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规章制度(精选9篇)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切实加强我局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目标管理,根据市纪委文件精神,修改制定本制度。
一、岗位职责制度
根据纪检行政监察和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任务、职责和两种职能,把纪检监察和国土资源监察工作结合起来,将经常性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反映信访情况,解决信访问题,为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国土资源管理有关方针、政策、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为我市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一)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负责处理纪检监察方面的群众来信、来访及举报事项,受理涉及党风党纪、政风政纪问题的检举、控告和申诉。对国土资源监察信访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党纪、政纪问题,在国土资源监察的基础上,及时做好协调、衔接、配套处理工作。
(二)查办和催办信访案件。按照纪检监察机关对查办信访案件的范围、程序和方法,根据来信来访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线索和调查处理。对转交有关乡镇国土所或单位的不属本局纪检机关处理范围的检举、控告、申诉案件中的重要信访件,应及时转交或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协助处理或催办。
(三)提供、反馈信访信息。对来信来访反映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进行整理,向局党组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反映;开展信访工作监督;研究分析信访工作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四)实施纪检监察信访目标管理。根据市纪委信访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及《评分细则》,分段逐步抓落实,使本局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信访(举报)处理制度
1、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认真处理好群众每件(次)信访问题,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的信访问题不出局,大的信访问题不出市;无业务内至市以上纪检、监察部门的群众集体上访。
2、对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问题及时接待、拆封、登记、呈阅、交办和处理,做到:“实”、“稳”、“快”,自办信访(举报)件件有结果,转办的重要信访(举报)件件有回音。
三、接待来访制度
一是“礼”。对来访要做到热心、耐心、细心、诚心,以利于来访问题的处理解决。
二是“看”。一看来访者携带的材料,了解反映的主要问题;二看来访者的表情举止,分析掌握来访者的心理状态,便于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三是“听”。做到耐心、认真,尽可能对问题有个全面的了解。
四是“问”。抓住主要情节和实质性的问题,弄清来访者反映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调查核实。
五是“思”。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分辩是非,去伪存真。
六是“记”。对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反映问题的主要事实和情节及本人的要求予以记录,力求详细、准确。
四、领导办信、接访制度
1、局党组对信访工作年初有安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全面检查总结。
2、及时研究信访工作和信访案件。
3、领导亲自接待重要来访,批阅重要来信,对重要、疑难信访案件实行包案。
五、纪检监察信访案件查办制度
1、自办信访案件。对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件中重要或线索具体、可查性较强的信访件受理、登记后,呈领导批示,由局党组所安排人员与纪检组共同调查处理,一般性信访件在三个月内办结;立案调查的信访案件六个月内办结。
2、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要报结果的信访案件,按规定程序及要求,快速查办,三个月(或按上级交办报结时间)内查报结果。
3、转乡镇国土所或其他单位要报结果的信访案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信访件的原则,属转办的信访件及时转交有关单位办理;对有关情况重大要报结果的,在三个月内催办报结。
4、六项指标。信访举报件当年办结率达98%以上;实名举报办理情况按期反馈率达90%以上;查处结果按期反馈率达95%以上;市以上纪委、监察局要求报结果的信访案件当年报结率达90%以上(其中省以上要报结果的达100%);业务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件一次性办结率达90%以上;业务范围内重复信访率(不含一信多投)和越级上访率控制在5%以下。
六、回访制度
对署名的重要信访件,查结后,直接对信访者回访;对匿名信通过有关组织通报情况。通过回访,一是有针对性地做好疏通、引导和有关政策的解释工作;二是调查了解结案落实情况,巩固结案效果。
七、保护举报人制度
1、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和工作纪律,对举报人姓名和举报内容严格保密。
2、确定专人负责信访举报件的受理、拆阅、登记等管
理工作,对信访举报件及时处理,件件有交待、有着落。
3、署名的和重要的书写信访举报件,在转有关单位查处时,应隐名摘抄;严禁把材料转给被举报人。
4、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并积极配合查清事实,严肃处理。
八、保密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保密条例,做到“四不”,即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知道的不问,对信访举报人和事严格保密。
2、不准以任何方式向被检举、控告人及其亲属等有关人员泄露检举、控告内容,不得对受理、查办的信访举报件及其它有关材料乱议、乱传,并不得随意携带外出,携至家中及公共场所。
3、负责受理、查办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与被检举、控告人有亲属等关系的,应实行回避。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关系到企业改革甚至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构建, 因此对该概念进行更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宏观角度来说, 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最适合当下商品经济发展的制度, 也是最能适应企业制度提出的规模化和社会化生产要求的制度。从现代企业制度本身而言, 它既具有特殊性, 也具有一般性。现代企业都是依据责任、职能等的专门化和复杂化而进行产权分化的, 因此,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基本特质即是产权的分化。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 是在产权分化这种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所设立的一整套完备的企业制度, 其中责任、职能、利益、权力等以权力制衡、利益制约、职能协调的方式相互配合, 是当前相对成熟的一种企业制度。从理论上来说, 公有制企业市场的实现形式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具有多样性的, 但是只要能够在功能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化和规模化生产要求,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具有产权分化特征, 这些条件都满足的话, 就可以称之为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由其两种不同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其中一种是商品经济, 也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一般社会特征;另一种则是由特定的产权基础与生产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属性。一般来说, 所有的现代企业制度都是由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属性结合而成的。这样, 就不难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了。
二、纪检监察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遇到的问题
(一) 利益至上
现代社会, 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加剧的现实, 人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变化, 甚至道德意识也有所偏差。“金钱至上”成为大多数人的主导观念, 因此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和投机倒把等现象越来越多, 甚至有一些忽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利用权力大胆妄为的行为。在这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现状下, 纪检监察工作困难加剧。
(二) 思想狭隘
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狭隘偏执, 以为廉洁公正和企业盈利互相对立, 必须取一舍一, 否则企业的生存将难以为继。事实上, 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一旦企业都有这样的观念, 没有人奉公守法, 将市场搅乱, 导致竞争的不规范甚至不择手段, 最终受到这种不正之风损害的依然是企业。因此, 维护市场规则, 就要做到不违规违纪, 不请客拉关系, 不受短期利益的驱使, 将眼光放长远, 身体力行配合纪检监察工作。
(三) 态度对立
企业管理人员除了观念狭隘之外, 还存在态度上不配合的情况。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 纪检监察工作就是给企业发展添堵的, 一旦纪检人员介入, 企业运营中就会被束手束脚, 无法放开手脚抓生产、抓效益, 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发展受阻。这样的对立态度是不正确的, 希望纪检部门不要过于认真尽责的想法, 只会姑息市场上的不良竞争, 最终导致企业受损, 是不理智的行为。
(四) 观念消极
最后一个问题主要在于纪检监察人员, 这些人工作难度大、任务重, 又不能被企业理解, 很容易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畏首畏尾, 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诚然, 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困难比较多, 加上纪检监察部门人员数量与综合素质都在不断的提高, 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很多纪检监察人员面对责、权、利问题时, 表现出消极的思想, 对自己的前途毫无把握, 必然不能全心工作, 提高效率。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做好解决工作。
三、纪检监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点
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中央提出关于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 对纪检监察机关指明了工作的重点, 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工作的推进。
(一) 健全选贤任能机制
健全选贤任能机制的作用非常大, 能够选拔出更多优秀廉洁、作风好、工作佳的人才。因此, 人事改革不能再推迟, 必须马上实施, 建立完备的公开公正的推荐和选拔机制, 把握好公平民主、合理竞争的原则, 用好的机制选出好的人才, 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加强权力运行监督
权力一旦滥用, 将会造成许多严重后果,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权力机制的监管, 根据各部门权力互相制约的原则明确分工, 合理规划职责权限, 使单位和单位、部门和部门都能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体系。一旦有滥用权力的行为出现, 一定要及时处理, 以起警戒作用。
(三)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钱是企业运行中最容易出纰漏的一个环节, 因此要加倍注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对各类资产进行管理, 防止在任何投资项目中出现资产流失、被侵吞贪污的现象。这样才能确保资产保值和增值, 使金钱漏洞越来越少地出现。
(四) 强化企业物料管理
除了钱容易出问题, 设备、材料等也可能出现贪污现象, 企业在材料费用的管理中需要多加留意, 严格执行材料、设备采购的公开招标投标制度, 同时强化对施工环节的监控和管理, 杜绝浪费和贪污现象,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四、有效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途径
(一) 抓好监督环节
抓好监督是企业反腐倡廉的关键, 因此企业纪检监察人员需要严格把控, 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监督制约紧密联系起来, 二者相结合, 使监督环节能够进入到企业的业务和决策上, 通过有效的执法检查和廉政监察手段保证在企业政令畅通的情况下防止腐败现象, 提高经营效益。
(二) 做好保护服务
对于企业中出现的革新人士, 一定要积极支持鼓励, 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改革, 保护其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但对于诬告陷害的行为, 也要加强管理和查处, 为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排除障碍和干扰。同时, 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廉洁教育, 使他们不出现经济错误, 这也是对企业的有效保护。
(三) 提供政策服务
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将反腐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最好能够将防治腐败的要求和条款纳入具体的政策中, 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 除了反腐, 企业在经营中遇到问题也需要及时提出明确的保障措施和纪律要求, 针对难点做好体制建设, 使问题和措施同步发现, 同步治理, 生产经营效率更高。
(四) 注重人才培养
对企业来说, 人才是关键, 而培养人才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因此一个人才是否能长久地保持洁身自好, 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声誉和形象要建立非常难, 要毁掉却只需一念之差。所以, 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其自律性, 减少甚至杜绝任何犯错误的可能, 保证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廉洁。
五、结语
总而言之, 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只有使纪检工作融入到正常的生产经营中, 才能以管理为依据, 和管理相配合, 更好地发挥企业纪检监察制度的作用,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已逐步开始与国际接轨, 这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进步而言, 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国内企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趋势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也是企业的一种新探索。但这绝非一件简单的事, 系统非常复杂庞大, 不仅需要长期的尝试探索, 也需要各类其他制度和准则的相互配合, 比如会计监督、纪检监察等。尤其是纪检监察制度的完善, 能够有效促进其发挥作用, 加快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步伐。本文主要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问题入手, 着重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企业制度,监督,改革
参考文献
[1]于学强, 周浩集.制度视角下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4) .
[2]过勇.中国纪检监察派驻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2) .
关键词: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纪检监察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不论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还是工作方式方法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理清纪检监察与现代企业制度中监督的关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才能在国有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上,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快速转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定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政企分开”、“党企分开”,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运作需要遵照市场价值规律,因此,在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定位上参照这种理念,在国有资产的监管上也需要借鉴已有公司的监管经验。我们国有企业参照国际上一些公司改制重组的做法,改制的核心是确定相互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香港称作公司管制),以实现公司的有效监管,达到权、责、利的明确。[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投资体制的改革及相互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在企业内部及其所属单位中将出现资本结构的新变化、管理方式的新问题,原来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定位需要进一步的变革。纪检监察工作将需要根据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运用多种监管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全资、控股、参股公司监管,促进建立并完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制度的保证。虽然国有资产作为一种投资资本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但是它仍然不能失去本质的归属——国有,因此,资产的价值最终需要体现在对人民有益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行效能监察,保证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党的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使企业经济工作和企业党的工作的基本目标,将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追求的目标统一起来,才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在现代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定位下,其职能定位就明确性了。
二、结构设置与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改制,意味着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体制转换、体制融合和体制创新的三个过程,面临着“新三会”与“老三会”的融合过程。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属于其监督部门,需要放到企业的组织机构框架中进行恰当的定位,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管理中建立、完善自己的工作机制,为其纪检监察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按照当今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置,它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既是出资人(或股东)的代表,对出资人负责;又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决策,并对管理层予以授权和问责,同时进行监管。国外公司和我国一些按国际惯例运作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值得借鉴。[3]在公司设立独立董事以后,其与监事会均实行监督职能,积极的一面可以追求“双保险”监督,消极的一面是不可避免的监督成本增加和监督职能的交叉和冲突。
在企业改制后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的组成由于其企业的产权配置不同亦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的转变就是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尽量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根据产权的不同形式纪检监察工作运用不同的结构设置与运作模式。
三、运行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
当前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仍然十分混乱,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的东西混在一起,使法人治理结构很不规范。在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下,治理结构更是复杂多样,运行模式也不清晰。[4]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各管理层的任命不符合基本规范,各层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领导、制约,最终使企业无法有效运作。
只有建立了国有企业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够正常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同时,在现代国有企业的规范过程中,纪检监察不能等待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而需要在把握这一过渡过程抓紧转变自己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模式。
首先,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体制创新。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实施有效监督,构建合理有效的监督体制,必须通过体制创新构建科学的监督领导体制。
其次,交叉任职,“寓纪检监察于中心工作之中”,实现有效监督。纪检监察工作由兼任党委副书记的纪委书记领导,出(列)席企业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行政会议,可以保证纪检监察工作切实、方便地介入企业的决策、运行过程管理当中,使纪检监察工作减少了监督的信息不对称,推行内部控制与过程控制也更加顺利有效。
再次,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双重监督模式。[5]在现代国企内部治理结构中,资产管理部门扮演股东的角色,但并不是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他们在目标函数、行为方式等方面与真正的所有者不一致或至少不完全一致,也可能更多地关心自身的政绩与仕途,对于内部资产的监督可能不重视,导致纪检监察的效力削弱,甚至在监控和监管方面形成“缺位”。因此,为防止内部监控系统中监督的“缺位”,需要有一个外部监控系统的制约。通过内部纪检监察约束机制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在内部监控,依据法律、法规分清公司董事會决策权、监事会监督权、经理层决策权的工作界面。
任何治理制度都需要放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洗礼并能留存下来,才能证明它是富有效率的,这也正是西方公司治理研究中流行着的一种达尔文式见解。纪检监察的结构设置、运行模式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与指导,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把它放到市场经济中去运用、检验,以改进与创新。而且历史一再表明,大浪淘沙的市场也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制度.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M].1999年版, 第一卷.
[2]李修军.关于当代集团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提案[J].
[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M].第126条.
[4]周小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R].周小川2001年5月底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纪检监察工作。
第二章 组织与领导
第三条 公司设立纪检监察组,董事长担任组长,负责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工作;成员由支部委员、财务部长组成(兼职纪检监察委员),负责承办具体纪检监察事务。
第三章
工作职责和权限
第四条 纪检监察组履行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大职能,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各部门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公司决议决定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参与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和重大经营管理活动,实行事前监控。
(三)抓好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督促检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四)受理对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行为举报。
(五)调查处理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六)受理党员、干部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的申诉。
(七)配合集团公司政治工作部做好党风廉洁教育、宣传等工作。
(八)配合集团公司监察部做好纪律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
(九)完成集团公司党委、行政交办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纪检监察组因工作需要,可行使以下权力:
(一)查阅、复制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二)要求有关部门或个人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及其它必要的情况。
(三)经纪检监察组讨论同意,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违法行为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四)对涉及违纪违法案件有关人员,可直接通知将其停职。
第四章 工作原则和工作守则
第六条 纪检监察工作原则:
(一)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二)重证据、重事实原则。
(三)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原则。第七条 纪检监察工作守则:
(一)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二)秉公执纪,不徇私情。
(三)刚直不阿,铁面无私。
(四)严于律己,保守秘密。
(五)深入调查,联系群众。
第五章 举 报
第八条 举报范围
举报内容包括内部贪污受贿、营私舞弊、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内外勾结,侵蚀公司利益,给公司声誉、经济方面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渎职、失职行为;以及公司对外经济合同、供应商导入、外购外协、价格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第九条 举报方式。
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和当面举报等方式进行;为了利于监察事项的查办和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纪检监察组提倡署名举报。举报人要尽可能据实提供被举报人部门名称、被举人的姓名、职务、违纪违法事实的具体情节和证据,或提供其它知情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第十条 接受举报
(一)纪检监察组在公司内部设立举报箱,举报箱定期开启。
(二)对外公布举报信箱地址和电子邮箱,对于来信举报,简明摘出内容提要,形成书面报告。
(三)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于电话举报,受理电话举报要询问举报人概况和举报内容,如实做好举报电话记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重要的举报应该录音。
(四)对于举报人来访,接待人员应认真听取来访人的检举、控告和申诉,了解来访人来访的目的、所反映主要问题的时间、地点、主要事实、证据等,做好记录。接受举报联系人: 举报信箱和电子邮箱: 第十一条 对举报的处理
按照党管干部的范围和权限以及案件的性质,分级分类处理:
(一)对不需要处理的一般上访问题,应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劝其返回。
(二)一般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由公司纪检监察组受理和查办。
(三)大案、要案的查办,上报集团公司监察部直接查办。
(四)需移交司法机关查办的,报集团公司纪委批准后移交司法机关。第十四条 受理。
线索经过审查后,属于纪检监察组受理范围的举报,予以受理。第十二条 初步审查、审核。
对受理的线索和材料应进行登记,对需要调查处理的监察事项,经纪检监察组讨论同意后进行初步审查、审核。第十三条 立案。
经初步审查、审核后的监察事项,情节轻微或事实不存在,不需要给予处分的,予以了结或撤销;认为有违纪、违规事实,予以立案;涉及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第十四条 调查。
(一)确定立案调查的事件,应通知被调查人所在部门,但有妨调查和无法通知的例外。
(二)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组人员组成、应查明的问题和线索以及调查步骤、方法、措施等内容。
(三)调查应重证据,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等。
(四)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在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束,因特殊原因不能结束,经纪检监察组讨论同意可适当延长。
第十五条 回避。
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回避:
(一)是案件被调查人或被检举人、被控告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三)与案件被调查人或被检举人、被控告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十六条 审理。
(一)对认为需要给予处理的案件或需要进行审理的案件应进行审理。审理的内容包括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恰当、程序是否合法,并提出审理报告。
(二)经审理认为需要对案件进行补办调查或补充调查手续的,进行补办调查和补办手续。第十七条 处理。
(一)对立案、调查和审理后的案件,根据其情节和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做出处理决定或处理建议。
1、有违纪、违规事实,需给予处分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纪或党纪处分。
2、对于案件涉及的违纪违规财物或涉案人员的非法所得,一经查实,全部没收,上交公司财务;对于已造成损失的,责令退赔或依法追缴。
3、构成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故意违法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不含缓刑)的人员,公司应当开除,是党员的应开除党籍。
4、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的违纪违法部门或个人,进行通报。
5、有违纪违规事实,但情节轻微或者符合从宽条件不需要给予处分的,经批评教育后免于处分。
6、不存在违纪违法事实的,对案件予以撤销。
(二)根据案件调查和审理结果,可根据情况向有关部门和个人提出处理建议或处理决定,有关部门和人员无正当理由必须采纳或执行。
(三)处理决定、处理建议应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第十八条 提起申诉。
对处理决定或处理建议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或处理建议次日起的15日内提起申诉,或提请纪检监察组进行复核。
第十九条 案件处理完毕后,对全部案卷材料进行整理,编排目录,装订成册,长期保存。
第六章 执法监察
第十九条 范围和内容。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决定、命令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公司的重大改革措施、重要决策的实施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公司重要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员工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落实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交办的执法监察项目。
第二十条 选题立项。纪检监察组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和有关部门要求,调查发现问题,认真分析筛选,提出执法监察项目。
第二十一条 制定方案。根据所立项目,纪检监察组制定执法监察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工作内容、目的要求、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第二十二条 组织实施:
(一)确定参加执法监察的工作人员,必要时,请有关部门派人参加。
(二)组织参加执法监察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目的要求、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做好实施前的准备。
(三)纪检监察组下发执法监察的通知文件。被监察部门要按照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四)认真落实实施方案,搞好自查和抽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弄清事实,确认性质,分析原因,分清责任等。第二十三条 评估总结。
(一)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执法监察的情况,肯定成绩,总结推广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二)对问题较严重的,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向被监察部门发出监察建议或监察决定。
(三)写出执法监察工作报告,呈报公司领导,抄送上级监察部和有关部门。
(四)将执法监察工作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立卷归档。
第二十四条 纪检监察组根据执法监察结果,可根据情况向有关部门和个人提出处理建议或处理决定,有关部门和人员无正当理由必须采纳或执行。
第七章 附则
为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决定在纪检监察系统实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通过信访办事公开,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促进信访问题及时 就地解决,预防和减少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发挥信访举报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贡献。
二、公开内容
1、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职责、受理范围、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举报人、被举报人的权利和义务、举报电话、电子举报信箱等。
2、重要信访的办理期限。
3、以下五种类型信访案件的处理结果必须公开
(1)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起群众联名或集体访的信访案件;
(2)群众普遍关注的党员领导干部以权利私和违法乱纪问题的信访案件;
(3)经过调查,所反映的问题与事实出入较大,举报人有误解,被举报人有压力,并已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影响的信访案件;(4)经过多次调查处理仍不服又长期无理纠缠的信访老户的信访案件;
(5)其它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
4、其他需要公开的内容。
三、公开形式
1、张榜公开。对容易诱发集体访、又涉及多数人利益的信访案件,处理到位后,通过党务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张榜公布,必要时,可在信访问题发生地进行公布。
2、会议公开。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直接与有关人员对话才能解释清楚的信访案件,采取听证或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向有关人员通报处理结果或作出解释。
3、通报公开。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及带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信访案件,调查结束后,在一定范围内以通报形式予以公开,达到处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4、媒体公开。对群众反映强烈、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调查结束后,可以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公布于众。
四、公开期限
1、长期公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接待室要常年公开上述公开内容中所列第一条内容。
2、定期公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定期在本部门纪检监察信息等内部刊物上公布信访件办理情况,通报督办情况,基层各单位定期在本单位政务公开栏中公布各类信访件的办理期限。
3、随时公开。需公开的信访案件办结后,必须在15天内公开,公开期一般为一周。
五、责任追究
在信访工作中发现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视情节和后果给予有关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在信访接待和办理过程中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影响的;
2、工作中怕苦畏难、不负责任,不按程序及时办理,致使案件不能按期报结的;
3、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查结而又未能说明原因,无故拖延不办或对已确定处理意见拒不落实,致使案件久拖不决,酌成恶果的;
4、在公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一、按照公司党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安排,协助支部制定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组织协调“四大员”积极开展工作。
二、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及工作站工作进行总结安排,传达贯彻上级和公司纪委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对“四大员”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对领导干部下访谈心实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三、协助支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每月组织一次班子成员廉政学习教育会,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业务素质。
四、参加本单位工资奖金分配,并在分配明细表上签字,督促有关人员将工资奖金分配明细表张贴在指定的公开栏中,对涉及职工合法利益方面实施监督。
一、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规范性问题分析
1.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展开过程中, 由于党委、政府、政协等一系列的领导机构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组织架构, 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和互动, 导致在实际对于民意的吸收和采纳方面严重不足;另外, 信访举报的信息没有经过层级的有效传递和沟通, 对于信访举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等, 相互之间未能进行有效联系和沟通, 所以很难对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进行切实有效的处理。其次, 在信访举报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基本采用的都是“事后处置”的方式, 对于一些群众信访举报的问题, 不仅没有建立相对应的符合案情的解决方案, 并且也没有及时前移或者是下沉信访举报的相关关口, 导致很多群众信访举报的案件都处于不处理状态, 不仅没有为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贡献一份力量, 而且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
2.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流程受到阻碍停滞。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其工作流程主要是机关受理、办理群众信访取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步骤以及具体处理案件的程序, 工作流程主要是对于案件的受理、分级管理以及实际处理过程等等, 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利用这个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信访举报工作的规范性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 保证责任分工的明确。但是在实际的信访举报案件审查和办理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案件的复杂性比较严重、所涉及的面比较广, 经常导致信访举报的工作流程处于一直阻碍停滞的状态, 不仅不利于调查工作的展开, 而且对于案件的进展也不能够有效保证。
二、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规范性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人治色彩。当前我国的信访举报工作在最开始实施的时候, 基本上是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来进行, 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的时期, 党就已经将群众的来信来访当作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方式和介质, 而在1951年的时候, 我国的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这一文件, 这一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信访举报制度的成立。另外, 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情况下, 救济机制也逐渐地纳入到信访举报制度当中, 在救济机制的融入下, 信访举报制度的基本功能逐渐转化成为纠纷协调和权利救济这两项重要的工作, 但是在信访举报工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仍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当前, 很多信“访”不信法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而且在现如今很多人利用金钱来换取稳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我国的整体社会风气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信访工作的展开来说, 不仅不能够维持基本的公正, 而且也严重扰乱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秩序。
2.信访举报救济功能大于法律救济功能。虽然当前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行当中, 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功能定位错误, 不仅不能够规范性地完成一系列的信访举报工作, 而且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 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信访救济机制, 是为了能够对当时的法律状况进行一定的“填补”, 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依据, 但是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司法都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 信访救济机制应该逐渐被淡化,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却是被更加强化, 导致信访救济制度和法律救济制度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不仅不利于两者的自身发展, 而且不能够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导致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展开和实施不能正常进行。在当前信访举报的一系列规定内容当中不难发现, 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为信访举报秩序提供一定的维护作用, 但是却很少涉及到信访举报人自身的权利问题, 即使有的规定中有提及一些内容, 也只是极少数的现象, 并且提及的内容也不够完善, 只是象征性的描述而已, 严重缺乏保障。很多信访举报规范性的文件不仅缺乏公正的程序价值, 而且也缺乏具体的程序性规定, 这样就会导致在对这些信访举报案件进行处理的时候, 采用一些不规范的手段来处理, 不仅达不到一定的处理效果, 而且会产生更加严重的现象, 阻碍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发展和实施。
三、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规范性的制度安排
1.健全当前的群众工作制度。在开展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时候, 群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要坚持观察群众路线, 坚持以科学民主的理念来进行决策, 对于信访举报问题要进行规范性地审查和处理, 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当前的群众工作制度, 从而保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在实际的案件处理过程中, 如果有一些重大案件涉及群众的基本利益, 需要采取群众的意见, 集中民意, 与案情进行实际的分析, 之后再进行决定。对于信访举报内容当中一些管理民生困难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信访当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点, 一般情况下都是民生的热点问题, 所以应将民生的改善和保障问题作为出发点, 来切实有效地多解决民众生活当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难题, 特别是群众积极响应的一些关于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问题, 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问题, 所以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的时候, 要切实考虑到民情民愿, 才能够有效展开, 并且获得群众的支持。
2.合理配置和科学设计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权利及流程。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实际展开和进行的过程中, 要将信访受理权的主体统一到党委以及政府所属的信访工作机构, 对于受访者提出的一系列信访事件、需要进行相对应的登记、记录, 以及处理等一系列的程序和规则, 在对于案件进行处理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要采用受理和处理相分离的工作方式, 先进行妥善地处理, 之后在根据详细的情况进行处理, 这样不仅能够使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而且能够保证问题的后续处理。另外, 当前的信访终结程序严重地缺位, 这种现象只有增加信访终结程序, 才能够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规定和正确的决策。其次, 在实际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实际展开过程中, 由于一些滥用职权的现象比较严重, 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应及时并且有效地对其进行规范以及处理, 信访者滥用信访权虽然是违法的, 但是由于其自身有权力处理信访当中的案件和内容, 所以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处置的时候, 并不能够按照普通情况下的滥用信访职权来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 就需要不断完善当前的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制度, 从而保证各个信访权力的行使界限, 从根本上分清责任制度, 从而强化当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制度。
最后是对于信访功能目标的重新确立, 在对功能目标进行确定的时候, 要将信访制度放在首位, 特别是对其进行的强化工作以及程序化工作, 都是能够引导公民共同参与的一种渠道;要逐渐将公民的权利救济功能逐渐地从纪检监察信访公报工作制度当中分离出去, 这样才能够保证司法救济的权威性, 从而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对于当前的信访体制, 也要相对应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满足当前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人的发展和变化, 要将信访全部都集中到各级的人大代表大会, 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管理, 也能够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制度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安排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结合其自身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落实, 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切实有效地展开信访举报工作, 完善和健全当前的信访举报制度, 加强责任制度的落实, 从根本上提高解决信访举报问题的效率。
摘要: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人治色彩, 导致机制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够顺畅、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不规范等等, 本文对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规范性问题以及其自身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
关键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规范性问题,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臧乃康, 韩裕庆.纪检监察信访取保工作规范性缺失与制度安排[J].科学社会主义, 2012 (08) .
[2]黎德智.万宁市信访举报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 2015 (05) .
关键词:劳动监察;预防责任制;监察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156-02
劳动监察主要分为专项劳动监察以及综合劳动监察这两种。综合劳动监察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遵守法规情况的监察,范围广。专项监察是指对专业性项目进行
检查。
1 劳动监察在体制方面出现的问题
劳动监察机构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致使执法能力不够。我国当前的监察机构是社会保障部和人力资源内设置监察局,指导并且开展工作。劳动监察部门隶属地方行政领导,而地方行政部门又归属地方政府领导,因此,我国的监察部门在受到上级机构领导的同时,又要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而地方政府在劳动监察机构中拥有很大的权利,这对劳动监察在执法上造成了困难,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而忽视执法检查,错误的造成优化投资环境与劳动监察的对立,以多种手段对监察工作进行干涉,这已严重影响了监察工作的开展,造成执法不力的情况。
由于仲裁和监察的权利范围重合,致使处理的结果不一致。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款不一样,虽然在受理范围有所区别,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重合的情况,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作时间等方面。劳动仲裁和监察范围的重合,造成了处理案件的矛盾,导致有的案件可以同时申请两个机构处理,而且所得的处理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面对同一个问题,两部法律的处理结果不一致。
监察执法中所存在的模糊地方为执法造成困难。第一,在立案期限上存在问题,劳动法并没有规定立案的期限,但监察条例中对立案期限有了要求。第二,劳动监察在立案后,处理期限模糊。综上,劳动监察中存在的模糊之处,给执法带来了困难,立案期限以及多久时间立案,都没有具体的规定,这些问题导致监察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此类情况,没有法律作为参考和依据,这为执法工作带来了障碍。
2 劳动监察在监督中出现的问题
工会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我国的劳动监察主要以监察机构为主,由各级工会以及行政部门来具体承担。因此,工会是有权利对违反法律的单位进行监督和处罚的。工会对监督职权虽然有法律上的支持,但是,在具体实践执法中,工会却非常少的用这个权利,即使使用了权利,很多用人单位也并不配合。工会对其监督是有名无实的,根本不能起到作用。由于工会是自发的,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同时工会与用人单位频繁接触,如果不能起到监督作用,那么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条款的事件就会时常发生。工会要在监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劳动者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避免违法事件的发生。
由于我国监察机构执法权的缺失,导致不能强制行使措施,劳动监察在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用人单位的干扰,影响了劳动监察的执行,这种情况在执法过程中十分常见。在遇到用人单位或者一些中介部门违反劳动条款规定的情况时,因为监察机构不能强制执行,导致用人单位负责人逃逸,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维护。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必须要有权利做保障,这样才可以确保监察权利得到充分落实。因此,要使劳动监察部门具备一定的强制执行权利,就要赋予其一定的强制手段,方便对违法情况作出处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监察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致使监督趋于形式化。劳动检查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熟悉业务,能够熟练运用劳动法律,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法律以及政策,在行政部门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并且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培训合格方可上岗。现在,我国大多监察人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对法律、法规的掌握不熟练。我国安徽地区截止到2007年,全省劳动监察人员共有将近470人,本科学历仅有不到16人,占总人数的3%。据有关统计,我国监察人员初中文化占70%,企业员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数只有总人数的20%左右。因此,当前应该着重提高劳动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
3 劳动监察在预防方面出现的问题
用人单位忽视安全预防工作,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证劳动者从业的安全和健康,用人单位必须要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建设,以及发放防护用品,防止职业病对员工人身健康的危害。但是,一些用人单位由于资金紧张,安全预防工作严重滞后,或者一味的追求生产效率,故意忽视安全工作的建设,这都对劳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劳动者自身安全预防意识淡薄,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劳动者在从事生产之前必须要经过安全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但是,我国现在很多劳动者安全意识薄弱,在自身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强行上岗工作,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因此,劳动者自身安全预防意识薄弱,不遵守操作流程,对单位的安全规章视而不见,同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由于劳动监察机构的工作不到位,致使劳动者权益无法保障。最近几年,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频繁发生,容易引起劳动者的上访,造成社会冲突事件。固然要对违法的用人单位给予惩罚,但这也侧面放映我国劳动监察工作的不到位。监察人员应把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手中权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 提出完善劳动监察制度的几点建议
职能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劳动监察部门的发展方向,很多国家的监察机构都归中央直接管理。我国的近邻日本则专门设置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监察机构,全面负责对用人企业的监控工作。这对我国的监察制度是一个启示。
把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的受理范围区分开。在这两者关系上,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在受理的范围上应该做出划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劳动监察制度应该与劳动基准法相一致。就劳动监察的发展趋势来看,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的范围是不能重合的,为了避免重合事件的发生,两个部门应该达成默契,对方的案件保证不介入。这样才能做好监察工作,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
要完善执法期限。如果不是因为执法机构的自身原因,导致违法案件在两年之内没有得到处理,那么可以中断执法期限的计算,在原因被消除以后,重新开始计算处理时间。
在安全预防方面,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是必要手段。用人单位应该按国家相关规定对劳动者进行三级安全培训,通过以后才能上岗作业。自救和控制事故的能力必须要完全掌握。用人单位要充分重视安全工作,要做到生产与安全并重,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同时,更好的让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5 结语
我国的劳动监察制度在经历初始的多个阶段后,已经逐步走上成熟,在劳动监督领域的各种法律法规日趋健全,创建了有法可依的局面。由于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改革的转型阶段,社会经济出现变化,劳动监督领域的法律法规也要面临新的挑战,劳动执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劳动监察也同样有许多不足。本文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着重分析,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完善我国监察制度提出可行建议。
参考文献
[1] 洪在有.劳动监察制度需要改革和完善[J].中国
劳动,2004,(11):13-15.
[2] 王焱.我国劳动保障监察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
南师范大学,2012.
[3] 熊正根.行政法视野下的劳动监察制度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9.
[4] 于洪波.完善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研究[D].安徽大
学,2010.
[5] 秦国荣.劳资均衡与劳权保障:劳动监察制度的
内在功能及其实现[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监察部监察制度
监察部早班监察制度:
1.需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工作岗位。(7:40)
2.必须佩戴会牌,穿戴整齐,不得有穿拖鞋等不雅行为。
3.不允许有旷到现象。(迟到10分钟以上视为旷到)
4.不得有早退现象。(三教: 8:08外教: 8.05)
监察部晚班监察制度:
1.必须准时到系办、小办值班。(6:50-7:00)
2.进办公室须佩戴会牌。.3.必须着装得体,不许有穿拖鞋等不雅现象。
4.遵守纪律,不得有违纪现象。(在办公室抽烟.打牌等不良行为)
5.不得有渎职现象。(非公务离开办公室10分钟以上)
6.学生会成员在办公室值班工作时不得有携带零食等不良现象。
7.不允许有旷到现象。(非公务迟到10分钟以上视作旷到处理)
8.不得有早退现象。(9:10)
监察部例会监察制度:
1.必须佩戴好会牌。
2.不允许有旷到现象。(迟到10分钟以上视作旷到处理)
3.必须携带会议记录本及笔。
4.不允许有早退现象。
工商管理(旅游)系团总支学生会 监察部
【纪检监察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纪检监察工作方案06-28
法院纪检监察总结10-16
纪检监察工作质量10-23
纪检监察工作汇报10-24
纪检监察工作存在不足06-21
纪检监察亮点工作汇报07-07
纪检监察基本业务知识07-27
纪检监察干部遴选面试09-08
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09-13
纪检监察干部思想状况10-18