的供大于求现象;而许多金融企业却又难觅适用人才,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精英教育制度下,本三院校从一开始就面对着文化传统的桎梏,相对较低的录取分数和高额的学费难免让许多家长和社会人士产生本三院校即“拿钱买文凭”的世俗偏见,对其办学质量严重质疑。名牌效应导致本三院校的毕业生在不平等竞争中压力巨大。

2 本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

2.1 优势-机遇战略(S-O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本三院校办学相对灵活的机制,探索全面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平台+模块”课程框架和专业培养模式,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就业取向,确立专业人才特色发展的方向。这种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等新兴热门专业的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毕业生社会满意度,提升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劣势-机遇战略(W-O战略)

发挥母体高校的优势,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用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海外杰出人才等举措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同时通过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职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深化校企合作,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2.3 优势-威胁战略(S-T战略)

发挥传统学科优势,强化外语教学,通过错位发展,探索金融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一方面,着手小处,立足地方经济,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培养精通金融实务操作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一方面,着眼长远,注重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多种能力并重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2.4 劣势-威胁战略(W-T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以质取胜,提高综合竞争力实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优秀金融人才。正视自身劣势与不足,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实现合作共赢。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赢得市场空间,化解竞争风险。

参考文献:

[1]邵宇.论中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6).

[2]李俊,刘琳琳.基于SWOT分析的工科院校金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

[3]周斌,杨明华.“SWOT”模式对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

包家官(1984-),男,江苏东海人,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辅导员。

上一篇:描述这是我的责任初一作文下一篇:公司保安队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